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习赛车路线和加速减速控制,有哪些优质资源

3D真实赛车
控制方向加速/减速
作品简介:3D真实赛车逼真的画面让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并且还有各种各样的车辆经过,现在就快进入游戏中,驾驶着你的赛车,完成所有的路段吧!>> 极品飞车13变速 赛车教学:飘移的介绍和方法分析
极品飞车13变速 赛车教学:飘移的介绍和方法分析
发表: 来源:多游网作者:jason 浏览:4
  漂移:的确很难,但是细心,其实你也可以
  下面的截图(建议下载下来),是游戏中的读档过程中显示的提示
  也许很多人现在还不知道,因为用的是英文版。
  好了,说说我的经验:两个字 苦练 !
  我现在只摸索到点门道,==差不多了,我会发自己的漂移视频上来,和大家共同分享漂移的快感。
  目前为止,我的经验就是,要会提前打方向,而且不能大大,同时连续轻点油门。(我一直玩的是简单,就是默认的设置,现实中俺不会开车的,嘿嘿&&) 很难说 也不好讲 所以&& 大家可以借鉴下 摸索试试 成功了别忘了也告诉我 呵呵&&
  附上一个漂移的概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下去(有点多哈&&转自百度百科)
  漂移的定义
  漂移(drift,drifting)是赛车术语,指让车头的指向与车身实际运动方向之间产生较大的夹角,使车身侧滑过弯的系列操作。其目的是为了克制过弯时的转向不足,但在标准的柏油路面并没有抓地力,一般只是用在拉力赛中,增加了赛车运动的观赏性。
  漂移产生的条件
  漂移产生的条件归咎到底就是一个:后轮失去大部分(或者全部)抓地力,同时前轮能保持抓地力(最多只能失去小部分,最好是获得额外的抓地力);这时只要前轮有一定的横向力,车就甩尾,即可产生漂移。
  令后轮失去抓地力的方法
  1.行驶中使后轮与地面间有负速度差(后轮速度相对低)
  2.任何情况下使后轮与地面间有正速度差(后轮速度相对高)
  3.行驶中减小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正压力。
  这三项里面只要满足一项就够,实际上1,2都是减小摩擦系数的方法,将它们分开,是因为应用方法不同。
  保持前轮抓地力的方法
  1.行驶中不使前轮与地面间有很大的速度差
  2.行驶中不使前轮与地面间正压力减少太多,最好就是可以增大正压力。这两项要同时满足才行。
  实际操作里面,拉手刹就一定同时满足行驶中使后轮与地面间有负速度差(后轮速度相对低)行驶中不使前轮与地面间有很大的速度差。
  产生漂移的方法有
  1.直路行驶中拉起手刹之后打方向
  2. 转弯中拉手刹
  3. 直路行驶中猛踩刹车后打方向
  4. 转弯中猛踩刹车
  5.功率足够大的后驱车(或前后轮驱动力分配比例趋向于后驱车的四驱车)在速度不很高时猛踩油门并且打方向。
  其中3,4是利用重量转移(后轮重量转移到前轮上),是最少伤车的方法。1,2只用于前驱车和拉力比赛用的四驱车,而且可免则免,除非你不怕弄坏车。注意1和2,3和4分开,是因为车的运动路线会有很大的不同。重要说明:漂移过弯和普通过弯一样,都有速度极限,而且漂移过弯的速度极限最多只可能比普通过弯高一点,在硬地上漂移过弯的速度极限比普通过弯还低!
  至于最终能不能甩尾,跟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系数、车的速度、刹车力度、油门大小、前轮角度大小、车重分配、轮距轴距、悬挂软硬等多个因素有关。例如雨天、雪地上行车想甩尾很容易,想不甩尾反而难些;行车速度越高越容易甩尾(所以安全驾驶第一条就是不要开快车哦);打方向快,也容易甩尾(教我驾驶的师傅就叫我打方向盘不要太快哦);轮距轴距越小、车身越高,重量转移越厉害,越容易甩尾(也容易翻车!);前悬挂系统的防倾作用越弱,越容易甩尾。
  甩尾中的控制
  如果是用手刹产生漂移的,那么当车旋转到你所希望的角度后,就应该放开手刹了。
  漂移的中途的任务就是要调整车身姿势。因为路面凹凸、路线弯曲程度、汽车的过弯特性等因素是会经常变化的。所以车手经常要控制方向盘、油门、刹车、甚至离合器(不推荐),以让汽车按照车手所希望的路线行驶。
  先说明一点原理:要让车轮滑动距离长,就应尽量减小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力;要让车轮少滑动,就应尽量增大摩擦力。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前面说过,一个是让车轮太快或太慢地转动,一个是减小车轮与地面间正压力;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就是相反了。
  其中,让车轮太慢转动的方法即是踩脚刹或者拉手刹了(再强调一次:脚刹是作用于四个车轮,手刹是作用于后轮的。不管是否有手刹作用于其他车轮的车,我所知道的有手刹的赛车全都是我所说的情况)
  踩脚刹:四个车轮都会减速,最终是前轮失去较多摩擦力还是后轮失去较多摩擦力不能一概而论。
  拉手刹:前轮不会失去摩擦力而后轮就失去大量摩擦力,所以就容易产生转向过度了。因为无论脚刹、手刹都有减速的作用,所以车很快就会停止侧滑。
  真正的漂移
  而如果想车轮长距离侧滑,唯一的方法就是让驱动轮高速空转,必须要装有LSD的、功率足够大的车才可以这样做。为什么要有LSD呢?因为车漂移时车身会倾斜,外侧车轮对地面的压力大,内侧的车轮压力小。没有LSD的车会出现内侧驱动轮空转,外侧驱动轮转得很慢的情况。这个转得慢的车轮与地面间摩擦力大,车的侧滑就会很快停止。
  车分为前驱、后驱、四驱,没有驱动力的车轮是不可能高速空转的。那么前驱车的后轮就不能做长距离的侧滑,如果驱动轮(即是前轮)高速空转,侧滑比后轮多,漂移角度就减小,所以前驱车是不能做长距离漂移的。四驱的车很显然是可以的。后驱车呢?后驱车前轮没有驱动力,但前轮可以向车身滑动的方向摆一个角度,所以后驱车也可以作长距离漂移。
  侧滑距离与侧滑开始前的速度有关,通常会越滑越慢,最后还是停下来,但如果场地允许、控制得好,理论上可以做无限长的侧滑。因为打滑的车轮仍有一定的加速所用,而侧滑的轮胎也受到地面的阻力,当这两个作用平衡时,车的速度就不会降低了。例如 Doughnut(原地转圈)就是无限长漂移中的一种,当然也可以做出转弯半径较大的无限长漂移。
  上面说的都是控制驱动轮侧滑长度的方法。
  调整车身姿势用到的方法
  1.控制前轮的角度,不能太大或太小,特别是对于后驱车
  2.调节油门、刹车,令车有加速或减速的趋势,就产生重量转移,通过重量转移控制车头向外滑更多还是车尾向外滑更多
  3.利用手刹再次产生转向过度。
  注意:2中,后驱车(或动力分配比趋向于后驱的四驱车)加油所产生的效果不一定是加速,如果加油太猛,就有可能因为后轮转速太高而减小摩擦力,车尾向外滑得更多。
  最大漂移角度
  在漂移中途,车头指向与车身运动方向之间夹角如果大于这个角度,就必须要停车(不停的话就撞出去)。注意不包括漂移产生时。
  后轮驱动车来说,因为前轮没有驱动力,不能产生高速空转向外滑,只是地面对前轮的侧向力控制车头运动。所以车头指向与车身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最多只能和前轮最大摆角相等(不同的车前轮摆角不同,一般轿车的前轮摆角可以有30度左右),再大一点的话,除了停车再起步之外就没有任何方法恢复正确行驶。注意平常人提到的&大角度漂移&不是指车头指向与车身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而是附图红色标志出的角度,弯越急,显得角度越大。
  后驱车也有前轮抓地力不够、转向不足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车头指向与车身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同样不能超越最大漂移角度,否则也必须停车才能恢复正常行驶。
  前驱车因为可以保持后轮的抓地力而加大油门让前轮向外滑,所以前驱车的最大漂移角度很大,可以接近90度。
  四驱车因为前后轮都可以高速空转,加油时有前轮向外滑得更多的可能性(因为加油时重量转移到后轮,前轮与地面间摩擦力小)再加上前轮可以向外摆,那么四驱车的最大漂移角度就比后驱车大。
  比较三种驱动形式的车,前驱车是最容易驾驶、最安全的。
  漂移的出弯
  出弯的时候就应该结束漂移了,结束方法与漂移过程中减小漂移角度的方法一样。
  对于前驱车,
  1.加油使车头向外滑动(因为除了漂移产生的时候,前驱车基本上是转向不足的)
  2.通过前轮向外摆修正车头角度
  3.也可以前轮向外摆之后放一点油门。
  对于四驱车,2通常是必要的,3也很有效,1则不一定奏效。
  对于后驱车,最主要2。视具体情况而定,车的重量分配、驱动力分配、之前漂移角度、路面状况等多种因素都有影响。
  注意整个漂移过程中(包括产生、中途、结束)车身都是在向外滑的,所以准备出弯的时候不要把车头指向路外侧,而是应该指向内一点,让车滑到路最外侧时横向速度刚好为零,这就是完美的出弯。
  开不同的车做漂移都要有一段适应过程,了解车的特性;在不同路面上也要有适应过程。在拉力赛中,因为每个弯的具体情况都是不知道的,即使在上一赛季已经跑过这赛段,路面也不会与以前相同。所以拉力赛中过弯都崇尚&慢进快出&的原则--进弯前速度慢一点,看清楚弯道之后就可以加大油门出弯。用这个原则过弯不但不会慢很多,而且安全性大大提高。
  对于后驱车,如果你要漂的距离长(也就是长弯道),就必须踩油门,以你说的左弯为例,车的重心偏向于右前轮(弯外侧前轮),四个轮子对地面的压力为:右(外)侧前轮&左(内)侧前轮&右(外)侧后轮&左(内)侧后轮。在漂移过程中,后轮打滑,失去与地面的附着,轮速比车速低(由于做漂移动作刹车的原顾),但随着漂移,车子失速,车速慢慢变低,当车速低到与后轮速相同时(由于后轮失去附着,阻力小,所以后轮速减少的比车速减少的慢),后轮就恢复与地面附着,漂移既会结束,为了漂移的距离更远,就要保证后轮失去附着的时间更长,也就是保证后轮速与车速的差值保持时间更长,最好的办法就是加油使后轮转速比车速更快,这么一来,不论车速降到多少,都能保证后轮失去附着,从而保证漂移时长,这就是漂移中的"动力滑胎",用油门和前轮的方向就可以控制滑行的时间和方向。但对于刹车漂移的前驱车,加油会使前轮转速加快,但漂移中前轮是有附着的(四轮漂移除外),所以加油会使车加速,造成重心后移。
  漂移的技巧
  漂移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驾驶方式,另外在拉力赛中也是一项常用的技术。这两年漂移在国内很热门,尤其是很多年轻的驾驶者都喜欢,但是我也听说过因为方法不当而造成事故。现在我就把我这些年对漂移的理解和方法告诉大家。不过在说漂移以前,我们从最简单,最好上手驾驶方法说起:
  一、调头
  我要强调,这种特殊的驾驶方式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请在空旷的场地上练习,而不是街道。开始练习前需要确定两件事情,一个是车辆的手刹有效,另一个是关闭掉车辆的电子稳定程序和牵引力控制系统。我先向大家介绍3种调头方式。
  1 、向前行驶是180度调头
  我以向左调头为列讲述,如果想向右掉头,所有的方向盘操作反向就可以了。首先要控制车速在60公里左右,左手握住方向盘9点钟位置,档位放到空挡,右手握住手刹车并按下手刹释放按钮,先向右侧快速转动1/4圈方向盘,以增加回转惯性。接着猛向左转动方向盘同时勒紧手刹,这样车尾就会旋转起来。当车头转过90&时,开始逐渐回方向盘。当车头转过180&时,回正方向盘的同时放开手刹。一次向前的180&的调头就完成了。
  2、倒车时180&调头
  这种调头方式操作上要简单一些,不需要配合手刹。倒车使车辆具有一定的速度,推入空挡,然后猛向一侧打方向。当车头转过90&时开始逐渐回方向。当车头转过180&后回正方向。
  3、向前行驶时360&调头
  这种特技驾驶需要的初始速度要达到80公里左右。初期动作和向前180&调头一样,都是猛打方向的同时勒手刹。当车头转过90&时快速回转方向至另一侧。这样车辆就能完成360&调头了。
  二、漂移
  在开始学习漂移前,我们必须明白几件事:
  1、安全
  漂移其实是车辆处于失控与不失控边缘的一种驾驶状态,甚至是漂移的高手也会严重失误,所以对于想要学习的人,我强烈的要求场地一定要空旷,可以在地上码放装桶。《头文字D》只是一个童话。
  2、车辆的选择
  大马力的后驱最好,前驱和四驱车都可以做漂移,但是难度大,也很难做到长距离的漂移。
  3 、漂移一定会伤车
  主要是轮胎。传动系统,底盘部件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4、选择合适的场地
  柏油路:漂移要比正常行驶过弯速度慢
  砂石和雪地:路面摩擦系数小容易产生漂移,需要的车速慢,对车的磨损相对要小
  三、开始漂移了
  后驱 分5个步骤
  A、在入弯前减速,速度要比正常过弯要低一些
  B、入弯点要比正常过弯晚一些,档位减至2档,打方向入弯。
  C、在临近弯心的地方猛然加油,后轮会在突然增加的扭矩下失去抓地力,产生向弯外侧的横向移动。感觉到车尾的横移后立即向横移的方向转动方向,速度要快。
  D、根据车尾横移的幅度调整方向和油门,保持车辆漂移动态的平衡。这是最难的一点,漂移的角度,距离与方向的幅度有很大的关系,需要多体会,多练习。
  E、接近出弯点的时稍收油门并且逐渐回正方向就可以令车恢复要正常状态。
  最后介绍其他的漂移方法:
  手刹漂移法(适用于各种驱动型式)用较高的车速进弯,快速打方向的同时拉手刹使车尾失去抓地力。调整方向和油门,当通过弯心后就可以放掉手刹了。
  重刹漂移法(适用与各种驱动型式)用较高的车速进入弯道,入弯时大力刹车,降挡并猛打方向,利用重心前移使车尾失去抓地力。保持车辆姿态至出弯。
  斯堪的纳维亚法(适用于各种驱动型式)在弯前并不是沿着外侧线路而是沿着道路中间行驶,入弯时先向弯外快速打方向,之后立即转向弯心。这样做的目的也是让车尾瞬间失去抓地力。
  在实际的操作中,不同的漂移方法要根据车况,路况,弯角的大小灵活的运用。对于漂移高手来说,也是常将几种不同的方法组合使用。比如很长弯角用手刹漂移法,利用轮胎和地面的摩擦减速,到达弯心的时再利用扭矩漂移法出弯。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一个长距离的漂移。
  还是那句话,漂移是要靠时间的练习换来的不是蛮干。我这只是告诉大家平时我玩的一些经验。其实我也出过事故!!!长练习就可以做到!如果你能理解这些东西的话,就开车出去找地方漂移去吧!多叫上些人,别一个人去玩!这样大家还有个照应!这些驾驶的方法同样也可以对付一些紧急的情况,这些大家慢慢的领会吧!
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关注多游网 ( )— 关注游戏前沿新动态!!
/gl/.html复制本文链接
新游测试表
12-2619:00仙缘红尘12-2419:00光辉岁月12-2318:00内测开放测试12-2219:00公测12-1814:00冰雪奇缘12-1219:00满天花雨12-1114:00忘归州12-0314:00千里冰封
01-0900:00双线1603服01-0900:00双线7服01-0900:00双线55服01-0900:00双线97服01-0900:00双线19服01-0904:00双线1604服01-0908:00双线515服01-0908:00双线55服
01-0710:00安卓437服01-0510:00安卓436服01-0310:00安卓435服01-0110:00安卓434服12-3010:00安卓433服12-2810:00安卓432服12-2610:00安卓431服12-2410:00安卓430服
热门标签推荐开车心得之加速减速技巧|车速控制方法和要领|加速踏板踩踏方法|半离合器感觉方法
我的图书馆
开车心得之加速减速技巧|车速控制方法和要领|加速踏板踩踏方法|半离合器感觉方法
开车心得之加速减速技巧全方面学习
&&&&& 练习目标:能够实现加速减速,保持一定的速度平稳行驶。
&&&&& 1.速度的改变及保持速度的方法和要领
  起步时,关键是加速踏板(油门踏板)的踩踏板方法和离合器的回位方法。
  *加速踏板的踩踏方法
  加速踏板的踩踏量过小,离合器抬得过急,容易引起发动机熄火。相反,加速踏板的踩踏量踩得过大、离合器连接过急,容易引起汽车窜行。这些都必须引起注意。
  *半离合器的感觉方法
 发动机声音变大、车体开始抖动,判断汽车已经开始起步。掌握离合器半联动位置,可以防止汽车起动时窜行。
&&& 2.加速、减速变换的方法
&&& 由于行驶条件的改变,汽车不得不换挡。速度与动力的关系如下:
&&& 一挡:速度不高,而动力最大;
&&& 四挡:速度高,而动力小。
&&& 1)加速变化
&&& 慢加速
&&& 慢慢踩踏加速踏板,逐级加挡,速度会逐渐提高。
&&& 快加速
&&&&&&&&&&&&&& 用车踩踏加速踏板,快速由低挡换入高挡。
&&& 注意:加挡时,必须从低挡级加挡,不能跳跃。
&&& 通过改变挡位可以提高速度,在普通道路可实现平稳加速,而在高速公路上就能在比较短时间内加到较高的速度。一般来说,对于初学者过早地挂入高速挡,有时会引起汽车窜行。最好当车速提起来时,再挂入高档。
&&& 离合器踏板的抬起方法和要领
&&& 从动力比较大的低速档转换到速度比较高的高速档,就要使离合器快速平稳的接合,速度也会得到迅速提高。
&&& *从一档-二档
&&& 离合器踏板慢慢抬起
&&& *从二档-三档
&&& 离合器踏板较快速抬起
&&& *从三档-四档
&&& 离合器踏板应该更快地抬起
&&& 2.减速变换
&&& 从高档将速度降到20km/h以下,即使踩加速踏板速度也提高不上去,需要换入低速档。
&&& 减速换挡通常采用一档一档降低,有时也采用跳跃换档。
&&& 3.减速变档的顺序&&&&&&&&&&&
  行驶中的汽车以高速档行驶时,如果发动机发出异常声音,汽车同时抖动,这表明用高档行驶动力不足。这时,必须换低档行驶以提高输出动力。
  另外,当汽车爬坡和转弯行驶时,都必须降低速度,所以降低档位是必要的。降档时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①空转
  离合器不到位或尚未到位会引起空转。空转不仅引起噪声,而且对汽车发动机也有一定的损伤。
  ②剧烈抖动
  汽车降档过快,会引起剧烈抖动。
  ③发动机熄火
  加速踏板踩得过轻、离合器抬起过急,可能引起发动机熄火。
  从汽车的二档换一档时,有时将离合器控制在半离合状态也是必要的。
&&& 4.不同路况的速度变化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百公里加速仅需2秒&超牛电动赛车养成记
&&&&来源:&&&&
&&&&&&字号
原标题:百公里加速仅需2秒 超牛电动赛车养成记
  前一段时间,由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卢塞恩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的学生打造的电动赛车Grimsel实现了零到百公里加速1.785秒,打破了此前由荷兰Delft理工大学方程式赛车队保持的纪录――2.134秒。作为参考,布加迪威航16.4 Super Sport百公里加速2.46秒,电动车没有换挡延迟,天生适合加速的优点得到了完美展现。
  为了普及电动赛车的专业知识,本文以荷兰Delft理工大学打造的赛车DUT14为例,进行初略介绍。资料整理自荷兰DUT车队官网。
Dut14赛车在比赛中
  动力总成
  Dut14赛车整备质量仅为149.2Kg,百公里加速2.3秒。它采用4台轮毂电机驱动,型号AMK DT5-14-10,可以实现牵引扭矩控制和制动能量回收,单台最大功率27 kW,单台最大扭矩28N.m。轮毂电机的优点包括:
  1. 可以大幅度节省车内空间,增加设计自由度,提升传动效率;
  2. 反应速度快,驱动电机的响应时间则仅仅为10ms,有利于良好的控制效果;
  3. 大大改善车辆的行驶动力学性能,每个电机的驱动/制动力矩独立可控,可以通过独立控制各个电机的扭矩产生纵向力的方法来改变作用在汽车上的横摆力矩,甚至可以直接控制各电动轮实现转向差速和驱动防滑,从而有效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Dut14的相关参数
  轮毂电机对于轻量化和紧凑性要求很高,因此DUT车队通过与德国电机供应商AMK公司进行合作,由DUT的学生们对于电机进行改装,自己设计电机的机械连接和冷却系统。电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受到了热管理的限制,所以DUT车队通过在外壳集成水冷系统,实现了最大功率输出。
Dut14的悬架和电机
  锂电池的输出电流是直流,但是由于交流电机的功率和轻量化性能更为优秀,所以最终的方案是交流电机+逆变器的供电组合。选用的是AMK KwS-26电机控制器,应用IGBT逆变器,通过带宽控制。与四个轮毂电机对应的四个电机控制器布置在驾驶员座位下面,效率超过98%。为了保证安全,由碳纤维壳体保护,通过CAN总线与ECU进行通信。
  DUT车队还自主开发了BMS电池管理系统,锂聚合物电池由深圳鸿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Melasta)提供,由荷兰KEMA实验室提供测试。电池组由288个单体电池组成,每两个电池并联,构成144个电池组串联,输出85kW,制动能量回收承受功率50kW,能够以最高600V的电压吸收6.3kWh能量,电池系统总重量43kg,分割为两个电池舱,在靠近整车重心的位置布置电池组,可以承受最大2个G的加速度。
  汽车电子系统
  ECU(整车控制单元)使用ARM Cortex M4微控制器,由C语言编程,可以分别控制每个电机的转速。系统包括功率管理模块,安全模块,控制模块,其中功率管理模块需要把相对较低的电池电压转化为各电子系统所需要的不同电压,当所有子系统启动的时候,这些变压器的峰值负载可以达到250W。ECU的安全模块也非常重要,车队在设计时考虑了硬件级的安全设计,比如当系统检测到高压电缆断路时候,ECU自动切断所有高压电缆的电压。
Dut14的全车电路布局
  对于汽车最重要的可以说是底盘了,底盘需要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保证正常行驶。
  DUT14赛车采用碳纤维单体壳车身,由TeXtreme公司提供超轻丝束展开碳纤维增强材料,使其复合材料部件的重量减轻20%到30%。车身需要满足固定所有零部件的精度,同时还要保证驾驶员的安全性要求,这些都由学生队员自己完成设计和制作。
车身及底盘
  车身的设计目标是最大程度减重以提升性能,为此需要有限元分析强度和安全性,在CATIA进行模拟装配。此外,方程式赛车的车身设计还需要符合人机工程学要求,为了让赛车手更加专注于赛道,驾驶舱、方向盘和赛车座椅在追求轻量化的同时还需要适应赛车手的体型,因此采用了可调节的踏板箱,方向盘也要适应每一个赛车手的手型以在行驶过程中提供足够的握力。
  赛车动力学
  最近几十年,电子控制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在了赛车和乘用车上面,ABS、ESP和扭矩矢量控制不仅提升了性能,也改善了车辆的稳定性,从DUT13赛车开始采用的四轮毂电机,为先进的扭矩控制系统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
  DUT14配备了包括扭矩矢量控制,起跑控制,ABS,偏航控制等的多重控制系统,需要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整车动态模型。
  控制器可以检测到传感器失效,并且进行处置。即使传感器失效,汽车也可以正常行驶。
  赛车的刹车系统包括了液压刹车系统和电磁能量回收刹车系统,四轮碟刹的刹车片材料值得详细介绍:
  为了追求更极端的轻量化和更高的性能,在制动盘上DUT车队放弃了传统的铸铁材料。经过几个月的仿真,讨论和研究,DUT最终选用了名叫SupremEX? AMC225XE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由铝合金基体和SiC颗粒(碳化硅,俗称金刚砂,莫氏硬度为9.5级,仅次于世界上最硬的金刚石,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组成,相对于常用的灰铸铁,铝合金基体具有低密度和高导热性的优点,使得刹车系统减重50-60%。但是铝合金的耐磨性能比较差,因此需要通过加入硬质颗粒来改善。通过对于制动系统的热性能仿真,DUT发现铝合金具有熔点低的缺点,但是由于四轮电机的加入,电磁制动效果大幅度提升,这个设计才具有了可行性。
  其实,在中国也有一群年轻人在打造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各参赛车队按照赛事规则和赛车制造标准,只要在一年的时间内自行设计和制造出一辆小型赛车,并要能够成功完成全部或部分赛事环节的比赛。事实上,这样的比赛主要以培养大学生为主,同时也成为国内优秀汽车人才选拔的平台,更有机会与国际青年汽车工程师进行交流。
  例如2014年10月在湖北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有来自近70所高校的60支燃油赛车队和20支纯电动赛车队,共计2000余名师生参赛,其中不乏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纯电动赛车队、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燃油赛车队等国际顶级强队。在比赛中,由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打造的纯电动方程式赛车“银鲨三”脱颖而出,取得了纯电动组亚军(同时为国内高校冠军)。
  “银鲨三”赛车采用了自主设计的电池系统和整车控制器,设计了快速充电系统使得充电时间减少至之前的20%―30%,传动采用了自主设计行星轮减速器;整车峰值功率85KW,峰值扭矩为175N?m,整车整备质量230KG,百公里加速约3.6s,最大侧向加速度约2G。
(责编:窦明、王溪)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车事件|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