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跑龙套就是北京跑龙套吗,在那跑龙套的几率成名。比横店跑龙套演员招聘的几率成名要高吧!!!

(活动筋骨)
(派对动物)
第三方登录:人物>在横店跑龙套的孩子们
《中国新闻周刊》
编辑部稿件推送平台
在横店跑龙套的孩子们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陈薇 王文雅
地上溢满黑色淤泥,屋子旁堆放着木棍和酒罐。汽油味、烟味,弥漫在空气里。一个小孩静静地躺在单轮小推车上,眼角发青、嘴唇苍白。他耷拉着脑袋,双手摊开在身体两侧,像是死去的样子。小车被穿白大褂的日本士兵推着,摇摇晃晃地往前走,孩子像随时一不小心就掉下来。
横店知名的小群众演员杨嘉旺,有一双搞笑的小眼睛,肉嘟嘟的脸上像打了腮红,常被人叫做&小潘长江&、&小燕小六&。虽然杨嘉旺今年只有9岁,但已经有6年的演艺经验。裸替的死尸、被杀死的活体实验者、披麻戴孝、淋雨、跳水&&他在3到9岁间全都经历过。
图/受访者提供
在横店跑龙套的孩子们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陈薇《中国新闻周刊》文/王文雅(发自北京、横店)
& & & 地上溢满黑色淤泥,屋子旁堆放着木棍和酒罐。汽油味、烟味,弥漫在空气里。一个小孩静静地躺在单轮小推车上,眼角发青、嘴唇苍白。他耷拉着脑袋,双手摊开在身体两侧,像是死去的样子。小车被穿白大褂的日本士兵推着,摇摇晃晃地往前走,孩子像随时一不小心就掉下来。
  这是抗日剧《我叫赵红花》剧组在横店拍摄外景的一幕。扮演被日军做活体实验致死尸体之一的,是一个名叫杨嘉旺的9岁孩子。从3岁时起,他便被酷爱演戏的爸爸带到横店,在剧组跑龙套、当群演、做替身。
  成人&死&一回,报酬80元;杨嘉旺则可以拿到120元&&因为忌讳,很少有家长愿意让孩子去&死&。杨爸爸认为这是演戏,并不在意,还曾经一天之内带着儿子连赶了两场。
  拍摄结束,杨爸爸从孩子鞋底拿出剧组人员塞在里面的红包,只有一张绿色纸币:1元。
  他显然有些失望,因为平时像这样最多可以拿到10元。按横店的&规矩&,剃头、抬棺材、淋雨、披麻戴孝都要加钱,从10元到30元不等。
  地处浙江东阳的小镇横店,是亚洲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最多的时候,15个以上的剧组在这里同时开机。
  在一群怀揣演艺梦想、以群众演员为职业的&横漂&们中,有约30名像杨嘉旺这样跑龙套的孩子。
  他们大多是外地人,父母也是&横漂&。戏份大多没有台词,不过是装死、披麻戴孝、下水、淋雨、卖报纸&&那些被一般小演员嫌弃的苦活累活。他们经历着独特而又复杂的童年。
  被摆弄的活道具
  杨嘉旺是横店知名的&报童哥&。哪个剧组需要一个报童,就会找到杨家。报童的标准装扮是:一身蓝色或土灰的破布衣服,背包斜挎,左手放腰间,右手拿报纸。导演喊开始,报童马上挥动报纸,台词千篇一律,&卖报,卖报&&&
  对此,杨嘉旺异常熟悉了。&拍戏就像父母交给他们的作业。&一位老师这么说。
  杨嘉旺有一双富有喜感的小眼睛,笑起来眯成一条缝,肉嘟嘟的脸上像打了腮红,比同龄人矮半个头,个头相貌都神似小版潘长江,也被称为&小潘长江&&小燕小六&。他很喜欢这两个称呼,也想像潘长江和燕小六一样出名。
  每周至少有两天时间,杨嘉旺是在片场等待拍戏中度过的。初春的这天,又有一场民国戏,他早上八点就出了家门。这个时候不算早,现场还有的孩子是凌晨4点就跟着家人开车过来。
  至于结束的时间,则完全没个准儿,有时会通宵。有时在现场等一整天,却因为戏份变动而白等一天。
  初春的早晨冒着寒气。一位妈妈给另一个男孩换上明显偏大的鞋子,循循善诱:&导演让你哭,你就大声哭出来;不要怕枪,都是假的;导演让你做什么你就做,反正是演戏,不要怕!&孩子睁开惺忪的睡眼,一脸疲惫与茫然。
  杨嘉旺半是羡慕、半是骄傲地望着男孩。对于他,这些换衣服的琐事,只能靠自己来完成。家里开了小餐馆,父母要照顾生意、间歇拍戏,没时间陪他。遇上剧本里看不懂的汉字,他也习惯了自己查字典。
  父母只是嘱咐他:走路看路,注意车辆,远离水塘,不要被草丛里的蛇咬到。独自照料自己的童年自然多了些风险。曾有一次,他在拍戏现场撞到柱子上,钉子划破额头,流了很多血;还有一次在《武则天》剧组,他伸手去救掉到水塘里的小伙伴,不料自己也掉了进去。幸好旁边有大人,他裹着毛巾被人送回了家。
  9岁的杨嘉旺已经是有6年经验的&老演员&了。死尸、被杀死的活体实验者、披麻戴孝、淋雨、跳水,他全都经历过。他已经自己摸索出一些经验。比如,做替身拍淋雨戏时,&千万不能抬头往天上看&。这是因为,雨水都是用高压水枪喷出来的,压力远比自然雨滴要大,落到眼睛可不是小事。
  等得烦了,他从周围捡来各式各样的碎石块,堆成房子的形状;或者拿来一根小木棍在土地上挖洞。
  今天这场戏,对他来说毫无难度。杨家的墙上,至今用透明胶整齐地贴着两张A4纸,一页是生活规则、一页是武术练习,不规则的手写铅笔字里描述着爸爸对两个儿子的训练计划。跑步、压腿、五步拳、罗汉睡觉,刀枪剑棍,林林总总一共列了33项训练项目&&这都是做武行的基本功。
  不过,除了比别的孩子更扛冻以外,这些训练成果没怎么用上。他们没有拍过武术角色,只是片子里偶尔有些大人物在小时候需要摆几下动作。那些简单的动作,即便没有经过训练的小孩也可以完成。
  和杨家一样的童替家庭,还有岳家。今年12岁的岳训宇,2008年跟随爸爸来到横店。
  他很烦头套。很多古装剧里,男孩需要剃掉两鬓较长的汗毛,粘上头套。胶特别黏,粘得头皮发麻。摘下头套后,被剃掉的部分会比其他地方白一些,&看上去脸上长了一个小花猫&。剃光头也是经常的,也因此被学校同学取笑。
  &童替&们最经常遇到的,是哭戏。大多扮演的是穷人家小孩,脸上脏兮兮的,穿得破破烂烂的。被日本军抓走时、跟父母分别时、被人虐待时,都要大声哭出来。
  岳训宇第一次演哭戏时,怎么也哭不出来。导演恐吓他们,不哭就不让见爸爸妈妈。和他同去的妹妹一听,马上被吓哭了,戏拍完了还在一旁抽泣。还有一次,妹妹和爸爸在戏中饰演父女,有一个场景是女儿眼睁睁看着父亲被押往刑场。妹妹半天没哭出来,最后硬是被爸爸掐哭了。
  让岳训宇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扮女孩的经历。在一个古装剧里,他披上一身长裙,戴上一袭长发,代替另一个不习水的小演员掉到了水里。当时正是秋天,湖水冰凉,他冷得直打哆嗦。从水里出来以后,用毛巾裹了很长时间才恢复过来。
  岳训宇想当明星。他对明星的理解是:可以出国,可以去很多好玩的地方。只要有角色,他就像打了兴奋剂,一大早迅速地从床上爬起来,去剧组等着。
  但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像岳训宇那样甘心。这一天,杨嘉旺不怎么高兴。他等到下午两点,什么都没拍成。下车回家时,他皱起眉头自言自语:&今天好烦!&
  父亲的明星梦
  横店大智街,因街上的大智禅寺而得名。这座始建于南梁年间、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古寺,曾有刘德华、刘嘉玲等众多大明星在里面封闭拍戏。2003年7月,横店影视城&演员公会&在这条街上成立。大智街因此成为横漂最集中的地方。
  这条街上,一排房子依次排开,一幢三四层楼的房子,隔成十几个小房间。一个小巷子的一楼,门上挂着&东风棋牌室&的牌子,这是岳冬峰开的一家麻将馆。下午1点,这里便开始了一天的热闹。十几个人聚在一起,边打麻将边聊天。
  他们都是横漂演员,大部分单身,&十个里面九个光棍&,空闲时间多,平时也没其他地方去。一些副导演也会来,喝茶、下棋、谈戏。
  岳冬峰把麻将馆定义为联络感情的场所。不过,他的良苦用心很难不被圈内人看穿,&他想吸引那些演员副导、演员过去,结识人脉、获取机会,慢慢形成一个小势力。&一位副导演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2007年,岳冬峰在电视上看到一期采访王宝强的节目。北京大概有50万群众演员,这么多年却只出了一个王宝强。如此微小的希望却打动了岳冬峰。他年少时当过文艺兵,打小喜欢表演。他当初甚至都不知道横店在哪个省,却毅然决定来到这里。
  1米8个头的岳冬峰,混过黑社会、进过赌场、搞过传销,性格彪悍,一身江湖习气。最惨痛的一个月,赌博输掉了20万。&我爸爸是打麻将的&,儿子岳训宇在幼儿园和老师说的这句话,让他决定结束此前糜烂的人生。
  初到横店第四天时,岳冬峰才得到一个群演的机会。一天40元,是戏里的大背景。群演之上是&群特&,每天70至90元。再往上是&小特&,无台词或者有几句短台词,每天200元起。群演中最高等级是有大段台词的&大特&,每天500至800元。
  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半年之内升为群特,一年到小特,两年之内混到大特,三年得到一个小角色,三年以后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8年过去,如今的岳冬峰可以做到&演戏一条过&,却仍只是一个小角色。最多的时候,虽有七八十场戏份、跨十几集,但在电视里都是一闪而过的画面。从来没有人在路上认出过他,也不知道他的名字。
  他渐渐发觉,当明星比想象中困难得多,&现在像我这样,演戏一条过的演员多得是,就差一个机会&。
  事实上,他差的不只是机会。&他的形象不够,只能做绿叶&,多年来和岳冬峰合作数次的副导演如此评价他。演戏需要用文化和内涵去琢磨&&而岳冬峰只有初中学历,读了一年煤炭技校,之后就去当了兵。
  &如果上天没有安排给我机会做明星,我愿意做一辈子绿叶&,他开始安慰自己。未完成的希望,渐渐转移到了儿女身上。
  现实很骨感
  岳冬峰的儿子岳训宇,机会其实比爸爸更多。横店本地的家长几乎都不让孩子演戏,附近大多数学校也以耽误学习为由,明令禁止学生请假拍戏。小孩子的戏一般台词不多,形象上要求不高,&只要小孩活泼开朗、胆子大、听话,很容易得到演戏的机会。&一位横店公会的经纪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为了储备儿童演员资源,她跟学校、企业等联系建立小演员库,&买个菜都会留意周围的小孩&。
  岳训宇从小被爸爸带着,到处递资料、见副导、跑剧组,再加上麻将馆朋友介绍,终于接到众多戏份。后来,有剧组需要小孩了,会直接打电话来找。
  岳冬峰觉得这个儿子特别有表演天赋。曾经有一次,岳训宇饰演一个家境贫寒的孩子。为了借钱给爸爸抓药,孩子被迫从富人家孩子裤裆底下钻过去。等孩子忍辱负重回到家,却看到残忍一幕:母亲忍受不住生活的压迫,正骑在父亲身上,拿刀杀死了他。
  &看到这一幕时,他瞳孔扩大,眼神先由害怕变成惊恐。慢慢地,咬牙切齿,然后转向痛恨。一个专业演员表演都非常难,但我儿子做到了!&说这话时,岳冬峰挺直腰板,在&我儿子&三个字那顿了顿,眼神里溢出难以抑制的喜悦。
  很多孩子见到陌生人就哭,至少会脸红,但岳训宇不会。他从不怯场。
  岳冬峰称这是他从小训练的结果。他打小给孩子理了拉风的&三瓣头&&&脑袋两边有两块头发,中间一块梳起来,后边留个小辫子。平时常穿一身洋气的小唐装。这身打扮,处处引人注意。久而久之,岳训宇便不再害怕在众人前表现自己。
  &岳训宇很难成为男一号。&曾与这家人合作多次的副导演赵岩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他认为,岳训宇看上去一副柔弱的样子,小V脸、尖下巴,五官偏小,像个清秀的小姑娘,这与通常意义上的男孩审美标准有距离。
  2013年,杨嘉旺的哥哥杨嘉诚成为湖南卫视真人秀节目《变形记》的主人公。新班级里,老师让他找一位新同学一起搭档表演孔乙己,他挨个去问。但是,他劝说同学的理由却是,&因为你长得最黑、最丑或者最胖,最像孔乙己&,这番直白得令人难以接受的说辞,令他在城里的新班级处处受挫。
  这样憨厚、朴实的杨嘉诚,其实并不具备&明星性格&的潜质。比如,一位导演发现,杨嘉诚&不会抢镜头&。一般来说,临演拍戏时会刻意接近主演,让自己在镜头前能出现的身体部分更多,更容易成名。但是,杨嘉诚却不愿意这么做。
  还有一个成名因素,是这些孩子难以企及的:钱。
  横店有很多从北京、上海、温州、杭州等地专程赶来拍戏的小演员。他们一般家底雄厚,有经纪人、房车接送,并配有专门的老师和保姆。为了让孩子尽早成为童星,父母可以花重金买下角色、打通关系。
  有一次,岳训宇终于得到了一个剧组的小角色。他把剧本拿回家,查着字典,将台词背得烂熟,满心期待着第二天能博得导演欢心。不料,等第二天到剧组,他被通知,小角色变成了大群众&&本来属于他的角色,被温州一个小孩的家长花20万买走了。
  戏还是要拍的,岳训宇边看剧本边哭。休息时,他和那个小孩打了一架:&这个角色本来是我演的,是你爸妈花了20万抢了我的角色!&
  岳东峰明显感觉到,这次换角风波后,儿子不再那么在乎角色了。在横店,儿童演戏的机会很多,但是好的角色很难获得,成名的机会微乎其微。
  在横店,出租房的电费1块3一度。春节时,一份牛肉面和一份炸酱面叫价45块。岳家两个孩子学费四千多,再加上麻将馆和出租屋的房租,每年生活成本至少一万八千块。岳家经济收入,大部分由岳冬峰演戏所得勉强支撑。
  在剧组,家庭条件好的小演员人手一个iPad,在一起玩打鱼游戏。岳训宇落了单,自己低着头在一边玩,&这时候你会明显察觉到,他有一种自卑感。&
  童年如戏
  每到一个组,杨嘉旺可以很快和大家熟悉。由于在现场比较爱闹,他得到了&话唠&的外号。他不过9岁,很多&话&来自于剧本中。
  &你知道世界上什么最黑吗?&杨嘉旺不时问哥哥各种奇怪的问题。哥哥被弄得摸不着头脑时,弟弟就会像入戏一样,不停地说:&你猜啊,你猜啊,你再猜啊,你接着接着接着猜啊&&&
  等到哥哥不耐烦了,弟弟才开始进入主题。&那我就长话短说,可是怎么个说法呢。&弟弟不知从哪儿又冒出一句台词来。说这些的时候,他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就像随时进入了角色。
  他总是粘着哥哥。最近他总是问哥哥,&&达到了目的,迷失了自己,不如放弃&是什么意思?&哥哥也答不上来。哥哥因参加《变形记》出远门,他拉着哥哥失声痛哭:&你们都不要我了,那我活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用?&爸爸说,弟弟语出惊人,是因为从小拍戏、经常背台词。
  杨嘉旺最引以为傲的是教别人怎么泡妞。拍《三少爷的剑》时,大伙休息一起聊天。几个刚失恋的角色演员讨论,怎样才能追到心爱的人。&第一招,陪她去看电影或者请她吃饭;第二招,直接向她求婚;第三招,百依百顺型。&弟弟不但语出惊人,最后还卖了个关子,&如果实在不行再来问我!&
  第二天有人问他,没成功,那怎么办?杨嘉旺指导对方,那直接开个泡妞公司,这样就可以有很多泡妞的机会,大大增加成功的几率。
  在横店,很多小学老师并不赞同孩子们出去拍戏。&小孩拍戏在一个很松散的环境里,突然回到学校,很难安静下来。&一位老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杨嘉旺以前考试都拿满分,可最近这次跟了三个月剧组,回来参加期末考试,语文只考了79分。
  岳训宇也是一样。每次英语考试,他总是不及格。岳家的墙上,挂的全是岳训宇妹妹的奖状&&妹妹几乎不去拍戏,没有耽误学习。
  岳训宇发现,自己不喜欢和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了。他的同伴,是一起演戏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他已经开始喜欢由唐家三少的小说改编成的漫画了,小朋友还在讨论国产电视剧。&同龄的小朋友跟不上我了。&他的语气里有一种不屑。
  还有一位老师说,他曾教过的一个孩子,爸爸是群头,经常跑龙套。刚上初中,就带着一个女孩搂搂抱抱,&进入剧组这样一个社会化的环境,他会早早地丢掉孩子本该有的东西,变得功利、早熟。&
  2015年开始,广电总局实施&一剧两星&政策,一部电视剧每晚在黄金时段联播的卫视综合频道不得超过两家。这种缩减让横店的剧组大大减少,一些在拍的戏甚至停拍。
  尽管如此,岳冬峰仍对未来充满希望,他想让儿子以后到北京电影学院学习。因为拍戏,儿子成长了很多&&在学校里,同班的同学们说岳训宇比他们成熟。他也愿意呈现&老大&的一面,回家,即便是要绕个路,他都要把哥儿们先送回家自己再走。
  &最近横店戏少了很多,我都在怀疑,我能维持到什么时候。&13岁的杨嘉诚说到未来,有一种超乎同龄人的成熟。★
& & & & 本文刊登在日面市的总第703期《中国新闻周刊》
& & & &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copyright(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14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尹天仇:我不是死跑龙套的!
来源:新世纪周刊
第1页:其实,我是个演员
第2页:“群头”及中介
第3页:与危险相伴
第4页:投诉无门
  “我是演员”
  ■本刊记者/刘炎迅
  在《我的团长我的团》及《赤壁》的拍摄现场接连发生事故后,底层演艺人员的生存状态再一次受到关注
  “其实,我是个演员。
”尹天仇近乎执拗地重复着。换来的,却总是那句——“你个死跑龙套的。”
  《喜剧之王》里,周星驰以无厘头的方式,将一个龙套演员尹天仇的酸甜苦辣极端地展示出来。
  尹天仇,一个小人物,被人作贱,被人嘲笑,被人看轻,他都笑脸相迎。现实中,有多少个“尹天仇”?
  6月9日凌晨3时,《赤壁》剧组拍摄中突遭火灾,一名23岁的特技演员殒命。
  此前,《我的团长我的团》剧组在云南拍戏中也两度出事,先是一名烟火师被炸身亡,后又有数名群众演员被坍塌的廊桥砖瓦砸中而丧生。
  龙套、武师、特技替身、烟火师,与活跃在各大颁奖典礼上的一线明星相比,他们是不折不扣的“小人物”,镜头背后的生存,与风光和荣耀无关,他们有着各自的“无奈”和“悲凉”,他们同时也是乐观、努力寻找自己的“小花”。
  随遇而安
  北影厂后门的公园。这是赵熙辉的“家”。
  “今天又开不了工了”。这个29岁的年轻人躺在一张石头长椅上,望着枝叶割裂开的天空,怅惘若失。
  “我是拍电视的,演员。” 与陌生人交谈,赵熙辉习惯以此作为开场白。
  赵熙辉是山东高密人,一身家传武艺,去年,带着“像王宝强一样有出息”的梦想,赵熙辉只身来到北京,“大城市,拍戏的人多,机会也多。”
  “机会多,却比不上人多。”在北京漂了一年,赵熙辉“变得沧桑了,成熟了,凡事能看透些了。”
  他的皮肤白皙,头发有些凌乱,但能看出努力梳理过的痕迹,“你看上去也就20出头,年轻着呢。”有人这样说他,他却不高兴:“啥啊?都快三十的人了,老了老了。”
  赵熙辉不愿年轻,“年轻是啥?是嫩,是不懂事。让人一眼看出年轻是很失败的。”他已经开始蓄须,浅浅的一层胡茬子,如同被园艺师精心修剪过的苗圃,很规整。“男人得有些沧桑,才有味道,才能被导演看上,才能有机会上戏,才能有机会上好戏。”
  “成熟的男人有机会演主角。”赵熙辉说话时,嘴角始终叼着烟,并不吸,只是让它自然地燃烧,青烟一缕缕从脸颊滑过。
  事实上,他并不爱抽烟。
  “这只是门手艺,拍戏时需要,平日就得练着,烟这么熏着,眼睛受不了,得练,习惯就好了。”赵熙辉侃侃而谈,“新版的《上海滩》你该看过吧,黄晓明演的许文强,就总叼着烟,还得说台词,不练行吗?”
  “你演过些什么戏?”
  赵熙辉眉头单个一挑,一丝骄傲浮在脸上:“那可多了。”然后他便开始手舞足蹈起来,如同一个熟练的说书人,“农民,土匪,街头的流氓,??有一次还演了八路军战士,可惜只是端着枪,刚一冲到镜头里就被敌人的机枪撂倒了??那次跟着演清兵,躺在染红的水里,装死尸,有人从我背上踩过去,我呛了好几口脏水??”
  他基本在北京电影制片厂门口,混在几十名同样等待“角色”的人群里,“总会有人来挑,挑中了就带走,拍戏,得看运气。”
  今年以来,赵熙辉的运气并不好,年初至今,他只等到一个角色,“一个逃荒者,跨着破竹篮子,拄着拐杖,脸上涂着泥,快速跟着人群跑过镜头。”为了生活,他有一段时间去工地搬砖头,搬几天赚了些钱,就再去北影厂候着“角色”。
  “晚上基本睡在这公园里,凉风一吹,舒服着呢。”赵熙辉说,一入夜,这公园就热闹了,天南海北而来的“演员”们,纷纷从北影厂门前撤下来,来此过夜,“长凳,假山,或者凉亭,都睡着人。”
  “原来,我总去怀柔,那的影视基地很大。”赵熙辉说,那附近的村子里,很多农家大院都被“演员”们租住,“现在条件好些了,原来可乱了,每个大院里有个头儿看着,还总打人,钱赚得少得可怜。”
  龙套们总能随遇而安,地铁过道、网吧、立交桥下,都是临时的家,“有时不免邋遢,跟要饭似的,但只要有戏,肯定要拾掇一下自己。”
  马衡在怀柔一个村庄的大院子里住了一年,他今年35岁,湖南岳阳人,已有8年龙套经验。
  “跑了很多地方,无锡影视城、浙江横店、云南??只要哪儿有戏拍,我就会跟过去。”马衡说,自己就像一匹牧马,随着水草流浪。
08-06-10 11:32·
08-06-02 10:50·
08-05-09 08:53·
08-03-12 09:40·
08-02-21 11:09·
08-01-17 10:14·
08-01-03 15:50·
07-09-13 07:44·
07-06-05 09:54·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火炬新动态 胡锦涛访日 山东火车事故 奥运安全 辱华事件
大米涨价 楼盘降价 手足口病 罕见日食
缅甸风暴 失业率
肥田喜事 火影忍者 我的团长我的团
林心如专辑
我的青春谁做主
潜伏 黑执事 新进职员 咖啡王子1号店 纸醉金迷
我的帅管家
周润发电影全集 郭德纲经典相声
热点标签:
相 关 说 吧
说 吧 排 行
上证指数(77445)
李宇春吧(104510)
茶 余 饭 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靠跑龙套成名的演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