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蛮子反,所在蜂起,山路艰难险阻的意思,掩袭.是什么意思

周书(下) - 爱问共享资料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370785',
container: s,
size: '146,102',
display: 'inlay-fix'
周书(下).PDF
简介:当前资料暂无简介!
周书(下).PDF
周书(下).PDF
简介:当前资料暂无简介!
相关资料推荐
当前资料暂无简介~
历史文献与名人书籍. 了解中外历史变迁和名人典故,借鉴历史让我们更好地掌握未来!
非扫描 简体版
当前资料暂无简介~
当前资料暂无简介~
逸周书汇校集注++(上、下册).
刚刚上传了
刚刚上传了
刚刚上传了
刚刚上传了
刚刚上传了
刚刚上传了
刚刚上传了
刚刚上传了
刚刚上传了
刚刚上传了
刚刚上传了
刚刚上传了
刚刚上传了
刚刚上传了
刚刚上传了
刚刚上传了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资料阅读排行
该用户的其它资料
请选择举报的类型
赌博犯罪类
资料评价:
所需积分:0[转载]蜀中广记抄
蜀中广记抄&&
王家祐840702
《蜀中广记》卷七十一至八十,第27-33册&神仙记
1/71&“华阳国志曰蜀之为国肇自人皇……。〈名号历劫记〉云:人皇之后,五龙氏兴焉,天真皇人降下开明之国,以灵宝真文,三皇内经各十四篇授之。五龙氏得此经,以道治世,万二千岁,白日登仙。……国初蜀献王感五龙氏之灵,迎自嘉州立庙于锦宫。史记云黄帝有子五人号五龙氏,当以杜天师所载为正。〈历劫记〉云:神人氏生,其状神异若盘古真人。亦号盘古,
即是无劫苍生万物之所承也。以己形状类象,分别天地、日月、星辰、阴阳、四时、五行、九宫、八卦、六甲、山川河海,不能决定,故以天中元景元年七月一日,上登太极天王,上启元始太上天尊,更授《神宝三皇内经》并《灵宝五符经》。下世则按图经分画天地,名前劫高真,更新造化。按〈地理坤鉴〉云盘古龙首人身成都有庙祀。
18.19/73〈升玄经〉曰:仙人窦子明问法师三一之道。法师曰:“三一者,正一而已,三处授名,故名三一。所以一名三一者,一此而三彼也,虽三常一,故名三一。三一者,向道初门,未入真境,得见一分,未能舍三全一,是未离三,虽未离三,少能见一,故名三一。分言三不离一,故名三一。”(佑:此变化之机,有无之端,动静之核也)子明下山至桥侧,见一女磨铁杵,曰“铁杵磨锈针功久自然成。”遂感悟得道。昭化有子明丹台。
30/78《宋史.皇甫坦传》&“夹江人,善医术。高宗召见问何以治身。坦曰:心无为则身安。人主无为则天下治。为太后治目疾立愈。帝厚赐之,一无所取受。复问以长生久视之术。坦曰:先禁诸欲,勿令游逸,丹经万卷不若守一。帝善之,书清静二字以名其庵。且绘其像禁中。隆兴初入朝,孝宗称为先生而不名。坦又善相,尝言荆南帅李道中女必母仪天下,后果为光宗后。”
2/18〈茂州图经〉“江渎神姜姓,昔禹导江,神寔佐之。秦并天下立江水祠于蜀。”
22/81“隋益州孝爱寺(释)智炫者成都人也,俗姓徐氏。周武帝废佛法欲存道教,集诸僧道士,于太极殿讲论。帝自升座曰佛法中有三种不净:纳耶输陀罗生罗睺罗;经律中许僧受食三种净肉;僧行淫泆众相攻伐。智炫应曰:道法不净又甚于此,天尊处紫微宫恒侍五百童女;道士章醮请福必须鹿脯百柈,清酒十斛;道士千古乱常,姜斌犯法。”
30/82“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求法者,应无所求。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不取善,不舍恶,净秽两边俱不依,怙达罪性空,念念不可得。无自性故,故三界唯心,森罗万象,一法之所印。凡所见色,皆是见心。心不自心,因色故(而)有心。汝但随时言说,即事即宜,都无所碍,菩提道果亦复如是。于心所生,即名为色,知色空,故生即不生。若了此心,乃可随时着衣吃饭,长养圣胎,任运过时,更有何事?偈曰:心地随时说,菩提亦只宁,事理俱无碍,当生即不生。”
1/83“益州保唐寺无住禅师初得法于无相大师(静众寺,新罗国人)。杜鸿渐与节度使崔宁于大历元年迎至空慧寺。说三句法门(佑曰‘三空’):无忆名戒,无念名定,莫妄名慧,一心不生,具戒定慧。是一是三,非一非三。(佑:无相则不妄,妄起于人,我相非平等法)。”
36/85“嘉州九顶寂惺师,有僧问:‘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是何意旨?师曰: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昔日云门有三句禅,谓函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九顶亦有三句,谓……饥来契饭;寒即向火;困来打睡。”
2/87“宝崖曰:须火却寒,得火嫌热,人情若斯,何以得道”?
17/87“破庵禅师(广安王氏子宋人):见犹离见非真见,还尽八还无可还,木落秋空山骨露,不知谁识老瞿昙。”
引“蜀亡,晋太康初乃属王国,号曰成都内史。永嘉之难,没于夷獠。明皇西幸,驻跸成都,始改蜀县为华阳。”P8-9赵明诚《金石录》跋云〈汉周公礼殿记〉者,今成都府学有汉时所建旧屋,柱皆正方,上狭下阔,此记刻在柱上。灵帝初平五年立,距今盖千年矣,而字画完好可读。记有云:甲午年故府梓潼文君,增造吏舍二百余间。按《华阳国志》有文参,字子奇,梓潼人,平帝用为益州太守,不从王莽,公孙述,光武嘉之。疑此记所载即其人也。盖光武建武十年岁次甲午云。宋李石诗:‘君看文与高,慈惠蜀之师……知非伯有石,定是桐乡祠。’按秦宓引《地理志》‘文翁介其教,相如为之师’(BC179-117)。P20《成都记》云:蜀先主祠旁有猱村,其民皆剔发事浮屠,而畜妻子自如,及李德裕下令严禁乃肃如也。
P5老杜(甫)〈石笋行〉注云“成都子城西金客坊”佑:今金马街红石柱街)有石二株,挺然耸峭,高丈余,耆旧传其名六①石笋②蜀妃阙③沈犀石④鱼凫仙坛⑤四海之眼⑥五丁石门。皆非也。〈图经〉云“乃前寺之遗趾,诸葛亮握之方验,有篆字曰‘蚕丛氏启国誓蜀之碑’以二石柱横埋连接铁其中,一南一北,无所偏邪,上有‘浊歜烛触蠲’五字,时人莫晓,蜀相范贤议曰‘亥子岁浊字可记主水灾,寅卯岁歜可记主饥馑,巳午岁蠲可记主稼穑富赡。’P5《寰宇记》:去州西四里名夷里桥,以竹索为之,因名笮桥。
P9《蜀本记》云:老子为关令尹喜着道德经。临别曰: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郡青羊肆寻吾,令为青羊观也(佑:中华书局印《汉唐地理书钞》374页文与此全同,文下注明引自《寰宇记》乃宋人误篇)。《古今集记》云:老子乘青羊降其地,有台存观中。有白玉蟾书碑,字径半尺。宋何耕诗云。
P27段文昌再镇成都太和岁,涛卒年七五。宋京补亡诗,君不见青阳老人飞下天,口宣至道朝群仙。
P9记金马坊石马巷。P16记城北玉局坛,玉局化。两处显然误讹。P16五行〈天章云篆碑〉在蜀州。
郫县《水经注》县民有姚精者,为叛夷所杀,掠其二女(二女自沈于江)郡县表异焉。
新繁,蜀汉延熙十年,凉州胡率众降降,增户于此,俗间谓之新繁。(佑〈繁县长张禅碑〉即白虎夷王。)
新都西南十五里有繁阳山《录异记》云:繁阳山麻姑洞即二十四化之第一阳平之别名也。(佑:今泥巴沱之木兰寿有岩墓)光化二年五月四日山土摧落,洞门自开,县吏时康,道士张守真等以事申府。彭县阳平化,今金城山仙居观。治北五十里白石沟即漓元治《环宇记》作“丽元”。
灌县P9&旧经云,太初蜀王征西番,野人以壶浆为献,王使投之江中,三军饮之皆醉,因名味江。
《成都记》古鱼凫国治寻江县(本都安县地)。嘉定二年知(永康)军虞刚简上五事曰,本军接近威茂并青城一带,山不五七十里,即是夷界,唐吐蕃入寇自此途出,其为紧切,甚于黎雅。玉垒关亦名七盘关乃番夷往来之冲也。《名山记》青城山一名青城都,其上有崖舍赤壁张天师所治处。《玉匮经》天谷山名,出玉匮经。青城山为第五大洞,宝仙九室之天。常道观乃古黄帝祠址,隋建。《甲记》云:大业七年,太常博士〈阴道碑〉在常道观斩辕石龛下。石龛今呼天师洞有张天师像及唐碑。文曰:敕益州剌史张敬忠山川既接于夷戎县道有劳于转输。獠泽关在县西南百里,乃董卜胡通华快捷方式也。
《益州记》李寿从牂柯引獠入境,自象山以北尽为獠君,临邛旧县因兹置也。(佑:&邛崃=獠)
唐太平公主出家勅在天庆观。P8新津县《胜览》投龙观在新津县南六里,枕夜郎溪及白木水。
简阳县P10《胜览》云:逍遥洞在玄都山,去城三十里,景德间有杨用晦者隐居此山其上有层崖,命工发之,得东西二室,西室后刻二灶,若养丹之所,又凿二窟,中可坐五七人,东西二壁镌二孔雀,二神人,有“汉安元年四月十八日会仙友”二十隶字。时太源王载等远来访寻,刻诗壁间。长松山本蚕丛庙址,开元中马祖行空和尚乃建寺,明皇召对,赐长松衍庆寺,宋赐名嘉福寺今名灵峰。
P18《陵井监图经》有山神称十二丑女,指陵上开盐井。文同奏疏谓因张陵名井(州)。今玉女祠是其处。
P20B“天师院主,内大德费省真。”览阳洞,东汉仙都题刻。有翳嘶庙,传神即巴郡太守严颜也。
P25B南二十里有丽甘山,山下盐井是十二玉女故迹(以玉女美,盐水甘名之)又云古盐井号聂甘井,神祠号聂社。
P29井研,本汉武阳县地,有彭山,彭首獠姓,在始建镇之东。后魏置蒲亭县,有铁山。
P31后周武成于资中故城置资阳县。汉王褒故宅即今县理,廨中八卦井三字,子渊笔也。今为灵仙观。资中有苌弘祠在青泥坊。王子渊墓在县东廿里。唐元和中羊士谔诗(资州守)〈郡斋渎经〉
&“壮龄非济物,柔翰误为儒,及此斋心暇,悠然与道俱,散材诚独善,正觉岂徒无,半偈莲生水,幽香挂满炉,息阴惭蔽芾,讲义得醍醐,迹似桃源客,身婴竹使符,华夷参吏事,巴汉混州图,偃草怀君子,移风念啬夫,翳柔俄有绩,宿麦复盈租,园寂期超诣,凋残幸已苏,解空囊不智,灭景谷何愚,&凡日遵归辙,东菑殆欲芜。”P35州北二里醮坛山,李阿修炼处,肖像犹存,杜光庭有醮坛山北帝院记,以为张道陵居马,山畔有洞,凿石七十二级,望之如入云中,范祖禹诗:“醮坛髙倚碧天开,中有清都白玉台,雾拥霓旌乘月去,风吹仙乐下天来。”〈方舆〉县西三里平冈山,傅仙宗所宅,崔中吉崔逵亦居此。玉清山上可以瞰平湖,
在州南二里,候真人遗迹存焉。得道山在州西十五里,张开光于此得道。碑目陈图南得道山诗镌于石壁邵博(原‘傅’字错)跋。(有东西南北四岩南崖即重龙山)。《魏书》保定二年(北周武帝561年)资州盘石人反杀郡守据险自守,州军不能制,总管陆腾率军讨击破之,而蛮子复反,所在蠭起,山路险阻,难得掩袭,遂量山川形势随便开道,蛮獠畏威承风请服,是年鐡山獠抄断内江路,使驿不通,腾又进军讨之一,日下其三城,招纳降附者三万户,今资阳之丹山镇入其县界。(铁山獠有多处,殆���山也?)
P31内江〈碑目〉汉永建五年,陈君为汉安长,有〈陈君德政碑〉在獠井坝层崖之腹,又有汉安修栈道记。宋绍兴于内江置安夷军。
五册,弓九汉州。P7什邡县治用乃唐紫极观地,厅左卫真人墓在焉。章山后厓有大冢碑,碑云秦李冰葬所。《开山图》什邡公墓化上有升仙台,为李冰飞升之处。《古蜀记》李冰升仙在后城化,藏衣冠于章山冢。
P13绵竹县,县北三十里紫嵓山,亦称绵竹山,亦谓之武都山。绵渚山有鹿堂治,汉元帝,老子偕张陵游此。武都山有玉妃溪,《成都耆老传》妃与五丁同生,父母弃之溪,后闻呱呱声就视,乃一女五男,女即蜀妃,男即五丁。山下有严真观,乃君平父严子晞所刱,杨天惠记之甚详,见神仙传,又有君平池,君平拔宅上升而成。
P27罗江〈碑目〉铎书“龙洞仙踪”壁刻云太白山道人李洞宾以太平兴国五年龙集庚辰仲春乙丑朔越十二日奉勅卖内库乳香廿斤诣灵山相度仙洞焚烧……勒于洞门以为他年会语张本。《碑目》有元人&&庹琬〈东山宝明寺碑〉。
P4引《明平修路记》列平武栈阁名称。P6江油县中亦列阁道名目。
弓土嘉州。峨眉隋开皇九年立县以山为名。唐干元间獠叛,移就峨眉观来。《禹贡》梁州之山四岷嶓蔡蒙。西山皆岷,北山皆嶓,南山皆蒙。峨眉之在禹贡则蒙山之首也。《水经注》峨眉山有蒙山,水即大渡水。(蒙=���)。P14夷惜水有嘉鱼。
P21夹江县,平冈化在县南十里。费贻宅蓍草上常有五色云气。
P23洪雅县〈碑目〉古夷獠誓碑在市中。汉灵帝时张道陵碑在洪雅易俗乡,有“嘉平二年三月一日”字。
P24犍为县,陈羽〈城下闻夷歌〉诗“犍为城下牂牁路。空冢滩西贾客舟。此夜可怜江上月。夷歌铜鼓不胜愁。”邵博墓在县,康节言世乱惟蜀可居,宣和末伯温载家入蜀居为之紫云城。
P28荣县,荣德山为陈抟修真处,又名希夷山,有石室二十四及龙池十叶莲。唐刘兼〈去年今日〉诗云“去年今日到荣州。五骑红尘入郡楼。貔虎只知迎太守。蛮夷不信是儒流。奸豪已息时将泰。疲瘵全苏岁又周。圣主容若此重禄。便归烟水狎群鸥。”有“青阳国”竹王祠。宋光宗自荣州刺史进封荣王,升绍兴府。
引十二眉州。青神《益州记》青衣神号为雷塠庙。班固以为离塠也。
P24彭山县&平盖山东县北。本竹观在县北。《寰宇记》冯翊王庙在县五里。汉武帝遣拔胡将军郭昌再度入蜀讨南夷,昌字子明。《汉记》武帝元封六年,益州昆明反,使将军郭昌击之。
P27丹稷县北十五里龙鹄山宋孝宗书也。有松柏公碑记云:山有三宫九观,乃成无为,杨正见、李炼师成道处,唐天宝年建,杜光庭有题龙鹄山诗。
弓十三邛州《水经注》江水又与文井江会,李冰所导也,江上有长堤,堤跨四十里,有朱亭,亭南有青城山,山上有嘉榖,山下有蹲鸱即芋也。此卓王孙“吾闻岷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也。梅尧臣送钱驾部知邛州诗“轻寒麦已秋,路危趋剑道,梦稳过刀州,秦栗非吴食,巴粳类越畴。当垆无复旧,试似长卿求。”唐求《送友人归邛州》“鹤鸣山下去,满箧荷瑶琨。放马荒田草。看碑古寺门。渐寒沙上雨(&一作鹭)。欲暝(&一作暖)&水边村。莫忘分襟处。梅花扑酒尊。”
P7蒲江县枕蒲水,有蒲泉,上有蒲亭。主簿山治。P8大邑县,鹤鸣山有二十四洞。马成子张道陵升仙处。
弓十四雅州。名山县蒙山上清峰有甘露井,水极清洌,四时不固,相传汉僧理真所凿,后隐化井中。
弓十五宜宾。《夷裔考》云:僰人者其先本华人,有罪贬远方,以棘围之,故其字从棘从人。其俗每岁六月廿四日为星回节,竞举火把盈野,居傍城郭,与汉人无异。《水经注》引《地理风俗记》曰:僰人,夷中最仁,有仁道,故字施。《郡国志》云:“僰在施夷中最贤者,多以荔枝为业,园植万株,岁收百五十斛。《水经注》云:
僰道县有蜀王兵兰,其神作大滩江中,崕峻岨险,不可穿凿,李冰]乃积薪烧之,故其处悬崕,犹有赤白玄黄五色照水,鱼从楚来至此而
止,言畏崕屿不更上也。本志云西北二十里朝阳崕是矣。《方舆》云:夷牢山在宣化南,夷人祭社于此,饮酒欢乐,夷语以牢为乐故也。《寰宇记》梁武帝使先铁讨定夷獠,乃立戎州,以铁为刺史。绍圣四年苏时上书改叙州。
P11南溪县,按青衣蜀中见者凡三:其一在汉嘉者即大渡河所经,《汉书》公孙述僣据,青衣人不宾是也。
其一在青神者,以蚕丛衣青而教民农事,人皆神之也。其一在当县,以古有青衣国慕义来宾。《郡国志》南溪县西三十里有鱼凫津。《寰宇记》西南十五里平盖山有九陇,汉真人刘景鹤隐此,石穴中有《符业》。《纪腾》云:小离堆在城北岸溪上崇德庙前,溪中有怪石似离堆之象,因作亭于此,榜曰小离堆。《归田录》苏子瞻常得淯井监,夷人所卖蛮弓衣,其纹织成梅圣俞春雪诗,葢当时名重传落蛮獠故也。《舆地记》云:越王墓在宁远岩,高广各数丈,以花砖砌,有合抱古栢,故老传为越王墓。或云唐太宗子越王贞为绵州剌史卒葬此。(佑按:宜滨地区有段石锛,有肩石斧有越族居之)。
P18富顺县,后周于此置洛源县谓之金川,以绵洛湔三水㑹于金堂峡也,秦时于此设金川祠。
李昌《金川驿记》南距戎泸,北走资普。金川神庙在县西二百余步,有十像,莫知姓氏,相传秦惠王时擒鳌治水有功即此神也。
P22兴文县,唐晏州罗阳郡领思峨牱阴新宾,扶来,思晏,多冈罗阳七县,今皆属夷。南五里有南寿山,宋时夷酋卜漏据山为砦,一豆一蛮,数有五斗,故名五斗夷(五荼夷?)。
册七,弓十六泸州,城南宝山初名堡子山,一名泸峰山。州南玄妙观,有紫房洞,唐应静炼丹于此,丹灶石床尚存,有炼丹井,亦唐真人酌挹之所。又云治南二里有悬崖,石刻荼䕷洞三字,西南有飞云洞,为唐庚读书处。按子西丹棱人徙居泸之安夷门外,自号鲁国先生,有文集行世。唐子西《泸州六言诗》:百斤黄鲈脍玉,万户赤酒流霞,余甘渡头客艇,荔枝林下人家。
弓十六江安县。《碑目》《泸州平夷记》熈宁中范百禄撰,在江安县之偶住亭。都巡检使邓巽《阳江安济庙记》曰深潭有神宅焉,号曰五龙。
弓十七重庆,陶宏景《水仙赋》云:涂山石帐,天后翠幕,夏禹所以集羣臣也。《按游录》三门禹庙神仪侍卫极肃,
后殿一毡裘像,侍卫皆胡人,云是禹妇翁,今不存。《三巴记》涂山北水有铭书辞云:汉初,犍为张君为太守,忽得仙道,从此升度。
P15壁山县,宋李浚壁山〈普泽庙记〉云:国朝蜀分为四而方各有镇,由剑之裹为七曲,剑以东为白崕,剑以西为玉垒,自蜀而下为渝,则有壁山,是四山者如蜀之镇,一道生灵之司命也。望仙楼为唐剌史赵延之建,延之剌合州,破贼有功,后得仙道去,详神仙记中。杜甫巴山诗为延之作。
弓十八P19南川县,伪蜀毛文锡茶谱云:南平县有狼峱山出茶黄黑色,渝人重之。《寰宇记》云狼峱乡人构屋髙树上谓之阁栏,不解丝竹,惟击铜鼓祭鬼以祈福。一名㺐厓在南平军西。《方舆胜览》熊本平木斗夷,得地五百里山髙谷深,乃奏建南平军,谓即板楯七蛮故地。
弓十九P26吕纯阳《登平都访仙》诗:&“一鸣白马(乌)出青城,再谒王阴二友人,口口惟言三岛好(乐),抬眸已过洞庭春。”
册八号二十三P11梁山县《通川志》:浮兰碑载梁山军忠州两界旧有汉刻石署白虎夷王姓名今其上刻,汉时官属及白虎夷王及时民等姓名尚有可考《碑目》五大夫碑在梁山军界上乃汉隶也。
李膺《益州记》云:阆中盘龙山南有一石长四十太高五尺,当中有户有门,若人之掩闭,古老以为玉女房。《路史》云:太昊伏羲氏母华胥居于华胥之渚,孕十有二岁而降神,生于仇夷,长于起城。注云所都国有华胥之渊,乃阆中渝水地也。
P11苍溪县东南三十五里有云台山一名天柱山,汉末张道陵七试王长赵升处,永寿二年重九日,道陵将诸品秘箓,斩邪二剑,玉册玉印授其长子衡,乃与夫人雍氏,登峰绝顶,白日升天,时百二十三岁,晋雇长康画云台山记见《画苑》。宋祁《西州猥藁》云:予昔益云台观谒希夷先生陈搏祠堂缅想其人,今追作此诗。
弓廿四P14南部县,清风楼,宋蒲宗孟左丞建,其家多书剏此楼以贮之,戎子弟曰寒可无衣,饥可无食,书不可一日失。《舆地》新政县大历碑颜鲁公书,傍有佛老孔子像,像旁有二小记亦大历中(766—778年)物,三教庭碑。
P18广元《事林广记》云:天下十二溪有上真庙为圣君居之,涤溪其一也,在利州。龙文具山东南有玉女山,山上有一石穴,中若房宇,有玉女八人不出,穴前修竹下有石坛,风来动竹扫坛如帚。
弓廿五P13通江县《壁州神庙石刻》在通江县北,有元光三年制书。《方舆》歌籁山与壁山相对上有石鼓,声闻数里,连击即雨。县东南有公山,隔江形如公字,张道陵七世孙剌集州于此上升,绝顶有张康侯庙。孙思邈濯药于县东十里石涧之畔,名孙氏池亭,石灶丹臼尚存。唐末监察御史卢重阜与壁州刺史辛巢父等六人分咏赋诗,有石刻存。
P13南江县《碑目》唐难江公山《威惠庙记》,唐天寳改元,田彦识撰,庙在难江县,神乃汉张鲁之神也。《菖蒲涧记》唐开成四年苏味道题迹。弓廿六P7剑州。《方舆》五始在大剑(梁山)绝顶,有小石刻云“玉女炼丹之所”。又有仙女观,在北岩顶,唐先天二年置,去观一里渡仙女桥有炼丹台。文同《丹渊集》出守陵州有《祭梓潼文》。有百神祠。有蛟龙神祠,在县东十九里兠鍪山上,俗呼为兠鍪神,故老相传此神昔用生人祭之,不则瘴疾水潦为害,张道陵戒之遂绝。弓廿七P1南充,王维送杨长史赴果州诗刻“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祭酒张鲁之首领,女郎张鲁女感孕而生龙,祠在汉中。84.7.2毕
卷28广安州,秀屏山昔有石土地像,宋太祖以笔点此山为军治其像自坠。(佑:唐土地?)
《道德经碑》在城北紫极观,唐咸通中,州剌史程寿立。皛然山以山上龙祠之神得名。碑目云:来力购孚惠灵公庙脾在皛然山然山。有晋太康八年碑文。安子文有《晶然皛然集》。有张唐英墓,原葬双流县三珠里,绍圣三年其子张庭玉徒居广安,改葬齿门山,其弟商英常居此。有宋安丙墓,宋张迁坚墓(元右进士右亚言,疏蔡京罪党司马光)。有宋黎錞墓“文行苏洵经术黎錞“。
P7梁县,宝城有石碑。唐郑谷《渠江旅思》:
“故楚春田废,穷巴瘴雨多,引人乡泪尽,夜夜竹枝歌。”八潆山在县北七里,有《流江县题名》“汉将张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邻于八潆,立马勒石。”
P10大竹县,雁平里有七石参差并立若碑林然。平池里有王平墓,即得安仅侯银牌,铜面有王将军字额。P11蓬州,大蓬山即绥山(列仙传)云葛由者蜀之羌人,周成王时刻木为羊卖之,一旦乘羊入蜀,蜀中王侯宾之追上绥山。宋元符进士何格非改名大蓬。有司马相如故宅在县南二里相如坪。圭峰禅师(宗密)之母履州,自鹭鸶山井侧巨人迹而生。
P16营山县,秀土岩李特读书处,俗名天子读书岩。志应真人讳靖唐&宗时为登封县令,弃官得仙。
P18仪陇县,石铭仪陇同勒金堆,乃晋张英遇仙处。方城山有“抱朴庵“刻字,传为葛洪居。
弓29&P12&射洪县,陈子昂故宅在东武山下,子昂四世祖陈方庆(得墨翟秘书)好道隐此。子昂读书台在金华山,有玉京观梁天监中建,东晋陈勋学道山中白日仙去。延佑元年道士陈苍海重修。白崖即玉屏山,有陆使君祠,陆弼梁代谪泸州剌史卒于官,&过射洪舟覆,士人呼为白崖庙,宋赐号“显惠”,有传。全真观有古柏如龙,又名木龙观。(高僧传):通泉县西山有大佛像,高百三十尺(40米?)两边泉流,唐贞观慧震所镌也。
弓30P1蓬溪县(晋兴·巴兴·唐兴)赤城山有七曲老人祠,张神君解《道德经》于此,产九节昌蒲。
P11中江县,游仙观老君碑,田真人殿记,俱在县西集虚观,蜀广政六年立。《方舆胜览》句溪庙即天齐王祠,祀隋凯州剌史李直之(字正叟,本长安人)兴学教化,末年隐铜官山。
弓30遂宁县P22志云:眞如院在东南十五里,唐咸通中建石坛,上有大寳幢髙二丈余,刻西方神咒,又倚山起屋镌石为佛,凡佛龛一百仪仗三千。
志云:大佛寺在县南一百里,定明院,唐咸通中建。崖上有石佛首,靖康丙午道者王了知命工展开身像,高八十尺(26米?)下俯江流。东十里嵩山观有唐吕嵓诗云:“两日行山兴尚稠,尘缘未断且回头,一天风雨吹凉阁,四面藤萝伴客留,着眼尽难为业障,平生无过是浮沤,何须底死言名利,寻得清闲即便休。”鹤鸣山在城东北。集虚观在城北廿里广山上,殿柱上有葛璝题字。碑目葛仙孙同诗碑云:“
儿字江头鎻翠烟,一峰挿立已参天,我来直上无人识,赢得清闲尽日眠。一云城东八十里有崇眞观,在白鹭山嵓腹,乃周隋间葛仙翁炼丹之所。遂宁上清观祀董上自像(小溪县民女)。
P25盐亭县赵遂、文同、李义府生此。《神异记》隋张峻夫游蜀至盐亭,遇一老妪泣告,井蟒每年以男女祭之,峻夫杀蟒,蟒走山洞,竣夫以巨石封洞,书“紫微仙洞“四字,上帝命主此山。
新蝉一两声 P28安岳县《寰宇记》梁普通中义州剌史临侯赐群獠金券镂书文云:“今为汝置普慈郡可率属子弟奉官租以时输送。”此立郡之始也。《唐紫极宫碑》乐阐撰,贾岛书乐彦融篆额,玄元皇帝祠也,以会昌元年立在普州。《方舆》铁山神姓姚讳苌字景彻,隋文帝时,普昌泸三州夷作乱,帝命神为都统将兵讨平之,卒葬韩朋镇石城山后,人为立庙。嘉定乙卯红巾作乱于益昌,遂入普屯于庙山,渠魁莫简,谒庙谢过,就擒,有司以十月十七日致祭,神诞日也。大云山在铁峰门外二里,有栖嵓寺,李洞师事贾岛读易于此。李宗谔《图经》谓,陈抟字希夷,普州崇龛人,铁山枣、崇龛梨、天池藕三者皆希夷所种也。
弓31P6《西边记》:“国师商巴佛教也禅师黎巴道教也,其寺观散居寨落以主化导番夷。”
P8正统四年都指挥赵谅诱执蛮酋,国师商巴以犯边被擒,奏闻,遣都督李安征之,寻察其伪,诛谅蛮始服。
P14平夸堡、镇番堡、靖夷堡。P18又有夺咱毛儿摃等鞑,帐毡房。
P19自土鞑合坝,合儿顿等住牧其中,毡房毳室以百五六十计。(霍尔)
P25有附国者在蜀郡西北二千余里,即汉之西南夷也。嘉良夷即其东部所居种姓。南有薄縁夷尽俗亦同。西有东女国东北连山绵亘数千里,按党项及诸羌界。垒石为巢而居。置尸于高床上被以牟甲覆以兽皮,子孙不哭,带甲午剑而呼之,我父为鬼所取,我欲报仇杀鬼。其人轻捷便击剑漆皮为牟甲,为弓六尺以竹为弦,以皮为帽,形圆如钵或戴羃䍦,衣多毛毼,全剥牛脚皮为靴,王与酋帅金为首饰胷前悬一金花(又见随寿书)。东女国者西羌之别种,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白狼夸,有八十余城……
弓32P9(韦卑)又料择伏瘴旧獠与州兵之任战者,发遣狞耄十三四士无敢怨。
维州P15唐末吐蕃衰弱种类分散…宋时其首领唃厮罗,始居鄯州
,后徙青塘(即青塘岑)青羌所居矣。赵汝愚以定“青羌”功加秩,即此种。元宪宗始于河州置吐蕃宣慰司都元帅府。
弓32P16《保(县)志》云:“西北生番有孟董十八寨。三国孟获董卜之裔也。谓之”孟董蕃,亦名“董卜韩胡”。唐时哥邻君董卧庭要求内附,处其众于维坝等州。永乐八年归附进贡,授宣慰使司都指挥同知。贡道有三:1、由杂谷、八稷碉出保县;2、由清溪口出崇庆州;3、由灵关出雅州。近与杂谷不睦,故直由雅安。
P17保县以东为旧番”,北为“熟番”,正北“野番”,有梁荒梭城五十余寨,
直连松州。明归御史大夫丁玉用色银铸锭以诱之,即此夷也(见弓31P6丁大夫时设铸金银锭赏给诸番,番呼曰丁大夫宝。)《四夷考》曰:“维州路生番曰孟董、黄梭城、月上、星上、龙山、龙溪、大寺、小寺等寨。”P19按《宋史》“董氏世好徐州”《四夷民俗记》维州诸番夜宿碉房,分善恶以为黑白,有大小娃,犹言大小获也,董子金川俱木小族,杂谷达思俱木大族。知岁时者为端公。人死坐尸于水(木)架上,端公颂经,火烧之。男子剪发上留其顶,妇人俱编发如缕节以海巴碑&。(黄河&民)
弓32P22“羌凡和誓输牛羊棘耒耜各一,乃缚剑门于誓场,酋豪皆集引于剑门下过,剌牛羊猪血㰱饮之,掘地为坎,缚羌婢坎中,加耒耜及刺于上,投石击婢以土埋之,巫师咀云有违誓当如此婢。”
P39:(万历)十四年征(牛尾寨),逃入黑水献出番牌投降,埋奴为誓乃免。(又羌番同俗)“太平堡附近杨柳沟,河西强种,十八年纠(合)松坪,白泥,黑水三千余番同陷新桥,十九年复大征,亦埋奴求免。”P32b(曹学全曰)“羌夷窃逞”。(羌≠夷)
弓32P25“韩胡堡附近,恰列寺,韩胡碉,水磨沟等寨,而恰列寺皆番僧也,原给有勅书三年一贡。”
弓32P40灌县獠泽关,景泰七年立,去董卜韩胡可千里,至关市易唯大黄茶药而已。去关七十里为惹龙关,加渴瓦之地也。加渴瓦赤亦董卜韩胡支脉。正统中,调征草坡宣慰司,遣僧(人)都纲喇嘛者,成化间董孟梁黄之乱,调发协征,遂就汶川涂裹山颠居焉。国师久未承袭,以土舍护印而已。獠泽等闗是其认守。汶路生番,惟草坡鷔黠,有三寨,在河西山处。一径通董卜宣慰,一经通孟董梁黄,向以假道骚动,十八年征之,输苍收于汶川,听约于寒水土巡检司高氏。
弓34P6永平中越嶲太宇巴郡张翕政化清平,得夷人和…蘓祈叟二百人赍羊牛送丧至翕本县(仁寿)。《华阳国志》汉末蘓示(祗)县夷王及弟隗渠叛,安南将军马忠诱杀之。应劭《汉书注》蘓示县西北有尼池,今盐池是也,帅古曰“夷池尼古夷字”。《寰宇记》以“尼池”名出山海经。P8猞鹿类狞猡。三者异。
P9《寰宇记》会元川傍川上有深岩,岩中多仙人葬,莫测其来,远望如牕牗,棺内多碧骨如珠。(华滩&)
P11《土夸考》云南景东府僰夷头目阿骇徙其居来住。P12阁罗凤徙白蛮戎此即白夷也。(昆明夷)
弓34P18介昌地震“军民夸獠(死者)不计”。《文昌化书》称“诞于越嶲”。
P21《土夸考》大渡河南海脑坝僰夷村旧僰人聚落地。《九种志》僰人重儒敬佛傍城郭与仅人葬。
弓35P4《后汉书》:莋都县其人皆被髪左袵,言语多好譬类,居处略与汶山夷同,土出长年神药,仙人山图所居焉。〈蜀郡记〉曰:诸山夷獠子娠七月生,生时必临水,儿出便投水中,浮则取养,沉乃弃之按,沉黎之名或取此。《宋史》黎州诸俗尚鬼,以主祭者为鬼主,其酋长号曰都鬼主。P17邛崃山有灵应将军洞,有锦文巨蛇蛰其中。
弓36P2引《文献通考》:“&蛮不辨姓氏,所生男女以长幼次第呼之。其丈夫称阿谟阿改,妇人称阿夷阿等,今从仅俗易为罗杨等姓,依树积土以居其上,名曰杆栏。妇女下着桶裙。”又云:“僰有姓氏,用白练缠头,佩双刀使劲弩,长裙细褶。性淫婚论财,丧则挝鼓为乐,自有番书(佑:歹族)。李京《云南志》白人者汉武帝开僰道(僰精为白)以腊月廿四月祀祖,六月廿四日以火把照天驱禳&。
P4土犹蛮叙川南乌蒙北,男子十四五则左右击去两齿,踏高橇上下山坡如奔鹿……出入林麓望之如猿猱。死以棺木盛之置于千仞巅崖之上,以失堕为吉。稻谷悬于草棚,&日旋捣而食。
弓38P84酉阳黔州,以州东立思邛县,开元廿五年割宁夷县夷州,天宝六年改为宁夷郡,干元复为思州。
弓39P1石柱,东晋末桓诞窜蛮中,筑城临水,号施王城,后周保定初始平之置施州。司南百五十里大峰门山,又名东门山,在歌罗寨西北五十里,东即夜郎故地。竹王初在歌罗寨西北五十里东门山崇宁间赐灵惠庙额。施州蛮在䕫路徼外熟夷,盖唐彭水蛮也。《萝溪笔谈》“忠万间夷人……”。
弓40P56魏遣尚书邢峦为梁益二州剌史以镇之。立巴州以统诸獠。后以巴酋师严始兴为剌史,又立隆城绾獠二十万户,所谓“北獠”是也。岁输粗布。
严遵字君平绵竹人。其弟子杨雄郫人。雄弟子侯芭鉅鹿人。张霸张楷成都人,通严氏春秋。
张柬之字孟将,襄阳人,进士擢第,累补青城丞……神功初出为合州剌史,寻转蜀州剌史,以诛张易之功封汉阳王。(宋)黄畴,丰城人知成都府,平沉黎蛮,青弥二羌,董蛮。
弓48P2(晋)周楚字符孙,庐江浔阳人,从父抚入蜀,拜鹰扬将军,犍为太守。时梁州刺史司马勲作逆,楚与朱序讨平之。广汉妖赋李宏与大寇李金银为乱,伪称李势子当王,又陇西人李高亦诈李雄子破涪城,梁州剌史杨亮夫失守,楚遣其子讨平之。
李百药唐贞观中为夹江令。颜真卿字清臣贬蓬州长史。颜果卿遂州司法参军。
(宋)邵伯温知果州,擢提点成都路刑狱。
《蜀郡县古今通释第四》
川北道&(保宁府)
阆中县废奉国县。梁大同中于此置白马义阳二郡。后魏恭帝二广义阳郡,改为奉国县,以此地来附于魏故名。东百里有奉谷乡,国谷音同而讹。
广元县(事始)曰:“葭茶也。蜀人以茶字郡。后魏恭帝二年于此置义城郡。
昭化县,本汉白水县。《元和志》:杨难当克葭萌,分白水置平兴(县)。
剑州,废普安县。废普成县。《本志》县南一里紫霄观旧名普成观,晋宋间有李隐君名普成者,炼形于此上升。废华阳县、茂陵县、武连县。
梓潼县(蜀古志)云:禹于尼陈山伐梓,其神化为童子(《方舆胜览》引《翰墨全书》)。
巴州,废归化郡、北水郡,俱刘宋立以领獠户。废恩阳县梁普通年于此置义阳县,以义阳山为名。隋开皇年改为恩阳县。义阳山古名三峰山,下有巴蛇洞。王鄂子遇红梅仙处。
《顺庆府》蓬州梁天监中置相如县,长卿桑梓也。潼川州、临江郪王城基址见存。
中江县,后周玄武县,宋元嘉九年怀归县。废飞乌县,故郡王城也。
安岳县,李雄之乱,没于獠,梁普通置普慈郡,后曰普州。废崇龛县,在今之古龛寺。
乐至县,废多叶县,周建德年置。以有神曰“多岳”也。元析置石羊县。
《蜀中广记》卷五十五至五十八,明曹学全(始能)撰
(川西道属)
P3&汉文帝末年,卢江文翁为蜀守,穿湔口溉灌繁田千七百顷。文翁名党,字仲翁。
P8元日登安福塔。《陆游诗注》俗名黑塔。唐大中间建,十三级。李顺之乱毁于火。祥福间重建仍十三级。取材岷山,得青石中隐白画浮面十三级。邦人神异而礼敬之。P14元日郡人晓持小采幡游安福寺塔,粘之楹柱若鳞次,以为厌禳,惩咸平之乱也。
P20夷人冬则避寒,入蜀庸赁自食,夏则避署返落,岁以为常,故蜀人谓之“作五,百石子”。(白火石?)
P21简州治阳安……乐趋焉,人目之为西州道院。《寰宇记》云:郡有獽人,言语与夏不同,嫁娶但鼓笛而已,遭丧乃以竿悬布置其门
庭,殡于别所,至其体骸燥,以木函盛置于山穴中。按李膺云:此四郡獽也,而今则文质彬彬矣。
P21陵州以盐井为业。以(张)道陵得名。(参见《丹渊集》)。
P23岑参《招北客文》:“蜀之先曰蚕丛兮,纵其目以称王。杜宇从天而降,鳖灵泝江而上,相禅而帝,据有南国之九世。蜀本南夷人也,皆左其衽而椎其髫。……蛮貉杂处滇僰为邻地。西有犬戎与此山通,行貌类人言语不同。
五十六P3眉州志:人日游重瞳观,有仙翁洞云重瞳真人淘丹处,洞出白灵解见者生贵子。
P6严君平与临邛林公孺知之(风俗),皆为杨雄所师。P7单玉孙家僮十数,程郑几百。
P7邛州志:州人插秧所击彭曰长腰,以木为身,首尾蒙皮,泥涂(绘画)其面系以长缠。
P8雅州志云:西郭有圣母庙出灵关道。天圣八年,西戎叛,神默相(助),戎潜遁,赐号金蝉圣母。绍兴间金将侵蜀甚急,宣抚吴介及弟璘,梦圣母传“九曲阵法”,败金兵,再奏封焉,旧俗每岁上元日,插竹隙地,排点九曲莲灯,歌谣鼓舞,以表九曲之阵,报神功也。荣经芦山亦然。P8(寰)邛母雅夷獠,七月生儿浮水取养,打牙加狗牙为饰,信妖巫击铜鼓。
五十六P9&叙南古戎州,其民征巫好鬼妖。夷夏杂居,髽髻诡服。《益部耆旧传》引谚云:符有先络僰道张帛。帛子庙在鸳鸯圻,有飞霞井,赤颷自井中出贯日,观者如堵,因建飞霞阁焉。
P11“马湖之夷,岁暮百十为群,击铜鼓歌舞﹐,饮酒穹昼夜以为乐,其所储蓄弗尽弗己。”&
P12唐庚诗“歌唱竹枝终日楚,笛吹梅弄数声羌。”
五十七上下川东道&&P4南平故汉巴渝地,至唐犹以獠名。P46涪陵,多獽蜑之民。
P5《水经注》平都县有天师治。
P6杜甫诗《郡中春宴诗》:薫草铺坐席,藤枝注酒尊,蛮鼓声坎坎,巴女舞蹲蹲。《图经》云蜀地多山,多种黍为酒,民家亦饮粟酒。地产藤枝长十余尺大如指,中空可吸,谓之引藤,屈其端置醅中,注之如晷漏,本夷俗所尚,土人效之耳。
《寰宇记》:忠州有夷獠颇类黔中。正月三日拜坟墓,二月二日携酒郊外迎富,除(夕)夜然灯照先祖墓也。
《黔州回经》:黔江县治所盖未闻黔中郡时,歌乐蛮聚落地。于今为二县一乡七里,户千二百。
《䕫州刺史壁记》云:源干曜《别䕫州官吏诗》:三年楚国巴城守,一去扬州杨子津,惟有九歌词数首,里中留与赛蛮神。宋何郯《夫子殿》记云:䕫为州于巴东最大,其风俗嗜好语言较荆楚不甚远……(民人)富有余赀,辄以奉事鬼神,它则不暇知耳。李贻孙《都督府记》云:其人豪,其俗信鬼,其税易征,其民不偷也。
杜诗,异俗吁可怪,斯人难并居,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沈括笔谈以“乌鬼”为鸬鹚。
《温叟诗话》以为猪。元稹诗:病赛乌蛮鬼,巫占反代龟。严端常《艺苑雌黄》亦曰“乌蛮鬼。”&养字当读作去声,养鸬鹚与猪则未为异。
P12夫“竹枝”者闾阎之细响,风俗之大端也。杜子美《白帝诗》云:破甑蒸山麦,长歌唱竹枝。《万州回经》:正月七日乡市土女渡江南蛾眉碛上作鸡子卜,击小鼓,唱竹枝歌。《开州志》云:俗重田神,男女皆唱竹枝。《巫山志》:琵琶峰下女子皆善吹笛,嫁时群女子治具吹笛唱竹枝词送之。则䕫俗比比如是矣。《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序》:余见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赤子由竹枝词:俚人风俗非中原,处子不嫁如等闲,双鬟垂顶发已白,负水采薪长苦艰……
P16-17:“已上遵义”四条抄:《遵义回经》天资忠顺悉慕华风。《元史地理志》:夷椎髻披毡,以射猎伐山为业,信巫鬼好诅盟。《方舆腾览》燕乐以锣鼓横笛歌舞为乐,㑹聚贵汉服,出入负刀弩。蜀郡守李冰去其地殊逺,阖郡严祀之以六月二十四日诞,唐经畧安抚赵延之按部终于壁山亦遥祀焉,以七月十二日诞。
P17岑参《招北客文》(瞿唐)千岁老蛟能变其身,好饮人血,为妇人,袨服靓妆,游于水滨。
五十八:尼俗记第四&川北道
[阆中风俗与汉中不另]好祀鬼神尤多忌讳,家人有死,辄离其故宅(佑:回煞)崇重道教,犹有张鲁之风焉。每至五月十五日必以酒食相馈,宾旅聚会,有甚于三元时。以谯黄为土主有祠与墓在阆。《杜甫南池诗》:“南有汉王祠,终朝走巫祀,歌舞散灵衣,荒哉旧风俗。
《少陵坐愁诗》:“葭萌氏种回,左檐犬羊存。”P7《王维送梓州李使君》:汉女输樟布巴人讼芋田。
P8《潼川志》唐末天下贷药者皆于九月初集梓州王杞“龙冲地”。《夷坚志》王杞字昌遇大中十三年重九升仙。
《蜀中广记》神仙高僧已摘于《大寨》本上,此为重摘补8484
七十一P10蜀中广记卷七十一:秦韩仲为祖龙采药使者,既而入蜀,炼丹于德阳之秦中观,遇京兆刘根,授以神方五道,乃服九节菖蒲,十二年体生白毫,以端午日骑白鹿上仙。按《真诰》广汉郡绵竹县东九里有山,昔韩众于上得仙,有大石铜(洞?)为志。又云:易逸馆协辰夫人名景华得韩终所授《岷山丹》服而得仙,夫从为汉司空黄琼女也。(弓七十二P46郝《大石铜》&为大石镜?)
七十二P1-2汉安元年丁丑,张陵入临邛县渠亭山赤石城中静思,至五月一日夜半有五人下降:1、周柱下史;2、新出太上老君;3、太上高黄帝中黄真君;4、汉师张良子房;5、佐汉子渊,即天师外祖也。依度数开立二十四治,十九静庐。
P18《感愚传》太和大年壬子,节度使赞皇李公德裕,差将军就清城山修庙……归至常道观。
七十三P4《云笈》:晋道士张盖翕精思于岷山石室中得岷山丹法。其法鼓黄铜以作方诸承取月水又以水银覆之致日精火其中长服之不死又取此丹置雄黄铜燧中覆以汞暴二十日发而治之以井花水服如小豆大百日盲者能视百病即愈发白还黑齿堕更生。
P5冯真人名葢罗,广汉人,居合州龙多山炼丹,见义勇为,妇得茯苓如婴儿,蒸饵之,举家举家十七人同飞升。
P9衡真人元嵩,益州成都人,少出家为亡名法师弟子。墓在什邝紫极观,有宋碑篆曰:“希微慧应卫真人墓,端平丙申令吴中孚书立。”
P13《原化记》唐高宗显庆中,蜀郡青城民采药入山,玉皇左右玉女数百侍,民贪顾左右玉女,玉皇曰汝但勒心妙道自有此等,但汝修行未到须有功用,不可轻致……敕令三女充侍,别给一屋居之。……令诸道侣导以修行,传授真金服药运气,洗涤尘念,而三侍女亦授以道术。(思妻别仙)其三玉女与别,各遗以黄金一挺……中女曰吾置药在金挺中,取而吞之可以归矣,小女曰金中有药,恐不复固,吾已置药君家舍东捣练石下……举石得一挺金有金丹在焉,时开元末年。(太平卷25P164)
P18《升玄经》仙人窦子明问于法师“三一”之道。于法师曰:“三一”者正一而已(并真一太一为大三,更三为九),三一所以一名三一者,一此而三彼也,虽三常一故名三一,三一者向道初门未入真境,得见一分未能舍三全一,是未离三,虽未离三,少能见一,故名三一,分言三不离一,故名三一。子明曰:此一者何所有也?荅曰:无所有而有。(佑:即有无皆空,不住心相)(佑:字形巧合:二人同心,儒之仁也。人知意合“一分为二”为佛。人与彼三为仙;取西方大药金中己土也。)(佑:吕公道侣王喆真,三峰山应三元君,打破虚空名吕嵒,贯炁得药丰乃成,铅汞真丹刀圭融。参同契中黄婆媒,离中女兑真金现,活子囍气交木金,欲得常道宝仙术,还是用铅不用真。)(佑:悟真旨在还元,无根树即真人,黄鹄鸣衷诚,常道逆成仙道,原化隐喻杜子恭,乃识逸云与降巾。佑(水中金莲在黄菊,龙女丹母呈真精,大药小药记了午,险在野战守城,故曰能断(漏)金刚经。)
P42刘无名,蜀先主之后,入雾中山遇人教其服饵雄黄之术……二使谓之曰:岷峨青城神仙之府,可以诣求真仙访寻道要,我闻铅汞朱髓可致冲天,此非高真上仙莫得修炼之旨……复入青城山北崖之下得一洞……青城真人示以阳炉阴鼎,柔金炼化水玉之方,伏汞(降龙)炼铅(伏虎)朱髓(黄婆己土戊土心宫刀圭也)之诀。名《金液九丹之经》:丹分三品,以金位为君(元君),以汞为臣,八石为使,黄芽为田……世有至诚忠信之人,视彼形、气、功行,思行合道,依法传之。刘受丹还至雾中山,至开成三年犹驻于蜀,后入青城山不知所终。
P48黄鹿真人,晚唐时焉道兴(女)也,遇黄冠野夫年踰七十授以铅汞之术。留诗曰:女是寄生枝,男是冬青木,冬青驾白鹅,寄生跨黄鹿,若遇㓂相凌(常道主),稳便抛家俗,练息任天华,气运丹自熟。今往阳黄鹿镇清虚观即黄鹿女真马姑道坊。(佑:得诚毅之玄弓,抚龙女而得珠)。
P51《北梦锁言》伪蜀军校黄丞真遇郑山古得延生度世之术。孙光赛窥其秘纬,题云《黄帝阴符》,与今《阴符》不同,凡五六千言,一点一画皆以五行属配,通畅亹亹,真奇书也。
P58青城道会吕岩题壁诗:偶乘青帝出蓬莱,剑戟峥嵘遍九垓,绿履黄冠俱不识,为留一笠不沈埋。
P52青城山道人安世通献四川制置使杨辅书。跋:熟谓学道人不明大义?
七十四P1皇人,中皇,西皇,即所谓三峨矣。黄帝往皇人山受“真一”五芽之法。路史“泰壹,氏是为皇人。
神农常受事于泰壹小子,黄帝,老子皆受要于泰壹元君。黄帝谒峨眉见天真皇人,拜求玉堂“三一”之道。
P4彭祖古陆终氏第三子籛铿也……入蜀抵武阳家焉……善于补导之术,恒有少客,然性沉重,终不自言有道,亦不作诡感变化鬼怪之事。又有采女亦少得道,知养“性”之方,年二百七十岁,视之如五六十,殷王奉事之于掖挺。乃令采女往问道于彭祖,请延年益寿之法,具授采女以数王,试之有验,厦欲秘之,乃下令国中有传祖道者诛,又欲害祖以绝之,祖知之,乃去,其后七十余年有人于流沙西见之(佑:老子?)P8楚狂接舆陆通隐峨眉。
P10《洞仙传》徐道季,少住鹄呜山,后遇真人,而得道焉。
P11紫阳真人周义山,于峨眉遇宁先生,峨山遇阴先生,鹄鸣山遇阳安君,得丹笈成道。
P14隋赵昱字仲明,与兄冕俱隐青城山,以事道干李珏。
P17《选苑珠林》王蜀时大慈守僧入青城山遇孙思邈。
P18黄观福。P19成无为。杨正见。P27眉山张远霄自号四郎,即“四目老翁”。
P31《东坡志林》“吾八岁入小学,以道士张易简为师,童子几百人,师独称吾与陈太初。”
P31眉山道干陆惟忠字子原墓志。东坡《众妙堂记》眉山道士张易简教小学常百人,于幼时亦与焉。
十五P1云华夫人(瑶姬)王母第廿三女。P8阴长生。P14晋《杜兰香别传》自荐于张傅(硕。
P13秦涉正字玄真巴东人,授诸弟子皆以行炁房室及服石脑小丹,云李八百呼应为四百岁儿。
P14梁山蟠龙洞碑:张卞为蜀先主将,遇樵叟自称“&&夷人”授以丹诀。
P15万县岑公洞,周文慧异母弟耀之子渠,成王封于岑,古梁国岑亭。P18唐女冠范志玄。
P18紫房真人世传壁山人,时隐茅来山得玄修之术,今茅来山莱天观之侧有莱天洞。(重庆志):赵延之大历中为巴州令,时资泸夷寇掠县,延之率民破之,以功授合州剌史兼渝合资泸经略安抚使,其后挈家入茅东山恭天洞修炼,一说延之死为壁山神,今庙在巴县重壁山,宋时封威狄侯,而壁山县夷壁庙亦祀之。P19-27翟天师干右。P28尔朱先生。P29黄万户P30黄万杜。
二十六P1-4张陵。P5《云台治中内录》太上老君火山太丹传授四十一代。P21张笑桃红梅阁诗
P10岷山道士张盖蹹、偶豪成二人精思于云台中石室(四鹿向兽之)。P16-13谢自然。
P17-18许栖岩入蜀,太乙元君问三书各得何句?(庄子)“真人息之以踵”。《老子》“其精甚真”。(黄庭)“思一部寿无穹”。道干布算曰:擘太华虽云巨灵实夸父之神也。立海桥虽云鬼怪乃五丁之鬼也。
P24陈抟字图南崇龛人。
P13《唐雅》会昌中蜀青城山邢道士妙于方药(治穆宗心热以青丹和紫梨愈之)加号计庆济先生。P14《明道杂志》张文定以端明学士尹成都。公言颇得彭老御内之术,屡以试用,唯一次实觉精气上溯脑耳,它时不觉。
七十八P13《定命录》张柬之任青城县丞年六十二。应制策被落……则天觉之以为奇才,拜王屋县尉后
P19《戎幕闻谈》费鸡师。《酉阳杂组》“唐蜀费鸡师目赤无黑睛本濮人。”
P24《北梦锁言》伪蜀道士李暠生于徐州。游蜀栖阳平化,为妖人扶持聚众举事败。
P25唐濮间有相者彭克明相九陇村民(佑濮?)
P27《东坡志林》至和费孝先游青城山老人村,得老人传授(易)轨革挂影之术。
P30皇甫坦夹江人。答高宗问“长生久视”之术曰:先禁诸欲,勿令放逸,丹经万卷,不若守一。
七十九P18&成都干元观在蚕市创制多年,顷因用军焚毁都尽,三门之下旧有东华、南极、西灵、北真四天神王,依华清宫朝元阁样,塑于外门之下……(灵验记)
P21普州普应庙在凤凰山,神姓多名岳,天彭人,孟蜀时授徒于普,门人牟衮廷试第七,自是儒科相踵,岳卒,衮率弟子葬之鳯凰山。
P22《炳灵记》资中赵逵生于南渡之后,身矮面麻,聪明质朴……常遶街吹笛为战……炳灵示魁。李石资州南街《炳灵孚应祠记》。(则言其灵异)P27文昌神,姓张名亚字雳夫……P29化书。
八十P10《玄怪录》薛伟者干元年任蜀州青城主薄(食鱼死后化鱼)。P15申屠澄娶虎女。
P20成都景云观有“三将军”堂颇灵异。(弓有三处“三将军”)
P23赵尊师者本遂州人,飞符救人疾病于乡里间年深矣。《野人闲话》P24天蓬咒灭狐(破迷信)。
P25合州壁山神(北梦)乡人祭之必以太牢,不尔致祸。……庙祝曰此神从来蔬食?
P39开州迎仙阁道士为蟒吸食升仙。
八十一P7南宋尼释昙辉,成都人,本姓青阳名白玉……元嘉十九年,临川康王延至广陵终于住所。
P9梁青城山寺,释植相姓郝氏,梓潼涪人,曾任巴西郡使……相入青城山聚徒习业,梁王萧撝素相钦重,供给獠民以为营理。P11潼州沙门僧林,大同中上蜀到潼州(汉州)西北窦圌山?
P15宇文周时,青城县有异僧出入井中赴长安。P15释香阇梨亦飞赴寺。
P22《隋法进》绵州昌隆白崖山道士文普,能升刀焚火。鹄鸣山二道士能呼策鬼神,符印章醮。
八十九P5唐释逞。益州有甘亭神,威力严恶,殃福力应,祈祷血食,牛羊难纪,忽下巫语欲逞授戒。
P5唐益州多宝法师道因。P8益州福寿寺释宝琼,马姓绵竹人……什邡诸县并是道民,尤不奉佛,僧有投寄,无容施者致使老幼之徒于沙门像不识者众。(宝琼破道宣佛)
P13唐释惠宽,姓杨氏绵竹孝水人,时人目为圣尼,今本寺号圣尼寺……父母亦背道归佛,……绵州佛会皆设。
P20释天竺(讲经于三学山)“开元中崔冀公宁疑其妖妄。”(任氏封“冀国”)
P24白居易《东都奉国寺禅德大师照公塔》号“神照”张姓蜀州青城人。
P26成都福感寺……其塔阿育王藏舍利之所。大和初南蛮入益城,蛮卒于寺内烹灸熏灼,塔顶出四道浓烟分穗直上虚空,至夜蛮蜑覩此奇异,乃禁止污秽此塔。P27释道-马氏什邡人。
八二三P1益州保唐氏无住禅师,初得法于无相大师。P20益州香林澄远禅师初住导江县迎祥寺,后入青城。
P4唐释雄俊,俗姓周成都人,自言得如幻三昧,与三少尼俱行,大醉狂歌,聚众说法……
P6船子和尚偈四首之一:百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
P9成都福感寺定兰(杨氏)裸露入青城山,纵蚊蚋䗈蝇唼咋肤体,云舍内财用答劬劳。
P15预知禅师唐末居什邡龙居寺,蜀主泉欲携花蕊夫人至寺扫祭父知祥墓。(予知)
八十五P8普惠大师生于西汉姓吴氏,持锡蒙顶之上清峰。七曲神君螯笔记师名理真,像在智炬寺。
P13汉时有问杨子云者,李仲无何如?曰隐不远观,贞不负俗。
P16唐释知玄眉州陈氏子,广明二年传宗入蜀,购悟达国师为号。P19“导红王垒山神李冰。”
P35嘉州九顶寂惺禅师云:昔日云门有三句禅……函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九顶亦有三句……饥来吃饭,寒即向火,闲来打睡也。
八十七P1僧宝崖姓牟氏,祖居涪陵人也,晋义熙九年朱龄石伐蜀,涪陵獽三百家随军平讨,因止于广汉金渊山谷,崖童幼少言……时獽首领数百人共筑池塞窦以养鱼…忽有异蛇长尺许头尾皆赤…獽众奔散…崖曰断杀业蛇不害人…将指置火中,…烧二手眉目不动…誓入地狱代苦众生…獽人牟难当者于就峤山顶行猎搦箭声弩,举眼望鹿忽见崖骑一青麞,猎者惊曰汝在益州已烧身死,今那在此。
八十八P1观音菩萨化身,有宋元佑中守普州知安岳县事赵嗣业记曰:大唐克幽禅师俗姓李氏,其先陇西人,因官入蜀家于遂之长江县……往依成都净众寺无相大师金和尚……贞元三年坐化,章成武命其徒建塔寺南以葬全身,会昌中寺废塔毁,地陷成池,瑞莲时出,往取则无有。天复间王简掘其地,得异骨如金色,钩锁相连,其教谓之菩萨骨也。……有诗碑言金骨化身之事。
P15唐圭峰宗密姓何氏,果州西充人。
八十九P8宋丹霞子淳禅师剑州贾氏子:金刀剪不开深深玄妙旨,玉女夜怀胎上堂,亭亭日午犹亏半,寂寂三更尚未圆,六户不曾知暖意,往来常在月明前。宝月流辉澄潭布,影水无蘸月之意,月无分照之心,水月两忘,方可称断。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答:金菊乍开蜂竞采。问:见后如何?答:苗枯花谢了无依。宋法演禅师(P20)上堂,举俱胝监指因缘,师曰:佳人睡起懒梳头,把得金钗挿便休,大抵还他肌骨好,不涂红粉也风流。九十P18大龟足摄小龟。
《著作记》卷九十一至一百
九十一&&石本九经
P7M《周商瞿易》《汉赵宾易》以下至P16共26种。
九十四P10〈墨子秘书〉“梁陈方庆,梓州射洪人,好道术,得《墨子五行秘书》及白虎七变之法”子昂远祖。
P11黄帝阴符五十六万七千言。P25袁天纲《玄女坠金法》一卷(宋志)。
九十五P16一&&玄书
峨眉山洞石经廿字“郁仪引日精,结璘致月神,得道处上宫,位称大夫真。”
《三九章经》《八道命籍》“日行赤道,月行黄道,黄赤二道,阴阳之所恒行。”青赤白黑日月曰八道。
《天真皇人九仙经》《三一经》《上真内经》《黄表丹经》《天元度人经》《日月玄枢论》。《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三卷《明镜图》一卷,真一子彭晓秀川撰,张随注《参同契》三卷。《壶中集》《三教论》《大宝论》《二十四化诗》一卷(图)一卷《道教灵验记》廿卷《录异记》十卷,并杜撰。《王氏神仙传》四卷。《授道心》《通玄秘要悟真篇》《养生丹决》《太上洞玄灵宝修真记》《鬼神感应大义》《文昌化书》(以上共廿四部)。
P7&&汉杨雄作《太玄》成都人。汉王褒作《贤臣颂》资中人。晋李膺作《益州记》涪城人。皆川人。汉益州太守名李膺,后周王褒同庚信从益州赵王出镇入蜀,随杨雄入蜀迎梁主萧岿,皆省外人。
P8《水经注》峨山县东北有武阳龙尾山并仙者羽化之所……道书平盖观,稠梗治皆武阳境。
P136“汉女输橦市”賨布即今橦花布。《十六国春秋》宕渠古賨国姓芊。络宾王王“迢迢芊路望芝田。”
P22孟蜀主崇尚六经,恐经本流传不广,乃易为木板,宋世称刻本书始于蜀。P22-23花蕊夫人。
P3《青箱杂记》记张乖崖与陈抟事。又记有《赠官伎小英歌》。在蜀娶婢三年,归其父犹完壁。
P3红梅仙诗义阳州守王鹗之子所遇。又云崇庆州有红梅阁,盖沿蜀(州)字之误。P5-6《女冠子》词。P21元段平章夫人商氏,天全招讨女也,有《玉娇枝》词(见K南诏事略)》P9圣寿寺玄女堂六十甲子神像。
P5李畋《昭觉寺记》有孙位通行道天王像及浮邱先生松竹。P6道士张素卿《十二仙君像》。张有弟子,道士陈若愚。
P196蜀麻居礼幼师张南本,圣寿寺有麻绘《八难观音》一堵。
P22《遂宁志》县北州里显教院唐咸通中建,有张金水画十八罗汉像。引08P14成都天庆观五岳真君像。
一百零八P2孙知微《太古》彭山人,晚居青城白侯坝之赵村。P6丁翻画像,P8王诜建宝绘堂于羽州。
《蜀中广记》卷七十一至八十&&第27-33册神仙记
1/71“华阳国志曰蜀之为国肇自人皇……《名号历劫记》云:人皇之后,五龙氏兴焉。天真皇人降下开明之国,以灵宝真文,三皇内经各十四篇授之。五龙氏得此经,以道治世万二十岁白日登仙。……国初蜀献王感五龙氏之灵,迎自嘉州,立庙于锦官。史记云黄帝有子五人号五龙氏,当以杜天师所载为正。《历劫记》云:神人氏生,其状神异若盘古真人,亦号盘古,即是无劫苍生万物之所永也。以己形状,类象分别天地,明月星辰,阴阳四时,五行九宫,八卦,六甲,山川,河海,不能决定。故以“天中元景”元年七月一日,上登太极,启元始太上天尊,更授《神宝三皇内经》并《灵宝五符经》下世,则按图经分画天地,名前劫高真更新造化。按《地理坤鉴》云盘古龙首人身成都有庙祀。
19/73《升玄经》曰:仙人窦子明问法师三一之道。法师曰:“三一”者,“正一”而已。三处授名,故名“三一”。所以“一”名“三”者,一此而三彼也。虽三常一,故名“三一”。“三一”者,向道初门,未入真境。得见一分,未能拾三全一。是未离三。虽未离三,少能见一,故名“三一”。分言三,不离一,故名“三一”。(佑:此变化之机,有无之端,动静之核也)子明下山至桥侧,见一女磨铁杵曰“铁杵磨锈针功久自然成。”遂感悟得道。昭化有子明丹台。
30/78《宋史皇甫坦传》“夹江人,善医术。高宗召见向何以治身。
坦曰:心无为则身安,人主无为则天下治。引至慈宁殿治太后目疾立愈,帝喜厚赐之,一无所受。问以长生久视之术,坦曰:先禁诸欲,勿令放逸,丹经万卷不如守一。帝叹服,书清静二字,以名其庵,且绘其像禁中。隆兴初入朝,孝宗称为先生而不名。坦又善相,曾言荆南帅李道中女必母仪天下,后果为光宗后。”
4/79〈茂州图经〉“江渎神姜姓,昔禹导江神江神寔佐之。秦并天下立江水祠于蜀。”
隋益州孝爱寺智炫者成都人也,俗姓徐氏。周武帝废佛法欲存道教,集诸僧道士于太极殿讲论。帝自升座曰佛法中有三种不净:纳耶轮陀罗生罗侯罗;经律中许僧受食三种净肉;僧行淫失众相攻伐。智炫应曰:道法不争又甚于此,天尊处紫微宫恒侍五百童女;道士童醮请福必须鹿脯百样清酒十触;道士千古乱常姜斌犯法。
30/82:“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求法者应无所求。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不取善;不舍恶;净、秽两边,俱不依怙达罪。“性空”念念不可得。无自性故,故三界唯心,森罗万象,一法之所印。凡所见色,皆是见心。心不自心,因色故(而)有心。汝但随时言说,即事即宜,都无所碍。菩提道果亦复如是。于心所生,即名为色,知色空故,生即不生。若了此心,万可随时穿衣吃饭,长养圣胎,任运过时,更有何事。偈曰:心地随时说菩提,亦只宁事理俱无碍,当生即不生。
1/83“益州保唐寺无住禅师初得法于无相大师(静众寺新罗国人)。杜鸿与节使崔宁于大厯元年迎至空慧寺。说三句法门(佑曰三空),无忆名戒,无念名定,莫妄名慧,一心不生具戒定慧,是一是三,非一非三。(佑:无相则不妄,妄起于人,我相非平等法)。
36/85“嘉州九顶寂惺师,有僧问: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是何意旨?师曰:风暖鸟声碎,日高华影重。昔日云门有三句,谓函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九顶今日亦有三句,所谓饥来吃饭,寒即向火,困来打睡。
8/87“宝崖曰:须火却寒,得火嫌热,人情若斯,何以得道?”不知谁识老瞿云。
17/87“破庵禅师(广安王氏子宋人):见犹离见非真见,还尽入还无可还,木落秋空山骨露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军旁有险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