神鬼文明还能从新在来吗!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还能有成仙成神的机会吗!?

玩转都市不成仙最新章节列表(玉如易)_玩转都市不成仙txt下载_灯笔小说网
玩转都市不成仙
作者:玉如易  类别:玄幻魔法  状态:连载中...
最新章节:
热门小说推荐
玩转都市不成仙的最新章节
玩转都市不成仙的邻居
《》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文学小说,灯笔小说网免费提供列表目录在线阅读和玩转都市不成仙txt全集下载。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全民信仰,不信会死!&br&&br&你看中世纪被烧死的“女巫”们。&br&&br&你再看看塔利班和ISIS。&br&&br&答案其实是——她们没别的选择。&br&&br&其实,出生于宗教家庭也是一样,我还没听过哪个出生于宗教家庭的女性能够选择自己的信仰的。&br&&br&这些,可能是最虔诚的女信徒,因为她们根本不考虑“能不能不信”的问题。
全民信仰,不信会死! 你看中世纪被烧死的“女巫”们。 你再看看塔利班和ISIS。 答案其实是——她们没别的选择。 其实,出生于宗教家庭也是一样,我还没听过哪个出生于宗教家庭的女性能够选择自己的信仰的。 这些,可能是最虔诚的女信徒,因为她们根本不考…
谢谢邀请,之前就写过道教和道家思想的关系&br&&strong&道教的二次元论&/strong&&br&道教是宗教中的一个异类,其根源在于道家学说与道教组织产生的先后^、。&br&&p&&b&相对于其他宗教,道教是个异类,甚至有的人说道教不是一门宗教&/b&,而是一门哲学,这究竟对道教是褒还是贬呢?&/p&&p&尤其是一些人喜欢把道家思想和道教文化分开来看,甚至说道教只是大杂烩。那么道教究竟是怎么回事?道教究竟是有神论还是无神论?究竟是唯物还是唯心,哲学还是宗教呢?&/p&&p&要弄清楚这些问题,&b&我们就要分析道教与其他宗教的不同点,这种分析,不能局限于细枝末叶的区别,而应该触及宗教的立教之本&/b&。&/p&&figure&&img src=&/v2-b862e248c49bc379bfe63_b.jpg& data-rawheight=&309& data-rawwidth=&4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2& data-original=&/v2-b862e248c49bc379bfe63_r.jpg&&&/figure&&p&&b&一、宗教学说服务于谁?&/b&&br&&/p&&p&已经实现中国化的佛教与道教相处比较融洽,甚至某些程度上可以说佛道一家,基督教、天主教也在宣扬普世价值、爱与慈悲,但是真正分析这些宗教,道教与他们有个截然不同的特点:&/p&&p&&b&道教是先有了道家学说,后有了道教组织,其他宗教是先有了宗教,后有了神学、佛学;这看起来似乎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看起来诡辩甚至微不足道,实际上却是问题的最关键所在。&/b&&/p&&figure&&img src=&/5bbfcda581eba2f_b.jpg& data-rawheight=&584& data-rawwidth=&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5bbfcda581eba2f_r.jpg&&&/figure&&p&&b&甲:真理掌握在谁手里?&/b&&br&&/p&&p&其他宗教,因释迦而成教,因耶稣而成教,在立教之初,其他宗教就有了教主或者创始人,围绕创始人,有明显的宗教团体产生;宗教组织的产生伴随实实在在的利益和目的。&/p&&p&&b&佛学、神学产生在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之后,是由教徒来诠释宗教文化的学说,存在的意义就是证明其宗教的正当性&/b&,当真理与宗教相违背的时候,天然的固有性,决定了只能维护宗教的利益,因为宗教就是他们产生的基础。&/p&&p&&b&不要把任何组织想得太高尚,只要存在活人,就存在利益纠葛,没有任何组织凌驾其上,关键在于如何面对自我,是屈服在所谓造物主膝下,还是勇毅的面对自然并改造自然。&/b&&/p&&p&一旦真理如果真正与宗教利益相违背的时候,他们或者修改真理以迎合他们的宗教,或者说他们的神佛就代表了真理,之所以有质疑是不明白他们教理教义中存在的真理,千百年来都是在这样的诡辩中度过,&b&今天这样的手段更成熟、更具有逻辑性,甚至充满了科学意味,哪怕他们的本质是反科学的。&/b&&/p&&p&道教的产生却不是这么单一的过程,我们可以将道教的开端定义为黄帝问道广成子,也可以定义为老子留书道德经,也可以定义为张道陵创立五斗米,&b&很难有个能够说服所有人的明确创立时间&/b&。&/p&&p&道学产生在道教组织形成之前,是由智者诠释大道的学说,存在的意义就是探寻大道,不是为了道教组织本身服务的,当大道与宗教组织相违背的时候,多少高道毅然选择了追寻大道,而不是为宗教所拘泥;&b&道学不是为了维护宗教的利益而产生的,且真理不受宗教所约束&/b&。&/p&&p&&b&真理从来不是掌握在某个宗教手里,宗教只是探索真理的一种手段而已。&/b&&/p&&figure&&img src=&/v2-ab296c1b988ca0b49f6455_b.jpg& data-rawheight=&539& data-rawwidth=&9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2& data-original=&/v2-ab296c1b988ca0b49f6455_r.jpg&&&/figure&&p&&b&乙:道教的终极目的是什么?&/b&&br&&/p&&p&张道陵创立天师道,承继的不是张道陵的个人学说,而是承载传承几千年的文化,并融合了诸子百家,当然,最直接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道德经,来源于道家学说。&/p&&p&&b&道教崇拜中,不存在唯一正确的造物主,也不存在唯一正确的先知,抛去浮华,留下简约,道教传承的就是道,经过时间沉淀和筛选的道,尊崇的是自然规律,而不是冒用神灵名义的人。&/b&&/p&&p&有句话很多人都听说过,吃饭是为了活着,或者不是为了吃饭。&b&道教就是吃饭,是为了探寻道而组成的宗教组织;道家思想就是活着,探寻真理、真知。&/b&&/p&&p&道教徒,利用道教组织,秉承道家学说,这样就造成了道教组织内部缺乏极端思想产生的土壤,也让道教具有更多的包容性,因为本来就是包容万物而产生的宗教,不是崇拜莫名的造物主而存在的宗教,是为追寻大道而存在,不是为某个虚无缥缈的造物主而奴役。&/p&&p&&b&道教组织存在的终极意义是探寻世间大道,而不是仅仅为了维护道教组织的存在而苟延;在没有道教组织的时候,大道存在,哪怕有一天道教组织不复存在,大道也存在,朝闻道,夕死可矣。&/b&&/p&&p&道家学说终极目的是服务于道,而其他宗教学说的终极目的是服务于教,哪怕诡辩他们的教就是唯一正确的。&/p&&p&哪怕是道教,也不可能是唯一正确的宗教,我们选择道教,只不过因为道教更符合我们的价值观,更适合表达我们的信仰而已。&/p&&p&&b&道经师三宝,师为引路之人,经为必经之路,道为欲达之处,我们捍卫的终极目的是道,而不仅仅是教。&/b&&/p&&figure&&img src=&/v2-d1a6a1997c0cca38daa0_b.jpg& data-rawheight=&684& data-rawwidth=&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v2-d1a6a1997c0cca38daa0_r.jpg&&&/figure&&p&&b&二、道教的二元论&/b&&br&&/p&&p&因为形成方式上的不同,造成了道教的宗教理念也非常不同,在一定意义上,佛学和佛教是不可分割的,神学和基督教是不可分割的,因为他们是利益共同体,仅仅是为了诠释宗教而存在。&/p&&p&正因为道教这种特质,让道教在宗教理念上,抛弃了唯一正确,而建立了辩证思考的二元论:&b&天道与人道、唯物与唯心、道与神、有为与无为。&/b&&/p&&p&&b&甲:天道与人道&/b&&/p&&p&道教世界观里,道分为两个部分:天道、人道。&/p&&p&&b&天道是指唯物存在的不可变更的自然规律,无论是恐龙繁荣的地球,无论是人类施虐的地球,都是同一个地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p&&p&人道是指由人本身来认知自然规律并理解到的真理,包括唯心唯物、有神无神的看法,都是由人心来演绎,从人类的角度出发;恐龙如果一直繁荣到今天,人类或许不可能产生,&b&没有恐龙和有恐龙的地球是同一个地球,但是对于人类来说,是两个地球。&/b&&/p&&p&道教有个观念叫做天人合一,天指的就是天道,人指的是人道。&b&天道无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唯物的,并生育万物包括人类;人心有情,以人的角度和思维来理解认识天道,并用人心来演绎天道,&/b&包括有神论、无神论的区分,唯物和唯心的争辩,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争论,与天道无关。&/p&&p&&b&天道存在而不可改变,人可以理解天道,逐步接近并诠释大道,但是不可能完全认知大道&/b&,就如同薛定谔的猫一样,在箱子里,你无法肯定它的存在状态,一旦观察了,必然改变了它本身存在的存在,不是本源的它,而是你认知的它。&/p&&p&&b&但是如果你不打开箱子,你永远不可能感知大道的存在,连接近大道的可能性也不存在。你愿意无知呢还是尽可能接近真理?&/b&&/p&&p&我们不圆满,甚至到最后都可能达不到圆满,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更接近圆满;我们有自身局限性,无法识破宇宙的所有奥秘,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更多的探知宇宙的奥秘,因为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因为我们是人,因为我们不是某个造物主的羔羊,而是自己命运的主人。&/p&&p&&b&正因为探索圆满,不断的认识自然并改造自然,道教的思维方式上,从来不是彻底的唯心,也不是彻底的唯物,而是对立平衡、阴阳统一的太极,如同奥特曼要打小怪兽,没有小怪兽,奥特曼的存在就没有了其根本意义。&/b&&/p&&figure&&img src=&/v2-dea902f938fde6d083c75_b.jpg& data-rawheight=&1000& data-rawwidth=&11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50& data-original=&/v2-dea902f938fde6d083c75_r.jpg&&&/figure&&p&&b&乙:唯物与唯心&/b&&br&&/p&&p&看待道教,不能以彻底的唯心主义来看,也不能以彻底的唯物主义来看,&b&因为彻底的唯物主义本质上实质上已经走向了彻底的唯心,&/b&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这些问题。&/p&&p&如同阴阳太极一样,唯物和唯心也是我们为了自然改造自然而区分的,单纯的说唯物和唯心都是不对的,&b&只有掌握好唯物与唯心的平衡,既注重自然的客观实在性,又不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才是这个世界正确的打开方式。&/b&&/p&&p&如果因为崇尚唯物就彻底否定了唯心,那么,这种唯物也是由人发出,本身就走向极端的唯心;如果因为崇尚唯心就否定了唯物,那么这种唯心就忽略了世间的真相,走向同样可怕的极端。&/p&&p&&b&从天道的角度来说,道教不唯心;从人道来说,道教不唯物。&/b&&/p&&p&&b&唯物是外求,通过工具理解认识世界,唯心是内省,通过反思理解认识自我。&/b&&/p&&p&科学总是在不断修正自己错误中走向真理,宗教总是在不断坚定信仰中圆满自我,哲学就是连接其中的桥梁,或许道家学说就是构建桥梁的基础。&/p&&p&世界本来就在我们眼中,所有的不同是因为认识方式的不同造成的,无论用唯心还是唯物的方式描述太阳的存在,都不能完全描述太阳存在的一切细节,因为唯物也是发自人心。&/p&&p&&b&观察必然造成干扰,以人心来揣测天道,本来就具备了人的立场;我们唯有秉承公正,以超脱的心态来看待分析世界,才能尽可能接近真相。&/b&&/p&&p&相对于其他宗教来说,道教的二元论可以无缝链接宗教与科学,我们知道,在历史上,道教从来没有烧死过科学家,道教的教理教义本身与科学的辩证思想是不矛盾的,如果说烧死异端算是个罪,我们也仅仅烧死过一个当家的而已。&/p&&p&&b&道教的二元论也对道教的教理教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道教不崇拜万能的造物主,不崇拜所谓唯一的真神,而是在终极信仰层面,分为道与神两个部分。&/b&&/p&&figure&&img src=&/fecdc166ad50bdd0d7d53c_b.jpg& data-rawheight=&336& data-rawwidth=&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8& data-original=&/fecdc166ad50bdd0d7d53c_r.jpg&&&/figure&&p&&b&丙:道与神&/b&&br&&/p&&p&道是万事万物的真理所在,神是诠释道的存在,因道在,神有灵,道若亡,神亦衰。&/p&&p&这里的道,指的是大道,更确切的说是由人来认可的大道;就如同玛雅人一样,当他们存在并繁荣的时候,玛雅神灵是他们来诠释道德存在,&b&当玛雅人彻底毁灭之后,哪怕唯物的天道存在,对于玛雅神灵来说,神已经衰竭,对于玛雅人来说,他们认可的大道已经消亡;我们必须避免我们落入这样的结局&/b&。&/p&&p&道教与道家的契合点在于对道的认同,有人认为祖师是道的化身,有人认为祖师是人诠释大道,无论如何,玄学背后的基础,是对大道的认可和追寻,求同存异,方能包容万物。&/p&&p&《道德经》是道家学说与道教组织的连接点,&b&老子是道家学说的直接创始人,也是道教崇拜中的太清祖师,&/b&或许在上古时代,神与人不分,神话传说中更多的是神异,但是,老子作为太清祖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道德经,就是老子对道的理解和认知,因而封神。&/p&&p&无论从道家学说到道教组织来说,老子与太清祖师也就是太上老君是不冲突的,人与神和谐而统一,不被割裂,&b&这种封神的思想也传承后世,包括后世封神,孙思邈、关羽、王重阳等等,由人来理解天,由人道到天道,不违背人性,不违背真理。&/b&&/p&&p&道教崇拜的神灵,从红尘中来,因为他们超脱于红尘,而封神;他们生时从来不高高在上欺凌众生,他们不贪天之功为己有,冒充万事万物的造物主,躬行道而被认可,才是真正的明智。&/p&&p&&b&由人到神,是自然而然的过程,虽不自诩创造万物,但理解认识万物,他们砖木取火、造字演易、规范礼仪、传承文化、探索自然、改造自然,由人来理解天道,并最后归于天道。&/b&&/p&&p&当然,这里天道已经不是唯物的天道,不是无私的天道,是人来认知感受的天道,人类的天道对于恐龙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对于人来说才有意义,唯物也唯心,从来不区分。&/p&&p&&b&道教是有神论宗教,道教徒是有神论者,但是不排斥无神论的存在,不视其他信仰为极端&/b&;这是因为在道家思想里面,无论形式多么不同,无论崇拜什么样的神灵或者不崇拜任何神灵,我们都在追寻真理、探寻大道。&/p&&p&&b&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党而不朋,求同存异,才是正确的信仰。&/b&&/p&&p&佛道教所说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就是说的贤者或者神佛,只有摆脱了当下了立场,才可能有所悟,当拘泥在内部的时候,自身局限性会造成更多的谬误。&/p&&p&&b&当然,超脱不意味着放弃,就如同道教的无为和有为一样,从来不是为了无为而无为,必须对立统一的看待这个问题。&/b&&/p&&figure&&img src=&/751c90eddf9f92df1f0ed3_b.jpg& data-rawheight=&672& data-rawwidth=&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751c90eddf9f92df1f0ed3_r.jpg&&&/figure&&p&&b&丁:有为与无为&/b&&br&&/p&&p&有为和无为,是一体两面的存在,没有无为,有为就丧失了存在价值,没有有为,无为便丧失了来源之本。&/p&&p&&b&人的生命秉自然之炁而生,从无到有,连你本身都成了有的存在,要无为,必须感悟从有到无的过程,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b&&/p&&p&无为的基础是有为,如果连有都没有,怎么能够从有道无,来体悟无为的存在呢?&/p&&p&有与无,恰恰也是唯物与唯心的对应,也是人道与天道的结合,有便是人,人有立场,无便是天,天无私欲,&b&要理解天道,必须有最起码的超脱之心,从唯心的角度出发,来理解唯物的存在&/b&,尽可能以唯物的心态来行使唯心的事情,也就是以无为心行有为事。&/p&&p&无为有为,唯物唯心,天道人道,名不同,实相同。唯物讲的是内在自然的道理,唯心谈的是人世红尘的认知,唯物是以理性的角度看待自然,唯心是以感性的角度看待人生,唯物为基。&/p&&p&&b&以人心体天心,以唯心识唯物,如同阴阳太极一样,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偏颇任何一方都可能走向极端。&/b&&/p&&p&就如同修道一样,修道不能一味的追求避世清修,&b&要是仅仅不问世事孤蔽自高就能成仙,老鼠/兔子早就成仙了&/b&;以出世心行入世事,以无为心行有为事,不鄙陋,不自高,不自贱,不片面。修行是给我们正确对待人生的心态,而不是禁锢我们自由的灵魂。&/p&&p&以无为心行有为事,以出世心行入尘世,道教骄傲,但是不应该是倔傲,道教清高,但是不应该是孤高;&b&道教来源于红尘,超脱于红尘,更应该以慈悲心进入红尘,承担自己的时代责任,唤醒更多的人追寻真理。&/b&&/p&&figure&&img src=&/2a6e68e94bafe45e44a238_b.jpg& data-rawheight=&768& data-rawwidth=&13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2a6e68e94bafe45e44a238_r.jpg&&&/figure&&p&三、结语&br&&/p&&p&由人的立场出发,理解了天道,再由天道返回人道,才是道教的真相。&/p&&p&&b&不从人道出发,天道没有任何意义,无异于空中楼阁;不依从天道,人道不可能探寻道真相,无异于缘木求鱼;理解了天道而不返回人道,所理解的天道就丧失了人之根本,无异于舍本逐末。&/b&&/p&&p&道教看起来充满了矛盾,包括道家学说与道教组织之间的争论,包括算不算道教是不是宗教的辩论,但是能够容纳这些矛盾的存在,不恰恰就是道教的迷人之处,也是道教包容万物的证明吗?&/p&&p&&b&我们不需要一个万能的造物主,因为我们相信自己能行,我们不需要被全知全能的神所奴役,因为我们也在诠释大道的路上践行。&/b&&/p&&p&道教有其宗教性质,更有其哲学基础,既有对人性的慈悲,更有对天道的认可,既有独善其身的气质,也有兼济天下的胸怀,既有传承久远的文化,更有与时俱进的魄力。&/p&&p&如今的时代,是个变革的时代,无论是不是道教徒,哪怕是对道的认同,对传统文化的认可,我们都需要用担当、勇毅、智慧、公正来面对,&b&还是那句话,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但是我们可以决定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我心光明世界便不会黑暗。&/b&&/p&&p&如果说未来还需要一个明智明心、不迷信不偏激、引领人类走向真理的宗教,我希望是道教.&/p&&p&&b&当未来的后人评定当下的时候,我希望我们无愧于心,传承道而非拘泥于教,追寻道而不迷失于教,约束自我,而不丧失真我,明智内心而不丢失纯真。 &/b&&/p&&figure&&img src=&/414aa0df448f4cdf31d522_b.jpg& data-rawheight=&362&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414aa0df448f4cdf31d522_r.jpg&&&/figure&
谢谢邀请,之前就写过道教和道家思想的关系 道教的二次元论 道教是宗教中的一个异类,其根源在于道家学说与道教组织产生的先后^、。 相对于其他宗教,道教是个异类,甚至有的人说道教不是一门宗教,而是一门哲学,这究竟对道教是褒还是贬呢?尤其是一些人…
谢邀,&br&题主大概对于前秦两汉教育方式还有子休先生生平不太了解才有此问吧。我简单答一下。&br&&br&一. 庄周先生出身贵族,少时有良好的教育氛围。那个时候官学仍在,只对贵族开放。所以少年时期庄子打下的底子不是闹着玩的。一般都认为他是中年家道中落,而且主要是因为他以富贵功名为累赘造成的。不然他也没法一开始做漆园吏。辞官专心治学授业那是后面的事情啦。&br&&br&二,先秦私学与官学相对,讲究不论出身,士庶皆可入门求学。打破官学对于知识的垄断,一切社会等级都可以来学习。孔子儒门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战国时代流传极广,贫富根本不是求学的门卡。孔子门生有贵者如南宫适、司马牛,富者如子贡,贫者如卞之野人子路,穷居陋巷的颜渊,“三年不举火,十年不制衣”的曾参。若论学问修养影响,这几位贫穷士子只怕丝毫不下于富贵士子。他们之间也是平等相待,以德以学以礼相待的。到了庄子荀子孟子的年代,一样推崇此道。孟子有三乐,最后一乐是啥?&br&&br&《孟子尽心》说过:“夫子之设科也,&b&往者不追,来者不拒&/b&,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br&&br&《荀子.法行》也记载了:“南郭惠子问子贡:“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回答:“&b&君子正身以俟,&/b&&b&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b&,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X栝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br&&br&以儒墨两家为例,作为当时显学,在庄子年代早就不是门生三千的情况了,而是不断开枝散叶,影响巨大。所以说只要想学,又识文断字的基础,应该不难。其余各家即便不如这两家影响这么大,也是不难学到的。&br&&br&三,早期教学方式,效行为教,论辩为义,集述为书。&br&&br&早期诸子私学,往往师父自写一篇,传颂于世,而后徒属相从参学。并非是传阅,而是以传颂为主,都是口口相传居多。而具体参学的方式就是效仿行动。问答义理。最后才有记载成书。不是人人一个课本在哪里读书自学。而是叫大家自己思考,互相问答,师父口传大义。分明精微之处,最后才会成书。书在世上得传本不会太多,尤其不是显学的诸子,传抄一份也是要花大量精力的。徒众少,条件不足的,大都是仅有一两份抄本在主事人手中,这期间脑子好的,就是纯粹靠着心口记忆,不落文字的。有条件的才会自己写上一些关键词句什么的。压根也不是现在这种课堂记笔记的情况啦。所以学问和书并非是完全等价的。&br&&br&贫穷可以学。甚至不认字也可以学的。文字那时没有统一呢,大家诸国参学,不见得就要各国文字都要精通。但文字承载的干货却可以传递。文字的功能主要在于长久记载。当然有些东西还是得靠书籍记录最好。汉代五经博士皆是口述,伏生传经的故事可以去看看。而汉代经学今古文之争,其实是师说家法之争。到了东汉两家又归于一处了。&br&&br&而唐代以来,经常有口义之书,其实也是这种方式的一种流传。唐代明经科,需要口义三题等等,都是仿照先秦教学特点而来的。&br&&br&讲不清楚就不是真明白。烂熟于胸,方能脱口而出。此谓之知。古代学问其中一项就是演或者讲。&br&&br&所以,庄子的学问和他有钱没钱买书简基本没关系的哈。&br&&br&四,庄子本人最起码精通儒法墨名各家思想。最后归于道。而其成书皆“因是因非,所依而立”。观此书,即知庄周之学,无所不通。这点只要治学南华者,少有异议,不过今人都是泛泛读读,就开始开脑洞了。庄子以道家来论,也不是无师承,自己蹦出来的石猴子,只不过时间久远,道家诸子不以这种师承显扬之事为尚而已。这原先就写过了。在这点和后来的宗教上道教字辈什么的完全不是一个风格。那些更多的是出于宗教性需求,更加适合那些时代而已。不能用来相比。&br&&br&五,道家诸子,基本没有一位是生平师承十分清晰的。为什么?除了时间太久亡佚的问题,关键在于,道家不重名,道以隐为德,视功名富贵如粪土,自然知者甚少。实在不愿显露自己。这点有些同学应该有体会,我们对于名的特殊看法,这就是个裤衩啊。而诸子成书,几乎都是学派弟子围绕师说成书的。这问题说过好多回了。所以伪书之论大体由此而来。不要因为学界一些无聊的质疑就小视其中干货啦。&br&&br&六,道家并不是一上来就要求大家不学不问,拍脑袋放之于荒野的。无论柱下还是漆园都是大学问家。这点是全真以来的道教继承不好的地方。一上来就要绝学无忧,有涯无涯之说,再不就师心自用,空心常坐,一步登天。这类人并不算了解道家源流的哈,再不就是受到禅宗不学见性的影响而造成的错误认识。但往往这类人比较有煽动力,因为啥都不学,自性发明,是人性最大的弱点,懒人最爱的借口。&br&&br&说实话,确实知道的越乱越不好,一般来说,学的太多并不好,但学不见得就是越来越多啊?而且我们早就找出其中怎么处理最合适的方式。关键在于怎么学,学什么。而不是一下子都否定。当然你要是彻底对任何知识都没兴趣,也从来没有好奇心,不问为什么,无知无惧,无欲无求,那你可以不学。再碰到合适的老师点拨,也许不用学辨能识这个起点。但这样的“人”,我这一辈子就见过一个半,所以肯定不是你啦。&br&&br&七,学不学,复;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br&古人事少,没有这么多的资讯来源,没有这么多的知识,没有这么多奴役感官的人工产品。所以读书治学极为专心。常人其实根本做不到,孔子三月不知肉味,韦编三绝等等,都不是今人能做到的。所以你们所谓的专注根本比之先贤差之以云泥。这种持久的专注力才是修行的必须,而持久的专注需要一点点恢复然后积攒锻炼的。就和肌肉一样。这些的前提是明确的方向志气。还有切实的行动力。&br&&br&整天被信息大爆炸时代的碎片化阅读割裂的丝丝缕缕的注意力,信息接受又杂又散又乱,专注力在此同时同样被撕裂。根本谈不上半点专注。然后给自己一个大的目标,完不成,压力颇大,犹如空愿,就成了拖延症的开端了。&br&&br&啥时候能专心读一本书,仔细写篇文章,专心致志做点啥不分心了,才是一点点开始而已。离我们的要求太远太远。不加油整天荒废时光,真的只能发发梦而已。&br&&br&综上所述,&br&庄子依然是道家典型家法的继承者。学不学也。对于今人求道来说,还是以深学,精学,专注治学为基础最妥帖啦。^_^
谢邀, 题主大概对于前秦两汉教育方式还有子休先生生平不太了解才有此问吧。我简单答一下。 一. 庄周先生出身贵族,少时有良好的教育氛围。那个时候官学仍在,只对贵族开放。所以少年时期庄子打下的底子不是闹着玩的。一般都认为他是中年家道中落,而且主要…
&a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MzA3NTY3MzM2.html%3Ftpa%3DdW5pb25faWQ9MTAyMjEzXzEwMDAwMl8wMV8wMQ&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道教—在线播放&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a href=&///?target=http%3A///share/link%3Fshareid%3D%26uk%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道教 高清.kux_免费高速下载&i class=&icon-external&&&/i&&/a&&br&这是我最爱看的一部道教纪录片。&br&&br&这是八十年代的一部道教记录片。土气但真实。大家仔细看,有不少老道的影像&b&极为珍贵&/b&。可惜很多人都不认得自家师爷长什么样了。战火,大时代,还有文革废庙,逼着老道还俗。八十年代恢复道教。很多老道恢复道装欲要再次出家住观。结果北方没几个宫观,所以北京白云观在一段时间内云集了一批老道长。刘爷,曹爷,安爷,徐爷,匡爷等等。还有武当那位道人。身轻如燕。真的是有修行的。这个纪录片虽然短小,但是取景于各大名山丛林。几乎当时保留的宫观和里面的老道都有几秒的影像。里面还有第一期道教培训班的影像,很多熟人青葱岁月那个叫嫩哈。^_^。太清宫崂山华山那几位老人的影像大概只有这里才看得到吧。希望更多的道友看看,看看前辈的气度风采,看看戒律在身是什么样子。看看他们早晚课时什么态度。&br&&br&放戒于丙申。也该好好学学戒行精严的前辈风采啦。戒子一定要真的受戒行戒,不要恣意违背,别再糟蹋所剩不多的戒法啦。^_^&br&&figure&&img src=&/4f4e38d612b1aff3be5d_b.jpg& data-rawwidth=&368& data-rawheight=&24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8&&&/figure&
这是我最爱看的一部道教纪录片。 这是八十年代的一部道教记录片。土气但真实。大家仔细看,有不少老道的影像极为珍贵。可惜很多人都不认得自家师爷长什么样了。战火,大时代,还有文革废庙,逼着老道还…
我干脆来给个劲爆一点儿的答案。&br&每日于酉时,把手掌搓热了,在小腹上揉搓,左手八十一圈,右手再来八十一圈~往复一共九遍。此是对应丹道修仙中,最粗浅的炼精化气的练法。试完一两个星期题主你再判断一下修仙之事是否可取。&br&此法望有缘人自取_(o?ωo? 」∠)_&br&&br&小伙伴们请搞清楚小腹的位置和酉时是什么时候啊( ??д?? )&br&&br&ps:这就是个养生的东西,我只是想给大家说明,人的生理健康,活性强弱,知道原理就能合理下手操作。这种对自身的操作与仙法同理,但是这法离真的仙法始终有质的差距,只是放出来给大家思考修仙的存在是否真的站得住脚而已。莫要取得成就就想入飞飞。
我干脆来给个劲爆一点儿的答案。 每日于酉时,把手掌搓热了,在小腹上揉搓,左手八十一圈,右手再来八十一圈~往复一共九遍。此是对应丹道修仙中,最粗浅的炼精化气的练法。试完一两个星期题主你再判断一下修仙之事是否可取。 此法望有缘人自取_(o?ω…
为什么你觉得需要复兴道教 ,什么样的情况才算道教复兴?像佛教基督教那样流行?&br&如果道教变成那样可不好,那不是复兴。&br&流行和人多不是复兴,真的复兴是道教的那些规矩以及教理的复兴,道士都像个道士样,能行大道。&br&空有面子,没有里子,没有意义。
为什么你觉得需要复兴道教 ,什么样的情况才算道教复兴?像佛教基督教那样流行? 如果道教变成那样可不好,那不是复兴。 流行和人多不是复兴,真的复兴是道教的那些规矩以及教理的复兴,道士都像个道士样,能行大道。 空有面子,没有里子,没有意义。
我们视为人类最大优点的理智本来就需要反思。&br&&br&&p&我们成功进化出了理智、情感,无庸置疑是伟大的成就;但我们的理智和情感是有巨大局限的。&/p&&br&&p&我们既因为理智而成为伟大的人,也受制于认知的囚笼。&br&&/p&&br&对理智的反思,是反思我们智性的不足。&br&&br&&p&这是哲学的终点,也是宗教的起点。&/p&&br&&p&西方大哲学家比如黑格尔、康德最终都认为人的理性并不足以了解世界本身,还有更高的东西存在,他们都承认人类理性的局限,并最终归向于神的存在或者说某种更高的理性。&/p&&br&&p&老子被认为是大哲学家,但他历史上一直被奉为道教的始祖,因为他的确主张我们有时要放空大脑,去体验超越理智的神秘意识维度:&/p&&p&“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br&&/p&&p&“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p&&br&&p&这其实和佛教的入定、禅定修炼是非常类似的。&/p&&br&&p&老子反对迷信理智,用现代语言来说,他反对过分强调左脑思维(日常思维)。他认为这种思维方式是造成诸多认知问题的根源。&/p&&br&&p&一般理智是指分析、推理、逻辑之类,这当然是人独有而强大的能力,但这只是我们大脑功能的一部分,它导致了我们的思维基本上是二元的,非黑即白的。这不也正是造成人类问题的最大祸源吗?!&/p&&br&&p&事实上,成年人往往自觉的跳出这种思维模式: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正是因为成年人逐渐发现人类一般理性的不足,所以采取了实用主义哲学的态度,以实用为判断一般事务的标准,不再对终极真理自以为是,而是给未知留出空间和想象力,留给某种更高意识维度才能把握的东西。不再轻言对错,是成人的基本标志,不是不分对错,而是更为包容和大度。&br&&/p&&br&人往往把自己认知、构建起来的幻象,当成世界本身,并不断权衡、计划……这是我们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主要方式,但是,不要忘了,这种认识,不是认知功能的全部,更不是真相本身,认知功能本身也是会进化和突变的。&br&&br&&p&西方现代哲学,尼采、柏格森、海德格尔..........无一不在反思对理智的迷信。&/p&&br&&p&美国哲学主流是实用主义哲学,这一学派之所以值得推崇,不是因为它浅薄而功利,而是因为它从祖师爷威廉詹姆斯那会儿就深刻地认识到理性的有限,理性只是我们认知功能的一部分,它所能认知的世界,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判断“真理”的标准往往是实际效果,而已。威廉詹姆斯的态度是:日常理性只是我们认知功能的一小部分,而在这理性之外,还有广阔的意识维度,只不过它们被理性的薄雾遮蔽了。威廉詹姆斯对宗教体验有很多研究,专门写过一本《宗教体验种种》。&/p&&br&&p&知识更是如此,知识并不是绝对真理,是我们现阶段所认识到的局部规律,它注定被证伪,比如科学知识。知识只是科学的阶段性总结,知识不是科学——科学本身恰恰是强烈的怀疑、不断地探索未知。&/p&&br&&p&东方宗教,道教、佛教,自古就认识到,只有跳出一般理性思维模式,才能把握更高的实在(所谓的实相),因此它们都注重煅炼大脑去体悟更本质的存在,而煅炼的过程,往往是关闭、超越一般理智的过程。&/p&&br&&p&老子给人的感觉有时很矛盾,一方面他显得极端智慧,另一方面他又时时有“反智”的语句出现,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看到人们沉溺于聪明算计之中而不自知,他是这么说的:&/p&&br&&p&是与非,相去几何?美与恶,相去几何?&/p&&p&人们畏惧那些那些他们以为不得不畏惧的东西。&/p&&p&荒唐啊,人们为何无法从这种状态中醒来呢?&/p&&p&众人熙来攘往,沉溺其中仿佛要赶去享受最高的祭祀礼仪一样,仿佛阳春三月出外游赏。&/p&&p&我却像船儿停泊,不动任何念想;&/p&&p&就像婴儿没有懂事前一样懵懂;&/p&&p&好像没有任何目的地。&/p&&p&众人都忙碌不瑕,而我却遗世独立,像个傻子般浑浑沌沌。&/p&&p&俗人们聪明有余,我却昏昏然;&/p&&p&俗人们患得患失,我却无知觉。&/p&&p&道的体验如同大海万里澹澹水波般包容广大,像长空中吹拂的风一样无穷无尽。&/p&&p&众人都有自以为,而我却显得愚顽鄙陋,我与众不同,我推崇从大道中汲取所需。&/p&&p&(老子第20章)&/p&&br&我倾向于认为:老子并不是真的反对智慧,他反对的是迷信我们习以为常的思维模式。往浅了说,是不要沉溺于小聪明,要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要保持虚心的态度,有自嘲的能力。老子说得很明白:“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知道自己有所不知,是高明的,不知道却以为知,不好)往深了说,人可以有更宽广深遂的意识维度,只有提升人自身的意识维度,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对世界的认识--意识是可以进化的。&br&&br&人如果不能深刻认识到自身意识维度的有限,恐怕很难有自嘲、幽默、包容的心态,神秘感、好奇心也将枯萎。&br&&br&现代中国学者往往缺乏对宗教的基本认识,但在中国经历了众多迷信理性的悲剧之后,不应该反思一下吗?(文革、大跃进,不正是打着理性、科学社会主义幌子的胡来?这些自以为真理在手的运动,不正是真正反智的吗?)&br&&br&&br&&p&------------&/p&&br&&p&另外,根据敝人的一点了解,中国真正的愚民、反智者,其实从来不会说反智愚民,他们都是开口闭口“仁义礼智”的。&br&&/p&&br&&p&比如汉武帝,独尊儒术。&/p&&br&&p&统一思想,其实就是不要别人思想。&/p&&br&&p&当某些人口口声声理性、科学、主义、伟大理论时,我们就要小心了。&/p&&br&&p&汉娜o阿伦特曾经对纳粹的种族灭绝进行了分析,她指出种族主义是建立在一整套理性和逻辑上的,“这套逻辑将人类过去、现在与未来解释为一个封闭的整体”,并且它有一个自己要去的“终极目标”;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可以对现实世界进行任意的改造。&br&&/p&&br&&p&汉娜o阿伦特所说的封闭逻辑体系,在一般人眼中,往往就是完美的学说、理论、计划。当局的宣传部门会将其称为颠扑不破的真理!或者称之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当你听到这些时,一定要提高警惕:骗子来了!&/p&&br&德国可算是盛产哲学家的地方,但德国人当年相信“人种科学”的可不只有希特勒。我相信当时占多数的德国人认为这理论非常科学、正确、合理,当时整个欧州相信种族主义的也远不止德国。&br&&br&&p&但在实践中,这种披着科学外衣的完美理论往往带来巨大灾难。&/p&&br&&p&苏联、中国等国不都是吃过马某的“科学社会主义”大亏吗?或者说,我们过去称之为科学的社会主义只是一种固执,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治理的模式,需要不断修正,并不是什么真理。而且当某人宣称其为真理时,要么是无知,要么是故意。&/p&&br&&p&这些不正是老子所谓“以智治国”的典型吗?&/p&&br&科学理论不是什么真理,而是系统的实用理论和方法,当我们利用科学获得巨大成功和利益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对其理论不断怀疑、证伪、修正、升级。&br&&br&&p&当我们看到那些关于集中营灭绝犹太人的种种悲惨历史时,当我们看到侵华日军当年的种种暴行时,我们都会反思这悲剧的根源:是希特勒的问题,还是犹太人的问题,是日本人的问题。。。但最终,我们会回到唯一的问题上来:人类的智性、人类的意识维度注定了这一切。冲突不可避免、战争不可避免。。。而唯一的办法是我们超越旧有的意识维度,这就是宗教的真正内核。宗教创派人物,比如老子、佛陀、耶稣的经历、言论都表明他们获得了意识上的进化。至于这种意识的进化,采用什么方法,是天生的,是古代宗教的,还是现代科学的,因时因地制宜即可,现代当然应该用科学的态度去研究宗教的这种真正内核,这对人类是非常有益和重要的事。科学和迷信是对立的,不管这种迷信是对某种知识体系的迷信,对某种自以为是的理性的迷信,还是对宗教、神怪、某个人的迷信-------迷信理性,也是一种迷信,而且是现代最主要的迷信;但是,科学与人类意识进化这事并不对立,我们都希望能变得更智慧,特别是像宗教创派者们那样获得超越凡人的大智慧,如果科学能帮我们达到这个目标,当然最好。&/p&&br&&p&宗教是复杂的混合物,有迷信,有愚昧,有社会道德伦理,但它的核心是超验的,这种超验的内核,我们不妨用科学的态度去研究。&/p&&br&&p&总之,老子追求的正是超越我们旧有的意识维度,通过提升意识维度来改变这一切。&/p&
我们视为人类最大优点的理智本来就需要反思。 我们成功进化出了理智、情感,无庸置疑是伟大的成就;但我们的理智和情感是有巨大局限的。 我们既因为理智而成为伟大的人,也受制于认知的囚笼。 对理智的反思,是反思我们智性的不足。 这是哲学的终点,也是宗…
庄子思想的危害性在于:&br&&br&让并非真正有智慧的人认为他们获得了智慧。&br&&br&让试图逃避现实的人更加沉浸于自我。&br&&br&让根本不明白庄子在说什么的人认为庄子的思想是有害的。&br&&br&以上。
庄子思想的危害性在于: 让并非真正有智慧的人认为他们获得了智慧。 让试图逃避现实的人更加沉浸于自我。 让根本不明白庄子在说什么的人认为庄子的思想是有害的。 以上。
那是初中时候绞尽脑汁装的一个逼。后来就用习惯了。
那是初中时候绞尽脑汁装的一个逼。后来就用习惯了。
看了部分答案,觉得有些避讳题干。&br&题目问:任公子骑碧驴的典故是什么?&br&&b&注解别处,或者把任公子和驴分别注解,都不能使之获得联系。&/b&&br&&br&首先明确,没有任公子骑碧驴的典故。我们所说的「没有」,其实包含两种情况:&br&1.从来就没这个说法。&br&2.历史上有,李贺时尚存,其后散佚湮灭,我们不得而知。&br&&br&这里面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任公子出自《庄子》,《庄子》是&b&先秦书&/b&。&br&而驴从&b&武帝时期&/b&才大量引入,太史公还称之为「匈奴奇畜」,我们看先秦典籍,几乎没有任何关于驴的记载。所以这两个东西之间并没有天然的联系。&br&&br&那么第一个造典的人(如果有典故),或者李贺(如果没有典故),是凭什么把二者联系起来的呢?&br&这就要从骑驴的传统说起。&br&&br&说起骑驴,中国最典型的意象符号中大概当数「驴背诗思」与「倒骑驴」。这两个符号也指向了两大群体,就是&b& 文人&/b&与&b&方士&/b&(神仙)。&br&文人好驴,自魏晋便有传统,王仲宣好驴鸣是有名的历史段子。但彼时尚未有蔚然成风的骑驴传统,大概也与当时文学尚未完全自觉,天生依附于贵族有关。到了唐朝,文人骑驴便兴盛起来,附带一种落魄式的潇洒,以及任诞的意味,如李白「乘醉跨驴」,杜甫「骑驴十三载」,贾岛著名的「驴背推敲」,甚至本题的主角李贺,出门的的扮相是「恒从小奚奴骑&b&距驴&/b&」。&br&&br&但文人这一条线索,并非粘合 任公子与骑驴的关键。关键在于另一条线索:方士(神仙)。&br&说到这里,其实很多人已经能猜想十之八九了。但还是请让我把材料罗列完整。&br&&br&魏晋以前,方士其实与文人一样,与驴有着天然的排斥:文士以其贵族身份,徒以驴鸣为任诞之玩好,而方外人也因其身份不便于蓄畜积产,如南朝高僧支道林便有「道人畜马不韵」的说法,养马「重其神骏」况且如此,何况「蹇」驴哉。&br&但在骑乘传统方面,方士(神仙)形象与驴的结合,实际上走在了文人的前面,举个例子,晋代陶潜作《搜神后记》,其中提到骑驴一共两处,而这两处都是僧道。&br&又如《十六国春秋》记杜慈在梦中见一人给他留下「宁留而同死,将去而同生」的判词,这样富有灵异色彩的角色坐骑是什么呢?「乘黑驴」。如果此处如果是乘马 ,定然不会特别着墨,唯一的细节描写在于坐骑——「乘黑驴」,乃一种身份符号之暗示。&br&&br&方士骑驴,故而方士昇天之后,神仙也骑驴。陈抟留下个成语叫 骑驴倒堕,陈抟是方士,也是神仙。&br&在民俗传说中的「张果老倒骑毛驴」,张果老的原型——张果,出在哪?出自《旧唐书·&b&方技&/b&》,年代是玄宗时期,几乎恰恰在李贺之前。&br&&br&罗列了这么多,我们再回头来看任公子。&br&任公子,《庄子》中以「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垂钓东海的「人」。&br&说是人,其实也不是人,人是不可能以五十头牛作钓饵的。这是传说形象的神格化。&br&是以李贺所谓「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云中」二字点的就是任公子的神格,而正是因其神格,衍升出「骑驴」的形象。&br&&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李白孤独吗 ? - 吴季玄的回答 - 知乎&/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有哪些诗词的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 - 吴季玄的回答 - 知乎&/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极少的文字表现极大的意境,能否举例说明? - 吴季玄的回答 - 知乎&/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有哪句诗词让你跟小时候读出不一样的东西,现在才读懂? - 吴季玄的回答 - 知乎&/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有哪些古诗词细细品读后,从不同角度看待,会发现十分有意思或者是更深的理解? - 吴季玄的回答 - 知乎&/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中任公子骑碧驴的典故是什么,好像关于任公子的典故只有东海钓大鱼,望各位补充? - 吴季玄的回答 - 知乎&/a&
看了部分答案,觉得有些避讳题干。 题目问:任公子骑碧驴的典故是什么? 注解别处,或者把任公子和驴分别注解,都不能使之获得联系。 首先明确,没有任公子骑碧驴的典故。我们所说的「没有」,其实包含两种情况: 1.从来就没这个说法。 2.历史上有,李贺时…
口说无凭,上图&img src=&/v2-163acebbd36b2c5965751c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v2-163acebbd36b2c5965751c_r.jpg&&&img src=&/v2-5849c9edd6fb229df0b4e2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v2-5849c9edd6fb229df0b4e2_r.jpg&&&img src=&/v2-821e875f9d1663caf163fe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v2-821e875f9d1663caf163fe_r.jpg&&
口说无凭,上图
虽然《道德经》被奉为道教经典,但并不是玄学神秘学的产物,老子也不是修仙练气之流的人物。所以,他的思想不应该往晦涩难懂的大道玄学上去理解。&br&即,道不是神秘的东西,更不是预先崇高的东西。&br&&br&&b&上中下:&/b&不是分高低的意思,指对待道的态度和性格各有不同。&br&&b&士:&/b&我觉得没有刻意划分出知识分子的意思,大抵是求道者,或者说有想法和主见的人,主要是各领域的知识分子和累积丰富经验市井乡民两大类。&br&&b&闻:&/b&作接触到的意思,听到了、看到了、经历了等等。&br&&b&道:&/b&不作刻意作枯涩艰晦的大道玄奥理解,而是很平常的一些规律和经验。&br&&b&上士:&/b&就是本身从事或者习惯这样思考的人,如现代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之类。&br&&b&勤而行之:&/b&不是很勤奋地按照这个去做,而应该是下功夫去实践的意思。&br&&b&中士:&/b&就是不刻意去体察道的人,即不会主动去归纳和总结经验的人,当然,不妨碍去学习别人的经验。&br&&b&若存若亡:&/b& 有时候会去深思,并且有所领会;更多的时候是得过且过,用到的时候再去学两招。不主动去实践。&br&&b&下士:&/b&墨守陈规,对于新生规律不能接受,甚至乐于批判自身无解的事物。&br&&b&大笑之:&/b&即对新生规律的排斥与不信任,偏向于充满怀疑的态度,现代则有点一棍子打死的倾向。&br&(并没有说下士的方法是错误的,排斥也是反过来检验道的一个标准不是。只要心态是好的,就可以慢慢接受真正能理解的,试着尝试虽然不理解却觉得好的,继续排斥不理解也觉得不可行的。)&br&&b&不笑不足以为道 :&/b&道需要经过怀疑和排斥才能成为你心中的道,没有经过思考、怀疑、辨证的就去接受是算不上道的。&br&&br&每个人在某个领域都可能是 上士、中士、下士,也都有各自的对待道的方式。&br&你可以去实践,可以偶尔尝试,也可以怀疑不信。&br&&br&举个栗子,卖油郎:唯手熟尔。&br&有人立马觉得有道理,背书N+1遍,发现原来背书也没有那么难啊。&br&有人觉得:哦,是这么回事啊,怪不得油没洒出去,原来是练过的啊。&br&有人觉得:切,有本事你再换个小点的孔啊。
虽然《道德经》被奉为道教经典,但并不是玄学神秘学的产物,老子也不是修仙练气之流的人物。所以,他的思想不应该往晦涩难懂的大道玄学上去理解。 即,道不是神秘的东西,更不是预先崇高的东西。 上中下:不是分高低的意思,指对待道的态度和性格各有不同。 …
只有抢到你家你才管么?
只有抢到你家你才管么?
以前很多文青觉得去了西藏自己就不平庸了,现在有人觉得去了终南山访问道士就觉得可能会让自己不平庸了,贫道表示很开心。但是你所觉得痛苦的不像是日子,感觉你说的:“但是我出去走走,我能找谁啊?”很孤独的感觉。推荐你回家找父母,他们肯定会开心。&br&还有就是多交朋友了,这些可能比访问道士对你自己的帮助更大。
以前很多文青觉得去了西藏自己就不平庸了,现在有人觉得去了终南山访问道士就觉得可能会让自己不平庸了,贫道表示很开心。但是你所觉得痛苦的不像是日子,感觉你说的:“但是我出去走走,我能找谁啊?”很孤独的感觉。推荐你回家找父母,他们肯定会开心。 …
谢邀。&br&&br&每逢新春我都会写一个bonus+的干货帖子给大家。尤其送给孤悬海外的同学,今年也不例外。而且是大脑洞的哈,^_^。希望见此贴者,&b&&u&今岁平安,诸事顺遂!&/u&&/b&^_^&br&&br&&br&&img src=&/v2-008e32eadd1f6b94a449_b.jpg& data-rawwidth=&264& data-rawheight=&74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4&&&br&^_^&br&平时都是大段大段的写,这次少写点,换种方式。我们有图书之学。其实就看图的。^_^。以后慢慢变成就贴图。^_^这次算是给一位刚来知乎就认识的同学的回信。他最喜欢给我写信,长的我都不看了,大段段不知道说的是啥,都是他脑子里演绎出来的东西,这样的日子,一转眼都两年多啦。熟悉我的人,都知道这人是谁。^_^。不过我希望他能默默无闻,踏踏实实的念完书。&br&&br&&u&&b&一《列子.黄帝》&/b&&/u&&br&&br&趙襄子带人在山林中放火烧山狩猎,结果浓烟百里,有一个人从石壁里钻出,随烟上下。大家都说是鬼物。结果这位履火如平,徐行而出。襄子很奇怪而留下他,以便仔细观察。结果发现他和人都一样,无论是七窍,还是音容,确定是人无疑。然后问他:“你是怎么在住在石头里的?你是怎么入火不焚,穿火而出的?”这个人很茫然,回问:“什么是石头,什么是火?”老赵答道:“你所出之处就是石头,你所涉之处就是火。” 这人答曰:&b&&u&“不知也&/u&&/b&&。&br&&br&原文&br&&blockquote&趙襄子率徒十萬,狩於中山,藉芿燔林,扇赫百里,有一人從石壁中出,隨煙燼上下,眾謂鬼物。火過,徐行而出,若無所經涉者。襄子怪而留之,徐而察之:形色七竅,人也;氣息音聲,人也。問奚道而處石?奚道而入火?其人曰:「奚物而謂石?奚物而謂火?」襄子曰:「而嚮之所出者,石也;而嚮之所涉者,火也。」其人曰:「不知也。」&/blockquote&&br&后面所谓的问答倒和我要讲的不太相关,就不多讲了。这位不知火石先生是位很有名的哈。^_^&br&&br&你可以认为这段是寓言,也可以认为是记录当时真实发生的事情。小李问的问题本质上讲就是这个问题。我们礼天清的层面还在这位&u&&b&不知石火&/b&&/u&先生之上。这本来也是我要在专栏第二篇要写的。嘿嘿。结果拖了一年多。&br&&br&&br&&br&&b&&u&二.毕加索和梵高&/u&&/b&&br&&br&毕加索这类画用拼贴手法试图突破空间限制的立体主义,和我们有那么点精神意趣是相同的。你应该了解非欧几何对于那个时代先锋人物的冲击,在哲学上,在艺术上对实证主义的冲击。他们在探索第四维的同时,拓展了自己的视野。提出了所谓灵视觉(astral sight),他们把第四维当做巨大无限空间的隐喻。超越了希腊古典以来以人为宇宙中心的有限。这种以非单一透视点的技法的科学立体主义,并非单单是一种纯粹的倾向。而是一种觉察,一种非视觉的,非感官知觉的表现。这反倒契合我们真正的道门干货,回到自然真相中去。我们就在真相中。&br&&br&&img src=&/63c5f2098afe652e983e24d64932d1df_b.jpg& data-rawwidth=&786& data-rawheight=&10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6& data-original=&/63c5f2098afe652e983e24d64932d1df_r.jpg&&&br&他们用La connaissance与印象派那种高度依赖感官的“实证”表现区别开来。但实际上,在我们看来,他们两家都在努力突破这些人为非人为的障壁,努力探索以及描绘更底层色彩。&br&&br&梵高的星空,大家耳熟能详了。&br&&img src=&/059eedade0d207ebebd9032d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059eedade0d207ebebd9032d_r.jpg&&&br&这种流动,是感觉上的真实,每次都叫我觉得惊讶,因为他不但能“看到”,关键还能表现出来,传达出来他的意思。当然和我们也不一样,但这种风格有点像了。&br&&br&毕加索和梵高这两种迥异的风格反倒都是努力描绘这个世界的真实,一个方向的不同表述。虽然都是仅仅一点点,那也足够令人钦佩的了。在我心里,他们的伟大丝毫不亚于二十世纪的物理学巨匠们。&br&&br&这些对真实的伟大探索,对青少年时代的我有着极大的震撼。他们的这种探索精神让我肃然起敬,也是我不断前进的榜样。所以我选了一条看似曲折的路,但是实际上似曲实直。他们没有我们的古老传承, 但凭着对艺术的专注,对真理的追求,仅仅借着时代潮流那一点力量就窥到一丝真实的色彩。知道这有多难的人都会惊讶他们的成就。这种伟大是不朽的精神丰碑,是所有智慧生物都要礼敬的。&br&&br&艺术从来都和科学一样,是窥测而描述自然真实的一种途径。所以很多科学家艺术上颇有造诣。这和国内的唯科学至上论导致的单一庸俗的探索模式不大一样。单一的实用主义者,庸俗的物质主义者,或者不着调文化掮客很难接触到这些层面。中国的年轻人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形成了有学历没知识,有知识没修养瘸腿怪圈。所以沉迷于无聊的事情中,淹没在信息碎片的海洋里。追求着别人告诉自己要追求的东西,追赶着所谓的潮流,在其中耗尽青春和灵性,造成冲突形成的压力使得精神世界的贫乏苍白,确实令人心忧。这种时代的弊病慢慢会显现出来,应该说现在就是在发病。不过好在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而下一代会更好些。慢慢会好起来。^_^&br&&br&艺术和科学一样,同样的被观测系统,当观测者不同的时候,是会发生绝然不同的观测结果。上面就是例证。下面就是另外的角度了。&br&&br&而同时描述观测者和被观测系统的物理表达是有的,艺术表达中也有。而我们又是另外一种。^_^&br&&br&&b&&u&三.《Dr.Strange》&《Arrival》&/u&&/b&&br&&br&1.《Dr.Strange》&br&&img src=&/v2-7c8fd824b87eebadd1ca648cd512917b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7c8fd824b87eebadd1ca648cd512917b_r.jpg&&&br&影片中的空间折叠其实很象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的影视化。&br&&br&我知道你们总在看小说,网络小说,仙侠玄幻小说,这个其实只要有了基础是可以看的,问题是你要打下基础才看出来。没有基础就是浪费时间。瞎琢磨,沉迷于意淫当中,青春宝贵啊。你今年。。。以下省略,你知道我要说什么。所以我才答这篇的。^_^&br&&br&长久以来,我们一直等待大众传媒中释放铺垫好可以理解我们文明的土壤。Somehow,我们等这类“大片”已经很久了。仙侠玄幻,奇幻,科幻,艺术,科学等等,这些极大限度的拓展了今人的视野,使得他们展开了无穷无尽的幻想。这是件好事。因为真实永远比艺术创作更精彩,没有什么艺术灵感是无源之水,凭空而来的,只是你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br&&br&我们只是在土壤里撒下种子,静静地等着它们再次生根发芽,^_^。这也是我为啥费力写东西的原因。&br&&br&a为啥影视作品大众传媒中有些东西是干货的呢?^_^&br&&img src=&/v2-09a68eaacb7_b.jpg& data-rawwidth=&630& data-rawheight=&3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0& data-original=&/v2-09a68eaacb7_r.jpg&&&br&至于小李你,这片子有些台词,你可以再琢磨琢磨:&br&&br&Baron Mordo: Stephen Strange, might I offer you some advice?&b&&u& Forget everything that you think you know. &/u&&/b&&br&莫度男爵:史蒂芬·斯特兰奇,我可以给你一点建议吗?忘掉你所知的一切。&br&&br&The Ancient One: &u&&b&You're a man looking at the world through a keyhole. &/b&&/u&You've spent your life trying to widen it. Your work saved the lives of thousands&b&&u&. What if I told you that reality is one of many? &/u&&/b&&br&至尊魔法师:&b&&u&你看世界的方式太过狭隘,&/u&&/b&你一生都在努力寻找突破,你的工作救人无数。&b&&u&如果我告诉你,现实只是冰山一角?&/u&&/b&&br&&br&当然他们这个是影视创作,所谓的精神世界不过其中一个最简单的坐标系变换,类似于横坐标位移而已,这和天地之纯的底层本色比起来不算啥,他们这个更多是受到身毒瑜伽精神影响后的艺术创作啦。六七十年代,一拨瑜伽师把类似的技术传到了西方,其实无非就是所谓阴神意识离体,也就是什么星光体之类的差不太多。这个练练大部分人都可以的,但身心分离会随着这个过程越来越严重,这样回不来的多了,回来也会出现各种其他症状,并非善道。还不如大乘佛教的某些技巧精微呢。而且这和真正的底色差以云泥。世人无知,以为金玉,以此演绎纷繁,不足语之也。别真的当真就好了。和我们不一样的,但终究可以看出点眉目了。^_^&br&&br&等你真的到了那种地步,再来看你后面这个问题,不但不是幼稚,而是精妙非常,星球是什么?我们和星球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真是非常好的问题。但我希望你们现在不要开脑洞,因为没有意义。走不到而乱想,会在坐标系变换带来的冲击和力量中迷失。所以这不是提问啦。^_^&br&&br&&b&&可我要怎么学会? &/b&&br&&b&&br&你是怎么成为医生?&/b&&br&&b&&br& 学习并实践多年。 ”&/b&&br&&br&&u&&b&“小心你选择的路,斯特兰奇,比你更强的人,都迷失了方向。”&/b&&/u&&br&&br&2.《Arrival》&br&&img src=&/v2-cca4cc593a_b.jpg& data-rawwidth=&743& data-rawheight=&3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3& data-original=&/v2-cca4cc593a_r.jpg&&&img src=&/v2-5b26cabf3f17caaec17e8_b.jpg& data-rawwidth=&858& data-rawheight=&3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8& data-original=&/v2-5b26cabf3f17caaec17e8_r.jpg&&&img src=&/v2-1c36c90e4_b.jpg& data-rawwidth=&829& data-rawheight=&4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9& data-original=&/v2-1c36c90e4_r.jpg&&&img src=&/v2-ffde9d9baa6b3a53097c9_b.jpg& data-rawwidth=&882& data-rawheight=&3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2& data-original=&/v2-ffde9d9baa6b3a53097c9_r.jpg&&&img src=&/v2-0abf9bebc2da047de4ce9a6_b.jpg& data-rawwidth=&374& data-rawheight=&5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4&&&img src=&/v2-59cdb4f3ae5e3cf7a902_b.jpg& data-rawwidth=&430& data-rawheight=&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0& data-original=&/v2-59cdb4f3ae5e3cf7a902_r.jpg&&&img src=&/v2-475b6a5e2a1adf37389a8b_b.jpg& data-rawwidth=&433& data-rawheight=&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3& data-original=&/v2-475b6a5e2a1adf37389a8b_r.jpg&&&br&&br&保住我们的语言,我们的文明,就是保护一个世界观,保护一种理解自然的方式。这种博大世界观你们现在还体会不到呢。慢慢来吧。^_^&br&&br&&img src=&/v2-ab8f2ef267c094fed2cdd7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3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v2-ab8f2ef267c094fed2cdd7_r.jpg&&&img src=&/v2-4d0bc5505ecc5fbd2a2a99f37cbd7bc5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4d0bc5505ecc5fbd2a2a99f37cbd7bc5_r.jpg&&&br&&br&&br&最后,回答你,南北半球是一样的,都是12月庆祝冬至。冬至在我们的层面不是一个历法,而是指代气的节律的一种语言。那么在澳洲“冬至”一样可以吃饺子庆祝。&br&&br&Our world is flat with the irregular border.&br&&br&仙者,升迁也。道士以神仙信仰为主。b这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br&&br&c那道士本职到底是啥?你们剥去名词外衣有没有好好想过呢?&br&&br&华夏文明保存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慢慢学吧。&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u&上下而求索。&/u&&/b&&br&^_^&br&&img src=&/v2-ffef17a496b2e95f37e7e40_b.jpg& data-rawwidth=&2322& data-rawheight=&12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22& data-original=&/v2-ffef17a496b2e95f37e7e40_r.jpg&&&br&&br&谢谢某人的P图 ,^_^&br&&br&丙申年该写的都差不多了,换气收官。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和鼓励。答了很多题,这次该我问了。^_^&br&&br&借着这道年贴,给大家提问哈。答对了有那啥哈^_^&br&&br&&b&题目一:文中不知石火先生是谁?&/b&&br&&b&题目二:简要回答文中的问题?abc三选二即可&/b&&br&&b&题目三:请简述三星堆某造像为为什么眼睛是这样的?^_^&/b&&br&&img src=&/ea5b06d997f8da9cbe3432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3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ea5b06d997f8da9cbe3432_r.jpg&&&br&&br&&br&三等:青梅酒一壶&br&二等:交流一次。&br&一等:一道符&br&&br&&br&答案请发往: &a data-hash=&666f3b524e84eb058c20a63& href=&///people/666f3b524e84eb058c20a63&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Cyberbrain& data-hovercard=&p$b$666f3b524e84eb058c20a63&&@Cyberbrain&/a&&br&&br&&b&&u&截止于正月初八亥时&/u&&/b&。初九画符,所以你们得抓紧。^_^。三元皆中,绝不吝惜。你们看我像小气的人吗?^_^。当然没人达标,我就省了开封新货啦,^_^&br&&br&贫道拥有最终解释权,^_^&br&&br&谢谢诸位的参与,新春快乐!^_^。评论关闭。这几日休息啦。^_^
谢邀。 每逢新春我都会写一个bonus+的干货帖子给大家。尤其送给孤悬海外的同学,今年也不例外。而且是大脑洞的哈,^_^。希望见此贴者,今岁平安,诸事顺遂!^_^ ^_^ 平时都是大段大段的写,这次少写点,换种方式。我们有图书之学。其实就看图的。^_^。以后…
&p&不能。&/p&&p&&b&宗教学道教只能让现在的道教死的更快&/b&,道教之所以现状,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宗教形式、教理教义、宗教人员素质方面。&/p&&p&公正的说句话,&b&在改革开放之后,佛、道、基督、天主、***教基本可以笼统的说差不多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次,&/b&为什么道教发展到这个境界?&/p&&p&不要老找客观原因,这里面,必然有道教的主观原因,很多原因,深入其中才能品尝这个味道,贫道作为已经品尝了这种味道的人,有资格说这样的话吧?&/p&&p&&b&我个人观念是传道不传教,追寻大道而不拘泥于教规。&/b&&/p&&p&&b&道教的积极意义在于把我们不该忘记的人或者美德传承下去,把世人忽视的事物传递下去,把历史遗忘的角落补齐。&/b&道教正是因为要这样的传承,不断延续文明,才需要将神仙信仰提炼出来,以自己的方式,延续文明的存在。&/p&&p&黄帝的功德、老子的言、关羽的勇猛、岳飞的忠义,道教来源于华夏文明,彰显的就是华夏文明中这些特质,成仙与财富、权势无关,更多在于人心的考验。&/p&&p&&b&让世人愿意成为黄帝、尧舜禹、老子、关羽、孙思邈、岳飞这样的人,而不是成为纣王、秦桧、汪精卫那样的人,就是道教存在的意义&/b&,从宏观角度来说,道教肩负着用这样的使命,肩负着用神仙信仰来进行身份认同的使命,哪怕不是道教徒,绝大部分中国人都有成仙的梦,哪怕道教式微,能够将这个梦传承下去,就足够了。&/p&&p&哪怕道教灭亡,真理不灭,足矣。&/p&&p&&b&如果道教真的灭亡,说明道教应该被历史淘汰,而我坚信,道教不会灭亡,因为我坚信,我们不会独行,追寻大道的路上,总有后来人。&/b&&/p&
不能。宗教学道教只能让现在的道教死的更快,道教之所以现状,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宗教形式、教理教义、宗教人员素质方面。公正的说句话,在改革开放之后,佛、道、基督、天主、***教基本可以笼统的说差不多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次,为什…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