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世界里可以杀人越货,并且不会感到自责 英文,显现实生活中脑海里却有强烈的意识不能这么做

在稻草编织的世界里,回到最原始的自然
稻草艺术节 稻米之乡 自然乐园 稻占技艺
职业旅行者,旅游摄影师,旅游体验师,乐途灵感旅行家,携程旅行家,途牛大玩家,去哪儿聪明旅行家,搜狐自媒体等。
分享到朋友圈,看看你的微信影响力有多大?
分享此页至
复制成功,去粘贴吧
童话世界稻草编织的童话乐园,这里散发着稻草和泥土的清香
艺术园区在这个稻草编织的世界里,孩子们回到了最原始的自然,大人们,则找回了丢失已久的乡愁
节庆典礼没有围栏,没有墙垣,只是在这片土地上,开办起了新鲜却又最自然不过的稻草艺术节
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从来没有短吃少穿的记忆,从小便走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手机、IPAD不离手,会玩复杂的电子游戏;游乐场、主题乐园周周去,很容易就沉醉在自己的里;唱歌、画画补习班,总有一样特殊技艺。现在的孩子,却也是可怜的,自小便被钢筋水泥包裹,很少能够走进本应最原始的乐园,散发着泥土香味的自然。这一次,走进辽宁,在稻米之乡巧遇稻草艺术节。这是一片原始的土地,或许,之前是稻子生长的地方,而现在,没有围栏,没有墙垣,只是在这片土地上,开办起了新鲜却又最自然不过的稻草艺术节。错过了上午最重头戏的表演,没能现场感受到厚重的风情,却惊喜的,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发现了孩子的自然乐园。木船中劳作的稻草人;用稻草方砖与稻草狮身人面像组合成的稻草金字塔游戏区;孩子们最喜欢玩的“草壳郎”推草球;大大的稻草迷宫;稻草足球场;稻草动漫乐园……这些动漫形象,这些玩乐场景,都是孩子们再熟悉不过的,可是,这里的一切,都不是人工的色彩斑斓,而是最自然的稻草黄;这里的一切,都是直接生长在裸露的土地上。孩子在尽情玩耍,释放天性之时,还能踩到脚下的泥土,看到不远的落日。在这一片柔软的稻草堆里,孩子们总能找到自己最爱的所在。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惹得身边的同伴想起自己的孩子,后悔着没能带宝贝一起,走进这片自然的乐园;另外的妹子,则自己变成了孩子,完完全全的投入到稻草的世界中。而身为金牛座姑娘,省钱也节约,每次见孩子吃饭浪费时都接受不了的我,望着眼前,则想着太多的孩子,吃过了不少香喷喷的米饭,却从来不知道大米是从何而来,更不懂得珍惜眼前得来不易的粮食。或许,在稻草的世界里,好奇的孩子,自然会想要知道稻草的来历,也便了解了稻米的来历。再深入些,有着乡土情结的父母,或许还会跟孩子聊起当地流传已久的稻占技艺。孩子懵懵懂懂中,了解二十四节气,了解这神秘的“道法仪式”,或许,也慢慢的,懂得了不能浪费粮食的道理。再往里走,路边的十二生肖塑型区,同样,也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地方,凭借着自己的知识与想象,孩子们辨识着活灵活现的稻草造型,“鼠、牛、虎、兔、龙……”,一条路走过,孩子们也便走过了一个生肖的轮回,知道了即将到来的生肖年。马路上,马车轻轻的走过,乘坐过各种交通工具的孩子们,对马,从来都没有抵抗力,这或许,也是自然的一种召唤。路的尽头,一条腾飞的巨龙面前,不单单是孩子震惊了,父母们走在前面,也不禁仰望。而另一面,摆放着一辆辆吐着硕大铜钱的收割机,如果孩子们走得够深入,一定会对这个庞然大物感兴趣。他们或许玩过小小的推土机,甚至也有小小的收割机,却很少有机会见到真正的,能够收割粮食,创造财富的收割机。播种、收获,土地跟人的关系,原本是这么密切,只是,人们走得太远,渐渐的忘记了生活开始的地方。夕阳西下,暖色的阳光洒在稻草艺术节的场地里,而太阳,就在不远处的土地上,离我们很近很近。回到最开始的乐园,木船中,两个稻草人依旧在忙着劳作;金字塔闪着金黄的光芒,一个小孩在夕阳的照射下,一步步的爬上金字塔顶端,妈妈则在背后保护着她,画面温馨唯美。在这个稻草编织的世界里,孩子们回到了最原始的自然,大人们,则找回了丢失已久的乡愁。
乐途旅游网与乐途灵感旅行家:觉非行记
您已经喜欢过了~
已钉到灵感墙
钉到灵感墙上
创建新灵感墙
该灵感墙已存在
仅自己可见
更多的灵感
盘锦稻草艺术节 百年第一稻 彰显独特稻艺 回童年在草垛上打滚晒太阳
稻艺文化乐园
童趣撒欢之地
辽宁盘锦稻草艺术节
请填写验证码:
Recommended amazing places just for you
发现更多灵感
总阅读量: 文章数:
总阅读量: 文章数:
总阅读量: 文章数:
总阅读量: 文章数:
总阅读量: 文章数:
总阅读量: 文章数:
马上点亮世界万千旅游灵感
来成为一名有态度的灵感导师  本来还以为休息可以多做点功课  结果,反而比平时更忙些  有点感慨,现在的人对医生的信任度实在是太低了  有点小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找熟人不是直接看医生  唉.........    休息一下喝口水  回来更新    哦,还要谢谢小令和007的新鲜热图  看得我都又想去西安了  话说我也有十几年没去过了  上一次还是学校放假一帮人  时间过得真快呀,转眼都这么多年了  看着游人稀少的昭陵,想到不能回家的骏马  心里还真沉重    为了让自己轻松点,想起了这个新闻  发来给大家分享,,,嘎嘎    几年前我在欧洲旅行的时候  本来还打算仔细参观大英博物馆的(因为魂牵梦萦的永乐大典啊)  结果后来别人告诉我不能参观了,博物馆关闭了东方展厅  当时不爽极了,也没办法,就参观别的吧    回国才知道,博物馆的中国文物竟然被盗了,哈哈  不知怎么回事,或者是我心态问题  不管怎么样,我的第一反应是&纵横四海&的真实版上演了  好希望是国家派出去的特工干的呀  虽然大部分可能就是专门的文物大盗,,,,,,,,,    有时候还真希望就这样回国也好  偷了抢了我们的东西不还  我们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一样给他弄回来  唉,幻想啊幻想    呼唤红豆妹妹的发哥,快出现吧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馆区
  也许因为我们的历史已经流入了我们的血液。这个帖子才会让我们觉得如此亲切。  在别人的眼里,这些墓葬都是些无稽之谈。前不久不是有帖子说,土耳其网站说汉朝的帝陵是它们建的金字塔吗?美国人也以为茂陵是外星人的工事。  西方人不知道什么是历史。也否认真正的史学。  在他们的眼中历史完全靠编,所以中国人的历史是中国人编的。  所以有时候考古挖掘是必要的。    
  莫非又近距离接触lz了???  猿粪啊!!!!!
  这贴一定要马克  顺带为我老爸,我弟弟。。。等人马克。。。    话说考古是我一辈子最向往的  每当看这种帖子时心中也向往也怨念。。  那些盗墓的故事真的不忍细看,很心酸。。    希望楼主继续更新  别弃坑  另外上面油菜的人挺多  我是报着学知识的态度进来学习的  大家继续哈。。。
  附上当时的新闻    英国不列颠博物馆工作人员1日说,  该馆东方展厅陈列的15件中国文物上星期遭窃。  博物馆女发言人汉娜·博尔顿说,  博物馆工作人员上月30日发现这些珠宝失踪,  他们怀疑珠宝是于29日被偷走。  这些文物都有600年至1300年的历史,  包括玉簪、耳环、发夹和指套等物品。     博尔顿说,这些被盗文物并没有明确估价,  “但显然这些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物品”。     伦敦警方表示,由于博物馆报警系统近期并未触发,  由此推断小偷可能是在博物馆开放时间携珠宝离开。  不列颠博物馆内的展览走廊和通道共长约4公里,  安全警卫每天都会来回巡逻,馆内还装有报警系统。  但被盗珠宝所在亚洲古物展览馆并未安装独立报警系统。       一个月内发生两起盗窃案     警方目前已将这起案件与大约一个月前  伦敦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发生的那起中国文物盗窃案联系起来,  在10月4日下午发生的那起案件中,  共有9件价值6万英镑的文物被盗。  与发生在大英博物馆的盗窃案不同的是,  盗贼利用工具,破门而入,进入博物馆的陶器馆,  成功地将上述文物盗走。       是巧合还是有团伙犯罪?     同一座城市的两座著名博物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生类似的盗窃案,  这究竟是巧合,还是文物盗窃集团精心策划的行动?  这两起中国文物盗窃案不仅引起了英国警方的警觉,  英国媒体也纷纷进行报道,  《卫报》和《独立报》等报纸评论说,  对中国古董的收藏热正在兴起。  这一收藏热主要流行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生活水平提高后出现的“暴富阶层”,  再加上海外华人圈中形成多年的富有阶层,  这些人中的很多人加入到古董收藏的行列,  由此出现了一大批收藏家。  有些爱国人士甚至不惜巨资,购回流失国外的文物。     英国媒体分析认为,  这两起中国文物失窃案可能受到某位私人收藏家的幕后指使,  但英国警方并不认同这样的说法。  而英国“艺术丢失登记”组织负责人亚历山大·史密斯认为,  至于盗窃者是一个犯罪集团还是某个盗贼顺手牵羊,  现在很难断定。       如果文物要回家,我是由衷的希望不要是我们花钱买回来  如果真的有心.......眼明手快?    大英博物馆展出的中国玉龙头饰玉人这个大家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朝代的了,嘿嘿
  原来我离楼主这么近,圆满鸟~~~~~~~~哈哈
    被盗文物一览表    1.中国纯金指甲套(唐代、元代,公元7-13世纪)     2.中国纯金王冠(宋或元代)    3.(一双)中国镀金青铜发簪(唐代公元618-906年)    4.中国镀金青铜狮(唐代-元代公元7-12世纪)    5.(一双)中国镀金青铜浮雕装饰板(唐代-元代,公元7-12世纪)    6.中国青铜镜子,有叶片装饰物,背面为纯金镜架(唐代,公元618-906年)     7.中国镀金青铜圆镜(唐代,公元618-273年)    8.(一对)中国纯金丝臂环(元代,公元年)    9.(一对)中国纯金耳环(元代,公元年)     10.(一对)中国透孔编织发夹(唐代,公元618-906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大英被盗的中国文物清单。  被谁盗的不知道,但被盗原因是有迹可查的。  大英不收门票,政府补贴不多,博物馆要自己创收。  所以经常把展厅出租给人办晚会,晚会的时候那些文物是不收下来的。  安全保护措施很烂,并不需要什么大盗,也不需要很高的技术。  丢失的全是金银或青铜的小东西,不知道从此流落何方了。  我说过,永远不要指望外国人会真心爱护你家的宝贝,在他们家里,那是玩具,是商品。    还有,《永乐大典》月圆你是看不到的。根本就不拿出来展。  
  作者:月圆的马甲 回复日期: 21:51:11     这个大家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朝代的了,嘿嘿  ——————————————————————————    呵呵呵,你好不厚道。  果然是个恶俗无比的朝代啊。
  丢失的全是金银或青铜的小东西,  =====================  由此可见是谁干的,西方毛猴子哪会理解玉的价值。  蛮夷永远是蛮夷。    
  好贴。。。。    一定得马克马克          好好看  。      不过有个问题我一直没搞懂。。      为什么我们的皇帝放在了纪念堂里面      这么多年了 里面的是他真身吗。。      多年以后
改朝换代了。。。那会不会被。。              
  不错的帖子,最近正对这些比较感兴趣
  不错的帖子,最近正对这个感兴趣
  马克马克
  作者:喜娘娘与灰大狼 回复日期: 22:13:54 
      不过有个问题我一直没搞懂。。    可以去问下纪念堂的工作人员,相信能得到满意的答复。
  哎哟……才下班 急着来看贴 LZ还在吗还在吗?!  
  小令动作真快,这么就把被盗清单上了  我却要哭了  刚快打完了,还没保存呢,黑了,没电了  ....晕死了  原来是隔壁的电表跳闸  他弄错了把我家的电闸拉了  吐血.............    关于喜娘娘童鞋的问题,  当代政治人物,留待后人评说,或者处理  我们不用操心,一般过于执着要谈这个问题的人,  通常会被人认为是别有用心滴...  相信你只是好奇.....  
  樱花,这么晚下班啊,我在呢  今天也是晚上才来的  白天一天团团转  ...  
  沙发要到了?    话说很喜欢纵横四海的发哥和哥哥啊,盗亦有道,不过毕竟是电影演的,现实生活里我还是要说:鄙视盗墓贼,诅咒你们!    在博物馆里拍照一定不要开闪光啊,每次在博物馆里看到我都会很讨人嫌地走过去提醒对方……汗……    不过小令你也别愧疚了,错而能改,善莫大焉~~(我好不厚道啊,咔咔)    我没有多少博物馆的图片,因为每次去我都是买画册,很少用相机拍……没法跟大家共享……
  作者:月圆的马甲 回复日期: 22:42:54 
    小令动作真快,这么就把被盗清单上了    我却要哭了    刚快打完了,还没保存呢,黑了,没电了    不是我手快,是那个八大英博物馆文物的贴里,我发过一次。  要不现查也没这么快的。
  /programs/view/zo4lPtFEbUA/      感兴趣的TX去看一下&汉武天声&
  MARK..  好贴,原来看小说的时候打死也想象不出来是怎么回事.  现在终于懂了点了.谢谢楼主.
  作者:面粉007 回复日期: 11:27:48 
    [转载]明神宗朱翊钧棺椁开启后发现的天大秘密/yolanda_cloris/blog/static//        -------------------------------------------------------        这篇讲到葬式的,有很多图片,很有趣,内容有点长,我就不贴在这里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        顺便遗憾的告诉楼主,据我所知,挖掘出来的帝王陵,干尸的仍做防腐处理以后展示,骨殖也如此,但是没有展示的,往往就是因为没法展示——已经尸骨无存了,或者被毁坏了,找不到了,如著名的明神宗……  ====================================================================  应该不会展示骨头吧
不然也太不厚道了    不厚道
  六个记号
      作者:月圆的马甲 回复日期: 22:42:54 
    小令动作真快,这么就把被盗清单上了    我却要哭了    刚快打完了,还没保存呢,黑了,没电了    ....晕死了    原来是隔壁的电表跳闸    他弄错了把我家的电闸拉了    吐血.............        关于喜娘娘童鞋的问题,    当代政治人物,留待后人评说,或者处理    我们不用操心,一般过于执着要谈这个问题的人,    通常会被人认为是别有用心滴...    相信你只是好奇.....    ----------------------好奇的分割线--------------------------      好奇好奇.....    毕竟那个纪念堂所在地太耀眼了..    不考虑风水问题的么..?      不过貌似学习的是苏联老大哥    他们就爱把伟人的遗体放在那儿供人看..        令同学让我问工作人员..还真的没办法
....距离太远          那个大英博物馆的纵横四海真有趣          听说鬼吹灯要拍出来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说完,他掏出钥匙命令随从将箱子打开。两只普普通通箱子打开了。顿时人们  眼前一亮,满屋生辉。只见一箱里摆着一个玉石西瓜,全是由珍宝玉石做成,且不  说每一粒玉石的价值,仅玉石的数量已是一时难以数清;再说另一箱里摆一口宝剑  ,剑身已呈黑色,剑柄镂金雕玉,年代已是久远。肖永银一时也看呆了,看了好一  会儿,才问孙殿英:孙司令,你这两件宝贝,是从哪里得来的呀?这一问,孙脸色  顿时黯然,好一会儿,他才叹息道说起来惭愧,是兄弟我从慈禧墓里取出来的。肖  永银又问:这两件东西有什么特殊吗?孙殿英又低头细细瞧看一番,然后低声说:  这个玉石西瓜,是当年外藩进贡清朝皇帝的礼物:这口宝剑,是三国时代赵子龙的  !      肖永银心头一震,啊!赵云的宝剑,当年叱咤风云的赵子龙用的就是这把剑?  哎呀呀!肖永银不由地将宝剑握在手中,感觉沉甸甸的,望着发黑的古剑,两千年  前赵子龙的神武英姿,仿佛活跃在眼前……肖永银将古剑放回箱内,慢慢合上箱盖  ,沉吟片刻对他说:孙司令,真对不起,这些宝贝是国家的,必须交公呀!      孙殿英脸立刻变白,他为难了,想不交,现已深陷囹圄不敢不交,不过他还是  说:我太喜欢这两件宝物了,你不知道自从有了这两件宝物在身边,我活着都像有  了精神头儿,能不能再让它陪我两天!肖永银说:不行啊,这是野司的命令,必须  上交归公!孙殿英交出国宝后,被押送到中原野战军总部,刘伯承特意见他一面。  随后将他送到涉县关押,生活上对他以优待,但他几十年抽大烟恶习难改,关押生  活很不适应,不久即病,虽经多方医治,终因年龄大身体差,于1947年秋病死。          楼主看这里,记得在天涯也看到过类似的帖子提到赵云的宝剑的,请问可信度以及宝剑去向??      
  一直以来都对流落海外的文物耿耿于怀  想到了特别难受  有一天在网上看到了一份文革时期毁掉的文物清单  虽然说也略略听说过这次  可还是没有一件件标明的震撼    于是再看到海外文物的时候就安慰自己  是我们的东西,不管他摆在哪里  还是我们的,文化的标识在那  只当你们暂时保管,迟早要拿回来  再悲观点想,就算回不来了  好歹还在这个世界上好好存在  比毁了好吧---------  -----------  直到后来发现  原来偷来抢来的东西还真不懂得珍惜  正如小令刚才说的那样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总数多达23000余件,珍品如山。  但中国以外的其他各国游客对中国馆往往只是匆匆一瞥,  因为这里的中国展品数年来几乎未被轮换展出。     博物馆的北门是前往中国文物展厅参观的最近的入口一走进门,一只标着“请捐款”(donation)的清代铜鼎香炉便已摆在人们面前这个曾是大雄宝殿前焚香祈祷的法器如今接纳着游客的散币零钞。     数月前,  记者就此曾请教博物馆东方部主任Knox先生  大英博物馆为什么会用佛教中称为“宝鼎”的香炉作为捐款箱时他表示出得体的诧异  他说:这是他第一次听说香炉在中国的文化、宗教中的特殊意义。但他没有说明作为文物的香炉为什么被用作捐款箱。     后来记者发现那香炉还在那里充当捐款罐。  东方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会就此事向生活在当地的中国人作出一个调查。  如果发现确在文化或宗教上有失尊重,  将会撤回这个香炉,不再用作募捐箱。     挪步右转上一截楼梯,  游客便可来到大英博物馆中国展室的门外。  门外的走廊里,放着一排装在密封玻璃柜里的中国文物。     夏日下午强烈的阳光透过毛玻璃窗户,射在一个玻璃柜上,  也照在其脱落的封柜胶条上。  柜子里是一尊中国宋代的木制佛像。     柜底有加湿设备,柜子本应该是密封的,  保证木制佛像与柜外空气隔绝,保证处于恒定湿度中,  然而这个密封柜已至少有一年的时间没有密封了。     馆方告诉我们,  在东方部他们有4个人专门负责检查展馆所有的设备,  包括密封柜等,  并检测所有的文物是否在一个适当的保存环境中。  对于不同的设备和不同的文物,会有不同的检查频次,  有的是每天一次,有的每周一次。     但有些游客在一年以前已看到这个玻璃密封柜的密封条脱落。  因为这个柜子与佛像放在东方馆走廊的显著位置上,  并且脱落的封条也很显眼。  所以只要是稍为细心一点的游客就能发现这个问题。     当记者向馆方指出这一点后,馆方承认这是个错误,  并表示会尽快向有关人员指出,并要求他们更正。  可是当记者一个半月后再次探访英博时,  一切依然照旧,脱落的密封条仍然显眼地悬在那里。     而Knox先生对此的解释是,密封柜内有自动保湿机器,  所以即使是密封条破损或脱落也不碍事。  他又补充,之所以把这个木质文物密封起来,  主要目的是为在柜子里装空调。  他坚称这里一切状况都很好,  这件文物绝对没有任何会受损的危险。     一位专家告诉我们,  这个密封柜的密封条脱落会使外界空气与这个木制文物接触,  同时使柜子很难保持适当且恒定的温度与湿度,  可以去想象一下一个密封条脱落的冰箱门。  这样的后果可能加速木制雕像的风化,  令雕像表面的色彩加快退去。     一个威武高大的元代金刚铜像立在展厅的一角,但面目全非:  其齐胸被截,双臂也被锯掉,  被陈列得像一个西方无臂的半身石膏像。  这座金刚也许是被盗窃者切割成现状后偷运,  也许是进馆后变成这样,  但由于这件文物进馆时并没有图片存档,也无图解,  参观者也就无从得知中国庙堂里金刚天王的真正长相。     
    三成中国珍宝未获良好保管     根据英博近年来的年度报告显示,  其实很多库存文物并没有获得很好的保管。  有30%的库存藏品没有能够放置在一个正确的保藏条件下,  这个问题近年来一直没能得到改观。3  0%的比率自2000年以来,一直没有改变。  而东方主任Knox先生坚称,  该馆库存的中国文物在保管上并无任何危险。     英博约有10个储藏室存放中国藏品,  但馆方只向记者展示了专门储藏古画的“斯坦因室”。  该室约20多平米,常年恒温恒湿,  存有数百件中国古画,《女史箴图》亦收藏于此。  而其他几间,馆方则多有托辞,使得记者未能一见。     被称为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大英博物馆,  为何竟然会有30%的非正确库存条件比率?     在“学生室”工作的Steve先生告诉我们:  “想象一下一个堆满家具的家庭,装修起来会是多么困难”。  所以直到5年前,大英图书馆被搬走以后,  才有一个可以腾挪周转的空间。  部分藏品被搬到腾空的地库里,  然后其他需要整理的藏品也依次挪动。  一个地库,大型器物(如石头佛龛),可能能装200多件。     大多数“英博”的藏品,普通游客并不能在展览厅中看到。  受馆方资金、展馆面积及物理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约90%的中国藏品都被放在库房中。  如果任何人希望参观这些藏品,  则需要提前一个月申请预约,  并同时提供一封英国专家学者的担保信。    即便如此,某些藏品如《女史箴图》只有很特别的专家才可获得机会参观。  一位来自挪威的中国画家希望观看敦煌画卷,  他通过正式程序与博物馆进行了预约,却被告知,  只能在学习室的电脑上看敦煌画卷扫描出的“电子版本”,  这显然和画家本人的期望相距甚远。     
    英博的财务危机     外来的资助是英博的一个重要的支柱,  特别是在整个英博都正在面对着一个严峻的财务危机的时刻。     英博已陷入了650万英镑的赤字(约9100万人民币),  并因此不得不计划从现有约1000名员工中,砍掉150个工作岗位。     英博将原因归结为两点。一是游客数量下降,  英博的旅游纪念品及咖啡厅的销售下降。  另一点是最主要的原因,英国政府拨给英博的实际预算减少。  扣除货币通货膨胀值,实际预算在过去10年内降低了15%。     东方部主任Knox先生告诉我们,  整个博物馆包括东方部在内的实际政府拨款比上一年约少了33%。     政府的拨款主要是支付了员工薪水,  所以如果需要开展一些重要的项目,都必须依靠捐赠。     “博物馆没有用于研究的专门资金,如果要说有的话,  也就是我们的一点微薄的工资。”馆内一位文物专家说。     “如果没有私人赞助,我们将很难出版分类文物书籍,  因为我们部门并没有资金用于文物图片摄影及印刷制作。  拍照费用很高,约50英镑(约700元人民币)一张,  我们无力支付。”     英博为了增加收入,甚至鼓励租借展馆给个人或公司去开舞会。  英博曾因借出放有希腊国宝帕台农神庙石刻的展厅给一个化装舞会,  而引起了希腊专家与社会的极大抗议。  希腊一直就在为索回帕台农石刻而努力,  这样的事情发生,自然是火上浇油。     中国展馆也已有过很多这样的舞会。  Knox先生告诉我们,如果有人愿意付钱,  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展馆借给他举行舞会和晚宴,  在里面可以边听音乐,又有吃有喝。  所得收入,并不归部门使用,而是上交博物馆。  这是博物馆自身创收的主要方法之一。     其实,博物馆里许多文物展品都不是封闭的,  而是开放式布展,放得像露天雕塑一样,没有任何保护。  不知这样的舞会是否会对文物有影响?我们一时无从得知。     
    人手奇缺     因为资金困难,也导致了人手缺乏。  这个部门已经有3年没有人负责中国古画了。  尽管英博是世界公认收藏有最好的中国古画的博物馆之一,  著名的《女史箴图》亦是该馆的收藏。     而3年前一位负责中国古画的专家离开英博后,  就再也没人负责这个岗位的工作。     Knox告诉我们,“因为政府拨付资金的削减,  我不得不砍掉一些工作岗位;  所谓砍掉岗位一般并不是直接解雇员工,  而是当某人离职或退休后,这个岗位将关闭,不再补充新人。”     人手短缺成了个不小的问题。  整个英博的清理藏品和修缮储藏库的工作,  只是依靠Steve和他的几位同事自己动手来做。     2002年以前,博物馆的某些部门还在使用比较陈旧的DOS机,  直到去年才全部换成目前比较先进的电脑系统。  这样手工的登记册就完全不再使用了。  而Knox说他的部门在1993年其实已停止了手工登记。  英博的电脑资料库中现共登记了23579件中国文物藏品(含少部分韩国文物):  平面(书画、织品等)5224件,  立体器物(石、玉、金属等)18355件。     Steve先生最后总结整个保管部门存在的问题。  他说:“这间博物馆拥有如此巨大的一批藏品,  但却只有如此微小的一笔预算来保管它们。”     从仓库的修缮到文物的修理所遇到的问题常常是类似的。     英博的东方古画的修复似乎并无一个全面系统的计划。  当被问到一件藏品从被确定需要修复,  到被送来修复需要多长时间,  东方部主任Knox回答说:视情况不同而定,其间差距会非常大。  如果被损害得相当厉害,会马上送来;  如果需要展览,也会马上得到修复。  因此不能给出一个“一般”的时间。     当被问到一年能够修复多少件中国画藏品时,  修复组长Thomson含糊其辞:这个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  因为他们还负责修复其他东方国家的物件,  甚至包括法国、欧洲的书画。因此只能一点一点地做。     这里共有117件敦煌古画。  据Knox先生说,  对这些敦煌古画的修复工作自上个世纪初当斯坦因把它们捐赠给英博后不久就开始了。  但直到百年之后——最近这些古画才被完全修复。     人手短缺使得一切修复工作更加困难。  修复中心原有工作人员7名,  2002年退休1名,离职1名,裁员1名,目前只剩4名。  当被问到:人手是否短缺?Thomson肯定地说:当然是。     
    中国展馆文物11年来少被更换     中国馆以向西方游客展示“中国概念”为设计理念,  可是记者在3个月内先后15次来到中国馆,  发现展室内的游客中,中国人占绝大多数,西方游客并不多。  博物馆外的草坪上,  来自波兰的女护士GABRIEL已经和丈夫在博物馆逛了大半天。  她说:我们没打算去看中国馆,  我们对希腊和埃及馆更感兴趣。  《当代考古》的主编舍科克与大英博物馆有很深的渊源。  60年前,当他还是小男孩时,博物馆就是他最喜爱的去处之一。  而他与大英博物馆的前任馆长大卫·威尔逊也是多年好友。  他说,“我从来没有参观过中国馆,  每次只是从它那里穿过去其他展馆。”  前英国文化大臣Smith先生也表示,  “我对中国馆也只是匆匆一瞥。”     根据英博的展览政策,展品其实必须经常更换,  以确保展馆吸引参观者的再次拜访率,  并且让库存的文物也有机会与公众见面。     然而中国馆的文物自1992年新馆建成开放后,就再很少被更换过。       一位主管抱怨道,  “我们很少更换陈列品,因为并没有钱来做这件事。”      而Knox先生说,不换展品的原因不是因为缺钱,而是没有必要。     事实上,英博甚至在过去一直没有编列预算  将使用了几十年的旧的中国馆改建为一个  有新式陈列保护设备的新馆。     大英博物馆内的中国陈列室对于中国人意义似乎更深、更重。  展室内触目皆是黄皮肤黑头发的东方人,  入耳的是南腔北调的中国话。     这个陈列着近2000件中国文物的展室,  最后还是由一个中国人出资改建的。    1990年,香港商人何鸿卿爵士捐助200万英镑(约2700多万人民币),  把旧的中国陈列室扩建、改造为现在这个有空调恒温陈列保护设备的新馆。     
    中国文物参加文化交流了吗?     实际上,英博不仅没有资金用于这些中国文物的维修维护、陈列展出以及研究,  而且也没有资金用于相关的中国文物借展与巡展以及文化交流。  一切的重要项目都必须有来自英博以外的资助才得以进行。     英博一向将文物借展与巡展及文化交流作为一项重要政策,  这也是他们自称立馆之本———“向全世界展示全世界(Showtheworldtotheworld)”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英博物馆主席JohnBoyd爵士告诉我们,  “大英博物馆需要加强与一些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的交流,  比如中国、印度等,  这是我们新一届董事会为这间博物馆制定的一项重要的新战略。”    能说一口流利中文的JohnBoyd爵士2002年成为新一届英博主席,1970年代曾在中国做过外交官,后来任驻日本大使,  现同时是剑桥大学邱吉尔学院校长。  他与他的英博董事会并不直接参与管理,  他们的工作重点在于制定战略。  香港商人何鸿卿爵士也是董事会成员。     然而事实是,从近年英博的年度报告上来看,  东方部对中国并没有什么文物借展巡展项目。  而且,尽管英博的研究人员一再称中国专家的支持非常重要,  并且在中国的专家一向有求必应,  但却几乎没有学者被英博邀请来此共同做研究。  一位重要的敦煌研究的中国专家,先获英博的专家邀请,  但当他提出正式申请后又被馆方拒绝。  这里也没有任何中国文物被送去中国展览,  更没有大型的中国文物巡回展在中国进行。     原因似乎很简单———英博委员会制定的战略并没有资金的支持。     东方部主任Knox先生说,欢迎中国专家与学者来作研究,  但博物馆很少有资金做这件事。     没有对中国的借展和巡回展,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没有资金。     Boyd主席也承认与中国的文化交流活动受到了限制,  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政府资金的支持。     事实上,相对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收入,  来英国参观英博将是一笔巨大的费用。  对于中国的专家学者来说,自费来英博,  再加之签证的重重手续,也会非常困难。     这也意味着,  他们可能在自己的一生中都无法看到这些自己祖先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尽管有些是自打从他们的孩提时代已耳熟能详的,如《女史箴图》、敦煌画卷等。     但从英博的年报上来看,  中国文物对美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活动却是不少。  同时我们也看到大量的捐赠也来自这两个国家的企业或个人。     综观整个英博文化交流活动,主要集中在欧美日等第一世界国家。“向全世界展示全世界(Showtheworldtotheworld)”  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向第一世界展示世界(Showtheworldtothefirstworld)”。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最早的公共博物馆之一,  经过250年的经营,拥有近700万件藏品。  它给自己的定位是:  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对艺术、自然历史和科学的理解和认同。  自创建以来,大英博物馆一直秉承三大原则:  第一,完好、完整保留其所有藏品;  第二,藏品向所有公众开放;  第三,由全职的博物专家守护文物。     “英博”一向被认作是在中国之外藏有最多最好的中国文物的博物馆。  事实上,“英博”某些类别的收藏还要优于中国,  例如敦煌画卷与经卷(经卷现已随大英图书馆一起搬出了“英博”)。     中国文物被“大英博物馆”视作最重要的收藏之一。  馆方称古代中国藏品与古代希腊、埃及收藏一并为  “英博”收藏的最重要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  馆中很多文物都是绝世珍藏。  比如,清代乾隆帝的心爱藏品、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      看到这篇唯一的感觉是火冒三丈  偷人家的东西  不珍惜  失去自己买单照顾这些东西  天下也有这样的道理  见鬼去吧,大英博物馆  总有一天我们要拿回属于我们的东西    女史箴图
  真是长知识的帖子啊!心水~~~    那个多尔衮的画像好像错了吧,应该是顺治~~
  作者:月圆的马甲 回复日期: 23:35:22 
    一直以来都对流落海外的文物耿耿于怀    想到了特别难受    有一天在网上看到了一份文革时期毁掉的文物清单    虽然说也略略听说过这次    可还是没有一件件标明的震撼  ————————————————————————————  那个清单的真实性很值得怀疑。  我试过查找了前几名,发现全部有问题,都是以讹传讹。不过后面有几个我所知道的倒是真的,估计是真假各半。
  再来按个爪
  用世界杯喝水的童鞋(这名字还真牛)  我查证了一下  关于你复制的那段关于孙殿英盗墓的文字  今年年初正好有段采访是关于这个的  是当年抓到孙殿英的参谋的口述  他说书是蒙人的,当时孙殿英被抓的时候  没有任何箱子,翡翠西瓜是子虚乌有  但是确实有赵云剑,没有盒子  只是由一个侍卫背在背后  (就像我们看的武打片那样)  这把剑目前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好像现在叫中国国家博物馆了    最近好像在闭馆,以后去看看吧      
  作者:stsm111 回复日期: 23:36:54 
    那个我也惊讶半天,网站说是他年轻的画像  我怎么觉得如果这样,顺治像他儿子来着,所以特意把这个拎出来  看有没人觉得........西西,  
  月圆对于中国文物在大英博物馆的待遇,令我看得眼眶湿润了·····恨透了那些道貌岸然的西方土匪!没能力就把东西还来!真希望有一天这些国宝能回到故土,中国的东西和文化哪是这些蛮夷配拥有的,只有在我们的地方才能得到最好的保护···
  喜娘娘童鞋,其实毛爷爷本人并不想这样留着的  早在五十年代他就第一个签署了火化的意见  唯一不想火化的是许世友,他想土葬回老家陪他妈妈  (我觉得还蛮可爱的)  他自己还说最好就是火化放进长江喂鱼  因为生前爱吃鱼,并且吃得太多了   死了即被鱼吃吧.....    真正想睡水晶棺材的,是孙中山  他生前就说死后想像列宁一样,给人民瞻仰  他死了第二天国民党就向苏联定了水晶棺材  后来因为早期防腐做得不好吧  或者是水晶棺有破损  最后没成毛爷爷那样的....    说实话我还觉得这样挺好的  中山陵的感觉很庄严肃穆  真看到了遗体,以我的职业习惯,会觉得到了解剖实验室  ....汗    想睡的没睡成,不想睡的睡进去了  人生就是这样不如意,伟人也不例外    其实所有博物馆里陈列的古尸,估计都料不到自己的结局是这样吧  
  长知识呀,继续蹲点看八卦
  好贴,顶
  我喜欢的。  收藏了
  顶  
  踏月无痕别难过  文物回家虽然路漫漫,不容易,甚至近乎不可能  但是我们要有信心,一定会回来的    你想想,小偷也好,强盗也好  失主放弃了,他还能还么  我们不放弃,总会有机会  我上面说的很多史实也证明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当他们把中国的瓷器当贵族的必需品的时候  何成想过有一天自己的lv能成为中国有钱人的居家旅行必备?  凡事要想收获,要坚持要信念,要不变的恒心    近几年来,民间慢慢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也开始了大规模的文物追讨  这是好的开始  不还,不还也得要啊,不索要,不追讨,那强盗就更心安理得了  关于归还文物这一块  几个强盗也不是铁板一块  要想策略,想办法,用手段来找他们要    关于归还文物,几个国家的态度不一样    英国,这老牌子强盗头,是最死不要脸的东西  他们的说法是,不会归还,不但不会归还,  而且,就算你出高价,他也不卖    冠冕堂皇的说法是这样的  “中国文物是中国的文化遗产  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英博物馆作为世界级的大型博物馆,  展示的是全世界各个国家,  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历史、地理和人文状况,  以便参观者对不同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有更清楚的了解,  并便于他们对同一阶段不同国家的发展作比较,  因而大英博物馆的文物来自世界各地。”  (我呸,你还真以为太阳到了你们家就不下山啊,做梦)    美国相比之下就算还有几分要脸  说不是从中国直接获得的文物可以根据类别归还  也可以交换和购买(这是比较现实的美国人)    再说法国,除了英国,他们家算是最多中国文物的了  意见是不要破坏博物馆特色的情况下可以归还部分  (我一直觉得法国人比较二,心眼其实没有英国人多和坏  掌握了他们的特点,其实是可以打交道的)  ..........  最后,说说小日本  这个和我们隔海相望的国家,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会有好感  但在文物归还这件事上,他还做了一件,虽然只是一件  可是好过不做    2007年12月,一尊盗自山东博兴的青石圆雕菩萨立像  将由日本美秀私立美术馆归还给博兴县博物馆。  该雕像于1978年在博兴县城龙华寺遗址附近发现,  后由当时的县文物管理所收藏,  1994年被盗,流失到英国,  日本美秀私立美术馆于1995年5月  以200万美元的价格从伦敦的一家艺术拍卖行购入收藏。    在1997年7月美秀私立美术馆开馆仪式上,  瑞士一家专为世界各国追索历史文物的民间组织  米西奈斯基金会主席罗伯特看到了这件石雕佛像文物珍品,  之后专程来博兴证实它是否在该县被盗。  经档案及技术鉴定证实后,  在罗伯特先生主持下,  米西奈斯基金会和博兴县政府、  县博物馆与美秀美术馆多次交涉谈判,  该馆终于在2004年4月正式决定将这尊菩萨立像无偿归还给中国。    虽然是买的贼赃,最初也不是他们买的(又是该死的英国人)  最后能够无偿还回来,还是做得不错的    相比其他西方国家,日本也有很多我们国家的文物  稍微安慰点的是保存状态要好一些(毕竟比西洋人了解中国文化)  不管怎么说有归还就算个好的开始了    有的谈总比没得谈好,要针对能谈的先谈,有针对性的谈  顽固分子,死不要脸的,先放一放再说  ........              日本回来的菩萨
  除了日本这个之外,还有一个回家的文物  说的是无偿归还的    龙门石窟的迦叶尊者    石窟群像中迦叶尊者,  于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被盗凿,  多年不知去向,  (其实盗凿龙门石窟的,和盗昭陵六骏的是一个人,  卢芹斋,不得好死的东西)    1970年终于出现在伦敦索斯比拍卖会上,  被美国芝加哥的马丽琳·阿尔斯多夫购买,  以后又归于加拿大收藏家赫尔曼·利维。    1978年利维将他的收藏品,包括这件迦叶尊者像,  捐赠给了加拿大国立艺术馆。  后来艺术馆发现这件石雕可能就是中国龙门石窟看经寺里被盗走的文物,  经过了认真的确认,  &为了能更好地保护人类文化艺术的遗产&,  决定立即无偿归中国,  &让这件文物回到他原先的地方&  (艺术馆馆长皮埃尔·特贝尔说的)。    这不是好的开始么?      被盗了,右边残缺石雕群1936年,未被盗的迦叶
  不是吧...楼上竟然是楼主~!!
  再帖一个宽心的    瑞典东亚博物馆馆长马思中日前在重新开馆典礼上宣布,  经瑞典政府同意,  东亚博物馆将把一件汉代的陶马归还给中国政府。     这件陶马是1995年通过非法渠道流入瑞典的。  后来收藏者决定向东亚博物馆捐献。  但东亚博物馆不接受任何非法流失出境的文物,  因此决定把它归还给中国。    陶马回家了,博物馆馆长的名字很有爱呀,马思中  难道是说陶马思念中国?         神气的陶马原来是彩绘的,现在颜色黯淡了些尾巴真可爱
  又找到张大图  这马可真精神,威风凛凛的感觉    还是瑞典政府说得好,不收来路不明的文物  
  支持楼主的童鞋  告诉大家两个名字,  没事骂骂,诅咒他们,打小人,扎针...  楼主鞠躬致谢!    岳彬和卢芹斋    上个世纪初,  北京琉璃厂古董商岳彬听说北魏佛像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外国人很喜欢,他先是倒卖转手给日本人,  后来又专门雇人盗凿佛像。  1931年,他派手下盗凿龙门石窟宾阳洞大型浮雕  《皇帝礼佛图》和《皇后礼佛图》,  将浮雕凿成碎片偷运出国。    而近代中国文物流失海外最重要的经手人和见证人卢芹斋,  则从1915年起至1949年,  盗卖文物30余年,盗卖文物不计其数。(昭陵六骏哪)      龙门石窟第一个回家的佛头  美籍华人雕塑家陈哲敬找回来的无头的佛祖回复完整
  哎呀,好晚了  睡觉去了      大家晚安啊!    明天见.    
  龙门石窟的佛像国家还在费心收购回家  想起了圆明园兽首  何鸿燊先生用6910万港元买下来捐给国家  唉,可惜,我倒觉得真要花钱买,好多东西比这个值得  圆明园兽首,意大利人郎士宁设计,法国人蒋友仁监修  也不是什么远古的东西...花费这么大  ---------------
  大半夜的,看着伤感。
  采个脚印~
      作者:踏月无痕夜留香 回复日期: 00:18:47 
    月圆对于中国文物在大英博物馆的待遇,令我看得眼眶湿润了·····恨透了那些道貌岸然的西方土匪!没能力就把东西还来!真希望有一天这些国宝能回到故土,中国的东西和文化哪是这些蛮夷配拥有的,只有在我们的地方才能得到最好的保护···    ======================    都啥年代了,,,还抱着天朝上国,四夷宾服的心态。。    在现在的中国,文物以及古脊椎动物类化石能得到妥善的保护才是笑话。    你不妨去了解下国内大部分博物馆的窘境。  
  回来更新    
  看到楼上的楼上关于蛮夷的回复,我想啰嗦回两句    到今时今日的中国,相信没有谁还有那个自信自认是天朝上国  鄙视他们,不是因为我们比他们富裕,比他们强大  而是他们的行为让人鄙视    对于蛮夷这个评价,对有些国家有些人是恰如其分的  蛮夷是什么,不再是古代中国人说的除了自己这块其他都是蛮夷  而是知道&礼义廉耻&  对事有正确的态度,正当的行为,对错误反省的觉悟    就算我们国家对文物保护的状态同样令人堪忧  也不能成为不归还文物的理由  就好像张三偷了李四家的宝贝  被人发现了,说这李四保管不好,还是我来吧  这是没有道理的...    我很喜欢雨果,  除了他的文章还有这样一封信值得好好给那些强盗看看  &我希望有朝一日,  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  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一天并没有出现  是文明还是野蛮,时间会给行为以答案.              
  好喜欢
  再回一次:Shinguji_Sakura 童鞋  我能够理解你对我们国家现在对文物保护的担忧  其实每个成年的国人,几乎都会体验到这种心情  有时会愤怒,有时会悲哀  不要用愤怒和不屑代替战斗  民间的声音也是声音,民间的力量也是力量  面对现状,尽自己的所能  我们为的,是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华           
  回到正题,说清陵    说过了顺治,乾隆,回过头来说说康熙  看看这位在位六十一年的皇帝  身后事的点点滴滴    
  去龙门石窟的时候看到那么多佛像都是无头的,直觉就想到会不会是wg的时候破坏掉了,问了人才知道,wg时候龙门石窟没有遭到破坏,被一群学生保护起来了。缺掉的佛头一部分是历史上几次大型灭佛运动的结果,一部分就是文物贩子盗卖的结果,nnd诅咒岳彬和卢芹斋之流永世不得安生
   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生在帝王家?    --------------------        记得当年为这句掉眼泪
  每天就守着这贴F5了,lz加油!
  从龙床到泥水中,一代帝王的生前死后    风光大葬---关于康熙入葬前的点滴    康熙帝死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戌刻,地点是畅春园。  十二月初三日,玄烨梓宫停于景山寿皇殿。  根据钦天监的测算,  雍正元年三月二十七日为梓宫发往东陵的最佳日期,  于是,吉日被确定下来。  为了运送康熙帝梓宫,雍正帝遵照古礼,  命臣子们祥议运送道路的修垫问题。  于是,管理工部等衙门事务的和硕谦亲王允嗣上奏皇上,  要求为父皇丧事铺修两条由京师发往东陵的道路。    一条是为康熙梓宫经过而修的道路。  自北京通州三间房起,  到东陵东南兴隆口而止,共计211里的路程。  修垫日期限于3天之内完成,  道路宽度要求达到3丈5尺,  这样,每修1里的道路1天就要雇佣壮夫7名,  211里的道路共需壮夫4431名。  按每名给银6分计算,4431人共需265两8钱6银子。  过程中,还需雇用水车42辆,每辆银3钱,共计12两6钱。  此外,修搭浮桥需租赁物料,  以及雇佣壮夫等项用银58两9钱8分,  此项合计用银是337两4钱4分。    另一条路为雍正皇帝来东陵时御用之路。  自北京通州三间房起,  到遵化马兰峪止,共计213里,  往返共需修垫5天。  经估算,每日每里雇佣5名壮夫,  往返共需壮夫5325名,每名给银6分,共需白银319两5钱。    施工中,需用水车82辆,每辆给银3钱,共计银24两6钱。  修建浮桥及营盘、尖盘等项,租凭物料,  雇佣壮夫共需银112两2钱8分,此项共需银456两3钱8分。  修这条路,总共需银793两8钱2分。  以上记述表明,为了给已死去的康熙帝棺椁修路,  不惜动用近万名人力,耗费一千多两白银,真是极尽豪奢。    雍正元年三月二十七日,是康熙帝棺椁运送东陵的发引日期。  从京师到东陵,200多里的路程,  按里程共分为5段,每段盖一座大芦席罩棚,  为临时停放棺椁时使用。  棺椁发引前3天,  雍正帝派大臣分别告祭天坛、地坛、太庙、  社稷坛、后土神、昌瑞山神。  三月二十七日这天,卤簿全设,  将康熙帝册、宝供奉在数名校卫抬着的黄龙亭内。  王以下、内大臣等满汉大学士以上及内务府官员,在寿皇殿大门外齐集;  二三品满汉大臣在景山东门外齐集;  四品以下有顶戴官员在城外关帝庙内齐集。  女眷中,在内公主、王妃等在寿皇殿内齐集;  在外王妃以下、精尼哈番命妇以上在寿皇殿大门内西墙齐集。  内务府女眷在寿皇殿大门外西樯齐集。  每当皇帝奠洒行礼时,这些人便随后行礼。  吉时一到,雍正帝到梓宫前奠酒3爵,  然后,他爬在棺盖上,号淘大哭。  群臣一下子过来,跪了一圈,劝皇上节哀。  过了许久,雍正帝才被搀起,棺椁被抬到龙车上。  雍正帝先行一步,到大门东旁立定。  棺椁抬出时,雍正帝跪于道旁举哀。  棺椁一到,皇帝站起来,徒步随棺椁一起出景山东门。  然后,皇帝先行到宿次敬候棺椁。  皇太后率圣祖妃嫔、雍正帝皇后及嫔妃等,  一起出景山西门,改道至宿次,敬候棺椁。  留守王大臣按等级排列,跪送梓宫通过;  随送王大臣等官员乘马随行。  棺椁两旁每班配有太监10人、侍卫20人,均在梓宫两旁步行。  亲近王大臣、太监、待卫等随班跟在棺椁的两旁,  内务府、工部、銮仪卫等官在棺椁的两旁巡察。  太监、待卫随班更换,换班时,众人均下马跪等,直到换班完毕。当棺椁过桥时,派2名大臣轮班奠酒。  棺椁将到第一站黄布城时,已是黄昏,  皇帝在北门外,率王大臣排班恭迎。  棺一到,皇帝及众人跪下举哀。  棺椁抬进黄布城,王大臣在门外按序排立,卤簿全设,  在棺的两册安奉好册、宝,然后皇帝人内率众人奠酒行礼。  第2天清晨,棺椁继续起行。    据资料记载,当时康熙棺椁经过时,  不计其数的男女老少远远地向棺椁举哀,  当有人将此事禀奏雍正帝时,雍正帝更是悲从心中起,泪水泗流。    四月初二日,棺椁运到景陵,  雍正帝率百官在碑亭前跪迎,棺椁暂安于隆恩殿后,  皇帝上前行礼,哭号不止,行三跪九叩头礼。  礼毕,雍正帝道:  “朕本想明日过后即回京师,但,就这样叩别父皇梓宫,  朕心实不忍,朕想留住山陵数日再说。”说完,泪流不止。    初三日,开如焚烧康熙帝生前衣物,  大臣们请求皇帝暂时回避一下,  可雍正帝不肯,就跪在陵门外,看着将衣物焚烧完毕。  这时,大臣们再三劝皇帝回京,雍正帝才坐上御辇,  上路时,仍流着泪回头看父皇的棺椁,然后,回京师而去。          八月十八日,雍正帝亲自护送孝恭仁皇后梓宫到东陵。  孝恭仁皇后为雍正帝亲生母亲,  因而,一路之上礼节格外隆重。  二十四日,圣驾抵达东陵,将皇太后梓宫安奉在大殿内,  至晚,雍正帝驻跸马兰峪城东。  二十八日、二十九日,  雍正帝率王大臣等多次去祭奠父皇和母后,每次都泪流满面。    三十日,圣祖仁皇帝、孝恭仁皇后棺椁奉安于明楼外芦殿内,  雍正帝、各位皇子皇孙及亲近的大小臣工等,入内作最后的告别。  雍正帝痛哭良久,这时,将康熙帝后卤薄、仪仗全部焚化。    九月初一日,是康熙帝后棺椁奉安地宫的日子。  棺椁启行时,雍正帝先是捶胸顿足,大放悲声,  后来,就爬在棺盖上,已经泣不成声了。  这时,钦天监奏:吉时已到。  雍正帝即被近臣搀扶起来,一直退到陵寝门外,  向北跪哭,等待棺椁下葬地宫。  这时,数名校尉人员将圣祖和孝恭皇后的棺椁抬上车,  循木轨进入地宫,  然后,由里到外,逐次掩闭地宫4道石门,入葬守闭。    据史料所载,就在康熙棺椁葬入地宫之时,  天气格外晴朗,陵寝上空有五色云朵飘浮,异彩纷呈,  经过很长时间也不肯散去。  五色,即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  古代以此五色为正色,其他为间色。  史书中记载康熙帝诞生之日,  皇宫内就曾有过五色光气充溢庭中,与日并耀。  这样,康熙帝来到世上与告别人间均以五色云光为先兆,  当然这样的记载算是奉承皇家的老套路了    这场葬礼,可谓无比的风光  可惜,却料不到身后事,会如此的凄凉      康熙的标准像景陵石像生护卫景陵残碑
  盗墓,地震和雨水----饱经沧桑的景陵    无论生前如何的繁华,死后不过是青冢一个  带进棺材的珍宝,也是不得安宁的根本  聪明的康熙,没有他父亲顺治那样的空明  于是,他的死后,注定要不得安宁    盗墓  在惊人动魄的1928年7月那场东陵大盗案期间,  景陵也没能逃脱浩劫  地面建筑就已残缺不全,一些木件多有盗损。  据后来负责重殓的宗室载泽等记忆,  景陵小碑亭周围柁云均失,天花板丢失3块,  神厨库门窗均失,枋檩柱有失落,  东西朝房门窗坎框枋全失,东西班房木架全失,  墙坍塌,隆恩门匾额失,门扇上门钉全失,  枋子天花板全无,隆恩殿石栏有毁,隔扇、坎框、窗棂、天花板全失,  神龛全失,佛楼隔扇丢失4件,  琉璃门坎框全失,铜缸仅存有1件,  宝城明楼的门窗隔扇天花板全失,枋子不全。  尽管如此,由于当时的民风还比较纯朴,  景陵地宫还未发生像慈禧、乾隆那样的发棺扬尸大案。  可是,坏事开了个头,也便接二连三    到1945年日本投降,国共也要开战了  时局动荡,东陵一带沉寂了多年的盗匪便又开始活跃起来。  这样,景陵地宫便遭到了灭顶之灾。  景陵的地宫同已开放的裕陵地宫一样,为9券4门式结构,  异常坚固,要想盗掘进去谈何容易!  但清附地宫同明陵地宫相比,却又显得十分简单,  即地宫入口明显,就在月牙城内,琉璃照壁下线正中处。    1945年8月,当地人张某带许多人来到景陵,  在陵院内拆了一大堆砖,也未能进入,  于是派出不少人站岗,  让精明强干的人整整刨了一夜,  才得以进入地宫之中。  由于正处雨季,地宫内积水很多,  当盗匪们来到金券中时,看到许多棺椁。  盗贼急切地用斧劈棺时,棺内突然冒出火来,  当场烧伤了2个人,吓得匪徒们四散而去。    过了一会儿,看看没什么支静,盗匪才再次进入地宫之中。  从景陵盗走的珍宝很多,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康熙帝的殉品“九龙玉杯”了。  九龙玉杯为玉质,长方形,高3公分,宽4公分,长6公分,有盖。  玉杯4角各有二龙戏珠,共8条龙,把手为1条龙,合计9条龙。  这件十分名贵的酒杯,只要盛满洒,  就可以从杯里看到9条翻转的蛟龙,  似在翻腾的大海中追逐嬉闹。  传说康熙年间,杨香武曾3盗九龙玉杯而未果。  康熙帝死后,将这件名贵的酒杯带入棺中。  这件珍品后来落入当地一名盗墓者手中,  经多方努力工作,这名盗墓者交出了九龙玉杯。    可是,时光流转,九龙玉杯现已不知下落。  景陵这次被盗开后,由于一直未封住地宫入口,  加之无人管理,以后又多次被“扫仓”,珍贵文物已荡然无存。  为了打击盗陵犯,震慑犯罪,  我党和政府极为重视这次盗陵事件,派出专门干部处理此案。  那些盗陵案犯纷纷落网,  其中,有6名重犯被游行于市之后,押往景陵大碑楼,执行枪决。  虽然这些犯罪分子被正法了,可那些珍贵的文物却流落各地.......   地震,积水   景陵地宫的盗口一直“对外开放”了7年,  直到1952年清东陵文物保管所成立才封堵了盗口。    景陵背靠昌瑞山,南望象山,峰峙山川,  山水交映可谓是景物天成堪称一处“上吉佳壤”  但当时的风水家,堪舆家并不知道景陵处于地质断层地带上,  一旦受到地震的影响很可能导致地宫石卷走闪,石构件断裂。    这样的情况在其孙子乾隆皇帝的裕陵地宫中就曾发生过。  裕陵比景陵晚建67年,  但也和景陵一样裕陵也处于一个地质断层地带上。      嘉庆四年(1799年)也就是裕陵建成的47个年头  在裕陵地宫的第一道石门上的月光石就出现了两道裂缝,  嘉庆皇帝在乾隆皇帝入葬后立即在石门下支起了两根石柱。  到二十世纪70年代,这两道裂缝不仅越来越严重,  同时又发现第二、第三道石门的上门槛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裂缝(因第四道石门上门槛是铜的,所以未出现裂缝)。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在三个门口共支顶了10根石柱。  支顶石柱子后的16年来的事实表明,裂缝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如果不支顶这些石柱,其后果可想而知。    景陵所在的地段是比裕陵更为严重的地质断层地带,  裕陵地宫尚且如此严重,比裕陵又早建67年的景陵地宫又当如何?    看看当时清理景陵地宫人员的回顾  &五二年河北省成立文化局,我到局里工作。  接到遵化县报告,说景陵大碑楼被雷火击毁。  文化部罗哲文,可能还有祁英涛要去东陵调查。  省文化局派我陪同去,省文管处董增凯也随同前往。  我们去主要是看被烧毁的景陵大碑楼情况,  顺便看一下被盗的皇帝陵的地宫情况。  因慈禧陵和裕陵的地宫盗口已封好了,  我们只看了惠陵和景陵的地宫…… ……。    第二个去看的是景陵地宫。  和我一起下去的有遵化公安局的那位局长和东陵的巩所长。  其余的人在洞口外拽绳子。  我们三人是从地表的盗口钻进去的。  洞口不大,里面仅有一块石料大的入口。  我们也是一手持枪,一手举着松明子,用绳子系下去的。  第二道石门也是半开着的,顶门石都是错位的,  有一扇石门也是错了位。  第二个券里有水,到膝盖。  第三个券里水很深,水齐胸深,凉得可怕。  再往里是道圆券,圆券上面有石雕装饰。  门上有个洞,顺洞往里看,券里全是水。  水面与洞口平。所以最后的券未能进去,里面的棺椁也未看到。  整个地宫是石券,石门上有雕刻,是什么雕刻记不清了。  壁和券顶有没有雕刻,因天黑,记不清了。  但最后的券门是圆的,上面有石雕装饰记得很清 .&  李先生的回忆证实了景陵地宫积水的事实。   (关闭后的地宫还经历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距离不远  影响肯定也不小...)    景陵地宫下没安设地下排水沟——龙须沟。  已清理开放的裕陵地宫、纯惠皇贵妃地宫和容妃地宫,  因为未设龙须沟,每到雨季,如不抽水,  地宫里就会有二米左右深的积水。  以此推之,地下水更为丰富的景陵地宫内每到雨季,  肯定积水更多。    基于景陵地宫封闭后再未开启  基于裕陵开启后的情况  可以想象,一到雨季,曾经武功赫赫的康熙皇帝  遗骸就这样泡在泥水中  真是.....不胜唏嘘                   
仿制九龙玉杯哪个比较像?裕陵地宫石门的顶门柱,大家可以留心看看
  诚心正意格物致知     这个ID我喜欢,一看就是同道中人,(*^__^*)
  呒mmark
  终于看完。
  zai ding
  看到第五页了
先做个记号  
  关于景陵地宫,    其实地面建筑都已经修复得很不错了  我个人觉得,应该干脆清理开放景陵地宫    一来,比他后建造的裕陵地宫石门都裂了好几次,加了十根柱子了  景陵的位置比裕陵更接近地质断层地带(景陵西侧就是国家设置的地震观测点)  同时年代也更久远,工作人员也说石门顶门石都错位了,  不维修的话,坍塌都可能    二来,已经清理开放的裕陵地宫、纯惠皇贵妃地宫、容妃(香妃)地宫、崇陵地宫情况来看,  尽管盗匪极力搜寻,又多次扫仓,  地宫内仍残存着一些文物,  其中包括一些木质和丝织的文物。  每具棺椁也都是珍贵的文物。  景陵地宫内葬1帝4后1皇贵妃,墓主人之多、地位之尊贵  (景陵地宫葬皇后最多),随葬品之丰富,可为清陵之冠,  可以断言,景陵地宫内残存的文物必定不少。  地宫内残存的文物和棺木长期浸泡在含有大量腐蚀性很强的碳酸钙的水中,  无疑会受到极大的损害。  清理地宫,既可以将残存的文物进行保护,收藏入库,  还可以采取排水措施,使地宫内不存渗水,  这样,不仅有效地保护了文物,同时也保护了地宫本身    三来,可以研究陵寝,虽然被盗后一些摆置可能已经错乱  可还会是有线索可循的,棺椁的形制应该还能看得出来  自来石、龙山石、香册香宝的形摆放位置也可以研究下    最后,对于康熙,还是希望他能够不必泡在水里  毕竟,他在清朝那两百多年历史里  是最优秀的皇帝  也做了不少实事,怎么也不该比乾隆慈禧住得还糟糕吧  .............    
  LZ有才呀
  mark。  慢慢看  
  又追上了队伍。
  接下来说说清西陵    有不和丈夫同寝的太后  继续个性的,是不和父亲同住的儿子  正因为这样,清西陵没有遭受东陵的厄运  避免了一场浩劫  先和大家简要介绍下住在西陵的都有谁    首先是大家都知道的雍正  然后本来该是他的儿子乾隆  可他这个儿子应该是更崇拜祖父康熙  又不好意思留老爹自己一个住  于是订下制度“昭穆次序,隔代埋葬”  自己就跑到东陵修建了比他爷爷还豪华的裕陵    按照乾隆的意旨,  他的儿子嘉庆帝的昌陵就安放到西陵    嘉庆的儿子道光帝本应该埋葬在东陵,  但他刚为先死的皇后建陵时,地宫就渗漏地下水,  道光认为不吉利,决定迁移到西陵。  道光的慕陵每扇门窗的隔扇中间都雕刻有一个朝外的木龙头,  非常精致,如同模子套出的,  他想用龙取水,以此来躲避水患。    道光安葬到西陵,他的儿子咸丰帝就得安葬到东陵  咸丰的儿子同治帝年青丧命,由慈禧太后做主,  仍然安放到东陵,慈禧为自己在东陵修建了豪华的陵墓    根本就没有顾及光绪帝的事,  但他们同时辞世时,光绪还没有建陵寝  死后崇陵才开始修,三年之后清朝完了  民国政府和满清遗老最后出钱完成了清朝的最后一个陵寝    现在只有崇陵的地宫开放可以参观            清西陵地图西陵石像生
  技术贴,mark之~~  
  天呐,那石赑屃风化剥落地厉害。  
  作者:我的马甲有朵花儿 回复日期: 17:27:31 
        蛋黄派同学的坛子看起来好新啊        我一直有个疑问就是为什么考古挖的那些坑都那么整齐呢?还有高低之分,看着很神奇呢。那么整齐的坑是怎么挖出来的啊  ^^^^……………………………………………………………………………………    
要考古之前,先要花探坑,根据不同的尺寸画出个豆腐块,如果地层有重叠的话,就是两个探坑打通一起来发掘,但是必须在地层图中标志清楚,到时候出土文物的时候可以有很明确的坐标方位。    
那个坛子是新时期晚期的,出土的时候有很多泥浆等附着物,这是已经清理好了之后拍的照片。坛子上面的是席纹,灰陶加砂质地。  
  偶在接着上工地现场图。手机拍的不是很清楚的说,大家将就着看哈    …………介就是大名鼎鼎的洛阳铲……………………土夫子们人手必备,杀人越货,月黑风高时家庭必备之良品………………
  现在说说清泰陵,也就是众位清穿娘娘最爱的雍正皇帝的陵寝    按照先例,雍正的陵寝应该建在遵化县清东陵界内,  与其父亲康熙为伴。  因此,他曾经把东陵九风朝阳山作为自己的万年吉地,  但雍正并没有在那里建陵,而在易州另辟陵区。    对于这件事后人众说纷云,  一说雍正改遗诏篡位,葬于康熙景陵旁心虚不安;  二说世宗(庙号)好大喜功,杀戮成性,居功自傲,  另辟陵区为突出自己。    前一种说法很多年以来,在民间很有市场  其实考核史料就会发现,改遗诏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为什么?  因为遗诏是用满汉两种文字写的  而且遗诏是很长的,满汉比照,想做假不可能    国家历史档案馆还保存有康熙遗诏真品  关于传位于皇子的部分,只有三十一个字  “雍亲王皇四子胤稹,人品贵重,深肖朕躬,  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继皇帝位。”  其中并无民间传说的“传位于四皇子胤稹”的文字    再有就是&康熙实录&上的记载  康熙临终前曾召见包括七位皇子和隆科多在内的八位大臣,  当众宣布了“皇四子人品贵重……著继皇帝位”的决定  .....  所以篡位这一说,应该是没有的      既然如此他为什么要迁陵呢?  据《工科史书》记载,为了废掉九风朝阳山陵址,  他曾传谕:“此地近依孝陵、景陵,与肤初意相合,  及精通堪舆之人再加相度,以为规模虽大,而形局末全,  穴中之士又带砂石,实不可用。”    所以,派怕贤亲王允样和两江总督高其悼另选陵址,  到易州太平峪,认为是“坤聚秀之区,阴阳合会之所,  龙穴砂石无美不收,山脉水法条理详明,  形势理气诸吉咸备,淘为上吉之壤。”    雍正阅览奏折后传谕:  “但于孝陵、景陵相去数百里,  且与古帝制典礼有无末合之处,  著大学士九卿详悉会议,具奏。”     大学士和九卿查阅史料,列举禹、汉、唐等朝帝王  远离祖先另辟陵区的事实后上奏:  “今太宁山太平峪万年吉地,虽于孝陵、景陵相去数百里,  易州及遵化州地界与京师密迎,同居畿辅,并列神州,  其地实未遥远。”    据此,雍正决定在易州太平峪建陵。  从雍正八年(1730年)开始营建,历经八年后 于1737年竣工,  命名为泰山陵,简称泰陵。    关于盗墓和考古    在1975年清理了清东陵乾隆地宫以后,  学术界不断鼓吹要求发掘泰陵,  想看看雍正到底是否如传说中被吕四娘刺杀割去了头,换了个金头  而且泰陵宝城琉璃影壁旧有盗洞一个,  泰陵地宫一直被认为早就被盗。  这样的话开启地宫就顺理成章    1980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泰陵地宫进行清理发掘。  日,正式发掘泰陵地宫,  河北省,保定市和易县文物局的头头们亲临现场指挥。  大批媒体云集泰陵。  上午9点,发掘开始,在沿着盗洞口下挖了两米以后,  发现下面是原封土,盗洞只挖了两米,泰陵没有被盗过。  当时北京幻灯制片厂在北京日报上把这个消息捅了出去,  事情为夏鼐得知,当即向国家文物局汇报要求停止发掘,  并把国家文物局关于立即停止发掘泰陵地宫的命令急告当地。  4月11日,夏鼐亲自来到易县清西陵泰陵发掘现场宣布了国家文物局的书面指示,  泰陵地宫的发掘即告终止,  重新把琉璃影壁下的盗口砌死,  恢复如此,雍正金头之迷未能揭开。    现在雍正和他的后妃仍然躺在保存了270年完好如初的泰陵地下宫殿里    雍正基本上还是个比较低调的人  生前曾经下诏不要为自己修石像生和神道  事情到了乾隆这儿,就不照办了  不但要修,还加修了目前中国最大的三座石牌坊  当时已经是乾隆十三年,说是出于孝心  我看根本是私心,不给自己老子修,以后自己也不能修了  .......    清泰陵乾隆加进去的石像生
  考古专业学生进来MARK一个
  好帖子  我以前也想学考古的,不过胆太小···
  MS直播完了T T
      作者:就是就是hc 回复日期: 15:16:17 
    考古专业学生进来MARK一个      ---------------------------------------------      抓到一个考古专业的同学。。    你们毕业后都干嘛呢.....好奇..            很感谢LZ对我好奇的回答    记得原来看过一个纪录片 貌似是考古定陵时候拍滴,,,,在镜头前就能看到丝帛碎了 画什么的迅速氧化        说起来总觉得地宫这个词很让人向往
很有冒险的感觉  应该是宏伟的充满刺激的地方..      身在南宋古都的我 在小的时候看到雷峰塔考古发掘地宫的时候 对于地宫这个词顿时幻灭...就一个小洞...说是地窖还差不多      古墓里面应该就是那些个皇陵才能算得上是地宫吧      主要都是小时候看秦始皇陵的描述太过于华丽了..以为古墓都会这样...      多谢LZ和其他几位同学贴的照片    有机会挨个都跑过去看看
满足满足强烈的好奇心
  关于雍正这个人,还想多说两句    雍正是很有能力的人,治疗贪腐,那是相当的有本事  我个人认为他是比乾隆强得多的皇帝  (姑且不说文字狱,因为康雍乾都搞这套把戏,一丘之貉)    现在各类戏说的电视剧太多了,弄得乾隆好像多牛似的,  还有什么学者说他诗作比唐人还厉害,  一人能做两万多首,我呸,呸,呸  两万多首还不如人家一首床前明月光呢    回头说雍正,说实话,他这一套,  今时今日的领导都该好好学学  雍正登基,表面上承接了个轰轰烈烈的大家当,之前是太平盛世呀  其实呢,当时国库的贮备,  只有八百万两,还有无数的亏空  诺大个国家,强盛原来只是空架子,其实里面已经空虚了    钱粮的亏空,又不简单地只是一个经济问题。  各地亏空的钱粮到哪里去了?  雍正看得很清楚:不是上司勒索,  就是自身渔利,而户部的银子,  则被皇帝和权贵们在“不借白不借”的心理支配下“借”走了  (其实也就是侵吞)。  这么多人来挖国家的墙角,国库还有不亏空的道理?  但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员的贪污 、挪用、借支公款,  又确有其“不得已”处。  因为清从明制,官员俸禄极低。    正一品官员的年俸不过纹银一百五十两,  七品县令则只有四十五两。  这点俸银,养家糊口都成问题,  更不要说打点上司,迎来送往和礼聘幕僚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明清两代吏治的腐败,是给逼出来的。     由此可见,亏空关系到吏治,吏治又关系到体制,  这是一个连环套。这个连环套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含糊不得。  如果说,打江山要靠枪杆子,  那么,治江山就得抓钱袋子,所以亏空不能不补。    吏治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所以吏治不能不抓。  两件事既然都与制度有关,则制度也不能不改。  雍正把这一切看得十分清楚。  因 此,清理亏空这件事,在他那里就变成了体制的改革。  不过,事情还得从清理亏空做起。  它是最好的突破口,也是当务之急。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十二月十叁日,  即康熙皇帝去世刚好一个月时,  雍正皇帝下令户部全面清查亏空钱粮。  雍正不顾乃父“尸骨未寒”,  就要对留下的积弊大动干戈,  可见其决心之大,也可见事情之紧迫。  这是雍正即位之后的第一个大战役,关乎国本,也关乎帝位。  一旦无功而返,或半途而废,  不但雍正自己身败名裂,国本也可能为之动摇。  因此只能胜,不能败,只能进,不能退。      然而雍正信心十足。
  雍正的自信是有道理的。  他确实不是糊涂皇帝,更不是纨绔阿哥。  而且,与乃父 康熙皇帝相比,  他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洞悉下情。  (毕竟当了那么多年王爷嘛)  各级官员什么鬼心眼,小动作,  官场上又有哪些流习和积弊,他都一清二楚。  他深知,下级对上级,地方对中央,  向来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中央的政令到了下面,没有不打折扣的。     清查亏空牵到那么多官员的切身利益,  岂有不研究对策之理?  那好,你研究,我也研究。你有对策,我更有对策。  我的对策是:先研究你的对策,再出台我的政策。  我的政策是针对你的对策来的,看你还有多少对策!   这一下,贪官污吏全都傻了眼。
    雍正确实太了解下情了。  他知道,靠贪污犯去查自己的贪污,那是永远也查不出来的。  他们的上司也同样不可行。  因为没有一个贪污犯不巴结上司,不给上司行贿送礼。  如果他不巴结上司,或者上司不接受贿赂,他还能混到今天?  早就被查出来,被弹劾罢官了。  即使他的上司是清廉的,也不可靠。  因为地方上的亏空如此严重,  贪污如此猖獗,他们居然毫无动作,  那就只能是叁种情况:  要么是昏官,对下情一无所知;  要么是庸官,知情而不敢举报,或无力纠察;  要么是混蛋, 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官声,  对下面的胡作非为睁眼闭眼,包庇纵容,搞“地方保护主义”。  靠这些人去清查亏空,那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因此即使他们手脚干净,也不能依靠。
    雍正的对策是派出钦差大臣。  这些省级或副部级的特派员直属中央,与地方没有任何瓜葛,  而且都是为官清正又精明强干的能员。  这些人,既无前车之鉴,又无后顾之忧,  且直接归皇帝领导,不尽心也会尽力。  何况,这些特派员也不是光杆司令。  雍正从各地抽调了一大批候补州县随团到省,与特派员一起查账。查出一个贪官污吏,立即就地免职,  从调查团里选一个同级官员接任。  这是一着妙棋,也是一着狠棋。  因为雍正深知官官相护,是官场顽症。  历来的继任官,总是会帮着前任补窟窿,  然后自己再留下一大笔亏空,让后任去擦屁股  亏空之所以总也补不上中,这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但这一回后任是来查账的,当然不会替他打圆场,做掩护。  这样,这个贪官就再也无处遁逃,只有低头认罪,接受处罚。  而且,因为没有后任给他补漏洞,  他当然也不愿意为前任背黑锅。  于是,就连他的前任,甚至前任的前任,  如有贪污挪用,也难逃法网。
    贪官们当然不愿束手就擒。  他们还有对策,即借钱借粮来填补亏空。  这也是老办法:  上面要来查账时,就从当地富户那里借些钱粮来放在库里。  上面的来人一看,分文不少,检查团一走,这些钱粮又还回去。  因为是官借,利息既高,又不怕不还,  再说富户们也不想得罪地方官,因此这个办法也屡试不爽。
    可惜伎俩也逃不过雍正的法眼。  雍正在派出特派员的同时,  也给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先打招呼:  谁也不能借钱粮给官府。  要借也可以,这些钱粮既然被说成是官府的,  朕就认它是国家所有,  你们这些借钱借粮给官府的人,就再也别想把它们收回去。  这一下,谁也不肯借钱借粮给贪官们了。  富户们不想得罪官员,更怕得罪皇帝。  再说,他们也不愿意自己的钱粮白白地送给公家。  贪官污吏的又一条对策被雍正事先粉碎。
    不过,这还只是雍正一系列对策的一部分。
    雍正的又一个重要举措是成立“会考府”。  会考府是一个独立的核查审计机关,  成立于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正月十四日。  它的任务,是稽查核实中央各部院的钱粮奏销。    雍正深知,钱粮奏销,漏洞很大。  一是各省向户部上缴税银或报销开支时,户部要收“部费”,  也就是现在说的“好处费”、“茶水费”。  没有“部费”的,哪怕是正常的开支,  亦无手续或计算方面的问题,户部也不准奏销,甚至拒收税款。  相反,如果有“部费”,即使是浪费亏空上百万,也一笔勾销。    二是各部院动用钱粮,都是自用自销,根本无人监督。  这也是多年积弊,古已有之的。  比如海瑞当应天巡抚时,上缴国库的税银就因为没有“部费”而被户部拒收。  海瑞的办法,是写信给户部长官,质问他们是为公还是为私。  户部知道海瑞 惹不起,这才收了税银。
    海瑞是个地方官,当然只好如此。  雍正是帝国元首,岂能容忍部院官员如此贪污?  但他知道,讲道理是没有用的,  做思想工作也是没有用的,  甚至杀一儆百也是不管用的,  惟一的办法是改革制度。    于是,就有了会考府这个中央集权的审计机关。  从此,各地方上缴税银或报销开支,  各部院动用钱粮和报销经费,  都要通过会考府会考(稽查核实),谁也做不了手脚。  部院长官既无法贪污,地方官员想通过花一点好处费,  就把自己上面万的亏空全部赖掉,也成了不可能的事。
    掩饰亏空应付检查的主要方法,无非是这叁种:  靠上司包庇、借钱粮充账、花小费报销。  这叁条退路都被雍正堵死,他们也只好认账。  但他们还有一个手腕,就是把贪污说成是挪用。  这是避重就轻之法。    我们知道,钱粮的亏空,  原来有两个原因,即贪污和挪用。  虽然都犯了王法,但贪污罪重,挪用罪轻。  何况, 挪用有时还是因公,  比如紧急救灾、临时招待、应付上司等属“情有可原”。     而历朝历代的做法,  都是先查贪污,后查挪用,  这就给贪官留了空子。  雍正对这 一弊端了如指掌。  他说:“借挪移之名,以掩其侵欺之实”,  是贪官污吏的一贯伎俩。  如果“万难掩饰”,便把数额多的说成是挪用,  数额少的说成是贪污,“为之脱其重罪”。  结果,是“劣员无所畏惧,平时任意侵欺,  预料将来被参(举报),亦不过以挪移结案,  不致伤及性命,皆视国法为具文,而亏空因之日多矣”。
    雍正当然不能让他们得逞,  于是反其道而行之,先查挪用,后查贪污。  而且,在追补赔偿时,  先赔挪用部分,后赔贪污部分,  一分一厘都不能少  更重要的是,无论贪污还是挪用,  每一笔账都要查清楚,不能混淆。  这一下,贪官们最后一条退路也被堵死。
    现在雍正便可以“关门打狗”了。  打的办法也有叁种:一罢官,二索赔,叁抄家。
    罢官是针对所谓“留任补亏”的。  这也是历朝历代的老办法,  即查出亏空后,勒令该官在限期内补齐。  但是,有哪个贪官会从自己身上挖肉下来填补亏空呢?  必然是加紧盘剥百姓。正所谓“不取于民,将从何出?”  结果,国库是充盈了,百姓却大吃苦头。  雍正要改革,既要国富,也要民强,  不能让贪官污吏分文不损,平民百姓加重负担。  因此,他的对策,是先罢官,后索赔。    一个被罢免的官员当然无法再鱼肉百姓了,  他们只能自己掏腰包,自己出血。  至于这些官员们是怎样好不容易熬到那个官位的,  雍正可不管。  他的观点是:“朕岂有惜此一贪吏之理乎?”
     罢官容易索赔难,吃进去的吐出来,想想就难  再难也要上,杀人偿命,借债还钱,亏了国库,岂有不赔之理?  雍正下令,清查之中,无论涉及到什么人,都决不宽贷。    比如户部查出亏空白银二百五十万两。  雍正责令户部历任尚书、侍郎、郎中、主事等官吏共同赔偿一百五十万两,  另外一百万两由户部逐年偿还。  雍正自己的十二弟履郡王胤裪因为主管过内务府,  在追索亏空时,还不出钱,只好将家中器物当街变卖。  皇上至亲尚且如此,还有哪个官员能够赖账?
    雍正还规定,严禁任何人垫付或代赔。  过去追赃时,常有下发和百姓代为清偿的,  而朝廷往往只要能收回银两,也就不管钱从何来。  然而雍正不以为然。  他说, 即使下属州官县官有富裕,  也只能用来造福地方,  怎么可以替贪官退赃?  至于士民代赔,更是混账。  无非一是土豪劣绅勾结官府,想留下那贪官继续执政;  二是 流氓恶棍趁机敛财,借替长官还债为名敲诈百姓。  因此雍正明令不准。  他的板子,  必须结结实实地打在贪官污吏的股上。
    这就不但要追赔,还要抄家。  元年八月,雍正采纳了通政司官员钱以垲的建议:  亏空官员一经查出,一面严搜衙署,一面行文原籍官员,  将其家产查封,家人监控,追索已变卖的财物,  杜绝其转移藏匿赃银的可能。  赃官们的罪一经核实,就把他的家底抄个干净,  连他们的亲戚、子弟的家也不放过。  雍正下令:  “丝毫看不得向日情面、众从请托,  务必严加议处。追到水尽山穷处,  毕竟叫他子孙做个穷人,方符朕意。”  此令一下,全国一片抄家声,  雍正也得了个“抄家皇帝”的封号,  甚至连牌桌上都有了一种新打法:抄家和(亲胡)。
    看来,赃官们真只有“死路一条”了。
    可惜,在雍正时代,他们连“死路一条”都没有。  雍正的政策是:死了也不放过他!  四年,广东道员李滨、福建道员陶范,均因贪污、受贿、亏空案被参而畏罪自杀。  雍正下令,找他们的子弟、家人算账!  雍正指出,这些家伙自知罪大恶极自身难保,  就想一死抵赖,牺牲性命保住财产,让子孙后代享用。  因为依照人之常情,杀人不过头点地。  人一死,再大的不是也一了百了。  可惜雍正不吃这一套,也不管什么常情不常情,骂名不骂名。  他要做的事,一定要做到位,谁也别想有侥幸心理。
    不错,反腐败连死人都不放过,  追穷寇一直追到阎王爷那里,  表面上看起来是狠了一点。  但在贪墨成风的年代,  不下这样一个狠心,就刹不住贪污腐败之风。  事实证明,雍正这一系列政策和对策,确实沉重地打击了贪官污吏,  帝国的吏治也为之一清,雍正反腐倡廉仅仅五年,  国库储银就由康熙末年的八百万两增至五千万两。  更重要的是,社会风气改变了。  “雍正一朝无官不清”的说法,  也许夸张了点,却是对雍正治国的公正评价。
    从康熙初年的八百万两到雍正五年的五千万两??  交给乾隆手中的时候,国库有七千万两白银  国家年收入三千万两左右,  到乾隆末年,已经国库空空  只剩下区区两百万两银子...  贪腐卷土重来,后来更是出现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如果要说明实亡于万历,我要说清实亡于乾隆      贪腐从来都是国家的顽疾,很难根除  从封建王朝到民国直到解放后才有所改变  解放初期,贪污几千块就枪毙了  联想到今时今日,若有雍正治贪的魄力  也不至于有这么多贪官能逃跑了  就算人死了贪的也要吐出来  雍正,我服了你!    
    铁腕治贪的雍正
  爪一个先
  越看被盗的文物越觉得窝火!!!!  卢芹斋之流应该至少都得个绝户下场!!    参观龙门石窟的时候,感觉是大半的佛像都没有头.但是很多人都认为,是WG时期被砸坏了.现在看来,还是汉奸走狗与外国强盗之祸!    去年大英博物馆曾经在上海博物馆办了一个迎奥运的专场,进门就是&掷铁饼者&,我看里面的文物只怕大部分都是从希腊来的!!一窝强盗!黑心贼!
  作者:月圆的马甲 回复日期: 16:03:48    我无限汗,眼看快追上进度了,你又往前跑了这么多。  
  好贴啊    上次看到探索发现里湖北有明朝梁王的墓,他爷爷MS就是朱元璋,30岁英年早逝,因为无子仅有二女,大半的金银珠宝做了陪葬    盗墓贼没有得手,考古人员去后发现里面的宝物就像瀑布一样 金光闪闪    最值钱的就是那颗金宝石,是蓝宝石中的极品,据说是元代的,太美了!!脸盆,酒壶都是纯金的,还有一块金锭子。。。    看到LZ贴的卫青墓心里挺惆怅的。。。    
  长知识,mark。。。
  追了两天,终于追到现场鸟。。。  于是,要等了,誓把此帖坐穿!!!!
  太精彩了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  真正金玉之声啊。  转一段文字过来:    许多国内学者都注意到南宋人民在抵抗蒙古侵略    时的顽强,但很少问为什么这个一向以军事软弱    为特点的帝国在抵抗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    量所表现出的坚韧顽强?为什么在两晋、五代时    汉民族抵抗游牧民族的入侵就没有这样持久和猛    烈?        这应该是历史学家正视的历史事实:南宋继续北    宋在生产技术上的发展,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    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以及繁荣的文化。同时,两    宋的政治比较以前的朝代相对开明,南宋社会在    集会活动上开始出现了公民社会的雏形,这从周    密的《武林旧事》、吴自牧的《梦梁录》、西湖    老人的《西湖老人繁胜录》里所记载的“社会”    条里可以读到。朱程理学在知识界中的盛行,一    个方面加深了民族道德意识。因此,面临着落后    文明的侵略,一个在较先进的文明里生活的人民,    比起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也    就焕发出更大的为保卫文明成果的决心和前赴后    继的精神(注 13),只有在北宋末和南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责内疚的句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