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造龙团,唯创造奇迹采茶舞mq3芽以进 什么意思

茶文化赏析_在线作业_6(100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茶文化赏析_在线作业_6(100分)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华师16秋《茶文化赏析》在线作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华师16秋《茶文化赏析》在线作业
||暂无简介
邵阳市谋学天下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主要从...|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产品内容摘要:
广州芳村茶叶批发市场的地理优势,出于同样对普洱茶的热爱,红茶铁罐包装批发,诚交天下茶友,并乐于与广大茶友就共赏中国名茶、弘扬茶文化,一起交流,红茶铁罐包装,共同提高! 服务承诺 1,有关产品的任何质量问题,承诺包换货、退货! 2,货运途中出现的损坏均由我们负责到底,交易无风险!
绿茶据传发源于湖北省赤壁市。元朝末年,朱洪武率领农民起义,羊楼洞茶农从军奔赴新(疆)蒙(古)边城。他们在军中见有人饭后腹痛,便将带去的蒲圻绿茶给病者服用。服后,红茶铁罐包装定做,患者相继病愈。这件事被朱洪武得知,他记在了心里。当了皇帝后,红茶铁罐包装报价,朱洪武和宰相刘基到蒲圻找寻隐士刘天德,恰遇在此种茶的刘天德长子刘玄一,刘玄一请朱皇帝赐名。朱洪武见茶叶翠绿,形似松峰,香味俱佳,遂赐名“松峰茶”,又将长有茶叶的高山,命名为松峰山。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太祖朱元璋因常饮羊楼松峰茶成习惯,遂诏告天下:“罢造龙团,唯采茶芽以进。”因此,刘玄一成为天下di一个做绿茶的人,朱元璋成为天下di一个推广绿茶的人,羊楼洞成为天下最早做绿茶的地方。
茶客汇品牌成立于2010年8月份,面向全国茶庄、茶馆、茶楼提供个性化茶叶包装、礼品定制服务,提供小额混批、个性化丝印加公司名、LOGO等个性化品牌服务,厂价直销各款茶具、茶道配件等。 本着用心“做好茶,品好茶,乐生活,享人生”的理念,为爱茶朋友提供各类高品质高性价比的茶叶,依靠全国规模最da的茶叶批发市场。
广州芳村茶叶批发市场的地理优势,出于同样对普洱茶的热爱,诚交天下茶友,并乐于与广大茶友就共赏中国名茶、弘扬茶文化,一起交流,共同提高! 服务承诺 1,有关产品的任何质量问题,承诺包换货、退货! 2,货运途中出现的损坏均由我们负责到底,交易无风险!
广州芳村茶叶批发市场的地理优势,出于同样对普洱茶的热爱,诚交天下茶友,并乐于与广大茶友就共赏中国名茶、弘扬茶文化,一起交流,共同提高! 服务承诺 1,有关产品的任何质量问题,承诺包换货、退货! 2,货运途中出现的损坏均由我们负责到底,交易无风险!
正山小种红茶于1610年流入欧洲。1662年,当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给英皇查理二世时,她的嫁妆里面有几箱中国的正山小种红茶。从此,红茶被带入英国宫廷,喝红茶迅速成为英国皇室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早期的英国伦敦茶叶市场中,也只由出售正山小种红茶,并且价格异常得昂贵,唯有豪门富室方能饮用,正山小种红茶成为英国上流社会不可缺少的饮料。英国人挚爱红茶,渐渐地把饮用红茶演变成一种高尚华美的红茶文化,并把它推广到了全世界。 产品品牌:旺茗贸易供货总量:不限产品价格:议定包装规格:不限物流说明:货运及物流交货说明:按订单
联系电话:020- 手机:
联系传真:020-
联系地址:广州天河区天源路1202号V栋A08房
发 布 IP:(IP所在地:)
*询价主题:
需进一步了解的信息:
优惠价价格条款销售条款及附加条件交货时间
原产地在本地区的销售部门公司宣传册产品目录册
最小购货量产品规格、型号供货能力最小订货量
能否提供样品产品担保包装方式质量/安全认证
*详细要求:
截止时间:
公司名称:
*我的姓名:
*我的电话:
我的地址:
*我的邮箱: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是由企业自行发布,仅展示上述信息,并不保证您使用上述信息时的情况与之相符,也不担保该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也不承担浏览者的任何商业风险。保留全部或部分删除上述介绍信息的权利。请不要随意给陌生人汇款,以免上当受骗!南开16秋学期《茶文化赏析》在线作业
需要答案请联系&&
16秋学期《茶文化赏析》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茶与茶文化向国外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
A. 公元三至四世纪
B. 公元四至五世纪
C. 公元五至六世纪
D. 公元六至七世纪
2.& 白茶最初是怎样形成的?
A. 绿茶制作失误形成的
B. 发酵过度
C. 发酵过轻
D. 偶然发现的
E. 白叶茶树采摘而成的茶
3.& 现今饮茶取水要点中,下列选项说的不正确的是?
A. 泡茶用水最好要“活”
B. 泡茶用水最好要“甘”
C. 泡茶用水最好要“清”
D. 泡茶用水最好要是南零泉水
4.& 清神、全真是哪位茶人提出的茶道功用?()
5.& 鸦片战争与哪种茶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6.& 哪个国家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
周昉是唐代著名仕女画家,擅长表现贵族妇女、肖像和佛像,下列作品中哪一个是其所画的与茶有关的画作?
A. 《调琴啜茗图卷》
B. 《簪花仕女图》
C. 《执扇仕女图》
D. 《仕女图》
8.& 哪位古代茶人茶性的体验为“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力致和”?
9.& “罢造龙团,唯采茶芽以进”是历史上哪位皇帝提出的?()
10.& 白族特色的调饮饮茶方式是?
11.& 午子绿茶的茶韵是什么?
12.& 乌龙茶适用多少度水温冲泡?
A. 100度沸水
B. 80度左右
C. 75度左右
13.& 茶字萌芽于哪个朝代?
14.& 《大观茶论》的作者是谁?
15.&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以上文字出自哪首茶诗?()
A.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B. 《谢木韫之舍人赐茶》
C.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D. 《一字至七字诗?茶》
16.& 黄山毛峰茶所透出的茶韵是什么?
17.& “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出自哪部茶学著作?
A. 《大观茶论》
B. 《茶经》
C. 《茶述》
D. 《茶录》
18.& 中国茶道强调“道法自然”,包含了哪三个层次?
A. 物质、行为、精神
B. 自身、他人、社会
C. 天、地、人
D. 你、我、他
19.& 饮茶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由烹煮饮茶法,变成了清饮泡茶法的时期是?()
A. 明清时期
20.&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这首诗出自苏轼的哪首诗呢?
A. 《行香子》
B. 《水调歌头》
C.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
D. 《试院煎茶》
16秋学期《茶文化赏析》在线作业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中国茶道强调“道法自然”,包含了哪三个层次?
2.& 泡茶三要素有哪些?
A. 茶叶用量
B. 泡茶水温
C. 冲泡时间
D. 茶壶质地
3.& 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茶马古道的历史意义的是?
A. 茶马古道带动了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B. 茶马古道促进了藏区社会的城镇化发展
C. 茶马古道促进了藏族与汉族及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
D. 茶马古道扩张了内地的领土面积
4.& 以下哪些选项体现了《大观茶论》中强调茶的精神和美学?
5.& 下列与东方美人茶有关的是?
A. 小绿叶蝉
B. 祁门红茶
C.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
6.& 唐朝时茶人裴汶对茶性的总结有哪些?
A. 其性精清
B. 其味淡洁
C. 其用涤烦
D. 其功致和
7.& 下列艺术作品中,与茶有关的是?
A. 《萧翼赚兰亭图》
B. 《山窗清供》
C. 《事茗图》
D. 《仕女图》
自茶被饮用之后,也就开启了茶文化的历史,两晋南北朝是茶文化酝酿形成时期,此后,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呢?
A. 隋唐五代
9.& 下列文献哪部提到了茶?
10.& 竹筒香茶是哪几家少数民族习惯的饮茶方式?
16秋学期《茶文化赏析》在线作业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音韵即指大红袍的观音韵。 是大红袍好茶的品质和特性的象征
明清时期,陶瓷茶具明显取代过去的金属、玉制茶具,这与明清陶瓷工艺生产的发展直接有关。
3.& 中国茶道强调“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次。
很多的道家高人都把茶当作忘却红尘烦恼,逍遥享乐的一大乐事。对此,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的陈楠(泥丸),在《水调歌头?咏茶》一词中描述得很妙。
5.& 《调琴啜茗图卷》,为宋代的周昉所画,周昉是宋代著名仕女画家,擅长表现贵族妇女、肖像和佛像。
宋代饮茶之风已相当普及,从此画中的仕女听琴品茗可以反映出宋代茶饮之风的流行,说明品饮茗茶已成为当时贵族风雅生活的一部分。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茶文化才得以逐步的恢复与发展。
7.& 十世纪时,蒙古商队来华从事贸易时,将中国砖茶从中国经西伯利亚带至中亚地区。
8.& 我们所说的幽韵则特指午子绿茶的茶韵。
9.& 茶马古道的线路有且只有一条,现在我们已经无法看到其往日的光辉了。
10.& 在明代之前,人们生产制作的茶全部是红茶,其他的几类茶均是在红茶之后产生的。
我国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饮茶习俗,其中比较著名的还有客家擂茶。擂茶是中国茶文化中一种较古老的吃茶方法。
现在的茶字,萌芽于汉代,确定于唐代。它是由荼字演变儿来的,荼字此前身兼二职,即指一种野菜,又指茶叶。
在制茶的过程中,人们通过不同的制造工艺,制成各类色、香、味、形品质特征不同的六大茶类,即绿茶、黄茶、花茶、白茶、红茶、青茶。
喝酥油茶是藏族同胞一种独特的风俗。藏族同胞有句俗语说的好,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
唐代诗人元稹,与白居易交好,常常以诗唱和,所以人称“元白”。元稹有一首宝塔茶诗,题名《一字至七字诗?茶》。
“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是李白在《试院煎茶》中描绘的诗句。
饮茶的起源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众说纷纭,大致说来,有先秦说、西汉说、三国说、魏晋说。
18.& 泡茶三要素:第一是茶叶用量,第二是泡茶水温,第三是冲泡时间。
19.& 东方美人茶即是洞顶贵妃茶。
《茶经》极有见地,他在序中写道:“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
16秋学期《茶文化赏析》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茶韵中音韵是指什么?
A. 茶叶的声音
B. 泡茶的声音
C. 铁观音的观音韵
D. 乌龙茶的韵味
2.& 茶韵中的韵味是按照什么而分的?
D. 茶叶的特质
3.& 茶与茶文化向国外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
A. 公元三至四世纪
B. 公元四至五世纪
C. 公元五至六世纪
D. 公元六至七世纪
4.& 茶字是由哪个汉字演变出来的呢?
5.& 历史上有名的宝塔茶诗的作者是?(诗中提到“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 ”)
6.& 鸦片战争与哪种茶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7.& 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中的 仙山灵草湿行云,其中灵草是指什么?
8.& 茶道一词是由谁首先提出来的?
D. 荣西禅师
9.& 茶字萌芽于哪个朝代?
10.& 自从哪个朝代开始,茶礼被引入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11.& 极富盛名的日本茶道源于哪里?
12.& 红茶在哪一时期传入英国?
13.& 《神农百草》中记载了神农尝百草中毒,吃了一种植物得以解毒,这种植物是()
14.& 《山窗清供》的作者是谁?
15.& 西湖龙井的独特韵味是什么?
16.& 清神、全真是哪位茶人提出的茶道功用?()
17.& 中国茶道强调“道法自然”,包含了哪三个层次?
A. 物质、行为、精神
B. 自身、他人、社会
C. 天、地、人
D. 你、我、他
18.& “清、敬、怡、真”的茶精神思想是以下哪位学者提出的主要观点?
19.& 6.“岩韵”是指乌龙茶中的哪一茶种所具有的醇厚的感觉?
A. 岭头单枞
B. 武夷岩茶
C. 罗汉沉香
20.& "东方美人茶"实际上是下列哪种茶?
A. 白毫乌龙茶
B. 冻顶乌龙茶
C. 安徽铁观音
16秋学期《茶文化赏析》在线作业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世界三大饮料是指哪些饮品?
2.& 下列艺术作品中,与茶有关的是?
A. 《萧翼赚兰亭图》
B. 《山窗清供》
C. 《事茗图》
D. 《仕女图》
3.& 中国茶道强调“道法自然”,包含了哪三个层次?
4.& 下列文献哪部提到了茶?
5.& 下列几种茶中哪种属于“世界知名”四大红茶?
A. 印度阿萨姆红茶
B. 祁门红茶
C. 大吉岭红茶
D. 斯里兰卡高地红茶
6.& 以下选项哪些不属于我们常说的六大茶类?
7.& 下列选项中属于茶韵的是?
8.& 唐朝时茶人裴汶对茶性的总结有哪些?
A. 其性精清
B. 其味淡洁
C. 其用涤烦
D. 其功致和
9.& 泡茶三要素有哪些?
A. 茶叶用量
B. 泡茶水温
C. 冲泡时间
D. 茶壶质地
10.& 现在的日本茶道分为两种,分别是?
16秋学期《茶文化赏析》在线作业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很多的道家高人都把茶当作忘却红尘烦恼,逍遥享乐的一大乐事。对此,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的陈楠(泥丸),在《水调歌头?咏茶》一词中描述得很妙。
最澄的茶学著作《茶养生记》,从养生角度出发,介绍茶乃养生妙药,延龄仙术并传授我国宋代制茶方法及泡茶技术,并自此有了“茶禅一味”的说法。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茶文化才得以逐步的恢复与发展。
在唐代,煮茶法逐渐过渡到点茶法。人们逐渐重视茶叶原有的色香味,调味品逐渐减少。出现了用蒸青法制成的散茶,茶类生产由茶饼为主趋向以散茶为主。
5.& 泡茶三要素:第一是茶叶用量,第二是泡茶水温,第三是冲泡时间。
对于藏族与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茶马古道功不可没。茶马贸易的兴起使大量藏区商旅、贡使有机会深入祖国内地;同时,藏传佛教也是伴随着茶马古道的千年历程逐渐向内地渗透。
我国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饮茶习俗,其中比较著名的还有客家擂茶。擂茶是中国茶文化中一种较古老的吃茶方法。
8.& 马黛茶是韩国的一大特产。
唐代诗人元稹,与白居易交好,常常以诗唱和,所以人称“元白”。元稹有一首宝塔茶诗,题名《一字至七字诗?茶》。
宋徽宗从文化角度对茶道精神进行了高度概括,并把茶道精神概括为“致清、导和、韵高、致静”八个字,较为全面而准确地揭示了中国茶道精神的本质,茶道精神也是他在我国历史上首次提出的。
11.& 白族三道茶的第一道茶为“清甜之茶”,它寓意是客人进门要先尝茶之“清甜”。
明代的茶艺思想,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哲学思想加深,主张契合自然,茶与山水、天地、宇宙交融;二是民间俗饮不断发展,茶人友爱、和谐的思想深深影响各阶层民众。
饮茶的起源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众说纷纭,大致说来,有先秦说、西汉说、三国说、魏晋说。
陆羽是中华茶道的开拓者之一,他《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提出:“一饮涤昏寐”,“再饮清我神”,“三饮便得道”,“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徒自欺”,“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15.& 现今流行的六大茶类都是在唐朝基本形成的。
16.& 鸦片战争与绿茶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渊源。
茶即是一种中正平和之物,通过煮茶品茶能平和人的心情,茶能消除人的烦恼。唐人裴汶对茶性的体验为“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
喝酥油茶是藏族同胞一种独特的风俗。藏族同胞有句俗语说的好,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
晋宋时期的《搜神记》、《神异记》等志怪小说集、孙楚的《出歌》、张载的《登成都白菟楼》、左思的《娇女诗》、王微的《杂诗》是早期的涉茶诗。
20.& 东方美人茶即是洞顶贵妃茶。
16秋学期《茶文化赏析》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茶经》的作者是谁?
2.& 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茶为题材的散文是?()
A. 孙楚的《出歌》
B. 西晋杜育的《荈赋》
C. 王微的《杂诗》
D. 晋宋时期的《搜神记》
唐伯虎自作题诗:“日常何所事?茗碗自矜持。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的画是哪一幅?
A. 《兰亭序》
B. 《山窗清供》
C. 《事茗图》
D. 《调琴啜茗图卷》
4.& 日本正宗茶道是谁创立的呢,并提出“和静清寂”的茶道精神?
C. 荣西禅师
5.& 黄茶的最大特点是?
C. 高香持久
D. 绿叶红镶边
E. 汤色清亮
6.& 茶道一词是由谁首先提出来的?
D. 荣西禅师
7.& “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出自哪部茶学著作?
A. 《大观茶论》
B. 《茶经》
C. 《茶述》
D. 《茶录》
8.& 铁观音的故乡是哪里?
9.& 茶韵中的韵味是按照什么而分的?
D. 茶叶的特质
10.& 茶字是由哪个汉字演变出来的呢?
11.&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以上文字出自哪首茶诗?()
A.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B. 《谢木韫之舍人赐茶》
C.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D. 《一字至七字诗?茶》
12.& 我们常说的饮茶方式除了清饮还有哪种?
13.&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佛教认为的茶的三德呢?
B. 有益静思
C. 帮助消化
D. 让人忘记凡尘一切
14.& 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中的 仙山灵草湿行云,其中灵草是指什么?
15.& 十世纪时,蒙古商队来华从事贸易时,将中国砖茶从中国经西伯利亚带至哪一地区?
16.& 白族特色的调饮饮茶方式是?
17.&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这首诗出自苏轼的哪首诗呢?
A. 《行香子》
B. 《水调歌头》
C.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
D. 《试院煎茶》
18.&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出自哪部茶学专著?()
A. 《大观茶论》
B. 《茶经》
C. 《茶录》
D. 《茶述》
19.& 诗人朱星诸所题六言诗一首:
“洛下备罗案上,松陵兼列径中,总待新泉治火,相从栩栩清风。”下列画中题了此诗的是哪一幅?
A. 《萧翼赚兰亭图》
B. 《山窗清供》
C. 《事茗图》
D. 《调琴啜茗图卷》
20.& 下列几种茶中哪种不属于“世界知名”四大红茶?
A. 印度阿萨姆红茶
B. 祁门红茶
C. 正山小种
D. 斯里兰卡高地红茶
16秋学期《茶文化赏析》在线作业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以下哪些选项体现了《大观茶论》中强调茶的精神和美学?
2.& 泡茶三要素有哪些?
A. 茶叶用量
B. 泡茶水温
C. 冲泡时间
D. 茶壶质地
3.& 下列哪个朝代涉及到了茶税?
4.& 下列与东方美人茶有关的是?
A. 小绿叶蝉
B. 祁门红茶
C.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
5.& 下列哪个选项属于佛教所指的茶的三德?
B. 有益静思
C. 帮助消化
D. 让人忘记凡尘一切
6.& 千利休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提出了怎样的茶道精神?
7.& 下列诗中,哪首写到了茶?
A. 《走笔谢梦谏议寄新茶》
B.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C. 《寒夜》
D. 《试院煎茶》
8.& 下列选项与鸦片战争有关的是?
9.& 下列文献哪部提到了茶?
10.& 唐朝时茶人裴汶对茶性的总结有哪些?
A. 其性精清
B. 其味淡洁
C. 其用涤烦
D. 其功致和
16秋学期《茶文化赏析》在线作业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对于藏族与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茶马古道功不可没。茶马贸易的兴起使大量藏区商旅、贡使有机会深入祖国内地;同时,藏传佛教也是伴随着茶马古道的千年历程逐渐向内地渗透。
陆羽是中华茶道的开拓者之一,他《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提出:“一饮涤昏寐”,“再饮清我神”,“三饮便得道”,“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徒自欺”,“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早在南北朝以前更早的时期,茶就被用在祭礼之上。陆羽甚至认为,在进行茶道时,“二十四器缺一,则茶废矣。
茶即是一种中正平和之物,通过煮茶品茶能平和人的心情,茶能消除人的烦恼。唐人裴汶对茶性的体验为“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
5.& 茶一开始是被人们食用的,饮用在食用的基础上形成,茶的利用方式也就是饮用和食用。
唐代裴汶《茶经》指出:“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清、淡、和是茶的品性和功用。
7.& 煮茶法的形成与流行是在唐代,茶开始走进寻常百姓,饮茶不再是官宦贵族的特权专享。
8.& 世人总结,茶韵中有音韵、岩韵、陈韵、雅韵、冷韵、幽韵之分。
9.& 《调琴啜茗图卷》,为宋代的周昉所画,周昉是宋代著名仕女画家,擅长表现贵族妇女、肖像和佛像。
宋代饮茶之风已相当普及,从此画中的仕女听琴品茗可以反映出宋代茶饮之风的流行,说明品饮茗茶已成为当时贵族风雅生活的一部分。
10.& 英式红茶的品饮有两种:一是加入牛奶和糖的调饮法,一是不加佐料的清饮法。
现在的茶字,萌芽于汉代,确定于唐代。它是由荼字演变儿来的,荼字此前身兼二职,即指一种野菜,又指茶叶。
12.& 马黛茶是韩国的一大特产。
《茶经》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是唐代陆羽所著,公元780年问世。此书奠定了中国茶道文化的基础,陆羽也因此被后世誉为茶圣。
14.& 音韵即指大红袍的观音韵。 是大红袍好茶的品质和特性的象征
紫砂茶具由陶器发展而成,属陶器茶具的一种。紫砂茶具起始于秦,盛于明清,流传至今。
晋宋时期的《搜神记》、《神异记》等志怪小说集、孙楚的《出歌》、张载的《登成都白菟楼》、左思的《娇女诗》、王微的《杂诗》是早期的涉茶诗。
六安瓜片其外形扁平挺秀,色泽绿翠,内质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叶色绿,好比出水芙蓉,栩栩如生,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称著。故而以“雅韵”称之。
18.& 普洱茶的陈香显著浓郁,甘冽纯正,“气感”较强,冷嗅陈香悠长,是一种独特的陈韵。
19.& 茶与茶文化向国外的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四至五世纪,即南北朝时期
古代的茶税和榷茶(茶叶专卖)始自唐代。公元780年,唐朝为了平息兵变,增加军饷,开始对茶征税,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茶税。
16秋学期《茶文化赏析》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大观茶论》的作者是谁?
下列选项中,描述唐太宗为了得到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写的书法真迹,派谋士萧翼从辩才和尚手中骗取真迹的故事的著名茶画是哪一幅?
A. 《萧翼赚兰亭图》
B. 《山窗清供》
C. 《事茗图》
D. 《调琴啜茗图卷》
3.& 茶与茶文化向国外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
A. 公元三至四世纪
B. 公元四至五世纪
C. 公元五至六世纪
D. 公元六至七世纪
4.& 哪个国家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
5.& 现在的日本茶道分为两种,一种是煎茶道,另一种是?
D. 蒸青茶道
6.& 我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是什么?
A. 《大观茶论》
B. 《神农本草》
C. 《茶经》
D. 《天工开物》
7.& 自从哪个朝代开始,茶礼被引入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8.& 下列几种茶中哪种不属于“世界知名”四大红茶?
A. 印度阿萨姆红茶
B. 祁门红茶
C. 正山小种
D. 斯里兰卡高地红茶
9.& 《神农百草》中记载了神农尝百草中毒,吃了一种植物得以解毒,这种植物是()
10.& 十世纪时,蒙古商队来华从事贸易时,将中国砖茶从中国经西伯利亚带至哪一地区?
11.& “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出自哪部茶学著作?
A. 《大观茶论》
B. 《茶经》
C. 《茶述》
D. 《茶录》
12.& 茶马古道有几条主线?
13.& 陈韵是指经过陈化处理的哪种茶所产生出来的独特韵味?
14.& 中华民族的“国饮”是指?
15.& 藏族同胞特色调饮饮茶方式是?
16.& 极富盛名的日本茶道源于哪里?
17.& 我们日常饮用绿茶适合用什么器皿?
18.& 《山窗清供》的作者是谁?
19.& 中国茶道强调“道法自然”,包含了哪三个层次?
A. 物质、行为、精神
B. 自身、他人、社会
C. 天、地、人
D. 你、我、他
20.&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出自哪部茶学专著?()
A. 《大观茶论》
B. 《茶经》
C. 《茶录》
D. 《茶述》
16秋学期《茶文化赏析》在线作业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现今饮茶取水要点中,下列选项施法正确的是?
A. 泡茶用水最好要“活”
B. 泡茶用水最好要“甘”
C. 泡茶用水最好要“清”
D. 泡茶用水最好要“轻”
2.& 白族三道茶中的“三道”分别是指什么?
A. “苦茶”
B. “糖茶”
C. “回味茶”
D. “得道茶”
3.& 中国的茶道精神融合了哪些文化之精髓?
A. 伊斯兰教文化
B. 儒家文化
C. 道家文化
D. 佛家文化
4.& 通过茶马古道运送的货物有哪些?
C. 内地土特产
D. 布匹、五金、日用百货等
5.& 中国茶道强调“道法自然”,包含了哪三个层次?
6.& 下列几种茶中哪种属于“世界知名”四大红茶?
A. 印度阿萨姆红茶
B. 祁门红茶
C. 大吉岭红茶
D. 斯里兰卡高地红茶
7.& 西湖龙井的雅韵是指?
8.& 以下选项哪些不属于我们常说的六大茶类?
9.& 下列哪个选项属于佛教所指的茶的三德?
B. 有益静思
C. 帮助消化
D. 让人忘记凡尘一切
10.& 茶叶的利用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D. 研膏团茶点茶法
E. 散茶泡茶法
16秋学期《茶文化赏析》在线作业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鸦片战争与绿茶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渊源。
2.& 煮茶法的形成与流行是在唐代,茶开始走进寻常百姓,饮茶不再是官宦贵族的特权专享。
卢仝,唐代诗人,号玉川子,济源(今河南)人。卢仝一生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
4.& 世人总结,茶韵中有音韵、岩韵、陈韵、雅韵、冷韵、幽韵之分。
5.& 中国茶道强调“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次。
《大观茶论》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总结唐代及唐代以前有关茶事的综合性茶业著作,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茶书。
7.& 目前,全世界绿茶的消费量占到茶叶消费总量的75%,是世界上饮茶的绝对主流。
古代的茶税和榷茶(茶叶专卖)始自唐代。公元780年,唐朝为了平息兵变,增加军饷,开始对茶征税,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茶税。
宋徽宗时期,茶文化兴盛,宋徽宗本人不仅嗜茶、爱茶,还对茶学有很深入的研究,并亲自他撰写了《大观茶论》,这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由皇帝撰写的茶书。
最澄的茶学著作《茶养生记》,从养生角度出发,介绍茶乃养生妙药,延龄仙术并传授我国宋代制茶方法及泡茶技术,并自此有了“茶禅一味”的说法。
11.& 《大观茶论》的作者是宋徽宗赵佶。
紫砂茶具由陶器发展而成,属陶器茶具的一种。紫砂茶具起始于秦,盛于明清,流传至今。
13.& 茶人们习惯于把有托盘的盖杯称为“三才杯”。杯托
为“地”,杯盖为“天”,杯子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如果连杯子、托盘、杯盖一同端起来品茗,这种拿杯手法称为“天人合一”。
14.& 泡茶三要素:第一是茶叶用量,第二是泡茶水温,第三是冲泡时间。
15.& 茶马古道的线路有且只有一条,现在我们已经无法看到其往日的光辉了。
16.& 普洱茶的陈香显著浓郁,甘冽纯正,“气感”较强,冷嗅陈香悠长,是一种独特的陈韵。
宋徽宗从文化角度对茶道精神进行了高度概括,并把茶道精神概括为“致清、导和、韵高、致静”八个字,较为全面而准确地揭示了中国茶道精神的本质,茶道精神也是他在我国历史上首次提出的。
晋宋时期的《搜神记》、《神异记》等志怪小说集、孙楚的《出歌》、张载的《登成都白菟楼》、左思的《娇女诗》、王微的《杂诗》是早期的涉茶诗。
19.& 戏作小诗君莫笑,
从来佳茗似佳人。是苏轼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诗中所述的诗句。
历代茶诗中,最为出名的当属唐代卢仝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和皎然的《走笔谢梦谏议寄新茶》(又称《七碗茶诗》)。
16秋学期《茶文化赏析》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大观茶论》的作者是谁?
2.&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以上文字出自哪首茶诗?()
A.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B. 《谢木韫之舍人赐茶》
C.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D. 《一字至七字诗?茶》
3.& 高档绿茶,特别是芽叶细嫩的名茶,适用多少度水温冲泡?
C. 80度左右
D. 75度左右
4.& 下列哪项不属于泡茶三要素?
A. 茶叶用量
B. 泡茶水温
C. 冲泡时间
D. 茶壶质地
5.& 我们日常饮用绿茶适合用什么器皿?
6.& 茶马古道有几条主线?
7.& 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中的 仙山灵草湿行云,其中灵草是指什么?
8.& 黑茶的干茶颜色是?
B. 深褐绿色
9.& 荣西禅师写了一本茶学著作,是以下哪一部呢?
A. 《茶养生记》《茶录》《茶述》《问茶》
10.& 中国茶道强调“道法自然”,包含了哪三个层次?
A. 物质、行为、精神
B. 自身、他人、社会
C. 天、地、人
D. 你、我、他
11.& 十世纪时,蒙古商队来华从事贸易时,将中国砖茶从中国经西伯利亚带至哪一地区?
12.& 我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是什么?
A. 《大观茶论》
B. 《神农本草》
C. 《茶经》
D. 《天工开物》
13.& 现在的日本茶道分为两种,一种是煎茶道,另一种是?
D. 蒸青茶道
14.& 第一个从中国学习饮茶,把茶种带到日本的人是谁?
15.& 铁观音的故乡是哪里?
16.& 哪一个朝代紫砂茶具开始出现的呢?
B. 魏晋南北朝
17.& 以下不属于乌龙茶的选项是?
C. 大叶乌龙
D. 正山小种
18.& 下列几种茶中哪种不属于“世界知名”四大红茶?
A. 印度阿萨姆红茶
B. 祁门红茶
C. 正山小种
D. 斯里兰卡高地红茶
19.& 午子绿茶的茶韵是什么?
20.& 6.“岩韵”是指乌龙茶中的哪一茶种所具有的醇厚的感觉?
A. 岭头单枞
B. 武夷岩茶
C. 罗汉沉香
16秋学期《茶文化赏析》在线作业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现今饮茶取水要点中,下列选项施法正确的是?
A. 泡茶用水最好要“活”
B. 泡茶用水最好要“甘”
C. 泡茶用水最好要“清”
D. 泡茶用水最好要“轻”
2.& 下列诗中,哪首写到了茶?
A. 《走笔谢梦谏议寄新茶》
B.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C. 《寒夜》
D. 《试院煎茶》
3.& 下列哪个朝代涉及到了茶税?
4.& 下列文献哪部提到了茶?
5.& 泡茶三要素有哪些?
A. 茶叶用量
B. 泡茶水温
C. 冲泡时间
D. 茶壶质地
6.& 我们常说的饮茶方式有哪几种?
7.& 《茶经》的特点以下有哪些?
A. 世界现存最早介绍茶的专著
B. 世界现存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
C. 世界现存最完整介绍茶的专著
D. 从养生角度介绍茶的专著
8.& 唐朝时茶人裴汶对茶性的总结有哪些?
A. 其性精清
B. 其味淡洁
C. 其用涤烦
D. 其功致和
9.& 下列选项中《大观茶论》概括的茶道精神是?
10.& 以下属于乌龙茶的选项是?
C. 大叶乌龙
D. 正山小种
16秋学期《茶文化赏析》在线作业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我们现在所喝的白茶,是指偶然发现的白叶茶树采摘而成的茶。
2.& 茶与茶文化向国外的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四至五世纪,即南北朝时期
乌龙茶,又称为青茶,是半发酵茶类的总称。青茶介于绿茶、红茶之间,先是红茶制法,再按绿茶制法,从而形成了青茶制法。
4.& 宋代诗人杜耒的有首名诗《寒夜》,把寒夜饮茶的境界做了精到独绝的描述。
5.& 《调琴啜茗图卷》,为宋代的周昉所画,周昉是宋代著名仕女画家,擅长表现贵族妇女、肖像和佛像。
宋代饮茶之风已相当普及,从此画中的仕女听琴品茗可以反映出宋代茶饮之风的流行,说明品饮茗茶已成为当时贵族风雅生活的一部分。
历代茶诗中,最为出名的当属唐代卢仝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和皎然的《走笔谢梦谏议寄新茶》(又称《七碗茶诗》)。
7.& 普洱茶的陈香显著浓郁,甘冽纯正,“气感”较强,冷嗅陈香悠长,是一种独特的陈韵。
8.& 马黛茶是韩国的一大特产。
9.& 青茶与鸦片战争的爆发有着重要关联。
古代的茶税和榷茶(茶叶专卖)始自唐代。公元780年,唐朝为了平息兵变,增加军饷,开始对茶征税,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茶税。
泡饮时,取茶叶入茶壶、茶杯,开水冲泡,留下茶渣不食,进入完全的”调饮法”。而清代则更加普及和发展了调饮法。
“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是李白在《试院煎茶》中描绘的诗句。
13.& 在明代之前,人们生产制作的茶全部是红茶,其他的几类茶均是在红茶之后产生的。
宋徽宗时期,茶文化兴盛,宋徽宗本人不仅嗜茶、爱茶,还对茶学有很深入的研究,并亲自他撰写了《大观茶论》,这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由皇帝撰写的茶书。
15.& 世人总结,茶韵中有音韵、岩韵、陈韵、雅韵、冷韵、幽韵之分。
16.& 张载的《登成都白菟楼》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茶为题材的散文。
17.& 《大观茶论》的作者是宋徽宗赵佶。
18.& 茶最初的利用方式主要是药用和食用。当时人们是生嚼茶叶来解毒治病。
喝酥油茶是藏族同胞一种独特的风俗。藏族同胞有句俗语说的好,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
“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这是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提到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造奇迹采茶舞mq3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