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意思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
var sogou_ad_id=731547;
var sogou_ad_height=160;
var sogou_ad_width=690;>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
  &,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脍灸人口的名句,出自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它的意思是: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两句话闪耀着理想的光辉,跳动着民族的脉搏,孕育着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幼芽。&先天下之忧而忧&,好就好在一个&先&字上,&后天下之乐而乐&,妙就妙在一个&后&字上。&先&&后&对比,何等鲜明,真能启人深思,发人深省。
  自古及今,确实有不少人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启迪下,英勇地奋斗着。宋代名将岳飞,为了抗金保国,收复失地,驰骋沙场。他不畏奸臣谗言,不顾国君昏庸,在被召回朝廷遇害之前,还念念不忘&直捣黄龙,救回&二圣&,收复大好河山&。此&忧&可谓&先&,其&乐&却在&后&。正因为如此,他才名垂千古,为后世称颂。再如,我国现代文坛上的巨星茅盾先生,他一生为党为人民辛勤工作,写出了许多不朽之作。解放前,他在国统区用手中笔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解放后,他更加勤奋写作,尽情讴歌人民的新生活。他在临终之前,将自己节省下来的25万元稿费上交国家,献出一颗赤胆红心。茅盾先生身体力行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对待&忧&与&乐&的态度,孰&先&孰&后&异常鲜明。历史上这样的人太多了,孙中山、李大钊、毛泽东&&他们的英名都将永远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流芳千古,为后人称颂。
  为什么这些人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呢?从他们的事迹中不难看出,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只有从内心里、从灵魂深处饱含着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才能先忧国忧民,后考虑自己,甚至不考虑自己。假如没有这种爱国爱民之心,很可能走向人民的对立面。历史上祸国殃民的也是不乏其例的,像宋代的秦桧、明代的吴三桂、清代的李鸿章等等。他们卖国求荣,残害忠良,将祖国大好河山拱手送给民族的敌人,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种人哪有一点中国人的气味!他们的作为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背道而驰,他们早已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今天,建设&四化&,振兴中华,仍然需要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美德。&四化&大业,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前途,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倾注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中去,勤勤恳恳,冲锋在前,为&四化&大厦增砖添瓦,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只有这样,才算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四化&建设,成功在望,振兴中华,前程似锦。我们要为祖国&四化&多做贡献,必须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正是:忧国忧民品质高,自私自利众人抛,若问原因在何处,&先&&后&二字见分晓。本类热门热门群组
需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及全文有关文章,请加QQ群:
办公文秘1群
办公文秘2群
办公文秘3群
办公文秘4群
办公文秘5群
写作交流1群
写作交流2群
写作交流3群
中学生交流群
小学生交流群
教师交流1群
教师交流2群
48小时热门“士”的哲学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日 15:38来源:凤凰网文化综合
形成制度西汉儒生董仲舒说服当时的,不以祖制黄老之术治国,改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从此,及其弟子的儒家学说开始成为以后各代上的主流哲学。(注意:儒学在各代的地位和受重视程度不同)
孔子的学说鼓励知识分子&入世&,即直接做官参与政治,来报效君王和国家。汉代的官员选拔制度还不十分完善,主要是王室贵族推荐一些品德高尚的人才进入政府。比如,以&孝&出名,被选拔为官员就很常见。&举孝廉&往往是选拔官员的标准,而考试不是必须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著名的&竹林七贤&。他们既有很高的文学、艺术造诣,又有高洁的道德操守,但一方面又狂放不羁,放浪形骸。他们中的许多人情愿醉酒而死,也不在腐败的朝廷中工作。在权势与道义发生冲突时,一定会&乐其道而忘人之势&(《孟子&尽心上》),这种精神气质对孔子的&士&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即如果政治黑暗,那么因为不愿同流合污而远离政治,醉心于文学艺术,也是符合&士&的操守的,即&隐&。这种精神也可在老庄哲学中找到母体。[2]
虽然隋唐时期就有了科举制度,但真正称为选拔公家官员的唯一途径还是在宋代以后。宋代程朱理学的发展进一步强化、发展了儒家思想,占据了哲学的主流地位。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得文化考试成了做官的唯一合法途径。&学而优则仕&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开始成为读书人信奉的格言。反过来说,政府官员也必须是饱读儒家诗书经典的文化人。这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了&士大夫&群体必然是一个精英知识分子阶层。
这样,哲学精神的传承有了制度上的保障,&士大夫&这一阶层应该说在宋代正式形成了。
绝大多数&士大夫&都怀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语)的崇高道德使命感。因此,政治是他们人生的第一要务;但同时,他们的文化素养也决定了他们是文学、书法、绘画、篆刻、古董收藏等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创造者。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文人画&,由于个人的爱好而大力提倡士大夫投入绘画创作。这进一步提高了绘画的文化品位和艺术性。
宋代以后,一般历代的大诗人、大画家、大书法家,绝大多数也都是曾在政府中担任要职的官员。如苏轼、米芾、蔡京等等。像唐朝的李白那样,没有太多政治经历,全凭诗文著名的&自由知识分子&几乎绝迹。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清末。
[编辑]科举消亡而衰落既然士大夫阶层和&科举制度&相伴相生,那么科举制度的消亡也就意味着士大夫阶层政治制度保障的缺失。
清末(19世纪末,20世纪初)政治在内忧外患中已经面临全面崩溃。科举制度在西学东渐的风潮中也越发显得落后,成了束缚人才的&瓶颈&。而被迫的开放,却让中国的读书人看到了新的知识和新的获得知识的方式。
日,慈禧上谕明告:&著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不仅标志着科举制度的千年绝唱,更对中国的教育、文化产生了重大改变。&士大夫&从此也成了一个空有&士大夫情结&,而再也没有实际地位的历史名词了。&士大夫&对知识、文化、艺术的垄断也不复存在。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吕美静]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社会娱乐生活探索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中秋佳节的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