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重要资料存u盘丢了的道具全都丢了,怎么办

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1
桂公网安备 36号
阅读下一篇
Hi,看起来你很喜欢这些内容,但是你还没有登录!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收藏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您现在的位置: >
不该丢失的东西自信
来源:www. 作者:
时间: 15:01
不该丢失的东西自信一个人在人生中不免会经历许多挫折和失败,而自信在这时得到了人们的选择,如果你选择了自信,那成功就会在不远处随你而来,如果你选择了另一种,那只能说抱歉,成功会毫不犹豫的离你而去,给你留下永远失败的记忆,让你到了人生的最低谷,永远也不会得到属于你自己的那份成功,所以,请你记住,自信是你在成功和失败之间的转折点,需要你慎重的选择,好好的把握!一件事当你做失败后,不要怕,从头再来,把失败当作你脚下的基石,只要努力的踮起脚尖用自信把自己抬高点,相信自信可以战胜一切挫折与失败,用自信点亮成功,有自信克服失败,用自信战胜挫折&&这就是你成功的秘诀!有些人总是不相信自信的力量,总是在最低落和失败到极点的时候放弃,其实在你放弃的前一秒想到自信,那你就会得到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成功!有些事,总是在你最不想放弃时选择丢弃,无奈让你觉得这是唯一的办法,可这恰恰是一种懦弱,不敢面对现实的表现,如果就因为这些小事而放弃最终的目标,你不觉得你和失败做了一场赔本的买卖吗?你不觉得你和成功一起变成穷光蛋吗?如果回头想想,你当初要是自信点,把失败看作是一块小小的绊脚石,那份当初应该属于你的成功现在不就在享受吗?可是世界上,没有后悔药,世界上只有你做了而不后悔的事,记住,当你后悔了,连最有效的药&&自信,也救不了你的后悔,所以只能说,自信是你在不后悔的前提下选择的!作文记得马云叔叔曾说过:&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大多数人死在昨天的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是的,人就是这样,只要你勇敢的去克服、面对,战胜今天、明天残酷的现实,那后天的太阳一定为你升起,可如果你不这样做,那你只能&死&在明天的晚上,永远看不到后天为你升起的太阳!自信点,因为生活需要自信,自信点,因为成功需要自信的努力,自信点,因为失败需要你用自信来克服,自信点&&成功就是你的!相信自信,相信自我,记住&&我能行!作文榆林市清涧县昆山中学初三:whlt让我飞(转载)议论性散文结构模式(一):重章反复《让我飞》让我飞吧!用双手去感触天空的温度,没有一处只有阳光而丝毫无阴云;用双脚去踏遍千山万水,没有一隅只有坦途而丝毫无荆棘。但精卫鸟因为天空不暖而放弃填海了吗?夸父的脚步没有因为滴血而停止。当身边的一切向你扑来告诫你“天上冷,不要飞”时,请振翅冲天。作文在探索的道路上,总会有障碍。在你我失足摔倒时,总会抛来“出事了吧”的言语。他们阻碍我们探索,而且在我们失败后,他们报以先知般的告诫。我们不怕摔倒,但请不要嘲讽我们的尝试,少年强则国强,但休煞少年才!给我们飞翔的天空,让我们飞得更高,飞得无忧。江上的狂风,肆虐地吹翻王勃的兰舟。江风一时劲,折杀少年才。是无情的风将才子的思火浇灭,成就了《滕王阁序》的悲壮。多少如《滕王阁序》般的佳作沉入江底?这肆虐的江风与我们身边的告诫与扼杀有何差别?少年的探索是世界进步的中坚力量,他们敢于尝试,不惧摔倒,但他们惧的是世界的阻挡,惧的是知音的缺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请不会动情的风吹弱些吧,休杀少年才。作文让我飞吧!我不惧前路日炎风疾霜险,穿越唐风宋雨的呼唤是千古的交响。听到了,是李白仰天大笑冲出樊笼的笑声,世俗左右不了他的脚步;听到了,是在那碎花油伞下采撷易安小令发髻的李清照,世俗以女为弱的丑思挡不住她夏日绝句的浪涛,“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回州”。她用女子一飞冲天的志气将宋朝的词篇断裂成两截,巾帼辞赋闪耀牛斗。让我飞吧,无惧周身的桎梏,是荆棘鸟,就无惧地歌唱,哪怕流血而亡?让我飞吧,将一切樊篱勇敢地冲破,聆听天空的呼唤,那是属于你我的天堂。让我飞吧,去窒息在亘古不变的拼搏回忆里,感受虽不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的感受。让我飞吧!东风乍起,春的第一枝花属于冲天而起的第一只青鸟。不再去担心会不会摔倒,因为我已飞过。让我飞吧!议论性散文句式模式(二):整散结和《谁为青春买单》走在青春的大道上,我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微笑着走过风风雨雨,也走过一段平凡而又奇特的青春路。手牵手,父母伴我伴我们启程走进青春;兼并肩,师长陪我们奔跑追逐青春;心连心,你我他在命运的琴弦上谱写青春。谁该为我们的青春买单?你无言,我无言,大家都无言。或许我们都经不起时间的拷问,就匆匆给青春画上了句号,但那不该,不该是我们应有的人生。风雨无常,父母的手再温厚也只能温暖我们一时半刻而非永远;师长的陪伴也只能定格在仅有的几年情谊;社会,投来的期冀和希望也只是我们青春的一个筹码,青春掌握在自己手中,没有永远都幸福的人生。曾经,为那个大学生感动得落泪,只为他用自己书写的青春向我展示了男子汉的坚韧刚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或许洪战辉应该手捧着四面八方而来的捐助去继续青春,或许他该凭着学校与家庭的关怀去追求另一种人生。但是,洪战辉,他没有。再难也要一个人踏实地走过,再苦,也不接受社会一分钱的捐助。这就是他的坚守,坚守青春,选择自己的青春。也许,你会认为他是造作,也许你会认为他冷漠,也或许,你把他定格为男子汉的倔强与任性。也罢,青春是自己的舞台,为自己的青春买单是洪战辉人性的亮点。相反,社会上那些靠别人买单的人。却似乎平淡而漠然地走过青春的舞台,只留下永远的遗憾。记得有篇报道上有这样一个故事:兰州市民周女士收到儿子千里寄来的脏衣。这怎能不让那些在温室中成长的花草深深低下他们的头呢?家长的溺爱让他们迷失了道路,师长的宠爱又让他们时刻以自己的成绩来定位人生,社会呢?又在为他们营造保护的氛围,摔倒了他们会大哭,永远不会考虑如何站起。在青春的舞台上,他们只是被人搀扶的弱者。我想,父母爱孩子都是天经地义,学校和社会保护孩子也是应有的本分。但是,孩子的青春不是用无边无境的爱做筹码的,他们想要放飞,就让他们飞吧,飞翔在湛蓝色的天空下,飞翔在广阔的海洋上,去搏击长空,俯瞰人生。青春,要有保尔的精神,要能绝境中求生,要有爱有痛,不在爱的旋涡中丧生,只激流勇进,追逐一生。谁为青春买单?不是家庭,也不是学校,更不是社会,而是我们自己。议论性散文修辞模式(三):排比反问交织《成长路上的跌倒》雏鹰,在风雨中砺练双翅,总有被树干划破的时候;小海燕,在风浪中如何矫健,也总有被骤雨打湿羽翼的时候;成长中的我们,总会遇到坎坷,总会摔在地上,面对家长的期望,学校的焦灼,社会的责任,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要学会勇敢面对,学会克服困难,在失败中学会成长。还记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仙李白吗?记得他大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吗?记得他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时的不屑吗?面对困难,我们要拥有像李白那样的自信去面对困难,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赢得成功。还记得“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行者吗?还记得“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智者吗?还记得那个在赤壁之上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吗?他豁达,他大度,他用平淡去面对愁苦的人生,让愁苦从他悟性非凡的心中只作穿行而从不停滞。面对困难,我们要拥有苏东坡一样超然的智慧,要用平常之心去面对,以不变应万变的心灵去接受上帝的赠予苦难。还记得那个让整个中华为之感动的邰丽华吗?对于她来说,生活是苦的,苦不堪言,但她从容面对,她将痛苦掩埋,掩埋在无声的世界里,然后用微笑去面对苦难,用坚强去追求梦想。舞台在佛光之中绽放美丽,一个无声的女子,将生命舞到了极致。面对困难,我们要拥有邰丽华一样的从容不迫,让成功之花在困苦的土壤上绽放光彩!是谁说,苦难是上帝对人类最伟大的赠予。是的,苦难是把双刃剑,它让坚强的人踏着荆棘走向成功,却让懦弱的人永远跌进失败的深渊。成长中的我们要珍惜每一次路上的摔倒,从中学会长大,学会从容。用自信,用平淡,用从容去面对苦难吧!泰戈尔说:“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让人生在苦难中起舞吧!”大漠残阳,一种辉煌绽放,天涯路,风和着马蹄声响!在成长路上,自信,从容,永远是最好的选择!议论性散文内容模式(四):古今中外故事材料交织《怀想天空》抬起头,透过窗户仰望湛蓝的天空,一望无际。天空是如此的辽阔!天空无比之大,比海大,因为海终归会有它的尽头,而天空却没有。人说虚怀若谷,其实不然。山谷与大海一样,到底还是有它的边界,虽然往往一望无垠。如若把虚怀若谷改为虚怀若天,也许含义就更深了几层。天永远都没有边,并且永远都看不到际。在我看来,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心中的天空就应如此辽阔。战国时期,赵国宰相蔺相如的心中就有着无比辽阔的天空。相信大家都熟知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廉颇因为自己征战南北,为赵国立下汗马功劳而自以为是。他逐渐开始瞧不起朝中宰相蔺相如,因为他认为蔺相如只会在赵王面前耍耍嘴皮子,从未带兵为赵国平定过任何战乱。一次,廉颇的马车与蔺相如的撞上了,蔺相如命自己的马车夫停下,让廉将军先走。可是廉颇却暗自得意,认为蔺相如怕他。而事实上,蔺相如并不是因为怕廉颇而处处让着他。蔺相如深谋远虑,他知道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自己,其他诸国不敢轻举妄动。然而,倘若自己与廉颇发生冲突而自相残杀的话,其他诸国将会乘虚而入,一举将赵国歼灭。比起蔺相如心中无边无际的天空,我心中的天空就显得渺小多了。两天前的场景依然在我的脑海里不断循环。那一天,我与我的好朋友D因一支铅笔而绝交了。那是一枝非常漂亮的自动铅笔,并且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枝。因此,除了好朋友,我是决不会把它借给别人使用的。那天是我校期末考试的最后一场,可是在这关键时刻D却忘了带铅笔。记得那天早上,她就跑过来问我借铅笔。我虽然有些不情愿,但是还是把我喜欢的那支铅笔借给了她。她向我保证过,考完试后一定还我铅笔。一眨眼的工夫就已经放学了,我站在D的教室门口(我们在不同班级)等待着我心爱的铅笔。当我看见D从里面走出来的时候,便马上跑过去问她:“D,我的铅笔呢?”“对不起,”她依然垂着头,语气里充满了内疚,“对不起我把你的铅笔弄丢了,我不是故意的,对不起。”“你不会是在开玩笑吧?”我有点儿半信半疑。“不是在开玩笑,真的很对不起……”她很愧疚,但是没等她说完我便冲进了用来当考场的教室。我感到伤心、着急……而后是当我因没找到铅笔而沮丧地走出教室时的失落感。“王钟卉。”D用非常微薄的声音喊道。但是,当我看到还站在那里的她时,感到心中的怒火直冒头顶:“我们绝交吧!我把这支铅笔借给你是因为我信任你,可是……你却把它弄丢了?我找遍了教室都没找到,这可能吗?你可能是能是自己想要这支铅笔而找借口说你把它弄丢了!我真的不敢再相信你了!”说完我便跑了,头也不会地跑了。D也许后来又说了什么,但是我全没听见……仔细回想起来,我知道那一天我错了。我拿起了放在面前的电话,拨通了D的号码……我再次抬起了头,眼前窗外的天空好像更加辽阔了。议论性散文语言模式(五):滔滔不断、论辩性逻辑性强烈《拒绝空白》空白是生命中的盲点。我以对生命的热烈追求来庄严宣誓:我拒绝空白。两千多年前孔子对人说过:“天生万物,唯人最贵。”我,生为人,出于对生命的尊重,我必须有奋发向上、刚健有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我崇拜孔子。他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他有“吾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宣言。我崇拜孟子。他有“当今之世,舍我取谁”的豪情;他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坚毅。人生在世,身为社会一员,就有责任为社会做贡献。我有义务做到“达则兼济天下”。当在热烈的追求之中遇到艰苦的时候,我决不会接受空白,决不会落得个“穷则独善其身”。我要将自己的脊梁化为沙漠中坚挺着的胡杨,活着三百年不死,死了三百年不倒,倒了三百年不朽。我拒绝空白。我拒绝庄子。拒绝他“终身不仕”,愿化归于自然。我拒绝空白。我拒绝陶潜。拒绝“守拙归园田”,“复得反自然”。人生于社会,怎能逃避社会?我决不会给生命留下一点空白。我有理想,我愿尽我所能为人类社会注入前进的一丝力量。我愿做到“仁者爱人”、“仁者无不爱”、“泛爱众”的博爱。我愿如“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平;我愿如“凭轩涕细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杜子美;我愿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我愿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所以我拒绝空白,拒绝“穷则独善其身”。我有毅力,有孟子“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坚毅,有“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持,有沙漠中胡杨的坚韧。我,要用我的理想和毅力,去拒绝空白,去追求我热烈的人生。点评行文遵循的写作是逆向思维的成果体现,全文充满一种饱满、积极的人生认识。立意高远,不囿于固势,打破一贯的美学范畴和人生信念,文字和思路行云流水,旁征博引,有较深厚的素养。议论性散文中心模式(六):展现时代青年青春风采《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戈壁滩,而我们一生的事业就是让那里开满鲜花。题记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而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人生之旅,而要让我们心里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就只有直面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一枚贝壳要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将无数的沙粒转化成一粒并不规则的珍珠,雨后的彩虹绽放刹那的美丽却要积聚无数的水汽。如果把这些都看成是一次又一次挫折,那么是挫折成就了光彩夺目的珍珠和美丽的彩虹。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细雨。”如果遭遇挫折,仍能以奋斗的英姿与之对抗,那么这样的人生是辉煌的。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大汉臣子。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放羊老人从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昭君出走大漠,丝绸之路上又多了一串驼铃的丁冬声,“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不应该是她真实心态的写照吧!如果不赂画师,终至出塞算是一次挫折,那么是挫折换来了汉匈两地人民的短暂安宁。苏武和昭君的举动应该是对直面挫折,缩小痛苦的心理的诠释。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没有必要因叶落而悲秋,也没有必要因挫折而放弃抗争。因为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废不了整个人生。人们常说,风雨过后,面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荆棘过后,面前会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既然如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放大人生的痛苦”。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那挫折必是滋润花的养分,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没有滋润它养分的花迟早也会枯萎。痛苦和挫折是人生必然要遇到的两大难题,要想让我们的心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只有在遭遇挫折时排解痛苦,积蓄人生的力量为新的目标而奋斗,生命之花才会常开不败,生命的存在才会有新的更深刻的意义。浙江卷作文题:一叶、一枝、一世界。话题作文:唐诗曰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宋诗说春*出墙来&一叶飘落而知秋 一叶勃发而见春&寻常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中,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作文??题材诗歌除外。议论性散文题目模式(七):入人心亮人眼《睹一蕊而晓春将至 》察一叶可知春秋,观一滴可知沧海。天涯一归鸿,让人顿觉天已转暖。瓶中水成冰,令人感叹天下之寒。大千世界,一花一草,就是有着这样奇妙的联系。一片看似平常的沼泽,也许正是江河的源头;一排细不可辨的蝇头小楷,也许写就的正是一部辉煌史书;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可能正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小处不可随便,是因为谁也无法预知火箭发射失败是哪个小数点的错误;细节决定成败,是因为我们都知道蝴蝶振翅足以引起龙卷风暴。一朵娇艳玫瑰花,可能只因为尖锐小刺误伤人手,就让一段爱情佳话烟消云散。一个光洁似无瑕的鸡蛋,可能只因为一道小缝,就让污秽进入其中,臭不可闻。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这是一句舶来语,其实中国人有自己的语言:沧海一粟。内涵无限扩大,外延无限浓缩,其实有限和无限就没有什么不同。一锤可定音,一针可见血。一个细节,可定格人生永恒。那一串丢失的项链,彻底改变了玛蒂尔德的命运,也让我们至今仍对她度过的是贪慕虚荣自食其果还是脱胎换骨自强自尊的一生争论不休。一个细节,可道尽人生沧桑。那一个滴着血的馒头,完全扼杀了无数人的良知,也让我们看到了鲁迅笔下那铁屋子里先醒者的无尽悲凉。历史已经证明,宋太祖的那一杯薄酒,在解除大将兵权的同时,也带来宋朝重文轻武,国力孱弱,任人欺凌的沧桑数百年。一杯酒,映出一个衰落帝国的背影。历史已经证明,60年前的卢沟桥上的那一声枪响,在彻底打破和平假象的同时,也带给两国至今无法完全散尽的硝烟。一声枪响,是敲醒中华民族莫忘国耻的永恒警钟。历史也终将证明,半个世纪后国共两党最高级别领导人的一次握手,带来的将会是两岸永远的春天故事。那即将赴台的憨态熊猫“团团圆圆”,也许带去的就是那一缕春之将至的气息。“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正是:管中窥豹,见一斑而可知全身。宇宙纵是无垠,星球却是个个可数;太阳纵是光芒万丈,但我们能分出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睹一蕊而晓春将至,于细微处可见精神。议论性散文创作手法模式(八):敢于运用奇特的夸张想像《朝晖夕晒 》夜深,才入寐,忽梦有乌姓编辑挟一《高考杂谈》嘱余为序。问之,乃知国考虽休,出题、教学、师生诸家仍有满腹言辞待发。乌编遂应市场之需、集众人所言,成此册。乌编乃我忘年,盛情难却,余遂勉为是文:我以为,这本《高考杂谈》很好,好就好在一个“杂”字。诸子百家中,最能助秦王统一天下的是吕氏杂家;中国现代文学泰斗鲁迅,最可表现其思想成就的是杂文……“杂”岂不很好?当然,“杂”大多在奋斗与竞争时展现其好处,所以“杂物”总能表现出勃勃的生命力。大自然中,植物方面,杂草的生命力总强于庄稼,庄稼中最有活力的是五谷杂粮,精粮水稻中最有价值的是杂交品种;动转方面,野生动物中最长寿的是杂食动物乌龟,家畜中最得力的是马和驴杂交出来的骡子;社会生活方面,人群中最好看最聪明的是混血儿,国家中最先进最发达的是人种最杂的新大陆上的国家,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存留下来的国家,也是因为一直以来众多民族杂处一起不事纷争同舟共济。原来,“杂”是一种多极,一种包容。正所谓“千帆竞发,一日千里;海聚百川,有容乃大”。只有万类霜天的世界才显得自由,只有厚德载物的气度才耐得长久,生命的活力与耐力,不正是靠“杂”才得以加强和延续的吗?但“杂”在梳理与整治时却又往往是不好的,所以“杂物”是需要收拾与约束的。大自然生生相克,淘汰纷杂落后的物种;各国家制定法律,惩治纷杂败坏的罪行;能源与矿产,要等到提纯之后再来供人使用;著书与立说,要理清规矩条理才能钻研传承……请想一想,在这种时候,我们岂能杂乱无章?所以,《三国演义》中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们是否也可以说“天下万物、杂久必纯,纯久必杂”呢?最后回到这本书上来,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惟其重要,才更要有敢于“杂”的精神让大家都来参与建设,集思广益,使我们国家的考试制度考试方法更加成熟更加有效,使我们国家的优秀人才更有机会脱颖而出接受培养服务大众,这有什么不好?当然,“杂谈”一番之后,辽是要把出题判分的事“纯”交给考试院阅卷组去办,因为他们可以“集杂成纯”,不至于“杂乱无比”“趁杂牟利”。议论性散文构思模式(九):敢于创新表现自我的理想情趣《站在十八岁的门口》青春是一串风铃,我看见它挂在十八岁的门口,随着风儿叮当做响,朝我招着手。我知道跨过这道门,我就要向青涩的少年作别了,迈向属于我的成熟的人生。我的生日恰好在七月,跨过高考去迎接十八岁的生日应该别有一番滋味吧,因为经历了十多年的学习生涯再加上高考的洗礼,这份成年礼更显沉稳和智慧。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朝后回望,那是一段十八载精彩的人生。我收获了亲情,那儿有我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独立思考时,父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呵护与谆谆的教导。我收获了友情,从儿时打闹的玩儿伴到同窗学习的挚友,他们无邪的笑容与无数次的和我的共勉在我的心底永远留下温存的记忆。我收获了知识,十八年来,我像如饥似渴的鱼儿在知识的海洋里游来游去,文学名著给我以智慧的启迪,给我以前进的动力,它们是滋润干涸心田的雨露,它们是孤苦绝望时的良师益友;自然科学让我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与美丽,激发着我探索世界的渴望。我收获了民族自豪感,作为黄皮肤的中国人,我欣喜地见证着祖国的进步与光荣,我高兴自己能与这样的民族同行。感谢十八岁的人生让我感受着世界的真善美,让我更明确自己的理想与人生的奋斗目标!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我看着那串美丽的风铃,告诉自己:挥手告别那充满酸甜苦辣的过去吧!现在,我要鼓起勇气准备驰向人生的下一个航程。也许和所有即将或刚成年的朋友一样,我的心中充满了怀念、彷徨和希冀,那是一份真实腼腆的萌动,那是一种想要操纵人生的激情与渴望!站在十八岁的门口,翘首展望,那将是充满未知的旅程,未知的成功、未知的失败、未知的喜悦、未知的烦恼,我会彷徨失措吗?会被困难压倒吗?哦,抬头一看,那是父母肯定的目光,那是朋友亲切的挥手,那是师长美丽的微笑。哦,还有我身边的中国人,永远坚强不屈的中国人,和他们为伍,我一定不会害怕,和他们结伴前行,传承五千年炎黄子孙的辛勤与智慧,我想,我一定可以。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望向人生的大海,我想:把帆留给风,把桨留给浪,把船长的位置留给我!颓废日志当他不爱你的时候,无论过去他是否爱过后来却忘了,又或者是否是从未爱过,当你无法成为他心里的那个人的时候,他的心便不会记得你。虽然他知道你深爱他,但他宁可选择装作是不知道作文当他不爱你的时候,请不要在你不开心,或者是遇到麻烦而彷徨的时候去打搅他。作文他那儿绝对不是你此刻应该的去处。也许他会在接到你的电话的时候,淡淡地安慰你几句,却也仅此而已。也许你会再想要一点什么,于是说:“我们见面吧。”而他肯定心有烦躁了。当他不爱你的时候,你的爱,你的人,就会显得廉价许多。你占了下风,这是人的本性。他会说:“好,不过我现在有点事情。晚点的时候你再给我电话吧,或者我给你电话也可以。” 而你这时千万不要当真,他只是找了个不是很高明的理由来搪塞你。请不要真的去等,不要骗自己。当他不爱你的时候,请不要与他讲你的琐事,也许此刻,你不过是希望让彼此更熟悉一些。只是,他却无暇更是没有兴趣去了解你,你的生活,你的过去,你的长处短处与他又何干?即使讲了。他也很快会忘记的,就如他忘记你的生日,你的地址,你的电话一样。没有爱,于是你注定挤不进他的生命。即使,你要的哪怕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角落。当他不爱你的时候,请不要在他的面前流眼泪,不要在生病的时候告诉他。他无法给予你照顾和关心。至多是同情一下,而,请骄傲的你,不要放弃本来属于你的骄傲。虽然太多的人,在爱的面前丢失了太多。连站起来的勇气都没有,何来骄傲?只是,要记得,只有爱自己的人,才可以真正的去疼惜你,而不是旁观的同情与怜悯。当他不爱你的时候,你的爱便是他的负担,请不要去计算自己的付出,不要希望有什么回报,爱着不爱自己的人,本身便是没有回报的,不要计较对与错,这样会快乐些,要记住,你与他之间的爱,是单方面的,你用心,他无心,所以,也不要怪他,因为也许他也想做好一些,对你不要那样的冷漠,爱一个人,对一个人好,本来就是一种本能,当然若他没有这样的本能也就无从可说了。当他不爱你的时候,请不要失去自己的自信,因为爱一个人,并非他很优秀,而只是一种感觉,他让你有这样的感觉,于是你爱他,同样,他不爱你,也并非你不优秀优秀,不是爱的理由,看看还有那么多爱自己的人,淡淡地微笑一下,也是异样甜美的。当他不爱你的时候,也一定要祝福他,有了爱,便不该有恨,爱是美好的,恨却丑陋,何必让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化作丑恶呢?也不要觉得不公平,关于离去,他失去的是一个爱他的人,而你失去了一个不爱你的人,却得到了一个重新生活,重新去爱的机会。请不要去想到“永远”,爱没有永远,你此刻深爱,却注定遥远的某一天也不再爱他,他只是比你早一步到达了这一天,当他不爱你的时候,请轻轻拥抱一下回忆里的温暖,轻柔地凝视那已凋谢的温柔。当不再爱你的时候,亲爱的,请你深深呼吸,一生的路上,铺满了爱的花蕾,总有那么一朵属于你让我飞(转载)议论性散文结构模式(一):重章反复《让我飞》让我飞吧!用双手去感触天空的温度,没有一处只有阳光而丝毫无阴云;用双脚去踏遍千山万水,没有一隅只有坦途而丝毫无荆棘。但精卫鸟因为天空不暖而放弃填海了吗?夸父的脚步没有因为滴血而停止。当身边的一切向你扑来告诫你“天上冷,不要飞”时,请振翅冲天。作文在探索的道路上,总会有障碍。在你我失足摔倒时,总会抛来“出事了吧”的言语。他们阻碍我们探索,而且在我们失败后,他们报以先知般的告诫。我们不怕摔倒,但请不要嘲讽我们的尝试,少年强则国强,但休煞少年才!给我们飞翔的天空,让我们飞得更高,飞得无忧。江上的狂风,肆虐地吹翻王勃的兰舟。江风一时劲,折杀少年才。是无情的风将才子的思火浇灭,成就了《滕王阁序》的悲壮。多少如《滕王阁序》般的佳作沉入江底?这肆虐的江风与我们身边的告诫与扼杀有何差别?少年的探索是世界进步的中坚力量,他们敢于尝试,不惧摔倒,但他们惧的是世界的阻挡,惧的是知音的缺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请不会动情的风吹弱些吧,休杀少年才。作文让我飞吧!我不惧前路日炎风疾霜险,穿越唐风宋雨的呼唤是千古的交响。听到了,是李白仰天大笑冲出樊笼的笑声,世俗左右不了他的脚步;听到了,是在那碎花油伞下采撷易安小令发髻的李清照,世俗以女为弱的丑思挡不住她夏日绝句的浪涛,“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回州”。她用女子一飞冲天的志气将宋朝的词篇断裂成两截,巾帼辞赋闪耀牛斗。让我飞吧,无惧周身的桎梏,是荆棘鸟,就无惧地歌唱,哪怕流血而亡?让我飞吧,将一切樊篱勇敢地冲破,聆听天空的呼唤,那是属于你我的天堂。让我飞吧,去窒息在亘古不变的拼搏回忆里,感受虽不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的感受。让我飞吧!东风乍起,春的第一枝花属于冲天而起的第一只青鸟。不再去担心会不会摔倒,因为我已飞过。让我飞吧!议论性散文句式模式(二):整散结和《谁为青春买单》走在青春的大道上,我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微笑着走过风风雨雨,也走过一段平凡而又奇特的青春路。手牵手,父母伴我伴我们启程走进青春;兼并肩,师长陪我们奔跑追逐青春;心连心,你我他在命运的琴弦上谱写青春。谁该为我们的青春买单?你无言,我无言,大家都无言。或许我们都经不起时间的拷问,就匆匆给青春画上了句号,但那不该,不该是我们应有的人生。风雨无常,父母的手再温厚也只能温暖我们一时半刻而非永远;师长的陪伴也只能定格在仅有的几年情谊;社会,投来的期冀和希望也只是我们青春的一个筹码,青春掌握在自己手中,没有永远都幸福的人生。曾经,为那个大学生感动得落泪,只为他用自己书写的青春向我展示了男子汉的坚韧刚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或许洪战辉应该手捧着四面八方而来的捐助去继续青春,或许他该凭着学校与家庭的关怀去追求另一种人生。但是,洪战辉,他没有。再难也要一个人踏实地走过,再苦,也不接受社会一分钱的捐助。这就是他的坚守,坚守青春,选择自己的青春。也许,你会认为他是造作,也许你会认为他冷漠,也或许,你把他定格为男子汉的倔强与任性。也罢,青春是自己的舞台,为自己的青春买单是洪战辉人性的亮点。相反,社会上那些靠别人买单的人。却似乎平淡而漠然地走过青春的舞台,只留下永远的遗憾。记得有篇报道上有这样一个故事:兰州市民周女士收到儿子千里寄来的脏衣。这怎能不让那些在温室中成长的花草深深低下他们的头呢?家长的溺爱让他们迷失了道路,师长的宠爱又让他们时刻以自己的成绩来定位人生,社会呢?又在为他们营造保护的氛围,摔倒了他们会大哭,永远不会考虑如何站起。在青春的舞台上,他们只是被人搀扶的弱者。我想,父母爱孩子都是天经地义,学校和社会保护孩子也是应有的本分。但是,孩子的青春不是用无边无境的爱做筹码的,他们想要放飞,就让他们飞吧,飞翔在湛蓝色的天空下,飞翔在广阔的海洋上,去搏击长空,俯瞰人生。青春,要有保尔的精神,要能绝境中求生,要有爱有痛,不在爱的旋涡中丧生,只激流勇进,追逐一生。谁为青春买单?不是家庭,也不是学校,更不是社会,而是我们自己。议论性散文修辞模式(三):排比反问交织《成长路上的跌倒》雏鹰,在风雨中砺练双翅,总有被树干划破的时候;小海燕,在风浪中如何矫健,也总有被骤雨打湿羽翼的时候;成长中的我们,总会遇到坎坷,总会摔在地上,面对家长的期望,学校的焦灼,社会的责任,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要学会勇敢面对,学会克服困难,在失败中学会成长。还记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仙李白吗?记得他大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吗?记得他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时的不屑吗?面对困难,我们要拥有像李白那样的自信去面对困难,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赢得成功。还记得“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行者吗?还记得“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智者吗?还记得那个在赤壁之上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吗?他豁达,他大度,他用平淡去面对愁苦的人生,让愁苦从他悟性非凡的心中只作穿行而从不停滞。面对困难,我们要拥有苏东坡一样超然的智慧,要用平常之心去面对,以不变应万变的心灵去接受上帝的赠予苦难。还记得那个让整个中华为之感动的邰丽华吗?对于她来说,生活是苦的,苦不堪言,但她从容面对,她将痛苦掩埋,掩埋在无声的世界里,然后用微笑去面对苦难,用坚强去追求梦想。舞台在佛光之中绽放美丽,一个无声的女子,将生命舞到了极致。面对困难,我们要拥有邰丽华一样的从容不迫,让成功之花在困苦的土壤上绽放光彩!是谁说,苦难是上帝对人类最伟大的赠予。是的,苦难是把双刃剑,它让坚强的人踏着荆棘走向成功,却让懦弱的人永远跌进失败的深渊。成长中的我们要珍惜每一次路上的摔倒,从中学会长大,学会从容。用自信,用平淡,用从容去面对苦难吧!泰戈尔说:“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让人生在苦难中起舞吧!”大漠残阳,一种辉煌绽放,天涯路,风和着马蹄声响!在成长路上,自信,从容,永远是最好的选择!议论性散文内容模式(四):古今中外故事材料交织《怀想天空》抬起头,透过窗户仰望湛蓝的天空,一望无际。天空是如此的辽阔!天空无比之大,比海大,因为海终归会有它的尽头,而天空却没有。人说虚怀若谷,其实不然。山谷与大海一样,到底还是有它的边界,虽然往往一望无垠。如若把虚怀若谷改为虚怀若天,也许含义就更深了几层。天永远都没有边,并且永远都看不到际。在我看来,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心中的天空就应如此辽阔。战国时期,赵国宰相蔺相如的心中就有着无比辽阔的天空。相信大家都熟知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廉颇因为自己征战南北,为赵国立下汗马功劳而自以为是。他逐渐开始瞧不起朝中宰相蔺相如,因为他认为蔺相如只会在赵王面前耍耍嘴皮子,从未带兵为赵国平定过任何战乱。一次,廉颇的马车与蔺相如的撞上了,蔺相如命自己的马车夫停下,让廉将军先走。可是廉颇却暗自得意,认为蔺相如怕他。而事实上,蔺相如并不是因为怕廉颇而处处让着他。蔺相如深谋远虑,他知道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自己,其他诸国不敢轻举妄动。然而,倘若自己与廉颇发生冲突而自相残杀的话,其他诸国将会乘虚而入,一举将赵国歼灭。比起蔺相如心中无边无际的天空,我心中的天空就显得渺小多了。两天前的场景依然在我的脑海里不断循环。那一天,我与我的好朋友D因一支铅笔而绝交了。那是一枝非常漂亮的自动铅笔,并且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枝。因此,除了好朋友,我是决不会把它借给别人使用的。那天是我校期末考试的最后一场,可是在这关键时刻D却忘了带铅笔。记得那天早上,她就跑过来问我借铅笔。我虽然有些不情愿,但是还是把我喜欢的那支铅笔借给了她。她向我保证过,考完试后一定还我铅笔。一眨眼的工夫就已经放学了,我站在D的教室门口(我们在不同班级)等待着我心爱的铅笔。当我看见D从里面走出来的时候,便马上跑过去问她:“D,我的铅笔呢?”“对不起,”她依然垂着头,语气里充满了内疚,“对不起我把你的铅笔弄丢了,我不是故意的,对不起。”“你不会是在开玩笑吧?”我有点儿半信半疑。“不是在开玩笑,真的很对不起……”她很愧疚,但是没等她说完我便冲进了用来当考场的教室。我感到伤心、着急……而后是当我因没找到铅笔而沮丧地走出教室时的失落感。“王钟卉。”D用非常微薄的声音喊道。但是,当我看到还站在那里的她时,感到心中的怒火直冒头顶:“我们绝交吧!我把这支铅笔借给你是因为我信任你,可是……你却把它弄丢了?我找遍了教室都没找到,这可能吗?你可能是能是自己想要这支铅笔而找借口说你把它弄丢了!我真的不敢再相信你了!”说完我便跑了,头也不会地跑了。D也许后来又说了什么,但是我全没听见……仔细回想起来,我知道那一天我错了。我拿起了放在面前的电话,拨通了D的号码……我再次抬起了头,眼前窗外的天空好像更加辽阔了。议论性散文语言模式(五):滔滔不断、论辩性逻辑性强烈《拒绝空白》空白是生命中的盲点。我以对生命的热烈追求来庄严宣誓:我拒绝空白。两千多年前孔子对人说过:“天生万物,唯人最贵。”我,生为人,出于对生命的尊重,我必须有奋发向上、刚健有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我崇拜孔子。他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他有“吾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宣言。我崇拜孟子。他有“当今之世,舍我取谁”的豪情;他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坚毅。人生在世,身为社会一员,就有责任为社会做贡献。我有义务做到“达则兼济天下”。当在热烈的追求之中遇到艰苦的时候,我决不会接受空白,决不会落得个“穷则独善其身”。我要将自己的脊梁化为沙漠中坚挺着的胡杨,活着三百年不死,死了三百年不倒,倒了三百年不朽。我拒绝空白。我拒绝庄子。拒绝他“终身不仕”,愿化归于自然。我拒绝空白。我拒绝陶潜。拒绝“守拙归园田”,“复得反自然”。人生于社会,怎能逃避社会?我决不会给生命留下一点空白。我有理想,我愿尽我所能为人类社会注入前进的一丝力量。我愿做到“仁者爱人”、“仁者无不爱”、“泛爱众”的博爱。我愿如“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平;我愿如“凭轩涕细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杜子美;我愿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我愿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所以我拒绝空白,拒绝“穷则独善其身”。我有毅力,有孟子“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坚毅,有“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持,有沙漠中胡杨的坚韧。我,要用我的理想和毅力,去拒绝空白,去追求我热烈的人生。点评行文遵循的写作是逆向思维的成果体现,全文充满一种饱满、积极的人生认识。立意高远,不囿于固势,打破一贯的美学范畴和人生信念,文字和思路行云流水,旁征博引,有较深厚的素养。议论性散文中心模式(六):展现时代青年青春风采《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戈壁滩,而我们一生的事业就是让那里开满鲜花。题记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而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人生之旅,而要让我们心里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就只有直面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一枚贝壳要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将无数的沙粒转化成一粒并不规则的珍珠,雨后的彩虹绽放刹那的美丽却要积聚无数的水汽。如果把这些都看成是一次又一次挫折,那么是挫折成就了光彩夺目的珍珠和美丽的彩虹。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细雨。”如果遭遇挫折,仍能以奋斗的英姿与之对抗,那么这样的人生是辉煌的。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大汉臣子。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放羊老人从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昭君出走大漠,丝绸之路上又多了一串驼铃的丁冬声,“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不应该是她真实心态的写照吧!如果不赂画师,终至出塞算是一次挫折,那么是挫折换来了汉匈两地人民的短暂安宁。苏武和昭君的举动应该是对直面挫折,缩小痛苦的心理的诠释。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没有必要因叶落而悲秋,也没有必要因挫折而放弃抗争。因为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废不了整个人生。人们常说,风雨过后,面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荆棘过后,面前会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既然如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放大人生的痛苦”。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那挫折必是滋润花的养分,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没有滋润它养分的花迟早也会枯萎。痛苦和挫折是人生必然要遇到的两大难题,要想让我们的心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只有在遭遇挫折时排解痛苦,积蓄人生的力量为新的目标而奋斗,生命之花才会常开不败,生命的存在才会有新的更深刻的意义。浙江卷作文题:一叶、一枝、一世界。话题作文:唐诗曰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宋诗说春*出墙来&一叶飘落而知秋 一叶勃发而见春&寻常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中,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作文??题材诗歌除外。议论性散文题目模式(七):入人心亮人眼《睹一蕊而晓春将至 》察一叶可知春秋,观一滴可知沧海。天涯一归鸿,让人顿觉天已转暖。瓶中水成冰,令人感叹天下之寒。大千世界,一花一草,就是有着这样奇妙的联系。一片看似平常的沼泽,也许正是江河的源头;一排细不可辨的蝇头小楷,也许写就的正是一部辉煌史书;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可能正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小处不可随便,是因为谁也无法预知火箭发射失败是哪个小数点的错误;细节决定成败,是因为我们都知道蝴蝶振翅足以引起龙卷风暴。一朵娇艳玫瑰花,可能只因为尖锐小刺误伤人手,就让一段爱情佳话烟消云散。一个光洁似无瑕的鸡蛋,可能只因为一道小缝,就让污秽进入其中,臭不可闻。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这是一句舶来语,其实中国人有自己的语言:沧海一粟。内涵无限扩大,外延无限浓缩,其实有限和无限就没有什么不同。一锤可定音,一针可见血。一个细节,可定格人生永恒。那一串丢失的项链,彻底改变了玛蒂尔德的命运,也让我们至今仍对她度过的是贪慕虚荣自食其果还是脱胎换骨自强自尊的一生争论不休。一个细节,可道尽人生沧桑。那一个滴着血的馒头,完全扼杀了无数人的良知,也让我们看到了鲁迅笔下那铁屋子里先醒者的无尽悲凉。历史已经证明,宋太祖的那一杯薄酒,在解除大将兵权的同时,也带来宋朝重文轻武,国力孱弱,任人欺凌的沧桑数百年。一杯酒,映出一个衰落帝国的背影。历史已经证明,60年前的卢沟桥上的那一声枪响,在彻底打破和平假象的同时,也带给两国至今无法完全散尽的硝烟。一声枪响,是敲醒中华民族莫忘国耻的永恒警钟。历史也终将证明,半个世纪后国共两党最高级别领导人的一次握手,带来的将会是两岸永远的春天故事。那即将赴台的憨态熊猫“团团圆圆”,也许带去的就是那一缕春之将至的气息。“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正是:管中窥豹,见一斑而可知全身。宇宙纵是无垠,星球却是个个可数;太阳纵是光芒万丈,但我们能分出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睹一蕊而晓春将至,于细微处可见精神。议论性散文创作手法模式(八):敢于运用奇特的夸张想像《朝晖夕晒 》夜深,才入寐,忽梦有乌姓编辑挟一《高考杂谈》嘱余为序。问之,乃知国考虽休,出题、教学、师生诸家仍有满腹言辞待发。乌编遂应市场之需、集众人所言,成此册。乌编乃我忘年,盛情难却,余遂勉为是文:我以为,这本《高考杂谈》很好,好就好在一个“杂”字。诸子百家中,最能助秦王统一天下的是吕氏杂家;中国现代文学泰斗鲁迅,最可表现其思想成就的是杂文……“杂”岂不很好?当然,“杂”大多在奋斗与竞争时展现其好处,所以“杂物”总能表现出勃勃的生命力。大自然中,植物方面,杂草的生命力总强于庄稼,庄稼中最有活力的是五谷杂粮,精粮水稻中最有价值的是杂交品种;动转方面,野生动物中最长寿的是杂食动物乌龟,家畜中最得力的是马和驴杂交出来的骡子;社会生活方面,人群中最好看最聪明的是混血儿,国家中最先进最发达的是人种最杂的新大陆上的国家,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存留下来的国家,也是因为一直以来众多民族杂处一起不事纷争同舟共济。原来,“杂”是一种多极,一种包容。正所谓“千帆竞发,一日千里;海聚百川,有容乃大”。只有万类霜天的世界才显得自由,只有厚德载物的气度才耐得长久,生命的活力与耐力,不正是靠“杂”才得以加强和延续的吗?但“杂”在梳理与整治时却又往往是不好的,所以“杂物”是需要收拾与约束的。大自然生生相克,淘汰纷杂落后的物种;各国家制定法律,惩治纷杂败坏的罪行;能源与矿产,要等到提纯之后再来供人使用;著书与立说,要理清规矩条理才能钻研传承……请想一想,在这种时候,我们岂能杂乱无章?所以,《三国演义》中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们是否也可以说“天下万物、杂久必纯,纯久必杂”呢?最后回到这本书上来,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惟其重要,才更要有敢于“杂”的精神让大家都来参与建设,集思广益,使我们国家的考试制度考试方法更加成熟更加有效,使我们国家的优秀人才更有机会脱颖而出接受培养服务大众,这有什么不好?当然,“杂谈”一番之后,辽是要把出题判分的事“纯”交给考试院阅卷组去办,因为他们可以“集杂成纯”,不至于“杂乱无比”“趁杂牟利”。议论性散文构思模式(九):敢于创新表现自我的理想情趣《站在十八岁的门口》青春是一串风铃,我看见它挂在十八岁的门口,随着风儿叮当做响,朝我招着手。我知道跨过这道门,我就要向青涩的少年作别了,迈向属于我的成熟的人生。我的生日恰好在七月,跨过高考去迎接十八岁的生日应该别有一番滋味吧,因为经历了十多年的学习生涯再加上高考的洗礼,这份成年礼更显沉稳和智慧。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朝后回望,那是一段十八载精彩的人生。我收获了亲情,那儿有我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独立思考时,父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呵护与谆谆的教导。我收获了友情,从儿时打闹的玩儿伴到同窗学习的挚友,他们无邪的笑容与无数次的和我的共勉在我的心底永远留下温存的记忆。我收获了知识,十八年来,我像如饥似渴的鱼儿在知识的海洋里游来游去,文学名著给我以智慧的启迪,给我以前进的动力,它们是滋润干涸心田的雨露,它们是孤苦绝望时的良师益友;自然科学让我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与美丽,激发着我探索世界的渴望。我收获了民族自豪感,作为黄皮肤的中国人,我欣喜地见证着祖国的进步与光荣,我高兴自己能与这样的民族同行。感谢十八岁的人生让我感受着世界的真善美,让我更明确自己的理想与人生的奋斗目标!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我看着那串美丽的风铃,告诉自己:挥手告别那充满酸甜苦辣的过去吧!现在,我要鼓起勇气准备驰向人生的下一个航程。也许和所有即将或刚成年的朋友一样,我的心中充满了怀念、彷徨和希冀,那是一份真实腼腆的萌动,那是一种想要操纵人生的激情与渴望!站在十八岁的门口,翘首展望,那将是充满未知的旅程,未知的成功、未知的失败、未知的喜悦、未知的烦恼,我会彷徨失措吗?会被困难压倒吗?哦,抬头一看,那是父母肯定的目光,那是朋友亲切的挥手,那是师长美丽的微笑。哦,还有我身边的中国人,永远坚强不屈的中国人,和他们为伍,我一定不会害怕,和他们结伴前行,传承五千年炎黄子孙的辛勤与智慧,我想,我一定可以。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望向人生的大海,我想:把帆留给风,把桨留给浪,把船长的位置留给我!余秋雨近作三篇(转载)行路,走到一个高爽之地,必然会驻足停步,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极目远望。这时候,只觉得天地特别开阔又特别亲近,自己也变得器宇轩昂。前面还有一个高爽之地,远远看去云蒸霞蔚,很想快速抵达,但是,低头一看,中间隔着一片丛林。丛林间一定有大量丘壑、沼泽、烟瘴、虎啸、狼嚎吧?让人心生畏怯。然而,对于勇敢的行路者来说,这反而是最想深入的地方。不仅仅是为了穿越它而抵达另一个高爽之地,它本身就蕴藏着无限美丽。我很想借着这种旅行感受,来说一说历史。汉代和唐代显然都是历史的高爽之地。我们有时喜欢把中华文明说成是“汉唐文明”,实在是声势夺人。但是,不要忘了,在汉代和唐代这两个历史高爽地之间,也夹着一个历史的丛林地带,那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作文在这个历史的丛林地带,没有天高地阔的一致,没有俯瞰一切的开朗,处处都是混乱和争逐,时时都是逃奔和死亡。每一个角落都是一重权谋,每一个身影都是一串故事。然而,即便把这一切乱象加在一起,也并不令人沮丧。因为,乱象的缝隙间还有一些闪闪烁烁的图景。你看何处麻袍一闪,年长的华佗还在行医;夜间炉火点点,炼丹师葛洪分明已经成为一位杰出的原始化学家;中原飘来啸吟,这是“竹林七贤”在清谈和饮酒;南方也笑声隐隐,那是王羲之和朋友们在聚会,转眼间《兰亭序》墨色淋漓;大画家顾恺之的《女使箴图》刚刚画完,数学家祖冲之已经造出了指南车、编出了《大明历》、算出了圆周率,而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则正好写了一半……作文正是这一切,让我们喜欢上了那个乱世。文化在乱世中会产生一种特殊的魅力。它不再纯净,而总是以黑暗为背景,以邪恶为邻居,以不安为表情。大多正邪相生、黑白相间,甚至像波德莱尔所说的,是“恶之花”。再也没有比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丛林地带,更能体现这种文化魅力的了。说到这里,我们的目光已经瞟向云霭底下那个被人褒贬不一的权势门庭。一个父亲,两个儿子,丛林边的那一家。曹家。二先说那个父亲,曹操。一个丛林中的强人,一度几乎要统一天下秩序,重建山河规范。为此他不能不使尽心计,用尽手段,来争夺丛林中的其他权势领地。他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成功,终于战胜了所有对手,却没有能够战胜自己的寿数和天命,在取得最后成功前离开了人世。如果他亲自取得了最后成功,开创了又一个比较长久的盛世,那么,以前的一切心计和手段都会染上金色。但是,他没有这般幸运,他的儿子又没有这般能耐,因此只能永久地把自己的政治业绩,沉埋在非议的泥沙之下。人人都可以从不同的方面猜测他、议论他、丑化他。他的全部行为和成就都受到了质疑。无可争议的只有一项:他的诗。想起他的诗,使我产生了一种怪异的设想:如果三国对垒不是从军事上着眼,而是从文化上着眼,互相之间将如何一分高下?首先出局的应该是东边的孙吴集团。骨干是一帮年轻军人,英姿勃勃。周瑜全面指挥赤壁之战击败曹军时,只有三十岁;陆逊全面指挥夷陵之役击败蜀军时,也只有三十岁。清代学者赵翼在《二十史札记》中说,三国对垒,曹操张罗的是一种权术组合,刘备张罗的是一种性情组合,孙权张罗的是一种意气组合。沿用这种说法,当时孙权手下的年轻军人们确实是意气风发。这样的年轻军人,天天追求着硝烟烈焰中的潇洒形象,完全不屑于吟诗作文。这种心态也左右着上层社会的整体气氛,因此,孙吴集团中没有出现过值得我们今天一谈的文化现象。顺便提一句,当时的东吴地区,农桑经济倒是不错,航海事业也比较发达。但是,经济与军事一样,都不能直接通达文化。对于西边刘备领导的巴蜀集团,本来也不能在文化上抱太大的希望。谁知,诸葛亮的两篇军事文件,改变了这个局面。一篇是军事形势的宏观分析,叫《隆中对》;一篇是出征之前的政治嘱托,叫《出师表》。《隆中对》的文学价值,在于对乱世的清晰梳理。清晰未必有文学价值,但是,大混乱中的大清晰却会产生一种逻辑快感。当这种逻辑快感转换成水银泻地般的气势和节奏,文学价值也就出现了。相比之下,《出师表》的文学价值要高得多。这种价值,首先来自于文章背后全部人际关系的整体背景。诸葛亮从二十六岁开始就全力辅佐刘备了,写《出师表》的时候是四十六岁,正好整整二十年。这时刘备已死,留给诸葛亮的是一个难以收拾的残局和一个懦弱无能的儿子。刘备遗嘱中曾说,如果儿子实在不行,诸葛亮可以“自取”最高权位。诸葛亮没有这么做,而是继续领军征伐。这次出征前他觉得胜败未卜,因此要对刘备的儿子好好嘱咐一番。为了表明自己的话语权,还要把自己和刘备的感情关系说一说,一说,眼泪就出来了。这个情景,就是一篇好文章的由来。文章开头,干脆利落地指出局势之危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文章中间,由军政大局转向个人感情:“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文章结尾,更是万马阵前老臣泪,足以让所有人动容:“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这么一篇文章,美学效能强烈,当然留得下来。我一直认为,除开《三国演义》中的小说形象,真实的诸葛亮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历史上获得超常名声,多半是因为这篇《出师表》。历史上比他更具政治能量和军事成就的人物太多了,却都没有留下这样的文学印记,因此也都退出了人们的记忆。而一旦有了文学印记,那么,即便是一次失败的行动,也会使一代代拥有英雄情怀的后人感同身受。杜甫诗中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就是这个意思。当然,杜甫一写,《出师表》的文学地位也就更巩固了。说过了诸葛亮,我们就要回到曹操身上了。不管人们给《出师表》以多高的评价,不管人们因《出师表》而对诸葛亮产生多大的好感,我还是不能不说:在文学地位上,曹操不仅高于诸葛亮,而且高出太多太多。同样是战阵中的作品,曹操的那几首诗,已经足可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文学家,但诸葛亮不是。任何一部《中国文学史》,遗漏了曹操是难于想象的,而加入了诸葛亮也是难于想象的。那么,曹操在文学上高于诸葛亮的地方在哪里呢?在于生命格局。诸葛亮在文学上表达的是君臣之情,曹操在文学上表达的是天地生命。曹操显然看不起那种阵前涕泪。他眼前的天地是这样的: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他心中的生命是这样的:神龟虽寿, 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 可得天年。 当天地与生命产生抵牾,他是这样来处置人生定位的: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我在抄写这些熟悉的句子时,不能不再一次惊叹其间的从容大气。一个人可以掩饰和伪装自己的行为动机,却无法掩饰和伪装自己的生命格调。这些诗作传达出一个身陷乱世权谋而心在浩阔时空的强大生命,强大到没有一个不够强大的生命所能够摹仿。这些诗作还表明,曹操一心想做军事巨人和政治巨人而十分辛苦,却不太辛苦地成了文化巨人。但是,这也不是偶然所得。与诸葛亮起草军事文件不同,曹操是把诗当作真正的诗来写的。他又与历来喜欢写诗的政治人物不同,没有丝毫附庸风雅的嫌疑。这也就是说,他具有充分的文学自觉。他所表述的,都是宏大话语,这很容易流于空洞,但他却溶入了强烈的个性特色。这种把宏大话语和个性特色合为一体而酿造浓厚气氛的本事,就来自于文学自觉。此外,在《却东西门行》、《苦寒行》、《蒿里行》等诗作中,他又频频使用象征手法,甚至与古代将士和当代将士进行移位体验,进一步证明他在文学上的专业水准。曹操的诗,干净朴实,简约精悍,与我历来厌烦的侈糜铺陈正好南辕北辙,这就更让我倾心。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会在琐碎妆饰上沉陷。真正自信的人,总能够简单得铿锵有力。 三 文化上的三国对垒,更让人哑口无言的,是曹操的一大堆儿子中有两个非常出色。父子三人拢在一起,占去了当时华夏的一大半文化。真可谓“天下三分月色,两分尽在曹家。” 丛林边上的曹家,真是好生了得! 我想不起,在历史的高爽地带,像汉代、唐代、宋代那样长久而又安定环境中,哪一个名门望族在文化聚集的浓密和高度上赶得上曹家。有的以为差不多了,放远了一看还是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这么一个空前绝后的曹家,为什么只能形成于乱世而不是盛世? 对于这个问题我现在还没有找到明确的答案,容我以后再仔细想想。 在没有想明白之前,我们不妨推门进去,到曹家看看。 哥哥曹丕,弟弟曹植,兄弟俩关系尴尬。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传说,对曹丕不大有利。说的是,曹操死后曹丕继位,便想着法儿迫害弟弟曹植,有一次居然逼弟弟在七步之内写成一首诗,否则就处死。曹植立即吟出四句: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这个传说的真实性,无法考证。记得刘义庆《世说新语》里已有记载,但诗句有些出入。我的判断是:传说中的曹丕,那天的举动过于残暴又过于儿戏,不太像他这么一个要面子的聪明人的行为;但这四句诗的比喻却颇为得体,很可能确实出于曹植之口,只不过传说者虚构了一个面对面的话语情境。中国人最经受不住传说的冲击。如果传说带有戏剧性和刺激性,那就更会变成一种千古爱憎。但是,越是带有戏剧性和刺激性,大多离真实性也就越远,因此很多千古爱憎总是疑点重重,想起来真让人害怕。传说中的曹操是违背朝廷伦理的,传说中的曹丕是违背家庭伦理的。中国古代的主流思维,无非是朝廷伦理再加上家庭伦理,结果,全被曹家颠覆了。父子两人,正好成了主流思维两部分的反面典型。在历史上,曹丕登了大位,曹植终生失意,但这是在讲政治。如果从文化的视角看去,他们的高低要交换一下,也就是曹植的地位要比曹丕高得多。应该说,曹丕也是杰出的文学家。我此刻粗粗一想,可以说出三项理由。其一,他写了不少带有民歌色彩的好诗,其中一半是乐府歌辞,并且由他首创了完整形式的七言诗;其二,他写了文学理论作品《典论·论文》,第一次宏观地论述了文学的意义、体裁、风格、气质;其三,他曾是一个热心的文坛领袖,身边集合了很多当时的文人,形成过一个文学集团。曹丕的作品,本来也很可读读,尤其像两首《燕歌行》。但他不幸受到了围堵性对比,上有父亲,下有弟弟。一比,比下去了。弟弟曹植由于官场失意,反倒使他具备了另一番凄凄凉凉的诗人气质。他的诗,前期透露出贵公子的豪迈、高雅和空泛,后期在曹丕父子的严密监视下日子越来越不好过,笔下也就出现了对纯美的幻觉,对人生的绝望,诗境大有推进。代表作,应该是《洛神赋》和《赠白马王彪》吧。他的风格,钟嵘在《诗品》中概括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大致合适,又稍稍有点过。在我看来,曹植的问题可能正是出在“词采华茂”上。幸好他喜爱民歌,还保存着不少质朴。后人黄侃在评述《诗品》的这个评价时,觉得曹植还有“不离闾里歌谣之质”的一面,这是必要的补充。父子三人的文学成就应该如何排序?先要委屈一下曹丕,排在第三。不要紧,他在家里排第三,但在中国历代皇帝中,却可以排第二,第一让给比他晚七百多年的李煜。那么,家里的第一、第二该怎么排?多数文学史家会把曹植排在第一,而我则认为是曹操。曹植固然构筑了一个美艳的精神别苑,而曹操的诗,则是礁石上的铜铸铁浇。四父子三人,权位悬殊、生态各异、性格不一,但一碰到文学,却都不约而同地感悟到了人世险峻、人生无常。这是丛林边这一家子的共同语言。或者说,这是那个时代一切智者的共同语言,却被他们父子三人最深切地感悟了,最郑重地表达了。照理,三人中比较缺少这种感悟的是曹丕,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例如三十岁的时候他被立为太子,应该是最春风得意的时候吧,但就在这一年,中原瘟疫大流行,原来曹丕的文学密友“建安七子”中仅余的四子,即徐干、陈琳、应?、刘桢,全部都在那场灾难中丧生,这让曹丕极其伤感。他在写给另一位友人吴质的书信中,回忆了当年文学社团活动的热闹情景,觉得那些青年才俊身在快乐而不知,确信自己能够长命百岁。但仅仅数年,全都凋零而死,名字进入鬼录,身体化为粪土。由此曹丕想到,这些亡友虽然不如古人,却都很杰出,活着的人赶不上他们了。至于更年轻的一代,则让人害怕,不可轻视,但我们大概也无缘和他们来往了。想想自己,素质仅如犬羊,外表却如虎豹,四周没有星星,却被蒙上了虚假的日月之光,一举一动都成了人们的观瞻对象。这种情景,何时能够改变?这封私人通信,因写得真切而成了一篇不错的散文。从这封信中可知,这位万人追捧的太子,内心也是清醒而悲凉的。内心悲凉的人,在出入权位时反倒没有太多的道德障碍。这一点,曹丕与父亲曹操有共同之处,只不过在气魄上小得多了。至于曹植,一种无权位的悲凉贯穿了他的后半生,他几乎对人生本体提出了怀疑。天命可疑,神仙可疑,时间可疑,一切可疑。读读他那首写给同父异母的弟弟曹彪的诗,就可以知道。曹家的这些感悟,最集中地体现在他们生命的最后归宿墓葬上。将人生看作“朝露”的曹操,可以把有限的一生闹得轰轰烈烈,却不会把金银财宝堆在死后的墓葬里享受虚妄的永恒。作为一个生命的强者,他拒绝在生命结束之后的无聊奢侈。他甚至觉得,那些过于奢侈的墓葬频频被盗,真是活该。在戎马倥偬的年月,很多大大小小的军事团队都会以就地盗掘富豪之墓的方式来补充兵饷。据说,曹操也曾命令军士做过这样的事,甚至在军中设置过一个开发墓丘的官职,叫“发丘中郎将”。这个名称,有点幽默。曹操既鄙视厚葬,又耽心自己的坟墓被盗,因此竭力主张薄葬。他死时,遗嘱“敛以时服,无藏金银财宝”。所谓“时服”,也就是平常所穿的衣服。他的遗嘱是这样,但他的继位者会不会出于一种哀痛中的崇敬,仍然给以厚葬呢?这就要看曹丕的了。他是继位者,一切由他决定。我们并不知道曹丕当时是怎么做的,但从他自己七年后临死时立的遗嘱,可以推想七年前不可能违背曹操薄葬的意愿。曹丕的遗嘱,对薄葬的道理和方式说得非常具体。他说,葬于山林,就应该与山林浑然合于一体,因此不建寝殿、园邑、神道。他说,葬就是藏,也就是让人见不着,连后代也找不到,这才好。他说,“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尤其厚葬更会引来盗墓,导致暴尸荒野,只有薄葬才有可能使祖先稍稍安静。最后,他立下最重的诅咒,来防止后人改变遗嘱,说:“若违今诏,妄有所变改造施,吾为戮尸地下,戮而又戮,死而重死”。真是情辞恺切,信誓旦旦,丝毫不留余地了。那么,我敢肯定,曹氏父子确实是薄葬了。由于他们坚信葬就是藏,而且要藏得今人和后人都不知其处,时间一长,就产生了“曹操七十二疑冢”的传说。大约是从宋代开始的吧,说曹操为了不让别人盗墓,在漳河一带筑了七十二座坟墓,其中只有一座是真的。后来又有传闻,说是有人找到过,是渔民,或者是农人,好像找到了真的一座,又好像是七十二冢之外的……于是当时就有文人写诗来讥讽曹操了:生前欺天绝汉统, 死后欺人设疑冢, 人生用智死即休, 何有余机到丘垄? 人言疑冢我不疑, 我有一法君未知。 直须尽发疑冢七十二, 必有一冢藏君尸。 诗一出来,立即有人夸奖为“诗之斧钺”。用现在的话,就是把诗作为武器,直刺九百年前的曹操。这就是我很不喜欢的中国文人。根据一个谣传,立即表示“我不疑”,而且一开头就上升到政治宣判,断言曹操之罪是绝了“汉统”。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仅凭曹操的那些诗,就足以说明他是汉文化的合格继承者,他们所说的“汉统,大概是指汉朝的皇族血统吧。如果是,那么,汉朝本身又曾经绝了什么朝、什么统?再以前呢?再以后呢?比曹操晚生九百年而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却还在追求汉朝血统,这样的文人真是可气。更可气的是,这个写诗的人不知怎么突然自我膨胀,居然以第二人称与曹操对话起来,说自己想出了一个绝招可以使曹操的疑冢阴谋彻底破败,那就是把七十二冢全挖了。我不知道读者听了他的这个绝招作何感想,我觉得他实在是像很多中国文人,把愚蠢当作了聪明,也不怕别人牙酸了。就凭这样的智力,这样的文笔,也敢与曹操对话?我想,即便把这样的低智族群除开,曹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找不到对话者的。以前曾经有过一些,却都在那次瘟疫中死了。因此,他们也只能消失在大地深处。不错,葬即藏也,穿着平日的服装溶入山林,没有碑刻,没有器物,没有墓道,让大家再也找不到。没有了,又怎么能找到? 追回天籁一五月的草原,还有点冷。在呼伦贝尔的一间屋子里,我弯着腰,置身在一群孩子中间。他们来自草原深处,都是少数民族。我已经问过他们的年龄,在五岁到十三岁之间。把他们拉到我眼前的,是王纪言先生。他六岁之前也是在呼伦贝尔度过的。现在他是个大忙人,成天穿梭般地往来于世界各大都市之间,但是,不管走到哪里,只要听到一,二句有关草原的歌声依稀飘过,他就会怆然停步,目光炯炯地四处搜寻。他说,有关童年的其他记忆全都模糊了,剩下的就是一些断断续续的歌声。人人都有童年,每个童年都有歌声。但是,大多数童年的歌声过于微弱,又容易被密集的街市和匆忙的脚步挤碎。值得羡慕的是蒙古草原,只有它的歌总是舒展得那么旷远而浩荡,能把所有游子的一生都裹卷在里边。我有很多学生,来自草原又回到了草原,因此我有幸一次次获得奇特的体验。有一年冬天,这些学生和他们的朋友们汇集在北京,占满了一家餐厅的每一张桌子,我坐在他们中间。才欢叙几句,一个学生的喉头不经意地吐出了一句低低的长调,刹那间,整个餐厅就变成了一个此起彼伏、回荡涡旋的交响乐队,我左顾右盼,目不暇接,最后只得闭起眼睛,承蒙着一个巨大音箱的笼罩。这种笼罩与置身于一般的歌咏会中全然不同,因为笼罩四周的已不是一句句具体的歌声,而是一种忧郁、低沉而又绵远的气压。这样的场合我后来又多次遇到。未必是学生,也未必有那么多人,只要是与出生在蒙古草原的朋友们坐在一起,不必很久,歌声总会慢慢响起。唱到最后,他们都会加一首歌,是由席慕容作词、乌兰托嘎作曲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我相信,这是席慕容女士写那首短诗时没有预料到的。她在诗中告诉人们,父母亲即使把家庭带到了天涯海角,也会把描摹家乡作为教育孩子的第一课。结果,她只是在诗中轻轻地喊一句“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把茫茫一片大地都感动了。能够让一个成年人自称“孩子”的可能是很难找到的,席慕容找到了,因此也让一大批人找到了。今天,王纪言先生就是以“孩子”的身份回到呼伦贝尔,来寻找今天埋藏在草原深处的其他孩子的。他带来了自己的女儿,女儿像席慕容女士一样来寻找父亲的童年。他们父女俩不必讲很多话,这儿的朋友一听就懂,帮着寻找。席慕容女士闻讯,也从台北淡水的山坡上出发,七拐八弯地赶来了。谁都知道,这种寻找既属于个人,又不属于个人。二眼前这些孩子,大多来自僻远地区很小的少数民族。“家中没有牛羊,有一顶蒙古包,父母给别人家放羊……”孩子们在轻声回答询问。他们在布仁巴雅尔和乌日娜的带领下刚刚组成了一个合唱团,开口一唱就震惊四座。我刚刚听完,便对孩子们结结巴巴地重复着一句话。这句话他们现在一定都听不明白,明知他们听不明白我还要重复,只因为此时此刻心中只有这句话。我说的是:“你们正在做一件真正的大事。非常大的大事……”什么是我所说的“大事”?那就是在文化艺术界越来越陷于假、大、空的华丽套路时,用童声提醒一小部分人,文化艺术的基座是什么?极致是什么?由于毛病已经不轻,因此,这种提醒也就是救助。那一双双软软的小手,谁都想拉起它们做点什么事,但一上手就发现,它们的力量更大,正要拉着大批成人拔离泥沼。你看,现在我正抓着一双小手。对,就是他,脸庞清瘦、头发凌乱的鄂温克族男孩子,巴特尔道尔吉,刚才穿着一双小马靴走出队列站定,缓慢的步子立即引起了全场肃静。他轻轻地闭上眼睛,同时又轻轻地张开了嘴,一种悠长的声调随即绵延而出。茫茫大地无声无息, 心中的母亲在祈祷上苍。 她正为我向上苍献奶, 她正遥望着远方的远方。 我的母亲, 她在远方…… 声音一起,这个孩子立即失去了年龄。几百年马背上的思念和忧伤顷刻充溢屋宇,屋宇的四壁不见了,千里草原上最稚嫩和最苍老的声音都在共鸣。这种首尾相衔的共鸣一下子贯通了天地伦理,使稚嫩不再稚嫩,苍老不再苍老。或者说,稚嫩既是苍老,苍老即是稚嫩。从一般的艺术教学观点来看,这里有很多说不通的地方。请看这个唱歌的鄂温克族孩子,他当然还远没有脱离对母亲的依恋,却怎么可能体会远方骑士思念母亲的苍凉情怀?远方骑士思念母亲的最动情方式,是反过来设想母亲对自己的思念,而这种设想一旦道破,又使单向情感变成双向情感,在遥远的往返间经天纬地。这首歌成功地完成了这一切,而此刻的完成者却是那么小的一个孩子!在场的成年人几乎都在擦泪。但是我打听了,这个孩子完全不识五线谱和简谱,也没有可能像不少城市孩子那样被家长送到一个个儿童音乐班里接受某种专业辅导。他只能在烦忙的父母嘴边捡拾到一些歌声罢了,竟然快速地连贯成自己最初的音乐生命。站在我身边的国际著名钢琴家刘诗昆先生轻声告诉我,他的音准无懈可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让成人吃惊的事情不断在孩子们中间发生。两个月前这里路过一个蒙古国的歌手,看到孩子们在唱歌,便送给孩子们一份描写森林里各种禽鸟生态的复杂歌谱,但是,才教唱了两遍就匆忙回国了。歌谱放在老师那里,却不知怎么丢失了,大家没法再学,深感可惜。没想到站出来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巴尔虎蒙古族的阿木日其其格,她说自己在跟唱两遍的时候已经能够全部背唱,请老师拿出纸笔记录。老师惊奇地记录着,后来歌谱的原稿找到了,一作对比,居然一字不差,一音不差。这又是怎么回事?不仅是唱歌,连舞蹈也是如此。这些刚刚集合在一起的孩子显然没有受过任何舞蹈训练,但是,他们的动作却展现出一种天然的韵律和节奏。有一个名叫娜日格乐的布里亚特蒙古族小女孩,才九岁,一举手一投足都渗透着皇廷公主般的高贵和娴静,让我们这些走遍世界各地的大人们都非常吃惊。她的风度与她的经历基本没有关系,那么,她的风度就只能来自于她的经历之前,或经历之外。……这些例证,很可能被人说成是天才。我想换一个字:天籁。天才是个人奇迹,天籁是天生自然。天才并不常见,天籁则与人人有关。今天中国文化艺术界失落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天籁。我说这些孩子的歌声对广大成人有提醒之功,指的也是天籁。三在古代汉语中,籁,最早是指一种竹制的乐器。天籁,则把自然当作乐器了,是指自然之声。其实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在他们还没有被阻塞、被蒙蔽、被扭曲的时候,最能感受自然生态,并且畅快地吐露出来。这样的人,常常被称为未失天籁、未失天真、未失天性之人。但是,这样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大多只能从儿童中,从边远地区的荒漠间寻找。这样的人,说得好听一点,是未受污染之人,说得难听一点,是未受教化之人。但是,他们是那么可爱,那么纯净,那么无拘无束,那么合乎艺术本性,不能不使我们一次次回过头来,对现代文明的所谓“教化”投去怀疑的目光。现代文明当然也有很多好处,但显然严重地吞噬了人们的自然天性。密集的教学、训导、观摩,大多是在狠命地把自然天性硬套到一个个既成模式中去。自然天性一旦进入既成模式,很少有活着出来的。只有极少数人在临近窒息之时找到一条小缝逃了出来,成了艺术上的稀世奇侠,或其他领域的神秘天才。当然,也可能在逃出来之后不知所措,终老于浑浑沌沌的自然状态。但即使这样,也活得真实,躲过了模式化的虚假。因此,现代文明不能过于自负。在人和自然的天性面前,再成熟的文明也只是匆忙的过场游戏,而且总是包含着大量自欺欺人的成分。例如,大家都以为艺术是现代文明的训练结果,但不妨静夜自问,我们每个人在少年时代就大致分得清人的美丑了,那又经受过什么训练?后来在美学课程上说得非常复杂的五官端正、身材匀称等等“美学规则”,只是教师们对少年直觉的笨拙表述罢了。而且,何谓“端正”,何谓“匀称”,还是无法从学术上论定,仍然要靠直觉。直觉来自何处?天性,天籁。同样,当我们童年的眼睛第一次面对自然美景时发出惊喜光芒,也与后天的教育基本无关。甚至在我们成年后的写作中,那些不知怎么流泻出来的可圈可点的句子,肯定也与前人或旁人文章关系不大。清代学者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天籁不来,人力亦无如何。”如果来了,则“不着一字,自得风流。”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尽是人力,尽是文字,尽是雕琢,尽是理念。大家还以为,这才是进步,这才是文化。这真让人着急。我之所以两度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邀请担任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的“文化素质总讲评”,就是想把这种着急之心系统地表达一下。因为每次长达四十天,天天全国直播,收视的观众上亿。我已经不能不借助于这么大的高台,来呼唤天籁。歌手都很年轻,绝大多数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拥有大专学历。但是,一旦让他们谈谈自己,谈谈父母,谈谈家乡,谈谈音乐,立即出现一种惊人的景象。多数人都不假思索,随口吐出,用词华丽,充满了成语、形容词和排比,却又都严重雷同。他们谁也没有意识到,他们说得多么虚假和空洞。不管你怎么追问,他们还给你的,是加倍的虚假和空洞。我不能不对着电视镜头严峻地讲评道:“你说了那么多描述妈妈的话,但很抱歉,我觉得你对自己的妈妈还缺少感情。因为你和其他四位歌手描述妈妈的话几乎完全重复,而世界上并不存在完全重复的妈妈。因此,你口中的妈妈是一个假妈妈。一个明明有亲妈妈的儿子,当着全国的电视观众的面描述一个假妈妈,我难以原谅。”我又对另一位歌手说:“我觉得你应该再慎重考虑一下要不要继续唱歌,因为我问了你三遍最早学歌的原因,你讲的都是宏大词汇,什么人民的审美导向、时代的文化趋势,却与你的个人兴趣无关。无关个人兴趣,可以从事别的职业,却不能是艺术。”我还一次次要求他们,能不能把他们挂在嘴上的那些句子,像“受众心理的放飞和定格”、“第三维度的亚正常感觉”等等说说明白,换成正常人的语言。当然,我没有让这些歌手在文化素质的考评中及格。但我反复说明,这主要不是针对他们个人,我是在为一种越来越得意、越来越普及的“伪文化”打分,他们只是受害者。受害者很多,从学校到官场都未能幸免,就像一场大规模的传染病。文化的传染病比医学上的传染病更麻烦,因为它有堂皇的外表、充足的理由、合法的传播,而且又会让每一个得病者都神采飞扬、炯炯有神。对于这样的疫情我已无能为力,只能站在一个能让很多人听得到、看得见的高台上呼喊几句:这是病。有不少文化人原先很不赞成我参加这样通俗的电视活动,发表文章说让一个资深学者出来评年轻人的文化素质是“杀鸡用牛刀”,可见他们都不在意疫情的严重和紧迫,因此也无法体会我急于寻找高台的苦心。捷克前总统哈维尔说,只有得过重病的人才知道什么是健康,同样,只有见到过真正健康人的人才知道什么是疾病。真是天助我也,正当我深感吃力的那些日子,一些来自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歌手来到了我的高台边。他们从服饰、语言到歌声都是“原生态”,从家乡走到县城都要花几天时间,却长途跋涉地来到了北京。他们显然没有受过什么训练,但一开口就把所有人的耳朵勾住了。热闹的赛场里立即出现了远山丛林间的夜风豪雨,以及一切生命的质朴起点。每支歌唱完,是我与歌手对话的时间,全国电视观众都在倾听。你看这位少数民族女青年,二十来岁,汉语还说得相当生硬,我就简单问了她一个小问题:“这首歌,是从妈妈那里学来的吗?”“我妈妈不唱歌。”她迟疑了一下又说:“但她最会唱歌……”“这是怎么回事?”我好奇地问。“我爸爸原是村子里最好的歌手,他用歌声引来了另一个村子的最好歌手,那就是我妈妈。但是,在我出生不久,爸爸就去世了,妈妈从此就不再唱歌。”几句结结巴巴的话,立即使我警觉,此刻正在面对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生故事。她还在说下去:“前些天初赛,妈妈在电视中看到了,我刚回家,她就抱住了我。这时,我听到头边传来一种低低的歌声。这是爸爸去世那么多年后她第一次开口,真是唱得好。”两位歌王的天作之合,二十年的封喉祭奠,最后终于找到了再次歌唱的理由……我还没有来得及理清自己的感受,抬头看见这位歌手正等着我的讲评和打分。我说:“请代我问候你的妈妈这位高贵的妻子,高贵的母亲!”现场的掌声如山洪暴发,我看到很多担任评委的著名音乐家在擦泪。我轻轻地加了两个字:“满分。”本来我还想通过电视问候那个村子里的乡亲。整整二十年,这些乡亲知道他们的女歌王为什么封喉,因此你一句、我一句地教会了他的女儿。但是,我要表达这种问候需要用不少语言,而当时比赛现场的浓郁气氛已容不得语言。后来才知道,当时几乎整个中国都被这个朴实的故事感动了。我想,这下,那些用空洞重复的套话来叙述自己父、母亲的歌手,该知道我为什么不让他们及格了。此刻,我在呼伦贝尔草原又想起了祖国西南地区的那个村庄。两个地方隔得很远,但它们的歌声却能互相听到,因为它们属于同一种美学范畴。其实,这也是人类学范畴。从眼前的十岁左右的小孩子,到中央电视台比赛现场的那位二十岁左右的女青年,到她的母亲和乡亲,再到在评委席里擦泪的著名音乐家们,这一连串面容,在我脑海中连成了一条线。这条线,就叫“人类深层艺术史”。四令人惆怅的是,凭着我们的呼吁,天籁还能在我们的生活和艺术中占据多大的分量?几个朋友对此非常悲观,认为现代文明的推土机很难抵挡。推土机一过,一切都可想而知。因此,谁也不愿和它作对了,现在的很多文化艺术,都已经成了推土机的伴奏音响。我对此稍有乐观。不是乐观于推土机的终将停止,这是不可能的;而是乐观于不少人的心底可能还有文化良知存活。这些存活的因素只是点点滴滴,却是人间真文化千年传承的活命小道。想到这里,我看了鄂温克族小男孩达维尔一眼,他正站在我的右边。鄂温克族一直在深山老林里过着原始的狩猎生活,很多年来,政府部门在山下为他们建造了居住社区,又为了保护珍稀动物而限制狩猎,他们的生态改变了。面对着远比过去舒适和安逸的物质生活,他们却陷入了深深的苦闷。这是一种说不清楚原因的苦闷,其实也就是文化苦闷。因此,他们会在原来的狩猎地养几头鹿,或其他什么动物,过一段日子就上山去与它们一起住一阵,像过去一样。不要嘲笑他们过于怀旧,这是他们吃力地在与自己的文化“谈判”。那天,十二岁的达维尔从合唱团回家,问刚刚从山上下来的奶奶和妈妈,还有没有老歌可以教给他。于是,几位长辈就开始在灯下一句句地回忆起来。几天下来,达维尔学到很多歌,而奶奶和妈妈则完全变了。像是受到了天神的指点,她们的笑容、步态立即变得自在和坦然。这,已经属于一个民族的天籁了。推土机永远会一步步推进。但我们还有骏马,还有不同年龄的骑手,可以扬鞭纵缰,去追回那些重要的东西。 序《世界文学名著青少年必读丛书》中外很多杰出的长者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一致公认,在年轻的时候多读一些世界文学名著,是构建健全人格基础的一条捷径。 这是因为,世界文学名著是岁月和空间的凝炼,集中了智者对于人性和自然的最高感悟。阅读它们,能够使年轻人摆脱平庸和狭隘,发现自己的精神依托和人生可能。 同时,世界文学名著又是一种珍贵的美学成果,亲近它们也就能领会美的法则和魅力。美是一种超越功利、抑制物欲的圣洁理想,有幸在青少年时期充分接受过美的人,不管今后从事什么专业,大多会长久地保持对于丑陋和恶俗的防范。一个人的高雅素质,便与此有关。 然而,话虽这么说,这件事又面临着很多风险。例如,不管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课程份量本已不轻,又少不了各种青春的聚会和游戏,真正留给课余阅读的时间并不很多。这一点点时间,还极有可能被流行风潮和任性癖好所席卷。有些学生好一点,静得下心来认真阅读,但是,茫茫书海使他们无所适从,他们吞嚼了大量无聊的东西,信息爆炸的时代使他们不幸成了爆炸的牺牲品。 为此,我总是一次次焦急地劝阻学生们,不要陷入滥读的泥淖。我告诉他们:“当你占有了一本书,这本书也占有了你。书有高下优劣,而你的生命不可重复。”我又说:“你们的花苑还非常娇嫩,真不该让那么多野马来纵横践踏。”学生们相信了我,但又都眼巴巴地向我提出了问题:“那么,我们该读一些什么书?” 这确实是广大学者、作家、教师和一切年长读书人都应该承担的一个使命。为学生们选书,也就是为历史选择未来,为后代选择尊严。 这套“世界名著青少年必读丛书”,正是这种努力的一项成果。丛书在精选的书目上花了不少功夫,然后又由一批浸润文学已久的作者进行缩写。这种缩写,既要忠实于原著,又要以浅显简洁的形态让广大兴趣各异的学生都能够轻松地阅读,快乐地品赏。有的学生读了这套丛书后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是其中哪几部,可以再进一步去寻找原著。因此,精华的提炼,也就成了进一步深入的桥梁。 除了青少年读者之外,很多成年人也会喜欢这样的丛书。他们在年轻时也可能陷入过盲目滥读的泥淖,也可能穿越过无书可读的旱地,因此需要补课。即使在年轻时曾经读得不错的那些人,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丛书来进行轻快的重温。由此,我可以想象两代人或三代人之间一种有趣的文学集结。家长和子女在同一个屋顶下围绕着相同的作品获得了共同的人文话语,实在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特此推荐。 二??七年初夏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www.,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
不该丢失的东西――自信作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口袋妖怪日月重要道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