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那三国2陈登废了陈登的父亲

陈登父子介绍 陈登与华佗的关系-历史趣闻网
昭人类社会之兴衰,究古今往事之踪迹
当前位置:>>
陈登父子介绍 陈登与华佗的关系
17:01:58字号: |
[导读]陈登父子陈珪,又叫陈汉瑜是陈球的侄子,曾经担任沛相。陈珪这个人不仅出身显赫,自己本身也是相当的有才学有谋略的。陈登,陈元龙陈珪之子。陈登很好的继承了父亲的优点冷静自持,爱
陈登父子陈珪,又叫陈汉瑜是陈球的侄子,曾经担任沛相。陈珪这个人不仅出身显赫,自己本身也是相当的有才学有谋略的。,陈珪之子。陈登很好的继承了父亲的优点冷静自持,爱民如子,不幸却英年早逝,享年39岁。陈登本人当意图篡位时,他第一个想到的谋臣就是陈圭。为此袁术还绑架了陈珪的小儿子以此要挟陈圭,但陈珪宁折不弯,以此声讨袁术,给他带来不小的麻烦。陈珪的眼光也是十分毒辣的当他第一次遇见时,就知道吕布不会好好当一个下属,于是细心观察,知晓了吕布的缺点。和儿子陈登一起当起了卧底,在攻打吕布时给曹操提供了场内援助。陈登父子因此大受曹操赏识。三国上父子相争,兄弟相残的大有人在,但是陈登父子却是一条心,一致对外,对政局时事的把握却是十分精准。从三国看来陈登父子二人都是及其有野心的人。从一开时陈登父子跟随,劝当徐州牧,然后转向吕布最后跟随曹操,他二人几乎随时都在易主。但是从自身利益分析来看,陈登父子二人是收益最多的,在跟随陶谦时,陈珪不过是一位小小的名士,并无官职在身,而陈登不过是一位不见名不见经传的主簿;在帮助刘备时,陈登父子分割了丹杨兵的指挥大权,在投降吕布时,逐渐取得吕布的信任,慢慢控制了广陵郡的军权。而在曹操时代时,广陵郡军团已成为实力不容小觑额的民间军团,连曹操都不敢乱动。陈登华佗陈登都是东汉时期的人。华佗字元化,沛过谯县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与、董奉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因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切在外科诊治上成就非凡,所以后世称他是“外科圣手”。陈登字元龙,是下邳淮浦人,为曹操效力,曾帮助曹操消灭吕布,击败。陈登本人陈登和华佗之所以联系起来,是因为华佗曾经为陈登治过病。在《三国志·陈登传》上记载,陈登在担任广陵太守的时候,忽然有一阵子面色赤红,而且心情极其烦躁。他的属下见了,便告诉陈登说这个地方有个叫华佗的人,医术非常高明。于是陈登就派人去请华佗来给自己诊治。华佗来了之后便让人准备了十几个脸盆,弄的陈登很是迷糊。后来陈登在华佗的医治下吐出了许多盆红头的虫子,然后给陈登开了药方。华佗说陈登是因为吃了鱼才会得这种病,而这种病暂时还无法完全治愈,三年后还会复发。华佗临走前嘱咐陈登三年后一定要去找自己,还将自己的居住地址留给了陈登。三年后,陈登果然病发,于是陈登赶紧派人去找华佗,可是华佗的药童说华佗采药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陈登最终没有等到华佗归来便去世了。陈登去世的时候年仅39岁,他一生为曹操立下不少悍马功劳,可惜英年早逝,这也是十分令人叹惋的,而华佗的医术也因为这件事再次得到世人的肯定。
责任编辑:jinqiao
与陈登相关新闻
陈登在东汉末年是以智谋高深著称,陈登后来曾在曹操手下做事,曹操封陈登为广陵的太守,陈登帮助曹操成功击败吕布和孙策,所以陈登曹操就紧密联系在一
陈登,字元龙,东汉末年徐州下邳人,性格爽朗,学识过人,二十五岁就举孝廉任东阳县令。那么陈登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陈登吕布都是东汉末年有名的人物,吕布被称为“三国第一猛将”,是汉末的群雄之一,先后是丁原、董卓、袁绍的义子,后来占据徐州,后来自成一方势力,
三国陈登陈登是下邳淮浦(江苏涟水)人,生于公元168年,死于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享年三十九岁。陈登为人文武双全,有勇有谋,才智过人,性格沉稳,爱民为民。可以说是陈登不仅是个含着金
陈登怎么死的陈登是东汉末年广陵的太守,字元龙,祖籍在下邳的淮浦(即今天的江苏涟水)。陈登从小就有匡扶天下之志,所以他年轻时非常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学识很是渊博。在他25岁的时候
与陈登相关人物陈登父子皆英豪_三国武将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3,362贴子:
陈登父子皆英豪
在三国中的名气不是很响亮,虽然演义中出现过陈登,但是出镜不是很多。其实陈登此人乃是一代英豪,曾经为镇守(即郡),数次击退过的进攻。直到后来,曹操把陈登迁为东城太守,陈登离开了,孙策才有机会跨有江北。我之所以在自己写的YY小说中把自己塑造成广陵太守,就是为了纪念陈登。还是一点点的慢慢写。,字,是人。他的父亲,是沛相。当时占有徐州,陈珪父子虽然都是吕布手下的官,但是却对吕布一点也不忠心(真正对吕布忠心的可能只有一个愚忠的吧)。他们父子俩也不喜欢亲点的继承人,他们希望效力的是拥有气吞山河之势、奉天子以令诸侯的。所以,当派韩胤来迎娶吕布的女儿当自家儿媳妇的时候,陈珪生怕袁术和吕布联合,对曹操不利,于是说服了吕布,告诉吕布不要跟袁术这样僭号称帝的人结盟,会被天下人唾骂,应该跟曹操这样奉迎天子的人结盟,曹操才是汉室忠臣。的政治能力有限,他分不清敌友,真的采纳了的建议,杀死了韩胤,把出嫁走到半路的女儿给追了回来。术欲结布为援,乃为子索布女,布许之。术遣使韩胤以僭号议告布,并求迎妇。沛相恐术、布成婚,则徐、扬合从,将为国难,於是往说布曰;“曹公奉迎天子,辅赞国政,威灵命世,将征四海,将军宜与协同策谋,图太山之安。今与术结婚,受天下不义之名,必有累卵之危。”布亦怨术初不己受也,女已在涂,追还绝婚,械送韩胤,枭首许市。的这次成功劝说,使得暂时少了一个强劲的对手,使得吕布和二者互斗,而曹操在一边隔岸观火,坐收渔利。陈珪在没有归降曹操之前已经为曹操立下了奇功。之后,的儿子被派到那里,陈登向曹操表态,他和父亲都愿意为曹操效力,并且说是一个有勇无谋的武夫,随时有可能叛变咱们的联盟,应该早点除掉这个祸患。而却认为,现在还有利用价值,可以用他来牵制,不必急着干掉他。他那种有勇无谋之人,以父子的能力,能把他忽悠得团团转。曹操利用汉献帝的名义,给陈登封了一个太守,增秩二千石。陈登临别的时候,曹操握住陈登的手说:“啊,的事情就托付给你了,不要让我失望。”于是,陈登父子及他们的手下,成了曹操安放在吕布身边的内应。被派去见之前,曾经委托陈登,让曹操给吕布封一个牧,结果陈登没把这事给办成。吕布因此大动肝火,用砍案几,吓唬陈登,并训斥他:“当初你爹让我跟曹操结盟,我把的使者韩胤给宰了,现在袁术跟我掰了。现在我想当个徐州牧,居然一无所获,而你小子却当上了太守。我看,你们爷俩把我给出卖了!我让你帮我求个徐州牧,你说了没有?曹操是怎么回答的?”才不怕吓唬,他镇定自若的回答:“我见到的时候说:养吕将军这样的人就像养虎一样,吃饱了就听话,不吃饱就咬人。曹操说:不对。我认为吕布将军应该像猎鹰一样,吃饱了就飞走了,饿着的时候才听话。所以曹公没有答应您的要求。”这么简单的一个谎言,就把吕布给骗过了。跟翻脸之后,袁术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袁术联合了韩暹、杨奉等人,派自己手下大将张勋率领大军一起攻打的吕布。吕布看到大军压境,心里急了,问:“今天袁术派兵来打我,都怪你当初让我跟袁术翻脸。现在你说怎么办?”不以为然的说:“这有什么,韩暹、杨奉等人跟联合,其实只是一帮乌合之众,他们的结盟就像是一群鸡聚集在一起(比之连鸡,势不俱栖),我们可以设法瓦解他们的联盟。”于是,派人去当说客,说服了韩暹、杨奉等人,条件是战利品全归韩暹、杨奉所有。于是,张勋就惨了,被背盟的韩暹、杨奉等人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大败而归。&&&&&&&&& 从小博览群书,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二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举孝廉,在手下当过典农校尉,一个专门管屯田的官吏。陈登爱民如子,当时大旱,闹饥荒。陈登亲自到田间考察,并且主持开凿灌溉渠道,行修水利,尽量保证丰收,使百姓的日子好过一些。所以陈登在乃至整个徐州的口碑还是不错的。
好的话剧,坚决不能错过,价格也很重要!
在当太守的时候,赏罚分明,很有威信,这为他在吕布手下当卧底,最后阴吕布一把奠定了基础。广陵薛州一带的海贼也归降了陈登,陈登在当地百姓心中的威望已经够高了,除掉吕布的时机到了。&&&&&&&&& 、吕布、和等人之间复杂的争夺,这里就不细表了,中原局势太复杂,跟主题也没有多大关系,洋洋洒洒几万字也写不清楚。总之,曹操攻打吕布的时候,的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曹操的大军攻打到郡的时候,陈登率领自己手下的军队自愿担当曹军的先锋队。&&&&&&&&& 当时有几个弟弟在城中,吕布随手抓了陈登的一个三弟,威胁陈登:“陈登,你弟弟在我手上。想要保住你弟弟,就得答应我投降的条件。”&&&&&&&&& 可不吃吕布这一套,吕布这种二五仔,就算投降了,哪天不高兴就叛变了,陈登可不会把这种反复小人留在曹操身边。谈判破裂了,陈登舍弃自己的三弟,继续围攻城。还好,吕布手下有一个叫张弘的小官,官名叫刺奸,官职不大,是一种执法官。这个张弘知道吕布要玩完了,恐怕自己也会跟着一起陪葬,所以偷偷趁夜放走了陈登的三弟,投奔了陈登。最后的结局大家都知道,吕布投降,挑唆,吕布被缢死。&&&&&&&&& 吕布被灭掉之后,因为当内应有功,被封为。这虽然只是一个杂号将军,但是在当时已经比较大了。要知道,灭掉吕布是在三年(公元198年),这个时候中的才只是一个平虏这样的小官而已。&&&&&&&&& 继续为镇守,而他是比较有能力的,有吞灭江南之志。此时江南已经由称霸一方了,陈登和孙策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攻防战。在镇守江陵郡期间,和江东的孙氏兄弟进行了多次战役。有之称,多次对江北发动攻击,却一次次被陈登击退。当时陈登手上的兵力不多,正在跟河北的袁绍抗衡,无暇南顾,不可能给陈登派援军。当时在匡琦城,是当时附近的一个小城。派遣大军前来攻城。当时陈登的兵力很少,孙策派的兵力是陈登的十倍。当时陈登手下的将领们都很害怕,觉得自己这点兵力根本抵挡不住孙策的十万兵力,纷纷劝说陈登暂避锋芒,让敌人占领一座空城。他们认为,孙策的兵力是水军,在陆地上不会待太久的,用不了多长时间,自己就撤退了。厉声训斥了手下的这种无稽的想法:“我受国命,镇守此地,怎能退兵?当年一个叫马文渊的将领在此镇守,能够南平山越,北克群贼,就算我陈登无能,不能像马文渊先生那样驱贼灭寇,但是我也不能见到敌人来了就逃跑吧?我上报朝廷,下平乱贼,正义在我这一边,我一定能打赢的!”的这一番慷慨陈词,无疑也使得手下都打消了逃走的念头,愿意跟陈登一起死守城池。敌军来了,陈登紧闭大门不出战,向对方示弱,降低对方的警惕性。陈登不准手下士兵喧哗,造成城中兵力很少的假象。过了一段时间,陈登登上城楼眺望敌军的形势,发现敌军真的放松了警惕,巡逻的士兵也懈怠了。陈登知道出击的时刻到来了,于是下令——连夜准备好作战的兵器,到了黎明时分,敌人最放松的时刻,立即打开南门,大军杀出,打了敌军一个措手不及。当时敌军进退周旋,无法结阵抵抗,只想赶紧乘船逃走。但是亲自击鼓,鼓舞士气,命令军队乘机掩杀,使得敌军无法登船,只得弃船逃走。此时陈登手下的军队更是趁势追击,将敌军打得落花流水,斩杀了上万人。的军队逃了很远,才停了下来,慢慢的集结在一起,气得咬牙跺脚,发誓要回去找报仇。陈登虽然打了胜仗,但是他现在的兵力还是比孙策军少的,他知道自己肯定敌不过,所以赶紧派手下的功曹陈矫去向求援。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现在敌军大军压境,马上就打到自己面前了,援军到达之前,自己可能就要被灭了,该怎么办?
天无绝人之路,陈登这样的英豪,是不会被敌人吓倒的。他来了一个兵不厌诈,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偷偷的派一队人马到离城十里外的一个平时用来驻扎军队的地方,准备了很多柴薪,摆成一堆一堆的,每堆相聚十步,纵横成行。到了夜里,令人将柴薪全部点着,离远看去,好像是很多军队的营火,然后自己城里的军队又都跑到城墙上去欢呼庆祝。孙策军来到一看,以为是曹操的援军来到了,而且人数还很多,吓得扭头就跑。这类似于传说中的空城计啊,呵呵。陈登看到敌军溃逃,立即下令,打开城门,追击溃军。这一战,陈登又斩敌万余人。虽然陈登镇守广陵郡多年,多次击退了孙氏集团的进攻。但是由于此时曹操的全部心思都用在和袁绍集团的对抗上,根本无暇南顾,于是决定将陈登迁为东郡太守,将他迁往了兖州。可以看一下兖州的地图,东郡在陈留国以北,泰山郡以东。这里要说明一下,《三国志 吕布传》裴注引《先贤行状》原文说的是陈登被迁往东城。但是赵一清以为古无“东城郡”,当为“东郡”之误。后人一般也采信了赵一清的这个说法。赵一清是清朝的一位历史学者。当陈登要离开广陵郡的时候,当地的官吏和百姓一起扶老携幼,打算追随陈登。陈登当时也很感动,他耐心的劝导大家:“我在广陵郡任太守的时候,吴寇经常来袭扰,我运气还算好,每次都把敌人击退了。大家难道担心没有更好的太守来领导你们吗?都回去吧。”令陈登所没有想到的是,他刚走没多久,接任哥哥职位的孙权就跨有了江外。这里的跨有江外和攻占江北的意思是有区别的,这点是格思兄给我指出来的。区别比较微妙,我试着解释一下:意思是说,孙权没有占领江北地区,但是江北地区部分地被东吴控制,比如徙江北民众等。从地图上可以看出,谭其骧在主持编纂三国时期地图时,也知道长江以北的沿江地区,实际是在东吴控制之下。最后,公元207年,即建安十二年,陈登病逝了。陈登早年有病,虽经神医华佗诊治,并未除根。后病重而“佗不在”(原文),无人可治,溘然长逝,时年仅三十九岁。至于得的什么病,格思兄已经在上面的帖子里说过了,我就不再多说了。一年后,河北已经平定,曹操终于决定南下了,但是他却遭遇了人生最大的失败——赤壁之战。以后,每次曹操面临滚滚长江兴叹时,总免不了要说:“真后悔当时没有用陈元龙的计策,死守广陵,拖住吴寇,让他们无法发展。现在让这头贪暴的大猪养了一群爪牙(而令封豕养其爪牙),收复江南更难了。”
前面一直在讲述陈登,其实陈登的父亲陈珪也是当世之豪杰,其事迹在《袁术传》中有记载。据史载,陈珪是前任太尉陈球的侄子。陈球也是一代名士,在《后汉书》中第五十六卷有详细记载。陈球能坐到司空(因地震免)、光禄大夫、廷尉、太常、太尉、永乐少府这些职位,足见其名声之大。&&&&&&&&& 陈珪是下邳人,沛相。由于汉朝实行的是郡国制,除了直属朝廷的郡,还有诸侯王的封地——国。国这个行政单位和郡是平等的,所以并称郡国。当时徐州下辖一沛国,陈珪身为沛相,而曹操又是沛国谯人。也许后来陈登父子暗中投靠曹操,跟这个隐晦的关系有些许关联。&&&&&&&&& 《袁术传》记载,陈珪和袁术都是公族子孙,即他们家族里都有人位列三 公,都是公子哥,富二代,地位相当,所以他们俩少年时期曾经一起出去远游。&&&&&&&&& 袁术和袁绍虽然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但是却非常不和,势同水火,都想灭掉对方。原因这里就不详加论述了,主要是政治理念的不同,袁绍表示要拥戴幽州牧刘虞称帝并另组一个朝廷,与董卓的zhèng fǔ对抗。他向弟弟袁术征求意见,“(袁)术好放纵,惮立长君,托义不肯同”。袁术不肯支持自己的哥哥,因为他的算盘是自己僭号,从此二人关系破裂,剑拔弩张。另外,二人的地位还有一些微妙的关系——袁绍虽然是哥哥,但是袁术是嫡出,袁绍只是庶出,所以袁术鄙视哥哥。&&&&&&&&& 当时的中原与河北的局势是比较复杂的,袁术北连公孙瓒,而袁绍则与曹操联合,以他们兄弟俩为代表人物的两大军事集团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当袁术想要引军入陈留的时候,遭到了袁绍、曹操二人联军的猛烈攻击,袁术大败而归。惨败的袁术带着残部逃往九江郡,杀了扬州刺史陈温(按《三国志 袁术传》,《英雄记》当中记载与此不同,不细表),并且自己掌管了扬州。&&&&&&&&& 此时李傕、郭汜等西凉强盗打败了王允、吕布,占据了长安,这些贼军想要与袁术结盟,并且利用手里皇帝刘协,给袁术封了一个左将军的称号,并且封阳翟侯,假节。当时李傕派太傅马日磾给袁术封侯,行拜授之礼。但是袁术却扣留了马日磾,抢走了马日磾的节钺。根据《献帝春秋》中的记载,当时袁术之所以夺马日磾的节钺,其目的是辟士。献帝春秋曰:术从日磾借节观之,因夺不还,备军中千馀人,使促辟之。日磾谓术曰:“卿家先世诸公,辟士云何,而言促之,谓公府掾可劫得乎!”从术求去,而术留之不遣;既以失节屈辱,忧恚而死。而辟士的解释是:征召、任用人。结合后来袁术僭号来看,当时袁术的这种作为,其实质是企图篡逆。&&&&&&&&& 袁术当时这种疯狂的举动,非常想得到他人的支持。于是他想到了自己少年时结伴出游的陈珪,袁术给陈珪写了一封信,原文如下:昔秦失其政,天下群雄争而取之,兼智勇者卒受其归。今世事纷扰,复有瓦解之势矣,诚英乂有为之时也。与足下旧交,岂肯左右之乎?若集大事,子实为吾心膂。&&&&&&&&& 袁术在信中说到秦失其政,群雄共起,能者居之,然后又说现在已经是乱世了,是英雄有所作为的时候了,咱哥俩关系不错,小时候结伴远游,你一定要支持我。而且当时陈珪的中子陈应在下邳,被袁术抓住当人质,要挟陈珪。袁术心想:哼哼,你儿子在我手上,我不信你敢不支持我?&&&&&&&&& 但是陈珪怎么会支持袁术这个没头脑的白痴呢?陈珪回了一封信,慷慨陈词:昔秦末世,肆暴恣情,虐流天下,毒被生民,下不堪命,故遂土崩。今虽季世,未有亡秦苛暴之乱也。曹将军神武应期,兴复典刑,将拨平凶慝,清定海内,信有徵矣。以为足下当戮力同心,匡翼汉室,而阴谋不轨,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吾备旧知,故陈至情,虽逆于耳,骨肉之惠也。欲吾营私阿附,有犯死不能也。
信中,陈珪先给袁术分析了一下天下形势与秦末是不同的,秦末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而现在虽然到了汉室之末,但是还未到秦亡时的那种暴乱的程度。然后陈珪提到了他的偶像曹操:曹操英明神武,应时而出,恢复了法制,平定了贼寇,清定海内,阁下应该跟曹操联合,同心协力,为匡扶汉室效力。而你现在图谋不轨,想要以身试法,简直是找骂。如果现在你迷途知返,还为时不晚。我是念在咱们的旧情上,才苦口婆心劝说你。虽然是逆耳忠言,但都是为了你好。如果我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等你死的时候才知道我那是在害你。&&&&&&&&& 陈珪的这封信,袁术看到之后究竟是什么反应?史书并没有记载。但是从后来袁术僭号称帝来看,袁术并没有听从陈珪的劝告,而且陈珪的中子陈应后来也没有在历史舞台上出现,不像陈珪的三子后来被吕布的刺奸张弘救了出来,所以推断——袁术见信大怒,杀死了人质陈应。陈珪情愿自己丧失一子,也不愿跟袁术这种自私自利、没有远见的人同流合污,足见陈珪真乃当世之英豪。话说陈登当年和刘备的关系还是挺不错的,从刘备的《先主传》中可以看出,当年陶谦挂了,遗嘱中要把徐州交付给刘备。糜竺是陶谦遗嘱的“公证人”,所以糜竺率领徐州大小官员一起迎刘备担任徐州牧,但是刘备这人比较谦虚(不管是装的还是真的),推辞不受。这时候我们的男主角陈登就站出来说话了:“现在汉室已经不行了,华夏大地要乱了,大丈夫应该趁这个机会建立功业。我们徐州是很富庶的一个州,登记在册的人口有百万之众,现在正好让你来担任州牧,管理徐州,这是一个机会。”&&&&&&&&& 但是刘备却依然推辞,推辞的原因不明,可能是早年的刘备确实不知道实力比名声更重要,所以玩了个三让徐州。刘备说:“袁术不就在近在咫尺的寿春吗?你们可以把徐州让给他,他家是四世三 公,很有名气,众望所归。”&&&&&&&&& 陈登父子都是瞧不起袁术的,当然不会把徐州让给袁术。陈登说:“袁术生性骄傲,不是治乱之主。今天我们按照陶谦的遗嘱,送给刘先生步骑十万,如果你收下,上可以匡主济民,成就王霸之业,下可以割地自守,留名青史。就算刘先生不愿担任徐州牧,我们也不会按照您的意见,把徐州交给袁术的。”&&&&&&&&& 虽然最后刘备在孔融的劝说下,还是担任了徐州牧,陈登也给袁绍写了一封信,说刘备当上徐州牧了,徐州现在终于有主有依靠了。但是这个刘备婆婆妈妈滴性格,估计在这个时候已经使得陈登有点生气了。所以最后“徐州帮”的糜竺、糜芳、简雍、孙乾等人,全都跟随刘备走南闯北,只有陈登父子暗中归顺了曹操。&&&&&&&&& 在这里我想为陈登父子鸣不平,当年的徐州帮,跟随刘备的糜竺、糜芳兄弟、简雍、孙乾这些人在《三国志》中都有传,为什么陈登父子投靠曹操,就没有传?陈登父子所建立的一番事业,其实超过了徐州帮的其他四人。&&&&&&&&& 就连当年陈登手下的功曹陈矫在魏史中都有传,而陈登这样的名士却无传。若不是裴注《先贤行状》中对陈登的补充介绍,这位一代英豪可能就会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陈矫传》中有一段关于陈登的记载:太守陈登请为功曹,使矫诣许,谓曰:“许下论议,待吾不足;足下相为观察,还以见诲。”矫还曰:“闻远近之论,颇谓明府骄而自矜。”登曰:“夫闺门雍穆,有德有行,吾敬陈元方兄弟;渊清玉絜,有礼有法,吾敬华子鱼;清修疾恶,有识有义,吾敬赵元达;博闻强记,奇逸卓荦,吾敬孔文举;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所敬如此,何骄之有!馀子琐琐,亦焉足录哉?”登雅意如此,而深敬友矫。
陈登的这段与陈矫的对话,表现了陈登的高风亮节,心胸宽阔,同时他识人评人的能力也令人佩服。&&&&&&&&& 刘备对陈登的评价还是很不错的。一次,刘备、刘表和许汜(吕布旧将,吕布被围时向袁术求援,后逃往荆州)三人一起在刘表府上喝酒聊天,三人一起煮酒论英雄。许汜就提到了陈登:“陈元龙是一个湖海之士,身上带着一股骄横的豪气。”&&&&&&&&& 刘备虽然不同意许汜的意见,但是他不直接反对,而是问刘表:“许君所论对不对?”&&&&&&&&& 刘表笑了笑说:“要说不对吧,这个许汜是个老实的好人,一般不会说谎;要说对吧,人家陈登乃是天下名士,不会像许汜说得那样。”&&&&&&&&& 刘备觉得有刘表的话撑腰以后,才敢问许汜:“你说陈元龙骄纵,有什么根据吗?”&&&&&&&&& 许汜说:“当年我遇到战乱,经过陈登的下邳,就到他家去拜访他一下。可是那个陈登见了我以后,一点应有的迎接客人的热情都没有,很长时间不愿跟我说一句话。最后自顾自地跑到一个大床上去睡,让我睡小床。”&&&&&&&&& 刘备就发表意见了,说许先生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素有国士之名,大家都把你看做国士,在这样一个动乱的年代正是需要你这样的国士出来为国家分忧,来平定天下的,可是你整天干什么呢?“求田问舍”,整天买地买房子,这样的人元龙先生是看不起的,他怎么会跟你说话?实话说,你也是运气好碰上了元龙先生,你要是碰到我刘备这样的小人,我恨不得自己睡在楼上,让你睡地下!还说什么大床小床! (引易中天先生原话)&&&&&&&&& 刘表听了刘备的这番话,是哈哈大笑。刘备接着夸赞陈登:“像陈登这样文武双全,有胆色、有志向的人才,我看只有古人中能找到与他相比的人,当今世上,找不到能与之媲美之人了。”&&&&&&&&& 刘备对陈登的这个赞扬,的确很高,也不妄陈登当年带领徐州帮的官吏们一起三让徐州于刘备。&&&&&&&&& 陈寿先生对陈登进行评价时,是与臧霸放在一起评价的:陈登、臧洪并有雄气壮节,登降年夙陨,功业未遂,洪以兵弱敌强,烈志不立,惜哉!陈登英年早逝,功业未成,真是可惜!陈登之所以无传,跟他的英年早逝其实也是有关系的。其实许汜认为陈登骄纵无礼,也是有些道理的,不止一个人这么说陈登。陈登和陈矫的那段对话的翻译大致如下:陈登派手下功曹陈矫去许都办事。临行前,陈登交代陈矫一个任务:“许都有人议论我的缺点。你到许都以后帮我观察探听一下,回来以后向我汇报。”陈矫回来以后,并没有因为陈登对他的知遇之恩而说一些阿谀奉承的话,他直言不讳的说出了陈登的缺点:“远近的人都在议论太守大人您骄纵自大。”陈登并没有怪罪陈矫,而是向陈矫诉说了一些自己敬重的人,比如陈纪、华歆、刘备……我这么敬重大家,怎么可能骄纵呢?那些人随口说说的话,不必记下来讲给我听。虽然史书中最后对此事的评价是:陈登拿陈矫当朋友,对陈矫还是很敬重的,没有怪罪陈矫的出言不逊,陈登此人很有风度。但是从陈矫探听到的消息来看,陈登骄纵自矜一事,并不是空穴来风,陈矫此人也是一位名士,有空我再给陈矫写一篇帖子。陈矫探听到的消息,还是比较可靠的。许汜后来不是也说陈登骄纵有豪气吗?(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看了陈登在待人接物方面确实有做的不好的地方,才会在众人口中落得一个“豪气不除”、“骄而自矜”的名声。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演义 陈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