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天、丹天、苍天、玄女结局、黅天各代表什么?

无上道火 第二卷 妖云遮天 第两百三十一章 碎灭圣器 仙侠武侠,大家读书院 - 网络文学门户
-& 第二卷 妖云遮天 第两百三十一章 碎灭圣器
| 『&提示:本系统支持键盘左右方向键[←][→]翻页&』
第二卷 妖云遮天 第两百三十一章 碎灭圣器
&&&&看来鸿源宇宙的天道秩序是崩溃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连天凤大圣这一位太极圣境的强者,也能强行投影而来,并且能拥有一定的战力。&&&&亦可从这个崩溃速度证实此前她所说的不过千年,少则百年,并非虚言。&&&&不过,天凤大圣的投影就是再大声,气势再盛,在高出一个层次的强敌面前,也难以奈何对方,反倒给三招两式之间迫退,诸般神通破灭,给灿金火焰淹没,在其中的形影开始消散薄淡起来。&&&&当初在时光海给灭星大帝耻辱般抹消分身,让天凤大圣为今日的投影之事做了数十年的准备,借助天凤圣碑这一件曾经的本命之物降临来,实力堪比帝境中上之阶,又有圣人神通在手,可谓帝境之中难有压尽上风的。&&&&但,比起金乌大圣借全族强者与太阳神殿沉淀数千万的力量,她依然望尘莫及,能够抵挡对方数个回合,已经算是不错了。&&&&“天凤道友,我此番前来,固然是为了自己的道统与族人,但也同时是赤家的意思……”金乌大圣依然面容冷冷,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内里的透露出来的冰寒,足以让天凤大圣心凉。&&&&圣界驾临亿万宇宙之上,独尊无二,无上执掌,是最终的修行圣地,其呈天圆地方之态,疆域之广,非圣人不明。&&&&其有修士无数,仙尊皇者且不说,就是帝者都至少有数十万之数。不朽圣者亦有成千上百。&&&&圣界的无上至尊,则有五位,是为五大圣祖:苍天圣祖,丹天圣祖,黅天圣祖,素天圣祖,玄天圣祖。&&&&金乌大圣口中的赤家,则是丹天圣祖血脉传承的家族,圣界之南的统御势力!&&&&这等存在,甚至能轻易裁决没有大靠山的天凤圣人的死活!&&&&区区太极圣人。还真不入赤家的法眼。&&&&“事已至此。你我别那么多废话!”天凤大圣也是杀出了真火来。&&&&敢情,你是为了道统与族人而来,我就不是?!&&&&再说了,本大圣又不在你们丹天圣域混。而是在与你们丹天圣域素来不对头的玄天圣域。就怕你们赤家鞭长莫及!&&&&“冥顽不灵!该死!”&&&&金乌大圣没有料到。对方没有半点退却之意,反而提升力量,以玉石俱焚之势压来。几乎让己身吃不了兜着走。&&&&…………&&&&圣者这种程度投影的争斗,无疑要比之前的八玄道意争锋要强上一筹,即使是帝衡诸人守望相助,同气连枝,并在短时间里面遁逃到千万里之外,也是感觉到余势蓬勃,无孔不入,滔滔不绝,让他们如陷泥沼。&&&&太可怕了,这一方天地,早给他们捣碎成不知内里什么样的空间,天地法则的各种紊乱,就连帝者面对之都难以在短时间里解析清楚,做出正确的应对来。&&&&见是如此,帝衡他们也管不了那么多,只能护住太阳神殿幸存下来的某些东西,继续拼命遁逃。&&&&至于结果怎么样,日后再联系自家祖宗了解吧。&&&&然而,最为凶险的,则是犹在闭目静修的楚河,与为了护持他周全在身边的鸾儿,毕竟两人距离争斗的地方太近了,甚至有时候要直面圣者神通,狼狈不已。&&&&不过,得到自家师尊指示的鸾儿,趁着一个难得的机会,跟在天凤圣碑后面,顺着一个小小通道,是携着楚河避开金乌大圣在暗中布置的禁锁,走得干脆利落。&&&&鸾儿远遁而去,天凤大圣的投影也是即将溃散,但她望着对方也开始扭曲的身影,则是朗声大笑了起来:“金乌老儿,我怕你这次投影,是白费心机了!”&&&&“哼!不日,我会去玄天圣域找你算算今日这笔帐的!”金乌大圣咬了咬牙,给对方舍身阻拦数个回合,从而消耗了不少元气,天道法则的压制也是愈来愈沉重,连形体都一时间难以保持,哪还有当初投影时消弭灭绝黑洞的举重若轻。&&&&“哈哈,就怕你不来!今日,你就止步于此吧!”天凤大圣不屑回道,天凤圣碑同时出现在她的头顶,散发这赤红至极的奇光,轮转若神轮,道道妖文扭曲着从上面纷纷剥落,沿着宛如实质的赤红奇光缠绕窜行,宛如活物似的。&&&&“苟延残喘,你还能有什么手段?!”&&&&“嗯?可恶!”&&&&旋即,金乌大圣嗅到了那丝危险的味道,脸色微微变化,终于不再是不屑的冷傲,并喝道:“天凤圣碑不但曾是你的本命之物,也是你证道的圣器,你就舍得将它销毁?!”&&&&“有什么舍不得!”&&&&天凤大圣六个字如金石齐鸣,响彻百万里,但很快给隆隆的“轰”一声压了过去。&&&&但见赤红的华光,带着无穷的火海,刹那间淹没千万里空间,映照亿万里。&&&&仅在数息之后,赤光尽敛,火海退去,速疾得让人目瞪口呆,而在中央之处,则出现了一个万里巍然的黝黝黑洞,森然可怖,难知其根底,它不断产生可怕的异力,吸扯与吞噬着周围的一切,幅及数千万里之外,莫说空间碎片与诸般元力,就是连光线都逃脱不了。&&&&然而,在那黑洞内里,此时却是有一点灿金之光闪现,并逐渐煌煌起来,复有一道淡淡的人影从中走出。&&&&正是金乌大圣,天凤大圣引爆自家的证道圣器,并没有将对方的投影完全消灭。&&&&不过,对金乌大圣的创伤,也是前所未有的:诸身碎裂出千百条或长或短的裂缝,几不成人形了,此时说他是一抹破碎的虚影都不为过。&&&&“真他娘的不甘心啊!借着几道丹天之气而来,却没有将事情办成,这该怎么向上交代,真是伤脑筋。”他捏了捏鼻梁,有些懊恼,但神态依然冷傲居多。&&&&“罢了,只能等天地大劫过去,鸿源宇宙彻底崩散之后,再来搜罗相关之物吧。”很快,他是做出了决定,不借着最后一口气,去追击楚河与鸾儿。&&&&内里,他自有心思:追去,成功率难过两成,若眼下住手,则能截留一丝半缕丹天之气,对于己身将来的修行,可是莫大的裨益。&&&&当然,他这样子做,未必能瞒过丹天之气的主人,但一力承担破灭之后的搜罗之事,应该没什么问题。(未完待续。。)u
更多精彩小说,欢迎访问大家读书院 http://www.dajiadu.net
本作品《无上道火》为私人收藏性质,所有作品的版权为原作者 戏水金鱼 所有!任何人未经原作者同意不得将作品用于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简述易经的天文基础
简述易经的天文基础
《易经》是一部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文明的源头,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长期以来人们对易经存在着许多误解和偏见,使其科学的一面不能发扬光大,更不能名正言顺的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了易经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但对其本源的研究特别是从天文学背景的角度运用辨证统一的观点研究的很不够。今不揣冒昧把个人研究心得写出来,不完备之处敬请斧正。
易经是一个复杂而完备的集哲学原理、核心理论、符号系统和运算法则为一体的能反映天地人运动规律的大体系。
易经的哲学原理是天地人合一的哲学论断,其核心理论是阴阳五行学说,她有两大符号系统:八卦符号系统和干支符号系统,其运算法则是阴阳五行间的相互作用。
在易经的子系统中,以研究人的身体为重点的中医理论和研究人的社会活动为重点的易经预测理论是最有名的两大系统。把人的经络、脏腑和中药等内容纳入阴阳五行系统即为中医。把父系氏族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点(六亲系统)纳入阴阳五行体系即为各个预测系统,象风水、八字、奇门、相学、六壬等内容。
《易经·系辞》有言:“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可见,《易经》是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学问,是古人通过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而对天、地、人的哲学总结。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哲学论断。如果把中国传统文化比作一座恢弘的宫殿,易经是这座宫殿的灵魂,而阴阳五行学说则是中国古文化宫殿的基石和支柱。现代哲学把唯物主义分成三个阶段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和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而阴阳五行学说被划归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范畴,被定义为对世界浅显、直观和模糊的认知,这是有失偏颇的!
现代科学特别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量子力学和对宇宙黑洞的观察和了解,从根本上颠覆了以牛顿三定律为基础框架的传统物理学原理。同时也是对天地人合一的哲学原理和阴阳五行学说正确性和科学性的诠释和验证。
阴阳五行学说不是无知、迷信,也不是古人的凭空想象,它有其深刻的天文学背景,是古人通过观天察地而得出的科学论断。
一 、观日月知阴阳
周易系辞曰:“易者象也,象者像也,象莫大乎日月”。古人类观察日月的运行特点,是最重要的观天活动。
对地球人而言,太阳的升降和月亮的出没,是最常见的天文现象。太阳升起万物复苏,温度上升,使整个地球具有了升发和温暖向上的特征,也就是易经所说的阳的特点;而日落月升,则使火的影响逐渐减弱,温度降低,大地便具有了收敛和湿而向下的特征,也就是易经所说的阴的特点。
1 、观日影绘太极图
(周公测日影)
卦字的“圭”旁代表古人在测量天地时筑的一土台,即观象台。卦字当中的一竖代表土台上放置的一个八尺高的标杆,用以测量日影的长短变化和天体间的距离。“卦”字右边的一点代表测量日影占卜的人。放标杆的地方称为太极点(详情可参阅《周髀算经》)。
以一个太阳年为周期,就北半球而言,冬至时日影最长,夏至时日影最短。以冬至时为标杆日影的长度为直径,以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点连线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
圆周上任一点P(X、Y)在X轴上的投影即为该日标杆日影的长度,夏至日日影最短,冬至日日影最长,秋分、春分日影长度相等,但变化方向相反。
过P点作X轴垂线与S线所组成的图形的面积代表日影长度的变化特点。太阳围绕地球运行一周(地心说)的圆周运动和日影的长度围绕春分点和秋分点在冬至点和夏至点之间的简谐运动复合以后即为太极图。可以这样认为,易经基础之一的太极图是地球上日影变化的数学模型在平面上的投影。
2 、观月亮的圆缺规律—月相知八卦、太极图
月相是最能反映阴阳变化规律的天文现象。
在易经体系中,阳性的事物用符号 — 表示,阴性事物用 - - 表示。
阴历十五,满月,亮度最大,阳气盛极,阴气衰极,古人用八卦符号表示为为乾;初一,新月,亮度最小,阴气盛极,阳气衰极,计为为坤;上弦月和下弦月则记为坎和离;月相和先天八卦形成了完整的对应。把月亮的圆缺规律(月相)复合起来即为太极图。
太极图是阴阳升降规律最形象的表达方式。而太极图正是古人类测量日影变化规律和月亮圆缺特点后抽象而成的阴阳升降特点在平面上的数学表达方式。高等数学上有一条有名的带子叫牟比乌斯带 (即取一条狭长的带子,旋转180°后相连),这条立体带子的正投影即是太极图。
二 、观五星知河洛、五行
天的第二个层次的意义是对太阳系最重要的五颗行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运行规律的观察。通过研究五星的出没特点,完成了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界定。
彝族十月太阳历一年十个月,每年从冬至日开始,每月36天,全年360天,余5-6天(冬至、夏至)为过年日。它以太阳运行定冬夏,观斗柄指向定寒暑。现今对十月历的发掘研究,可将中国文明史上溯万年。
按照彝族的十月历所定义的月份,则正月、六月在北半球观察天空,则水星出没在天空的北方。二月、七月火星则出现在天空的南方。三月、八月木星则出现在天空的东方。四月、九月金星出现在天空的西方。而五月、十月土星则出现在天空的中央。
把以上观察概括抽象为一简单的图形即为--河图,河图可理解为人类的坐地观天图。&&
河图的基本内容为:坎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1、3、5、7、9月在位置上为上方,用白点表示,代表阳。2、4、6、8、10月在位置上为下方,用黑点表示,代表阴。
古人居天观地 — 洛书
&&&洛书即坎一、坤二、震三、巽四、申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 &南
&&&&&&&&&&&&&&&&&&&&&&&&& 4&&&& 9&&&& 2
如右图&&&&&&&&&&&&& 东&&& 3&&&& 5&&&& 7&&&&&& 西
&&&&&&&&&&&&&&&&&&&&&&&&& 8&&&& 1&&&& 6
&&&&&&&&&&&&&&&&&&&&&&&&&&&&& &北
人在太阳系之外观察地球,以十月历为参照系,太阳系的五大行星在地球上的投影即为洛书。此即人们常说的九宫八卦图。
假如一月份水星入中宫为上方,洛书则变为下图。该图表示的是一月份五星的相对位置在地球上的投影:
&&&&&&&&&&&&&& &南
&&&&&&&&&& 9&&&& 5&&&& 7
&&& &东&&& 8&&&& 1&&&& 3&&&& 西
&4&&&& 6&&&& 2
&&&&&&&&&&&&&&& &北
三 、观二十八星宿知四象、干支
《黄帝内经》中有关于古人观察二十八星宿间的描述。
“星宿”简单的说,就是星球运行的旅馆。二十八星宿是以中天为圆心,把周天三百六十度分成四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七组星团,每组星团都有若干个恒星组成。有天文基础的都知道,恒星和恒星之间,相隔着几万甚至几百万光年的距离。东方七个星团它排列的形状就像一条龙。东方为木为青色,故说东方为苍龙。那么西方的七个星团组成的形状像一只虎,西方为金为白色,故曰白虎。南方七个星宿的图案像一只大鸟,南方为火故曰朱雀。北方的七个星团组成的图案象一只乌龟,因北方为水为黑色故曰玄武。古代观察周天的二十八星宿,然后形象的把它形容为四个动物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即易学里常说的四象或四兽。如下图:
《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中有关于二十八星宿间的相互作用与十天干的对应关系:“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已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璧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
所谓丹天之气是指红色的气团充盈于二十八星宿的牛宿和女宿之间的空间,也就是天干中的戊癸相合而为红色的火;同理,黄色的土气充盈于心宿和尾宿之间—甲己合为土;绿色的苍天之气充盈于危室柳鬼四个星宿之间;代表金的白色的素天之气,充盈于亢氐昴毕四星宿之间;代表水的黑色的玄天之气,充盈于张翼娄胃四星宿之间。戊和己的位置处于奎璧角轸四星宿之间,戊己则是天地的门户。
四、测日月星辰得干支纪时
1 、干支和干支纪时
古人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两两相配,组成六十对干支即常说的六十花甲子。例如2010年用庚寅表示。同理月日时也用一对干支来表示。用干支来表示年月日时的纪时系统即为干支纪时系统。
2 、二十四节气与月
月所代表的十二地支是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真实记录。
二十四节气代表一个太阳年(约365天)中地球围绕太阳运动时的位置特点。古人以北斗七星为参照物,把斗柄所指方向和十二地支相配,从而确定十二地支的方位和特点(正所谓斗柄指寅,天下皆春)。每个月由两个节气组成。
每年从立春开始,一月(正月)包含立春和雨水两个节气。以此类推,二月由惊蛰和春分组成。
3 、地球自转与时支
地球围绕太阳运转,平均24小时转一周。古人把两小时计为一个时辰,即晚上11时为一天的开始记为子时,依次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
通过对易经的天文基础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以天地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指导、以阴阳五行为其核心理论、以八卦体系和干支体系为语言的,涵盖宇宙万物的以人为本的科学严密体系。易经并不神秘,与封建迷信更是风马牛不相及。易经之所以被披上神秘玄学的外衣,是因为她曾经的“王权专用”身份。
最初,易经是被统治者垄断的神圣典籍,由王朝的史官掌管和使用,只为统治者服务,连诸侯国的君主都无缘一见。直到公元前707年(东周时期,周桓王13年),陈厉公的小儿子陈完出生,由于周王室衰微、王权没落,出现了“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见《左传·庄公22年》),易经才得以流传于天下。而易经的使用又往往伴随着庄严隆重的占筮仪式,更使其显得神妙莫测了!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山东联智创新发展研究院  对于现代科学的把握,不仅需要认识论水平上的知(把握逻辑的东西),而且需要本体论水平上的悟(直觉的领会、理解)”,“人们不仅要问认识论水平上‘知如何可能’,更要问本体论水平上的‘悟为何可能’”。—— 李曙华    中国为什么会有高深莫测的生成论的演化科学?中国古人是怎样认识他们的?  原来中国古人不是用现在所用的外求的方法认识世界,而是以内求的方法认识世界的。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内求认识论始终没有登上世界舞台,因此致使至今我们大多数人不知道人类还有这种认识。  在老子时代许多人都有这种认识方法,不过只有老子的《道德经》把它完整记录下来了,其它在《庄子》、《内经》虽然也都提到过,然而由于太过简略,现代人很难明白其具体方法。由于主客观原因,长期以来没有人将这一认识方法明白地讲出来,因此不仅对《道德经》发生种种误解,对《易传》也常常发生严重谬误,尤其是对《内经》现在竟有人说是原始的低下的认识。  因此阐明中国的“内求”认识论在现在尤为重要,它不仅关乎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事,也关乎着全人类能长久生存于地球的大事。因为如果人们认识了“内求”认识论,就会正确对待《道德经》、《内经》、《庄子》以及《易传》,这四部巨著蕴含着与机械科学完全不同的演化科学,它能挽救机械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严重的环境的威胁,使地球生命免遭彻底毁灭的命运。  在科学史上有布鲁诺事件,现在又有“外求”认识论的强大势力,在这种情况下,要论述“内求”认识论要冒极大风险。但是为了科学,老子以大无畏的精神著述了《道德经》,我们就该以大无畏的精神解释清楚老子的认识论。我相信,今天不会再有布鲁诺事件了。    一、老子的内求认识论    老子以大无畏的气概论述了人类社会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又以大无畏的精神论述了“内求”认识论,彻底阐明什么是“道”,在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章。下面我们看看老子是如何论述“内求”认识论的。    31 老子论内求认识    老子到底是怎样发现“道”、研究道的呢?在《老子》第一章里,清楚地概括说明了这一问题。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曒。”  这即是老子认识论的完整表论述。老子认识事物分两步,第一步,“无欲,以观妙”,这是观察道的奥妙;第二步,“有欲,以观曒”,这是对观察到的“道”的理论研究。  所谓“无欲”即是没有任何欲念,就是致虚极,守静笃,也即涤除玄鉴,没有瑕疵,这是将心灵之镜打扫得一尘不染。“虚至极”是一种高功夫,只有经过长时间练习才能具有此功夫;“守静笃”,是从另一角度说明炼功进入静到至深的境界。所谓“静”,是指心中没有一点游丝杂念。“致虚”、“守静”是一种类似深度自我催眠。在进入这种状态之前,必须给大脑一个强暗示,这个暗示就是你要观察什么,你就暗示什么。这个暗示的作用是让潜意识牢牢记住它,然后就可以进入守静笃的功态了。然而,为什么观察“道”要进入这样的状态呢?因为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潜意识才能发挥作用,以观察道的奥妙。所以显意被抑制,正是要发挥潜意识的作用;在进入功态前,你已经注入潜意识要解决的问题,进入功态后潜意识出来迅速将问题解决。潜意识的特点是在不知不觉中出现的,它最忌显意识来打扰,显意识一露头,潜意识马上消失。  “致虚极,守静笃”的功态,必须在闭目练功的状态下才能出现。眼睛睁得大大的,花花世界在眼前缭乱,如何能进入虚极、静笃的状态!在进入致虚极,守静笃的状态下就可以“观复”了。但不是用肉眼观看,而是以心观,用心观察道的种种情形。老子就是以此发现“道”的种种奇妙形态变化的。  老子研究“道”需要多次观察,这就需要多次进入功态,所以老子说:“常无欲,以观其妙”。  但是,只有观察还远远不够,观察只能看到“道”的形象,还要对所观察到的“道”进行理论研究,如何研究?就是“有欲,以观其曒”。所谓“有欲”,就是在进入功态前把要研究“道”的那方面的理论给潜意识一个强暗示,然后进入功态,很快“直觉”就会闪电般地使问题得到解决。但是老子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在《老子》81章里除9章有“道”的形象描写外,其余都是“道”的理论;而在这9章中并非全是“道”描写,其中也夹杂着一些议论。以直觉顿悟的方式上升为理论一次只能解决一个问题,而老子要解决这么大量的问题,需要常常进入功态,因此就要“常有欲”来解决。这正如朱谦之所说:“理显谓之曒也”。“理显”就是使结论、理论明确起来。  老子的“常有欲,以观其曒”,也是潜意识的作用,所以也要排除显意识才能实现,只是不必“致虚极,守静笃”,而只需浅度自我催眠即可。  “常有欲,以观其曒”,就是爱因斯坦等现代科学家所推崇的“直觉”,重大理论问题都不是靠逻辑推理实现的,而是靠“直觉”,或者叫“顿悟”来完成的。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老子的内求认识论现在只在道教中流传,俗人对此无所了解。
  1•2 老子对“内求”的一次实践  老子的内求认识论是否有效?在老子的16章是论述发现静功理论的,也是“内求”认识论的一次具体实践。请看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我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本章有三层,第一层,以内求认识观察万物的复归;第二层,将所观察上升为理论;第三层,修道的五个层次。  1、以内求观察万物的复归。  “致虚极,守静笃”就是第一章的“无欲”,“万物并作,我以观复”就是要“观其妙”;他看到怎样奇妙情景呢?“夫物芸芸”,“夫物”就是万物、主要是人类的清醒状态,“各复归其根”即转入睡眠状态。对清醒进入睡眠,我们常人看到的是简单入睡过程,而老子却看到了“道”归到生命之根上了。我们清醒的时候,通过眼看、耳闻、鼻嗅、口尝、皮肤等感官接受外界各种信息,在接受这些信息时大脑还要做出相应的反应,现在已知这种反应就有电磁波被辐射出来。对大脑所辐射的电磁波,美国造出仪器用以检查人们的恐慌程度,在飞机场等场所检查恐怖分子,英国则造出仪器检查脑病。其实大脑中所辐射不只电磁波,有比电磁波更微观的物质被辐射出来。我们在醒着的时候,大脑看似不活动,其实它担负着最繁重的接受信息、发号施令的任务,大脑不停地接受信息,经过思维做出相应的动作,从而辐射微观物质,这就会消耗能量,大脑细胞活动时间长了就会疲劳,因此时间长了就要需休眠,休眠之后外驰的思维就“归根”了。  外驰的思维是什么?老子看到的就是“道”,睡眠之后“道”回到生命的根上来了。回到生命之根就能使其得到恢复,如此一张一弛万物生命才会持久。  这是“致虚极,守静笃”状态下所观察到奥妙,也就是“无欲,以观奇妙”。  至此,就完成了认识“道”的第一个观察过程,这一过程至关重要,它能使我们认识比场量子还要微观的物质,这是中国至今保留的能够认识微观世界方法,而对我们所认识的微观世界,国外称之为神秘的东方哲学。  2、对所观察到的情形上升为理论。  但是观察仅仅是得到事物的表象,而还没有认识事物的本质,而理论才是事物的本质,以下就是老子从观察到的情形中以顿悟方式得到的第一个重要理论。  老子以顿悟的方式得到怎样的理论?老子得出,睡眠的本质意义就相当“静”。“静”是什么?这里的“静”不是“静”悄悄的“静”,不是无声无息的“静”,而是“致虚极,守静笃”的“静”,就是心里没有任何思念的“静”,就是“涤除玄鉴”,没有任何瑕疵的“静”;睡眠能够使生命之根得到恢复,“静”也能起到这种作用。  然而为什么要入静呢?它的意义在于不仅使人的生命之根得到恢复,甚至使生命之根复原如初,即“含德之厚着,比于赤子”。这是老子发现修道炼德的一个重要理论,因而老子开了气功修炼静养功的先河。  这是老子从“道”中得到的第一个理论,接着老子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得到第二个理论:“复命曰常”。是什么叫“常”?就是要想真正使生命之根复原如初,就要在平常就要注意“静”。什么是平常的“静”?这就牵涉到对“静”的深入理解,炼功入静,其意义是不与外界发生任何冲突,而要与和外界和谐一致,融为一体,这种和谐一体就会使生命之根得到复原。因此修道炼德不仅要炼静养功,同时在平时也要注意不与外界发生任何冲突,对外界也要保持和谐状态,事事处处都要与外界保持和谐一体。因此老子说:“知常曰明。”并且从反面说:“不知常,妄作凶”。妄自非为,必然遭遇凶险。  第三层,修道的五个层次  至此老子得到了两层理论,在此基础上,老子进一步还发现达到至高的“和谐”的五个层次,也是修道练功的五个层次。第一、“知常容”。懂得了“常”的重要意义,还要懂得“容纳”。什么是“容纳”?就是“ 受邦之垢”和“受邦之不详”;第二层,“容乃公”,就是公平,公正,对天下所有人同样爱护,同样看作自己的孩子;第三、“公乃全”,考虑问题要全面周到,没有遗漏;第四、“全乃天”,就要像天降甘露一样惠泽普泽万物;第五、“天乃道”,要像“道”一样荫庇万物。静功修炼达到“道”水平,就能持久,就能没身不殆。以上五层次是递进关系,一层比一次高,一层比一层难,一层比一层进入高境界,直至达到“道”的境界。  这就是老子对“无欲,以观其妙”的一次完整的实践。由此说明内求认识论并非虚妄,是实实在在可以做到的。  
  内求认识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另一最有效手段,中国古代的生成论的演化科学,就是以内求认识的成果。  中国古代有宇宙生成论,地球生物进化论,《黄帝内经》的中国医学。都是了不起的演化科学成就!至今无有超其左者。
  1•3 观妙之所见    老子对内求认识论不仅有理论有实践的描述,同时还有“道”的具体形象。老子观妙有两章,第4章、第21章。  第四章描写“万物之宗”的形象: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首先老子描写“道”的虚空广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接着描写道的具体形象:“道”像渊、湛之水,无形无象,无声无息,但它确实是存在的。  大家要特别注意最后一句,“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这表明,“道”是老子亲自观察到的,不是道听途说,更不是臆想的。  这是老子观察到“无名”的情景。  第二十一章又一次描写“无名”的形态。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在此章中要特别注意两点,一、“道”在“唯恍唯惚”中“其中有信”,说明“道”虽恍惚不甚分明,但有了这个“信”就无可分辨地说明它的存在;二、“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就是老子观察到“唯恍唯惚”中有精微的物质的情景。  这说明的确是老子自己看到了“道”。  
  1•4 “道”是活的    在第六章描写了“道”的第二个特征——“道”是活的。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谷神”就是“道”,道是“活”的,不会死的,它是天地万物之根源,万物死亡之后,又回归于“道”。并且“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35“道生一”情形    十四章,“道”分两类,一类叫“无名”,另一类是“有名”,也叫“一”,它们的关系是“无名”生“有名”,第十四章 就是描写“无名”生“有名”的情形,在此老子又把“无名”称作“夷、希、微”。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一者,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像;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尾。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这一章有四段,第一段描写由夷希微混凝成“一”;第二段描写“一”的形态;第三段描写“一”的速度极快;第四段论述老子为什么能知古始。    36 老子论两种认识    第四十七章 老子论述了两种认识论的优劣。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用“内求”认识不出门,就能知天下,不看窗外,就能看到大道;你用外求法,走的逾远,知道的愈少。  结论:“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这就是“内求”认识论与“外求”认识论的本质区别。    37 老子为道命名    第二十五章从老子亲自为“道”命名取字,我们可以毫不含糊说“道”是老子亲自看到的,并且是老子第一次为它命名取字,从而有力说明“内求”认识论的确存在,并非虚妄。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8
内求认识能“无为而成”    第四十三章 老子论述圣人头脑中发射出来的“道”的柔韧性以及无所不入的特性,从而得出“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的结论。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39 老子的观曒所得    整部《老子》就是以“道”为一切事物的最终理论根据,因此道的理论是多方面的,在此我们主要论述“内求”认识论的观妙部分,至于观曒部分部分请大家自己体会。
  310
内求认识论属功夫范畴    中国的内求认识属于功夫范畴,功夫就是俗语所谓的本领,现在一般称为人体潜能。功夫的出现,大体上有四种情况:一是先天生就,如耳朵认字,在儿童多见,长大后不习炼就消失了;第二,高人点拨,你本来就有,但你自己不知,经高人点拨即可出现;第三,气功修炼达到相当程度,自动出现;第四,各种功夫也有功法可循,然而每个人的资质不同,功夫也不相同。所以对待功夫,只要努力炼功就是了,不可强求,强求往往求不到,你不经意强求,也许到时候它就出现了。所以先师张三丰说:“夫功夫下手,不可执于有为,有为都是后天,今之道门,多流此弊,故世间罕全真;亦不可着于无为,无为便落顽空,今之释门,多中此弊,故天下少佛子。此道之不行,由于道之不明也。”  功夫一般由大脑控制,人的大脑是极其灵敏接收器,也是功能强大的发射器。大脑能接受宇宙间各种信息,也能控制各种事物的发生发展,并且这种能力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功夫的操作方法主要保存在道家著作中。  从接受上来说,高层次的接受就是老子的“观妙”,老子以观妙认识了天道的规律:“不窥牖见天道”。老子的大脑还能感知天下事。他说:“不出户,知天下”,也就是“不行而知,不见而明”。这比起“观妙”来低一个层次,这种功夫就是《内经》所说的:“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大之外”。  较低层次功夫有多种遥诊遥治病法。“遥诊”就是病人在异地的诊断,比如影像诊断法,在诊断前须先获得患者的信息,如认识患者,或有其近期照片等,而患者并不在跟前,远近不限,这时诊者闭目进入功态,眼前则出现患者彩色影像,那里有病,则色泽就会有异常,可诊其此处有病。遥治就是患者不在眼前,距离不限,通过大脑发出信息,为其治病疗伤。  从控制上来说,高层次遥控就是老子的“无为”。老子说:“不为而成”。○22对这种功能他又形象地说:天下至柔之道,能过驰骋于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有名、无名都可以进入无间隙的物体。因此我知道了无为的好处!○23  较低层次控制有许多种类。譬如老子说:我听说善于摄生者,在陆地行走不会遇到的狂暴的犀牛和凶猛老虎,进入激烈的战阵不会受到杀伤○24。这是善摄生者大脑发出信息,使犀牛、老虎、兵刃伤害不到自己。  他又说:德性深厚的人,好像赤子一样,蛇蝎毒虫不蛰,虎豹猛兽不伤,雄鹰鸷鸟不击○25。这是德性深厚者大脑发出信息,毒蛇猛兽伤害不到他。  这种功夫主要是以人体潜能来实现的,而人体潜能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感知世界有多种渠道。    
  二、《内经》论内求认识    2200年前的《黄帝内经》成为中国医学的理论基础,古先哲为什么有如此高超的理论?宋人高保衡说:“人生天地之间,八尺之躯,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12经气血之大数,皮肤包络,其外可剖而视之乎?非大圣上智,孰能知之?”大圣上智就是修道养生有大成者,正如王冰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所说:“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忍受,济赢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其意为,释去世俗的束缚,解脱世俗的艰难,导引元气,以保全真气,拯救黎民使之尽享天年,治疗瘦弱的病员使之得以安康。这样的人,非三圣(伏羲、神农、黄帝)不能达到如此效果。这就表明能认识人体复杂的结构,能使人类健康成长享尽天年的,非上圣大智不可。  然而为什么只有养生修炼有大成的大圣上智才能认识人体复杂结构,才能救人治病呢?这牵涉到中医是本体层次上的演化科学,大圣上智通过养生获得人体潜能,从而能认识本体层次上的事物,大圣上智不仅能认识人体本体上情形,而且能认识人体与自然界、各天体的广泛联系,因此只有上圣大智才能了解人体复杂结构,才能救死扶伤。  有两件事可以说明《内经》是养生有大成者所为。  第一、关于天干五运的来历。《素问•五运行大论》说:“丹天之火气,经于牛、女、奎、壁四宿之处,下临戊癸之方,所以戊癸主火运;黅天之土气,经于心、尾、角、轸四宿之处,下临甲己之方,所以甲己主土运;苍天之木气,经于危、室、柳、鬼、四宿之处,下临丁壬之方,所以丁壬主木运;素天之金气,经于亢、氐、昂、毕四宿之处,下临乙庚之方,所以乙庚主金运;玄天之水气,经于张、翼、娄、胃四宿之处,下临丙辛之方,所以丙辛主水运。”  五行之气经于天上的星宿,谁能看见得呢?《玄珠密语卷15运元通纪》说圣人能够看见:“太极始判,横五运于中,轮流至今终而复始,圣人望而详之”。此话倒有几分可信,因为除养生有素的圣人之外,五行之气经天我们谁能看得见?丹天之火气,黅天之土气,苍天之木气,素天之金气,玄天之水气,就是在今天我们用最现代化的仪器能够观察得到吗?  第二、对甲子之岁的确定
《内经》说:“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甲子合气,命曰立岁,谨候其时,气可与期”○1。  天气的五运开始于甲,地气的六气开始于子,所以甲子相合,称为立岁,也就是甲子年,以后乙丑、丙寅等等六十甲子按顺序排列。只要能仔细观察四时的变化,就能知道那年是甲子年。但是谁有这种本领?所谓五运,就是宇宙的本体之气,现代科学尚未发现宇宙之本体,对于本体之气科学家们尚在猜想阶段,用仪器根本测不出来。  所以五运六气,甚至整个《内经》都是由圣人的发现。    三、培真先生论“内求”认识    培真先生对老子的“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的解释非常恰当,他说出了“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的真谛,虽然没有对“恒有欲也,以观其噭”也做出恰当解释,可能是因为对“噭”的理解有误。“噭”当为“曒”。“曒”是使理论明显之意。前有观察,后有理论升华,这是老子完整内求认识方法。然而培真先生能对“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作出正确解释已经很不容易了,这是内求认识最关键的一步,所以培真先生功不可没!  以下是对其《道德经•探玄•前言》有关部分的节录。   “《道德经》一章中即云:“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噭。”这里就首先点明了人们对宇宙众有的认识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方法,即有欲和无欲。有欲,即是以人的意识活动通过人体外部感觉器官去辨别,故所能认识到的只是事物之外在表象;无欲,则是有知而不动知,使意识收敛为清醒而又无思辨的状态,其所产生的效用则是感应的直觉能力,所能感应到的就是事物内在之本质。”  “自古至今,人们都对修道感到玄之又玄了,后来又有人称修道为“修神仙”。由于这些修道效应的产生机理只有修道者自身才能体悟,却无法以恰当的语言予以表达,故就不能被常人所理解。即使是能表达,常人也不会因听一听就能直接体验得到,往往听着玄乎,不易理解,更不易相信。即使到了科学技术已相当发达的当代,人们也尚无法以科学的手段去进行仪器测试,因此,其不易被人相信也就是难免的了。然而,宇宙之大广漠无限,宇宙之深亦无止境,宇宙的内在奥秘亦是无限的。但是人类的所知却是极为有限的,若以人类有限的知去硬性规范那无限的未知,或指未知为虚妄,那则是作茧而自缚。如此自缚,则人类的认识就会徘徊不前,科学亦难有突破性的飞跃发展。”   “《道德经》就是老子所作探讨之结晶,也是我们祖先对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成果。其中既有理又有法,融理法为一体。在我所接触过的此类古著中,尚未有一篇与此著相类比者。其哲理被应用和发挥得最为得体的还是生命科学的领域,如中医理论的整体阴阳平秘说、经络说、气运说等无不得益于《道德经》。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曾这样记载:“内境隧道,唯反观者能照察之。”“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注:指修道)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此中所说之“内境隧道”即指人体之脉络,是元气运行之路线。“返观”即“返观内视”的养生法。但人体之经络、元气,在现代医学是无法见到了。因为现代医学所用的方法大都基于解剖学,这就如同将电源切断后再去观察电流是如何在电路中传导一样。而修养生之道者所采用的方法则是对自身活体的直觉体验。载有生命的活体,才有元气的运行,才有元气运行之经络现象的存在。因而,中医理论的阴阳平秘论、气运论、经络论等,虽不能以现代医学理论所解释,但它却依然以其独到之处而发挥着神奇的作用,并被世人所公认。另外,世间所流传的许多种养生功法,也都是以《道德经》的某些章句作为理论基础经发挥后而成的。”  “古代修道者对宇宙和生命奥秘的认识方法与常人的认识方法是截然不同的,修道者是尽量的收敛自己的思智,以神与体的浑融为仪器,以消除自我与外界的相对关系,使自身之场势与自然之道相混融,从而产生元神的直觉感应效应,故其所能感应到的就是宇宙那内在全息“灵魂”之场势,这叫无相对的直接参同意识法。而常人的认识方法则是尽量的发挥自己的后天思智,施展充分的想象力,使自己相对于自然,也相对于自我的元神和身体,借助于一定形式的仪器,去对物质世界进行综合或剖分。故其所能认识到的也只能是物质世界的各种相对的表面和片断,这种方法可称之为相对观察法。方法的不同所得出的结论或结果就不同,所以修道者所能认识的宇宙和其所能产生的能力,就使得常人感到迷惑不解了。然而,随着现代科学逐渐向较高深层次发展,科学工作者竟也惊奇的发现,他们所发现的高能物理现象,竟然越来越接近于中国古代修道者的哲理。难怪当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会发出如下之感慨了:“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们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令人惊奇的倒是这些发现[在中国]全部都做出来了。”爱氏的惊奇是不足为怪的,因为他并不知道中国古代圣哲们对宇宙的认识方法是无相对的直接参同法,因与果的关系早已被他们所认识。不仅是现在,而且在未来的科学实验中,恐怕人们仍然会惊叹:这在中国早已做出
  来了!可令人遗憾的是,祖国先哲们的实验结果却不被他的后代们所承认,甚至斥之为愚昧迷信,非要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月亮圆,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啊!倒是《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作者,西方学者李约瑟博士似乎窥探到了一些什么,他说:“这种灵也许完全不是欧洲人的,而且也许这种最现代的‘欧洲’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受庄周、周敦颐、朱熹这类人物的恩惠,比世界上现在已经认识到的要多得多。”“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中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中国古代和中国古代的医生和技士们的本领,比大多数汉学家愿意承认的强得多……”可李氏可曾知道,朱熹、周敦颐和庄周所继承的思想体系正是道家的思想体系。虽然朱熹和周敦颐是道儒兼承,而庄周则完全是老子思想的承传者。”   “美国从事高能物理研究的卡泼勒博士似乎也惊奇的发现了道家哲理与高能物理现象的吻合,他在其著的《物理学之道》中写到:“中国的哲学思想,提供了能够适应现代物理学新理论的一个哲学框架,中国哲学思想的‘道’暗示着‘场’的概念,‘气’的概念与量子‘场’的概念也有惊人的类似。”古老而又神秘的东方龙,长期以来在西方人的心目中似乎总是一个难解之谜。”  
  四、双胞胎之谜    黄志洵记述了人类超距传感现象和双胞胎之谜:“人类早就知道,在亲近的人们(孪生子、亲人等)之间有时会发生远距离的相互感应。如一方有难时另一方突然惊醒,或在同一时间分处两地的人突然有相同的事件发生,等等。对此,一直缺乏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合理解释,虽然我们不会理睬那些从迷信出发的异端邪说。文献[23]指出,由于人体生物场的功率非常小,又随距离的增加而迅速衰减,用一般经典场理论很难解释这些现象。此外,只有存在特殊关系的人与人之间才会有这种现象,也即亲近的人才能‘解码’和感知,这又是为什么?!或许组成人脑微观粒子之间真的存在‘微妙的量子相互作用’,从而表现出EPR相关以及超光速通讯能力?这是使人们非常感兴趣的科学问题。  为了研究双胞胎之谜,医学界已有一门学问叫孪生学,……已经发现,双胞胎都有一种天生的心里倾向,他(她)们像两个磁极一样互相吸引。双胞胎之间常用暗语进行交流,既复杂又很默契。”○5.这是在日常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双胞胎之间的这种远距交流经过训练还可以提高,不仅亲人、双胞胎之间有这种感应,就是一般人经过训练也可以出现远距离感应。在这里,极为重要的是这种传递不可能是场量子,人体虽然存在生物场,但是功率太小,用生物场是解释不通的。  最早对此研究的却是道家的老子,老子不仅知道人们的大脑之间能够沟通,而且知道圣人的大脑发射出的“道”能够影响普通的人。他说:“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天下之至柔”指的是圣人头脑中的“道”,而“至坚”就是最坚硬的物体,圣人头脑中的“道”能够像飞马一样在最坚硬的物体之中驰骋,当然也可以在人们的大脑中驰骋;甚至还能进入看似无缝的物体之中。看到这样的情景,于是老子说:我因此知道了无为的好处。老子不仅认识到人们头脑中的“道”能够相互沟通,而且还得出无为而成的结论。  老子的话确有道理,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因为这关系到一个十分重要的科学问题。黄志洵认为;“人类双胞胎在一定程度上与物理学中的EPR光子对相似,因为EPR光子对的特点正是‘两个光子既分离又互相联系’。”所以事实上比光量子小一个量级的物质是存在的,这种物质就是老子所说的“无名”。    五、“内求”知识在现代科学中的验证    伊利亚•普利高津说:“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着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发性,研究协调与协同。现代科学的发展,近十年物理和数学的研究,如托姆的突变论、重正化群、分支点理论等,都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  在微观领域,中国古代的演化科学与现代的机械科学虽有根本区别,譬如对量子、超量子的物质,中国认为它是流动的,不断生成着,消亡着;而现代机械科学则把这些看作固有不变的。除此之外中国所认识的本体物质也有机械特性,因此它与现代机械科学有不少共同之处。  然而,西方科学是得到验证的科学,因此获得了世界科学界公认;而道家的演化科学未曾得到验证,所以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持怀疑态度。但是中国演化科学中这些机械特性,现在开始得到现代科学的验证;此外,道家演化科学中的宇宙演生论、生物进化论、“道”统率万物论、阴阳对立统一论、万物有机演化论、宇宙自组织论、渐逝渐远原理、无神论等等也都不同程度被现代演化科学所证实。    31卡普拉论“道”    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在其《物理学之道》中,对‘道’、‘气’和现代物理学中的‘场’作了较详细概念比较,认为可以产生一切‘道’和‘气’就像量子场。”○7  又认为:“‘道’作为基本的实在,是一个连续的流动和变化过程,我们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都参与这个宇宙过程,并且是内在的、动态的。‘道’的基本特征是它的永恒运动的循环性,自然界中的一切发展,无论是物理世界还是心理和社会领域中,都显示循环图式。这种循环图式的基本结构是阴阳消长。‘道’的一切显示都产生自阴阳两极的互相作用。没有任何事物是纯阴或纯阳的。所有自然现象都是这两极之间的一个连续震荡的显现。自然秩序就是阴阳之间动态平衡的显现。好的东西不是阴或阳,而是两者之间的平衡;坏的是不平衡。”○8  卡普拉对“道”的理解无疑有其正确性,他对“道”的理解有个前提——“道”是客观存在的,至于为什么老子能认识“道”?这就不是卡普拉任务了,而是我们中国人的责任。    32 道家的“有名”与场量子相一致     “有名”与场量子有七点共同之处。  第一、它们动态形象一样  老子描述“有名”的动态形象是:  “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9  这是由“夷、希、微”混凝成“有名”之后的情形。  现代科学是如何描写场量子的呢?前苏联科学家瓦维洛夫搞了一个实验,他认为“眼睛是极其灵敏的仪器”,“一个观察者在黑暗中先呆上一段时间(以增加视觉的灵敏度),然后接通一个特别微弱的、每秒钟只发射很少的量子光源,眼睛几乎能将光量子一个个分别地记录下来”,而人们所看到的光子是什么样的呢?由于眼睛的迟滞性和光子的高速度,“因此人的眼睛就把光线看成一个连续的光流”。○10  在瓦维洛夫的实验中看到光子的“连续的光流”,与老子看到“有名”的“绳绳兮,不可名”,何其相似!  第二、它们都有很高的运动速度  老子所观察到的“有名”,有很高的速度,他说:“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尾”○11。由于速度太快,所以迎着它看,看不到它的头部;随着它看,也看不到它的尾巴。而现代科学已经测定出光子的速度是30万公里/秒。  第三、都有穿透性与渗透性  在《老子》中,“道”的穿透性与渗透性是这样说的:“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12。“天下之至柔”就是“道”,它可以在任何坚硬的物体里驰骋;“无、有”,就是“无名”、“有名”,它可以渗透到任何物体里去。而现代场量子的穿透性与渗透性早已成为人们的常识,所以穿透性与渗透性也是“道”与场量子共同的特性。  第四、都是无所不在  老子发现的“道”充满宇宙,他说:“大道汜兮,其可左右”。大道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宇宙万物莫不是“道”的子孙,就是物体之中也存在着“道”。庄子说:屎尿中也有道。而现代的场量子也有这种特性:“场处处存在,时时存在;不仅物体之间有场,物体之内也存在没有实物的空虚。这就是场的第一个,也是最根本的一个特性。”○13这里的场,就是场量子。由于在这一点上现代科学与“道”完全一致,所以道家思想里的“有名”与量子力学基本一致。  第五、至柔至弱,作用巨大  “道”是最柔弱的,但是作用却是巨大的,它以至柔至弱的方式演生养育了宇宙万物,功用无比伟大。《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现代科学也发现了一些神奇现象,现在科学家特别关注南极臭氧空洞,因为人类一旦把臭氧层彻底破坏,天外的各种射线以及紫外线就会毫无阻挡的射到地面上来,这些看不见、摸不着、无声无息的小东西将把地球生命全部杀光,那时地球将是无声无息的一个沉寂世界。  第六、意识感官不能感知  不少研究老子的学者,常把“有名”的不可感知性说成是老子的杜撰、预设,其不知
  第七、特性永不改变  老子的“有名”,其特性自古及今永不改变,他认为:“道”是“独立而不改”。但是它并不是不变化,它生天生地后,变成物质了,它的特性也就“大曰逝”了,变成完全脱离了“有名”特性的物质。现代的场量子也是自古及今“独立而不改”的。如果场量子的特性能随时间而改变的话,今天就没有场量子供我们研究了。现代已经知道,植物吸收光量子,把它变成植物的种子以及根茎叶的能量部分,光子也是可变的。  通过比较,老子的“有名”和场量子竟有九点共性,这说明什么?这是否可以说场量子有老子“有名”的特性!    33
“无名”与量子势    “无名”是老子发现的最微观的物质,在《易传》里称作“乾元”。宇宙间还有没有比“无名”更小的物质呢?老子实事求是地说:“吾不知谁之子”。○14老子不知道“无名”是由什么所演生,老子称它为“万物之始”。  德布罗意经研究认为,光子是个“复合实体”。它既是复合实体,那么它就是由比它更微观的物质“复合”而成的,这倒和老子看法是一致的,老子的“有名”,就是由“微、希、夷”之“道”混凝而成。  “无名”与量子力学家大卫•玻姆和巴希尔•海利的“量子势”也有共同之处。他们认为“量子势”是电子外围的某种东西,它比现已发现的场量子还要小一个量级。大卫•玻姆认为它有三个特点,其一、量子势不随距离的增加而衰减,因此它是超光速的;其二,它的效应是主动的;其三,与量子势的强度无关,仅由形式决定。  不过,德布罗意以及大卫•玻姆和巴希尔•海利的理论并没有被证实,也没有被公认。但是他们的理论迟早会被证明的。  现在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发现宇宙之中有暗物质存在。有人说:“近代天体物理学发现,空间存在着一种称作为暗物质的引力物质,它的总质量是宇宙质量的95%。科学家已经证明暗物质不是死星,不是宇宙尘埃,重子,光子或中微子等。”又说:“暗物质的质量比光量子还小很多,而且它充满宇宙的宏观和微观空间”。这一说法倒符合“无名”的特征。    34
对宇宙的整体性认识一致    老子的宇宙整体性大家都熟悉,而量子力学的宇宙整体观在前苏联科学家瑞德尼克在《量子力学史话》中有生动的描写:“什么是场?物理学家用这个词来描述这样的空间,在此空间中诸物体呈现相互作用。当然不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是没有的;所以物体最终是由粒子构成的,而其中没有一个粒子对其它粒子是漠不关心的。”○15.这就是现代科学的宇宙的整体性,它与老子的宇宙整体性完全一致。  在《原子中的幽灵》中不仅描述了宇宙的整体性,还与东方神秘哲学进行了比较:“微观世界的量子实在无法摆脱地跟宏观世界的组织缠绕在一起。换句话说,离开了同整体的关系,部分是没有意义的。量子力学这种整体特征,在东方神秘主义信徒找到了极大地支持。神秘主义哲学包含在印度教、佛教、道教等宗教中。事实上,在量子力学的早期,许多物理学家(包括薛定谔)很快发现:部分与整体的量子概念跟东方关于自然的统一和谐的传统概念十分相似。”○16.老子思想中的宇宙整体性已被量子力学家所发现,人也毫不例外的包括在其中,《黄帝内经》说:“人生在地,悬命于天”,这就是“天人合一”观。  但是,西方孤立、静止、片面的机械的还原论以及时间可正可负的观念根深蒂固,鲜有人能成为真正整体论者。    35
对宇宙的诞生过程认识基本一致     老子的宇宙演生论,至今仍不失其先进性。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发现了宇宙是从“道”中演生出来的。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传》也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像,四像生八卦”。历代科学家都在孜孜不倦地研究宇宙是如何创生的,现代宇宙学认为宇宙创生于150亿至200亿年前,宇宙创生时,只有光子、电子和中微子,以及它们的反粒子,还有一些质子和中子,以后从中演生出宇宙、太阳系、地球以及地球生命,这就是宇宙大爆炸学说。大爆炸学说的核心是“无中生有”,宇宙的诞生是一顿免费午餐,这是现代宇宙诞生学与中国哲学的相似之处。只是现代宇宙学说并不完善,它仍在不断发展中,离定论尚有距离。    36 生物进化论基本一致的     老子的进化论产生在两千五百多年前。老子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论述;《易传》则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措。”《黄帝内经》则认为人类是宇宙演化的最后阶段,经过亿万年的生生化化的进化,才呈现出现在这个样子。  而达尔文1842年才写出《物种起源》提纲,1859年《物种起源》正式出版,这一出版世界轰动,1882年病逝后葬在牛顿墓旁,以表达对这位科学家的敬仰。至今各国科学家仍在孜孜不倦地研究这一理论,因此成为一门重要科学。  不过老子的地球生物进化论要高于达尔文,老子的生物进化是宇宙进化的一个阶段,是与宇宙相互联系的,是宇宙整体演化的一部分;而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在地球上观察到生物形态的变化,从而证实了生物是在进化,现在的生物是从原生物进化来的,达尔文所缺乏的正是宇宙物体的相互联系。  中西方都有生物进化论,只是高低、早晚不同。  生物进化论中有时间之矢,地球生物的诞生是有时间性的,由于这一点,虽然将达尔文葬在牛顿的墓旁,然而达尔文却不能进入牛顿的科学殿堂,机械的物理科学不承认进化论是科学。    37
阴阳对立统一也有共同之处    东西方科学的区别,东方认为万物是演生的,而西方则认为物质是构成的,但是它们在阴阳上也有共同之处。  演生论的特点是,万物要演生,必须有许多条件,比如和谐的条件,各种环境的条件(包括宇宙,具体小环境等),时间的条件,内在规律的条件等等。但是宇宙的各个部分虽然在不断演化发展,但是在发展中也是有结构的,这种结构由阴阳微观物质所生成。  机械科学虽认为物体是互不联系的,但是它的个体也是有阴阳微观物体构成的。现在研究认为:“两个电子之间的电磁力是由于光子的虚交换所引起,那么夸克能束缚在一块一定是由于交换另一种量子而产生一种力的缘故。这种粒子称为胶子(ghuon),因为它能像胶一样把夸克粘在一起,成为像中子和质子一样可以观察的白色物体”。○17.因此胶子就相当阴阳电子,是具有阴阳两种力的胶子把夸克结合在一起了。  我们都知道在原子内层是夸克组成中子、质子的原子核并具有阳电子,原子核的外围是负电子,有阴阳电子将原子核结为原子;由原子构成分子时,也是由于阴阳电子的作用才构成分子;而分子构成物质时也离不开阴阳电子,这就是把物体看作阴阳对立统一体,这一点上机械科学也是阴阳对立统一的。  不过这是个体物质之间的阴阳统一论,这种阴阳论把宇宙各物体的联系丢掉了,因此它却犯了个大错误——孤立地研究物体。
  38“道”与万有引力相当    牛顿有个著名的物理定律,万有引力,在道家科学里也有万有引力论。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负阴抱阳是万物本身的和谐定律,而“冲气”则是专门负责将宇宙万物联络为一个和谐的统一体的。在34章又说:“万物归焉而不为主”。万物都归道所统率,但是它不做它们的主人。这是拟人化的说法,表明万物在它的统率下形成一个和谐的统一体。这里的万物不仅包括各星球,也包括大地上的各种生命。   《易传》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18。  寥廓的太空并非空无一物,它们之间有“乾元”之气,天上密密麻麻的各类星球不是一盘散沙,它们是由乾元统率着组成个有秩序统一体。因此,乾元不仅是万物的本始,而且还是各天体的组织者。  这就是道家科学中的“万有引力”。    39
逝曰远、远曰反原理被现代科学所证实    老子渐逝渐远理论及远曰反理论也基本得到现代科学证实。  老子的渐逝渐远理论是这样的:“大曰逝,逝曰远”。这里的“大”是大生的意思,“道”有大生的功能,它生天生地生万物,所以称为“大”。“大”在生成物质的过程中,“道”的特性就逐渐消逝,当完全演化成物质时,“道”的特性就完全消逝了。因此我们对老子的“道”的理解不能太狭窄,它是一个序列,从“无名”到光子以至电子、微粒子等等。  现代科学也发现量子的一些特性,例如光子具有波粒二相性,后来又发现了物质波,当然,这种物质并非宏观物质,它仍是微观物质,像电子、微粒子之类等等,当完全成为物质后,就完全失去了量子的波的特性。现代科学完全证实老子“渐逝渐远原理”是完全正确的。  老子的“远曰反”的理论也得到了现代科学的证实。  “远曰反”是“道”演生出宇宙以后,宇宙各天体所负之阴,就又返回于“道”,所以万物所负之阴也是“道”。因此在宇宙空间就有两类的“道”,一类是原来的“道”,现代称为宇宙背景;一类就是各天体所负之阴。  现代科学认为“微观世界的量子实在无法摆脱地跟宏观世界的组织纠缠在一起,换句话说,离开了同整体的关系,部分是没有意义的”。○19.这些微观量子在宇宙间有多大呢?现代科学认为,一个电子的电磁场,可以充满整个宇宙,那么宇宙各天体所负之阴更可以充满整个宇宙。所以从微观物质发展到宏观世界,宏观星球所负之“阴”就又有了微观世界的功能,这就是老子说的“远曰反”。  宇宙初生时有没有遗留下原来的物质呢?1948年乔治•伽莫夫和他的学生拉夫•阿尔法预言:宇宙早期阶段的热辐射(以光子的形式)今天还存在,只是温度降低到比绝对零度(-273℃)高几度。1965年彭齐亚斯和维尔逊发现了这种辐射,这种辐射正是宇宙产生之初的“余烬”,它均匀地分布于宇宙空间。乔治•伽莫夫和拉夫•阿尔法说的早期辐射,就是老子说的宇宙间原有的“有名”。  这一来,现代科学也有了两种“场量子”,宇宙背景上的“场量子”和宇宙各天体辐射的“场量子”。这一点和老子看法倒是完全一致。
  310 万物演化论的认识基本一致    现代宇宙学认为,宇宙始于零点大爆炸,而终于零点,如此循环不已;老子认为,宇宙始于“道”,而终于“道”,也是循环不已。既然宇宙有始有终,宇宙间的万物都是“道”所生成,因此宇宙间的万物也都是有始也有终的,盖莫例外。不过有的生命长,有的生命短,长短各因其理。所以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也没有一成不变物。  对于宇宙的演生与消亡,东西方科学基本上是一致的。  老子说:“道者,反之动”。“道”运动的方向就是万物运动的方向,都是向它的对立面转化的。以宇宙为例,从宇宙的诞生起到鼎盛,是从小到大,是反向的运动;从鼎盛到衰老直至死亡,是从大到小,也是另一种反向运动,宇宙间的事物,无不遵守这一法则。  因此老子的宇宙论与现代宇宙学也是基本一致的。    311“无为”与自组织    老子的“自组织”论,就是“道法自然”。道是如何法自然呢?“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宇宙间万物万象都是按照这一法则而演生着,发展着,壮大着,衰亡着。所以老子毫不客气的地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就是说,道不需任何外力,不受任何外来影响,纯任自然,全靠自身力量演生演化而发展。  现代的“自组织论”包括: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超循环论,分形论和混沌论,它是由不同的科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论述的同一个问题——自组织。  耗散结构论,解决自组织产生的环境、条件问题;  协同论,是自组织的动力学问题;  突变论,从抽象数学角度研究自组织的途径问题;  超循环论,解决自组织的形式问题;  混沌论,是从时空序角度研究自组织的图景和复杂性。  自组织发现物体的演化是不可逆的,并不是像机械科学说的那样可正可负。  它发现宇宙万物不是物理科学的机械构成,而是整体有机系统演化。  自组织对事件发生的初始条件极为敏感,初始极其细微的差别即可被迅速扩大,因此它不允许有任何误差。这即是自组织是非线性的,也就是用任何方法也算不出事件的初始条件。自组织初始条件的敏感性,已经得到科学界的公认,凡是有点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自组织有个“蝴蝶效应”定理。  老子在微观层次上发现了宇宙自组织,现代新兴科学则在宏观物质层面发现了自组织特性,因此在自组织论上道家思想与现代科学也有共同之处。  现代新兴科学孕育的演化科学,虽然和中国的演化科学尚有差别,但是由于它们同属一个体系,所以现代的演化科学完全可以证实中国道家科学中的自组织论是正确的。所以可以断言,今后科学发展的主流,将是演化科学。
  内求认识也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认识世界的方式,了解内求认识对人类大有好处!
  内求认识是特殊的认识世界的方法,不是肉眼的外求认识。这种方法可以发现场量子一类的物质,甚至能发现超越场量子的物质。所以这是人们离不了的认识能力!
  内求认识论只在道教中流行,普通人多不知有此能力!
  好文,记号.
  楼主貌似没抓住要点啊!  恍兮惚兮,惚兮恍兮,这就是要点,进不到这个状态,说什么做什么也没用。  至于楼主说睁大眼睛就不行,那是功夫不到家,功夫到家了,睁眼闭眼都一样。楼主还得加强练功才行。
  谢谢文山遁叟与琼崖明月二位的赞赏!
  体用不二 朋友,首先谢谢你的关注!  我本没有多少功夫,也没有观微功夫。不过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是守静至深的意思,通常我们炼功,守静是要闭眼的。因此我认为只有在闭目的情况下,才能观微的。  不当之处请指正!  
  guguoo 朋友,不难懂,只要认真看看就懂了。  还有,最好学点气功,气功和内求认识有密切关系。老子就是练气功得了内求认识法的!
  练功当然要闭目了,老子说“塞其兑,闭其门”,练功不仅要眼睛闭上,而且要把耳朵堵上,做到无视无听!
  错伪出,有智慧。楼主虽然有些地方说错了,但是有些也说到点子上。称赞!
  练功当然要闭目了,老子说“塞其兑,闭其门”,练功不仅要眼睛闭上,而且要把耳朵堵上,做到无视无听!
  谢谢文泉朋友的称赞!  我对您的文章也有评论,看到了吗?
  内求认识是人类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手段,可惜懂得人太少了,而知道的人(道教中不乏识者)却没有话语权。可悲也夫!
  内求认识对第二次科学革命也十分重要!
  内求认识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认知功能,有了内求认识,就好比又上一层天!
  内求认识又叫天目,这是人们认识又一世界比可少功能。
  科学要想前进一步,必须懂得内求认识!
  中国有内求认识,好像中国拥有另一世界!
  你的回复我看到了,但是我没法回,因为我们对《老子》的认识有一致的地方,但是也有分歧,产生分歧的地方我没法说服你,因为各人有各的看法嘛。“人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衷情?”,所以也只有等到你改变和修正以前的错误看法,才好回复你。呵呵(笑)!
  不是我等你,就是是你等我!
  打来内求认识之门,就可以又上一层天!
  内求认识,何日才能见天?
  你懂得了内求认识,就懂得了中国的高级科学!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玄女炼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