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11公孙瓒公孙瓒是辽西哪里人

三国公孙瓒百战百胜最后是谁灭了他?-历史趣闻网
昭人类社会之兴衰,究古今往事之踪迹
当前位置:>>
三国公孙瓒百战百胜最后是谁灭了他?
16:03:00字号: |
[导读]三国公孙瓒公孙瓒死于199年,字伯珪,辽西令支(河北迁安)人,他的长相异常潇洒,帅气,五官精美且声音洪亮,聪明伶俐而且从小家庭条件优越,但是由于家里母亲地位卑贱,结果只是当了个郡中小
三国公孙瓒死于199年,字伯珪,辽西令支(河北迁安)人,他的长相异常潇洒,帅气,五官精美且声音洪亮,聪明伶俐而且从小家庭条件优越,但是由于家里母亲地位卑贱,结果只是当了个郡中小吏。直到后来得到了涿郡刘太守的赏识,将自己的女儿许配了给公孙瓒,公孙瓒才算是时来运转得以展现自己的才华。公孙瓒公孙瓒工作勤恳认真,一路做到了中郎将,带领军队勇猛的对抗北方游牧民族,百战百胜,威震边疆。由于他过于好战,最后和主张和平为主的上司不和,两个人矛盾连连,最后竟然在一起互相攻打,公孙瓒得胜杀死刘虞后,锐气不如从前,对部下不再像以前那样信任百倍,导致自己连连败退,最终被打败,然后杀掉妻儿,自己也自杀身亡,势力被袁绍吞并。公孙瓒打的胜仗颇多,评价也是很高,魏攸对他赞不绝口:“瓒,文武才力足恃,虽有小恶,固宜容忍。”也是对他赞赏有加写下了“区区公路,欲据列郡之尊;琐琐伯珪,谓保易京之业”。范晔却不太认同公孙瓒这个人,认为其凶残无比:“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可见公孙瓒的曲折人生。《三国演义》中,对公孙瓒如兄长和恩人一般,刘备投靠公孙瓒的时候,因为公孙瓒和刘备有学友之谊,所以在讨伐黄巾军的时候起用了刘备,让刘备有机会建立功绩,使其驻守平原。可见公孙瓒也是个重情义的热血男儿。公孙瓒为什么失败公孙瓒从小便是优越家庭,即使是母亲的地位卑贱,也最终当了个郡中小吏。而且他为人正直,聪明伶俐,对人也是礼让三分。最终也是获得了涿郡刘太守的赏识,最终还抱得美人归,得到了刘太守的女儿。不断的发展壮大,最终做到了中郎将,并且勇猛善战,一步一步的对抗这北方游牧民族,战绩辉煌在边疆也是赫赫有名。公孙瓒正是由于公孙瓒过于好战,是导致其最终失败的一大因素。众所周知,军事上的失败必然有政治、经济原因的主导,政治上,首先,袁绍集团虽说不上政通人和,但是人才众多,有,等谋士为他出谋划策,而公孙瓒周围大多为武将。所以在计谋方面输于袁绍太多,公孙瓒单凭一介猛夫之力,根本没法和袁绍抗衡。再者,袁绍家族四世三公,拥有很强悍的政治号召力和行为影响,在袁孙征战之中,舆论大都会指向公孙瓒,所谓师出无名;公孙瓒的策略不是很到位,虽然他和等大将为同盟,但是盟友几乎是帮不到他的忙。反过来看袁绍,即使当时只有一个盟友,却给了公孙瓒很多的压力。最后是经济,袁绍当时是在冀州,是当时东汉人口最多,经济也是很繁华,经济最繁华的富豪之地,而公孙瓒的幽州是在内蒙一带的山西,人口少环境也不利,资源更是不够,这也一方面的降低了公孙瓒的军队战斗力。这次战役是公孙瓒一生中最大的失败之处,也是这次战役,最终使得公孙瓒死在了袁绍手中。
←支持左右键盘翻页→
责任编辑:wangpingwei
与公孙瓒相关新闻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各路英雄纷争天下。当时袁绍、曹操、刘表与袁术、孙坚、公孙瓒这两伙人是主要的两大阵营。那时候的公孙瓒立足于北方,拥兵数十万
公孙瓒是东汉末年割据北方的重要人物,字伯珪,出身贵族,娶了当地刘太守的女儿候氏为妻,为人英勇善战,自己组建了一个善于骑射的一个轻骑,都骑着白
公孙瓒死于199年,字伯珪,辽西令支(河北迁安)人,他的长相异常潇洒,帅气,五官精美且声音洪亮,聪明伶俐而且从小家庭条件优越,但是由于家里母亲地
公孙瓒是三国时期的贵族子弟,字伯珪,辽西令西人。公孙瓒长得很好看,而且声音洪亮很受当地刘太守的赏识,被招收为女婿。但是因为他的母亲地位比较
公孙瓒本是贵族子弟,不过其母亲出身较低,所以在家族中并没有受到太多的重视。不过因为英俊爽朗的容貌和宏伟的才识被太守赏识,招为女婿。公孙瓒在岳
与公孙瓒相关人物白马将军公孙瓒:三国历史上早期最强的诸侯
白马将军公孙瓒:三国历史上早期最强的诸侯
  字伯珪,辽西令支人,为人美姿容,大音声,言事辩慧,家世二千石,辽土豪强。太守奇其才,以女妻之。后与师从卢植,为郡小吏,太守犯法,甘愿随同远徙,临行于北芒拜别祖先,慷慨悲泣,其气度为时人所重,既行,于道得赦。还郡为辽东属国长史,尝从数十骑出行塞下,卒逢鲜卑数百骑,约其从者曰:今不奔之,则死尽矣。驰出冲贼,遂得免,为人勇略如此。  中平中,乌桓反叛,与张纯等攻蓟,瓒讨伐有功,迁骑督尉,追击敌寇,深入险境,被围二百日,粮尽食马,与众人诀别,后终脱险,封都亭侯,复领辽东属国长史,受幽州牧刘虞所职统,控戎马,抵御边寇,每闻有警,其愤怒厉色,望尘赴敌,或继以夜战,虏识其声,惮其勇,莫敢抵犯。与善骑射者数十人,皆乘白马,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深为虏骑所畏,皆避之塞外。  初平二年,发布檄文讨,不久议和。当时青徐黄巾三十万,入渤海境内,公孙瓒帅二万骑败之,威名大震,拜奋武将军,蓟侯。南渡河攻取了冀州、青州、兖等华北大部分,营建易京,以通辽海。乃自署其将为青、冀、兖三州刺史,多置郡县守令。又遣弟公孙越连结进攻豫州,逐步成为与并立东西的两个最大军阀。初平三年初,公孙瓒帅大军攻袁绍,于界桥与袁军初次交锋,被击败退兵。公孙瓒遂刻玉玺派故乐浪太守劝刘虞称帝,为刘所拒绝。公孙瓒与袁绍时战时停相攻近二年。四年底,刘虞攻打公孙瓒失利被擒,当市祝曰:当立为天子则雨,时天旱无雨,刘虞最终被杀害。刘为人仁义,深受百戴,所以鲜于辅、阎柔等将领和北方少数民族各部联合起兵进攻公孙瓒为他报仇。虽然公孙瓒控制着幽州、冀州、青州大部分并与辽东连结,但是由于他失去了民心,又贪图享乐,逐步走向衰败。兴平元年,攻打徐州,公孙瓒部将刘备乘机进入徐州,张邈、、等据兖州叛,袁绍联合曹操平定兖州,其间公孙瓒忙于对付鲜于辅等人无力南下,只好与袁绍和解。在收复兖州后,袁绍遣侄袁谭、曹操攻公孙瓒的青州刺史田楷,公孙瓒将刘备据徐州与袁绍结盟(可能与刘虞被害有关),青州为袁谭攻占,继而袁绍收复冀州,进攻幽州,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公孙瓒又听谗言,对遭受攻击的部将见死不救,导致众叛亲离,势力日窘。即使如此,他依然在易京广建高楼,日夜为乐,自恃城高粮足,坐守孤城。建安四年初,袁绍联合各路兵马围攻易京,破城,公孙瓒自杀。袁绍在华北地区的统一战争结束,逐步恢复社会秩序。  公孙瓒的一生是复杂的,作为一位军事将领,他曾经控制了中国东部地区的绝大部分,包括今天的辽宁、河北、山东、河南、江苏等地,他的成功是和当时的幽州牧刘虞支持密不可分的,刘虞是后汉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他为人品德高尚,执行民族团结的政策,和轻赋免役的爱民政策,在朝野拥有很高的威望,在少数民族中深受爱戴,他宁死不愿为帝也表明他是个忠义士大夫。在公孙瓒的南下作战中,他也得到了少数民族的很大帮助,所以公孙瓒的失败也是从他和刘虞关系恶化开始,而他害死刘虞时,就决定了他灭亡的命运。  公孙瓒出身辽土豪强,他在公族中,是一个特别的人物,早年的他经历坎坷,常年征战,自身没有豪门子弟养尊处优、的腐化生活,待人诚恳,甘为囚奴与太守充军远方,赤胆忠心,久经沙场,功勋卓著。与吕布武艺高强、天下无敌相比,他更多的是坚毅和勇敢,但是常年的厮杀使他后来变得性格残忍,又没有政治信念,在战争劫掠中日益贪婪,残害百姓。他曾经打算立刘虞为帝,史书中记载是袁绍所为是不真实的,袁绍举义反对董卓擅废立,自己是不会效法的,公孙瓒讨伐袁的檄文中也未提及,而使臣也不是袁绍的亲信,劝进的辽东乐浪太守更可能是公孙瓒的亲信,而临市祝雨,更清楚地表明公孙瓒之心,史书中载他占据数州之地,自行封赏的官员比别人都多。  在害死刘虞后,公孙瓒集团丧失人心,他是敌视、压迫少数民族的,破坏刘虞民族团结政策,劫掠刘送给鲜卑的礼物,如袁绍给他的信中说的:“东西鲜卑举踵来附,乃足下驱而致之也。”而他在自己的统治集团内部,又多用贪婪自私的奸险小人,晚年贪图享乐,丧失斗志,终于逐步走向失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页:1/1页&&
相关阅读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李斯师承儒家荀子,而荀子已经不能算作是正统的儒家学派了,因为战国时期,各国烽烟四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生于公元1103年,去世于公元1142年,相州汤阴县人,字鹏
曹操一直是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一位人物,说起这位牛人,他最为人熟知的是他在《三国演义
经过众多影视作品及文学作品的普及推广,对于康熙雍正过渡的时期,很多人都戏称为&九
熊心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够重新坐上皇帝的宝座。他以为他一辈子都会在乡间的
朱聿键,字长寿,生于公元1602年,去世于公元1646年,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馋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
光绪帝是同治帝之后的清朝君主,但他却并不是同治帝的儿子,与慈禧太后自然也就没有直
说到朱元璋,相信许多人都知道他是谁,不过大家对他的关注往往是他的长相之谜,最多也
秦孝文王是个悲情君王,等了几十年终于轮到自己当皇帝,却在位仅仅三天,就寂然退出了
元成宗铁穆儿是元朝建国后的第二任皇帝,从他的祖父忽必烈的手中接过了皇位。也许是他
关于秦始皇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帝王的魄力和勇气,能够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
前221年,秦王嬴政并吞六国,一统海内,成为中华帝国的第一位皇帝。
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就已经在构想自己死后要住在什么地方了。作为千古一帝,在当时的环
爱新觉罗&弘历,即大清朝第六位皇帝,乾隆帝。弘历自小聪慧,他过目成诵,既学文,又
慕容氏家族一直都是一支强大的集团,他们在北方草原的崛起并非偶然。这个家族人才辈出
《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性沉敏宽和,美器度,通涉经史,尤善文义。及长,颇习
隋炀帝(569~618年),即杨广。隋文帝之子,在皇帝位9年。即位后大兴土木,修
秦始皇嬴政是中国数千年专制时代的第一位君临天下、叱咤风云的皇帝。六国养尊处优的君
 秦朝十二铜人的由来:秦始皇为一了巩固第一个封建王朝的政权,除了在原来政权机构的
  十八世纪以来,随着近代人类学的研究,有关巨人的神话色彩逐滨消退。但仍有某些发
  《红楼梦》中有许多难解之谜,通常的解释是这部小说增删五次,到头来仍然是&未定
  鸣梁海战是发生在朝鲜和日本之间战争,这一场战争发生在1597年,在这一场战争
  公元1626年的宁远大战,是明朝对抗后金连续八年失败以来的首次胜利,其在中国
  中国古代的水战,当以赤壁之战名气最大,一则拜托《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的成功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
  在古今战例上,一般大兵团作战,都喜欢&四面合围&或者&分进合击&的方式,然而
  1944年,美军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指挥三百多万盟军官兵、二万多艘战船,经过一
  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都有可圈可点的大规模集团军的存在,但精锐就是精锐,以下
  安息国是古代一个跟古波斯很接近的国家,相当于现在的中东的国家。安息国是没有军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
  李舜臣是鸣梁海战中朝鲜后期的将领,因为他的计谋,朝鲜由败转胜,而在战争转折点
  三木合战是发生在日本春秋战国时期天正七年到天正八年期间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的
英雄一生曾如百炼钢铁,如今却同指上的丝线一样,任人摆布。东晋名将刘琨的名句:&何
晏婴号称齐国第一智贤之士,他是齐国三朝元老。他的故事被后人写成了一部叫做《晏子春
赵高是秦二世暴政的母后推手,提起中国历史上的奸臣,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赵高和秦桧。
秦惠王又称秦惠文王或秦惠文君,嬴姓,名驷,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孝公之子。前338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戏码,三国时期董卓就用过了。到了十六国时期,这个动荡的形势下,弑
 岳飞是中国历史名人,是著名的民族英雄,是宋朝的抗金名将。这位将士抗击金朝,收复
陈霸先是个风云时期的风云人物,在历史上不过也仅仅是薄薄的几页纸,寥寥几个字,便一
宋孝宗赵眘一生共育有三子两女,长子庄文太子赵愭,次子魏惠宪王赵恺,三子赵惇,也就
到底谁是南宋第一明君呢?恐怕非宋孝宗莫属了。宋孝宗赵昚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他
南北朝时齐国国君萧道成,是历史上大臣篡位成功的典范。虽说他有篡位之嫌,但萧道成以
宋孝宗赵眘是南宋的第二位皇帝,他的前任是宋高宗赵构。宋高宗赵构与宋孝宗赵眘,实际
  在法国的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她个子瘦小,却才华横溢,她就是乔治&
  儒勒&昂利&庞加莱是法国著名的数学家。日生于南锡。他的家庭
  谈起仓央嘉措的故事,我们只对他是六世达赖喇嘛比较了解,其他都是比较模糊,现在
  塞尚是法国著名画家,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作为现代艺术的领军人物,他被西方画家
  在历史书籍上虽然关于罗贯中的故事很少,但是在民间流传的罗贯中的故事却有好几个
  哥白尼对天文学做出的贡献我们众所周知,了解一下哥白尼的资料也是有必要的。  
  李时珍为了完成《本草纲目》,翻山越岭,不畏艰辛,访遍许多地方的人,不论是农民
  笛卡尔在大家心目中是一个颇有成就的人,他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人,那么这样的人在爱
  米勒是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他那淳朴的艺术,尤其受到了法国农民
  张元素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心地善良,至今在他的家乡还流传着不少张元素行医故事。 
  张元素,金朝的中医大家,字洁古,生死年月不详。从小就聪明绝顶,在八岁的时候就
  韩愈,字退之,世人称之为&韩昌黎&或者&昌黎先生&,是唐代时期著名的思想、文
  肖邦的钢琴曲热情奔放,感情细腻朴实,乔治桑的风情小说内容丰富细腻,情节迷人,
  王国维之死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十分罕见的历史谜团,对于王国维的死因,历
  徐渭,字文长,是十六世纪中国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戏曲家。徐渭在艺术领域上,
  徐渭出生于1521年,是浙江绍兴人,主要成就在诗书画方面。由于在仕途上不得志
  仓央嘉措是我国古代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是康熙年代时藏族著名诗人中的一个。
  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在中国诗歌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
  秦观生于公元1049年,卒于公元1100年,根据时间来看,秦观是北宋人。秦观
  王安石生活于北宋年间,是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及文学家。王安石于1021年出生
  袁了凡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他的见解和看法,在当时独树一帜,因此给当时的社会带
  袁了凡于1533年(即嘉靖十二年)出生于嘉善县的魏塘镇,于1606年夏天逝世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
热门明星索引:从三国公孙瓒的失败之中
看如何用人的大策略公孙瓒(?~公元199年)公孙瓒基本资料:   中文名: 公孙瓒
  别名:伯珪
  国籍东汉
  民族:汉族
  出生地: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
  逝世日期:199年
  职业:军阀、将领
  主要成就:驱叛胡于塞表,破黄巾于孟津
  外号:白马将军
  容貌:有姿仪大音声
  官爵:中郎将,奋武将军,前将军
  爵位:易侯,蓟侯
在汉末北方群雄中,韩馥和公孙瓒最后都被袁绍消灭了,但这两个人失败的原因不太一样。韩馥做事太保守,没有雄心大志,公孙瓒更多的是战略规划出了问题,而造成这一问题最主要的根源,在于他的身边缺乏一流的人才。据《汉末英雄记》记载,在公孙瓒主事期间,“衣冠子弟”们都没有发展的机会,无论多么有才,都“抑死在穷苦之地”。所谓“衣冠子弟”指的是世家大族出身的人,这些人往往具有政治特权,一个家族一旦兴盛,便会绵延不绝,几辈人交替提携,经常英才辈出,这是汉晋时代的政治风尚,也称为门阀制度。《汉末英雄记》的作者王粲就出身于这样的家族,他的曾祖父王龚在顺帝时当过太尉,祖父王畅在灵帝时当过司空,父亲王谦也很有名气,当过大将军何进的长史,类似于秘书长。到了王粲这里,年纪轻轻便有人追捧,除了自己的天赋,更是因为祖上很厉害。王家以后还出了王弼这样的大学者,不能不说与本家族政治源渊和家学传承有很大关系。王粲是“衣冠子弟”,所以他对“衣冠子弟”们在公孙瓒这里的悲惨遭遇比较关切。据王粲记载,公孙瓒不用“衣冠子弟”的理由是,这些人本来就已经很富贵了,再给予重用他们也会认为理所应当,不会感激。看来公孙瓒的心态有点问题,像个小市民。而公孙瓒确实喜欢小市民,据《汉末英雄记》说,公孙瓒所宠信的大多是“庸儿”,即平庸之辈,其中尤其以算命先生刘纬台、布贩子李移子、商人乐何当三人最受宠信,公孙瓒跟他们结成异姓兄弟。《汉末英雄记》甚至说,公孙瓒字伯圭这是后改的,因为一家如果有四个兄弟,他们的字里应该分别有伯、仲、叔、季这几个字,公孙瓒为了表示跟这几个异姓兄弟很亲,他自称“伯”,几个兄弟则分别称仲、叔、季。有公孙瓒撑腰,这些人很快富了起来,用现在的话说身家都过了亿。公孙瓒还跟他们中的人结成儿女亲家,常把他们比作汉初的开国功臣曲周侯郦商、颖阴侯灌婴。公孙瓒的用人政策可谓不拘一格,但过了头就显得有些另类,靠这帮人给他出谋划策能有多高的水平?《汉末英雄记》记载的一件事就颇为雷人,是其他割据军阀们做不出来的。公孙瓒有部将被敌人所围,向公孙瓒求援,但公孙瓒就是不出兵相救。他的理由是,如果救了这一个,以后将领们再遇到类似情况就有了依赖心理,就不会力战了。如果不救,以后大家肯定会奋力自救。这个说法貌似有理却不实用,因为人都有求生本能,在生死考验面前有人选取玉石俱焚,也有人选择投降以求活命,公孙瓒的想法未免理想化。《汉末英雄记》说的这件事在《三国志》里也有记载,这个求救的是渔阳郡太守邹丹,在袁绍发起的潞河之战中,公孙瓒不发救兵,结果坐视邹丹被杀。这一事件提醒了公孙瓒属下的将领们,危急关头看来还得自谋出路。后来袁军北上,公孙瓒手下的将士们想到“守则不能自固,又知必不见救”,要么被袁绍攻破,要么就杀了他们的统帅投降袁绍。史书没有说公孙瓒这个愚蠢决定是不是他自己的创意,但即使不是刘纬台、李移子们的建议,但公孙瓒手下如果有他郭嘉、鲁肃这样的人才,也不会让他干这种傻事。公孙瓒大修易京防御体系,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从单纯的攻防战术角度看有一定可取之处,但从战略层面考虑则是一大败笔。群雄争霸的要点是抢占地盘和人口,躲在城堡里不谋求发展是土财主干的事,结果只能是迟早被别人吞没。给公孙瓒出这个主意的肯定是他那帮亲家,这些人做个小买卖可以,但却制定不出来正确的战略规划,公孙瓒靠他们想打天下,简直是做梦,即使没有袁绍这个对手,他也迟早会被别人给收拾了。《汉末英雄记》还提到一个人,名叫关靖,也是公孙瓒宠信的人。关靖字士起,太原郡人,是一名酷吏,“谄而无大谋”,也就是只会溜须拍马讨领导高兴,没有什么大的谋略,反而被公孙瓒信任。公孙瓒最后被围在易京时,他也想过“自将突骑直出”,然后依托西南面的山地和黑山黑联手,徐图东山再起。这时候关靖担任公孙瓒的长史,他劝公孙瓒说:“现在将士们从上到下皆已土崩瓦解,之所以还能坚守,是因为易京这里有他们的家小。将军您坚守多时,袁绍正准备撤退,待他退却之后什么事都好办了。如果将军您要舍之而去,我们无所依托,易京很快就没了,也就失去了根本,孤孤单单游荡于草野,能有什么成就?”谁都能看出来困守孤城等于自杀,关靖的话简直是一派胡言,但公孙瓒居然相信,于是躲在易京不出来,最后只有等死。公孙瓒唯一的虎将赵云,却投靠了刘备。查阅史料,发现公孙瓒手下几乎没有什么有名气的人,无论文人还是武将,基本上没有顶尖的人才。刘备、关羽、张飞等人曾在他手下呆过一段时间,但他们都很聪明,早早脱离公孙瓒自立门户去了。还有一个赵云,曾经是公孙瓒的手下,但赵云宁愿跟刘备也不想跟公孙瓒,当时刘备的事业显然比公孙瓒还差得远。公孙瓒不识人,因而身边没有真正有水平的人才,即便有也纷纷离他而去。在汉末三国时期,人才是稀缺资源,大家都在拼命抢人才,尤其对最优秀的人才更是让群雄们心驰神往。一流人才的思想才是一流的,一流的思想才能开创一流的事业,“庸儿”不可能提出一流的规划。这就是为什么曹操见到荀彧会那么激动,把他称为“吾之子房”,见到郭嘉更是激动地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刘备为求得诸葛亮这个人才,会放下架子亲自到深山里拜访,那时候诸葛亮只不过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平民百姓。群雄争霸拼的是实力,在实力组成要素里人才排在第一位,公孙瓒靠一已之勇起家,也开创了不小的局面,但他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应该把人才战略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但他偏偏不重视人才,也不会识才、用才和留才,身边更没有像郭嘉、诸葛亮那样的顶尖人才,这才是他失败的深层次原因。
本文来源:分享到:
公孙瓒的相关文章阅读
  白马义从:白马义从原指跟随公孙瓒的那些善射之士,后公孙瓒在与胡人的对战中,深深的感觉一队精锐骑兵的重要性。因此,以那些善射之士为原形,组建了一支轻骑部队。由于公孙瓒酷爱白马,因而部队清一色全是白色的战马,而部队为表达忠心,均高喊:“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因而得名——白马义从。  三国时期,沮授为监军,白绍:“瓒好白马,屡乘以破虏,虏呼为‘白马将军’。故选精
  袁绍、公孙瓒之争: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众位豪杰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其中袁绍和公孙瓒就是最先登上舞台的两位。尽管是同台表演,但是二人是前世无冤,近世无仇,而且二人的根据地也没有重合之处,为何二人最后水火不容,兵戈先见呢,这话要从头说起。  公孙瓒,字伯珪,出生在幽州辽西郡令支的一个贵族家庭,他有着让当时大部分人羡慕的贵族身份,这对他以后的工作和事业都有极大的帮助,只是还
  董卓收到消息袁绍和公孙瓒在磐河和界桥一带已经打了数仗,结果各有输赢谁也战胜不了对方,已经僵持一个多月。手下建议董卓不如借机调停双方战事给他们一个台阶下,日后袁绍和公孙瓒一定会对太师感恩的。  同时夏侯杰方面也收到了袁绍、公孙瓒两军大战的消息,夏侯杰认为赵子龙名不见经传居然能和袁绍手下第一大将文丑打成平手,真是不可思议。耿纯不服气,他说赵子龙此番能战平文丑、刺杀麹义全凭他手中的
  屏儿调侃公孙宝月说自从她意外遇到赵子龙后这脸上笑容就没停过,她问小姐腮帮子不累吗?笑得多了可要长皱纹,老得快哦!  赵子龙在公孙瓒处安顿了下来,虽然他明白既然选择了从军之路就要把儿女私情放下,但他还是不经意地会想起他的轻衣;轻衣何尝不也在为自己别离时对赵子龙的态度而后悔,她正在亲手替子龙缝一袭战袍,但同时也明白如今一别相见再难,她不知道有没有机会替子龙穿上这袭战袍。  屏儿来
  回到府里轻衣就开始后悔对子龙说话太重,她对石砚说明知道子龙就要投身军旅,自己就应该好好地跟他道个别,为什么要跟他吵架呢?  赶路途中拾妹嚷着喊饿,赵子龙发现了在附近茶铺喝茶的高则,他打发拾妹和柳慎先去饭店叫菜,他则赶去和高则见上一面。高则称听说赵子龙准备投身军旅,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冀州袁绍,于是在此等候,高则告诉他袁绍虽为十八诸侯的盟主,但以狡诈之术骗取了韩馥的冀州,害得原
  《武神赵子龙》24集剧情当中赵云投奔公孙瓒,但是却一直得不到重用,尽管女儿公孙宝月一直向父亲推荐赵子龙,但是公孙瓒却一直看不上赵云,这是为什么呢?《武神赵子龙》公孙瓒和赵云什么关系?历史上公孙瓒为什么不要赵云,真实原因为你揭秘!  《武神赵子龙》公孙瓒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他的女儿公孙宝月喜欢赵云,于是像父亲推荐赵子龙。剧中赵云为了实现自己的报国梦想,决定投奔袁绍,半途发现袁
在汉末北方群雄中,韩馥和公孙瓒最后都被袁绍消灭了,但这两个人失败的原因不太一样。韩馥做事太保守,没有雄心大志,公孙瓒更多的是战略规划出了问题,而造成这一问题最主要的根源,在于他的身边缺乏一流的人才。据《汉末英雄记》记载,在公孙瓒主事期间,“衣冠子弟”们都没有发展的机会,无论多么有才,都“抑死在穷苦之地”。所谓“衣冠子弟”指的是世家大族出身的人,这些人往往具有政治特权,一个家族一旦
公孙瓒曾经很牛,很义气,这一点连刘备都佩服。刘备和公孙瓒是一个老师教的,肯定同学有很多,刘备只记住了公孙瓒一人,可见公孙瓒很了不起。和袁绍相似,公孙瓒也是小娘生的,因此一出生继承权就被剥夺了。他不像曹操袁术这些嫡子一出道就被推荐为孝廉和秀才,公孙瓒的日子很苦逼,刚开始做了个小职员。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上天在关上一扇窗的同时,又给他打开一扇门,公孙瓒长得很漂亮,再加上嗓门大、声音洪亮
  三国演义中被赵云一枪挑死的麴义到底有多厉害  他在三国演义里被赵云一枪挑死,现实中却以8百人打败3万当时最恐怖的部队  提到袁绍手下的大将,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文丑、颜良,很少会有人提起麴义,就算有人提起他,也只是很轻蔑的认为那不过是演义里被赵云一枪挑死的三流将领。事实当然不是这样的。  麴义是在《三国演义》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孙坚跨江击刘表》登场的,当时袁绍、公孙瓒两军在
公孙瓒相关人物介绍冯小青秦始皇鲍令晖吕方刘姥姥达芬奇随机阅读推荐
最新人物最近更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全面战争公孙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