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问V50怎么调dnf画质提升驱动问题细节

学习笔记:如何用好50mm&定焦标头?
何用好 50mm 定焦标头?
Rolleima:
用好50mm标头,有几点值得一说:
1.别陷入背景虚化的坑里出不来了:
很多人喜欢50mm镜头,往往多跟这个焦段很容易花不多钱就得到大光圈有关,而大光圈在诸多摄影文段中最直接的就是浅景深,虚化的感觉很容易突出拍摄的主体,而真正看多了照片往往会发现,背景虚化的片子真的很容易造成审美疲劳,如果你的拍摄对象不是特别美的姑娘或者特别萌的宠物小娃什么的,浅景深的片子真的有种不想多看一眼的感觉。所以针对LZ所提问题“如何用好50mm标头”,我给的第一个建议就是,不要落入背景虚化的俗套中无法自拔,多尝试思考50mm镜头所特有的透视效果,并且尽可能多用镜头的最佳光圈来拍摄。
2.多在世界上最好的摄影图库上观看50mm拍摄的图片并且模仿:
比如flickr
500PX等等,这些网站的分类搜索直接可以搜出大量使用50mm焦段镜头拍摄的影像,而且会根据好评度由高到低排列,LZ多看看使用50mm最棒的那些人在用这个镜头拍摄什么题材,哪些是可以直接模仿学习的,然后照着去拍,这会是提高特定焦段驾驭能力最快的方法。这点对其他焦段也一样有效!
3.反复强调要熟悉50mm镜头的视野和透视习惯:
照相永远是取舍的艺术,就是这样一个取景框,能在什么距离框住什么东西,要了然于胸,LZ要专心用好这支镜头,在遇到好的画面出现时,就能习惯性地最快到达合适的距离和高度进行拍摄。好画面总是稍纵即逝,能最快最合理地抓住,也就大大提高这支镜头的出片率了。
Space Oddity:
这个回答是基于135相机的,也就是全画幅。
传统50mm定焦镜头(蔡司otus55和适马50属于反望远结构了)特点是:
a.在大光圈中较为廉价。
b.全开光圈一般问题较多(蔡司planar也不例外),收缩后明显好转。
c.不长不短,用途多但缺乏专长。
d.体积一般不大。
我认为用好它要注意以下几点:
1.撕掉标签
50mm镜头的标签最多了吧,什么“人文”、“人像”、“标准”、“纪实”、“大师”、“布列松”等等。这些东西的确能说明50mm镜头的一些特点,但只会限制我们的拍摄。其实,50mm几乎可以用来拍摄所有题材(实际上任何一只镜头都可以“一镜走天下”),并不限于人文之类的。所以,忘掉这些标签,就当这是很普通的镜头来用,不要被标签迷惑。多尝试用50mm拍不同的场景,你就会发现它更多的特性。
2.控制景深
前面@Rolleima
说的很好,关于大光圈的。很多人买50标头就是冲着最廉价的大光圈去的。第一次用大光圈很新奇,导致随时随地光圈全开。其实,传统的50mm镜头最佳光圈往往在F8或者F11,全开光圈缩小一到两档成像质量就有很大提高。另外,虚化并不是越虚越好,就拿人像说,焦外糊成一片的那种初看上去确实新鲜,但是有些场合就更适合拍大景深的环境人像,而有时距离被摄人近,甚至F8带来的虚化也完全足够。所以,多尝试大光圈以外的其它档位,并尝试根据题材控制景深,就会解决所谓“大光圈综合症”。
3.勤于走动
我们知道,拍摄出画面的透视关系只与相机距离被摄物体的远近有关,所以,“50mm镜头退两步是35,进两步是85”的说法并不严谨。因为在画面包含内容完全一样的情况下,由于距离被摄物体不同,其透视关系会有所差异。但是,这句话反应出50mm镜头的一个特点,那就是用途很广。只要勤于走动,不断调整与被摄物体距离,就能拍出主题鲜明,引人入胜的作品。尤其是用惯了定焦的朋友,更要尝试多前后走动。虽然现在人们挂机定焦头倾向于选择35mm甚至更广,但要我选一只镜头,那必然是50mm。
4.精于构图
50mm镜头缺乏冲击力。这是50mm镜头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缺点。相对于广角包罗万象的广度和夸张的畸变,长焦镜头的特写和压缩空间的能力,50mm的确显得中庸。因此,50mm镜头比其它各种焦段镜头对构图要求更高,更需要在拍摄构图、内容上下功夫。多看看别人怎么拍的,并掌握一些格式化的构图技巧是必须的。不过要相信,伟大孕育于平凡之中,50mm镜头更能够以内容而不是技巧打动人。
5.经常使用
好吧,我承认我编不出来了+_+强迫自己某次出行只带50mm镜头,尝试用它拍所有的东西。这样就会对它有更深的理解。
最后,我认为拍照这玩意是很个人的东西,并不是非要用一只50mm挂机才高大上,我过去一直挂50mm只要是因为没钱-_-#拍照片有个真理:“拍不了不拍”,同样,50mm镜头用不好完全可以不用。没有必要因为某些偏执或者与“逼格”有关的东西而错过本应该捕捉到的美好。
作为一个用标头拍了好几万张照片的摄影师,我并不认为知道哪家标头比较好,标头与其他镜头的区别有多重要,重要的是应该是如何用标头拍出满意的作品。换句话说,我觉得这个问题的本质应该是:应该用标头拍什么(态度)?怎样拍才能拍好(方法)?
这个问题我选择用我的作品来回答,这样可以同时回答这两个问题。如何拍好的问题用照片可以给出一部分答案,但是你如果经验足够丰富,我想你是不会再问这种问题的,对吧?
那么标头可以拍什么呢?
第一个可以拍的:人像。
标头拍人像适合拍半身照以及特写,少许环境肖像。尤其适合拍比较瘦的模特,如果是比较胖的模特,建议用35mm镜头拍摄,别问我原因。拍摄的时候比较理想的距离是1.5m~3m,你要是非要拍大脸的话当我没说。
人像举例不想举太多,意义不大,只是简单地说标头在拍人像方面是得天独厚的,用好了倍儿爽,虽然我现在很想入35mm镜头,但是这不是必须品,标头足以适用大多数情况了。
第二个可以拍的内容,是街拍。
对,就是你们念叨来念叨去的布列松老头子做的事情。
布列松的很多伟大作品,都是用标头拍摄的,标头是扫街神焦段。
总结一下,标头是神器。
适合拍人像和扫街,根据实践经验几乎不适合拍建筑风光内容,35mm和24mm比较合适,与它们相比50mm的视线实在是太窄了,而中国的街道普遍偏宽一些,因此标头最适用的还是拍摄人文小品。
Sam Maverick
以下为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为甚么要用标头?因为标头是视角(Angle of view)和层次(Separation)的最佳组合。
不同系统的标头焦距各不相同,例如 135 系统是 50mm,120 系统是80mm,但视角都是大约水平 39
度。这个角度有甚么妙处呢?画个等腰三角形,顶角 39 度,高 3 米,那么底边长约 2.1 米——也就是说,距离被拍摄者 3
米远,竖过来刚好能拍全身像。换成 1.5 米远,则底边长约 1 米,刚好能拍半身像。人是最常见的被摄体,因此这 39
度的视角绝非偶然。如果改用 35mm 镜头来拍,视角变成 54 度,全身像大约需要距离 2 米开外,而半身像则只需 1
米——在这么近的距离下,透视产生的变形将会非常明显。所以标头所谓的「人眼视角」并不是真的等于人眼的 Field of
view(事实上人类双眼视野大约 180
度),而是说在一般的拍摄距离上,所得到的结果与人眼观察的透视效果相当。决定「标头」的正是我们自己:除非关系非常密切,通常你是不会站在别人的「一米圈」里观察对方的。
再来说说层次。虽然标头的视角比较「客观」,但这并不妨碍使用其他焦段,尤其是广角焦段来拍摄同样的场景。同样一个画面,除去某些时候客观条件的限制(房间大小,所在位置,角度高低等等),通常能用
50mm 拍的用 35mm 也能拍——走近一些就是了。28mm 也行,走的更近一些。然而「走近」的过程改变的是透视。本来用 50mm
拍非常客观的片子,换成 35mm 就变成偏向主观的视角了。换成
28mm,简直是侵略了。你或许会说,那好吧不往前走了,改变构图,多交代一些环境元素呗。完全可以。但是有时候场景会非常混乱,因而不得不请出分开层次的法宝:开大光圈。这时候,广角镜头的先天不足就体现出来了:同样
f/2 的光圈,50mm 可以把前后景虚的一塌糊涂;换成 35mm 就凑凑合合,但是 f/2 往往是最大光圈,画质受影响;换成
28mm⋯⋯首先你得有 f/2 可开啊。
综上,标头的优势在于给予拍摄者很高的自由度,能够灵活地控制视角和层次。但这并不是说标头是唯一的选择。比如 35/1.4
也是非常 Versatile 的镜头,个人更喜欢 35mm 的视角,f/1.4
的光圈绝大多数时候也足够分离层次用。只是综合考虑售价,畸变控制和便携程度⋯⋯还是那句话,标头是最佳组合。
50就像一个白纸,没有任何附加属性,完全取决你怎么去画。所以构图和对光阴的把握要把握得非常好,怎么把握,多拍啊!比如现在摄影都是往35,28这样广/小广的视角走,以来是容纳空间更大,人文扫街冗余度更大,同时广角畸变可控,不那么明显。在我看来,就是因为50这个视角真心难掌握。我比较穷,出去玩基本也就只带50,大体上出片率10%。你在这个有限的框里面,你要考虑景深,包含什么东西又不包含什么东西,拍摄的距离,光线等等。内容多了,50比35拍出来更满更局促,东西少了距离没控制好又太空没主体,截一半人像又觉得不大气。如果没有大量使用50的拍摄经验是玩不来的。而且50接近单眼视角,你没练到看到什么就知道拍出来是什么这一阶段的时候,用50会觉得很平淡,很局促,这都得靠大量实拍来弥补。
总之50是一款非常考验构图能力的定焦镜头,以上。
结合大拿们曾经的建议和个人感受,说说使用心得。
1、不管什么镜头,也不管什么相机,它的说明书是你最开始最好的老师。通读它,弄明白你手中镜头的功能、原理、和特性。
2、每一个镜头,都有他适合拍的,不适合拍的。你要做的,就是了解和把握你手中镜头的特点,然后物尽所长。
3、定焦镜头在我看来,最好的效果还是人像。其次是小型静物,或大型静物的局部。然后,然后就没有了。当然可以用50mm的头去拍各式各样的场景和物体,但除了上述两种,其余的,都不是它所长。这是我用上述镜头拍了无数张之后得出的结论。不敢说正确,个人心得嘛。
4、拍建筑、拍远景,拍飞鸟,拍夜景,拍动物,拍白云苍狗,对不起,统统不是50mm的菜。不是说,这些不能拍,如果你只有50mm镜头,当然你也可以去拍这些事物。而如果你习惯于游拍,不是随时随地都带着脚架,那么要求就不能太高,你权当练习构图和技巧。也不要因效果总不好,而对镜头和机器产生怀疑。它们没有一点错。错的,都是人。
4、定焦有大光圈,好,可在暗环境下使用,即便手持,效果也还行。定焦让你在室内和夜晚灯光下,都可以记录影像。注意,仅仅是记录。这是因为,大光圈同时也带来低画质,为了随性的捕捉,你得手持,没准还得大圈开很高的高感,那么画质更是雪上加霜。有人说D7K高感好啊,但那机器拍出来也是有代价的——画质尚可,但人像毫无立体感。有人钻牛角尖,说使用全画幅呗。很多你半画幅不能解决的问题,其实全画幅也不能帮你解决。在少光环境下,定焦能做的,跟机器关系真的不大,你始终要尊重你的镜头。
5、一张照片,有些时刻里,画质没有氛围重要。我的意思是,不要对定焦在少光环境下的画质过于挑剔,那没有太大意义。也不要相信多练就有「不动铁手」之说,你再铁手,就算1/50你能把持住,1/30也就沦陷了。反光板的打开就能带来震荡,我们要相信基本的物理学。所以,在灯光下,在昏暗的酒吧里,除了暧昧的氛围,你还想追求高画质的话,那就果断使用三脚架吧。
买的第一个镜头就是佳能的50 1.4,并且用这个镜头挂机挂了很长时间,也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吧。
不论是用什么镜头拍照片,在拍之前应该好好思考一番,需要多少景深,拍摄多大的范围,需要多少速度的快门,后期该如何处理等。其中前三个问题都是非常重要且一旦出现失误后期是很难补救的——后期无法改变景深,通过截图虽然可以缩小拍摄范围,但损失了像素,快门速度如果不对,运动中的物体很容易拍糊,后期无法补救。
50的定焦头的基本等同于人眼的焦段,所以最真实也最平淡,几乎不会产生变形,这既是优势也是缺陷,能够真实地反映被摄物体的性状,但是缺乏视觉冲击力,要扬长避短。
50定的最大光圈一般都挺大,(1.2到1.8不等),要利用好镜头光圈上的优势但不能盲目追求大光圈大虚化的北京,另外,光圈越大景深也就越浅,在拍摄时一定要注意对准焦,如果是拍摄静物且对焦是否准确对最终效果会产生很大影响时,可以用屏幕实时取景并放大画面手动对焦,因为相机自动对焦有时也未必准确(有时在相机屏幕上看对焦似乎是准确的,到家放电脑上看才发现对焦没对好)
多走、多举、多蹲。由于定焦头无法变焦,所以想要调整拍摄范围只能靠拍摄者移动自身的位置来实现,所以用定焦头拍摄一定不能怕麻烦,要多走。另外多举和多蹲,意思就是尝试着变换不同的拍摄角度,有些事物以正常的视角观察平平无奇,但如果以俯视或者仰视的角度去拍摄,则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某些场合(时刻)使用50定,相对于其他镜头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如夜景环境中(或光线较暗的室内),如果没有外闪(或是脚架),那么最大光圈超过F2.0的50定一定是你最可靠的帮手之一,在确保拍得清楚的前提下,可以使用更低的感光度,从而使画质更好。
不要永远全开光圈。
光,神说要有光
全画幅上的50mm实在太难用,
不过它在一种情况下最好用,就是你只带着它一支镜头的时候。
要不是有大光圈,我可能就不用50mm镜头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蜂鸟手机端
焦圈,为摄影而生
切换到宽屏
浏览(1191)│回复(11)
蜂鸟网用户等级和积分规则改版啦!
积分换礼活动已开启,您可以用积分兑换礼品,详情请点击:
Canon760D+50mm1.8 这画质好的好像有点超出我对他的定义
Canon760D 是我现用相机,镜头两个,一个是Canon 50mm1.8另一个是腾龙17-50mm镜头,
接触摄影的时间也不长算起来应该有1年时间了吧,对摄影挺感兴趣的,算是我最专注的爱好了,
不过平时工作挺忙的比较少拍。
这张照片是在一个搭棚的看台上拍的,当时刚下完雨不久杂着中午的阳光按下快门定格这一抓拍,
整体上是点过曝,在这里不讨论其它只看小女孩的头部细节,头发中表现出很多很好细节,面部
中又很突出五官的轮廓,给人的感觉不像很高对比度的锐化而是很细腻的锐化,这和我平时拍的人
像照片很大区别一般脸部细节放大一点就虚了,毕竟想到相机和镜头的价格就在哪里,高画质高光
感我从来都不去要求他,也就是说画面的质量上升是受了环境光反射打光的影响提高整体的感光度,
也证明了光对相机的重点要性,光线越均匀捕捉的细节就越多,即使是一些入门机型巧妙利用光线
也能大大提升影像的成像质量,说的直接点玩好摄影得学会怎样去利用光。
一点入门观点:刚入门玩半幅机有利于练习扎实的基本功,你要知道玩半幅机出一张有质量的照片
各种动作要到位,不像高端机咔嚓咔嚓出片,想知道有些动作不对时会出现哪些问题不知道。还有
就是性能不能满足你的时候,你知道哪些性能是你需要的,哪些是对你有影响的,自己处于摄影是
怎样的位置,好吧还有一点!降低你三分热度后冲动耗费的损失。不利呢?就是反之在以后升级器
材时又一次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 - - |||
谢谢各位知道说得不好!
引用csu139发表于1楼的内容
引用csu139发表于2楼的内容
难道是我读书少看不懂楼主想表达的意思?
引用爱上色了发表于3楼的内容
实在是欣赏不来某些所谓的大师拍出来的所谓的大片,连基本的清晰都没做到,却玩起了所谓的艺术、所谓的意境、所谓的思想......
效果不错。
引用683988sw发表于4楼的内容
作者: 爱上色了不知所云
难道是我读书少看不懂楼主想表达的意思?
我倒是看懂了:楼主被感动了。潜水一年,现在被50 1.8感动得出来发帖
引用EOS600D2013发表于5楼的内容
有状混成,先天地生,寂寥,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焉,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光线很重要
引用tf1222发表于6楼的内容
你是没用过好的,用了好的就不会这样说了.760D我用了半年实在是忍受不鸟换门了,要精准对焦都是要看机会的,最不好的就是它的视窗.
引用zhou511512发表于7楼的内容
想提醒楼主一句,不是高端相机就能咔嚓咔嚓出片的。高端相机出片和入门相机出片的过程也是一样的,也是要思考如何构图,曝光情况的。简单来说你用入门机出不了片给你最高端的相机也一样出不了,。
引用傲人间发表于8楼的内容
楼主这样挺好的,自己喜欢就好,我们大部分买来也是拍拍家里人,出去旅游,活动,拍一些。没必要一定要上全幅或者高端机
引用mikesqi发表于9楼的内容
定焦的成像质量本来就比普通人用的小套头好的多
引用湖南蛋炒饭发表于10楼的内容
Canon760D+50mm1.8 这画质好的好像有点超出我对他的定义
焦圈,为摄影而生
您可以发表新主题
您可以回复主题
您可以上传附件
您可以编辑您的帖子
论坛启用HTML代码帖子很冷清,卤煮很失落!求安慰
手机签到经验翻倍!快来扫一扫!
求问 刚入手5100 为什么拍出来画质偏冷色调?
992浏览 / 7回复
正品行货无忧退换顺丰包邮
索尼 ILCE-5100套机(16-50mm) 索尼A5100L(16-50)镜头套机ILCE5100L
ZOL商城价:¥3699
刚入手5100 还不太会用 平时主要是用来拍拍自己做的吃的我想问一个问题 就是我的桌子是白色的 为什么拍出来背景色不是白色的呢 而是有点偏冷色调 请问要怎么调比较好?跪求大师们回复!!万分感谢!!PS 附一张手机拍的 我就想用5100拍出下面这样正常白色的背景
5100应该说白平衡比卡片机强多了,但有些时候偏冷。要拍出上图,可能还需要摄影箱。
器材:ILCE-5100&&镜头:E PZ 16-50mm F3.5-5.6 OSS时间: 05:57:12&&快门:1/3200&&光圈:F/7.1&&焦距:16毫米&&感光度:320&&
器材:ILCE-5100&&镜头:E PZ 16-50mm F3.5-5.6 OSS时间: 05:57:16&&快门:1/3200&&光圈:F/7.1&&焦距:16毫米&&感光度:320&&
拍的不错,清楚!
需要自己调节一下白平衡,我很多时候都是调整成“阴天”这个模式,感觉还比较准确的。默认的话,是有点偏冷,很我朋友佳能的相机一比就会很明显。
请问LZ这问题解决了没?我也是被这个问题困扰着
小白表示一般就是调白平衡,也不知道这样是不是对的,但是色差还是蛮大的,像某层主说的,阴天这个模式就蛮暖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可能感兴趣的板块:
用户名/注册邮箱/注册手机号
其他第三方号登录细节定成败 编辑教你如何获得最佳画质
细节定成败 编辑教你如何获得最佳画质
  为了获得更好的画质,目前很多朋友都购买了相对专业的单反、等高端摄影器材。从机身配置来讲,采用大尺寸传感器的在画质上的确要比小卡片有不少的优势,但是,理论归理论,如果我们在使用的时候,有些细节没有注意到的话,就很难获得的最佳画质。具体怎么做?下面笔者就以自己的经验来跟大家探讨一下有关最佳画质的问题。·相机好,不代表画质就好“惊天秘笈在手,奈何不懂文言文...”  目前APS-C规格的单反、已经越来越普及,此类采用大尺寸传感器的机型在宣传的时候,一般都会主打高画质、专业操控体验等功能点。随着像素越来越高,控噪性能越来越好,目前的入门级已经能够满足专业用户对输出的需求。然而,很多朋友却经常抱怨自己的相机画质差,这不禁让人反思,究竟是机身之过,还是我们自己使用的问题?&&18-55mm套头也能出“大片”  我们知道,即便是售价高达数万元的全画幅相机,在感光度过高的情况下,画质也不见得有多么优秀。手持售价20万、专为棚内环境而设计的中画幅相机去拍夜景,可想而知,画质一定比4000块的入门单反要差。想要获得相机最佳的画质,我们需要注意很多细节,比如使用尽可能低的感光度,以此来获得更加纯净、细节更加丰富的画质。&用尽量低的ISO,保证纯净画质·用尽量低的ISO,保证纯净画质“打了鸡血一定会更快,但头脑可能会比较不清醒”  对于胶片来说,感光度越低,颗粒越细腻,可以记录更平滑的过渡以及更丰富的细节;感光度越高的胶片,颗粒感越明显,细节损失越大。当数码大行其道的今天,高感影响画质的问题依然没有获得很好的解决,尤其是早期使用的CCD传感器,低感画质很棒,但是高感画质却相当糟糕,这也是高感相对强悍的CMOS逐渐取代CCD的一个重要原因。胶片的粗颗粒感可以看成是一种风格  与CCD相比,CMOS传感器在高感画质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目前高端最高感光度已经超过ISO 20万,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可以让我们在光线更加极端的环境下成功的拍摄出可用的照片。然而,可用并不等于画质好,想要获得最佳画质,笔者建议还请使用尽量低的感光度。的噪点并没有太多的美感  尽量低的感光度,并不是说只能使用ISO 100。对于采用1/2.3英寸传感器的小而言,ISO建议不要超过400,因为像素实在是太密集了,分散到每个单独像素的光线实在是太少了,胃口本来就小,还不让它“吃饱”,画质可想而知一定不怎么样。另外,目前厂商大力宣传的背照式CMOS,在单个像素进光量方面的确有进步,但是这点儿优势也被厂商过度追求高像素而消磨殆尽。再好的,高感画质依然不能跟低感相比  对于主流的APS-C级单反/而言,尽管最高感光度亦飙升至ISO 51200甚至更高,但是从测试以及实际拍摄的经验来讲,ISO 800-1600是保证画质的最高极限。当然,这个标准跟像素多少也有直接关系,对于某些像素高达2000万以上的APS-C机型来说,使用低感是获得最佳画质的重要前提。想要拍摄高质量的照片,使用低感光度是前提  全画幅相机的魅力就在于更优秀的画质以及表达能力。传感器够大,每个像素获得的光线也就越多,可用感光度当然会有比较明显的提升。不过,对于像笔者这样追求极致画质的摄友来说,使用全画幅相机,如果不用ISO 100来获得最佳的画质,那你为什么要买全画幅呢?全画幅不就这点儿优势么?当然,高感强悍是另一群人热衷的事情,用法不同,追求也不一样。&用RAW格式拍摄,保证最大的信息量·用RAW格式拍摄,保证最大的信息量“RAW是个内功深厚的高手,高手压阵当然后顾无忧”  定位相对专业的,都会提供RAW格式给用户选择,一般情况下,笔者都习惯使用RAW+JPG(最佳)来进行拍摄。虽然这样会使存储卡很容易就拍爆掉,虽然很多时候最终都不会用到RAW,但笔者依然有保留RAW原始文件的习惯,因为它可以记录下当前技术条件下,你能够获得的最大的照片信息量——对于追求最佳画质的朋友来说,无RAW不欢。RAW是细节和色彩的保证(奉上全高清桌面一张)  说起RAW,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个技术名词,叫色彩深度。色彩深度的单位是bit,普通的jpg照片色彩深度为8bit,这意味着RGB这三种颜色,每个颜色有256个等级,组合起来可以产生总共256*256*256即约1677万种不同的颜色,这是目前主流显示设备的显示极限,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相当够用。&8bit/14bit色彩深度效果对比(示意图)  但是与RAW格式的色彩深度相比,JPG就显得异常单薄。目前主流单反/支持拍摄12bit的RAW文件,12bit表示RGB每种颜色都有4096个等级,组合起来可以产生超过687亿种颜色!某些高端支持拍摄14bit的RAW,在理论上可以记录4.3万亿种颜色。与这些内功深厚的高手相比,JPG实在没有太多的内涵可以挖掘。&直方图断层表示部分信息已经丢失  可以记录更多的色彩,代表着照片拥有更丰富的过渡,虽然这一特点在普通的6bit或者8bit上没办法看出差别,但是却可以让后期调整的空间变得更大,而且在高端显示器上调图或者最终打印输出时,亦能看出非常明显的区别。举个例子来说,用JPG格式拍摄晴朗的天空,后期拉色阶或者动曲线的话,经常会出现天空颜色分层的现象,这就是由于记录的蓝色层次太少,经不起后期调整;而使用RAW格式拍摄,蓝色层次够丰富,即便后期有更大的动作,依然能够保证有足够平滑的过渡。RAW格式照片在后期调整时拥有更大的空间和灵活度  另外,由于RAW格式记录的是传感器原始的数据,因此,我们还能通过后期软件方便的调整白平衡、曝光、色彩模式等参数,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总的来说,为了获得最佳的画质以及更大的后期调整空间,笔者建议大家使用RAW+JPG模式进行拍摄,除了比较费卡之外(现在的卡,完全是白菜价嘛),RAW看上去都挺好。&使用镜头最佳光圈,获得更高分辨率·使用最佳光圈,获得更高分辨率“明明身怀暗金可逆天,却要裸奔拖尸跑...”  镜头这东西,完全是按照个别参数扶摇直上,比如光圈大半档(如.2与F1.4),价格往往翻几倍,所以大家就经常误以为,价差几倍,光学素质自然就会差很远,江湖上亦经常流出某些无敌神头的演义传说,引得众生无限膜拜与遐想云云。真的差很多吗?其实不见得。&都是50mm镜头,价格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就拿的三颗50mm标准镜头来说,50mm F1.8售价只要700元;50mm F1.4,光圈稍稍大半档,价格就攀升至2800元左右;而50mm F1.2更加离谱,光圈再大半档,售价直接破万,顶个红圈在云端俯视芸芸众标头…但是,如果将这三颗镜头光圈都收缩至F8,你能看出三者哪个锐度更高吗。&光圈大小对画质的影响  从笔者多年的测试经验来看,镜头的最大光圈往往是象征意义更多一些,实用价值其实并不太高,想要获得更好的画质,得收缩一至两档光圈再拍,这是常识。因此,有时大家不用去YY顶级镜头,先用好自己手头的镜头才是根本。佳能50mm F1.8的MTF图,黑线为最大光圈时的表现,蓝线为F8时的表现  一般情况下,镜头在某个特定光圈下才能发挥出自己最佳的光学素质,在不考虑传感器因素的情况下,一般镜头的最佳光圈在F8-F11左右,此时镜头的锐度要比最大光圈时有极大的提升,而且镜头的紫边、边缘画质等问题都可以获得极大的改善。另外,最佳光圈与传感器的像素密度也有很大关系,像素密度越大,最佳光圈也会随之增大。拿像素高达3600万的来说,当光圈收缩至F11,画质就会受到光圈衍射的影响而降低;在F22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画质都会明显下降,这也是受到了光圈衍射的影响。因此,想要获得最佳画质,请使用镜头的最佳光圈拍摄。&防抖很重要 但有时请关闭防抖·防抖很重要 但有时请关闭防抖“浑身颤抖可能是在运功,也可能是得了脑血栓...”  这几年间,几乎所有单反/都配备了防抖功能,让用户可以更加轻松的拍摄出清晰的照片。的确,在大多数情况下,开启/机身防抖可以有效的避免照片模糊,让人瞬间成为久经训练的“铁手”。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为了获得最佳的画质,我们应当将防抖功能关闭再拍。目前,几乎所有新款镜头都配备了光学防抖功能  哪些情况需要将防抖功能关闭呢?记住一个原则就好了:敌不动,我不动。在使用的情况下,由于相对比较稳定,不会受到呼吸、心跳、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不需要防抖功能来进行运动补偿,此时就可以关闭镜头/机身上的防抖功能。通常情况下,防抖的确很管用  有朋友可能会问,防抖防抖,居然还能让画面更抖?没错,就连某些的说明书上都会有明确的建议,上三脚架时,请关闭镜头或者相机的防抖系统。这不仅仅是是否耗电的问题,经过笔者测试,在特定的快门速度下,防抖系统的确会对画面清晰度造成不利的影响。&图为:在三脚架上开启/关闭防抖画质对比  从上面的实际测试截图来看,在稳定的三脚架上,关闭防抖所拍摄的照片要比开启防抖时拍摄的照片清晰。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在开启防抖时,相机内部的防抖机构依然一直在运作,会产生微弱的震动,并最终反映到了照片上面。所以,在使用三脚架拍摄时,笔者建议大家关闭防抖系统,这样不仅省电,而且画质会更好。&追求极致 如何将相机震动减至最小·追求极致 如何将震动减至最小“盖世神功将成 静心宁神方可突破”  从上一页的测试可以看出,在使用拍摄时,关闭防抖可以拍摄出更清晰锐利的照片。那么,使用尽可能低的ISO、调整至RAW+JPG模式、再将架在三脚架上、关闭防抖、用的最佳光圈拍摄(前提好多啊,大家没晕吧~),我们就能获得相机的最佳画质了吗?恭喜!你就快要成功了,不过还有一些小事需要注意,可以让画质更进一步。在三脚架上,使用2秒延迟自拍模式可以有效减少机震部分高端机型,拥有反光镜预升功能,建议开启  在很多情况下,两秒延迟自拍模式并不是给你自拍用的(你想啊,2秒怎么够跑到位置摆POSE?起码得10秒嘛),但是在使用三脚架拍摄的时候,此功能却可以非常明显的降低手指按动快门时所带来的震动,尤其是使用劣质三脚架的时候,让相机稳定两秒,我们可以获得更加完美的锐度。使用实时取景模式,也能有效的减少机震实时取景下反光板状态展示&  另外,在拍摄的时候,拥有比较明显的机震,这是拍摄瞬间反光板快速抬起所引起的。很多高端机型都内置了反光板预升功能,这虽然会对抓拍速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却可以非常明显的降低机身的震动,从而获得更佳的画质。当然,如果相机没有反光板预升这个功能,也不用沮丧,我们还有一个小技巧,那就是使用实时取景模式来拍摄。在使用液晶屏取景的模式下,单反相机的反光板一直处于抬起状态,此时按动快门反光板不会动,只有快门开合的轻微响声,机震几乎可以忽略,大家可以试试。·总结:神功大成!  至此,当我们在拍摄时,将以上所讲的所有细节都注意到,那么,恭喜你,神功大成!剩下要做的事情,就是将注意力从器材转移到拍摄技巧上,练习构图,思考光线,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浮躁,相信自己一定会越拍越好! & & & & & &&原文地址:&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酒店细节服务一百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