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率土之滨张角最牛阵容是如何做的

&p&因为汉朝在西汉时上层革命,国家政府虽然政治混乱,但是国家机构并未出现大问题,直到王莽的改革才导致了政治混乱并最终导致了国家动荡,这种情况汉朝并不能说有多么衰弱。比如王莽改制,造成天下困扰,也说明承袭汉朝的王莽治下政令可以通往全国,而且下令周边少数民族改名,匈奴单于改为降奴单于,高句丽改为下句丽,而西域都护一直存在到了王莽时期,也说明当时的汉新政府对周边的国家民族的控制力还是存在的。而东汉有汉末的说法,从董卓到曹丕篡汉,时间不短了。这个时期,虽然诸侯各怀鬼胎,但是刘姓江山的大旗曹刘孙都承认的。至少曹操是汉朝丞相,孙权还时时进贡。宋朝在徽宗时期,如果没有北面的金国人的突然进攻和政策失当,宋朝的国家政权并无过大的问题,相反还有对西夏的战争中逐渐掌握了优势地位。最大的民变方腊也被剿灭。而南宋感觉一直在对抗北边的强敌,从头至尾你说不出南宋的衰败过程,南宋无论是主战还是主和,对北方的军事对峙一直存在,你不能说它做的不努力,相比南北朝时期逐渐衰弱的宋齐梁陈,南宋实在是力尽而亡。元朝直接就是军事殖民政权,时间也短,他们的执政能力一直都是那样,人民一直在反抗,只是由于自身军事实力的下降,导致控制力下降。有趣的是自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末兵乱到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元朝灭亡,殉元的进士达四十二人。不过,遗民中虽然也有舒頔、李祁、戴良这样中过进士,当过官的士人,但大部分却没有功名在身,或未做过官。如著名元遗民汪克宽、梁寅、张宪等等,要么从未出仕,要么屡试不第,都只是声名很大,但完全算不上元朝“既得利益阶层”。&/p&&p&晚唐,晚明,晚清,都是大一统王朝在自身从强盛到衰弱,很清晰的过程,唐从贞观到安史之乱,明从初期到土木堡,清从康乾盛世到嘉道中衰。晚期是这些朝代生命末期,这三国国家灭亡主要还是自身的结构性问题导致的。&/p&&p&&br&&/p&&p&比如唐朝,唐朝皇帝来自西魏大族 为了对抗从晋朝就存在的世家大族,用了科举出身的寒门,寒门实力太弱,并且最后也对皇帝构成威胁。只好用宦官,结果被宦官挟制,为了对抗北方的少数民族,采用了节度使这样饮鸩止渴的方法,结果节度使掌握了北方的人事权,财权和军权,导致安禄山反叛,为了平叛,只好从北方边境到南方财税重地封更多的节度使,从初期的10个节度使最后到50多个。一步错,步步错,皇帝最后无立锥之地,成了强蕃傀儡。最后唐朝在与地方节度使势力相爱相杀的博弈中灭亡,诡吊的是,正式这些节度使给朝廷续命,因为节度使强如朱全忠,也只能挟天子令诸侯,这面大旗不能倒,使得各地的节度使还认李家这面招牌。&/p&&p&明朝因为执政初期,武将功勋和文官,藩王和帝王四者之间相互依存,但是朱元璋对武将功勋和文官的打压,朱允文和朱棣对藩王的压制,到土木堡之战,唯一可以和文官相抗衡的朱棣新建立的功勋集团损失大半,抗衡文官集团的政治势力消失之后,明朝政治一直在文官和帝王之间相互博弈,而此时皇帝只能通过宦官来对付文官。一旦出现弱势的皇帝,要么宦官比如刘瑾魏忠贤,要么权臣张居正。而在明朝的储君制度实在是太糟糕,皇帝接班人的培养制度太差了,培养出来的不是多动症患者,要么是低能儿,要么是性欲亢奋色情狂,最后的皇帝崇祯又是地方藩王,对于治理国家,驾驭文臣毫无经验,又碰上气候变化导致的灾情和后金的崛起。而且明朝的人口压力,水利工程的破败导致的农业减产,藩王的繁衍,官僚和大地主对土地的兼并,都导致了国家财政税收系统的崩坏,直到国家实在没钱,政府也没有征收商业税。国家走到尽头是迟早的事情。&/p&&p&清朝从开始到结束就一直存在着满汉之间相互不信任,这种情绪导致了地方势力对国家认同一直较低和汉族知识分子的自我意识比较强烈。在清朝强盛时期这种冲突还可以缓解,但是在外部势力的进入之后,清朝的国家权威不断受到挑战。在经过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汉族官僚逐渐掌握了地方实权,他们拥有了财权,军权,甚至有了对国家最高决议集体抵制的举动(东南互保,李鸿章直接对慈禧说,“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而国家的根本依靠八旗制度早就腐朽不堪,到最后南方的革命军和北方的袁世凯直接强迫清帝退位。这种缓慢而有力,一步一步的从清朝手里收回了对国家的控制权,因此可以说清朝是顺顺利利的闭上了眼,无论是朝代更迭过程,末代皇帝的命运来说,都是历朝历代,损失最小,最平稳的。野蛮如元朝,灭亡时候,也有一大批南方汉族文人士大夫殉国而死。在清朝辛亥革命之时,汉人中有一个壮烈殉清的沈瀛。可惜,偌大的中国,像沈瀛这样一心求死的知县只有一个。满人中则有一个载穆。赴水而死的王国维与其说殉清还不如说是为古典文化而死。&/p&
因为汉朝在西汉时上层革命,国家政府虽然政治混乱,但是国家机构并未出现大问题,直到王莽的改革才导致了政治混乱并最终导致了国家动荡,这种情况汉朝并不能说有多么衰弱。比如王莽改制,造成天下困扰,也说明承袭汉朝的王莽治下政令可以通往全国,而且下令…
&p&那是因为荆州的部曲都投降了,大多在吴国过着普通官吏的生活。毕竟不是哪个都像廖化那么传奇,当然,也只有一个廖化。&/p&&p&&br&&/p&&p&不要在看三国的时候带有个人英雄史观,你们要知道,在我朝之前,任何一个军阀没了兵就没了命,你们只要这么理解,就知道关羽为何败走麦城。&/p&&p&&br&&/p&&p&你们以为关羽当时帐下除了儿子关平,都督赵累就没人了吗?不要看光荣给他们的数值低就以为他们能力不怎么样,还有关羽的主簿廖化,因为不想投降孙权,假死,带着老母千里走单骑遇到刘备大军。虽然说演义虚构了一个周仓,但周仓的真实性是tan90°。因为陈寿这老贼写史从简,搞得荆州就一个关羽就搞得威震华夏。再补充一下,关羽在水淹七军以后,曹魏方南乡太守傅方和荆州刺史胡修投降了关羽的北伐军,所以你说当时北伐军没有带路党帮忙吗?&/p&&p&&br&&/p&&p&我们一点点盘点嘛&/p&&p&先看季汉辅臣赞:&/p&&p&“古之奔臣,礼有来逼,怨兴司官,不顾大德。靡有匡救,倍成奔北,自绝于人,作笑二国。”&/p&&p&糜芳:南郡太守&/p&&p&士仁:公安守将&/p&&p&潘濬:荆州治中&/p&&p&郝普:零陵太守&/p&&p&能上辅臣赞就说明他们地位不低。&/p&&p&&br&&/p&&p&再看陆逊传:&/p&&p&权乃潜军而上,使逊与吕蒙为前部,至即克公安、南郡。逊径进,领宜都太守,拜抚边将军,封华亭侯。备宜都太守樊友委郡走,诸城长吏及蛮夷君长皆降。逊请金银铜印,以假授初附。是岁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也。&/p&&p&  逊遣将军李异、谢旌等将三千人,攻蜀将詹晏、陈凤。异将水军,旌将步兵,断色险要,即破晏等,生降得凤。又攻房陵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大破之。&/p&&p&&br&&/p&&p&宜都太守 樊友&/p&&p&房陵太守 邓辅&/p&&p&南乡太守 郭睦&/p&&p&将领 詹晏,陈凤&/p&&p&&br&&/p&&p&再看潘濬传:&/p&&p&武陵部从事樊伷诱导诸夷,图以武陵属刘备&/p&&p&武陵从事 樊伷&/p&&p&&br&&/p&&p&看到樊伷,突然想到那个樊胄,两人应该是同一人。&/p&&p&
习珍,为零陵北部都尉,加裨将军。 &/p&&p&  孙权杀关羽,诸县响应。[珍]欲保城不降,珍弟[宏]曰:“驱甚崩之民,当乘胜之敌,甲不坚密,士不素精,难以成功。不如暂屈节於彼,然後立大效以报汉室也。”珍从之,乃阴约樊胄等擧兵,为权所破。珍擧七县,自号邵陵太守,屯校夷界以事蜀。 &/p&&p&  [孙权遣]潘濬讨珍,所至皆下,唯珍所帅数百[人]登山。珍遂谓曰:“我必为汉鬼,不为吴臣,不可逼也。”因引射濬。濬还(共)攻,[珍固守]月馀,粮﹑箭皆尽。[珍谓群下]曰:“受汉厚恩,不得不报之以死。诸君何为者?”卽仗剑自裁。 &/p&&p&  刘备闻珍败,为发丧,追赠邵陵太守。&/p&&p&&br&&/p&&p&嗯,你觉得这人吼不吼啊?我跟你们说,这人同族后代在今天是九五之尊。&/p&&p&&br&&/p&&p&不要因为三国演义不写,三国志没有传就觉得他们能力不行。虽然历史是胜利者书写,但是不代表他们在那个时代没有发光过,没有得到领导肯定过。就像明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多了去了,结果还是张居正最有名不是。&/p&&p&&br&&/p&&p&也就是说,刘备和诸葛亮给了关羽大概5个太守,文官武将若干。这套班子能够对襄阳的吕常,樊城的曹仁,武昌的鲁肃,吕蒙,陆逊形成威胁,你说他们能力不行,我看是你不行。&/p&&p&&br&&/p&&p&所以啊,不要觉得没有被历史铭记就认为他们没有能力,毕竟这事儿,看脸的。&/p&&p&&br&&/p&&p&扩展回答:&/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沐渔:为什么孙权治下的荆州异常巩固?&/a&&/p&
那是因为荆州的部曲都投降了,大多在吴国过着普通官吏的生活。毕竟不是哪个都像廖化那么传奇,当然,也只有一个廖化。 不要在看三国的时候带有个人英雄史观,你们要知道,在我朝之前,任何一个军阀没了兵就没了命,你们只要这么理解,就知道关羽为何败走麦…
&p&这个记载基本只能作为战国纵横家的段子看,因为被太史公采编到《仲尼弟子列传》才出名的。&/p&&p&《仲尼弟子列传》说,齐国的田常打算进攻孔子故乡鲁国,孔子就派子贡游说田常,放弃攻弱鲁而是攻强吴,用此削弱国、高、鲍、晏四家势力。之后子贡又跑到吴国,劝说夫差伐齐称霸,并放过勾践;然后又跑到越国,劝说勾践先迎合夫差,派兵援助夫差;接着子贡又跑回吴国,劝夫差要想称霸,就不要接受越国援助;最后跑到晋国,劝晋定公坐观虎斗。&br&&/p&&p&但是,古人其实对此早有质疑。《史记会注考证》引苏辙曰:&/p&&blockquote&齐之伐鲁,本于悼公之怒季姬,而非陈恒;吴之伐齐,本怒悼公之反复,而非子贡。吴齐之战,陈乞犹在,而恒未任事。所记皆非,盖战国说客设为子贡之辞,以自托于孔氏,而太史公信之耳。&/blockquote&&p&小苏学士提出了两个疑点:&/p&&p&1、起因有问题。齐伐鲁直接原因是因为齐悼公索要季姬,吴伐齐是夫差恨悼公反复无常。&/p&&p&2、人物有问题。当时齐国陈(田)氏宗主是田乞而不是田恒,更加谈不上想攻打鲁国。&/p&&p&关于春秋史的史料,公认的《左传》最可靠和详实。所以往往可以校订《史记》的疏漏。以下是以前写过的一点东西,可以作为问题的补充。&/p&&p&===================================&/p&&p&这个故事在《左传》的精彩,毫不逊色于《史记》,这里有春秋时期最大的一位阴谋家。《左传》关于这件事始末比较零散,大概是这样的一个经过:&/p&&p&齐悼公出奔鲁国时,娶了鲁国执政季孙肥的妹妹季姬。之后大夫陈乞和鲍牧迎悼公回国即位,但季姬却红杏出墙和叔叔乱伦!季孙肥不敢把妹妹送到齐国。齐悼公就生气了,后果很严重,他让鲍牧出兵,并派人联合吴王夫差,一起进攻鲁国。鲍牧很快攻下谨、阐两城,比起妹妹的安全,还是自己小命重要。季孙肥只好乖乖交出自己的妹妹,齐悼公就下令鲍牧收兵。&/p&&p&鲍牧战胜鲁国,有点飘飘然了,自己为什么要服从田乞安排?于是又私下煽动群公子与齐悼公争位。有人便把此事举报给悼公,悼公对鲍牧说,有人告你状,请你先带三分之一的财产住在潞地接受双规;如果真有这事,就让你带一半出国;如果没有,你就回来吧!鲍牧同意了。但走到半路,悼公又下命令让他只带两辆车子走。等到达潞地,就下令把鲍牧抓起来,杀了。&/p&&p&这件事史书上田乞始终都没有参与,但不难看出田乞绝对是幕后人!因为拥立悼公功劳最大的就是鲍牧和田乞,而从田乞拉鲍牧下水来看,鲍牧应该是实力不逊于田乞的。虽然田氏和鲍氏是长期合作伙伴,但一山不容二虎,撕破脸也是迟早的事。鲍牧自己心怀不轨,而田乞正好躲在暗处,帮助悼公谋划杀他,自己却装成无辜的样子。&/p&&p&这样调虎离山的高明计策,悼公估计是想不出的。悼公也不是个聪明人,其实齐国比鲁国实力强不少,何须再麻烦吴国出兵?齐悼公是决心抢回老婆而已,却不知道请神容易送神难。悼公派公孟绰到吴国辞谢出兵,但却被吴王拒绝了。夫差说:去年我听到君王的命令,今年又改变了,我不知道到底该听哪个命令,还是让我亲自去问问吧!&/p&&p&为什么夫差要这样呢?因为盘踞长江下游的吴国是个后起的诸侯国,夫差父亲阖闾曾经攻破过楚国郢都,夫差本人又降服了越王勾践,可谓在南方无敌,所以夫差很想北上和老牌盟主齐、晋较量一番,齐悼公正好给夫差提供了一个借口。夫差联合齐国南边的鲁国、邾国、郯国,一起进攻齐国南部,驻扎在鄎地。就在这时,夫差听到消息,齐悼公被杀了!&/p&&p&齐悼公被谁杀的呢?也是一个谜。《春秋》:“三月,戊戌,齐侯阳生卒。以疾赴,故不书弑。”《左传》:“齐人弑悼公”,杜预注解“以说(悦)吴”。说的是齐人为取悦吴国杀死悼公,但对外宣称悼公病逝。《史记·齐太公世家》:“鲍子弑悼公,赴于吴。”而《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鲍牧与齐悼公有郤,弑悼公。”难道死去的鲍牧变成鬼杀了悼公?&/p&&p&因为《左传》成书在前且叙事详细,故鲍牧被杀当是没问题的。故《史记》中的“鲍牧”“鲍子”指鲍牧的继承人,然而鲍氏杀悼公当是为父报仇,看不出有“以说(悦)吴”的意思,而鲍氏弑君后也没有信息,这实在让人怀疑鲍氏是不是凶手,至少是不是主谋?《东周列国志》则认为是田乞之子田恒(其实田乞未死)教唆鲍牧之子鲍息(名为杜撰)杀齐悼公。&/p&&p&利用齐悼公杀鲍牧,再利用鲍氏杀悼公,这种事田乞不是做不出来,问题是,田乞这样做是为什么?表面看,齐悼公才能平平又宠信自己,杀死他似乎对自己没有好处;而如果真的是田乞指使,为什么《春秋左传》会吝惜笔墨不直书这件事?事实上用这个“齐人”笼统概括,说明凶手不是一方人,齐悼公已经是犯了众怒。但田乞同样地躲在幕后,利用他人之手杀了齐悼公。&/p&&p&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p&&p&齐悼公被杀后,国氏的国书和高氏的高无丕出现在政坛,并且担任了执政。很难不让人相信,是国高二氏杀死悼公的,而田乞也参与了此次策划。因为悼公(实为田乞)赶跑了国夏和高张,杀死齐景公的指定继承人安孺子,现在又引发了强吴的大军压境,所以国书和高无丕联合田氏、鲍氏,一起杀死悼公。表面上田乞似乎占了下风,但真正的阴谋才刚刚开始。&/p&&p&杀死悼公取悦吴国,这种鬼话也只能骗国高。夫差原本就不是和悼公过不去,他只想战败齐国取得霸业;悼公被弑没有让夫差退兵,相反夫差摆出霸主姿态,大哭三天三夜,派一支海军袭击齐国,声称为悼公报仇。也许是吴军不适应,在齐国海港被齐国打败。但夫差绝对不会放弃这个“讨逆”的机会,第二年,他重整旗鼓联合鲁国一起进攻齐国。接连攻下齐国的嬴博地区。&/p&&p&由于夫差的卓越指挥和吴军的顽强作战,齐军在艾陵之战中几乎被全歼,主帅国书和公孙夏、田书等一干将领都阵亡,只有高无丕、田逆等少数将领活着逃回齐国。夫差砍下国书的头让鲁国交给齐国,还得意地说:如果不是上天了解你们的行为,怎么能让我们得胜?夫差既达到了大败齐军的目的,也完成了杀死国书这个凶手的口号,鸣金回国。&/p&&p&艾陵之战对齐国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上卿国高二氏彻底残废,而田乞利用弟弟田书舍车保帅,保存了田氏的实力,并避开了公众舆论。当然,这也是国高二氏的贵族心态所致:宁可死在沙场,不能怯于作战!得知战争结局后,田乞露出了人生最后一丝阴险的笑容,生命最后一年终于完成了连环计:利用鲍牧杀安孺子、利用悼公杀鲍牧、利用国高杀悼公、利用吴国杀国高。&/p&&p&如此借力打力、环环相扣的阴谋,不仅可以算春秋第一阴谋家,史上第一阴谋家也不遑多让吧!&/p&&p&田乞之后是儿子田常,田常杀齐简公和执政监止,终于大权在握,田氏代齐的局面从此奠定。&/p&&p&而就是这么一个连环计,却变成“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其实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夫差在艾陵一战上也损耗不少,但却又加剧了他称霸的野心,最后导致他的灭亡。《仲尼弟子列传》只是战国纵横家编造出来的说法,齐伐鲁的起因是齐悼公抢老婆,吴伐齐是恨悼公反复无常,田乞在此时还没有死,鲍、晏两家也早已一蹶不振,谈不上田常要削弱四大家族。&/p&
这个记载基本只能作为战国纵横家的段子看,因为被太史公采编到《仲尼弟子列传》才出名的。《仲尼弟子列传》说,齐国的田常打算进攻孔子故乡鲁国,孔子就派子贡游说田常,放弃攻弱鲁而是攻强吴,用此削弱国、高、鲍、晏四家势力。之后子贡又跑到吴国,劝说夫…
楼上都在否定青囊,那么我就来唱唱反调。能不能别一看见中国传统就直接想也不想的否定。&br&&br&各位貌似弄错了一个顺序,是先有手术,然后为了降低死亡率,才有了无菌手术。&br&&br&这个是我找到的一个比较早的手术:&br&&br&&img src=&/v2-04a391ade9fe_b.png& data-rawwidth=&1079& data-rawheight=&15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79& data-original=&/v2-04a391ade9fe_r.png&&十七世纪末,乳房切割手术。距离无菌的出现还是比较远的。&br&&br&还有这些在无菌发明前流行的手术:&br&&img src=&/v2-77f0aecedc6a75d8a72e16_b.pn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4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77f0aecedc6a75d8a72e16_r.png&&&br&&img src=&/v2-45a864eccf288d93c53e48_b.pn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3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45a864eccf288d93c53e48_r.png&&&br&&img src=&/v2-d8bda3d3033d_b.png& data-rawwidth=&1068& data-rawheight=&15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68& data-original=&/v2-d8bda3d3033d_r.png&&&br&&img src=&/v2-acfbbe2d4d7e_b.pn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6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acfbbe2d4d7e_r.png&&&br&&img src=&/v2-bea_b.png& data-rawwidth=&1075& data-rawheight=&13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75& data-original=&/v2-bea_r.png&&&br&&img src=&/v2-ccef6bf7aa_b.png& data-rawwidth=&1056& data-rawheight=&15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56& data-original=&/v2-ccef6bf7aa_r.png&&&br&&img src=&/v2-382fbf9d95b6ec5370488_b.png& data-rawwidth=&1053& data-rawheight=&13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53& data-original=&/v2-382fbf9d95b6ec5370488_r.png&&___________&br&这些手术都是在未消毒,无麻醉的情况下做的。&br&&br&痛苦嘛。。咳咳咳。。反正换我我是会给医生说直接给我一个痛快算了。tm想凌迟我直说,爷眼睛眨一下就不是好汉,十八年后你走夜路给爷小心一点。&br&&br&如果这些患者知道有青囊这东西,估计肯定会问候某吴姓人士十八辈祖宗。&br&_________&br&如果有麻沸散这种东西,对于将死之人,各种大夫就可以放心折腾,折腾久了折腾出现代医学是没有问题的。&br&千年时光,有的是时间折腾。&br&对于当年,最不缺的就是时间。&br&可惜可叹&br&_________&br&至于为什么死亡率这么高还要进行手术,只能说作为现代人的我们站得太高了。&br&&br&就拿所有文明都点出的截肢手术举例。死亡率高不高?高。&br&但之所以能点出这个手术,就是因为古代人对伤口感染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的,只能等死,除非截肢。&br&&br&要不截肢赌生存率要不就是百分之百的死亡。&br&估计大部分人都赌截肢。&br&&br&而且无菌死亡率虽然高,但也不是必死。&br&&br&比如先秦就有破腹产的记载:“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br&和华佗一个年代的也有记载:“近魏黄初五年,汝南屈雍妻王氏生男儿从右胳下水腹上出,而平和自若,数月创合,母子无恙。”&br&&br&也就是个赌博而已。&br&&br&话说现在手术不也是赌博?只是胜率更高罢了。&br&_________&br&最早的无菌手术也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也就是用杀菌的东西洗手罢了。虽然他用的漂白粉可能点不出来,但是两千年时间,我就不信点不出酒精消毒这个代替品。&br&---------------&br&关于讨论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种说法,实际上古人也没这么迂腐。&br&比如黄帝内经就有写:“发于足指,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br&要说儒家,周礼中也有记载:“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 杀之齐”&br&古人也没这么迂腐到这种地步。&br&___________&br&至于为什么青囊书没了,其他人也没再写一本。&br&有两个原因:&br&1.有些东西真的是某些天才才能想出来的,比如广义相对论,没有爱因斯坦现在可能都没人想出(爱因斯坦自己说的,有问题找他去)&br&2.这个问题前提就是青囊书存在且没有失传。没有青囊书这个题怎么答。&br&---------------&br&关于医学发展,我认为青囊书最大的作用是走对路。&br&只要方向对了,再给时间,那么一切都对了。&br&毕竟我看来,中医这一条路已经走进死胡同了。&br&或者说中医科技树太短了。&br&中医在科技树前期的确很bug,至少远远超过西方同期医学科技树,或者说现代医学出现以前,西医和中医的差距,就像中医和现代医学差距一样大。&br&但是无论过去多么辉煌,中医到达现在这样已经算科技树到头了,太短了。&br&所以我还是希望中医有另外一条更长远的道路。&br&&br&(题外话:这个不用辨,至少就算是中医早期的医疗记载,比如黄帝内经的记载,大部分都可以拿到现在用,并且还是有一定效果。&br&反观西医同期那些治病办法,拿现在就叫谋财害命。&br&没错,我说的就是那莫名其妙流行千年的体液平衡说。&br&但是当人们知道中医中那些药物是什么成分起作用并且能提纯或者合成更好的东西以后,中医就真的到头了。&br&或者也可以说中医变成了现代医学的一个分支。)
楼上都在否定青囊,那么我就来唱唱反调。能不能别一看见中国传统就直接想也不想的否定。 各位貌似弄错了一个顺序,是先有手术,然后为了降低死亡率,才有了无菌手术。 这个是我找到的一个比较早的手术: 十七世纪末,乳房切割手术。距离无菌的出现还是比较…
&p&刘表自初平元年坐镇荆州之后,远交近攻,将袁术赶出南阳之后,便收复荆南四郡。&/p&&p&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病死,其子刘琮向曹操投降,荆州自此回归汉廷直辖。&/p&&p&而刘琦与刘备联合,在曹操遭遇赤壁之败后,次年,刘备开始攻略荆南四郡。&/p&&blockquote&陈志《先主传》: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blockquote&&p&&br&&/p&&h2&武陵&/h2&&p&金旋这个人出自京兆金氏,血统上溯到西汉金日磾,金日磾是匈奴人,也是个大汉忠臣。&/p&&p&按照《三辅决录注》提供的履历。&/p&&blockquote&陈志《先主传》裴注引《三辅决录注》曰:金旋字符机,京兆人,历位黄门郎、汉阳太守,征拜议郎,迁中郎将,领武陵太守,为(刘)备所攻劫死。&/blockquote&&p&金旋应该是从许都调任至武陵(&b&议郎就是朝廷官职&/b&),而不是由刘表任命的。也就是说,金旋是建安十三年(208年)后至武陵的,随后就被刘备击败。&/p&&p&《三辅决录注》说金旋被刘备所杀,与《先主传》的“降”不同,卢弼认为:&b&金祎尚欲南援刘备,若云其父旋为刘备所攻劫死,似不可信。&/b&&/p&&p&只能说金旋的结局存疑吧。&/p&&p&&br&&/p&&h2&长沙&/h2&&p&初平元年(190年)孙坚北上南阳参加讨董之时,长沙是交给吴人&b&苏代&/b&来管理的,苏代是孙坚的人,自然也是袁术的人,自然也是跟刘表敌对。&/p&&p&苏代这股孙坚势力如何被刘表清除,史书上没有详细说。&/p&&p&之后,刘表以南阳人&b&张羡&/b&出任长沙太守,张羡在建安三年(198年)联合零陵、桂阳三郡一同背叛刘表,最终被刘表平定。&/p&&p&此后的长沙太守应该是韩玄。&/p&&p&按照《黄忠传》、《太史慈传》的记载,黄忠、刘磐(刘表从子)在长沙担任武将,对抗孙氏的西侵,既然刘磐不曾出任太守,那么韩玄就应该是在刘表任内上任的。&/p&&p&那么也可以推出,&b&韩玄就是刘表从事中郎韩嵩的族人&/b&,南阳义阳韩氏。&/p&&p&&br&&/p&&h2&桂阳&/h2&&p&赵范在史书上记载不多,他归降刘备后,在《赵云别传》中出场了一下,刘备以赵云领桂阳太守,赵范想与赵云亲近,表示愿意将寡嫂樊氏嫁给赵云,结果被赵云拒绝。后来,赵范逃走。&/p&&blockquote&《云别传》曰: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固辞不许。时有人劝云纳之,云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遂不取。范果逃走,云无纤介。&/blockquote&&p&按照三互法(本地人及其姻亲均不能担任本地太守),赵范肯定不是桂阳人,真要猜一个,南阳赵氏吧,不要问我为什么,哈哈。&/p&&p&&br&&/p&&h2&零陵&/h2&&p&建安初,刘表从事中郎韩嵩出使许都,献帝拜韩嵩为零陵太守,但是刘表不承认,将韩嵩打入大牢。之后的太守就应该是&b&刘度&/b&了。&/p&&p&只可惜刘度这个人在史书上真的没有多余的记载。他在《三国演义》中的戏份倒是很足。&/p&&p&仅此而已。&/p&&p&&/p&
刘表自初平元年坐镇荆州之后,远交近攻,将袁术赶出南阳之后,便收复荆南四郡。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病死,其子刘琮向曹操投降,荆州自此回归汉廷直辖。而刘琦与刘备联合,在曹操遭遇赤壁之败后,次年,刘备开始攻略荆南四郡。陈志《先主传》:先主表…
&p&谢邀。最让中国人心酸、心痛的事,是中国人有太多人误解了毛泽东。首先下面是澄清对毛泽东的误解的几个链接
&a href=&///?target=http%3A///content/09/069_.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毛主席1958武昌会议讲话记录&i class=&icon-external&&&/i&&/a&&/p&&p&&a href=&///?target=http%3A///e/pl/%3Fclassid%3D82%26id%3D10522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刘源为什么说父亲刘少奇大跃进有错误 &i class=&icon-external&&&/i&&/a&&/p&&p&
某某某&a href=&///?target=http%3A//marxists.anu.edu.au/chinese/reference-books/qibenyu/index.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回忆录(2016)&i class=&icon-external&&&/i&&/a&&/p&&p&&a href=&///?target=http%3A///sunquanlu%40yeah/blog/static//%3FnewRecomBlo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博名不具 - 123456的日志 - 网易博客&i class=&icon-external&&&/i&&/a&&/p&&p&&br&&/p&&p&&br&&/p&&p&&br&&/p&&p&&a href=&///?target=http%3A///p/444.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毛泽东,被误解的巨人 - 至道学宫_白云先生&i class=&icon-external&&&/i&&/a&&/p&&p&&b&一、毛泽东是一本书,读这本书不能只看封面&/b&&/p&&p&如何理解和评价毛泽东,是一件很复杂,且极富争议的事。爱他的人,视之为神;恨他的人,对他极尽毁谤之能事;怕他的人,则把他变成一种禁忌。&/p&&p&这些模式化,脸谱化,表面化的看法和认知,都是对毛泽东的误读和曲解。就像看一本书一样,很多人都只看封面,至于书里面的内容,因为大家都没仔细阅读过,也只好各执一词,众说纷纭。 &/p&&p&今天,让我们心平气和的翻开这本书,抛开世俗短见与是非成见,来读出这本书的精髓和中心思想。&/p&&p&像毛泽东这样,在精神上,思想上,行动上全方位的万米巨人,不要说在世界历史上很罕见,就是在中国这种盛产巨人的历史上,也极其罕见。&/p&&p&在海外历史上,拿破仑这样勉强可以拿得出手的小巨人,凑合着可以加入到毛泽东的英雄谱中。评语大概会是这样的:此人闹革命一流,打仗二流,战略三流,晚年昏招频出,渐至不入流,最终招致失败,沦为了阶下囚。&/p&&p&至于被人吹捧到天上的华盛顿,毛泽东估计连评价他的兴趣都没有。真正的美国国父是路易十六,不是华盛顿。华盛顿先是当了英奸叛国,跟着法国人打英国,后来又窃取路易十六美国国父之名。这种人,哪里配称得上英雄,不就是个美国版的伪满洲国溥仪。&/p&&p&要评价一个巨人,就得站在同样的高度才能看到他的全貌。所以,那些来自精神侏儒们对巨人的评价,得到的也全是市井小匹夫般的鄙薄俗见。比如高华李锐之流,这种精神海拔不足三厘米的侏儒,他们关于解读毛泽东的书,大概看到的都是毛泽东脚趾甲里的灰垢。&/p&&p&如果把毛泽东当成一本书,这本书内涵太深厚。不进行深入的解读,就只能流于看看封面。没有厚土,就不可能长出参天大树;没有深水,就不可能长出大鱼。同样,毛泽东之所以会成为伟人,背后孕育他的土壤和源泉又是什么呢?&/p&&p&&b&二、湖湘学派的文脉传承与源流&/b&&/p&&p&有种东西,叫做文脉传承。有种现象,叫人杰地灵。&/p&&p&湖湘学派,起始于北宋五子之一的周敦颐。中兴于大思想家王夫之,最后的硕果就是毛泽东。所以说,只有文化,才是孕育出民族巨人的土壤和原动力。&/p&&p&明亡之后,因为恶心异族统治,王夫之隐居湖南,开创船山学派。中国的儒学最高水平和中心,从江南转移到了湖湘。&/p&&p&文脉兴,则人杰出。之后,湖南英杰辈出。王夫之,不仅肩负华夏道统,艰难传道,他还是一个决绝的华夏文化捍卫者。他经常大晴天的打着一把伞,脚上穿着一双木屐。意思是说,上不与满清共天,下不与满清共地。&/p&&p&湖湘学派,向来强调华夷之辨,在王夫之这里,他对华夷之辨的强调,达到最高峰。后来的革命党人闹革命,要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王夫之的书,就是革命党人的革命手册、精神食粮和思想指南。&/p&&p&船山学派,讲的是治乱兴衰,经世济民,匡扶社稷的帝王之学。他的核心主旨是经世致用。&/p&&p&他非常痛恨江南的那些尚清谈而不致用的贱儒学派,尤其厌恶王学,也就是王阳明心学。王夫之认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亡国之学。对宋明两度亡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p&&p&王船山的思想,主要继承自张载。张载是北宋五子里,最有大儒风范之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很多人口口相传的话,就出自张载之口。这才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真正的大儒精神。&/p&&p&没有王船山,就没有后来的曾国藩,左宗棠,魏源,谭嗣同,毛泽东,等人。&/p&&p&为什么谭嗣同,毛泽东,小小年纪的时候,都好像与生俱来的具有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和抱负呢?这就是文脉和文气的濡染熏陶所致。很难想象,一个只知道遛鸟斗蛐蛐讲笑话逗闷子唱二人转,或者在租界里面听夜上海的这些地方的人,他们的青少年,在很小的时候就能有这般的抱负和识见。&/p&&p&为什么中国近现代史上,湖南一地是这么的浓墨重彩,人才辈出呢?根本原因,就是先有文化策源地,接着是人才和英雄的策源地,最后才是政经策源地。文化,才是驱动历史演进的最底层结构。&/p&&p&这支华夏文脉,大概的说下源流脉络,是周敦颐开辟了这块文化根据地,其弟子耕耘很多代人,赋予了湖湘大地以灵气和底蕴。周敦颐影响了张载,后来张载影响了王夫之,王夫之影响了后来的谭嗣同,谭嗣同影响了杨昌济,杨昌济又影响了毛泽东。&/p&&p&以天下为己任,这种精气神,胸襟抱负,是儒家的大儒思想,给毛泽东注入的精神力量和胆魄。使他的人生在起步的阶段,就有了方向格局和高度。至于后面使用什么工具,怎么行事,怎么达到目标,实现抱负,那都是术的层面了。&/p&&p&从周敦颐,到王夫之,再到毛泽东,这一路的文脉传承下来,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它表明:国破,文化不亡,国亦可复;文化亡,则复无可复。&/p&&p&&b&三、中国革命内忧外患,毛泽东应运而出&/b& &/p&&p&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政治正确,一类是自然正确。政治正确,是人类总喜欢在道德上把自己想象的很高尚。自然正确又表明,其实人类和动物并没有区别,所作所为都同样的遵循丛林法则。 &/p&&p&不同民族之间,民族团结是政治正确的说法。而民族冲突,才是自然正确。翻开历史书,就会发现,不同民族间从来没有真正的团结过。不是你欺负我,就是我欺负你,不是你杀我,就是我杀你。所谓的偶尔的团结,也是拉着一个去打另一个。&/p&&p&华夏人是唯一在道德上比较高尚的民族。但是善待其他民族,一厢情愿的求民族团结,从历史上看,结果并不美好。曹魏收留蛮族,最终导致五胡乱华。梁武帝收留了蛮族侯景,侯景把江南变成千里白骨。汉朝收留了匈奴,匈奴部的首领刘渊灭亡了西晋。李世民收留了一堆蛮夷,招致安史之乱,长期的战乱导致中国人口损失了将近一半。李成梁父子养寇自重,最终导致满清入关。&/p&&p&唯一看出来了民族问题本质的中国皇帝是朱元璋。他做了一个伟大的实验,禁止蛮族族内通婚,把几十种琳琅满目的色目人,杂交出来了一个新族群:汉穆。如果不是朱元璋类似于孟德尔杂交小豌豆一样的伟大实验,拖到清朝,色目人尾大不掉,汉族人根本不是色目人的对手,中华也会变成东亚斯坦,到了那个地步,怕是华夏人连人口这种民族复兴的物质力量都没了。&/p&&p&既然不同民族间的文明冲突,才是地球上的自然正确,那么在中国积贫积弱的时候,按照丛林法则来说,强大的民族欺负和屠戮中国人,这也论证了人类是一种动物,只遵循丛林法则的道理。我们在电视里经常看《动物世界》这样的节目,其实人类文明史,也是动物世界。&/p&&p&要描述这种永恒的斗争,为了简化叙述的线索,在地球这个丛林舞台上,我们可以把《人类世界》里分出来四大群体和力量:黄棕白黑。由于黑人除了摩尔人殖民西班牙那一段小插曲之外,从未登上过《人类世界》大舞台,所以人类的文明,主角就是黄白棕。&/p&&p&棕色人种,匈奴,柔然,鲜卑,契丹,女真,蒙满,日本,一度十分强大,不仅数度打败了华夏人,连很多西方的白人民族也被他们压迫为奴隶。所以中国的革命,从民族复兴的角度看,就是推翻旧棕人的统治,抵抗新兴的棕人力量日本的殖民侵略。&/p&&p&白人联合华夏人,击垮了棕人文明,日本就是棕人文明的绝唱。在地球这个舞台上,以后可能再也看不到强大得可以统治地球的棕人国家了,他们这次算是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p&&p&西方人,中国人认为,从匈奴到日本的这些民族,都是黄种人,实际上从分子人类学来看他们并不是黄种人,他们只是混入了大量华夏人血统的棕种人。而中国国内的大多数被人为识别和凭空发明出来的“少数民族”,他们也根本不是什么少数民族,他们都是华夏人。&/p&&p&中国革命的接力赛,推翻旧棕人势力满族的统治,由孙文袁世凯联袂完成。战胜新棕人势力日本的侵略,由国共两党和白人联手,一起完成。&/p&&p&白人之间,并不团结,他们主要可以分为德意志,盎撒,斯拉夫三支力量,而且每一支力量都想独吞世界。在击败最后一支棕人力量日本人的同时,德意志民族也被盎撒和斯拉夫联手打败。那么《人类世界》的大丛林里,还剩下三支力量,盎撒,斯拉夫,华夏。&/p&&p&中国革命的接力棒,交到了毛泽东的手里。棕人已经彻底出局了,白人当然希望接下来华夏人也被从地球大舞台踢出去。盎撒和斯拉夫的如意盘算是,把华夏踢出局,然后他们俩再扳手腕一决雌雄。&/p&&p&毛泽东接到的革命任务是,保留住华夏人的主角资格。要完成这个异常艰难的任务,第一步要快速的统一中国,把全体华夏人团结并组织起来,凝聚出最大化的力量。第二步,在盎撒和斯拉夫之间,帮一个打一个,以迂回周旋两强之间来立足生存。第三步,快速建立工业体系,实现国防自主,要拥有核武器。&/p&&p&中国革命这场接力赛,跑到毛泽东这最后一棒,几乎是全力加速冲刺。如果不是这一棒跑的漂亮,追回了很多差距,华夏人应该会像步棕人的后尘,彻底的告别人类历史大舞台。这本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结果被毛泽东完成了。&/p&&p&中国的内忧,是社会组织破碎化,阶层分化,各大势力条块分割,不团结,无法形成强大的合力。毛泽东解决了这件事。&/p&&p&中国的外患,是孙文袁世凯刚赶跑一帮棕人殖民者,又来一帮棕人侵略者,所以要抗战。抗战结束后,白人又试图殖民中国,还得接着跟白人斗。外患的问题,毛泽东也解决了。华夏人真正站起来的标志,不是统一全国,而是朝鲜战争。&/p&&p&写到这里,估计很多人已经按耐不住的要痛斥一番了:你这样的思想,全是民族主义,全是种族主义,全是法西斯,纳粹,希特勒。这种痛心疾首,就是政治正确式的愚蠢在作祟。孔子说,夷狄之有君,不如华夏之亡也。难道孔子也是纳粹吗?朱元璋,王夫之,孙文也是纳粹吗?&/p&&p&把一个人以其民族的命运和利益为出发点这种自然正确的事,污名化为民族主义,然后再等于纳粹,这是白人对华夏人的文化侵略和文化镇压。一个人如果放弃民族立场,屁股坐在别人那边,嘴巴为蛮夷说话,这种人以前叫汉奸,现在叫世界公民,所谓世界公民,不是就是挟洋自重罢了。&/p&&p&这些人,以它们心智之低下,大概分不清对民族昌盛的自然追求,和以屠杀清洗其他民族为目标的法西斯之间的区别。&/p&&p&崇信自然正确的人,一般能活的久一些,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的同胞是谁,在危难的时刻,和谁才能凝聚成伟大的力量。崇信政治正确的人,往往下场并不好,因为太蠢了。所谓,亲疏不辨,德之悖也。政治正确这种东西,就像弱智专用药,谁信谁傻。&/p&&p&前面讲的是民族革命的线索,另一条线索是全球性无产阶级革命的线索。马克思是为了欧洲革命应运而生。列宁在俄国兑现了马克思的预言,并继续预言世界革命的到来。实际上,无论是马克思关于欧洲革命的理论,和列宁关于俄国革命的理论,都不适用中国民族革命的现实。&/p&&p&毛泽东思想,与其说是把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不如说是借着列宁斯大林推行世界革命的东风,完成了中国人的民族革命。&/p&&p&&b&四、打天下与治天下,道儒法三家集于一身&/b&&/p&&p&照本宣科的按照马列,斯大林以及托洛斯基教条闹革命,陈独秀,李立三,瞿秋白,王明们都失败了。而毛泽东却成功了,毛泽东和之前的这些领导人,本质的区别在哪里呢?这些马列教条,是王明们的全部内容,却只是毛泽东这本书的封面,这就是本质的区别。&/p&&p&翻开毛泽东这本书,会发现,他的精髓和光芒,并非来自于西方人,而是来自于中国的先圣。&/p&&p&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些闪闪发光的毛泽东思想,是怎么来的呢?这些观点,可以看做是毛泽东的知行观。而毛泽东的知行观,和王夫之的知行观,几乎同出一辙。&/p&&p&王夫之认为:“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这句话翻译成现在人容易理解的通俗的说法,就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真理不能指导实践,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p&有了这样的知行观,才能根据中国具体现实,来完成中国的民族革命问题。做任何事,如果方向错了,就会越努力越犯错。根据中国是农业国的基本现实,毛泽东又提出农民包围城市,群众运动,游击战,等伟大的战略战术思想。&/p&&p&建国之后没多久,毛泽东主动提出并退居国家建设的二线。国家建设的一线都交给了刘周邓等人。毛泽东的这个做法,正是符应了老子的思想:&b&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b&&/p&&p&国共合作破裂,毛泽东带着500杆枪和他的农民讲习所起步,这500杆枪,便是毛泽东走向武装革命的第一桶金。从秋收起义,到井冈山根据地,到长征,红军会师,再到后面的抗战和解放战争。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的光芒展现的淋漓尽致,究其根本来说,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是避实击虚,出奇制胜。这正是道家思想在军事上的运用。&/p&&p&为什么蒋介石自诩为中国简配版拿破仑,但是打仗却一塌糊涂呢。因为蒋介石根本不通道家文化。用跟日本人学的那种避虚就实的傻瓜军事思想,和比自己强大数倍的日本人硬碰硬,打不赢是很显然的事。&/p&&p&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这符应的是道德经中“外其身而身存,后其身而身先。”的思想。&/p&&p&毛泽东提出,治国就是治吏。在依法治国这一点上,毛泽东抑儒扬法,他是管仲、商鞅和韩非的学生。&/p&&p&同时,毛泽东又说“六亿神州尽尧舜”,人皆尧舜,天下大同,这不正是儒家最高的思想吗。道儒法三家思想,在毛泽东身上,运用的各行其道,并行不悖。这是极其高超的境界。&/p&&p&横扫会道门,文革灭佛,消灭黄赌毒,涤荡一切文化糟粕,这正是王夫之的思想的体现。&/p&&p&经济建设出了问题,不是推卸责任,责怪实际执行的人,而是把责任揽过来自己一个人扛,这是受国之垢。这正是“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道家思想的体现。&/p&&p&在革命时期,王明他们,差在哪里呢,失败在哪里呢。根本上,还是在于没文化。在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差在哪里呢,失败在哪里呢,根本上,也是在于没文化。那些帝国主义纸老虎们为什么也怕他呢,因为在他们眼里,毛泽东深不可测。&/p&&p&&b&五、无尽的毁谤与误解&/b&&/p&&p&像毛泽东这样道儒法三家集于一身,而又并行不悖的人,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这就导致了,他的对手,无法和他相匹敌,他的同志,也无法理解他。因为只有高度相当的人,才能互相理解。&/p&&p&这样就导致了,因为没人真正的能够理解他,所以就必然造成了许多的误解。在生前,伴随着无数的误解,在他死后,也同样伴随着无数的误解。&/p&&p&他的高度太高了,太过于伟岸,所以他生前孤独,死后孤独。&/p&&p&有人说他弄权,把整个官僚体系弄的人人自危。毛泽东看了十七遍《资治通鉴》,他当然知道天下治乱兴衰之道。中国历史上之所以发生那么多次外戚专权,宦官专权,军头专权,文官专权,士族门阀专权,豪强专权的事,就在于几大政治体系出现了失衡。&/p&&p&只有各方力量,互相制衡才能出现平衡,只有平衡了,国家的政治体系,才能稳固。反面教材是崇祯杀了魏忠贤,明朝马上就亡了。没了魏忠贤,谁来制衡那些嘴贱无脑的东林党呢。&/p&&p&毛泽东做这一切,都是为了整个政治系统的稳固和可持续,都是为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不是为了权力本身,更不是为了自己弄权的快感。&br&很多知识分子说毛泽东是马上皇帝,不是文人,所以瞧不起知识分子。实际上,毛泽东才是民国共和国两朝最有文化的人。这世界上,阅读量能超过毛泽东的人,应该没有几个。那些读了几本外国书,就言必称古希腊罗马的小知识分子,在毛泽东看来,简直百无一用。毛泽东并不是歧视知识本身,而是歧视装着满脑子知识,但却没思想没头脑没胸怀的废物。&/p&&p&还有人说,毛泽东杀伐太多,所以连累了自己的家人。并且指责毛泽东建国后犯过错误,所以死后被人唾骂。毛泽东的一生,是全心全意的奉献给了国家和民族,他生前受国之不祥,全家多人罹难,死后又受天下之垢,任人唾骂。他不仅把活着的一生都献给了国家,连死后也一并献给了国家。&/p&&p&还有人说,毛泽东好斗好战。毛泽东真的好斗吗,他只是见不得老百姓受苦,见不得中国人受欺负。为了不让老百姓再受苦,他要打倒国内的一切压迫老百姓的反动派。为了不让外国人再欺负中国人,他要打倒一切帝国主义者。&/p&&p&毛泽东缔造的共和国,和他缔造的解放军,对外战争,无一败例,这在中国历史上,又有哪个朝代可以与之相比呢。毛泽东的军队战无不胜的根本秘密在哪里呢?在于他是为了保护老百姓而战,《道德经》云: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p&&p&慈是什么呢,就是对待老百姓,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无论是动物和人类,在保护幼崽的时候,都会爆发出无穷的能量。这就是慈的力量。对待老百姓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充满慈爱又奋不顾身,中国历史上,又有几个帝王可以做到呢?&/p&&p&很多庸俗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们指责,说毛泽东不懂经济,说他只能打天下不能治天下。说的好像,毛以后的天下治理的很好一样。要理解毛泽东的经济战略,必须得理解毛泽东的高度,他的一生,都是在加速冲刺状态。他为什么那么看重全球革命,因为他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这个民族把下一棒也给跑了。不多跑几圈,万一下一棒又出状况怎么办呢?&/p&&p&知我者谓我何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有谁能懂毛泽东内心里巨大的忧患吗?&/p&&p&如果以世界革命作为国家命运的博弈点,那么大跃进就是水到渠成的决策。因为中国太弱,物质力量上不足以支撑世界革命这样的事业,所以必须得多快好省。与其说经济建设的失败,不如说是以中国之贫弱,承担世界革命之大任,是明知不可而为之。&/p&&p&世界革命彻底失败后,毛泽东又喊来美国人谈判。他知道,接他后面一棒的人不是美国人的对手,所以他得提前把世界革命的战略,切换到对外开放战略。&/p&&p&还有人说,说毛泽东不仁,请问毛泽东迫害过老百姓吗?他折腾那些刚刚过几天好日子就得意忘形的人,是为了让他们记得,中国还有那么多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还没有过上好日子。&/p&&p&还有人说,毛泽东破坏了传统文化,摧毁了中国人的道德观。说的好像毛泽东之后的社会,很有文化,很有道德一样。毛泽东摧毁和涤荡的,恰恰是清朝以来,各种几千年未有的异端邪说。反观下现在的台湾,看看他们的“传统文化”就知道了,除了糟粕,还是糟粕,各种臭不可闻的已经深度发酵的糟粕。&/p&&p&如果毛泽东真的仇视传统文化,又怎么可能在博物馆刚建好,就马上把王夫之的手稿捐献给博物馆呢。&/p&&p&&b&六、这场接力赛还没有结束&/b&&/p&&p&真正的传统文化是什么呢?宋元明清四朝,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已经被王夫之批倒。而民国一朝,所谓的满街跑的民国大师,不过就是划拉了一堆清朝异端邪说,新瓶装旧酒,弄出来个国学和新儒学。 &/p&&p&民国大师,就是一群泔水文化大师。新儒家,就是一群丧心病狂的佛棍。西学东渐的学院派知识分子,就是一群数典忘祖挟洋自重的二洋鬼子。这样的文化能称得上是传统文化吗?把满脑子泔水的知识分子装牛棚里,难道不是牛棚的耻辱吗?&/p&&p&如果把这样的文化,称之为传统文化,恐怕黄帝不答应,老庄不答应,孔孟不答应。王夫之也不会答应,而且王夫之还说会说,这些满脑子泔水的人禽兽不如。&/p&&p&真正的传统文化,不是教人奉妖事鬼,不是教人做奴隶,不是教人做听话的乖宝宝,而是教人做志士仁人,做正人君子,做大丈夫。一步步进阶,最后通天彻地,超凡入圣,成为王夫之和毛泽东这样的人。&/p&&p&为什么毛泽东可以集道儒法三家为一身呢,因为道儒法三家,讲的都是同一件事:&b&内圣外王&/b&。在毛泽东身上,他近乎完美的体现了什么是内圣外王。&/p&&p&如果黄帝,老庄,孔孟,荀子,管仲,商鞅,韩非,王夫之复活,这些身怀帝王之术绝学的圣人们,看到中国出了毛泽东这样的巨人,想必他们也会发出由衷的赞叹。&b&内圣外王,就是毛泽东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和精髓。&/b&&/p&&p&民族复兴,是一场接力赛。这场接力赛,现在还没有结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驱动力,孙文,毛泽东,这些人,在王夫之的感召下,以天下为己任,完成了中国革命。&/p&&p&接下来呢,很多人迷失了,因为我们的文化土壤崩坏了。很多人忘记了王夫之,忘记了毛泽东,刚过上几十年太平日子,就忘记了当年民族革命的初心和抱负。&/p&&p&如果一个民族,失去了他的文化,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忘记自己是谁。一个民族连自己是谁都忘记了,他就会在别的民族的文化里寻找自我认同。毛泽东喊美国人来谈判搞开放,可不是为了让中国人都变成精神上的美国人。&/p&&p&毛泽东与美国人谋和,为中国人带来了几十年的太平日子。在这几十年的太平日子里,一直困扰着毛泽东的经济贫弱,中国在经济上的短板,终于在接下来的几棒里,追了上来。经济追上来了之后,然后呢?然后很多人就忘记了自己在参加的是一场残酷的接力赛。&/p&&p&经济上成功了,文化上却粗鄙了。在这个五千年未见之粗鄙的年代,当我们谈论毛泽东的时候,我们只是谈论他的封面吗?我们只是在谈论作为脸谱的毛泽东吗?我们真的仔细阅读这本书了吗?&/p&&p&在这个五千年未见之粗鄙的年代,我们还记得我们是谁吗?我们还记得我们从哪里出发的吗,我们还记得我们要去哪里吗?我们能理解王夫之的孤愤吗,我们能理解毛泽东的孤独和忧患吗,我们能理解中国革命吗,我们能理解世界革命吗,如果我们理解了这一切,才能理解什么是华夏,什么是民族复兴。&/p&
谢邀。最让中国人心酸、心痛的事,是中国人有太多人误解了毛泽东。首先下面是澄清对毛泽东的误解的几个链接
&p&(一)&/p&&p&唐朝末期有个叫黄巢的私盐贩子。&/p&&p&&br&&/p&&p&我们知道,私盐贩子总是很有钱的,然而黄巢同学并不满足于做一个富二代,他渴望自己能在政治舞台上一展拳脚。于是他连续多次去考进士,不中。&/p&&p&&br&&/p&&p&好,老子不考了,老子造反。于是黄巢放着很有前途的盐帮帮主的位置不要,带着子侄和几千帮众,投身唐末轰轰烈烈的造反事业中去了。&/p&&p&&br&&/p&&p&不得不说,黄巢在造反方面很有天赋,他的队伍越做越大,最终打到了长安,赶跑了唐僖宗。黄巢于是开开心心的登了基,国号大齐。&/p&&p&&br&&/p&&p&黄巢的大军里有一个年轻人,名叫朱温。朱温幼年丧父,原本跟着母亲在一个大户人家里做长工,因为不甘寂寞所以跑出来投身于伟大的造反事业。朱温十分能打,心思也很缜密,在黄巢手下一点点升为大将。黄巢登基以后,朱温被封为同州防御使,重兵在握。&/p&&p&&br&&/p&&p&唐僖宗是个很可悲的皇帝,他被太监们拥立的时候只有12岁,在太监们长期刻意的培养下,他成长为一名出色的马球运动员,马球技艺天下无双。然而关于治国理政则一窍不通,国家大事全都由从小看着他长起来的太监田令孜一手把持。然而即使是这样的一名皇帝,也知道不能任由黄巢侵占长安,所以唐朝调集重兵前来围剿黄巢,朱温所在的同洲(今天的陕西大荔)成为了唐军志在必得之处。&/p&&p&&br&&/p&&p&和朱温正面硬刚的是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这个人节操很低,下限几乎没有,曾经投降过起义军又投降回来。然而他手下的几万兵马却不是盖的,几次交锋下来,朱温吃了很大的亏,眼瞅着就要弹尽粮绝了。朱温当然不肯坐以待毙,连连向长安求援。&/p&&p&&br&&/p&&p&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p&&p&&br&&/p&&p&当时的黄巢已经过上了纸醉金迷的日子,他表示原来以为做皇帝只不过有吃不完的酒肉睡不完的妞,哪知道真到了长安才知道,这人间的享乐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因此他每天专心淫乐,军务全都交给一个叫孟楷的亲信处理,这个孟楷恰好和朱温有仇,因此朱温的求援信有如肉包子打狗一般一去不复返。&/p&&p&&br&&/p&&p&绝望中的朱温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投降唐军。&/p&&p&&br&&/p&&p&唐僖宗大喜过望,马上加封他为左金吾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还把汴州(今河南开封)这块大地盘划给了他。为了号召全国人民踊跃学习朱温同学这种迷途知返的崇高品行,唐僖宗给朱温赐了名字,叫全忠。&/p&&p&&br&&/p&&p&若干年后,大家回想起这事的时候,觉得唐僖宗是给自己里了个flag。全,人王;忠,中心。这是预示着朱温这小子以后要在中原做皇帝啊。&/p&&p&&br&&/p&&p&然而当时朱温同学并不是很爽。&/p&&p&&br&&/p&&p&为什么呢?因为划给他的地盘已经打成了一片白地,几家义军正在那横冲直撞。更坑爹的是只有灭了黄巢他才能去上任。&/p&&p&&br&&/p&&p&朱温投降以后的唐军以为马上就可以把黄巢赶走了,但是发现事情并不像自己想的那样美好,朱温投降了,但是黄巢手下别的将领可还在啊,依然难打,依然打不动。&/p&&p&&br&&/p&&p&这里我们要解释一下,唐末藩镇各个节度使的兵都是自己招募自己养活的,中央对他们的制约能力很低。然而这些兵一旦打没了,你这个节度使也就差不多做到头了——很像民国时期的军阀对不对?所以在打仗的时候,大家都是藏着掖着的。&/p&&p&&br&&/p&&p&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提出来了:我们去找霸天虎……不是,去找飞虎子来怎么样?&/p&&p&&br&&/p&&p&飞虎子!这个名字让大家眼前一亮。&/p&&p&&br&&/p&&p&李克用,沙陀人,战斗力爆表的猛人。我们现在总说,你那么牛,你咋不上天呢?而李克用牛到大家普遍认为他肯定能上天,所以给他起了个绰号叫飞虎子。因为瞎了一只眼,又号独眼龙。这位仁兄手下有大唐最精锐的一支骑兵——沙陀骑兵,战斗力冠绝天下。&/p&&p&&br&&/p&&p&这么牛的部队,为什么一直没被招来围剿黄巢呢?原来是之前因为一系列的龌龊事,李克用和山西与河北的节度使们大打出手,被朝廷定性成叛军,赶到达靼去了。因此这个提议被提出来之后,大帐里坐着的人里有些就开始觉得脖子后面发凉了,心想这位爷回来,那还能有我们的好日子过了么。&/p&&p&&br&&/p&&p&但是黄巢总要有人剿啊!于是大家一起合计了一下,决定许以李克用高官厚禄,以前你不总抱怨朝廷给的少么?这次回来,要啥给啥!&/p&&p&&br&&/p&&p&李克用大喜,他已经过够了在达靼吃土的日子了,于是立刻领着一票沙陀骑兵杀了回来。黄巢的游戏难度一下子从“普通”被调节成了“ 噩梦 ”,李克用的大军几乎是一路平推着打进了长安。长安收复,李克用军功居首。唐僖宗任命李克用为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河东节度使。&/p&&p&&br&&/p&&p&李克用很开心。&/p&&p&&br&&/p&&p&然而朱温很不开心。&/p&&p&&br&&/p&&p&因为从长安被赶跑的黄巢突围后打回了河南,也就是分给他的地盘。&/p&&p&&br&&/p&&p&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很多事,其中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蔡州节度使秦宗权投降黄巢——在黄巢死后他接过造反大旗又坚持战斗了许多年;另一件事,就是黄巢围攻陈州。&/p&&p&&br&&/p&&p&黄巢围困陈州这件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幕。&/p&&p&&br&&/p&&p&黄巢从长安逃跑之后整个人都已经疯癫了,体验过权力巅峰滋味的黄巢犹如中毒一般,在逃跑时居然还让人带着全套的皇帝行头。于是在陈州遇到顽强抵抗的时候,黄巢整个人都愤怒了起来:飞虎子他们可以赶走我,那是他们太牛我打不过,可你一个小小的陈州竟然也敢挡我大齐皇帝的去路么!&/p&&p&&br&&/p&&p&打!往死里打!然而军粮已经不多了,怎么办?&/p&&p&&br&&/p&&p&黄巢很烦恼,然而很快,他就发现了问题的解决之道。&/p&&p&&br&&/p&&p&安史之乱的时候,睢阳被围,城中无粮,守将张巡从自己的爱妾吃起,号召全城将士一起吃人守城,揭开了唐末吃人的血腥一页。黄巢的军队,在之前长安被围的时候,已经小规模的尝试过以人肉为食了,这让黄巢觉得大规模的吃人也是可以尝试一下的。&/p&&p&&br&&/p&&p&黄巢大军很快就开始了残忍的吃人运动,黄巢专门派出去一支部队到陈州附近搜刮百姓,身强体壮的可以充军或是作为民夫,而身体虚弱的则可以充作军粮。但是黄巢总觉得这样的效率还是有点低下,经过冥思苦想,黄巢充分运用自己的工程学天赋,发明了空前绝后的吃人机器——巨舂。史书是这样记载这一幕的:&/p&&p&&br&&/p&&blockquote&《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贼围陈郡百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饿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人大饥,倚死城堑,贼俘以食,日数千人,乃办列百巨碓,糜骨皮于臼,并啖之。”&br&《资治通鉴·第二二五卷》:“时民间无积聚,贼掠人为粮,生投于碓,并骨食之,号给粮之处曰‘舂磨寨’。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卞、曹、濮、徐、衮等数十州,咸被其毒。”&/blockquote&&p&在黄巢专心攻打陈州并进行发明创造的同时,朱温并没有闲着。他求爷爷告奶奶的找来了附近的几位节度使,又拉来了李克用的沙陀军,一起向黄巢发起了进攻。或许是陈州消耗了黄巢太多的精力,不可一世的黄巢大帝竟然一触即溃,连战连败。终于在一次大败之后,见到大势已去的黄巢外甥林言杀死了黄巢,并准备以此邀功。单没想到的是,林言在路上却遇到沙陀骑兵,这些蛮子不分三七二十一就把林言也干掉了,将林言及黄巢等人首级一并献了上去。&/p&&p&&br&&/p&&p&在消灭黄巢的战斗中,李克用当然是无可置疑的主力。然而得到好处最多的却是朱温,他从前是黄巢军中将领,因此在黄巢军队溃散的过程中收编了大量部队,还拉拢过来一大批能打的将领。性情耿直的李克用则没捞到多少好处,仅仅是在他的军功簿上又写下了辉煌的一笔。&/p&&p&&br&&/p&&p&由于之前围剿黄巢的战斗中,李克用的兵马一直都是主力,因此剿灭黄巢之后李克用的部队已经濒临极限,急需休整和补给。在班师回驻地的路上,李克用路过了汴州,在封禅寺休整。&/p&&p&&br&&/p&&p&汴州正是朱温的地盘,大家应该还记得,正是朱温求爷爷告奶奶的请来了李克用的沙陀骑兵,才剿灭了流窜到自己地盘里的黄巢军。现在李克用路过汴州,朱温自然要准备酒宴,好好表达一下感激之情。&/p&&p&&br&&/p&&p&然而李克用并不领情。&/p&&p&&br&&/p&&p&李克用从十三岁起,就是天下闻名的勇士,一箭双雕什么的,就和玩一样。&/p&&p&&br&&/p&&blockquote&《旧五代史·武皇纪上》年十三,见双凫翔于空,射之连中,众皆臣伏。&br&《旧五代史·武皇纪上》尝与达靼部人角胜,达靼指双雕于空曰:“公能一发中否?”武皇即弯弧发矢,连贯双雕,边人拜伏。&/blockquote&&p&&br&&/p&&p&你朱温算什么?一个投降的贼罢了,不是你投降的早,前几天连你也一起弄死了。&/p&&p&&br&&/p&&p&于是喝高了的李克用在酒席宴间对朱温大肆嘲讽,弄得朱温和手下的将领都十分尴尬,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然而没人敢在李克用面前表露什么不满——开玩笑,这位大爷一怒之下,说不定在酒席宴间就把咱们全干掉了。&/p&&p&&br&&/p&&p&李克用骂完了,很爽,环顾四周,自朱温以下没有一个人敢起刺,更爽,就决定今晚睡在这了。&/p&&p&&br&&/p&&p&朱温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要知道,李克用赴宴的时候可是只带了一队侍卫,他闻名天下的沙陀骑兵都驻扎在城外的封禅寺中。也就是说,只要自己今晚在城中杀死李克用,这支天下无双的骑兵就会群龙无首!而李克用现在又大醉不醒,还有比这更好的时机了么?朱温安排李克用就寝后转身就点齐兵马,紧闭城门,集合手头所有力量攻向了李克用的所在之处。&/p&&p&&br&&/p&&p&一番苦战后,李克用的侍卫们勉强顶住了第一波攻势,杀红了眼的朱温命令手下放火烧屋,攻进了李克用的住处。在关键时刻,李克用被仆人藏到床底下,用冷水浇醒,醒来的李克用犹如油锅里的蚂蚁一样,急的手足无措。正在这个时候,老天开眼,一场大雨浇灭了火头,李克用趁机带着两个人用绳子坠城而逃,逃回了封禅寺。&/p&&p&&br&&/p&&p&正史中是这样记载这场“汴州城雨夜杀人事件”的:&/p&&p&&br&&/p&&blockquote&《新五代史·唐本纪第四》:过汴州,休军封禅寺,朱全忠飨克用于上源驿。夜,酒罢,克用醉卧,伏兵发, 火起,侍者郭景铢灭烛,匿克用床下,以水醒面而告以难。会天大雨灭火,克用得 从者薛铁山、贺回鹘等,随电光,缒尉氏门出,还军中。&/blockquote&&p&&br&&/p&&p&大难得逃的李克用并没有像许多人所想的那样,立刻点齐兵马灭了朱温。而是做了一件令人大跌眼镜的事:他带着部队回到驻地太原,然后开始上访,要求朝廷追求朱温刑事责任,并对自己的损失进行赔偿。&/p&&p&&br&&/p&&p&要知道,这位李大爷向来以行事肆无忌惮而闻名天下,怎么会在一夜之间忽然遵纪守法起来了?其实当时李克用手下的部队已经疲惫不堪,在围剿黄巢的战斗中元气大伤,而全程实力酱油的朱温,收编了不少黄巢残军,军势正盛。李克用就是有一万个不愿意,但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打一场错误的战斗这种事,他还是不会去做的。&/p&&p&&br&&/p&&p&李克用的上访信发到中央之后,以唐僖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大家几次讨论之后,得出一致的结论,那就是……这事,千万不能听李克用的!&/p&&p&&br&&/p&&p&为什么呢?因为李克用实在是太能打了,你想,这么多节度使在一起都攻不下来的长安,他回来之后一出手,破了;好几路大军都打不过的黄巢,他一出手,灭了。现在要是听他的把朱温处理了,他拿下朱温的地盘,以后谁还能制的住他?&/p&&p&&br&&/p&&p&但是作为剿灭黄巢的大功臣,李克用受了这么大委屈,显然不能置之不理。怎么办呢?大家最后想出了一个法子,为了安慰李克用,封他为陇西郡王,用一个王爷的帽子,堵上了李克用的嘴。&/p&&p&&br&&/p&&p&李克用虽然不爽,但是毕竟目前没有灭了朱温的实力,只得作罢。但是这件事令李克用与朱温结下了不解之仇,却深刻的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可以说,整个五代历史的前二十年,都是这次“汴州城雨夜杀人事件”的后续。&/p&&p&&br&&/p&&p&剿灭了黄巢之后,各地虽然还有一些零星的义军,但是已经无关痛痒了,回到了长安城的唐僖宗又可以愉悦的打马球了。但是他所宠信的太监田令孜却忧心忡忡,田公公认为,这次皇帝之所以被黄巢赶出长安,主要是由于兵权都在藩镇,而中央竟然连一支靠的住的禁卫军都没有的缘故。为了皇帝和田公公的安危,建设一支强大的中央军势在必行!然而征兵是要钱的,此时的大唐朝廷已经穷的叮当乱响,全靠各地藩镇好心施舍不定时进贡才能维系存在了,就连大臣的工资偶尔也是要拖欠一下的。这笔钱要从哪拿出来呢?&/p&&p&&br&&/p&&p&田公公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一个好办法:收回安邑、解县两地盐池。&/p&&p&&br&&/p&&p&这两处盐池距离很近,就在今天山西运城的附近。开采年代之早甚至可以上溯至尧舜之时,自春秋以来,这两地的盐池就是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誉为“国之大宝”。而黄巢被赶出长安之后,盐池就被当时的河中军区司令员王重荣同学据为己有了。田公公认为自己选中了正确的目标:这位王同学不仅人品比较差,导致在朝中人缘不好,而且最重要的是实力也有限。挑他下手,利润高风险小,正合适!于是就忽悠唐僖宗下旨将盐池收归国有。&/p&&p&&br&&/p&&p&王重荣表示这简直是在搞笑!盐池给了你我还活不活了,这样吧, 为了表示我对唐室的效忠之心,我每年勒紧腰带挤出来三十车盐给中央支持建军好了。&/p&&p&&br&&/p&&p&田令孜差点被气死,这两地盐池每年能出产多少盐呢?唐书记载&/p&&p&&br&&/p&&blockquote&《新唐书·食货志四》蒲州安邑、解县有池五,总曰“两池”, 岁得盐万斛,以供京师。&/blockquote&&p&&br&&/p&&p&唐代一斛折合约120斤,就是说这两地盐池每年能产盐百万斤,代宗的时候曾经占了中央财政收入的八分之一!王重荣你居然每年只给我三十车,这是打发叫花子么!?不行!这盐池必须收归国有!&/p&&p&&br&&/p&&p&两人争执不下,田公公十分为难,因为强行收归国有实际上等于暗示着中央有权力从各地藩镇的节度使手里夺取他们的既得利益,这无疑是被藩镇所忌惮的。因此田公公灵机一动:你不是不同意把盐池交给国家么?我把你调走换个听话的不就完了么!&/p&&p&&br&&/p&&p&自以为找到了解决之道的田公公马上让唐僖宗下了一道旨意,称为了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更好的发挥王重荣同志的先锋模范作用,任命王重荣同志为兖海节度使,免去其原河中节度使职务;任命王处存同志为河中节度使,免去其原有职务。&/p&&p&&br&&/p&&p&王重荣同志非常愤怒,声称王处存同志兵马太少,河中地区危险重重,王处存来的路上出点什么意外自己可没法负责。&/p&&p&&br&&/p&&p&哈!吓唬我!田公公马上又让唐僖宗下了一道旨意,让李克用马上带兵保护王处存上任。怎么样,大唐第一能打的将领来送他赴任,你王重荣有种就挡挡看吧!&/p&&p&&br&&/p&&p&已经要抓狂了的王重荣大骂田令孜,声称他离间藩镇,蛊惑皇帝,再这样下去,自己就要去“清君侧”了!&/p&&p&&br&&/p&&p&田令孜喜出望外:太好了!你来清君侧,我这不正好有借口把你灭了么?到时候我连找人接替你都不用了,直接把河中收归中央就行了啊!于是大喜之下的田公公找来了邻宁节度使朱玫和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准备等李克用的大军到了王重荣的地盘之后一起发难,干掉王重荣。&/p&&p&&br&&/p&&p&王重荣此时彻底清醒了过来,他了解李克用这个人,这位杀神虽然和自己的关系还不错,但却一直很听大唐皇室的命令。况且田令孜那边已经开始调动初具规模的禁军和刚拉拢过来的两镇节度使准备开战了!现在摆在王重荣面前的选择似乎只有两条了:第一,按照田令孜的意思吐出盐池,灰溜溜离开河中;第二,奋力一搏,临死前挣扎一下。绝望中的王重荣,究竟会选择哪条道路呢……&/p&&p&&br&&/p&&p&俗话说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我们的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同学完美的验证了这句话。&/p&&p&&br&&/p&&p&他在反抗与就范的两难抉择中完美的找到了第三条道路,那就是——忽悠。&/p&&p&&br&&/p&&p&忽悠谁?李克用。&/p&&p&&br&&/p&&p&李克用虽然能打,但是政治头脑却不大好使,加上为人冲动易怒,正是忽悠的最佳对象。王重荣伪造了一封所谓的密旨,然后找到李克用,说:王爷千岁,你可知你大难临头了么?&/p&&p&&br&&/p&&p&李克用大惊失色,连忙问他是怎么回事。王重荣打开密旨说,您看看,朝廷忌惮王爷您的赫赫武功,所以设了这么个局,假装让您来护送王处存到我这上任,实则是把您诓骗到这里来,然后几路节度使一起发难,把您灭在这里!&/p&&p&&br&&/p&&p&李克用大怒,就要点齐兵马杀上长安。不过转念一想——王节度使,您怎么没和他们同流合污啊?&/p&&p&嗨,还不是因为我敬仰王爷您?想到您这样的猛将要被这些小人暗算,我就气不打一处来!对了王爷,据说这些馊点子全都是朱温和长安城里的田令孜想出来的,您可千万别放过这两个小人啊!&/p&&p&&br&&/p&&p&好!李克用马上给朝廷上书,大骂朱温,同时明确指出,大唐现在的问题出在前三排,坏人就在主席台,我李克用迟早要杀上长安,把以田令孜为首的一小撮坏分子全都干掉!随即派出大军与王重荣回合后兵发长安,田公公辛辛苦苦组建的一点禁军与拉拢过来的朱玫、李昌符两镇人马在李克用面前一触即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p&&p&&br&&/p&&p&惊慌失措的田公公只好带着唐僖宗再次逃出长安城,逃到了陕西凤翔。唐僖宗无意中创造了大唐王朝的一个记录——他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两次赶出长安的唐朝皇帝。&/p&&p&&br&&/p&&p&打到长安城边上的李克用现在反而有点手足无措了,当初盛怒之下的李克用只想着杀到长安把想害自己的人都干掉。可是现在田令孜带着皇帝逃跑了,朱玫等人的军队被自己打散了,自己现在反而成了那个攻占长安,逼走天子的罪人了。头脑冷静下来的李克用觉得自己不能再继续往前走了,一旦进入长安,自己这反臣的罪名就算坐实了,到时候天下节度使群起而攻之可不是好玩的。于是李克用将大军驻扎在长安城外,又向唐僖宗上了一封奏折,在奏折中提出我李克用这次发兵,只为消灭皇上身边的恶人,也就是田令孜!只要皇上您干掉田令孜,我马上就接您回来!&/p&&p&&br&&/p&&p&这下田令孜彻底慌了神,李克用这小子完全不给自己活路啊!然而还没等到他想好对策,另一个坏消息就传了过来,之前投靠他的邠宁节度使朱玫,见到田令孜大势已去,宣布投诚李克用,并带兵打过来了!&/p&&p&&br&&/p&&p&得知这一消息的田公公连忙跑到唐僖宗的寝宫,准备带着皇帝再次跑路。然而由于之前完全没有预料到朱玫会突然反水,田公公带上皇帝之后已经来不及通知文武百官和他们一起逃跑了,于是索性带着几队侍卫和宫中太监们就上了路,连大唐历代先祖的牌位都被丢在了凤翔!&/p&&p&&br&&/p&&p&朱玫到了凤翔之后有点傻眼,自己原本想砍了田令孜的脑袋向李克用邀功,然而现在这里只有一票文武大臣,皇帝和田公公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李克用知道这事之后也很扫兴,于是带着大军劫掠一番后,同王重荣一起返回了自己的驻地。&/p&&p&&br&&/p&&p&李克用撤兵之后,朱玫突然发现,山中无老虎,自己这只猴子终于可以称大王了!现在朱玫成了长安周边最大的一股势力,手中握着大唐王朝的文武百官和一票皇亲国戚。而田公公带着唐僖宗已经跑到了四川一带,影响力越发微弱了。朱玫的心思开始活络了起来,占据这么好的一块地方,不做点什么实在是有点可惜了,要知道,就算大唐朝廷再势微,毕竟还是天下共主啊!&/p&&p&&br&&/p&&p&于是朱玫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拥立新君!经过一番运作,襄王李煴在他的胁迫下于长安城加冕登基,新朝廷对天下藩镇大肆褒奖,几乎人人加官进爵,于是各地藩镇也都顺水推舟,宣布效忠新君。朱玫兴奋不已,将侍中兼诸道盐铁转运使的职位授予自己,完全把持了新朝廷的内外大权!&/p&&p&此时李克用的心情有点复杂:天下人都以为是他把唐僖宗赶出长安的,自然也把朱玫在长安城所做的这一切都归咎于他,这样,李克用就被扣上了一个乱臣贼子的帽子了。然而实际上呢?实际上李克用并没有从这次拥立新君的事件中拿到一分一毫的好处!一口天大的黑锅扣到了自己头上,然而好处却一点都没分到,这样的事情,简直不能忍啊!&/p&&p&&br&&/p&&p&琢磨过味来的李克用立即传檄天下:赶走皇帝这事和我没关系,我原本只是打算去清君侧的!拥立新君这事更和我没关系,都是朱玫这小子自己干的!现在我要拨乱反正,迎回唐僖宗,你们谁赞成?谁反对?&/p&&p&&br&&/p&&p&大家早就看朱玫这小子不顺眼了,你朱玫又不能打,也没什么本事,说拥立皇帝就拥立皇帝,凭什么啊?只是碍于李克用的面子,加上朱玫在新皇登基后大肆封赏,才勉强按捺了下来。现在李克用这领头一起刺,大家就都明白了——喔,原来朱玫这小子背后没人啊!那哥几个还等什么啊!&/p&&p&&br&&/p&&p&于是各地节度使群起相应,都没等到李克用发兵长安,就把朱玫灭了个干干净净,把襄王李煴打落皇座,斩首示众,又一起迎回了唐僖宗。&/p&&p&&br&&/p&&p&大难得逃的唐僖宗回来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贬斥了田令孜,这个曾被自己唤作“阿父”的太监。田令孜被革去所有官职、爵位,流放端州,永不赦免!唐僖宗还想把当初留在凤翔的文武百官也全都咔嚓掉,然而这个主意被劝了下来——要知道,当初留在凤翔可是因为皇上您跑的太快了没带上这些人,现在以这个为借口砍了人家,是不是有点不太厚道啊!唐僖宗又下了一道旨意,封李克用为“忠贞平难功臣”,加封为晋王。&/p&&p&&br&&/p&&p&总之,经过一番折腾,唐僖宗总算又回到了伤痕累累的长安城。然而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那就是在李克用东征西站的过程中,他的老对头,朱温,却一直显得很沉默。那么这些年里,朱温究竟都干了些什么呢?&/p&&p&&br&&/p&&p&朱温在忙着剿匪。&/p&&p&&br&&/p&&p&我们之前说过,黄巢的部队被击溃以后,很多人投降了朱温,但是还有一部分溃兵被秦宗权(就是投降了黄巢的那个节度使)收拢了起来,在河南境内四处流窜作案。&/p&&p&&br&&/p&&p&朱温很头疼,自己刚刚作大死得罪了李克用,虽然这货现在忙着做大唐的世界警察没时间理自己,但是你家里有一伙人四处流窜,屋子外面又有个强敌虎视眈眈的毕竟让人很不爽。朱温和自己手下的谋士合计了几次之后,觉得攘外必先安内,还是得先把秦宗权这伙人消灭掉——最不济起码也得赶到别人的地盘上让他祸害别人啊!&/p&&p&&br&&/p&&p&于是朱温愉快的开始了围剿秦宗权的奇幻之旅,为什么说很奇幻呢?因为朱温同学几次大战下来,发现自己竟然打不太过秦宗权!要知道,朱温可是几乎把黄巢手下能打的大将都收编了过来啊!秦宗权不过收拢了几万溃兵,怎么可能就打不过?!不信邪的朱温又开始了第二次、第三次围剿大业,然而依然是打不太过的节奏,相反,秦宗权的队伍却越打越多,越打越强……&/p&&p&&br&&/p&&p&原来朱温想的是最好能灭掉秦宗权,不行就把他赶走去祸害别人。然而其他节度使也是这么想的,于是大家纷纷封闭关隘道路,把秦宗权的活动范围限制在了河南境内。无路可逃的秦宗权只好在河南境内游荡,所过之处烧杀抢掠,百姓流离失所,而这些流离失所的百姓里又有很大一部分反过来投靠秦宗权,所以秦宗权的队伍越打越大,打输了也不要紧——我再跑再抢就是了。但是朱温却不可能这么做,要知道,强盗可以在你家里放把火抢点东西就跑,可你为了抓强盗,难道还能把自己家里点着么?&/p&&p&&br&&/p&&p&一来二去,朱温反而被秦宗权困在了汴州(今天的河南开封)城中,秦宗权十分开心——俗话说得中原者得天下,看来我秦宗权王霸之业的第一步,就要从这里开始了!&/p&&p&&br&&/p&&p&和洋洋得意的秦宗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犹如热锅上蚂蚁一般的朱温。几次大战下来,汴州城里的军队已经为数不多了,他虽然派出去不少人到各处去征兵,然而这河南地界从黄巢开始就被祸害不知道多少次了,哪里还有兵可征。朱温冥思苦想,忽然眼前一亮:我怎么把我这两个兄弟给忘了啊!&/p&&p&&br&&/p&&p&朱温口中的这两个兄弟可不是他的亲兄弟,他的亲兄弟一个当年在黄巢军中战死了,另一个一直守着老妈给别人当长工,前不久才被朱温接来享受富贵。朱温说的这两个兄弟,是兖、郓二州的节度使:朱宣和朱瑾。这两位可是亲兄弟,都驻扎在山东一带,之前剿灭黄巢的时候朱温和他们攀了不少交情,由于大家同姓,平日里交往起来总是以兄弟相称。这两位古道热肠,再说我要真被灭了,秦宗权指不定就挥军兖、郓,我派人去他们那搬兵,准成!&/p&&p&&br&&/p&&p&朱温所料不错,朱宣和朱瑾听说朱温快撑不住了,二话没说就领军来援,一直杀到汴州城下。朱温大喜过望,连忙设下酒宴款待这两位,秦宗权和一票手下正咬牙切齿的在军帐内琢磨以后要怎么办——这下攻城是没戏了,下一步往哪走呢?正琢磨着呢,就听得军营一片大乱,秦宗权连忙派人出去打听: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士兵哗变了么?&/p&&p&&br&&/p&&p&没!老大,朱温打过来了!快跑吧!&/p&&p&&br&&/p&&p&胡说!咱们的探子不说他在城里请朱宣和朱瑾喝酒呢么?&/p&&p&&br&&/p&&p&是啊!谁知道他半道起来说去上厕所,实际是领着人马直接打出来了啊!您还是赶紧跑吧,兄弟们抵挡不了了!&/p&&p&&br&&/p&&blockquote&《新五代史·梁本纪第一》:五月,兖州朱瑾、郓州朱宣来赴援。王置酒军中,中席,王阳起如厕,以轻兵出北门袭晊,而乐声不辍。晊不意兵之至也,兖、郓之兵又从而合击,遂大败之,斩首二万余级。&/blockquote&&p&&br&&/p&&p&这下秦宗权算是元气大伤,彻底沦为流寇。但是朱温并没有趁机一鼓作气,剿灭秦宗权,他想的是,如果留下秦宗权呢,这点人马已经翻不起什么浪花了,但是自己却可以养寇自重,不断的向中央要钱要粮要政策。最妙的是,只要秦宗权一天还在,别人来打自己的时候就会先被扣上一个“破坏大唐剿匪计划”的大帽子,相当于给自己额外加了一道保险啊!打定主意的朱温一方面象征性的派人去惴惴秦宗权,一方面借机控制了整个河南,而另一方面,他自然也没忘了感谢关键时刻来帮助自己的朱氏两兄弟。他激动的拉着两人的手说,以后我们就是亲兄弟了,我们就是大唐王朝的朱氏三巨头,简称朱头三……&/p&&p&&br&&/p&&p&朱氏兄弟哈哈大笑,客气啥,兄弟你以后有用得着哥哥的地方尽管直说,咱们哥们之间,没说的!&/p&&p&朱氏兄弟带着朱温送给他们的礼物,开开心心的回到了山东,以为从此在河南有了一个强援,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了。然而高兴了没几天,忽然接到手下来报:节度使大人,大事不好了,咱们被人打了?&/p&&p&&br&&/p&&p&胡扯!谁这么大胆子?不知道朱温是我兄弟么?&/p&&p&&br&&/p&&p&就是您兄弟打的您……&/p&&p&&br&&/p&&p&大惊失色的朱氏兄弟赶紧联系朱温,说兄弟啊,难道你是失心疯了?还是地图看错了,我们是你的好兄弟朱宣和朱瑾啊!&/p&&p&&br&&/p&&p&朱温正色道:妈蛋打的就是你们,你们两个没人性的家伙,亏我拿你们当兄弟,你们竟然暗中挖我墙脚,勾引我的士兵叛逃!你们深深的伤害了我的心灵!我今天一定要讨个说法!&/p&&p&&br&&/p&&p&朱氏两兄弟连忙回去问自己手下,是不是你们手贱挖人墙角了?手下纷纷摇头,老大,你们知道的,这年头兵荒马乱,有人来咱们这投军咱们就收,上哪知道是不是朱温的兵啊!再说了,就算是朱温的兵,他跑到咱们,也没有不要的道理啊!&/p&&p&&br&&/p&&p&原来朱温早就盯上了山东这块地盘,上次请两人出手的时候朱温发现,山东大汉人高马大,比河南这边的士卒可强多了。而朱氏兄弟胸无大谋,可比自己差远了,这要是自己的统率力加上山东军卒的武力,那这天下还有谁能挡得住自己啊!因此消灭秦宗权以后就一直磨刀霍霍,准备向山东进军了,至于挖墙脚什么的,不过是个借口罢了。&/p&&p&&br&&/p&&blockquote&《新五代史·梁本纪第一》:朱宣、朱瑾兵助汴,已破宗权东归,王移檄兖、郓,诬其诱汴亡卒以东,乃发兵攻之,取其曹州、濮州。&/blockquote&&p&&br&&/p&&p&明白过来的朱氏兄弟大骂朱温忘恩负义,然而朱温潇洒一笑:节操?那种东西早就被我下酒吃了,你们就乖乖的把地盘交出来吧!一时间朱氏兄弟节节败退,眼看着朱温就要彻底拿下山东。然而这时候,过够了世界警察瘾头的李克用终于从长安方向回过了神,他惊讶的看到原本还风雨飘摇的朱温竟然已经占稳了中原之地,现在竟然还要把山东也拿下来了!这怎么可以!义愤填膺的李克用果断响应朱氏兄弟的请求,组建了一支维和部队前往山东地区调解纠纷。&/p&&p&&br&&/p&&p&李克用派出的是他的义子李存信,我们知道,李克用手下将士的战斗力远超大唐其余部队,因此这支人马到了山东之后果然把朱温打了个落花流水。&/p&&p&&br&&/p&&p&朱温对这事表示情绪稳定,因为他已经想好了对策,那就是收买魏博节度使——罗弘信。&/p&&p&&br&&/p&&p&为了看得更明白一些,我们还是先上一张唐末的藩镇形势图好了。&/p&&p&&br&&/p&&img src=&/v2-2b6c17f31b9ceb0a0627f68_b.jpg& data-rawwidth=&597& data-rawheight=&4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7& data-original=&/v2-2b6c17f31b9ceb0a0627f68_r.jpg&&&p&&i&唐末藩镇形势图&/i&&/p&&p&&br&&/p&&p&李克用的地盘在山西,他如果想到山东,那么就必须经过魏博。如果魏博的节度使发难的话,那么李克用派到山东的部队瞬间就会被两面夹击。&/p&&p&&br&&/p&&p&魏博节度使罗弘信原本是个骑墙党,打算两边都不得罪。然而李存信御下无方,击退了朱温之后竟然在魏州一带大肆劫掠了一番,这下算是惹火了罗弘信,加上朱温一个劲地在旁边添油加醋,没事就给罗弘信写个局势分析什么的:据可信之内部小道消息,李存信下一步就要掉过头来灭了你了!望罗兄早做打算,和我一同抗击晋军!罗弘信越看越有道理,越分析越觉得朱温这话可信,得了,我还是和朱温一起收拾李存信吧。&/p&&p&&br&&/p&&p&李存信这时正信心满满的准备下一波攻势,不料罗弘信从背后扑上来一波暴击就带走了一大半的人马。消息传回太原,李克用大怒,立即点齐兵马从背后给罗弘信来了一波暴击。打进魏博的李克用指示手下一定要狠狠的抢,往死里抢!你罗弘信不是因为我干儿子抢你点东西就发兵打他么?老子这次要抢遍你整个魏博!&/p&&p&&br&&/p&&p&罗弘信转身找到朱温:我这可是听了你的话才出的兵啊,现在这样你能不管?朱温表示我当然不能不管啊,这样,我这边困住朱宣他们,让我手下大将葛从周他们和你一起回家抗击李克用。罗弘信琢磨了一下,觉得李克用铁骑天下闻名,这点人马可能不太够啊。朱温哈哈一笑,说哥们,我早替你想好对策了,咱们就在洹水边上和他打,河边土地松软,骑兵发挥不出优势。另外我这还有个法子,河边草多,咱们多挖陷马坑,把李克用他们忽悠过来,到时候骑兵没了马,咱们一波就把他们带走了。&/p&&p&&br&&/p&&p&这法子有效没?&/p&&p&&br&&/p&&p&事实证明,这办法太好使了,李克用在洹水边上一场大战损失惨重,长子李落落因为陷马坑伤了马腿,被对方活捉,连李克用本人也差点挂掉。李落落被捉之后马上就被送到了罗弘信手里,罗弘信简直爽到不行,随手就把李落落给杀了。&/p&&p&&br&&/p&&blockquote&《旧五代史·唐书二·武皇纪下》:武皇与汴军战于洹水之上,铁林指挥使落落被擒。落落,武皇之长子也。既战,马踣于坎,武皇驰骑以救之,其马亦踣,汴之追兵将及,武皇背射一发而毙,乃退。&/blockquote&&p&&br&&/p&&p&如果罗弘信看过日本的热血漫画,想必是绝对干不出来这种事的。一般说来,漫画里主人公重要的同伴被干掉之后都会暴走反杀,李克用显然遵从了这一定律,得知儿子死讯的李克用战斗力猛增10086,一口气平推掉了魏博十几座城池,罗弘信被追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恨爹妈少生了两只脚。朱温本来在山东正打的风生水起,然而此时却发现自己没法再继续下去了,要是罗弘信他们真的被灭了,李克用可就分分钟从背后包抄过来了啊!没奈何的朱温只得放下山东战场,亲自率军驰援魏博,在观音门边上堪堪抵挡住李克用的攻势,战局进入了僵持阶段。&/p&&p&&br&&/p&&p&这时候双方都已经有点精疲力尽了,而李克用的情况尤其不好,因为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留守幽州的刘仁恭变节了。&/p&&p&&br&&/p&&p&刘仁恭是个唐末将领中的奇葩,他武艺平常,头脑一般,唯一拿的出手的是一项奇门本领:挖地道攻城。因此人送外号“刘窟头”。李克用手下大多都是骑兵,攻城比较费劲,刘仁恭投靠李克用之后立刻得到重用。李克用打下来幽州之后,刘仁恭被保举为卢龙节度使,留守幽州。&/p&&p&&br&&/p&&p&然而刘仁恭却另有打算,当李克用派来的使者到达幽州之后,刘窟头表示最近契丹人在幽州附近图谋不轨,自己压力很大,不能为晋王分忧。&/p&&p&&br&&/p&&p&李克用得知这一消息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刘仁恭算个什么东西?说好听点你是我保举的节度使,说不好听的,你就是我李克用养的一条狗,难道还要跟主人造反么?不信邪的李克用再次派人前往刘仁恭处征兵,然而这次刘仁恭干脆连借口都懒得找了,直接告诉李克用:要兵是没有了,要钱也没有,以后晋王您要想从我这调集兵马粮草,免谈!&/p&&p&&br&&/p&&p&此时朱温与李克用之间的战斗已经接近尾声,朱温趁着李克用无力继续发动攻势的时候抓紧时间搞定了朱氏兄弟。于是李克用掉转枪口,决定要教一教刘仁恭做人。&/p&&p&&br&&/p&&p&李克用带着五万人马发兵幽州,大家都以为这将是一次极其轻松愉悦的战斗——以李克用的战斗力,打你个刘窟头还不是跟玩一样?事情的发展也和大家估计的差不多,李克用带着人马一路打到蔚州(今河北省蔚县),几乎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李克用十分开心——拿酒来!我要痛饮庆祝!&/p&&p&喝完这顿咱们就一鼓作气,把蔚州拿下来!&/p&&p&&br&&/p&&p&王爷,今天大雾,不利进军,要不咱还是算了吧?&/p&&p&&br&&/p&&p&怂货!刘仁恭什么东西,还用怕他么?先喝,喝完了就灭了他!&/p&&p&&br&&/p&&p&正当李克用喝的high的时候,前方探子紧急来报,幽州方面派了一支人马,由一个叫单可及的家伙领着打过来了!李克用一摔酒杯,刘仁恭呢?就派这么个玩意来糊弄我?杀出去!&/p&&p&&br&&/p&&p&于是大醉之中的李克用领着一队骑兵就杀出去,不得不说,飞虎子宝刀不老,所过之处人仰马翻,幽州军望风披靡。然而不要忘了,骑兵冲过去了,步兵们可还在后面啊,在追赶自家骑兵的过程中,李克用的步兵中了埋伏,损失惨重。而这位李王爷杀着杀着,也觉得事情不大对头了——怎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率土之滨 张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