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岛和世作品集的导师

2010年度“普利兹克奖”得主,日本建筑大师妹岛和世: “妹岛风格”一种静静蔓延的美学
生于1956年,曾就读于“日本女子大学”(Japan Women&s University),1981年毕业。后参加建筑师伊东丰雄(Toyo Ito)的东京办事处。1987年,妹岛和世建立自己的公司“妹岛和世建筑事务所”(Kazuyo Sejima and Associates)。同年,西泽立卫加入了这个公司。当时,他还是“横滨国立大学”(Yokohama National University)的一名学生。1995年,西泽立卫打算离开,建立自己的公司,但妹岛和世劝说他留下来,使他成为合作者,并且将公司改名为“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建筑事务所”(SANAA)。他们保持独立的业务机构,经常接手一些较小的建筑项目。近年来,SANAA完成了许多受到赞扬的国际项目,包括2006年在俄亥俄州的托莱多艺术博物馆(Toledo Museum of Art)的“玻璃展出厅”(Glass Pavilion)。2006年在德国埃森的“矿业同盟管理学院”(Zollverein School of Management)。2007年在荷兰的Staadtstheatre Almere和2007年在纽约城的“新当代艺术博物馆”(New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等。日,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获得“普利兹克奖”。本报记者 谢培设想下列场景:在某栋能够代表着人类近代建筑艺术高度的建筑物大厅里,37位普利兹克奖(注:普利兹克奖是每年一次颁给建筑师个人的奖项,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1979年由普利兹克家族的杰伊&普利兹克和他的妻子辛蒂发起)得主齐聚一堂,想要合拍一张类似每年奥斯卡所有得主在一起的超级明星大合照。大厅内放眼望去,必将星光熠熠:设计了世界级地标“悉尼歌剧院”的约恩&乌松、以代表作“光之教堂”让世界为之倾倒的日本建筑艺术家安藤忠雄、为巴黎罗浮宫安上玻璃金字塔的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了香港汇丰总部大楼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的诺曼&福斯特、首个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设计师王澍&连上已经去世的首届大奖获得者、在1929年巴萨罗那世博会上设计了让人惊讶的德国馆的菲力普&强生,大师们必须身着最能体现个人风格的服装,错落有致地站定,定格&一幅多么让人激动的画面。如果在现实里也能将这张幻想中的照片拿在手中,我敢打包票,你第一眼投向的,一定会是日本女性建筑师妹岛和世。日,作为由香港设计中心主办的“设计营商周2012”的闭幕讲者,妹岛和世将出现在香港湾仔会议展览中心。在此之前,时代周报记者以邮件的形式,提前专访了妹岛和世。妹岛风格 之所以在众多建筑大师中将第一眼给予妹岛和世,并不仅仅因为她是迄今为止获得普利兹克奖的两位女性建筑师之一(另一位是2004年获奖者扎哈&哈迪德,在中国的设计作品有广州大剧院等),而是她独特的“妹岛风格”。从学生时代起,极度削瘦的身形就是妹岛和世的外形标志。她究竟瘦到何种地步?她的体重到底是哪两位数?日本当代著名华裔建筑及艺术评论家方振宁,用了“不具供人欣赏的体型”这样的形容词。和妹岛精致、灵动、通透的建筑设计风格背道而驰,作为一个女人,她在绝大多数时间内,好像对自己的外形毫不上心:一向素颜,有时架着一副黑框眼镜、有时裸眼面对镜头。发型更是随心所欲,除了早期的蘑菇头略有设计修剪的痕迹外,很长一段时间内,她都任由黑发从中分开、散落两边,如果太长就胡乱扎在脑后。在妹岛和世手捧其标志性作品“新当代艺术博物馆”(New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模型的照片中,摄影师在一瞬间精确地抓住了妹岛外形的精髓:飘散的黑发,丝毫不试图掩饰岁月痕迹的脸庞,沉思的眼神&对于普遍精于打扮并以此为礼貌的日本女性而言,这无疑是极其自我的做法。让妹岛和世引人注目的原因,还有她的衣着。早期的建筑设计师们,以自己的专业性为荣耀,会穿讲究的套装,打一丝不苟的领带,和其他各个行业的顶尖工程师们保持一致。而当近代建筑更多强调个性与艺术,建筑设计师的着装也变得多彩与时尚,即便表现随意,也大多是在精心设计下透露出的随意。反看妹岛和世,她尤其喜欢把自己包裹在黑色圆领T恤一类的极简服装中。面对镜头,偶而会套上一件稍有民族风格的背心,或是挂上一条长长的晶体项链。方振宁说她“这几年的穿着开始时尚”,也无非就是带点设计图案的T恤、黑色连衣裙,以及反复出现的那件金色打底、白线成花的背心。至今为止,在妹岛身上,能看到的最用心的打扮,是在一件枣红色毛衣外加一件紫色背心,领子和袖口的设计同样是极其简单的。妹岛抽烟,烟瘾还不小。在为数不多的几次接受中国记者采访的现场,她坐定不久就询问在场媒体,自己是否可以抽烟?得到允许后,便从随身包中拿出香烟和打火机。她安静,话不多。每当SANAA (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共同创立的建筑事务所)必须以二人姿态共同面对媒体时,说话的大多是年轻的西泽立卫。2010年,SANAA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妹岛和世这才不得不多说一点。她随和,喜欢微笑,寡言依旧。和那些获奖后在世界建筑舞台上频频推出大型建筑新作的普利兹克建筑大师们不同,获奖后的妹岛和世依旧控制着SANAA一年接手一个建筑项目的频率,除此之外,她专注得更多的是一些小型建筑项目&这同她的外在形象如出一辙,保持真我,不为环境所动。这就是“妹岛风格”。从“菊竹流”到 “妹岛流” 在迄今一共三十四届的37位普利兹克奖得主中,日本建筑界前后贡献了五位建筑大师,超越了有四位获奖者的英国,仅次于有八位普利兹克奖得主的美国。相比之下,法国、葡萄牙、丹麦、德国这些设计强国在普利兹克奖领域各仅有一两位代表人物。对于日本建筑界,日本当代著名华裔建筑及艺术评论家方振宁创造性地使用过一个名词&“菊竹流”。这源自出生于1928年的日本建筑大师菊竹清训,他也是日本建筑代谢派(Metabolism)主义者之一。1965年,伊东丰雄进入菊竹清训建筑事务所,继承菊竹衣钵。1971年,伊东丰雄自立门户,创办伊东事务所。妹岛和世开始师从伊东丰雄,1987年独立。1995年,妹岛与西泽立卫共同建立SANAA建筑事务所,直至2010年获得普利兹克奖。徒弟和师傅,均是青出而胜于蓝的标本。2009年8月,东京著名现代艺术名所“小山登美夫画廊”破例举办了日本当代建筑展“建筑之前建筑之后”。参展者分别是:菊竹清训、伊东丰雄、妹岛和世、西泽立卫。“这清晰显示了&菊竹流&这条建筑发展脉络,”方振宁说,“把妹岛划在&菊竹流&中,是对历史文脉的一种审视方式。其实在世界建筑界,人们早已知道妹岛的风格是独立的,即使不说,也承认那是&妹岛流&。”至今仍活跃在日本建筑设计一线的伊东丰雄,对妹岛和世有最直接的影响。出生于东京的伊东丰雄,受到早期现代主义运动的影响,常说的话是“用最少化的方法来去除作品中的常规的东西”。绝大多数建筑都意图追求更恒久的生命,但伊东丰雄发展了“短暂建筑”的理念,代表了他对自然、城市和建筑的全新理解。在他的设计中,建筑材料的坚固性被减到最低程度,结构及细节的尺寸也通过技术无限缩减,“在日本,由于城市背景变化很快,没有持久的东西”,因而,伊东丰雄的作品避免任何形式的坚固,展现出一种短暂的、脆弱的、易变的外观。”相比之下,妹岛和世延续了伊东丰雄“最大程度地使用玻璃,以使建筑抽象化而远离其物质性,为建筑增添与临时装置相似的易碎性”的风格,另外还发展出了自己的建筑语言。普利兹克评审团将SANAA建筑事务所的作品特色总结为三句:最少的材质面板(minimal material palette)、很少的细节(spare details)、流动的空间结构(fluid spatial organization)。普利兹克奖评委会主席洛德-帕伦博(Lord Palumbo)的评语最能诠释SANAA的风格:“他们的建筑风格,纤细而有力,确定而柔韧,巧妙但不过分;他们创作的建筑物,成功地与周边环境,及环境中的活动结合在一起,从而营造出一种饱满的感觉及体验上的丰富性。” 方振宁说:“&妹岛流&最明显的特征是中性化。所谓中性化文化特征,本来就是东亚文化的传统,比如佛陀和菩萨都是中性的,他们的身体和器官都没有很强的性别特征。当代日本建筑师在建筑风格上凸显的中性化,是一种静静蔓延的美学。在视觉上显现为:虚无,白,无边的空旷,冥想,半透明,暧昧,无性,没有明确的边缘,恍恍惚惚,淡到极致,超级薄,飘渺如云。”将指导中国建筑师赵扬时代周报:能给我们简短介绍一下,你在“设计营商周2012”上会讲些什么主题吗?妹岛和世:我的演讲将会通过不同的博物馆案例,探索建筑中的公共空间。通过回顾过去的一些项目,例如金泽21世纪美术馆、纽约新当代艺术馆、卢浮宫分馆Louvre等,我将分析博物馆将如何成为未来公共空间,为人们提供一个场所。时代周报:今年的双年展带来了很多令人惊奇的项目,尤其是最后获得了金狮奖的日本展馆。其中,你展示的是日本地震后重建的成果。日本建筑是否会变得更加“人性化”?妹岛和世:地震和海啸对日本东北海岸的东部地区影响很大。在这次灾难之后,五个日本建筑师(注:伊东丰雄、山本显理、内藤宏、畏研吾、妹岛和世)成立了“KISYN-no-kai”,来解决地震地区的住房问题。“Home for All”这个项目作为活动的一部分,旨在建立一些小但足够温暖舒适的空间,让那些失去家园的人们能够休息、团聚、保暖、饮食以及交谈。时代周报:你的设计作品里经常出现透明外墙,外部玻璃墙是反射还是透明要根据一天中的时间来改变。你对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关系又有什么看法?妹岛和世: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关系是完全不同的。但是,有些情况下,私人空间也可以在公共空间中存在,尽管功能和性质完全不一样。两种类型的空间是存在关联并具有一定连续性的。时代周报:密斯&凡&德罗的“自由平面”原理是现代建筑主义的基本理念之一。在你的芝浦建筑(由妹岛设计的一座包含了灵活工作空间的建筑项目,位于日本东京的芝浦)中,你在其外围放置了很多垂直的支撑点,构造了一个离散的空间取代开放设计。你是否能解释一下这种构造手法?妹岛和世:芝浦建筑是一个小型办公建筑,它的内部空间是十分紧密的,彼此之间都有关系。放置在每个独立空间外围的构造,不会扰乱这个空间功能的使用,也不会影响它与相邻空间之间的关系。使用者在每一层都可以享受他们的工作、活动,同时与相邻的人们之间有联系。时代周报:你设计的公共空间,在同一时间点上,既允许一个人单独呆着,也可以选择让人陪伴。你把艺术融合在了日常生活中。妹岛和世:我们可想象一些公共空间如21世纪的现代美术馆,这是一个类似公园的地方,人们可以来到这里,以他们期望的方式度过时间。与一帮朋友、家人或者一个人。在这样的空间中,参观者应该可以找到一个地方,让他感到舒适并且满足他的需求。时代周报:你至今最为骄傲的一个作品是什么?妹岛和世:所有的作品都不一样,我不能说哪一个是我最为骄傲的。时代周报:亚洲文化在你的作品中有怎样的体现?能举个例子吗?妹岛和世:在我们的设计过程中,并没有刻意去引用亚洲或者日本建筑。但是,我们考虑过内部和外部空间的关系及连续性,这可能是很早之前日本传统建筑就有的考虑。日本的典型天气是在夏天会非常热和潮湿,所以考虑气候是非常重要的。时代周报:你是否和中国年轻的设计师或者建筑师有过接触?妹岛和世:最近,我加入了劳力士创艺推广资助计划,这是一个将有经验的设计师、艺术家与年轻人带到一起的导师合作项目。在未来一年,我将会指导一位年轻的中国建筑师,他叫赵扬,是从全世界无数年轻设计师中挑选出来的。我在他身上发现,在中国一个如此大的国家里,建筑有许多机会可以敏感地体现它周围的环境。相关:关键词:妹岛和世建筑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拍自DOMUS的封面普利策奖得主妹岛和世9月14日同济演讲
中性的包容--妹岛和世和扎哈 哈迪德
作者: 方振宁
  东与西
  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还强调文化的地域性,把一些文化现象分为“东与西”似乎有些落伍。但是对于日本的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和英国的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来说,他们的建筑设计风格,在全球化的时代还没有到来之前就形成了,而设计风格的形成显然和东与西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有关。
  我写过好几篇关于妹岛和世和扎哈,哈迪德的评论,可是从来没有把她们两放在一篇文章中写,更没有进行过比较性研究,这篇短文就算是一次“快餐”。
  在世界建筑的历史上,尤其是近代史上,女性建筑师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左右着国际建筑的方向,或者说引领潮流,妹岛和世和扎哈,哈迪德一东一西,其风格显示为一静一动。
  妹岛从她早期的作品开始,就一直显示着静谧,朦胧,超薄,暧昧的特征;而扎哈,哈迪德则是激烈,高速,像狂飙,像海浪一样袭来。那种激情和速度显示着一种强烈的欲望,而身材彪悍,性格鲜明的扎哈,如果她的设计不是那样?那倒让人意外。妹岛瘦弱,安静,不具供人欣赏的体型。这几年的穿着开始时尚,而在此之前她的穿着总和她的建筑设计不搭调。
  如果你在扎哈面前提出她是伊拉克建筑师,她会立刻给你纠正说她是住在伦敦的英国人。而妹岛相当的寡言,即使在被迫接受采访时,也是她的搭档西泽立卫比她善言。不过这些都不会影响到外界对她们设计作品的评价。或许会与她们二位的设计风格产生某些联想。
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
  静与动
  单看设计,我们完全看不到扎哈,哈迪德的女性气质。这种超凡的气质,在她学生时代的习作上就能看到,而外界第一次向她投去吃惊的眼光,可能是上世纪80年代,她在参加香港的一次概念投标设计上得奖开始的。扎哈早期一些受俄罗斯构成主义影响的纸上作品,得益于他的老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的教诲,在20多年之后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展出时,仍然清新无比,那些跃然纸上的激情,如今丝毫未减。我们把她的风格定为中性,那是因为把她和男性气质比较之后发现,他把男性建筑师的设计远远抛在后面。她的处女作诞生在德国和瑞士的边境---维特拉消防署,后因不好用而改成椅子的陈列馆。虽然那件作品并不大,但那是扎哈崛起的象征,而到了中标德国的科技中心时,国际建筑界才感受到她的凶猛。以后她为中东地区设计的项目,已经在气势上和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习俗有了有机的链接,比如阿拉伯的书法,从来都是那样有节奏和有节制。
扎哈·哈迪德
  妹岛和世属于“菊竹流”,这是我创的名词。看看菊竹清训和他那些追随者的业绩,就知道菊竹是一位导师。日本的建筑人和媒体人在上世纪70年带就操盘,选定主推丹下健三,认为他是日本民族风格的代表者,而谁也没有想到,1965年最先进入菊竹清训事务所的伊东丰雄继承了菊竹的衣钵,1971年自立门户,之后伊东的粉丝妹岛和世出于蓝,她从伊东事务所1987年独立,成名作是再春馆女子寮,1995年和西泽立卫共同建立SANAA建筑事务所,这是一种奇妙的组合,SANAA建立之后,妹岛和西泽还分别保持着自己独立的事务所,需要合作的时候才用SANAA的名字。
  前不久,东京有名的现代艺术名所小山登美夫画廊破例举办了日本当代建筑展“建筑之前建筑之后”(-8.29),参加者是:菊竹清训,伊东丰雄,妹岛和世,西泽立卫和SANAA,清晰显示了“菊竹流”这条脉络。但我觉得还应该有石上纯也,他是2004年从SANAA独立出来,其风格和妹岛和西泽如出一辙,据说,是石上给SANAA带进了新鲜血液,那就是植物和建筑的概念。
  把妹岛划在“菊竹流”中,是对历史文脉的一种审视方式,其实在世界建筑界,人们早已知道妹岛的风格是独立的,即使不说也承认那是“妹岛流”。
  中性“妹岛流”
  “妹岛流”最明显的特征是中性化。所谓中性化文化特征,本来就是东亚文化的传统。比如佛陀和菩萨都是中性的,他们的身体和器官都没有很强的性别特征。而当代日本建筑师在建筑风格上突显的中性化,是一种静静蔓延的美学。在视觉上显现为:虚无,白,无边的空旷,冥想,半透明,暧昧,无性,没有明确的边缘,恍恍惚惚,淡到极致,超级薄,飘渺如云。
  妹岛不是日本的“海归”,完全是本土派建筑师,可是她比那些日本的“海归”建筑师更国际,从妹岛参与国际性投标屡屡获胜,和2004年获得威尼斯建筑展最高奖金狮奖,以及被指名为今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总策展人来看,妹岛和世已在世界建筑领域快步上升,走上世界建筑界最高奖美国的普利茨克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的舞台只是时间问题。
  SANAA在海外的代表作品有:托雷多美术馆玻璃艺术中心(2006),为德国工业改造区矿业同盟设计管理学院(2006),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2007),和正在建造的瑞士联邦工科大学洛桑分校学生中心。这个中心如同一个悬空的丘陵,利用者可以从任何一个方位走进这个空的场所,你可以走上丘陵自习功课,也可以在有斜面维合的空间里听音乐,从餐厅可以远眺湖泊,这是一个巨大的混合的空间,它在地理的高度上呈现着中性,即不是平地,也不是高山,而是居于两者之间的丘陵,中性吧?
  女性身份的设计者,其作品走向中性,那是一种超越还是自觉?在妹岛那里是自觉。那么如何界定女性风格呢?这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女性喜欢装饰和诱惑,被观看和挑逗,这些都是女性天生的资质,她们最在意的是别人如何看自己,甚至是期待跨越她的作品去注意她本人,这些在妹岛和扎哈那里都没有,有的只是中性的包容。
妹岛和世(罗马拼音:Kazuyo&Sejima、日文假名:せじまかずよ;1956年—)是一位近代日本的知名女建筑师,出生于日本茨城县。现任庆应义塾大学理工学部教授。
她在1981年从日本女子大学硕士班毕业之后,就进入了日本名建筑师伊东丰雄的事务所工作,14年后,与西泽立卫成立了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2004年,两人以金泽21世纪美术馆赢得了当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
妹岛和世的建筑风格逐渐的受到世人注目,她与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作品,多带有重要的“穿透性”风格。大量的运用玻璃外墙等材质,让建筑感觉轻而且飘浮。亦有报导称其为“穿透、流动”式的建筑。
由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与西泽立卫(Ryue
Nishizawa)共同成立“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建筑事务所”(SANAA ),将获得2010年“普利兹克奖”(Pritzker
以下转自设计中国
1、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
2、日本金泽的“21世纪当代艺术博物馆”(2004)
日本金泽的“21世纪当代艺术博物馆”(2004)
普利兹克奖评委会主席洛德-帕伦博(Lord
Palumbo)表示:“他们的建筑风格,纤细而有力,确定而柔韧,巧妙但不过分;他们创作的建筑物,成功地与周边环境,及环境中的活动结合在一起,从而营造出一种饱满的感觉及体验上的丰富性;他们非凡的建筑语言,来自他们的协作过程,这个过程独一无二而又激动人心。基于他们已完成的著名建筑和对新项目的期望,以及上述特色,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成为2010年度的普利兹建筑奖获得者。”
4、日本金泽的“21世纪当代艺术博物馆”(2004)
5、日本金泽的“21世纪当代艺术博物馆”(2004)
6、日本长野的O-Museum博物馆(1999)
评审团称赞他们的建筑物的特色是“最少的材质面板”(minimal material
palette)、“很少的细节”(spare details)、“流动的空间结构” (fluid spatial
organization)。
7、日本长野的O-Museum博物馆(1999)
8、日本东京的“克里斯丁-迪奥大厦”(Christian Dior Building, 2003
9、日本东京的“克里斯丁-迪奥大厦”(Christian Dior Building, 2003
“普利兹克奖”设立于1979年。这是第三次由两位建筑师共同获奖。
10、荷兰阿尔梅勒(Almere)的“德昆斯特林剧院和文化中心”(DeKunstlinie
Theater and Cultural Center, 2007 )
11、荷兰阿尔梅勒(Almere)的“德昆斯特林剧院和文化中心”(DeKunstlinie
Theater and Cultural Center, 2007 )
12、德国埃森的“矿业同盟管理学院”(Zollverein School of Management
西泽立卫现年44岁,是到目前为止获得“普利兹克奖”的最年轻的建筑师。妹岛和世54岁,是继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于2004年获得这个奖项之后的第二个获得“普利兹克奖”的女建筑师。
13、德国埃森的“矿业同盟管理学院”(Zollverein School of Management
14、德国埃森的“矿业同盟管理学院”(Zollverein School of Management
15、俄亥俄州的托莱多艺术博物馆(Toledo Museum of
Art)的“玻璃展出厅”(Glass Pavilion)
妹岛和世生于1956年,曾就读于“日本女子大学”(Japan Women’s
University),于1981年毕业。后来她参加了建筑师伊东丰雄(Toyo
Ito)的东京办事处。1987年,妹岛和世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妹岛和世建筑事务所”(Kazuyo Sejima and
Associates)。同年,西泽立卫加入了这个公司。当时,他还是“横滨国立大学”(Yokohama National
University)的一名学生。后来于1990年毕业。
16、俄亥俄州的托莱多艺术博物馆(Toledo Museum of
Art)的“玻璃展出厅”(Glass Pavilion)
17、俄亥俄州的托莱多艺术博物馆(Toledo Museum of
Art)的“玻璃展出厅”(Glass Pavilion)
18、俄亥俄州的托莱多艺术博物馆(Toledo Museum of
Art)的“玻璃展出厅”(Glass Pavilion)
1995年,西泽立卫打算离开“妹岛和世建筑事务所”,去建立自己的公司。但妹岛和世劝说他留下来,使他成为合作者,并且将公司改名为“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建筑事务所”(SANAA
)。他们两人也保持独立的业务机构,经常接手一些较小的项目。
19、纽约城的“新当代艺术博物馆”(New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20、纽约城的“新当代艺术博物馆”(New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21、纽约城的“新当代艺术博物馆”(New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SANAA建立以来,稳步地扩展它的业务。初期的项目大多数是在日本。这家公司的第一个重要的公共项目是在长野的O-Museum博物馆(1999)。
22、日本香川县(Kagawa)的直岛町客运码头(Naoshima Ferry
Terminal)
23、日本香川县(Kagawa)的直岛町客运码头(Naoshima Ferry
Terminal)
24、瑞士洛桑的“劳力士学术中心”(Rolex Learning Centre)
仅仅在5年之后,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完成了被广泛地认为的他们的第一个“杰作”——在金泽的“21世纪当代艺术博物馆”(21st
Century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25、瑞士洛桑的“劳力士学术中心”(Rolex Learning Centre)
26、瑞士洛桑的“劳力士学术中心”(Rolex Learning Centre)
2009年7月,日本建筑师妹島和世与西泽立卫在伦敦“蛇形艺廊”(Serpentine
Gallery)公布他们设计的临时展出馆(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
近年来,SANAA完成了许多受到赞扬的国际项目,包括2006年在俄亥俄州的托莱多艺术博物馆(Toledo Museum of
Art)的“玻璃展出厅”(Glass
Pavilion)——这是在美国的第一个项目。2006年在年在德国埃森的“矿业同盟管理学院”(Zollverein School of
Management)。2007年在荷兰的Staadtstheatre Almere和2007年在纽约城的“新当代艺术博物馆”(New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将于5月17日在纽约的艾力斯岛(Ellis
Island)举行的正式仪式上,被认可获得2010年“普利兹克奖”。奖品包括100,000美元现金奖和一个青铜奖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妹岛和世:白色的暧昧;大师介绍:;当现代社会,把妇女从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厨房中解;在日本文学艺术的历史上,有过许多经典作品出自女性;妹岛和世对工作的态度:;妹岛和世对每个作品都很认真,她的成功与她的努力和;她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妹岛和世被日本评论界称为是从小通过电视和录相等媒;精致----妹岛和世:;妹岛和世的建筑,简约,冷静,精致,暧昧,空间感觉;妹岛
妹岛和世:白色的暧昧
大师介绍:
当现代社会,把妇女从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厨房中解放出来之后,妇女拥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因此女性有了可以从事建筑设计的工作,在这个领域我们有机会看到女性的感性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为她们丰富了人类的感性而高兴。
在日本文学艺术的历史上,有过许多经典作品出自女性之手,例如《源氏物语》《枕草子》等,在这些经典文学作品中,我们看到普通的日本女性深入事物那深遂的观察,从而对这些心灵文学抱以崇敬的心情。然而由于封建社会构造的原因,女性没有设计建筑的可能,开放的现代社会为女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因此我们看到日本杰出的女性建筑家,以日本建筑文化和美学的推手的身份,超越国境活跃在世界各地,妹岛和世就是其中最为杰出的,她的成就大大改变了女建筑家在日本建筑界的地位,妹岛和世所拥有的暧昧美学成为我们研究当代建筑所关注的课题。
妹岛和世对工作的态度:
妹岛和世对每个作品都很认真,她的成功与她的努力和智慧是分不开的。尤其是
妹岛和世作品
她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她每年差不多只做一个工程,用她的话说刚可以维持事务所的开支。正是这种求稳、求精的设计态度,使她在日本这样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站稳脚跟并发展到现在。
妹岛和世被日本评论界称为是从小通过电视和录相等媒体培养出来的一代建筑师,有着特有的与前人决不相同的空间认识。她的作品让人感受到其老师伊东丰雄的影响,妹岛承袭了伊东丰雄的轻快和飘逸,但又更进一步增加了作品中的浮游感,细腻、精致而富于女性气息。她认为建筑不应该有一个固定的形式,而是因物而异、因时而异。这恐怕就是她所追求的以空间构成的趣味为中心的创造空间设计原则吧。
精致----妹岛和世:
妹岛和世的建筑,简约,冷静,精致,暧昧,空间感觉有点象她的老师伊东丰雄。她是继伊东之后对日本新一代建筑师产生深远影响的另一位设计师。她的极简风格,她的磨砂玻璃和女性化的意境使日本传统的现代传释又多了一个版本。
妹岛的成名作是一家制药厂的女子宿舍,这个作品使她在四十多岁时获得了新人奖。但真正使她跻身日本一流建筑师的是一个大学的多媒体中心,她和她的合伙人西泽立卫获得了日本建筑学会的作品奖。
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两位建筑师组成的工作室叫做SANAA。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SANAA呈现出一种新的的建筑风格。除了对结构和设计的关注,他们开始把目光转移到周围生活群落、环境和客户的个人需要:细致的研究、直觉的感受构成了SANAA的建筑设计。而这两个方面似乎正是女性设计师经常关注的领域。例如,他们设计的私人住宅就摆脱了传统的惯有模式。更准确的说,他们“打开”了建筑的设计程序,为各种不同情况的需求提供实际的、灵活多变的设计。
妹岛经常运用透明的物质构成交错的空间,把人们从对建筑空间的惯有体验和直观感中解放出来。她的外墙纯净但是材质丰富,有点象女性的肌肤,有弹性,甚至有些性感。在外墙上她经常使用铝板,打孔的不锈钢板和玻璃。特别是对玻璃的运用有其独到之处,她经常采用透明的,磨砂的,尤其是贴膜玻璃,使人观看外面景物有种陌生,虚幻和变形的意味,有一种预言又止的暧昧在里面,充满了日式的精致与淡淡的惆怅。就象是川端康成的小说“那种寂静的美似乎把时间都凝固了”。
但是其实她对空间的关注远大于建筑造型,这是其建筑显得异常纯粹,朴实的原因所在。
她的建筑是非常冷静,节制的,但又充满了感性。很容易让人想起小津安二郎的片子,其电影形式是在激发感情的同时,节制感情,节制到几乎不露感情。听说他有一次怒斥过一名太过火的演员:“高兴就又跑又跳,悲伤就又哭又喊,那是上野动物园猴子干的事。笑在脸上,哭在心里。说出心里相反的言语,做出心里相反的脸色,这才叫人哪。”在平静朴实的外表下隐藏着百转千回的心思,这正是妹岛的建筑给人的印象。妹岛在她的建筑作品中,把这种女性的意味发挥得淋漓尽致。
――House in a Plum Grove(李树林中的房子)
建筑发展至今日,一个最薄的建筑出现了。可能随手勾画的单线条草图就会成为建筑的最终制图,制图已无法表达效果,或者只是图解就已经表述完全。我们注意一下其平立面图的状态,在制图的尺度之内,一切只需单线条就能解决问题,在此,制图已基本等于图解。
这个建筑似乎有非一般的一种尝试,建筑的外墙做到只有5mm那么薄却达到一般住宅的保温要求,这一点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钢筋水泥的建筑还能撑多久。领域的非存在感,妹岛认为人数和房间数的对应关系需要调整对待。她心目中理想的空间模式是:同在屋檐下,除了各自的房间,还有许多可以停滞的地方,可聚可散,可近可远。所以,就产生了诸如只有长桌的空间,只有床的房间,还有我们叫做小房间,还有娱乐室等,拥有很多小房间的平面布局就这样产生了。
在看房子模型的时候,业主还在上小学的女儿说:“如果这里按个窗子的话,我和弟弟就可以从窗口对话了,那该多好啊”她的话给妹岛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结果是,薄薄的墙上有好多地方打开了四角窗,窗子的存在更加强调了墙体的轻薄,更加感受到轻薄的存在感,从有玻璃,无玻璃的窗洞,看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看到一层一层的空间,视线感受在展开,延伸。
该方案的特点:
1:墙体的超薄。
2:只有房间而没有交通空间,厨房也是通道,厅内开满了门。
3:由于房间平面的不同和好几个两层通高的房间,空间形态变得不同寻常,超高,超长,超薄(瘦)。
4:各个房间的门开的不同寻常,有好多门只有门洞,没有门扇,并且洞口离楼地面还有一段高度。
5:不再按层进行功能分区,每层都有可以睡觉的地方。
6:通常的房间的功能对应被打破:大厅只有一层高,而餐厅却有两层高,狭长的男孩卧室有两层高,Library 更是又高又大。
7:出现了一个房间两个门或三个门。
在这里根据我参考的文献原文解说一下“流动”跟“透明”的关系,流动性分为:1不流动2空间的流动(彻底的流动)3视线流动4半流动(可以移动或开启的实体,比如门),透明性分为:a不透明b半透明c透明(在视线上是透明的,比如窗户)d全透明(空间之间没有任何障碍)在这里1,2,3,4或a,b,c,d之间并列的关系。将透明和流动分为两组找对应关系,你会发现他们之间的充分和必要关系很有意思。
图解的一个基本预设的前提主体和客体的分离。有一个很明确的客体呈现,一个分析的对象。这个理论上预设的距离否定了主客体之间成为一个单纯的和谐体的可能性,否定了海德格尔的黑森林住宅的现象学模型。(海德格尔在“建居思”一文里举了一个黑森林里的住
宅的例子,通过这个德国传统的民居形式,海德格尔论述了建造/栖居/思考的一致性:建造就是要栖居DD诗意的存在。从现象学的角度来看,这个一致性是建立在对主客体分离的否定上。现象学否定有主客体的分离。)由于这个分离,建造和建造物不再有体现建造者存在着的这个世界义务。简单地说,这个分离引发了建造的存在意义上的冷漠和孤立,这也是图解性的一个内含的意义。
图解性是图解这个操作的衍生物,但一旦在理论中产生,图解性也获得了它相对于图解的独立性。)由于图解的方式和图解的对象的多样性,图解性也随之变幻。
这栋房子的图解性是相对于建筑的建构性而获得的一个意向,建筑材料的虚化,表面化,整体非承重感,建筑各部分构件的的消解,与基地的脱离。这种图解性是一种外来力量控制的图解,而不是基于原生和乡土力量的图解。归属感和承重感的取消,随之而来的是空间的轻盈和只有分割。这是空间的图解,而不是结构材料和和实体性的图解。
钢板作为主要支撑结构外墙为反射性涂料,墙体的保温层不超过30mm,外墙的整体厚度在50mm以内,几个在屋顶的空调装置,通风良好,达到了居住的保温隔热要求。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高等教育、应用写作文书、生活休闲娱乐、行业资料、妹岛和世--白色的暧昧96等内容。 
 妹岛和世/西泽立卫:白色的暧昧 方振宁/撰文摄影 历史中的妹岛 当现代社会, 把妇女从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厨房中解放出来之后, 妇女拥有平等的社会地 位, 因此...  妹岛和世--白色的暧昧 3页 免费 扎哈哈迪德与妹岛和世风格... 32页 免费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文库投诉中心;如要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请点击此处进行反馈...  白色暧昧 の 冥想空间――关税同盟联合学院(埃森,德国) 白色暧昧的冥想空间――...我选择了 SANNAA 建筑事务所,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的作品进行 实体建筑模型的制作...  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SANAA...白色的暧昧 历史中的妹岛 当现代社会, 把妇女从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厨房中解放...  密斯,迈耶,阿尔瓦罗?西扎等等,虽然都是白色,但他们每个人都 具有自己的特色, 而妹岛和世的设计所体现的白色表达是一种轻盈飘 逸,模糊,透明,有点“暧昧”的味道...  在当今世界建筑的舞台上,54 岁的日本著名建筑师妹岛和世是绝对的主角。人们称她的建 筑为“白色暧昧”的建筑。妹岛和世的建筑风格逐渐的受到世人注目,她与 ...  白色轻盈透明超薄 __Kazuyo Sejima&Byue nishizawa 妹岛和世&西泽立卫 三年级...“妹岛的白色暧昧”,其实我觉得她在表达空 间的物质性,只有在有烟气和雨雾的...  妹岛和世作品分析与设计手法解析 摘要:通过对 2010 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日本女...2.感观上:白色,透明,暧昧,朦胧、氤氲,柔和,纯净,空旷, 冥想。 3. 艺术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妹岛和世在中国的作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