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狂战带天从云面板一万二和泰拉复苏光剑之风面板一万六~为何面板降这么

[转载].南瞻部洲之二圣六庄严与月称菩萨、寂天菩萨传记
二圣六庄严
龙树菩萨传
林凡音据金陵刻经处鸠摩罗什译本译白
龙树是大乘佛学的创始人,生于约公元二至三世纪,是南印度的婆罗门种姓,传说其父姓龙,母生他于树下,故名龙树。
&龙树天资特别聪明,在孩提的时候,听到婆罗门诵读经典,数遍之后,他即能背诵。到二十岁以后,对天文、地理、数学,以及婆罗门和各道的经文,几乎都读遍了,而且理解力相当强,因此在青年时名气就很大。
&他有几个同龄好友,都是学识超群。一天,大家议论道:我们把天下的经论都理解了,现在就是没有学到法术,不能纵情逸乐。不久打听到一个术士,会隐身术,他们就去登门求教。那术士看到他们年轻,又动机不良,不愿传授。他们苦苦请求,术士缠不过他们,只得给每人一粒药丸,嘱告道:“你们在僻静的地方,用水将药丸磨化,涂在眼睛周围,人们就见不到你们了。”龙树便当场试磨,细辨药丸的气味,对术士道:“你共用了七十样药物合成,对吗?”术士不胜惊讶,问他怎么知道。龙树说:“我是从气味中辨别出来的。”术士甚为叹服,只得叮咛要慎用此术。
&龙树等四人仗着隐身术,从此常出入宫中,恣情取乐。百余日后,宫中的一些美女,竟有人怀孕了。国王大为忿怒,严加责问。妃子们哀泣说:“非是我们不贞,是睡梦中有妖人作弄。”国王召大臣商议。一老臣说:“凡这等事有两种可能,一是鬼魅作崇,一是术士捣乱。陛下可派几个精明的人,暗暗分守在宫门背后,若是术人,总有迹象可露,可用兵器除之;若是妖魅,虽无迹象,亦可用符咒消灭。”国王立即照办。
&不久有人来报,是术士所为。国王当即派武士数百人,禁闭宫门,手挥刀剑,望空乱砍。三个婆罗门术士被杀死了,惟有龙树药性未过,没有现形,又屏气凝神躲在国王背后,终于逃脱了性命。
&受此严重教训后,龙树方才觉醒,想到了佛陀所说:“贪欲是众苦与祸患的根本,一切败德丧命之事,皆由此引起。”于是下了归依佛门的决心。他寻到一座山上的佛塔,向一位沙门虔诚请求,出家受戒。他在佛塔待了九十多天,读遍了所有经论,心不满足,但已无其它经文可得。他辞师下山,又访寻到北印度雪山的一座佛塔,向一位老比丘恳求,得到了《摩诃衍》大乘经典,他用心研究求教。三个月后,他又统统理解并背熟了,仍感不满足,于是就周游列国,搜集沙门的各种经论。一路上,他还和诸外道及部派佛学者辩论,都辩不过他。他逐渐产生了骄傲,认为佛经较诸外道,其理虽然高明深奥,但亦不难穷尽,不能满足我的要求。他就萌生非分之想,别出心裁,欲另自立一派,广收徒弟,宣扬他的学说。
&正在这时,有一位叫大龙的比丘,长髯突眼,目光炯炯,特来找他。对他说:“年轻人啊,你不能持井蛙之见,你的学识再高能超过佛陀吗?你且跟我到一个地方,让你看看大乘经典,你再下结论吧。”这位大龙比丘就把他领到一个深山的石洞,入洞数步,竟是另外一个世界,殿宇金碧辉煌,清静雅致。老比丘把他领入龙宫,打开一个个玉石宝库,里面藏着数不尽的稀世经典,宝库里发出阵阵幽香。大龙比丘说:“年轻人,这下够你读了吧?”龙树忙不迭地贪婪翻阅,口里说道:“长老,我太感谢你了!”
&这下龙树真的满足了,比过去读到的多十倍,玄理更加精妙深奥,他如饥似渴地昼夜阅读,不明之处随时就向龙师请教,视野顿时开阔,心量也开始谦虚了。至此他才真正地感到,佛学浩如烟海,其理博大精深,没有任何外道超得过它,够我一生用心钻研了。同时也就打消了自立门户的陋见。
&他在龙宫待了很久,把所藏的经典反复细阅,几乎能背诵了。大龙长老又授予他一些神通术,他才别师出来,仍回到南印度。从此大力宣扬佛法,说服外道,推广大乘佛教。被他感化的婆罗门等外道,不计其数。
当时有位婆罗门上师,会一点咒术,心生嫉妒,欲与龙树比个高下。他奏明国王,请王以观究竟。国王规劝他:“我看你虚心一点吧,龙树已是一位得道高僧,和多年前大不同了,他明与日月争光,智与圣心并照,你为什么不能容他呢?”婆罗门说:“陛下被他巧言迷惑了,我谅他没有什么真本事,如若不信,看我们比试吧。”国王见他固执,只得准奏。
&比赛的那天,国王与龙树先坐在听政殿上。婆罗门后到,他见国王如此尊重龙树,心中更是不悦,便于殿前立即作法,只见现出一个广大洁净的黄金池子,水波粼粼,中央升起一株千叶莲花,那婆罗门高坐其上傲慢地说:“龙树,你看我坐在莲花之上,宛如天神,而你屈居地下,卑微可笑,你敢与我莲上的大德智人辩论吗?”
&龙树也不答言,从容地离开座位,用咒言化作一头庞大的六牙白象,自坐其上,绕黄金池子一周;然后举步池中用象鼻把那婆罗门高高举起,摔于地下,莲池与白象瞬间隐去,惟见那婆罗门腿折腰伤,一副可怜之相。他自知非龙树对手,匍匐于地,叩首恳求:“恕我不自量力,毁辱大师,伏请多谅!从此愿意归依佛门,开我愚蒙,求大师收我为弟子。”
&印度又有一个邻国,国王笃信外道,并强迫其臣民亦信奉外道;对沙门释子,则非平等对待。龙树闻之,特前往宣扬佛法。其时该国正在招募国王卫士,龙树应募,很快升为校卫。他在短时期内,帮助整顿队伍,严明纪律,使国王的卫队面貌一新。一日国王出巡,龙树率领卫队荷戟前行,彩旗招展,步伐整齐,威风凛凛。国王见了甚是满意,便问侍者带队的是什么人,侍者答:“此人奇怪得很,不吃王家一口饭,也不要王家一文饷银,说是来保护国王,整饬军纪。”国王亦觉奇怪,就召他晋见。问道:“你是什么人?”龙树答:“我是一切智人。”国王惊愕,半晌说:“一切智人旷古少有,你敢大言不惭吗?”龙树说:“国王如果不信,可以当场试验。”国王心里想道:我是精研婆罗门教理的,可谓智人之主,他竟当我面自称一切智人,而且说得如此着实,不能小看。我若提出的问题,被他解答,证明他胜了;我若不提出问题,也说明我负了。迟疑良久,就索性提个大难题,看他如何回答。于是启口问道:“你可知今上天在做什么?”龙树不慌不忙地施礼作答:“启禀国王,当今上天正在与阿修罗作战,战斗方酣。”国王听了,喉咙里象塞了棉团一样,心里想:“这个人真是疯子吗?”半天说不出话来。龙树说:“国王,你不要以为我是虚谈怪论,片刻就能见验。”说罢,不一会,就闻空中干戈喊杀之声,阿修罗的手和断足从空掉下。龙树又施法术,让国王、臣民与婆罗门等,统统见到天上鏖战的情况,良久才渐渐隐去。
&这时从国王起,所有的臣民和婆罗门等,个个惊讶信服。国王再问龙树:“你究竟是什么人?”龙树忽现比丘身,稽首答道:“贫僧乃是沙门龙树。”国王早闻龙树是邻国的大师,举国被其佛化,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心悦诚服,于是也归依了佛门。国内所有婆罗门、外道,亦甘愿剃发受戒,至心归命,自此便恭请大师天天宣讲佛法,举国受到了正法的教化。以后龙树又回到本国去了。
&据玄奘大师《大唐西域记》介绍:龙树在晚年合成了一种长寿药,过百年后还不见衰老,国王也得到了长寿。年过半百的太子急了,对母亲说:“这样下去到那一年接位啊?”母后说:“佛教主张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可舍,连生命也可施舍。如今人们尊称龙树为菩萨,你就去求他施舍吧。”太子就来到龙树跟前,跪下求道:“龙树菩萨,我不幸得了一种疾病,非人脑不能医治,如今升平时代,到那里去觅人头啊,只有求菩萨施舍了。”龙树知道王子的来意,说道:“我可以满足你的要求,只是你父王也不能长久了,你要负不孝之罪啊!”王子不吭一声,只是叩头。龙树就随手取了一根干茅草,吹口气,化作利剑,立刻自刎了。国王听到此事,不胜悲哀,缺了合药之人,不久也就死了。
&另据其他传说,由于龙树弘传大乘教法,与小乘部派佛学以及婆罗门等教派,产生了激烈的斗争。新王接位后信仰小乘,龙树给一位小乘法师重重地逼迫,自感百岁后智慧、体力衰弱,就自行坐化了。
&龙树的著作十分丰富,有《中论颂》、《十二门论》、《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菩萨资粮论颂》、《庄严佛道论》等不少著名的论典,享有“千部论主”之称。
圣天菩萨传
引用自索达吉堪布《中观四百论广释——句义明镜论》&
&圣天菩萨,梵名阿扎雅提婆,胜嘎拉国(今斯里兰卡)的王太子。《布顿佛教史》及《西藏古代佛教史》中说菩萨从楞伽岛(锡兰)中的莲花化生,为当地国王所收养;汉传佛教中的论师依《提婆传》也秉持类似的观点。然今依《印度佛教史》及月称菩萨在本论注释中的记载,为胎生之王太子较为可信。
&圣天论师宿具不共悲心与智慧,自幼即精研诸明处学术,显示出非凡的特质。稍长,弃王位出家,依班智达玛哈德哇受具足戒,学习三藏。后为朝礼各圣境,游历至南天竺吉祥山,值遇龙树大士,时大士已值晚年,叹其慧颍绝伦,即摄受为近住弟子,此于玄奘译师之《大唐西域记》第十卷中有记载。圣天一心依止龙树大士,尽得显密佛法之教授,及一切明处学术,成为善巧精通者,遂于南印度助师广弘正法。
&其时于印度北方,出现了一名为难胜黑者的外道,有的译外道名为“未沸”,藏语名之曰“麻柯”。他通达外道一切典籍,并修大自在天而有所成就,常依辩论术及通力,与诸内道论师作辩论。时内道论师无一能与他诤胜,于是多处寺庙遭到摧坏,众多有情被引入他的教法中。难胜黑者的母亲,是一虔诚的佛弟子,她多次力劝也未能阻止儿子的罪行,便想声震天竺的那烂陀寺一定有具德圣士,能降伏自己的儿子,故携子至那烂陀寺。然而寺僧与难胜黑者累日论辩,竟无一人能胜。寺僧只好在大嘿日嘎神像前陈设广大供养,竭诚祈祷嘿日嘎圣尊赐予回天之力。其时石像胸口现出一只乌鸦,寺僧便将辩论详情俱书于纸,系之鸦顶,祈神鸦送往南方有大力之胜士,以迎请前来折伏外道,神鸦径直飞至千里之外的吉祥山,将信交给了龙树大士。大士父子据信中所言,对外道宗义进行了周密的辩析,但是当时无法决定究竟由二人中的谁去那烂陀寺对付外道,于是龙树大士提议以辩论作抉择。初由圣天模拟外道,与龙树大士争辩,大士竟未能摧坏外道;后由大士扮作外道,圣天论师代表内教,二位尊者完全投入进行了激烈论辩,舌战至高峰时,圣天论师竟然以对方为真实之外道,脱下鞋子就打在对方头上。当时龙树大士说:“好了,你去与外道辩论,必定能胜。但是,你以鞋底击打师头,以此原因北上途中,必然会遇违缘。”遵照师嘱,圣天论师立刻启程,赶赴那烂陀寺,途中果然遭受违缘。原来圣天生来容貌端严,超过天人,尤其是双眸,灵润含精,神采飞扬,以此他的母亲为其取名圣天。当时人们非常钦羡,父母若得相貌端严之子,都要说:我的儿子容貌似提婆一样!
&圣天论师行至在中途,在一棵大树下歇息饮水时,大树女神恋慕其眸,乞求施予,菩萨也就自剜一睛,布施给女神(关于此段传记,说法不一。一说途中遇医师乞菩萨之睛配制药物;另说途中遇一女人,贪慕菩萨的眼睛,菩萨了知此女发心入道时机已成熟,便自剜一目,持之以示女人:还可贪否?鸠摩罗什译师所译之《提婆传》中,则说是将一目布施给大自在天,因施一目,故菩萨又名伽那提婆,即一目天)。女神大为感动,因而将摧破外道的方法告诉了菩萨。菩萨依计寻得一疯狂之人、一只猫与一瓶清油,携至外道难胜黑者处。正值难胜黑者的母亲已死,他正在依外道仪轨作水施,圣天论师问:“你在做什么?”外道回答说:“我的母亲堕在孤独地狱里,以此水施,愿济慰之。”圣天论师即寻一根吉祥草,沾水向南挑洒。外道见状也问:“你在做什么呢?”答曰:“我与大士龙树,在南天竺拥有一块田地,现在遭到了旱灾,想以此灌溉那块田。”外道笑言:“你真愚痴,相隔如此之遥,以此小小草梗沾些微水滴,如何能浇灌到呢?”圣天论师正颜回驳云:“你尚能以一小杯水,灌灭八万由旬之地狱烈火,我又何尝不可以此浇灌区区千里之外的田地呢?”外道闻言无以作答。片刻后,外道知道了他是南天竺圣天论师,欲来与自己辩论,便立刻作了准备。难胜黑者在辩论时有三种必胜对方的助缘,其一是有一辩才无碍之女人班智达为助手,其二为一巧舌如簧无人能敌的鹦鹉,其三于辩论急难之时,大自在天会亲自现身提示(或说由铜镜中显示而为外道解难)。辩论开始时,外道依常规先让女人班智达出辩,圣天论师便将所携之疯狂者出示,那位疯子作出裸体等种种无理行为,使女人班智达羞愧难当,无法论辩。继后外道的鹦鹉上场欲参辩,圣天论师也出示所带之猫,鹦鹉见猫瞪目呲齿,惊惧而遁。外道见状,也不怯弱,仗大自在天可随时帮助自己,亲自出场与圣天论师辩论。圣天论师又在辩论场所洒下清油,并点火焚起浓烟,大自在天嫌恶烟气,不能现身。至此难胜黑者的助缘皆断,只有凭自力参辩,彼此规定论辩三场。时外道讥讽说:“你只有一只眼,如何能与我争辩呢?”圣天论师慨然答言:“三眼威猛神,不能见真实,帝释具千眼,亦不见真谛,伽那提婆我一目,能见三界之真实!”随后以正法义使外道的一切诤论全部失败。外道见辩论已全盘告输,便以飞行法术腾入空中准备逃走,圣天论师警告他:“不要再往高处飞了,否则你头顶上的宝剑风轮,会斩断你的头!”外道半信半疑,拔下一根头发往上一举,果然立断,不由心生大怖畏而堕落于地。如是圣天论师将他彻底降伏并以方便引入佛教,摄受加持,使其成为精通五明和内外宗派的大师,做了许多有益佛教的事业。如今雪域诸多智者所编的《藏汉大辞典》及一些史书中说难胜黑者即马鸣大士,但在《红史》、《布顿佛教史》及汉传佛教的史料记载中,马鸣大士是龙树大士前两代的住持教法者。据《印度佛教史》记载,难胜黑者转入内教后,圣天论师为他取名为巴俄,译成汉文即圣勇。圣勇大师注有《菩萨本生正法犍槌音论》、《本生鬘》、《示善道论》、《六波罗密摄颂》、《别解脱经本释》等论述,在藏文的论藏中皆有收集。据此而考,他与马鸣大士也可能并非一人,但我希望,对此考古家们重作全面的考证,以澄清此疑。
&据《如意宝史》所载,圣天论师前世为世尊座下的嘎拉巴模比丘。当年世尊为他及其他几位比丘转法LUN时,空中飞过一只乌鸦,所遗粪秽落于佛的金身。世尊即时授记“以此缘起,此乌鸦将来会成为一具力外道,毁坏佛教。”嘎拉巴模比丘闻言,心中发愿:“此乌鸦毁坏世尊教法时,我一定降伏他。”以此愿力成熟,当乌鸦转世为难胜黑者毁坏佛教时,嘎拉巴模比丘果然出世降伏了他。
&圣天论师是南赡部洲的六大庄严之一(其余五庄严为龙树、无著、世亲、陈那、法称),论著有《中观四百论》、《中观学中论》、《断诤论》,《成就破妄如理因论》、《智慧心要集论》、《摄行明灯论》、《理智成就净治心障论》等,在密宗方面也有多部著作。
&关于圣天论师的果证功德,在《文殊根本续》中,世尊曾授记云:“非圣名圣者,住于胜嘎拉,制止外道宗,遣除邪道咒。”很明确地说其为“非圣”,即尚未登地。然而在印度阿阇黎菩提贤所著的《智慧心要集论释》中,说圣天乃八地菩萨,还有说圣天论师即生证得了佛位。因为在《摄行明灯论》中,圣天论师说自己已证得了无上瑜伽的“不共幻身”,如是按龙树大士的观点,得不共幻身者,在即生可证得殊胜成就。圣天大士晚年也亲口说过“去呀圣天去,光身赴净刹”,这三种说法是不相违的。圣天论师上半生为凡夫,然依龙树大士之教授深入修持,于中得不共幻身成就,位住八地,最后证得佛位,这是可以成立的观点。就象龙树大士在经典中有多处授记,有的授记大士为一地圣者,有的授记为七地,有的授记于即生证入佛位,此亦无有矛盾,因为各种授记,各自针对大士的早中晚年等不同时期。同样,各种对圣天论师的授记评论也是如此,所以不会存有谬误矛盾。
&圣天论师著述《四百论》,依其传记,时以近暮年,因而此论乃登地以上的圣者所著。诸后学者,对此应生猛厉信乐,专精习之。
无著菩萨传
郭和卿居士根据菩提道次第师师相承传相关章节翻译
赞句中说:“佛所授记圣无著。”
值得这般赞说的圣无著,根据《妙吉祥根本续》密经中授记说:
“于我涅般后,时已九百年,
比丘名无著,善巧经论义。
了不了义经,多门善分辨,
成世说理主,善辨经论师。
彼所著论述,名地之使母,
彼由明咒力,将生为慧贤。
为令教久住,能作摄经义,
享寿百五十,圆寂生天界。”
这样清楚地授记他是为了复兴衰颓的佛教,由悲愿力而出现于此世的一位菩萨。
&细说起来,当佛灭度不久,佛教的内部也就分成了十八家,许多说小乘声闻宗派的人士说大乘非佛所说的教法,他们执持这种邪见,使大乘教法遭受了极大衰损!而各小乘声闻宗派,复彼此争论,说自为真实,他为愚痴,各各分裂,以此佛教遭受很大的衰损!特别是受了魔力加持而心随转的有一外道老妇人说:“他们内道犍槌声中发出一种‘毁灭’的声音,应当观察一下对我们是否有害!”以此观察受天龙八部所敬供的三宝寺众的那种槌击声,认为那是在他们外道的头上诅咒击毁,于是发动大军毁灭了佛教;继后佛教有一些兴起的时候,中印王送波斯王礼品中有一件无缝衣,当胸处有一足印,以此波斯王说是对他恶咒诛,而发动大军复毁灭了佛教;此后佛教复有一些兴起时,有一佛寺的门前,来了两个外道的乞丐作乞讨时,僧人以洗沐水泼他们,以此含恨,修“日火”成就后,将许多佛寺和佛经烧烬,佛教又遭到毁灭。
&那时,有一婆罗门女名明律,长远劫中发菩提心,具足复兴佛教的愿力,她心中想到佛教遭三次复仇而毁灭,直到现在也未见有能复兴佛教的人,自己生为妇女,以此更无能力,只有由我生下男孩来复兴佛教。她于是和王族结婚,而生“无著”。她刚一生下婴孩,就在孩子的舌上,用牛黄写上“阿”字等,作了能使智慧锐利的方便,并使孩子居住在极清洁的环境中。她一心想念这孩子何时才能复兴住持佛教,努力求成这种方便,对于文字、数学及婆罗门吠陀等共通诸明处,由她亲自教会了孩子。孩子长大成人的时候,问母亲道:“母亲!我的父亲所操何业?”母亲答道:“我不是为了使你护持父种而生你的,是为了不忍佛教衰毁而生你的。以此你当身入佛门出家,诵读三藏,勤修禅定,好好地复兴佛教吧!”于是出家受沙弥戒,继在亲教师和僧众的当中受具足戒。他精研三藏,每一年中能将十万颂的句义两起都完全领会于心中,以此不久他也就领会三藏,可是对于《大般若经》中的隐义——诸现观次第,很难通晓。心念何时才能获得通达《般若经》义,完整圆满的大乘道体。他一心持着这一念头,由净守戒律、积资、净障等多门勤修,并常修正定。
&继后,他在一位密教金刚阿阇黎前,求《幻网灌顶》,入曼陀罗,为了观察与何本尊缘份大,向何本尊祈祷能速得加持,而掷花朵时,花朵降到慈尊像上,他心念当修至尊弥勒,获得成就弘兴佛教。于是前往鸡足山窟中,勤修了三年,未见一点成相。以此灰心而出山,见一老人用棉絮磨铁杵欲制成针时,问老人说:“这样怎能成针呢?”答道:“若由具足毅力人,作时无有不成理,虽难仍进不中辍,高山亦能碎为尘。”以此他想到应当再加精进,复闭关专修了三年,仍然没有发现任何成相。复心灰出山时,见滴水穿岩,心念必须精勤久修,复闭关修了三年,仍未见有何成相。心灰意懒,舍修出关,见以鸟翎磨断岩石者,心念还须勤修,以此又闭关勤修了三年。就这样修了十二年之久,都未见成相,心灰出山时,见一母犬下身已腐,聚满蛆虫,上身蛆虫正在钻食。他生起猛利的悲心,想到如果除虫,虫将尽死,如果不除时母犬将死。以此他想割下自己身上一块肉来,取虫到肉上来。于是前往“阿青达”城中,以锡杖抵押了一把小金刀,回来以金刀割下自己一块肉;想用手捉取蛆虫时,考虑到虫将被捉死,只好俯身下去,闭起眼来,用舌舔取蛆虫,此时忽然母犬不见,而是身光遍照的慈尊现在面前。
&他伤心说道:“噫嘻慈父我依怙!千辛万苦不见果,因何苦烧焦枯时,帝释甘霖始降临?”他埋怨说:“我这般勤修,不见成相,慈尊对我为何悲薄?”慈尊道:“此如帝释虽降雨,种子坏劣不生芽,诸佛纵然咸来临,无缘亦不获吉善。我从初就在你面前,由于你自己的业障未净,而不见我。现在你生起大悲,以此障净,得见我面。实是这样的,不信的话,你将我负在肩上,叫他人试观吧!”他叫旁人观看,果然都未得见,以此深信。慈尊问他道:“你欲何求?”答道:“愿弘大乘教法。”于是慈尊吩咐他说:“钻进我的法衣中来吧!”也就将他领到兜率天宫。这里一上午时间等人间五十年。他在慈尊座前,听受了所有大乘无边教法,特别是彻底求得《大般若》经中教义——大乘道中诸次第要扼,而对于所说诸教义,精研、细思、勤修,由此修力获得多门三摩地,以及不忘陀罗尼、无碍辩才,分解大乘教法的智慧,现证法性,而证得圣位。他复请求慈尊著作对于《般若》经中隐义,全圆现观道次第的论著。以此慈尊著作了显示《般若经》隐义——菩提道次第的论著《现观庄严论》,及《经庄严论》,与两种《辨论》和《大乘最上要义论》(旧译名《究竟一乘宝性论》)等五部大论。
&关于圣无著住兜率的时量,天界一上午等人寿五十岁的说法,不必疑惑一上午怎样就有人寿五十岁。如《俱舍》中说:“欲界诸天中,下界诸天一天等人寿五十岁,上界诸天则倍增。”这是说四天王天的一天时量,人寿已过五十年。所说上界诸天倍增,例如三十三天一天,则等人寿百年;夜摩天一天,则等人寿二百年;兜率天一天,则等人寿四百年。以此兜率天的一上午,等人寿五十年。
&后来,圣无著饱餐法露后,为了在赡部洲中弘扬佛教,返回赡洲。过去他上升兜率时,是钻入慈尊的法衣中,由慈尊的神变力而到的。这时下到赡部洲中,则是由圣无著自己的神通,而来到赡洲摩羯陀的一座寂静山林中,同一些多闻弟子共住,也就为诸弟子宣说大乘道次第。以此那些弟子都证得忍位,具足神变及诸大神通,全都能作广大的弘法事业。由此将那地方取名叫“法苗寺”,这是一些佛教史中所说的。在那地方中,也就录出了慈尊五论,并著作了关于《现观庄严论》,及显示《般若》要义的释义论述。渐次著出《大乘最上要义论释》,及《经庄严论释》。复依据慈尊的教授,而著作出了显示大乘道次第的《菩萨地》等《五地品》,及两种《摄论》。《五地品》计有《本地分》、《摄事》、《摄异门》、《摄释》、《摄决择》等;所谓《二摄》是《摄大乘论》,及《摄共通乘的对法集论》两种论著。复著有《般若波罗密具金色成就法》,及《般若波罗密修法》、《具金色般若修法》,又《般若修法》、《念佛经释》、《念法经释》、《念僧经释》、《禅定明灯》、《圣弥勒修法》、《法身不共功德赞》等论著。
&共称阿阇黎圣无著,是已证得三地的菩萨。是这样的话,就以证得初地的时候来说,同一时中,能示现千百不同的化身;同一时间去到千百佛刹;同一时间供养承事千百佛陀;同一时间,于千百世界中,分出千百化身,向彼彼应化众生说法;并能真实观见自及他人千百生世的事迹;能受生即得相似的相好,不随烦恼惑业而转,全由悲愿而受生;能亲见殊胜化身,随时随欲依佛闻法等种种无边功德。这位大菩萨的功德,除登地菩萨彼此能知,及诸佛能知外,不是一般浅慧的人们能知其少分的。据说这位阿阇黎大菩萨他的身相,具有相似的相好;以及寿过百龄时,仍然没有白发和皱纹,形成童子身肉,如孺童身相,久看不厌。这位阿阇黎大菩萨大弘佛教的时候,诸外道邪说师们,大都消声敛迹,佛法得到极大的兴盛。所有赡洲一切具信众生,都齐来这位大菩萨前,供养承事,入于佛门,学修诸佛所喜之道,大都成为这位大菩萨的弟子。据说这位阿阇黎说法其间,来听大乘教法的人士超过万数,都称赞他是唯一庄严佛教不陨的法幢。
&这位阿阇黎在晚年时,任那烂陀寺的堪布,护持那烂陀寺有十二年之久,为当时的教主。他在印度一切方隅,安立许多供养寺院的产业,使僧寺极为兴盛起来。最后,他在王舍城中示现圆寂,往生兜率弥勒座前,领受大乘甘露法要,而为兜率天众说法。对应化众生,随其所在刹土,示现不可思议无量化身,刹那刹那都在度化无边有情解脱轮回与恶趣苦,而引导众生入于增上善,及解脱和一切种智的大道。一切具信的人们,也就在他示现涅槃的地方建立起宝塔来纪念他。这位阿阇黎的门下,出有许多不可思议的住持圣教的弟子,其中首要弟子成为教主的,是最胜善巧阿阇黎世亲。由于大菩萨无著的悲愿极大,以此至今,承传他的说修寺院,遍布于一切方隅。
以此意乐以菩提道次第为修要的人们,应当思念无著菩萨的功德及恩惠,生起极大的敬仰,祈祷求加持;并应效法他在上师与本尊无别之前,猛利地长久祈祷,以大乘道的根本——慈、悲、菩提心为中心修要,以及对于三士道修心时,对修下士道时的业果缘念法门,应如《本地分》中所说而思惟;对修皈依缘念法门,应如《摄决择》中所说而思惟;对修大乘不共皈依缘念法门,应如《大乘最上要义论》,及本论自释中所说而思惟;对修中士道缘念法门,思四谛教理,而生起厌离一切轮回流转的出离心,应如《声闻地》,及《对法集论》中所说而思惟;对自心中生起三学法门,应如《声闻地》中所说而思惟;对于学修慈心、悲心、菩提心,及伟大佛子行等诸法门,应如《菩萨地》中所说而思惟;对修寂止,及生起一般胜观的通达理路,应如《声闻地》中所说而思惟;对修甚深不共中观见,应如阿阇黎自著《大乘最上要义论释》中所说而思惟。应当这样对于菩提道次第获得定解而为修要。
世亲论师略传
索达吉译自《菩提道次第诸传承上师传》相关章节&
&被誉为世界智者之顶饰的世亲论师,与无著菩萨实为一母所生。无著菩萨降生后,遂次第于多位上师前学习共同学问,后即出家求道。待其出家后,于长时期内一直勤苦修习菩提心不辍,日久功成,早先所发弘法利生之愿终于因因缘成熟而得以真切实现。
&无著菩萨之母——婆罗门女明戒,后与另一婆罗门又生下一相好庄严之子。此子出生后,按婆罗门传统,家人用苦胆在其舌上写一“阿”字;又采吠陀论典中的其他教授为他行种种仪轨以使其智慧敏捷。年岁稍长之时,又以沐浴、清洁等方式抚育其渐渐长大。伴随着年龄的成熟,他开始跟随母亲学习文学、历算、四吠陀等共同学问,并将之全部精通无碍。
&其后某一日,母亲对儿子这样谆谆教诫说:“儿啊,我把你生下来并不是为了让你守护种姓,也不是为了其他世间目的,生养你的目的就是为了日后你能弘扬佛法!因此请你务必出家证道,以广学三藏、弘法利生。”如是劝请后,世亲论师遂于那烂陀寺正式出家为僧。
&剃除须发后,他严守阿阇梨与上师之教言,连最细微的戒律学处也如守护眼目一般严谨持守、丝毫不犯。在戒律清净之基础上,他精进修学三藏,并将之完全通达掌握、了然于胸,且因此而成为了一名智者。为了能把握对法藏之精细法义,为了能清楚了知声闻十八部各宗各派之特性而不笼统颟顸,为了能掌握自他如大海般之宗派的教义,他又来到了众多智者及诸大成就者的摇篮——克什米尔,并依止大智者登桑(众贤),且在其前闻受了将诸多阿罗汉所造之七部对法论及四大毗奈耶经汇集而成之《大毗婆沙论》。此论被以前的智者称之为有宗海论,亦名有宗法藏论,如此大论最后亦被他全盘掌握。他对此论的一切意义均无半点疑惑,凭借自己的无垢智慧仔细观察、抉择后,他终将《大毗婆沙论》融会贯通于心。
&从众贤上师那里将其所有的三藏传承一一得到后,他也成为了了不起的大智者。从此后,世亲论师即开始在克什米尔无量无边之所化众生前广宣佛法,同时,其无垢理智亦日渐于当地广弘开来。其后,他即准备动身前往印度。
&当其时,眼见尊者弘法事业如此广大,魔王波旬顿感无法忍受。于是,他便设法改变了许多强盗以及沿路收费者的心态,结果这些人竟把尊者随身携带的所有佛像、经书、资具等统统劫掠而去。当他把它们又重新置办起来时,这些人再次将之洗劫一空。如是情况,世亲论师总共遭遇了三次。后来他则思量到:财产、法本虽说没有了,但大法却早已铭刻于我心,任谁都无法抢走!想到这里,他便决定随身不再带任何物品。下定决心后,他就徒手经过强盗、收费者聚集之处,并终抵那烂陀寺。
&之后,他开始于众多持藏法师前广讲佛法,也就在此时,他听说了哥哥无著菩萨已造下许多论典这一消息。闻听之后,他即如是说道:“呜呼无著于森林,十二年中修等持,奈何等持未修成,徒造论典大象驮。”他即如此对大乘法门及大乘行人肆意抵毁。
&哥哥听到后,深恐弟弟所言所行违背正法及因果,为制止他继续造做谤法恶业,无著菩萨便派了两个弟子到弟弟处念诵《十地经》及《无尽慧所说经》。他们到了那里以后,随即于早晨及黄昏时分念诵这两部经典,其诵经之声终被世亲论师听到了。刚刚听闻时,他若有所悟地说:“大乘法门诚可谓因善妙、果散逸。”听到第二天黎明时,他终于深有感触地说:“大乘法门不论因果都非常善妙,看来我已造下诽谤正法的罪过了,这都怪我那不知遮拦的舌头!”说到这,他就准备割去自己的舌头以示忏悔。就在他寻找刀子的当口,无著菩萨派来的那两位弟子急忙劝阻道:“遣除毁谤大乘佛法所生罪过之方法,你兄长无著菩萨那里就有,请前往求取。”
&就这样,世亲论师最终来到了哥哥所在之处。在哥哥面前听闻了大乘法义后,他对之生起了强烈信心,于是便在无著菩萨前痛自忏悔,并次第闻受起大乘教义。当时,无著菩萨与弥勒菩萨已无分无离,无著所作所为之一切均一一向弥勒请示。世亲了知后就向哥哥请求道:“我亦欲见兄长之本尊。”无著便回答说:“我可替你请示一下。”当他对弥勒菩萨转达了这一请求时,弥勒菩萨对世亲回答说:“你本一凡夫,又毁谤大乘佛法,故今生见我之因缘怕不具足。为忏清罪过,你应广造大乘经典之注释,且须念诵顶髻尊胜陀罗尼,如此方可于来生见我。”
&当世亲对哥哥的信心愈发增上时,他造了这么一首偈子:“兄长如龙王,我似求雨雀,龙王虽降雨,无法入雀喉。”
&遵照弥勒菩萨的教言,他首先造了《菩提道次第上中下三士道观修法》一书;为详细阐述上士道修行四谛之理,接着他又造了《阿毗达磨俱舍论》一论。和其他供品一道,他将此论寄给上师众贤以为供养。众贤弟子看过后纷纷议论说:“《俱舍论》中有许多‘传说’、‘据说’等不确定性词语,此种语气分明表示世亲对我宗有所不满。”但众贤却另有看法:“世亲论师乃对造论极有造诣之智者,此类话语只不过是他造论之时的一种修饰语,并非在对我宗表示不满。”众贤收到此论后非常高兴,他还劝请世亲再造一部《<俱舍论>自释》。
&渐渐地,世亲于阿阇梨无著前圆满听闻了所有大乘法门,他只需听一次就可将其内涵全部掌握并熟记。后来,秉承弥勒菩萨之旨意,他欲开始修习本尊法门。不久,他就在一位金刚上师前听受了尊胜佛母及金刚手之灌顶、教言。念诵咒语后,很快就取得了验相及成就——两位本尊都被他一一亲见过。
&世亲论师之心相续中最终生起了众多等持之门,释迦牟尼佛教法中所有存在于世的法门、教义终被他一一领悟了达。此时,他已能将声闻三藏凡五百部经典、三十万偈颂,大乘《聚宝经》、《宝积经》、《般若一万颂》等共五百经典,以及五百密续全部了然于心,并且每年都要将之念诵一遍。当他念诵时,每每都会在一大铁盆内倒满芝麻,自己就坐在其中,夜以继日地连续念满十五日,就可把上述经典、偈颂全部念诵圆满。不仅如此,像《般若八千颂》这样的经典,他每天都要念诵一遍。当时的印度诸大智者皆异口同声地共称道,自佛陀涅槃后,已无人能似世亲论师一般博闻强记。
&此后,牢记弥勒菩萨教言的世亲论师又开始次第为大乘经典广作注疏。他陆续著有宣说菩提道次第窍诀之《经观庄严论释》、《辨中边论释》、《辨法法性论释》、《摄大乘论释》,以及将诸法宣说为唯识所现之理的《唯识三十颂》,并及破除外境之《唯识二十颂》、《唯识二十颂自释》。其所著者尚有《宣说三自性论》、《辨五蕴论》、《百品法论》、《赞三宝论》、《释六门总持》、《说七功德论》、《律仪论》、《资粮论》、《随念三宝经释》、《说五妙欲过失》、《一偈颂》、《嘎亚果惹经释》、《十地经讲义》、《无尽慧所问经广释》、《说缘起法》、《十地经释》、《普贤行愿品释》等众多论典。
&无著菩萨圆寂后,世亲论师于那烂陀寺为其广做法事,其所做者包括以下内容:每日担当接受出家及授比丘戒之亲教师、轨范师一职;每日不间断地上满二十堂不同的讲授大乘经典之课程;若外道邪说出现,则立刻予以遮止、制伏;以造论等智者所为之三大事业度日……当时享誉世界的所有大智者都对世亲论师佩服得五体投地,因而各个对他毕恭毕敬;每人还根据自己的根性,于尊者前分别聆听不同的佛法法义。应具信者的请求,尊者经常奔赴不同地方向不同根基的众生宣讲佛法。结果,由于尊者的努力,那些佛法衰败的地区,佛法得以再度复兴;以前就有佛法流传的地区,佛法则更加广弘。当尊者到达位于东方的果热地方时,在非常多的有缘众生面前广施大乘法雨,以至白法方面的护法神对他降下纯金花雨。现场目睹者无不对世亲论师生起巨大信心,从此后,各个都依教奉行。以此为因,佛教在当地曾一度极其兴盛。
&为使佛法长住世间,不管哪里有僧团,他都要对之广做供养并大兴寺庙。在一个名为沃智布夏的地方,受一婆罗门施主邀请,大乘一万两千僧众曾请尊者于三个月之内广转法轮。在尊者所处之时代,不论听闻还是传讲大乘佛法,其规模都已胜过无著菩萨住世之时。人们都说,大尊者摄受的大乘比丘足足有六万余人;经常随侍左右的三藏比丘则有一千余人。这些弟子个个戒律清净,对三藏广学多闻,完全堪当弘法重任。
&阿阇梨世亲在接近一百岁之前,一直呆在印度孜孜不倦地为佛法贡献心力,后见时机成熟,深感有必要前往尼泊尔,于是便带领持藏比丘一千名共同奔赴那里。到了尼泊尔之后,他在当地大乘信众中广讲大乘妙法;为使佛法久住,还于尼泊尔广建寺院。某次在转绕被人们共称为自然佛塔的郭玛萨拉甘得时,他看到一个名为沆乌的出家人装束的在家人正在耕地,随身还挂着个酒瓶子。目睹此情此景,世亲尊者不由感慨道:看来佛法的确已走向衰败了。对此生起厌离心后,尊者对僧人们遂给予了众多遗教,并将顶髻尊胜陀罗尼倒着进行了念诵,然后就示现涅槃,并前往弥勒菩萨与无著菩萨所在之兜率天。在其圆寂之地,具信弟子后建起一座遗塔,此塔至今犹存。
&世亲论师这位大阿阇梨一生中培养了诸多可荷担弘法利生之责的弟子,在这些弘布佛法之事业不可思议的弟子中,最具代表性、最负盛名的有四大弟子,即精通戒律之殊胜弟子阿阇梨功德光、精通俱舍之殊胜弟子阿阇梨坚慧、精通因明之殊胜弟子阿阇梨陈那、精通慧度之殊胜弟子阿阇梨解脱部。&
功德光尊者传记
&功德光出生于袜搜罗国一婆罗门种姓之家庭中,少时即将共同学处学习了达,后在佛教教法下出家且受近圆戒。依止大智者世亲时,从其听闻三藏及大乘道次第,并闻思所有大乘经藏。他最终将声闻十八部各自教义不相混杂地全部通达,且能完整背诵律藏十万颂,并经常念诵不已。他即如是闻受佛法并修持,的确称得上是已达自他宗派大海之彼岸的学者,并得等持、总持、辩才、神通等百种法门自在。尤其是依凭世亲论师之窍诀,他次第进修,终获圣者果位。当时之人皆称他为圣阿阇梨功德光,其名声则传于全世界。
&为弘传佛法,阿阇梨功德光造了一部汇集四部毗奈耶内容精华的《律海藏》,也即人们通常所谓之《律经》。此部论典实与佛陀经典等无有异,凡出家之人均视之为了达戒律之眼目;如佛教明灯般之前辈高僧大德亦对此论极为看重。他又造了一部容一百零一羯磨仪轨之著作《百羯磨》,至今仍广泛用于为居士、近事男、沙弥、比丘授戒及举行三事仪轨等场合。因此说,他对教法之贡献、对我等之恩德实在无可比拟。
&功德光大尊者的事业非常广大,与他在一起的常随比丘就达五千。这些弟子皆谙熟三藏内容;一昼夜中所犯戒律,当忏悔则忏悔、当戒除则戒除、当加持则加持。昔日,曾有众多智者感叹说:佛陀曾将佛法传付七代,这些阿罗汉护持佛法之时,佛法之境遇与功德光尊者住世时无有些微差别。
释迦光尊者传
&&&&&&释迦光出生地及具体的时间已经无法考证,只知道他是功德光大师的高足,是公元8世纪左右的人,活跃于北印度加西米鲁地区的一位高僧;对戒律十分精通,后被尊为“印度二圣六庄严”中“二圣”之一。他的相关著作不多,比较有名的是他有关戒律的一部论著——《沙弥迦日迦三百颂》。另外,密宗经典中有一部叫《初会金刚顶经》,作者是一位署名为“释迦友”的人,而这位“释迦友”就是他的弟子之一。
精通因明之阿阇梨陈那
&&&&&陈那降生于印度南方僧嘎八达城一婆罗门种姓人家中,出生后不久,他就将婆罗门吠陀及其他共同学问全部烂熟于心。当宿世习气日渐复苏后,他开始将整个轮回看作火坑一般,并对之生起了无法堪忍之厌离心。不贪求婆罗门种姓及所拥有之广大财富、众多眷属等世间受用,他毅然决然地于犊子部施象上师前出家为僧,并得法名陈那。依靠这位上师,他终将犊子部三藏完全无碍了达。
&当他生起欲进一步探究大乘教典窍诀之念头后,遂又来到世亲阿阇梨前求教。在世亲尊者面前,他如满瓶倾泻一般,一滴不剩地全盘接受了其总体三藏,特别是有关契经方面的经典以及来自弥勒菩萨的大乘窍诀方面的传承、不仅如此,他还经常讽诵五百大乘经典。陈那论师还于一位金刚上师前听受了文殊灌顶及修法,依而实修后,他即亲见了文殊菩萨之尊颜,并获其甚深教言。从此以后,只要想见文殊菩萨,文殊菩萨立刻就会现身其前,他即可以当面向其求法。
&陈那后又来到沃智布夏地方一寂静森林中的山洞中专志苦修,其后,在那烂陀寺与外道辩论时,他彻底将之降服。这位大尊者可从总体方面解释如来一切教法之密意,尤其对因明理论更是善加抉择,他共造有以《观所缘缘论》为主之一百部因明论典。
&尊者后又前往沃智布夏地方原先曾呆过的那个山洞继续苦修禅定,后来因对所化无有智慧眼目之众生心生悲悯,他便想赐予他们智慧眼目。加之目睹受教众生大多根基浅陋、智慧愚钝,而以前所造之因明诸论又大半佚失,故尊者乃将以往诸论之法要荟萃集中,欲新造一部总汇因明义理、注疏之大论《集量论》,为此他特意写下了这首偈颂:“敬礼定量欲利生,大师善逝救护者;为成量故从自论,集诸散说汇为一。”写完后,他便将此偈用石头刻写在山洞门口的岩石上。当其时,整个世间现大光芒,同时大地ZHEN动,且发出巨响。外道本师觉察后非常恐慌,他们纷纷询问、打探何以致此。其中一名为黑色图加的外道以神通观察后得知,此乃陈那论师《集量论》礼赞颂加持所致。趁陈那尊者到花园之时,黑色图加凭借神通来到洞门外,并将颂词擦去。陈那发现后复又写上,黑色图加则再次擦去,如是者凡三次。
&陈那后来就在洞门口写了几句话:“若有人在与我开玩笑,则请再勿擦去此颂,因我写此颂自有其必要;若非尔,来者只欲与我辩论,则请现出真身。”写完后,他就又去了花园。等回来时,黑色图加终于现出原形,陈那一见遂以无垢智慧三次将其降服。外道不服,又提出要求说欲与论师比试神变,随即就开始口吐大火,结果竟将尊者的三法衣及资具等一并烧毁。
&眼见此情此景,尊者不由得心生厌离,他当下想到:此类众生,其恶劣难化实乃不可思议,看来我已不能再利益众生。想到这,他就把顶圈抛向虚空,并暗自思索到:顶圈何时落下,我即何时自取解脱。结果顶圈一直也未落下,他只得一直眼望虚空。
&就在此刻,其尊颜令人视而不厌之文殊菩萨出现于虚空中,且拿住了那顶顶圈。文殊和颜劝阻道:“善男子,勿如此行事!勿如此行事!不应一遇小乘根基众生即生如此恶念!外道宗派不会损害此论,在你未得地之前,我将一直为你善知识;而此论亦必将成为众生眼目。”文殊菩萨即如是做出授记,并对陈那进行安慰,同时劝告他务必造此《集量论》一书。
&尊者从此后即开始发大心,他不断增上毅力,终于将《集量论》造作完毕,赋予了全世界众生此一智慧眼目。接下来他又开始坐禅,并面见了诸多如来,获得了数百等持之门。此时,诸天人为他散花;森林中所有树木、鲜花都向他顶礼;居住于林中的大象等野兽也在他脚下顶礼;而当地的国王及其眷属、民众等人亦对他恭敬顶戴。
&其后,陈那阿阇梨又来到南方遮止、制伏外道邪说,并建立僧团、广宣三藏、弘布佛法。然后,他再次前往沃智布夏地方,并使当地国王、民众都趋入佛教。有位婆罗门担当施主,阿阇梨又建立了有很多位僧众住持的寺院。为使当地人众对佛法生信,他通过谛实语使一株已经枯萎的诃子树再度萌发新枝。当时,整个印度都借尊者如是之行持而得以遍布佛法。
&接着,他又一次前往沃智布夏地方,在寂静森林中的那个山洞内显现了众多瑞相后,陈那阿阇梨示现圆寂,并前往其他刹土。
法称论师传
&&&&&&法称论师约在公元六世纪末到七世纪初左右出生于南印度一个婆罗门家庭,自小通达世间各种学问。十六七岁的时候,他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皈依了佛门,并师从陈那论师弟子自在军学习《集量论》。法称论师极其聪颖,据说听第一次的时候即“见与师齐”,第二次听即超过自在军而达到陈那的知识水平,第三次听的时候,已然“见超前贤”,发现了陈那论师观点中的纰漏。
  后来,法称论师著作了著名的《因明七论》。准确、详尽地解释了陈那论师的因明观点。《因明七论》有三个根本论和四个支分论,三个根本的论典即《释量论》、《定量论》、《理滴论》,四个支分论典即《因滴论》、《关系论》、《悟他论》、《诤理论》。这因明七论,是学习因明最权威的著作,尤其是《释量论》,作为必学五部大论之一,在藏传佛教中备受推崇和重视。
  法称论师虽然完成了这《因明七论》的创作,但在当时并不十分受欢迎,因为这些论著义理深奥,言辞生涩,即使当时的很多大学者,也难窥其堂奥。所以法称论师在论典最后不无伤感地说道:“即使是有学问的智者,也不明了我著作的精髓,最终这深奥的精义只能归还我自己,就像所有的河流终究汇入大海,我在因明当中所讲的智慧也全部融入了自己。”
  在古印度有一个传统,就是当有学者著作问世的时候,如果各方学者认为文义俱佳,会将著作置于象背,游走四方以称颂。但若大家都不认可,则将其著作拴在狗尾,以示讥讽和嘲笑。法称的因明著作,由于无人能懂,自然遭到了拴狗尾的厄运,以至书页散落各处。法称论师不但没有丝毫的责怪,反而说:“正如这只狗四处飞跑一样,我的著作也将在全世界散播开来。”
  虽然法称论师的著作艰涩难懂,但却极其重要。不禁阐释了因明辩论的理路,同时开显了佛教理论的建立。在《释量论·成量品》中,以因明正理,成立有业果相续和成佛的可能,并详论佛陀现证四谛的各种相状,以及很明白的显示出解脱和得到一切智的途径。就是说这部法称的因明著作,具备有修道次第的意义。宗喀巴大师正是通达此点后,对法称及其因明著作产生了极大的信心,尊为无比的前贤智者。
  法称论师自己注解了第一品后,责令弟子天王慧注解剩下的三品。但天王慧两次的注释都因未得论著精髓而被法称论师付之水火,当呈上第三次注释的时候,法称无奈地说:注释了三次,也只是粗通文字而已,看来我的著作真是曲高和寡,我也不抱有能利益他人的幻想了,但我生性喜爱追求幽深的真理,透过这本书得以宿愿已偿。
  令人欣慰的是,法称的著作及思想,虽然没有传入汉地,但在藏地,通过萨迦班智达、宗喀巴等大师的开显,却得到了十足的发展。他们解释法称因明的著作,在藏传佛教各大寺院中传讲研习,特别到一世嘉木样大师的时候,在继承原有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发展了这门学科,使得法称思想的精髓,在藏传佛教中得到了巅峰的展现。
月称菩萨传
引用自益西彭措堪布《入中论日光疏》
&首先介绍作者。在本论的结尾时说:"入中论颂,是萨曼达国,光显龙猛深广理趣,证持明位、得如幻定、住无上乘、成就逆品不可夺之殊胜智慧,能于所画乳牛挤乳、破除有情实执之月称大阿阇黎。"
&本论的作者月称菩萨已经圆满具备了上等造论者的殊胜功德,是一位获得希有成就的大菩萨。
&月称菩萨生于印度一婆罗门家,幼年学习外道,长大后,经父母同意而入了内道出家为僧,赴那烂陀寺礼月护阿阇黎受沙弥十戒而得月称之名,岁足圆受具足戒。他广闻多学显密教法,修证生圆次第,获证希有神变等,但却显现凡劣之相,好吃懒做,由此引起了寺中的很多凡夫僧人不满,导致对月称迁单。唯有阿阇黎月护知其乃大成就菩萨的示现,非凡僧所能揣度、接受。由于无知而诽谤大菩萨罪业极大,是故月护阿阇黎为除众惑、免众造罪,则派遣弟子日称伴随月称在寺院的附近山林中放牛。待牦牛都放到山那边林中吃草去了,月称就在他们自己住的帐篷里显示希有神变,在石板上画一牦牛挤奶,并将牛奶提炼成酥油,熬制为奶渣,经常将奶制品送回寺院供养僧众。一天寺院的管家和几位僧人又给月称和日称送来食物,同时又给牦牛送来饲料,但他们看见先前送过来的食物和饲料都没有动用过,又见牦牛虽然都到山那边吃草去了,但帐篷中却摆放着很多新鲜牛奶、酥油、奶渣等食物,甚觉奇怪而问言,这都是怎么回事?日称就将月称菩萨显示希有神变的一系列事实告诉了他们。管家等人回到寺院后就将此事告诉了月护阿阇黎和全体僧众,阿阇黎月护说,月称已经获得希有证悟等自在功德,理当如是显现。大家闻言心里无不折服,并都对月称菩萨生起了敬信之心。
&复次,月称菩萨调伏外道果玛日呷入内道的事迹。曾经有一外道果玛日呷根本不相信月称菩萨具有如是的希有神通等功德,因而故意问言:"真正的帝释天在何处?他在干什么?若汝回答正确,我当舍弃外道而趣入内道修学佛法。"月称知其时机成熟,有使外道趣入内道的必要,故作如是回答:"真正的帝释天在三十三天,其化身在弥勒菩萨的兜率内院听闻佛法。"外道听后疑言:"何以见得?"尔时月称菩萨就以手指示虚空道:"帝释天就在那里。"外道尚未能见,月称菩萨又再次指示,才得以见到。外道见而问曰:"您是谁?从何处来?"彼者答曰:"我从天上下来,乃帝释天也。但我非真帝释天,乃帝释天之化身,今从弥勒菩萨的兜率天下来。"外道又问:"何故您非真帝释天呢?那真帝释天又在何处?"答曰:"因为真帝释天身上具有一千眼,我乃彼之化身,故只具有一千眼迹,实际真帝释天是安住在三十三天。"这时外道完全被这一系列的事实所折服,于内心深处发起了坚定不移的诚敬信心,从此皈投了佛教。
&复次,月称菩萨降伏敌军的事迹。印度多日嘎的很多军队企图摧毁那烂陀寺,赶走寺院僧众以及附近的在家人。在敌军距离那烂陀寺还有半月路程时,大家闻讯此事,立即招集诸班智达和在家众共同商议,希望能得到一个完美的对策,双方既不互相交战,亦无烦恼、痛苦等,而令对方自然退兵回朝。但众人对此,只是一筹莫展,想不出一个很好的办法。这时寺中护法神的心间现出一鸟,鸟以人语说:"月称有办法,应该去问他。"众人依此找来月称菩萨,并将要发生的事情告知了他。月称菩萨听后说道:"方法固然是有,但需用石头造一石狮子。"又说:"内道众应该祈祷三宝,外道众都祈祷大自在天。"大家立即照办,待石狮刚造完时,石狮自然裂成两块,中间露出一人,并说:"待我将此石狮重新修好即可。"言毕即作。石狮子造好后,由僧众开光,月称菩萨说需要在距离那烂陀寺北边的十五由旬处安置石狮,大家就抬着石狮子一起走到所指定的地方,这时遥见敌军步步逼近,但石狮仍如石头般寂然不动,没有任何反应。这时众人心里疑惧,并七嘴八舌地责怪月称,月称菩萨就开始从一边站起来,手持四尺长的檀香木棒对准石狮头部敲了三下,这时石狮子起身,抖身三次,狮面红色,始往敌军冲去。敌军见势不妙,生大恐惧,皆往回跑,各自逃命,一直退回到自己的国土。当地国王赞叹月称说:月称菩萨以大神通力用石狮退回敌军,双方互不交战,众人皆无死伤,以如此方便自然就平息了这场战争,真实希有!真实希有!事后大家回到那烂陀寺,其中有少数人说,此非月称一人之力,而是僧众对石狮开光的力量所致,话音刚落,石狮遁入大地不见了。月护阿阇黎为除众疑说道:这的确是月称的希有成就和功德所感,因为他已经通达了胜义谛的甚深空性,故于什么都不是中、什么都可以显现,也就是他证得殊胜成就的加持和果相。
&复次:得文殊菩萨摄受的月称论师与得观音菩萨摄受的大圣者旃扎古昧(旃陀罗阁弥)辩论七年的事迹。一次月称论师正在为众弟子讲经说法,见一位如孩童般的人缓步来到法堂,却站立不坐(当时印度的规矩,若人来到法堂,不愿落座而站立者,表明有辩意),月称论师见后,暗自疑言,是否来了一位善辩者,故停止讲经,问道:"您从何处来?学过什么法?"来者答曰:"我从印度的南方来,学过《声明巴乐论》、《般若一百五十颂》、《真实名经》。"月称菩萨想,从直接的意义上,他已经承认自己通达了深广教理,但字句上却很谦虚,仅此三论而已。月称论师怀疑来者是否是南方的旃扎古昧,又问道:"您是不是旃扎古昧?"答曰:"世间人都如是称呼。"月称菩萨闻言说道:"大班智达不应突然到来,您应该退后一段距离,我们要击犍椎隆重地迎接您的到来。"月称停止讲法,告知僧众们备二辆马车,准备迎接大班智达。前一辆马车中安放着文殊菩萨木雕像,后一辆马车中坐的是旃扎古昧。这时旃扎古昧以偈颂赞叹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像喜而回头,从此这尊木雕像再没有转过头来,据说这尊具大加持的侧面文殊菩萨像在那烂陀寺至今犹存,众所周知。两大论师为使众生理解甚深内容,于自空与他空的观点上互相辩论达七年之久(按自宗全知麦彭仁波切的观点,其实二宗本是无别一致的)。月称菩萨直接主讲了二转般若法LUN,间接也承认三转法LUN的如来藏光明,旃扎古昧在直接主讲光明如来藏时,间接亦讲述了二转法LUN的大空性,因此,实际的本意却等无差别。如是要义将在下文叙述。
&复次,一天月称菩萨在寺院附近的森林中安住,一时森林突然着火,火势很猛,似要吞没大片森林,目击者很难过的说:月称定被火烧,必死无疑。那烂陀寺中对月称有信心者冲去救护,无信心者冲去看热闹。他们到了月称菩萨住处的附近林中,见一帝释天女现出半身,天女说道:"大家切莫惊慌,具甚深智慧的大成就者,慈悲的怙主月称菩萨已经超离了四大的损害(火不能烧、水不能溺等)。"但他们不听,继续往前冲,欲看个究竟。当他们走到跟前时,见四周林木全被猛火烧光,唯独月称坐处完好无损,未受到一点火势的威胁,众人见后生大信心,月称菩萨慈言道:"我的上师龙树以无生的般若智火已经烧毁了执著之薪,阿阇黎月护亦复如是,我也用无生的般若智火烧毁了执著之薪,如是证得了无生无灭、无来无去、如同虚空般的大空性,安住如是大空性的本体中,不论是火、还是水等皆无能损。"众人听后对大乘的般若空性亦生起了很大的信心,并随月称菩萨修学无生的般若法要。类似如此种种的希有神变和功德等多不胜数,可详见其传记中。
&此后月护阿阇黎请月称回那烂陀寺作主要传法的大堪布,并以弘扬甚深了义的中观应成派为主。
&月称菩萨开显了龙树菩萨的究竟密意,抉择了第二转无相法LUN中最为甚深了义的大中观,故造有很多显密论著:如以百万正理抉择诸法本体空性的论著《中观论注释·显句论》,从共同前行引入无上密法,获得灌顶,受持三昧耶戒,入密后所修的生圆次第以及所得果等圆满抉择和讲述的论著是《密集金刚注释·灯显论》。印度大智者们形容这二论时说:"天上有日月,地上有二显论。"意即这两部论著在整个世间是胜无伦比的。另外,讲述正行究竟见解的论著《中观四百颂注释》、《六十正理论注释》、《中观五蕴论》、《中观七十空性论注释》、《入般若波罗蜜多颂》、《皈依七十论》、《祈祷观音菩萨仪轨》、《密集金刚六字加行注释》、《密集金刚现证庄严论注释》、《金刚萨埵修法仪轨》、《忿怒甘露旋修法仪轨》、《赞叹度母文》等,其中对调伏分别心、打破一切实执、涵盖深广法义,最具权威的论著就是《入中论》及《入中论自释》。《入中论》是直接趣入了龙树菩萨的中观六论,间接趣入般若经,亦入密宗的大清净等。是故本论是汇集了甚深中观的无数正理和无上窍诀的一部殊胜论著。
我等大师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注疏》和《定解宝灯论》中也再三赞叹过,以月称论师为主的中观应成派是无上系派。宗喀巴大师在现量见到文殊菩萨时提问说:"圣者龙树的密意,根本无误最了义抉择的是否唯有月称论师?"文殊菩萨答曰:"如是!如是!因为月称曾于上方世界刹土中的一位如来面前发过菩提心,所以他具有甚深的智慧和猛厉的发心,勇于来到娑婆世界,专门光显龙树菩萨的密意,理当深信不疑,欢喜信受。"尚有大菩萨上师金刚丹毕在赞叹印度八十大成就者时说道:"月称论师是文殊菩萨的身化身,龙树菩萨的殊胜意子,所以我恭敬地顶礼圣者月称论师。"
&尤其在藏地雪域讲自空、他空,以无上的中观正理来抉择自空时,主要依月称论师。是故欲入菩提正道者应该诚心祈祷月称菩萨,多闻思他的殊胜论典,若能诚心诚意地祈祷,他的意传加持决定会融入心间,因为他已经证得了究竟的金刚身,如今正在南赡部洲度化无量的众生。比如,曾经大译师尼玛扎巴(日称),对月称菩萨生起强烈的恭敬信心,并祈祷说:"将来若能在藏地雪域真正弘扬起中观法要,该多么地好啊!"因而他往赴印度求受中观的甚深教理。当他抵达印度后,经再三地祈祷月称菩萨,得以现量见到月称菩萨为他传授很多殊胜教言,由此他翻译了月称菩萨有关中观等方面的很多论著。从那时起,藏地开始了中观甚深法要的弘扬,并流传至今,此等来源主要都是依靠月称菩萨的意传加持所致。故彼希有成就的功德胜不可言,以上对作者仅作了简单的介绍。
寂天论师七种稀有传记
选自索达吉堪布《入菩萨行论讲记》
&在汉传佛教中,寂天论师的传记过于简略,宋朝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天息灾译师曾译《入行论》为《菩提行经》,题为龙树菩萨造,文字艰涩难懂,故历史上似是无人注重。近年来由于藏传佛教的影响,此论已有隆莲法师、如石法师的两种汉译本在汉地传扬,但寂天论师的较详细事迹,所知者寥寥无几。&
&关于寂天论师的史实,有七种稀有传记,如颂云:"本尊生喜住烂陀,示迹圆满破诤辩,奇异事迹与乞行,为王降伏诸外道。"&
&寂天论师是古印度南方贤疆国的王太子,父王名善铠,他原名寂铠,从小信仰佛法,恭敬三宝,对自己的眷属和其他众生非常慈善,常给他们财施等。太子幼年即学识出众,谙达世间的各种学问、技艺。在瑜伽师"古苏噜"座前求得《文殊锐利智成就法》,通过精进修持,亲见本尊(印度的大德如智作慧论师、阿底峡尊者等,都认许寂天论师是文殊化身。阿底峡尊者在《菩提道灯论》的讲义中写过:"寂天论师亲见了文殊菩萨,得到加持而现见真谛。"另一名叫布扎的论师也有这样的说法)。后来,善铠国王去世,大臣准备拥戴寂铠太子登位,在即将举行授权灌顶仪式的前一夜,太子梦见了文殊菩萨,梦中,文殊菩萨坐在寂铠太子将登基的宝座上,对他说:"唯一的爱子啊,这是我的宝座,我是你的上师,你和我同坐一座,是不应理的。"另说太子梦见大悲度母尊,以开水为他灌顶,太子问度母为什么用开水为自己灌顶,度母回答:"授王权灌顶的水与地狱的铁水无有差别,我用开水为你灌顶的含义即在于此。"寂铠太子醒后,通晓到这是圣尊对他的授记与加持,以此而对世俗八法生起了猛厉的出离心,于是舍弃了一切离开王宫。寂铠太子独自一人在荒野中步行,一路上得不到任何饮食,只有不断的祈祷圣尊,到了第二十一天,进入了一处森林,饥渴疲惫的太子找到了一处混浊水洼,正准备饮水,出现了一位容饰庄严的女子,告诉他不要饮用浊水,而应该享用清净的水,便把他引到了一汪清澈甘美的泉源边,泉水旁有一位瑜伽师,瑜伽师其实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女子是度母化现。太子饱饮了甘泉,又在瑜伽师处求得了殊胜的法要,修持后生起了甚深智慧境界(第一种稀有传记毕)。&
&继后,寂铠去游历印度的东方,来到五狮国王之国土,当时,得知他武艺高强的大臣将此禀告五狮王,他因此成了五狮王的大臣,将武艺等明处弘传世间。有段时间,寂铠给国王当护卫,一些嫉妒贤能的大臣,见他持着修文殊本尊的那柄木剑,便到国王那里谗言:"新任大臣是个狡诈者,大王要是不信,请看看他手中的武器,根本护卫不了国王。"五狮王疑信参半,便要求寂凯出示宝剑,寂铠对国王说:"国君啊,这样做会伤害你的!"可是国王成见已深,强令取出宝剑,他只好要求国王闭上右眼,然后从剑鞘中抽出木剑,闪耀的剑光伤害了国王注视着木剑的左眼,眼珠当时弹出落地,疼痛、悔恨交加的国王至此方知道寂铠是位大成就者,与大臣们一起在寂铠大师前忏悔、皈依,大师便加持五狮王,使其左眼复原。有了这次事件,五狮王心意转变,完全遵大师之教言,在所辖地高竖佛教法幢,弘扬正法。寂铠大师在五狮王的国王住的年数,有多种说法,但无论如何,大师调化了五狮王后,便转到了中印度那烂陀寺。(第二种稀有传记毕)&
&寂铠来到那烂陀寺后,依当时寺内五百班智达之首的胜天为亲教师出家,法名寂天。当时大师深隐自己的内证功德,在文殊本尊前听授教法,精修禅观,同时紧扣大乘佛子的修学次第,集一百多部经律论之精义编著了《学处集要》、《一切经集要》(略称《学集论》、《经集论》)。但在外观上,除了饮食、睡眠、步行外,其它事情一概不闻不问,因此被以外表衡量他的人贬称为"三想者"。当时那烂陀寺僧值们认为寂天不具备任何一种修行正法的事情,不应该再住在本寺,但又找不到很好的理由来驱逐他。后来该寺举行诵经大会,要求比丘在会上背诵所学的经典,一些人想借此机会羞弄寂天,让他自行离开寺庙,便要求胜天论师去安排寂天诵经之事,寂天论师便应允了。轮到他诵经的那一天,那些人在诵经的会场上故意搭起了高座,而没有安设上座的阶梯,会场中挤满了想看他出丑及对他有些怀疑的人,寂天论师并不在意这些,很自在地登上高座,问道:"请问要背诵已经听过的论典,还是没听过的?"想看笑话的人便故意回答要背大家没有听过的,这时瑞相纷呈,众多人看见文殊圣尊显现在天空中,寂天论师随即诵读其智慧境中流出的《入行论》,至第九品三十四颂:"若实无实法,皆不住心前,彼时无他相,无缘最寂灭"时,身体腾空,渐渐升高,终至不见身影,只有从虚空中传来的朗朗诵经声,一直到全论诵完为止。当时得不忘陀罗尼的班智达各自记下了颂文,克什米尔的班智达记下了一千多颂,东印度的班智达记下的有七百颂,中印度的班智达记下了一千颂,因此大家产生了争执怀疑。后来打听到寂天论师在南印度的吉祥功德塔(尼泊尔史料记载:吉祥塔为香根佛塔……另有其它历史的记载此处不一一列举),便派两名班智达去迎请他回寺,但遭到了婉拒,两位班智达只好请菩萨出示《入行论》的正确颂文。寂天论师告诉了他们一千颂的《入行论》正确,并且在他曾经住过的房间里藏有《学集论》、《经集论》、《入行论》三部论的经函,并授与这些论的讲说修习传承,自此《入行论》在印度得到了广泛的弘传。(第三种稀有传记毕)&
&寂天论师在吉祥功德塔时,那里郁郁葱葱的森林中住有五百位比丘,他也在林中搭了一个茅棚,作为住处。当时的森林中有许多野兽,与林中的修行人和睦相处,比丘们经常见到成群的野兽进入寂天论师的茅棚,在习以为常中也有人感到异常,终于有些细心的人观察到了∶进入寂天论师所住茅棚的野兽都没出来。他们在棚外窥视,发现寂天在棚内啃着大块的兽肉。比丘们于是推断寂天有杀生罪行,敲椎集合了林中的修行者,准备当众宣布寂天的"破戒恶行",再将他驱逐。正在大众集合商议时,失踪的野兽一个个从寂天的茅棚里走了出来,当然,彼此相处日久的比丘对它们非常熟悉,发现这些野兽一个个神气活现,比以前更为健壮。惊异之余,僧众对寂天论师生起了很大的信心。&
&寂天论师不愿意让人了解他的身份,谢绝了僧众的挽留而离开森林,游化到吉祥功德塔的南方。他身着乞丐装束,以他人抛弃的残食为食物,修行"邬粗玛"密行。当地的迦底毗舍梨王有一女仆,一次倒浴身水时,泼在寂天论师身上,那些水顿时如遇热铁般沸腾起来,女仆正惊讶之际,他已不见踪迹。&
&那时有一名叫香迦得瓦的外道向国王启请说∶"两天后,我将在虚空中绘制大自在天坛城,如果佛教徒不能毁坏此坛城,我将焚毁佛教经籍、佛像等,佛教徒也必须转入我的教门"。信奉佛教的国王招集了僧众,告知了外道的挑战,可僧众中谁也不敢答应能摧毁外道的坛城,国王正在焦急万分之际,女仆将自己遇到的异事禀告了国王,国王急令女仆去寻找那位异人。女仆到处寻找,终于在一株树下见到了寂天论师,便将来意说明,请求他降伏外道,寂天论师爽直应允,并吩咐女仆准备一大瓶水,两块布和火种。第三天清晨,外道师开始用彩土在虚空中绘画大自在天坛城,刚刚绘出坛城东门,寂天论师即入风瑜伽定,显示神变,顿时起了一场暴烈的风雨。刹那之间,外道所绘坛城被摧毁无迹,那些吓得簌簌发抖的外道们也被暴风卷起,如同落叶一般飘落到四处。此时天地间一片昏暗,寂天论师从眉间放出光明,照亮着国王、王妃等人,风刮雨淋之下,国王他们亦是衣装零乱,满身尘土。女仆用事先备好的那瓶水为他们洗净,那两块布给国王、王妃披上,又用那火种点燃了一大堆火,国王等众人顿觉温暖舒适,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后来国王将当地外道的庙堂拆毁,所有外道门徒也皈依了佛门。寂天论师降伏外道那块地方,一直到现在都被称为"外道失败地"。(第四种稀有传记毕)&
&寂天论师后来到了印度东方曼迦达地方,那里有许多外道徒,与他们进行了一场大辩论,寂天论师显示神变,挫败了外道们,使争端得到了平息。(第五种稀有传记毕)&
&在曼迦达西部不远的地方,有五百名持邪见的外道门徒,当时那里闹饥荒,他们得不到食物,遭受到饥饿的痛苦折磨,无可奈何中他们商议:"谁要能解决众人的食物问题就推他为首领。"寂天论师得知后,便到城市中化得一钵米饭,并作了加持,使外道徒众取食不尽,解脱了饥饿痛苦。成了他们的首领后,寂天论师给他们传法,使他们抛弃了邪见,皈依佛门,后来变成了很好的修行人。(第六种稀有传记毕)&
&有一段时期印度某地遭到极大的自然灾害,粮食颗粒无收。当地一千多乞丐无法得到食物,一个个只有束手待毙。奄奄一息的乞丐们正在躺着等死之时,寂天论师运用神变使他们得到丰富的饮食,且为他们广说因果、轮回、五戒十善等佛法,将他们引导于佛法中。(第七种稀有传记毕)&
&上面简单地讲述了寂天论师的七种稀有故事,我们知道了作者是一位大成就者后,对他著的论典也就很愿意去学习。寂天论师的传记,在《布顿佛教史》、《印度佛教史》以及一些《入行论》讲义中都有,详简不一。从史料上看,这位菩萨居无定所,四处游化,一生充满了神奇的故事。这次所讲的,只不过是这位菩萨应化此世事迹的万分之一而已。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泰拉复苏之风太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