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工区材料投放投放游戏材料都有哪些困惑问题

角色游戏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角色游戏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9.7.4幼儿园玩具与游戏材料投放的现状问题与主要对策
幼儿园玩具与游戏材料投放的现状问题很多从何处入手,主要对策又从何处入手
10-01-14 &匿名提问
游戏材料合理投放的意义    通过与设计巧妙的设备与材料的互动,幼儿可以发展大小肌肉的协调性,对外界的概念,创造性,社会技能和自我认知等。幼儿园活动和幼儿的学习需要特定的游戏材料,这些游戏材料能使活动顺利进行,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并促进幼儿发展。幼儿园要做到教学游戏化,那么,更多的教学活动应予游戏有关,与游戏材料有关,游戏材料的不适宜或贫乏最终会影响幼儿的发展。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由此可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的关键因素是活动材料的投放。投放幼儿感兴趣的材料,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好奇,更能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深入探索创造。如区域活动是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区,教师通过控制区域材料的投放来引导幼儿活动,幼儿则通过自主选择活动区域,自由选择材料,自由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知识经验。因此,游戏材料的投放非常重要,只有注意材料的目的性、层次性、均衡性,循序渐进的投放,才能充分发挥游戏材料的教育功能。蒙台梭利也曾指出:&我们必须给儿童提供一些系统的、复杂的、与他们本能相一致的材料......儿童依靠特有的持续的各种物体的活动,开始组织他的心理个性,同时获得一种关于事物的清晰、有序的知识。从此以后,所有外部物体由于它们具有形状、尺寸、颜色、光滑度、重量、硬度等,就不再与心理无关了。儿童意识中开始存在某种东西,这使他时刻期望着这些东西,并乐于接受它们&。因此,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游戏材料的质量,关注合理利用游戏材料对幼儿学习的意义。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合理利用和投放游戏材料,不仅能够给幼儿提供了较多的动手动脑、自我表现的机会,可以创造出较为宽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而且又能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使幼儿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激发他们探究的动机,产生自豪感、自信心。   游戏材料和玩具的选择、投放、利用存在不足  目前部分幼儿园从教育性、儿童性、艺术性、卫生性、安全性、经济性等原则出发去选择和提供与游戏活动相适应的玩具和材料,部分幼儿园存在玩具种类单一、 数量较少、利用率低等问题。  所调查幼儿班的游戏材料以结构玩具数量最多,如大、中、小型积木,积塑,胶粒等。玩具使用比较单一。价格昂贵的遥控电动玩具在条件较好的幼儿园成为摆设,每学期玩一、二次;智力、体育等自制玩具数量少。玩具的更换使用率较低,在所调查的幼儿园中有60%的幼儿班玩具更换平均每月不到一次,有的玩具严重破 损残缺,不能开展游戏。玩玩具的时间限于30-60分钟,幼儿园游戏平均每天两小时左右的班级占32%,每天一小时的班级占47%,每天半小时的占21%,零星片段、短暂的时间很难使幼儿投身到游戏之中,另外幼儿随意自取玩具也受到限制。玩具的使用程度基本上以教师分配为主,而且对幼儿使用玩具缺乏指导,不能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见表2)。  表2:幼儿园班内玩具和图书自取程度比率(%)对象4岁组6岁组适 宜放得太高平日锁着不 允许 用适 宜放得太高平日锁 着不允许用市区39.696.011.1.010.5028.39郊环境创设的科学性、教育性、合理性缺乏  创设与教育需求相适应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是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的原则和重要保障。影响游戏开展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幼儿园的建筑设备、园林绿化、活动室环境设计、教具、学具的准备及良好的心理气氛、人际关系等都对游戏活动的开展起着潜移默化地教育作用。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一般大型园为10-12个班,中型园为6-9个班,小型园不超过5个班。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几乎每班都达到40-50人,使幼儿的空间密度加大,身心问题增多,和同伴的游戏合作行为少。幼儿园建筑规划基本包括三大部分:房舍、户外活动场地、绿化地。     一、幼儿园的房舍以班为单位设计,其中活动室面积为每名幼儿3平方米,如减去设备和材料的占地约2.5平方米。由于室内面积有限,幼儿人数超额,室内游戏角和活动区的创设大都保留着以上课为主的教室特点。有21%的班级桌椅板凳占据了幼儿的空间,各游戏角沿墙展开。因室内狭小很难开展活动,表面看来琳琅满目,实际只是教室的摆设;有30%左右的班级各游戏角和活动区之间无明显的界限与标志以致相互干扰;有35%的班级活动区之间没有留下通道,幼儿难于从一个活动区顺利转移到另一个活动区,阻碍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  二、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地需包括游戏场、体育场和凉棚等,各班应有专用的游戏场,并靠近各班活动室。有条件的幼儿园可设置公共体育场,还可设有沐浴装置和喷水戏水池,以调节温湿度,美化环境。凉棚可设置在各游戏场附近,以使幼儿能四季在户外活动。在调查的幼儿园中普遍存在着户外游戏场地布局不合理现象,既游戏场地设置了许多大型运动器械,但各区域、各器械之间缺乏合理的组合运用,缺乏可供幼儿想象和探索的有机联系,且许多造型优美的沙地、戏水池不让幼儿触摸、玩耍。 三、绿色植物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国家教育部建设部在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中规定,绿化用地每生不少于2平方米,有条件的幼儿园要结合活动场地铺设草坪,尽量扩大绿化面积。在调查的幼儿园中普遍铺设了草坪,但距离每生2平方米的要求还有差距。有的幼儿园领导认为,水泥地在雨雪天气更干净些,而并非从幼儿的角度考虑他们更喜欢什么。  另外在调查中发现,85%的班级在创设游戏环境时,通常由教师提供,有时为应付检查、观摩等, 漂亮的布贴画、纸贴画、壁画都由教师亲手制作 并长期不换。在游戏角的选择和布置上,有40%的教师让幼儿自行进行,有20%的教师让能力强的幼儿代替能力弱的幼儿,幼儿的参与性表现在墙上挂满的幼儿美术作品或活动区要求的手工制作,作为游戏环境的点缀。幼儿的自行参与也大多按教师的理解、认识和需要进行的,而并不是幼儿真正有兴趣自主选择、自主活动的。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不力
    在跟踪一日活动中,我观察到,有的教师对幼儿在游戏中的无所事事、袖手旁观等表现不予理会,不加指导;有的组织不了游戏,幼儿乱作一团;有的指导生硬,反而干扰了幼儿游戏。在与教师访谈中&你在开展游戏中有何难处&一题的回答时,教师因客观条件而感到有困难的为67%(材料少39%、幼儿多17%、场地小14%),因其自身组织能力和对游戏认识水平低而感到困难的33%。汇总起来有以下难处(1)幼儿纪律乱(2)幼儿争角色(3) 分配角色幼儿不如意(4) 游戏一段时间后幼儿不知该干什么了(5)幼儿之间交往乱(6) 幼儿游戏时太浮躁(7) 幼儿不遵守规则(8)表演游戏在分组时难(9) 游戏结束了幼儿没玩够(10) 男小朋友不愿参加音乐游戏(11)幼儿对某些游戏不感兴趣(12) 在表演游戏中幼儿不能创造想象(13)小班幼儿接受慢(14)游戏不大胆(15) 教师设计好幼儿不会配合角色游戏(16)幼儿掌握学习较慢......之所以会造成这些难处,究其原因,首先是教师缺乏一定的组织管理幼儿的能力;其次是教师对幼儿游戏的理论学习不够,调查中我们发现29%的教师对幼儿游戏的种类了解不全面,58%的教师对各类游戏的基本含义模糊不清,一部分教师对游戏的作用理解不深刻。 幼儿园游戏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解决对策 (一)、幼儿园游戏的环境创设问题解析及解决对策  一、游戏的环境应具有结构性和教育性。最新研究表明,幼儿的游戏行为与环境有明显的关系。幼儿游戏直接受物质环境的制约与影响,从幼儿园游戏环境的现状来看,大多较注重游戏场地的空间大小、安全、性能,活动角的数量及游戏材料的性能等因素,忽略了游戏场地的结构特征。所谓的有设备无结构就是指游戏场地中盲目地安放着一些固定设备和器械,但各器械间缺乏有机的、可供幼儿想象的空间联系。合理的游戏场地不仅要有设备,更要有结构。游戏环境的结构特征是指游戏场地中的各个部分、各种材料与器械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的环境结构,不仅能发展幼儿的动作与运动能力,而且能够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性,满足幼儿的各种不同需要。游戏环境的结构可以从区域结构和想象结构两个方面来规划,区域结构是根据动静交替的原则和每位幼儿的活动需要,将游戏场地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在整体中发挥不同功能的活动区。室外游戏场地的结构应从两个维度,安静--吵闹与运动量大--运动量小进行划分,整个游戏场地划分成四个相对独立的活动空间。在安静的活动量小的区域可放置一些水箱、沙坑、大型积木、吊床、摇椅等;在吵闹的运动量大的区域安置滑梯、秋千、攀登架、绳、球等;从运动量大的闹区到运动量小的静区可设计一些环节,使活动量由大变小自然过渡;反之;从运动量小的静区到运动量大的闹区也可设置一些过渡环节,使运动量由小变大。游戏环境的结构设计,要尽量利用地形地貌的自然特点,减少不必要的人工修饰,让幼儿在接近大自然的环境中愉快地游戏。室内游戏环境的结构划分也从二个维度考虑,即安静--吵闹与需用水--不需用水。将活动室划分为四块不同性质的活动区域,需用水的闹区有音乐区、气象区、自然区,在需用水的静区有沙水区、美工区、科学区等;在不需用水的闹区有角色游戏区、表演游戏区及大肌肉活动区,在不需用水的静区有图书区、教学区及小肌肉活动区。这种划分保证动静分开,避免相互干扰,又满足了不同性质的活动区域的特殊需要,如美工区需靠近水源,生物区靠近自然光线且能延伸至户外积木区,角色游戏区靠近玩具柜以便于取放,且场地宽敞。游戏场地中除了固定的设备、器械外,还应当有各种小型的、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想法来玩的设备和材料,游戏场地的各部分和各种材料可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幼儿可以进行各种象征性游戏,比如简单的了望平台可设计成轮船的样子,上下轮船的方式各具特点,如阶梯式、滑梯式、网状式、轮胎式、软梯式等,幼儿在船上可玩水手驾驶轮船的游戏,集运动性与想象力为一体。  二、游戏的玩具和游戏材料选择应具有科学性。玩具和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基础,为幼儿从现实世界进入想象世界架起了桥梁。玩具和游戏材料也是幼儿最适当的教科书和学习的基本工具,为幼儿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玩具和游戏材料与幼儿游戏行为有密切的关系,游戏材料的数量是制约幼儿游戏的一个因素,游戏材料的数量增多时,幼儿之间因争抢玩具而引起的纠纷将减少。游戏材料的数量与幼儿的年龄也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说来,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相同种类的游戏材料的数量要多,以满足幼儿相互模仿、平行游戏的需要。游戏材料的性质从功能来看,可以分成二大类:一类是成型的、造型完整、并具有专门用途的玩具,统称&专门化玩具&。这种玩具多是对人或物的模拟和实物外型相似,只是略小一些;另一类是指一些结构材料或可变化组合的半成品,以及各种可供幼儿玩弄但往往被成人抛弃的废旧物品,统称&非专门化玩具&。玩具和游戏材料有一定的教育标准,除应保证玩具的安全、卫生、坚固、耐用、经济、美观和富有趣味性等必要的条件外,还必须具有以下的特点:玩具和游戏材料的教育化,玩具和游戏材料的儿童化,玩具和游戏材料的可操作性,新旧玩具和材料的比例的合理化。  三、游戏材料投放的合理性。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复杂,它的重要性体现在缺少材料,就会影响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复杂性体现在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探究,还要保证幼儿取得与教育目标一致的探究结果。合理投放游戏材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材料的安全性和艺术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足以说明安全工作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样,在区域材料的制作和投放上,安全性应是第一位的。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应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应注意包装和制作的艺术性。比较坚硬、原始的易拉罐、包装盒可用彩纸、丝带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还可选用质地柔软的绒布、包装纸、美工纸等进行艺术加工。如动手区内练习系纽扣的活动材料,可为幼儿提供色彩鲜艳、做工精美的玉米造型、花瓣造型等,注意操作材料的色彩搭配和便于操作,使其在具备教育功能的同时,充分将其艺术性展现出来。以吸引幼儿对活动材料充满兴趣,积极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利于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2)、材料投放的目标性和探究性。艾里克森指出:促进幼儿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发展,是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务。而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目标性和探究性是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前提。由于区域活动是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主题目标的指导下,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开展的系列活动。因此,材料投放应具有目标性,根据近阶段的主题目标和幼儿的活动需求及时投放活动材料。如结合《欢欢喜喜迎新年》的主题活动,围绕&让幼儿感受新年的节日气氛,体验过年的忙碌、热闹,参与新年的准备活动&这一活动目标,在社会性活动区域--超市里,为幼儿提供大量红色包装纸、纸卡和各种礼盒等,让幼儿通过在超市里的加工、分类、采购和互赠等活动,从而达到落实活动目标,促进其社会性发展的目的。活动材料还应具有探究性。材料的探究性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探究是儿童在动脑思考基础上的动手操作,是儿童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交织进行的活动。不能让幼儿开动脑筋思考的动手操作活动,不能被看作探究活动。例如,给幼儿几架飞机模型,让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找一找有几扇窗几个轮子,有些什么不同,这并不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探究活动。如果交给幼儿各种材料,如飞机模型中的门、窗、轮子等让幼儿自己拼装出飞机,就是一种探索活动。因此,我们在材料的提供上,还应密切注意材料的探究性。(3)、材料的针对性和计划性。因此,活动区域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同样是建构区,结合小班幼儿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和小肌肉群有待发展的生理特点。可为他们提供体积大,便于取放,类别相同的建构材料。而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强,思维敏捷,在提供建构材料时,则要注重多样性和精密性,以满足他们的探究和自主发展的需求。社会性区域在设置上也应注意针对性,角色简单、分工明确的娃娃家应设在喜欢模仿、社会经验欠丰富的小班,利于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超市购物可锻炼幼儿的分类、计数、交往等综合素质,可设在中大班,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的不同需求引导幼儿开展系列的活动,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医院、邮局、理发店、银行这些社区的服务设施是幼儿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所经常接触到的,便于幼儿的社会性成长,可设在大班,让幼儿在充分参观、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开展。(4)、材料的层次性和动态性。区域活动最大的优势莫过于能为兴趣、能力各异的幼儿提供丰富多变、适于其发展的活动环境。哪怕是平时最不善于交流、沉默寡言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也可以自信地操作、自主地交往,充分调动其活动的积极主动性,这也是区域活动深受幼儿喜爱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材料的提供上应注意材料的层次性和动态性,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材料的层次性:一方面从材料的加工程度来讲,可为同一个活动区提供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如动手区内,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制作沙漏的空塑料瓶、装饰好的塑料瓶和已经做好的成品,这样才有利于幼儿的操作探索,更大程度地鼓励幼儿的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可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材料的动态性: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如教师发现前阶段备受幼儿喜爱的语言区无人问津了,通过对幼儿区域活动的观察和了解,发现语言区域里的图书因投放时间长,造成破损严重和内容陈旧。于是,教师动员幼儿把家里的新图书带到幼儿园一起分享。同时,根据近期主题目标有目的地投放一些用于幼儿查阅资料的科技书籍。果然,语言区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非凡,孩子们相互讲述自己熟悉的故事,介绍自己的新书,并时常光顾新到的科技书籍。材料的动态性还体现在各年龄段及平行班之间的互动上,各班教师应及时沟通、交流幼儿区域活动的情况,做到材料的互补,资源共享,让材料真正地为活动提供服务。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当然有区别。游戏是教师针对于他们的年龄特点,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而玩具只是小孩子的一种行为,看得上眼就玩,没什麽发展性而言。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唐山市幼儿园游戏材料的投放问题研究.doc1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唐山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唐山市幼儿园游戏材料的投放问题研究
生 指导教师 讲师
2009级专接本
唐山师范学院教育系
中文摘要 1
一、引言 1
二、幼儿园游戏材料概述 2
三、研究方案 4
(一)研究方法 4
(二)研究对象 5
(三)问卷设计 5
四、唐山市幼儿园游戏材料投放现状分析 5
(一)游戏材料在投放的种类和数量上不适宜 5
(二)投放的游戏材料与幼儿的年龄特点不相符 5
(三)游戏材料在投放时,更换周期过长 6
(四)投放的游戏材料缺乏目标性和探索性 6
(五)投放的游戏材料中购置的为主,废旧材料和半成品材料的利用率较低 7
(六)教师投放经验不足,感到有困惑 7
五、唐山市幼儿园游戏材料的投放策略分析 7
(一)游戏材料投放时应该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符,注重层次性和递进性 8
(二)游戏材料的投放应该具有开放性 8
(三)游戏材料的投放要体现目标性,与教育目标相符 9
(四)注意游戏材料投放的更新周期要适宜 9
六、结语 10
参考文献 10
唐山市幼儿园游戏材料的投放问题研究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生活方式,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喜欢游戏。在游戏中,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的工具,是教师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是通过使用游戏材料在游戏中学习的。如果游戏中对游戏材料投放得当,便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游戏活动,使游戏材料和幼儿的游戏活动真正互动起来,研究通过对“唐山市幼儿园游戏材料投放情况”的调查及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投放游戏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并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园建构区材料投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