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 gartner gartner魔力象限官网

从魔力象限看人才管理的未来_人力资本管理_HRoot
从魔力象限看人才管理的未来
2014年11月刊
日,一年一度的Gartner魔力象限评估报告又出炉。在今年的人才管理套件魔力象限研究报告,SAP、Oracle、Cornerstone OnDemand三家公司以其优异的&前瞻性&和&执行能力&进入了&领导企业象限&。
对于Gartner魔力象限,大家一定非常熟悉。每一年,Gartner公司都会从商业智能和市场分析角度,对供应商进行分析。那么,魔力象限由何而来?如何成为魔力象限的领导者企业?
魔力象限的魔力
魔力象限(Magic Quadrant)由美国高德纳公司(Gartner)公司于日取得&魔力象限&注册版权。根据Gartner公司的定义,它描述了Gartner公司依据标准对该市场内的厂商所进行的分析。Gartner魔力象限是在一个特定的细分市场内,对供应商的完整企业发展愿景以及愿景的实施能力进行的评判。
Gartner是全球最具权威的IT市场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成立于1979年,总部设在美国康涅狄克州斯坦福。目前,公司拥有1 500多位世界级分析专家,客户遍及全球85个国家。研究范围覆盖全部IT 产业,就IT的研究、发展、评估、应用、市场等领域,为客户提供客观,公正的论证报告及市场调研报告,协助客户进行市场分析、技术选择、项目论证、投资决策。为决策者在投资风险和管理,营销策略,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上提供重要咨询建议,帮助决策者做出正确抉择。
根据前Gartner研究部副总裁Richard Stiennon的介绍,每一年,Gartner1 500多位分析师都要对11 000个客户进行追踪调查,绝大部分是大型的企业。调查问卷有多达150个问题,种类繁多。最终,所有的结果都制成了表格,就可应用1-5的排名以及高中低的权重,从而决定他们的位置。
魔力象限通常从两个方面来评价供应商:水平轴为&前瞻性&,用来反映产品拥有多少特性以及创新的改进能迫使其它厂商做出反应并迎头赶上,考量该厂商提供产品底层技术基础的能力、市场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外部投资等。纵轴代表&执行能力&,通常由营业收入,分销商的数量和质量,员工数量和他们在研发、销售和支持以及其它业务问题上的分布比例来决定,考量产品的易用程度和价格、服务的完善程度和技 术支持能力、管理团队的经验和能力等。因此,右上象限的成为&领导者&(Leaders),而右下象限是&远见卓识者&(Visionaries),左下象限为&利基者&(Niche),而左上象限为&挑战者&(Challengers)。
Gartner 公司表示,所谓领导者,其提供的产品应包含额外的功能,且能提高市场对这些功能的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显示出对市场的影响能力。Gartner 希望一个领导者能够不断提高其市场份额、甚至占领整个市场,并且它所提供的解决方案能够引起越来越多企业的共鸣。
人才管理软件行业的领跑者
Gartner在报告中指出,人力资源领导者需要出色的软件来支持特定人才管理流程(如电子招聘或薪酬)时都别无选择,只能购买单独的功能组件。然而,随着供应商社区所提供产品的扩展,以及 IT 和用户挫折感因集成多个细分解决方案的成本和工作而增加,人才管理套件已成为一种可行的方案。Gartner人才管理套件魔力象限,旨在评估全球人才管理套件产品,帮助企业管理的采购、招聘、入职、绩效、员工的薪酬和发展,简化企业的人才管理流程和调整人才与业务目标。
根据Gartner报告,&人才管理套件是一套集成的应用程序,包括人力资源规划、人才招
募、绩效考核/评估、目标管理、职业发展、继任管理、学习管理和薪酬管理等。&魔力象限根据供应商的&执行能力&和&愿景的完成度&进行评定。
Gartner对在人才管理套件魔力象限中被评定为领导者的定义如下,&在利用人才管理技术帮助人力资源领导者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上,这些企业清晰展示出市场界定的发展愿景。领导者能通过产品、服务以及可证明的稳定收入和盈利方式,实施经营并取得愿景目标。在人才管理套件上,领导者具有可持续能力以赢得更大的经营规模。其在北美、欧洲中东和非洲(EMEA)以及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在各种垂直行业中,都拥有大量多角度可验证的成功客户部署。领导者往往还是评估市场上其他供应商的标杆&。
在今年的领导者人才管理套件象限中,SAP、Oracle、Cornerstone OnDemand三家公司脱颖而出。
Cornerstone OnDemand:一体化的云服务
Cornerstone OnDemand是基于云技术的全球化人才管理软件解决方案领导企业,具备人才管理套件包括学习管理、绩效管理、继任规划、薪酬管理和招聘管理等多项基于云技术的一体化套件。客户利用其核心解决方案搜索和招聘顶级人才,管理员工的职业发展,提高员工敬业度,改善业务执行力,培养未来领袖,与客户、供应商和分销商的外部网络整合。它还提供了一个跨云端分析和报告工具,员工档案管理,员工入职和电子学习内容聚合。它还提供咨询服务,配置,集成和解决方案的培训。
在人才管理套件方面,Cornerstone OnDemand长期持续获得广泛的套件交易合同。Cornerstone OnDemand在北美、欧洲、中东和非洲、亚太地区的众多垂直行业拥有大量成功的客户部署案例。 客户运用Cornerstone OnDemand提供的解决方案发展、连接、评估和安排他们的员工、客户、供应商和经销商。
根据Gartner的报告分析,Cornerstone OnDemand的优势在于:为客户提供了一整套的开发套件,可配置程度高、一流的学习和应用组件、强大的移动支持、以及整合社交协作与游戏机制来提升员工的参与度。同时,产品和服务拥有较高的客户满意度。供应商拥有强大的客户增量,每季度净增约100个客户,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采用云计算招聘服务,并成功地在全球范围内销售其套件。供应商具有强大的战略联盟,在亚太地区与ADP、Certidian、Workday和Talent2均达成了合作协议。
此外,Cornerstone OnDemand的劣势在于虽然客户关系以及客户满意度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是服务从实施到支持的交接以及汇报流程方面仍需改进。此外,在其人才管理套件中,并不包含人力资源规划服务。
Oracle的人才云
Oracle人才云(Oracle Talent Cloud)是一套统一的云服务体系,由招聘、入职、学习、绩效和目标管理、继任规划以及补偿等组成。同时它还嵌入了社交功能,并能在移动设备上使用,从而极大提升了用户的参与和体验。
Oracle人才云集成了内部部署的人力资源系统以及关键的第三方网站,其包含了用于精细化分析和预测分析的行业数据和KPI,以提供洞察力并驱动实现商业价值。
根据Gartner的报告,Oracle的人才云为客户提供了先进的招聘与绩效管理,有竞争力的学习功能,以及拥有在全球范围内的多样化的客户群体。此外,Oracle的汇报系统、产品部署与升级以及售后服务水平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Oracle在社交、协作、移动方面的优势一直无可比拟,客户对其工作流程、系统性能方面一直持有较高的满意度。同时将Taleo的人才管理服务整合入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服务产品当中,未来,还将把社交功能引入Taleo的人才管理服务。
但是,对于Oracle的人才管理服务系统而言,客户在服务系统实施、部署以及移交的满意度方面评分较低。此外,虽然Oracle拥有强大的客户基础以及报告分析能力,但是,产品说明的培训服务还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此外,Taleo的人才管理服务尚未完全整合到Oracle的系统当中。这一整合过程预计到2015年完成,客户也将会遇到完全不同的用户体验、系统管理工具和集成服务。
SAP:企业预置型HCM解决方案
2011年12月,SAP以34亿美元完成对SuccessFactors的收购。SuccessFactors是人力资源软件行业SaaS模式的开拓者,在按需随选解决方案及企业预制解决方案方面,拥有40年的知识产权创新、客户成功案例和经验。
SAP 的内部也采用SuccessFactors BizX 套件作为其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通过这一套件,简化SAP员工和经理层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帮助管理者将日常工作和企业战略更有效的结合起来,也为员工提供了更利于掌控其职业发展的工具。基于云的人才管理解决方案与核心企业预置型人力资本管理功能的结合有助于提高流程的一致性与合规性。这种统一的方法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还能帮助企业协调 HCM 政策与流程,有效调整战略,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提高员工的保留率、满意度和绩效。
SuccessFactors BizX 能够加快价值实现速度,提供企业快速响应新业务机会所需的敏捷性。此外,还增强了实施成本和时间的可预测性,能够最大程度降低实施成本并缩短实施时间,而且,由于无需进行额外的开发,企业可以根据需求定制软件。
本页内容仅为文章摘要,如需阅读全文敬请订阅杂志。
您可以直接或致电021-购买刊登本文的当期杂志。
延伸阅读:
&《人力资本管理》
出版周期:月刊(全年12期)
出刊日期:每月8号
国际刊号:ISSN
国内刊号:CN31-2102/F
配送方式:全国范围快递寄送(免快递费)
线下订单:
请下载订单,填写详细信息
传真:021-
手机移动订阅支付
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官方微店订阅与移动支付
&& 021-1-
&&  (订阅邮箱)
    (编辑邮箱)
    (广告投放)
&& 上海市浦东新区峨山路77号北楼511室
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吴中路支行
上海凯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收&&款 人:
上海凯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汇款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峨山路77号北楼511室
邮政编码:
{注意"收款人"请完整填写,且不可写为其它}
上海订户请前往
浦东新区峨山路77号北楼511室
《人力资本管理》微信公众账号
搜索微信公众账号hroothcm或扫描下方二维码《Gartner 2015 BI魔力象限》解读 - 推酷
《Gartner 2015 BI魔力象限》解读
Prepared&by&Henry(搬运大数据的亨利) &&&&&&&&&&&&&&&
传统BI的市场份额领导者被新型BI厂商打乱。这些新型厂商让更多的人成为了数据分析用户,并创造了更高的商业价值。
BI市场正进行着基础性的变革。过去10年,大多由IT部门主导BI项目的投资,这些项目高度可控、中心化、IT-led。IT部门负责编制出Production&Reports,再推送给消费者和分析人员。现在,大量的商业用户迫切要求进行交互式分析,希望通过深度分析获取数据洞察力,而他们只有非常有限的IT或数据科学技能。一方面IT部门需要满足越来越多的Data&Discovery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想牺牲可控性。
基于Reporting去指导业务的需求虽然还存在,目前最显著的改变却是如何二者兼之,尤其是满足新的Business-user-driven的需求。这些需求不再使用传统的、IT-centric的企业级平台,转而采用去中心化的Data&Discovery部署,如今这种部署在企业里随处可见。Gartner估算,超过1/2的购买需求来自于Data-discovery-driven。这种去中心化模型让更多商业用户获取到了数据分析能力,同时也产生了对可控的Data&Discovery方法的需求。
这是一个持续了6年转变。在2014年,IT-centric&BI平台正越来越多地被Business-user-driven和交互式分析项目替换。这些新项目越来越多,BI部门的担忧也随之增多,希望做到总体可控的需求也在随之增长。这个转变的目标,是让更大范围的用户和更多的场景能获取到数据分析能力。
传统BI厂商十分努力地想通过打包和集成其它的产品去满足这些商业用户的需求,但他们苍白的仿制品并未得到市场的认可,因而收效甚微。他们也正在为下一代分析工具做投资,不过产品尚未完全成熟(例如:SAP&Lumira和IBM&Watson&Analytics)。
Embedded&BI的需求增长很快,通过嵌入分析应用,各种应用的用户都能受益于BI。
随着企业通过双峰式的、可管控的Data&Discovery方法建设BI平台,很多商业用户希望以Self-service的模式去访问IT部门把控的数据源;这引入了复杂的、但却又是商业用户能用的数据建模工具;他们还希望有简单快捷的方式找到相关模式,提升数据洞察力。当前的趋势是,基于云部署、支持各种Mobile设备,更大范围地接入用户尤其是非传统BI用户,以扩展数据分析的应用尤其是通过深度分析产生洞察。
人们对Cloud&BI的关注度从2013年的45%下降到了2014年的42%。Cloud&BI的主要市场来自于私有云,以及数据在公有云的应用。虽然大多数BI厂商有自己的Cloud&Strategy,但他们并不能把云服务和线下部署整合起来。
我们看到很多数据分析需要整合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多结构化数据。对BI厂商来说,整合线上线下的、多结构化的、流式的数据,已经成为很重要的功能。基于流计算和多结构化数据的分析大多来自新型厂商,但这些功能显得愈发重要。
Figure&1. Magic&Quadrant&for&Business&Intelligence&and&Analytics&Platforms ( BI魔力象限图 )
Source:&Gartner&(February&2015)
厂商定位总览
2014年,对BI巨头而言又是一个被挑战的念头。有一个奇怪的现象,IT-centric&BI平台功能丰富,但用户使用却非常局限,往往只用了Reporting。而那些Business-centric&BI平台(Tableau,&Qlik)功能有限,但用户使用却非常广泛。连Reporting这种他们不擅长的功能也被广泛使用,主要是因为他们简单交付、极致易用。
当前的BI市场状况看起来像上世纪80年代晚期的主机/工作站市场,那时的客户和需求也正在彻底转变。这些转变驱使HP对计算平台的战略和架构进行了彻底的再思考和再设计。最终,这场转变让DEC消亡,因为他的行动实在是太慢了。类似地,今天的BI巨头也站在十字路口中间。
虽然Data&Discovery&BI平台被认为是IT-centric&BI平台的重要补充,但新的分析项目大多都采购了前者而不是后者。这导致用户基数很大的传统BI厂家正在被逐渐边缘化,他们不能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也就无法保持增长。
虽然还不是发展的主流,我们看到用Tableau、QV等产品去替换现有平台的Case越来越多,尤其中小企业(笔者:也包括部门级应用)。Gartner调查结果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以更大的平台规模部署Data&Discovery&BI,但他们发现这些产品在企业级监控、管理、扩展性等方面还有欠缺,Business-centric&BI厂商正在持续补足这些功能。
如果我们开始看到大规模地转向Business-user-centric&BI厂商的替换,市场转换就很明显了。目前,大量买家似乎试着等一等,看他们选购的IT-centric&BI平台是否会补足Data&Discovery功能,而这些Data&Discovery功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毕竟,如果没有一家BI厂商能两全其美,两种分割的BI系统会从监控、扩展、支持等方面给企业带来不小的挑战。
2015年很可能是一个 关键年,在其间民主化数据分析将统领市场需求,对监管的需求也在增加。新一代数据分析功能更加重要,例如支持深度分析,同时隐藏复杂性(数据准备、自动模式搜索)。在2015年及未来,这些功能对采购的冲击程度,将决定谁会凸现出来成为这次市场转换的领导者。
支持大量的多种多样的数据也成为BI市场的主流需求。同时,融合分散的Business-user-led应用部署和集中的企业级应用部署,成为BI&Vendor的极大挑战。BI平台要支持Cloud数据、流数据、多结构化数据,还要支持社交和网络分析、情绪分析、机器学习。新的挑战和机会来自于将这些多源数据融合并管理起来,以产生商业价值。
领导者象限概况
领导者象限的BI厂商都被放到了第一象限靠边的位置,中间是空的。这是因为没有一个厂商能做到既支持越来越大的Business-user-oriented并被管控的BI部署,又在用户体验上为这场划时代的变革做好了创新的准备。有观点认为以前的BI巨头将不能重新获取市场的认同,即便他们还在为创新而投入。
Tableau和Qlik得到了市场的认同,是因为他们满足了客户在Data&Discovery上的需求,促成了更简单和更广泛的应用,因而获得了成长。
客户非常看重产品的易用性,也很看重产品功能、销售过程、产品服务、产品质量、产品升级、商业价值、支持所有用户的分析等等方面的满意度。被市场认同的BI厂商,他们更专注于简单易用,以让更多的用户能随时随地进行数据分析。他们正在实现客户最关注的需求,并从新的分析项目投资中获取增长,而诸如监控、管理、嵌入、扩展性等企业级功能还处于开发完善过程之中(Qlik发布了Qlik&Sense,而Tableau每个版本都补足一些企业级功能)。
有观点认为,Tableau和Qlik一直致力于重点优化产品的易用性以接入更多的用户,但较少关注新出现的增长领域例如Smart&Data&Discovery以进一步提升数据分析的民主性,也较少投入到自服务数据准备领域(Tableau计划在V9发布中包括有限的功能,Qlik也有类似的计划)。
SAP、SAS和IBM对需求的支持最全,客户群体很大。
他们正积极地通过研发新一代的智能Data&Discovery功能以缩短差距并获取客户的认同。这些功能包括:自服务的数据准备、自动模式识别、自然语言查询等智能Data&Discovery功能。另外,他们认为完整地支持可监控的Data&Discovery是他们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关键点。这些BI厂商需要将Vision转化为新的市场动力,去提升客户体验,去产生商业价值,将来才能留在领导者象限。
&& SAS较之于IBM和SAP有更好的动力、认同和客户体验,这是因为他具备Data&Discovery功能的产品Visual&Analytics。借助于SAS的深度分析实力,SAS已经通过Visual&Analytics在智能Data&Discoveray领域取得了令人信服的差异。
&& 围绕智能Data&Discovery,SAP积极地投入Lumira,收购KXEN,完善自服务数据准备。与IBM相比,他的整合路线图更清晰(Lumira与Hana和BO整合)。
&& IBM对Watson有令人信服的愿景,结合自服务数据准备、自然语言查询和探索、自动模式发现和预测、可视化故事等等以驱动未来的市场需求。然而,在如何整合Watson和Cognos上IBM的路线图尚不清晰。
微软、微策略、 Oracle、IBI等厂商Vision完整性不错,但正被执行挑战所阻碍。
&& 微软通过在 Excel中提供Data&Discovery功能一定程度地获取了的用户,尤其是老用户。微软有清晰的产品愿景(自然语言查询、自服务数据准备),而且比其他BI巨头的客户体验更好。然而,平庸的产品评分和缺乏清晰的市场和销售重点,牵制住了微软前行的步伐。最新产品Power&BI,可以被商业用户独立部署,而不再依赖Excel&2013和Office&365,也许会在将来改变这一状况。
&& Oracle&的云战略取得了进展,在多结构化数据分析和大数据分析方面的产品愿景令人信服。然而,在Business-user-oriented方向的投资已经太晚。虽然Oracle持续从老客户中取得BI收入,但这些客户给Oracle在客户体验上的分数太低了。
&& 在可管控的 Data&Discovery上, 微策略提供了令人信服的产品和愿景,也取得了很多成就,尤其在价格政策上。但最近微策略的高管离职和员工解雇风波已经冲击了客户体验和销售势头。
&& IBI是一家有着强大企业级平台的老玩家。产品致力于面向大量商业用户部署Information-centric的应用,包括企业内部的应用和面向客户的应用。他已经在往可管控的Data&Discovery方面投入,但晚了。IBI的路线图是有远见的,也很早就推向了市场,但除了Information-centric应用这一甜点之外,并未取得广泛接受。与其他IT-centric的领导者厂商类似,IBI的增长和市场主要来自于老客户。
2015年 市场展望
BI在成熟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市场驱动如下:
&& Data&Discovery占据了主要的投资。
&& Self-service&data&preparation对实现高价值Data&Discovery很重要。
&& Smart&Data&Discovery将扩大用户群,给用户带来数据洞察力和数据解读。
&& Cloud&BI将随着线上应用发展而同步发展,也会因数据重要性逐渐转向Cloud而发展。
&& Streaming&Data。流数据分析对很多面向客户的企业来说,越来越重要。
&& Multistructured&Data&Analysis。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 Embedded&BI。嵌入式BI,尤其是Mobile的嵌入式BI。
&& Customer-facing&Analysis。面向客户的分析,把BI平台从成本中心转化为利润中心。
&& Collaboration&and&Social&Capabilities。基于BI的分享和协作。
&& Mobile&BI(&Added&by&Henry):&这是Gartner所遗漏的,但明显是重要的需求方向。
已发表评论数()
请填写推刊名
描述不能大于100个字符!
权限设置: 公开
仅自己可见
正文不准确
标题不准确
排版有问题
主题不准确
没有分页内容
图片无法显示
视频无法显示
与原文不一致Oracle出局!看Gartner2016BI和分析魔力象限的正确姿势_朱暑冰_新浪博客
Oracle出局!看Gartner2016BI和分析魔力象限的正确姿势
Gartner的2016
BI和分析魔力象限发布了,传统大佬之一的Oracle彻底出局,其他大佬多降到远见者象限,领导者象限只剩下了微软和新秀Tableau、Qlik。变化如此之大,让大家非常震惊,究其原因,是因为Gartner针对发展趋势,修改了评测标准。原来传统的BI使用模式,大多是业务部门提需求,IT部门来实现,应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慢,沟通需求过程中的词不达意和理解不同让最终效果完美很难。为了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业务希望能快速地实现自己的分析需求,同时不再局限于企业高层或专门的业务分析专家,而是扩大到业务的所有群体,即趋势变化成不需要IT的帮助,业务条线的所有人都可以自己方便地加载和处理数据,然后自己分析,即Gartner所谓的现代的,面向业务人员(modern,
business-user-centric)的BI平台。
仔细看完Gartner的报告全文,所谓的现代的、面向业务人员的BI平台用IT人员很好理解的大白话来说就是:平台要提供应用便利或智能程度足以做到,让业务人员不需要IT人员的帮助,能实现数据的ETL,维度(Dimension)、层次(Hierarchy)、量度(Measure)、KPI的定义及最终分析的各种可视化展现。前端产品的便利性提到如此高度,所以满足上述条件比较好的微软Excel+plugin和PowerBI和以应用便利性著称的Tableau、Qlik脱颖而出。需要IT人员帮助来实现Dimension、Hierarchy、Measure和KPI的产品都被Gartner归入了报表的魔力象限报告,另文分析。
上述的结论是我们的解读,支持的论据如下(都是报告中Gartner自己的说明):(1)IBM被评测的产品集中在Watson
analytics,没有包含Cognos
analytics,因为评测时Cognos的最新版本不ready。如果仅仅因为不ready而没有加入评测,那Oracle与之旗鼓相当的Hyperion似乎应该加入评测,但Oracle彻底出局,应该支持了我们的结论。(2)SAP被评测的产品主要集中于Lumira和BO
business intelligence的捆绑组合,也是强调前端,HANA、Sybase、BO的其他产品也都没包含在内。
弄清楚了Gartner报告背后的评测准则,有助于我们正确使用Gartner的魔力象限报告。虽然感觉过于甚至极端地强调前端使用的便利性和傻瓜化,但这确实是业务人员实实在在的需求,是必然趋势,值得产品厂商的警觉,以及甲方人员选型时的权重修正。本次Gartner通过如下5个方面的支持力度来评估各家产品,这些就是未来的趋势:(1)集中、敏捷的BI供给。支持敏捷的工作流,实现从数据处理到内容的集中管理和供给。(2)去中心化的分析。业务条线的再小角色都可以针对自己的业务领域分析、洞察。(3)治理之下的数据发现。任何业务系统的数据、IT管理之下的内容都得到治理,可重用,能提供自助的分析。(4)嵌入式BI。业务流程或应用中都内置BI。(5)Extranet部署。集中、敏捷的BI分析能力不但提供给内部,还要能提供给外部客户、上下游,甚至公众。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27,226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Gartner的2016魔力象限的高级分析平台:赢家和输家_36大数据_传送门
Gartner的2016魔力象限的高级分析平台:赢家和输家
我们对比Gartner的魔力象限高级分析平台,发现领导者和挑战者有显著变化:SAS, IBM, RapidMiner, KNIME, Dell, Angoss, and Microsoft。– Gregory Piatetsky, KDnuggets.Gartner 预测的2016魔力象限的高级分析平台上星期发表了。这份报告根据10项准则评估了16家分析和数据科学公司,并根据远见的完整性和企业的执行力,将他们分布在4个象限。Gartner MQ在BI和分析平台,不同于它的同类产品,这份报告主要关注的是企业,不仅为他们提供仪表盘和可视化,还可以为下一代企业提供预测分析工具。原文作者:Robert Simmon,本文由36大数据翻译。任何不表明来源36大数据及本文链接/archives/41783的转载均为侵权。图1:Gartner2016魔力象限的高级分析平台企业包括:领导者(5):SAS, IBM, RapidMiner, KNIME, Dell,挑战者(2):SAP,Angoss有远见者(4):Microsoft, Alteryx, Alpine Data Labs, Predixion Software特定领域者(5):FICO, Lavastorm, Megaputer, Prognoz, Accenture正如我们做了2015魔力象限的高级分析平台:谁赢了,谁输了。我们也做了2016魔力象限的高级分析平台。我们将这两年的表现进行了比较,主要是从改变、赢家和输家三方面分析。图二:魔力象限的高级分析平台,2015 VS 2016图二展示2015MQ和2016MQ的对比,箭头方向反映同一家公司在这两年的的变化。箭是绿色则表示,企业地位实现了较大的提升(可以从箭的长度看出来),箭是红色则表示企业地位(实力)下降。图表仅展示了这些企业较重要的变化。领导者:SAS, IBM, RapidMiner, KNIME,在2014年和2015年都是领导者,今年戴尔加入了。假设Gartner主要是关注企业在每个象限的位置,2016 MQ显示:SAS和IBM失去了一些执行力,RapidMiner和KNIME获得了一些洞察力。SAS:SAS拥有超过40000名客户和全球最大的用户和伙伴生态系统,各项业务的市场渗透率很高。SAS在可视化分析和可视化统计产品上实现了重要的进步,使得用户界面更容易使用,给平民数据科学家提供了帮助。新的SAS Factory Miner 帮助数据科学团队实现自动合作大规模的机器学习。IBM:当IBM作为领导者时,Gartner注意到IBM Watson Analytics的数据发现和“认知时代”的宣布,导致了有关IBM分析提供的市场扩散和如何将他们安装在一起。客户抱怨在个人提供之间缺乏集成整合。相比2013年和他的竞争对手,IBM关于高级分析的商业许可放慢了。KNIME:虽然面领着一大批竞争对手,但是KNIME在生命科学,政府和服务环节拥有大量的客户。客户喜欢KNIME提供的费用效益比,和关于最高性价比的客户参考率。RapidMiner拥有强大的销售和市场战略,其目标是要实现易用性。他在创新措施和合作措施方面得到很高的分数,如在创新举措方面,关于推荐下一步的“智慧群众”指导。RapidMiner在过去进一步加强了Radoop的采集能力(改善大数据环境)和兴建了RapidMiner市场。Dell从2015年的挑战者到2016年成为领导者,原因是基于市场态势,在早已非常强大的产品(Statistica)上增加了革新性功能,创建了不需要优先采集的销售和市场战略。挑战者:SAP(靠近领导者象限,但是停留在跟2015年大概一样的地位)。在2015年3月,发布了SAP预测分析,由两部分组成:1、专家分析(同时可运行在Hana 内存平台),是为数据科学家服务的一款可视化工作流程工具;2、自动分析(前身是SAP InfiniteInsight),是一款为普通数据科学家和商业分析服务的向导驱动UI。Angoss(从特定领域者转为挑战者),原因是在客户满意度获得了更高的分数,以及增加了新的功能。Angoss关注的是风险、市场营销和CRM/服务中使用案例;他在金融服务领域拥有更多客户。有远见者:Microsoft:停留在相同的象限,但是提高了执行力。他提供含有 SSAS(SQL 服务器分析服务)的预测分析功能。他同时提供Azure 机器学习云服务,Microsoft在2015年4月带来革命性分析。2015年10月发布了Cortana Analytics Suite,将多个数据和分析组件放在一起。Alteryx 一直是有远见者,在零售,服务,沟通和金融服务客户领域一直表现强势。在无程序代码环境中,关于平民数据科学家和商业分析的易用性上,他获得很高的分数。含有开源R的好集成提供了附加功能和灵活性。Alpine Data labs 平台通过运行Hadoop 和Spark 平台之内的分析工作流程去分析大数据。Alpine的客户主要分布于银行业,服务业,政府和制造业。作为自然云和大数据运营商,Alpine在创新方面获得很高的分数。Predixion software 从2015年的特定领域者成为2016年的远见者。2015年Predixion 发布了Insight Edge,它能够在某个通路或者设备上布置预测模型。这给与Predixion在物联网使用方案的优势,特别是他增加了在流数据提取信息的能力。预期客户主要分布在保健业,生命科学,制造业,零售业和交通运输业。特定领域者:Fico:2016年仍然停留在该象限,两个维度(远见的完整性和执行力)都有所下降。Lavastorm,新加入的企业。Megaputer:2015年不在象限内,2016重新回到该象限。Pronoze,执行力下降。Accenture,主要是一个咨询类公司,2014年增加了i4C分析的购买平台市场。2016年增加的公司有: Accenture, Megaputer (2015年不在象限内), 和Lavastorm. 2016年地位下降的公司:Revolution Analytics:被Microsoft收购。Salford Systems,:没有满足视觉组成框架的选择标准。TIBCO Software, 没有满足视觉组成框架的选择标准。你可以从Angoss,Dell,或者RapidMiner下载Gartner2016魔力象限的高级分析平台。End.“感谢你耐心的看完,鞠躬ing。一直最用心,行业最强音。如果你觉得内容对你有帮助,希望你转载到朋友圈分享给更多的人。传递知识,传递快乐。回复对应数字,查看对应系列文章1数据可视化
5篇系列文章2推荐系统
5篇系列文章3机器学习
5篇系列文章4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
5篇系列文章5成为数据科学家
5篇系列文章6大数据面试题
5篇系列文章7大数据工具
5篇系列文章8实践篇 大数据应用案例
5篇系列文章9新手上路,数据行业入门学习5篇系列文章36大数据是一个专注大数据创业、大数据技术与分析、大数据入门学习的商业新媒体。分享大数据在电商、移动互联网APP、医疗及金融银行等领域的落地应用。36大数据是百度大数据首席战略合作媒体。也是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网站:QQ千人群:投稿邮箱:36大数据微信dashuju36发干货/有价值的内容大数据女神dashujunvshen发布行业新闻、动向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36大数据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2月26日 19:23
36大数据 最新文章
36大数据 热门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gartner魔力象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