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么让中国孩子“多玩我的世界孩子一玩”

“让孩子多玩一玩”的大小气候---晶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第A02版:社论
标 题 导 航
第A01 : 晶报头版
第A02 : 社论
第A03 : 非常新闻
第A04 : 非常新闻
第A05 : 非常新闻
第A06 : 阳光牌 特供
第A07 : 深耕本地/深圳温度
第A08 : 人文正刊
第A09 : 人文正刊
第A10 : 深耕本地/深圳温度
第A11 : 综艺/点击率
第A12 : 综艺/点击率
第A14 : 体育/起跑
第A15 : 体育/草场
第A16 : 体育/零封
“让孩子多玩一玩”的大小气候
肖擎 最近,让孩子多玩一玩成了热门话题。 引发这个话题的是两则新闻。一则是,访英期间,习近平主席谈到BBC制作的一部纪录片,称中国孩子玩得太少,要让他们多玩一玩。另则是,教育部网站近日印发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家长要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对孩子因材施教。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不问兴趣、盲目报班,不做“虎妈”“狼爸”。 大体上说,这样的主张切合了很多人的心结。但这个话题之所以“热”,不仅在于很多人认同这样的主张,也在于它的实操性让人担忧。 儿童有其特定的年龄和生命阶段特征。“玩”虽是指向孩子的一个问题,但其实质在孩子之外,一般来讲,这是家庭、学校、社会乃至国家共同形成的一个结果,让孩子多玩一玩,就是要在这些方面解决问题。 在我看来,其实操性之所以让人担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几个方面处在一个咬合的状态。拿家庭来说,很多家长未必不愿意让孩子的肩膀轻松一些,但报班、补习、先人一步这样的大气候决定了他们不得不加入大潮,不这样干,得有极为冷静的意志力和强大的抵抗力。拿学校来说,强大的教育惯性会释放压力,传导到家庭,也传导到社会,产生连锁反应。对社会来说,很多围绕孩子而生的市场正是承接了学校的压力,以及家庭的庞大需求。国家层面,则是受制于发展阶段和总体特征的影响,它决定并且铺陈了教育的底色。 这种咬合状态的结果,规定了教育的大气候,也规定了教育的小气候,带来一种难以独立挣脱的束缚感。国家希望为孩子减负,对学校和社会也提了很多要求,但很多时候是拳头打在棉花上。有人统计,几十年间,教育部关于减负的文件已达数十份,次次引起关注,却次次无疾而终。“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全面取消百分制,避免分分计较”等规定,没几个学校是真正落地了的。对家庭的劝导和建议也不少,但因应家庭情况的千差万别、家长素质的参差不齐,基本被视若无物。一方面是教育原则、教育精神在重塑,另一方面,教育现实又有强大的消解能力,不同程度架空了它们,这就是现在的教育面貌。 正是因此,我觉得“让孩子多玩一玩”,表面上看就是少参加几个兴趣班、少布置点作业,有更多时间去户外、去运动。但牵引这些问题的,是儿童与外在的关系,与大气候和小气候、大环境和小环境的关系,不在国家、社会、学校、家庭这些领域刷新不正常的咬合状态,不让导引人的发展的价值理念贯通从国家到家庭的整个序列,哪怕只是少布置点作业,都很难实现。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该怎么让中国孩子“多玩一玩”?(优秀篇)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该怎么让中国孩子“多玩一玩”?(优秀篇)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多玩我的世界孩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