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没有一点卵子用,南方人与北方人的差异厉害些,不厉害,怎么把你们这些人赶在

你永远都猜不透南方人把儿化音放哪,“儿字怎么用,凭森莫你们北方人说了算?”_济南日报_传送门
你是真实用户吗(Are you a robot)?
我们怀疑你不是真实用户,已对你的访问做了限制。如果您是真实用户,非常抱歉我们的误判对您造成的影响,您可以通过QQ()或电子邮件()反馈给我们,并在邮件和QQ请求信息里注明您的IP地址:220.177.198.53,我们会尽快恢复您的正常访问权限。另外,如果您不是在访问的当前页面,我们建议您移步
或者 在浏览器中输入以下地址:http://chuansong.me/n/7 访问,您所访问的网站是从抓取的数据,请直接访问,会有更好的体验和更及时的更新。We suspect you are a robot.We are really sorry if you are not,and you can email us () with your current IP address: 220.177.198.53 to get full access to .If you are not accessing
for the current page,you'd better visit
for better performance,as the current website you are accessing is just spam.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济南日报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3月19日 1:25
济南日报 最新头条文章
济南日报 热门头条文章南方人和北方人区别是什么?
南方人和北方人区别是什么?
09-07-23 &
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心理差异明显,不同地区的人性格上亦有不同,这与环境颇有渊缘。北方人大多性格奔放粗扩,热情外向;而南方人则多清秀细腻,稳重内向,善于算计。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大脑结构或遗传因素育什么差别,而是生活的地理环境不同造成的。 我国北方山少平原多,放眼四望,方圆几里乃至上百里一览无余,所以,北方人的性格多豁达爽朗,大方而不拘小节。相反,南方则等山地河流而少平原,地形地貌受山水阻隔,条块分割相当严重,刚使平原地区也是沟壑纵横,山区峰回路转,视野被禁锢在狭窄的空间内。南方人在“巴掌大”的土地上精耕细作,为了生存,他们养成了精打细算、小心谨慎、善于运用现有资源发挥聪明才智的思维习惯,另外,南北方的气候差异造成了南北方人的心理差异。南方气候较温和湿润,各种植物、花卉争芳斗艳,使南方人春成了沉稳、安祥、感情丰富而细腻的性格。而北方气候较为寒冷干燥,多风沙,每年有近半年的霜雪天气,因此,长期生活在北方的人们多形成了冷静、心地纯洁、贤良的个性。 有些环境气象学家,还从另一种逻辑上也论证了地理环境对心理和性格的影响。他们研究认为,山区居民因地广人稀,推门见山,长久在这种环境中生活,便养成了说话声音洪亮,议事直爽,待人诚肯的性格,故有“爱山者仁”之说,暖湿宜人的河湖海滨地区,因气候湿润,景色秀丽,生机勃勃。所以,这里的居民往往多情善感,机智敏捷,故有“爱水者智”之说。生活在厂阔草原上的牧民,因草原茫茫,交通不便,所以性格豪爽粗犷、热情好客。而在寒冷区域,因室外活动时间少,人们多在一个不大的空间与人朝夕相处,因此常具有较强的耐力和自制力。居往在地球上最寒冷之地的爱斯基摩人,目制力惊人,被人们称作世界上“永不发怒的人”。相反,居往往热带地区某些地方的人,为避酷暑,多数在户外生活和劳动,加之文化教育落后,性格往往放荡不羁,常为一些区区小事而殴斗。可见,地理环境影响人的心理与性格并非鸭子开会--无稽(鸡)之谈矣!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南人和北人,都是中国人,都是汉族(咱们主要讨论汉族),骨子里却有很大的不同。首先,语言就不一样。所谓&南腔北调&,其差异大概跟德语和法语之间的差别差不多。仅凭这一条,就可以将汉族分为南、北两个不同的民族。事实上,就有人这么分过,元朝时人分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即西方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他们的&汉人&,是中国北方的汉族,或汉化的外族;&南人&则是前朝南宋的遗民,虽说也是汉族,却又低了一等,属于人下人。  南人为什么这么吃亏?因为打不赢北人。历史上无数次南征北伐,南征胜于北伐要多得多。并非南方经济落后,并非文化差一大截。中国的情况跟美国南北战争时的情况不一样。美国的确北方比南方发达,重工业、商业都在北方,南方只种种棉花花生。中国是农业社会,地理、气候是影响经济的主要因素,南方因而往往较之北方发达和富庶。如战国时代的楚国,经济实力一度远远领先其他诸强,而有问鼎中原之说。不料反遭强秦欺凌、吞没。三国时孙吴也富甲一方,占尽地利,终不敌晋军长驱直入。南北朝时,南朝比北朝繁荣,结果统一于北周。宋代,南边的宋国经济超过北边的辽,辽超过更北的金,金超过最北的蒙古。结果是金灭辽,继而灭北宋;蒙古灭金,进而灭南宋。整个一个不讲道理。  明末时满人崛起于东北,与南边的大明帝国对峙。南边经济文化之发达,岂是天寒地茫的关外游牧、渔猎经营方式可比。武器也先进,当时有一种领先世界的红夷大炮,相当于海湾战争时的爱国者导弹,一炮轰过去,就把那边的开国元首努尔哈赤打死了。但大明帝国最终为满清所征服。国共内战,国民党盘踞着富足的南方,共产党则割据着北方的乡村,南边有飞机、坦克、军舰,却也都挡不住南下的解放军。  也不是从没有反过来过。曹孙刘赤壁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第二次北伐,都是南方打败北方的著名战例。但这样的情况实在太少,而且差不多都只胜于某一次战役,或一场有限的小规模战争。相对于历史上北人创造的那么多的辉煌战绩,南人值得骄傲的胜利实在太少了。  是不是南方比北方缺乏人材?显然不是。翻翻历史,看看四周,南方的人材也真是太多了,什么才都不缺。俗话说:惟楚有才。而江浙一带,也是状元、才子的著名出产地。近代以来尤其是二十世纪的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几乎尽出于南方。是不是南人比北人懦弱,经不起打?好像也不是。事实上,南人是很经打的。从最早的炎黄大战起,就从不曾老实认过输。炎帝一脉,都是宁死不屈的勇士。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刑天落首仍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继续战斗,总之都是好样儿的。屈原投江,是不愿做亡国奴。每逢外族入侵,总是北方轻轻易易丢失大片土地,再轮到南方来艰苦抵抗,因而南方著名的抗战英雄特别多,岳飞呀,文天祥呀,史可法呀,等等。不象北边,一下一个汉*石敬瑭,一下一个汉*张邦昌,一下一个汉*吴三桂。南边好容易出了个汉*秦桧,也是一头来自北方的狼,据说是北边专门派到南边来搞破坏的。当然后来还出了一个汪精卫,南得不能再南,这个不假。但他只是求和,既没割让领土,又没改易国号,更没有引狼入室。似乎这汉*也当得比北方人稍有些骨气。  北人打赢南人的重要原因,我想是马。古时候打仗,马是不可或缺的战斗员。所谓&兵强马壮&,&粮草先行&,&天下兵马大元帅&,&马上得天下&,都是这个道理。民谣还说:&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一匹名马,竟可与一代名将相提并论。南方不产马。电影《决裂》里老师上课讲&马尾巴的功能&,遭到南方学生的抗议:我们连马长什么样子都没见过,你老讲它的尾巴作什么?不仅马,连驴都少见。好事者带了一头驴入黔,还引起当地老虎一阵骚动,以为来了怪物。诸葛亮南征孟获,人家找不到马,只好把水牛、大象也赶到战场上去充数,岂能不败?北方产马,也惯于马上作业,所以打来打去,以蒙古骑兵最为厉害,铁蹄蹂躏欧亚大陆。以前没有坦克,骑兵队的作用就象坦克群集团冲锋,步兵怎么挡得住?象俄罗斯这样强悍的民族,拿破仑、希特勒都打不过它,唯独被蒙古军队打得一败涂地。何况咱们还有的是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以长江为界划分。 应该以长江为界。元朝才有北人、南人的划分,南人指南宋统治区的百姓。南方人与北方人的区别北方人喜欢说了不做,南方人喜欢做了不说。所以北方人多侃爷,侃得天花乱坠,口吐白沫。南方人多富商,擅长偷税漏税,防不胜防。  北方人重视感情,南方人更重效益。北方人可以为了妻子而从千里外赶回,而南方人可以为了挣钱离家千里。北方人会对他的同事夸奖自己的媳妇:我媳妇,对我老好了!!!而南方人会背地里偷偷对妻子说:我的领导是个十足的小气鬼,讨厌!!!  北方人更浪漫,南方人讲务实。北方的小女生会这样介绍自己:是个十八岁的女孩子,喜欢画画,听歌,上网,交游。愿意与天下的少男少女结识。而南方的男生会这么说:是个十八岁的男人,会刷油漆,会干木器活,吃苦耐劳,精明能干,有愿意雇我的主顾请及时与我联系。  北方人看事情总是看到乐观的一面,看到鸭子会说,将来可以变成天鹅!而南方人看问题总是从最坏处想,看到孔雀会说,脱了毛还不如只鸡!  北方人叫人随便,不拘小节。比如哥们,师傅,兄弟,铁子。南方人称呼正式,不论你是十八还是八十,他们一律称呼为先生,小姐。  北方人骂人就骂缺德,杂碎,下三烂,从人的道德品质入手。而南方人骂人喜欢骂穷鬼,赤佬,小瘪三,从人的经济地位出发。所以北方人重视道德,南方人注重金钱。  北方人喜欢请客,动不动就找几个朋友下饭馆。即使下个月吃咸菜和稀粥就西北风,也不能失了面子。南方人提倡AA制,就是两个人合吃了一碗两块九的面条,每个人也要出一块五。找回来的一毛钱买一块糖,每人咬二分之一。  北方人吃东西喜欢用大锅,一盘子菜够一家人吃三天。而南方人吃饭要吃十样以上的菜,其中一盘是四粒花生米。  北方人最大公无私,和别人说起的父母时都是咱爸咱妈,南方人最皂白分明,你爸爸妈妈为什么要算到我的头上,是不是要我出赡养费啊?不干!  北方的媳妇称呼公公婆婆为爹妈,是跟儿子叫的。而南方的媳妇则叫爸爸妈妈为爷爷奶奶,是随着孙子叫的。比北方人小了一辈。  北方女孩子去相亲要看对方的父亲,因为老子英雄儿子基本好汉。而南方的小伙去找女朋友要看对方的母亲。因为母亲胡搅女儿基本蛮缠。  北方人总是想,某某某不如我。南方人总是琢磨,我要超过某某人!看来北方人更安贫乐道,南方人则奋斗不止。  北方人总说南方人是一口鸟语,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听不懂!南方人则看不起北方人什么都生吃,也不怕肚子里生蛔虫。  北方人很怕去南方经商,因为怕被欺骗,南方人也怕来北方开发,因为怕挨揍.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国的南北社会风格北方的社会风格是外向的,南方的社会风格是内向的,北方人多慢,南方人多疑。慢是自尊自傲。慢者执着我相,疑是怀疑他人,对人缺少信任。疑者执着人相。慢疑是缺乏对人缺少信任感的两种表现。有道行而有慢心的是狂者,道行而有疑心是狷者。增加对人信任感强的话,自然慢疑之心会减少。孔子所言中道是:舍慢疑而修忠恕。美国社会风格慢心重,英国人社会风格疑心重。法国社会风格慢心重,德国社会风格是疑心重。俄国人社会慢心重。日本人社会风格疑心重。俄国人和日本人都有暴力崇拜的邪见倾向。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南方人和北方人都生活在中国这块泱泱大地上,都是龙的传人,都是炎黄子孙,但中国地域广阔,南方人与北方人就形成了各方面的差异。   最明显的不同就是语言的不一样,张口就说话,所谓“南腔北调”各执一词,南方人与北方人的对话应该算得上是一种幽默。北方人说话卷舌卷得厉害,叽里咕噜的,南方人难免听不清,南方人说话又z、zh、c、ch、s、sh的不分还喜欢拉长尾音,要北方人来听,有时一句话能听出好几层意思。自己是南方人平心而论,我还是不喜欢我的家乡话,哪怕是带着南方口音的普通话,“的”“呀”“啦”“咩”拉得老长,我就不喜欢。   南方来说八大方言,各家各户,百花齐放。就算同一种方言,也有多种口音。在一些偏远的地方,或一些小镇,隔几十里或翻一座山,又变一种口音也是正常的。最南边的粤语更是神秘莫测,有位上海朋友曾对我说“你们那都说的什么呀!”瞧瞧,都是南方人自己都听不懂自己说什么。看来推广普通话的必要性非常之大,本人也非常高兴,那就可以不用再去猜那些永远也分不清是德语还是闽语的声音了。   北方人就不像南方各自为政有八大方言,北方就一种方言,既北方方言。他覆盖地域辽阔,音域广,音调也好听,。尤其是以北京话为模板的普通话,字正腔圆,温柔文雅,就比南方百家语来得好听。南方人说话像小鹊在叫,欢快清脆,语言多彩纷呈这显示了南方文化的多元与丰富,也符合南方秀气灵巧的特点。北方人说话就温和许多,速度虽不慢,可语调平和,听了就是舒服,就连骂人都跟唱歌似的,这跟北方文化宏厚深远有关,低气足,说话自然有韵味。   说累了就该吃点什么。在吃上,南北双方各执不同意见。南方人好吃米,北方人好吃面。以前北方大米供应有限,到北方的南方人最受不了的就是吃面,一大碗分量足可永远也品不出滋味,南方人一向以精吃出名,也造就了一个精巧的胃来。一大碗普通的面,怎么说都觉得它像一座大山,恐怕得做几顿吃。有一次自己到北方去,要了一碗普通的面,没想竟是一大碗,所以一碗面只吃掉一小半就想走,谁知被那个长得又高又壮的老板黑着脸问:“怎么?我的面不好吃啊?”我连忙说好吃,老板继续追问:“那你怎么不吃完?”当时我就急了,怎么有这理啊,我掏钱买面,吃不完也是我付了钱的,再说了,你那么一大碗面,吃完了,我不得撑死啊?“老板,我真的吃不下了饱了。”老板横竖不听我解释,“你不吃完,就是说我的面不好吃,你要觉得好吃就吃完。”结果是老板守住我四撑完了那一大碗面。临走时老板才面露微笑说了句:“欢迎下次再光临。”我心里直狠狠的发誓,我再来就不是人,真是累了自己又伤了胃。北方人的热情早就有耳闻,但真让我遇见一次,我还真受不了。北方人还吃凉菜,南方人就不习惯了,觉得那不卫生,生乎乎的吃了不会生病?北方人就钟情面,他们认为吃大米奢侈又不顶饿,面分量足,一顿面能顶三顿米,北方人则认为凉菜生吃方便,又不破坏营养。   主食的不同,就影响了整个饮食结构。总的来说,北方饮食粗狂,分量足,而南方则精工细凿,小巧玲珑北方对饮食的要求不高,相对而言在物质上要输给善于生活的南方人。   中国进入现代社会后,人口流通加剧,南方人往北,北方人南迁,虽有“桔逾淮而北为木只”之渭,但这毕竟将南北双方的距离缩得越来越  
  作者:蒙古黑 16:28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南方人和北方人(转)   地理与气候的不同造就了南北方人的差异,在性格、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南方人更多一些自然性,北方人更多一些社会性;南方人精明,北方人憨厚;南方人狡狭,北方人豪爽;南方人小肚,北方人直肠  北方人爱打架,总之是不好的,可这不好之中,却也有那么一点长处来。南方人有恩怨,吵倒好了,有时候还不吵,于是一点点小积怨,慢慢成了大矛盾,待到非解决不可之日,恐怕已经伤害了双方很久很深了。北方人不同,只要不是动刀子,板凳抡起来,一个的头破了,鲜血流了出来,问题也随之解决了。到医院里包扎好了头,哥俩找一小饭馆,叫一瓶烈酒,一席话,从此成了挚友。  北方人最爱讲一个义气,什么事情,义气先放第一位,对错都在其次了。什么人得罪了我兄弟,我出头,哪怕其实兄弟你自己错了,也总把那人打趴下,给兄弟你认个错赔个礼解解气。这也是北方人文明程度不高的标志。南方人则总是要讲对错,服法纪,义气在他们眼里,显得分量轻了一些。  南方人头脑更加开放一点,可能缘于他们更为发达的市场意识,体制意识,他们讲竞争,讲操作,讲钱。  南方女人,安静淡恬、柔媚可人,闺秀型居多 她们清高冷傲,也慵懒缱绻,她们的确在熄灭某种热忱与激情  北方女人,则秉赋了奔放、热情、粗粝、爽朗的个性  北方女人是男人在筚路蓝缕中帮男人打江山的女人。  南方人与北方人,在不同程度的环境下,达到了不同程度的文明,也造就了不同的南方人  
  作者:蒙古黑 16:29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南方人和北方人(转)   南方女孩表面看一般都挺柔弱,比较淑女,但是内心里却颇有心机诡计,爱斤斤计较,一点小矛盾可以嫉恨一辈子,报复心理很强,南方女孩可以为了讨男孩欢心而装假样.豪放,大气,奔放的女孩在南方比较少有,我接触的北方女孩只有几个,它们身材确实相当的魁梧,而且多是大饼脸,言谈举止毫无淑女风范可言,嗓门大,喜欢跟男生交哥们,南方的男孩很喜欢跟她们交朋友,但是找女朋友还是喜欢南方的,毕竟谁也不愿意娶个跟别的男人称兄道弟的女孩回家.  
  作者:蒙古黑 16:31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南方人和北方人(转)   我认为除了南北地理位置的不同及风土人情的不同之外,南方人和北方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思想意识形态。南方人注重的是生存主义,为生存,从小就接受这方面的教育,锻炼自己有敏锐的洞察力,南方人更应该说是现实主义者,关心的不是自己学历的高低,注重的是自己的能力和关心市场的先机,而北方人注重的是官本主义,从小接受的教育是读好书,上大学,要当官并且要当大官,所以南方人能用5分钱去创业,而北方人创业的投入资金往往照比南方高千倍万倍  
  作者:蒙古黑 16:31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南方人和北方人(转)   南方人那是务实  北方人那是老实  南方人是哲学家  北方人是政治家  南方人注重经济  北方人注重情感  南方人心细如发  北方人粗枝大叶  .......  通俗点说:  南方人聪明一点  北方人愚笨一点  南方人与北方人的不同,不单单是气候上的差异,具科学家说:那是远古时候,两种不同猿繁衍下来的差异.中国人口的主体即汉族,就是由这两大类人猿繁衍组成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国人是爱好和平的民族,这是对外说的。咱们关起门来,其实老打内仗,俗称&窝里斗&。这毛病是从老祖宗那里一直传下来的。炎黄子孙,炎帝和黄帝本是两兄弟,却势同 水火,不共戴天,一直杀到山崩地裂。 炎帝后来到哪里去了?不知道,好像逃到了南方。那地方植物丰茂,才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他的子孙和部下,也就繁衍成&南蛮&,成了今天的南方人。而黄帝一夥儿占据了中原,以正统自居,发展成今天的北方人。 南人和北人,都是中国人,都是汉族(咱们主要讨论汉族),骨子里却有很大的不同。首先,语言就不一样。所谓&南腔北调&,其差异大概跟德语和法语之间的差别差不多。仅凭这一条,就可以将汉族分为南、北两个不同的民族。事实上,就有人这么分过,元朝时人分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即西方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他们的&汉人&,是中国北方的汉族,或汉化的外族;&南人&则是前朝南宋的遗民,虽说也是汉族,却又低了一等,属于人下人。 南人为什么这么吃亏?因为打不赢北人。历史上无数次南征北伐,南征胜于北伐要多得多。并非南方经济落后,并非文化差一大截。中国的情况跟美国南北战争时的情况不一样。美国的确北方比南方发达,重工业、商业都在北方,南方只种种棉花花生。中国是农业社会,地理、气候是影响经济的主要因素,南方因而往往较之北方发达和富庶。如战国时代的楚国,经济实力一度远远领先其他诸强,而有问鼎中原之说。不料反遭强秦欺凌、吞没。三国时孙吴也富甲一方,占尽地利,终不敌晋军长驱直入。南北朝时,南朝比北朝繁荣,结果统一于北周。宋代,南边的宋国经济超过北边的辽,辽超过更北的金,金超过最北的蒙古。结果是金灭辽,继而灭北宋;蒙古灭金,进而灭南宋。整个一个不讲道理。 明末时满人崛起于东北,与南边的大明帝国对峙。南边经济文化之发达,岂是天寒地茫的关外游牧、渔猎经营方式可比。武器也先进,当时有一种领先世界的红夷大炮,相当于海湾战争时的爱国者导弹,一炮轰过去,就把那边的开国元首努尔哈赤打死了。但大明帝国最终为满清所征服。国共内战,国民党盘踞着富足的南方,共产党则割据着北方的乡村,南边有飞机、坦克、军舰,却也都挡不住南下的解放军。 也不是从没有反过来过。曹孙刘赤壁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第二次北伐,都是南方打败北方的著名战例。但这样的情况实在太少,而且差不多都只胜于某一次战役,或一场有限的小规模战争。相对于历史上北人创造的那么多的辉煌战绩,南人值得骄傲的胜利实在太少了。 是不是南方比北方缺乏人材?显然不是。翻翻历史,看看四周,南方的人材也真是太多了,什么才都不缺。俗话说:惟楚有才。而江浙一带,也是状元、才子的著名出产地。近代以来尤其是二十世纪的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几乎尽出于南方。是不是南人比北人懦弱,经不起打?好像也不是。事实上,南人是很经打的。从最早的炎黄大战起,就从不曾老实认过输。炎帝一脉,都是宁死不屈的勇士。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刑天落首仍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继续战斗,总之都是好样儿的。屈原投江,是不愿做亡国奴。每逢外族入侵,总是北方轻轻易易丢失大片土地,再轮到南方来艰苦抵抗,因而南方著名的抗战英雄特别多,岳飞呀,文天祥呀,史可法呀,等等。不象北边,一下一个汉*石敬瑭,一下一个汉*张邦昌,一下一个汉*吴三桂。南边好容易出了个汉*秦桧,也是一头来自北方的狼,据说是北边专门派到南边来搞破坏的。当然后来还出了一个汪精卫,南得不能再南,这个不假。但他只是求和,既没割让领土,又没改易国号,更没有引狼入室。似乎这汉*也当得比北方人稍有些骨气。 北人打赢南人的重要原因,我想是马。古时候打仗,马是不可或缺的战斗员。所谓&兵强马壮&,&粮草先行&,&天下兵马大元帅&,&马上得天下&,都是这个道理。民谣还说:&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一匹名马,竟可与一代名将相提并论。南方不产马。电影《决裂》里老师上课讲&马尾巴的功能&,遭到南方学生的抗议:我们连马长什么样子都没见过,你老讲它的尾巴作什么?不仅马,连驴都少见。好事者带了一头驴入黔,还引起当地老虎一阵骚动,以为来了怪物。诸葛亮南征孟获,人家找不到马,只好把水牛、大象也赶到战场上去充数,岂能不败?北方产马,也惯于马上作业,所以打来打去,以蒙古骑兵最为厉害,铁蹄蹂躏欧亚大陆。以前没有坦克,骑兵队的作用就象坦克群集团冲锋,步兵怎么挡得住?象俄罗斯这样强悍的民族,拿破仑、希特勒都打不过它,唯独被蒙古军队打得一败涂地。何况咱们还有的是汉*。 南人因为缺马,就要从北方引进。如果南边和北边是一个国家的时候还好说,南粮北运,北马南调,只是国内资源调济,或者干脆就叫国内贸易。如果不幸分成南北两家,就不好办了,等于是核武器出口,不光国际贸易,还牵涉国家利益与安全。我把好马都给了你,你不是好来打我吗?所以,不给。你要你到那堆老弱病残中挑去。当然老马也并非一点用也没有,你被人家打败了它可以带你走出荒漠,这叫老马识途。老马为什么识途?它是人家那儿养大的,门路熟。 不论什么原因,北人的赢多输少,久而久之养成了一种大大咧咧、满不在乎、昂视阔步的气势。他们认为这就是男子气概,他们认为应该自称&汉子&。你经常听人说:&北方汉子&,没听说过&南方汉子&。经常听说关东汉子、山东汉子、西北汉子、河北汉子、天津汉子,没听说过广东汉子、湖南汉子、福建汉子、江苏汉子、上海汉子。上海那地方娇滴滴的,还出什么汉子呢。鲁迅一头扎在上海住那许多年,结果也才住出来&四条汉子&。 北人叫汉子还有一个原因,是北人身材比南人高大。北人为什么高大?据说是吃面吃出来的。南人吃米。这是又一条应该和北人划分为两个民族的重要依据。西方人吃面,因而高大;同属一个种族的印度人吃米,相对就矮一些。南人与日本、东南亚一带吃米的民族相近,而北人则与西方欧美人相近。北人跑到国外,天天吃面包不会觉得有什么腻歪。南人就不行,非弄点米吃吃不可。以前北方供应大米有限,去那边工作的南人最受不了的就是吃不惯。南人认为面只能拿来做点心,永远吃不饱。北人则认为吃大米既奢侈,也不顶饿,有&三十里糕,四十里面&之说。北方的糕是米糕,吃了跑三十里就没劲了;吃面才跑得远,要跑四十里才蔫。 主食的不同,造成了整个饮食结构以及吃法的巨大差异。总的来说,北方饮食粗糙,而南方做工精细。你要听到一个北人会做菜,那才奇怪,就跟听到一个南人吃得随随便便一样。南人一吃得随随便便,多半是不想活了。北人相反,只有不想活了,才去好好地吃一餐。八大菜系,南边占了绝大部份,流派纷呈,只给北边剩下京菜、鲁菜两个系,严格说来,还是为了保留北人的粗犷风格才给划出来的,根本不能与川菜、湘菜、粤菜、淮扬菜相匹敌。南人到北方开餐馆,是丰富和弘扬民族的食文化;北人到南方开餐馆,不过是让鲜活玩艺儿吃腻了的乡亲们别忘了家常口味,有点象开忆苦餐。 北人喜欢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南人要把肉切得细细的,煨得烂烂的,炒得嫩嫩的,把酒烫得温温的。南人喜欢吃青叶子菜,几天不吃就拉不出屎;北人无所谓,光吃肉也能拉屎。北人喜欢吃饺子,这是他们对中国饮食的最大贡献。南人喜欢吃馄饨。饺子用醋蘸蘸就行了,一口一个。馄饨要汤碗、调料齐全,一口只咬半个。南人喜欢吃葱,北人喜欢吃蒜;南人吃泡菜,北人吃咸菜;南人吃辣椒是为了祛湿,北人吃辣椒是为了驱寒。南人是咸辣、麻辣、油辣、甜辣,北人是干辣、酸辣。北人把吃读成&痴&,痴痴地只管吃。南人把吃叫&七&,叫&恰&,叫&食&,叫&噎&,叫&夹&,叫&塞&。南人喝茶也叫吃茶。南人吃各种各样的茶,北人只喝花茶就够了,觉得花茶既香且浓,殊不知那是花香而非茶香,是南人专门放进去骗北人的。北人不懂欣赏真正的茶中精品,比方龙井、碧螺春,以为太淡,要细抿慢嚼才似乎有那么点味,不适合牛饮。 北人吃得简单,与地域物产有直接关系。北方崇尚简朴,南方追求华美,很大程度上也是地域特点造成的。北方冷而干燥,把毛毯、彩染布挂在墙上,显得温馨暖和。南方则挂不出这种效果,看了会浑身燥热,还老去闻是不是有一股可疑的霉味。北人喜欢毛皮,耐寒。南人不喜欢,灰扑扑的见了就打喷嚏,容易生虫。南人喜欢竹制品,又凉快又经得起沤。北人洗澡叫搓泥,要积出泥一样的肥垢来了才去搓一次。南人洗澡叫冲凉,一冒汗就去冲。南人睡床,北人睡炕。北人来客都往炕上请,客人留宿与主人一大家子济济一炕。南方不兴这样睡觉,睡不踏实。最后南床统一了北炕,至少城市是如此。现在北人来客,也不是动不动就请人家上床。 北方唱戏热闹喧天,有些剧种干脆是&吼&出来的,如秦腔。南方唱戏抑扬顿挫、一唱三叹,许多剧种近似于民间小调,如黄梅戏、花鼓戏。北剧讲究真功夫,适合演帝王将相,演历史剧。南剧玩弄小情调,更适合才子佳人,民间传奇。北剧艺术的代表是京剧,特点是男人扮女人。南剧艺术的代表是越剧,特点是女人扮男人。北方的女人唱京韵大鼓,也能唱出一股英雄豪气。南方的男人唱评弹,居然咿咿呀呀嗲嗲的仿佛是小鸟依人。所谓北人比南人更具男子气,除了吃出来,还有很大一部份程度是唱出来的。北人唱歌是燕赵悲歌,苍凉、悲壮、激越、凝重、悠远,南人唱歌是轻快、玲珑、婉转、亲切、凄恻。中国 人可以根据不同的情绪份量唱南戏或北戏,唱南歌或北歌,哼南调或北调。 乐器也分南北。北人吹唢呐,唢呐是在天上跑的,吹的时候头往上扬,扭脖耸肩,直抒胸臆,造成把曲调送上去的动势。所以唢呐声可以跨过黄河,飞越崇山,黄土地黑土地的,有辐射力穿透力。南人吹箫,箫是游走的,吹的时候要静如处子,低头眯眼,缓吐长音,隐隐约约,如倾如诉,似有似无,余音绕梁而三日不绝,有一种底韵。南人不适合吹唢呐,住得密,一吹难免噪邻聒舍,反显得轻薄、浮躁。北人也不适合吹箫,北人吹箫干脆没声,别人以为你跟他一样是沉默的大多数。北人拉板胡,一来可以就地取材,二来也跟唢呐一样,音色明亮。南人拉二胡,二胡在制材上取南北之所长:南方的蛇皮、竹子,北方的马尾、松香。因而表现力比板胡要丰富,也流行得多,既可以拉《良霄》、《病中吟》、《二泉映月》、《江河水》、《空山鸟语》这样典型的江南名曲,也可以拉一拉《赛马》。 外国人只知中国功夫,多半弄不清这功夫还分北派与南派。南派重拳,北派重腿。这也是地域不同造成的。北方广袤,腿脚施展得开,可以飞腾起来打人,这样比较畅快抒情。南方环境狭窄,小路小径小树林小走道小巷子小里弄的,只好将侧重点放在拳头上,以便近身搏击。南拳北腿谁厉害?这个难说,历史也没有给出一个结论。关键在于你练到什么程度。不过我想,能集南北二派之长的拳家比只通一种门派的武士胜算要大得多。李小龙就是一例,他是美国长大的南人,善用南拳,但腿技亦极佳,拳脚交加,融会贯通,都服了他。泰拳的厉害我们也听到过,其特点也是拳腿并用。泰国那地方大概更挤,到处是庙宇,挨不得碰不得,就把南拳折缩成肘,把北腿折缩成膝。短兵器虽不如长兵器那么张扬、潇洒,却更加凶险、阴狠。南拳可以把你打倒,北腿可以把你踢翻;而要是你突然捂着肚子半天直不起腰来,那肯定是中了人家肘、膝的暗算。 在都没学过武艺的情况下,北人打架应该比南人略占上风,因为个头大。俗话说:&身大力不亏。&不过打架并不完全凭借力量,机灵和勇敢往往更为重要,可以很大程度地弥补力量的弱势,赢得主动。一般而言,南人比北人灵活些,这是环境逼出来的,不灵活就要挨打。相对于南人,北人有点象傻大个。当然,在更高大的人,比方人高马大的老外面前,北人又灵活起来了,没功夫的也多少能比划几招南拳北腿。电影里尽是这种小打大的故事,小个子灵活了一阵,就把大个子打倒了。人类的搭配很奇妙,不然经过若干年下来,世界上就都是恐龙了。 我不想说南人比北人聪明,那听起来有点象种族歧视。北人也有聪明之极与雄才大略之辈。南人只不过人材出得远较北人为多而已。如前所述,上个世纪以来,除了政治家、军事家,还有那么多的大作家、大诗人、大学者、大科学家、大实业家、大革命家,出自南人。以作家为例,二十世纪重量级的北人就出了老舍一个,其余都是南人。要不要一一数出来?我看没这个必要,那会弄出一本厚厚的大辞典来。要数就数北人,北人真正是&屈指可数&。 南人别看个子小,却比北人要激烈。北人做惯了亡国奴,对不起,这词儿有点刺耳,然而历史就是这么记载的。汉以后,五胡乱华,主要乱的是北边。唐末五代,安史之乱、藩镇之乱也主要是北边,又有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与契丹,大开北大门,致使后来外族频频入侵中原,分别建立辽、金各国。北边居民和塞外、关外、(长)城外诸多民族长期相互征伐、臣服,融合血缘与文化,形成新的生存形态,这也是事实。但也就渐渐地看淡了所谓民族气节、爱国情操,反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在打得不可开交,到头来还是一家。&万里长城今犹在,让他三尺又何妨&,何苦那样寸土不让、寸利必争呢。外族?咱俩谁跟谁呀。说不定俺自己就是一个外族,俺曾祖父是鲜卑人,外婆的姐姐嫁了个吐蕃人,外公是契丹人,姑奶奶被女真人给掳走了,又好像不是给掳的是她自愿的,后来在那里生了一堆孩子,再往上查查,俺祖先还是个匈奴人呢。 南人就不同,最低程度也要&避秦&,找个桃花园躲起来,远离现实,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更多时候是节节抵抗,打不赢也打,祖国的大好河山岂容拱手相让!南宋一朝百五十年,都是在复国主义的仇恨与亡国危机的忧思中度过的。打,还是和?这是区分忠臣与汉*的试金石。要是换了北边,早把这国恨家仇抛之九霄云外,与人家一道建立大什么共荣圈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谁还记得你是哪家的王师?行行好拜托了,让俺过几天安生日子,少来惹事,歇着吧您哪,跟真的似的。 南人的反抗,使习惯了北人屈服的入侵者恼羞成怒,遂有血腥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与南京大屠杀。南人流血,北人流浪。&九一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我的家在山西,过河还有三百里。&南人即使屈服也是暂时的,这&暂时&或者几年、十几年、几十年,或者上百年,最后总要由南人起来革命,&驱逐鞑虏,光复中华&。 南人往往各自为阵,不象北边喜欢搞大一统。这样容易被人各个击破。光是从语言的角度就能看出其差异。北人仅一种方言,即北方方言;南人有几种方言?八大方言都有。就算是同一种方言,如吴越方言,上海话与苏州话就大不一样,杭州话与南京话也相去甚远,宁波话与无锡话更是鸡同鸭讲。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偏远地方,隔几十里或者翻一座山换一种口音也是毫不足怪的。语言的繁复杂陈,虽然表现了文化的多元与丰富,毕竟容易流于琐屑,不能形成大的气象。南京、杭州都是好地方,为什么在那里建都的王朝不是苦命就是短命?&国语&范围狭窄是一个重要原因。 北方方言覆盖地域辽阔,音调也好听。尤其以北京话为基础的&国语&,字正腔圆,就是比各种各样的南语好懂、好听,连骂娘都跟唱歌似的。平心而论,我就不喜欢吴语,也不可能喜欢闽语,永远不知它咕噜些什么。最不喜欢粤语,粤语同日语分不清楚,只知道它们都使用汉字。粤语的表现力据说很强,不输北京话,这个我相信。但它的发音方式有问题,广东是鼻咽癌的高发病率区,有肿瘤专家认为,这与广东话一些字的发音有关系,长期冲击、刺激某个黏膜部位,容易造成病变。满清王朝被推翻之际,国会投票选国语,而议员以粤籍占多数,本拟选广东话,经孙中山苦口劝说,最后仍定为北京话。 实际上,所谓普通话,又叫国语、官话,是一种人造语言。北京话只是其基础,并没有任何地方的居民操这样的方言。中国语言的统一是分两次完成的,第一次是&书同文&,即统一文字;第二次才是&字同音&,即统一语言。前后相距差不多两千年。中国人几乎都懂至少两种语言:一是普通话,一是方言。普通话也有缺憾。比如它只有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加轻声一共五声。这样就省掉了一种&入声&。用普通话读旧体诗词,许多的音律韵味就要大打折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绝、灭、雪都是入声,普通话却读成阳平、去声、上声,韵律不通,味道索然。有人认为,入声只古汉语才有,现代汉语中已然消失。说这样不负责任话的肯定是个北人。入声并未从现代汉语中消失,南方的粤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吴越方言,都大量保留着入声的发音。你要南人去念刚才那首诗,就有一种北人无法领略的语境。 用一种文字和语言统一&汉语&,无疑是北人的功劳。北人的能耐就是这样,南人你去创造,你去发现,你去办特区,你去摸着石头过河,等你摸得象个样子了,咱再来大而化之,来个&江山一笼统&。你说吃辣椒?这没啥稀奇,咱也吃,吃不完一串串挂在窑洞门口、挂在屋檐下,显示红火与热烈。你说睡床?好,咱洗完澡跟你一块儿睡。你说入声?什么入声?咱听不明白,我看就免了吧,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都是炎黄子孙,爱国不分先后厖。 北人也不是一点东西都不发明,咱们中国的磕头礼,就是北人搞起来的。有什么考据?南方潮湿,到处是泥,古代又没有什么柏油、水泥可以把地面弄干净,自然条件似乎不适于养成下跪的习惯。南方人见了尊长显贵,无非打个拱手,作个揖,唱个大喏便是。而北人就不一样,纳头便拜。北方地面干燥,拜完起身拍拍膝盖上的灰土,又可以清清爽爽站成一个模样。当年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把两个哥哥杀了,他父亲李渊既惊且惧又悲伤,李世民就跪下来,伏着吮吸父亲的乳头。这是古鲜卑族的遗风,表示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鲜卑族原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这种礼节应是对牛羊驼鹿一类动物幼时跪着接受哺乳的形态的模仿。后来渐渐蔚为风气,带进中原,流传全国。南宋文天祥被元军俘虏,见元朝重臣拒不下跪,其理由是:下跪是你们北方人的礼节,咱们南方没这规矩。 中国历史上风行过好一阵子的妇女裹脚运动,也是北人的创造。南方又湿又热,有什么必要裹脚,如何裹得住,这念头怎么动得起来呢?下雨,或者盛夏,南人都穿木屐,也就是日本人穿的那种,有利于天足的发展。南方多水田、池塘、河汊湖泊,妇女下田劳动,到河塘边洗衣浆衫,只有打赤脚。不象北方,干什么活儿都可以不脱鞋,适合裹脚方式的推广、流行。裹起来能御寒,也不至于沤出一股教人掩鼻的无名之臭。北人于是充分利用了这一地理优势,把女人的脚裹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 南人和北人,怎么不比较一下性格?当然是可以比一比的。其实上面说他们的各项,就已经说得差不多了。还要用专门形容性格的词儿去形容吗,那反倒有些作难。比如,说北人豪爽,你没见过南人豪爽起来也是很可怕的。而且北人也有不豪爽的,《水浒传》里打虎将李忠就是一个,要他拿些银钱出来周济人家,他好不情愿,掏半天掏出一粒小的,这算什么豪爽?又如白衣秀士王伦,都做成山大王了,还那样小鼻子小眼的,容不得人,反被林冲给杀了。就是这林冲,也不是个豪爽的人,人家把他的老婆都调戏过两回了,气儿都不敢吭一声,还不如一群泼皮手脚痛快,才帮他把人家衙内给阉掉。又比如,说南人性子急,北人就不性急吗?燕人张飞如何?只见他一天到晚急得要死,最后终于死在急上。 还有个最不好界定的是,南人北人怎样划分。地理学家通常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分南北。要是真能这样一刀切,咱们的讨论也就完了。可惜情况远非如此简单。军队守黄河大铁桥,桥北边的士兵发棉大衣,桥南边的士兵只发棉袄,可见军队后勤部门是按黄河而不是淮河来划分南北的。国共内战,连吃几大败仗的国民党希望能划江而治,也就是以长江为界,重演南北朝的故事。而咱们平时说的江南、江南,也指的长江以南。如此一来,武汉喏大一个城市便要分为两半,汉口、汉阳的居民算北人,武昌的居民算南人。象什么话?其实,南北是相对的,渐变的,亦此亦彼的。以广东人为例,他们把所有的外省人都叫做&北佬&。别说武汉,整个湖北都应该算是南方。连河南都有南方之嫌。五十年代的大区行政建制,河南省属于南方局,后改为中南局。河南是中原大省,地理位置居中,兼有南北的特点,因而也最没有特点。历史上一块是楚国的领土,有一块属于韩、魏的地盘,那是战国时代。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基因问题和营养问题米饭并没有多少营养!日本改变了生活方式人家现在很高!营养好!我去年去了韩国那里的年轻人也很高很壮!然而去延边哪里有很多朝鲜人打工他们就矮!这个也不要自卑以后有了后代一定把营养搞好基因不好不代表后天不能改造你不高不代表你的后代不高是不!还有哦法国总统1.65米人家是不是总统!拿破仑好像和你一样高吧!!好好学习好好锻炼身体!有个美好的未来!基因只是一部分!你又要问了问什么做古代皇帝的大部分全是北方人呢??这个问题我也不明白你说也是哦!清,元,北魏,隋,唐,金,辽国,打开历史好像没有几个南方皇帝我也不知道!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方人和南方人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