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式手雷的手雷是谁制造的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手榴弹50年发展:成为种类齐全的近战武器家族(1)
  建国前,我解放区军民就开始着手手榴弹的研制与生产,但那时都是土法上马,手榴弹大都用铸铁疙瘩装火药或炸药制成,在技术水平和总体性能上,还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和当时世界先进手榴弹比较,差距非常大。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支援前线,奋斗在我八路军、新四军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及后来解放区的广大老一辈武器工作者,如中国的保尔--吴运铎等,在一无设备,二无技术的艰苦条件下,制造出多种手榴弹,为赢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但这些手榴弹大多数也只是一些简单的应急性产品,没有形成正规的生产能力。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国防工业和国防科研事业极为重视。解放初期,由于抗美援朝战争的需要,我国政府将国民党时期的兵工厂稍加整顿,很快就恢复了生产,并开始了手榴弹的研制准备工作。新中国手榴弹的发展,可分为仿制、局部改进设计和自行研制3个阶段:从建国初到50年代末,为仿制阶段,主要仿制苏联40年代中、后期的产品;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为局部改进设计阶段,主要是在现有产品上进行局部改进设计;70年代初到90年代初为自行研制阶段,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手榴弹,就是在这一时期研制成功的。
  我国仿制成功的第一种手榴弹是42式攻防两用手榴弹,它是仿照苏联RG42式手榴弹设计的。1954年,我国另外两种仿制手榴弹--541式进攻手榴弹和542式防御手榴弹又通过了设计定型,这两种手榴弹实际上是苏联40年代初的RGD-5式和F1式手榴弹的仿制型,因这3种手榴弹的结构都比较复杂,加工工艺要求也较高,不久便停止了生产。
  50年代末,我国结束了仿制手榴弹的历史。1959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手榴弹--59式进攻手榴弹通过了设计定型,紧接着,59式防御手榴弹也通过了设计定型,这两种手榴弹都采用铜拉火管作为发火系统,这种拉火管与解放前蒋造小型木柄手榴弹的发火件结构基本相同。采用拉发火件简化了弹的结构和加工装配工艺,但因存在全弹质量过大、安全性和可靠性差的缺点,没有进行大批量生产。
  60年代初研制的一系列手榴弹,都是在原有手榴弹(如老式木柄手榴弹)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进而成,各种改进旨在提高手榴弹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一系列手榴弹有61式木柄手榴弹、61-1式木柄手榴弹、62-1式木柄手榴弹、63式木柄手榴弹、65式木柄手榴弹、65式加重木柄手榴弹、67式木柄手榴弹和67式加重木柄手榴弹等,其中,67式木柄手榴弹的性能最为出色,此弹从60年代末开始装备我军,至今已30年了,尚未完全撤装,但67式手榴弹的主要缺点是体积大、威力小和发火率低。
  为进一步提高手榴弹的性能,70年代初开始了新一轮手榴弹的研制工作。当时确定手榴弹的发展方向是“卵形、小平底、黄豆粒”,即弹体为卵形,弹底有小平底,破片大小如黄豆粒。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手榴弹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不少结构新颖、性能先进的手榴弹就是在这一时期研制成功的。如1970年开始研制,1973年设计定型的1973年式钢珠手榴弹;从1971年开始进行方案选定和选型试验,1977年完成设计定型的77式手榴弹系列--77-1、77-2、77-4和77-5式木柄手榴弹,除77-1式手榴弹进行了批量生产、装备部队外,其余几个弹种定型后便转入技术储备;1971年开始研究,1979年底设计定型的79式火箭手榴弹;7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1981年底通过设计定型的80式反坦克手榴弹和7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的手投枪发两用手榴弹等,都是一些结构独特、性能优良的手榴弹。
  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我国主用手榴弹持续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特种手榴弹发展最快的时期。据不完全统计,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我国自行研制的各种手榴弹有20种之多,其中特种手榴弹就有十几种,出现了不少设计新颖、性能可靠的手榴弹,82式手榴弹系列、84式手榴弹、KFB催泪手榴弹、DSQ91式48mm痛球手榴弹等主用手榴弹和特种手榴弹,都是这一时期研制成功的。在主用手榴弹中,82式手榴弹系列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种。82式手榴弹系列由82-1、82-2、82-3和82-2式全塑无柄钢珠手榴弹组成,前3个弹种都是在1982年完成设计定型的,82-2式全塑无柄钢珠手榴弹是1986年设计定型的,因而又称为86式手榴弹,除两种82-2式手榴弹进行了批量生产外,其余几个弹种定型后便转入了技术储备。84式手榴弹(又称碰炸手榴弹)则是这一时期研制的主用手榴弹中最具特色的一种。
  我国的手榴弹在短短的50年内,由建国初期的几个单调的弹种发展成为一个种类齐全的近战武器大家族。当今,中国的手榴弹可与世界手榴弹并驾齐驱,并正向着种类齐全、性能优良的方向发展。
  几种典型手榴弹
  建国后我国自行研制和生产的手榴弹有30多种,这里仅介绍比较典型的几种。
  1、 67式木柄手榴弹
  67式木柄手榴弹是60年代中期研制的,1967年完成设计定型。是在63式木柄手榴弹基础上改进而成的,主要是为解决63式木柄手榴弹存在的使用不安全、投掷时早炸和易受潮瞎火等严重问题而研制的。
  67式木柄手榴弹的主要改进是:改进了发火机构的结构和生产工艺;改进了全弹的密封包装。如63式手榴弹发火机构采用的是铅拉火管与雷管直接卡合的结构,容易产生窜火造成早炸,67式木柄手榴弹的发火机构在拉火管和雷管之间增加了一节导火索,导火索一端与拉火管卡合,另一端与雷管卡合,结合部涂密封胶防潮隔火,发火头药剂用硫氰酸铅取代雷汞,同时严格控制生产工艺,从而较好地解决了早炸和易受潮的问题。此弹60年代末开始装备我军,现在仍是我军的制式装备。它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便于大批量生产;缺点是全弹质量过大,体积过大,破片数量较少。
  67式木柄手榴弹采用铸铁弹体,全弹质量600g,弹径48mm,全弹长204mm,主装药为38gTNT,可产生70~110个破片,杀伤半径7m,破片离炸点80m以外仍有杀伤威力。
  2、77式木柄手榴弹系列
  77式木柄手榴弹系列由77-1、77-2、77-4和77-5式等4个弹种组成,都在1977年完成设计定型,除77-1式手榴弹进行批量生产、装备部队外,其余几个弹种定型后便转入技术储备。
  77-1式木柄手榴弹于1980年批准生产定型后,进行批量生产,逐步装备部队。该弹的基本结构与67式木柄手榴弹基本相同,不同的是77-1式采用A3钢板预制刻槽弹体,弹体内压装70gTNT炸药,爆炸时可产生有效破片300余片,单个破片质量约0.4g,破片初速达1000m/s以上,因而使弹的杀伤概率和金属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高。此外,由于单个破片质量减轻,手榴弹的安全半径只有37m。
  该弹的全弹质量为360g,弹径48mm,全弹长约172mm,杀伤半径大于7m。
  77-1式木柄手榴弹的主要特点是体积小、质量轻,与67式木柄手榴弹比较,质量减小了40%,体积减小了18%。
  3、82式无柄手榴弹系列
  70年代末,我国在决定研制无柄手榴弹之前,为了定量地摸清弹柄、弹重对手榴弹使用的影响,组织了一次对比试验,将77-1式手榴弹处理成圆柄、短柄和无柄3种状态,再加上67式手榴弹、73式小型钢珠手榴弹5种弹,进行3种姿势的投掷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弹柄对投掷距离影响不大,但弹的质量对投掷距离的影响非常明显,于是决定研制一种全弹质量在300g以内的无柄手榴弹,这就是82式手榴弹系列。
  82式手榴弹系列由82-1、82-2、82-3和82-2式全塑无柄钢珠手榴弹组成,前3个弹种都是在1982年完成设计定型的,82-2式全塑无柄钢珠手榴弹是1986年设计定型的,因而又称为86式手榴弹,除两种82-2式手榴弹进行了批量生产外,其余几个弹种也是定型后便转入了技术储备。
  82-2式手榴弹研制目的是用来取代77-1式木柄手榴弹的。
  该弹由弹体和引信两大部件组成。弹体是用内部刻槽的A3钢板冲压成球形壳体,装62gTNT炸药,爆炸时,壳体能产生单个破片质量在0.3g以上的破片330余片,使手榴弹的杀伤半径大于6m,临界安全半径小于30m。
  引信为翻板击针式针刺发火延期时间引信,由引信体、点火机构、起爆装置和保险机构4部分组成,这种结构与国外流行的翻板击针机构基本相同。平时用保险销将引信固定在保险状态,并使击发扭簧处于储能状态,使用时拔除保险销,翻板击针在扭簧的驱动下击发火帽,这样大幅度提高了手榴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82-2式手榴弹全弹质量260g,弹径48mm,全弹长约85mm,杀伤半径大于6m,平均投掷距离约40m。
  该弹的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经济性好、体积小、质量轻,与67式木柄手榴弹比较,体积缩小了58%,质量减少了57%;安全性和可靠性高。
  82-2式全塑无柄钢珠手榴弹是1986年完成设计定型的,外贸产品称为86式手榴弹,现进行批量生产。
  此弹是一种攻防两用手榴弹,由引信和弹体两大部件组成,引信的结构与82-2式手榴弹的基本相同。但采用了特殊的结构和工艺,击发时无烟、无焰,延期药燃烧时的火焰和烟也不会从顶部冒出,从而保证了该弹在投掷过程中不会产生声、光、烟,有利于投掷手的隐蔽。
  破片衬套是用1600颗钢珠和塑料注塑成型的,每颗钢珠的直径约3.0mm,在破片衬套外裹注一层塑料,作为手榴弹的壳体。为了防滑、便于握持,在弹体外注塑有纵横肋条,横向肋条5条,径向肋条8条。主装药是40g高能炸药。
  该弹增加了保险销拉环固定装置,可确保手榴弹在各种环境下的使用安全。
  82-2式全塑无柄钢珠手榴弹全弹质量260g,弹径52mm,全弹长90mm,杀伤半径6m。
  从总体性能看,上述两种弹处于世界同类产品的中间水平。与同期国外装备的先进手榴弹比较,如美国的M26A2、英国的L2A2等,还是稍有差距的,与国外同期装备的中等水平手榴弹比较,如德国的M-DN61式手榴弹等,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碰炸手榴弹
  碰炸手榴弹是70年代末开始研制,1984年完成设计定型的,所以又称为84式手榴弹。此弹可攻防两用,主要用于杀伤有生目标,也可用于攻击无防护军用吉普、摩托车等小型机动目标。
  该弹由弹体和引信两大部件组成,弹体为内刻槽钢板冲压而成,引信为碰炸式引信,是我国最有特色的一种手榴弹引信。其结构也比较复杂,引信由引信体、碰炸机构、保险机构和起爆机构共20多个零部件组成。平时,由保险销将全系统锁定在保险状态。装定在保险状态的引信体上端套有护罩,中间插有保险销,使用时,将保险销拔除后,护罩和活塞套在活塞簧的作用下,缓慢上升,经0.8s后,释放卡住活塞的3颗钢珠,使保险杆在解脱簧的作用下,弹离引信体,引信便解除保险,处于待发状态,但击针座和套筒仍由阻隔簧支撑,以保证弹道安全,只有弹碰击目标时,在惯性力作用下,击针座压缩阻隔簧,才能使击针击发雷管。这种机构因结构复杂,对加工工艺要求比较高,加上引信没有自毁机构,因此这一引信没能在我国手榴弹上得到广泛应用。
  发展的主要特点
  我国手榴弹50年的发展历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军事工业发展的特点。从手榴弹发展所走过的道路来看,走的是一条仿制、技改和独立设计的发展道路。在先期仿制阶段,也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有取有舍,消化吸收,走仿制与技改相结合的道路。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后,很快认识到只有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才能使我们的军事工业得以腾飞。
  不论是仿制还是自行研制的手榴弹,从总体来看,都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与使用;二是注意了人机工效,考虑了我国士兵的握持尺寸和体力等人的因素,因而研制的手榴弹非常适合我国士兵投掷。
  但我国研制的手榴弹,包括比较新式的手榴弹,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可靠性差、长储性不高等问题,有的安全性也不高。
  发展趋势
  根据我国的国情、未来战争的需要及现有的工业水平,在近10~20年内,我国研制新手榴弹,应朝以下几方面发展。
  (1)提高手榴弹的安全性,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手榴弹引信的出手、失手保险问题,如在手榴弹引信上采用组合式火工品等新技术;
  (2)提高手榴弹的威力,出路在于减少手榴弹的无效质量和单个破片质量与装药的合理匹配,以获得最大的杀伤半径和最小的安全距离;
  (3)注意经济性,在选材和确定工艺时,要考虑战时的加工条件和武器的费效比;
  (4)提高可靠性和维修性,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弹药的维修和销毁简单易行。
  建国前,我解放区军民就开始着手手榴弹的研制与生产,但那时都是土法上马,手榴弹大都用铸铁疙瘩装火药或炸药制成,在技术水平和总体性能上,还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和当时世界先进手榴弹比较,差距非常大。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支援前线,奋斗在我八路军、新四军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及后来解放区的广大老一辈武器工作者,如中国的保尔--吴运铎等,在一无设备,二无技术的艰苦条件下,制造出多种手榴弹,为赢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但这些手榴弹大多数也只是一些简单的应急性产品,没有形成正规的生产能力。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国防工业和国防科研事业极为重视。解放初期,由于抗美援朝战争的需要,我国政府将国民党时期的兵工厂稍加整顿,很快就恢复了生产,并开始了手榴弹的研制准备工作。新中国手榴弹的发展,可分为仿制、局部改进设计和自行研制3个阶段:从建国初到50年代末,为仿制阶段,主要仿制苏联40年代中、后期的产品;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为局部改进设计阶段,主要是在现有产品上进行局部改进设计;70年代初到90年代初为自行研制阶段,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手榴弹,就是在这一时期研制成功的。
  我国仿制成功的第一种手榴弹是42式攻防两用手榴弹,它是仿照苏联RG42式手榴弹设计的。1954年,我国另外两种仿制手榴弹--541式进攻手榴弹和542式防御手榴弹又通过了设计定型,这两种手榴弹实际上是苏联40年代初的RGD-5式和F1式手榴弹的仿制型,因这3种手榴弹的结构都比较复杂,加工工艺要求也较高,不久便停止了生产。
  50年代末,我国结束了仿制手榴弹的历史。1959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手榴弹--59式进攻手榴弹通过了设计定型,紧接着,59式防御手榴弹也通过了设计定型,这两种手榴弹都采用铜拉火管作为发火系统,这种拉火管与解放前蒋造小型木柄手榴弹的发火件结构基本相同。采用拉发火件简化了弹的结构和加工装配工艺,但因存在全弹质量过大、安全性和可靠性差的缺点,没有进行大批量生产。
  60年代初研制的一系列手榴弹,都是在原有手榴弹(如老式木柄手榴弹)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进而成,各种改进旨在提高手榴弹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一系列手榴弹有61式木柄手榴弹、61-1式木柄手榴弹、62-1式木柄手榴弹、63式木柄手榴弹、65式木柄手榴弹、65式加重木柄手榴弹、67式木柄手榴弹和67式加重木柄手榴弹等,其中,67式木柄手榴弹的性能最为出色,此弹从60年代末开始装备我军,至今已30年了,尚未完全撤装,但67式手榴弹的主要缺点是体积大、威力小和发火率低。
  为进一步提高手榴弹的性能,70年代初开始了新一轮手榴弹的研制工作。当时确定手榴弹的发展方向是“卵形、小平底、黄豆粒”,即弹体为卵形,弹底有小平底,破片大小如黄豆粒。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手榴弹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不少结构新颖、性能先进的手榴弹就是在这一时期研制成功的。如1970年开始研制,1973年设计定型的1973年式钢珠手榴弹;从1971年开始进行方案选定和选型试验,1977年完成设计定型的77式手榴弹系列--77-1、77-2、77-4和77-5式木柄手榴弹,除77-1式手榴弹进行了批量生产、装备部队外,其余几个弹种定型后便转入技术储备;1971年开始研究,1979年底设计定型的79式火箭手榴弹;7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1981年底通过设计定型的80式反坦克手榴弹和7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的手投枪发两用手榴弹等,都是一些结构独特、性能优良的手榴弹。
  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我国主用手榴弹持续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特种手榴弹发展最快的时期。据不完全统计,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我国自行研制的各种手榴弹有20种之多,其中特种手榴弹就有十几种,出现了不少设计新颖、性能可靠的手榴弹,82式手榴弹系列、84式手榴弹、KFB催泪手榴弹、DSQ91式48mm痛球手榴弹等主用手榴弹和特种手榴弹,都是这一时期研制成功的。在主用手榴弹中,82式手榴弹系列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种。82式手榴弹系列由82-1、82-2、82-3和82-2式全塑无柄钢珠手榴弹组成,前3个弹种都是在1982年完成设计定型的,82-2式全塑无柄钢珠手榴弹是1986年设计定型的,因而又称为86式手榴弹,除两种82-2式手榴弹进行了批量生产外,其余几个弹种定型后便转入了技术储备。84式手榴弹(又称碰炸手榴弹)则是这一时期研制的主用手榴弹中最具特色的一种。
  我国的手榴弹在短短的50年内,由建国初期的几个单调的弹种发展成为一个种类齐全的近战武器大家族。当今,中国的手榴弹可与世界手榴弹并驾齐驱,并正向着种类齐全、性能优良的方向发展。
  几种典型手榴弹
  建国后我国自行研制和生产的手榴弹有30多种,这里仅介绍比较典型的几种。
  1、 67式木柄手榴弹
  67式木柄手榴弹是60年代中期研制的,1967年完成设计定型。是在63式木柄手榴弹基础上改进而成的,主要是为解决63式木柄手榴弹存在的使用不安全、投掷时早炸和易受潮瞎火等严重问题而研制的。
  67式木柄手榴弹的主要改进是:改进了发火机构的结构和生产工艺;改进了全弹的密封包装。如63式手榴弹发火机构采用的是铅拉火管与雷管直接卡合的结构,容易产生窜火造成早炸,67式木柄手榴弹的发火机构在拉火管和雷管之间增加了一节导火索,导火索一端与拉火管卡合,另一端与雷管卡合,结合部涂密封胶防潮隔火,发火头药剂用硫氰酸铅取代雷汞,同时严格控制生产工艺,从而较好地解决了早炸和易受潮的问题。此弹60年代末开始装备我军,现在仍是我军的制式装备。它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便于大批量生产;缺点是全弹质量过大,体积过大,破片数量较少。
  67式木柄手榴弹采用铸铁弹体,全弹质量600g,弹径48mm,全弹长204mm,主装药为38gTNT,可产生70~110个破片,杀伤半径7m,破片离炸点80m以外仍有杀伤威力。
  2、77式木柄手榴弹系列
  77式木柄手榴弹系列由77-1、77-2、77-4和77-5式等4个弹种组成,都在1977年完成设计定型,除77-1式手榴弹进行批量生产、装备部队外,其余几个弹种定型后便转入技术储备。
  77-1式木柄手榴弹于1980年批准生产定型后,进行批量生产,逐步装备部队。该弹的基本结构与67式木柄手榴弹基本相同,不同的是77-1式采用A3钢板预制刻槽弹体,弹体内压装70gTNT炸药,爆炸时可产生有效破片300余片,单个破片质量约0.4g,破片初速达1000m/s以上,因而使弹的杀伤概率和金属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高。此外,由于单个破片质量减轻,手榴弹的安全半径只有37m。
  该弹的全弹质量为360g,弹径48mm,全弹长约172mm,杀伤半径大于7m。
  77-1式木柄手榴弹的主要特点是体积小、质量轻,与67式木柄手榴弹比较,质量减小了40%,体积减小了18%。
  3、82式无柄手榴弹系列
  70年代末,我国在决定研制无柄手榴弹之前,为了定量地摸清弹柄、弹重对手榴弹使用的影响,组织了一次对比试验,将77-1式手榴弹处理成圆柄、短柄和无柄3种状态,再加上67式手榴弹、73式小型钢珠手榴弹5种弹,进行3种姿势的投掷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弹柄对投掷距离影响不大,但弹的质量对投掷距离的影响非常明显,于是决定研制一种全弹质量在300g以内的无柄手榴弹,这就是82式手榴弹系列。
  82式手榴弹系列由82-1、82-2、82-3和82-2式全塑无柄钢珠手榴弹组成,前3个弹种都是在1982年完成设计定型的,82-2式全塑无柄钢珠手榴弹是1986年设计定型的,因而又称为86式手榴弹,除两种82-2式手榴弹进行了批量生产外,其余几个弹种也是定型后便转入了技术储备。
  82-2式手榴弹研制目的是用来取代77-1式木柄手榴弹的。
  该弹由弹体和引信两大部件组成。弹体是用内部刻槽的A3钢板冲压成球形壳体,装62gTNT炸药,爆炸时,壳体能产生单个破片质量在0.3g以上的破片330余片,使手榴弹的杀伤半径大于6m,临界安全半径小于30m。
  引信为翻板击针式针刺发火延期时间引信,由引信体、点火机构、起爆装置和保险机构4部分组成,这种结构与国外流行的翻板击针机构基本相同。平时用保险销将引信固定在保险状态,并使击发扭簧处于储能状态,使用时拔除保险销,翻板击针在扭簧的驱动下击发火帽,这样大幅度提高了手榴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82-2式手榴弹全弹质量260g,弹径48mm,全弹长约85mm,杀伤半径大于6m,平均投掷距离约40m。
  该弹的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经济性好、体积小、质量轻,与67式木柄手榴弹比较,体积缩小了58%,质量减少了57%;安全性和可靠性高。
  82-2式全塑无柄钢珠手榴弹是1986年完成设计定型的,外贸产品称为86式手榴弹,现进行批量生产。
  此弹是一种攻防两用手榴弹,由引信和弹体两大部件组成,引信的结构与82-2式手榴弹的基本相同。但采用了特殊的结构和工艺,击发时无烟、无焰,延期药燃烧时的火焰和烟也不会从顶部冒出,从而保证了该弹在投掷过程中不会产生声、光、烟,有利于投掷手的隐蔽。
  破片衬套是用1600颗钢珠和塑料注塑成型的,每颗钢珠的直径约3.0mm,在破片衬套外裹注一层塑料,作为手榴弹的壳体。为了防滑、便于握持,在弹体外注塑有纵横肋条,横向肋条5条,径向肋条8条。主装药是40g高能炸药。
  该弹增加了保险销拉环固定装置,可确保手榴弹在各种环境下的使用安全。
  82-2式全塑无柄钢珠手榴弹全弹质量260g,弹径52mm,全弹长90mm,杀伤半径6m。
  从总体性能看,上述两种弹处于世界同类产品的中间水平。与同期国外装备的先进手榴弹比较,如美国的M26A2、英国的L2A2等,还是稍有差距的,与国外同期装备的中等水平手榴弹比较,如德国的M-DN61式手榴弹等,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碰炸手榴弹
  碰炸手榴弹是70年代末开始研制,1984年完成设计定型的,所以又称为84式手榴弹。此弹可攻防两用,主要用于杀伤有生目标,也可用于攻击无防护军用吉普、摩托车等小型机动目标。
  该弹由弹体和引信两大部件组成,弹体为内刻槽钢板冲压而成,引信为碰炸式引信,是我国最有特色的一种手榴弹引信。其结构也比较复杂,引信由引信体、碰炸机构、保险机构和起爆机构共20多个零部件组成。平时,由保险销将全系统锁定在保险状态。装定在保险状态的引信体上端套有护罩,中间插有保险销,使用时,将保险销拔除后,护罩和活塞套在活塞簧的作用下,缓慢上升,经0.8s后,释放卡住活塞的3颗钢珠,使保险杆在解脱簧的作用下,弹离引信体,引信便解除保险,处于待发状态,但击针座和套筒仍由阻隔簧支撑,以保证弹道安全,只有弹碰击目标时,在惯性力作用下,击针座压缩阻隔簧,才能使击针击发雷管。这种机构因结构复杂,对加工工艺要求比较高,加上引信没有自毁机构,因此这一引信没能在我国手榴弹上得到广泛应用。
  发展的主要特点
  我国手榴弹50年的发展历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军事工业发展的特点。从手榴弹发展所走过的道路来看,走的是一条仿制、技改和独立设计的发展道路。在先期仿制阶段,也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有取有舍,消化吸收,走仿制与技改相结合的道路。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后,很快认识到只有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才能使我们的军事工业得以腾飞。
  不论是仿制还是自行研制的手榴弹,从总体来看,都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与使用;二是注意了人机工效,考虑了我国士兵的握持尺寸和体力等人的因素,因而研制的手榴弹非常适合我国士兵投掷。
  但我国研制的手榴弹,包括比较新式的手榴弹,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可靠性差、长储性不高等问题,有的安全性也不高。
  发展趋势
  根据我国的国情、未来战争的需要及现有的工业水平,在近10~20年内,我国研制新手榴弹,应朝以下几方面发展。
  (1)提高手榴弹的安全性,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手榴弹引信的出手、失手保险问题,如在手榴弹引信上采用组合式火工品等新技术;
  (2)提高手榴弹的威力,出路在于减少手榴弹的无效质量和单个破片质量与装药的合理匹配,以获得最大的杀伤半径和最小的安全距离;
  (3)注意经济性,在选材和确定工艺时,要考虑战时的加工条件和武器的费效比;
  (4)提高可靠性和维修性,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弹药的维修和销毁简单易行。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南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南海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南海网 版权所有 
电话:(86)6  传真: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  |  |  |中国制造之美_百度百科
中国制造之美
“中国制造之美”大赛由主办的一个公益性评选。2012“中国制造之美”年度评选,由和共同发起,并与一同主办。2013“中国制造之美”年度评选将于4月17日,第113届春季广交会期间在广州举行。
中国制造之美参赛企业
“中国制造之美”是专为中小企业的各类产品而设的工业设计类评选活动,旨在发掘“中国制造”的新价值、新亮点,帮助中小企业进行产品的升级改造,改变国内外对“中国制造”产品“廉价低质”的成见,为中小企业赢得海外的议价权。
作为一项针对中国中小企业产品的评选,“中国制造之美”年度评选怀抱着良好的愿望,试图对处于转型关键节点的中国中小企业做出一些帮助。
此次评选是由中国制造网与南方周末共同发起的一次公益性活动,为促进国内中小企业成长而努力。借此机会,期望发动和联合一大批相关的机构和组织,共同促进中小企业的升级转型,在国际经济大环境走低的背景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与现有工业设计类大赛的区别[1]
“中国制造之美”年度评选并不把促进工业设计单个产业的发展作为自己的终极目的,而是站在更高的层面,力图借助工业设计角度的专业性评选,实现对于“中国制造”形象的正名和对整个产业的促进。
中国制造之美参赛主题
参赛对象:
2013“中国制造之美”面向全国范围内的产品制造企业以及从事工业设计的机构,参赛产品须是于日之后开始量产、或将于日之前量产。
参赛行业:
本年度评选活动接受以下11个行业的产品报名参赛:
工业设备、交通运输及汽摩配件、生活居室及家具摆设、消费电子、运动休闲娱乐、轻工日用及办公用品、医药卫生、安全防护、教育器材及玩具、建筑建材、电气电子及仪表。[2]
中国制造之美奖项设置引
中国制造之美中国制造之美
针对行业类别设:
  中国制造之美大奖
  中国制造之美优秀奖
中国制造之美单项奖
针对所有参赛产品设:
最受公众瞩目奖
国外买家推荐奖
中国制造之美特别奖
评委会特别颁发设:
年度杰出设计师
年度杰出设计机构
中国制造者大奖
中国制造之美获奖奖励
中国制造之美荣誉称号
将获得由“中国制造之美”组委会颁发的奖杯及荣誉证书;
中国制造之美海内外推广
1、中英文官方网站上面向国内外买家进行长期展示;  2、利用中国制造网商务活动,向各国商会以及所有优质采购商进行展示和推广;  3、在中国制造网相应专题页面上获得推广展示机会;  4、在相关行业的国内外展会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推介;
中国制造之美媒体报道
1、在《南方周末》出版的“中国制造之美专题”中获得报道;  2、在活动支持媒体(包括纸媒、网媒)的相关报道中得到展示;  3、若获大奖者为中国制造网高级会员企业,还将由该网摄像师进行纪录片拍摄,在活动合作视频网站中得到视频展示;
中国制造之美往届回顾
2012“中国制造之美”年度评选活动历时一年,共有逾3000家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企业和设计机构报名参赛,获奖企业遍布全国10省25市,获奖产品体现了中国制造的创新水平。
中国制造之美获奖作品选登
“中国制造者”大奖
“新锐之美”——苏州先锋物流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蝶变之美”——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制造之美”大奖
无锡鑫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Tang系列逆变器
上海捷舟工程机械有限公司——TRE-85冲击夯
深圳泰森宝科技有限公司——SODASODA(斯欧达)气泡水机
深圳市嘉兰图设计有限公司——CP41老人手机
珠海威锦卫浴设备有限公司——智能龙头
梧州奥顺贸易有限公司——AM-4000外科显微镜镜头
中山新宏达日用制品有限公司——7合1激浪乐园
广东雪莱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嘉兰图设计有限公司——书写宝LED台灯
壳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天然稻壳纤维环保餐具
中国制造之美评委阵容
中国制造之美评委会主任——鲁晓波
现任清华大学美院院长。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曾兼任中国教育部工业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业设计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等职务。
中国制造之美评委会——田文苗
现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秘书长,国家发改委服务业专家库成员。
曾参与编写国家工业设计产业政策,国家八五攻关项目“计算机彩色拼版”科研开发。
从事过产品设计,美术编辑,杂志记者、广告设计,展览设计、品牌策划、企业管理等。
中国制造之美组委会——陆长德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理工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现任工业设计研究所所长、西北工业大学蒋震基金工业设计培训中心主任、工业造型设计学会常务理事等职。主要从事虚拟设计、CAD/CAID和设计哲学、飞机美学等方面研究,是中国的创始人之一,在我国工业设计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对工业设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制造之美组委会——应放天
现任浙大国际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信息产品设计系主任;教育部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工程中心常务副主任;浙江省服务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中国制造之美组委会——杨明洁
著名产品设计师,德国工业设计硕士,曾任职于慕尼黑西门子设计总部。
囊获了包括德国红点奖、iF奖、日本G-mark奖、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银奖在内的数十项设计大奖,并担任了iF中国设计大奖在内的多项国际大赛评委,作品展出于全球各大设计展与博物馆。
中国制造之美组委会——吴剑
吴剑先生是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曾担任2012年iF概念设计奖,2012年Core77设计奖评委。吴先生现任创新设计中心总经理,带领全球设计团队负责海尔集团多个品牌的全系列产品设计形象管理。2001年刚加入海尔时,他致力于解决用户生活抱怨,提供优质设计的产品。其后,伴随着海尔集团的全面国际化战略,吴先生负责搭建了海外设计体系,通过与国内外优秀设计公司的合作,使海尔集团的设计水平达到世界一流,实现了国内企业在iF奖,红点奖,IDEA奖等多项国际设计大奖的突破。在2010年,海尔获得15项iF设计大奖,其中包括1项金奖。至今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团队已累计获得国际设计大奖50多项,位居国内第一,有力地支持了海尔白色家电全球第一。吴先生带领团队正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一流成套体验设计,引领全球家电消费潮流。
中国制造之美组委会——刘琼雄
《城市画报》副主编,iMART创意市集、NGO乐创益、公益项目荒岛图书馆、快乐实习生策划与发起人。
.中国制造之美年度评选官网[引用日期]
.中国制造之美官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手雷爆炸视频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