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AR 哪个才会成为虚拟世界的主流vr设备

本期不确定话局的五位侃爷,按出场顺序:&王斯旻设计教育与设计技术的研究与实践者康奈尔大学建筑硕士凯诺创始人张砚城市科学、AI和AR的交叉研究者MIT Media Lab硕士曾任职于SOM,GMP等著名建筑事务所范哲 Muso关注VR\AR,IoT物联网,以及前端数字可视化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硕士ATKINS高级项目建筑师薛纪龙 Bill伦敦金斯顿大学电影制作高等荣誉硕士学位北京异次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VR优质内容IP孵化李由腾讯高级UX设计师&&王斯旻:大家好!欢迎来到不确定对谈第四期。今儿个有幸请到几位在AR/VR前沿的几位开发者、设计师和创业者,一同来聊一些有意思的事儿。&就像最近,我的美国朋友圈都已经爆炸了,里面全是Pokemon Go的截图,纽约的朋友们在商量着组车抓精灵,波士顿的朋友们在秀着半夜满满的波士顿公园一堆人拿着手机捉怪的盛况……而国内的朋友圈,全是VPN和虚拟GPS的教程,教你如何在墙内玩儿。手痒之余,这也让我想起了刘慈欣风靡全球的科幻大作《三体》第一部里的游戏,在书中,作者刘慈欣将之描写为一部模拟外星文明发展的史诗型浸入式游戏,进入游戏需要V装具链接(类似于VR设备)。&这两个游戏其实说深了,代表着的是两种不同的虚拟世界。一个是增强现实AR,在现实世界中放入小精灵和游戏规则;一个是虚拟现实VR,创造出一个完全不同完全平行的世界。而哪个会是未来虚拟世界的主流呢?就是今天咱们聊天的主题。&那么我们不妨先聊聊为啥Pokemon Go这么火吧?有些人说,它是宅男拯救者,它完全改变了玩儿游戏的方式。张砚,来分享一下皮卡丘孵蛋体会吧?&提问的背景:张砚老师的朋友圈截图&张砚:那天出去跑了一圈,抓了十几只Pokemons,孵化出第一只蛋,居然是皮卡丘的时候,把我激动坏了!回头想想,一个虚拟的游戏为什么那么让我激动?我想主要是我们这代人从小就是看宠物小精灵长大,所以很入戏。&范哲 Muso:我觉得主要是由于Pokemon Go这个IP选的好,所以它的受众特别广,男女通吃。这个游戏的原型Ingress也非常成功,但是受众范围比较宅,只是在小圈子内比较火。我之前作为Ingress上海蓝军的一员(主要负责上海人民广场附近地区),也算是老司机了,pokemon里面pokestop的图片以及信息,基本都是直接调用的Ingress里面的,这种基于地理位置的游戏本身有很强的社交属性。&这种社交属性现在慢慢已经开始展现了。举个例子,我在3天前拉了一个美东玩儿家微信群,到现在已经快200人,靠的基本都是病毒性的传播效应,进群的人直接把好友拉进来,向身边朋友宣传,而因为有阵营和组织,所以线下社交活动也已经开始出现了。图片来自网络,取材于Pokemon Go美东玩儿家群王斯旻:感觉有点像小时候玩游戏的感觉,弹球,砍沙包,当互联网让我们可以网上连接,大家就都倾向于宅着打网游,但貌似pokemons可以逆向这个过程。&范哲 Muso:按我个人的理解,Ingress是最早的实验,待技术和数据储备成熟后Pokemon&Go就被打造成了第一代的爆款,真正把这种类型的游戏推向市场。这类增强现实的游戏不同于以往的游戏,在实际的物理空间上,叠加了新的意义,但即便是没有"AR"噱头的第一代的Ingress,它也通过地理信息(Geolocation)完成了这个虚拟与现实的叠加,把两者连接到一起。实际上,他们只属于理论上的虚拟增强现实,只是开了摄像头,不需要深度传感器这类稍复杂而精准的运算,所以很多从业者并不认为它用到了真正的AR技术。王斯旻:现在的叠加是基于地理位置、基本的AR场景技术以及强大的IP产生的效应。其实是不是用到真正的AR技术我觉得倒是次要问题,技术的应用都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在没用到,下个版本也许就用到了。&范哲 Muso:嗯,重点是这是虚拟世界对现实世界的二次改造,说明虚拟世界里的地点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商业价值。而如果你忽略了这个价值,可能真的会出现问题甚至危险,比如有的人就开始利用Pokestop这种人流密集点来设埋伏犯罪;如果能重视并利用起这份商业价值,下一步很有可能在这个虚拟地点就会有广告,或者摊位,因为它能导入大量的人流,所以就会有商业价值,现实空间会根据虚拟世界的需求做出改造。&图片来自网络,内容来自36氪微博王斯旻:对,其实会衍生很多新的商业模式。比如说,放pokemon在一些地点,就会引不少现实的人流量过去,就会有更多广告以及消费机会产生,线下流量比线上流量是更大的商业机会,这也是为什么无人驾驶汽车、导航、车载系统这条线会很火的原因。范哲 Muso:所以其实虚拟世界对现实世界的改造早就发生了,只是人们都没有意识到。&王斯旻:同意,比如说Google Maps、卫星图之类的,其实改变了人们观察世界的视角和行为方式。&范哲 Muso:记得哥大前系主任Mark Wigley在一堂讲Google Maps课时说到,目前人类对城市的理解,已经完全被Google Maps改造了,我们是使用app来认识城市,进而使用城市的,所以现在很多人对城市的概念是非常符号化的,抽象的地图概念。但在这些发明以前,人们对城市的认知更加感性,比如他们是通过记得某条街或某个街边的咖啡馆来认识城市。其实建筑师在上世纪60年代就在思考VR\AR的问题(本质是人与物理世界的关系,如何把建筑也理解成衣服一样的一种区分内和外的媒介),Archigram当时有许多现在看起来非常像VR\AR研究的东西,可惜这一脉思潮在之后没有被继承和再发展,当然另一方面跟技术还没跟上也有关系。我认为目前科技圈做的东西越来越像半个世纪前建筑师的眼光。蓝天组当时做了一些概念的“VR头盔”以及大型沉浸式体验的“机器”Cushicle, Michael Webb(Archigram) 非常类似于目前的感官剥夺tank,以及一些办公设备革新的startup的产品张砚:很同意Muso的看法,特别是虚拟世界对现实世界的影响。既然大家对历史都有很深刻的理解,我来讲一讲不远的未来吧。&从技术上来讲,pokemon目前只是利用GPS、电子指北针和陀螺仪这三项,也就是让手机可以感知自己的地理位置(精度在十米左右范围)以及手机的方向和转向(用于AR中的知道手机正在看哪里)。这样有限的感知输入是无法让画面中的pokemon形象稳定、真实地呈现在环境中的。这也是大家觉得这个AR的部分做得不足的主要原因。而一个比较完整的AR体验,需要达到以下效果:虚拟物体稳定地落在或站在平面上,不发生明显的位移;虚拟物体可以被真实的物体遮挡;虚拟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有遵循物理规律;虚拟物体互相以及与真实物体会发上互动等等。而所有这些效果都是以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为基础的,也就是设备需要实时扫描使用者周围的真实环境的三维模型并知道设备自己的准确位置和旋转方向。这方面目前技术已经成熟,以Google Tango和Microsoft Hololens为典型例子,可以看以下几个短视频感受一下::/watch?v=8AvlghZKuZY/watch?v=Jgc-P_6PIz0可以看到,如果引入这些技术,AR部分的效果将大大提升,而且为更多全身参与互动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比如Hololens这个全身运动的游戏——XRAY。/watch?v=29xnzxgCx6I注:Project Tango是Google的一个研发项目。此项目试图将人类对周遭空间与动态的感知能力赋予移动设备。旨在令用户通过移动设备来建构室内地图、导航、进行游戏或协助视障人士等等,并提供API给第三方应用程序。Microsoft HoloLens是Windows Holographic的使用主要设备。HoloLens是一个Windows 10的智能眼镜产品。它采用先进的传感器、高清晰度3D光学头置式全角度透镜显示器以及环绕音效。允许在增强现实中用户界面可以与用户透过眼神、语音和手势互相交流。范哲 Muso:对,技术上现在刚好是一个非常好的点,尤其在Tango和Hololens出来以后,慢慢的硬件成本会降低,这样技术才能真正拥抱市场,才可能会有大批成熟的应用出现,从而彻底改造行业。Tango现在已经是消费级了,联想买了Google ATAP的Project Tango团队,今年推出了几款手机,所以普通人也可以买到,从联想大会的演示看效果是很好的。经过软硬件相辅相成的普及,AR才会更大范围的影响大众生活。王斯旻:说到这里,很怀念当时和砚哥在SOM一个组,一边画图一边听三体的岁月。这本书里第一部描写的那个沉浸式的游戏,砚哥可还记得?那个叙述三体文明发展史的游戏。&张砚:当然记得!第一次读《三体》的时候也是废寝忘食,恨不得一口气看完,里面的三体游戏也记忆犹新。别说,根据刘慈欣的描述,尤其是三体游戏世界空旷简洁但有无限细节的描述,我还真找到一个神似的游戏!那就是Journey。http://www.vgnetwork.it/images/Journey/journey-04.jpg&薛纪龙 Bill:说到三体的电影,正试图利用VR技术做其中一部分的段落,然而貌似并不顺利。VR科幻做的好,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所以短期国内应该做不出太好的,像我们最近用VR技术直播了一期综艺,成本比一般的综艺高出两倍,就可想而知,科幻贵了去了。VR成本制作高,短期不可能会做的比火星救援好,资方们大部分都在观望。范哲 Muso:其实任何技术都是早就有了,以前也可以看VR电影,只是画质完全不能满意,体验太差。一方面市场需要准备,另一方面产品本身必须解决一些影响用户体验的细节问题,而不是说只实现概念,能真正做到消费级,有明确的应用场景,才能真正的扩大市场。三体的另一个问题主要在于版权,所以电影一直拖了。当然,VR拍摄是个新领域也是热门领域,的确比较麻烦,也有不少技术问题要解决,而且设备成本普遍比较高。&薛纪龙 Bill:非常的高! 我们最近在策划一期VR话剧,这次用的这个(如下图所示)。张砚:嗯。其实对于VR和AR,我觉得有个有意思的悖论:目前来看VR技术要比AR技术简单,门槛较低(当然做得精也不是那么容易),然而应用场景来看AR由于与现实有更多交集而更容易被人们接受。换句话说,人类由实转虚的发展进程(我默认了,但这个趋势是否必然大家也可以探讨)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的,如果这个过程是从A点到B点,AR更接近A点而VR却是更接近遥远未来的B点。这个悖论大家怎么看?&我个人观点是,应用场景、市场接受度、心里接受度相对而言还是比技术来的重要,尤其是现在技术如此飞速发展的年代。Pokemon Go似乎正印证了这一点,找到现实和虚拟的平衡和联系,要比构建纯虚拟世界要容易。范哲 Muso:对。王斯旻:没错,这正是这次话局我们想讨论的点。VR和AR究竟哪个会是未来虚拟世界的主流,到底是现实+虚拟的模式,还是社会整体虚拟化的模式?我同意砚哥说的,现在AR会让整个教育用户的过程趋于简单,也会让大家更容易接受。&李由:对于VR和AR,我个人观点,在当下VR以娱乐和内容消费为核心的使用场景更加的明确和实际,用户决定进入虚拟世界的动机,主要就奔着游戏和视频等沉浸体验(也许未来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内容体验本身是与物理世界的经验不违背的,用户必然是期待一个更加超现实的体验而非再造一个物理世界;而AR更具备工具的属性,甚至是未来全新的生产力工具,在商业、医疗、驾驶、教学等诸多领域有着丰富的使用场景。所以我认为VR和AR在全新的计算平台确立的过程中很有可能是平行发展的,VR由于其技术门槛和内容的丰富性的原因,成熟的会略早一些。&体验了Hololens都知道,其实AR在与物理世界结合的体验过程还有很长的路,首先是可视区域是十分有限的,通俗的理解,实际上是在你面前的物理世界前叠印了一块16:9的透明显示屏幕,而非真的做到360度可视区域,在体验过程中的区域边界感是十分明显的。这种体验让我想到最近风靡的Pokemon Go,的确也验证了AR目前还是处在一个技术的平衡阶段。仍然基于传统的计算平台(手机+屏幕),目标也是针对了娱乐和游戏。Google Tango的工具属性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否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还有待验证。现在VR内容的体验良莠不齐,目前在产品定义的初期,更多的精力在攻坚如何构建良好的基础体验,比如长时间使用的舒适的程度、超出预期的娱乐感......&薛纪龙 Bill:我们做的直播是14分钟,就是怕太久会难受。&李由:14分钟不短了,如果基础体验和内容足够好的话即使沉浸在一个内容里,5分钟甚至都是个门槛。发现很用户不是由于不舒适而放弃体验,而是迫切的想知道“还有什么的其它的内容”,所以很大程度上都是浅尝辄止的,相信大家都有快进着看完一部片的体验。&我们意外地发现,除了游戏重度人群以及娱乐尝鲜人群两类典型用户中间还一类典型,这类人群,他们对内容的成本投入十分在意,他们很多都在淘宝消费50块以下Cardboard,在手机上轻度体验一些内容就勉强,更别说在内容里消费,这类人也不在少数。&范哲 Muso:蛮同意李由的关于人们更期待在VR世界里不同于真实物理世界的体验这一点,VR的可能性会更大,AR确实是跟现实结合更紧密些,有工具属性。&我在哥大做的一个VR的项目就是设定了非常多的与现在的世界不同的物理属性,探讨纯虚拟世界的物理规则改造的可能性,这点非常像盗梦空间(inception)这部电影,这个对未来建筑师的吸引力会非常大。之前罗辑思维中提过,他说虚拟世界进步一些,现实世界就会马上跟进一点点,也就是说,骇客帝国(The Matrix)里那种完全放弃现实世界进入虚拟环境的情况可能不会发生,因为现实世界也在不断的改造和进化。盗梦空间 另一方面的解释是从人的角度来讲,曾经也在哥大前系主任Mark Wigley的理论课上讨论过。人类本身在科技不断前进的发展过程中会有这种本能性地抵抗,科技是在不断改造人类的,美国有许多科幻作家以及学者提出过一个说法,叫做科技是人的延伸,比如原始人视觉要比现代人强,因为他要在变幻莫测的草原上生存不断地观察远处的威胁,但现在人类将这些功能全部外包给了各种眼镜,没有了眼镜很多人生活会有很大障碍,甚至不能称为一个有自主能力的人,而我们的记忆其实很大程度的也是存储在互联网上的,一旦丢失很难再想起。所以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人类会不断地、本能地问自己,抵抗这种被取代的趋势。比如现在很多人会倡导回归自然,抵制科技,用非智能机,还有许多像裸心谷的有机农耕体验这样的项目也非常火,王东岳的物演通论倡导的也是这种论调。在选择蓝色药丸还是红色药丸前,人类其实最关心的问题还是“我是谁”。这个涉及到人类尊严和底线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最后全部选择进入骇客帝国不太可能,或者就算真的会这样,也没有那么容易。裸心谷周边 张砚:嗯,罗振宇游戏那集说的,他的观点很有意思,说将来现实将会变得更“游戏化”。现实将提供如游戏一般的时时反馈。举个例子,你上班的时候如果有个个人信息窗口上显示你的存款的数字,这数字每秒都因为你在上班而往上跳,那该有多激励。&王斯旻:罗胖的那种说法的确会比较有意思,然而从现在来讲,人类社会向虚拟化的趋势还是明显强于外向的趋势的,pokemon的好处在于IP,要是VR方向有足够的体验+一个好的IP,是不是也会有如此响应?&另外同意Muso和张砚的是,人们都喜欢从了解的和熟悉的方向上去理解新生事物,但是人理解的速度会有多快这件事儿需要讨论。举个例子,人们对汽车的理解里包含需要有个进气格栅,如图:http://wallpaper.zone/mercedes-benz-wallpaper因为汽油车需要氧气才能让冲压发动机燃烧,而电动车不然,完全不需要进气这个事儿,所以其实完全不需要进气格栅。但是这些年的电动车,基本还都设计了进气格栅的形式,为的是符合人们对汽车的期待。如下图所示:http://av.by/news/index.php?event=View&news_id=36685今年的时候,特斯拉modelS改款,变成了这样(下图所示):commons.wikimedia.org张砚:是的,车上的这类例子很多,其实电动车的马达高速加速时也基本没有什么声音,但没有声音的话,驾驶员会觉得马达/引擎出故障了,很不爽,于是诸多电动车都加上了音响系统模拟传统的引擎声音。数码相机的“喀嚓”一声也是模拟物理快门的声响,其实电子快门依然完全没有声音,而没有声音,很多用惯传统相机的使用者就会觉得照片还没被拍摄。而不论是引擎声还是快门声,几百上千年前其实根本也是不存在的。&王斯旻:第一次挑战这块人的认知,我觉得特斯拉是成功的。所以我觉得现在VR中,建立人类适应的物理图景,是必经的过程,然而到后面是否需要,则另当别论。而这些不同的图景和规则,甚至会成为吸引人们虚拟化的点。而AR会作为人类虚拟化的一种主要形式,促进人和实际世界的链接,还是会作为一种VR之前,帮助人们适应虚拟化世界的过度形式,我觉得也有待观察。&但是我觉得,不管VR 和 AR,对于设计师都是新边疆、新大陆,而且其中设计师的地位,会渐渐超过工程师,成为硅谷新宠。毕竟构建空间,构建空间规则,在实际世界中都要依仗大量工程师的实现,也要依靠大量资本的力量和决策。而转虚拟化之后,设计师的决策的影响力则会几何级数的增长。这也是很多硅谷风投口中的“the next god”。&李由:人们的确更习惯从了解的和熟悉的方向上去理解新生事物,这也是为什么现阶段的VR产品主界面,承载信息的样式仍然跟传统媒介(电视、手机、电脑)没有本质区别。Oculus/Steam VR/PS VR的主界面也都是非常效率和务实的,让用户在第一次使用时尽量地减少学习成本,并且把熟练地使用手机和电脑的经验嫁接进来。&但是有一个问题是,这样就够了么?在度过这个适应和学习的阶段,会有更多的需求出现。用户界面经历过一个“拟物化”的时期,当时面临的问题是需要将人们在物理世界的经验转化到虚拟现世界,并在新的载体(触摸屏)上完成功能操作,而VR实际上面临一个巨大的机会是,再也不需要“拟物”而回归到“真实”来匹配我们在物理世界的经验,并且超出物理世界的技术的限制。比如沉浸在虚拟世界里,如果有“沟通”的需求,还会习惯拿起手机看微信界面么?脑补起来这一定是一个很可笑的行为,一定有更加符合VR特性的新的行为习惯并衍生出新的使用界面。&在用户体验行业,设计师的新定位已经有一种趋势。在横向上,由具体职能设计转型成产品UX设计再到整体商业服务设计,这要求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在纵向上,根据选择具备多种可能,对于VR来说,除了基础的技能以外,学会定义世界观、构建故事体系等创造内容的本领又尤为重要。另外一个设想,未来如果内容不再是“内容”,而是构件了无数个平行的“真实”世界,在“真实”的世界创造一定比在物理世界更加充满了可能性。&王斯旻:那么大家觉得设计师在这个虚拟化的转变中地位和作用会如何改变?&张砚:我个人也相信设计师在未来的重要性一定会增加,毕竟限制少了,内容重要性增加了。这点电影、游戏及多媒体行业比较类似,中应该能类比来观察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的定义需要延伸,以前设计师需要知道生产建造工艺以实现设计的物质化,以后可能设计师知识面需要横向延伸,懂更多相关的交叉学科如感官科学、心理学、社会学、关系网络科学、用户体验、甚至哲学等。不变的是,成功的设计师是善于整合各种知识和资源并导向合适应用场景的领袖。&王斯旻:设计师知识面的外延已经在进行中,当设计距离用户更近,懂用户懂产品的设计师会越来越居于领导地位,因为不管是现在的UIUX还是未来的基于VR的场景和交互设计,甚至物理图景和规则设计,都会极大地影响用户体验,当设计师能够通过对感官的控制制造出一个不同于平时经验的平行世界,那设计师就真的离上帝不远了。原来工程师鼓捣鼓捣,发现软件他们搞不定,越搞越复杂,就生成出交互设计师。现在UX设计师在VR和AR中搞不定空间,建筑室内设计师在VR和AR中搞不定交互,所以后面肯定会出新品类的设计师,没准叫交互空间设计师?现在的VR\AR都是基于现有物理图景的,显然还没有出现一种设计师能够设计物理图景,是否会出现新的设计师去设计新的世界规律呢?当这套图景计算能力足够强,上面会不会产生一些可以自学习有自意识的电脑角色,会去学习和探索他们世界的规律,然后思考是否存在神,设计出来这一个神奇的世界?在这些设问和狂想中,本次的话局告一段落,回复超20或分享人数超100,我们会依然请到这几位,在人类历史面临虚拟与现实世界的岔路口上,一起来聊VR和AR,这个当今设计与科技界最火热的话题。但即使在设计圈如此火热的境况下,都不能撩起你的兴趣,本期话局只能到此为止了,总之,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多提意见,我们的努力都与你们的支持是离不开的!谢谢大家!大家都不发表没意见......大旻都不积极了......| 编辑 | Lynn Liu第三宇宙(ThirdCosmic)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ThirdCosmic提供虚拟现实类(VR)和实景增强类(AR)视频眼镜最新资讯,Oculus Rift资源分享,提供3D打印机服务。热门文章最新文章ThirdCosmic提供虚拟现实类(VR)和实景增强类(AR)视频眼镜最新资讯,Oculus Rift资源分享,提供3D打印机服务。&&&&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Copyright(C)2017 大不六文章网VR AR MR……虚拟世界未到将到_网易新闻
VR AR MR……虚拟世界未到将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VR AR MR……虚拟世界未到将到)
随着阿里巴巴、腾讯等行业巨头的进入,虚拟现实概念近期明显升温。
然而,什么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它能做什么?产业发展如何?现在的火热是资本市场的炒作吗?
新华社近期就此进行调研,试图还原真实的虚拟现实产业图景。
难点 技术、内容不足仍是产业掣肘
虽然VR概念火热,但记者走访十余家硬件制造、软件开发企业发现,大多数企业不能提供成熟的VR产品。硬件技术没有质变的突破、内容生产极度匮乏,仍是产业发展的掣肘。
从技术上看,现有的硬件计算能力离虚拟现实技术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如果计算能力跟不上,你就看不到快速刷新的精致画面,戴上头盔后,你就会感到晕眩,还会感叹画质真差。“目前国内有100多家VR头盔制造商,但真正能制造头盔的只有三十来家,制造出来又能商品化的就更少了。”据北京末元科技有限公司CEO姜威了解,国内VR头盔厂商并不具备高端技术,佩戴体验也较差。
VR内容更是缺乏。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国内有VR影视约2700款,其中非全景3D视频和全景视频各占一半。业界认为,真正的VR影视应比3D和全景视频更沉浸、更交互。“就像买了电视机却没有电视节目,电视的销路必定会受到影响。现在的VR硬件普及度不高,跟内容缺乏有很大关系。”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高级工程师王聪说,但也像电视节目和电视一样,VR内容制造商和硬件制造商会相互促进,生产更多体验更好的VR产品。“随着阿里巴巴、腾讯等巨头企业的进入,中小企业的产品不断完善,国内的VR产业会持续发展。”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说,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VR产业最早会在2018年上半年爆发行情。
空间 市场虽大仍需好技术支持
业界人士通常将VR技术类比互联网技术,认为当VR技术与各行各业结合后,将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给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想要在市场有一席之地,必须要有足够好的技术储备。
据艾瑞咨询初步测算,到2020年,我国的VR设备出货量将达到820万台,用户量超过2500万人。以VR电脑一体机每个3000元,移动VR每个2000元计算,当年国内VR硬件规模将达到64亿元。
“如果VR在各行各业都拥有成熟的商业化应用,VR市场将不可想象。”指挥家(厦门)科技有限公司CEO曾子辕说,现在的VR技术相当于2005年的智能手机,虽然还不完善,但已经可以让人想象对社会的改变了。
市场虽大,没有好产品也不行。“随着全球巨头企业布局消费者领域,现在很多没有技术储备、玩概念讲故事的企业都会被淘汰。”姜威说,这些巨头企业布局VR市场的关键期就在今年下半年。
中国企业必须做好技术。“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的竞争,谁拥有更多的专利、标准,谁在市场上就更有主动权。”北京锐扬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郑屹说,虚拟现实需要人工智能、生物科技、计算机图形、光学等众多学科知识,中国企业可以选择一些“关键点”做突破。
未来生活 究竟是虚拟还是现实
相信多年前名噪一时的电影《黑客帝国》很多人还记忆犹新,其中虚拟世界让人难辨真假。如今,虚拟现实技术飞速发展将人类视听体验带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这项技术正从科幻概念逐步走入现实中来,这梦幻般的技术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
带你穿越时空
戴上VR头盔,瞬间进入另一个“空间”:你会因为站在阳台边上恐高而害怕,也会在电梯里有失重的感觉,还可以在家里任意走动,改变各类家装方式,甚至可以把屋里的茶杯、笔记本电脑丢出窗外……这种感觉前所未有并且又那么真实。
“有些人工作繁忙,售房人员可以携带VR设备带着‘虚拟房子’入户推荐,或者刚刚动工的楼盘,消费者即可真切感受到真实的构想楼房。”指挥家(厦门)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白志艺说。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让那些已经无法重新来过的宝贵时光“重回”现实。
已消失的家乡老宅,已逝去的亲人,可以“重回”你的身边;你也可以在偶像身边体验演唱会,在家中体验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甚至可以穿越历史感受重大的历史事件。
手机上的切水果游戏,很多人都玩过,但虚拟现实的切水果会是什么感觉?各种水果从天而降,手中的体感手柄化身为一柄刀,犹如真实般在三维空间中挥动以斩落水果,身体甚至会因为怕被砸到而自动躲避,真实度十足。
切水果说起来简单,但其中涉及虚拟显示、光线和动作捕捉、人机交互体感等等尖端技术的结合,这是虚拟与现实互动的初体验。
“VR社交”
在未来将大行其道
虚拟现实与不同行业的结合将真正把虚拟带进现实。世界著名的蜡笔公司绘儿乐近期推出最新科技产品,孩子可以通过增强现实让其在图画书里上色的画“活起来”,然后3D打印出来,这本图画书售价仅5.99美元。
“虚拟现实将首先在各类设计领域普及。”豪斯VR联合创始人马立军告诉记者。实际上,虚拟现实技术早已应用于建筑、商品等诸多设计行业,随着近年来VR技术的飞速发展,VR设备成本已步入消费级,很快设计师们将不需要繁重的电脑和各类辅助设备,单凭一套VR装备即可从事前所未有的设计工作,省时省力省心。
“设计师通过VR制作的设计构想或产品,可以进行3D打印或直接进行量化生产,虚拟现实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好助手’。”马立军说。
电影《黑客帝国》中人类沉浸在梦一般的虚拟世界里,无法自拔。我们未来的生活会像电影里一样,虚拟、现实分不清楚吗?
“‘VR社交’在未来将大行其道。”北京极乐互动科技有限公司CEO、暴风墨镜合伙人崔海庆告诉记者,其团队制作的VR社交应用《极乐王国》已上线近一年,目前全国用户超过6万人,用户日均登录时长达半小时,虚拟社交已悄然进入人们生活。
据了解,暴风魔镜是国内最早开始普及VR眼镜的企业,目前在国内已销售超100万个VR眼镜,用户只需花几十元钱购买一个眼镜,用智能手机下载虚拟现实APP,把手机插入眼镜即可体验VR效果。
指挥家(厦门)科技有限公司CEO曾子辕认为,人们在虚拟世界中交流与当面交流的区别越来越小,这就是虚拟现实的价值与意义。随着VR技术的发展,真实和虚拟的界限将更加模糊,再加上物联网技术发展,虚拟世界的信息流将远超当前,对真实世界的影响也将比当前更多。
在改变世界的过程中,VR也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驱动世界发展,伦理认知和法律界限一定要未雨绸缪,预防VR给人们带来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负面影响。”专家说。
不管是业界还是学界,目前都难以统一概念。但他们大多认为虚拟现实是这样的一种技术:它利用头盔显示器覆盖眼睛视线,使你看不到现实世界,沉浸在显示器画面中。
“虚拟现实需要具备两个条件:沉浸、交互。”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高级工程师王聪说,VR技术一定会让人们感觉沉浸在虚拟的数字世界中;人们可以与虚拟的世界通过一定的方式相互影响。
如何理解沉浸?以一场足球赛视频为例,传统的电视,你不可能看到摄像机背后的画面;VR足球视频里,你可以和队员们站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跑动,只用一个转身,就可以看到背后的球员在干吗,一如你就在足球场。
如何理解交互?还是以这场足球赛为例,只是现在,你除了看看,还能和他们一起抢球了。
与虚拟现实技术将现实世界数字化的路径不同,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技术是将数字投射于真实世界。
比如,谷歌眼镜就是一款增强现实产品,它能在你看到一幢写字楼时,在你眼前显示什么单位在这里办公等许多信息。
“不管是增强现实还是虚拟现实,最终的指向都是‘唯一真实’。”北京末元科技有限公司CEO姜威说,到那个时候,人们很难分清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区别。当然,根据现有技术,人们还无法想象这“唯一真实”的到来要多久,虽然有些人已经将其定义为混合现实(Mixture Reality)。
本组文图均据新华社
本文来源:成都日报
责任编辑:黄欢_NN1650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流vr设备评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