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龙博平台打开都很卡这是什么节奏天国平台呢??++

当前所在位置: >
热门微信号:
龙博:我现在用平台和用户来描述中南传媒的传媒板块思想
作者: 浏览数: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阅读,只需一秒。精彩,尽在掌握!中南传媒副总经理、潇湘晨报董事长龙博与湖南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谈传媒变革.中南传媒副总经理、潇湘晨报董事长、湘教传媒...
点击上面↑↑↑蓝字,跟晨报君一起玩耍!潇湘晨报微信号:xxcbwx中南传媒副总经理、潇湘晨报董事长龙博与湖南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谈传媒变革。中南传媒副总经理、潇湘晨报董事长、湘教传媒董事长龙博 资料图 编者按:日,湖南省委宣传部与湖南师范大学签约,启动部校共建新闻学院,这也是湖南省内唯一一家共建的新闻学院。日,中南传媒副总经理、潇湘晨报董事长、湘教传媒董事长龙博作为高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千人计划”人选,受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邀请,做客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开展了关于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媒体乃至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的讲座,并与师生们进行了交流与探讨。以下是讲座及互动环节实录↓ 非常荣幸能够和湖南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这么多精英、老师、学生一起探讨传媒行业的发展和变化。在这么一个传播环境和传播技术发生巨大变化甚至是颠覆性变革的时代节点,来探讨媒体乃至文化产业的发展,千头万绪。我身处文化产业一线,一方面负责中国文化传媒行业上市公司龙头企业——中南传媒的战略投资和并购,对中国文化传媒行业具有核心能力的一些企业进行投资与并购的运作,另一方面负责中南传媒的传媒板块潇湘晨报全系的营运,同时兼任湖南教育电视台传媒公司董事长。今天我从这三个职业身份出发,带着在工作实践中的很多困惑、很多焦虑、也有很多的探索,跟在座的各位进行探讨与交流。近一两年我的主要工作其实已经跳出了媒体,因为我想带领一个传统的传媒集团从根本上完成三个转变。第一是从媒体向平台的转变。潇湘晨报系旗下目前有3报、13刊、3个网站和1个电视台,还有一系列线下线上结合的平台。在操盘媒体的过程中,我认为传统媒体如果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大作为的话,首先要完成从媒体向平台的转变。第二是从受众向用户的转变。传统媒体或者传播学更多的是在讲读者、观众或者说精准传播,但是在这么一个碎片化的时代里,我认为光有受众是不够的。因为对应着受众的产业格局是广告运营,依然逼仄和局促,而用户则对应着全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结构,应该要完成从受众向用户的跨越。第三是从媒体经营向产业经营的转变。无论是传播方式还是商业模式,都要从单纯的受众向用户转变,这样传播才能从单向或者单次的传播变成复合的、精准的传播,由此所附着的商业模式,也才能从单纯的受众经营过渡到介入用户的整体消费行为乃至消费轨迹,从经营媒体转变为经营产业。这两年说困惑也好,说探索也好,说我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转型定位也好,这三个转变就是我个人的工作指南或者个人的文化产业思维导图,很多板块都围绕这三个方向来转向、调整。列举一个案例,去年年底我完成了一个最大的转变,就是对原有的老年媒体板块进行了重新构架与布局。因为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大约在三年半前我们就围绕老年产业进行了布局,形成了全国领先的老年媒体集群,由以下5个点位组成:第一,我们用三年多的时间打造了全国发行量最大的老年报纸《快乐老人报》,截至今年的1月1日,面向全国的期均发行量达168万份,在全国所有的报纸里期均发行量排第四名。排名第一是《人民日报》,第二是《参考消息》、第三是《环球时报》、第四就是《快乐老人报》,这个报纸的发展速度被认为是在一个报业衰退的时期创造了奇迹。第二,我们布局了《活过100岁》杂志,希望做一个面向中老年人群的、高端的健康养生杂志。第三,我们做了快乐人生出版事务所,围绕中老年人群提供定制出版和自助出版服务。第四,我们收购了一家旅行社,把它改名为美时美刻国际旅行社。第五,大约在1年零8个月前,我们围绕老年人群做了枫网。目前这五个布局每个点的KPI都应该是中国最领先的。《快乐老人报》期均发行量达168万,我预计再用20多个月,就可能达到300万以上的期均发行量,那就有可能是当之无愧的全国第一了。《活过100岁》杂志也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老年健康养生杂志。快乐人生出版事务所也是中国最大的老年定制出版和自助出版服务商。目前,枫网单日PV峰值超过1000万,日均UV超过500万,也是中国最大的老年人群垂直网站。美时美刻国际旅行社,因为才收购过来,重新规划了发展战略,正在迅速成长为一个完全差异于传统旅行社模式的、针对中老年人群提供主题类旅游服务的、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旅游公司。这五个点捏成了一个拳头,在未来老年的媒体布局或者老年产业板块的布局里面,我们已经走在了前面。但是去年年底我把这个架构彻底打碎了,因为我觉得过去的媒体布局仍然是在穹顶之下的一个布局。我不知道谁订了这168万份报纸?既然我不知道谁订了就没有战略价值,《活过100岁》杂志也是这样。所以我把过去的布局全部打碎了,做了一个大改造,从组织架构、管理流程、关键事件节点控制、KPI等全部推倒重来,力求完成三个转变。我不要传统意义上的发行量,因为我不知道读报的人是谁。我希望传统的发行量和传统的受众能变成我们的用户,我不希望单纯做媒体,因为单纯做媒体就意味着商业模式只能靠影响力变现,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靠广告来做经营支撑,这个定位太狭窄。我不希望仅仅做一个媒体公司,我希望介入到中老年产业的领域,这样才能进入一个新的蓝海。按照我前面讲的三个转变预设,彻底打碎重组,首先在上市公司中南传媒之下成立了快乐老人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在这个公司的流程架构中把枫网变成了第一平台重新定位,从资讯门户往工具和平台转变。如果枫网定位仅做资讯门户,即使日均UV达到一千万,乃至几千万,若不能变成精确的用户也是没有战略价值的。所以我们把枫网提升为老年产业公司的首要平台,给枫网定了KPI,要求它必须拥有一批精准用户数。要拥有精准用户,首先我们把精准的用户概念定义出来,这个定义就是与枫网平台完成过第一次交易的人,必须要有首次交易,而不是简单的注册。我希望枫网能够迅速完成转型,在未来的12个月内拥有500万以上的精准用户数。其次,再在这个工具和平台上面,“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上接天线”是希望把第三方的产品和服务嫁接到枫网这个平台上来,我们统计过,在中国大陆做中老年健康服务的公司,有一些是有道德瑕疵的公司,所谓道德瑕疵就是很多老人经常遭遇的“忽悠”公司,一床被子卖一万多,很多老年人愿意买,并且儿子、女儿劝说他不要买,老人还会埋怨儿女小气。我曾暗中去体验过,看到这些公司对老年人全部一对一配套服务,一进门就“爷爷”、“奶奶”地喊,就像待自己的爷爷、奶奶或父母一样。很多子女很忙,老年人有情感“空巢”需要慰藉补偿,一些“忽悠”老年人的公司就来帮你补偿,因此,就要对第三方公司进行甄别和升级。我们调查过,剔除这些有道德瑕疵的公司,在中国大陆真正能够为中老年人群提供符合我们要求的第三方产品和服务的公司不超过1200家,从1200家里面精选10%就是120家,我们把这120家嫁接到枫网平台上去,他们可能是提供产品,也可能是提供服务,这就是“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就是把前面讲的这四个媒体在组织机构上降序,把《快乐老人报》降到枫网之下,《快乐老人报》本身的编辑、记者和经营人员必须完成一个转变,他们首先要以枫网平台的内容生产作为第一KPI,在这个前提下,再来生产报纸的内容。《快乐老人报》的主编是每周编辑两期报纸,每期16个版。因为报纸的版面容量是有限的,但是互联网的容量是无限的,所以要把原来编每期16个版的工作量降到次要地位,主编们究竟在枫网平台上要生产什么样的内容?无非是EGC和UGC两种。规定主编们首先必须利用海量的内容,利用最及时的工具来生产枫网的内容,让用户产生粘度,把受众变成用户。在此基础上再从中提纯,提炼出具有关键影响力的内容转化成报纸的产品。《活过100岁》杂志也是如此操作。快乐人生出版事务所我也要求进行转变,不要过去的路径依赖,而是要以互联网的思维来做出版,我要求订单要从网上来,比如在网上做众筹出版。大家知道老年人群都有一个特点,经济条件好的都愿意出回忆录,社会人脉资源多的想出家谱、族谱和地方志,有圈子的想出同学录和共同的回忆录。我岳父从部队转业,这两年他天天在写回忆录,并且还向战友征文,回顾他们激情燃烧的岁月,计划汇集起来出一本书。比如我岳父战友的回忆征文,可以采取众筹的方式来出版。我岳母爱看一些食谱挂图,就是什么食物相克,什么食物有多少匹配度?所以针对岳母所代表的人群,应该可以做新概念食物挂图。我从岳父、岳母的消费行为来研究老年人群的需求,推己及人,研究这些用户行为、用户习惯,并以此形成规律,来营运快乐人生出版事务所,结果稍稍一转变思路,立马应者云集,银行、保险和一些大的药企愿意与我们合作,针对老年人做一些定制出版,今年我们会做很多针对老年人群的、以健康养生为主题的系列定制出版。上个月,我让美时美刻国际旅行社放弃了一笔将近80万元的单子,这笔单子是什么呢?就是某个大企业要在湖南做一次内部的旅游式会议,他们喜滋滋地告诉我,这一笔订单是现金,是Cash!我让他们放弃,他们很不理解,为什么不要?我说矫枉必须过正,我们要做的美时美刻旅行社不是这样的。我们必须知道传统意义的旅行方式非常让人纠结,用户体验很不好。它主要表现在低团费,有时候甚至几乎是零团费,但是要靠游客购物的提成来填补旅行社的收入,结果就带来整个旅游行业巨大的黑洞和巨大的用户不信任。如果我这样去做未来老年人群的高端旅行,毫无疑问是没有价值的。那么我们怎么做?很简单,首先根据“用户需求、用户体验”来研究如果针对老年人做旅游的话,应该怎么做?我现在把这八个字作为本企业的第一信条,在尊重用户需求、用户体验的前提下打磨出全新的产品设计。在产品线、旅游线路的编排上换了思路,换什么思路?推主题游,比如战友游、祖孙游、广场舞与广场舞之间的竞演游、同学游等。中南传媒董事长龚曙光(也是大家的师兄)提出过一个观点,《快乐老人报》首先要倡导“人生永不落幕”的价值观,我们老年产业的发展也是落实了龚董的这一战略定位。比如健康养生的主题游怎么做?就在前天我们与韩国大邱市的一个养生基地签约,共同启动了“乐游韩国--中韩健康文化交流活动”,湖南快乐老人产业公司首个海外养生基地也正式落户韩国大邱市。比如台湾游,有些旅行社只需要3800元,美时美刻国际旅行社可能要5800元,但是我们提供给老年用户的体验完全不同。老人进团之前,先给他做个体检,随团配的健康医生每天通过移动互联网把老人的健康状况发给买单人,也就是他的子女,告诉他你父亲的状态非常好,你父亲正在垦丁、花莲玩得非常开心,他的血压、心率很正常。老人的一日三餐都给他找营养师匹配,进行相关的饮食调理。晚上,老人除了游玩之外,还有营养师讲座,老人们相互之间也有健康养生的心得体会交流。按这样的模式做下来,非常受老人们欢迎。还有一个细节,大家知道现在数码相机已经很普及了,老年人都有数码相机,但是带来了新的问题,老人“噼里啪啦”地拍了一通之后,谁来帮他整理照片?经过调研,我们发现了老年用户的需求,老年人拍了照片以后他希望印成一本册子,然后告诉他的朋友、伙伴,你们看这是我在台湾玩,这是我儿子、媳妇帮我买的单,他要从展示相册中获得一种认同感,这种愿望非常强,表面上看是炫耀,其内核是情感补偿。因此,如果每位老人拍完了,美时美刻的专业人员给老人整理照片,给老人编成相册,然后给老人印制出来,这种用户体验就完全不同了。我们要做这种高端的旅行,再加上一些线上的社交工具,让老年人们的朋友圈相互之间影响和牵引,逐渐发展成为生态。就像以上讲的那样,我们要真正介入整个老年产业,都把互联网放在第一位来做平台,同步对传统的、已经取得比较稳定营业收入的板块做提纯,线上线下相结合,做用户的衍生服务,满足用户需求,给用户提供良好的体验,最终推出有情感认同,很温暖的产品,这样就很理性、也很精准,形成一个真正的生态系统,有了这个生态系统,就可以分两步迅速介入老年产业。第一步,实现针对老年人群的“心灵圈地”,通过媒体的教育完成“心灵圈地”,获得用户的心理认同和品牌忠诚。第二步,老年人群的“心灵圈地”完成后,就可以用很轻的资产,迅速跨入任何一个老年产业领域。我按照“从媒体向平台的转变,从受众向用户的转变,从媒体经营向产业经营的转变”来规划老年产业,当然也包括其他的传媒板块也是按这个思路来调整。如何来刻画中南传媒的媒体版图?简单点来介绍,就是包含3报、13刊、3网、1电视台以及整个长沙的地下空间和现代传媒集群等。但我认为这只是在用“恐龙”世界的语汇来描述的,这种描述是平面描述、线性描述,是传统媒体思维的描述。但是,我已经从“恐龙”世界里迈出一条腿来了,我的话语方式相应也变了,现在要描述我所负责的传媒板块我就会用平台和用户来描述。按互联网思维描述,中南传媒的媒体版图包括以下几个平台:第一,中老年产业平台。我前面已经通过一些案例做了详细描述。第二,湖南移动社交和生活服务平台。《晨报周刊》杂志和移动互联网相结合的美好生活城市青年平台。第三,青少年全方位综合教育传播平台。针对青少年人群,主要载体是湖南教育电视台和《十几岁TEEN》杂志,还包括其他一些线上线下结合的产品。第四,长沙地下封闭空间的综合服务平台。现在长沙地铁只开通了地铁2号线一条线,到明年的5月,地铁1号线开通后就会形成一个十字,长沙地铁才有真正的通勤能力,地铁人群才能真正形成。湖南潇湘晨报地铁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已经取得了长沙地铁1、2、3、4、5号线的广告经营权,包括地下的无线wifi平台。地铁传媒公司未来一定是一个移动互联网公司,而不是一个平面广告公司。第五,96360本土O2O社区生活服务平台。提供用大数据驱动的同城化生活服务,通过智能钥匙,智能物流柜、社区管理、生活服务、用户数据库、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有机整合,打造湖南最强大的社区生活服务平台。第六,全媒体内容生产传播和运营平台。终结新旧媒体“两张皮”,潇湘晨报的传统采编人员全员“就地转型”,以互联网为第一作业平台变革报纸的生产流程。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一体化发展,构建现代化的立体传播体系,潇湘晨报的采编团队从单一的报纸内容生产商转型为全媒体内容生产商。十多年来,我们在市场上摸爬滚打、披荆斩棘,势如破竹,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的有些探索实践,放眼全国的传媒行业来看,也是扎实的、超前的、并且见到了成效,如果真正要拿一些心得和体会跟大家交流的话,就是如上所述的这三个转变方向。我把此次落实“部校共建”当作自己在百战之余再读书,能够有机会与诸位老师和同学们交流,通过哪怕只是这么一瞬间的停顿、互动、沉淀跟大家产生一些思想的碰撞,对我来讲也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反思、学习的过程。Q&A提问:龙总,我有一个疑惑向您讨教,您刚才说的老年板块把移动互联网媒体、包括网站都做了,我理解您的战略高度,我们觉得这中间存在一个矛盾或者是一个可能需要解决的问题,老年人对于移动终端的技术层面配合度的问题,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回答:做任何一件事,我自己的决策习惯是先把两条线划出来,第一条线叫“地板”,第二条线叫“天花”。我在决策的时候,最后一定是衡量这两条线,如果是低于“地板”的我绝不干。有时候投资是一种决心和意志的比拼,我赞成龚曙光董事长讲的一句话,“小生意是算出来,大生意是博出来的”。对于你刚才提到的老年板块,我们做的是3至5年的布局。第一,现在传统媒体的影响力能聚拢用户资源、让用户产生粘度,目前现实的营业收入和利润能够支撑我们去做创新。第二,我们不对用户进行精准的标签化,不做用户的精准匹配,别人就会帮我们做。第三,与其别人做,不如我们自己做。第四,中国老年人群有一个巨大的基数,我们能够把其中一部分比例的人群变成我们的精准用户。第五,中老年群体本身的学习能力其实也是很强的,他们也在逐渐接受新的人际交往手段,比如智能手机和微信的倒逼,促使他们改变,这种“迁移”成本非常低,根本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看看我们身边的例子,包括你自己的父母,他们要学会用微信其实并不难。所以,我们必须要随着用户的“迁移”进行变化,这种变化的“风口”就是我们的一个战略机会。一些大的门户网站或者是移动端的APP,获取一个有效用户的成本最初要20元,但这是三年之前的价格。现在要80元或120元才能获取一个用户,获取一个下载并且激活的有交易用户的成本甚至达到了300元,资本市场上能够接受的还不止这个价格。而我们可以迅速地、几乎零边际成本地来获得用户,只不过是在决策层面要卡死“天花”和“地板”。“天花”就是想好了怎么干,认定了就必须这么干,不能走形,有些干扰、有些暂时的诱惑也不要怕。所谓“地板”就是我不这么干,别人也这会么干,所以,我就必须要干。所以既然“天花”和“地板”是这样,我们为什么不干呢?当然老年产业板块还要有一些线下的牵引,下一步,老年产业板块还要配套一个叫“快乐老人生活馆”的项目。有时候我们从校园中走出去就会发现,实战比沙盘演练更重要,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原来做会议营销(以下简称“会销”)很赚钱,所谓会销就是我前面举过的案例,用高附加值和高毛利的产品,用人性化的促销,通过会议的“教育”让中老年人完成购买。但是,从前年年底以来,传统会销也在改变,这种会销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产品问题,如果还是销售带有道德瑕疵的产品肯定不行。第二是成本的问题,因为一个会销,如果按方圆5公里布点太大了,按方圆3公里来布点,从一个店的产出能力来看,复制面临着成本的问题。这给了我们启示,还是要靠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牵引,完成用户的抓取、用户的教育和最后对用户的营运。有人觉得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很复杂,其实说白了就是“三板斧”,第一板斧“圈人”,第二板斧“留人”,第三板斧“用人”。首先怎么把人怎么圈进来?用多少资源来圈人?烧多少钱来圈人?第二,圈来的人到这儿来干嘛?怎么把人留住?要么用资金来“留人”,要么用服务来“留人”,要么用伦理来“留人”。把人留住之后第三步就是“用人”,以什么样的综合服务和商业运营来“用人”。按照这“三板斧”接连“砍”下去,一定不会变成掰包谷的猴子,最后一定会留下一些东西。提问:龙总我有个疑问想向您讨教,你们整合了湖南教育电视台,我们都知道湖南电视湘军本身这么强大,名声在外。你们整合了湖南教育电视台,你们是想做什么?在电视湘军如此强大的背景下你们打算怎样发展教育电视呢?回答:非常好的问题,在湖南的电视生态中,为什么要战略整合湖南教育电视台?整合以后干什么?整合了有价值吗?仅仅只是要在媒体版图上多一个电视台?还是要真正能够实现中南传媒的大产业协同发展呢?的确当时费了很多的脑筋,所以蔡院长一语中的,问到了这个问题的根本。我花了18个月的时间来谈判、商讨怎么整合湖南教育电视台的问题。为什么会这么难呢?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的一些政策限制,第二是时机的矛盾,新媒体冲击下的电视业的前景同样扑朔迷离。湖南的电视生态大家都挺熟悉的,其实老师和同学们可以研究下湖南卫视为什么要做芒果TV?为什么要从原来向视频网站卖节目,转到建自己的网络独播平台?这个问题往前再推一下,做这个独播平台究竟是任性?还是符合未来的产业方向?这涉及一个媒体在究竟是“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之间的节奏掌握和平衡的问题,也涉及传媒集团在整体产品线设计上的节奏掌握和平衡的问题。当年整合湖南教育电视台时,我对电视行业的生态有过梳理,电视行业光做娱乐、光做综艺,我认为也许现在可以赚钱,但是未来能又剩下些什么?就拿《爸爸去哪儿》电影来讲,第一年很不错,票房闪亮,但由此衍生的综艺电影第二年就票房惨淡?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综艺是原创的吗?原创的根本来源在哪里?是来自EGC?还是来自UGC?是否有互联网思维?这才是问题的核心。我们拿最近发生的一个并购案例来探讨。影视界大佬湖南人刘文武所领衔的北京响巢国际,是一家集影视策划、投资、制作与发行、新媒体、艺人经纪和广告营销等业务为一体的大型专业影视公司,曾拍过《雍正王朝》、《走向共和》、《军人机密》等一大批影响大、收视高的影视作品。最近,响巢国际收购了迅雷看看,迅雷看看的财务报表摆在面前是亏的。视频网站亏在哪里?会员收费和版权购买之间不匹配,会员收费有一部分收入,但是不够支撑网站购买影视剧、购买版权作品的成本。但是响巢国际做并购战略调研的时候,有人曾问我,资本市场都说迅雷看看只剩下一个壳了,买它有意义吗?我回答他们,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为什么?至少他们的沙盘设计是这样,一个传统的影视剧制作与发行公司,加上一个互联网的播出平台,这两者加在一起能够产生什么样的裂变效应?这才是最重要的,他们也许可以改变整个影视产业的结构。改变什么结构?第一,改变演员结构。“一剧两星”让行业面临大洗牌,未来演员究竟是从传统的土壤中来还是从互联网中来?是从传统的影视剧的造星机制中来?还是从互联网的“粉丝”中来?对于电影行业来说,最大的痛点莫过于“演员太贵,选错太惨”。大家知道现在的演员承受各种潜规则、明规则,让演艺圈很痛苦,尤其因为有些演员吸毒,现在又出了个新机制,给演员片酬之前一定要签相关的保险条款,万一演员吸毒了,片子都要下架,这个成本太高了。电影小时代选演员用大数据分析粉丝群特征,现在电影、电视剧选演员都是要先去百度或者微博大数据搜一下的,这些数据都已经开始影响演员的片酬了。大家知不知道鹿晗?他在微博上喊一声,2000多万的“粉丝”回复。所以,未来演员应该是从互联网上来。第二,改变票房的结构。买单人也就是票房从哪里来?是最后的C端从哪里来?也许都是从“粉丝”中来。韩寒卖“粉丝”,郭敬明卖“粉丝”。互联网最流行的“两丝”,一个是“屌丝”,一个是“粉丝”,一个明星的粉丝是用iPhone还是小米手机?除了这个明星还关注些什么……这些都开始成为投资方和制片方选择演员的依据。所以,未来票房也肯定是从互联网上来。第三,改变剧本的结构。未来剧本从哪里来?难道真的都是由编剧来写吗?编剧写叫EGC,但是自从纸牌屋的模式出来以后,网络的舆情都可以推动剧情本身的发展,UGC推动剧情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双向创造、双向找到价值的过程。也许,未来剧本也要从互联网上来。第四,改变洐生品的结构。大家在视频网站上看过《来自星星的你》,男女主角同款的衣服,马上就有弹幕告诉你哪里能买到。一切增加电影电视产业下游产值的产品,包括各类玩具、音像制品、图书、电子游戏、纪念品、邮票、服饰、海报甚至主题公园等等,都可能在互联网上被影视剧中明星的粉丝买走。影视洐生品的购买人从哪里来?可能也是从互联网上来。我们按这个逻辑倒推来看,也许未来的影视剧制作模式会被互联网改写。特别是电影制作,因为电影和电视剧不同,电影是2C,电视剧是2B,是电视台购买的。但是不管是2B还是2C,我想用不了两三年,这个业态一定会按互联网逻辑改变。在业态这样变革的背景下,电视行业也应该按互联网思维布局,我认为,第一,今天的优势不代表未来的优势。第二,单一的娱乐不代表电视行业的全部。第三,电视不是单向的传播与运营,应该是线上线下结合。在国家现行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框架之下,我们找到了一个进入影视行业的切口,这个切口就是湖南教育电视台。湖南教育电视台的发展在战略上分三步走。第一,把湖南教育电视台具有独特价值的、封闭空间的部分做好,完成一个本土的地面频道的整体竞争力的打造。第二,在此基础上走向联盟,因为我们做过调研,江西、湖北等省份很多电视台需要高质量的节目合作,这是第二步,走向联盟售卖节目。第三步,打造独立的、线上线下结合的版权输出和运营平台。我非常认同“小生意是算出来,大生意是博出来的”,该博的时候就博一把。对于湖南教育电视台的发展规划,我大概是这么想的。提问:龙总,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您刚刚提到长沙地铁的地下经营平台,这个地下经营平台未来在地下空间究竟是准备如何运作?在我看来,还是有两个问题要克服,一个是交通状态,还有一个是大家行色匆匆,停下来的时候,大家都在低头看手机,怎么把大家从手机上抢占到晨报上?回答:不是把人们从手机屏幕抢到报纸上,而是要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覆盖手机屏幕,我们唯一可能的机会就是把他们在屏上看的、用的东西变成我们的东西。服务地铁人群实际上就是要打造移动互联的接口,湖南潇湘晨报地铁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已经取得了长沙地铁1、2、3、4、5号线的广告经营权,包括地下的无线wifi平台。我们的设想是先把美好生活城市青年平台接到这个封闭地下空间的无线wifi平台,通过对一些刚需的满足,把地铁人群变成我们的用户。当然,这个平台上也会外接一些第三方的服务,因为我们不可能阻止用户访问其他的应用。提问:龙总,您对于用户体验这块非常看重,用户体验的数据是如何来的?是如何做产品规划的?回答:如果真的要找准用户需求、做好用户体验,必须要做几个前置工作。第一,弄清楚你的用户是谁?你要有用户画像。有了用户画像以后,你才能对用户进行精准定位,再来开始研究用户的需求,了解用户的需求以后才能努力去满足用户的需求。说老实话,我们这一块才刚刚开始,哪怕刚才讲的美时美刻国际旅行社提供的产品,我也不能保证它一定是很贴近用户需求的。但是,我们很多人都从传统媒体中来,知道很多其他的传统媒体现在还处于什么阶段,我只能说,我们现在的做法比我们过去从传统媒体出发时有了很大的进化。但是究竟未来是什么样子?还会有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为我信奉一句话,在互联网的世界,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的世界,永远不是“种瓜得瓜”,永远是“种瓜得豆”。马化腾当年要以100万的价格卖QQ,他当时哪里能想得到会有今天这么庞大的腾讯帝国?包括现在做陌陌的那个湖南伢子唐岩,陌陌刚上线时他说过一定能加入亿级用户的俱乐部吗?所以,你如果还是用线性思维看待互联网的游戏规则,认为“种瓜得瓜”,100%会死。你只有保证首先要“种东西”,用黎瑞刚的话讲,“先升空再瞄准”。提问:你们以前用获得的数据进行了精准营销,现在还做吗?  回答:潇湘晨报的用户数据库已经比较强大了,经过 10多年的积淀,用户数据库完成了四个阶段性的变化:第一个阶段,入库订报数据。比如蔡院长订了潇湘晨报,我们把报纸送到了哪里?有他的电话、性别、地址等信息。这类数据经过几年的累积,最高峰的时候,有近3000万条不重复的记录,但是这些数据没多大用处。第二阶段,入库物流配送数据。我们把报纸的发行团队全部转型做物流配送,第一步是从第三方物流开始,首先做了当当网在湖南的图书配送,大概经过4年之后,这批数据就比较精准了。后来还做了京东和唯品会在湖南的配送。现在,潇湘晨报的用户数据库除了姓名、地址、电话这类最基础的要素之外,还有用户的消费行为,以及对用户消费取向的分析。第三阶段,全线走向大数据、走向用户。也就是前面讲过的“要完成从受众向用户的转变”。至于第四阶段,就是真正用大数据来指导营运,完成“从经营媒体向经营产业的转变”,我认为目前还做不到,但我们正在努力探索。北京大学一位专门做大数据的名师跳槽了,我有天碰到他,和他喝咖啡,他说他去创业了,正在做大数据分析公司。我问他到底做得怎么样?他说还处于实验阶段,但是,毫无疑问用大数据指导营运是未来趋势。老师们,同学们,以上我所谈的每一个产业板块都是自己实际干过的,经历过很多的曲折,有些事情今天做不到,也许明天就做能到了。永远不要小看技术发展的加速度,现在的技术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我们原来对技术发展速度的理解。从“大砖头”手机变成智能手机,花了10几年时间,但是,从诺基亚手机到苹果手机又花了几年呢?在这个新技术的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的时代,技术在绑架一切。对于技术我第一是敬畏,第二是跟随。一定要能够跟上新技术,绝不能错过一步,因为,现在宣布你OUT太快了,如果一年不干,以后就可能OUT了,就干不了了。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订“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互联网+”?我理解“互联网+”的加号就是火车头后的挂钩,互联网就是“火车头”,是引擎、是动力源,在“火车头”后面挂什么样的东西?挂上去是整合成城铁?高铁?还是动车?那是整合协调的问题,首先要给传统产业安装上互联网的“火车头”。谢谢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戳阅读原文进入“有味社区”,出门会捡到钱哦!↓↓↓
手机版地址:
微信号:xxcbwx
影响湖南&湖南影响
TA的热门文章
推荐其它微信帐号
热门文章排行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节奏天国是什么平台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