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组织生活会准备情况去雪村玩雪需要做哪些准备

文/摄影 &慕容暄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蒲松龄桃花源记以上文字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蒲松龄先生的名作。内容虽为虚构,但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封闭式田园生活的向往。当我在这个冬季,来到一个叫雪村的地方,站在山顶,远眺那一幅幅水墨丹青的画面,看到质朴的百姓、原始的村庄时,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立刻涌入脑海。所不同的是,这里的土地并不平旷,大部分为山丘;交通虽也阡陌,牛拉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在这里随处可见,但游人自驾的车能开进村,火车也从村里通过。这是一个既有现代元素,又十分古朴的田园村庄。作为塞北的雪域风光,位于黑龙江的雪乡随着《爸爸去哪了》的热播,早已家喻户晓,往来游人大江南北络绎不绝。而位于吉林的雪村,则是一个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如果说雪乡是一首抒情诗,那么雪村就是一幅水墨画。是的,站在这水墨丹青的黑白世界,仿佛就置身于山水画卷之中,而我们身上那挑眼的红色,给这幅水墨的画卷平添了几分韵味。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确切的说,在这次去雪村之前,对这里一无所知,甚至雪村两个字也是出发前4天才知道的.偶然看到网友空间有关雪村的图片,一下子就动了去雪村的念头。向协会领导汇报,组织人员、联系住宿、办理保险、买水果,2个半天全部搞定。1月9日早7.30分,14人4台车自驾,浩浩荡荡的一路向北。在行驶的路上,迎来了美丽的早霞和壮美的日出,一路上心情舒畅。朝阳--沈阳--抚顺--通化--临江--花山镇--雪村,700多公里算上午饭时间,耗时7.30小时,下午4点到达目的地。一路顺畅,只是在临近雪村的时候,我们3号车右前、后轮滑向路基下积雪。人推,钢丝绳拉,10多分钟后,脱离困境。赞一下一起奋战的影友们。(手机拍摄)
但是邻近雪村有2公里的路,的确难行。路窄难以错车不说,路面上还有厚厚的积雪,车行其中,分外小心。待我们来到村头,与当地的华嫂联系后,得知雪村在村的最里面,要到达村庄,需要过一个有雪村标志的大门,平时任何车辆不允许进村,游人只能徒步或者坐牛爬犁进村。我们去的那天是周五,特许车辆进庄。来到村里,见到华嫂,一个很热情的中年女子。见到她,我们急于放下行李,准备拍摄日落前的村庄,可是告知我们住的地方在山的那一边,要徒步翻山才能到达。大家都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翻雪山还是有难度的,经过询问路况,我们驾车雪路到达山前。应该说这里家家都是旅店,清一色的火炕,每铺火炕能容纳3---4人,每家一般有两个房间。我们14人被安排在两个家庭。这里的规矩是,住在哪家 ,就在哪家就餐,正餐标准为每个人一个菜,菜品都是当地特色,鸡、鱼、肉、山珍、野味等,味道也不错。早餐标准为粥、馒头或者豆包、鸡蛋、小咸菜。收费标准为两正一早加住宿每人100元。我们住的这家,在村子的中心,无论登前山还是后山,都要从这里经过。主人是一个很实在的家庭主妇,夫姓杜,电话是。山里的夜晚很冷,怕我们冻着,在饭后猛劲的为我们烧炕,结果是炕上滚烫滚烫的,我的腰怕凉,睡在炕头感觉很舒服,其她两位同伴则是被热炕烤的一晚没有睡好。饭前,在村里信步由缰的溜达,眼睛随处可见雪地、木栅栏、带着白色尖顶的房舍、金黄色的苞米穗、往返的牛爬犁。晚饭后,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这时的村庄完全恢复了它的质朴和宁静。除了少数人家窗户散发的灯光,街道上偶尔亮起的红灯笼,天空的星星,再无其他。听到的只有偶尔的几声狗叫。好一个寂静空旷的乡村之夜。
雪村的清晨
10日清晨,为了拍摄雪村日出,6点未到,就被对门的影友们叫起。简单的洗漱一下,从头到脚全部武装后,扛上三脚架,背起摄影包直奔后山。山不大,但是小路很滑,我们临时找了木棍做拐仗,或者三脚架当拐杖,慢慢的爬上山顶。站在山顶,俯瞰村庄,清晨的雪村也是静悄悄的。远山含黛、大地银白、一垄垄弯曲的田地让这里充满诗情画意。有那么一刻,我静静的站在这里,不去对焦,不去按动快门,只是用心灵默默的感受,用眼睛亲切的交流。她的不施粉黛,她的水墨丹青,她的质朴宁静,都让我在心里发出阵阵赞叹。这个世外桃源,她的美一切都源于自然,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天空渐渐亮了起来,宁静的小村开始有了生机。缕缕炊烟在白色的尖顶房上升起,款款飘向村子的上空。三三两两、熟悉的、陌生的端着相机的摄影人、拿着手机的游人,他们晃动的身影越来越清晰,他们谈话的语调也越来越熟悉。“大哥,咋起的这么早”这一定是东北爷们;“老哥,您早啊”这是北京哥们;嘀嘞嘟噜象燕子叽叽喳喳听不懂的,想必是南边的姐妹。随着炊烟的升腾,农家的院子开始有了响动,先是鸡鸣狗叫,一会的功夫就看到院门打开,然后牛爬犁在主人的吆喝下驶出大门,开始了一天的劳作。这个清晨,这样生活的场景,影印在我脑海的同时,也在我一次次按动快门的同时,被定格成永恒。只是天空不作美,期待在雪山上欣赏拍摄喷薄壮丽日出的愿望落空。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清晨留下了足迹和快乐。
阳光下,雪村活了
一个清晨的行走拍摄,感动了自己。不但没有一丝的寒冷,相反满头是汗津津的,身体是暖暖的。近9点的时候,回到住地早餐。玉米碴子粥,白面豆包,水煮鸡蛋,几样小咸菜,让这顿早餐极具美味。吃完早餐,整理完行囊,一行人再次出发,到前面的山上,准备从正面拍摄村庄。这时,太阳终于钻出了云层,把那万道光芒洒向雪地,洒向村庄。村庄在阳光的照耀下活力无限。鸡鸭牛狗们开始了新的一天,村民们开始摆摊招揽游人,孩子们的自制冰车也鱼贯而出,吸引游客们的眼球,半个小时10元,孩子们赚的应该是自己的零花钱吧。穿红戴绿的游人们走出各自临时的家,村庄里即刻熙熙攘攘。我们在山顶,在大片的白雪面前,被美丽的光影所感染,欣喜若狂的玩雪、赏雪、拍雪。不分男女、无论老幼,放下盔甲,快乐的享受着眼前的美好时光。一张张快乐的笑脸,一个个精彩的瞬间,都在我们的镜头里被凝固成永恒。当时间在不经意间让我们走到八十岁,当我们的腿脚不能服从大脑的时候,我们老的那也去不了的时候,这被定格的一张张笑脸,当是一份多么珍贵的回忆啊。我们当着子孙的面,带着花镜,拿着照片说:看,那时我还年轻,刚刚50岁出头,背着相机到处的跑,一点也不感觉累。是啊,我还年轻,50岁的年华,褪去稚嫩、磨掉浮躁,看破红尘,与世无争,一切静好!
隔江观朝鲜
1每次旅行,都感觉时间紧迫,在雪村也是如此。一个上午匆忙而过,还有许多没有走到、没有拍到的地方。无奈店家又要接待新的游人,我们只好吃完午饭后带着些许遗憾离开。10日午饭后,兵分两路,有2台车9人离开雪村去长白山,我们2车5人因急于赶回周一上班,去了临江。临江是一个江边的边境小城,江是鸭绿江,江面很窄,目测也就100米,江的对面就是朝鲜。临江离雪村很近,地图标识35公里。从雪村出来几十分钟后我们就来到临江。在车上看到一个高大的人物雕塑,雕塑的脚下是一条流动的江面。我信口说“这就是鸭绿江,对面就是朝鲜了”。果不其然,这真的是鸭绿江,对面真的是朝鲜。那个醒目的雕像就是陈云将军。站在江边,极目远眺,对面的朝鲜民居、岗楼尽收眼底。在来的途中,吉林的一个影友微信告知,在临江180公里处十五道沟,有一个瀑布值得一拍。在临江无事,决定去拍冰瀑,询问后需沿江而行。我们边走变欣赏对面的朝鲜村庄,所经过之处,都让我感受到朝鲜的贫穷与落后。首先看到是朝鲜的民居,外观上看,和我们雪村的民居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尖顶的人字架房,但是墙面都是没有颜色的土色。其次看到的是大冬天,朝鲜妇女还在结冰的江边洗衣服,用70年代我们夏天农村在河边洗衣的棒槌敲打。再次看到了在冰冻的江里破冰捞鱼的朝鲜妇女。还有,在朝鲜境内的山上,土地被极度的开发,为了多种几分田地,山顶上都被开垦。以上是亲眼看到的,当然还有耳闻的。说朝鲜兵为填饱肚子,偷渡过江,到我们的百姓人家抢食物的说法。一江分两国,中国的城市高楼林立,一派繁华景象;另一半朝鲜则是矮小的民居,除了被开垦的山和为了谋生的人,在也看不到其它。
10日下午沿江边去拍冰瀑,但路难行,时间不够用,最终中途而返。夜晚,临江飘起了小雪,我们在江边感受雪花的飞舞,再次定格一个个美好的画面和笑脸。11日晨,5点一个人悄悄起床,准备拍江边雾凇,又一次让我失望。回到房间继续呼呼,6点再次出去,临江的早晨总会给我留下点什么吧。先去市中心扫街。眼看一个小时快要过去了,和同伴约定的7点时间早饭马上到,就沿江边折回。昨晚飘了小雪,环卫工人正在江边清扫。再一次的站在江边,凝望清晨雪后的朝鲜村庄,有些梦幻,有些唯美,也另有一番感受。7点回宾馆早餐,8点我们打道回府了。一路上不时有美景闯入视野,且行且珍惜,坐在车上留下瞬间美好。下午4点安全抵家。全程消费:1.交通费:汽油每台车往返1600公里800元,高速费往返430元,食宿、保险、水果人均260元。关于交通路线:自驾:朝阳--沈阳--抚顺--通化--临江--花山镇--雪村火车:K429 & &锦州18.26开,次日6.24到达,耗时11小时58分。硬座98元,硬卧176元,软卧275元。& & && & & & & & & 通化早8.30开,上午10.30分到雪村。价格和车次查完忘记了。总之是很方便的。&&郑重声明:本文照片有关人物部分,分别由几位同行老师赠与。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 & & & & & & & & & & & & & & & & & & & 于朝阳
已有0条网友的热情评论
发表评论:
已输入0/300个字
喜欢这篇游记吗?说点什么吧...
(如果有个人问题需要解决,请使用或拨打)
还可输入 200个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24小时服务热线
同程旗下网站
同程旅游app
服务热线:
转1:已有订单处理
转2:预订 机票转1 景点/玩乐/电影票转2 酒店转3 周边游转4 国内长线游转5 出境转6
邮轮转7 火车票/汽车票转8 投诉转9
意见详细:
把您的问题或建议告诉一起游吧
截图上传:
电子邮箱*:《雪村》雪村 我来到雪村时,才知道雪村有自己的名字:靠林村。只因为这里雪多、雪大、雪停留时间长,远近闻名,便被称为雪村。而今这个小小的世界,吸引来越来越多的游人,看冬之风景,看冰雪中的生命和精神。 下雪了,山呼风吼,雪花密密层层,漫天横冲竖撞,很疯狂,怪吓人的。这里的雪没有吴均《咏雪》描写的细雪纷纷的景致,也没有柳宗元《江雪》诗那种冷峻孤傲的意境,却是高骈“盖尽人间恶路歧”之状。山走蜡象,河陷银沟,树举琼枝玉叶,一切厚软、富态,一切洁白、干净,以前的景象全然不见。这雪确像江南的雨,说下就下,说停就停,有时一下就是几天几夜,奇着呢。 落雪的早晨,老人和小孩早早就跑了出来,你呼我叫,分散开往树枝上拴挂谷穗、高粱穗。这是给鸟们、山鸡们准备的餐食,怕它们找不到任何食物受冻挨饿。白雪、黄谷穗、红高粱,色泽鲜艳强烈,相映成景,夺目耀眼。山里人崇尚自然的情思,竟是这般真挚朴实! 几声鹿哨之后,看山人就集合出发了。他们头戴风雪帽,身穿皮袄,跨雪坡,穿林海,四方巡护,防止有人趁雪天偷猎。看山人怀里揣一瓶酒,喝上几口,心热情壮,不时喊山、吹鹿哨,声音缭绕不绝。二十多年了,没发生过一起偷猎事件,野生动物自然喜欢这里了。这时上山,可看到见雪发懵的山鸡、玩雪的兔子和飞龙,时有狍子、狐狸从身边飞过。同行的作家感叹不止:这里真是天然动物园。 在远处的原始森林里,则是另一番繁忙景象。人们三五结伙,用电锯伐枯死的站树,收拾七倒八歪的废材。别看山上很冷,他们头上却腾腾冒着汗气。这些干透了的木材是个宝,很值钱。他们把这些木材绑好捆结实,趁着雪厚雪滑,往山下放排,省时省力,还好玩。老把头风趣地告诉大家,这叫山树滑雪!利用冰雪运送木材,叫人看得开心。 站在红柳编织的院子里,雪花落进衣领就袭来一丝透凉,而接在手里却热了手心,这种感觉别有韵意。房东家的山妹子走出来。说带我们去找冰凌花,顺便采些药材和野菜,我们便紧紧地跟在她的身后。我心暗想:这大雪浩天的上哪采野菜呀?踏雪上山时,真的能踩出黄芪、柳蒿芽的枝叶,干绿干绿的,很醒目。我们一片一片地摘,然后放进衣袋。山妹子说,雪埋的黄芪叶和柳蒿芽叶,泡茶或者熬汤喝,不但鲜亮,而且温心、润肺、活血。真没想到,雪村的雪里还藏着宝呢. 不知走了多远,反正是气喘吁吁了。突然,前面的山妹子大声狂喊:“找到了,找到了!”我们几个似乎忘记累了,争先恐后地跑过去。在山溪旁,在冰雪的厚盖下,我们看见冰凌花了。这花纤细嫩绿,#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全国最大的 end#像豆芽菜那样单薄瘦弱。在这冰雪的世界里,它顽强生存成长,怎能不撼人心灵呢。看看山妹子,想想山里人,我们顿觉浑身都是力气了。山妹子说,遇见冰凌花就吉祥,就会感觉到春意。她又唱又跳,红色羽绒服飘飘闪闪,仿佛刮来一缕春的气息。1.靠林村被人们称作“雪村”的原因概括起来就是:□□□□□□□□□□。(2分)2.请用自己的话对“山走蜡象,河陷银沟,树举琼枝玉叶”景象作描写。(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优网/3.文首说,到雪村来是为了“看冰雪中的生命和精神”,请说说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表现文章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冰雪中的生命和精神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本文的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旨显豁,立意高远;浅入深出,回味无穷。 B.以雪写人,手法巧妙;细节刻画,生动传神。 C.情节生动,前呼后应;旁征博引,层层推进。 D.语言优美,整散配合:重彩浓墨,画意绵绵。5.文末,山妹子说,遇见冰凌花就吉祥,就会感觉到春意。你认为这样的说法可信吗?说说你对此的理解。(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中多处表现了山民的精神。你最欣赏哪一处的写法?说说好在哪里。(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1.雪多、雪大、积雪时间长2.山好像白象在奔跑,河好像银河陷落在沟里,树上的枝叶好像挂满了白玉一样3.首先是个性十足的雪,然后是勤劳智慧的村民,还有丰富的宝藏。4.B5.要点:这样的说法不在乎可信还是不可信,而是寄予着山民对生活美好的追求。冰凌花不畏寒冷,傲霜斗雪,顽强生长,正是山民的精神的写照。6.要点:明确指出一处1分,准确判断手法1.分,能体会出表达效果2分。如,喂动物,场面描写色彩鲜艳、对比度强烈。画面感强,表现山民的崇尚自然、真挚质朴的品格。看山,肖像描写、细节描写,整散结合,表现山民保护自然之心。伐树,肖像描写、细节描写行动描写,对比描写,表现山民的勤劳与智慧。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相关阅读答案:网友评论本类热门48小时热门雪村的阅读答案 王忠范雪村在遥远的内蒙古东部,在大兴安岭的深山老林之中.我来到雪村时,才知道雪村有自己的名字:靠林村.只因为这里雪多、雪大、雪停留时间长,远近闻名,便被称为雪村.而今这个小小的世界,吸引来越来越多的游人,看冬之风景,看冰雪中的生命和精神.下雪了,山呼风吼,雪花密密层层,漫天横冲竖撞,很疯狂,怪吓人的.这里的雪没有吴均《咏雪》描写的细雪纷纷的景致,也没有柳宗元《江雪》诗那种冷峻孤傲的意境,却是高骈“盖尽人间恶路歧”之状.山走蜡象,河陷银沟,树举琼枝玉叶,一切厚软、富态,一切洁白、干净,以前的景象全然不见.这雪确像江南的雨,说下就下,说停就停,有时一下就是几天几夜,奇着呢.落雪的早晨,老人和小孩早早就跑了出来,你呼我叫,分散开往树枝上拴挂谷穗、高粱穗.这是给鸟们、山鸡们准备的餐食,怕它们找不到任何食物受冻挨饿.白雪、黄谷穗、红高粱,色泽鲜艳强烈,相映成景,夺目耀眼.山里人崇尚自然的情思,竟是这般真挚朴实!几声鹿哨之后,看山人就集合出发了.他们头戴风雪帽,身穿皮袄,跨雪坡,穿林海,四方巡护,防止有人趁雪天偷猎.看山人怀里揣一瓶酒,喝上几口,心热情壮,不时喊山、吹鹿哨,声音缭绕不绝.二十多年了,没发生过一起偷猎事件,野生动物自然喜欢这里了.这时上山,可看到见雪发懵的山鸡、玩雪的兔子和飞龙,时有狍子、狐狸从身边飞过.同行的作家感叹不止:这里真是天然动物园.在远处的原始森林里,则是另一番繁忙景象.人们三五结伙,用电锯伐枯死的站树,收拾七倒八歪的废材.别看山上很冷,他们头上却腾腾冒着汗气.这些干透了的木材是个宝,很值钱.他们把这些木材绑好捆结实,趁着雪厚雪滑,往山下放排,省时省力,还好玩.老把头风趣地告诉大家,这叫山树滑雪!利用冰雪运送木材,叫人看得开心.站在红柳编织的院子里,雪花落进衣领就袭来一丝透凉,而接在手里却热了手心,这种感觉别有韵意.房东家的山妹子走出来,说带我们去找冰凌花,顺便采些药材和野菜,我们便紧紧地跟在她的身后.我心暗想:这大雪浩天的上哪采野菜呀?踏雪上山时,真的能踩出黄芪、柳蒿芽的枝叶,干绿干绿的,很醒目.我们一片一片地摘,然后放进衣袋.山妹子说,雪埋的黄芪叶和柳蒿芽叶,泡茶或者熬汤喝,不但鲜亮,而且温心、润肺、活血.真没想到,雪村的雪里还藏着宝呢.不知走了多远,反正是气喘吁吁了.突然,前面的山妹子大声狂喊:“找到了,找到了!”我们几个似乎忘记累了,争先恐后地跑过去.在山溪旁,在冰雪的厚盖下,我们看见冰凌花了.这花纤细嫩绿,像豆芽菜那样单薄瘦弱.在这冰雪的世界里,它顽强生存成长,怎能不撼人心灵呢.看看山妹子,想想山里人,我们顿觉浑身都是力气了.山妹子说,遇见冰凌花就吉祥,就会感觉到春意.她又唱又跳,红色羽绒服飘飘闪闪,仿佛刮来一缕春的气息.1、请阅读文章4-7段,根据提示完场内容概括.老人和孩子在冰雪中给鸟儿留食——()——人们在雪后的原始森中伐枯树放排——()2、从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赏析文中划线句子.山如蜡像,河陷银沟,树举琼枝玉叶,一切厚软、富态,一切洁白、干净.3、文章第3段作者写雪村,为什么还要写吴均、柳宗元笔下的雪?4、文中山妹子的形象格外影人注目,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5、作者认为“这个小小的世界,吸引越来越多的游人,看冬之风景,看冰雪的生命和精神.”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请概括雪村“冬之风景”特点并阐释“冰雪中的生命和精神”的具体内涵.请快!
谔谔m2B葎藩癉
1、看山人保护天然动物园;跟着山妹子采野菜2、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具体的描写出了雪村的壮阔和自然;3、运用诗句来与雪村的雪进行对比,以此来突出雪村的纯洁.4、山妹子在这雪村生活,心灵也如这里的雪一样干净而纯洁美丽,对一切充满热爱.5、雪村“冬之风景”一片银装素裹,在厚厚的雪下面还孕育着无限的绿色生机,是一个充满洁白和生命的世界;“冰雪中的生命和精神”是指在这洁白的雪村里,孕育了纯洁质朴的人们,和生机勃勃的动物植物,体现出纯洁质朴热爱生命的精神;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文/摄影 慕容暄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蒲松龄桃花源记
  以上文字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蒲松龄先生的名作。内容虽为虚构,但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封闭式田园生活的向往。
  当我在这个冬季,来到一个叫雪村的地方,站在山顶,远眺那一幅幅水墨丹青的画面,看到质朴的百姓、原始的村庄时,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立刻涌入脑海。所不同的是,这里的土地并不平旷,大部分为山丘;交通虽也阡陌,牛拉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在这里随处可见,但游人自驾的车能开进村,火车也从村里通过。
  这是一个既有现代元素,又十分古朴的田园村庄。作为塞北的雪域风光,位于黑龙江的雪乡随着《爸爸去哪了》的热播,早已家喻户晓,往来游人大江南北络绎不绝。而位于吉林的雪村,则是一个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如果说雪乡是一首抒情诗,那么雪村就是一幅水墨画。是的,站在这水墨丹青的黑白世界,仿佛就置身于山水画卷之中,而我们身上那挑眼的红色,给这幅水墨的画卷平添了几分韵味。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确切的说,在这次去雪村之前,对这里一无所知,甚至雪村两个字也是出发前4天才知道的.偶然看到网友空间有关雪村的图片,一下子就动了去雪村的念头。向协会领导汇报,组织人员、联系住宿、办理保险、买水果,2个半天全部搞定。
  1月9日早7.30分,14人4台车自驾,浩浩荡荡的一路向北。在行驶的路上,迎来了美丽的早霞和壮美的日出,一路上心情舒畅。朝阳--沈阳--抚顺--通化--临江--花山镇--雪村,700多公里算上午饭时间,耗时7.30小时,下午4点到达目的地。一路顺畅,只是在临近雪村的时候,我们3号车右前、后轮滑向路基下积雪。人推,钢丝绳拉,10多分钟后,脱离困境。赞一下一起奋战的影友们。(手机拍摄)
  夜,静悄悄
  但是邻近雪村有2公里的路,的确难行。路窄难以错车不说,路面上还有厚厚的积雪,车行其中,分外小心。待我们来到村头,与当地的华嫂联系后,得知雪村在村的最里面,要到达村庄,需要过一个有雪村标志的大门,平时任何车辆不允许进村,游人只能徒步或者坐牛爬犁进村。我们去的那天是周五,特许车辆进庄。
  来到村里,见到华嫂,一个很热情的中年女子。见到她,我们急于放下行李,准备拍摄日落前的村庄,可是告知我们住的地方在山的那一边,要徒步翻山才能到达。大家都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翻雪山还是有难度的,经过询问路况,我们驾车雪路到达山前。
  应该说这里家家都是旅店,清一色的火炕,每铺火炕能容纳3---4人,每家一般有两个房间。我们14人被安排在两个家庭。这里的规矩是,住在哪家 ,就在哪家就餐,正餐标准为每个人一个菜,菜品都是当地特色,鸡、鱼、肉、山珍、野味等,味道也不错。早餐标准为粥、馒头或者豆包、鸡蛋、小咸菜。收费标准为两正一早加住宿每人100元。
  我们住的这家,在村子的中心,无论登前山还是后山,都要从这里经过。主人是一个很实在的家庭主妇,夫姓杜,电话是。山里的夜晚很冷,怕我们冻着,在饭后猛劲的为我们烧炕,结果是炕上滚烫滚烫的,我的腰怕凉,睡在炕头感觉很舒服,其她两位同伴则是被热炕烤的一晚没有睡好。
  饭前,在村里信步由缰的溜达,眼睛随处可见雪地、木栅栏、带着白色尖顶的房舍、金黄色的苞米穗、往返的牛爬犁。晚饭后,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这时的村庄完全恢复了它的质朴和宁静。除了少数人家窗户散发的灯光,街道上偶尔亮起的红灯笼,天空的星星,再无其他。听到的只有偶尔的几声狗叫。好一个寂静空旷的乡村之夜。
  雪村的清晨
  10日清晨,为了拍摄雪村日出,6点未到,就被对门的影友们叫起。简单的洗漱一下,从头到脚全部武装后,扛上三脚架,背起摄影包直奔后山。山不大,但是小路很滑,我们临时找了木棍做拐仗,或者三脚架当拐杖,慢慢的爬上山顶。
  站在山顶,俯瞰村庄,清晨的雪村也是静悄悄的。远山含黛、大地银白、一垄垄弯曲的田地让这里充满诗情画意。有那么一刻,我静静的站在这里,不去对焦,不去按动快门,只是用心灵默默的感受,用眼睛亲切的交流。她的不施粉黛,她的水墨丹青,她的质朴宁静,都让我在心里发出阵阵赞叹。这个世外桃源,她的美一切都源于自然,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
  天空渐渐亮了起来,宁静的小村开始有了生机。缕缕炊烟在白色的尖顶房上升起,款款飘向村子的上空。三三两两、熟悉的、陌生的端着相机的摄影人、拿着手机的游人,他们晃动的身影越来越清晰,他们谈话的语调也越来越熟悉。“大哥,咋起的这么早”这一定是东北爷们;“老哥,您早啊”这是北京哥们;嘀嘞嘟噜象燕子叽叽喳喳听不懂的,想必是南边的姐妹。
  随着炊烟的升腾,农家的院子开始有了响动,先是鸡鸣狗叫,一会的功夫就看到院门打开,然后牛爬犁在主人的吆喝下驶出大门,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这个清晨,这样生活的场景,影印在我脑海的同时,也在我一次次按动快门的同时,被定格成永恒。只是天空不作美,期待在雪山上欣赏拍摄喷薄壮丽日出的愿望落空。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清晨留下了足迹和快乐。
  阳光下,雪村活了
  一个清晨的行走拍摄,感动了自己。不但没有一丝的寒冷,相反满头是汗津津的,身体是暖暖的。近9点的时候,回到住地早餐。玉米碴子粥,白面豆包,水煮鸡蛋,几样小咸菜,让这顿早餐极具美味。
  吃完早餐,整理完行囊,一行人再次出发,到前面的山上,准备从正面拍摄村庄。这时,太阳终于钻出了云层,把那万道光芒洒向雪地,洒向村庄。
  村庄在阳光的照耀下活力无限。鸡鸭牛狗们开始了新的一天,村民们开始摆摊招揽游人,孩子们的自制冰车也鱼贯而出,吸引游客们的眼球,半个小时10元,孩子们赚的应该是自己的零花钱吧。
  穿红戴绿的游人们走出各自临时的家,村庄里即刻熙熙攘攘。我们在山顶,在大片的白雪面前,被美丽的光影所感染,欣喜若狂的玩雪、赏雪、拍雪。不分男女、无论老幼,放下盔甲,快乐的享受着眼前的美好时光。
  一张张快乐的笑脸,一个个精彩的瞬间,都在我们的镜头里被凝固成永恒。当时间在不经意间让我们走到八十岁,当我们的腿脚不能服从大脑的时候,我们老的那也去不了的时候,这被定格的一张张笑脸,当是一份多么珍贵的回忆啊。
  我们当着子孙的面,带着花镜,拿着照片说:看,那时我还年轻,刚刚50岁出头,背着相机到处的跑,一点也不感觉累。
  是啊,我还年轻,50岁的年华,褪去稚嫩、磨掉浮躁,看破红尘,与世无争,一切静好!
  隔江观朝鲜
  1每次旅行,都感觉时间紧迫,在雪村也是如此。一个上午匆忙而过,还有许多没有走到、没有拍到的地方。无奈店家又要接待新的游人,我们只好吃完午饭后带着些许遗憾离开。
  10日午饭后,兵分两路,有2台车9人离开雪村去长白山,我们2车5人因急于赶回周一上班,去了临江。临江是一个江边的边境小城,江是鸭绿江,江面很窄,目测也就100米,江的对面就是朝鲜。临江离雪村很近,地图标识35公里。从雪村出来几十分钟后我们就来到临江。在车上看到一个高大的人物雕塑,雕塑的脚下是一条流动的江面。我信口说“这就是鸭绿江,对面就是朝鲜了”。
  果不其然,这真的是鸭绿江,对面真的是朝鲜。那个醒目的雕像就是陈云将军。站在江边,极目远眺,对面的朝鲜民居、岗楼尽收眼底。
  在来的途中,吉林的一个影友微信告知,在临江180公里处十五道沟,有一个瀑布值得一拍。在临江无事,决定去拍冰瀑,询问后需沿江而行。
  我们边走变欣赏对面的朝鲜村庄,所经过之处,都让我感受到朝鲜的贫穷与落后。首先看到是朝鲜的民居,外观上看,和我们雪村的民居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尖顶的人字架房,但是墙面都是没有颜色的土色。其次看到的是大冬天,朝鲜妇女还在结冰的江边洗衣服,用70年代我们夏天农村在河边洗衣的棒槌敲打。再次看到了在冰冻的江里破冰捞鱼的朝鲜妇女。还有,在朝鲜境内的山上,土地被极度的开发,为了多种几分田地,山顶上都被开垦。
  以上是亲眼看到的,当然还有耳闻的。说朝鲜兵为填饱肚子,偷渡过江,到我们的百姓人家抢食物的说法。
  一江分两国,中国的城市高楼林立,一派繁华景象;另一半朝鲜则是矮小的民居,除了被开垦的山和为了谋生的人,在也看不到其它。
  10日下午沿江边去拍冰瀑,但路难行,时间不够用,最终中途而返。夜晚,临江飘起了小雪,我们在江边感受雪花的飞舞,再次定格一个个美好的画面和笑脸。
  11日晨,5点一个人悄悄起床,准备拍江边雾凇,又一次让我失望。回到房间继续呼呼,6点再次出去,临江的早晨总会给我留下点什么吧。先去市中心扫街。
  眼看一个小时快要过去了,和同伴约定的7点时间早饭马上到,就沿江边折回。昨晚飘了小雪,环卫工人正在江边清扫。
  再一次的站在江边,凝望清晨雪后的朝鲜村庄,有些梦幻,有些唯美,也另有一番感受。
  7点回宾馆早餐,8点我们打道回府了。一路上不时有美景闯入视野,且行且珍惜,坐在车上留下瞬间美好。下午4点安全抵家。
  全程消费:
  1.交通费:汽油每台车往返1600公里800元,高速费往返430元,食宿、保险、水果人均260元。
  关于交通路线:
  自驾:朝阳--沈阳--抚顺--通化--临江--花山镇--雪村
  火车:K429 锦州18.26开,次日6.24到达,耗时11小时58分。硬座98元,硬卧176元,软卧275元。
  通化早8.30开,上午10.30分到雪村。价格和车次查完忘记了。总之是很方便的。
  郑重声明:本文照片有关人物部分,分别由几位同行老师赠与。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新闻摄影协会会员、中国纪实摄影学会会员、同程网签约旅行...
旅行作家 ,自由撰稿人,搜狐旅游专栏
环球旅行作家、绿色生活家
旅游名博,搜狐金牌自媒体人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旅游达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施工组织设计技术准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