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尔号以前的活动的游戏编剧换过吗?如果换过那以前的编剧是谁?

阿里影业副总言论惹怒编剧:他究竟错在哪里?
[摘要]如果编剧们面对那种“杀人游戏”式的创作方式,仍然能够做到心态平和,那编剧是不是都不把自己当人了?编剧是创作者还是资本用来做实验的小白鼠?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编剧帮”微信号:bianjubang导读11月27日,由金牌编剧张永琛创立的派乐影视主办了一场“派乐盟2015影视创意峰会”,参与论坛的编剧有高满堂、陈彤、王丽萍等一线编剧以及一些影视公司的高管。该论坛开完之后的第二天,也就是今天,一些嘉宾的发言被整理成文,在网络上被迅速转载。其中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先生的言论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编剧众怒,受到各路编剧的讨伐。其中,由汪海林、闫刚等知名编剧创办的喜多瑞公司更是通过喜多瑞剧本观察微信账号跟阿里影业隔空表示“再见"。而今晚7时左右,阿里影业CEO张强通过阿里影业官方微博表示,作为内容产业的核心,编剧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阿里影业对于编剧等专业人士的尊重一以贯之,从未动摇,亦在探索和实践与编剧等专业领域同仁共同创造行业未来的现实路径。虽然官方态度诚恳,但微信微博有关此次事件的讨论视乎并没减少。徐远翔先生到底说了什么?他怎么就惹怒了众多编剧呢?他说的话到底有没有错呢?一、徐远翔先生的“杀人游戏”以下是徐远翔先生的言论:此番言论一出,编剧们立即炸了锅,不少平日里只在微信微博潜水的编剧大大,也看不下去,纷纷表明观点和立场。二、编剧们的集体愤怒以下是编剧们作出的回应(极少部分):三、徐远翔先生的观点错在哪?不到一天的时间,徐远翔先生的言论迅速刷爆朋友圈,引起很多争论。徐远翔先生可能会认为自己很无辜,更有一些在场参与论坛的编剧说应该平和地交流观点。如果编剧们面对那种“杀人游戏”式的创作方式,仍然能够做到心态平和,那编剧是不是都不把自己当人了?编剧是创作者还是资本用来做实验的小白鼠?徐远翔先生笔名伐柯,伐柯老师估计今天过得也不太平,没料到此番言论引起这么多人的讨伐,现在看,伐柯老师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他在微博上声称是媒体断章取义。以下,是伐柯先生针对此事所发的微博: 那么咱们再看一下伐柯先生在论坛的发言: 诸位看官,但凡语文上到小学四年级的,都不会认为这些话是断章取义吧,更没有看出有什么容易引起歧义的话。所以,从伐柯老师的回应来看,伐柯老师本人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当然,如果他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就不会发表那些荒谬的言论了。那么,徐远翔先生,也就是伐柯老师的言论荒谬在哪?我们现在的方式完全是颠覆性的,我们不会再请专业编剧,包括跟很多国际大导演谈都是这样,我们会请IP的贴吧吧主和无数的同仁小说作者,最优秀的挑十个组成一个小组,然后再挑几个人写故事,我不要你写剧本,就是写故事,也跟杀人游戏一样不断淘汰,最后那个人写的最好,我们给重金奖励,然后给他保留编剧甚至是故事原创的片头署名。然后我们再在这些大导演的带动下找专业编剧一起创作,我们觉得这个是符合超级IP的研发过程。现在很多人都在讲IP,但不是所有人都具备IP的开发能力。1.“我们会请IP的贴吧吧主和无数的同仁小说作者”。也就是说伐柯先生认为,他连IP的吧主都找来参与创作,试问IP吧主有多少有创作能力?无数个小说作者?也就是说伐柯先生要进行创意的“海选”?首先,虽然现在网络小说很火,但是真正优质的IP,合适改编成电视剧的IP少之又少,即便市场上你能看到的比较火的IP都未必能够改编成影视剧,你还要从众多没有生产过优质IP 的写手甚至吧主那里筛选创意?不是不可能,而是时间成本以及人力成本都非常高;其次,即便你舍得花费高昂的人力物力来大浪淘沙,筛选出有能力的作者,那么其他参与海选的写手都干什么了?其他参与海选的写手,无非是给你当炮灰,写手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到头来什么也没得到。对于这些大量参与海选的写手,您能给予基本的报酬吗?您不可能给多少,或者根本就不给吧,一句“不合格”,别的写手就白忙活了。而且您这种方式还有骗取创意的嫌疑。2. “我们会请IP的贴吧吧主和无数的同仁小说作者,最优秀的挑十个组成一个小组,然后再挑几个人写故事,我不要你写剧本,就是写故事,也跟杀人游戏一样不断淘汰,最后那个人写的最好,我们给重金奖励,然后给他保留编剧甚至是故事原创的片头署名。”当您海选出来写手之后,还要给他们组成组,让他们参与比稿,这像“杀人游戏”,这真像是古罗马的斗兽场,您坐在看台上看,看着一群人在那里厮杀,打败的您给点钱打发了,理由是“不够好”,一句“不够好”就可以轻易把别人辛苦的劳动抹杀。然后,您给打赢的写手一笔您自认为很高的稿酬。好吧,这个过程看起来真是不错,您舒服了,您坐在看台上看得舒服,最后还能拿到好的创意,当成原始IP。您可以对外理直气壮的声称,您尊重写手,尊重创作,您说:“你看,我这不是给了最后的赢家这么多钱呢吗,我多尊重写手呀!”可是,写手呢?写手在这个“杀人游戏”中扮演什么角色?他们不过是被任人使唤,供人耍乐的角斗士而已。您把那些辛苦码字的写手,都以冠冕堂皇的理由召集来,然后让人家当你的角斗士,供你玩乐?写手的尊严何在?也正是这一点,让很多编剧都无比愤怒吧,这种践踏人尊严的方式,写作者还要心平气和的参与交流讨论?如果写作者连这种赤裸裸的践踏自己尊严的方式都能容忍,那写作者是不是都不需要尊严了?3.屌丝购票心理学伐柯先生还讲了一套自己的“屌丝购票心理学”:这两年我自己研究了一个名词很有意思,这个名词叫“屌丝购票心理学”。中国市场接近500亿的市场,平均观众年龄21.3岁,大概85%到86%的群体来自于19到29岁,也就是说台上在座各位都是被电影票房抛弃的。关于这个电影观众的年龄数据,眼光锐利的一些编剧看出了其中的问题。编剧苏健微博提出质疑: 从图可以看出,24-30岁为电影观众的主力人群,他们占到了将近50%。如果真的如伐柯老师所说,电影观众的平均年龄是21.3岁,那电影院的观众会是什么结构?什么样的年龄平均一下才会得出这个年龄?而众所周知,21岁这个年龄左右,很多孩子们都正在读大学,他们有那么多时间用来看电影?而不读大学的那些孩子们,大部分上班工作,20岁左右这个年纪不读大学的话去工作,一般是比较初级的工作,这种工作一般是时间长薪酬低,他们有那么多时间那么多闲钱来看电影?这样的数据非常之荒谬,但是却很容易蒙蔽资本。4. “然后我们再在这些大导演的带动下找专业编剧一起创作,我们觉得这个是符合超级IP的研发过程。现在很多人都在讲IP,但不是所有人都具备IP的开发能力。”您通过“海选”筛选出了写手,然后让他们组成战队,再让他们互相“厮杀”,最后得到最终的赢家,为IP。然后您再找专业的编剧来写剧本。也就是说专业编剧们,只能在您开发后的IP创意下写作?专业编剧为什么是专业编剧?您绕了那么大的弯子,又是“海选”,又是“杀人游戏”的,费劲巴拉的搞出一个IP,还要找专业编剧来写。您为什么一开始不直接找编剧来写最初的创意和最后的剧本呢?很显然的问题是:①专业编剧比大部分写手在创意上更专业;②直接找专业编剧写剧本比自己开发IP更省事省力。不可否认的是优质IP是存在的,如果您想自己找比较好的IP,可以自己在网上找现成的IP。而自己开发IP 的方式,又费时间又费力,最后绕一圈还得回到专业编剧这里。您为何要这么干呢?这样做的方式,无非是想炮制出一个概念出来,然后推广这个IP的概念,最后靠这个IP概念做衍生品然后谋利。实际上,这种方式的可行性非常低,而如果推进不成,就不可避免的使用网络数据作假,人为制造点击率和曝光率。最后的结果是,把一个平庸的甚至垃圾的IP包装成一个大概念,用来圈钱,变成一场资本造假和谋利的游戏。通过以上几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伐柯老师的言论,大家根本没有断章取义。荒谬之处在于,它不尊重写作者,践踏写作者的尊严,而且毁坏创作的产业链。这种方式,除了资本会受益,写手和编剧们都不过是任人践踏,任人戏弄的玩物罢了。这样的观点如果大行其道,被一些影视公司采纳,那将是写手的灾难,编剧的灾难,最后是整个产业的灾难。■(王丹/编辑)编剧帮作为编剧行业垂直媒体将继续跟踪此事。附:徐远翔在“原创与IP相煎何太急?”论坛上的发言全文本文来源:影视独舌我对IP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四个字:群众基础,如果说你用一个很拽的网络语言去界定它的话,我理解是信息传播有效到达的一种方式。现在大家一说IP好像就是网络文学,其实不是这样,我们中国电影票房排名前20位的作品有多少完全来自于网络文学,这个是打折扣的。IP和具有IP属性是两个概念,比如高满堂老师,他就是具有IP属性,如果有一个超级运作家就可以做出非常好的大电影,的《回到拉萨》这四个字具有IP属性,但是它具不具有开发出IP的潜能?现在没有IP是没法拍电影,这是肯定的,它是信息传播有效到达的方式,首先让大家先知道。所有的编剧没有必要恐慌,因为电影电视剧的核心还是讲故事,只不过没有IP这个概念,没有互联网信息发生之前,我们是怎么理解的呢?编剧基本垄断了剧本创作产业链的前端和后端,从抓什么选题,然后怎么做剧本,怎么去磨,只不过现在的编剧第一条先从网络产业链把前端抽出来,网络小说也好,是一个游戏也好,经过长期孵化的舞台剧也好,一个动漫也好,先抽出来,这个前端是属于纯IP,后端需要加工成好的剧本,编剧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编剧也很清楚,不要认为还要像以前一样,一个项目给我,我把前端后端都做了,现在这个产业链是有分工的,前端是IP,后端是编剧,这是我的理解。另外我还有一个观点,我认为中国最好的IP都不是领先的东西,中国最好的IP是四大文学名著,还有一个是聊斋,一个是金瓶梅。我们每个中国人在任何一个国家,除了学汉字以外,学中国文化的时候必须学四大名著,它培养了一代一代中国人。知道的人越多,这个东西就是一个好的IP,因为它具备一个初步的群众基础。当把IP抽出来需要非常优秀的编剧加工成好的故事,我认为根本不存在相煎急不急的问题,只是前端和后端的问题。IP真的很伟大,我就举一个例子,《盗墓笔记》这个IP,它的文字只有180万字,同人小说好几亿字,这个剧在爱奇艺上播出以后,点击量接近30亿人次。我刚才讲了一个观点,我是在给在座的编剧指出一生路,IP真的是信息传播有效的传达方式,以前没有互联网之前是什么呢,因为编剧都很聪明,都很渊博,现在是你知道他也知道,但是有些东西他知道你不知道,由于信息的传播方式,如果信息有效到达,人越多就越成为一个超级IP,因为最终是靠某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去植入到人们的内心里,这个东西我们要尊重。我们现在的方式完全是颠覆性的,我们不会再请专业编剧,包括跟很多国际大导演谈都是这样,我们会请IP的贴吧吧主和无数的同人小说作者,最优秀的挑十个组成一个小组,然后再挑几个人写故事,我不要你写剧本,就是写故事,也跟杀人游戏一样不断淘汰,最后那个人写的最好,我们给重金奖励,然后给他保留编剧甚至是故事原创的片头署名。然后我们再在这些大导演的带动下找专业编剧一起创作,我们觉得这个是符合超级IP的研发过程。现在很多人都在讲IP,但不是所有人都具备IP的开发能力。我在24、25岁读研究生的时候写我人生的第一部电视剧,在央视一套还真的播了,叫做《热血天歌》。当时中国的情况是什么呢?如果你写了一部剧在中央一套播,在省里基本是职称晋级,分房子,升官,当时我就觉得春潮在涌动。我毕业了以后去了国务院新闻办的官方机构,因为对电影的热情,我还是回到了阿里,赶上了一个最好的时代,不再是几个人、小群体就可以垄断电影电视剧的时代,中国电影票房今年和去年增长是40%的增长速度,乐观的说法是明年中国的票房超北美。这两年我自己研究了一个名词很有意思,这个名词叫“屌丝购票心理学”。中国电影市场接近500亿的市场,平均观众年龄21.3岁,大概85%到86%的群体来自于19到29岁,也就是说台上在座各位都是被电影票房抛弃的,可以说你们加起来,加上外延那么多人也就是10%多一点的票房,这个现实决定了什么呢?我认为有三件事,首先有一个IP,第二是强大的明星阵容,韩国、台湾、意大利这些地方,导演身价比明星低多了。这个故事虽然很烂,但是有很多明星阵容,我至少看张脸也可以。第三条,你这个电影有没有概念,有没有可逆袭的可能性。如果这三个条件一条都不具备,你肯定是颗粒不收。这个就是屌丝购票心理学。我今天来不是来吵架的,我是怀着一颗平常心,邀请那些有情怀,有才华,有担当,有潜力的编剧来跟我们阿里影业合作,我们对剧本创作的重视程度,有些方面可能超出你们的想像。如果说通过这次论坛能够寻找到几位非常好的有潜力的有情怀的合作者的话,那真的是不虚此行,而且我们真的是怀着非常开放和宽容的心态跟你们做一个很真诚的对话,我们是怀着十足的诚意和大家做这样的沟通和更长远的合作。阿里影业一年有三部电影够了,其实很多电影我们都参与了,只是不打这个标而已,也不愿意张扬,不像有的公司我投了5%,然后到每个电影节都说是我们投的。我们有娱乐宝,我们有票务软件系统等等,但是一个品牌的公司可能从制作团队到演员到制作公司都要更新换代,可能很多公司在几年以后就不存在了,我们要尊重这个现实。这一年我们做了很多精心的布局,更多是在平台的建设上。当我们具备足够的实力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时候,那个时候我真的是恳请在座的诸位请你们拿出高质量的剧本。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momozou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娱乐最深度
最新娱乐资讯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阿里给编剧指的生路是谁走好?谁不送?|阿里影业|手撕|编剧_新浪娱乐_新浪网
阿里给编剧指的生路是谁走好?谁不送?
  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杨时D
  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的一席话惹怒了大半个编剧圈。突然之间,编剧界这个贫富分化严重,文人相轻炽烈的圈子,就变成了一个同仇敌忾的利益共同体。众多知名不知名的以及自封的编剧们开始以一种抵制日货的态度表示彻底与阿里影业划清界限。好像他们自己代表着文化艺术创作者的最高道德情操。
  仔细看看徐远翔的话,其实没什么错误。人家在商言商地有一说一,有理有据有节。那为什么编剧们像被呛了毛一样的集体呼喊口号呢?主要是因为对自身存在感的焦虑。
  首先,徐远翔在提出自己的具体观点之前,说了一个大前提,“给编剧们指一条出路。”这句话被那些职业编剧解读出一种潜意义,也就是说暗含着一种财大气粗的颐指气使,似乎阿里影业已经给他们定性,编剧们一直处于苟延残喘的垂死边缘,现在资本方要给你们指一条明路。这有什么问题吗?阿里影业就是财大气粗啊,难道他们应该低三下四地向那些编出那么多烂片的编剧老师们虚心请教吗?而“给编剧指出生路”也没什么问题啊。这个行业里有人减肥,有人饿死没粮,你们比谁都清楚。垂死边缘的,凑合活着的还为数不少,很多编剧写的内容也没人爱看,这时候给你们指条生路,难道不算救死扶伤功德无量吗?
  所以说,首先,别因为人家是大资本方,说话直白不客套,没有给你们每人发一笔车马费,对你们叫老师,又揭穿了你们过得比较凄凉的现实,就唧唧歪歪地做文化艺术圈的英烈状。听人讲话,要学会听内容,不要因为人家没拐弯抹角,虚头巴脑地在实话外面涂上点糖霜润滑,你们就喊疼。以至于连分辨人家话中实际内容的理性都没有了。
  编剧和其他类似的创意职业从业者中,有很多心理都太脆弱,都把自己当艺术家,拼命强调自己的特殊性,情怀性,需要特殊对待和保护。凭什么?你们同样在市场经济中,就应该优胜劣汰。你自己的职业特殊性自己想办法解决,艺术家,就是这个特性,没办法保护,因为你有可能凭借一部作品功成名就,那你就要付出对等的可能性,做好一生穷困潦倒的准备。真正市场化国家的作家和编剧的生存条件比你们残酷多了,你们还想一边搞着创作一边享受事业单位式的全额医疗保险吗?
  好了,说完这些,我们看看,徐远翔的话到底有没有道理。
  首先,人家说的是,“我们不会再请专业编剧。”人家说的是“我们”。这是一种公司战略。也就是说,这是阿里影业一家的商业方向。作为一家公司,人家有权决定自己到底是一辈子赞助只有五百人看的小众艺术片,还是就致力于投资全球观影人数前三的超级宇宙大IP。一家公司定下自己的战略方向,就会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你愿意也适合成为伙伴,那就一起玩耍,不适合,互不影响。阿里影业并不代表全中国影业的方向,他的公司个体化选择并不代表其他公司都不再与成熟编剧合作。这一点首先要明白。不要一看到BAT,就有一种被庞然大物吓晕的恐惧感,觉得自己的生路彻底被人家一个战略断送了。哪有这回事呢?
  其次,人家按照自己掌握的一套数据分析,得出的商业判断是,以后,他们要着重开发绝对偏向20岁左右年轻人的市场化电影,而基于此,对这类电影有写作能力,贴近这部分受众的写作者,往往是贴吧吧主和同仁文作者,这些人要比所谓的成熟职业编剧有先天优越性。这难道有什么错误吗?举个例子,比如我就是狂热的超级英雄迷,我每天给蝙蝠侠和美国队长写基情故事,深得粉丝心。阿里决定投拍一部《蝙蝠侠和美国队长的旷世虐恋》,找我写本子难道不比六六和李樯写得好吗?反过来讲,你要写个婆婆妈妈的电视剧,你就会去找六六而不是我啊。这有什么可质疑的呢?人家取得的那组对于受众的判断是否正确会由市场进行校准的,错了,阿里自己承担后果,对了,人家自己摘取果实,碍着你们这帮编剧哪疼?
  第三,徐远翔选作者的方式也被编剧抨击。他说的大意是,“选十个人,杀人游戏一样,各自写故事,淘汰,胜者给重金,署名之类。”编剧们都疯了,作为小知识分子的自尊玻璃心碎一地。在他们看来,创作是一件神圣的事,从构思到大纲再到成稿,都蕴含着无尽的心血,需要被从完整意义上彻底尊重。这没有问题,任何知识产权都需要被严肃认真地对待。问题是,工作方法有不同的考核模式。你再是把创作神圣化,那东西进入市场也是一个工种。阿里影业找十个贴吧吧主和同仁文作者厮杀式写作,这之前是一定会和他们商议好稿费和署名模式的,作者和阿里有一方不认同这个模式,合同都无法签订,这用不着旁人担心,没有人会傻到自愿投身一项既没有物质回报又没有精神回报和署名权的纯粹厮杀游戏中的。
  把创作竞技化、条块化、分层化、流水线化,没什么问题,因为有人愿意冒这样的风险以取得最大的回报率。有人愿意尝试,机制就能运转,没人愿意尝试,市场会淘汰这种实验。
  写作没什么神圣的,写作就是职业作家的一份工作,像任何一份工作一样有它的特殊性,也像任何一份工作一样必须遵守市场抉择的共性。别总认为一个大资本打碎了写作者的光环,是一种仗势欺人焚琴煮鹤的行为。哪有那么多象征意义。人家在做生意,剧本创作是这门生意中的一环,一个原材料,我找合适的工人,加工生产不同阶段的零件,有什么不对?
  第四,徐远翔说,“导演远比明星身价低多了。就算故事很烂,明星至少还可以看脸。”这难道不是真理吗?人家说出了一件每天都在我们眼前发生着的事情,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再强调一点,阿里影业说的一切都基于他们想要做的商业电影。他们用之前的方法筛选出合适的故事,找技术上更成熟的编剧进行后期整合,让明星出演,有什么问题吗?之前的网文作者擅长寻找与大众对接的点子和故事基础,成熟编剧善于把点子变成可以投拍的标准剧本,各司其职不是很好吗?按照市场反馈的重要程度分账不就得了吗?
  明星比导演重要,这在流水线生产的商业类型片中,难道还有争议吗?商业片,看的就是脸、脸、脸。只要这些脸组合在一起串成了一个稍微还像样的、有逻辑的故事就够了。真正看导演水准和编剧功力的是艺术片,所以那些电影才被称为“作者电影”。阿里不想投拍作者电影,人家也没否定作者电影,人家陈述的是一个大资本方投拍商业片的最佳方式。从在商言商的角度上看,一点问题都没有。
  没错,电影是文化领域。但问题是,电影属于娱乐工业。工业,懂吗?工业意味着有工种、流程、分包、组合、销售、市场、等等一系列考量。从本质上讲,虽然都是创作,但文学创作和电影有着本质的不同。文学,有张纸有枝笔就可以创造一个你头脑中的世界,而电影――尤其是商业大片――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事情,他需要公司化,模块化,流水线。所以,尽早把商业大片类型化的创作方式用最商业、最工业的方式敲定,对于电影行业,其实是越有利的。
  不要总用小农经济、小作坊写作那一套思维去思考大资本时代的商业大片。
  我们应该细分电影的不同类型、不同属性以及它所应对的不同的创作方式。不要把商业大片与个人化表达的小片混为一谈。当我们谈论大片的时候,我们讨论的就是受众欢迎度,明星,流水线创作,续集延伸能力,周边产品开发可能性等等,它就是要取缔个人性、艺术性,要求任何导演,编剧都为这个商业主体服务,我不需要你表演更多的个性,你只需要把一部分个性拿出来融合到其中,肯定要以服从这个商业大片的属性而不是破坏它的属性为最重要的前提。而当我们创作个体化的作者电影时,再去考虑如何不被资本破坏你的创作,如何表达个人语言,再谈你的艺术抱负。
  不要把电影空洞地塑造成一种情怀的载体。好像电影一定扮演并担任着人类文明基因的传承,一个国族文化未来的基础之类。阿里影业所做的是一门生意,它看中了巨型商业片的市场,想去实验一套自认为正确的打开方式,这值得尊重。它说出了原本就存在于这个市场,甚至于很多人都开始尝试的事,不要因为人家说的话不爱听,就去唾弃人家。阿里是一家经受过市场化锤炼的公司,它不是出自垄断的,它是最具有灵活性和调适性的。我们应该相信市场经济的抉择。如果阿里影业的模式有严重的问题,它自然必须进行自我调节,如果人家这一套都执行得很好,那说明整个链条从上游到下游都接受了它。那些自以为是的、写出的剧本根本没人看的编剧唧唧歪歪的,没有任何用。
  这些编剧这次的惊慌失措,其实蕴含着一种更深层的自我危机感。在他们心中,一直怀疑着自我存在的价值。因为真正对自己的地位毫不担心的人根本不会参与到这次讨伐之中。只有那些一直疑惑着,自己的工种是否会被低端化,是否会被机器替代的人们,才会那么敏感的看待阿里影业副总的一番言辞。这种事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比如,之前腾讯发明了一个机器人写通讯稿,一群记者哭天抢地摔杯子砸碗,好像自己大限已至。上次的记者群体哭丧和这次编剧集体骂娘,都是虚弱的小知识分子的精神性痛经。隔三差五来一回。完全是由于对自身能力的怀疑,或者残酷点说,他们根本就没具备过市场所需要的那部分能力。
  艺术创作和类似的创造性劳动,是人类最不可替代的工作之一。因为这份工作所涉及的最根本性内容是处理人性和人心中最模糊地带的灰色物质。如果从事这类职业的人一直在担心自己被机器和低端生产力取代,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你所创造的根本并不是人心和人性中那些微妙的,独一无二的东西。换句话说,你写的那些根本不是作品。
  话说回来,就这一帮抢占道德制高点的编剧们,一会发声明和阿里不合作,一会对人家说走好不送的。你们真有这种志气吗?不用多说,有一天,阿里出个一两百万邀请你给一个贴吧吧主的大纲改一稿,有几个不颠颠地向资本哈腰?在市场面前,不要空谈情怀,我们要谈自己能创造多少价值。你能创造价值,人家自然会尊重你,你创造不了价值,口号再响亮,姿势再刚毅,都没卵用。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目前只有这一篇哦~相关资源:
华纳出品的《》电影版——《我的世界大电影(Minecraft: The Moive)》将于日上映,虽然时间还很充裕,但是华纳似乎又忍不住开始干预影片制作了。近日,他们撤下了原定的编剧Jon Saihts换上了Jason Fuchs。传奇最经典网页版,多人团战跨服竞技玩法冰火战场,十年最经典游戏,英雄合击,3D特效绚丽,赶紧注册试玩一下,
&&==&&《我的世界大电影》项目可谓是一波三折,先是在2014年2月将电影版权卖给了华纳兄弟,之后,这部电影制作团队的数位成员相继离开,包括导演Shawn Levy(现为Rob Elhenney)。Fuchs除了是一位演员之外同时还是一位编剧,《冰川时代4》和《小飞侠:幻梦起航》则都出自他手。直至今日,华纳兄弟对影片的内容仍只字不提,观众甚至连影片是动画电影还真人电影都不知道。
《我的世界》相关文章
(阅读:199)
(阅读:347)
(阅读:392)
“水蛇腰女神”川崎绫颜值爆表不说,身高更是出众。加上黑长直和空灵感十足的甜美笑颜,瞬间吸引了无数宅男的目光。“水蛇腰女神”川崎绫颜值爆表不说,身高更是出众。加上黑长直和空灵感十足的甜美笑颜,瞬间吸引了无数宅男的目光。
2017鸡年年春晚魔术傅琰东将会带来他的最新魔术表演《滴水不漏》,现在关于魔术的解密以及穿帮镜头甚是期待吧,后续小编会在第一时间为大家带来滴水不漏魔术揭秘视频!
扫描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赛尔号以前的露西欧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