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敌后战场的作用伤亡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日军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兵力分布情况表:战争爆发时1942年日本投降时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东南亚中国战场太平洋印度洋中国战场(不含东北)东南亚太平洋37个师团10个师团7个师团37个师团15个师团111万多人不到10.9万人材料二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这样吗?”材料三中国美国英国伤亡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死亡死亡3500万人620亿美元5000多亿美元40.5万人37.5万人材料四 抗战中,四川(含重庆)先后接纳和安置了国民政府和各类机关约57个,迁川工矿企业约700家,高校48所,随行人员近4万人,至于难民多得无法统计;当时四川人口约7000万,八年抗战共征兵近300万人,为全国各省之冠!据国民政府的统计,抗战中川军伤亡人数为全国的2/10……八年抗战,国家总支出1.4万多亿元(法币),四川负担了1/3,还不包括四川抗日献金运动募捐的5亿。《新华日报》发表《感谢四川人民》的社论,盛赞四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族战争之大后方的主要基地”,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送出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泪”!材料五 我三大国因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侵略,三国决不会自身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来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日本亦将被逐出其以暴力或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我三大盟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
——中美英《开罗宣言》(日)材料六
日,中国国家图书馆经过整理,首次公布了一批馆藏古籍文献,这些历史文献中关于钓鱼岛的种种记载表明,钓鱼岛属于中国领土不容置疑。(1)其中最重要的一本书《使琉球录》,是明朝册封使陈侃所著。陈侃是明嘉靖13年(也就是1534年)出使琉球(现日本冲绳县——摘编者注)册封的正使,副使为高澄。陈侃回国后著书《使琉球录》,是现存最早记载中国与琉球海上疆界的中国官方文件。书中明确记载了“过钓鱼屿,过黄毛屿,过赤屿,目不暇接……见古米山,乃属琉球者。夷人鼓舞于舟,喜达于家。”国家图书馆研究员黄润华解释说:“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琉球人认为过了钓鱼岛列岛,到了古米山(又称姑米山,即现在冲绳的久米岛)后才算回到国家,而钓鱼岛则毫无疑问在中国的版图之内。”日本最早记载钓鱼岛的文献是1785年日本仙台学者林子平所著《三国通览图说》,晚于《使琉球录》近两百年。(2)历史上的中外地图、文献也证明钓鱼岛是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如:1863年,清朝绘制《大清壹统舆图》。1785年,日本林子平绘制《琉球三省并三十六岛之图》。1876年,日本陆军参谋局绘制《大日本全图》。1873年,日本出版《琉球诸岛全图》。1875年,日本出版《府县改正大日本全图》。1877年,日本出版《冲绳志》,其中绘有冲绳地图。1767年,法国人、耶稣会士蒋有仁绘制《坤舆全图》。1811年,英国出版《最新中国地图》。1877年,英国海军编《中国东南沿海自香港至辽东湾海图》。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著《钓鱼岛:历史与主权》《关于钓鱼岛等岛屿的历史和归属问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 日《华西都市报》第15版、18日第3版材料七 有人认为,日本是一个十分势利的国家,在国际关系上一贯崇拜强者,蔑视弱者,采取“与强者为伍”的外交战略。当今中日关系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还不够强大,日本还不服中国。面对一个正在走向强大、又不够强大的中国,美日在对华政策上将拥有共同的利害,日本会倾向于“联合美国来牵制中国”。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举一例)抗击日军的主要战役(2分)(2)材料二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2分)?该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结合材料二、三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2分)(4)结合材料四说明四川在抗战中的贡献。(2分)(5)根据材料五,简要指出中、美、英三国制止日本侵略的具体目标。(2分)(6)材料六中的两则材料都充分证明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两则材料相比,哪一则材料更具有说服力?为什么?(2分)(7)根据材料七,如果说当今中日关系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还不够强大,日本还不服中国”,那么你认为我们要使日本右翼分子收敛其嚣张气焰的根本办法是什么?(2分)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日军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兵力分布情况表:战争爆发时1942年日本投降时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东南亚中国战场太平洋印度洋中国战场(不含东北)东南亚太平洋37个师团10个师团7个师团37个师团15个师团111万多人不到10.9万人材料二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这样吗?”材料三中国美国英国伤亡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死亡死亡3500万人620亿美元5000多亿美元40.5万人37.5万人材料四 抗战中,四川(含重庆)先后接纳和安置了国民政府和各类机关约57个,迁川工矿企业约700家,高校48所,随行人员近4万人,至于难民多得无法统计;当时四川人口约7000万,八年抗战共征兵近300万人,为全国各省之冠!据国民政府的统计,抗战中川军伤亡人数为全国的2/10……八年抗战,国家总支出1.4万多亿元(法币),四川负担了1/3,还不包括四川抗日献金运动募捐的5亿。《新华日报》发表《感谢四川人民》的社论,盛赞四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族战争之大后方的主要基地”,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送出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泪”!材料五 我三大国因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侵略,三国决不会自身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来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日本亦将被逐出其以暴力或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我三大盟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
——中美英《开罗宣言》(日)材料六
日,中国国家图书馆经过整理,首次公布了一批馆藏古籍文献,这些历史文献中关于钓鱼岛的种种记载表明,钓鱼岛属于中国领土不容置疑。(1)其中最重要的一本书《使琉球录》,是明朝册封使陈侃所著。陈侃是明嘉靖13年(也就是1534年)出使琉球(现日本冲绳县——摘编者注)册封的正使,副使为高澄。陈侃回国后著书《使琉球录》,是现存最早记载中国与琉球海上疆界的中国官方文件。书中明确记载了“过钓鱼屿,过黄毛屿,过赤屿,目不暇接……见古米山,乃属琉球者。夷人鼓舞于舟,喜达于家。”国家图书馆研究员黄润华解释说:“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琉球人认为过了钓鱼岛列岛,到了古米山(又称姑米山,即现在冲绳的久米岛)后才算回到国家,而钓鱼岛则毫无疑问在中国的版图之内。”日本最早记载钓鱼岛的文献是1785年日本仙台学者林子平所著《三国通览图说》,晚于《使琉球录》近两百年。(2)历史上的中外地图、文献也证明钓鱼岛是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如:1863年,清朝绘制《大清壹统舆图》。1785年,日本林子平绘制《琉球三省并三十六岛之图》。1876年,日本陆军参谋局绘制《大日本全图》。1873年,日本出版《琉球诸岛全图》。1875年,日本出版《府县改正大日本全图》。1877年,日本出版《冲绳志》,其中绘有冲绳地图。1767年,法国人、耶稣会士蒋有仁绘制《坤舆全图》。1811年,英国出版《最新中国地图》。1877年,英国海军编《中国东南沿海自香港至辽东湾海图》。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著《钓鱼岛:历史与主权》《关于钓鱼岛等岛屿的历史和归属问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 日《华西都市报》第15版、18日第3版材料七 有人认为,日本是一个十分势利的国家,在国际关系上一贯崇拜强者,蔑视弱者,采取“与强者为伍”的外交战略。当今中日关系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还不够强大,日本还不服中国。面对一个正在走向强大、又不够强大的中国,美日在对华政策上将拥有共同的利害,日本会倾向于“联合美国来牵制中国”。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举一例)抗击日军的主要战役(2分)(2)材料二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2分)?该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结合材料二、三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2分)(4)结合材料四说明四川在抗战中的贡献。(2分)(5)根据材料五,简要指出中、美、英三国制止日本侵略的具体目标。(2分)(6)材料六中的两则材料都充分证明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两则材料相比,哪一则材料更具有说服力?为什么?(2分)(7)根据材料七,如果说当今中日关系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还不够强大,日本还不服中国”,那么你认为我们要使日本右翼分子收敛其嚣张气焰的根本办法是什么?(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日军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兵力分布情况表:战争爆发时1942年日本投降时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东南亚中国战场太平洋印度洋中国战场(不含东北)东南亚太平洋37个师团10个师团7个师团37个师团15个师团111万多人不到10.9万人材料二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这样吗?”材料三中国美国英国伤亡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死亡死亡3500万人620亿美元5000多亿美元40.5万人37.5万人材料四 抗战中,四川(含重庆)先后接纳和安置了国民政府和各类机关约57个,迁川工矿企业约700家,高校48所,随行人员近4万人,至于难民多得无法统计;当时四川人口约7000万,八年抗战共征兵近300万人,为全国各省之冠!据国民政府的统计,抗战中川军伤亡人数为全国的2/10……八年抗战,国家总支出1.4万多亿元(法币),四川负担了1/3,还不包括四川抗日献金运动募捐的5亿。《新华日报》发表《感谢四川人民》的社论,盛赞四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族战争之大后方的主要基地”,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送出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泪”!材料五 我三大国因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侵略,三国决不会自身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来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日本亦将被逐出其以暴力或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我三大盟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
——中美英《开罗宣言》(日)材料六
日,中国国家图书馆经过整理,首次公布了一批馆藏古籍文献,这些历史文献中关于钓鱼岛的种种记载表明,钓鱼岛属于中国领土不容置疑。(1)其中最重要的一本书《使琉球录》,是明朝册封使陈侃所著。陈侃是明嘉靖13年(也就是1534年)出使琉球(现日本冲绳县——摘编者注)册封的正使,副使为高澄。陈侃回国后著书《使琉球录》,是现存最早记载中国与琉球海上疆界的中国官方文件。书中明确记载了“过钓鱼屿,过黄毛屿,过赤屿,目不暇接……见古米山,乃属琉球者。夷人鼓舞于舟,喜达于家。”国家图书馆研究员黄润华解释说:“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琉球人认为过了钓鱼岛列岛,到了古米山(又称姑米山,即现在冲绳的久米岛)后才算回到国家,而钓鱼岛则毫无疑问在中国的版图之内。”日本最早记载钓鱼岛的文献是1785年日本仙台学者林子平所著《三国通览图说》,晚于《使琉球录》近两百年。(2)历史上的中外地图、文献也证明钓鱼岛是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如:1863年,清朝绘制《大清壹统舆图》。1785年,日本林子平绘制《琉球三省并三十六岛之图》。1876年,日本陆军参谋局绘制《大日本全图》。1873年,日本出版《琉球诸岛全图》。1875年,日本出版《府县改正大日本全图》。1877年,日本出版《冲绳志》,其中绘有冲绳地图。1767年,法国人、耶稣会士蒋有仁绘制《坤舆全图》。1811年,英国出版《最新中国地图》。1877年,英国海军编《中国东南沿海自香港至辽东湾海图》。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著《钓鱼岛:历史与主权》《关于钓鱼岛等岛屿的历史和归属问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 日《华西都市报》第15版、18日第3版材料七 有人认为,日本是一个十分势利的国家,在国际关系上一贯崇拜强者,蔑视弱者,采取“与强者为伍”的外交战略。当今中日关系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还不够强大,日本还不服中国。面对一个正在走向强大、又不够强大的中国,美日在对华政策上将拥有共同的利害,日本会倾向于“联合美国来牵制中国”。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举一例)抗击日军的主要战役(2分)(2)材料二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2分)?该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结合材料二、三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2分)(4)结合材料四说明四川在抗战中的贡献。(2分)(5)根据材料五,简要指出中、美、英三国制止日本侵略的具体目标。(2分)(6)材料六中的两则材料都充分证明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两则材料相比,哪一则材料更具有说服力?为什么?(2分)(7)根据材料七,如果说当今中日关系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还不够强大,日本还不服中国”,那么你认为我们要使日本右翼分子收敛其嚣张气焰的根本办法是什么?(2分) 科目:最佳答案(18分)(1)结论:中国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过程中牵制了日军特别是日本陆军的大部分兵力。(2分)例子:①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②敌后战场:百团大战,反“扫荡”(正面、敌后各答对一个得1分。共2分)(2)设想的结局:日本、德国法西斯势力汇合,势力进一步扩张,控制亚非欧大部分地区。(2分)原因:中国人民没有屈服,给日军以沉重打击,阻止了日军大规模的进攻;(2分)(3)评价:①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打击了大部分日军,为二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2分)(4)①四川是抗战的大后方;②四川是抗战的兵源基地;③四川是抗战的财源和物资基地。(抗日战争时期,四川人民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为祖国的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只要言之成理均可。)(每小点1分,共2分。任答两点即可)(5)目标:①剥夺日本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②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国;③逐出日本以暴力或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每点1分,共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6)第(2)则材料更有说服力。(1分)原因:第(2)则材料中地图的绘制和出版者大多是日本民间人士和官方机构以及英国人、法国人,证据更加客观、公正。(1分)(7)尽快地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使之显著超过日本。(2分)解析
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之比较
陈向阳&孙&英
日08:24&&&来源: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奋斗的胜利。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在伟大的抗战胜利已经过去70年的今天,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抗战中各自分别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一些人对此问题还存在模糊认识,有必要作出鲜明的回答。
一、正面战场在抗战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七七事变后的八年抗战中,中国国民党承担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为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是这场规模空前的全民族抗战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予以客观的评价,对于全面深刻了解这场战争,牢记历史、开创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1. 在战略防御阶段(日―1940年),国民党正面战场曾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日―1938年10月,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中发挥作用显著。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原计划在短时间内灭亡中国,把攻击的矛头对准国民党军队主力和我国主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地区,因此,这一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我国抗战的主战场。这一阶段历时1年4个月,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50730人,(蒋纬国总编:《抗日御侮》第10卷,黎明文化公司印行中华民国67年版,第44―45页)牵制日军70万人以上,而且付出了较大牺牲,其正规军损失达1044268人。(刘庭华著:《中国抗日战争论纲》,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5页)当时的正面战场,对于打破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消耗日军兵力和战争资财,迫使日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些也在客观上为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挺进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年,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仍较为积极。这一时期,已经不完全是战争中敌之进攻、我之防御阶段,而是由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相持阶段)的过渡阶段。在此阶段,日本侵略者虽然开始转移兵力到解放区战场,但进攻的重点还是放在国民党正面战场;国民党方面的政策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除了对日军的有限进攻进行较为坚决的抵抗外,还主动发动有限度的攻势与反击,以进一步牵制消耗敌人。在这两年时间里,国民党军队给予日军较大打击,共毙伤俘日军263251人,(蒋纬国总编:《抗日御侮》第10卷,黎明文化公司印行中华民国67年版,第44―45页)同时也付出1019911人的伤亡代价,(刘庭华著:《中国抗日战争论纲》,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9页)与两年的伤亡人数大体相等,这也是国民党政府在这一阶段抗战较为积极的一个具体例证。在这一时期,由于英美等国对国民党政府的劝降和日本的诱降、希特勒席卷西欧、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的成立等等因素,均给国民党政府带来极坏的影响,从而使国民党政府既抗战又反共,对日军既抵抗又动摇。因此,当中国的抗战成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主战场的时候,国民党正面战场却在我国抗战中逐渐下降为次要的战场,且在许多作战中出现溃败的被动局面。
2. 在战略相持阶段(1941年―1945年8月),国民党政府对抗日比较消极。
这一时期,中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日军作战重心逐渐由中国转移到南太平洋地区,日本对华采取巩固占领区的军事战略,把作战的重点对准敌后解放区;国民党政府把战争的胜败完全寄托在美英盟军身上,对抗日十分消极。在整个相持阶段,国民党军队基本上没有对日军采取主动的战略或战役性攻势,1942年下半年以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国民党正面战场基本上呈现出与日军互不相扰的休战状态。国民党军队在年5年的伤亡总数(计853603人),不仅不及两年的伤亡数(1084379人),也比两年的伤亡数(1019911人)少。(同上书,第81页)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民党政府在1941年后消极抗日的事实。相反,在反共方面国民党却非常积极,1939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5届5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并于1941年1月发动围歼新四军军部的皖南事变,1943年又扩大了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并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
3.在战略大反攻阶段(1945年8月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急迫地抢占胜利果实。
日,苏军出兵东北,次日,苏联对日宣战。之后,中国战局发生了急剧的重大变化。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力地配合苏联及其他同盟国作战。”“中国民族解放战争的新阶段已经到来了,全国人民应该加强团结,为夺取最后胜利而斗争。”(《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进入战略大反攻。国民党对我军的反攻作战行动不但不予配合,反而采取了无理的阻挠和破坏,甚至还存在与日伪暗中勾结的行为。8月10日至11日,蒋介石连续发布三道命令:要八路军及一切抗日军队“应就原地驻防待命,其在各战区作战地境之部队并应接受各战区司令长官之管辖,勿擅自行动”;令“各地伪军,应就现驻地点负责维持地方治安”;令各战区“以主力挺进解除敌军武装”,接受日伪军投降,同时积极向解放区推进。例如,胡宗南以其主力3个军向山西推进,一部已过黄河;傅作义部进入包头并沿平绥路东进;李品仙、何柱国等部向徐州、蚌埠推进;王仲廉、高树勋等部向郑州、洛阳、许昌一线推进,等等。国民党在美国帮助下几乎垄断了受降权,对原日军侵占的重要战略地点,除东北及张家口、承德、赤峰、多伦、古北口为我八路军解放外,其余大多为国民党军抢占,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果实大都被国民党攫取,且成为了其之后发动内战的重要资本。
二、敌后战场在抗战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根据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的会议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武装开辟了抗战的敌后战场。在抗战过程中,敌后战场由战略上配合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作战逐渐上升为抗日的重心,成为与日军作战的主战场。敌后战场为最终赢得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1. 敌后战场的开辟,在战略防御阶段较好地配合了友军作战。
敌后战场的开辟是由当时的国情军情决定的。全国抗战爆发后,由于敌小我大,决定了日军在中国占据的地域越大,其兵力就越不足,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城镇,这样敌后广大乡村地带成了开辟抗日根据地的理想区域。与当时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大溃败相反,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向敌后沦陷区大步前进,依据中央确立的方针,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先后建立了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冀鲁豫、苏南、淮南、豫皖苏边等大小24块抗日根据地,成为坚持长期抗战的重要力量,与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战略上对日军形成夹击之势。自1937年9月平型关初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我军在敌后战场对日军作战1600多次,毙伤敌6万余人。1938年敌后战场抗击日军兵力40万人,占全部侵华日军的58.8%,抗击伪军7.8万人,达100%。(刘庭华:《中国抗日战争论纲》,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5页)敌后游击战不仅配合了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作战,直接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有力的打击,而且迫使日军不得不将原先用于进攻的大量兵力转向保守占领区,从而对停止日军的战略进攻,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敌后战场在战略相持阶段逐渐上升为抗日的主战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的对华政策发生了变化,对国民党由军事进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改为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把主要兵力用于进攻敌后根据地。从武汉失守到1945年8月大反攻前的6年10个月期间,除1944年春日军重新向国民党正面战场作了一次带战略性的进攻外,只发动过南昌、随枣、长沙等14次有限规模的战役性进攻,平均近6个月的时间才进行1次,其间国民党正面战场并没有严重的战事。这样长的时间内,日军侵华的主力是对着解放区作战的。对此,朱德曾有明确的论述:“构成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敌人与解放区之间长期反复的最残酷的战争。所谓相持阶段,实即解放区与敌人的相持。”(《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第1版,第139页)1939年日军对敌后解放区作战使用的兵力达54万人,占其侵华(不含东北)总兵力的62%,伪军14.5万人,达100%。1940年日军对敌后解放区作战使用的兵力47万人,占全部侵华日军的58%。1941年至1942年,日军更加强调集中力量打击共产党,使用其侵华兵力70%左右约40余万人(不含东北),对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实施“扫荡”、“清乡”,企图消灭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武装。到1943年冬,美英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军转入战略反攻时,敌后解放区战场还抗击着侵华日军的58%,约35万人;伪军的90%,约73.5万人。(刘庭华:《中国抗日战争论纲》,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7―98页)上述一系列数据清晰地表明,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武装对日军吞并中国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日军在中国战场的主要攻击目标,事实表明,这一时期敌后战场客观上已经逐渐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由于敌后解放区军民在最困难的条件下长期坚持积极对日作战,陷日军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消耗和钳制了日军大量兵力,为战略反攻阶段的到来创造了有利条件。至1945年春夏,我军已经由抗战之初的4万多人发展到91万余人,民兵发展到220余万人,根据地发展到19块,人口有9550余万人,为最后战胜日本侵略者创造了坚实的基础。(同上书,第95页)
3. 敌后解放区战场是战略大反攻的出发地,也是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战略基地。
敌后解放区历经劫难、条件非常艰苦,但具有人心向我、地域广阔、战场环境熟悉等得天独厚的、打击日寇的有利条件。从1943年秋开始,敌后解放区战场扩大对日局部反攻的规模,到1945年夏季大规模攻势作战结束时,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武装共收复县城70余座,歼灭日伪军40余万人,基本上扫清了敌后根据地内的日伪军据点,把日伪军压缩到大中城市和主要交通线上。(同上书,第99页)由于解放区军民长期的浴血奋战和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卓有成效的建设,为大反攻准备了相当雄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敌后解放区成了战略大反攻的出发地和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基地。
苏联对日宣战并同时进军我国东北后,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武装随即向华北、华中和华南日军占领的主要交通线及城镇据点展开猛烈攻击,发起了强大的战略反攻,打击和牵制了日军驻关内的大量军队,使其不能支援东北关东军,从而保障了苏联红军歼灭关东军的远东战役的胜利进行。同时,八路军和新四军各以一部兵力迅速挺进东北,同东北抗日联军一起,配合苏军作战,迅速解放了东北全境。由于日伪军在蒋介石的命令下拒不向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缴械投降,致使敌后解放区军民的大反攻作战一直持续到日军早已投降的1946年初。据不完全统计,自日至12月底,我军共歼敌35万余人,攻克县城以上城市250余座,缴获长短枪24万余支,轻重机枪5000余挺,各种炮1300余门,收复国土31.5万平方公里,解放人口1800余万,取得了战略反攻的重大胜利。(同上书,第100―101页)总之,抗战进入战略反攻后,共产党领导的各种人民武装,在收复失地、配合盟军进行对日最后决战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南京陆军指挥学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责编:朱书缘、谢磊)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型关大捷是敌后战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