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德国能在两次大战后迅速崛起的苏联

一战后德国为何又能迅速崛起
内容摘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初期,德国不仅政治局势动荡,而且经济上也是山穷山尽,每况愈下。但是在经过短短二十来年时间后,德国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什么德国能够如此迅速地崛起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大家深思的问题,一个国家的崛起,除了它自身努力发展的原因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原因。在这里,我仅从自己的理解来论述德国能够如此迅速崛起的几个主要原因。
关键词:德国、“道威斯计划”、国联、赔款
(一)接受“道威斯计划”
一战后的德国因为赔款、战争消耗等等原因,国内经济一度陷入崩溃局面。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引起了协约国的不安。在协约国看来,如果不稳定德国的经济形势,那么德国就无力偿付赔款。而英国等大国也不希望德国就此衰落下去,使得法国称霸欧洲大陆。基于这些原因,在美、英的积极策划下,赔款委员会制定了“道威斯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德国政府实行货币改革,以稳定德国通货;向德国政府贷款8亿金马克,以偿付赔款;德国政府则以关税、简接税、铁路和工业债券的收入作为抵押。该计划首先给了德国8亿金马克的贷款,协助了德国稳定了通货和平衡预算。接着,计划又提出由德国发行铁路和工业公债160亿金马克,公债一半以上销往美国,1/4以上销往英国。计划规定是逐年增加的办法支付。“道威斯计划”实行后,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入德国,解决了德国恢复工作中资金欠缺的燃眉之急,从而使德国经济好转。据统计,从1924年至1929年,外国对德国贷款和投资共有326亿马克,超过了德国在同期应偿付的赔款数,这些贷款和投资的90%被大垄断和大公司所占有,使德国实现工业现代化有了可能。这个计划的签定减轻了德国的赔款义务,促进了德国的复兴。 ①
(二)“工业合理化”
除了接受贷款和投资外,德国还大量引进了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其具体表现是在全国开展“工业合理化”运动,在生产领域引进新的生产方法,大力提倡科学进步。为此,淘汰了落后企业,大规模建立新工厂,对现有企业进行固定设备更新。科学研究更加充分、有效地应用于企业和技术方面。大批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纷纷横渡大西洋进行科学考察。“科学的经营管理、耐劳程度的研究、节省劳动力的机器、成批生产流水作业线等”,成为潜心研究的课题。先进技术和科学经营管理方法的采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整个工业的发展。1924年至1929年,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40%。“工业合理化”引起了技术力量的更新和调整,也进一步加强了德国工业联合的趋势。工业生产在1928年超过战前一倍多,重工业生产赶上并超过了战前的水平。1923年至1929年,硬煤和钢产量都增加了1.6倍,发电量增加6倍,汽车产量增加6倍,铝产量增加31倍。1929年,国民收入达759亿马克,比1925年增加24%,工资和薪金增加29%。德国经济出现了一个“黄金时代”,成为“世界经济史上最壮观的经济复兴”。德国经济上的强大,为它在政治上重新走上西方大国行列和进一步摆脱凡尔赛条约的束缚打下了基础。 ②
(三)“杨格计划”和胡佛的“延债宣言”
题必1928年,德国借口经济困难,要求修改“道威斯计划”。在美国的支持下,日由美、英、法、德、比、日等国专家组成的、以美国财政专家杨格为主席的“审议道威斯计划”委员会在巴黎召开会议。6月7日,制定了“杨格计划”。此计划的赔款额比“道威斯计划”又有明显削减,更有利于德国军事经济力量的恢复。
但是1929年10月爆发的经济危机打乱了“杨格计划”的实施。随着外国尤其是美国投放到德国的短期贷款被迅速抽回,德国经济再度濒临破产。日兴登堡总统致电美国胡佛总统,陈述德国财政困难,声称无法还债。美国意识到,德国经济的衰退关系到欧洲政治经济的稳定和美国的投资安全,因此对实际上与战债密切相关的赔款问题须给以重新考虑。于是6月20日胡佛根据兴登堡的要求发表了“延债宣言”,提出:从当年7月起“在一年期间内延付一切各政府间债务、赔款和救济借款的本利”。7月23日,美、英、法、德、比、日等国在伦敦会议上通过这个宣言。
1932年1月,德国宣布将无力也不会在任何条件下支付赔款,遂使赔款问题再度告急。6月在洛桑召开有关各国的会议在议赔款,7月9日签定了《洛桑协定》,规定德国最后须缴付30亿马克,作为免除其赔款义务的补偿,但批准这个协定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妥善解决协约国之间的债务。然而由于美国坚决反对勾销或减少战债,《洛桑协定》始终未获批准。德国从此停止支付赔款,协约各国也无意继续偿还战债。
贯穿于整个20年代的德国赔款问题就此结束,最终在极其有利于德国的情况下获得了解放。它使德国从此摆脱了《凡尔赛条约》的经济束缚,为纳粹党上台后发展军事工业奠定了基础。
(四)世界大国地位的恢复
加入国际联盟
1924年以后,由于道威斯计划的援助,德国实力日增。法国深感威胁,要求维持《凡尔赛和约》规定的领土和边界现状。德国亦试图调整对法关系,争取恢复大国地位,德国向协约国提出加入国际联盟。日英、法、德等七国在美国支持下举行在瑞士小城洛迦诺举行洛迦诺会议。公约于日在伦敦正式签字,公约保证德国与西部邻国的边界现状,对改善法、德关系,稳定欧洲局势有积极意义,但未给予德国与其东部邻国的边界以保证,即不约束德国向东扩张。并允许德国加入国际联盟。公约签订的结果,使法国受到削弱,丧失作为战胜国对德国的制裁权,自身安全需要英、意的保证。是协约国在政治上正式承认德国作为一个平等国家,取得与法国平等的地位,为其恢复政治大国奠定基础。德国在日正式加入国联,并成为行政院的常任理事国。终于跻身于西方大国的行列。
与苏联关系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自从1919年11月,苏俄大使越飞被驱逐出境后,德国与苏俄已没有外交关系,但是两国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的实际接触并没有停止。日两国签定“拉巴洛条约”,此条约规定:两国“同意放弃它们对于因为战争而担负的费用以及因为战争损失而要求赔偿的权利”;“双放并同意放弃由一方国民为另一方所执行的所谓非常战争措施或紧急措施而可能遭受的任何平民损失的赔偿”等。“拉巴洛条约”的签订,为德国同苏维埃俄国的双边关系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洛迦诺会议之后,德国政府不断发展与苏联的政治、经济关系。在日德、苏两国在柏林签署了《德苏友好中立条约》。
由这两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德国已经摆脱了一战刚结束的那种被不平等对待的局面,重新成为欧洲大国。
注释①见吴友法:《德国现当代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版,第128页。 ②见卡尔〃哈达赫:《二十世纪德国经济史》,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34页。
参考文献:维纳〃洛赫:《德国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丁建弘、陆世澄:《德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91年2月版
吴友法:《德国现当代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版帖子主题:2次大战都是战败者 但为何德国总是崛起很快
共&7054&个阅读者&
军号:5631099 工分:3336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2次大战都是战败者 但为何德国总是崛起很快
文章提交者:查拉图斯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172-0-1.html
德意志帝国的崛起,是一个铁与血的历程。那是以武力为后盾,以战争为武器,借助铁腕手段,自上而下实行强制统一的过程。但是,任何民族的统一历程,战争不是其唯一的有效的手段。如果说,普鲁士德国依靠战争,实现了德国的统一,那么它的崛起和强大,绝不单单是依靠战争,依靠枪杆子。更有其丰富复杂的内涵,并给后人以启迪。第一:审时度势,把握时机,纵横捭阖,游刃有余,以合纵连横之术,远交近攻,孤立敌人,实施各个击破。首先在外交上立于不败之地。俾斯麦明白,妨碍德意志统一的不仅是各邦国的领主势力,封建贵族。还有从国家利益出发,不希望一个统一强大的德意志出现的法国、丹麦、奥地利和俄国等。而事实上,只有战胜这些列强,取得军事上的优势,才可以消除与资产阶级进步党的“宪法纠纷”,使其建立议会制,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共和民主期望落空,并借此强化王权,以无比的权威,赢得容克地主和百姓的支持拥护。历史赋予了俾斯麦这样的时机。因为1860年前后,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被土耳其背后的英法削弱,一向由俄国扶持,对抗普鲁士的奥地利在战争中没有支持俄国,转而支持英法,双方关系恶化。英国深恐路易·波拿巴独霸欧洲,于是支持普鲁士。波拿巴则坐等普奥之战,以坐收渔翁之利。俾斯麦正是巧妙地利用了各国之间这样的矛盾,分化瓦解敌人,予以各个击破,先后对丹麦、奥地利、法国开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从而树立了空前威望,促成了国内反对派的噤声和内部空前的团结统一。第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建立在共有的利害关系,统一的经济物质基础上的政治联合体,才有可能成为稳固的,相互不可或缺的统一国家。这一改革的关键是以普鲁士为领导的关税同盟的建立。德国各邦权衡切身利益,不得已做出这一决定。首先是各邦的财政需要,国库空虚和财政赤字造成大多数邦国严峻的维系难题。为了消除关税壁垒,实行税制改革,增加税收,促进商品流通和工业发展,德意志各邦国意识到,必须有这样一个统一的机构,在邦国内实行统一的税制、税率,以协作互惠,互利互赢。于是,以最早实行关税改革的普鲁士1818年的税法为蓝本,开始制定统一的关税政策。参加同盟的各邦国之间从1834年起废除全部关税。在对外贸易方面,倾向自由贸易,但对从英国进口的棉织品和呢绒等则课征保护性关税。关税同盟还致力于统一货币、度量衡制度和商业法规。于1838年和1857年签订一些专门协定,开始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票据,实施共同商业章程。其后关税同盟先后与荷兰、希腊、土耳其、英国和比利时签订了商业协定,得到国际承认,国际地位很快得到巩固。德意志关税同盟把德国境内大部分邦国结成了一个紧密的贸易和经济体。关税同盟的建立是德国走向经济和政治统一的重要步骤,它也促进了19世纪德国产业革命的发展。关税同盟的建立是各邦基于经济政治诸多方面考虑,某种程度上抑制分立主义思想的结果。它的产生既不具备向现代社会发展的明确思路,也不单纯是传统的封建复辟。它不是德国未来民族统一体的大胆设想,但客观上却促进了德国经济统一的形成,逐渐打破了德国分立主义力量,并最终为德国的政治统一创造了物质前提。俾斯麦的作用则在于对关税同盟的灵活利用和掌握,使其构成德国民族统一不可忽略的因素。俾斯麦非常重视关税同盟对普鲁士的政治价值,也明确表示要通过普鲁士领导下的关税同盟建立政治统一的物质基础的思想。但他从来不把关税政策看成是孤立的问题,而是把它置于普鲁士全局政治的考虑之中。应该说,单纯的关税同盟并没有决定意义,它只有通过政治家理智而谨慎的判断,灵活而巧妙的运用才具有政治价值。俾斯麦和威廉一世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他们以柏林为中心,把铁路网由此通向各个邦国,构成了中央政府和地方的紧密联系,实际上用一张蜘蛛网般的交通网络紧紧把德意志南北联系在一起,成为了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第三,德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上帝赐予德意志民族的福祉。早在威廉一世和俾斯麦完成德意志统一以前,德国的思想文化界就升华了启蒙主义。使充满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德国古典哲学和狂飙突进运动成为那个时代哲学文化的顶峰和终结。177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不久,处在分裂状态和封建领主统治下落后愚昧的德国就开始了自己真正的思想启蒙,到1832年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狂飙突进运动的旗手歌德辞世,德意志基本完成了启蒙的第一阶段。德国哲学的先哲康德、戏剧家莱辛、音乐大师贝多芬、哲学大师黑格尔、费尔巴哈、诗人荷尔德林、席勒和许多世界级的重量级思想文化人物都出身和活动在这个时期。也是这个时代玉成了他们,因为他们活动的时代正是世界历史发生着波澜壮阔的激烈变革的时代。正如哥德曾经在一次谈话中所说的那样:“我所以得天独厚,是因为我出生在世界大事纷至杳来、方兴未艾的年代。”这个年代就是1776年北美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席卷欧洲以及他的失败等等世界大事。他们亲历了这些历史事件,成为了世界历史进程的见证人。而德国哲学正如黑格尔所言:“哲学的任务在于理解存在的东西,因为存在的东西就是理性。就个人来说,每个人都是他那时代的产儿。哲学也是一样,它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德国哲学家们作为时代的产儿,用他们的思辨语言把握并表现了那个伟大时代的精神。而德国哲学具有思辨性、辩证性和体系性等显著的特征。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叔本华、尼采的超人思想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德国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它从理论上论证了变革封建制度的必要性。为俾斯麦自上而下的的统一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它的不彻底性体现了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既要求革命又害怕实际斗争,既反封建又向封建势力妥协,也促使了德国政治的变革并非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最终实现民主和共和。由于改型中的封建王朝以其铁腕人物领导了这场变革,所以不可避免地使德国成为军事贵族占主导成分的,容克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制,为军国主义产生,世界战争的策源地的诞生开启了潘多拉的匣子。第四,从16世纪以来,由于分裂,德意志民族在欧洲人眼里不是一个政治实体,而被认为是一个没有活力的民族。正是这种长期受屈辱、受轻视的状况激发了这个勤劳、守纪律、注重效率的日耳曼民族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并使之内化为普鲁士崛起的力量源泉。这种精神,促使他们向外国学习先进的事物,大力兴办教育。邦国中最大的王国普鲁士树立了这方面的楷模。为贯彻民族主义教育, 1717年,普鲁士就开始实施义务国民教育,是全世界第一个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1763年,德皇弗里德里希二世颁布《学校法规》,强制5-14岁的儿童必须上学,否则要面临刑罚处罚,并任命老兵为校长,对学生进行准军事训练。这一切都为日后普鲁士组建纪律严明的高素质军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1809年洪堡出任普鲁士最高教育长官后,推行教育制度改革,更成为德国后来二百年的科学、文化、基数发展的基石。1810年,威廉二世以仅有的家财成立柏林大学,罗致人才,建立实验室、图书馆,作为世界上第一所新制大学,影响了整个十九世纪各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柏林大学将科学研究确立为大学的职能 ,吉森以及其他大学又将这一职能给予强化和拓展 ,极大地促进了德国大学的科学研究 ,最终把德国科学推向了世界的前列 。在普鲁士,服兵役和受教育被视为公民的两项基本义务。据统计,在十九世纪后半期的欧洲各主要国家中,德国的文盲率是最低的,德国人无论在读、写、计算能力上,还是科学理论的实际运用方面都要领先于欧洲各国。这样高素质的国民不仅推动了德意志思想文化的发展,涌现出无数杰出的大师级人物,而且使德国的科学技术后来居上。由于德国各大学进行改革,德国人很乐意从大陆近邻法国人那里接受新科学、特别是化学,科学事业迅速发展起来。所以,到十九世纪中叶,德国科学事业显然已经至少在数量上名列前茅,赫尔姆霍茨从数学和力学角度出发,独立发现能的转化与量上的守恒。1833年,数学家高斯和物理学家韦伯发明了电磁指针电报机。1861年,德国物理学家赖斯制成了第一台电话机。1867年,德国西门子制成自激式直流发电机。1876年,德国奥托研制成功第一台实用的煤气四冲程往复活塞式内燃机,1892年,狄塞尔发明了结构更简单、燃料更经济的柴油内燃机。1895年德国伦琴利用改进的真空管发现了X射线。德国制造业似乎也比英国制造业更善于吸收科学资源,能够同时交叉完成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美国一样,德国以电力技术和营运高速发展经济,到十九世纪晚期,国民总产值已趋于世界第二、欧洲第一,超过了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第五,威廉一世的父亲腓特烈大帝是一个军事天才,他继承了乃祖条顿骑士团(中世纪东征波罗的海沿岸的德国骑士的军事组织)的军事专制传统,以纪律严明、教育素质高,严以治军,全民皆兵,使普鲁士成为了一个完全军事化的国家。他虚心学习,勇于接受新生事物,从启蒙运动主将伏尔泰那里接受了启蒙主义思想,致力于改进司法和教育制度,鼓励宗教信仰自由,并扶植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到1786年他去世时,普鲁士已经成为欧洲强国之一,其行政机构的高效率和廉洁为欧洲之首。几代普鲁士国王励精图治,以朴实、节俭、勤奋作风率先垂范。使德意志官吏严于自律,廉洁奉公,以恪守职责,讲求效率、服从命令为道德准则和军人天职。在十九世纪空前的民族分裂局面下,造就了一个社会有秩序、中央有权威、政府有效率、军队有战力的普鲁士王国。才得以铁与血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并成为世界军事政治经济格局中历经波折而不可摧毁与衰落的大国强国。第六,丛表面上看,统一的德意志是一个容克地主和新兴资产阶级联合执政的军事帝国主义国家,其阶级压迫和阶级矛盾必然异常严酷。但事实不尽其然。由于帝国是一个高效率的廉洁执政的国家,为了使全民族牢固地统一在德意志的旗帜下日趋强大,同时化解社会问题,淡化阶级矛盾,平衡社会各阶层人们之间的关系。德国率先实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福利政策。该政策为了促进个人的功能发挥和使之获得最低的生活水平,避免社会分配不公、贫富严重分化而动乱不安,由政府和社会慈善团体提供一系列项目、好处和服务。通常包括四个因素:收入补贴计划、健康、教育和福利服务。俾斯麦执政以后,强化了这一措施。通过1883年、1884年和1889年的法律,建立了直至今日对德国的社会福利保险业产生影响的3项除了工人也包括部分职员在内的义务保险:医疗保险、事故保险以及当时被称为伤残保险的老年保险。1911年,上述各项保险一并归入除此之外还实施供养死难者家属的孤寡抚恤金的帝国保险法。迄今为止,德国是世界上福利制度最慷慨的国家之一,一个四口之家的补贴每月可以达到1600欧元,但同时该国却面临着高失业率。政府为了社会安宁,宁可冒部分懒惰者安享高福利不事生产的风险,仍然坚守着这一制度。这也是德国社会除战争因素始终保持稳定的原因之一。德意志帝国的崛起不是偶然的历史事件,差不多经过千年的努力,这个一度分裂、经济落后、人民愚昧,由封建领主分而治之的民族,在外患重重、饱受凌辱,经济落后、民生凋敝中逐渐自省、自强,从腓特烈大帝开始励精图治,探求富国强兵之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以其精华——普鲁士人为当仁不让的中坚,在威廉一世和俾斯麦手中,自上而下实行了统一。虽然,枪杆子里出政权,但是,如果枪杆子始终维持一个以暴力屠戮天下的政权,那他不过是历史上无数昙花一现的帝国,如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王国、波斯帝国、蒙古帝国,甚至后来的希特勒纳粹帝国一样,只是流星一瞬间,即化为乌有。历经两世界大战的损耗和摧残,德国今天仍然强大。国民总产值位列世界第三,不能不归功于威廉一世和俾斯麦。尽管历史因为他们是军国主义的鼻祖而曾经非议他们,但是历史却掩盖不了他们璀璨的光辉。他们以哲学为先导,以现实为基础,以思想的魅力开启民智、抛弃封建糟粕,接受启蒙思想,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和博大的胸襟、非凡的能力为德意志创造了未来。他们建立了德国统一的经济基础;以马丁·路德、加尔文新教作为统一的信仰,廉洁奉公精神的原动力;以灵活机智、游刃有余的外交周旋于各种势力和危险之间,为德意志民族争取了最大的生存空间;他们以教育为百年大计,从儿童抓起,以开拓创新,研究进取的高等教育全面升华提高,全方位地培训了高素质的国民,在科学技术上后来居上,不但在学术界出现了许多世界级的大师,在自然科学领域和学以致用方面,也别具一格,领先世界;他们真正体恤民众,注重民生,并没有以权贵攫取天下财富以为己有,而是率先实行社会福利,缓解阶级矛盾和缩小贫富差异,并且保证每个德意志公民幼有所养、长有所用、老有所依,避免冻馁和赤贫,从而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他们以法律为准绳、致力于建设一个高效率的廉洁的政府,并取信于民。由于这种稳定持续、行之有效、为国民拥戴服膺的治国方略,百余年来贯彻如一,不论政党如何轮替,政府如何走马灯似地换届,甚至遭遇战争重创,德国仍然是一个巨人,不曾倒下去,不曾萎靡不振。不消几年,又焕发了活力,重新站立了起来。这一切正是在改革开放中谋求民族长远出路和持续发展未来的中国需要借鉴和效法的地方。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2次大战都是战败者 但为何德国总是崛起很快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190249 工分:96882
左箭头-小图标
我国的教育已被金钱毁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574914 工分:1338
左箭头-小图标
德国在普鲁士时期就已经确立了强制义务教育国策,为了执行政策,国王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拿出私房钱办教育。德国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是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德国哥廷根大学有二战前是对物全世界物理学起到领导作用的哥廷根学派。德国历史上,我也没有看到有无能的元首执政。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255031 工分:178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未来世界,一定属于“强大”国家的世界。何为“强大”国家?第一,何为“强”呢?指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及文化等方面都出类拔萃。第二, 何为“大国
”呢?系指国土面积超大的的国家和人口超2亿以上的国家,例如有中国,俄罗斯,印度,美国,加拿大,巴西等。按照上述必备的“强”与“大”这两点来看,欧洲各国的国土面积都很小,是强而不大。欧盟太松散,各国的利益无法有效协调,行为自然统一不起来,所以不可能成为强大国家。日本也仅是强而不大。加拿大人口太少,巴西则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仅处于中等水平,尤其热衷于选票政治,害死一湾人呐!所以,也不可能成为强大国家。那么,未来世界,真正能够成为“强大”国家者,也就中、美、俄、印这四个国家,印度实在差得太远,由于政治、文化体制太糟糕,有点望尘莫及。所以,未来世界必然是由中美俄这三个强大国家主宰的世界。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88216 工分:11856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015616 工分:2610
左箭头-小图标
现在的德国。。O(∩_∩)O~,披着德国皮的意大利人,从军还能上下班,那战斗力真是杠杠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83569 工分:2566
左箭头-小图标
......12楼&反过来又打了自己的脸吧? 二战后日本发展比德国快得多,根本没得比。13楼&所以东西德成了战后数十年统一合并的国家,其他的国家大都是分裂,日本也再无统一全境的可能。16楼&两次战败失去大片国土的德国,国土面积、人口资源、地理战略位置已经无法与日本相比的。也就是说其实德国的发展潜力已经远远不如日本了。17楼&呵呵,发展潜力?岛国的发展潜力怎么可能比得过大陆行国家,岛国崛起唯一的机会就是这两三百年,英国靠殖民地,日本靠侵略,他们走的都是一条路,对于缺乏资源的岛国这也是唯一的机会吧。现在日本的脆弱比得过厉害多了,生命线只有一条,日本要发展也唯有再次入侵中国,没别的的路可走。18楼&德国为什么两次大战都失败,威廉二世为什么拼命建设庞大的海军?其实德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就是海洋!中国现在其实也一样,虽然有庞大的陆地,但是海洋还亏欠很多。日本虽然陆地面积狭小(但依然比德国庞大),可是海洋面积一点也不小。要知道即便中国稳固拥有南沙,海洋国土面积依然小于日本的海洋国土面积。海洋就是财富,就是资源! 海权论只存在了200多年而已,并非放之四海皆准的,未来还有依然重要,但是未必就能决定一切了,日本是不仅仅是岛国,还是一个没有资源的岛国,还是一个生命线随时都会被别国掐断的岛国,除了趁中国虚弱的时候能崛起之外,我实在看不出他还有什么其他的崛起机会。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49944 工分:73065
左箭头-小图标
7楼&外:1、二战之后,蓝德与红德之间一墙之隔,美国不可能不拿出各种条件支持蓝德。2、二战之后欧盟对整个西欧的团结和发展都做出了贡献。内:1、饿死的骆驼比马大,那么多年工业强国军事强国政治强国留下来底子摆在那。2、不得不说德国人的严谨务实,就像华夏民族的坚韧和勤劳一样,发展是必然的。3、德国人对二战的反思,使得他能更快的融入世界大家庭(尤其是有个日本做着对比反衬),并保证发展的路不会跑歪。12楼&反过来又打了自己的脸吧? 二战后日本发展比德国快得多,根本没得比。13楼&所以东西德成了战后数十年统一合并的国家,其他的国家大都是分裂,日本也再无统一全境的可能。16楼&两次战败失去大片国土的德国,国土面积、人口资源、地理战略位置已经无法与日本相比的。也就是说其实德国的发展潜力已经远远不如日本了。17楼&呵呵,发展潜力?岛国的发展潜力怎么可能比得过大陆行国家,岛国崛起唯一的机会就是这两三百年,英国靠殖民地,日本靠侵略,他们走的都是一条路,对于缺乏资源的岛国这也是唯一的机会吧。现在日本的脆弱比得过厉害多了,生命线只有一条,日本要发展也唯有再次入侵中国,没别的的路可走。德国为什么两次大战都失败,威廉二世为什么拼命建设庞大的海军?其实德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就是海洋!中国现在其实也一样,虽然有庞大的陆地,但是海洋还亏欠很多。日本虽然陆地面积狭小(但依然比德国庞大),可是海洋面积一点也不小。要知道即便中国稳固拥有南沙,海洋国土面积依然小于日本的海洋国土面积。海洋就是财富,就是资源!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83569 工分:2566
左箭头-小图标
7楼&外:1、二战之后,蓝德与红德之间一墙之隔,美国不可能不拿出各种条件支持蓝德。2、二战之后欧盟对整个西欧的团结和发展都做出了贡献。内:1、饿死的骆驼比马大,那么多年工业强国军事强国政治强国留下来底子摆在那。2、不得不说德国人的严谨务实,就像华夏民族的坚韧和勤劳一样,发展是必然的。3、德国人对二战的反思,使得他能更快的融入世界大家庭(尤其是有个日本做着对比反衬),并保证发展的路不会跑歪。12楼&反过来又打了自己的脸吧? 二战后日本发展比德国快得多,根本没得比。13楼&所以东西德成了战后数十年统一合并的国家,其他的国家大都是分裂,日本也再无统一全境的可能。16楼&两次战败失去大片国土的德国,国土面积、人口资源、地理战略位置已经无法与日本相比的。也就是说其实德国的发展潜力已经远远不如日本了。呵呵,发展潜力?岛国的发展潜力怎么可能比得过大陆行国家,岛国崛起唯一的机会就是这两三百年,英国靠殖民地,日本靠侵略,他们走的都是一条路,对于缺乏资源的岛国这也是唯一的机会吧。现在日本的脆弱比得过厉害多了,生命线只有一条,日本要发展也唯有再次入侵中国,没别的的路可走。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49944 工分:73065
左箭头-小图标
7楼&外:1、二战之后,蓝德与红德之间一墙之隔,美国不可能不拿出各种条件支持蓝德。2、二战之后欧盟对整个西欧的团结和发展都做出了贡献。内:1、饿死的骆驼比马大,那么多年工业强国军事强国政治强国留下来底子摆在那。2、不得不说德国人的严谨务实,就像华夏民族的坚韧和勤劳一样,发展是必然的。3、德国人对二战的反思,使得他能更快的融入世界大家庭(尤其是有个日本做着对比反衬),并保证发展的路不会跑歪。12楼&反过来又打了自己的脸吧? 二战后日本发展比德国快得多,根本没得比。13楼&所以东西德成了战后数十年统一合并的国家,其他的国家大都是分裂,日本也再无统一全境的可能。两次战败失去大片国土的德国,国土面积、人口资源、地理战略位置已经无法与日本相比的。也就是说其实德国的发展潜力已经远远不如日本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496764 工分:200
左箭头-小图标
连这都不知道,笨得可以。如果把德国放在北美洲试试看不就知道了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301450 工分:16707
左箭头-小图标
这和一个国家的国民气质也有关系,德国人还是比较讲究纪律团结的,但凡是团结的国家一定是有力量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83569 工分:2566
左箭头-小图标
7楼&外:1、二战之后,蓝德与红德之间一墙之隔,美国不可能不拿出各种条件支持蓝德。2、二战之后欧盟对整个西欧的团结和发展都做出了贡献。内:1、饿死的骆驼比马大,那么多年工业强国军事强国政治强国留下来底子摆在那。2、不得不说德国人的严谨务实,就像华夏民族的坚韧和勤劳一样,发展是必然的。3、德国人对二战的反思,使得他能更快的融入世界大家庭(尤其是有个日本做着对比反衬),并保证发展的路不会跑歪。12楼&反过来又打了自己的脸吧? 二战后日本发展比德国快得多,根本没得比。 所以东西德成了战后数十年统一合并的国家,其他的国家大都是分裂,日本也再无统一全境的可能。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9252 工分:126116
/ 排名:8964
左箭头-小图标
7楼&外:1、二战之后,蓝德与红德之间一墙之隔,美国不可能不拿出各种条件支持蓝德。2、二战之后欧盟对整个西欧的团结和发展都做出了贡献。内:1、饿死的骆驼比马大,那么多年工业强国军事强国政治强国留下来底子摆在那。2、不得不说德国人的严谨务实,就像华夏民族的坚韧和勤劳一样,发展是必然的。3、德国人对二战的反思,使得他能更快的融入世界大家庭(尤其是有个日本做着对比反衬),并保证发展的路不会跑歪。反过来又打了自己的脸吧? 二战后日本发展比德国快得多,根本没得比。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91821 工分:6549
左箭头-小图标
2楼&根本原因是一个顶尖优秀的民族。6楼&你把一个纯血统的日耳曼人从小丢到尼日利亚看看 你把100万尼日利亚人扔到德国看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97426 工分:19712
左箭头-小图标
这地球如是按五环那样就五个国家,是不是会少了很多屁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803484 工分:8853
左箭头-小图标
这是个令人思考的问题,毛子现在的发展的确不如德国。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837490 工分:23
左箭头-小图标
中国进来2 30年崛起的不快吗 如果你硬要说中国建国几十年了才这个样子,那么没有前几十年的国内斗争今天的中国能强大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352910 工分:6277
左箭头-小图标
外:1、二战之后,蓝德与红德之间一墙之隔,美国不可能不拿出各种条件支持蓝德。2、二战之后欧盟对整个西欧的团结和发展都做出了贡献。内:1、饿死的骆驼比马大,那么多年工业强国军事强国政治强国留下来底子摆在那。2、不得不说德国人的严谨务实,就像华夏民族的坚韧和勤劳一样,发展是必然的。3、德国人对二战的反思,使得他能更快的融入世界大家庭(尤其是有个日本做着对比反衬),并保证发展的路不会跑歪。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468829 工分:341
左箭头-小图标
2楼&根本原因是一个顶尖优秀的民族。 你把一个纯血统的日耳曼人从小丢到尼日利亚看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6110 工分:8092
左箭头-小图标
可惜了,希特勒本来是很有希望一统欧洲的,只是英国个搅屎棍老是作祟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446211 工分:184
左箭头-小图标
教科书式的文章。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622171 工分:14983
左箭头-小图标
因为他们做事讲究,而不是将就。。。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6649 工分:15035
左箭头-小图标
根本原因是一个顶尖优秀的民族。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24条记录]&分页:
&对2次大战都是战败者 但为何德国总是崛起很快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国迅速崛起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