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汉朝以后,刺客信条起源游侠论坛游侠就少了,为什么

热门单机:
|||||||||||||||||||
近期新作:
即将上市:
最新汉化:
手机游戏:
|||||||||||
& 刺客信条编年史:中国
《刺客信条编年史:中国》免安装繁体中文绿色版[BUILD |官方中文]
Assassin‘s Creed Chronicles: China
游戏截图&& | &&
  《刺客信条编年史:中国》的剧情将会以明朝中国为舞台展开,其中如王阳明、张兴从子张勇以及大量后宫妃子等风云人物将悉数登场,该作主角则为女刺客邵云。
安装说明开始游戏或者解压缩游戏时候注意关闭杀毒软件,防止误杀免DVD文件。
1. 用WINRAR软件解压缩游戏到硬盘上
2. 运行 开始游戏.EXE 启动游戏
网盘下载 +1 +1解决办法解压文件时先退出百度网盘客户端即可。出现压缩包损坏的原因:由于百度网盘客户端会占用压缩包文件,解压时会提示压缩包已损坏。
【刺客信条编年史:中国免安装繁体中文绿色版[BUILD |官方中文]】eD2k下载地址
1000 MB1000 MB1000 MB379.4 MB
下载选中文件
复制选中链接
推荐使用 、、
极速下载游侠云盒极速下载
高速下载由800VoD提供:由51 MAG提供:由99 DDD提供:
下载声明:游戏作品版权归原作者享有,游戏资料来源于各大单机游戏下载网站,请选择对应网站进行下载。如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进行举报并附带版权证明,本平台将应您的要求删除。举报
如遇谷歌浏览器访问时提示危险,请更换其他浏览器进行访问,
我们对谷歌浏览器不定期误报本站,感到不解和愤怒!
相关下载相关攻略
动作游戏ACT下载TOP10
1中文绿色版[]2中文绿色版3中文绿色版4中文绿色版5中文绿色版6中文绿色版7中文绿色版8中文绿色版9中文绿色版10中文绿色版
动作游戏ACT最新更新
迷你单机游戏推荐
热门大作游戏专题
赛车竞速RAC(中文)8.9第一人称射击FPS(中文)9.2动作游戏ACT(英文)8.4
精品手机游戏
小游戏在线玩
举报游戏:
举报类型:
&&*看不清楚,点击图片换一张《刺客信条编年史》主角服饰图鉴及风格考证攻略
  刺客信条系列的服饰一直是诸多玩家吐槽的重点,&穿得无比华丽风骚走在大街上居然没人注意?&,但是仔细看历代的服装有相当的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玩家&you917&对《刺客信条编年史》主角服饰图鉴及风格考证的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编年史三人的服装问题
  少芸-刺客信条中国
  先来看看被评为&历代最不符合史实&的少芸刺客袍,其实官方定名叫&少郡&,不过我更喜欢叫少芸,很明显因为更好听。
  为什么说这套最不符合史实呢?先来看看史料记载的明代女装:
  再看看少芸的刺客袍:
  完全不像有没有!不过最近DLC人设育碧经常会给出这种三视解析图,倒是省了不少事。不过有解析图也没用!这货的设计更像是经常在古装剧里出现的夜行衣,但是很明显夜行衣这种东西是不会记载在正规史料里的,自然也就无从查起,如果有相关资料的朋友欢迎提供。
  不过正经的分析,育碧为了做这套衣服还是研究了不少东西的,首先是图上中间指出的,刺客袍的暗花部分是&云纹&,云纹是中国极为古老的一种纹饰,形成于商周,鼎盛于汉代,成熟于隋唐,此后没啥太大变化,具体请自行百度。刺客袍正面采用&对襟&,也属于较为典型的汉族服饰特点,满清入关之后开始逐渐变少。另外正面出现了一个大BUG就是&盘扣&,盘扣在满清剃发易服之前在中国服饰中极为少见,但也确实是汉服的原创装饰之一。关于下半身,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女装基本上就没怎么穿过裤子,大多是裙子穿裤子主要是为了行动方便吧。另外宣传图不太清楚,建模图能看见少芸还是很还原的穿了经典款的布鞋,历史上也是如此,大概就是这样:
  布鞋底下装有替代袖剑的足刃,虽然中国历来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理论,但是第二代袖剑已经不需要断指,想不通少芸为何依旧执着于足刃。另外还有中式经典款的布绑腿,外形上跟那个男人的兽皮绑腿相差还是很大的,主要是绑在小腿,绑法也更紧,绑腿的作用之前提到过,主要是减少腿部的疲劳,便于行动。整体评价的话,这套刺客袍只能说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服饰元素大集合,本身没有太大的参考和研究价值。
  更正一下少芸的部分:我刚刚又对了一边资料之后发展少芸刺客袍的正面并不能称为对襟,而应该是满清入关之后逐渐兴起的竖排一字盘扣&厂&字领。对襟是汉服比较经典的一种,汉服男装讲究&左襟搭右襟&,而女式正好相反,通常在古装剧里(除了清宫剧)见到的都属于对襟。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刺客信条编年史攻略目录
扫描关注游侠网西汉帝国_起点中文网_小说下载
扫描下载起点读书客户端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  一统天下后,秦始皇并没有因此而陶醉,相反却一直忧心忡忡。大秦帝国是在暴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虽然民众表面上不敢反抗,但内心不一定认可大秦帝国。如何谋求帝国的长治久安,是他的心愿也是他的心病,这件事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他。大秦帝国在将新政推向六国故地的过程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  为了获得民众对大秦帝国的认可,安定天下民心,秦始皇在完成统一大业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始皇二十九年,下令天下遍筑驰道,开始不断地巡游天下。  据统计,全国的驰道总长约6800公里,宽约7-11米,下面垫石块,上面用厚土夯实,两旁每隔7米栽一棵青松,浓阴密布,不仅可以避暑,而且赏心悦目。  驰道建好后,第二年春天,秦始皇第一次东巡,到泰山进行封禅。封禅完毕,游兴未减,再沿着渤海东行,然后折而向南,登上琅琊山(山东东部),见到山上有古台的遗址,年久失修,已经荒废。  秦始皇问这台是谁所造,有几个侍臣知道来历,就禀报道:“启禀陛下,此台为越王勾践所筑,当初勾践称霸时,曾在琅琊山筑起一座高台,以望东海。后来号召秦晋齐楚列国,到台上歃血为盟,以勾践为首,共同辅佐周室。到现在已经几百年了,后来越国被楚国所灭,此台便荒废了。”  秦始皇听了,不觉冷笑一声说:“越王勾践,不过偏居一隅的小王,尚且筑起一座琅琊台,争霸中原。朕现在并有天下,难道还比不上一个勾践吗?”  说完,号令手下,立即削平旧台,在原址上再建一座高台,规模必须比之前高大宽阔几倍,并且指定即刻完工。  左右臣下面露难色,答道工程浩大,需要几个月才能完工。  秦始皇不禁动怒:“以我大秦的力量,筑这么点大一个台,也需要几个月吗?一定是你们畏难,夸大其词。我就在这里住十来天,亲自督造,有什么做不成?”  大臣们知道再说就要掉脑袋,赶紧叫来地方官,加紧分派劳役,不分昼夜的筑造。  一万人不够,又加到二万人,最后加到三万人一起动手,运石头、拉土方、夯土墙,劳苦得不得了,还是没有办法完成。  秦始皇对进度大为不满,天天催促,施工的大臣只得用皮鞭驱赶役夫加快动作,稍有错失就加以酷刑,就这样拼命的赶进度,也用了三个月才完工。  台筑好了,秦始皇亲自查看,看到台基分三层,每层高五丈(约11米),宽数十丈(约20米-200米),果然是雄伟异常,很合心意,于是命令把三万役夫家属迁来,居住在台下,并免役十二年。秦始皇非常喜欢琅琊台,一生中曾有三次临幸琅琊台。  秦始皇正在琅琊台上游览,眺望东海,隐隐约约似乎看到海中立着楼台亭阁,非常庄严灿烂,又似乎有人影来来往往,非常热闹,好像集市一般。(实际上是海市蜃楼)  秦始皇睁大眼睛,想要再看清楚,却又半明半灭,转眼就不见,不禁惊讶起来,嘴里说道:“怪事!怪事!”  臣下看到秦始皇神情,忙问有何怪事?秦始皇就把刚才看到的说了一遍,并问臣下,是否有人知道是怎么回事。  有一个善于奉承的大臣,故意说:“想来这是海上的三座仙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一定是仙人们见陛下在此,故意显身。”  秦始皇猛然醒悟道:“是了,是了。朕听说从前,有燕国人宋毋忌、羡门子高等人,曾经入海,得道成仙,他们的徒弟回来,传说海上有三座仙山,许多神仙住在上面,还有长生不老药,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都曾派人入海求仙药,可惜普通的船都到不了仙山,往往被风吹回来。朕今天亲眼看到,才知道原来真的有仙山,可惜朕不能亲自前往求取长生不老药。朕虽然贵为天子,却总免不了生老病死,怎么能跟神仙相比呢?”  想到自己现在威震四海,但过不了几十年,终难逃一死,到时候一切烟消云散,秦始皇不禁伤感,长叹了几声。  上有所好,下必投之。古时山东本来就多方士,其中有个叫徐福(又叫徐市)的,听说秦始皇想寻仙药,就上书说自己可以航海去帮皇帝找仙药。  秦始皇一听非常高兴,立即拨了若干经费给他造船出海,一面就在海边造起一座布幔围城的房子,作为行宫,住在海边等徐福。  一等四五日,才看到有船回来,秦始皇以为求到了仙药,非常高兴,不待船靠拢,亲自走到海边,等着徐福。  船慢慢靠岸,加上停泊,秦始皇等了半天,徐福才能下到岸边,向秦始皇汇报:“臣在大海上航行了几天,好不容易望见仙山,谁知一阵逆风吹来,把我们的船吹走,我们几次想靠近仙山,都被风吹走,恐怕是我们的仙缘还没有到,神仙不让我们靠近。”  秦始皇满腔热情化作冰消,虽不高兴,但要求得仙药只能靠徐福了,就没有责备,反而勉励他找机会再去求药。  徐福应命而去,秦始皇也不便久留,就继续南下。路过泗水,派了几千人打捞周鼎,毫无收获,又在长沙遇到风浪,派人烧了湘山祠,弄得满肚子不高兴回了咸阳。  过了一年,游行又起,再次东巡,谁知这次东巡,却遇到了绝大的危险,差点死掉。欲知详情,请看下回分解。
  话说秦始皇再次东巡,出了咸阳,便沿着驰道一路往东,甲士如云,旌旗遮日。驰道两旁的青松经过几年的生长,更加枝叶浓密,十分精神。  车队在驰道上急速前行,很快就到了阳武县境内,路过一个叫做博浪沙(河南新乡)的地方。秦始皇正看着两旁景色,只觉得心旷神怡,十分惬意,忽然听到天上“呼”的一声怪响,一个巨大的黑影从自己车前擦过,接着听到“哗嗒”一声,旁边的副车被击中,散了一地,一块碎片迸裂而出,弹进了秦始皇的座驾,把秦始皇吓出一身冷汗。  很快,车外面喧哗起来,纷纷叫嚷:“有刺客,有刺客,保护皇帝。“卫士们立即围集在始皇的车边,并向始皇报告,有一个大铁椎从天而降,将副车砸得粉碎。  秦始皇闻言大怒,自从统一六国后,皇帝的威名响彻四海,竟然还有人行刺自己,而且差点就击中御驾,若不是自己命大,恐怕就一命呜呼了,那还了得。于是立即命令侍卫去搜捕刺客。  卫士奉命四面抓捕刺客,但早已经没有了人影,只得回来复命。秦始皇怒睁双目道:”这铁椎难道是天上飞来的不成?应该是刚才耽误了时间,被他溜脱,一定还没有跑远,你们再给我去追,就是把天下翻一遍,也要抓住这个刺客,给我碎尸万段。”于是下令,天下各郡县一起搜捕刺客,限期十天,一定要抓到刺客。  十天很快过去,刺客却像从人间消失一样,无影无踪,各地纷纷报告找不到刺客。找不到刺客,秦始皇也无可奈何,便下令把博浪沙方圆百里的居民全部杀掉。  这个让秦始皇恨得牙痒的刺客是谁呢?原来是兴汉的名臣,号称“人杰”的张良和他请的大力士。  张良字子房,出身战国六雄韩国的贵族世家。祖父开地,任韩国三朝丞相,父亲张平,亦任韩国的两朝丞相。后来韩国逐渐衰落,被秦所灭,当时张良还在少年,来不及到朝廷为官。韩国的灭亡,使张良失去了继承父亲事业的机会,故他心存亡国亡家之恨,并把这种仇恨集中于一点——反秦。  张良的家境非常富有,他不用干任何工作,依然养得起三百多人的家仆。长大后,张良一心一意为韩国报仇,为此,他散尽家财,招募宾客,请人刺杀秦始皇。但秦始皇是何人?哪个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就算有几个力大如虎的勇士,一听说要刺杀秦始皇,也立刻摇头走了。  就这样在家乡苦等了几年,张良也没有等到敢刺杀秦始皇的勇士。他想四海之大,天下奇人异士甚多,不如出去远游,说不定可以找到一两名风尘大侠,技艺高强,侠肝义胆,也许能杀了秦始皇。于是,他借游学之名,离开家乡,到淮阳学礼。  名为学礼,实际上暗中仍在寻找能帮他刺杀秦始皇的人。后来,他遇到一位故韩国老乡,曾经到朝鲜半岛经商,他说在朝鲜半岛东部的秽国,有一位首领叫做仓海君,为人豪侠,手下有不少武艺高强的人。听到这个消息,张良立即备了巨资,请这位老乡带路,经辽东,路过箕氏朝鲜,千里跋涉去见仓海君。  这里简要介绍一下朝鲜半岛的历史。早期中国东夷族,慢慢被赶到了辽东,形成秽貊、沃沮、扶余等少数民族,后迁徙到了朝鲜半岛中北部。商朝遗臣箕子逃到了朝鲜北部,建立了一个国家,史称箕氏朝鲜,西汉初年河北人卫满逃到朝鲜,取代箕氏建立了卫氏朝鲜。秽国由秽貊族建立,后来于汉武帝时投降汉朝,变成了汉沧海郡。再后来,武帝占领整个朝鲜中北部,设立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直接归属中央管理。公元前后,扶余人和秽貊人建立高句丽国,打败汉军,统一了朝鲜中北部,4世纪,扶余人另一部建立百济国,占领半岛西南部。在朝鲜半岛南部存在几个原始部落,就是现在朝鲜人的祖先韩族人,公元6世纪在半岛东南建立新罗国,国土只占半岛的约十分之一。之后一直是三国并立,直到中国唐朝时,新罗国借助唐朝军队灭了高句丽国、百济国,不久又将唐军赶走,从此统一了朝鲜大部分。在此之前,朝鲜半岛的主要居民是汉族、秽貊、沃沮、扶余等民族人口,在此之后,韩族人的才在朝鲜半岛占据统治地位。  张良见到仓海君,只见其人身材魁梧,爽直豪放,便施礼说道:“听闻仓海君为东方豪长,阳翟张良特来拜见。”  仓海君吃了一惊,说道:“君莫非是五世相韩的张家公子?我秽国多有故韩人避难至此,无不称颂张相功德,想不到今日得见张相后人。”  张良点头道:“正是鄙人的祖父和父亲。可惜鄙人无才,有辱先祖的英名。”  两人略略寒暄,感到比较投机,张良就说起了秦始皇的残忍暴虐,听到这里,仓海君不禁怒发冲冠:”秦皇如此残暴不仁,真是人人皆可诛之。”  张良见时机已到,便道:“张良不远万里到此,便是听闻仓海君急公好义,想请仓海君助一臂之力,灭此暴君,为天下除害。”  仓海君慨然答道:“既然张公子这么信任,我当倾力相助,帮公子做成此大事。”  于是让手下叫来一名大力士与张良相见。张良见这位力士身躯雄伟,肢体强壮,一看就知道不寻常,就故意试探:“不知壮士有何技艺?”。  仓海君便让力士展现技艺。恰好厅外有一个盛水的石缸,直径达到一米多,少说也有几百斤重,只见力士站到缸前,蹲下身体,两手往缸上一拍,说声“起”,便将缸举起。稳了一稳后,又放下一只手,单手举着石缸,走到张良面前,再双手抱着轻轻放下石缸。  力士放下石缸,仓海君又让几名士兵跟力士搏斗。只见5名士兵围着力士,向力士进攻,力士低头躲过了士兵的拳脚,抬起一脚,踢翻了一名士兵,又双臂横扫过去,打翻了两名士兵,然后纵身一跃,跳到剩下的两人身边,恰好抓住胸口的衣服,用双手举起两人。  张良见力士身手敏捷,又力大无比,忍不住叫了一声好,对仓海君说道:“若得此人相助,何患大事不成?”  仓海君哈哈一笑:“张公子既然满意,就让他随你回去,助你一臂之力。”  张良拜谢,带着力士回到客栈。相处了几天,张良对力士十分尊敬,且照顾有加,如同信陵君对待名士一般,力士十分感动。  一日,张良请力士吃饭,故意做出闷闷不乐的样子。力士问道:“公子有何忧愁,请告诉我。但能为公子分忧,让我做什么都在所不辞。”  张良闻言,并没有说话,而是亲自为他斟了一杯酒,对力士说道:“请壮士满饮此杯。”  力士二话不说,一抬头把酒喝了精光。  张良说道:“张良恰有一件大事,需要壮士相助。”  力士道:“公子请直言不讳。”  张良见时机已到,就说出了自己的密谋:“如今秦皇当道,残暴无仁,民不聊生,天人共愤。只是其势方隆,无人敢反对,张良曾遍觅豪杰,欲刺杀秦皇,但天下英雄都无人敢应。可惜张良一介书生,恨不能以命相搏,却无力伤秦皇毫毛,真是人生恨事。”  力士闻言,腾地一下从席上站起来(当时是跪在席上吃饭),对张良说:“我受公子礼遇,无以为报,公子要干大事,我当助公子成功。别人都怕秦皇,我却不怕。”  张良又说:“只是刺杀秦皇十分危险,到时候恐怕有死无生。”  力士道:“我常听说,大丈夫当舍生取义,又听说,士为知己者死。秦皇残暴,我也有所耳闻,若能刺杀秦皇,一可报公子礼遇,二可为天下除害,我虽死也在所不惜。”  张良见力士这么说,心中大喜,便走过去,用力拍着力士的手说:”壮士真乃国士也。有壮士如此侠肝义胆之人助我,张良多年的心愿终于可以实现了。请壮士受我一拜!“  于是,张良与力士商量好刺杀方案,秘密铸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椎,让力士练习。练习熟练后,就带着力士回到中原,等待时机。不久,恰好听说秦始皇东巡,就带着力士迎了上去。  上回说到张良在朝鲜半岛秽国找到一个愿意帮他刺秦的力士,打造了一个120斤重的大铁椎,趁着秦始皇东巡的时候,在博浪沙设伏行刺。两人到了博浪沙,看到前面驰道上尘头四起,知道秦始皇的车队已经到达,便在驰道边埋伏下来。博浪沙是个不错的刺杀地点,这里丘陵起伏,山上树林茂密。驰道两边有高高的土堆,上面种满青松,土堆后面是一条深沟,张良和力士埋伏在沟里,透过松树可以望到车队,而车队的卫士不容易发现他们。  等到车队将近,张良与力士看清楚了车队中有几十辆马车,其中有十多辆六马所拉,几乎一模一样,分不清秦始皇到底坐在哪辆车里。原来秦始皇也知道有很多六国后人深恨自己,出巡的时候怕遇到危险,就安排了十多辆副车,每天出发时临时选择上哪辆车,这给张良和力士造成了不小的困难。车队在驰道中走得飞快,眼看就要过去了,没有时间细想,张良心中一横:成败在此一举,成了了却我的深仇大恨,败我也对得起我的列祖列宗了,便指了一辆车,让力士准备扔铁椎。  力士半蹲着身子,双手举起大铁椎,瞄准了疾驰而来的大马车,等到马车将近,只见力士屈着双臂,然后“吼”的一声,抡起双臂,便将将那120斤的大铁椎往张良指明的那辆车上砸去。谁知马车走得太快,大铁椎在天空划下一道诡异的弧线,从那辆车上面斜斜的擦了过去,直接把后面一辆马车给砸成了粉碎。  刚一愣神,就听见护卫大喊:“有刺客,保护皇帝。”张良一听顿感情况不妙,这不是皇帝死了的节奏啊?皇帝死了就不需要保护了。为了保住革命的本钱,以后再来刺杀秦始皇,张良招呼了一下力士,撒腿就跑。幸好驰道不远处有一片树林,张良和力士迅速钻进树林,跑过两个山头,有一处悬崖,上面挂了几棵老藤,两人沿着老藤爬下去,爬到半山腰,掀开枝蔓,里面露出一个大洞,两人迅速钻了进去。  原来,张良和力士知道刺杀之后必定有大追捕,就在附近寻找逃跑路线,后来发现半山腰这处山洞,就决定现在山洞躲藏,等到晚上再想办法逃走。  果然,不多时就听到远处铁蹄的声音,卫士骑着马四处追捕,更险的是有一队卫兵找到悬崖的上面,还好没人想到顺着滕曼可以爬到一个隐蔽的山洞,卫兵在悬崖附近查找了一番,见没有什么异常就走了。  到了晚上,张良和力士听到四下无声,就钻出山洞,准备逃亡。因为两人在一起容易被发现,便相对一辑,分开逃走了。  张良一路往东,不敢进城,只能专走乡下小路,后来经过一处关卡,看到城门旁边的布告,说是天下搜捕十日,并没有刺客的信息,心中庆幸力士没有被抓住。张良本来是个公子哥,长得细皮嫩肉,身材瘦小,怎么看也不是能拿得动大铁椎的人,很容易就混过了关卡,就这样张良一路逃亡,逃到下邳(江苏省睢宁县),开始了隐姓埋名的生活。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却说秦始皇博浪沙遇刺后,大索天下十日,却一点线索也没有找到。无计可施,只得继续前行,心里害怕再出什么事故,到东海边转了一圈,便匆匆返回咸阳。  从此,秦始皇落下心病,不仅害怕老死,更害怕遇到意外。自古雄才大略的皇帝都怕死,因为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想要更大的辉煌,总觉得生命太短暂,还想再活五百年。但是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常态,就算君临天下的皇帝也难逃生命的规律,怕死的秦始皇,终究还是要迎来生命终结的那一天。  转眼间,到了始皇三十六年,发生了几件怪事,把秦始皇吓得够呛。  当年,有一颗流星坠落到东郡(郡治在开封附近),化成一块陨石。周围的居民跑过去看热闹,发现陨石上面似乎刻着一些字迹,仔细辨认,却是“始皇帝死而地分”几个字。这等怪事,当然要报告官府。  东郡郡守接到报告就犯了难:这样的内容报告朝廷,一定会触怒秦始皇,可是秦始皇曾下令,地方上不管什么事情,都要上报,不准隐匿,这事大家都传开了,若被查出自己隐瞒不报,一样掉脑袋。于是,就将此事报到了咸阳。  果然,秦始皇一听就大怒:“什么天上掉下怪石头?一定是有人居心不良诅咒我,故意刻成石头。马上派人去给我查明严办。”  说完,就派御史火速赶到东郡,严查此事。御史把石头旁边的居民叫来讯问,都说是天上掉下来的,没有人刻字。御史知道秦始皇正在气头上,这个说法秦始皇肯定不爱听,便把居民抓起来严刑拷打,也没有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只得据实上报。  谁知道秦始皇更加刻毒,既然谁都不承认,就下令把石头旁边的居民,全部杀掉,并把石头毁去。这些百姓也是晦气,不明不白做了刀下鬼,石头也一把大火烧成了碎片。秦始皇虽然嘴硬,一口咬定是有人诅咒自己,但内心也担心真的是天上掉下来,发出预言的,心里时时想到一个死字。  恰好这年秋天,有使臣出使关东回来,路过华阴县,突然有人拿着一块玉璧给使臣,并对使臣说:“请帮我交给滈池君,今年祖龙当死。”  使臣被吓了一跳,正想要再问清楚,那人却忽然消失了。呆了半天,使臣才回过神来,看看手上,玉璧还在,看来是真有其事,赶紧上报。  秦始皇把玉璧拿到手上,翻来覆去看来几遍,看不出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一面细细思索那怪人的话,一面用手在玉璧上轻轻摩挲,好半响才说话:“你在华山脚下遇到那人,一定是华山上的山鬼。小小山鬼能有什么见识,不过是胡说罢了。”  使臣不过是按例把所遇到的事情向秦始皇报告,既然秦始皇这么说,乐得交差了事,告辞退出。  使臣走后,秦始皇还在想着这事,自言自语说:“滈池君乃是水神,滈池在关中,那么滈池君当指秦。那么祖龙两个字,到底指谁呢?人都有始祖,祖字应当指起始之人,龙是帝王的象征,祖龙加在一起,莫非就是指我?”  想了这里,秦始皇暗暗心惊,接着又自我安慰道:“我的祖先也曾经为王,祖龙应该指我的先祖吧,先祖早就去世,祖龙今年当死岂不是胡说。算了,这么荒诞无稽的话,理他做什么。”  于是叫来御府的官员,把玉璧交给他保管。御府官员一看,却认出来这是御府旧藏的一块玉璧,在始皇二十八年的时候,曾奉旨将一批宝物投入渭河,祭祀河神,其中就有这块玉璧,想不到现在又出现了,真是咄咄怪事。  秦始皇一听,更觉得事情不同寻常,心神不宁,便传入太卜,让他卜一卦,看看是吉是凶。  太卜先虔诚的向诸神祷告,然后掏出卦板,小心推演,谁知卦象不佳。太卜知道秦始皇性格暴躁,若如实报告给始皇,不知道会有什么下场,于是打了个擦边球:“卦象显示,游徙则吉。”  秦始皇暗思:“我是四海一家的天子,只可巡游,不能迁徙,百姓只可迁徙,不能让他巡游,不如我去巡游,让百姓迁徙,合在一起便是应合了游徙的卦象。”不过马上又想到山鬼所言“今年祖龙当死”,当年博浪沙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心中很是不安:“今年出游的时候说不定会遭人暗算,不如我今年只迁徙百姓,到了明年再巡游,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主意已定,于是发出命令,将内地的百姓三万家,分别迁徙到河北和榆林。只因秦始皇一个念头,这三万家百姓本来安居乐业,无缘无故又要背井离乡,不知多少人死在路途。繁重的劳役和频繁的迁徙是秦代百姓意见最大的两大弊政,“天下苦秦久已”,一个苦字说尽了多少百姓的辛酸。  这两件事在史书上有明确记载,不过,却有非常大的疑问。主要是“始皇”这个称呼是秦始皇死后才有的,他活着的时候,别人都只能叫他皇帝,不可能叫始皇,所以这两段记录似乎是后人杜撰出来抹黑秦始皇,以突出他的残暴。  秦始皇就怕一个“死”字,所以当年深居简出,静养了好几个月,居然吃嘛嘛香,身体倍棒,病都没一个,安安稳稳过了个年。一到十月,便是始皇三十七年。这里必须说明,秦代仍沿用夏朝的历法,以每年十月一日到下一个九月三十日为一年,所以到了十月一日,就算上一年结束,下一年开始。  秦始皇去年因为怕死,忧心忡忡了一年,现在新年来临,提了一年的心终于放下了,立即觉得神清气爽,必须好好放纵一下,而出游是秦始皇最热爱的活动,所以应该马上巡游。于是命令右丞相冯去疾在都城留守,自己带着小儿子胡亥、左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一起出发巡游。谁知这一次,就真是有去无回。  话说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再次东巡,让右丞相冯去疾在都城留守,自己带着小儿子胡亥、左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皇宫管车马的主管,相当于皇帝的机要秘书兼司机)赵高一起出发巡游。秦始皇原本打算让胡亥跟冯去疾一起居守,偏偏胡亥刚刚成年,童心未泯,也想跟着父亲一起去关东见见大好河山,于是编了个说辞:“父皇出巡,必定一路劳苦,儿臣平时也没有什么机会服侍父皇,希望借此机会一路上侍奉父皇,望父皇恩准。”秦始皇本来就宠爱胡亥,听到他这么有孝心,更是开怀,自然一口就答应了。  赵高是秦始皇身边的太监,生性圆滑,善于察言观色,还有一个特长,就是记性特别好。秦朝的律法非常繁杂,别人都记不住,赵高却倒背如流,连一些条文出自第几条、第几目,他一下就能说出来。秦始皇有时候查看朝廷断案的案卷,对于适用的法律条文记得不清楚,只要赵高在旁边,就能帮他整条背出来。久而久之,秦始皇对赵高刮目相看,认为他有才干,是个得力助手,开始宠信赵高,把他提升为中车府令。别看司机官不大,但天天在皇帝身边,影响力却很大。  后来,秦始皇为了培养胡亥的能力,决定让胡亥负责审判重大法律案件,因为胡亥不懂律法,就派赵高去教胡亥。胡亥还没有成年,是个少不更事的小孩,哪有兴趣去学习枯燥的法律,就把所有事情都交给师父代办,自己只管玩,所以一切重大案件的判决,都是赵高说了算。  赵高熟悉秦始皇的性格,知道他喜欢严刑峻法,所以判决时候只管从严从重,就算没有多严重的事,也判决死罪。一方面又顺着胡亥的性子,什么好事都不教,只教他荒淫享乐,让胡亥觉得世上只有师父对他最好。所以,秦始皇父子两个都赞他是最大的忠臣。  有了秦始皇父子的宠信,赵高慢慢显露本性,贪污受贿,做出许多不法的事情。不料事情被人捅了出去,秦始皇也听到了传闻,就让参谋大臣蒙毅审讯赵高。蒙毅秉公审讯,发现赵高不法的事情证据确凿,便报告给秦始皇,并在报告中说,按照大秦律法赵高应该处以死刑。  赵高得到消息马上慌了,托关系向秦始皇求情。秦始皇想到赵高平时的好处,一时心软,就免了他的死罪,还官复原位。赵高差点丢了性命,虽然有惊无险,却从此对蒙毅恨之入骨,发誓找到机会,一定让灭蒙毅灭九族。  话说秦始皇这次出游,兴致特别高,决定不走寻常路,不再是一路向东,而是向东南进发。先到楚国故地,经过云梦(湖北),到达九嶷山(湖南),再转而向东,到达丹徒(江苏镇江),然后继续南下,准备渡过钱塘江。刚好遇上钱塘江大潮,风高浪急,船过不去,于是向西绕行一百多里,才过了江。过江后,上到会稽山(浙江),祭祀大禹陵,向南遥遥祭祀南海,并刻石留念。  会稽山已接近帝国边界,再往南就是东越国和闽越国,所以下了会稽山,就转而向北,路过吴郡(苏州),从江乘(南京附近)渡过长江,然后出到大海,从海上航行到琅琊山。秦始皇再次住在琅琊台上,传召方士徐福,问他找到长生不死的仙药没有。  徐福本来就是个骗子,借着找仙药的名义,每年骗取很多经费,实际上在海边逍遥,根本就没有去过。这次秦始皇又来琅琊山,而且把自己叫来问找仙药的事情,如果只是汇报没有找到,恐怕就要人头落地。好在徐福机灵,又编了一个谎话:“臣奉了皇帝的旨意去找仙药,有几次本来已经到达蓬莱,偏偏海里突然来了一条大鲛鱼,搅起大风大浪,让我们登不了山,因此取不到仙药。臣以为,如果要取得仙药,必须先除掉鲛鱼,要除掉鲛鱼,得派许多弓弩手,一起乘船出海,遇到鲛鱼,就用硬弓劲射,不怕它不死。射死鲛鱼,待到时机合适的时候,我就可以登山取仙药了。”  徐福本来不过是找个借口,躲过眼前这一关,等秦始皇一走,自然又可以逍遥几年。谁知道秦始皇信以为真,马上就依照徐福的建议,选了一批弓弩手,并亲自带着他们坐御船出海去射鲛鱼。  秦始皇为什么这么积极?原来里面是有隐情的。秦始皇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跟海神交战,海神的样子也不是特别高大,跟普通人差不多,自己却怎么也打不过。醒来以后召问博士,让他解释,博士莫名其妙,却又不敢直说,只得编故事:“臣听说,海里有海神,一般人是很难见到的。海神平时喜欢变化各种形状,有时就化作普通人形,有时还变成大鱼或者蛟龙。现在陛下虔心祭拜神灵,却偏偏有这种恶神作祟,一定要设法除掉,才能见得到善神。”  本来博士说的话,秦始皇还将信将疑,刚好又碰到徐福这个善于编故事的,偏偏两个故事惊人的一致,都说是大鱼蛟龙(海神变的)妨碍自己,心中怒起,就带了几百弓箭手,亲自出海,要找海神决一雌雄。  于是由琅琊启程出海,向北到达荣成山,航行了几十里,并没有见到什么大鱼蛟龙。再往前航行到芝罘(山东烟台),刚好看到一条大鱼慢慢游来,鱼非常大,在水里沉浮不定,鱼鳞在阳光下金光闪闪,看起来的确不像普通鱼,倒像是条龙。  秦始皇心想,这鱼一定是海神所变,看我亲自航行在海上,就变作鱼形来观察我。于是一声令下,命令所有弓箭手急速射击,自己也拉开御弓,向着鱼射出几箭。可怜的鱼哪里经得起这么多箭手的攻击,瞬间就已经血水漂流,慢慢的沉到海下去了。  秦始皇非常高兴,哈哈大笑了几声,说道:“你这个恶神,与我作对,这番射死了你,看你还能怎样。没有了恶神的阻挡,徐福一定能帮我取回仙药。”  于是,也不回琅琊,就驻舟在海边,叫人传告徐福,立即出发去仙山求取长生不老仙药。  欲知徐福如何应对,请看下回分解。
  徐福本来就是扯了个谎,谁知秦始皇当了真,还真的射死了大鱼,这下没有了借口,再取不回仙药,小命休矣。一不做二不休,徐福决定这回出海,就再也不回来了。  徐福竟然还很淡定,向秦始皇要求了三千童男童女一起出海,说这样才够虔诚。秦始皇只要取得到仙药,那里还管老百姓失去儿女的痛苦,一切照准。  于是徐福带着三千童男童女(十几岁的少年),加倍的粮食淡水,向东航行。一路向东,飘飘荡荡,居然到达一个岛上,岛上草木茂盛,一个人都没有。徐福带着随从和童男童女登岛,四处瞭望了一下,回头跟大伙说道:“我们奉了皇帝的命令来找不死药,试想世界上哪里有不死药?如果这次再空手回去,皇帝一定饶不了我们,恐怕我们都要被砍头了。”  随行的只有几个大人,其他的都是一帮孩子,听说活不成了,立即哇哇的哭成了一片。  这时徐福又说:“大家莫哭,我已经想好了一条活路,不知大家愿不愿意听。”  大伙统统说愿意,徐福就缓缓说来:“我们原来生活在大秦,时不时要去服劳役,九死一生,生活原本也很苦。现在来到这座荒岛上,虽然草木杂生,但我刚四周看了看,土地还很肥沃,我出发的时候特地带了谷种和农具,如果我们这几千人,就在此处开荒耕种,一定能有收获,足够我们生活。如果考虑一时半会没有收成,我已经带了足够多的粮食,够我们生活半年了。半年后,收了粮食,我们就可以活下来了。在这里不必交税,又不会动不动犯法受刑,就这样安居乐业,岂不是很好?”  大伙一听,觉得有理,又马上转悲为喜,纷纷鼓掌说道:“好啊,好啊,我们愿意听从先生安排。”  于是徐福指挥各人,每天早上到岛上去开荒,播种,晚上又回到船上休息。不到半年,就有收成,而且岛上土地肥沃,收成特别好。吃饭的问题解决了,又觉得每天回船上睡觉不方便,就一起努力,选了块好地方,盖起了若干间茅屋。  徐福看到童男童女相处半年,感情已经很融洽,索性把这些人配对,结成夫妻。于是三千人就在这里安居乐业,衣食无忧,比在大秦的生活更幸福,再也没有人想回去了。  后来这批人渐渐有了后代,营地慢慢扩大,从村变成了集镇,后来变成了国家,据说就是日本人的祖先。大伙感激徐福的恩德,就奉徐福为王,相传现在日本境内,还有徐福的古墓。  话说上回说到秦始皇派徐福到海上仙山求药,徐福打定主意不再回来,飘扬过海,到了日本,繁衍生息,称起了王。而这边秦始皇还在海边痴痴地等着徐福带回不死仙药,谁知道徐福一去不回。呆了一段时间,秦始皇终于醒悟一切都是骗局,怒火中烧,却又没有办法。  经过这么一闹,游兴全无,决定启程回咸阳。谁知刚刚渡过黄河,到达平原津(山东平原县),就病了起来,一会冷一会热,饭也吃不下。白天还好一点,到了晚上就睡不安稳,心神恍惚,嘴里还说胡话。手下的人都悄悄的议论,怕是海神前来报复。随行的御医天天来诊脉开药,却总是不见效,病情一天天严重起来,眼看着就快不行。  左丞相李斯是官位最高的人,当然由他负总责。李思知道该跟秦始皇商量后事、决定皇位继承人了,可是秦始皇平生最忌讳的就是一个“死”字,李斯知道他的性格,几次张嘴想问,又怕触了他的讳头,把话生生的咽了下去。  眼看到秦始皇的病情一天天严重,李斯十分着急,便催促车队尽快前进,希望早日赶回咸阳。好不容易赶到沙丘(河北邢台),秦始皇的病已入膏肓,眼看着是挨不到咸阳了。刚好沙丘有故赵国的行宫,李斯就命令全车队在沙丘行宫暂时停歇。  到了此时,秦始皇也明白自己不行了,于是把李斯和赵高召到跟前,命令他们起草遗诏,传长子扶苏即刻回到咸阳,帮他料理后事。主丧的就是未来的皇帝,所以秦始皇这份诏书的意思就是传位给扶苏。  扶苏为什么此时不在秦始皇身边,又不在咸阳呢?此时还得从三年前的坑儒说起。自从秦始皇认识徐福后,就有很多方士向秦始皇求宠,其中有个叫卢生的,骗了秦始皇很多钱财,却一次次求仙药求不到,知道再骗下去要出问题,就跟一个叫侯生方士的人商议:“始皇为人,骄傲自雄,因为并吞海内,一统天下,就自认为自古以来,无人可及,虽然任用我们这些方士和儒学博士,也不过是做个样子,毫不重用。而且重刑好杀,让天下人畏惧,我们虽然现在得到一些恩宠,锦衣玉食,但仙药岂可真的找到?到时候没法交差,恐怕就性命不保?不如现在趁机早走,还可以保住性命。”于是两人找个机会溜了。  秦始皇听到报告,不由得大怒道:“我供养了这么多儒生博士和方士到都中,无非是为了天下太平,想不到这些方士平日颇得恩宠,现在反而肆意诽谤我。方士如此,这些儒生博士平日里已经妄议朝政,我多有呵斥,说不定心中已多有怨恨,必至妖言惑众,乱我朝纲。”想到这里,就立即命令御史去查清儒生诽谤的事情。  御史知道秦始皇想要什么结果,就得出儒生妄议朝政的结论,呈了上去。秦始皇一看,果然如自己所料,气不打一处来,便下令将所有儒生推出咸阳市上斩首。  恰巧扶苏准备进宫拜见父亲,走到咸阳市上,看到长长一列犯人蹒跚走来,头上带着儒冠,嘴里大呼有冤,觉得不像普通罪犯,就问清楚情况。听说儒生全部斩首,心中大惊,便叫行刑官暂停行刑,待自己奏明皇帝后再行定夺。  扶苏赶紧进宫,找了半天才找到秦始皇,便行过问省礼,然后进谏道:“今天下初定,百姓未安,众儒生知礼法,且无大过,若全部处以极刑,恐怕人心不服,反而有损圣上英明。还请陛下仁慈,免于死罪。”  谁知刚一说完,秦始皇就暴怒道:“无知小儿,你懂什么,也在这里多嘴多舌。这里用不到你,你快到上郡,去监督蒙恬,赶快把长城直道修好,我就要北巡了。”  为什么扶苏不过是说了一个建议,就遭到秦始皇这么大的怒气呢。原来扶苏的性格跟秦始皇大不相同,为人仁慈宽厚,崇尚以仁治国,很多时候跟秦始皇的意见不合,秦始皇嫌他妇人之仁,不像自己,就把他赶到北疆,想让他在军队中历练。扶苏到了蒙恬军中,果然表现优异,经常身先士卒,冲在前面,而且可以跟将士同甘共苦,很得蒙恬军队的拥护。扶苏的表现秦始皇自然清楚,而且又是长子,是继承帝位的不二人选,所以秦始皇快死的时候,马上想到扶苏。但秦始皇千算万算,就是没有算到,自己把扶苏赶到北疆,却成了秦帝国灭亡的重要原因。  秦始皇提到的蒙恬也是一个重要人物。蒙氏祖上三代在秦国为将,立下不少战功,蒙恬本人率军攻破齐国,是灭齐的主要功臣,后来率领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收复河套地区黄河以南部分(内蒙古鄂尔多斯一带),在这里划土分区,设立四十四个县,并奏请秦始皇将内地的罪犯,迁徙到这里定居。此后,蒙恬在北疆上郡镇守十几年,威震匈奴,匈奴人不敢侵扰,深受秦始皇信任,秦始皇命令他将以前秦、赵、燕三国故长城连成一体,修成一条连绵万里的长城,后来又奉命修筑从九原(内蒙古包头)直达云阳(陕西淳化)的直道。蒙恬的弟弟蒙毅是秦始皇身边的文臣,也大受宠任,两兄弟一文一武辅佐秦始皇,因此蒙氏家族有很高的威望。不过正因为如此,蒙氏兄弟也受到其他大臣的嫉妒,比如李斯,也埋下了盛极而衰的隐患。  话说李斯和赵高二人写好遗诏,呈给秦始皇审阅。秦始皇命人盖好玉玺,突然一口痰涌上来,堵住了呼吸,不由得张开嘴,似乎有话说,却已说不出,只把眼睛直直的瞪着诏书和玉玺。  李斯还以为秦始皇在仔细察看诏书,有话跟他们说,就低着头等着秦始皇的旨意。还是赵高乖巧,用手在秦始皇鼻头一按,已经没有呼吸,只是眼睛还瞪着。  赵高顺手把诏书和玉玺放进了自己怀中,故意挤出几滴眼泪,转身对李斯说:“皇帝已经大渐了。”  李斯一听,耳内嗡嗡作响,心中不免有些慌乱,见赵高收好了诏书和玉玺,来不及细想,就没有向他索要,急忙出去安排后事去了。  此时,正是始皇三十七年七月,公元209年,秦始皇崩于沙丘行宫,刚满五十岁,总计在位三十七年,统一六国后,称皇帝共计十二年。
  秦始皇驾崩后,李斯左思右想:“天下豪杰并不是都服秦国,而且六国的后人都散落在各地,以前主要是忌惮秦始皇的威势,所以都不敢有什么举动,万一皇帝驾崩的消息传出去,这些人趁机起事,到时候天下大乱,公子扶苏和我都不在咸阳,秦人震动,恐怕关中都不会安全了。不如先秘不发丧,赶回咸阳,同时催公子扶苏尽快回咸阳登基,才可确保万无一失。”于是想了一计,命令把秦始皇遗体装进棺材,然后把棺材放到秦始皇平时坐的温良车里,对外宣称皇帝还活着,准备起行回咸阳。  安排妥当后,想起赵高拿走的诏书,就催促赵高尽快发出诏书,通知公子扶苏回咸阳。谁知赵高当初拿走玉玺和诏书的时候,已经心怀鬼胎,听到李斯的要求后,不置可否,没有照做。  原来,公子扶苏比较正直,听说赵高贪污纳贿,对他很是不满,曾对人说赵高在皇帝面前装作忠诚,实际上是奸诈,并非忠臣。后来这些话传到了赵高的耳朵里,赵高就很害怕扶苏登基后,会对自己不利,而胡亥是自己的学生,对自己很信赖,言听计从,如果胡亥做了皇帝,自己就可以为所欲为。所以,此次拿了玉玺和诏书,就没打算发出去,而是要玩一次阴谋。  赵高先找到胡亥做工作:“皇帝驾崩的时候,没有说过要分封各位皇子,只是写了一个诏书给扶苏,扶苏一到,就会登基当皇帝,拥有天下,你们几位同是皇子,却一寸土地都没有,到时候怎么生活,真是令人担忧。”  胡亥说道:“我读书的时候读到,臣应该忠君,子应该忠于父亲,既然父亲没有分封给我们,我们做儿子的只有遵守,哪里还敢有什么非分之想。”  赵高听了,有点不高兴,说道:“公子说得不对。要知道到时候受制于人,不如万事自己做主,现在天下的大权,都掌握在公子和我,还有丞相李斯三个人的手上,机不可失,公子不如趁此机会,谋求自立,否则大事已定,就后悔不及了。”  胡亥一听赵高要自己谋逆,勃然大怒道:“师傅怎么教我做这么大逆不道的事情。要知道废兄而立弟,是为不义,不遵守父亲的遗诏,就是不孝,我自问没有治国的才能,只不过因为有机会就妄想荣华富贵,就是不能,不义不孝不能都是失德,若做出如此失德的事情,恐怕到时候不仅国家不安,我自己也难以保全性命。”  赵高听到胡亥如此天真,不禁哑然失笑:“臣听说当初商汤和周武造反,分别杀了夏咥王和商纣王,天下都称为义举,谁敢说他们不义;卫哲拒绝父亲入城,人们都说他做得对,连孔子都默许了,没有听说是不孝。从来做大事的人都不拘泥于小节,真有大德的人也不在乎小礼,做事情就是要随机应变,顺应时事,怎么可以墨守成规?此时不为自己做打算,以后一定会后悔的,劝公子还是早谋大计,毅然决然的去做,肯定可以成功。”  赵高一番引经据典,说得胡亥开始心动了,谁不想当皇帝呢。胡亥沉默了半响,才叹了一口气,所道:“可是现在大行皇帝(死了没多久的皇帝)还没有发丧,我可不愿为了这事去求丞相。”  赵高听到胡亥的口气已经软了,露出一丝微笑,接口说道:“时机稍纵即逝,不可延迟,臣自有办法说动丞相,不用劳烦公子。”说完,就告辞去找李斯,胡亥没有拦他,低头叹了一声。  李斯见到赵高,就着急的问道:“大行皇帝的遗诏发出去了吗?”赵高说:“现在遗诏在公子胡亥手上,赵高特地为了此事来和君侯商议。”  李斯闻言诧异道:“遗诏怎么会在胡亥手上?”  赵高道:“此事且莫问。现在主上驾崩,外人还都不知道,就是当时接受遗诏的,也只有君侯和我,到底立谁当太子,全凭君侯和我两个人到时候怎么说。只是不知道,君侯的心目中,到底谁当太子最合适呢?”  李斯大吃一惊,说道:“你怎么说出这样的话来?谁当太子是大行皇帝的旨意,岂是你我当臣子的应该讨论的吗?倘若因储君的事起了纷争,那我们都是亡国的罪人了。”  赵高道:“君侯先不用惊慌,赵高有五件事想问问君侯。”  李斯道:“请说。”  赵高用锋利的眼神看了李斯一眼,说:“其实这五件事,君侯不必问赵高,只需要自问一下,君侯的才能比得上蒙恬吗?功绩比得上蒙恬吗?谋略比得上蒙恬吗?得人心比得上蒙恬吗?跟皇长子的关系比得上蒙恬吗?”  李斯想了一下,汗颜道:“这五件事李斯的确不如蒙恬,但又与立储有什么相干,府令大人何必羞辱我。”  赵高说:“赵高有幸在大秦内宫打打杂,也略略知道一些大秦的法律和案例,我进宫二十多年,从没有见过封赏功臣,能够传过两代,而且功臣后代,大多因罪被诛。现在皇帝几个儿子,君侯都很熟悉,皇长子刚毅勇武,亲近蒙恬,若即位后,一定会启用蒙恬做丞相。到时君侯丞相之位不保,难道还能荣归故里,保全儿女吗?”  李斯暗想自己为官几十年,严刑峻法的确得罪不少人,若离职去位,恐怕真的有不少人落井下石,但违背秦始皇旨意的事,却怎么也不敢想,于是说道:“不用再说了。李斯只知道拜受主上的诏令,顺应天命,其他的得失厉害,也顾不得这么多了。”  从李斯的言语变化,赵高已经明锐的感觉到李斯内心的震动,于是更进一步说道:“居安思危,安可以化作危,危也可以转为安,只在一隙之明,君侯此时还安危不定,不替自己想好万全之策,恐怕不太明智吧。”  李斯面露悲壮之色道:“李斯本来只是上蔡的一名布衣,承蒙主上赏识,提拔我做丞相,位至通侯,子孙也衣食无忧。主上如此厚待我,现在又把国家安危存亡的大任交给李斯,李斯怎么忍心辜负呢。古时候的忠臣,可以为了国家而死,李斯只求恪尽职守,问心无愧就好了。请府令不要再说了,否则李斯只好得罪了。”  赵高看李斯色厉内荏,于是改而威胁起来:“从来天无常道,事变从权,现在天下的生杀大权,都掌握在胡亥手中,赵高已经得到胡亥的旨意,本来无需跟别人说,只不过一向跟君侯关系好,所以此番实情相告。君侯为官几十年,一定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赵高实在不忍心看到君侯到时得祸。”  李斯已无辞可说,只是嘴硬:“当初晋国变更太子,祸事延续了三代,齐桓公兄弟争王位,死了以后尸体还被人侮辱,商纣王杀害亲属,以致亡国。但凡逆天行事,总要伤及社稷,李斯怎敢参与这样的逆谋。”  赵高故意面露怒色道:“君侯不要再迂腐了,若再要犹疑不决,赵高也不愿再多说什么,只是有几句最后的忠告。秋霜降,花木就要凋零,春水起,万物就会生发,此事可顺不可逆,只要我们君臣上下一心,便可长长久久,君侯也可继续为通侯,富贵终身,倘若决意不从胡亥的旨意,只怕目前就难以免祸,而且要累及子孙。到那时,赵高实在为君侯心寒,请君侯想清楚,作出抉择吧。”说完起身就准备走。  李斯一想,胡亥和赵高,已经串通一气,如此大事,自己势单力薄,难以违抗,恐怕到时候真的有什么大祸降临,若要跟他们同流合污,又于心不忍,还在左右为难。一时间悲从中来,忍不住仰天长叹,双目含泪道:“我生不逢时,身处乱世,却偏偏又不早点死。如今主上没有负我,我却要负主上了,也罢,也罢。”  赵高看李斯已经暗许,立即回去报告胡亥:“臣奉太子的命令,把太子的大计去传达给丞相,丞相已经答应了。”  胡亥本来还心中不安,听说李斯也赞同,便把心安下来,下定决心要登皇位了。于是,赵高和胡亥密谋,做了一份假的诏令,命立胡亥为太子,反正玉玺就在赵高怀里,写什么都可以。  搞定了李斯,但还要办一件大事,才能真正谋划成功,就是要除掉扶苏。一不做二不休,赵高和胡亥写下了一道假的诏令,盖上玉玺,派人送给扶苏和蒙恬:“扶苏跟蒙恬带着数十万将士守边,已经十几年了,耗费了无数粮草,却没有寸土功绩。扶苏为了邀得名声,多次上书,诽谤朕的治国行为,还因为不得回咸阳做太子,经常背地里埋怨朕。蒙恬不能规劝扶苏,反而与其共同策划逆谋。扶苏为子不孝,赐剑以自裁,蒙恬为臣不忠,赐死,将兵权交给裨将王离。不得有违!”  赵高胡亥两个人的这些秘计,李斯都知道,尽管他清楚扶苏会因此送命,但为了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也顾不得天良,参与密谋。  赵高又担心扶苏不那么听话,如果看出什么破绽,违反诏令,先回到咸阳城,那他们的密谋就可能破灭,那样他们富贵不成,反而招来杀身之祸。于是,赵高命令车队火速回京,为了掩人耳目,他找了个心腹太监,跟自己一起亲自驾着辒辌车,每天仍照常叫御厨送来饭食。  那辒辌车非常宽大,可供秦始皇睡觉,四面都有窗帘遮住,外人看不到里面。秦始皇平时为了威严,也轻易不见人,百官都没有觉察出什么异样,以为秦始皇还活着,每天照常过来请安、奏事。赵高坐在车门口,随口乱答,仿佛是帮秦始皇传递旨意。恰好一路没有什么大事发生,百官不过奏些平常小事,赵高一律应准,百官以为秦始皇批准,无不高高兴兴,谁还敢多想,去查探秦始皇是死是活。  不过还有一件事难办。当时天气酷热,秦始皇尸体放久了,难免发出腐臭味。赵高毕竟聪明,又想到一个妙招,代秦始皇下令,要地方上立刻献上一批鱼,大臣们每辆车上放一筐。百官都莫名其妙,不过秦始皇平时一向专制,要做的事谁也不敢反对,虽然这么无厘头的事,也没人敢去问个明白。放上几个时辰,车上的鱼就已经腥臭熏天,百官个个只好捂着鼻子忍者,时间一长,满脑子臭气,根本分不出是鱼臭,还是尸体的臭味了。  于是一路上星夜兼程,从井净,转到五原,就可以上蒙恬监工修造的直道了。直道就是秦始皇修的高速公路,车马跑起来飞快,很快就抵达咸阳郊外。(若扶苏和蒙恬从直道回咸阳,肯定比赵高胡亥快)  在咸阳留守的右丞相冯去疾,带领都中的百官到郊外迎接,赵高假传秦始皇的口谕:病情严重,可免于朝拜。冯去疾等人只知道秦始皇病重,还不知道始皇已死,毫不怀疑。赵高等人不敢停留,驾着云辆车,直入咸阳宫中。  刚好当天晚上,胡亥派去上郡的心腹赶回来报告,说扶苏已经自杀,蒙恬被抓。听到这个消息,胡亥赵高李斯三个人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了下来。
  上郡。夜风凉凉,空荡的房间里,烛火忽明忽暗,长桌前,扶苏一身白衣素衫,跪坐地面,垂下的眼,只盯着桌上那散乱的黄卷……  蒙恬推门而进,看见的便是这般景象。  扶苏双眼紧闭,眼角湿润,眉宇间全是掩藏不住的哀伤与失落,蒙恬原本并不想打扰到他,可是……眼看着扶苏取出了长剑,蒙恬大惊,忙上前一把按住他的手腕:“公子!”  “蒙将军……”扶苏眼睑微抬,话音低哑。  蒙恬抓着他手,想要将匕首抢下:“公子!陛下如今在外,还未立太子,派我率领三十万大军把守边疆,让公子你来监督,这是关系天下安危的重大任务!如今只因一个使臣到来,你就想自杀,你哪里知道这不是奸诈的诡计呢?我请求你重新去请示一下,等请示之后再死也不迟!  而扶苏却只是撇开了脸,话音里全是失望与灰败:“如果父亲命令儿子自杀,哪还要再请示些什么呢?”  蒙恬闻言,单膝跪下,说道:“公子仁德,天下人所共知。将来皇帝大行后,公子便是我大秦的明君,公子应为天下保全此身。蒙恬不才,世受皇恩,现在为国驱使三十万将士戍边,若为了公子,蒙恬什么都愿意。”  扶苏听出了蒙恬话里的意思,更加着急,说道:“蒙将军,此念万不可起。扶苏本来被父皇驱逐,得罪父亲,便是罪人;更不可因扶苏一人,致天下兵戈再起,若如此,扶苏便是天下的罪人了。为今之计,只有扶苏一死,方可保天下安宁。”  说完,他深深吸了口气,抬起剑往自己的脖子上一抹。一片碧血迅速沿着剑刃往下流畅,滴在雪白的衣襟上。  蒙恬反应不及,等他扑到扶苏身边时,扶苏手中的剑已经“哐当”一声掉在地上。蒙恬赶紧扶住扶苏的身体,不让他倒下。  “公子!!!”蒙恬大声喊道。  扶苏苦笑着,声音虚弱的说道:“父王命我自尽,我无话可说……只是……蒙将军,受扶苏牵累了……”  蒙恬哽着嗓子,整个人似乎都僵硬了,扶苏没等到蒙恬的声音,只是在急促的呼吸中,闭上了眼,一直到他那双抓着蒙恬的手松开垂到了地上,蒙恬才似如梦初醒,指尖颤抖,而后猛然一把,将人紧紧抱住。  使者缓步进来,见着屋里的景象,不着痕迹的拧起了眉,拂尘一扫,示意身后的小太监将托盘递上:“蒙将军,陛下命你交出兵权,你不会贪恋权力吧?”  蒙恬紧抱着怀中男子,抬起的头,双眼布着血丝。使者看到他愤怒的眼神,也感到害怕,万一蒙恬造反,自己这是羊入虎口,哪里还有命活,于是不敢过于紧逼,说道:“陛下觉得将军的权利足以威胁他,将军不如把兵权交还,以后见了陛下,再向陛下求情不迟。”  蒙恬确实还想再见始皇,说明一切,于是丢出兵符,交给裨将王离,自己到阳周监狱中,等待始皇的命令。  使者看一切顺利,赶紧回咸阳报告。赵高胡亥见大局已定,提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于是宣布秦始皇驾崩,即日发丧,遗诏立胡亥为二世皇帝。  胡亥在朝堂登基,李斯带领百官朝拜祝贺,百官本来就不知道其中有隐情,见李斯带头朝拜,自然没人敢有异议。于是胡亥安安稳稳做了皇帝,其他百官官位依旧,只是把赵高提拔为郎中令。
  赵高受到胡亥的格外宠信,便想至蒙氏兄弟于死地,当时蒙恬已经关在阳周监狱中,就怂恿胡亥传召出去,把蒙毅抓起来。蒙毅之前奉旨外出祭神,路过代地,刚好碰到朝使,不敢违抗旨意,俯首就擒,暂时关在代地的监狱里。不过,秦始皇还没有下葬,事务繁杂,暂时还没有时间处理蒙氏兄弟。  这年九月,秦始皇下葬骊山陵。骊山与咸阳相近,山势雄伟,底下有温泉,秦始皇还活着的时候,一早就派人修建陵墓。陵墓非常大,周长约五里,往下挖的时候,有地下河往北流,刚好冲断墓道,特地修了一段土墙阻断,让水流改向东西方向流走。陵墓里面修有地宫,到处都是各地的珍奇宝物,还模仿帝国的天文地理,地宫顶上布满绝大的珍珠,象征日月星辰,地下用珍贵的水银,模仿帝国的山川湖海,还刻了许多石人,像是文武百官,一排一排站好,再用人鱼油做灯,照亮整个地宫。史书记载,人鱼产自东海,长有四个脚,能像人一样啼哭,长约一尺,肉吃不得,只能熬成油,拿来点灯可以长久不熄灭。(按照描述,有点像娃娃鱼,但又不同,不知为何物)又让工匠做好自动发射的弓箭弩机,放置在地宫四周,如果有人盗挖,一不小心碰触弩机,就会万箭齐发,射死来人。地宫外面,还有外宫,用石墙作为保护,由于当地只有土,没有石头,需要从远处运来石头,工程浩大,征调的役夫有几十万,有时候民夫不够,就派来全国各地的囚犯,服役抵罪。由于工程过于浩大,骊山陵前后修了十几年,到秦始皇死的时候,还没有完全竣工。骊山陵作为秦帝国的几项重大工程之一,为了秦始皇一人的荣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造成人民流离失所,十死八九,成了人们反秦的重要原因。  却说秦始皇下葬当日,胡亥带领文武百官、后宫佳丽组成浩大的送葬队伍,众人送到外宫就止步,然后再派人把秦始皇的棺椁送到地宫安放(地宫内充满水银,没有特殊防护是不能进去的)。安葬完毕,众人正等待回咸阳宫的命令,谁知等来的是胡亥另一个命令:“先帝后宫妃嫔里,没有生孩子的,应该到地宫中陪伴先帝,不用出陵墓了。”  这个命令一下,立即哭声一片,响彻陵墓。原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从六国中采择了大量美女充入宫中,数量太多,加上时常出巡,不在咸阳,很多妃嫔不过临幸数次,没有机会产子,此番却要陪葬,怎能不哭。有几个不想死的,哭喊着扑倒在胡亥脚下求情,胡亥毫不动容,赵高立即派人将妃嫔拉走。  随着墓门嘭的一声关闭,数十个妃嫔被关到了墓内,大多数已经吓得摊到在地,有几个烈性的直接撞墙死了,其他人不是闷死,就是饿死,可怜许多绝代娇娃,化成一堆白骨。  陵墓里有多重墓门,胡亥等人走出最后一重墓门前,有人向胡亥说道:“先帝地宫内珍奇异宝数量众多,虽然到处都有机弩埋伏,但这些工匠知道机弩的位置,万一流传出去,说不定就有好财的进来偷盗,妨碍先帝安息。”  胡亥招来赵高,问此事如何处置。赵高便附在胡亥耳边,悄悄说了一计,胡亥点头认可,赵高自去安排妥当。  送葬的队伍,当然是胡亥和百官走在前面,前后都有亲兵护卫,工匠地位低下,只能走在卫队的后面。等百官和卫队都走出最外的一重墓门后,卫队忽然回转身来,迅速关闭墓门,并用土木草石堆在墓门外面,一点儿缝隙都不留。工匠隔在两重墓门中间,没多久就闷死了,这就是赵高的妙计。  秦始皇葬礼完毕,胡亥回到咸阳,第二天登朝听政,忽然想起蒙恬,因他屡立战功,无心杀他,还准备把他放了。这下急坏了赵高,蒙恬在军队中威望很高,万一出狱以后查明真相,赵高胡亥李斯三人的阴谋就可能败露,特别是赵高更别想活了。于是赵高想了个一箭双雕的主意,对胡亥说道:“臣听说先帝没有驾崩的时候,认为陛下十分贤德,多次准备立陛下为太子,只因为蒙恬手握重权,上书阻止,再加上蒙毅经常在先帝旁边说陛下的坏话,而替扶苏说好话,先帝才改变主意,在临终时遗命立扶苏为太子。现在扶苏已死,陛下做了皇帝,听说蒙氏兄弟怀恨在心,常言要为扶苏报仇,臣担心陛下的帝位坐不安稳呢。”这番谗言,既攻击了蒙恬,又扯进了蒙毅,赵高一定要致蒙氏兄弟于死命。  胡亥听信了赵高谗言,准备斩草除根,下诏就在狱中杀死蒙氏兄弟。恰在这时,有一个少年走来进谏道:“从前赵王迁杀死李牧,重用颜聚,齐王建屠杀先世重臣,偏听后胜,都导致亡国。蒙氏兄弟是我们大秦的将军和谋士,对国家有功,陛下反而要杀他们,臣以为不可。如果杀戮功臣,宠信小人,有志之士必定灰心,群臣无人肯聚在陛下身边,为陛下效力,还望陛下三思。”  二世听到这些话已经不高兴,再一看,进谏的是侄子子婴,心里有些不耐烦,懒得答话,挥挥手道:“小孩子知道什么国政,退下,退下。”  于是,二世派御史曲宫,带着圣旨,到代地见了蒙毅,替二世责骂蒙毅道:“先帝本来打算立朕为太子,你多次阻挡,到底是何居心?现在丞相上奏说你不忠,应该全家处死,朕不忍心祸及你的亲属,只赐你死,你要体谅朕的心意,不可违抗。”  蒙毅跪在地上,辩解道:“臣年青的时候开始就侍奉先帝,蒙先帝信任,让我参谋一些小事。但是先帝从来没有提到过立太子的事,我也不敢无缘无故的进谗言。而且太子跟随先帝周游天下,日夜在先帝身边,我却远在外地,根本没有机会进谗言,怎么会有不忠的嫌疑。从前秦穆公杀三良,楚平王杀伍奢,吴王夫差杀伍子胥,秦昭襄王杀白起,都因为听信谗言,杀害无辜,而被后世议论,所以明君不杀无罪之人,臣不是舍不得死,只是担心嗣君被小人迷惑,则臣死便是有损嗣君威名,请大夫明察,望大夫替我转达嗣君。”  蒙毅期待曲宫替他给二世带话,谁知曲宫早就被赵高收买,等蒙毅说完,就悄悄的拔出佩剑,咚的一声,蒙毅的头早已落地。曲宫也不愿多留,还剑入鞘,就回咸阳复命去了,只留下死不瞑目的蒙毅。  秦二世又派人到阳周狱中,向蒙恬宣读圣旨道:“你的罪过太多,你弟弟蒙毅也有大罪,所以赐你就死。”  蒙恬听到自己连罪名都没有就被赐死,愤怒的说道:“我带兵三十万在外,虽然囚禁在狱中,但以我的声望,若要背秦造反,也是不难,但想我蒙氏,自臣祖父以来,三世为秦立功,未曾有过贰心,我不能辱没祖先的名声,且先帝重用我,我只好以死相报,既然陛下要臣死,臣不敢求活,只是死前,还有数言。我蒙恬对大秦忠心不二,反而遭到陛下重谴,想必是由奸臣当道,迷惑主上的圣明,当初夏桀杀害关龙逢,商纣王杀害比干,都是因为听信谗言,终至亡国身死。蒙恬临死进言,并非为自己辩白,无非是希望死谏,以维护陛下的圣明。希望大夫替我将这些话带给陛下。”  朝使都是赵高的人,怎么肯替蒙恬带话,说道:“我只知道按照皇命,赐将军死,没有接到命令,把将军所说的话回复陛下。”  蒙恬闻言,仰天长叹道:“苍天啊,我有何辜,竟要我无罪而死。”说完,拿起胡亥所赐的毒药,一喝而尽,不一会就毒发身亡。  蒙恬和蒙毅死后,天下人都为他们叫冤,胡亥蒙在鼓里,李斯知道内情,却一句也不敢说,只有赵高得以泄愤,开心得很。  没多久,始皇三十七年结束。到了十月一日,命令改元,为二世元年,二世命令,将秦始皇庙改名为祖庙,祭祀礼仪比历代秦王更加丰厚。  有一日,二世跟赵高商议:“我年纪还小,就继承了皇位,恐怕百姓还不太畏服呢。想当年,先帝时常出巡,就是要向天下显示威德,制服海内,我如果不出巡,好显得我柔弱,怎么能治得了天下呢?”  赵高最会奉承二世,就马上去准备出巡的事宜,不多久准备停当。于是二世带着赵高,以及丞相李斯开始东巡,文武百官除了留守咸阳的外,都一并随行。二世一路向东,到了碣石,再沿着海岸线向南,到了会稽,接着又转而向北,一路到达辽东游历了一番,才从辽东返回咸阳。  回到咸阳不久,又下令让赵高改订法令,所有刑律,比秦始皇时代还要苛刻,无论百姓还是官员,稍有不慎,就要受到法律严惩,甚至掉脑袋,所以民间怨声四起,只是摄于帝国的威严,没人敢反抗。  秦二世篡位的事情,当时做得很严密,骗过了大多数人,但毕竟纸包不住火,还有几个赵高的亲信宦官参与,难免有人泄露,渐渐的社会上开始有了传闻。二世的几个兄弟略有所闻,便聚在一起交流,说胡亥即位的经过本来就蹊跷,现在有篡改先帝遗诏的嫌疑,或许其得位真的有问题。  几个兄弟办事也不老到,议论皇帝得位不正的事竟然毫不设防,不久就被人报告给了秦二世。二世听后,有点担心,就找赵高过来商谈:“朕即位后,朝内大臣并不是很服朕,地方官和将领也不是完全听朕的,现在兄弟们又想跟朕争位,该如何是好呢?”  赵高向前走了一步,对二世说道:“臣早就想报告这件事,只是事关重大,所以不敢直言。”说到直言两个字,便回顾左右,用眼神示意二世。  二世会意,立即叫左右侍臣退下,然后对赵高说:“爱卿但说无妨。”  赵高见四下已经无人,便说道:“现在朝堂上的大臣,多半世代为官,自认为有功勋,而赵高出身微贱,侥幸得到陛下的破格任用,管理内廷,众大臣虽然表面上服从,内心却看不起赵高,常和诸位公子谋划叛乱,如果不早点预防,先下手为强,恐怕到时候祸乱将起,臣死不足惜,只怕陛下也难以安稳呢。”  秦二世闻言,也暗暗心惊,赶紧问道:“爱卿有什么方法教我?”  赵高说道:“陛下要躲过此祸,就得下定决心,乾坤独裁,将所有宗室公子、功勋旧臣全部除去,另外起用一班平民出身的新进人员,让他们从微贱直接登上高位,这样他们一定会对陛下感恩图报,全心为陛下效忠,如此陛下才可以高枕无忧。”  二世听完,高兴的说道:“爱卿所言,十分有理,朕当照办。”  赵高又说:“不过也不能无端的抓捕,还需找点罪名,才好办成此事。”  二世说道:“那就有劳爱卿了。”  果然,没过几天,赵高就谋划了一个谋逆的罪名,大肆抓捕参与议论的王室公子十二人,还牵扯了公主十人和一批大臣,二世全部委任赵高审理。  赵高就在狱中提审十二名公子,大喝一声:“你等为何谋逆?”  这些公子不过是议论了一下传闻,至于谋逆夺位,还真没想过,因此一起喊冤:“冤枉啊,我等何曾谋逆。”  赵高是刑讯高手,冷笑一声:“还敢嘴硬,看来不用刑,你们是不招了。”  于是招呼狱卒,用皮鞭打得诸位公子皮开肉绽。这些公子平时娇生惯养,哪里经得起这样的皮肉之苦,没多久,便个个求饶叫屈,赵高再问:“你们招还是不招?”  诸公子只求不受刑,纷纷说:“我们招,我们招,公公说什么,我们都招。”  赵高得意的一笑,便命令手下准备记录,然后自己说一句,叫诸公子复述一句,全是污蔑诸公子诽谤皇帝的言论,还有一些阴谋造反的罪行,根本不跟诸公子说,直接让手下写在供状上,写完让诸公子画押。  这些公子已经被打得死去活来,眼睛都睁不开,虽然知道都是污蔑之词,也顾不得利害,老老实实地画了押。  其他受牵连的官吏,见到诸位公子都要受刑,心想不如拼了一死,认罪了事,免得白受皮肉之苦,所以纷纷画押了事。  赵高见审讯效果良好,便顺藤摘瓜,穷究到底,把诸位公子判定死刑。其他官吏,只要平时跟自己有过节的,甚至有些毫无关系,只是怕他将来官运顺利,爬到自己上面的,都顺便拉入逆案,全部判了死罪。  判决报到二世那里,二世也不管真假,全部招批,将十二名公子推出咸阳市中处斩,一同处死的官员不计其数。  还有之前抓起来的十名公主,不方面在公堂审讯,就带往宫中,由二世亲自审讯,赵高在一旁负责执法。  这十名公主自幼长在深宫,身娇体弱,关了几天,已经小脸蜡黄,憔悴不堪,经过胡亥赵高两个人呵斥恐吓,已经吓晕几个,还有几个气急,也是半句话说不出来。  赵高在一旁说她们不肯招,也命令行刑,听到一个打字,又吓晕几个。随着鞭挞之声四起,几名公主娇声惨叫,雪白的嫩肌肤上霎时间血肉横飞。娇弱的公主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摧残,没多时,就已经香消玉殒了。  处理完十二个诽谤的公子,胡亥还剩下三个比较老实的兄弟。公子将闾兄弟三人,平时对胡亥很尊敬,也不敢随便议论皇位,正庆幸没有被抓,谁知胡亥已经杀红了眼,派使者去三兄弟面前宣旨:“公子将闾等不臣,罪当死!”  将闾叫屈道:”我平时待陛下,都遵守臣的礼节,未敢私自妄议,怎能叫做不臣,为什么要我死?“  使者冷冷的说道:”我们只知道奉诏执法,其他的不管。”  将闾兄弟仰天大呼,叫了三声:“苍天啊,我等无罪啊。“  使者催促道:“请公子速自裁。”  将闾兄弟悲愤异常,遂抽出佩剑自杀了。  就这样,秦二世胡亥杀光了宗室和旧臣,还得意洋洋,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随心所欲的玩乐了,于是也开始学他老爸一样大兴土木。  先是下令继续修建阿房宫和秦始皇陵,调发了几十万劳工,四处摊牌劳役,又搞得天下震动,也正因为这个命令,改变了刘邦的人生。
  话说秦二世征调几十万劳工修阿房宫、骊山陵,加上咸阳的官吏、卫士、宫女,没一个不要吃饭的,这么多粮食从哪里来?  秦二世命令天下郡县,都要向咸阳输送粮食,而且为了避免抬高京城物价,运送粮食的运夫要自带食粮,不准在咸阳周边三百里之内购买粮食。  根据统计,全国各地往咸阳运粮,运夫消耗的粮食是送达粮食的三倍,这样地方官在筹措粮食的时候,必须按四倍的数量来准备,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地方的压力。  地方政府没有钱,官员不可能掏自己腰包,自然就要分派到老百姓头上。老百姓平时叫的赋税已经很重,再加上这些额外负担,更加苦不堪言,甚至卖儿卖女,十室九空。  秦二世深居宫内,哪里知道民间的困苦,赵高还要粉饰太平,说天下无事,人民安乐。秦二世见形势大好,就动了雄心,想学父亲驱逐匈奴,要地方上选派戍卒,到北疆各地充实边防。  谁知这一次,却是真的找死,动摇大秦帝国的江山星星之火就要点燃了。  二世元年七月,朝廷下令各地,征调平民戍边,阳城县被安排派人去渔阳。按照秦朝的习俗,城里有钱人都住在西面,穷人都住在东面,有什么征调徭役,有钱人可以出钱走后门,穷人没钱,虽然知道死多活少,也只能离妻别子,冒死应命,所以大凡征调,都是安排给城东的穷人。  这次也一样,县令征调了九百名闾左贫民作为戍卒,陈胜和吴广也在里面。县令点名的时候,看到两人身材高大,就把队伍分作两队,让他们二人做屯长(队长),带领大家前往渔阳,另外再派一名偏将和一名校尉作为监督。  出发前,县令宣布了朝廷定好的到达日期,告诫大家走快一点,不要在路上逗留,如果延期,按照律法将要处死。  大家领命出发。走了几天,到了安徽大泽乡,七月的天气就像喜怒无常的君主,刚好遇到大雨连绵,四处河流涨水,根本无法渡河向北,只好就地安营扎寨,想等雨停了再走。偏偏大雨下了十几天都不肯停歇,而且河水漫涨,营地里也招到水浸,很多戍卒都生了湿疮,怨声一片。  陈胜和吴广虽然以前并不认识,但做了几天同事,互相接触也觉得投缘,此时算是患难与共,所以陈胜找了个没人的时候与吴广商量:“此地离渔阳相距上千里,要走到渔阳,少说也要一两个月,可是朝廷给我们的期限不过是一个月,现在又滞留了这么久,眼看着期限就快到了,将来就算到得了渔阳,也已误期,秦法严苛,定是要处斩。难道我们就这么甘心去送死吗?”  吴广一听,马上站起来说:“反正都是死,不如我们逃走吧。”  陈胜摇摇头说道:“逃走也不是上策。你想想,我们人生地不熟,能逃到哪里去?就算侥幸逃走,到时官府追捕,肯定被抓住,还是免不了一死。反正逃也是死,不逃也是死,不如我们起事造反,为天下奋力一搏,或许还可以死里逃生,搞得好还能博个荣华富贵。”  吴广是个没什么想法的人,被陈胜大胆的假设吓了一跳:“我们两个无权无势,带头起事,谁会听我们的?”  陈胜说:“其实现在是我们的机会。天下苦秦已久,只是大家都惧怕秦始皇,没有人敢起来反秦。现在秦始皇已死,公子扶苏是长子,又非常贤明,本应该做皇帝的,只不过以前多次进谏,触怒了父亲,被始皇贬到北地去监军。我曾经听人说,现在的二世皇帝,本来是始皇的小儿子,按照惯例是没有资格当皇帝的,只不过通过阴谋杀害了扶苏,才当上的皇帝。老百姓未必知道其中的详情,很多人只听说扶苏贤明,还不知道扶苏已经死了。  听到这里,吴广激愤的说道:“二世残酷无道,听说在咸阳一次就杀了他十二个兄弟,还有十名公主。”  陈胜陈涉按住吴广的胳膊,示意他轻声,接着说:“还有楚国的将军项燕,屡立战功,爱兵如子,深受楚人的爱戴,现在楚人都很怀念他,还有人传言项燕未死,只不过藏了起来。”  吴广点了点头,说道:”项燕未死的传闻,我也听说过呢。”  陈胜见吴广已经上钩,便接着说:“我们起事以后,便可以托名扶苏和项燕在我们军中,号召天下。本地正是楚国故地,楚人最恨秦国,到时候一定会一呼万应,前来帮助我们,到那时候,何愁大事不成?”  吴广听完,心里已经跃跃欲动,不过毕竟造反是掉脑袋的事,又有点胆怯,左右为难,就想了个主意:“不如我们去找个算卦的,来算一下吉凶?”  陈胜说了半天,满以为吴广会一口答应,谁知出这么个主意,估计恨不得掐死他。不过此时,只能隐忍,就勉强答应了。吴广的确难成气候,看来陈胜找他做搭档,也是迫不得已。  两人悄悄的到城里找到一个算卦的,请他算吉凶。算卦的问两人所算何事,两人又不敢明着说要造反,只能含含糊糊乱说几句。  算卦的也没有再追问,于是掏出三枚“秦半两”,卜了六次依次记下六爻,六爻皆动,掐指算了一会,就说:“足下二人想要做什么事,只需要同心同德,就一定可以成功。只是将来也许会遇很大的困难,有一些波折,最好再求求鬼神。”  其实算卦的不过是避轻就实,没什么具体的建议,却搞得两人满腹狐疑,不知道什么意思。吴广说道:“算卦的要我们去求鬼神,难道是说此事重大,要我们去向鬼神祈祷吗?”还是陈胜有见识,说道:“恐怕不是这么简单。”  两人一路走着,谁也没说话,只顾冥思苦想。快到营地的时候,陈胜忽然叫了起来:“我知道了。楚人信鬼,一定要先假托鬼神,才可以服众,众人才会听我们的。”  吴广道:“有道理。不过要怎么做呢?”  陈胜微笑着道:“你且过来,我有一条妙计。”于是附在吴广耳边说了几句,吴广不断点头。说完,两人就依计分头行动。  第二天上午,陈胜命令部下去买几条鱼回来吃,部下奉命,买了几条大鱼回来。其中有一条最大的鱼,肚子鼓鼓涨涨的,部下用刀把鱼肚破开,却从里面掉出一卷帛书出来。部下把帛书捡起来,展开一看,上面用朱砂写着三个字,仔细一瞧,原来是“陈胜王”三个字。部下拍手称奇,引来其他同伴过来观看,大家把帛书传来传去,都看到上面清清楚楚写着“陈胜王”三个字,不正是跟陈胜的名字一样吗?莫不是上天示意陈胜应当为王。  看到有这等怪事,就有几个多事的立即跑去跟陈胜报告。这几人本来想讨好陈胜,谁知反倒被陈胜骂了一顿:“鱼肚子里怎么可能有天书?纯属无稽之谈。你们再说这些大逆不道的话,小心朝廷律法治你的罪。”  几个人被骂了一顿,悻悻的退了出去。不过大家私底下已经传开了,都聚在一起议论此事,越传越神,搞得人人将信将疑。  到了晚上,一些人已经躺下,还有一些人在议论着白天的事,忽然从远处传来一阵阵怪声,听起来像是狐狸叫,大家感到奇怪,就止住声音,仔细辨听。一开始还听不清是什么,后来声浪渐渐清晰,好像是狐狸叫,又像是人声,一些耳朵灵敏的渐渐听出来,似乎一声是“大楚兴”,一声是“陈胜王”。  声音是从营地西北角传过来,有几个胆大的提议过去看看究竟,大家仗着人多势众,就起身往西北走去。营地外面是一片荒地,荒地后面有一片浓密的树林,枝叶间露出建筑物的几个角,原来是一座古祠。  大家正要走近,却发现树林后面隐隐约约透出些火光,像是灯火,又不像灯火,鳞鳞闪闪,一会儿飘到这边,又一会儿飘到那边,大家不知道是什么鬼魅,吓得不敢再往前走,就在旁边呆着。之前听到的声浪正是从古祠内发出,这回离得近了,听得清清楚楚就是“大楚兴”“陈胜王”两句,不过声音拖得很慢,不像是人声。慢慢的,火光渐渐暗淡,声浪也渐渐小了,到后来火光灭了,声音也没有了。大家本来想到祠里看看,但实在太诡异,没人敢去,只得原路退回营地。回到营地,大家心里疑惑,也没有人再说话,各自倒下做梦去了。  第二天,陈胜吴广到营地各处走了一遍,发现大伙都三三五五的聚在一起,议论昨天的怪事。经过一晚上的发酵,事情越传越神,有的说这条鱼将要化龙(其实已经进了肚子),将来会做帝王,有的说狐狸成了仙,可以预知未来,两件事都说陈胜王,看来似乎有天意,陈胜将来必能兴大我们楚国。听到这些,陈胜吴广相视一笑,看来陈胜的妙计起作用了。  原来,头一天晚上,陈胜在帛书上写好陈胜王三个字,就偷偷的走出营门,来到附近的渔夫家,看到渔网里放着几条大鱼,估计是刚打上来准备第二天卖的,就把帛书塞进最大的一条鱼肚子里。村子里本来就没有多少人口,自从戍卒扎营以后,渔民们打了鱼基本上就是卖给营地,所以陈胜算好,第二天手下出去买鱼,一定会把那条鱼买回来。到了晚上,吴广就依照陈胜的计策,带着火把来到古祠,装成狐狸的叫声,那几天西北风刮得正劲,所以声音可以隐隐约约传到营地来。  不过,营里还有押送的偏将和校尉,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他们为什么不管呢?原来,这两人是一对酒鬼,连天大雨,走也走不了,心中郁闷,在营里又无聊,两人就整天把喝酒当娱乐,你一杯,我一杯,整天醉醺醺的,无论什么事,一概不管,全都交给陈胜吴广去打理,所以,两人敢搞出这么大的动作。  陈胜吴广平时负责大小事务,什么事情都跟大家同甘共苦,从不克扣大家,所以颇得人心,再加上昨天“陈胜王”的神奇,大家更加佩服陈胜。  陈胜看时机已到,就决定今日起事。两人趁着偏将和校尉喝醉的时候,闯进他们的营帐,先由吴广朗声说道:“两位大人,这雨今天下,明天也下,看来是没有停歇了。我们到了渔阳也是死罪,还不如先跑,吴广特地来禀告一声,今天我们就准备走了。”  两名将校听了,勃然大怒道:“你们敢违抗国法么?想跑,我们先斩了你。”  吴广一点都不慌,反而揶揄道:“两位大人监督我们戍卒去渔阳,也是奉了朝廷命令,背负着很大的责任呢,现在却整日里只知道饮酒。倘若延误了行期,吴广等人自然是死罪难免,两位大人难道就可以活么?”  几句话说的将校怒不可遏,校尉拍案而起,大呼:“过来受死”,偏将还要性急,直接抽出佩剑,朝吴广砍来。可惜喝得太醉,手脚无力,不够吴广眼疾手快。吴广闪过一边,飞起一脚,正中偏将手腕,把剑踢落地下,顺手捡起剑,往前一步,照着偏将的头上便砍,偏将躲避不及,脑袋被一剑劈成两半。  县尉见状,咆哮一声,也拔出佩剑,朝吴广刺来,吴广举剑格住。两人你来我往,战了两个回合,忽然有一人闪到校尉背后,一刀劈来,正中校尉右肩,校尉支撑不住,倒在地上,来人再上前一刀,将校尉结果性命。不用说,此人正是陈胜。  杀了两名县尉后,陈胜吴广走出账外,召集众人前来。等到众人聚齐,陈胜朗声说道:“诸位受朝廷征调,去渔阳戍边,本有规定的日期,失期便当斩首。现在我们被大雨所阻,滞留此地已有十日,就算我们立刻出发,昼夜前行,恐怕也难以按期赶到渔阳,秦法严酷,也许我们赶到渔阳之日,便是我们受死之时。”  这时人群里有人说:“若渔阳守将仁慈,也许会放过我们吧。”  陈胜便接着说:“即便我们侥幸得到恩赦,也不见得能活,一是北方严寒,冰天雪地,我们谁受得了?二是胡人(渔阳戍区面对的主要是东胡,不是匈奴)彪悍,时常入寇,与胡人相争,十死五六,到时候,我们不是被冻死,就是被杀。诸位可愿意到渔阳去送死?”  天底下有谁愿意送死的,听到这里,大众都嚷了起来:“不愿,不愿,请陈队长帮我们设法,让我们不要去送死。”  陈胜话锋一转,接着说:“当年,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客死秦国,曾留下遗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人时刻怀念怀王,不敢忘记怀王的遗言,诸位都是楚人,可愿意为怀王报仇?”  大众统统说:“若有机会,当为怀王报仇。”  陈胜看到剧情完全按照自己的设想在进行,铺垫已够,便点出主题:“天下苦秦久矣,如今赋税过半,徭役日重,北修长城直道,经十余年而不止,又建阿房宫,三百余里,劳民伤财,已数年之久,大秦如此不仁,我们又何须事秦。大丈夫生在世间,就算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我们本非秦人,与其为秦国送死,不如举事反秦,就算战死,也算不枉此生,倘若侥幸成功,我等也可以建功立业,拜将封侯。”  停了一停,陈胜说出了一句千古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大众看陈胜说得慷慨激昂,无不感动,内心已经折服,只是还有点顾虑两名县尉,纷纷拿眼睛望着县尉的营帐。  陈胜吴广见状,就对大众直言道:“我们两个不甘心去送死,也不愿意大伙枉死渔阳,决定今天起事,刚刚已经把两名县尉杀死了。”  说完带领几个人走进账内,把两名县尉的尸体抬出来。大众一看,虽然血肉模糊,但的确是两名县尉的尸身。此时再无顾虑,并且也无退路,加上平时都信赖陈胜吴广,就齐声高喊道:“陈胜王,陈胜王,我等愿意听命。”  陈胜大喜,指挥大众就在营帐外垒起一个祭坛,又让人用麻布做了一面大旗,旗上写着一个大大的“楚”字,并命人枭了两名县尉的首级,用竹竿挑起,作为祭旗的物品。  准备停当,大家依次站到坛前,陈胜第一位,吴广第二位,其他人依次排列,对着大旗拜了几拜,并洒酒为奠。祭奠完毕,又把县尉的头颅取下,把血滴到酒中,叫做同心酒。大家一人一碗,喝过同心酒,然后面对大旗,发出誓言,愿意推举陈胜为主公,一起反秦。  于是,陈胜登坛受命,自称将军,命吴广为都尉,定国号为大楚。陈胜将右臂衣袖卷起,跟大家约好,露出右边肩膀和手臂,作为本军的记号。接着,陈胜让人起草檄文,假称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都在大楚军中,作为主帅。檄文做成,就命人布告天下。  天下苦秦已久,不是人们不想反秦,只是无人敢打响第一枪。陈胜吴广起义,如同星星之火,拉开了秦帝国分崩离析的序幕。  既然造反,就要干出点响动来,于是就近的大泽乡成了陈胜军进攻的第一个目标。  由于秦实施“堕名称,销锋镝,收兵甲”的策略,收回了六国民间的武器,大家赤手空拳,怎么造反,怎么打仗?  陈胜确实有点将才,他让大家砍下一些粗一点的木棍,将一头削尖,就成了矛,又让人多砍一些竹竿,多用麻布写几个“楚”字,挑在竹竿上当做军旗,居然也军旗飘扬,顿时让人觉得气势就上来了。  然后,他将九百人分为三组,分别为前军、中军和后军,浩浩荡荡的朝大泽乡政府所在地进发了。  沿路农民看到这批外地人造反,早就吓得一溜烟跑了,起义队伍跑到农家搜查,看到有什么菜刀、钩镰、锄头、铁耙之类的农具,就顺手拿走,也算一件兵器,所以一路走,农具越来越多。  当时乡一级是没有政府官员的,由三老、啬夫、游徼来管理,当然也没用正式的驻军,只有几个治安队员,平时都在家务农,有事的时候由游徼带领缉捕盗贼,所以游徼差不多就是派出所所长,搞定游徼,其他人就好办了。  陈胜领着队伍先找到游徼公干居住的地方,先让大众等在外面,派出几个精干的手下,悄悄摸进去。  当时游徼因大雨无事,正在午休。突然听到一阵声响,慌忙起身查看,谁知陈胜的手下已经冲了过来,用尖锐的木头顶住了他的喉咙。游徼不敢乱动,手下控制了游徼,便有人去通知陈胜。  陈胜带着大家涌了进来,众人有得手里拿着刀,有的手里拿着木棍和锄头举在头上。陈胜走到游徼跟前,也不说话,拔出佩剑,“咔嚓”一剑就把游徼的脑袋砍了下来。  陈胜命令手下去找武器,很快就找到公所里的武器库,小小大泽乡也不过几十把武器和一些盔甲,但对于起义队伍来说已经是非常难得了,不亚于日后的几十杆枪。  杀了游徼,三老和啬夫早就听到风声,逃命去了,就这样陈胜占领了大泽乡,并开始在大泽乡招兵。  陈胜起义的消息很快扩散出去,大泽乡的人民看到这样一支义军,早就怀有归属之心,生活穷苦或者仇恨秦国的人,纷纷跑来加入革命队伍,富有的人也拿出钱帛或车马来支持陈胜。  “沿江村人来投,陈胜王”,只听一阵高声传来,一个汉子赤膊而来,身高九尺,不仅强壮而且精气神十足,后面跟着二三十个人也同样赤膊,只有零星三四个拿刀,其余全是扛着锄头。陈胜拱拱手,表示敬意。
  接着又有一批人来,“谢家村人来投陈胜王”。但看时,一个白面有须,书生模样的人进入厅堂,虽麻衣短褐难掩其气质,身后的人个个身高马大,戴着斗笠,很像打鱼的渔夫。陈胜也拱手示意。  只见白面书生从身后人的手里接过一样东西,恭敬的走到陈胜面前:“大王,这是我们缝制的旗帜,虽不是锦帛,但每一线都是村民们的迫切愿望,诛灭暴秦,全在将军了。”说着要跪。  陈胜连忙上前扶着,接过旗帜,面露感激之情,凝视着手里的旗帜,然后看向众人说:“诛灭暴秦,宁死不屈。”众人激情满怀,挥舞着锄头喊:“灭秦复楚、灭秦复楚。”  如此接连不断,几日之间,人员达到四五千人,又有车马上百,斗志昂扬。  这日,有个符离人(今安徽宿县)叫葛婴的来投军,陈胜见他身材魁梧,十分欣赏,便叫过来询问:“义士以前做什么营生?”  葛婴拜了一拜,答道:“在下之前是个打铁的。有一次秦军向我征集兵器,却又不付钱,我一时气恼,便与秦兵打了起来,谁知秦兵仗着人多势众,抓起我,把我绑在树上,差点把我打死,还点火烧了我的打铁铺。所以我与秦兵有不共戴天之仇,我要杀光秦兵,复我楚国。”  陈胜听后,十分满意,拍拍葛婴肩膀,说道:“有志气,是个好男儿,你就先做个队长吧。”  大泽乡属于蕲县,陈涉命令部队修整,准备时机带领人马攻击蕲县县城。  陈胜看队伍集结已毕,指挥哨骑先去打探蕲县是否有戒备,城墙上有多少人。然后站在门前晒谷场上,看着集合的一干人等说:“这次进攻需要一鼓作气,拿下蕲县,展示我义军的勇猛,县内兵器补给众多,大家随我去取。”底下齐声高喊“陈胜王、陈胜王”,声音直冲云霄。  陈胜、吴广骑马走在队伍前列,浩浩荡荡朝蕲县进发,蕲县本和大泽乡相邻,不到二个时辰就到了城外,只见哨骑打马奔来禀告:“蕲县已有防备,但城上未见多少士兵”。  这也难怪,秦始皇用书生领州,到了县城这一最低级时候,管政的无兵,有兵的不能擅自调动,所以蕲县只有维持治安和牢狱的几十人而已。  “直接撞门”陈胜下了命令后,吴广带着一纵队,赶到护城河边。那护城河年久失修,只四五米宽,于是吴广下令用长梯子搭在河上,冲到了城门口处,十几个人怀抱着水桶粗的树干撞击城门,城上虽有人往下射箭,但总归杯水车薪,只伤亡了二三十人,就撞开了蕲县的大门。  吴广冲进城里后,陈涉拔剑出鞘,做了个挥舞的动作,于是全军冲杀,守城的士兵一看寡不敌众,干脆投降,城上丢弃着些箭弩和刀剑,很少一部分尸体。  “将领头的押来”,陈胜登上城头后收剑归鞘,话刚说完就有两个兵卒压来一个身着盔甲的人来。  “城中可还有兵?”陈胜转头看着他说道。  “城中已无兵,军队在北,县丞派人去求救了”,领头的微微切切的说完便低下了头。  压下去吧,关入打牢”陈胜转过头看着远方。  吴广凑上来说到:“秦军若来,该怎么办,我们兵器不足,又无盔甲?”  “命令部下搜集城内所有铁器,用于打造兵器铠甲,另外,搜查下各处看是否藏匿兵器盔甲。”陈胜说完,吴广正准备离开,就被叫住:“另外,今夜在府衙修整,让部下各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刺客信条枭雄游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