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多玩什么游戏赚钱时间玩时间多玩什么游戏赚钱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78917人关注)
&(58584人关注)
&(751人关注)
&(31584人关注)
&(49220人关注)& 请问厦大的游玩时间是多长呢?
请问厦大的游玩时间是多长呢?
103562浏览
[题主采纳]你好,我是人,厦大是个蛮有底蕴的大学,建议用个一天的时间来逛。早上可以早点出发先去南普陀拜拜,然后排队进入厦大,先去到厦大的群贤楼,里头有鲁迅的纪念馆,还有陈嘉庚纪念广场,还可以去自习教室里头坐坐,在这片厦大最原始的教学楼里头感受下厦大的文化气息。接着去到上弦场,参观下美丽古朴的建南大礼堂,结束后进到厦大芙蓉餐厅吃下小吃。
然后进到下午的行程,可以先去厦大的宿舍楼,芙蓉,国光等等先参观下,有精力的话还可以去厦大的情人谷逛逛,累了的话去到芙蓉湖边的湖畔咖啡厅看看风景,喝喝咖啡,最后穿过芙蓉隧道出到环岛路,沿途看看厦大最文艺的隧道涂鸦,厦大的的行程结束,傍晚还可以去环岛路吹吹海风,骑骑自行车。
我觉得半天的时间就够了哦~
厦大可以喝南普陀一起玩儿。因为就在旁边。
在厦大就主要是逛逛他们的校园啦,去情人谷看看,然后去芙蓉餐厅吃个午饭,非常便宜的。
还有就是著名的芙蓉隧道啦~~
然后就可以去南普陀爬爬山,看看厦大的全景,看看的景色,吃个素饼,这样安排就挺好的。
有时间还可以去白城沙滩看看海啦~~
我是早上十点左右从中山路出发,1.5小时植物园,然后公交去南普陀,半小时之后去厦大,厦大先去芙蓉餐厅,经济又实惠,性价比高,然后去芙蓉隧道,建议1.5-2小时,然后去情人谷,情人谷景色一般,但是路上的风景还好。之后去厦大白城沙滩,景色不错~~然后沿着环路转转,晚上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吃晚餐~~~
先逛南普陀,上香要早嘛!
然后进厦大看看,可按排半天时间,之后到芙蓉餐厅吃个午饭!
目前厦天周一至周五仍控制人数,周六、日刷身份证进入。所以建议安排在周末去!
厦大还是蛮大的 你要是很有兴趣的话想转完要一天
主要好看的地方逛完差不多要半天
随便看看就一两个小时
一般芙蓉隧道是必去的啦
建议早上去 人少
上次去厦大逛了半天吧,厦大虽然大,但是主要是芙蓉隧道,芙蓉湖。还有厦大的咖啡不错哦。旁边是南普陀和胡里山炮台也值得看看
厦大二三个小时吧,周边有南普陀(香火很旺,游客很多),也可以去周边的沙坡尾逛逛,个人觉得还不错。
我用了不到半天的时间就逛完了,中午12点进去 吃了饭,不到下午三点就出来了,然后又去了南普陀寺
在里面看看校园,喝杯咖啡,学生食堂吃顿饭,半天的时间就够了。可以南普陀,湖里山炮台安排在一起。
快的半天,精玩的一天足以!不要忘记到芙蓉餐厅吃个午饭哦!真的很赞!!旁边就是著名的芙蓉隧道
如果可以的话用一天的时间吧,上次去只有半天但时间大都用在挤食堂了,没把厦大逛完,蛮可惜的
要来的注意啊 这几天厦大迎新生 限制无关人员入内 建议去学校网站看看
我觉得半天足够,然后可以胡里山炮台或者南普陀
半天就够了,还可以逛附近的南普陀。
只逛厦大的话2-3小时差不多了
<textarea name="editor" class="_j_content _j_answer_suggest" id="_js_editorText" placeholder="用自己的【真实经历】作答,而不是网上搜来的信息好回答不一定特长,但一定【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话】永远替提问者【多想一步】,会加分哦~">
京公网安备号
京ICP证110318号
新出网证(京)字242号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  如题  依稀记得,华夏民族的烹饪以蒸、煮为主。清朝的时候还没有花生油。早期烹饪顶多用动物油,就是脂(牛羊油)、膏(猪油)  因为我们的榨油技术还没有从国外传来。汉朝的时候张骞终于从西域带回了胡麻,我们才开始用麻油。仅限于点灯。  据说古代人的口味都很清淡,今天能吃的食物好多还没有从国外传来,好多调料品还在南洋美洲等地。我总是好奇,难道炒菜仅仅是近代产生的事物吗?  如果是从国外传进来的,为啥西方人少见炒菜?其实西方人的饮食习惯很像我们古代的时候!制作方法简单粗鄙。看着都没口味
楼主发言:8次 发图:0张 | 更多
  商朝  
  古代物资少啊!  
  @bu需要注册 2楼
19:14:36  古代物资少啊!  -----------------------------  唐太宗吃过苹果吗?虽然我们是平民,但是我们经常吃!
  @中华猎鹰 1楼
19:14:18  商朝  -----------------------------  比如宋朝的炊饼,是用笼屉蒸出来的。绝对不是你想象的烧饼。  像烧饼这样的高档货,那只能是从北方少数民族那里传来的。  少数民族:就是我们古代常常说的蛮夷,喜爱烘烤事物。他们的饮食习惯至少是深刻的影响了我国北方人。  煎炸食物,绝对就是我们跟少数民族学习的烹饪方法。
  胡说八道哈,唐宋的时候京城很多大的商家绝活就是炒菜,那是他们的不传之密,传男不传女的那种,很多胡人在国内是富豪到了中国就因为炒菜就留在中国当二等公民了,这些都有很多史书佐证的。
  @回本就离开 6楼
19:32:37  胡说八道哈,唐宋的时候京城很多大的商家绝活就是炒菜,那是他们的不传之密,传男不传女的那种,很多胡人在国内是富豪到了中国就因为炒菜就留在中国当二等公民了,这些都有很多史书佐证的。  -----------------------------  是这样吗?
  豆腐是汉朝发明的,中国古人不会用大豆只作豆腐吧  
  这个我是i专家的说
  小议"下油锅",及其背后的经济学考量  楼主:中国老病人 时间: 04:50:00 点击:4815 回复:103
  武林坊巷志里,记载有动物油炒菜  
  @bu需要注册
19:14:36  古代物资少啊!  -----------------------------  @死不认穷 3楼
19:17:10  唐太宗吃过苹果吗?虽然我们是平民,但是我们经常吃!  -----------------------------  你咋不跟山顶洞人比呀,你这娃越来越不靠谱了,本来我还想支持你呢,你的题目很好,就是跟帖不着调.........
  小议"下油锅",及其背后的经济学考量  在这边文章里,我雄辩的说明了,油 炸 活 人
在古代是不可能的。
  @回本就离开
19:32:37  胡说八道哈,唐宋的时候京城很多大的商家绝活就是炒菜,那是他们的不传之密,传男不传女的那种,很多胡人在国内是富豪到了中国就因为炒菜就留在中国当二等公民了,这些都有很多史书佐证的。  -----------------------------  @死不认穷 6楼
19:43:43  是这样吗?  -----------------------------  油条知道吗?跟秦桧有关,这是宋朝,再往前推就要说很久远久远的伊尹了,伊尹,中国烹调师祖。
  中国烹饪自古以来就是以蒸煮为主,食物料理技术一直比较单一。1840年,韩国人尹正泰将油菜籽种植和压榨菜籽油技术传入中国,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的烹饪发展。随着日本征服朝鲜,并入侵中国,随军的大量韩国人,带来了韩国特有的炒菜技术,令中国人大开眼界。韩国精湛的炒菜技术,明显高于中国单一的蒸煮料理。1920年,中国从韩国学会了制造铁锅的技术,从此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开始改变。  随着炒菜的普及,中国原有的饮食方式已不能适应菜品的更新。由此引起连锁式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进步就是筷子从韩国的传入,改变了中国人5000年多年来用手抓取食物的习惯。
  @回本就离开
19:32:37  胡说八道哈,唐宋的时候京城很多大的商家绝活就是炒菜,那是他们的不传之密,传男不传女的那种,很多胡人在国内是富豪到了中国就因为炒菜就留在中国当二等公民了,这些都有很多史书佐证的。  -----------------------------  @死不认穷 6楼
19:43:43  是这样吗?  -----------------------------  是这样的,你可以去查,正是中国古代各行各业对技术发明者的保护长达几百年跨越一个朝代甚至多个朝代让中国科技长期不能发展,不过西方也好不了哪里去,他们也是在大航海时代因为要夺取更多的财富技术所有者才把技术拿出来和其他合作者共享的。
  很多技术传男不传女,政府也支持这样做保护产权,多少代之后就遗失了或者下降了又等后来人来从头突破,中国是这样,西方大航海之前是另一种方式但是结果也差不多。
  @午夜浮尸 14楼
19:55:53  中国烹饪自古以来就是以蒸煮为主,食物料理技术一直比较单一。1840年,韩国人尹正泰将油菜籽种植和压榨菜籽油技术传入中国,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的烹饪发展。随着日本征服朝鲜,并入侵中国,随军的大量韩国人,带来了韩国特有的炒菜技术,令中国人大开眼界。韩国精湛的炒菜技术,明显高于中国单一的蒸煮料理。1920年,中国从韩国学会了制造铁锅的技术,从此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开始改变。  随着炒菜的普及,中国原有的饮食方式......  -----------------------------  大韩民国威武!!
  宋代的时候 炒菜就已经普及了!
河南曾经发觉到春秋时代炒菜的厨具
但是 炒菜正式在中华饮食上普及开来是在宋代!
  回复第14楼,@午夜浮尸  中国烹饪自古以来就是以蒸煮为主,食物料理技术一直比较单一。1840年,韩国人尹正泰将油菜籽种植和压榨菜籽油技术传入中国,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的烹饪发展。随着日本征服朝鲜,并入侵中国,随军的大量韩国人,带来了韩国特有的炒菜技术,令中国人大开眼界。韩国精湛的炒菜技术,明显高于中国单一的蒸煮料理。1920年,中国从韩国学会了制造铁锅的技术,从此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开始改变。   随着炒菜的普及,中国原有的饮食方式已不能适应菜品的更新。由此引起连锁式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进步就是筷子从韩国的传入,改变了中国人5000年多年来用手抓取食物的习惯。  --------------------------  笑而不语!  
  @bu需要注册
19:14:36  古代物资少啊!  -----------------------------  @死不认穷
19:17:10  唐太宗吃过苹果吗?虽然我们是平民,但是我们经常吃!  -----------------------------  @玄远21 11楼
19:52:40  你咋不跟山顶洞人比呀,你这娃越来越不靠谱了,本来我还想支持你呢,你的题目很好,就是跟帖不着调.........  -----------------------------  不好意思啊,我没想到您会来!  羞得面红耳赤~!!
  @午夜浮尸 14楼
19:55:53  中国烹饪自古以来就是以蒸煮为主,食物料理技术一直比较单一。1840年,韩国人尹正泰将油菜籽种植和压榨菜籽油技术传入中国,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的烹饪发展。随着日本征服朝鲜,并入侵中国,随军的大量韩国人,带来了韩国特有的炒菜技术,令中国人大开眼界。韩国精湛的炒菜技术,明显高于中国单一的蒸煮料理。1920年,中国从韩国学会了制造铁锅的技术,从此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开始改变。  随着炒菜的普及,中国原有的饮食方式......  -----------------------------  信手拈来的一篇好文啊!此模版哪里有卖?
  @中国老病人 12楼
19:55:13  小议"下油锅",及其背后的经济学考量  在这边文章里,我雄辩的说明了,油 炸 活 人 在古代是不可能的。  -----------------------------  是用开水煮人。  就是炖死了,哪有油啊!有的就是人油!
  @午夜浮尸 14楼
19:55:53  中国烹饪自古以来就是以蒸煮为主,食物料理技术一直比较单一。1840年,韩国人尹正泰将油菜籽种植和压榨菜籽油技术传入中国,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的烹饪发展。随着日本征服朝鲜,并入侵中国,随军的大量韩国人,带来了韩国特有的炒菜技术,令中国人大开眼界。韩国精湛的炒菜技术,明显高于中国单一的蒸煮料理。1920年,中国从韩国学会了制造铁锅的技术,从此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开始改变。  随着炒菜的普及,中国原有的......  -----------------------------  操啊,没看到筷子,我还当真了!
  楼主:中国老病人 时间: 04:50:00 点击:4818 回复:104
  上页 1 2 下页
到页   回复 收藏 更多 楼主  小议"下油锅",及其背后的经济学考量  ??一古代炸人的时候用的是什么油?  今天(写作当日是除夕)下午,奉命系上围裙,把大半桶鲁花压榨花生油倒到锅里,开始炸藕合,炸丸子,炸五香肉..........  不能上网了,脑子也不闲着,这样咕嘟咕嘟的奢侈的倒油,一年也就这一次,我一边看着油锅里翻滚的藕合由白变黄,由黄变焦,我就开始寻思,古代炸人的时候用的是什么油?  所以一炸完,我就赶紧上天涯来请教了!  "炸人"就其大类而言属于我国古代的“汤镬之刑”,就是在大锅里把水或油烧热,然后把人丢进去,又称“鼎烹”,主要是古代最早的大锅就是大鼎。  用水的时候就不谈了,反正就是白煮,放点葱,姜,蒜也是有可能的,至多加点辣椒面,做红汤!  可是用油炸的时候,我就有很多细节想不明白了!  比如说用油炸的时候,是搁进去就不管了,还是还翻拉翻拉?  还有古代有没有人是裹了面炸的?还是都是干炸?是象捆大闸蟹那样捆好了炸,还是直接放进去炸?  还有炸完了一个人,(迄今我还没考证出同时把几个人一起放在鼎里面炸的)这锅油是倒了再换锅新的油,还是继续用这锅油?当然,要是一个接一个的连续炸,估计不大会换油,可要是隔3,5个月才炸一个呢?  还有炸的时候是油开了放人,还是冷油就放人?  还有捞的时候用什么捞?是用特大号的篦子,还是用特大号的筷子?  还有炸藕合是看颜色,炸人是以炸死为准,还是以炸酥了为准?  最最关键的是古代炸人的时候用的是什么油?  花生油?麻油?豆油?金龙鱼调和油?猪油?牛油?鸡油?洋油?石油?深海鱼油?酥油?蛤蜊油?玉米油?葵花籽油?核桃仁油?橄榄油?菜籽油?棉籽油?桐油?松节油?樟脑油?薄荷油?蓖麻子油?亚麻仁油?。。。。。。。。。。。。。  关于油的问题,基本已经弄清楚了!  炸人的时候用的油其实和炸肉的时候用的油是一样的,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  1弄清楚中国古代的食用油!  2在中国古代的若干食用油中找一种,量足够大,尽可能便宜的!  中国远古时的食用油都是动物油。如牛油,猪油,羊油!  《周礼·天官·庖人》中记述掌管天子膳羞时供应肉食的官,根据不同的季节,使用不同的油煎和各种鸟兽。直接用膏油炸食品的记录比较少,大概跟这时候获得油不容易吧!  使用相当长时间的动物油后,因为榨油技术的诞生,才始有植物油。植物油的提炼,大约始于汉,但不能食用,芝麻油是最早被广泛使用的植物油 !   芝麻油在唐成为极普遍的烹饪用植物油!但用油炸东西的记载还是!到了北宋中期以后,油炸食品的记载开始增多!  宋庄季裕《鸡肋编》中有一节专记油,详述宋代各种植物油的提取,河东有大麻油,陕西有杏仁、红蓝花子、蔓菁子油,山东食苍耳子油。另外还有旁昆子油(疑乃蓖麻油)、乌桕子油。婺州、频州沿海食鱼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人脑油!(宣和中,京西大歉,人相食”,又“炼脑为油,以食贩于四方莫能辨也”)。不过后世最常见的豆油的记载却不多,但这时应该也产生了,只是应用还不及麻油那样广泛!  至明代,植物提取的素油品种增多。《天工开物》记:“凡油供馔食用者,胡麻、莱菔(即萝卜)子、黄豆、菘菜子为上;苏麻、芸台子次之;茶子次之,苋菜子次之;大麻仁为下!  虽然此时花生油已经传入中国,但《天工开物》却没提到花生油。花生油是诞生得最晚的植物油。《天工开物》中有提到棉花耔油,但是作为灯油提的!  花生油的产生应该在清!但作于清嘉庆十八年的《调疾饮食辨》《油》篇中,却只记植物油四种:脂麻油(芝麻油)、豆油、芸台油(菜子油)、吉贝油(棉花子油),并无花生油。 那四种油应该也就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食用油.  从经济性和技术上的可能性来考虑,在古代要想炸人,  如果是唐以前,多半是用牛油,猪油等!(炸一个人,得用多少头猪啊?)  唐宋时期炸人,最可能的是用麻油!  宋以后,用豆油和菜子油的可能性最大!  清中期以后也可能用花生油.(有一段时间花生油比豆油还便宜)
  回复第19楼,@微城失词  回复第14楼,@午夜浮尸   中国烹饪自古以来就是以蒸煮为主,食物料理技术一直比较单一。1840年,韩国人尹正泰将油菜籽种植和压榨菜籽油技术传入中国,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的烹饪发展。随着日本征服朝鲜,并入侵中国,随军的大量韩国人,带来了韩国特有的炒菜技术,令中国人大开眼界。韩国精湛的炒菜技术,明显高于中国单一的蒸煮料理。1920年,中国从韩国学会了制造铁锅的技术,从此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开始改变。   随着炒菜的普及,中国原有的饮食方式已不能适应菜品的更新。由此引起连锁式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进步就是筷子从韩国的传入,改变了中国人5000年多年来用手抓取食物的习惯。   --------------------------   笑而不语!   --------------------------  让这丫气乐了  
    油的问题搞清楚了,再接下来就是锅的问题!  毫无疑问,炸人需要一口大锅!这又涉及到古代炊具史,尤其是大炊具史的问题!  在陶器时代,不能制造太大的器物!  在夏商周青铜时代,青铜鼎一般是比较大的炊具!现存最大的鼎是司母戊大方鼎,也许古代还有更大的鼎,但现在未发现!  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后期铸品,此鼎形制雄伟,重达875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由于鼎的特殊形制,要计算它的容积,最好的办法是把实物装满水去测量,这显然是我们现在办不到的;但是由于司母戊鼎的形状非常接近方形!我们可以约略计算出它的容积!去掉耳朵的高度约30厘米,再去掉鼎腿部的高度约43厘米,鼎腹体部分高度约60厘米,这样其容积大致为60厘米乘110厘米乘79厘米=0.53立方米,再去掉其容积厚度也就在0.45---0.5立方米之间!  这样的容积,这样的尺寸,把一个人圈把圈把塞进去煮是没问题的,但要大大方方的炸还是很局促的!  再说鼎的壁很厚,司母戊鼎厚达7厘米,这样传热是很慢的,慢慢煮没问题,煎,炒炸就很不适合!所以在釜和锅流行以后,鼎就逐渐由炊具变为礼器了!  釜也是比较大的炊具,圆形,比鼎薄,而且相对可以做的比较大还容易携带,但釜的形状有点上小下大,煮饭可以,烹人就不大合适了!釜耳往往在釜沿下肩部排列!有2只的,也有6只的!  一开始的釜也是铜釜,战国时期,铁器开始使用,到了汉朝,铁器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铁锅也开始出现!  铁锅又有生铁锅和熟铁锅的区别,生铁又硬又脆,,使劲敲就要碎了;熟铁软而有韧性,磕碰不碎,可以做炒菜锅和铁勺。生铁和熟铁的区别,主要是含碳量不同。生铁含碳量超过1.7%,熟铁含碳量在0.2%以下.  铁锅、铁釜的发明,油脂的使用,改变了青铜器的老式烹饪法,促成“炒”的出现。但用油量更多的煎和炸在汉代还是很不普遍的!  不过这时的铁锅形状和我们现在的铁锅还有些差距!比如耳朵的形状和位置!到了宋代铁锅的形制已经和现在非常接近了!  铁比铜便宜,冶炼铁和铸造铁器的的技术也比铸青铜器简单,因此有了铸造大铁锅的条件,铁锅可以做多大呢?  近年来在重庆汉墓中还出土了4口大铁锅,每口直径都有约1.2米,是考古所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大铁锅之一。这样大的铁锅每口重达二三百斤,可以想见其锅壁还是比较薄的!  当然,后来也有铸造铜锅的,不过此时的铜锅已经是黄铜锅,而非青铜器锅!  现在北京潭柘寺天王殿前有一口铜锅,直径1.85米、深1.1米,是和尚们炒菜所用,此锅原在东跨院北房西次间,现在那里还有一口更大的锅,直径4米、深2米!  20多年前,在一些大工程的工地上我也见过很多直接字1.5米以上的大锅,是给民工蒸干粮和烧开水用的!  这是有实物佐证的锅,文献记载的大锅就更多了!  比如有记载说,明末李自成农民军攻下洛阳,抓住福王后,将三百多斤的大胖子福王洗剥干净,扔到巨大的铁锅内,撒满姜、葱、蒜、桂皮、花椒以及无数高汤炖煮用香料,再加上七、八只剥皮去角的整只梅花鹿,在熊熊烈焰中一起烹煮,待煮烂后,分给农民军将士实用,美其名曰"福禄(鹿)宴"!  福王本身就很胖,再加上七、八只整只梅花鹿,这样看来煮福王的巨锅就不能用那口直径1.85米的了,至少要直径3米的,才好盛开这多原料!  大铁锅的出现,给"炸人"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因此从技术上说,汉代以后在"炸"人这个事上,锅的方面是不存在任何问题的!  当然铸造一口超大铁锅,自然也是一件花消颇大的事情!  锅的问题解决了!还有个大笊篱和大筷子的问题!  因为无论是出土文物还是文献记载都没有关于特别大号的笊篱和筷子的,所以暂时可以认为一直就没有这种器具!有可能,人煮烂了,不是很大的笊篱也可以捞!不过,有使用钢叉和长矛翻滚被烹杀者的记录!这个问题也只能研究到这步!
  那豆油和菜油呢?  
  貌似宋代的时候还不怎么用炒菜
  接下边要解决的就是燃料问题!  燃料的问题相对简单!一直到中国古代史结束,也没有大规模使用石油和天然气作为主要燃料的记载!  中国古代最早的燃料就是柴禾,虽然原始但直到现在仍被广泛使用!比柴禾高级一点的是木炭,木炭可以达到更高的温度,在商代就在冶炼金属中使用了!  中国古代用煤的记载也很早,汉代用煤炼铁不但有文字记载,而且有多处遗址佐证,!   煤的大规模开采和普遍使用,始于北宋。《宋史》、《宋会要》都有记载,当时官府卖煤炭者就有数十场所。汴京(今开封)及其周边地区数百万人家完全依靠煤炭,燃薪的没有一家。北宋年间产煤最盛的当数山西。到了南宋时已开始用焦炭炼铁了!  所以,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可用的主要燃料就是柴禾,木炭,煤炭,和焦炭4种!  今天国内市场上的焦炭价格是1700元左右1吨,合8两银子;煤炭价格是500-700元左右1吨!合3两银子;木炭的价格是2500左右1吨,特别好的也有1吨5000的;柴禾的价格就不大好说了!  考虑到"烹杀"毕竟只是把水烧开把油煮沸,也不是要冶炼钢铁,焦碳,木炭这样贵的燃料就先不用了!只用煤炭和柴禾吧!尤其是柴禾比较易得,在烧大锅时,添加起来比煤炭还方便,烧起来反映速度又快,是"烹杀"用燃料的首选!只不过,要想把几千斤水烧沸,其所需要的数量是很可观的!而要想把几千斤油烧沸,其所需要的柴禾的量就更大!因为油的沸点比水高,花生油、菜子油的沸点为335度,豆油为230度。  锅有了,柴有了,油也有了,那么炸一个人需要多少油呢?  那么要想象那种炸油条一样的效果去炸一个人需要多少油呢?  要是剁碎了分批炸,就是一般人家炒菜的锅也可以!而需要的油估计一桶5L的鲁花压榨花生油也就足够了!虽然在烹炸的过程中,油脂会有消耗,但是人本身也含油,从人体内熬制出的油会抵消烹炸的过程中的损耗!  正常男性脂肪含量约占体重的15%左右,而女性则可达到22%左右。一般认为,如果总脂肪量在男性超过25%,女性超过30%,则为肥胖。如果是炸一个比较胖的女子(比如杨玉环和芙蓉姐姐),说不定最后剩下的油比原来的还多!  但是我们这里讨论的是象那种炸油条一样的效果,去炸一个人需要多少油。  还是以身高1.75米,体重一个70公斤的比较标准的人计算.人的比重约等于水的比重,其体积大概是0.07立方米!这样看即使是0。5立方米容积的司母戊大方鼎也就够了,但是从生活经验中我们知道,  那么要想象那种炸油条一样的效果去炸一个身高1.75米的人,用内口最长仅1米的鼎是不行的!最起码需要一口直径2米的大锅!   直径2米的大锅,容积是多少呢?这个也不大好算,因为锅的形状未必很符合标准的几何形!  我们就暂且按标准的几何形半圆球体,来计算直径2米,深1米的大锅的大概容积!  我们知道圆球体积公式是:4/3乘以π乘以r的三次方   锅的容积还要除以2!  把半径1米代入,最后可以得出这口大锅的容积是2.1立方米,当然不可能把这口锅全装满油,还要留点空间!这样也就大概是2立方米的样子!  2立方米的麻油是什么价格呢?
  比如有记载说,明末李自成农民军攻下洛阳,抓住福王后,将三百多斤的大胖子福王洗剥干净,扔到巨大的铁锅内,撒满姜、葱、蒜、桂皮、花椒以及无数高汤炖煮用香料,再加上七、八只剥皮去角的整只梅花鹿,在熊熊烈焰中一起烹煮,待煮烂后,分给农民军将士实用,美其名曰"福禄(鹿)宴"!  福王本身就很胖,再加上七、八只整只梅花鹿,这样看来煮福王的巨锅就不能用那口直径1.85米的了,至少要直径3米的,才好盛开这多原料!  大铁锅的出现,给"炸人"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因此从技术上说,汉代以后在"炸"人这个事上,锅的方面是不存在任何问题的!  当然铸造一口超大铁锅,自然也是一件花消颇大的事情!  锅的问题解决了!还有个大笊篱和大筷子的问题!  因为无论是出土文物还是文献记载都没有关于特别大号的笊篱和筷子的,所以暂时可以认为一直就没有这种器具!有可能,人煮烂了,不是很大的笊篱也可以捞!不过,有使用钢叉和长矛翻滚被烹杀者的记录!这个问题也只能研究到这步!  =====================================================================  李自成,唉,所以一直拿他当反面教材
  楼主弃疗吧
  @午夜浮尸
19:55:00  中国烹饪自古以来就是以蒸煮为主,食物料理技术一直比较单一。1840年,韩国人尹正泰将油菜籽种植和压榨菜籽油技术传入中国,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的烹饪发展。随着日本征服朝鲜,并入侵中国,随军的大量韩国人,带来了韩国特有的炒菜技术,令中国人大开眼界。韩国精湛的炒菜技术,明显高于中国单一的蒸煮料理。1920年,中国从韩国学会了制造铁锅的技术,从此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开始改变。   随着炒菜的普及,中国原有的饮食方式已不能适应菜品的更新。由此引起连锁式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进步就是筷子从韩国的传入,改变了中国人5000年多年来用手抓取食物的习惯。  —————————————————  这是又准备为铁锅申遗的节奏吗?  
  @中国老病人 24楼
20:07:51  楼主:中国老病人 时间: 04:50:00 点击:4818 回复:104  上页 1 2 下页 到页  回复 收藏 更多 楼主  小议"下油锅",及其背后的经济学考量  ??一古代炸人的时候用的是什么油?  今天(写作当日是除夕)下午,奉命系上围裙,把大半桶鲁花压榨花生油倒到锅里,开始炸藕合,炸丸子,炸五香肉..........  不能上网了,脑子也不闲着,这样咕嘟咕嘟的奢侈的倒油,一年也......  -----------------------------  拜读大作让我笑得肚子疼!好文
  回复第3楼(作者:@死不认穷 于
19:17)  @bu需要注册 2楼
19:14:36  古代物资少啊!  -----……  ==========  你可以问:“唐太宗用过手机吗?我现在就在用”  另外,我告诉你哦:现在的苹果原产于欧洲、中亚西亚和土耳其一带,十九世纪传入我国。   
  真真是好贴!
  初中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卖油翁>  
  回复第14楼,@午夜浮尸  中国烹饪自古以来就是以蒸煮为主,食物料理技术一直比较单一。1840年,韩国人尹正泰将油菜籽种植和压榨菜籽油技术传入中国,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的烹饪发展。随着日本征服朝鲜,并入侵中国,随军的大量韩国人,带来了韩国特有的炒菜技术,令中国人大开眼界。韩国精湛的炒菜技术,明显高于中国单一的蒸煮料理。1920年,中国从韩国学会了制造铁锅的技术,从此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开始改变。   随着炒菜的普及,中国原有的饮食方式已不能适应菜品的更新。由此引起连锁式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进步就是筷子从韩国的传入,改变了中国人5000年多年来用手抓取食物的习惯。  --------------------------  我草,还能恶心点不。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时间多玩什么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