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诏书,三国后期最大悬案公诸于世,悬案组幕后黑手是谁谁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请勿转载)公元253年八月,曹魏帝国皇帝曹芳发布了一道诏书,公布了一条六个月前的秘闻。其大意为:曹魏中郎将郭修被蜀汉俘虏后,忠心不变,利用在汉寿举办酒会之际,刺杀了蜀汉大将军费祎,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这段记载出自《三国志·三少帝纪》。说的是三国后期一个著名的悬案——蜀汉大将军费祎遇刺案。关于这个刺客的名字,《三少帝纪》及《张嶷传》中称之为郭修,而《后主传》、《费祎传》则称之为郭循。南北朝裴松之在为《三国志》做注时,又引用了《魏氏春秋》及《志林》中的记载,都叫做郭修。因此,本文以郭修为准。对于这个案件的来龙去脉,陈寿的《三国志》中的记载并不详细,仅仅在《费祎传》中提到:当时在汉寿举办的岁首大会,费祎喝得烂醉,被在场的郭修将其杀死。而在《魏氏春秋》中,这个故事的介绍则详细的多:郭修在西北地区威望很高,后被姜维俘虏,但始终没有屈服。后主刘禅任命其为左将军,而郭修表面上答应,却一直在伺机刺杀刘禅。每次只要刘禅出席的公开活动,郭修总是设法靠近刘禅,但每次都被刘禅的卫士阻拦,无法动手。郭修眼看无法行刺刘禅,便将目标锁定在蜀汉的第二号人物、大将军费祎身上,并一击得手,自己也当场被杀。费祎被杀的真相如何,这个问题在以前多年来引发各种猜测。有人说这是郭修的个人行为;也有人说是曹魏政权精心安排设计;还有人认为这是姜维在幕后操纵,指使郭修刺杀费祎,进而摆脱费祎的牵制,全面掌握蜀汉军权,实现自己的北伐大业。在此,我谈谈自己的看法。首先,郭修从被姜维俘虏到被任命为左将军,再行刺,这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蜀汉政权也必定会对其忠诚度进行甄别。如果不是肩负使命,郭修大可一死了之,成全自己烈士的英名。因此,也就不太可能临时起意。其次,郭修的目标原本是后主刘禅而非费祎。杀了刘禅,势必会引起蜀汉内部大乱,除了曹魏,对蜀汉政权中的任何人都没有好处。因此也就排除了姜维幕后策划的可能性。从这两点分析判断,费祎遇刺案最大的可能性应该是这样:郭修是曹魏政权特意派去诈降蜀汉的,目的就是想利用郭修在西北地区的高知名度,引诱蜀汉对其加以劝降、拉拢。郭修正好利用蜀汉的这种想法,虚以委蛇,接近后主刘禅并伺机刺杀,造成蜀汉政局的混乱。而当这个目标不可能实现时,郭修被迫改变刺杀目标,这才有了轰动一时的费祎遇刺案。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
欢迎转载:
推荐:    &个人名片馆藏文件夹loading...
&欢迎光临秋林文汇loading...最近谁来过loading...360doc推荐的文章loading...最近最受欢迎的文章&(阅238)16-11-09&(阅86)16-06-10&(阅84)16-05-07&(阅44)16-06-15&(阅40)16-08-24&(阅21)16-11-23&(阅16)16-06-10&(阅13)16-06-15订阅关键词loading...馆藏[转]&&(阅1)01-15[转]&&(阅1)01-15[转]&&(阅1)01-15[转]&&(阅1)01-14[转]&&(阅1)01-14[转]&&(阅1)01-14[转]&&(阅1)01-14[转]&&(阅1)01-14&&&【音画欣赏】伊甸园芳香之旅loading...免责声明loading...馆友反馈loading...360doc推荐的馆友我推荐的文章loading...您现在的位置:
悬案组幕后黑手是谁 一道诏书,三国后期最大悬案公诸于世,幕后黑手是谁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请勿转载)公元253年八月,曹魏帝国皇帝曹芳发布了一道诏书,公布了一条六个月前的秘闻。其大意为:曹魏中郎将郭修被蜀汉俘虏后,忠心不变,利用在汉寿举办酒会之际,刺杀了蜀汉大将军费祎,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这段记载出自《三国志·三少帝纪》。说的是三国后期一个著名的悬案——蜀汉大将军费祎遇刺案。关于这个刺客的名字,《三少帝纪》及《张嶷传》中称之为郭修,而《后主传》、《费祎传》则称之为郭循。南北朝裴松之在为《三国志》做注时,又引用了《魏氏春秋》及《志林》中的记载,都叫做郭修。因此,本文以郭修为准。对于这个案件的来龙去脉,陈寿的《三国志》中的记载并不详细,仅仅在《费祎传》中提到:当时在汉寿举办的岁首大会,费祎喝得烂醉,被在场的郭修将其杀死。而在《魏氏春秋》中,这个故事的介绍则详细的多:郭修在西北地区威望很高,后被姜维俘虏,但始终没有屈服。后主刘禅任命其为左将军,而郭修表面上答应,却一直在伺机刺杀刘禅。每次只要刘禅出席的公开活动,郭修总是设法靠近刘禅,但每次都被刘禅的卫士阻拦,无法动手。郭修眼看无法行刺刘禅,便将目标锁定在蜀汉的第二号人物、大将军费祎身上,并一击得手,自己也当场被杀。费祎被杀的真相如何,这个问题在以前多年来引发各种猜测。有人说这是郭修的个人行为;也有人说是曹魏政权精心安排设计;还有人认为这是姜维在幕后操纵,指使郭修刺杀费祎,进而摆脱费祎的牵制,全面掌握蜀汉军权,实现自己的北伐大业。在此,我谈谈自己的看法。首先,郭修从被姜维俘虏到被任命为左将军,再行刺,这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蜀汉政权也必定会对其忠诚度进行甄别。如果不是肩负使命,郭修大可一死了之,成全自己烈士的英名。因此,也就不太可能临时起意。其次,郭修的目标原本是后主刘禅而非费祎。杀了刘禅,势必会引起蜀汉内部大乱,除了曹魏,对蜀汉政权中的任何人都没有好处。因此也就排除了姜维幕后策划的可能性。从这两点分析判断,费祎遇刺案最大的可能性应该是这样:郭修是曹魏政权特意派去诈降蜀汉的,目的就是想利用郭修在西北地区的高知名度,引诱蜀汉对其加以劝降、拉拢。郭修正好利用蜀汉的这种想法,虚以委蛇,接近后主刘禅并伺机刺杀,造成蜀汉政局的混乱。而当这个目标不可能实现时,郭修被迫改变刺杀目标,这才有了轰动一时的费祎遇刺案。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延伸阅读
»要闻导读
阅读排行榜当前位置: &
&&浏览帖子
&&社区主版&&军事&&社会&&国际&&娱乐&&行业&&城市&&站务
一道诏书,三国后期最大悬案公诸于世,黑手究竟是谁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请勿转载)公元253年八月,曹魏帝国皇帝曹芳发布了一道诏书,公布了一条六个月前的秘闻。其大意为:曹魏中郎将郭修被蜀汉俘虏后,忠心不变,利用在汉寿举办酒会之际,刺杀了蜀汉大将军费祎,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这段记载出自《三国志o三少帝纪》。说的是三国后期一个著名的悬案——蜀汉大将军费祎遇刺案。关于这个刺客的名字,《三少帝纪》及《张嶷传》中称之为郭修,而《后主传》、《费祎传》则称之为郭循。南北朝裴松之在为《三国志》做注时,又引用了《魏氏春秋》及《志林》中的记载,都叫做郭修。因此,本文以郭修为准。对于这个案件的来龙去脉,陈寿的《三国志》中的记载并不详细,仅仅在《费祎传》中提到:当时在汉寿举办的岁首大会,费祎喝得烂醉,被在场的郭修将其杀死。而在《魏氏春秋》中,这个故事的介绍则详细的多:郭修在西北地区威望很高,后被姜维俘虏,但始终没有屈服。后主刘禅任命其为左将军,而郭修表面上答应,却一直在伺机刺杀刘禅。每次只要刘禅出席的公开活动,郭修总是设法靠近刘禅,但每次都被刘禅的卫士阻拦,无法动手。郭修眼看无法行刺刘禅,便将目标锁定在蜀汉的第二号人物、大将军费祎身上,并一击得手,自己也当场被杀。费祎被杀的真相如何,这个问题在以前多年来引发各种猜测。有人说这是郭修的个人行为;也有人说是曹魏政权精心安排设计;还有人认为这是姜维在幕后操纵,指使郭修刺杀费祎,进而摆脱费祎的牵制,全面掌握蜀汉军权,实现自己的北伐大业。在此,我谈谈自己的看法。首先,郭修从被姜维俘虏到被任命为左将军,再行刺,这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蜀汉政权也必定会对其忠诚度进行甄别。如果不是肩负使命,郭修大可一死了之,成全自己烈士的英名。因此,也就不太可能临时起意。其次,郭修的目标原本是后主刘禅而非费祎。杀了刘禅,势必会引起蜀汉内部大乱,除了曹魏,对蜀汉政权中的任何人都没有好处。因此也就排除了姜维幕后策划的可能性。
<font color="#4/2010
--/--01-14 18:49
<font color="#8/7701
--/--01-15 11:46
--/--01-14 11:26
75/<font color="#ff
--/--01-14 12:38
<font color="#1/8279
--/--01-16 00:20
--/--01-14 22:46
--/--01-14 19:03
<font color="#3/9129
--/--01-15 21:47
--/--01-15 23:23
--/--01-15 21:18
中华站内短信
(中华网社区)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
中华站内短信
对&&添加关注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悬案组幕后黑手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