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刀,石镰,半月双孔打孔机怎么用石刀残片,属于什么时代的遗址

它们吃的都是官粮,有的动物伙食标准比我们高得多。
从村民家借来梯子,司机才拿着手机爬了出来。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原标题:平度淄阳河畔藏着4000年村落
  从上周开始,山东省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联合平度市博物馆,对平度东岳石这一国宝级大遗址展开全面探测保护。前天,在位于平度市东岳石村淄阳水库畔的遗址上,考古队员新发现了一件精美的石器,正是这距今4000年前古人所用器物,又一次让后人触摸到了生活在淄阳河畔的古人状态。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玉海研究员介绍,东岳石遗址是岳石文化命名地,是青岛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以地名命名文化的大遗址,这里曾出土的大量文物见证了龙山文化之后,这支特殊的东夷人的生活形态。这次大遗址探测保护,对更好地规划保护青岛历史文化遗产将起到重要作用。
  现场:
  4000年遗址考古探测
  5月6日上午,记者在遗址探测现场看到,一支考古队的工作人员手拿洛阳铲,在淄阳水库岸边展开大面积探测,通过地下泥土的变化,采集、判断数千年前的诸多信息。记者注意到,考古工作人员还采用仪器对大遗址的面积、地理坐标等进行整体测绘。平度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将把探测到的数据整理后,绘制出东岳石文化遗址的平面图,为下一步揭开古人生活密码打下基础,这对保护青岛的历史遗存会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淄阳水库水位不断下降,这处古人生活的遗址越加清晰可见。”林玉海介绍,1959年秋冬,整修淄阳水库时最先发现了岳石遗址。1960年4月至5月,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山东考古队对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随后,在山东各地陆续发现并发掘了和东岳石遗址同一类型的多处遗址,考古界便将首次发现遗址的东岳石村命名为 “岳石文化”。这也是青岛唯一一处以地名命名的大遗址,目前探测到遗址的面积在5万多平方米。
  发现:
  精美石刀讲述古人生活
  “大遗址保护考古工作刚刚开始就有了新的发现。”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年轻专家彭峪介绍,他和考古队员进行探测时,在一处田野里惊喜地发现了一块精美的“石头”。有着丰富田野考古经验的彭峪考证确定,这个双孔的“半月”形石刀,就是4000年前岳石文化的典型器物,即古人生产生活所用的石器工具。
  记者注意到,考古人员这次新发现的石刀,在经过4000年的风雨后仍然光滑、锋利。石刀的外形很像现在人所用的镰刀,器物上的两个孔,方便捆绑固定,体现了古人的聪明智慧。林玉海介绍,这些石器大多用当地的花岗岩、大理石制作而成,双孔石刀是典型的岳石文化器物,拿在手里轻薄灵巧,就像一件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虽然在先前的发掘中曾出土多件双孔石刀,但这次的新发现,又一次让考古人员兴奋不已。
  林玉海介绍,岳石文化遗址位于平度大泽山镇东岳石村东南侧的淄阳水库岸边。如今观察这里的地势风貌发现,遗址东部为起伏连绵的大泽山,南部是高望山和明堂山,北部为丘岭,西部为一望无际的胶莱平原,中间还有一条淄阳河。前有河,后有山,中间是平地,既可以耕种养殖,又可以狩猎捕鱼,非常利于古人类繁衍生息。
  另外,岳石遗址距离莱州湾较近,根据出土的大量渔坠分析,当时的岳石人已经有了较为发达的海洋渔业经验。可见,在数千年前,古人依山傍水择地而居,这里不管是环境还是物产,都是人类生活的绝佳风水宝地。
  “东岳石文化遗址,经过几次考古发掘工作发现,主要是岳石文化和东周两个文化时期,目前并没有发现更多的其他历史时期遗存。”林玉海清晰地记得,从日到11月25日,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青岛市文物局、平度市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进行了34天的考古发掘,期间的许多发现,让考古队成员惊喜万分。而这一次发掘出土的文物,要比第一次丰富得多。出土的遗物主要以陶器为主,还有相当数量的石器、骨器和少量的鹿角器。专家经过考证后确定,陶器的制作多为用手捏制,器物较大者往往用泥条盘筑法制作。而石器主要器形有刀、铲、斧、钺、镞、纺轮、石球、砍砸器、杵、磨棒、研磨器、石楔等。尤其是出土完整的7枚骨针,可与现代钢针媲美。随着众多器物的出现,人们对岳石文化的内涵和文化面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一个生活在4000年前的古人聚落的生活形态愈加清晰可见。
  现场探测的考古工作人员介绍,他们通过调查得知,早在半个世纪前,东岳石村一带的居民就经常在田野里捡到一些陶器碎片,但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后来当地村民在修建淄阳水库时,埋藏于泥沙之下4000年之久的这一独特的文化形态终于在1960年初春露出了神秘的面容。这一年,当地居民发现了大量古人留下的石器、骨器和陶器碎片。很快,文物部门组织考古队来到东岳石村开展科学发掘。丰富的地下遗存,立即引起了考古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
  1981年,北京大学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教授明确提出:继龙山文化发展起来的,在鲁中南不清楚,在胶东以平度东岳石遗址为代表的这类遗存,不妨称之为东岳石文化,并推测这种文化的居民应是夏代前后的夷人。此后,岳石文化的命名举世共认。之后的多年,随着岳石文化的大量青铜器的出土,考古界逐步将岳石文化从新石器类型剥离,归属为青铜文化,就是夏文化。
  猜想:
  当时古人是遇灾迁徙?
  林玉海介绍,岳石文化时期,随着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的改进,农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已占据了主要地位。如这个时期的生产工具有石铲、石镢、石锄、石镰和石刀最能说明这一点。另外,出土的石镢和石锄是岳石文化中特有的一种石器,特别是半月形双孔石刀是岳石文化的典型工具,方便人们把刀背放置于手心,双孔便于穿绳套牢大拇指相对固定在手中,这些都说明了古人聪明的智慧。
  “岳石遗址出土的陶器等文物与其他遗址有很大区别,这也是岳石文化独特的一面,也正是吸引考古学者的重要原因之一。”林玉海说,在考古、学术界,岳石文化遗址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谜团。生活在这里的古人,从哪里来?后来什么原因导致突然消失?这些古人又去了哪里?这些谜团都要等待下一步考古揭开。有专家认为,在距今大约4000年前的龙山文化晚期,由于气温升高,陆地上的冰川融化,洪水泛滥,致使海平面上升。当时山东一带的龙山文化居民在洪水和海浸的侵害下,遭到了灭顶之灾。死里逃生的先民们便来到地势较高的地方躲避,于是出现了后来的岳石文化。另一种说法是,在龙山文化晚期,先民们面对日益严重的洪水与海浸的危害,开始组织起来向中原一带转移。这些文明程度较高的龙山文化先民入主中原后,与当地文化相融合,建立了夏朝。而属于东夷族群中的另一部分先民,则被迫转移到丘陵高地,发展成了独具文化特点的岳石文化。也有学者认为,后来岳石遗址的古人,在此生活了数百年后,或许漂洋过海迁到了其他地方生活,并形成另外一种文化,甚至有学者大胆推测,岳石文化遗址的古人和玛雅文化有很大关系。随着今后考古发掘的深入,将揭开龙山文化与岳石文化的衔接之谜。
  新闻链接:
  岳石遗址与东夷文化
  林玉海介绍说,夏代东方的居民称夷,著名领袖称为夷羿。夷有九种,在青州有芬暮屠骋模熘菰蛴谢匆摹F渲欣骋摹⒒匆牡纫恢毖有缴讨苁贝4庸盼南桌纯矗牟幌袷且桓鐾骋坏淖迕徊还窍娜硕远骄用竦囊恢滞ǔ啤V艽南壮贫饺宋模耙模庸哟螅街艘病!贝蟾攀怯胍聂嗌粕涞拇涤泄亍
  夷人开始力量很强,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很高,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贡献很大。后来虽然在军事上被夏王朝所压服,但在文化上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特色,并给予后来的商周文化以深刻的影响。从考古学上确定夏代东方夷人的文化,始自岳石文化的命名。(记者 康晓欢)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165159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欢迎来到中国科普网!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所在位置:&&>&&&&>&&正文
东川战国前遗址填补滇北青铜时代考古空白
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张文凌
日前,考古专家在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地下挖出战国时深埋地下大量铜器、陶器、铜矿渣等器物。本次考古发掘是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滇文化起源考古”课题的重要选项,填补了滇北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的空白。
东川是著名的铜都,铜矿的开采和冶炼有悠久历史。遗址中发现大量铜块和铜炼渣,表明附近可能有炼铜的遗迹,该遗址极有可能是与冶铜有关的一个聚落。本次发掘表明,至少在战国以前,这个地方就已经在开采和利用矿产资源了。
据专家介绍,此次考古实际发掘面积300余平方米,共清理房屋14座、灰坑48个。在房屋的居住面上发现有双孔石刀(或称石镰)、铜针、铜鱼钩、铜锥和铜刀等。房屋的周边有灰坑分布,灰坑多为椭圆形或者不规则形,个别灰坑建造十分规整,在灰坑中发现有碳化稻等粮食遗存,怀疑这类灰坑可能是专门储藏粮食的地窖,个别灰坑中发现有大量铜渣,应该是当时炼铜的遗留。“初步可以认定,铜矿石铜矿渣,水稻小麦种子,圆形建筑遗址,在云南均为首次发现,时代早于战国时期,但绝对年代有待于进一步的测年分析。”本次发掘考古队队长、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志龙表示。(记者张文凌 实习生董宇欢)
TEL:010-0- E-Mail: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 京ICP备号-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双孔水龙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