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造恶口恶毒咒生母果报业,可是梦中所造的恶口恶毒咒生母果报,怎么修改呢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惊!出恶语造口业遭悲惨报应的几个公案
特别提示:本文转载自学佛网,原文链接地址为:
1、有一位青年,很有才华,二十岁获得数学博士学位,一所名牌大学破格直接聘他作副教授,可是过了十年都没有升教授。
他禀赋这样好,为什么十年后都得不到提升呢?原因出在他十年以来所发表的论文,都有指责哪个教授哪里不好,而且讲得精辟,抓到别人的弱点,所以他这十年要升级时,都被那些教授压下来。
后来,他的朋友劝他写论文换一个角度写,就是赞叹某一位教授哪里好,这位才子一听建议,脸色很难看,觉得很困难,因为多年以来批评别人习惯了,再换成欣赏别人,很不习惯。
  在这个事例当中,可以体会什么是造作等流果,就是以习惯势力所显现的行为之相。这位副教授一直喜欢指责别人的缺点,养成了恶口的习惯,要他改成一种欣赏他人的方式很不容易,所以串习什么方式就会习惯于什么方式,不在语言上学好,以恶口的串习力,语言上会形成障碍,甚至对别人真心说一句和善的语言也没有能力。
还可以看到一点,就是存心不同,后果也截然相反,如果一说话就是指责、嘲讽、打击,这样用心刻薄,福德就会消减。如果待人宽厚,总是赞叹随喜,福德就会越来越厚。所以,待人要常常念别人的好。
2、再看一则以恶口受报的事例:
  明朝末年,苏州有一位姓秦的书生,聪明好学,而且多才多艺,尤其擅长作诗词,他才思敏捷,可以即刻写成文章,他的缺点是个性轻狂刻薄,说话不让人。见人有缺点,就写诗攻击对方,听到某人作事可笑,就把这事写成歌词。
  有位邻居,男女的事上不检点,他知道后,当即写了十首《黄莺儿》的词调笑,内容绘声绘色,写得很露骨。这首词远近流传,因为这件事,他多次挨揍,当街被打,甚至被人剥开衣服来痛打。
还有一次,也是因为填词成歌,讽刺他人的行为,结果被人诬告吃官司。因为宿世的习气太坚固,他一直改不过来。
到晚年时,他染上了疟疾病,病好了不久就精神错乱,常常吃自己的粪便,又取刀割自己的舌头,幸好被家人发现,夺下他的刀。家人也没有办法,只能把他关在一间空屋子里头。他找不到刀,就一点一点嚼自己的舌头,再和着血吐出来。房间里发出一股难闻的臭气,让人作呕。而秦生自己却一点知觉也没有。
有一天,他从窗户的缝隙当中看见一把劈柴用的斧头,就破窗而出,举斧把自己砍死了。
这是恶口的报应。秦生的问题出在哪里呢?就是人格刻薄,不宽厚不包容。一个人绘声绘色地描述他人的缺点、隐私,以此为乐,必定会引起对方的怨恨,况且把它作成诗歌,让千百人都知道,更是恶口大面积的放大,所以无形之中福德消尽。
我们这条舌头,如果用来劝人行善、注重因果,或者劝人发菩提心、念佛法僧,自己的口德会越修越好。相反,用它来宣扬邪说、传播过恶,那也是罪业无量。
秦生以前世的善业力,今生才有这样好的舌根,可是用错了,巧舌变为恶口的利器处处伤人,结果自嚼舌头,发疯自杀,报应竟是这样准确。
3、清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当中说,有一位侍奉他的小妾,讲她祖母很会骂人,后来祖母没有任何疾病,忽然舌头烂到喉咙处,不能饮食、说话,痛得翻来覆去,几天之后便死去。
  这位祖母唯独舌头会烂,可见她恶语业很重,她骂人的时候,能以势压人,别人都怕她,但是这个女强人最后坏在自己的舌头上。舌根和语业关系很大,譬如口不妄语,说诚实话语,舌可以覆面,如果说恶语,说妄语,舌会萎缩、糜烂。
  再看粗恶语的事是能引生恚恼的境,这也提醒我们,对方如果是会受伤的境,对他说粗恶语,就会伤他。我们说某人的过失、缺陷或丑闻时,如同对他的伤口发射利箭一样,让他痛苦。这样就明白,凡是在对方不能接受的时候,不能随便说恶口。
什么时候能方便说呢?就是自己有善心,而对方又信任你的时候,才可以指出对方的过失。凡夫人很多时候并不是善心状态,而是以烦恼触动。
我们的语言只有两个方面,说功德或者说过失,以贪嗔痴说粗恶语,这都成为是恶业。一般人会认为,我打他一拳,这是恶业,因为触犯了对方,让他受苦,而恶口并不是伤害对方。实际上,对方的过失就是他的伤口,恶语就是利箭,对他会造成伤害。
4、太平府有一位周某,常常谈论别人的短处,他和一位书生是好友。书生的妻子美貌有才华,风流放纵,但实际上并没有外遇。有一天,周某和书生一起吃饭,忽然对书生说:“兄长的度量真大,为什么受外人的欺负却不计较,反而在这里豪饮呢?”书生惊愕不解。周某说:“尊夫人笑谑放浪不羁,老兄还不知道吗?”说着他挽起袖子,竭尽笑骂诋毁之能事。同桌的人认为他说话荒诞不经,连连罚他喝酒。周某又说大话:“你们都冷眼旁观,我是热心肠的汉子,不能作那种想说又不说的庸人之态。”书生脸红,气得回家了。他的妻子听到此事,愤恨地死去。
  康熙八年,周某参加省试,刚领试卷进入考场,忽然有鬼在卷面上写了“好谈闺阃[
闺阃:指男女之事。]”四字。他急忙用衣袖擦拭,怎么也擦不掉,于是潦草地写完文章。一出考场他就吐血而死。
  这也是恶语伤人,人们一般会拿直爽作挡箭牌:“我很直爽,我有什么说什么。”
这个问题很严重,如果有什么就能说什么的话,天下凡夫都是有过失、有缺憾的,是否以直爽,从今天至未来际,把每个人的过失都应揪出来恶骂一遍呢?三界凡夫都是业障病人,对待病的方式是要去悲悯疗治,而不是对他恶骂攻击。周某说他是热心肠,不像别人想说又不说,他敢在大庭广众之中,随意向他人笑骂嘲讽,这像是肆无忌惮地举着任意刺人脸面一样,所以书生心怀忿恨,他的妻子也羞耻而死。
由此可见,话语有时比刀子还厉害,一句话就可以摧毁一个人。
报应如何呢?周某当众破人名声,致人死地,导致以“好谈闺阃”四字印在试卷上,使他脸面丢尽,而且一出考场就吐血而死。天道好还,骂人者骂自己,破人名声者破自己名声,所以说别人的短处,须要很慎重,没有必要时不能随便说。
5、下面再看几则公案:
  梁朝有一位到溉,他的祖父曾经挑粪谋生。等到到溉作了吏部尚书,有一次何敬容请他,他没有答应,何敬容就对人说:“到溉还有一点余臭味,现在就学着一副贵人的架子。”到溉听了,很恨他。(何敬容依到溉的种姓过失嘲讽他,堂堂吏部尚书,听了有何反应呢?就是怀恨在心。人心普遍就是这样的报复心理,以恶口而结怨。)
  到溉的弟弟到洽有一天问刘孝绰:“我很想买东邻的地,可是地主不让,怎么办?”
  刘孝绰说:“只要多装几车粪堆在他家旁边叫他难受,他就搬了。”
  到洽听了,很愤怒,后来以这件事把刘孝绰害了。
  所以,一句话会伤天地和气,一件事会酿成终身祸患,为人处世的时候,不能这样冷嘲热讽,这会使人心的怒恨深入骨髓。
古人说:打人莫打膝,道人莫道实。
6、明朝,汉洲有位王生,喜欢指责他人的过失。
邻居死了儿子,他呵斥说:“因为你造恶深重,所以有这种果报。”
不久,他的两个孩子都病死,邻居反讥他:“你造恶是不是更深重呢?”
又有一次,他的族兄考试名列四等,王生指责说:“你文章写得实在荒谬,怎么有希望优取呢?”
不到一年,他自己考试名列五等,族兄反讥他说:“我想兄弟的文章是不是更荒谬呢?”
  这个公案,是显示骂人者常被人骂,责人者常被人责。
我们指责别人时,先要看看自己,自己也不是完人,有哪一处不可以被人指责呢,既能指责别人的过失,自己满身过失为什么不会被别人指责?骂人者反遭人骂,要想人不骂,只有不骂人。
7、佛世的时候,有一位长者的妻子,怀孕之后,身体就臭秽不堪,谁也不愿接近她。她满月生下一个孩子,皮包骨头,身相瘦弱憔悴,非常难看,而且这孩子身上沾着粪便。
  他长大后,不愿意呆在家里,而且贪嗜粪便,父母和亲友们都很厌恶,不愿意见他,后来他被逐出家门,在外流浪,以粪便为食。为什么他会这样颠倒异常呢?也是受业力支配,他也是不自在的。
他的前世因缘是这样:
  往昔拘留孙佛时代,他出家做一所寺院的住持,当时有几位施主供养僧众洗浴,洗完后再用香油涂身。僧众中有一位阿罗汉,住持一见他就起嗔心,恶骂他:“你一个出家人还以香油涂身,这和用人粪涂身有何差别?”阿罗汉听后对他生起怜悯之心,就在他面前示现种种神变。住持当时就忏悔罪业,以恶口业力,他在五百世中,身体常常臭秽,人都不愿意接近他。
  在对阿罗汉说“和人粪涂身有何差异”时,他的心中就已落下相应的印象,因缘聚合,果然显现身体臭秽、贪吃粪便的恶相。一切都是心作心显,口里如是说,心中如是分别,就会如是现前。这是依他起无欺的显现。
转帖者注:
以上案例,仅仅是无数口业因果报应中的点滴而已。由此可见,语业业力的强大!
但愿大家看了此文之后,能够自觉“收敛”一些,不要逞无谓的口舌之利,不要造无谓的口业,将来遭受无谓的苦报!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大家千万千万不要因为图一时口舌之快,而失去将来做人、修行的机会!
推荐阅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载]《口业辑要》各大德开示口业的过失与功德
《口业辑要》各大德开示口业的过失与功德
一,印光大师关于口业开示
口业有四种,妄言,绮语,恶口,两舌。
妄言者,说话不真实。话既不真实,心亦不真实,其失人格也,大矣。
绮语者,说风流邪僻之话,令人心念淫荡。无知少年听久,必至邪淫,以丧人格,或手淫以戕身命。此人纵不邪淫,亦当堕大地狱。从地狱出,或作母猪母狗。若生人中,当作娼妓。初则貌美年青,尚无大苦,久则梅毒一发,则苦不堪言。幸有此口,何苦为自他招祸殃,不为自他作幸福耶。
恶口者,说话凶暴,如刀如剑,令人难受。
两舌者,两头挑唆是非,小则误人,大则误国。此四不行,则为口业善。行,则为口业恶。
学佛之人,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说好话者,要说有益于人,有益于物的话。不是要人听到欢喜,叫做好话。如教训儿女,及劝人为善,劝人戒恶,劝人敦伦,劝人修福等。行好事者,认真行孝亲,敬兄,睦族,化俗之事。凡诵经,礼佛,念佛,拜忏各佛事,必须身心恭敬。
世人每每于自己所作功德,作矜夸气。于自己所作罪过作宽恕气。人孰无罪,且勿说过去,即以现世论,杀种种众生以悦口腹,彼等岂是木石,淡知疼痛,不愿生,而愿人杀而食之乎。汝既杀食他,他将来必定也要杀食你。人一生不知吃了多少生灵,可说大话,说我无罪过,妄受天罚乎。是以常人总不见自己有过,圣人总不见自己有德。不见有过,故其过山积。不见有德,故其德天高。汝且莫作愚痴人说话,极力为善,认真念佛,所有一切利人善事功德,悉皆回向往生西方。则现生之心行,便与圣贤心行相契相合,待至临终,定蒙阿弥陀佛接引往生,则收功结果之时也。
第七日论大妄语罪
法会今日圆满,七日之期,瞬息过去。但是法会虽圆满,而护国息灾,当尽此一报身而为之,非人人吃素念佛,往生西方,不能谓为究竟之圆满也。
现世学佛之人,多有自谓"我已开悟","我是菩萨","我已得神通."以致贻误多人.一旦阎老索命,临命终时,那时求生不得,痛苦而死,定堕阿鼻地狱.此种好高务胜,,自欺欺人之恶派,切勿染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戒之戒之!
杀,盗,淫等,固为重罪,然人皆知其所行不善,不至人各效法,其罪尚轻.若不自量,犯大妄语,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引诸无知之辈,各相效尤,坏乱佛法,疑误众生,其罪之重,莫可形容.修行之人,必须韬光隐德,发露罪愆.倘虚张声势,做假场面,纵有修行,亦被此虚伪心丧失矣.故佛特以妄语为各戒之根本戒者,以防护其虚伪之心.庶可真修实证.修行之人,不可向一切人,夸自己工夫.如因自己不甚明了,求善知识开示印证,据实直陈,不可自矜而过说,亦不可自谦而少说,按己本分而说,方是真佛弟子,方可日见进益矣.
二,净空法师关于"善护口业"的开示
口的四种过失
这是讲身的三业:"杀,盗,淫"一定要永断.下面是永断口的过失:
"妄语",妄是虚妄,不诚实,所谓说假话,有意无意欺骗别人,这是口恶里最严重的,而且最容易犯的.何以会作恶,会毁犯佛陀的教诲?现在人说是保护自己的利益,其实无非是包庇自己的罪恶.罪恶不能积,罪恶愈积愈大,将来的果报愈堕愈苦.
"两舌",挑拨是非,斗乱两头,这个罪过尤其是重,其果报在拔舌地狱.两舌最严重的是破和合僧.这是五逆罪之一.《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出家人嫉妒,毁谤讲经说法的法师,破坏道场,让信徒对法师失去信心.这个嫉妒的人目的达到了,可是果报堕落在地狱,以我们人间的时间算是一万八千年.诸位要晓得,人间跟地狱有很大的时差,在地狱里面怕感受的是无量劫.时间不是实法,是从抽象概念上造成的,不是真实的.佛在大经上讲"念劫圆融",一念展开是无量劫,无量劫可以缩短成一念.因此,我们看到别人有好事,应当随喜赞叹,帮助,成就他,我们所获得的功德跟他一样大.自利与自害,吉凶与祸福,存于一念之间耳.一念觉,得无量无边的福报;一念错,招来无穷的祸患.不学佛不知道,学了佛务必深明此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小心谨慎,不至于毁犯.
"恶口",就是言语粗鲁,没有礼貌,这显示一个人的修养,行为与受教育程度.此地所说的教育,是指圣贤教育,中国自古以来,读书志在圣贤.换言之,受教育就是提升自己的涵养,境界,以佛法的术语,就是超凡入圣.圣者,就是永远断除十恶来;大圣则是做到无"毫分不善间杂"其中.如今的学校教育,纯属知识教育,科技教育,不是圣贤教育;换言之,不是做人的教育.所以,纵然拿到博士学位,念念之中依然自尊自大,损人利己,这与圣贤教导完全相违背.不但儒佛的大圣大贤,甚至一个宗教的创教主,以及追随他们的这些信徒,无一不是舍己为人,牺牲自己成全别人,决定没有自私自利,这是圣贤教育.
恶口之人,对人没有礼貌似,对事粗鲁,对物无爱惜之心,显示其烦恼习气现前.这样,不但伤害自己,也伤害社会,伤害别人.所以孔老夫子教学将言语看得很重,在教学四科当中,第一是德行,第二是言语.说话一定要懂得分寸,懂得在什么场合,对什么人,该说什么话,这从小就要训练.古时候,儿童六,七岁开始训练,让他们养成习惯,所谓"小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绮语"是花言巧语,说得非常好听,目的在害人,诱导众生行不善来.现在的电视,电影,戏剧,舞蹈,音乐,乃至于美术,都是属于这一类,很能够讨大众的欢心,可是内容是不善的,今天这些美其名为艺术,做的是社会教育,是教人杀盗淫妄,教人贪嗔痴慢.圣贤教育没有人,人间就是一片苦海.
以上讲的是口的四种过失.谚语常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无量寿经》讲"善护三业
,不讥他过",把口业放在第一位,道理就在于此.
妄语在佛教中说,分为三大类:大妄语、小妄语、方便妄语。最重要的是犯大妄语罪。大妄语具备五个条件,即成重罪不可悔:
  一、所向是人——对人说大妄语。
  二、是人想——认定对方是人,而不是非人或畜生。
  三、有欺诳心——蓄意要使对方受欺骗。
  四、说大妄语——自己未证圣果圣法,而说已证圣果圣法,乃至实未得四禅定,而说已得,实未见天来、龙来、神来、鬼来,而说见到天来、龙来、神来、
五、前人领解——对方能领解所说的内容,如对方是聋人、痴人、不解语人,及向非人、畜生等说大妄语,不犯重罪。
  妄语的定义是不知言知,知言不知,不见言见,见言不见,不觉言觉,觉言不觉,不闻言闻,闻言不闻。
  妄语的方法是自妄语、教人妄语、遣使妄语、书面妄语、理相妄语(现异惑众,表示已非凡夫的身行威仪,又如默认、暗示、点头、手势)等。
  凡是存心骗人,不论利用何种方法,使得被骗的人领解之时,不管能否达到妄语的目的(如求名闻利养),即成妄语罪。
以上引自【在家律学】
谣言止于智者
古人说:"谣言止于智者".听到许多传话的人说就相信,不追究事实,这是错误的,凡事要问清楚,问明白,再斟酌应该怎么做,这是智慧的行为.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听到人家讲就相信,冒然采取行动,这是愚昧无知,佛经里讲可怜,可悯.有时虽是一桩小事,都是很大的学问在其中.
我在年轻时,有人造我的谣言,长官知道了,问我:"有没有传说中这件事?"我说:"没有."这就澄清了.然后,他去追究造谣的人是什么动机,什么目的,这是有智慧的人,不轻易相信传言:轻易就相信,吃亏上当的还是自己,最后还要造作许多罪业,后果不堪设想.同时也看出作领导的人,与一般人不同.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遇到与自己无关的事,不听,不问,不理,那是大智之人.如果想知道,一定要跟对方对质,才能真正把事情澄清.
过去曾经有人造谣李木源居士贪污,新加坡政府调查到最后证明他没有贪污,并且告诉他可以起诉诬告他的人.李居士说我们学佛的人要以德报怨,不可以以怨报怨.这是正确的.
你是一个真有智慧的人,别人不敢在你面前造谣.为什么?知道你会追根究底,调查他的动机与目的,他就不敢了,所以造谣的人都对愚昧无知的人,因为那些人不分青红皂白,说了就听,听了就上当.
我们学佛,将来还要学做讲经的法师,如果胡里胡涂,将来讲经一定贻误众生,造成无量无边的罪业,过去李老师常讲,不论弘法利生的人,或是学佛的人,头脑要像水晶琉璃球,八面玲珑,充满智慧,才能帮助苦难众生.如果像个四方木头头脑,动都不能动,那没用处.
口是祸福之门
真正学佛,我在前面说过,学到一句我就做到一句,才有感应.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做到了.大家修净土,《无量寿经》一开端,最重要的是指导修行的纲领,就是"善护三业,"头一句"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你有没有做到?一天到晚还是看别人过失,还是说他过失,批评他,不知道批评自己.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你看他说,我只看见自己过,不见他人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左是什么?左是下降,这都是表演给我们看的.
尤其《华严经》上,善财童子参访善知识,善知识里头,确确实实示现的有不善的,胜热婆罗门,愚痴;甘露火王,嗔恚;伐苏蜜多女,贪欲.这三个人代表贪嗔痴,善财童子去参访,你看看人家是什么态度?有礼敬,没有赞叹,他不说人家的过,只是什么?只是不赞叹.我们有没有学会?看到别人过失,反省自己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回味勉".对于人家的过失一字不提,这叫修行人.一天到晚看到别人过失,就批评,就指责,这是世间人.这是世间愚痴之人,不是君子,君子就不是这样的.儒家君子就是修行人,圣人是修行圆满到家了,君子是修行功夫得力!我们自己不能不反省.
为什么说,你有意无意批评别人是不善呢?你要知道你批评别人,人家能不能接受?会不会感恩你?如果不是感恩那就结怨,结怨之后就惹起报复,就结了冤仇.所以古人讲"斧在口中",这是佛经上说的,斧是斧头,在哪儿里?在口吕.中国谚语里面说:"口是祸福之门",你说错了话,随便批评人,纵然这个人有恶,造恶多端,你批评他,他记恨在心,找到机会肯定报复你,祸就来了!就是连老师教学生,这是我们亲身经历的,我们同班二十多个学生,李老师教导我们,他对学生犯了过失,有的人骂,喝斥,还有打,那是什么?骂他,打他,感谢老师的教导.有的学生就不然,老师要是骂他,他不服!不以为然.这样的学生,老师对他很客气,从来不说他的过失,为什么?不结冤仇.这位老师有一次把我叫到他房间里告诉我,他说:你看到了吗?我对待学生的态度不一样,为什么?就是这个道理.
这是教导我,处事待人接物不能随便说话,时时处处要小心谨慎,怕说错话!说错话,无意当中给别人结冤仇,所谓是说者无心,信口开河,听者有意.他记在心上永远不会原谅你,到将来他有缘的时候就会报复你,到那时候后悔就晚了.你不知道他报复你的时候,那个仇什么时候结的,你不知道,你早都忘掉了,他却是怀恨在心.所以这种人愚痴!佛菩萨有智慧,不愚痴,不干这种事情.佛菩萨眼睛看到众生造成五逆十恶罪,心定堕地狱,受无量苦楚,佛菩萨也不说一句话.什么原因?不能说,说了他不能接受,佛菩萨来了,佛氏门中还是不舍一人.这些地方我们看懂了没有?我们学到了没有?决定不能说我看不惯,好,你看不惯就要受,到后来人家报复的时候,你就受不了了.
口离四种过
口业清净,口离四种过,"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务必要真做到.我常常劝勉大家,早课是提醒自己,晚课是反省自己,这一天身,口,意三业有没有过失?发现自己有过失,即是悟处.把过失改掉,再不犯同样的过失,乃真正修行,即是功德.为人若不知自己的过失,是愚痴,无明.这样的人没救,佛也救不了他.佛法里称之为"一阐提".一阐提是印度话,翻成中文是没有善根的人.没有善根的人就是不知道自己有过错,以为自己都对的人.
诸位要知道,在这法界里只有一个人没有过错,那就是佛,圆教佛没有过错.等觉菩萨尚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所以等觉菩萨还犯过错,他犯思惟上的过失.我们距等觉远之远矣!居然觉得自己没有过失.世间唯两种人没有过失,一者成佛,一者是一阐提.前者是真的没有过失;后者是有过失,死不承认.他既不是佛,那么就是一阐提,这是地狱的种子,造作一切罪业,自己不知道.三业中,口业为先,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口的过失最容易犯,犯得也最多.本经经文的顺序都有很深远的意义.
三,惟觉大和尚关于"慎护口业,不犯四过"的开示
言语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工具,所谓"良言一句三九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口说善言能令人心生欢喜;口出恶语,除了令人生恼,还须自受恶业苦报.口过有四种:两舌,恶口,妄言,绮语.为人处世要经常反省检讨自己有没有这四种过失,如果有,马上就要惭愧,忏悔,改过,否则口业不清净,讲出来的话,别人都无法信受;或招感口腔恶疾,被人毁谤欺诳等,这些都是口犯四种过失所产生的恶报.所以种了什么因,将来就有什么果,佛法因果的道理是真实不虚的.
两舌,"两舌"即是于两人之间挑拔离间;如看到张三说李四不好,见到李四就就张三不好;或是见他们吵架,甚至打架,自己在旁边看笑话,说风凉话,这些就是两舌.俗谚云:"嘴巴两片皮,说好说坏都是你."常拨弄是非者,来便招感聋哑,眷属乖离等报.
"恶口"是以粗言恶语骂人,致使他人起烦恼;或逢天雨,刮风,令身心感觉不适,即开始骂风骂雨;乃至骂畜生;不论骂詈的对象是有情或无情,这些都属于恶口.一般人对一些不经意的恶口讲成习惯,自己不容易察觉,境界一现前,很自然就讲了出来,话一出口,坏了事还不知道.
例如四川有句口头语"格老子",一般人不先讲出这句话,好像后面的话就讲不出来,虽是口头语,也是属于一种恶口的习惯.有一次,一个北方人到四川去卖东西,与买东西的人发生议价的问题,四川人一开口就先溜出一句话"格老子",就好像是开场白一样.北方人一听,心想:"你当我老子,这还得了."于是上前一个巴掌打过去.这个四川人还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挨打,便说:"格老子,为什么打人?"对方又是一巴掌打过去,"格老子,为什么又打人?"这就是恶口,无意中说了自己还不知道.所以修行没有其它的捷径,就是要时时刻刻返照自己的一言一行.
《大智度论》中记载有位毕陵伽婆蹉尊者,每天都到恒河对岸去化缘,每次要过恒河时就跟水神讲:"小婢,我要过河了,给我开路!"水神一听马上帮他开路,河里立刻就出现一条路,让尊者通过,到达对岸.因为毕陵伽婆蹉尊者是证到罗汉的圣者,堪受三界众生所尊重,所以水神一听到尊者的话,马上就帮他开路.但是时间久了,水神心中起了烦恼:奇怪,我帮尊者开路,尊者不但不感激我,还骂我是小婢,这口气实在很难咽下去.就去找佛陀,对佛陀说:"世尊!您的弟子毕陵伽婆蹉尊者经常到恒河对岸去化缘,我每次都帮他开路,这对我来说也是修福报,但他却骂我是小婢,恳请世尊评评理."世尊于是对水神说:"我找毕陵伽婆蹉尊者来向你道歉,赔不是."毕陵伽婆蹉尊者一来,佛陀即告诉他:"你每次到恒河对岸化缘托钵时,水神都帮你开路,你怎么还骂他是小婢!实在不应该,你应该向水神道歉."毕陵伽婆蹉尊者心想:"对呀!他帮我开路,我怎么还骂他是小婢,自己实在是不应该."于是马上向水神道歉:"小婢!我现在向你道歉."他向水神道歉还是叫小婢.虽然尊者已证罗汉,粗的根本烦恼已断除,但是细的习气还存在,故仍叫水神小婢,却不自知.所以恶口不容易改,自己要多注意,经常检讨反省,讲话的时候是不是有过失,时时要"三思而后行".如此,不断地熏修,生处转熟,熟处转生,慢慢地就能修去恶口的习气了.
说谎话欺骗他人称为"妄言".现在社会上一般人为了做生意,容易打妄语;有时修行人为了名闻利养鸡,也会打大妄语.例如自己没有开悟证果,却说自己已开悟证果,乃至说自己是如来转世,迦叶转世,说了这些大妄语,造了恶业,将来恶业果熟,就会堕入地狱,受地狱之苦.所以无论在家,出家众,千万不可说大妄语.&&
然而,有时为了要成就一件善法,功德,讲实话不容易成功,此时即可开个方便,称为方便妄语.所谓方便妄语,指话讲出之后,对自己没损失,而别人听了不但没有损失,而且还有功德,让对方从中得到利益.过去有位老和尚在山上修行,一日打坐时,遇到一位猎人在猎兔子.兔子听闻到了枪声就跑,惊慌中,急忙钻到老和尚的衣服里躲了起来,以保全自己的性命.猎人随后追了过来,就问这位老和尚:"我刚才在猎捕兔子,看到兔子好像跑到这边来了,师父,你看到了没有?"老和尚讲:"看见了,从我右手边跑到山里面去了."猎人听信就追了过去.这就是方便妄语,明明知道兔子躲在自己的衣服里,却说它跑掉了.对自己没有损失,也保全了兔子一条性命,这就是善意的开方便.所以,修行学佛要知道化法的精神是活学活用的,为救护众生,成就善法,不得已时即可用方便妄语;但是若不是为了成就善法功德,则不可说妄语.
社会上有些从商的居士,想发心受五戒,但又认为做生意当中,极难真正说老实话,认为没办法持守不妄语戒.其实,任何事情都不离因缘果报,想要生意兴隆,便须诚实,信用.过去的百年老店能永续经营,不外乎是本着童叟无欺的理念,只要以真诚不妄之心待人处世,这个事业就是值得人们信任的金招牌,如此何须担心无法成功?
古人季布"一诺千金",然而现代道德观念淡薄,却喜欢打妄语到处骗人,所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过去古人结绳记事,两人有约,打个结就好了,现在打结行不通了,要写契约,打了契约还不行,还要请律师来作证,请了律师还不算,还要到法院公证;就算公证了,可以还会耍赖,什么原因?喜欢妄语的关系.世间上的人会打妄语,有些出世修行人为了面子,也容易说些欺骗的话,谋取他人的尊重;之所以如此,不外乎执着一个我相,为名,为利.从社会上去观察,打妄语的人很多,然而一切皆有因果,自己打了妄语欺骗人,现在造恶业,将来恶业成熟,就会堕入恶道.
"绮语"是指言不及义的轻浮言语,例如讲黄色笑话,言情小说令人打妄想,甚至说些取笑他人的话,自己却认为讲得很幽默,这些绮语都是一种恶业.若现世与人言谈喜论绮语,未来便会召感口齿不清,遭人戏弄轻贱的果报.
众生内心有嗔心,嫉妒,骄慢等烦恼,因而易犯种种口过,或说话挑拨离间,恶口骂人,说不实的话欺诳他人;或说秽语,无意义的话,乃至毁谤佛,法,僧及一切众生等.由于口犯种种过失,导致今生有所言说,人不喜听,亦不信受;乃至后世贫穷下贱,容颜丑陋.而修行若能远离四种口过,未来即能感得如佛的清净梵音声,说法度众无有障碍.此外,口不犯四过,以真诚心待人处世,不但能得人信赖,尊重,念佛,持咒,诵经也会有感应,因为口业清净,自然有清净的功德效用产生.
古德云:"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足见一句话的影响有多大!常说是非,口业不净者,人见人厌,反之,常以好言,真诚称赞别人长处,人际关系必定很好.一个家庭里,姑嫂,妯娌或兄弟姊妹之间,彼此不和,产生嫌隙,这个家庭必定无法和乐兴旺;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或团体与团体之间经常互相攻讦,这个社会必定乱象频繁.若是人人都能净守口业,多观察,学习别人的优点,多称赞他人的长处,这个社会就能充满和谐.
《说文解字注》阐述"话"字之义,即是会合善言.所以真正会说"话"的人,所说的话,必是善语,令闻者心开意解,清耳悦心.
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佛所说之言,不唯是善语,更是宇宙人生的真理,能令众生解脱烦恼,得大自在.经云:"持口如佛口,常说诚实语......,若生于世间,谓诸香庄严,犹如香山水,流入涅盘河."倘能学佛,口业清净,常说正语利益众生,即能口出妙香,咸令闻者欢喜信受,亦能同登自在解脱的涅盘圣地。
四,妙祥法师关于"口业之过"的开示
时间:&二零零一年十一月初八上午
地点:&海城大悲寺
缘起:&对寺院的僧众所开示.是针对很多学佛人,包括僧人,对当前,很多僧人或者寺院说三道四,而犯下口业而开示的.特别是常年护持大悲寺或者经常来大悲寺的居士,经常议论其它寺院及僧众如何如何,同时也针对在大悲寺修行的常住僧人,而开示的.虽然严格持了佛陀戒律,精进的修行等,但不能贡高我慢,我执上的分别,而说僧之过......
本文由大边亲莲师兄,根把录音发心整理.
《说僧过恶犯大重罪》是就应该学这个了.因为这个问题很容易犯的.这个不光是僧人容易犯,沙弥也犯,而且有很多居士也犯.什么原因呢?由于不懂,不是他故意想犯的,就是平时的习性造成的.说僧过恶,即说僧的过失和恶性,由此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有的人还认为这是很正常的,前几天有位居士说这本书是别有用心,他心里非常不平,并不是说他不想好或反对什么,而是由于他的正见不足,而且不知道法的真相.所以他认为这个书不正确,他是从世间法来看的,并不理解佛的真义.所以这个问题很容易导致犯过失,而且这种过失一旦造成了,修多少天都不如一念正确.说僧过恶是很容易堕落的.我们的修行,很容易犯口业,这个口业不光是你们犯,我们有时候心里稍稍不平,或者就算善意说了口言,也是造业的.
这所谓的善意是什么意思呢?是我们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嗔恨心,事实上你说出来本身就带有嗔恨心了,只不过是微细的.你不知道,所以你觉得没有起心动念,或者你没有说什么,但是这句话你只要想说,在你微细的种子里已经起变化了.我们不知道,你们以为自己脑子里的粗妄想所说出来的叫做心动,但是你不知道,不用说你把话说出来,就是你写出来,想出来就已经是再造业了,何况再从口里出来.你想能不造业吗?话从哪里生出来的?它得有个出路吧?这句话怎么生出来的?为什么外界演给你看?为什么你眼睛的六根能看到?为什么到你的心里不能吸收?而且往往又通过过你的心里说出来?这个已经是起心动念了,我们以为是正常的,实际上堕落已经开始了.
这个微细的变化只有菩萨,罗汉才能看到,我们很难看到这些东西.因为我们看不到等于没有,所以起了一念的恶心,我们都会马上天地灰暗.包括甚至退道心一起,马上就天地灰暗.
就算这个事情不是你的,是别人的,你思维一下别人怎么会起这样的心呢?就在你这样思维的同时,你也同样地跟着起了变化----天地昏暗,甚至地狱现前.只不过我们的粗妄想,不具备天眼通,慧眼通,所以我们不知道.但是,不知道不等于没有啊!等我们知道的时候早就晚了!你什么理都讲不了了,跟谁讲去?所以千万要注意这一点.恶语最伤人,一个伤他人,一个伤自己,特别是对方的事情.比如说有人犯了一个过失,我们去说,至于对方有没有受损失暂时放在一边,仅仅你想说的这一念就像人把斧子往空中扔,这斧子能砸到虚空吗?能把虚空破掉吗?破不掉.而且最终这个斧子还得落下来,从哪里扔的还得落到哪里去,还得砸你.又像人仰天吐口水,你吐出去的口水它不会被粘在天上,还得落下来,这是自作自受的.你想想,多厉害的事情啊!不光是佛法不允许这样做,就是世间法也不许这样做,世间教人隐恶扬善.少说别人的过失.过去有个人,他同别人一起开会时,有人提出一个关于其它人隐私的问题,虽然大家集在一起开会,当时这个人就制止了这种说法.因为一个人的隐私问题,只能个别地去解决,如果在公众的场合,一旦提出来了,本来有很多人不知道,因为你提出一种攻势,说了一些别人的隐私,让所有人都知道了,你叫这个人以后怎么面对呢?第一,会把他本人的名誉毁坏了.等到说完它的时候,后来这个就制止大家,咱们讨论点别的事,就说这件事情我们没有看到,不要乱说.就这一念的好心,结果怎么样了,大家马上止口不言了.咱不说别人有什么感想,对方确实是永远地感谢他,至于他知不知道,那是另外一回事.后来大家有的出国了,有的在国内也非常惦记他.一念好心做功德无量啊!所以我们千万不能造口业,口业不能造,说僧过恶就是更不能造了.
就是世间法都不允许我们造口业,比如说有的人行为不轨,道德不好,有时候看到了,就得装着看不着似的.你要不起心动念也不行,它也污染你的那颗心,不由自主地你就堕落到他的情趣里去了.你要是起心动念在那里分别好坏,弄不好你就堕落那里去了,这样都不行.何况我们看完了以后起分别,再说好说坏,我们的心就已经开始变化了.不是外境变化了,是我们的心变化了,是我们修行当中最大的一个忌讳.本来修得挺好,很努力,但是由于嘴不好,说了别人的过失,别人还没有怎么样,我们的心先变坏了,这时我们就吃了大亏.不是大家愿意说,而是大家由于没有勤学正法,不知道这一关.过去古人绝对不让揭发人家的隐私,或是揭发别人的过失,都要隐恶扬善,扶正不一定要破邪.你只要称赞好的方面,那个邪气就站不住了.你有时候又想扶正又想说出不足的地方,反而造成另一种麻烦.因为我们还是凡夫,弄不好就被说话这种嗔恨心所代替,所以说僧众的过恶是非常大的,佛讲不允许任何人造口业,身造口事,口业最重,我们很难止语,不说话,这个很难.因为我们平时不知道止语的功德.都以为说话很正常,成天活着不说话能行吗?那不闷死了?再说我说话也没说什么过分的话呀.我们根过就察觉不出来.每句话都有它的缺失,有时候不说出来才是真正的好.比如你说好话的时候,能不起心动念吗?这个东西太好了.你这件事做的真的,你说好了能不起心动念吗?你不说好,你的心非常平和,而且反而是一种真正的好,心好才是真正的好.而且能达到无漏,你这个好虽然称赞了一些事情,能起到一些好的效果,但毕竟是有漏的好.所以我说的意思是大家尽量往真正的好上支使劲儿.一定要心好,要无漏.好话都有一定的漏洞,说多了以后,当我们闭关了,以后止语了,才知道我们平时说话都在喋喋不休,就好话有时候也是没完没了地重复,满足自己的想法和欲望在讲话,并不真实.所以说这个好话,都起心动念,都会有漏洞,何况我们说恶语呢?恶语不光有漏,而且它首先污染了我们的心.说一遍就等于又往种识里种一遍.种了一遍后,马上就开始一天天地加深,半个月以后你如果不忏悔不拔出去,他就深得最后很难拔出去了,就这么厉害啊!为什么我们总是在轮回?总是修道,总是不精进?打打坐,修点儿禅定,怎么没有太大的反应呢?有时候你刚修完禅定,张口几句话:"咣咣咣......"都漏出去了,就这么漏出去了.等你说惯口以后,禅定的时候,刚想定下来,快要证得无漏的时候,突然你的恶口----禅宗的"漏"马上就现前.那时候你想不说也不好使了,因为你的恶语已经说惯嘴了,到那时就已经形成了这个漏洞,生起了这个法,顺着你的那上漏斗全漏出去了!那时候你想控制它,你想抓,你想咬牙,用什么定力都不好使了,你痛苦万分啊!本来马上就可以了脱生死的事情,甚至马上就可以证到某一个境界的时候,你按都按不住它.打一个不好听的比方,好比想上厕所,肾脏又不好,裤子当下就湿了,你想咬牙都不好使,它往外出控制不住的.但是要是肾脏好,就不会有这种现象发生了.虽然我们有些不足的地方,但是由于我们不造口业,就不会造成这种状态了,这是一样的.由于我们造了口业,它已经坏了,而且里面已经起了一种漏的根了,在那里摆着,只要你有一点功德,它都给你漏出去.它专门漏你的功德,你有多少东西它就装多少,像个破口袋似的,你装多少粮食都会从这个洞一点点漏出去.所以这个口业特别的重,人这一天忍住了不说什么闲话,而且能够心里放得非常平静,就算你心里忍不住,口要是能忍住,同样也是功德.忍住了以后心里是暖乎乎的,因为法在那里.久了以后它逐渐要结果,而功德逐渐地攒满.如果你有点好处,就说来说去的,刚攒的这么点好处,慢慢地就消耗没了,心里一片空白,一片空虚,所以口业的过恶非常大.一般的口业都这么大,起心动念都这么大,何况说僧众之过,那就更大了.因为僧是三宝呀!什么是三宝?那是我们的命根,我们的家,就像人回家一样.比如说想要回家,只顺着这条道直走就行了,你不但不走,还要刨这条道,说这条道太烦人了,我要给它刨掉,你三刨两刨,你还能回到家吗?一旦挖穿了,你就会沉没大海里了.所以说僧众过就是这么厉害.我们现在修行就等于在大海上航行一样,说僧众过就等于在大海里航行时把船给凿个社会窟窿,那能不沉吗?有一点洞都会把你的船毁掉,何况你再亲自去凿呢?过去有无始劫来所造的业力,我们都堵不过来,何况你再新造个洞呢?那就更坏了,洞上加洞,那我们能不沉没吗?所以说,修行不是别人的事儿,就是自己的事儿。这么大个事情自己还不注意?就连我们自己为了世间财都得守各种规矩,何况我们为了无上的法财?了脱生死的大事你再不去做,你说不是太傻了吗?所以大家不要顺着自己的习性,说惯了嘴,走惯了腿,嘴要是说惯了,它停不下来的!“哒哒哒......”没完没了,一句话重复来重复去,别人听着都觉得太招人烦了,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起心动念便是轮回!你说一句话不知道轮回了多少次,你不说话都轮回,何况你说话了?说话了以后,那多少念,多少念就是多少轮回。我们每天都在轮回之中,每一念不知道轮回了多少次,甚至几百次,几千次,就这一念都这样,何况我们念念都在起心动念,那不更厉害了吗?你说话能不用思维吗?能不去想吗?能不观照吗?你这种观照不是反观自观,而是放逸,是往外观。往外观就是起心动念,哪有外?起心动念就是外,不控制嘴就是外,眼耳鼻舌身意一起往外观,最后你能不轮回?而且是大轮回,在哪里?不是地狱就是畜生,再就是人,大部分都是。一般说恶口的,特别是谤僧的,主要是在地狱罪,为什么是地狱罪呢?你谤到根本了,谤到法王那去了,什么是法王,佛法僧就是法王,是三宝,三宝是佛的化身,你都谤到国王那里去了,这还了得,就是世间法也不允许呀!一个普通人如果自称自己是法王或是骂国王,那国王能不抓你吗?能不杀你的头吗?把你关监狱里去,世间法都不允许,何况是佛法了.你谤的是法王,更不允许绝对不允许.就算是法王能原谅你,法王下面的护法也不会原谅你.所以说口业造业无边啊!身沾口事,特别口业.咱们今生能够出家,能够学佛,我们首先就得到一个宝贝----少造了很多口业.身,口,意业,特别是口业,我们少造了多少啊!我们今生就应该感到非常地自豪.而且我们非常感谢佛和菩萨,经我们有这么一次机会让我们出家修行.我们是有大福报之人!前世不知有多大的福报见过佛!今生才会这样子,所以事实上要珍惜自己的机会,一定不要造口业.如果你不造口业,那将来就是佛世.什么是通往回家的路?不造口业就是回家的路!你不用另外再找一条路了.我想再找一条回家的路,这边拆路,那边又修路,你能修到家去吗?本来挺好的一条路,你硬是在旁边把这条主要的干线给拆了,在旁边再搭一条路,那可能么?所以一边毁路,一边造路,不等于你造成这条路,就是堕落地狱里去了,结果一事无成.自己造自己毁,你以为你能行吗?回到刚才佛说不允许任何人造口业,就是这样.就是世间也不允许人造口业.比如邻居有点什么恶事,不能出骈说.父母的事情不能去讲,兄弟的事情也不能讲,包括自己孩子的过失都不能讲,邻居,师长,就连村子里的傻乎乎的人的过恶也不能讲.世间法都不能讲,包括我们出家人,知道有很多的众生即是前世的父母,未来的佛,所以所有的众生都不能讲.有人不就讲了一句话么?那是现时现报啊!那真吓人啊!一个鸟叫得不好听,"呱,呱呱"地叫,正好有人在那里唠嗑,它却使劲喊使劲叫的,有位师父听那只鸟叫得挺难听的,就说了这么一句:"怎么叫这么难听."当时我就想制止他,因为我当时在止语呢,用手比划一下示意他不要说,但是来不及了,刚说完这一句话,那只鸟"噌"地一下飞走了.等他知道了不应该说的时候,他马上内心就缓过来了,但那时已经晚了.鸟永远会记住你诽谤过它,将来非要受果报不可,你以为鸟听不懂吗?这一下子他就受了教育,再也不敢说众生的过失了.确实教育人啊!
五、黄忠昌居士谈止语的好处
1,真正做到“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使自己能尽最大的努力修好十善业,积累往生的福德资粮。同时可以防止辛苦修来的一点福报从说话之中流失掉,也可避免因口过而招来的麻烦和灾祸,在较大程度上断绝了菩提道上的业因业缘。
2,能够避免犯破六和敬,破坏正法道场的重罪。谚语有谓“人平不语,水平不流”,易经上也说“吉人寡语。凡夫喜欢杂心闲话,其实是由于内心里贪嗔痴慢的烦恼习气太重,不说话就难受,总要找话题来消遣消遣,太喜欢说话的人确实是心不在道。而且可以说明他几乎还没有觉悟,还没有真正生起了生死出三界之心。如果是真正的修道之人,心里常存惭愧,一定会珍惜光阴,把精力用在听经,讲经,看书,念佛,拜佛上。凡夫说出来的话既然是由烦恼习气所引发,就难免对他人的害处远远大于好处,而且又缺乏真诚恭敬心。言谈当中不知不觉就会误导人,伤害人,于是由许多的小摩擦而演变成大摩擦,终于破坏了彼此之间的和谐,于是就在犯了破六和敬的罪过,而自己往往还不知不觉。既然破了六和敬,当然也破坏了正法道场,干扰了他人的正常修学,制造了恶劣的修学气氛,这个罪过当然不轻。
3,能够提升自己的忍辱功夫。凡夫烦恼习气很重,遇到不称心如意的事情就会发牢骚,看人不顺眼就想去纠正人,批评人。譬如见人说话太大声,就想去制止他,见人关门动作粗鲁,发出巨大的声响,又想去纠正他,见人小便后不冲水,就想去批评他。止语就可以避免这些过失,逼着自己样样都要忍耐,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慢慢地就会做到‘不见他人过,只见自己过’,逐渐就会懂得‘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人心’,心渐渐不再被外境所转了。
4,能够提升自己的诚敬心,能够得到佛菩萨更大的加持。诚敬心多一分则多消一分罪,多增一分福慧,多得佛菩萨的一分加持。止语是佛菩萨之所欢喜,是依教奉行的表现,比起不修止语,对佛法,对护法,对众生,对道业的诚敬心是大大地提升了许多。
5,能够指升自己的警觉心。因为止语,受到别人的干扰会比较小,于是就有更多的精神照顾自己的起心动念,烦恼习气生起之时能比较迅速地察觉,并且令其息灭,久面久之,烦恼习气就会被控制住。同时也常常比较容易觉察出自己的毛病和过失,也能较愉地改正过来。
6,能够比较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清净心。不跟人说话时间久了,人家也不会找自己说话,不用常常应付人,受到的影响就小,就有更多时间听经、读经、看书,凡事不闻不问,心里没有忧虑牵挂,心常能保持空灵,心就愈来愈清净,心愈清净就愈来愈有智慧。
7,能够更好地学习随缘度日。因为止语,人不得不老实,不得不放下种种的要求和意见,凡事合自己的意思很好,不合自己的意思也很好,有也好,没有也好,得也好,失也好,渐渐地就学会了随缘度日,同时也不断学习在一切顺逆善恶境中保持心平气和,久而久之,烦恼就能伏住了。
8,能够放下种种恩怨。与人多说,谈得投机则生感情,谈得不投机则免不了产生摩擦,就很容易与人结下怨仇,这些恩怨就会对往生造成很大的障碍。常常找人说话,有时无意中也会得罪人,如果特别喜欢和某人说话,另一个人也许会在想怎么不跟我说话,是不是看不起我了,所以也产生让人生烦恼的过失。同时也使自己失去了平等心,不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一切人了。
9,能够增长谦卑心,恭敬心。因为不再发表意见了,人家也不会再问你这样的那样的问题了,贡高我慢,自以为是的烦恼习气渐渐就会淡下来,人人都不再对你多加关心,时间久了,就会感到自己是微不足道的人,谦卑,恭敬的心不知不觉也渐渐地增长起来了。
10,不提供机会让人与自己谈话,也减少了别人造业的机会,同时也能防止有人烦恼起现行而找借口来障碍自己的正常修学。
11,止语其实是在享清福。止语久了的人,会觉得说话是很麻烦,很辛苦的事,请他说话他会感到很不愿意,也会很不自然。
黄忠昌居士,三十八岁,念佛二年十个月,预知时至,往生佛国,瑞相希有。足为念佛作证转轮。愿我同修增坚信愿,努力效法,一门深入,三年熏习,同生净土。
推荐善书法宝《口业辑要》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恶口的十种果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