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同道这个剑灵门派时装大全有认识的吗,面纱叫什么名字

Number:1751
Number:1751
Title:男子汉,如何塑造你自己
Author:铃木健二作
Issue:总第63期
Provenance:人间
Date:1985.11
Nation:日本
Translator:何厚平
  年轻给予你机会去做一点什么事,或是让你有个机会将自己塑造成某一种人
  --曼格尔
  崇拜偶象
  喜剧演员查尔斯·卓别林,画家毕加索,还有一个作家爱德蒙·罗斯丹的戏剧中的人物西拉诺·德·贝尔拉杰克,这三个人是我尊敬的人物。我在十九岁至二十二岁期间知道这三个人物的存在。青春中的铭刻于心的人物,一生中都不会忘记。
  我从卓别林那里知道了要深深地同情弱者,懂得了人生的真正的柔情和温暖;从毕加索那里学到了应去挣脱所有的艺术规范,坚定不移地追求艺术的强烈的自我意识;并从诗人、哲学家、音乐家、剑客--万能的西拉诺那儿知道了人类自我探求的快乐和那爱的极致。
  你所尊敬的人物超过了平常的人在自己心目中升华,变成一个精灵,引导自己前进,你努力使自己也向那境界靠近,这就是你崇拜的偶像。
  顺便说一句,我深知,我不管怎样努力都成不了卓别林、毕加索。但,他们的温柔的爱和坚强的意志、巨大的能量,都成了我精神生活的食粮。西拉诺使我的心总像青年时代一样激动。
  享受孤独
  男子汉的特权是什么?是能够变得孤独。女人常愿成群结伴。即便说女人成了独自一人,倒也可以用孤零零一个人这样的感伤字眼来形容,却不过是指同他人或跟恋人断了关系的状态而已。
  唯孤独才专属男子所能乞求的境界。在多感的十年青春中,须得体验孤独的极限。立志攀登喜马拉雅山,独自横渡太平洋,这在十年青春中是可能追求得到的孤独。唯孤独才是既通静、又通动的充满自由的天地。
  现在从幼儿园起就进行大家和睦相处的模范教育,且身边多是母亲和女教师。于是,男孩都给喂养得像女孩一样。遗憾的是,到了少年期、青年期,他们也喜欢凑到一堆耍。男子气的第一要素是孤军奋战的精神。而现在呢,在这种精神刚在土壤中萌芽时,就被迅速地折断了。追求孤独的青年迅速减少。
  我上旧制高中时,无论哪所学校的宿舍的歌曲中都有消遥曲,这是一种独自在薄暮中散步时,静静哼唱的歌曲。不光是逍遥曲,有时也粗声粗气各行其事地大合唱。我呢?喜欢看着那津轻富士山方向西沉而去的夕阳,穿过苹果园,在津轻的原野上徘徊时静静地低吟。
  津轻原野秋已至,
  落日映山时,
  独入丝柏林,
  嘲笑人间污浊事,
  心中嗟叹吁。
  在今天的你们看来,它洋溢着古香古色的汉诗味,我们当时却争相谱曲配歌。你们听到这些歌,会以为跟念经差不多,可我却至今都深深地从中感受到发自心底的孤独感。
  不能变得孤独的话,就不可能读书,也不能进行思考。不光限于学习,只要是有某种才华的人,总发散着孤独感。在山口百惠引退前,我应邀同她谈了两个多小时的话。当时,我对百惠小姐说:“你的长处是与其他年轻歌手不同,能在大庭广众之中,使自己陷入孤独的境地。你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你的心。”
  百惠是个女人,却反而能够咀嚼男性才能品尝的孤独。因此,她是天才。与其他二十岁左右的姑娘不同,是一个鲜见的能用确切的语言表达自己心灵的女性。
  我敬爱的卓别林说:“静听树叶摇曳声、风声的心,是一颗爱艺术,爱人类的心。”
  要说他的电影为什么是不朽的名作,那就是因为你拿出他的任何一部电影,其底蕴中流动着的孤独感,对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人种的人,都会深深地打动他的心。
  真诚的爱
  什么是真正的爱呢?这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的。为了弄清它,产生了多少文学著作,多少人从人类史开始以来就为之困扰,时有为此绝命的。
  我这样认为,爱就是你念想那个人时,自己的人格升华了,并且,心中温暖的情爱燃着不灭的火。
  这不是用什么结婚、友情、恋爱之类的渺小字眼所能概括的,要能一生从那个人身上获得喜悦,感动和勇气。我遇到过三个这样的女性。其中两人我连名字都不知道,不知现在在日本广阔的天空下的什么地方。
  一个教给了我大自然的存在,一个教给了我活下去的尊严,一个给了我内心的温暖。我偶尔给妻子谈起她们三个。她们当然是我在结婚前遇见的,跟妻子完全不相干。不过妻子却认识到她们对我思考方式的影响,微笑处之。这是远远超过了结婚、夫妻等内容的人类之爱。
  在爱的同时,必须被爱。你有全心全意爱谁的心情吗?你同兄弟姐妹相处得好吗?你是为他人尽力的人吗?你热爱自然,有爱草惜花的细微感情吗?
  喜欢是爱的契机,是最容易懂的爱的形式之一。但光这点就太浅薄了。欧洲有一句话:“真正相爱的人在众人前拉拉手都难为情。”许多青年人也不管是不是在人前,像对待娼妇一样对待女性,那只不过是一种互相发泄性欲的异性朋友而已。
  十年青春中不懂得真正的爱是纯粹崇高的感情,则会一生都只能设想低级程度的爱。
  感受女性美
  对男性来讲,女性本来就是不可理解的存在。尤其是在对事物的感受和思考上,你几乎会怀疑她们是和自己相同的人类。甚至有时会产生应把人类分为男类和女类这样的错觉。
  十年青春中,感受过这种女性美的男人是幸福的,他一定会一生憧憬女性美,结婚后一定会待妻子和女儿好的。反之,对女性美感受迟钝的男人一定会虐待女性一辈子,并且他心里也不会萌发恋爱和爱的幼芽,而了此一生。对现在的年轻人不幸的是,宣传机器太发达。从孩提时代起,就熟悉女性模特,所以他们长大了也难以觉察,女性一根小指头的活动中,或在她听讲话时那女性特有的点头中,那女性的美和温柔,隐藏着许多能让男性感动的东西。了解女性真正的美的机会反而比从前减少了。这太可悲了。
  男性对女性表示温柔有几条路可走:一类是从男子汉的勇气出发,像骑士一样地庇护女性,这是西方式的温柔;还有一类是将女性的美轻轻用两手掬起的那种温柔。极端的场合,视女性为虫芥的粗暴,有时候反而被女性认为有男子气概而加以接受,其中最为日常的,最不困难的表示,则是流露在一举手,一投足或一个眼色,或含而不露的微笑中。
  可是男性对待女性,本能上就是冲动的,有时候会超越爱情中重要的点滴积累,一下子就想导出结论来,这是雄性征服本能的表现。
  如果对方是一个教养低下的女性,这样做也许还过得去,至少在正正经经的小姐面前,你也这样性急,爱就会在此终结。短时间的恋爱在结婚的当口破灭了的,一般缘由于此。
  说得厉害些,十年青春中的爱在苦水中泡得越久,结的果实越甜!爱并非一定得结婚,只要在中年思念她的面容时,能唤出遥远青春年代的回忆,你对她的爱就永存心间。
  遗憾的是,上帝造人时,有的方面极为不平。同样是年轻人,有的能得到爱的对象,有的小伙子却得不到。说得俗一点,在女人面前完全没有魅力的男人怎样去爱呢?
  我就是一个完全没有魅力的人,至少我认定自己一定没有魅力。可到了三、四十岁后,在各种场合中碰上旧友,却常听旧友忽然说起,某某好奇的姑娘竟然在我完全不知道的地方悄悄地喜欢上了我。嗨,要是十年青春中所察觉的话,也好同她谈一谈!真是追悔莫及。不过,她恐怕已经嫁人为妻,过得很幸福吧,也就没必要再去吃回头草了。
  我不妨自傲地说她如果在思念我的时候既得到了快乐,又尝到了痛苦,那末我倒真的给了她一个小小的青春回忆。反之也一样。缺乏魅力的男人即便是单相思也好,对觉得美的姑娘也不是不可以遥寄些微恋慕之情的。
  不敲不开,你不自叩的话,爱的心扉将永远关闭。
Number:1752
Title:男人们
Author:海尔勃特·歌律勒迈尔
Issue:总第63期
Provenance:诗歌报
Nation:联邦德国
Translator:邵兵
  海尔勃特·歌律勒迈尔,联邦德国流行歌曲歌星。《男人们》一诗为他创作,并由他谱曲演唱和灌制成唱片,成为当代联邦德国最流行的歌曲。
  男人们把女人们揽在怀里
  男人们带来安全
  男人们在暗地里哭泣
  男人们需要许多温柔
  男人们容易受到伤害
  男人们在世界上不能被轻易取代
  男人们挣钱娶女人们
  男人们总是不停息地拼命工作
  男人们像傻瓜一样挣钱、追女人
  男人们在电话里说谎
  男人们在任何时候都有所准备
  男人们用他们的钱和他们的懒散迎合女人们
  男人们轻松地应付一切困难
  男人们外强中干
  男人们在孩童时就受着正统的男人教育
  何时人才是男人
  男人们有着发达的肌肉
  男人们都惊人地强壮
  男人们懂得世界上的一切
  男人们容易患心肌梗塞
  男人们是孤独的斗士
  必须不畏一切障碍、必须勇往直前
  男人们导致战争
  男人们总是喝得酩酊大醉
  男人们只抽烟斗
  男人们狡猾得可怕
  男人们制造火箭
  男人们准确地制造出一切
  男人们生不出孩子
  男人们留着稀疏的头发
  男人们也是一群人
  男人们有些不同寻常
  男人们容易受到伤害
  男人们在世界上不能被轻易地取代
Number:1753
Title: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
Author:贾平凹
Issue:总第63期
Provenance:萌芽
Date:1983.6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七月十七日,是你十八生日,去旧迎新,咱们家又有一个大人了。贾家在乡里是大户,父辈手里兄弟四人,传到咱们这代,兄弟十个,姊妹七个;我是男儿老八,你是女儿最小,分家后,众兄众姐都英英武武有用于社会,只是可怜了咱俩。我那时体单力孱,面又丑陋,十三岁看去老气犹如二十,村人笑为痴傻。你又三岁不能言语,哇哇只会啼哭。父母年纪已老,恨无人接力,常怨咱们这一门人丁不达。从那时起,我就羞于在人前走动,背着你在角落玩耍;有话无人诉说,言于你你又不能回答,就喜欢起书来。书中的人对我最好,每每读到欢心处,我就在地上翻着跟斗,你就乐得直叫;读到伤心处,我便哭了,你见我哭了,也便爬在我身上哭。但是,更多的是在沙地上,我筑好一个沙城让你玩,自个躺在一边读书,结果总是让你尿湿在裤子上。你又是哭,我不知如何哄你,就给你念书听,你竟不哭了。我感激得抱住你,说:“我小妹也是爱书人啊!”东村的二旦家,其父是老先生,家有好多藏书,我背着你去借,人家不肯,说要帮着推磨子。我便将你放在磨盘顶上,教你拨着磨眼,我就抱着磨棍推起磨盘转,一个上午,给人家磨了三升苞谷,借了三本书,我乐得去亲你,把你的脸蛋都咬出了一个红牙印儿。你还记得那本《红楼梦》吗?那是你到了四岁,刚刚学会说话,咱们到县城姨家去,我发现柜里有一本书,就蹲在那里看起来,虽然并不全懂,但觉得很有味道。天快黑了,书只看了五分之一,要回去,我就偷偷将书藏在怀里。三天后,姨家人来找,说我是贼。我不服,两厢骂起来,被娘打过一个耳光。我哭了,你也哭了,娘也抱住咱们哭。你那时说:“哥哥,我长大了,一定给你买书!”小妹,你那一句话,给了兄多大安慰,如今我一坐在书房,看着满架书籍,我就记想那时的可怜了。
  咱们可不是书香门第,家里一直不曾富绰。即使现在,父母和你还在乡下,地分了,粮是不短缺了,钱却有出没入。兄虽每月寄点,也只能顾住油盐酱醋,比不得会做生意的人家。但是,穷不是咱们的错,书却会使咱们位低而人品不微,贫困而志向不贱。这个社会,天下在振兴,民族在发奋,咱们不企图做官,以仕途之望作功于国家,但作为凡人百姓,咱们却只有读书习文才能有益于社会啊。你也立志写作,兄很高兴,你就要把书看重,什么都不要眼红,眼红读书,什么朋友都可抛弃,但书之友不能一日不交。贫困倒是当作家的准备条件,书是忌富,人富则思堕。你目下处境正好逼你静心地读书,深知书中的精义。这道理人往往以为不信,走过来方才醒悟,小妹可将我的话记住,免得以后“悔之不及。”
  兄在外已经十年,自不敢忘了读书,所作一、二篇文章,尽属肤浅习作,愈使读书不已。过了二月二十一日,已到了而立之年,方更知立身难,立德难,立文难。夜读《西游记》,悟出“取经唯诚,伏怪以力”,不觉怀多感激,临风叹息。兄在你这般年纪,读书目过能记,每每是借来之书,读得也十分注重。而今桌上、几上,案上,床上满是书籍,却常常读过十不能记下四五,这全是年龄所致也。我至今只有以抄写辅助强记,但你一定要珍惜现在年纪,多多读书啊!
  既有条件,读书万万不能狭窄。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触一而不能通三。但是切切又不要忘了精读,真正的本事掌握,全在于精读。世上好书,浩如烟海,一生不可能读完,且又有的书虽好,但不能全为之喜爱,如我一生不喜食肉,但肉却确实是世上好东西。你若喜欢上一本书了,不妨多读: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三篇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你真真正正爱上这本书了,就在一个时期多找些这位作家的书来读,读他的长篇,读他的中篇,读他的短篇,或者散文,或者诗歌,或者理论。再读外人对他的评论,所写的传记。也可再读读和他同期作家的一些作品。这样你知道他的文了,更知道他的人了,明白当时是什么社会,如何的文坛,他的经历、性格、人品、爱好等等是怎样促使他的风格的形成。大凡世上,一个作家都有自己一套写法,都是有迹而可觅寻,当然有的天分太高了,便不是一时一阵便可理得清的。兄读中国的庄子、太白、东坡诗文,读外国的泰戈尔、川端康成、海明威之文,便至今于起灭转接之间不可测识。说来,还是兄读书太少,觉悟浅薄啊!如此这番读过,你就不要理他了,将他丢开,重新进攻另一个大家。文学是在突破中前进,你要时时注意,前人走到了什么地方,同辈人走到了什么地方?任何一个大家,你只能继承,不能重复,你要在读他的作品时,就将他拉到你的脚下来读。这不是狂妄,这正是知其长,晓其短,师精神而弃皮毛啊。虚无主义可笑,但全然跪倒来读,他可以使你得益,也可能使你受损,永远在他的屁股后了。这你要好好记住。
  在家时,逢小妹生日,兄总为你梳那一双细辫,亲手要为你剥娘煮熟的鸡蛋。一走十年,竟总是忘了你生日的具体时间,这你是该骂我的了。今年一入夏,我便时时提醒自己,要到时一定祝贺你成人。邻居妇人要送你一笔大钱,说我写书,稿费易如就地俯拾。我反驳,又说我“肥猪也哼哼”。咳,邻人只知是钱!人活着不能没钱,但只要有一碗饭吃,钱又算个什么呢?如今稿费低贱,家岂是以稿费发得?!读书要读精品,写书要立之于身,功于天下,哪里是邻居妇人之见啊!这么多年,兄并不敢奢侈,只是简朴,唯恐忘了往昔困顿,也是不忘了往昔,方将所得数钱尽买了书籍。所以,小妹生日,兄什么也不送,仅买一套名著十册给你寄来,乞妹快活。
Number:1754
Title:校园拾趣
Issue:总第63期
Provenance:
Translator:
  ①懊恨的是因为没有得到满分,而勉强及格的却高兴得直跳。
  ②这次劳动,老师该表扬我了。
  ③一位同学告诉同桌,说他昨晚在公园瞧见班主任与她的男朋友……没想到,这话给班主任听到了。
  ④瞧我爸给我买的表,外国的。
  ⑤--昨天老师到你家告状,你爸爸用什么打你的?
  --尺杆子。你呢?
  --我父亲说老师太没水平,对待我缺乏一分为二。
  ⑥上学时明知有雨,也懒得带伞,结果只得这样跑回家。
Number:1755
Title:中国的“小皇帝”
Issue:总第63期
Provenance:中国作家
Date:1986.3
Translator:
  日,美国《新闻周刊》发表了题名《一大群“小皇帝”》的文章,指出:
  “拜倒在孩子脚下的父母称孩子们是小皇帝,中国的报刊称他们是娇生惯养的孩子。中国实行‘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政策以来,已有三千五百万孩子出生。小皇帝们所指的就是这一代孩子。”
  显然,《新闻周刊》所概称的“小皇帝”并不是独家发明。中国的历史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各种新的事物和新的问题一起来临,其中就包括了陡然出现在每个家庭里的宠儿,更确切地说是那些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及父母用全部精力供奉起来的、几乎无一例外地患了“四二一”综合症的孩子--独生子女们。据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到1984底,我国城乡居民已领取独生子女证二千八百万张。也就是说,凌驾于家庭、父母及亲属之上的“小皇帝”,已遍及千家万户。不久的将来、中国将会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小皇帝”。
  爱孩子,是人类的天性。而时下生活中反映出来的一个最尖锐的问题是:溺爱算不算爱?四个祖辈、两个父辈围着一个小太阳转,转得头昏眼花也乐在其中,会不会有一天乐极生悲?
  眼下的独生子女们,在二十年以后都将纷纷走上各种岗位,活跃在中国的舞台上,续写中华民族的历史。而我们的一大批年轻父母们时下所做的不仅仅是哺育孩子,多多地做新衣服,买巧克力,每天不辞辛苦地接送孩子去幼儿园,我们同时也是在缔造历史!
  我们应该怎样缔造历史?
  劳动和金钱
  今年一月二十四日,北京市有关部门召开了一次独生子女劳动教育的座谈会,出席的有北京小学,右安门大街一小,景山学校,北京第一实验小学,实验二小的老师们。
  园丁们是忧心忡忡的--在校学习的独生子女的两大特点是:营养过剩,教育不良。有一个小学的摄影小组共48人,48个学生人人有一架照相机。电子琴,小提琴,游艺机,乃至手风琴、钢琴,很多孩子都有,并每每引为自豪。同时,这些独生子女像北京填鸭一样被塞进了各种食品,各种维生素药物,吃下了不知多少他们本来不愿意吃的东西。每天中午吃完午饭后,学生们就在一起开茶话会,每个孩子都带着一个小盘、一包精美食物,有各种水果、糖果、小食品。老师要管,他就嚷:“我妈让吃的!”还有的说:“又不是公家的钱,管不着!”有一位家长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准时提着保温瓶给孩子送奶,等孩子喝完、擦完嘴才走。
  轮到做值日的时候,学校里可热闹了。家长们纷纷来义务劳动,擦玻璃,扫院子,拔青草,什么都包下来了。不但不让学生干活,还买了冰激凌让孩子在一边吃,并且对老师说:“我们苦一点没有关系,别苦了孩子!”来帮着做值日的有年轻的父母,也有年岁很大的祖父、祖母、姥姥、姥爷。“劳动的事儿会不会没关系,成绩好就行!”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普遍要求。至于早晨送到学校的人就更多,还有高级干部的警卫员,秘书,保姆,一直送进教室,把课本拿出来,把铅笔盒打开。等到老师上课,告诉学生要热爱劳动,要学会自己料理自己,他怎么听得进去?别人给他服务得那么舒服,谁还听你这一套?
  在我走访了北京的几个小学之后,深深感到这和我们记忆中的母校已经恍若隔世了。其中不乏令人激动、高兴之处,譬如校舍、设备的更新,孩子们的课外活动室里,琳琅满目的书报杂志。但,也确有令人担忧之处:孩子们丢失了东西从不去找--“小皇帝”们再也不用担心因为丢了一支铅笔而受父母的责备了--“我有钱!”那不是假话,有一个独生子已经有六百多元存款了,“够哥儿们花的”--他得意洋洋地说。
  学校的失物招领处塞满了各种物品,小至钢笔,大至衣帽书包,还有电子表。孩子们不愿去认领:“本来就是旧的,早该买新的了!”
  到公园去春游,说好了不让摘花,有的孩子偏要摘。过去说“工人种花不容易”,现在说“摘花罚款”,孩子的回答是:“罚就罚,我有钱!”
  春游时让孩子自己带吃的,有的带了整只扒鸡。有的学生带了十五元钱,见什么好吃的就买,你要批评他,他把眼一瞪:“我有钱。”
  春游回来第二天,为了支援非洲受灾的儿童,学校搞了一次捐款,最多的交了一角钱!
  景山学校是闻名全国的一所重点学校,以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而著称。景山学校与景山相邻,学生们大多知道崇祯皇帝在景山自缢而死的故事,富有讽刺意味的是听着崇祯皇帝这段历史的孩子们,有一些正在被当作“小皇帝”来供奉。
  小学三年级的一个十岁学生,每天都由他母亲半夜起床为他“接尿”;到了十一岁还不会穿衣服,前些日子刚学着自己穿。
  有一个四年级的学生每天中午除了别的饭菜以外,还要带一个鸡蛋,都是由父母负责剥净蛋壳、装进饭盒。偶尔有一次,装到饭盒的是没有剥了蛋壳的鸡蛋,吃饭时这个孩子可犯难了,左看右看,鸡蛋没有缝,无从下手,只好不吃,带回家了。母亲问他,他的回答是:“没有缝,我怎么吃?”
  越是溺爱孩子的家长,对孩子长大以后做什么,越是有着不切实际的、高层次的理想。譬如当学者、教授,出国留学,当考古学家、艺术家等等。景山学校对一个班学生的家长调查中,如上所述的占90%以上,希望孩子做普通劳动者的一个也没有。
  慈祥的爷爷
  这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祖父在学术界颇有威望,一生坎坷,受尽了折磨。他的第三代是个女孩,叫圆圆。
  圆圆长着一个小圆脸,那么可爱,就是爱生病。可是祖父说了,“我们的小圆圆病一次就变得更聪敏了!”祖父是学术界的人物,他的话还有错吗?看来圆圆还得病下去。
  圆圆五岁,却把家里的各色人等全琢磨透了:
  “爷爷最听话!”
  “奶奶身边总是有好吃的!”
  “妈妈身上有妈妈味儿,妈妈离不开我。”
  “爸爸尽吓唬人,可是他怕爷爷,我才不怕他呢!”
  圆圆一吃饭就跑,从客厅跑到卧室,从卧室跑到厨房;爷爷在后边追,一边追一边学狗叫,学完狗叫才吃一口。再跑,再追;这一回可不许学狗叫了,得学猫叫,学得不象还不行,再来一遍;得,再吃一口。圆圆高兴,爷爷也说不累,“锻炼!这正好是锻炼呢!”
  圆圆要是发狠心不吃了,就往厕所里跑,“我尿尿!”“我拉屎!”爷爷就在外边等着,屏息静气。什么动静也没有,拉出来再吃一口。不行,饭凉了,赶紧热;热完再跑、再追;吃一顿饭化一个多小时,吃完后还要表扬:“瞧我们圆圆,吃得真好!”
  圆圆有时也奇怪:“大人拿了筷子怎么能吃饭?”
  圆圆还不会拿匙子,她说:“太沉了,我拿不动!”
  爷爷和圆圆在所有的问题上总是意见一致的:“是的,现在的匙子是越做越重了!”
  追着吃饭不算,还要拍着睡觉。有时,爷爷一个人拍,时间长了,圆圆偏不睡,一家人便轮流拍。拍,是轻轻地拍,拍重了可不行,伤了皮肉。而且要有节奏感,最好一边哼着小调一边拍,让圆圆能感到一种音乐的气氛,便睡得香,还能做好梦--这是学者的祖父总结的经验。
  无论你怎么追,怎么拍,圆圆就是爱生病。
  圆圆的奶奶可有些想不明白了:“现在的孩子事儿真多,十个有八个不肯吃饭!”
  隔壁的李奶奶说:“就是吃巧克力吃的,天天上火!”
  “巧克力吃也不该生虫子呀?怎么老是肚子里长虫,老是不合适,还不能打青链霉素!”
  “可不!十个有八个还是近视眼呢!”
  “可不!十个有八个都得了软骨病!”
  “可不!十个有八个弄破点皮,一出血就止不住,非得云南白药不行!”
  据说,偏食很有关系,那就得吃粗粮,吃麸子。圆圆的爷爷可听不得这话:“那不是忆苦饭吗?我们这两代人还没有吃够?还得让第三代吃?”
  也可能是“血管壁组织松弛”,还可能是缺钙、缺锌。奇怪了,每天吃一大把各种维生素,怎么哪一种维生素都缺呀?
  到底缺什么?
  圆圆的爷爷至今还不以为然,“不就是生病?圆圆的一切,我全包了!”
  显然,这是一位慈祥的祖父,同时却也糊涂得可以!至于圆圆将来是感激他、还是责怪他,那是要由圆圆自己来回答的。
  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说,尽可能地让孩子那怕稍稍离开一点太溺爱他们的祖父、祖母、姥姥、姥爷,看来已经是十分必要的了!
  一位老师的夏令营日记7月12日,星期一。
  上午9:00,校门口乱糟糟地涌进一批家长和孩子,几乎每个学生身后都有两个大人跟着。学校说过只需带辅盖的,但,家长们恨不得把孩子在家里的一切用具都搬来。
  “老师,”突然一个老人拉了下我的衣襟,“我的孙女晚上要起夜,您一定别忘了叫她。”我刚点完头,右边又有家长找我,“老师,我们晶晶晚上用这个,”她递过一个尿尿用的瓶子,“劳您驾给他接上,别让他起床,晶晶从没有起过床的,他可乖了,半夜里一接上准尿。”我忙解释,学校早已有安排了,有便盆。“遭罪!遭罪!”老太太们连声地说。又有一个壮汉堵在我面前:“我孩子的床在门口我可是不放心哪!”还有人告诉我:“晚上点蚊香别放我孩子床边,他怕烟。”七嘴八舌,弄得我哭笑不得。哨子催着集合,家长们才不得不离开。屋里顿时乱作一团,周薇先哭了,喊着要爸爸,好几个孩子也跟着一起哭,家长们也哭。这那像夏令营,倒像是孩子被发配到边疆,给吊销了户口!
  中午饭是西红柿炒鸡蛋、青菜、黄瓜肉片汤。我去收拾饭桌,学生闹起来了:“老师,我们有吃的!”“我带着鸡哩!”说着全跑到隔壁宿舍,一人提着一包食物。
  “不是跟家长说了嘛,不让带吃的?”我诧异地问道。“我爸爸说学校营养不够。”“我妈妈说学校不会烧鸡吃的。”“我爷爷说了螃蟹是高蛋白……”
  我这个班有十六个学生,带鸡的有十一个,叉烧肉、肘子、茶鸡蛋、熏鱼、炸虾……应有尽有。
  7月13日,星期二。
  早饭整整拖延了半个小时。许多学生只喝牛奶、吃鸡蛋,不吃面包。有的索性从自己的小包里拿出零食吃起来了。
  家长们又蜂拥而至,大概想到天热,食品不能存放吧?大清早就赶来了,有的从石景山骑车来,真是爱子心切呀!可是正当我跟孩子们讲为什么要吃面包的时间,他们却送来了奶油蛋糕!天哪,我算是白讲了!
  下午学生起床,每人发一根冰棍。有三个学生不吃,说“冰棍营养不好,想吃冰激凌。”我告诉他们,这是夏令营规定的,没有另外的钱买冰激凌吃了。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孩子们纷纷举手:“老师,我有钱!”我乘机查了一下,孩子们身边都有不少钱,最多的是50元!
  7月14日,星期三。
  夜色沉沉,我在走廊里巡夜,突然听见男生宿舍里有响动。听见我的脚步声,又消无声息了。我细细看着,不像猫狗,是小偷?我打开手电给徐校长打信号,她蹑手蹑脚地赶来。我们同时将手电筒打开照过去,只见一个男人躲在床底下,身上蒙着块被单。
  “你是谁?”那人答道:“我是苏平的爸爸。”他睡眼惺忪地望着我们,“我和苏平他妈妈,这两天就没睡好过,这孩子从没离开过我们一天,昨天我们梦见他掉下床了,这孩子睡相不好,今天来看看,晚上趁门卫不注意混进来的。”我大惑不解:“那你躺在地上干什么呢?”“我怕苏平从床上掉下来,掉在我身上也比摔地上强啊!”又是一件哭笑不得的事儿,只好把他送走了事。
  7月15日,星期四。
  计划改变了,上午举行讲故事比赛。不是讲现成的故事,而是自己编,还要求语言简练。葛冰冰站起来说:“我的叔叔长得特别的高,他跟奶奶说话时总是撅着屁股、弯着腰,和我说话时像坐在马桶上。”同学们大笑起来。石光站起来说:“我爸爸讲他以前有个领导,特别的不好,有天他在台上讲话,下面有个人起头叫‘玩去,玩去’,后来大家全叫起来。”颜秋说:“有一种病叫‘妻管炎’,就跟我爸似的,我妈一吼他就害怕!”还有一个同学说:“我爸最好了,我说骑马,他就让我骑在背上,他两手着地往前蹦。我说骑驴,他就擦着墙根儿走。”
  最能说明这些独生子女宝贝心理的,大概就是他们自己讲的这样一个故事了:“我骑在爸爸的肩膀上,让爸爸妈妈的手搭成个圈儿,我说,你们是天空,我是个小小的红太阳!”
  能说什么呢?孩子们讲得都很有趣,而且真实,他们的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也都算好的。他们讲的,是他们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一部分。是的,倘是家长们稍稍注意一点引导,让孩子们更多地观察自然、景色、风雨,观察身边的另外一些人,比如送煤球的工人,修草坪的阿姨,扫地的老爷爷,那么孩子们的心灵也会丰富得多的。
  二十年以后……
  关于“四二一”综合症的内涵,笔者曾读到一位作家的随感而深受启发。他说:“时下,对于所谓‘软化’的音乐、电影、文学及其他,人们颇有些议论,但对自己后代的‘软化’也应引起足够的关注了。这是关系到民族素质的问题。”
  “四二一”综合症,实质是一种“软化”症。
  北京有一个10岁的小学生,体重161斤,可谓营养丰富了。然而,他连自己起码的日常生活都不会料理,一切依赖着父母。长此下去,他肯定将来是个膀大腰圆的汉子,同时又是经不起任何风雨的。他甚至连走路都很困难,怎么去拓荒呢?怎么去开创呢?怎么去驾驶宇宙飞船呢?
  有一位儿科医生说,在未来岁月里,中国将会出现更多的胖子,身高将会下降,肥胖病将要折磨一代人!--我们假设人们对“四二一”综合症还是麻木不仁的话。
  仍然在这一种假设下,精神病的发病率将会上升--自私、褊狭,实际上是诱发精神病的内在因素,这种苗子在不少的独生子女身上都有,问题是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北京有一所小学的一个学生,看见同桌的同学比他多做了两道习题,便用铅笔在那个同学的练习本上打了好几个大叉!他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等他用橡皮擦完,我就可以赶上了!”
  他们任性惯了,他们在家里从来是有求必应的,可是将来呢?当社会需要他给予、献身时,当他们自己的要求和目的达不到时,他们将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对于为他人着想等等,他们很可能是一笑置之的。他们聪明、好学,有着很高的智商,但,同时也可能是极端的利己主义者。被溺爱者的另一面,很可能是仇视一切!
  孤独将是这一大批独生子女的共同的痛苦。他们没有兄弟姐妹,他们不知道什么叫手足之情,也不会有从兄弟姐妹之间的争吵与竞争中,开始练习走上社会和生活的机会。他们一个个都夜郎自大,内心里却是空虚而寂寞的,他们的目光里很少有温情。
  他们最终将要为自己所受到的溺爱而付出各种沉痛的代价。当他们长大、结婚以后,夫妻两人将要为多至十二个老人负起经济上或是道义上的职责--这对他们来说将是超负荷的。到了那个时候,他们的反思--他们曾经得到过好几个人的仆从一样的伺奉,很可能形成一种逆反心理,他们甚至会冷漠自己的亲人!
  社会的不公正、法制的不完善,二十年以后大约也不会绝迹。以权谋私,一些有权有势的子弟们的仗势横行,各种犯罪分子的诱惑,会使独生子女中的一部分再一次去寻找回来的世界!
  离婚率将要进一步上升,独身主义的倾向更加严重……
  从社会人才方面来说,这一代独生子女所受的教育都是良好的,但,升学和就业的竞争也是最激烈的,有的人将不得不为此而精神崩溃。
  他们之中将涌现一批出类拔萃的人才,主要是自然科学方面的,外语人才也不乏,但,仍然缺乏在管理方面能运筹帷幄的大企业家。
  会有一批新的科学幻想小说出现,然而真正的大作家与大诗人的出现,将显得更难一些--因为他们缺乏艰难的生活经历。
  他们可能写出的最好的文学作品,便是对他们父辈与祖辈批评的作品。他们总有一天要大声疾呼:他们失去了天真活泼、童话一般美好的、富有冒险精神的童年。
  那时,“寻找摇篮”将是最富有人情味的、最能使这一代人惊心动魄的主题与口号。
  然而,无论二十年以后的政策如何,最可以使人安慰的也许是,一般来说,他们将不会像溺爱他们的父母亲一样,去做父母亲。遗憾的是他们缺少榜样,因为实际上一个好的父亲或母亲,总是由一个好的儿子或女儿变成的,并且是以自己的父亲和母亲为榜样的。
  也许,他们根本不要孩子。
  全世界都在议论《百年孤独》这本书。人们掩卷沉思,便会感受到作家对于生养他的土地和人民的沉沦与毁灭,是寄托了浓烈似火、绵长若水、沉重如山一般的挚爱之情的。我们除了回首当年、返顾历史外,又怎能不认真地多想想、多看看将来--就是我们的后一代,他们也会回首的。
  要告诉他们,这一块土地为什么可爱?
  要告诉他们,在人民的汪洋大海中,我们永远只是一滴水。
  让孩子们从小小看一点金钱,重视一点精神。
  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珍重别人的劳动,劳动是光荣的,不会劳动是一种耻辱。
  被人爱和爱别人是相辅相成的,既是权利也是义务,没有没有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没有义务的权利。
  缔造历史的事业是一点一滴做成的,是以真善美为铺路的基石的,是由家长们的一言一行为起点的,这样的事业只要持之以恒,便可以辉煌不朽。而在艰难地以心血培育出来的新一代身上,父母和园丁的灵光,将会成为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的骄傲!
  到了那个时候,如果他们大声地宣布:“我们曾经是‘小皇帝’,但,现在再也不是了”时,笔者与千千万万曾为之担心的人们一样,将会以无比喜悦之情与他们同声欢呼!
Number:1756
Title:庆龄和美龄
Author:李晚成
Issue:总第63期
Provenance:演讲与社交
Date:1986.3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日,中国政府鉴于宋庆龄病情恶化,授权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把这一消息转告了旅居在美国的宋美龄。要闻一经发布,已经十分敏感的新闻界再次亢奋了起来。短短几天里,已经冷落了很久的关于宋氏姊妹的话题,一下子又成了报界谈论的热点。在此生死离别之际,宋美龄会不会舍弃几十年来的政治间隙做出超乎寻常的举动呢?只要稍微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心理的人都知道,在一定条件下,故土情、骨肉情常常具有无坚不摧的力量,更何况这事情又是发生在宋氏家族中一对年逾古稀的姊妹身上呢!
  宋氏家族是一个按照基督教的理想和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纽结起来的大家庭。父亲宋耀如早年就加入了基督教。宋耀如夫妇对自己的家庭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希望大家今生今世互亲互爱,永不分离。他们全家八口人,在人生的归宿处--宋氏墓地也造了八穴地;宋耀如的妻子临终前,曾要求女儿们永不剪发,她们姊妹三个就谨守母言,一直都梳着发。这是一种多么强大的内在聚合力啊!宋氏姊妹也许正是因为这种聚合力的牵引,才在解放前的政治风云中,一方面和国民党保持着极深的渊源关系,另一方面也没有因为政治上的分歧而中断缠绵的姊妹之情。
  青少年时代,是宋庆龄与宋美龄姊妹之间感情最纯真、最值得回味的一段岁月。1904年,大姐宋霭龄作为中国赴美的第一个女学生远涉重洋,进入了佐治亚州梅肯的威斯理安女子大学读书。为大姐的远行所鼓舞,庆龄和美龄在国内也积极准备留学的必修课程。庆龄长美龄五岁,生性沉静庄重,温文尔雅,美龄天真开朗,活泼自信,而且还颇有点贪玩。对此,庆龄总是以姊姊的身份督促着妹妹完成学业。但有时她也顺从妹妹纯朴天真,两人一起翻过家园低矮的围墙,在附近的田野上尽情地嬉戏,并肩坐在小溪边,向往着大洋彼岸的风光,共同憧憬未来的留学生活。晚上,她们又一起依偎在父母的身边,听父亲讲述过去种种带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兴之所至,她们会和着父亲的男中音一起唱欢快的曲子。
  1908年,十六岁的庆龄和十一岁的美龄终于学完了留学的必修课程,结伴登程。在她们的叔叔与婶母的护送下,也进入了威斯理女子大学,和阔别了四年的大姊重聚在海外。第二年大姊霭龄毕业回国,失去了庇护的庆龄和美龄则更加相依为命了。独立生活能力的增强,使庆龄变得更加老成、爱思考;对二姊的信赖,使美龄开朗活泼的性格在异国依旧焕发着光彩。1912年春天,她们收到了家里寄来的一份特别“珍贵”的新年礼物,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面中华民国国旗。从父亲的信中她们得知,这一年的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了,父亲和大姊他们都参加了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的宣誓仪式。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使姊妹俩高兴地拥抱在一起,跳跃着,欢呼着。她们把悬挂在宿舍里的清朝龙旗扔在地下,踩了又踩,换上了父亲寄来的新国旗。这一夜,姊妹俩怀着对新世界的向往进入了梦乡。
  不久宋庆龄先于妹妹修完了学业,转程赶到日本,去探望和孙中山一起逃亡到那里的父母。日,宋庆龄第一次违背了父母的意愿,在东京和孙中山举行了庄重的婚礼。这给一向看重家庭和睦的宋氏家族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哀伤。然而在这哀伤之中,宋庆龄仍感到一种难得的慰藉,这就是在美国的美龄并没有站在全家人一边反对她,反而还对二姊敢于忤逆家庭的勇气表示理解。就这样,由于婚姻的纠葛引起的家庭纷争,使得庆龄和美龄之间的关系反而变得更亲密了。
  然而宋氏姊妹儿时缔结的深厚情谊并不能一帆风顺地发展,尤其是在风云变幻的旧中国,一个深深地卷入了上层政治角逐漩涡之中的家庭,兄弟姊妹之间的感情要保持一尘不染,是难以思议的。1927年,宋庆龄和何香凝等国民党左派领导人联名发表了“讨蒋通电”,痛击蒋介石的叛卖行径,并继续呼吁国共合作。她写信给宋子文,希望在国民革命生死存亡的关头,能得到弟弟的支持,可这时宋子文已经和蒋介石眉来眼去,并且还串通大姊宋霭龄一起怂恿小妹,让她和蒋介石结婚。愤慨之下,宋庆龄和宋子文之间的姊弟感情破裂了。
  宋庆龄反对小妹同老蒋的婚姻,并不是对蒋介石的老衰和出身有什么鄙夷,而是对蒋介石违背了孙中山先生的遗志、背叛国民革命的叛逆行径的极端憎恶。蒋介石作为敌人和妹夫的双重身份,在宋氏姊妹之间像是砌了一堵墙,再加上中国传统的夫唱妇随的关系,宋庆龄和宋美龄之间的感情也开始变得微妙起来。政治上的沟壑使她们疏远了。有一段时间,宋美龄写给宋庆龄的信,都转手由秘书代笔。这样的关系,几乎是一直维持到抗战前夕。
  1936年12月,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宋美龄为营救丈夫,急得都快发疯了。就在这连连碰壁之际,她做梦也想不到,宋庆龄居然也反对何应钦轰炸西安的阴谋,主张释放蒋介石。事变发生第二天,宋庆龄从银行里提出了钱款,用电话通知孙科安排飞机,并约好何香凝,准备联袂飞往西安,直接去说服张学良、杨虎城。这种关键时刻伸出来的援助之手,深深打动了宋美龄。二姊深明大义,不计较荣辱恩怨的胸怀,更是令她钦佩不已,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使宋氏姊妹冰释前隙,再度合作。1938年,宋庆龄在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宋美龄不久也抵达香港。当人们惊奇地发现宋氏二姊妹一起在香港饭店露面时,顷刻间舞厅变得“有点像温布尔登市的人群一样拥挤”,只见“新近康复而容光焕发的”宋美龄和“穿着黑色衣服、头发光泽、两眼露出愉快神情”的宋庆龄,携手朝人群走来,那种温融的气氛,使一些亲历过这种场面的人,至今回忆起来仍难以忘怀。
  尽管宋氏姊妹的感情得到了回升,但丝毫也没有改变宋庆龄对蒋介石的看法。有一次,宋氏姊妹的胞弟宋子良、宋子安到达重庆,蒋介石想为两个小舅子接风,建议宋美龄邀请大姊和二姊一起到黄山聚餐。宋美龄知道二姊对自己的丈夫没有好感,就说:“让我先问问阿姊再说。”随后,宋美龄马上打电话给宋庆龄,再三强调这是不带任何政治色彩的家庭私宴。宋庆龄听后犹豫了一下,依然婉拒了。这样,一次由蒋介石倡议的“家宴”,在宋庆龄的回绝下告吹了。宋庆龄的反感、冷淡,尤其是政治活动上的处处作梗,使得蒋介石对宋庆龄由恼怒发展到憎恨。在他的暗示下,特务们对宋庆龄采取的恫吓和威胁也逐步升级。对此,宋庆龄毫无惧色,依然在公共场所露面。但宋美龄却担心了,她打电话给宋子文说:“你关照他们(指戴笠)一下,不准在阿姊那里胡来,如果我听到有什么,我是决不答应的。”宋子文听到妹妹的声音既高,语气又严厉,马上就把这话转告了戴笠。这一下挤在蒋介石和宋美龄之间的军统局反而成了难人。不干吧,怕有负老蒋;干吧,又怕“夫人不答应”,更何况“夫人”也是“不好惹的”,真的“闹出乱子来,委员长还是拗不过夫人”。对此,戴笠也伤透了脑筋。以后,凡是牵涉到宋庆龄的事,特务们就一直有所畏惧,不敢胡来。就这样,在蒋介石这面“墙”的分界下,宋氏姊妹一边在截然不同的政治生活圈子里生活,一边又不顾政治藩篱的束缚,始终保持着亲密的骨肉深情,直到蒋家王朝逃到台湾,才云水相阻,天各一方,姊味间再也没有见过一面。
  弹指三十年过去了。1975年蒋介石死后不久,宋美龄阔别了染指近半个世纪的政治舞台去了美国。1981年宋庆龄重病期间,嘱托童小鹏同志,请友人向她在海外的亲友问好。中国驻美大使馆也及时地向宋美龄转达了她二姊病危的消息。面对着这一切变化,照理说宋氏姊妹重叙骨肉情该是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候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宋美龄仍没有勇气跨出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多少年的离愁别绪,她不心酸,也不哀伤吗?长期孤寂地寄居在美国的宋美龄,看着自己的二姊安睡在亲爱的父母身边,遥望着绿草如茵,阳光和煦的宋氏墓地,那种“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的故土情,那种千丝万缕的姊妹情,难道还能使她的心境始终平如秋水吗?
Number:1757
Title:图书文物大盗--康生
Author:洁煊
Issue:总第63期
Provenance:三月风
Date:1986.5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康生不仅是个极端阴险毒辣的野心家,而且是个国家文物珍宝的大盗。“文化大革命”中,他利用自己的职权,煽动青少年去“打砸抢抄”,自己趁火打劫,巧取豪夺,在浩劫中大发国难财。
  据统计,康生自1968年至1972年,先后到北京市文管处三十二次,窃取图书一万二千零八十册,窃取文物一千一百零二件。其中有大批宋元版和明版的珍本、孤本图书,有两千多年前的青铜器,有一千多年前的古砚、碑帖、书画和印章,还有三十万年前的玳瑁化石等,都是一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珍品,有的还是绝无仅有的国宝。
  康生侵占的这些图书文物,很大一部分是趁着一些老干部和知名人士在“文革”中被抄家的机会而窃取的,其中包括齐燕铭、邓拓、阿英、龙云、章乃器、傅惜华、傅忠谟、赵元方、齐白石、尚小云等九十六名知名人士私藏的书画。还有二十五个单位和三十一个仓库中“无主”户的查抄文物,有些也被康生纳入私囊。
  傅惜华先生,“文革”前是中央戏曲研究院图书馆馆长,“文革”中被迫害致死,是我国有名的藏书家。他的藏书,以多、全、好驰名中外,康生早就垂涎三尺。“文革”中,抄家风刚刚刮起,康生就多次跑到文管处询问:“傅惜华的书集中起来没有?”并且一再嘱咐:“他的书一定不要丢失和分散。”日上午,康生得知傅惜华的书已经抄出被集中到国子监藏书库,顾不得让人代劳,赶紧亲自驱车前往。到了书库,一屁股坐在一个破木箱上,动手破捆挑书。就这样,傅惜华的藏书经过红卫兵一抄,转而流入康生之手,“破四旧”的“革命”也就完成了。
  康生的占有方式,五花八门。试举几种:
  一曰借条占有。这是“文革”前康生窃取文物的主要手段。
  1956年,故宫博物馆太和殿展出一方唐代陶龟砚,被康生看中,说是“借”去看看,不仅久借不还,还被康生编入“康砚第五十三号”,据为己有。这种唐代陶龟砚留传下来的极少,国内外只有五件:河南上蔡县南唐墓出土文物中有一件,日本有一件,康生处包括从故宫“借”来的这件共有三件,这三件名砚都是无价之宝,被康生以编砚史为名,从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库房“借”走。由于久“借”不还,不好入帐,只好为康生办了调拨手续,归康生所有了。
  二曰无偿占有。
  日,康生在文管处看到一本《百家姓》。他说“你看这本《百家姓》很有意思,这是清朝搞的,我从前有一本,不知谁给拿走了,找不到了,这本我拿走了吧!”就这样,这本清朝的《百家姓》让康生白白拿走了。
  日,由康生打头阵,率领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陈伯达一伙,拥进文管处库房。他们像入了宝库,叶群和几个武夫争抢金银珠宝,康生、陈伯达则虎视着图书文物,各自占领一摊。他们觉得在管理人员面前,恐怕有失身份,又假惺惺地互相谦让,彼此赠送,最后各自带回,归己所有。这一次,库房的图书文物,几乎被他们洗劫一空。
  一次,陈伯达从文管处劫走一件价格昂贵的青金石山子,康生得知后坚持也要一件。当时文管处库存已无此物,只好从外贸部门用一千三百五十元高价为他购进阿富汗青金石花瓶、青金石原料石山子各一件。康生分文未给就由他的老婆取走了。
  三曰廉价占有。宋拓汉石经,据传是蔡文姬之父蔡邕书写,国内仅存三件,是异常珍贵的文物,而康生仅付十元就取走了。
  黄庭坚真迹《腊梅三咏》,极其名贵,价值数千元,康生仅付五元就取走了。再如宋画院仿赵干起蛟图,价值千余元,康生仅付一角钱取走。此外,康生还掠走历代铜印及鸡血,田黄等名贵印章达四百多方,其中包括稀有的汉代陈宫、董永等名人铜印,也有现代陈半丁、齐燕铭等私人印章,康生都以五分钱到五角钱的折价掠去。康生很清楚每件图书文物的真正价值,若在国际市场出售,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任何一件都能成百万富翁!”
  四曰掠夺占有。“文革”前,大庆出土了一块三十万年前的玳瑁化石。这是研究地质的珍贵资料,根据国家法令,应为国家收藏。但是康生分文未付攫为己有。不仅如此,他还挖空心思要工艺美术公司将这块化石做成砚台盖,另选精料配制龟形砚身。1970年初,康生通过北京市文管处催促北京工艺美术公司雇用了一百四十四个工,从山西开采了两方大紫石,因断层太多,未做成。最后,又从石家庄买了一块香油磨石才做成龟形砚身,前后一年完工。而康生仅付四元了事。玳瑁化石,分文不给,攫为己有。砚台加工费和无以计算的运旅费用都由国家负担。
Number:1758
Title:我所知所爱的三毛
Author:刘西鸿
Issue:总第63期
Provenance:深圳特区报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几乎全世界都知道三毛的《橄榄树》,知道她的《撒哈拉的故事》、《万水千山走遍》……知道她的心和她心中的天室……
  我读过她的《故乡人》。
  在西班牙时,她的丈夫荷西在奈及利亚上班,三毛一个人住在岛上。她的朋友死了妻子,每隔两星期,三毛就开车带朋友去他妻子的墓地献花。朋友是个残病人,三毛把他的轮椅推上石阶,让他静静地望着墓碑上他妻子的名字,默默地亲密地和妻子对话。三毛自己就在墓园里漫逛。她仔细地看着一块一块墓碑,有一次在一块白色大理石墓碑上,发现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曾君雄之墓。三毛禁不住动了怜惜之心,不知不觉蹲下身子。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曾先生,你怎么在这里,生前必是远洋渔船跟来的一个同胞吧?你是我的同胞,有我在,就不会成为孤坟。”她拿出化妆纸,细心地替这位不认识的同胞擦了碑石,然后轻轻地走回去蹲在朋友的轮椅边,问:“刚刚看见一个中国人的坟,可不可以将露斯的花给他一朵呢?”她从朋友的妻子的花瓶里分出一束花,放在曾先生的墓碑旁,心中默默地对他说:“曾先生,我们虽然不认识,可我是一个故乡来的人。请安息吧,这朵花是送给你的,异乡寂寞,我就算代表你的亲人吧!”
  此后,她又去过几次墓园,都在曾先生安睡的地方轻轻放下一束花,陪伴他坐一会儿,才推着朋友的轮椅回去。
  之后,三毛在报上发表了一篇短文,写道:“听说曾先生是高雄人,如果他的亲属有什么东西想放在他的坟上给他,我是十分愿意代为去完成这份工作的。”
  果然,曾先生的亲属通过报社与三毛联系了。曾先生是他们的兄弟,他在西班牙失踪了,不知他已死去。他们很感激三毛上了他们兄弟在海外的孤坟。
  可是三毛的心绪却非常伤感:伤感自己带给了人家一个心碎的消息。她没跟他们联系。但只要三毛回到加纳利群岛,她总是顶着酷热,骑车去墓园,在曾先生的碑前放上一束花,替他擦亮大理石墓碑。因为失了曾先生台湾家人的地址,三毛在报上告知:“如果你们想以中国民间的习俗叫我在墓前烧些纸钱,我可以由台湾带去,好使活着的人心安。”“上坟的事,不必再挂心了,我一定会去的。”
  合上《故乡人》,我心中一阵怅然。忽然想起今生来世天老地荒一类的故事。死又有什么呢?哪怕做个异乡人。有朝一日我成了曾君雄君,在青草和石碑之间,看见一位手捧玫瑰花的女人,浑身上下闪着人世间的洁辉,向我走来,那就是你了。三毛,死又有什么呢?哪怕做个异乡人。
  荷西死后,人们愿三毛再婚,再有个爱她的丈夫。她是作家,但她首先是个女人。她应该拥有自己完整、独立和美满的婚姻。她太累了,应该有个自己的家。
  可是,“这个社会,请求你,给我一份自己选择的权利;请求你,不要为着自己一点蝇头小利而处处麻烦人……不要强迫我回信,不要单个的来数说你个人的伤感,要求支持……不要转托人情来请我吃饭……”三毛写了《野火烧不尽》,这样说。这篇稿子,母亲不许她发表,她怕女儿得罪人。
  发了《野火烧不尽》之后,有三次三毛到彰化演讲。在灯火灿烂的舞台上,她忘了疲惫,忘了饥饿,微笑着走出去,对着黑压压的人,讲真诚,讲互爱,亮出了曾经痛哭长夜的自己,现在已不是被忧伤压倒的灵魂了!
  演讲完了,第一排有个女孩子,一拐一拐地走向三毛。女孩的左手弯着,不能动,右手伸向三毛,递上来一只小皮套子。
  “你要送给我什么呢?”三毛问。
  “一颗印章。”女孩笑着说。
  “刻什么字?”三毛喊着,双手伸向女孩。
  “‘春风吹又生’。我自己刻的--给你。”
  一刹那,这句话刻进了三毛的心坎。她看着这个行动不便、只能动一只手的女孩子慢慢走回位置,全场两三千人给她报以响彻云霄的掌声。
  曲终人不散。每一个人都站起来了,像一株株小草,连成一片无边无涯的青青草原,恍惚又一个春天来到了。也是这个时刻,三毛又一度看见东升的朝阳,在宁静的露珠里光照了自己!
  她在《朝阳为谁升起》中写道:“尘归尘,土归土,我,归于了我们。悲喜交织的里面,是印章刻给我的话。好孩子,我不问你的名字--你的名字就是我。”
  将飘忽不定的生命,自觉地扎根在博爱中;把个体、孤寂的自己,主动地溶入大众里。三毛这样做了,一点一滴地这样做了。中国有句古话,叫“文如其人”。在三毛身上,我确确实实看到了光辉灿烂悠久的中国古代文化在美好地延续,听到了自由平等的温馨甘美的歌,触到了和我同样文化背景下长大的一个个同胞的拳拳中国心!
  活下去!活下去!带着你特有的热情和冷峻,带着你的激情和温存,带着你的幸福和悲愁,活下去!活下去,这并不完美的一生。
Number:1759
Title:妈妈是天使
Author:三毛
Issue:总第63期
Provenanc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妈妈说
  她是我的天使
  如果向她要求
  天使是
  什么都肯做的
  我向天使要星星
  妈妈煮好了饭
  就飞去了
  我向天使要月亮
  妈妈洗好了衣服
  也去摘了
  星星和月亮挂在
  墙上的时候
  妈妈看上去
  一个很累的天使
  我又问妈妈
  是不是我要的
  你都会答应?
  妈妈笑着点点头
  要是我不去上学
  可-不-可以?
  妈妈没有回答
  只用围裙
  慢慢的
  蒙上了眼睛
Number:1760
Title:脸孔
Author:原一平
Issue:总第63期
Provenance:撼动人心的推销法
Nation:日本
Translator:
  脸孔可说是一个人综合的象征。
  它,无法像捏泥土那样将其改变形状,但是,它的确是天天因自己的所思所为而在改变。
  经验的密度、知识的密度、思考的密度……驱使它们去创造、实现某些事的行动的密度--脸孔就靠这些一个人内在的累积,逐日被改造成与往日不同的形貌。
  换句话说,反映一个人这种内在变动的就是所谓的脸色。亦即它是“一个人价值的外观”。
  美国林肯总统的一位朋友,有次向他推荐某人为阁员。林肯却没用他。推荐的朋友问林肯何以不用他。林肯说:
  “我不喜欢他那副长相。”
  “哦?可是,这不太严厉了?他不能为自己天生的脸孔负责呀!”
  “不。一个人过了四十岁就该对自己的脸孔负责。”
  日本经济学家、教育家小泉信三曾说:
  “精于一艺或是完成某种事业之士,他们的容貌自然具有凡庸之士所无的某种气质与风格。读书亦然。读书而懂得深入思考的人,与全然不看书的人相较,他们的容貌当然不尽相同。”“潜心熟读伟大的作家、思想家的巨著时,的确会使一个人变得与别人不一样,这件事当然也会显现于一个人的容貌。”
  完成某种大业的人,有其风格,有其魅力。即使不与他有所深谈,只要与他在一起,就让人觉得三生有幸。此即所谓的魅力。
  什么叫做魅力?它,可能是指一个人具有声望与感化力而言。它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可成的,而是那个人长期努力的结晶。妙就妙在,它会先显露于一个人的容貌上。
Number:1761
Title:我决不随波逐流
Author:苏珊娜·布莱特·乔丹
Issue:总第63期
Provenance:
Nation:美国
Translator:
  有些人应该生在另一个世纪。我就是一个。样样可以看出我与时代格格不入。书架上尽是十九世纪的小说。我吃肥肉。我打孩子屁股。我认为人人都该学拉丁文。我坚信做人应该诚实而富责任感,热爱工作,不怕折磨。吃喝玩乐太多了,我认为并不好。
  我不会说二十世纪的话。我不要说什么“感情炽烈”、“交换信息”、“联合行动”或“婚姻契约”。我只懂得相爱、聊天、互助和结婚。我要的是真挚的言语或真挚的沉默。
  现在没人再安于做老老实实的人了。老老实实就是说,你不必给自己加个好听名衔,你只管叫自己做女佣人,看屋的,倒垃圾的,传教士,天字第一号或者最起码的小人物。谁要那些冠冕堂皇引人注意的称呼呢?我要人人都奋力忘我地做有意义的事。
  我要看到的是真实。我渴望看到自然的头发,脸上的皱纹,起茧的手,脏指甲,活泼的眼睛。我要做妈妈的身上有厨房味,做爸爸的有烟斗味,喝有咖啡味的咖啡。草嘛,就得是草,学校是学校,教堂是教堂。
  我计厌自命渊博的学人,不会做事的官僚,爱卖弄数字的专家,半通不通的理论,统计数字,性诊所,教你自己动手的书籍,专重宣传的商品。
  我要默想神的恩惠奥妙,尽情欢笑,摈弃故弄玄虚,返璞归真。我要的是真谛,是生活,不是生活方式。
  茫茫尘世里,我只喜欢在家。当那些在浮华中打滚的人,对无谓的一切终于厌倦时,也许有人会点个灯,抖抖枕头,拉开床罩,给他们一个静卧的地方。至少但愿如此。
Number:1762
Title:防止大臣子弟进
Author:辛智
Issue:总第63期
Provenance:北京晚报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唐玄宗天宝二年的科举考试,是由吏部侍郎宋遥、苗晋卿主持的。他们接受大臣请托,“取舍偷滥,使许多不学无术的大臣子弟得以进。有个叫张的,是御史中丞张倚之子,大字不识几个,却被“特升甲科”。此事经人揭发,引起玄宗重视,乃亲临花萼楼,对新科进士加以复试。结果证明,靠真才实学考中的“十无一二”。那位花花公子张,更是“手持试卷,竟曰不下一字”,交了白卷。玄宗大怒,下诏说:“有大臣平日不能训子,竟靠请托,使子弟进,惹得天下士人讥笑。”就把主考官和请托大臣,都进行了惩处。
  自此以后,唐朝许多皇帝都对新科进士中的大臣子弟,加以复试。穆宗长庆元年,新科进士中有大臣子弟十四人,穆宗就亲自出题复试;结果,四人及格,十人落第。主考官钱徽和请托大臣李宗闵等人,也都受到了严厉处分。为了防止达官贵人的子弟请托进,到了宋朝开宝年间,朝廷下令:“自今举人,凡关食禄之家,礼部具自复试。”不仅使这种复试制度化,而且把范围扩大到官吏的推荐,不仅限于大臣子弟了。
  封建社会,大臣子弟得官入仕,渠道很多。但自实行科举以后,逐渐发展为“非进士一科,不能跻于贵显”。这是由于统治者为长治久安计,不能不设法通过一定方式,把下层平民中的才智之士,吸收到统治机构中来,而设法把官宦子弟中的无能之辈,排除在权力机构之外。
  科举制度不一定能选拔出真正人材,但那种只看门第出身,不重本人德才,便封官晋级的做法,虽属封建社会痼疾,也为许多封建统治者所不取。
Number:1763
Title:妈妈和房客
Author:凯·福布斯
Issue:总第63期
Provenance:
Translator:邓康延
  妈妈在窗外贴出“租房启事”,海德先生应租而来。这是我们家第一次出租房屋,所以妈妈忽略了弄清海德先生的背景和人品,也忘了让他预付房费。
  “房子我很满意,”海德先生说,“今晚我就送行李来,还有我的书。”
  他顺顺当当地住进我家。平时,他好像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常和善地与我家的孩子逗趣。当他走过我妈妈坐着的大厅时,总是礼貌地弯弯腰。
  我爸爸也喜欢他。爸爸喜好回忆迁居美国前住过的挪威。海德去过挪威,他能与爸爸起劲地聊在那儿钓鱼的野趣。
  只有开客栈的杰妮大婶不欣赏我们的房客。她问;“什么时候他给你们交房租呢?”
  “向人要钱总难开口,他会很快付清的。”妈妈答道。
  但杰妮大婶只是哼了两声:“这种人我以前见过,”她一本正经地指教道,“别指望借给人一件新外套,回来还是好的。”
  妈妈笑笑:“兴许你说得对。”她递上一杯咖啡,止住了杰妮大婶的嘟囔。
  雷雨天里,妈妈担心海德的屋子夜里冷,就让爸爸邀请他到暖和的厨房和我们一起坐。我的两个姐姐、哥哥尼尔斯、还有我在灯下做作业,爸爸和海德靠着炉子叨着烟斗,妈妈在洗盘子或是在小桌上静静地工作。
  海德能辅导尼尔斯的高中课程,有时还帮他学拉丁文。尼尔斯渐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分数高起来,他再不求爸爸让他停学做工了。当我们作业做完了,妈妈坐在摇椅上拿起针线时,海德就给我们讲他的旅游奇遇。噢,他知道的可真多。那些美妙的历史和地理,便随他走入我们的屋子和生活。
  有天晚上,他给我们读狄更斯的书,很快,读书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写好作业,海德就夹一本书来高声朗读,一个神奇的新世界向我们洞开。
  妈妈也像我们孩子一样爱听古挪威侠士传奇:“太好听了!”
  以后我们的房客还朗读莎士比亚的戏剧。海德悦耳的男低音,听起来像是大演员。
  即使在天气暖和的晚上,我家的孩子们也不再出去玩耍。妈妈对此很欣慰。她是不喜欢我们天黑上街的。而最值得高兴的,还是尼尔斯几乎不再搀到街旮旯的孩子堆里。有天晚上,孩子们在街上闯了祸,而尼尔斯正和我们一起听《孤星血泪》的最后一章。
  就在我们急于听完一个骑士的传奇时,一封信送到了海德手里,他将信很快读过,放入口袋,我们再不能听完那个故事了。翌晨,他告诉妈妈要离开。
  “我得走了,”他说,“我把这些书留给尼尔斯和其他孩子。这里是一张我所欠房租的支票。夫人,对您的好心款待,我深表谢意。”
  我们伤感地看着海德先生去了,同时,又为能在厨房继续读书感到兴奋。那么多的书啊!
  妈妈精心地清理了书堆:“我们可以从这里学到很多东西。尼尔斯能代替海德先生读书,他也有一副好嗓子。”我看得出来,这使尼尔斯很自豪。
  妈妈向杰妮大婶亮出海德的支票:“你看,收回的还是一件好外套。”
  几天后,开面包铺的克瑞波先生来我家,糟糕的是他向我们怒气冲天地诉说时,杰妮大婶也在场。
  克瑞波喊道:“那个海德是个骗子,瞧他给我的支票,全是假货。银行的人告诉我,他早把款兑光了。”
  杰妮大婶得意地点着头,那神态分明是说:“看,我不是提醒过你们了吗,你们不听嘛。”
  “我敢打赌,他也欠了你们家许多钱,是不是?”克瑞波不无希望地探问道。
  妈妈转过身向着我们,她的眼睛长久地停留在尼尔斯身上,然后走到炉子边,把支票投入炉火。
  “不!”他向克瑞波先生回答道,“不,他什么也不欠。”
Number:1764
Title:我的生活龙舌兰
Issue:总第63期
Provenance:空山灵雨
Translator:
  我的生活好像一棵龙舌兰,一叶一叶,慢慢地长起来。某一片叶在一个时期曾被那美丽的昆虫做过巢穴,某一片叶曾被小鸟们歇在上头歌唱过。现在那些叶子都落掉了!只有瘢楞的痕迹留在干上。人也忘了某叶某叶曾经显过的样子;那些叶子曾经历过的事迹惟有龙舌兰自己可以记忆得来,可是他不能说给别人知道。
  我的生活好像我手里这管笛子。它在竹林里长着的时候,许多好鸟歌唱给它听;许多猛兽长啸给它听;甚至天中的风雨雷电都不时教给它发音的方法。
  它长大了,一切教师的都纳入它的记忆里。然而它身中仍是空空洞洞,没有什么。
  做乐器者把它截下来,开几个气孔,搁在唇边一吹,它从前学的都吐露出来了。
Number:1765
Title:无题
Author:鲍罗杜林
Issue:总第63期
Provenance:
Nation:苏联
Translator:
  刽子手……
  充满了绝望神情的眼睛。
  孩子在坑里恳求怜悯:
  “叔叔啊,
  别埋得太深,
  要不妈妈会找不到我们。”
Number:1766
Title:另一种情感
Issue:总第63期
Provenance:
Translator:
  轻轻地说一声抱歉
  趁这信儿还未寄出之前
  也许从此我们都将默默无言
  想起这些呵
  想起这些我心中就有说不出的遗憾。
  我们曾经有那么多机会去体会
  从轻轻的步履中听出忙乱的心跳
  从无意的话语中听出有意的期盼
  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呵,不可言喻。
  从那时起时光飞逝已一年又一年
  直到有一天你我抬起含泪的双眼
  我才忽然间明白:
  那完全是另一种情感
  那完全是另一种情感。
Number:1767
Title:生与死
Author:达·芬奇
Issue:总第63期
Provenance:
Nation:意大利
Translator:劳荣
  啊,你睡了。什么是睡眠?睡眠是死的形象。唔,为什么不让你的工作成为这样:死后你成为不朽的形象;好像活着的时候,你睡得成了不幸的死人。
  每一种灾祸在记忆里留下悲哀,只有最大的灾祸--死亡,不是这样;死亡把记忆和生命一股脑儿毁灭。
  正像劳累的一天带来愉快的睡眠一样,勤劳的生命带来愉快的死亡。
  当我想到我正在学会如何去生活的时候,我已经学会如何去死亡了。
  年岁飞逝,它偷偷地溜走,而且相继蒙混;再没有比时光易逝的了,但谁播种道德,谁就收获荣誉。
  废铁会生锈;死水会变得不清洁,在冷空气里还会冻结;懒惰甚至会逐渐毁坏头脑的活动力。
  勤劳的生命是长久的。
  河川之水,你所触到的前浪的浪尾也就是后浪的浪头:因此,对于时间要珍惜现在。
  人们错误地痛惜时间的飞逝,抱怨它去得太快,看不到这一段时期并不短暂;而自然所赋予我们的好记忆使过去已久的事情如同就在眼前。
  我们的判断,不能按照事情的精确的顺序,推断不同时期所要过去的事情,因为发生在许多年前的许多事情和现在仿佛是密切关联的,目前的许多事情到我们后辈的遥远年代将视为邈古。对眼睛来说也是如此,远处的东西被太阳光所照的时候仿佛就近在眼前,而眼前的东西却仿佛很远。
  唔,时间!你消蚀万物!唔,嫉妒的年岁,你摧毁万物,而且用坚利的一年一年的牙齿吞噬万物,一点一点地、慢慢地叫它们死亡!海伦,当她照着镜子,看到老年在她脸上留下憔悴的皱纹时,她哭泣了,而且不禁对自己寻思:为什么她竟被两次带走。
  唔,时间啊,你耗蚀万物!唔,嫉妒的年岁,万物因你而消逝!
Number:1768
Title:也许
Author:卡尔·桑德堡
Issue:总第63期
Provenance:美国现代诗选
Nation:美国
Translator:赵毅衡
  也许他信任我,也许不,
  也许我会嫁给他,也许不,
  也许草原上的风,
  海洋上的风,也许。
  某个地方某个人,也许会说出。
  我会把头搁在他肩上,
  当他问我,我会说:好的。
  也许。
Number:1769
Author:A·雅申
Issue:总第63期
Provenance:
Nation:苏联
Translator:
  有人暗地里瞄准了鹰,
  依凭断崖的掩护将它击中。
  鹰平静地离开了岩,
  对射手瞥也不瞥一眼,
  它不慌不忙,像往常一样,
  滑着大的回旋进入云端。
  莫非是猎枪的散弹太小--
  只能射杀鹌鹑,打不了鹰?
  抑或枪筒偏离了方向--
  射手的手曾经颤动?
  不,散弹一粒也不曾落空,
  有的甚至把鹰的心脏洞穿……
  鹰,跌落了下来,
  然而,它跌向了远方的峭壁,
  为的是不让敌人发现,
  不让敌人打自己的如意算盘。
Number:1770
Title:绝望(外一篇)
Author:允·邦达列夫
Issue:总第63期
Provenance:
Nation:苏联
Translator:
  我的一位当工程师的朋友看见一个可怕的情景--一个小男孩在院子里的汽车房后面捉到一只鸽子,他用剪刀把它的爪子剪掉了。鸽子在地上拚命挣扎,想要飞起来。它的头、翅膀和全身都在无力地抖动着,在柏油路面上留下一道道血痕和一些灰色的羽毛。
  小男孩就像在做着极其重要的实验似的,皱着眉头,十分平静而专注地观察着这只鸽子。工程师向他奔了过去、夺下他手中的剪刀,他无法理解男孩的行为,愤怒地嚷道:“你这是在干什么呀?干吗要把鸽子……”
  小男孩吓坏了,他轻声说:
  “没有脚它就不飞了。”
  “你爸爸妈妈在哪儿?喂!告诉我,你住在什么地方?”
  他使劲抓住小男孩的肩膀,孩子弯着腰,发白的嘴唇哆嗦着,快要哭出来了。他终于把工程师带到家中。房里只有他父亲一个人,他穿着一件洗得褪了色的睡衣,长得虚胖,满脸的胡子只是胡乱地刮了一下,当他从厨房的桌旁摇摇晃晃地站起来的时候,一只假腿咯吱咯吱直响。他听完了工程师的话,拳头往桌子上使劲一捶。
  “你来干吗?”他像一个掉进了深坑里的酒鬼似的,绝望地大吼了一声,“他是砍下了你的脚还是怎么的?”
  两个退休的老头在一幢新楼里得到一套有两个房间的住房。他们恰巧在同一个时间搬进来,于是就在楼梯的平台上认识了,彼此都很满意:他们都没有亲朋儿女,两人住在一起,度过晚年也就不那么寂寞了。
  于是,他们决定安置好家具之后,按照老头子的方式庆祝一下乔迁之喜:他们在附近的食品店买了一瓶红葡萄酒,一些矿泉水,还买了点简便小吃。他们坐在还带着油漆味的厨房里,喝下了第一杯,又喝下了第二杯。这时,他们互相注目一看,一时呆住了,沉默片刻,突然都失声痛哭起来。
  他们之中有一个人曾经当过侦缉员,另一个人则曾经被追捕过,后来被判了刑,关了很长时间。
Number:1771
Title:初升之月的魅力
Author:彼得·斯坦哈特
Issue:总第63期
Provenance:
Nation:美国
Translator:曾庆强
  我家附近有一座小山,我常常在夜间爬上去。城市的噪音变成了远远的低语。在黑暗的寂静中,我分享着蟋蟀的欢乐和鸱鸺的自信。但我来观看的是月出的活剧。因为,这使我心中重新获得被城市过于慷慨地消耗掉的宁静与明澈。
  从这座小山上,我已观看过多次的月出。每一次月出都有其独特的情调。有又大又圆、充满信心的丰收的秋月;有羞涩、朦胧的春月;有升起在浓墨般的天空那完全的宁静中的孤独、发白的冬月;有挂在干旱的田野上,被烟雾熏染的桔色的夏月。每一次月出,就像美妙的音乐一样,激动我的心弦,然后又抚慰我的心灵。
  凝望月亮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对于史前时代的猎人们来说,头顶上的月亮就像心跳一样准确无误。他们知道,每隔29天,月亮就会变得丰满圆润,光华四射,然后生病消瘦而死去,接着又再次诞生。他们知道,逐渐丰盈的月亮在一天接一天的日落之后会显得更大,在头上的位置更高。他们知道,逐渐亏缺的月亮一夜比一夜升起得晚,直到消失在日出之中。能凭经验懂得月亮的变化模式一定是一件很深奥的事。
  但我们住在户内的人,却与月亮失去了联系。路灯的闪烁和污染的灰尘象面纱一样遮住了夜空。虽然,人类已经在月球上漫步,但月亮却变得不是那么熟悉了。我们之中很少有人能说出当晚的月亮将在什么时间升起。
  然而,它仍然在吸引着我们的思绪。如果我们毫无预料地突然看到一轮满月,巨大金黄,挂在地平线上,我们会茫然不知所措。只能凝眸回望它那端庄的仪容。而对那些凝望者,月亮是会有所赐予的。
  我懂得月亮的赐予是在一个七月的晚上,在山上。我的汽车的发动机神秘地熄了火,我给困在那里,孤身一人。太阳已经落山了,我注视着东面,在一道山脊的那一边有一团明亮的桔黄色的光亮,看上去像林中的篝火。突然间,那道山脊本身似乎猛地燃烧了起来。接着,那初升的月亮又大又红,由于夏日大气中的灰尘和水汽而变得形状怪诞,从树林中赫然升起。
  就这样,由于被大地灼热的气息所歪曲,月亮看起来性格乖戾,残缺不全。附近农舍的狗都神经质地吠叫起来,似乎这种怪异的光唤醒了树林中邪恶的精灵。
  但是,当月亮脱离了山脊而升起时,它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坚定性和权威感。它的面色变化着,从红色变成桔色,变成金色,再变成冷黄色。它似乎是从暗淡下来的大地中吸取着光明,因为,随着月亮的上升,下面的山峦和山谷变得越来越暗淡无光。当月亮脱离了地平线,胸脯丰满浑圆,带着象牙色的清辉独自挂在那里时,山谷已成了这幅景色中的一些深深的阴影。那些狗,意识到这依然是熟悉的月亮,停止了吠叫。突然间,我感到一种自信和一种几乎想放声大笑的欢乐。
  这一幕延续了一个小时。月出是缓慢的,充满了种种微妙之处。要观赏它,我们必须渐渐置身于更古老、更耐心的时间观念之中。观赏月亮执著地逐渐升高就是在我们自己心中找到一种不寻常的宁静。我们的想象力渐渐意识到宇宙的广漠,大地的无垠,感到我们自身的存在是多么不可思议。我们感到渺小,但享有特殊的荣幸。
  月光从不向我们显示生活的任何一道较坚硬的边缘。月光下,山坡看起来如丝织银铸,海洋则显得静谧、深蓝。在月光中,我们变得不再那样斤斤计较,而更被我们的感情所吸引。
  在这样的时刻,会发生一些奇迹。在那个七月之夜,我观赏了一两个小时的月亮,然后回到汽车中,转动点火器的钥匙,接着便听见发动机开动了起来,正象几小时前熄火时一样神秘。我驱车下山,肩上浴着月光,心中充满宁静。
  我常常回到初升之月的身边,特别是当各种事务把悠闲和梦幻的清晰挤到我生活的一个小小的角落中去时,我更受到强烈的吸引。这种情况在秋天经常发生。于是我就到我的小山上去,等待那猎人的月亮,巨大、金黄的月亮升起在地平线上,使夜充满梦幻。
  一只鸱鸺从山岭之巅猝然扑下,无声无息,但明亮如焰。一只蟋蟀在草丛中尖声吟唱。我想起诗人和音乐家,想起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想起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创作的罗兰佐说道:“月光睡眠在这岸上何等美妙!让我们在这里坐下,让音乐之声轻轻注入我们耳中。”我思索着,他们的诗句与音乐是否象蟋蟀的乐曲一样,在某种意义上正是月亮的嗓音。带着这样的思绪,我那城市生活引起的茫然迷乱融化在夜的安谧之中。
  恋人们和诗人们在夜里找到更深刻的含义。我们也都会情不自禁地提出更深刻的问题--关于我们的起源、我们的命运。我们沉溺在谜之中,而不是那统治着白昼世界的没有人情味的几何。我们变成了哲学家和神秘主义者。
  在月亮升起时,当我们按照天空的速度减缓我们大脑的节奏时,魔力就悄悄地笼罩了我们。我们打开感情的阀门,使我们大脑中那些在白昼里被理智锁住的部分驱动起来。越过遥远的时空,我们倾听古代猎人们的喃喃低语,看见久远以前诗人们和恋人们的幻梦重现。
Number:1772
Title:太太的分量
Author:袁琼琼
Issue:总第64期
Provenance:随意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太太在磅秤上的分量,往往跟在丈夫心上的分量成反比。”这是减肥专家凯介儿夫人的名言。
  人心很神秘。在磅秤上,你应当重多少,学者专家都告诉过我们标准答案。可是,在丈夫的心目中,太太的体重应当多少呢?这的确是很微妙的问题。
  丈夫并不是磅秤,可是仔细地观察各种细节,你仍然可以发现,在丈夫的心目中,你是不是“过重”了。
  比如说,两口子一块出去玩,买的东西,他让你自己拿。那可以确定你过重了。
  看恐怖电影时,你尖叫一声,他把你揽在怀里,那你的体重正好。他紧握你的手,你稍许重了些。如果他竟然靠到你怀里去的话,你是过重了。
  他建议你运动,多洗碗,多拖地,而且顶好用手洗衣服,让“妈妈乐”休息,那你是过重了。
  游动物园时,他看到大象、河马、黑熊之类,便吃吃地笑个不止。你是过重了。
  在家看电视时,常常对正在做事的你高呼:“挡住了!”那你也过重了。
  你穿裙子时,建议你穿长裤;你穿长裤时,又建议你多穿裙子。那你也过重了。
  给你买了件长裤或衬衫夹克之类男女通用的衣服,眼巴巴地盯着你试穿,宣称:“你穿不下,就给我穿。”你是过重了。
  坐公共汽车,他叫你先上去占位子,你过重了。
  你问他:“我是不是太胖?”他说:“胖。”你体重正好。他说:“唔,你说什么?”你是稍稍重了点。他说:“在我上衣口袋里,你自己去拿!”天哪,你超重过多。
  你问他:“你为什么不爱我了?”他就烦起来:“我不懂你们女人怎么就爱问这些无聊的话。”你也过重了。
  诸如此类……
  至于男人们在太太心中的分量,通常是,先生如果认为太太过重,太太多半会觉得他太轻。因之,家庭里的天平在高低悬殊的时候,就出现了各种家庭纠纷。
Number:1773
Title:超然时刻
Author:A.Whitman
Issue:总第64期
Provenance:
Nation:美国
Translator:
  人常梦想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犹花卉之朝向太阳。我们梦想中的太阳叫做“超验境界”--超越普通意识极限的一种经验。从我们偶然获得的超然经验中,产生幻想,激发人类前进;并产生快乐,温暖人类的心。
  孟泰娇在其《二十分钟现实》一书中,说起她大病之后初到户外时,正是一个灰色的三月天。她周围一无所有,只是冬季的残渣--无叶的树、半融的雪堆。她忽然觉得这普通的景致起了变化。她写那一阵的感受:“我看透了真实的本体,第一遭看穿了人生这之处可爱,不可言说的快乐、美与重要性。”
  英国诗人布鲁克和他亲爱的人一起饮茶,突然觉得“飘然飞升”,超然物外,他写道:
  在无星的广漠天空下,
  我看到了永恒的一霎。
  我蓦然,蓦然地了解了,
  造物所知道的一切。
  科学家亦不例外。一个夏日下午,物理学家卡普拉在海边突然看到身边周围一切像是“一个宇宙舞蹈”。他说:“我‘看到’能量像飞瀑一般从外太空倾注而下,粒子以有韵律的波动而生生灭灭。我‘看到’元素的原子和我肉体的原子参加了这一场宇宙能的舞蹈。”
  这种超验感受并不常有,但是和我们耳闻目睹的经验同样的自然。其来源很多,来自祈祷、诗歌与结识英雄人物;来自幸福与悲哀;来自勇敢与恋爱。它使我们超脱日常生活的烦琐,改变我们的思想与生存的方式;提供一些问题的答案,诸如为什么我们活在世上,一生所为何来。
  每件工作,每桩乐事,都含有超绝的意味。例如,你送孩子上床,她总是慢腾腾的使你不耐烦。她向你望了一眼,那神情好动人,你不由不把她搂在怀里。在那一瞬间,你明白片刻的爱比日常生活一切烦扰都更为重要。在那动人的一望之中你感觉到过去、现在与未来之连绵不断。
  超然境界也能经由身体的动作到来。我还是个女孩子的时候,喜欢跑,只是为了从中得到充满活力的快感。我现在还能感觉到几乎像是飞翔的意味,不吃力的随着大地的节奏滑行。这种经验的意义好像就是我们使用自己最大潜力的时候,身心都“敞开”了,能有前所未有的视、听、感觉、了解的能力;而且这样做的时候可以看出宇宙之深藏的结构。
  一个我们喜爱的象征也能引发超然境界:站在点亮了灯烛的圣诞树前,再或是看到本国国旗迎风招展。超验之感也可能由于大自然的特殊景色而来。看着冬天的月亮在雪地上照出阴影斑斑,或是秋天黄昏看见野鹅南翔,我们会觉得有一股神秘的力量,非我们所能理解,我们几乎可以听到拍着遥远海岸之奇异的涛声。
  好多年来我家在新苏格兰半岛的森林中有一个夏令营地。我爱那地方,可是天黑之后营地只剩丈夫和我两个人,我有点怕。有一夜我醒来,林间月光筛下碎影在我脸上,我睡不着了。虽然害怕,我还是走出去坐在门廊里。林中有响动,好像很柔和并无恶意。惧念渐消,安谧之感顿生。我想森林并非表面上的那样,树也并不是坚实的,它的枝干中布满浆汁通行的脉络。我不明白树的性质,因为我用有限的眼光看,用有限的听觉听。我感到了生命内在之美,再也不怕黑夜和寂寥。
  若干年前我遇到了这样的经验。有一天,阳光照耀,我搭机旅行。俯视朵朵白云在闪亮的山谷上面展开,点缀成一片光明的尖塔和堡垒之乡。忽然飞机及乘客都从我眼前消逝,我觉得自己走在闪闪发光的云上--不再是个有肉体的人,而是轻飘飘的没有躯体。我独自一人步入宇宙,但不寂寞,因为我觉得周围的一切是那样的和谐。
Number:1774
Title:羞怯的测试
Issue:总第64期
Provenance:
Translator:
  许多人对人对事多少有羞怯和难为情的心理。然而,究竟达到何种程度就说不准了。以下给你提供一份简单的问题测试,你只要按自己的情况如实加以回答,并照每一问题后的分数计分,看总分多少,便可知道了。
  一、若你的上级让你叫他的名而不叫姓,你会感到--A,高兴(1分);B,无关紧要(2分);C,不自在(3分)。
  二、在私人集会上,你--A,感到轻松(2分);B,一开始便觉得舒畅(1分):C,一直为自己的举动感到担忧(3分)。
  三、你考虑自己--A,能吸引人(2分);B.不太吸引人(3分);C,因年龄和性别比他人更吸引人(1分)。
  四、你看到一位名人坐在邻桌时,那一种情况会使你要求他签名--A,不要求(3分);B,只有配偶或孩子要求下(2分);C,只有对你喜欢的名人才要求他签名(1分)。
  五、朋友要求你为他的婚礼做傧相,你--A,兴奋地接受(1分);B,感到紧张(2分);C,吃惊(3分)。
  六、你在私人集会上看到吸引你的异性时,你--A,希望他(她)能注意到自己(3分);B,要求人介绍
  (2分);C,自我介绍(1分)。
  七、在会议上,你有一个问题,便--A,站起来提出(1分);B,会后私下提出(2分);C,希望有人代你提出(3分)。
  八、在进入充满陌生人的房间以前,你--A,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犹豫不决(2分);B,等有人进去时才一起进去(3分);C,毫不犹豫地走进去(1分)。
  九、你找一个人的地址时,因门牌号码不清楚而苦恼,这时你--A,按门铃问(1分);B.打电话问(2分);C。继续找(3分)。
  分析:美国维雷斯利学院的社会学副教授基克认为:总分9~15分者,羞怯心理少,在社交上有很强的自信心。16~21分者:有普通人的羞怯心理,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处理好。22~27分者:羞怯心理强,在社交上比普通人更有顾虑。
Number:1775
Title:激发创造力的五个问题
Author:罗杰·冯·伊区
Issue:总第64期
Provenance:当头棒喝
Nation:美国
Translator:黄宏义
  五个正确答案
  上面有5个图形,请你挑选出一个与众不同的。
  如果你选择图形B,我要恭喜你,你选对了!图形B是正确答案,它是唯一全部由直线构成的图形。
  有些读者可能选择图形C,你也答对了!因为图形C是唯一不对称的图形,C是正确答案。图形A也是一样,因为图形A的每一点都是连续的,因此,A也是正确答案。至于图形D呢?因为它是唯一由直线和圆弧组成的图形,所以D也是正确的。因为图形E是唯一的非几何图形,所以也是正确答案。换句话说,由于观点不同,因而它们都是正确答案。
  有些教师倾向于教导学生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当然,对某些事实上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数学问题来说,寻找正确答案是对的。然而,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并非如此,生活是不确定的,有许多正确答案--依你所追求的目的而定。如果你认定只有一个答案,那么,当你寻到一个答案之后,就会停止追求其它的答案。
  粉笔点
  在高年级学生的教室里,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粉笔点。他指着粉笔点问学生:“这是什么?”
  过了几秒钟,有个学生答道:“那是黑板上的一个粉笔点。”其余的学生似乎都明显地松了一口气,没有人再加以补充。“你们太令我惊愕了!”老师对学生们说,“昨天,我向幼儿园的一群小朋友也问这个问题,他们有几十种不同的说法。他们说的有猫头鹰的爪子、眼睛、香烟蒂、电线杆的顶端、星星、小石头、南瓜虫、腐坏的蛋等等,他们有极灵活的想象力。”
  我们学会了如何选定一个正确答案,但我们失去了大部分的想象力。就像著名的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上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
  垫脚石
  前几年,有一家大化学公司的工程师提议说:“我们在油漆里加入火药如何?”听到的人莫不大吃一惊。这位工程师继续说道:
  “你可注意到房子油漆过三四年后,油漆发生了什么变化?不仅残破不堪,剥落龟裂,而且不易刮掉。我想,假如我们在油漆里加些火药,就可以把油漆炸离墙壁。”
  这位工程师的点子相当有趣,但有一个缺点,就是非常不切实际。
  然而另一些听到这个点子的人,却把它当成了一回事。他们认为这个点子虽不可行,但可以用来当垫脚石,用来思索可行且有创意的新点子。他们想:“用什么方法可以产生化学反应来除掉油漆?”这个问题打开了他们的思路,终于想出了在油漆中加入添加剂的方法。在油漆刷上去之后,这些添加剂并不产生化学变化,除非它接触到另一种添加剂。借着这两种不同的添加剂接触后产生的化学反应,最后能将油漆剥除干净。这家化学公司目前正在制造这种油漆。
  有趣的垃圾
  几年前,荷兰一个城市发生了垃圾问题。这个城市一度相当干净,但由于人们不愿使用垃圾桶,结果使得垃圾遍于四处。
  卫生机关对此极为关切。他们提出许多解决的办法,希望能使城市清洁。第一个方法是:把乱丢垃圾的人的罚金从25元提高到50元。实施后,收效甚微。第二个方法是:增加街道巡逻员的人数。然而实施成效亦不彰明。
  于是,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人们把垃圾丢入垃圾桶时,可以从桶里拿到钱呢?我们可以在每一个垃圾桶上装上电子感应的退币机器,在人们倒垃圾入桶内时,就可以拿到10元奖金。
  但是,这个点子明显难以实施,因为假若市政府采用这个办法,那么过不了多久就会使财政拮据或发生危机。
  上述建议虽因不切实际未被采用,但可以被用作垫脚石。他们思考:“是否有其他奖励大家用垃圾桶的办法呢?”这个问题有了答案。卫生部门设计出了电动垃圾桶,桶上装有一个感应器,每当垃圾丢进桶内,感应器就有反应而启动录音机,播出一则故事或笑话,其内容还每两个星期换一次。这个设计大受欢迎。结果所有的人不论距离远近,都把垃圾丢进垃圾桶里,城市又恢复了清洁。
  屈服团体压力
  一个人走进一家医院的候诊室,他向四周一看,感到非常惊讶:每个人都穿着内衣裤在等候。其中有的在喝咖啡,有的在抽烟,有的在阅读报纸或杂志,还有的在聊天。这个人起初非常惊奇,后来判断这群人一定知道一些他所不知道的内情。于是半分钟之后,这个人也脱下了外衣,仅着内衣裤,坐着等候医生。
  在一幢办公大楼的电梯门口,有个人很耐心地等候电梯。不久,当电梯门打开时,他看见电梯内的每个人都是面朝内,背朝外。可是,当他踏进电梯之后,也是面朝内,背朝外。
  假如你是大都市交叉路口的一位行人,你身边有十多位行人跟你一样都站立在交叉路口,眼前正亮着“禁止行走”的红色讯号灯,而且路上并无车辆行驶。此时,有位行人却不顾红灯的讯号,快速横越马路,另外一个人紧跟其后,然后又有其他人跟着过街,一霎时,所有的人都违反交通规则而横穿马路。当然。置身其中的你也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剑灵门派时装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