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占领的土地为什么没有占领印度

成吉思汗攻下大半欧亚大陆为何独不取印度?
成吉思汗率军西征(资料图)
   成吉思汗名为孛儿只斤&铁木真,他是古代的首领,在他的领导下蒙古各部落最终实现了统一,他是世界历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1206年,蒙古高原百余个大小部落先后败亡,鞑靼、克烈、篾儿乞、乃蛮和蒙古五大部均统一在铁木真的旗帜下。铁木真遂在斡难河(今鄂嫩河)之源举行大聚会,建立也客&蒙古&兀鲁思,即蒙古汗国,顺理成章,他便被推举为蒙古汗国的大汗,被尊为成吉思汗,这个称号在蒙古语中有&海洋&或&强大&之义。成吉思汗在位期间,曾多次发动征服战争,征服地域十分广阔,西达黑海海滨,东括几乎整个东亚,建立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尽管这个帝国十分庞大,但有一点是令人疑惑的,蒙古的铁骑征战到了欧洲,唯独没有侵占离自己较近的国。这不得不引起他人的注意。胸怀大志的成吉思汗怎么可能放弃征伐一个离自己近而又富有的帝国呢?历史上有很多学者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据《元史&耶律楚材》记载,促使成吉思汗班师的原因跟成吉思汗在印度河遇到的一种叫&甪端&的怪兽有关。史料称,成吉思汗为了追击扎兰丁一直攻到印度河北岸,但是成吉思汗的大军并没有攻进印度境内,而是很快撤回到了。
   八剌率领的两万蒙古军进入了印度境内,并沿途攻下了一些城市,但经过几个月的盘查,始终未找到扎兰丁的踪迹。当时耶律楚材便婉言劝说成吉思汗放弃追击,从印度撤出。但是成吉思汗不但要继续追击扎兰丁,还想乘机攻下印度这块陆地。这时传来哲别部队进军高加索山,战胜钦察援军,进兵阿罗思()的好消息。于是成吉思汗更加坚决地下令渡河南行,接应八剌,平定印度,尽快完成他的帝国大业。但为什么强大的蒙古骑兵未能踏入印度境内,很快撤军了呢?
责编:王敏
环球时报系产品
用手机继续阅读为什么成吉思汗在宋朝时不打印度
万花丛中的一点笑
因为,印度离中国太远了。
亲,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就给个好评吧。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跟我继续交流哦。
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谢谢!
中国与印度很近
为您推荐:
他的军队在印度河流域与印度的印度象军作战中一败涂地,随后用火攻仍然失败,再加上他还要西征,所以他最终放弃了印度
感谢你的细致回答,我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多谢大家的帮助哦!
因为他在印店流域和印度象兵打了败战加上要西征所以没打印度
扫描下载二维码元朝成吉思汗攻下大半欧亚大陆为何独不取印度(二)
1204年,铁木真征伐蒙古草原西边的太阳汗,于纳忽崖之战击败乃蛮大军,太阳汗当场被杀,后乃蛮部灭亡,乃蛮部太子屈出律则逃亡西辽。
1206年,札木合被叛变的将领送到铁木真之手,札木合请死,铁木真杀了他。尔后,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的众部族。
1206年春天,蒙古贵族们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头召开大会,诸王和群臣为铁木真上尊号“成吉思汗”,正式登基成为大蒙古国皇帝 [7][8](蒙古帝国大汗),这是蒙古帝国的开始。成吉思汗遂颁布了《成吉思汗法典》,是世界上第一套应用范围最广泛的成文法典,建立了一套以贵族民主为基础的蒙古贵族共和政体制度。
1208年,成吉思汗派大将速不台追击三姓蔑儿乞部首领脱黑脱阿、忽都父子、乃蛮部太子屈出律,脱黑脱阿中流矢而死。
1205年,1207年,1209年,蒙古三次侵略西夏,逼使西夏屈服。 1210年,西夏向蒙古称臣,保证以后派军队支持蒙古军事行动,此外,西夏皇帝夏襄宗献女求和,把察合公主嫁给了成吉思汗。
1211年春天,新疆东部的畏兀儿归附蒙古。
1210年,成吉思汗与金朝断绝了朝贡关系(约从1195年开始)。 1211年二月,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入侵金朝,在1211年的野狐岭会战击败四十万金军,并在次年和第三年陆续攻破金朝河北、河东北路和山东各州县,1214年三月,金宣宗遣使向蒙古求和,送上大量黄金、丝绸、马匹,并将金卫绍王的女儿岐国公主送给成吉思汗为妻,还有童男女五百陪嫁。成吉思汗从中都撤兵。
在金朝的东北地区,1212年,契丹人耶律留哥在辽东起兵反抗金朝,并宣布归附蒙古,耶律留哥和蒙古联军打败前来征讨的六十万金朝军队,1213年,耶律留哥自称辽王,1215年春,耶律留哥攻克金朝东京(今辽宁省辽阳),并占领金朝东北大部分地区。1215年十一月耶律留哥秘密与其子耶律薛阇带着厚礼前往漠北草原朝觐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极为高兴,赐给耶律留哥金虎符,仍旧封他为辽王。
为了远离蒙古的威胁,日,金宣宗离开中都,迁都汴京,得知金朝皇帝离开,成吉思汗下令入侵中都,蒙古军在日占领中都,金朝在黄河以北之地陆续失守。
占领中都后,成吉思汗返回蒙古草原,1217年,成吉思汗任命大将木华黎为“太师国王”,让他负责继续入侵金朝,经过木华黎和他的儿子孛鲁十年的战争,到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前夕,蒙古军队基本占领金朝黄河以北的所有领土,金朝的领土仅局限于河南、陕西等地(当时的黄河取道江苏北部的淮河入海)。
正当金朝危在旦夕时,中亚的花剌子模王国惹怒蒙古,成吉思汗性急,转而报仇,暂时无暇顾及继续入侵金朝。
1218年春季,成吉思汗派遣的蒙古使团到达花剌子模王国,强迫摩诃末苏丹签订与蒙古的条约。条约签订后,花剌子模城市讹答剌长官杀死路过此城的一支来自蒙古的由500人穆斯林组成的商队,夺取货物,仅有一人幸免于难逃回蒙古,成吉思汗派三个使臣前往花剌子模向摩诃末交涉,结果为首者被杀,另外二人被辱,成吉思汗更加愤怒,决定入侵花剌子模。
1218年,成吉思汗派大将者别灭西辽,杀死西辽末代皇帝屈出律,平定西域。西征花剌子模进兵路上的障碍被扫除了。
1219年六月,成吉思汗亲率蒙古主力(大约十万人)向西侵略,并在中途收编了5万突厥军,1220年底,一直被蒙古军队追击的花剌子模算端摩诃末病死在宽田吉思海(今里海)中的一个名为额别思宽岛(或译为阿必思昆岛,已陆沉)的小岛上,并在临死前传位札兰丁。蒙古军先后取得河中地区和呼罗珊等地,1221年,蒙古军队消灭花剌子模王国,1221年十一月,成吉思汗率军追击札兰丁一直追到申河(今印度河)岸边,札兰丁大败,仅仅率少数人渡河逃走。
当初,成吉思汗命令速不台和者别率领二万骑兵追击向西逃亡的摩诃末,摩诃末逃入里海后,他们率领蒙古军继续向西进发,征服了太和岭(今高加索山)一带的很多国家,然后继续向西进入钦察草原扩张。1223年,者别与速不台于迦勒迦河之战(今乌克兰日丹诺夫市北)中击溃基辅罗斯诸国王公与钦察忽炭汗的联军,然后又攻入黑海北岸的克里木半岛。
1223年底,者别与速不台率军东返,经过也的里河(今伏尔加河的突厥名,又译亦的勒),攻入此河中游的不里阿耳,遭遇顽强抵抗后,沿河南下,经由里海,咸海之北,与成吉思汗会师东归。在东返途中,者别病逝。
成吉思汗回师后,再次入侵西夏。元太祖二十二年七月十二己丑日(日),在蒙古军围困西夏首都时,成吉思汗病逝于今宁夏南部六盘山(一说灵州),终年66岁,死后葬在不尔罕山(今肯特山)接近斡难河源头的地方,其死因至今众说纷纭,《元史》记载:“(1227年)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于萨里川啥老徒之行宫。”
成吉思汗去世前向儿子们交代了灭金朝的战略:“假道宋境,包抄汴京。”后来窝阔台和拖雷灭金朝,采用的就是成吉思汗的这个战略。
此前西夏末代皇帝李 已经答应投降,成吉思汗去世后,蒙古军密不发丧,李 开城投降后,按照成吉思汗遗嘱被杀,蒙古军将领察罕努力使西夏首都中兴府(今宁夏银川)避免了屠城的命运,入城安抚城内军民,城内的军民得以保全。
《元朝秘史》记载“成吉思坠马跌伤”。罗马天主教教廷使节约翰·普兰诺·加宾尼在《被我们称为鞑靼的蒙古人的历史》称成吉思汗是可能是被雷电击中身亡。
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鄂尔多斯高原上,有一座蒙古包式建筑宫殿,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它经过多次迁移,直到1954年才由湟中县的塔尔寺迁回故地伊金霍洛旗,北距包头市185公里。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一、五月十五、八月十二和十月初三,为一年的四次大祭。
历史点评:成吉思汗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他是古今中外著名的历史人物,同时又是最有争议的人物。七八百年来,中外各国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名人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和探讨这位伟大人物。其中毛泽东将成吉思汗称为“一代天骄”,将他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相提并论。(《沁园春·雪》)
本文来源:人民网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揭秘:成吉思汗为何不敢率领蒙古骑兵攻占印度
来源:福建老年报
  蒙古国的确是个能征善战的国家,它仅凭借着100多万的人口和十多万人的军队竟战胜了拥有几千万人口及数百万大军的金国、南宋、花剌子模以及欧洲联军。蒙古骑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必然有它优越的条件。  首先,蒙古人的饮食习惯决定了他们在任何地方都能很快适应。蒙古军队“出入只饮马乳,或宰羊为粮”。也就是说,只要有供马匹和畜群食用的水草,蒙古人就可以自给。其次,蒙古人好骑射,这不仅有利于他们在平地上作战,而且也可以弥补粮草的不足。因为即使在战争中,一时缺乏马乳和羊肉,他们还可以以射猎作为补充。在作战中,蒙古骑兵就是依靠马匹和畜群来补充给养的。这在后勤上大大减少了军队行进的辎重。在行军作战的过程中,粮草往往就是一个军队的咽喉,然而敌人却很难遏制住蒙古兵的咽喉,这也就决定了他们比别人少一个致命的弱点。  但蒙古骑兵也有两大弱点。一是善骑好射、策马急袭的蒙古骑兵在江河湖泊面前便显得毫无用武之地。为了克服这一弱点,公元1220年,成吉思汗就建立了水军。有相关史料记载,在西征时,蒙古军就曾在一个月内造船百艘,载蒙古骑兵渡过漠兰河。但是另一个弱点却是蒙古骑兵解决不了的,即他们先天存在的问题。生活在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干寒地带的蒙古人惧怕湿热,不耐高温。这一点在攻占南亚、东南亚一带的战役中就已显露无疑了。所以有人推测,真正促使成吉思汗班师的原因也可能是蒙古骑兵适应不了印度的气候以及地理环境。还有一点很可能就是耶律楚材知道印度战象的可怕。
(0)(0)(0)相关搜索:...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为何天下无敌_成吉思汗为何放弃攻打印度_烧荒网
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为何天下无敌_成吉思汗为何放弃攻打印度
成吉思汗一生征战多年,戎马生涯,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创建了最大的蒙古帝国,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提到成吉思汗,必然会提到他的蒙古骑兵,在战场上能所向披靡的关键还是他的蒙古骑兵,那么问题来了,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为何天下无敌?另外,成吉思汗攻下了欧洲亚洲多数地区,为何到印度却转身返回蒙古?下面跟着烧荒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为何天下无敌13世纪,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东征西讨,先后灭掉了四十多个国家,建立起史上最庞大的帝国。与匈奴、突厥、回纥等游牧民族一样,蒙古拥有优秀的草原骑兵。然而蒙古霸业之所以前无古人,是因为拥有相较于其他欧亚政权的整体军事优势。从战术运用与执行、武器装备到情报搜集、战争规划与准备等,蒙古人都展现出无以伦比的战争禀赋和超前的战争思维。蒙古帝国在军事领域的蒙古骑兵的机动性举世无双,一边作战一边行军,每天能推进80公里;欧洲骑士单纯行军也只能完成一半路程。战马是蒙古军队所向披靡的关键因素之一。与高大的欧洲马相比,蒙古马矮小精壮,皮厚毛粗,耐受力极强,可忍受零下四十度的严寒,所以蒙古第二次西征敢于在东欧的冬季发动战事。蒙古马能在雪地里觅食,士兵可靠母马的马奶充饥,这就降低了粮草补给的负担。蒙古的行军、迂回、穿插、诈败等战术对战马要求极高,再有耐力的蒙古马也吃不消,因此每个骑兵通常有四五匹备用马。欧洲的马鞍非常高且僵硬,后鞍完全包住骑士臀部,马鞍上有薄金属覆盖保护骑士胃部,这样的设计令骑士在马上很稳定,能发挥持长枪冲锋的威力,但也限制了骑士的转身和移动。蒙古马鞍完全不同,后鞍几乎平铺在马背上,骑兵能自由移动,尤其在后退时可用“帕提亚回马射”射击敌人。一只典型的蒙古军队里重骑兵大约占40%,轻骑兵60%。重骑兵主要用于突击,有必要也近身搏斗。第二次西征(年)时蒙古重骑最常见的铠甲是铁片甲(lamellar armor),也有人穿锁子甲和皮革护甲。铁片甲本身可以抵御弯刀的劈砍以及弓箭和其他投掷武器的穿刺,但是刀剑能轻易砍断固定铁片甲的皮筋,连续多次的劈砍可能导致铁片甲崩裂。同时期的欧洲重装骑士一般全身(包括头部)披戴锁子甲,刀剑的劈砍不能损毁锁子甲,但是箭和长矛能穿透,而且锁子甲沉重,大大降低了骑兵的灵活性和速度。轻骑兵在蒙古战术体系中非常重要,可以远射、诱敌、警戒、迂回包抄甚至近战,主要的打击手段是密集放箭。轻骑兵一般只戴圆型头盔,身体和马匹的护甲很少。轻骑兵使用的蒙古复合反曲弓(弓背由木材、牛角和肌腱复合制成)的性能比欧洲当时最好的英国长弓(榆木或紫杉木制成)还优越:蒙古弓拉力至少166磅,有效射程320米,英国长弓分别为80磅和230米。英国长弓并没有在欧洲大陆广泛使用,与蒙古交战的中东欧军队用的更可能是十字弩,虽然射程和威力与长弓相当、但发射频率远逊于长弓和蒙古弓。欧洲骑士不屑于使用弓箭,只有充当配角的步兵使用弓-弩。蒙古轻骑兵使用的箭至少有三种,一种箭头重而狭窄,用于远射,可以射穿锁子甲;一种箭头大而且宽,用于近射,射马尤其有效;第三种箭是信号箭或者用来放火。蒙古重骑和轻骑使用的近战武器都是弯刀,在阿拉伯弯刀基础上改良而成。刀身小而轻,有很好的曲度,更符合力学理论。“弯刀接触敌人身体会沿着刀刃曲面滑动”,不会砍入身体而拔不出,劈到铠甲不易被震飞,因此可以连续劈砍。欧洲骑兵的直剑势大力沉,如果砍中可以造成较大威胁,但因为沉重而速度较慢,而且易被反震折断。轻骑兵还携带一种带钩的矛或枪,可以用钩把敌人拉下马。由于枪头有钩,刺入敌人身体不会太深,容易拔出。欧洲骑兵的主要武器是长枪(lance),长而且重,对步兵和骑士很致命,对付灵活机动的蒙古骑兵很不实用。13世纪上半叶,蒙古骑兵的武器装备已经优于欧洲,卓越指挥下的骑兵战术更超出欧洲人的想象。亚历山大大帝创造、汉尼拔完善的“两翼包抄”的经典骑兵战术,在亚平宁半岛屡立奇功,十余年内罗马共和国几乎没有将领敢与汉尼拔正面交锋。到了中世纪中前期,欧洲骑士文化强调光明正大的打法,个人英雄主义泛滥,战术呆板。欧洲中世纪完全称得上军事战术史的黑暗时代。蒙古采用的多种骑兵战术(箭雨打击、两翼包抄、佯退、开口等)其实并非原创,突厥和回纥等草原部落都曾用过,但经历严酷战术操练的蒙古军队能将其灵活运用、完美发挥。如果遭遇的敌军兵力不多或阵型不整,蒙古轻骑兵会从重骑兵队列之间的空隙冲出向敌军齐射,这种射击没有具体瞄准目标,只是以高频大量的轮射打击敌军,有时还能造成混乱。轻骑兵完成任务返回重骑身后,重骑兵趁势发起冲锋,同时两翼的轻骑兵(往往借助烟雾和尘土等掩护)包抄到敌军的侧翼乃至身后,与重骑兵一起形成合围之势。遇到严阵以待的强大敌军,蒙古经常使出诈败诱敌的战术,将前者吸引到选中地点,与埋伏好的军队合围灭之。第一次西征(年)后期的喀尔喀河战役(1223年5月),哲别与速不台率领不足3万人面对斡罗斯与钦察的10万联军。蒙军连续撤退九天至有利地点――喀尔喀河畔。追了九天的联军队形混乱,蒙古骑兵遂发起突击,两翼也很快包抄到位,一举击溃敌军。此役中70位贵族阵亡,6个斡罗斯王公被处死,加上后来的围城战,联军损失约5万人,蒙古人伤亡微不足道。第二次西征的列格尼卡战役(日),西里西亚公爵亨利二世率领的四万波兰联军被蒙古轻骑兵的佯退所骗,一路追击后者,德国步兵与前方骑兵脱节。埋伏好的蒙古重骑兵突然从正面向联军放箭,佯退的轻骑兵在两翼包抄,专射敌军战马。蒙古重骑发起冲锋,落马的骑士由于盔甲沉重行动困难,任凭蒙古人宰割。亨利二世和多名波兰贵族战死,法国圣殿骑士团的参战骑士全部阵亡,条顿骑士团大首领身负重伤,联军总共死亡25,000人。困兽犹斗的道理蒙古人自然也懂得。列格尼卡战役两天后的赛约河之战,第二次西征的统帅拔都在赛约河对岸强攻匈牙利的守桥军,速不台率领部队悄悄渡过结冰的河面,绕到匈牙利大营侧后,与拔都形成合围。被围在大营内的敌军如果以哀兵心态作战,蒙古即使胜利也会付出较大代价,因此蒙军在包围圈西侧留出一个缺口。匈牙利军队发现逃生希望,无心恋战,争先恐后向西逃窜,很多士兵甚至扔下武器。然而蒙古人早在路上设下陷阱,并从后方追杀。这就是蒙古人的开口战术。在数日的追杀过程中,匈牙利军队死亡7万人,蒙古人可能仅损失1000人左右。蒙古将领灵活运用两翼迂回、佯退诱敌以及开口战术,在关键战役中屡屡完胜,且胜后时常血腥屠城。欧洲人用鞑靼人(Tartars)命名强大到恐怖的蒙古战士,因为Tartar一词源于Tartarus――希腊神话中的地狱。他们和罗马帝国后期来自东方的匈奴人一样,是惩罚基-督教世界的上帝之鞭。蒙古人不仅战术设计高超,也有严格军纪保障下的卓越执行力。1213年9月的阳河谷之战,成吉思汗率军34,000人欲歼灭镇守要冲的10万金军。蒙古的策略是中路人马直接攻击守军;同时利用阳河谷周遭的复杂地形做掩护,东西两路骑兵翻山越岭迂回至金兵的侧翼和身后。这个计划看起来简单,实则难在各路军队执行与配合的精确和到位。如果中路进攻过于猛烈,金兵很有可能直接撤退,蒙军丧失了包围的可能。东西两路如果过早攻击,则很可能被金兵识破意图(金军已有多次被迂回包围的教训);或者两路发起攻击时间相距过久,则由于人数劣势可能被金军反制。无论上述哪种情况出现,金朝全军都很可能成功撤回阳河谷后面的居庸关,蒙古则将面对艰难的攻城战。实际情况是,蒙古中路佯攻吸引了守军的全部注意力,包抄骑兵成功直插守军两肋和身后。8万金军遭屠戮,尸体堆满阳河谷。此役蒙古的斥候和传令兵(负责侦察、联络和传达命令)发挥了关键作用,确保行军与进攻的准时、协调、恰到好处。蒙古的情报搜集也非常有前瞻性。情报系统是国家军事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的情报网络和商人充当的间谍遍布欧亚大陆。每次大规模战争和战役前必定是谍报先行,在分析情报的基础上制定作战方案。1218年,花剌子模的海尔汗抢劫蒙古商队,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杀死了蒙古交涉的使者。同年的忽里台大会上成吉思汗决定发动第一次西征。此前通过丝绸之路上的商队间谍,蒙古人对花剌子模已经有相当的了解。西征的战争规划周密完整,备战充分,事无巨细,甚至是过于小心谨慎。高级将领组成的委员会负责制定战争规划:分析双方形势、战略目标、进攻路线选择、军队数量及构成、每支部队的目标与任务、后勤保障等。蒙古人召集了10万蒙古新兵参战,但他们缺乏实战经验。成吉思汗在1209年整个夏天高强度训练新兵以达到作战部队的水平。蒙古还征召了围城战需要的工程专家和士兵等近万人,准备大量的破城槌、投石机和火药等。物流保障方面,3000多公里的行军路线上设置军火库,修路架桥。反观花剌子模,几乎没有任何战争规划,仅是将大部分兵力分布在重要城市里“迎接进攻”,战争主动权拱手相让。从攻打第一个城市到占领花剌子模的首都撒马尔罕(1220年3月),蒙古军队仅用了六个月。花剌子模在战争开始前竟然估计蒙古军队要一年才能行进到本国。蒙古军队最多的时候仅有20万人,而花剌子模有40万装备精良的军队。这是13世纪一场准备充分、以少胜多的闪电战。第二次西征(年)开始的十年前,蒙古人搜集欧洲情报,了解欧洲君主王侯对入侵的抵抗程度,绘制罗马时代留下的道路地图。第二次西征占领俄罗斯后,蒙古人花了两年时间巩固统治并继续搜集情报,在这个过程中,蒙古天才将领速不台成了“欧洲通”,他对欧洲的政治环境、各国的兵力部署配置、军队的优劣都了然于胸。拔都是名义上的西征统帅,速不台才是击垮东欧的真正决策人和指挥者。与此相对,欧洲人对蒙古所知甚少。军事立国的蒙古非常重视军队各类各级人才的长期培养。蒙古儿童从四五岁起就送到戈壁里的学校练习射箭和骑马,到十五岁应征入伍时,已具备优异的骑射能力。蒙古军队的训练方式接近现代军事的实操演习(sham-fight),主要目的是掌握实战中的行军、布阵和战术以及面对面的近身武器格斗,训练严格残酷。成吉思汗在只有13,000人的军队时就用此种演练方式。军队达到5万人以上的规模时,演习所需场地过于庞大,管理过于复杂,成吉思汗以狩猎活动取而代之。通过和平年份冬季持续一到三个月的大狩猎(nerge),普通战士对各种战术无比精熟,各级指挥官(万户长、千户长和百户长等)在指挥、控制、协同配合等方面也获得了充分的锻炼。 征服金朝的过程中,成吉思汗又认识到攻城战的重要性,于是成立了战争学院,从中原俘虏的工匠教授围城战所需的器械和火药等专业知识。蒙古最终建立起一支3万炮兵和工兵组成的攻城部队。战争学院后来增加了对高级指挥官的培训,想成为千户长以上的将领必须在战争学院受训。蒙古战士军纪严明,没有人会为抢劫财物而放弃追击和战斗,违抗命令不进攻者将被斩首。对逃兵的惩罚尤为严厉,未获准撤退的视为逃兵,会面临连坐惩罚。“十人队中有人逃而其他人没有当场制止,全队死刑,如果十人队全逃了,则该十人队所属的百人队全部处死”。第二次西征和第三次西征(年)期间,蒙古帝国发生的两次汗位争夺分别拯救了基-督教文明和穆斯林文明。第三次西征的阿音扎鲁特战役(1259年9月),埃及的穆斯林联军反败为胜。蒙古的军事扩张走到尽头,骑兵优势尽失:阿拉伯马高大、冲刺速度快、耐力好;大马士革弯刀更大;埃及强弓比蒙古复合弓的射程还远,而且马木留克骑兵是终身训练制。几十年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产生了一种混合了蒙古、阿拉伯、拜占庭和十字军特色的强大军事体制。14世纪以后,欧洲发生了若干次军事革命,冷兵器时代渐渐谢幕。成吉思汗为何放弃攻打印度成吉思汗,这位四处征战的蒙古族草原枭雄,在攻下世界大半个欧亚大陆,打到印度跟前时却突然掉转马头回到了蒙古大草原。成吉思汗征战一生,为何临到跟前却放弃了攻打印度呢?怪兽显灵的传说 ————《元史》和《耶律楚材传》中讲,这是因为成吉思汗在印度河遇到了一种叫角端的怪兽。当年成吉思汗的部队打到印度河时,远远就看见河面云气缭绕。然而,刚刚经过长途奔波的将士们口干舌燥,都牵着马跑到河边想喝水,可是这里的河水热得要命,根本不能喝。当时,口渴难耐的将士们开始埋怨,正在这时,忽然印度河里冒出一只巨大怪兽,成吉思汗立即命令壮士拔弓搭箭,准备射杀这只不明怪兽。谁知,怪兽嘴里发出一阵奇怪的声音,成吉思汗的部下大将之一耶律楚材立即阻止了弓箭手,禀报说,这是一种叫角端的瑞兽,它的叫声是“汝主早还”,它在这里出现应该是上天派来告诫成吉思汗赶紧回去的。成吉思汗相信了这种说法,于是,率领大军踏上了回途。有人说,这只是一个神话;也有人说,蒙古人头一次见到的“怪兽”可能是真的。只是怪兽叫“汝主早还”可能是大将耶律楚材灵机一动,为了劝说成吉思汗回国想出来的借口而已。环境气候与战象的阻击传说 ————更多的人认为成吉思汗当年放弃攻打印度,是因为蒙古大军的两大弱点造成。第一个原因,就是天气环境的影响。蒙古军虽然擅长骑射,在辽阔草原征战几十年,但在印度的江河湖泊附近却施展不开,这一点尚可以克服,但蒙古大军当时征伐印度时正处盛夏季节,本来他们就害怕这里的湿热天气,并且不耐高温,再加上酷暑当头,蒙古将士们仅仅走出几里地便全身是汗,很多人坚持不住,纷纷中暑倒地,战斗力受到了严重损伤。另一个原因是战象,在众多的动物中,印度人对大象怀有特殊的感情,称大象为“哈第”。大象力大无穷,而且又可以驯化,经过驯象人的训练驾驭,许多大象都具备了战斗力,成为在战场上所向彼靡的战象。战象与战马配合起来,有很好的作战效果,“象马”并肩作战,有象开道,马就能冲锋陷阵。有马冲锋,象就可以冲杀践踏。当时印度的四种部队中,象兵名列旗手,其次是马兵、战车兵与步兵。另外,战象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它的高度,有的战象能达到3米的高度,这就使战象背上塔楼里的士兵们,可以居高临下向对手射箭投枪。地理气候与战象这两种不利因素加起来,给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久居此地的印度兵反倒可以乘此良机,大肆向蒙古军发起进攻,并用战象的绝对优势去进攻疲弱无力的蒙古军,哪有不胜的道理呢?所以,成吉思汗当年很可能就是因为这两大原因才掉转马头,放弃了攻打印度。成吉思汗为何放弃攻打印度?这个问题只是一个猜想,真正阻碍成吉思汗放弃攻打印度的原因,史书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元史》只是笼统地讲了一下,并没有拿出有力的证据。印度,对于成吉思汗来说,就是谜语般的国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原文作者个人观点,与烧荒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NEW ARTICLE
01-11 09:11
01-11 09:10
01-11 09:09
01-11 08:06
01-11 08:05
01-11 08:04
01-11 08:03
01-11 08:02
01-10 14:14
01-10 13:08
HOT ARTICLE
01-06 20:18
01-06 20:13
01-06 20:18
01-07 13:07
01-07 13:10
01-08 19:56
01-08 20:06
01-08 20:03
01-08 20:13
01-09 16:2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吉思汗占领的土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