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赵子龙外号为什么比魏延的官小,能力问题吗?没打过仗为什么会有长胜将军的外号!

已被0人收藏
&开贴说说三国的将才,大家各抒己见哈!
来自:保密
发帖:18+77
偶最喜欢高顺和魏延
其次是张飞和赵云
高顺:此人给我的感觉就是做事让人放心,几乎不会阴沟翻船,你只要给他切合实际的目标,随后你就不用管了,他会自己安排自己手里的力量把任务给你完成,当中一切事务全部不用你来操心。缺点:无
魏延:此人经常会阴沟翻船,但是又十分善于把握风险,敢于以小搏大,而且经常会获得意想不到的胜利。缺点:需要有个人偶尔帮他擦擦屁股。
张飞:善打硬仗,威慑力十足,而且由于早期智力低下,给人以250的感觉,后期经过孔明的调教,已经今非昔比,所以总会被人误以为还是当年的大老粗,从而被其打败。缺点:酗酒。
赵云:此人用来做保镖再好不过,或者近卫军统领,因为其忠心和不错的武艺。此人特点是几乎不犯错误,你交代的任务保证完成。
缺点:预事不会变通,交代给他的任务你必须明明白白告诉其在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你要是不交代具体细节,而是给个大目标的话,那完蛋了,他自己的脑袋是不会想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的。此人就是一算盘,不拨不动,拨一拨动一动!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30+1728
其实无论三国志 还是三国演义 关羽都是评价极高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0+28
-------------------------------------------------------------------------------------------
来自:保密
发帖:55+4347
演义或者志,这个最好说明下....
-------------------------------------------------------------------------------------------
我是清明,你是河图;我是锄禾,你是当午
来自:保密
发帖:8+402
姜维,张辽,吕蒙,张任
-------------------------------------------------------------------------------------------
&我这个家伙很穷,没可留下的了......
来自:保密
发帖:2+364
个人倾向文远兄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583+17483
-------------------------------------------------------------------------------------------
&没有猩猩的夜里,我用猴子勾引你~
来自:保密
发帖:20+428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4+117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3+136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18+78
演义或者志,这个最好说明下....
无所谓演绎还是志
就最接近真实的评价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97+4280
-------------------------------------------------------------------------------------------
阿霞挤个奶~~~~
来自:保密
发帖:227+18740
吕布,吕蒙,孙策
-------------------------------------------------------------------------------------------
此屁彼屁都是屁,最屁不过是电信
来自:保密
-------------------------------------------------------------------------------------------
上海是我长大成人的所在带着我所有情怀
第一次干杯头一次恋爱在永远的纯真年代
祖籍浙江宁波&
来自:保密
发帖:38+1341
-------------------------------------------------------------------------------------------
锄禾“日”当午,清明“上”河图,弯弓“射”大雕,王朝“干”红葡萄酒
来自:保密
发帖:2+16
周瑜 公瑾 美周郎
优点:卖相刮刮叫,打水战的话无敌,欢喜白相火
缺点:没有诸葛亮就么撒缺点了(大家懂的)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4+118
子义信义笃烈,有古人之分,可惜英年早逝啊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108+2918
-------------------------------------------------------------------------------------------
一曲肝肠断…………
天涯何处觅知音…………
来自:保密
发帖:55+4350
引用:演义或者志,这个最好说明下....无所谓演绎还是志就最接近真实的评价
如果无所谓演义或者志的话
赵云最高.....
可我偏偏不是云迷
但说到演义里,我连反驳的借口都没
-------------------------------------------------------------------------------------------
我是清明,你是河图;我是锄禾,你是当午
来自:保密
发帖:4+19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8+729
大.小乔,貂禅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1+3
臂长过膝 打篮球不错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19+80
晕。。。别光说名字啊
理由啊理由!!!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5+854
周瑜 公瑾 美周郎优点:卖相刮刮叫,打水战的话无敌,欢喜白相火缺点:没有诸葛亮就么撒缺点了(大家懂的)
欢喜白相火
-------------------------------------------------------------------------------------------
生活是美好的,文学是可爱的
来自:保密
发帖:25+2366
演义或者志,这个最好说明下....
曹操,吕布.
参见三国志·吕布传
三国演义,白门楼临死那段。
骑兵,步兵,天下尽受~!!!
-------------------------------------------------------------------------------------------
- 认知水平决定态度。-
卐吕·布卐Say:
尊崇仁义道德的社会里,追求至真至性.......
来自:保密
发帖:97+4283
变巨,不用理由了吧,毛遮洞的最爱,谁不爱?
-------------------------------------------------------------------------------------------
阿霞挤个奶~~~~
来自:保密
发帖:19+81
引用:引用:演义或者志,这个最好说明下....无所谓演绎还是志就最接近真实的评价如果无所谓演义或者志的话赵云最高.....可我偏偏不是云迷但说到演义里,我连反驳的借口都没
高?他什么高??
他好在哪里啊?
优点 缺点??
我指的是综合评价!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将才,自己写的题目,自己省题不清
将者,带兵之人
赵云带毛的兵啊,丫就一独行侠
武功不错,但是统帅能力很差,吕布也一样
5虎能带兵的就是马超和关羽,张飞带带突击队,黄忠带带游击队
-------------------------------------------------------------------------------------------
Nvidia - No Video In, Do It AMD
IBM - Install B Man
LG - Liba Girl
Sony - Say One Night Yao
来自:保密
发帖:55+4352
变巨,不用理由了吧,毛遮洞的最爱,谁不爱?
-------------------------------------------------------------------------------------------
我是清明,你是河图;我是锄禾,你是当午
来自:保密
发帖:454+6313
张辽,魏延,甘宁
魏国,蜀国,吴国 各一个
-------------------------------------------------------------------------------------------
来自:保密
发帖:55+4353
高?他什么高??他好在哪里啊?优点 缺点??我指的是综合评价!
所以我说你是说演义还是志
演义里你找个赵云的弱点出来....
志里你找个赵云的主要功绩出来....
-------------------------------------------------------------------------------------------
我是清明,你是河图;我是锄禾,你是当午
来自:保密
发帖:41+418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16+571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19+82
将才,自己写的题目,自己省题不清将者,带兵之人赵云带毛的兵啊,丫就一独行侠武功不错,但是统帅能力很差,吕布也一样5虎能带兵的就是马超和关羽,张飞带带突击队,黄忠带带游击队
我不说明了么?赵云可以带兵
尤其可以带断后的兵,但是你要告诉他怎么怎么做!!
你千万不能让他自己去想办法解决事情!!
如果你思路清楚的话,告诉他怎么怎么做了,他保证比谁都做的好,但是你要是不告诉他怎么怎么做,那完蛋了。。。。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30+1352
-------------------------------------------------------------------------------------------
叹,年光老去,
机会方来。
来自:保密
发帖:60+401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25+2367
赵云的话,演义中无敌。
三国志里,就是个锋将。
-------------------------------------------------------------------------------------------
- 认知水平决定态度。-
卐吕·布卐Say:
尊崇仁义道德的社会里,追求至真至性.......
来自:保密
引用:将才,自己写的题目,自己省题不清将者,带兵之人赵云带毛的兵啊,丫就一独行侠武功不错,但是统帅能力很差,吕布也一样5虎能带兵的就是马超和关羽,张飞带带突击队,黄忠带带游击队我不说明了么?赵云可以带兵尤其可以带断后的兵,但是你要告诉他怎么怎么做!!你千万不能让他自己去想办法解决事情!!如果你思路清楚的话,告诉他怎么怎么做了,他保证比谁都做的好,但是你要是不告诉他怎么怎么做,那完蛋了。。。。
赵云那次断后是带兵的?
从公孙赞手下到刘备手下,丫哪次不是一个人单干的?
-------------------------------------------------------------------------------------------
Nvidia - No Video In, Do It AMD
IBM - Install B Man
LG - Liba Girl
Sony - Say One Night Yao
来自:保密
发帖:0+10
首推赵云,常山赵子龙
再往下就是诸葛孔明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0+15
夏侯敦啊,有句最经典的话了
“父精母血 不可弃也”!!!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596+12422
貂蝉,孙尚香,大乔小乔
-------------------------------------------------------------------------------------------
青春是马桶,时间是水,我们是屎,请节约用水.
来自:保密
发帖:154+2457
-------------------------------------------------------------------------------------------
来自:保密
发帖:5+122
阿斗。。当了皇帝。。
-------------------------------------------------------------------------------------------
来自:保密
发帖:854+11570
这个题目出的有点逻辑问题
-------------------------------------------------------------------------------------------
应届毕业求职,小本金融专业
来自:保密
发帖:3+1115
-------------------------------------------------------------------------------------------
df: =T9=TRY (美好的回忆)&br /&
cs: =SEAL=DAHEMA*4-TEAM* (美好的回忆) &br /&
永远的大河马~
来自:保密
发帖:8+404
看来喜欢张辽的人不少啊!!
赵云个人从来没喜欢过,三国志中位列五虎之末.就是个领导的警卫连连长!!
总说他长胜将军,可他有真正单挑赢过几个顶级的武将??
子龙就是个炒做出来的超男而已!!
-------------------------------------------------------------------------------------------
&我这个家伙很穷,没可留下的了......
来自:保密
-------------------------------------------------------------------------------------------
来自:保密
发帖:25+353
所谓将才最看重的就是领兵打仗的能力,个人能力是其次的
赵云这种只能单干,周瑜这种是帅才又高了一个档次
三国里将才首推张辽,威震逍遥津就是最好的例子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29+306
所谓将才最看重的就是领兵打仗的能力,个人能力是其次的赵云这种只能单干,周瑜这种是帅才又高了一个档次三国里将才首推张辽,威震逍遥津就是最好的例子
文远厉害阿 杀的吴国小孩听到他的名字也不敢支声
合肥的逍遥津公园门口的塑像
还有那个能有这种待遇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284+4481
于禁张辽夏侯渊
-------------------------------------------------------------------------------------------
我的寂寞我的泪
我的表现是无所谓
首先,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然后,慢慢地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或者讨厌的人的周围首先,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然后,慢慢地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或者讨厌的人的周围
开贴说说三国的将才,大家各抒己见哈!
扫描关注官方微信
扫描下载客户端
你可以发私信给一个或多个听众。默认不能发给非听众,除非对方设置了允许。
奖励分值:您今日还有 3 点分值可以奖励 [ 20 点奖分可自动换取 1 点PP]
请输入4位有相同表情的数字
&违反国家法律&&&&&&&&&含有色情内容
&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
&散布广告以及其它商业化的宣传
&干扰或混乱kds宽带山网络服务
&发布任何包含种族、 性别、宗教歧视性和猥亵性的信息内容
&恶意刷屏&&&&&&&&&&&&&&&内容重复
&本人要求删除&&&&&&&&当事人要求删除
&与主题无关&&&&&&&&&&&水贴软文
&被要求删除,你懂的
扣除hp值:
宽带山警务室
&恶意刷屏&&&&&&&&&水贴软文
&违反国家法律
&含有色情内容
&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
&散布广告以及其它商业化的宣传
&干扰或混乱kds宽带山网络服务
&发布任何包含种族、 性别、宗教歧视性和猥亵性的信息内容
&网页不能打开
&图片不能显示
已报名参加的人员:  读过《三国演义》或者看过《三国演义》电视剧的人肯定都晓得这么一位人物,蜀国大将——魏延,不是张飞,关羽哈。为什么今天要说他呢,因为最近我,又重温了一遍三国演义这部剧,我发现,魏延谋反的事必有蹊跷,    先大概的介绍一下,这位三国时期的猛将兄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三里店)。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刘备进入四川的时候,他带兵打仗,屡立战功、深受刘备信任。刘备称汉中王后,提拔魏延总督军事要地——汉中,加封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  蜀汉建立后又升为镇北将军。此后魏延随诸葛亮北伐,曾率军大破魏将郭淮等人,加为征西大将军。魏延曾向诸葛亮提出著名的“子午谷奇谋”,劝诸葛亮出奇兵攻取长安、潼关。但遭到向来谨慎的诸葛亮反对,因而认为自己无法完全发挥才能,心怀不满。诸葛亮死后,魏延因不愿受长史杨仪所约束而于退军途中烧绝栈道,反攻杨仪,却因部属不服而败逃,被杨仪所遣的马岱所斩。(基本上,魏延的一生就概括了,履历呢,也是相当的华丽,但是最后的结局并不咋地)    有人说这是因为诸葛亮嫉妒魏延的才华,才早早的说魏延有反骨,给他定了个造反的罪名,那么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  建安十三年(西元208年)赤壁之战后,曹操败退北还,军事重镇荆州则被曹、刘、孙三家瓜分。 当时曹操据有河北四州、势力依然相当雄厚,(那必须的,瘦死滴骆驼比马大嘛)孙权占据扬州、荆州部分地区,后来又得交州,国家也很稳定。只有刘备实力最弱,连真正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虽然后来从孙权手中借得荆州的南郡部分地区,但仍然很弱小,刘备势力要生存要发展,只有如隆中决策所言,西取蜀川。(怎么说刘备呢,一开始借孙权荆州,后来又不愿意还给人家……)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应刘璋的邀请,帮忙攻打张鲁,魏延呢投奔刘备,(感觉这个创业团队挺靠谱)随刘备入蜀,因为骁勇善战,屡立战功,所以被提拔为牙门将军,深受刘老板的信任。  后来刘备进位汉中王,政治军事中心将要迁到成都,这时候,需要一位独当一面的大将镇守军事重镇——汉中,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必定是张飞,张飞也以为必定是自己。刘备却提拔魏延为都督,总督汉中,封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这让很多人都很诧异)。刘备在和大臣们开民主大会的时候,问魏延:“我今天给你这么牛逼哄哄的职位,你打算怎么做”魏延说:“若是曹操那个狗日的过来,我就帮你挡着,哪怕对方是数十万精兵,我也能摆平”刘备称赞道:“好”,众人都为他所吹的这个牛逼,点赞!牛!  魏延镇守汉中的时候,正是刘备政权不稳的时候。建安二十四年(208年)刘备的荆州三郡被盟友孙权夺去(我认为不是夺,应该还给人家),他的把兄弟关羽也被东吴杀害。刘备十分生气,在称帝后不久,就倾全国力量东征孙权,结果在夷陵之战中被东吴陆逊击败。(我认为,刘备不是打仗的料,当当皇帝还是可以的,当将军,那就弱爆了)这一败,也导致了蜀汉内部的不稳定,都骚乱了,曹魏随时有可能进攻汉中,但是由于魏延治军有方,守卫得当,使得曹魏不敢窥视汉中,后来魏延死后,王平等人沿用魏延的镇守方针,成功的击退了曹魏军的进攻。(此时,我们就能看出,魏延的才干,与忠诚,要不然,当时,魏延早就反了)  建兴八年,曹魏司马懿率大军入侵蜀汉汉中地区,被蜀汉军队在正面挡住了。此时的魏延也率一支小部队西入羌中、攻击曹魏凉州地区,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居然打败了郭淮、费瑶等人。获得大胜的魏延也因此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而且还假节,进封为南郑侯。(可以看出,刘备是很器重魏延的)  后来,魏延随诸葛亮出征北伐,进献“子午谷奇谋”(听名字就知道这个计谋错不了)。魏延说:"给我一万人,自带粮草,从秦岭以东前进,不出十日可到长安。胆怯的夏侯楙见我蜀兵天降,肯定就吓尿了。曹丕若想率军亲征,最起码也得二十天,丞相已可先期到达。这样,咸阳以西可一举而定。"然而,诸葛亮认为此计过于凶险,并且难以成功,所以弃而不用。魏延认为诸葛亮过分谨慎,叹息悔恨自己的才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此时,两人之间的间隙就更大了,本身诸葛亮就不喜欢魏延,说他有反骨。)    可以说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采用此计策,即使蜀汉不能一举统一大业,至少有望将雍州并入蜀地。公元234年(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为前锋,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人安排后事,准备撤退,命令魏延断后。诸葛亮死后,秘不发丧,杨仪令费祎去探探魏延的口风。魏延回答说:“丞相虽然已经死了,但还有我在呢,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 再说,我魏延是谁,怎么能受杨仪摆布,做一个断后的将领呢?”(我认为,魏延的话也没错,只是,大家都被诸葛亮之前的想法,先入为主了)  后来大家都知道了,因为此事,都说魏延谋反,用计将其杀害。  其实,魏延的忠心日月可鉴,三国志中,并没有魏延叛逃的表述,相反,上战杀敌也异常勇猛,然而在《三国演义》中,魏延却写成了脑后生反骨,天生就是要造反的。(要是我说,诸葛亮仅仅以骨头骨的长相就断定,魏延必反,那可以说是,瞎扯)以至于后来,当魏延和杨仪同时告发对方谋反的时候,吴太后便想起了诸葛亮的这句话,使得魏延从此背上了 “反贼”的骂名。    我总结了一下:  诸葛亮可能犯了先入为主的毛病,看魏延不顺眼就怎么看都觉别扭。所以魏延的建议一律不采纳,打了败仗就准备杀,还没来由的对属下的人多次讲魏延日后必反,甚至死后还要把魏延反这件事做实了。怎么看都可以套用一句流行的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好了今天的历史故事基本就是这么多,大家心里也有了自己的这个判断……
楼主发言:11次 发图: | 更多
  @劫渡使   
  建兴8年,刘备已经死了8年了,魏延加封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候,,跟刘备一点关系没有,是后主封的,  诸葛亮不喜欢魏延并不是什么先入为主,也不是魏延有什么狗屁反骨,而是因为魏延是刘备的部曲,即私兵将领,类似于清朝的李卫,虽然官致总督,却是雍正的家奴,魏延既是如此,部曲是三国时代的一个特殊状况,也是后来门阀的雏形,魏延效忠的是刘备父子,所以在刘备时代,魏延的官爵虽然不高,但是却受命镇守汉中,实际地位几乎可以跟关羽比肩,是刘备最信任的人之一,可以说刘备对他的信任绝对超过诸葛亮,  诸葛亮时代用人的标准一是荆州藉,二是要服从诸葛亮,他建立了一个以他为中心的荆州官僚集团,蒋琬,费祎,董允,郭攸之,向宠,向郎,杨仪,马謖,,,。魏延自恃是刘备部曲,不屑于进入诸葛亮的圈子,所以,诸葛亮一直不喜欢他,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夺了魏延的汉中军团的兵权,让魏延当一般将领,否决了魏延的子午谷计划,把马謖提拔为前锋大将,“亮违众拔謖,统大众在前”把魏延圈在中军,不给他领兵的机会,第四次北伐,不等于派魏延,吴懿偏师经略雍凉,结果魏延大破郭淮,斩甲首三千,攻占武都,阴平,这是诸葛亮北伐中唯一的一次在主动进攻中获胜,还占领了城池,其他都是在退兵途中设伏小胜,  诸葛亮死的时候,蜀汉集团中不论是军事能力,还是地位,魏延都是仅次于诸葛亮的二把手,征西大将军,前军师,南郑候,领凉州刺史,又曾经独立镇守汉中,是蜀汉除诸葛亮以外最高军事干部,于情于理,都应该是魏延代理诸葛亮的军队职务,或是退兵,或是继续北伐,可诸葛亮偏偏把军队交给魏延的死对头杨仪,而且言明:若魏延不从,军便自发,可见诸葛亮是知道让杨仪代理的后果的,而且是打算抛弃魏延的,如果诸葛亮真心为蜀汉的将来打算,应该是委任魏延代理军物,由朝廷决定是继续北伐,还是退兵,最不济把兵权交给费祎,让魏延断后,也不会逼得魏延走到火并的地步,然而他依然采取这个最坏的办法,挖了一个坑等魏延来跳,可以说,诸葛亮在如何对待魏延的问题上,内心是非常阴暗,龌龊的,
  天妒英才
  威望太高,又手握军权,不死难消皇帝担忧之心
  @都御史
12:52:51  建兴8年,刘备已经死了8年了,魏延加封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候,,跟刘备一点关系没有,是后主封的,  诸葛亮不喜欢魏延并不是什么先入为主,也不是魏延有什么狗屁反骨,而是因为魏延是刘备的部曲,即私兵将领,类似于清朝的李卫,虽然官致总督,却是雍正的家奴,魏延既是如此,部曲是三国时代的一个特殊状况,也是后来门阀的雏形,魏延效忠的是刘备父子,所以在刘备时代,魏延的官爵虽然不高,但是却受命镇守汉中,实......  -----------------------------  恩,总体来说,魏延还是被三国演义丑话了很多。
  @真的想起来了
13:06:52  天妒英才  -----------------------------  主要不是为国战死,死的不其所。
  @wtwtwt01
13:07:40  威望太高,又手握军权,不死难消皇帝担忧之心  -----------------------------  刘禅按道理说,不会想这么深,也可能是诸葛亮多虑了。
  @wtwtwt01
13:07:40  威望太高,又手握军权,不死难消皇帝担忧之心  -----------------------------  皇帝并不担心他,我前面说过,魏延是刘备部曲,即刘氏父子的家将,对刘氏的忠诚是没有问题的,他只是跟诸葛亮尿不到一个壶里,威望虽高,但是没有军权,汉中时代的军权已经被诸葛亮夺走,皇帝最后认可魏延谋反之说,实际上是装傻,因为魏延已经死了,没有必要为了死人得罪诸葛亮遗留下来的荆州官僚集团,如果魏延能活着,肯定是皇帝用来制衡荆州官僚的筹码,以魏延主军,蒋琬等主政,彻底改变诸葛亮时代权臣一手遮天的状况,然而魏延死了,皇帝只能继续依赖荆州集团,所以杨,魏之间的这桩公案就只能不了了之。
  @wtwtwt01
13:07:40  威望太高,又手握军权,不死难消皇帝担忧之心  -----------------------------  @都御史
13:30:51  皇帝并不担心他,我前面说过,魏延是刘备部曲,即刘氏父子的家将,对刘氏的忠诚是没有问题的,他只是跟诸葛亮尿不到一个壶里,威望虽高,但是没有军权,汉中时代的军权已经被诸葛亮夺走,皇帝最后认可魏延谋反之说,实际上是装傻,因为魏延已经死了,没有必要为了死人得罪诸葛亮遗留下来的荆州官僚集团,如果魏延能活着,肯定是皇帝用来制衡荆州官僚的筹码,以魏延主军,蒋琬等主政,彻底改变诸葛亮时代权臣一手遮天的状况......  -----------------------------  恩,刘禅,虽然不是特别聪明,但绝对不是傻子,没必要为了一个死了的人,得罪一帮大臣,其实我有一点想不通,诸葛亮为什么总想倾全国之力北伐,固守汉中,不是更稳当吗。
  诸葛亮在对待魏延的问题上肯定是有私心的,原因就是魏延并不服诸葛亮,也不进入诸葛亮的小圈子,而本人又有才能,所以诸葛亮一直不喜欢魏延,处处限制,打压。  众所周知,魏延在刘备时代就以镇北将军,领汉中太守,独挡一面,执掌汉中军团,虽然没有文字史料说明魏延在汉中的部队有多少,但根据汉中的地理位置和处于蜀魏军事前线的情况看,应该不少于3万人,不然,魏延不可能说:贼兵10万请为大王吞之的豪言。  诸葛亮时代,魏延的汉中太守职务没看见了,虽然封了侯爵,职务却变成丞相司马,也就是说,魏延从镇守汉中独挡一面的大将成了丞相府的属官,而汉中军团的部队自然成了丞相的部队了,第一次北伐,魏延跟着诸葛亮“安从坦途,许图进取”,而同时诸葛亮却“违众拔謖,统大众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按理,这样的重要任务应该是选派作战经验丰富的魏延,然而诸葛亮为了一己之私,致使北伐失败,  经历了三次失败的诸葛亮在第四次北伐中,派遣魏延,吴懿偏师经略雍凉,魏延也不负众望,在诸葛亮的主力毫无进展的情况下,大破郭淮,斩甲首三千,克武都,阴平二郡,又一次展示了他的军事才华,魏延也因功进封县候,拜征西大将军,至此魏延在蜀汉的军队系统已经是最高职务了,汉代大将军,大司马是最高军职,类似于今天的三军总司令,征西大将军属于专征大将军,相当于负责某次征伐的临时总司令,诸葛亮置位高爵显的魏延于不顾,将兵权委于丞相长史杨仪,而杨仪仅仅是丞相府的秘书长,属于相府属官,跟着诸葛亮伺候文书,笔墨,调度军需的文官,让魏延为其断后,不仅仅是本末倒置,而且是明显的歧视魏延,并且诸葛亮自己也认为杨仪性感急促狭隘,已经密书后主以蒋琬代替自己,那么,诸葛亮的退兵措置就非常有问题,而且他也预计到魏延不服,所以有言:延若不从,军便自发。这是摆明了要抛弃魏延,逼魏延进行火并,从而达到铲除魏延,给蒋,费等人接班扫清障碍,所以才挖了这个坑,等魏延往里跳,其实杨仪也是诸葛亮用来激化矛盾的一个棋子,用完了就弃之不顾了,完成退兵任务的杨仪,仅仅得到中军师的职务,这说明诸葛亮对于杨仪的才能有清醒的认识,  诸葛亮为什么处心积虑的要除去魏延呢?  1,因为他深知魏延的才能,如果自己死后魏延主持的军事行动获得成功,对于一惯以军事家自居的诸葛亮将是一个极大的讽刺,如果引起朝廷对于他劳民伤财的北伐行动的清算,对于诸葛家族将会是灭顶之灾。  2,魏延是刘氏部曲家将,在蜀汉皇帝心目中的信任度肯定高于诸葛亮的亲信蒋,费等人,魏延如果继诸葛亮之后执掌军队,肯定会对荆州官僚集团形成威胁,成为皇帝制衡荆州集团的手段,  所以诸葛亮必须要用一切手段除去魏延,这其实是一场权力的博弈,棋子是杨仪,对手是魏延,最终的目标是确保荆州集团控制政权,
  @wtwtwt01
13:07:40  威望太高,又手握军权,不死难消皇帝担忧之心  -----------------------------  @都御史
13:30:51  皇帝并不担心他,我前面说过,魏延是刘备部曲,即刘氏父子的家将,对刘氏的忠诚是没有问题的,他只是跟诸葛亮尿不到一个壶里,威望虽高,但是没有军权,汉中时代的军权已经被诸葛亮夺走,皇帝最后认可魏延谋反之说,实际上是装傻,因为魏延已经死了,没有必要为了死人得罪诸葛亮遗留下来的荆州官僚集团,如果魏延能活着,肯定是皇帝用来制衡荆州官僚的筹码,以魏延主军,蒋琬等主政,彻底改变诸葛亮时代权臣一手遮天的状况......  -----------------------------  @劫渡使
14:16:37  恩,刘禅,虽然不是特别聪明,但绝对不是傻子,没必要为了一个死了的人,得罪一帮大臣,其实我有一点想不通,诸葛亮为什么总想倾全国之力北伐,固守汉中,不是更稳当吗。  -----------------------------  北伐,说的冠冕堂皇一点是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其实是诸葛亮要立军功,以达到最终取代刘氏的目的,要知道,固守汉中不过是保住刘备创立的基业,守成而已,仅仅做到这一点,诸葛亮的丞相,候爵之位就是顶峰了,曹操,司马懿都是有重大军功于国才具备取代前朝的资本,所以诸葛亮不遗余力的进行北伐,  李严曾经以劝进九锡试探诸葛亮,而葛氏的回答相当霸气:“若灭魏斩睿,帝还旧都,虽十命可受,况九锡邪”,九锡是人臣最高赏赐,加九锡已经是威震人主,几近不臣了,曹操,司马氏,晋代的恒温,刘裕都是加九锡而篡位,孙权是曹魏赐九锡,刘备是自加九锡,对于人臣而言,九锡已经是赏无可赏,十命只有人主才能承受,  晋代的恒温,刘裕都是通过北伐立下大功而行不臣之举,蜀汉立国是以兴复汉室为政治号召,诸葛亮口口声声曹操是汉贼,如果自己行篡汉之实,必须有大功于社稷才能服众,诸葛亮只是运气不好,死的太早,儿子才8岁,否则,也是曹操,司马氏的蜀汉版,
  @wtwtwt01
13:07:40  威望太高,又手握军权,不死难消皇帝担忧之心  -----------------------------  @都御史
13:30:51  皇帝并不担心他,我前面说过,魏延是刘备部曲,即刘氏父子的家将,对刘氏的忠诚是没有问题的,他只是跟诸葛亮尿不到一个壶里,威望虽高,但是没有军权,汉中时代的军权已经被诸葛亮夺走,皇帝最后认可魏延谋反之说,实际上是装傻,因为魏延已经死了,没有必要为了死人得罪诸葛亮遗留下来的荆州官僚集团,如果魏延能活着,肯定是皇帝用来制衡荆州官僚的筹码,以魏延主军,蒋琬等主政,彻底改变诸葛亮时代权臣一手遮天的状况......  -----------------------------  @劫渡使
14:16:37  恩,刘禅,虽然不是特别聪明,但绝对不是傻子,没必要为了一个死了的人,得罪一帮大臣,其实我有一点想不通,诸葛亮为什么总想倾全国之力北伐,固守汉中,不是更稳当吗。  -----------------------------  恩,有道理。个人没什么研究,看过三国,后来因为爱玩三国游戏,又买过三国志看。刘禅肯定不是傻子,司马炎谴使问刘禅那段,表面看,被人耻笑,其实从寿80多终看,更象是大彻大悟,真正看开了。傻子可做不到这一点。  那都是历史了,从后望前看,就很清晰了。后来的主军核心是诸葛亮的小跟班姜维,那时的姜维在声望,军功,地位上都没有办法与魏延相比较,如果诸葛亮属意姜维接班,那魏延就是最大的障碍,再加上多年相处,诸葛亮对魏延秉性和军事才能的熟知,即使没有与扬仪等的矛盾,魏延的结局也只能是死。一了百了,没有比这更好的了。个人也觉得,魏延死的冤。
  @wtwtwt01
13:07:40  威望太高,又手握军权,不死难消皇帝担忧之心  -----------------------------  @都御史
13:30:51  皇帝并不担心他,我前面说过,魏延是刘备部曲,即刘氏父子的家将,对刘氏的忠诚是没有问题的,他只是跟诸葛亮尿不到一个壶里,威望虽高,但是没有军权,汉中时代的军权已经被诸葛亮夺走,皇帝最后认可魏延谋反之说,实际上是装傻,因为魏延已经死了,没有必要为了死人得罪诸葛亮遗留下来的荆州官僚集团,如果魏延能活着,肯定是皇帝用来制衡荆州官僚的筹码,以魏延主军,蒋琬等主政,彻底改变诸葛亮时代权臣一手遮天的状况......  -----------------------------  @劫渡使
14:16:37  恩,刘禅,虽然不是特别聪明,但绝对不是傻子,没必要为了一个死了的人,得罪一帮大臣,其实我有一点想不通,诸葛亮为什么总想倾全国之力北伐,固守汉中,不是更稳当吗。  -----------------------------  @都御史
15:19:21  北伐,说的冠冕堂皇一点是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其实是诸葛亮要立军功,以达到最终取代刘氏的目的,要知道,固守汉中不过是保住刘备创立的基业,守成而已,仅仅做到这一点,诸葛亮的丞相,候爵之位就是顶峰了,曹操,司马懿都是有重大军功于国才具备取代前朝的资本,所以诸葛亮不遗余力的进行北伐,  李严曾经以劝进九锡试探诸葛亮,而葛氏的回答相当霸气:“若灭魏斩睿,帝还旧都,虽十命可受,况九锡邪”,九锡是人......  -----------------------------  哈哈,诸葛亮的颠覆版本。实际如何,因为篡权的事儿没发生,只有鬼知道了
  @wtwtwt01
13:07:40  威望太高,又手握军权,不死难消皇帝担忧之心  -----------------------------  @都御史
13:30:51  皇帝并不担心他,我前面说过,魏延是刘备部曲,即刘氏父子的家将,对刘氏的忠诚是没有问题的,他只是跟诸葛亮尿不到一个壶里,威望虽高,但是没有军权,汉中时代的军权已经被诸葛亮夺走,皇帝最后认可魏延谋反之说,实际上是装傻,因为魏延已经死了,没有必要为了死人得罪诸葛亮遗留下来的荆州官僚集团,如果魏延能活着,肯定是皇帝用来制衡荆州官僚的筹码,以魏延主军,蒋琬等主政,彻底改变诸葛亮时代权臣一手遮天的状况......  -----------------------------  @劫渡使
14:16:37  恩,刘禅,虽然不是特别聪明,但绝对不是傻子,没必要为了一个死了的人,得罪一帮大臣,其实我有一点想不通,诸葛亮为什么总想倾全国之力北伐,固守汉中,不是更稳当吗。  -----------------------------  @都御史
15:19:21  北伐,说的冠冕堂皇一点是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其实是诸葛亮要立军功,以达到最终取代刘氏的目的,要知道,固守汉中不过是保住刘备创立的基业,守成而已,仅仅做到这一点,诸葛亮的丞相,候爵之位就是顶峰了,曹操,司马懿都是有重大军功于国才具备取代前朝的资本,所以诸葛亮不遗余力的进行北伐,  李严曾经以劝进九锡试探诸葛亮,而葛氏的回答相当霸气:“若灭魏斩睿,帝还旧都,虽十命可受,况九锡邪”,九锡是人......  -----------------------------  @wtwtwt01
15:41:58  哈哈,诸葛亮的颠覆版本。实际如何,因为篡权的事儿没发生,只有鬼知道了  -----------------------------  就是因为没有发生,才有这么多的推测,不是有那么句诗: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睡知”,我也是据理推测,没有证据,但是我相信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到了功高震主,号令天下时,既是诸葛亮自己没有那个想法,手下人也会怂恿他迈出这一步的,就像当初他劝刘备进位汉中王一样:群臣随主公亦为攀龙附凤,不称王恐冷了臣子的心,  王莽如果在54岁时死了,他也是名标史册的大忠臣,诸葛亮如果活得长一些,结局是什么谁也说不准,不过是依情理推测罢了。替古人担忧。
  @wtwtwt01
13:07:40  威望太高,又手握军权,不死难消皇帝担忧之心  -----------------------------  @都御史
13:30:51  皇帝并不担心他,我前面说过,魏延是刘备部曲,即刘氏父子的家将,对刘氏的忠诚是没有问题的,他只是跟诸葛亮尿不到一个壶里,威望虽高,但是没有军权,汉中时代的军权已经被诸葛亮夺走,皇帝最后认可魏延谋反之说,实际上是装傻,因为魏延已经死了,没有必要为了死人得罪诸葛亮遗留下来的荆州官僚集团,如果魏延能活着,肯定是皇帝用来制衡荆州官僚的筹码,以魏延主军,蒋琬等主政,彻底改变诸葛亮时代权臣一手遮天的状况......  -----------------------------  @劫渡使
14:16:37  恩,刘禅,虽然不是特别聪明,但绝对不是傻子,没必要为了一个死了的人,得罪一帮大臣,其实我有一点想不通,诸葛亮为什么总想倾全国之力北伐,固守汉中,不是更稳当吗。  -----------------------------  @wtwtwt01
15:34:34  恩,有道理。个人没什么研究,看过三国,后来因为爱玩三国游戏,又买过三国志看。刘禅肯定不是傻子,司马炎谴使问刘禅那段,表面看,被人耻笑,其实从寿80多终看,更象是大彻大悟,真正看开了。傻子可做不到这一点。  那都是
了,从后望前看,就很清晰了。后来的主军核心是诸葛亮的小跟班姜维,那时的姜维在声望,军功,地位上都没有办法与魏延相比较,如果诸葛亮属意姜维接班,那魏延就是最大的障碍,再加上......  -----------------------------  刘禅绝不是傻子,依我看来颇有大智若愚的风范,  1,任由诸葛亮专权:诸葛亮执政12年,蜀汉朝廷是“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刘禅处于“政由葛氏,祭则寡人”的无奈处境,刘禅继位时17岁,无论是处理政务,人事,军事,外交等方面的能力和经验肯定不如诸葛亮,而且因为荆州的丢失,彝陵的失败,加上云南少数民族的叛乱,使得蜀汉朝廷危若累卵,此时无疑需要诸葛亮这样的元老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wtwtwt01
13:07:40  威望太高,又手握军权,不死难消皇帝担忧之心  -----------------------------  @都御史
13:30:51  皇帝并不担心他,我前面说过,魏延是刘备部曲,即刘氏父子的家将,对刘氏的忠诚是没有问题的,他只是跟诸葛亮尿不到一个壶里,威望虽高,但是没有军权,汉中时代的军权已经被诸葛亮夺走,皇帝最后认可魏延谋反之说,实际上是装傻,因为魏延已经死了,没有必要为了死人得罪诸葛亮遗留下来的荆州官僚集团,如果魏延能活着,肯定是皇帝用来制衡荆州官僚的筹码,以魏延主军,蒋琬等主政,彻底改变诸葛亮时代权臣一手遮天的状况......  -----------------------------  @劫渡使
14:16:37  恩,刘禅,虽然不是特别聪明,但绝对不是傻子,没必要为了一个死了的人,得罪一帮大臣,其实我有一点想不通,诸葛亮为什么总想倾全国之力北伐,固守汉中,不是更稳当吗。  -----------------------------  @都御史
15:19:21  北伐,说的冠冕堂皇一点是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其实是诸葛亮要立军功,以达到最终取代刘氏的目的,要知道,固守汉中不过是保住刘备创立的基业,守成而已,仅仅做到这一点,诸葛亮的丞相,候爵之位就是顶峰了,曹操,司马懿都是有重大军功于国才具备取代前朝的资本,所以诸葛亮不遗余力的进行北伐,  李严曾经以劝进九锡试探诸葛亮,而葛氏的回答相当霸气:“若灭魏斩睿,帝还旧都,虽十命可受,况九锡邪”,九锡是人......  -----------------------------  @wtwtwt01
15:41:58  哈哈,诸葛亮的颠覆版本。实际如何,因为篡权的事儿没发生,只有鬼知道了  -----------------------------  @都御史
16:09:37  就是因为没有发生,才有这么多的推测,不是有那么句诗: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睡知”,我也是据理推测,没有证据,但是我相信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到了功高震主,号令天下时,既是诸葛亮自己没有那个想法,手下人也会怂恿他迈出这一步的,就像当初他劝刘备进位汉中王一样:群臣随主公亦为攀龙附凤,不称王恐冷了臣子的心,  王莽如果在54岁时死了,他也是名标史册的大忠臣,诸葛亮如果活得长一些,......  -----------------------------  恩,合情合理。在中国,权力就是那只魔戒,谁戴谁疯
  要让人出力,就必须事权统一,所以刘禅给与诸葛亮最大的信任,最高的权力,甚至对于诸葛亮的骄横跋扈,专权揽政,都一忍再忍,从《出师表》一文可以看出诸葛亮这蜀汉一手遮天的情况,文中诸葛亮毫无臣节,颐指气使的要求刘禅“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他制定的几个所谓“志虑忠纯”的荆州藉官员如蒋,费,董,郭,向诸人,是诸葛亮外出期间代表诸葛亮管理皇帝的,文中要求刘禅“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军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可以说刘禅就是诸葛亮手中的傀儡,一个管印章的符宝郎,这些刘禅都忍了,因为当时的蜀汉政权需要诸葛亮这样的强势人物,来维系政权的运转,  2,诸葛亮死后,刘禅依然按照诸葛亮安排好的人事格局来运转蜀汉政权,他清楚的知道,蜀汉政权在四川是外来户,必须使用外来势力压制本土士族,才能保证政权的运转,当初构成蜀汉政权的刘备原从集团,荆州集团,益州集团,必须有一个制衡的措施,所以诸葛亮时代的人事格局必须延续,  3,要任用荆州集团,就必须肯定诸葛亮这面旗帜,所以刘禅不管对诸葛亮有多大的不满,也没有动手清算诸葛亮,反而给予谥号,予以褒奖,但是为了逐步消除诸葛亮的影响,刘禅拒绝为诸葛亮立庙祭祀,一直到29年后,蜀汉灭亡的前几个月,才批准在勉县给诸葛亮立庙,这也可以视为刘禅的一种发泄,但是仅仅是有限度的发泄,在原则问题上,刘禅对于这个“度”把握的非常好,安汉将军李邈在诸葛亮死后上书后主:诸葛亮身仗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直指诸葛亮专权跋扈,有不臣之心。刘禅的反应非常激烈,把李邈斩首,按说李邈即使说错了也罪不至死,刘禅如此高调的处理此事,是有深意的。  a,如果他不置可否,荆州集团的官僚就会认为刘禅认同李邈的说法,视诸葛亮为权臣奸相,那么作为诸葛亮派系的荆州官员势必人人自危。  b,如果刘禅认同李邈的说法,那么朝廷中立即会有大批的人出来指责诸葛亮,特别是益州集团的官员,势必会引起荆州集团跟后主的对立,进而引发政权体系的崩溃,  所以,刘禅要用荆州集团就必须杜绝对诸葛亮的非议,这样才能稳定荆州集团,  4,刘禅在诸葛亮死后,立即废了丞相制,任命蒋琬,费祎在大将军,尚书令几个职务上互相制衡,避免了再出现权臣的可能,蒋琬死后,刘禅自摄国事,十几年都没有给费祎开府的权力,使得皇权逐步巩固,  5,刘禅在邓艾入川之后,选择投降也是明智之举,蜀汉政权已经是举步维艰了,益州本土势力早已离心,他实在没有把握四川人民能为蜀汉政权拼命,所以他选择了投降,  我一直认为刘禅算不上是英主,他没有父辈那种纵横捭阖,驰骋疆场的能力,但仍不失为明主,在蜀汉这个弹丸之地把一个割据政权平稳的运行了40几年,也属难能可贵了。
  @真的想起来了
13:06:52  天妒英才  -----------------------------  @劫渡使
13:23:48  主要不是为国战死,死的不其所。  -----------------------------  魏延的确十分有才能,但是有一点很不好的是,为人太过傲慢,处理不好和其他官员的关系,自然而然就收不到别人的喜欢,另外他这人因为太傲慢,假如诸葛亮一走又有谁能够制住他呢?。。。
  魏延确实性格强悍,《三国志》言:延性刚猛,善养士卒,然性刚矜,,,。跟杨仪势同水火,发起脾气来与杨仪持刀相向,杨仪经常涕泪横流,也难怪魏延看不上杨仪,  老兄所言葛氏之后无人能制魏延,也不无道理,同样,诸葛亮如果北伐获胜,功盖天下,彼时身仗强兵,一手遮天,朝野上下一呼百应,又有谁能制,
  @wtwtwt01
13:07:40  威望太高,又手握军权,不死难消皇帝担忧之心  -----------------------------  @都御史
13:30:51  皇帝并不担心他,我前面说过,魏延是刘备部曲,即刘氏父子的家将,对刘氏的忠诚是没有问题的,他只是跟诸葛亮尿不到一个壶里,威望虽高,但是没有军权,汉中时代的军权已经被诸葛亮夺走,皇帝最后认可魏延谋反之说,实际上是装傻,因为魏延已经死了,没有必要为了死人得罪诸葛亮遗留下来的荆州官僚集团,如果魏延能活着,肯定是皇帝用来制衡荆州官僚的筹码,以魏延主军,蒋琬等主政,彻底改变诸葛亮时代权臣一手遮天的状况......  -----------------------------  @劫渡使
14:16:37  恩,刘禅,虽然不是特别聪明,但绝对不是傻子,没必要为了一个死了的人,得罪一帮大臣,其实我有一点想不通,诸葛亮为什么总想倾全国之力北伐,固守汉中,不是更稳当吗。  -----------------------------  @都御史
15:19:21  北伐,说的冠冕堂皇一点是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其实是诸葛亮要立军功,以达到最终取代刘氏的目的,要知道,固守汉中不过是保住刘备创立的基业,守成而已,仅仅做到这一点,诸葛亮的丞相,候爵之位就是顶峰了,曹操,司马懿都是有重大军功于国才具备取代前朝的资本,所以诸葛亮不遗余力的进行北伐,  李严曾经以劝进九锡试探诸葛亮,而葛氏的回答相当霸气:“若灭魏斩睿,帝还旧都,虽十命可受,况九锡邪”,九锡是人臣最高赏赐,加九锡已经是威震人主,几近不臣了,曹操,司马氏,晋代的恒温,刘裕都是加九锡而篡位,孙权是曹魏赐九锡,刘备是自加九锡,对于人臣而言,九锡已经是赏无可赏,十命只有人主才能承受,  晋代的恒温,刘裕都是通过北伐立下大功而行不臣之举,蜀汉立国是以兴复汉室为政治号召,诸葛亮口口声声曹操是汉贼,如果自己行篡汉之实,必须有大功于社稷才能服众,诸葛亮只是运气不好,死的太早,儿子才8岁,否则,也是曹操,司马氏的蜀汉版,  -----------------------------  此处有点小瑕疵,“桓温”当为“桓玄”之误,“桓温”想加九锡,但没有加成,就病死了,桓温北伐失败了,桓玄北伐算是成功了,后来“桓玄”不但加了九锡,还当了一短时间的皇帝。
  越看越象是官场宫斗史了。哈哈。  几千年的权力社会,几十年的资本社会,历史还会很长很长的。。。。。。  社会的演变何其难也,又何其缓也,更别提超越两者实现民主型社会了,没个几百年,想都别想。
  这是三国演义,并不是三国历史。诸葛亮没有说过威严有反骨,他只是不喜欢这个人吧了。威严的忠心是不需要任何证明的。诸葛亮死后让杨怡下令撤军说过如果威严不走,就把她留下来。大军都走了威严也只能跟着走,正好断后。结果杨怡说都没说直接走了。威严和杨怡关系素来不和,杨怡一走,威严只能在后面追。于是杨怡上表称威严谋反。
  @真的想起来了
13:06:52  天妒英才  -----------------------------  @劫渡使
13:23:48  主要不是为国战死,死的不其所。  -----------------------------  @u_16-01-28 17:48:07  魏延的确十分有才能,但是有一点很不好的是,为人太过傲慢,处理不好和其他
的关系,自然而然就收不到别人的喜欢,另外他这人因为太傲慢,假如诸葛亮一走又有谁能够制住他呢?。。。  -----------------------------  他和别人的关系其实都不错的···
  @wtwtwt01
13:07:40  威望太高,又手握军权,不死难消皇帝担忧之心  -----------------------------  @都御史
13:30:51  皇帝并不担心他,我前面说过,魏延是刘备部曲,即刘氏父子的家将,对刘氏的忠诚是没有问题的,他只是跟诸葛亮尿不到一个壶里,威望虽高,但是没有军权,汉中时代的军权已经被诸葛亮夺走,皇帝最后认可魏延谋反之说,实际上是装傻,因为魏延已经死了,没有必要为了死人得罪诸葛亮遗留下来的荆州官僚集团,如果魏延能活着,肯定是皇帝用来制衡荆州官僚的筹码,以魏延主军,蒋琬等主政,彻底改变诸葛亮时代权臣一手遮天的状况......  -----------------------------  @劫渡使
14:16:37  恩,刘禅,虽然不是特别聪明,但绝对不是傻子,没必要为了一个死了的人,得罪一帮大臣,其实我有一点想不通,诸葛亮为什么总想倾全国之力北伐,固守汉中,不是更稳当吗。  -----------------------------  @都御史
15:19:21  北伐,说的冠冕堂皇一点是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其实是诸葛亮要立军功,以达到最终取代刘氏的目的,要知道,固守汉中不过是保住刘备创立的基业,守成而已,仅仅做到这一点,诸葛亮的丞相,候爵之位就是顶峰了,曹操,司马懿都是有重大军功于国才具备取代前朝的资本,所以诸葛亮不遗余力的进行北伐,  李严曾经以劝进九锡试探诸葛亮,而葛氏的回答相当霸气:“若灭魏斩睿,帝还旧都,虽十命可受,况九锡邪”,九锡是人臣最高赏赐,加九锡已经是威震人主,几近不臣了,曹操,司马氏,晋代的恒温,刘裕都是加九锡而篡位,孙权是曹魏赐九锡,刘备是自加九锡,对于人臣而言,九锡已经是赏无可赏,十命只有人主才能承受,  晋代的恒温,刘裕都是通过北伐立下大功而行不臣之举,蜀汉立国是以兴复汉室为政治号召,诸葛亮口口声声曹操是汉贼,如果自己行篡汉之实,必须有大功于社稷才能服众,诸葛亮只是运气不好,死的太早,儿子才8岁,否则,也是曹操,司马氏的蜀汉版,  -----------------------------  @甜瓜加糖
12:13:41  此处有点小瑕疵,“桓温”当为“桓玄”之误,“桓温”想加九锡,但没有加成,就病死了,桓温北伐失败了,桓玄北伐算是成功了,后来“桓玄”不但加了九锡,还当了一短时间的皇帝。  -----------------------------  诸葛亮实在借北伐之际控制朝廷兵权这点毋庸置疑。就算是处于中心也该以打仗出身的李严为首而不是他这个根本不会打仗的丞相。刘禅的聪明就在于没有正面去抗衡诸葛亮,而是示弱,让他放松警惕。
  魏延出子午谷,未必能得关中。——长安、成仓都是坚城高墙,魏延一万兵马,劳师远征。而长安、成仓都是以逸待劳!  况且,古时攻城,除非守城怂人,望风而逃或开门揖盗,否则坚守坚城,都是靠困死守城,才能夺得城池!如果不能得到关中士绅百姓拥戴,魏延的一万精兵,自己就散了板了!  诸葛亮北伐,一共就五万精兵。魏延久攻不下,又受渭水阻隔,诸葛亮还得再分兵救援,更是入不敷出了!  如此,诸葛亮一次北伐失败,可能比街亭失败更惨!甚至回不了汉中了!  楼主受《三国演义》小说言,影响太深。
  魏延和张郃,其实水平和结局都非常相似。   张郃是魏主曹睿亲信的大将。 用来制衡司马懿。结果被司马懿直接派去送死。  魏延和张郃都是将,不具备帅才。 被玩政治的流氓玩死了。
  @鹞鹰伏击
14:02:29  魏延出子午谷,未必能得关中。——长安、成仓都是坚城高墙,魏延一万兵马,劳师远征。而长安、成仓都是以逸待劳!  况且,古时攻城,除非守城怂人,望风而逃或开门揖盗,否则坚守坚城,都是靠困死守城,才能夺得城池!如果不能得到关中士绅百姓拥戴,魏延的一万精兵,自己就散了板了!  诸葛亮北伐,一共就五万精兵。魏延久攻不下,又受渭水阻隔,诸葛亮还得再分兵救援,更是入不敷出了!  如此,诸葛亮一次北伐失......  -----------------------------  不对!从军事角度上讲,威严的主张是正确的也是唯一的可能。北伐是以弱攻强的战争,一步步稳扎稳打是不可能取胜的。如若曹魏坚守城池,诸葛亮就只有一个城一个城打过去。即使达到他孙子寿终正寝估计也是打不下来的。兵者诡道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是诸葛亮北伐唯一的胜机。所以说诸葛亮并不会打仗。
  @wtwtwt01
13:07:40  威望太高,又手握军权,不死难消皇帝担忧之心  -----------------------------  @都御史
13:30:51  皇帝并不担心他,我前面说过,魏延是刘备部曲,即刘氏父子的家将,对刘氏的忠诚是没有问题的,他只是跟诸葛亮尿不到一个壶里,威望虽高,但是没有军权,汉中时代的军权已经被诸葛亮夺走,皇帝最后认可魏延谋反之说,实际上是装傻,因为魏延已经死了,没有必要为了死人得罪诸葛亮遗留下来的荆州官僚集团,如果魏延能活着,肯定是皇帝用来制衡荆州官僚的筹码,以魏延主军,蒋琬等主政,彻底改变诸葛亮时代权臣一手遮天的状况......  -----------------------------  @劫渡使
14:16:37  恩,刘禅,虽然不是特别聪明,但绝对不是傻子,没必要为了一个死了的人,得罪一帮大臣,其实我有一点想不通,诸葛亮为什么总想倾全国之力北伐,固守汉中,不是更稳当吗。  -----------------------------  @都御史
15:19:21  北伐,说的冠冕堂皇一点是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其实是诸葛亮要立军功,以达到最终取代刘氏的目的,要知道,固守汉中不过是保住刘备创立的基业,守成而已,仅仅做到这一点,诸葛亮的丞相,候爵之位就是顶峰了,曹操,司马懿都是有重大军功于国才具备取代前朝的资本,所以诸葛亮不遗余力的进行北伐,  李严曾经以劝进九锡试探诸葛亮,而葛氏的回答相当霸气:“若灭魏斩睿,帝还旧都,虽十命可受,况九锡邪”,九锡是人臣最高赏赐,加九锡已经是威震人主,几近不臣了,曹操,司马氏,晋代的恒温,刘裕都是加九锡而篡位,孙权是曹魏赐九锡,刘备是自加九锡,对于人臣而言,九锡已经是赏无可赏,十命只有人主才能承受,  晋代的恒温,刘裕都是通过北伐立下大功而行不臣之举,蜀汉立国是以兴复汉室为政治号召,诸葛亮口口声声曹操是汉贼,如果自己行篡汉之实,必须有大功于社稷才能服众,诸葛亮只是运气不好,死的太早,儿子才8岁,否则,也是曹操,司马氏的蜀汉版,  -----------------------------  @甜瓜加糖
12:13:41  此处有点小瑕疵,“桓温”当为“桓玄”之误,“桓温”想加九锡,但没有加成,就病死了,桓温北伐失败了,桓玄北伐算是成功了,后来“桓玄”不但加了九锡,还当了一短时间的皇帝。  -----------------------------  @执笔论春秋
12:52:32  诸葛亮实在借北伐之际控制朝廷兵权这点毋庸置疑。就算是处于中心也该以打仗出身的李严为首而不是他这个根本不会打仗的丞相。刘禅的聪明就在于没有正面去抗衡诸葛亮,而是示弱,让他放松警惕。  -----------------------------  @都御史
15:38:05  诸葛亮的治国行政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三国志》也说他:“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诸葛亮在荆州时代就督三郡,调取赋税,以充军实。刘备入益州,诸葛亮属左将军府事,相当于刘备的秘书长,刘备伐汉中,诸葛亮依然是“镇守后方,足兵足食”。由此可见诸葛亮在刘备时代一直是以后期,内政为主,基本没有机会接触军队,也就是说,刘备不看好他的军事才能,刘备集团的军事参谋前有庞统,后有法正,马良是......  -----------------------------  完全赞同!
  1 魏延没造反, 刘禅最后给平了反。  2 魏延是夺权,最后死于夺权上,还是自找的,所谓谋反是杨仪扣上的。不过为了权力,不拿几万蜀汉将士的性命当回事,死了 也是活该。(即使要夺权,也应该将部队撤回安全地带)  3 魏延可是丞相司马,相当于蜀汉国防部长,可见深受重用,三国志 对魏延下场确实有点怜惜的味道,可是怪到诸葛亮身上,真是毫无逻辑。
  @鹞鹰伏击
14:02:29  魏延出子午谷,未必能得关中。——长安、成仓都是坚城高墙,魏延一万兵马,劳师远征。而长安、成仓都是以逸待劳!  况且,古时攻城,除非守城怂人,望风而逃或开门揖盗,否则坚守坚城,都是靠困死守城,才能夺得城池!如果不能得到关中士绅百姓拥戴,魏延的一万精兵,自己就散了板了!  诸葛亮北伐,一共就五万精兵。魏延久攻不下,又受渭水阻隔,诸葛亮还得再分兵救援,更是入不敷出了!  如此,诸葛亮一次北伐失......  -----------------------------  恩,用魏延的计谋是未必能得到关中,但是,还是有一定机会的,战争谁能说就一定能提前预判结果呢,起码从现在开看,诸葛亮的方法是失败的,魏延一万人说不定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记得司马懿也说过,如果采用魏延的方法,他们可能就完了。
  @劫渡使   黄忠若算一老卒的话,魏延只配给黄忠抗大刀,魏延属于荆州势力中的草根,子午谷奇谋根本没有可行性,10万大军一出祁山,马谡领着2万5千精锐部队连小小街亭都守不住,魏延带1万人长途奔袭去拿下长安守住长安简直是天方夜谭
  仁兄,文章写得很好,见解独到
  @大黄山人-02 08:59:33  仁兄,文章写得很好,见解独到  -----------------------------  哈哈,谢谢啦,以后可以多交流。
  @卡巴拉999
20:46:11    -----------------------------  牛!
  @江叶林
20:40:34  @劫渡使  黄忠若算一老卒的话,魏延只配给黄忠抗大刀,魏延属于荆州势力中的草根,子午谷奇谋根本没有可行性,10万大军一出祁山,马谡领着2万5千精锐部队连小小街亭都守不住,魏延带1万人长途奔袭去拿下长安守住长安简直是天方夜谭  -----------------------------  恩,也许这个子午谷奇谋不能成立,但是诸葛亮预判魏延造反,以及之前的排斥,还是有失公正的。
  @都御史
12:52:51  建兴8年,刘备已经死了8年了,魏延加封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候,,跟刘备一点关系没有,是后主封的,  诸葛亮不喜欢魏延并不是什么先入为主,也不是魏延有什么狗屁反骨,而是因为魏延是刘备的部曲,即私兵将领,类似于清朝的李卫,虽然官致总督,却是雍正的家奴,魏延既是如此,部曲是三国时代的一个特殊状况,也是后来门阀的雏形,魏延效忠的是刘备父子,所以在刘备时代,魏延的官爵虽然不高,但是却受命镇守汉中,实......  -----------------------------  有道理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号赵子龙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