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反辐射导弹的攻击煤气罐爆炸威力有多大大

中国鹰击91反辐射导弹专打宙斯盾 令美闻风丧胆
据悉,PL-16型是一种新型高速反辐射导弹,主要用于攻击地面和舰载防空雷达,可搭载于J-10、J-8、J-7等多种飞机之上。该型导弹发射重量360公斤,射程约80公里(比AGM-88反辐射导弹要多30公里),最大射速2280公里/小时。
另外,珠海航展上展出的LD-10反辐射导弹,标志着我国电子电能力得到了根本的提升。该弹的原型是SD-10空空导弹,尺寸大约为弹径203毫米、弹重200公斤,射程估计在70公里以上,这样小巧、远程的反辐射导弹,可以方便的挂载到我军的现役所有战斗机上,而且,不会对其他任务挂载产生过多的影响。由此,在反舰、对地攻击时,我军战机也可以像美军那样,毫不吝惜的发射反辐射弹!
&鹰击-91&被外界称为专为宙斯盾系统&量身定制&的克星。
&鹰击-91&分为反辐射和反舰两个型号,头部结构随导弹型号不同而异。反辐射型头部装有被动雷达导引头和杀伤爆破战斗部,反舰型头部装有主动雷达导引头和半穿甲战斗部。综合各方信息推测,&鹰击-91&长4.7米,弹径360毫米,弹重0.6吨,战斗部重90公斤,最大射程50公里,最小射程5公里。
在外形尺寸和战术使用上,&鹰击-91&与目前法国和德国正在研制的ANS导弹非常相似,可以肯定的是,&鹰击-91&反辐射导弹在飞行速度和杀伤力方面优于美国现役的百舌鸟、哈姆等高速反辐射导弹,能有效地攻击诸如美国提康德罗加级、伯克级大型水面舰艇使用的AN
/SPY-1宙斯盾相控阵制导雷达。
为对付范围广泛的不同频段的雷达目标,&鹰击-91&也可采用能互换使用的、对应不同频段的被动雷达导引头,既可攻击地面雷达目标,又可攻击空中预警机。&鹰击-91&超音速反舰导弹由于装有主动雷达导引头,可独立自主地攻击舰艇目标。
它的射程可提高到120公里,在巡航阶段的掠海飞行高度维持在20米左右,到了攻击阶段飞行高度则降到离海面7米左右,最低甚至可降至1.2米,令被攻击舰只上的雷达很难发现。
相关内容RELEVANT
精选图文RECOMMEND
网友评论COMMENT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关注前瞻微信
前瞻看点Latest
精彩图文Marvellous
前瞻风口Hot Industry
精彩看点MARVELLOUS铁血聚合阅读 &
哈姆反辐射导弹
哈姆反辐射导弹介绍
关于 哈姆反辐射导弹 的介绍,暂时空缺。
哈姆反辐射导弹新闻
日,美国马里兰州Patuxent河上空,一架隶属于VX23航空测试与评估中队F/A-18F“超级大黄蜂”战机,挂载AGM-88E先进哈姆反辐射导弹(AARGM)进行海上任务测试。
先进哈姆反辐射导弹集成GPS/惯性制导、先进被动雷达寻...
日,美国马里兰州Patuxent河上空,一架隶属于VX23航空测试与评估中队F/A-18F“超级大黄蜂”战机,挂载AGM-88E先进哈姆反辐射导弹(AARGM)进行海上任务测试。
先进哈姆反辐射导弹集成GPS/惯性制导、先进被动雷达寻的器和主...
资料图:航展上展出的CM-102反辐射导弹。
在此次珠海航展上面,我国航天科工集团首次展出了CM-102反辐射导弹,这种导弹主要配备在作战飞机,攻击对方各种防空、制导及火控雷达,进行防空压制,具备射程远、发射包络宽、命中精度高等优点。
雷达克星作用大
AGM-45百舌鸟反辐射导弹
AGM-88哈姆反辐射导弹
AGM-78标准反辐射导弹
AGM-122A/B赛德阿姆眼镜蛇眼镜蛇反辐射导弹
KH-31反辐射导...
众所周知,目前战场上用于反雷达等辐射源的武器都是反辐射导弹和无人机。然而地面战场上的雷达与舰船上的雷达不同,量多,分散且目标小,单个目标价值低,如果仍旧使用反辐射导弹等价值一二百万的传统武器来进行攻击,成本过高。因此,美国的兵器研究人员研制出了一种点子:把更廉价的炮弹改...
现有反辐射导弹的导引头能达到跟踪手机信号的级别么?
如果要对付对方的地空导弹阵地,反辐射导弹怎么对付突然关机的战术?貌似就算是哈姆都不能很好的应对雷达突然关机吧?
近期,俄罗斯媒体“俄罗斯之声”广播电台网两次发表了有关我国反辐射导弹的文章。第一篇文章介绍了俄最新型反辐射导弹KH-31PD开始投入批量生产,并表示中国可能会引进KH-31PD导弹,文章提到了中国在俄的许可下生产了KH-31P反辐射导弹。第二篇文章的内容主要是解放军特种...
日消息:日,美国马里兰州Patuxent河上空,一架隶属于VX23航空测试与评估中队F/A-18F“超级大黄蜂”战机,挂载AGM-88E先进反辐射导弹(AARGM)进行海上任务测试。
[img]http://img10...
日,珠海航展3号馆内出现了一款名为LD-10的神秘导弹。这款导弹的外形与SD-10中距主动空空导弹惊人相似。
根据现场工作人员的介绍,LD-10是一款空射反辐射导弹。它的射程大约为80千米,战斗部重量约为20...
日,珠海航展3号馆内出现了一款名为LD-10的神秘导弹。这款导弹的外形与SD-10中距主动空空导弹惊人相似。
根据现场工作人员的介绍,LD-10是一款空射反辐射导弹。它的射程大约为80千米,战斗部重量约为...
日,珠海航展3号馆内出现了一款名为LD-10的神秘导弹。这款导弹的外形与SD-10中距主动空空导弹惊人相似。
根据现场工作人员的介绍,LD-10是一款空射反辐射导弹。它的射程大约为80千米,战斗部重量约为20千克。综合以上情况来看,LD-...
2007年中国仿制成功鹰击91型反辐射导弹
在2004年至2005年,中国再次从俄罗斯引进了约200枚KH-31P导弹,从此消息可知,当时鹰击91反辐射导弹还未研制成功。从俄罗斯战术导弹公司发布的资料,在年间,俄向中国出口多批KH-31P导弹并提...
近日,在西太平洋上,中国三大舰队进行“机动-5号”实兵演练之际,日本海上自卫队“村雨”级驱逐舰“雷”号(107舰)闯入演习区长期停留。中日舰艇对峙引发众多猜想,有分析指出,中日对决的背后是大军舰防御实力的博弈,也是美国“宙斯盾系统”与中国“反宙斯盾”系统的较量。美国的反...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雷达自从被发明之后,即成为探测空中目标的最主要手段,...
最近美国《航空周刊》出台一份评论:他们认为中国歼11B出台,将意味着开始中国革新他的全部航空工业,并称中国歼-11B战斗机具有多目标同时打击/扫描能力,他将混合装备R-77与霹雳-12中距空空导弹。这样可以增加导弹攻击的变化,给对手拦截行动创造最大难度。
华北某机场空军某飞训基地实兵战备实拍,苏30挂载反辐射导弹全程。(来源:中国新闻网)
华北某机场空军某飞训基地实兵战备实拍,苏30挂载反辐射导弹全程。(来源:中国新闻网)
华北某机场空军某飞训基地实兵战备实拍,苏30挂载反辐射导弹全程。(来源:中国新...
 据消息人士透漏,中国已研制出最新的PL-16型高速反辐射导弹。性能超过美国的AGM-88反辐射导弹。俄罗斯军方甚至要拿苏-35的生产技术作为交换PL-16型的技术,但遭到国防部的拒绝。
  反辐射导弹是专门用于对付雷达的导弹,它利用雷达辐射的电磁波发现、跟踪...
[/b]PL-16型高速反辐射导弹:PL-16是一种新型高速反辐射导弹,发射重量仅360公斤,射程约80公里(比AGM-88反辐射导弹要多30公里),最大射速2280公里小时,主要用于攻击地面和舰载防空雷达。 [保存到相册]
  近日,在西太平洋上,中国三大舰队进行...
电子战能力,实际上包含“软杀伤”和“硬摧毁”两个方面,以往我们对干扰、反干扰这样的软杀伤比较关注,实际上,硬摧毁的能力也很重要。
  从美军的实战看,他们非常强调硬摧毁能力,美军飞机普遍都挂载AGM88反辐射导弹。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在开战的前5天就发射了600多枚各型...
热点图文信息夺目之剑——美国“哈姆”反辐射导弹系列_鹞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03贴子:
夺目之剑——美国“哈姆”反辐射导弹系列
  在这次美国和的战争中,美国继 2001 年底到 2002 年初轰炸的“持久自由”行动后再次大量使用了 GPS/INS 制导弹药(首次实战使用则是在“联盟力量”行动中),这些弹药包括“”、增强型“宝石路”III(EGBU-27、EGBU-28)这两大系列和“战斧”III远程巡航导弹。英国皇家空军也首次实战使用了中段有 GPS/INS 制导的“风暴阴影”中程巡航导弹。美国军方宣称尽管伊拉克利用俄罗斯制造的 GPS 干扰装置对 GPS 信号进行了干扰,但美国的轰炸行动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反而在 3 月 24 日和 25 日的轰炸中用 F-117A 摧毁了 6 个 GPS 干扰源,而摧毁干扰源的武器甚至包括一枚 GPS/INS 制导弹药。  认为 GPS 信号容易受到干扰是美军的致命弱点之一是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实际上,美国很早就开始重视提高 GPS 的抗干扰能力和发展打击 GPS 信号干扰源的手段。我们这里要介绍的就是一种在 90 年代初期便已具有打击 GPS 信号干扰源能力的武器——“哈姆”反辐射导弹。
票牛教你如何买到热门、便宜、真实的演出门票!
“哈姆”前传——“百舌鸟”和“标准”  “哈姆”的研制始于 70 年代,在此之前,美国已经拥有两种反辐射导弹:在“麻雀”III空空导弹基础上发展的 AGM-45“百舌鸟”(Shrike)系列和在“标准”舰空导弹发展的 AGM-78“标准”(Standard)系列,她们分别属于第一、二代反辐射导弹。
AGM-45 双联挂载
 “百舌鸟”最初是针对苏联在古巴设置的防空体系而发展的,主承包商是德州仪器(现在属雷锡恩),1964 年 10 月开始服役,到 1981 年停产时已经发展成包括 20 多种改型的大系列,累计生产数量超过 17,000 枚,平均单价约 26,500 美元,除装备了美国空军和海军外还出口到英国、以色列和伊朗,并曾先后在越南战争、中东战争和美军 1986 年空袭利比亚的“黄金峡谷”等作战行动中实战使用。  作为第一代反辐射导弹,“百舌鸟”有以下明显缺点:  导引头覆盖频段太窄:虽然“百舌鸟”所有型号都采用通用的、可将天下尺寸降低到目标雷达波长 1/4 以下的等角四臂平面螺旋天线,但导引头覆盖频段太窄,为了对付工作在不同频段的雷达不得不研制许多导引头,并在出击前根据已知情报选用。“百舌鸟”早期型号依靠多达 18 种导引头才覆盖了 D~J 波段(1~20 吉赫兹),后期型在这方面改进也不显著,这是导致她的型号特别多的最重要原因。  制导方式单一:“百舌鸟”系列只能沿着雷达发出的电磁波飞向目标,一旦对方雷达采用关机等措施,导弹将失去制导信息来源而无法命中目标。在越南战争中,北越军队曾多次采用关机、多部雷达交替开机、大角度甩摆雷达天线等措施“戏弄”该导弹,加上针对导引头缺陷采用的迅速改变雷达工作频率等措施,使“百舌鸟”的命中率在 1970 年下降到 3%~6%。  导引精度低、战斗部威力不足:即使对方没有采用对抗措施,实战中的“百舌鸟”多数的落点离目标的距离也超过20米,而她的战斗部对无装甲防护的软目标破坏半径只有 5~15 米。这说明“百舌鸟”需要提高导引头测向精度和战斗部威力。  “标准”是针对“百舌鸟”的缺陷和新的威胁研制的,主承包商是通用动力,1968 年开始服役,到 1978 年停产时累计生产了 1,300 多枚,平均单价约 164,000 美元。她包括 A~D 型,曾在越南战争、以色列 1982 年攻击贝卡谷地等作战行动中实战使用。
挂载在 F-4 翼下的“标准”与“百舌鸟”
与“百舌鸟”相比,“标准”的主要改进是:  大幅度提高了导引头的频段覆盖范围、灵敏度和视场:“标准”导引头的天线与“百舌鸟”相同,但覆盖频段宽得多,只用两种导引头就覆盖了当时苏联主要防空雷达的频率范围;导引头灵敏度提高,能利用信号强度弱的雷达旁瓣波束制导,而“百舌鸟”必须从信号最强的雷达主波束进入,容易被敌方发现并采取对抗措施;导引头天线安装在陀螺环架上,跟踪视场达到 +/-25°,扩大了载机搜索和攻击目标的飞行包线,而“百舌鸟”的固定天线视场只有8°,载机必须朝目标俯冲才能发射导弹。  制导方式更灵活:“标准”的制导系统有目标频率和目标位置记忆装置,在敌方雷达关机时能按照关机前记忆的目标位置攻击,一旦目标雷达再次开机,又可以通过目标频率记忆装置对它进行重新捕获和攻击。  增大了战斗部威力:在导引头精度得到提高的同时,“标准”的战斗部对雷达天线的破坏半径也增加到了 25~30 米。  尽管“标准”的性能比“百舌鸟”有很大提高,但是她的平均单价是“百舌鸟”的 6 倍、重量是“百舌鸟”的 3 倍多,只能装备有限的载机,载机的载弹量也受到限制。同时实战证明:尽管采用了目标位置和目标频率记忆装置,“标准”仍然不能很好地对付突然关机的雷达。
“哈姆”的发展历程  1972 年 4 月,针对“百舌鸟”和“标准”系列的缺点,美国空军和海军展开了“高速反辐射导弹”(High-speed Anti-Radiation Missile,HARM)的研制,我国根据英语缩写的音译叫她“哈姆”。“哈姆”的承包商是德州仪器,美国军方编号 AGM-88。  “哈姆”在 1975 年 8 月开始飞行试验,1980 年 11 月基本型 AGM-88A 投入小批生产,1983 年 3 月批准投入全速率生产阶段(生产率每个月 210 枚),同年 5 月开始服役,到 1993 年早期型停产时总数量约 19,400 枚,1999 年 AGM-88C 停产时总产量约 21,300 枚,平均单价约 288,000 美元。
AGM-88A,载机 F-16
  “哈姆”自投产后就不断进行改进,基本型 AGM-88A 涵盖了全速率生产阶段的第一、二批次(Block 1 和 Block 2,后者改进了制导装置和引信),其余批次都是改进型。她的主要改型有:  1.AGM-88B:被称为“哈姆”第三批次(HARM Block 3),早在 1982 年就开始在 AGM-88A Block 2 的基础上改进发展,1989 年正式服役,1993 年停产。她通过更换 A 型的导引头内的插件式硬件模块,获得了一个低成本、高性能的新型导引头。制导系统数字处理机内的软件进行了改进,不仅能在地面进行预编程或重编程,还能在载机飞行过程中进行重编程,这样就有可能匹配出航前没有充分掌握信息的敌方雷达目标信号特征,然后跟踪、摧毁它。
缺牙要及时修复,揭秘种植牙如何做到几十年不掉?
  美军在“沙漠风暴”空袭中曾遇到的情况是对 AGM-88B 这种“在线重编程”能力实战价值的最好说明——当时伊拉克使用的部分防空雷达来自欧洲国家,虽然工作频段已知,但 AGM-88A 不能识别和处理它们的信号特征,也就无法对它们进行攻击。尽管可以采用先定位,然后使用其它武器的方法摧毁这些雷达,但如果使用 AGM-88B,就有可能近实时地摧毁这些雷达,节省作战时间并提高载机的生存能力。  AGM-88B 在 1999 年又进行了 Block 3A 改进,通过更换新软件适应新的雷达威胁,改进的软件在 1999 年 8 月完成了在 AGM-88B 上的测试。这种改型出口到德国和意大利,基本相当于美国自用的 AGM-88C Block 5。  2.AGM-88C:被称为“哈姆”第四批次(HARM Block 4),80 年代末开始在 AGM-88B 基础上改进,1990 年投产,1998 年停产。她的主要改进是:采用了更新型的导引头,可攻击采用频率捷变(Frequency Agile,FA)技术的雷达和 GPS 信号干扰源;采用新型战斗部,对目标的破坏威力也比 AGM-88B 增大了一倍,能摧毁坚固的目标。1999 年又进行了 Block 5 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制导精度、导引头覆盖频段和抗干扰能力。
AGM-88C,载机 F-4G
  3. AGM-88D:又称“精确导航更新”(Precision Navigation Update,PNU)计划,由美国雷锡恩、意大利阿莱尼亚-马可尼(今欧洲导弹集团MBDA)、德国博登湖仪器(BGT)从 1998 年开始联合进行,内容是在现有的 AGM-88C Block 4/5(美国)和 AGM-88B Block 3A(德国、意大利)上加装 GPS/INS 制导装置,同时将软件升级到 Block 6 级别。她采用“先进反辐射导弹”计划中发展、验证的 GPS/INS 制导装置,设计评审在 2000 年 12 月开始,2001 年初通过。美国将进行该改进后的导弹称为“哈姆”第六批次(HARM Block 6),编号 AGM-88D,主要装备海军的 F/A-18;德国和意大利则将分别装备其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空军的“狂风”ECR 战斗机,并称之为 AGM-88B Block 3B。美国、德国和意大利预计在
年间分别将 1,000 枚、1,000 枚、350 枚“哈姆”改进为 AGM-88D 或 AGM-88B Block 3B。  采用 GPS/INS 制导装置可以大幅度提高“哈姆”的使用灵活性,首先在打击固定雷达目标时可以装入其坐标信息,这样即使对方采用关机或其它欺骗措施,导弹也能依靠 GPS/INS 制导飞向预定坐标;其次它使“哈姆”具有了对多种目标的打击能力,这种情况下虽然被动雷达导引头系统不能使用,但多一种选择总能在战场上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4.AGM-88 Block 7:原来计划的一种改进,目标是为“哈姆”换装被动雷达/红外成像双模导引头,但从现有资料看该计划不会进行下去,取代她的是“先进反辐射导弹”计划。
技术特点和使用方式  “哈姆”的基本数据是:最大射程低空 25 千米,高空(约9,144 米高度)最大射程 80 千米,最大速度马赫数 2.9,最大使用高度 12.2 千米,全弹重 366 千克(“标准”重 626 千克),尺寸(长×最大直径×翼展)4,148×254×1,130 毫米。  “哈姆”的气动布局为“鸭”式,弹体中部布置4片双三角形的切尖控制舵,尾部有 4 片前缘后掠的梯形尾翼。导弹从头部开始依次布置导引头舱、战斗部舱、飞行控制舱与发动机舱。导引头舱内有宽频带被动雷达导引头,它包括 1 个天线阵列、10 个微波集成电路插件和 1 个射频信号数字处理机组成。固定式的天线阵列足以覆盖大多数防空雷达的工作频段,而数字处理机的软件可以进行重新编程。  “哈姆”的战斗部是高爆炸药预制破片杀伤型,是在“百舌鸟”战斗部的基础上改进发展的,重约 66 千克。装药由 FMU-111 激光近炸引信引爆在计算确定的最佳高度上引爆战斗部(还备有触发引信),破片的飞散方向图是特别针对雷达目标设计的。  飞行控制系统包括捷联式惯性导航装置、数字式自动驾驶仪和机电控制舵机。由于采用了惯导装置,即使在飞行过程中如果敌方雷达关机,“哈姆”仍然能够按计算的飞行弹道,采用比例导引的方式飞向目标。导弹的动力装置是无烟、高速、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全重 127 千克,采用高能量密度的无铝 HTPB 推进剂。
  与“百舌鸟”和“标准”相比,“哈姆”的显著优点是:  导引头覆盖频段很宽:“哈姆”只有一个宽带被动雷达导引头,但频率覆盖范围达到 0.8~20 吉赫兹(C~J 波段),是目前所有反辐射导弹中最高的。其导引头的覆盖频段占据了当时苏联 97% 以上防空雷达的工作频段。  导引头灵敏度很高:除了能像“标准”那样从敌方雷达旁瓣进行攻击外,“哈姆”甚至能从辐射最弱的尾部进行攻击,这使她更难被对方发现、识别和诱骗。  通过采用捷联惯导装置,理论上具有了真正对抗敌方雷达突然关机的能力。  采用了可编程技术,使导弹能够锁定、攻击包括连续波雷达在内的多种体制雷达,并可能只通过软件改进就能对付新的威胁。
“哈姆”可以采用三种攻击方式:  1.自卫方式:这是“哈姆”的基本攻击方式。载机上的雷达告警接收机探测到辐射源信号后,由机载发射指令计算机对辐射源目标进行分类、威胁判断和攻击排序,然后向导弹发出数字指令,将确定的重点目标的有关参数装入导弹并显示给飞行员,只要目标进入导弹射程就可以发射导弹(不管目标是否在导弹导引头视场内),导弹在数字式自动驾驶仪控制下按预定的弹道飞行,确保导弹导引头能截获目标。这种方式属于“发射后锁定”(Lock On After Launch,LOAL)方式。  2.预置方式:向已知辐射源目标的位置发射导弹,也是一种“发射后锁定”方式。导弹导引头按照预定程序搜索、识别、分类探测到的所有辐射源,自动锁定到预先确定的目标上,并对其进行跟踪直至摧毁。如果导弹无法命中目标,导弹战斗部内的自毁装置将使导弹自炸以实现保密。  3.随遇方式:载机飞行过程中导弹导引头处于工作状态,利用它比一般雷达告警接收机高得多的灵敏度对辐射源进行探测、定位和识别,并向飞行员显示相关信息,由飞行员瞄准威胁最大的目标并发射导弹。这种方式属于“发射前锁定”(Lock On Before Launch,LOBL)方式,这种方式下发现目标的机会受到导引头视场限制。
  雷达告警接收机是使用“哈姆”以自卫方式作战的关键设备。美国海空军的现役的 F/A-18、F-15、F-16 各自的 ALR-67、ALR-56、ALR-69 雷达告警接收机都能与“哈姆”配合。有报道说这些雷达告警接收机的精度使它们可以直接为 “哈姆”提供火控数据,这应该与“哈姆”的实际使用射程通常很短有关,在这个距离内雷达告警接收机的测向精度能够满足“哈姆”的制导精度要求。如果要在较远的射程上保证对辐射源目标有高的命中精度(使用反辐射导弹或其它精确制导弹药),对这些第三代战斗机来说还是需要发展专用的目标定位装置(根据有关资料,F/A-22 上的 ALR-94 雷达告警接收机的精度可能允许直接对远射程反辐射导弹提供火控数据)。美国空军的 F-15E 从 1996 年 8 月 28 日开始验证用于与“哈姆”配合的“精确定向系统”(Precision Direction Finding System,PDFS),1999 年又为 F-16CJ 发展了新型的“哈姆瞄准系统”(HARM Targeting System,HTS),HTS 编号 ASQ-213,通常挂在 F-16CJ 的进气道前下方右侧挂架。由于具有较高的探测精度,ASQ-213 为“哈姆”提供火控数据自然不在话下,它还可以为高空最大投射射程超过 113 千米的“杰索”(JSOW)制导滑翔炸弹提供火控数据。  “哈姆”导弹除装备各种美制作战飞机外,还装备英国的“狂风”GR.1、GR.4、德国和意大利的“狂风”ECR 等作战飞机。订购该导弹的国家还有希腊、韩国、西班牙和土耳其。有报道说芬兰、澳大利亚对该导弹也有兴趣(其中皇家澳大利亚空军的 F-111C 早在 1988 年就完成了与“哈姆”综合的初始飞行试验)。近年来已知的“哈姆”最新一批生产订单来自阿联酋,它为自己选择的 F-16 Block 60(也称 F-16U)战斗机订购了 159 枚 AGM-88C,并已在 2001 年获得批准。  “哈姆”在美军 1986 年 3 月的“草原烈火”、4 月的“黄金峡谷”两次对利比亚的攻击行动中由美国海军首次实战使用,至少击毁了利比亚 5 部防空雷达;在 1991 年的“沙漠风暴”行动中“哈姆”发射了 2,000 多枚,压制/摧毁了伊拉克几乎所有开机的地面雷达,为多国部队夺取伊拉克上空的制空权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1998 年 12 月 17 日到 20 日的“沙漠之狐”行动中,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战斗机又对伊拉克发射了超过 80 枚“哈姆”;在 1999 年 3 月 24 日到 6 月 10 日轰炸科索沃的“联盟力量”行动中“哈姆”也多次使用,几年来还多次随机“惩罚”伊拉克雷达对“禁飞区”上空美军战斗机的挑衅。“哈姆”在这次美国和伊拉克的战争中也投入使用,但这次最著名的“战绩”却是 3 月 24 日一架美国的 F-16 在被本国的“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的改进型 MPQ-53 雷达锁定时,立刻发射“哈姆”摧毁了该雷达(大概是因为飞行员害怕“爱国者”导弹象 3 月 23 日击落英国皇家空军“狂风”GR.4 一样击落自己)。
  “哈姆”也有一些缺点,除了单价明显太高之外,还有一个缺点是它主要依靠被动雷达导引头,通常只能炸毁雷达天线和波导管,而这些只不过是防空雷达系统中很小的一部分,敌方只要换上预备的天线或进行修复就能继续执行防空任务,因此只依靠“哈姆”难以完成摧毁整个雷达系统的任务(当然,摧毁敌方雷达天线和波导管通常都能为己方赢得宝贵的时间)。  “哈姆”的真正弱点还是她不能有效对付突然关机的雷达。美国海军和空军都曾表示只要敌方雷达突然关机,“哈姆”就基本上无法命中和摧毁目标(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惯导的精度不够高,即使是后来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 和“风修正弹药布撒器”WCMD,美国对它们使用惯导的命中精度要求也是 30 米),所以为了确保在一定时间内摧毁对方雷达,必须连续发射大量的“哈姆”以期望形成一个覆盖对方工作时刻的“导弹流”,于是在“联盟力量”行动中出现了这样的战例:北约战斗机对一个南联盟雷达目标发射约 100 枚“哈姆”都未能将它摧毁,最后该雷达却被一枚英国的“阿拉姆”(ALARM,“空射反雷达导弹”的英语缩写)摧毁,因为该导弹投射后可以打开自带的降落伞,在空中先等待敌方雷达开机。
“狂风”发射 ALARM 导弹
“哈姆”的未来  目前美国正在进行两项旨在大幅度提高“哈姆”作战性能和为新型反辐射导弹提供技术储备的研究计划:“先进反辐射导弹”计划和“更高速反辐射导弹”计划。“先进反辐射导弹”计划  “百舌鸟”、“标准”和“哈姆”都是美国海军和空军联合发展的反辐射导弹,美国海军还自己发展过一种供海军战斗机和海军陆战队攻击直升机使用的型号——AGM-122“响尾蛇反辐射导弹”(Side ARM)。该导弹从 1981 年开始在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的 AIM-9C“响尾蛇”空空导弹的基础上研制,主要承包商是摩托罗拉公司。本来美国空军也有参与,但该导弹没有全部满足空军对短期过渡性机载自卫武器的战术技术要求,美国空军在 1984 年年中退出研制计划,导弹由美国海军继续研制,在 1987 年开始服役,1990 年停产,累计只生产了 700 多枚,平均单价约 98,800 美元。AGM-122 包括 A、B 两型,B 型是在 90 年代中期在 A 型的基础上改进的(没有新生产),采用了全新的被动雷达导引头。
AGM-122 攻击目标
  1990 年,美国海军陆战队提出发展一种射程 15 千米的新型反辐射导弹作为 AGM-122 的后继,美国海军在进行相关的“先期技术演示”(ATD)后,正式开展了“先进反辐射导弹”(Advance Anti-Radiation Guided Missile,AARGM)研制计划。1997 年美国海军发布了该计划的新细节,使它转变成由美国海军武器中心(NWC)领导,由位于加州圣迭戈的科学与应用技术公司(Science and Applied Technology,SAT Inc.)和大西洋研究公司(ARC)分别发展多模式导引头和冲压发动机技术,以用于“哈姆”的进一步改进和后继反辐射导弹研制的“先期概念技术演示”(ACTD)项目。该项目首先开展的是多模式导引头的研制,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冲压发动机的研制工作目前也已经开始,其成果将用到“高速反辐射验证”计划中。
  AARGM 计划具有高度优先的地位,截至 2000 财年美国海军在该项目上的投资已超过 12,000 万美元, 财年又分别追加了 2,000 万、4,500 万美元。2000 年 3 月底在加州中国湖海军空战中心靶场进行了首次 AARGM 发射试验,试射弹称为“控制测试飞行器”(Control Test Vehicle ,CTV),代号 CTV-1,由一架 F/A-18 发射,主要验证了新型 GPS/INS 中段制导装置的性能,并在做出一系列包含最大机动性测试的预定飞行动作之后准确命中了两辆车之间的预定点,随后 CTV-2 在 5 月进行了同样的试验。这两次试验成功验证了反辐射导弹采用 GPS/INS 制导装置的效果,经过验证 GPS/INS 制导装置将在前述三国“精确导航更新”计划中用于“哈姆”的改进。  从 2001 年初秋开始,AARGM 连续进行了 4 次“制导飞行器”(Guided Test Vehicle,GTV)发射试验(试验弹代号分别是 GTV-1、GTV-2、GTV-3、GTV-4),其中 GTV-1 首次试验了多模式末段导引头,她由 F/A-18 从中国湖靶场上空发射,成功捕获、识别并命中了模拟的雷达目标。4 次 GTV 发射试验在 2001 年财年已经全部成功结束,导弹预计将在 2003 财年投产,2004 财年开始服役。由于对 AARGM 能进入投产阶段很有信心,科学与应用技术公司在 2000 年 5 月起就开始自筹资金准备 AARGM 的生产。  AARGM 采用“哈姆”的弹体,以 GPS/INS 进行中段制导,末段则采用由毫米波主动雷达和进一步改进的宽频带被动雷达组成的双模导引头。目前关于该导弹作战方式的描述是:发射后导弹沿曲线弹道飞行,将宽频带被动雷达导引头快速转向目标以进行被动三角测量,如果目标雷达关机,导弹先在 GPS/INS 引导下靠近目标,然后启动毫米波主动雷达导引头,寻找雷达天线或者是导弹金属发射架的强回波以进行攻击。由此可见 AARGM 将能有效地摧毁关机雷达,不需要像“哈姆”那样为防止敌方雷达关机而发射“导弹流”,可以节约打击成本、增强打击效果。科学与应用技术公司的负责人还宣称 AARGM 在交付时,导引头将采用与导弹头部共形的天线阵列,并将具有“自动目标识别”(ATR)能力,这样 AARGM 将还能用来打击敌方弹道导弹发射架、指挥控制中心、雷达电源车等目标。
  AARGM 的研制是美国空中力量从“对敌防空压制”(SEAD)到“对敌防空摧毁”(DEAD)作战模式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采用了 GPS/INS 制导装置,AARGM 可以在发射前装入已知的敌方雷达坐标,这样不管该雷达是否开机都能进行打击,而早先的“哈姆”必须首先有敌方雷达开机才能起作用(AARGM 自然也保留了这种攻击方式);采用毫米波主动雷达可以提高制导精度和增加目标识别能力,这样 AARGM 有可能摧毁防空系统中的指挥控制车等关键设备,而不是仅仅摧毁可以更换的雷达天线和波导管;GPS/INS 制导装置和主动毫米波雷达的采用又使 AARGM 能够对多种类型的高价值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另外,毫米波主动雷达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又是目前在大气环境下对付超高速目标的唯一手段,这就使 AARGM 能有效对抗现有的各种诱骗措施,并能与正在发展的新型超视距空空导弹和新型面空导弹实现导引头的通用化,提高它的可靠性和降低生产成本。因此 AARGM 不仅显示出反辐射导弹的特殊性(宽频带被动雷达导引头),还表明在 DEAD 作战模式下,反辐射导弹的技术特点和功能已经与其它精确制导弹药日趋接近。  AARGM 下一步将作为另一个“先期概念技术演示”项目的试验弹——该项目被称为“快弩”(Quick Bolt,又译 “快速闪电”),目标是为 AARGM 提供一种加密的“武器毁伤评估”发射机。导弹在命中目标前通过这个发射机将弹着点位置和对目标跟踪、瞄准的信息发送给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再由国家安全局转发给战场指挥控制中心,从而提供近实时的目标毁伤评估。“快弩”计划已经在 2000 年启动,主承包商是阿连特技术系统公司(常称为 ATK 公司),2002 年 10 月 15 日该计划在加州中国湖进行了首次成功的实弹试验,装有保密发射机的 AARGM 由一架 F/A-18 发射后,首先成功地识别、跟踪并攻击了一个模拟的敌方防空雷达。尽管该雷达采用了关机战术,但导弹仍然落在距离目标小于杀伤半径之内。AARGM 上的毁伤评估发射机成功地把跟踪、瞄准数据传输给了国家安全局,然后由后者转化后中继传输到了中国湖的“快弩”项目人员进行评估。今年上半年“快弩”还将进行两次验证试射。如果一切进展顺利,“快弩”计划发展的技术将在
年部署,届时 AARGM 将成为“网络中心战”(NCW)模式下的一个信息源点,能提高作战网络对战场态势的感知能力和对目标打击的灵活性。
“更高速反辐射导弹”计划  在 GPS/INS 制导装置和多模式导引头研制取得成果后,AARGM 计划的第二部分——冲压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也已经展开。采用这种发动机后,“哈姆”将具有更高的飞行速度、更大的射程和更好的末段机动性。美国海军要求大西洋研究公司的这种新型发动机至少能将“哈姆”的射程增加到约 129 千米。海军还要求为采用这种发动机的“哈姆”发展可供 F-35 内部弹舱使用的改型,并要求这种改型的射程能进一步增加到约 161 千米,速度也进一步提高。根据最新资料,大西洋研究公司研制的将是“变流量涵道式发动机”,也就是冲压发动机工作时流量可调节的整体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考虑到 AIM-120C“先进中距空空导弹”(AMRAAM)的进一步改进型也打算采用这种发动机,因此这项技术可能将是通用的。  美国海军也已经着手准备将 AARGM 计划中研制的先进制导系统和冲压发动机进行综合演示验证的工作。在 AARGM“制导飞行器”试验获得成功之后,美国海军在 2001 年 11 月 1 日公布了为采用先进制导系统的“哈姆”综合 AARGM 计划中正在研制的新型发动机的要求,以准备为价值 3,000 万美元的“高速反辐射验证”(High Speed Anti Radiation Demonstration,HSAD)项目进行招标。通过招标,美国海军将选择一家能将 AARGM 计划发展的先进技术综合的承包商。2002 年初,美国海军正式授予科学与应用技术公司提供用于 HSAD 演示验证的前弹体(也就是带有 AARGM 先进制导系统的“哈姆”前段)的合同,后段将采用大西洋研究公司新研制的发动机。如果 HSAD 计划获得成功,它将转入型号项目研制的“系统发展与演示”(SDD)阶段,以将 AARGM 计划发展的先进技术全部综合到“哈姆”中去。这样改进后的“哈姆”将被称为“哈萨姆”——这是“更高速反辐射导弹”(Higher Speed Anti Radiation Missile,HSARM)英语缩写的音译。“哈萨姆”除了综合 AARGM 计划发展的先进技术外,还可能综合 RIM-162“改进海麻雀导弹”(ESSM)使用的尾部操纵技术,大幅度降低雷达散射截面积(RCS)的技术也在研究中。美国海军要求“哈萨姆”能与 F/A-18 兼容(目前要求她的弹体直径与“哈姆”相同,但以后可能改变),速度不低于马赫数 4.0、射程不低于 100 海里(约 185 千米),全程飞行时间不超过“哈姆”的 80%,但平均单价要求不超过 235,000 美元。
  目前雷锡恩、波音等都已决定参加 HSAD 计划的投标,按照原定计划,美国海军应该在 2002 财年启动为期 4 年的研制计划,2005 财年开始自由飞行试验,2007 财年投入生产,2010 年左右形成初始作战能力,美国海军计划将 1,350 枚“哈姆”改进成“哈萨姆”。  虽然改进后的“哈姆”可能编号为 AGM-88E Block 7,但她实际上将是一种全新的第四代多功能反辐射导弹,正如“响尾蛇”空空导弹系列中的 AIM-9X 一样。目前已知在研制类似导弹的只有德国——它正在研制“阿米格”(Armiger,是“具有智能制导和延伸射程的反辐射导弹”的英语缩写),预计将使用宽频带被动雷达导引头和红外凝视焦平面成像双模制导(中段也采用 GPS/INS),同时采用整体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阿米格”可能比 AARGM 更容易实现智能化的自主目标识别,因为用于红外凝视成像导引头的自主目标识别技术已经在美国和欧洲的新型中程空射巡航导弹上得到实际应用。该导弹的射程也不会低于“哈萨姆”,并且在动力装置等方面很可能将与正在研制的“流星”(Meteor)超视距空空导弹实现通用。预计“阿米格”在性能上将与“哈萨姆”不相上下,主要的劣势是该导弹预计要到 2012 年开始才能开始服役,取代德国装备的 AGM-88B Block 3B。
结语  观察美国等现代空中力量的历次作战行动,可以看到 SEAD 作战任务通常在空中力量的作战使用中占有较大比例,在海湾战争的“沙漠风暴”空袭中 SEAD 任务出动架次占联军飞机作战出动(包括直接对地攻击、SEAD、空中优势任务)架次的比例是 11.6%,而在“联盟力量”行动中这个数字是 18.3%。美国在总结“联盟力量”行动中一架 F-117A 隐身攻击机被南联盟击落的教训时,认为执行 SEAD 任务的 EA-6B“徘徊者”(Prowler)电子干扰机由于任务吃重导致支援不到位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由此可见,SEAD 任务的完成效果对直接对地攻击、争夺空中优势任务的进行有很大的影响,它的繁重也不言而喻。对于正努力建立一支“攻防兼备”的现代空中力量,而潜在对手又拥有很强大的防空体系的我国来说,通过发展先进反辐射导弹等途径获得强大的 SEAD 或 DEAD 作战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美国“哈姆”系列的技术特征和未来改进方向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哈姆式反辐射导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