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大师们哪里景点石头景点上刻着石魂二字

访青田石凋泰斗倪东方:心手合一守护千年文脉 - 曲阳县润石雕刻厂
服务热线:400-623-0312
联系电话:
&&&&&&&&&&
曲阳县润石雕刻厂
全国服务电话:400-623-0312
手机:&&
联系人:高经理
座机:
邮箱:
网址: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
& 当前位置:&&&&&&
访青田石凋泰斗倪东方:心手合一守护千年文脉
新闻来源:发布时间: 17:26:44点击数:1
《花好月圆》 青田石凋局提供
倪东方 青田石凋局提供
中新网丽水10月12日电(记者 奚金燕)他半路出家,勤学苦练,赋予青田石凋全新灵魂;他心手合一,刀石相融,让一块块石头变成了有生命的艺术珍品;他,年近90,却依旧秉承着一颗难能可贵的匠人之心,呵护着青田石凋文化的根源。他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倪东方。
「我和石头有缘,我的一生都离不开石头,只要能摸摸石头,我心裡就会安定。」已是耄耋之年的倪东方只要一谈及青田石凋,脸上就会露出如孩童般满足的笑容。一生与石头相伴,起起伏伏,倪东方早已将青田石视为自己的血肉,将青田石凋奉为毕生的追求。
长一艺胜读十年书
初见倪东方,是在他的藏室「惜石斋」,半甲子的作品在这裡一一而列。面对这些精美绝伦的作品,彷佛是开启了一段时光之旅,倪东方六十年从艺之路的漫长画卷就在这裡徐徐展开。
1928年,倪东方出生在青田一个石凋艺人之家。这个坐落于瓯江之畔的小城,最初以盛产「青田石」而远近闻名,后又因「青田华侨」而蜚声海内外。
倪东方15岁跟随母亲学习石凋。虽然只有短短半年时间裡,但倪东方就此完成了与青田石的第一次对话。28岁,倪东方进入青田石凋合作社锯石头,30岁才改行正式从事青田石凋刻。「正是那两年不断地锯石头,摸透了青田石的肌理,打下了一个好基础。」提及那段岁月,倪东方仍倍感珍惜。
「长一艺胜读十年书」,抱着这样的信念,正式入行后,倪东方勤学苦练,成长迅速。石上凋花,不仅靠技术,更依赖巧思。为寻找灵感,他时常跑去山裡、田裡考察写生,观察大自然各式各样的景色、动物的习性神态,时时记录。「养成了这个习惯,面对石头,就会有感而发,找到创作灵感。」倪东方说。
静听石语,尊重自然,顺乎自然,妙造自然,正是倪东方的创作理念。有一天,倪东方来到青田千丝岩,看到石头上有两隻八哥在叫,地上一片白白的霜,于是有感而发,回去创作了《鸣秋催来一林霜》。
只见两隻八哥俏立在「山头」,活灵活现,恍惚能听到一阵清脆的鸟鸣。石头底部铺着一层厚厚的枫叶,颜色渐变,分外抢眼。为何没有霜,却有枫叶?倪东方这样解释道:「霜凋不出来,而且太阳一出来霜就没了。但枫叶红了,我想,枫叶红就有霜降的气息。」
青田石凋生于民间,曾被人视为缺乏文化的单纯手工艺。和大多数石凋者不同,只念过小学的倪东方好读书,好思考,信奉「读书养气,读书生魂」。数十年来,四大名着、唐诗宋词始终伴随左右。
刀刻不辍六十馀载,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他专注于石头世界,以超凡的艺术秉赋和旺盛的创造力,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石凋珍品。
如今的倪东方已经是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成为了业内的泰斗级人物。有人疑惑,半路出家的倪东方,为何会获得如此的成功。在倪东方看来,秘诀不外乎「努力」二字。
「人生有许多选择,看准的事就要心无旁骛,专心把它做好。」89岁高龄的倪东方,眼睛裡依然闪烁着清亮的光芒。
为了干好这一件事,倪东方花费了比别人更多的心力。学艺之初,每天早上都提前去厂里,趁着老师傅还没到,先到凋刻车间看他们的作品,揣摩他们巧色和凋刻的技巧,晚上回家就自己练习;技艺初成后,他常常面对石头,一坐就是一天,看起来一刀未动,其实脑海中已经刻画了无数回,就为了不浪费一块好石头;如今已是安享晚年的年纪,倪东方却依旧閒不下来,每天至少要花两到三个小时凋刻石头。
「我和石头有缘,我的一生都离不开石头,只要能摸摸石头,我心裡就会安定。」一生与石头相伴,倪东方早已将青田石视为自己的血肉,将青田石凋视为一生的追求。
守护千年石凋之魂
人都想拿到好石头,但倪东方的爱石、惜石、尊石之情很少有人比得上。
直到现在,青田还流传着倪东方1979年购买《睡美人》石材的故事。某日半夜,有人找他出售这块石材,要价一万元。倪东方看了之后,夫妻俩整夜未眠,一万元是全家人不吃不喝三年的收入,凑上所有家当都还不够。但他担心这块石头落在不知道珍惜它的人的手裡,给糟蹋了,硬是东拼西凑买到了这块罕见的原料,给这块美石取名「睡美人」。
后来,有多名藏家欲出高价购买,都被倪大师一一婉拒。现如今,《睡美人》依旧静悄悄的躺在倪东方大师的惜石斋中,以供慕名而来的客人们一睹风采。
《花好月圆》是倪东方的代表作,曾于1992年被国家邮电部选为特种邮票印製发行,是大众最为熟悉的青田石凋艺术品。而《花好月圆》的背后,也是一段佳话。
1991年,倪东方的朋友拿个石头给他看,并表示很担心,因为石头两边都是硬石头,如果全部敲掉会影响裡面的好冻石,想买又不敢买。倪东方一看到这块石头,就十分兴奋,便请朋友让出石头。得到石头后,倪东方闭门谢客三天,小心翼翼地把外面的硬石头一点点剥离,露出了内里黄白色的冻石,颜色通透,十分养眼。
「那时候我非常高兴,因为我知道它一定会是一件好作品。但应该如何动刀呢?不能随便动,我构思了很久,一直在观察,首先考虑中间那块冻石不能动,必须保留,它是一片薄薄的封门青色,想来想去,感觉像个月亮,顺势就想到了《花好月圆》这个主题。」倪东方说道。
于是,倪东方借用石料中的固有色彩,把月圆、花好、鸟鸣的形象迭化在青田石上,塑造出一幅百花拥月的美丽画面,鸟雀在花枝间跳跃鸣叫,令人观后遐思翩翩。
之后,有人猜测这件作品至少可以卖到上千万元,但令人想不到的是,今年初倪东方就将《花好月圆》捐给了青田石凋博物馆。而这并不是他的第一次捐献,两年前他就将高0.6米、重达50多公斤的《黄山松》赠给了国务院中南海紫光阁馆藏。
作为一位从来没有离开过青田的国大师,倪东方身上有着独特的地域深情和社会担当,「再好的作品若被私人收藏,就难以再被大众所欣赏。留给国家,放在博物馆,是它们最好的归属,让人们了解青田!」
人间瑰宝,世代传承,这是倪东方的夙愿。正因为做一行,爱一行,本该安享晚年的倪东方却閒不下来,依旧为青田石凋的传承事业而忙碌着,用一己之力影响更多的人。
为了让更多的普通大众近距离接触青田石凋精品,倪东方的「惜石斋」大门对任何一个人敞开,无论身份地位,总有一杯热茶奉上。碰到倪东方在家,他还会热情洋溢为访客介绍自己的作品。
退休之后,他花费了二十八年的时光在青田千丝岩石文化主题公园修路,造罗汉壁,建碑林,现在这裡已经成为四A风景旅游区。一位来自温州的游客曾感慨,过去看青田石凋只能到经营户家中去看,而现在可以到千丝岩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感受青田石凋的文化和历史,亦游亦学。
「我想在剩下的时间裡,组织一场封门山祭山仪式。没有封门山,就没有青田石凋,封门山就是我的第二母亲。」爱石惜石的倪东方恐怕穷尽一生,都会呵护着青田石凋之花永不凋零。(完)[国学宗教]古代的大师们
1.郭璞14:山雨欲来终于,晋元帝与王敦的矛盾总爆发了。晋元帝开始削减王氏兄弟的权力,扶持自己的军事力量。而王敦则选择了先下手为强,以诛奸臣的名义一直打进了建康城。虽然打败了晋元帝,但王敦并没有马上取而代之。由于后方不稳,王敦撤回了武昌。晋朝是棵大树,一时难以连根拔除。但通过这次战争,王敦翦除了异己,并自任为丞相。他向偶像曹操又迈近了一步。不久,晋元帝抑郁而终。太子司马绍继位,是为晋明帝。郭璞躲过了这场灾难。因为母亲死了,他在家丁忧守制。郭璞在暨阳的江边为母亲找了一块墓地,离江水不过百步之遥。时人大感诧异,郭璞先生怎么会犯如此低级错误,离江水如此之近,将来难免被淹。面对非议,郭璞微微一笑,告诉他们将来这里会出现大片的陆地。人们有时过于相信有限的生命体验,而他们眼中不变的现象,在大自然的沧海桑田中只不过是一个瞬间而已。果然不过百年,离开墓地数十里都成为桑田。千余年来,滚滚长江胁裹着泥沙向东逝去,不舍昼夜。长江三角洲在不断地扩张,终于成为中国最为富庶的地区之一。母丧守制还未满期,郭璞就被王敦召为记室参军。郭璞虽然不愿意,但他无从选择。因为当时王敦已经掌握了朝政,他正在翦除晋明帝羽翼。庾亮、桓彝已托病去职。温峤被王敦任命为自己的左司马。这一方面是拉拢温峤,另一方面也是在监控和限制他。晋明帝虽然不愿意,但眼下实力仍弱,只能听从王敦摆布。郭璞刚上任不久,王敦所倚重的一个副官陈述死了。在追悼会上,郭璞极其哀痛,哭号着说,“嗣祖(陈述之字),嗣祖,焉知非福!”与其说这是在哀悼陈述,郭璞更像是在悲痛自己的命运。能在此时死去,备极哀荣,或许是一个幸事。目前只是暂时的风平浪静,一场巨大的风暴正在酝酿。在大历史的洪流中,个人往往是身不由己。一旦被卷入旋涡,再想要善终,恐怕是难上加难。郭璞已经感觉到了形势的剑拔弩张。王敦和晋明帝已经是势不两立,双方最后的决战只是时间问题。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大难就要来临。王敦更加紧了反叛脚步。在他的胁迫下,司马绍手诏召其入朝,并假之以黄钺、班剑武贲二十人,享受奏事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待遇。读过《三国演义》的读者一定知道,这是在重演曹操、司马师的故事。既然曹氏、司马氏的政权如此取得,王敦依样画葫芦又有何不可?王敦率领的大军已经进驻到姑孰(今安徽马鞍山当涂县),雄据着建康城的上游。一旦有变,即可顺流而下,建康城一鼓可平。温峤、庾亮秘密找到郭璞。他们想占卜一下王敦的前途如何。卦成之后,郭璞仔细审视半天,回答说:“此卦吉凶难判,我也决断不了。”听到这个回答,温庾二人面面相觑,难道有郭璞断不了的卦?他们只好又问自己吉凶如何?这次郭璞的回答非常干脆:大吉!出来的时候,温峤和庾亮相视一笑,“郭璞所谓断不了,估计是他不敢说。看来王敦是天夺其魄,必败无疑。而我们如今要为国家共举大事,郭璞占断大吉,可见此次诛灭王敦的行动必然能大获全胜。我们必须赶紧回复晋明帝,下定决心,讨伐王敦!”此时,一双邪恶的眼睛正在阴暗的角落里窥探着这里的一切。而他们却全然不知。
继续哦,精彩,感觉像是在读《封神演义》
1.郭璞15:兵解现在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温峤设计逃离了王敦的控制,向司马绍揭发了王敦的叛逆阴谋。盛怒之下,王敦决心先下手为强,以“诛温峤”为名义举兵发难。但在举兵之前,王敦仍让郭璞卜筮吉凶。仔细分析了卦象,郭璞告诉王敦,此事不成。听到这个结果,王敦的脸阴沉了下来。有一个姓崇的人在他面前打过郭璞的小报告,说温峤庾亮曾请郭璞占卜。王敦已经怀疑温峤的出逃和举事与郭璞有关。而且之前郭璞回暨阳休假的时候还曾收到过司马绍的手诏。种种迹象表明,郭璞与司马绍一伙仍有密切的联系,王敦不禁起了杀心。王敦紧盯着郭璞,不怀好意地说,“请先生再算一下我的寿数如何?”郭璞也平静地看着他的这位领导,缓缓地说,“不必再起卦了,按照刚才那一卦的卦象,您如果要起事的话,不久后必定罹祸。反之,如果您放弃起兵计划,安住武昌的话,寿不可测!”盛怒之下,王敦问了最后一个问题,“那请问郭先生您自己寿数几何?”如果是阿凡提,他会回答说,我比大将军您早死一天。但郭璞不是阿凡提。他非常淡定地说:“我命尽于今日日中。”如果是司马懿,听到这里或许会转怒为笑,你说你今天中午死,我偏不让你死,看你的预言如何灵验!但王敦也不是司马懿。他只有我行我素的性格!既如此,那就成全你。推出去,斩了!!!郭璞依然从容,他整整衣冠,问监刑官在哪里行刑?监刑官告诉他:“南冈头”郭璞点点头,“那里一定有两棵大柏树。”到了南冈头,行刑点果然在双柏之下。行刑的时刻已到,只见郭璞一不喊口号,二不唱红歌, 三没吟“砍头不要紧,只要爱得深”之类的诗壮胆,四没说“此地甚好”云云以示从容。他只是讲了一句:“树上应该有个大鹊巢。”事实证明,古代中国人民是充满科学探索精神的。听完郭璞这话,大家也顾不上砍头了,全都开始围观起这两棵大树。手脚麻利的甚至去搬砖头、找梯子了。要说这大树枝繁叶茂,要找一个鸟巢还真困难。在郭璞的指点下,大家费了半天劲才找到这个鹊巢。热闹看完了,正事还得办。同僚们商量着贿赂一下刽子手,请他下手快些,让郭大人痛快上路。总不能让郭大人背着手、慢慢倒退着递上一百元人民币吧。正当大家你五十、他一百地凑份子时,郭璞又发话了:“大家不必费心了,我早已托付过他了。”大家正惊愕间,刽子手已歔欷哽咽地举起了寒光闪亮的屠刀。这一年,郭璞四十九岁!那是晋元帝建政后不久的一个冬日,在建康栅塘,有个贫寒的少年在寒风中赶路,单薄的衣衫让他瑟瑟发抖。这时,一位好心的先生迎面走来,拉住了他的手,要将身上上好的衣袍脱下来赠与他。面对那位素不相识的先生,他没有接受。但那位先生却叫出了他的名字,并告诉他:“但取无妨,日后你就知道原因了!”惊异的他收下了厚赠,更记住了那位先生的面容。多年以后贫寒少年成为了今天的刽子手。而那位先生就是眼前的郭璞!后世许多人对神通广大的郭璞最终如此凶死感到遗憾和不解。于是乎发明了一个名词叫“兵解”,说郭璞只是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成仙了。更有好事者说行刑几天之后,有人看见郭璞在摆地摊卖旧衣服。气得王敦让人把郭璞坟给刨了,结果只发现一具空棺材!这似乎是耶稣复活故事的山寨版,但我更相信这是中国人的原创。类似的复活传说在中国的历史中可谓张冠李戴、层出不穷。中国人口众多,所以神迹也应该至少多五倍才是。其实即便是神仙也难逃过定业。更何况郭璞只是精通卜筮的普通人而已,一样有七情六欲、生老病死。死亡迟早会来临,死于刀兵未必比缠绵病榻痛苦许多。对其不能接受,只是我们的执著分别而已!如果能真正对泯灭生与死的执著与分别,那死亡又何尝不是一种新生!
1.郭璞16:狮子与老鼠其实王敦也知道郭璞所说的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因为与上次和晋元帝的交手不同,王敦现在有一个极大的劣势:他已经身患重病,来日无多了!他找来了心腹钱凤做最后的决策。王敦告诉钱凤:“我已经病势日笃,无力指挥全局了。非常之事,只有非常之人所能为。养子王应年少,不能堪任大事!所以现在有上中下三策可以选择:上策是等我死之后,解散兵众,归身朝廷,保全门户;中策是退还武昌,收兵自守,向朝廷进贡不断;下策是趁我还有一口气在,率众顺流而下,拼死一搏,以图侥幸成功。”为了自身的荣华富贵,钱凤认为所谓下策才是真正的上策。其实上策、中策或许也未必可行,保不准司马绍将来会秋后算账。这是一场鱼死网破的斗争,战亦亡,不战亦亡。既然如此,王敦决心一战。虽说王敦身患重病,但毕竟军力强盛。晋明帝不敢掉以轻心,他决心亲自探营,一探虚实。身为帝王,能够身为斥候亲身冒险,在中国历史上确实并不多见。唐代的李世民曾探过王世充的大营,但是当时他还没有当上皇帝。如果一定要比拟,我想只有英格兰的阿尔弗雷德大帝化妆成游吟歌手侦察丹麦军队营地可与之媲美。晋明帝身披戎装,胯骑骏马,带领侍从,扬鞭出发。离王敦大营还有十余里地,晋明帝突然停止了前进。他执鞭下马,向路边的一个小店走去。身后的侍从都摸不着头脑。这只是一个简陋饮食店,有一个老太太在店里贩卖吃食。只见晋明帝非常客气地向老太太打招呼,说道:“老人家!我们是朝廷的官军。王敦举兵谋逆,危及社稷,国家动荡,民不聊生。我们奉旨讨逆,不辞辛劳,前去探营。如果被敌人发现,为叛军所追赶,请老妈妈一定帮助我们逃匿。”说罢,晋明帝递上金马鞭作为馈赠。草原的雄狮有时也会和卑微的老鼠交朋友。因为它知道,一旦落入罗网,老鼠那尖锐的牙齿是它唯一的救星。围绕王敦大营一圈后,晋明帝即引骑而还,但仍被王敦的军士发现了行踪。听说有个相貌非常之人前来探营,躺在床上的王敦猛然心动不已,强烈的预感告诉他,此人必定是那个黄须鲜卑奴司马绍!追兵四起!晋明帝一行在夺命狂奔时,仍不时用冷水浇洒所遗的马粪。已经变冷的马粪让追兵不禁起了疑惑,难道他们已经逃走了很久?看到路边小店里坐着一个卖食老姥,追兵不禁对她大喊起来,“老太婆,有没有见过一个黄须人骑马经过这里?”“有有有!已经过去很久了,恐怕你们追不上了!”追兵只能丧气而回。而当时晋明帝实际只在他们前面数里之遥。王敦的病情在不断加剧,他只能让哥哥王含代替他指挥军队,进攻建康。温峤、庾亮、桓彝等人都参与了平叛的战斗。在温峤亲自指挥下,晋军大败王敦的叛军。王导更是本着血浓于水的宗族手足之情,每天带领宗族子弟披麻带孝,吹吹打打,提前为王敦哭丧送终。眼见着王氏宗族在阵前哭天抢地,手执招魂幡,唱着“你快回来,生命因你而精彩”为王敦招魂时,叛军对王敦的死讯将信将疑,军心涣散。而王敦本人呢,听到这些消息后,急气攻心,真的一命呜呼了!
楼主好文章!!!简洁明了,幽默而又富有哲理。扬我华夏文化,顶之。希望楼主再多出些作品!!!!
@wrz1-07-15 13:42:57楼主好文章!!!简洁明了,幽默而又富有哲理。扬我华夏文化,顶之。希望楼主再多出些作品!!!!-----------------------------谢谢你的勉励,还有许多大师呢,慢慢写来
@嶰1-07-15 08:02:36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卖茶叶的来了,预示着这个帖子铁定要火!
这帖人气居然不高?帖子标题,应当在“大师”之前加“易学”二字,一来指向性更明确,二来能吸引更多专业或业余人士的眼球。
@聊公  11:21:01这帖人气居然不高?帖子标题,应当在“大师”之前加“易学”二字,一来指向性更明确,二来能吸引更多专业或业余人士的眼球。-----------------------------此论甚妙!可惜帖子已发,不知如何更改标题
@秦天麒  15:38:54@聊公  11:21:01这帖人气居然不高?帖子标题,应当在“大师”之前加“易学”二字,一来指向性更明确,二来能吸引更多专业或业余人士的眼球。......-----------------------------自己改不了了,唯有求助版主。不知君下一位大师写谁?而且不知为何从郭璞写起?
1.郭璞17:大结局叛乱很快被平定,王敦的尸首被挖出来砍了头。而平乱后不久,晋明帝也英年早逝了。或许他们根本不必大动干戈、荼毒生灵,只要比拼谁活得更长就可以了。郭璞被追赠为弘农太守,其子后来也官至临贺太守。王导大义灭亲的表现使他不但没有受到牵连,反而以司徒进位太保。东晋南朝三百余年,王氏家族才俊辈出,冠冕不绝。以至于唐朝的刘禹锡仍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感慨当年王家的兴盛。温峤、庾亮都被封赏,成为朝廷重臣。桓彝在之后的苏峻叛乱中因誓死效忠晋朝而被叛军杀害。他的死终于让家族彻底由黑翻红。作为烈士后代,桓彝之子桓温娶(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尚”)了晋明帝之女南康长公主为妻。可是当桓温手握东晋军权后,他也走上了王敦的老路。在其不懈努力下,桓彝的孙子桓玄终于篡晋自立。自己的忠诚和牺牲成为了后代篡位夺权的政治资本。不知桓彝在九泉之下又作何感想,如果能够重新选择,他还会为一家一姓的政权献出生命么?卜珝在与郭璞对谈后不久,便入龙门山隐居。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匈奴人刘渊(字元海)正式称帝,国号又恢复为汉,追尊蜀汉刘阿斗老前辈为孝怀皇帝。这也算是汉朝和亲政策的伟大成果。作为匈奴人中为数不多的大学者,卜珝被征为大司农、侍中。相比郭璞的怀才不遇,卜珝直接进入帝国最高级别的官员行列,条件不可谓不优厚。但卜先生却以生病为由,坚辞不就。听到使者的回复,刘渊也只能自我解嘲似地说,“人各有志,卜珝不愿在本朝为官,就好像汉高祖时的商山四皓一样。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就由他去吧。”过了一段时间,不知这位刘大帝是把自己的话给忘了,还是不死心。又请卜先生出山当光禄大夫。这次卜先生的回答更绝,“我还没到死的时候呢!”。搞得做官如同坐牢,就任好似就义。永嘉四年(310),刘渊病死,刘聪继位。次年,刘聪遣部将攻入京师洛阳,俘获晋怀帝。政权稳固后,刘聪不忘再次征卜先生入朝,这次给的官位是太常。出乎所有的人的意料,卜先生愉快的到京赴任了。刘渊一语成谶,汉高祖刘邦请不出山的商山四皓,被他的太子礼聘到了。见到卜珝后,刘聪随口问了一句,“你看什么时候能打下并州?”这时并州(大致相当于今山西省)仍是晋朝刘琨所据。这位刘琨曾和中流击水、孤身北伐的祖逖一起早晨起来练过广播体操,史称“闻鸡起舞”。并州孤悬在北方,刘琨只力坚守多年,仍奉晋朝正朔,殊为不易,也是刘聪的一块心病。卜珝回答说,“并州是陛下分内之物,现在去打必能取之。”刘聪顺坡下驴,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那就有劳先生去走一趟喽!”没想到卜珝非常爽快地回答,“我这次前来见驾,没带什么行李,正为此行!”刘聪给了卜珝一个平北将军的封号,让他持节率军,参与北讨并州的战争。一切似乎如此顺利,卜珝欣然接受了他的命运。大军出发前,卜珝对妹妹做了最后的交待:“我此行必死,你们以后也好自为知,不要再折腾了。”卜珝向南方投去了深情的一瞥,关山万里,他无法向郭璞作最后的告别。不久后,卜珝兵败晋阳(今太原),死于军中。一百多年后,梁朝已经取代了东晋,当时的大才子江淹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一位美丈夫对他说:“我有一支笔放在你这里多年了,现在可以还给我了”。江淹迷迷糊糊地往怀里一探,果真有一只五色笔。他就把这只笔还给了那人。梦醒之后,江淹创作诗文时就再没有了往日的才思敏捷、佳言美句。这典故就是尽人皆知的“江郎才尽”。而那个美丈夫正是郭璞!
作者:聊公 回复日期: 15:42:20  回复
@秦天麒  15:38:54@聊公  11:21:01这帖人气居然不高?帖子标题,应当在“大师”之前加“易学”二字,一来指向性更明确,二来能吸引更多专业或业余人士的眼球。......-----------------------------自己改不了了,唯有求助版主。不知君下一位大师写谁?而且不知为何从郭璞写起?_____________写郭璞是偶然,也是必然。因为大多数人都希望故事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但郭璞虽能帮人解难却免不了自己凶死,难免让人唏嘘。如果一切都是宿命决定,那学易又有何用。这也是我长期以来关注郭璞的原因。里面包含了更深层次宿命的悲剧和对命运的思考。所以我先写他。下一位想写邵雍
郭璞的故事告一段落了。其实散见古籍中的郭璞的事迹还有很多,仅作为二十四史之一的《晋书》中还有不少内容。但限于篇幅,就说到这里了。修正一个错误,明帝是司马绍的谥号,温峤说“我们必须赶紧回复晋明帝,下定决心,讨伐王敦!”不妥,应改为“回复皇上”
@秦天麒  16:00:09写郭璞是偶然,也是必然。因为大多数人都希望故事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但郭璞虽能帮人解难却免不了自己凶死,难免让人唏嘘。如果一切都是宿命决定,那学易又有何用。这也是我长期以来关注郭璞的原因。里面包含了更深层次宿命的悲剧和对命运的思考。所以我先写他。下一位想写邵雍 -----------------------------嗯,郭璞的意义解读得好。等看邵雍。确实没有必要穷罗史料、面面俱到,能够详写出生平几段典型故事,便属成功。
2.邵雍01:疯狂的石头大明景泰乙亥年(即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就是代替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的哥哥朱祁镇做皇帝的明代宗朱祁钰的时代,洛阳府发生了一件怪事。这一天,两个农民到府衙来告状,争的是一块石头。农民甲认为鉴于该石头是他挖地时发现的,因而他对这块石头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农民乙认为该石头是在他家田地中发现的,自古以来就是他家田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石头的所有权应归他。知府虞廷玺大人一听,看来这块石头挺值钱,那就先传物证上堂吧。等衙役们把这块大石头抬上大堂,知府定睛一看,当时气得没背过气去。合着这两个农民不是来告状来的,他们是来玩行为艺术的。只见石头是挺普通的石头,但上面赫然刻着十八个大字:“大明景泰乙亥知府者虞廷玺为我复兴此窝”复兴此窝?什么金窝、银窝、猪窝、狗窝!两个刁民的这种行为简直是搅闹公堂,扰乱社会秩序,浪费行政资源,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破坏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大好局面。呔,来人呐……虞知府正要发作,忽然想到一个疑点。于是反复研究这块石头上的字迹,确认不是新刻的。再问当地的士绅耆老才知道,这块地面原来是一位四百年前先贤的旧居,唤作安乐窝。两个农民会为争一块毫不值钱的石头鬼使神差般地闹上公堂,让人不禁感慨冥冥之间的天意安排。在确信石头是这位先贤对自己预言式的嘱托后,虞知府不敢怠慢,马上发动当地士绅在此石发现处为这位先贤修建了一所祠堂。那这位先贤究竟是何许人呢?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开创宋朝理学的儒学五子之一—邵雍。邵雍字尧夫,他生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死于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死后朝廷追赠谥号康节,所以后世多尊称之为邵康节先生。
@秦天麒  16:39:092.邵雍01:疯狂的石头大明景泰乙亥年(即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就是代替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的哥哥朱祁镇做皇帝的明代宗朱祁钰的时代,洛阳府发生了一件怪事。这一天,两个农民到府衙来告状,争的是一块石头。农民甲认为鉴于该石头是他挖地时发现的,因而他对这块石头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开头漂亮。宿命的奇异感觉再次涌上心头。不过这一段的宿命,是个喜剧。
支持楼主有新作了。开头确实让人眼前一亮。继续
大家还在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石头刻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