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师日本妻子现状法师的孩子

弘一大师临终前为何特意给一个17岁小儿题字?
弘一大师临终前为何特意给一个17岁小儿题字?
&&&|&&& 22:42:20&&&|&&&来源:大公佛教&&&|&&&评论:
&&& 编者按:黄永玉自学美术、文学,为当今美术界一代&鬼才&,其人博学多识,诗书画俱佳,在他17岁时,因偷花与一代高僧弘一大师结识,两人结下一段不解之缘。
  到了泉州,战地服务团倒有一个,只是从来没说过要招考新队员。这怎么办呢?两头被吊起来了。
  住在一个朋友家里,这个朋友是刚认识的,由另一个刚认识的朋友辗转介绍给他。对门是所大庙,深不可测,说是有一两千。庙里还养着一个剧团,专门演唱佛经故事的。是多的,来来去去都是和尚。为什么要这么多和尚?和尚多了干什么?谁也不明白。庙里有两座石头高塔,从南安洪濑再过来十里地,就能远远看到它们高高的影子。庙里有许多大小院子和花圃,宝殿里是高大的涂满金箔的闭着眼睛的菩萨。一个偏僻安静的小禅堂之类的院子,冲着门的是用砖砌得漂亮之极的影壁,长满了厚厚的青苔。绕过影壁,原来是满满一院子的玉兰花,像几千只灯盏那么闪亮,全长在一棵树上。多走几回,胆子就大了起来,干脆爬上树去摘了几枝,过两天又去摘了一次,刚上得树去,底下站着个头顶秃了几十年的老和尚,还留着稀疏的胡子。
  &嗳!你摘花干什么呀?&
  &老子高兴,要摘就摘!&
  &你瞧,它在树上长得好好的&&&
  &老子摘下来也是长得好好的!&
  &你已经来了两次了。&
  &是的,老子还要来第三次。&
  &你下来,小心点,听你讲话不像是泉州人。&
   口里咬着花枝,几下子就跳到地上。
  &下来了!嘿!我当然不是泉州人。&
  &到我房间里坐坐好吗?&
黄永玉(图片来源:资料图)
  一间萧疏的屋子。靠墙一张桌子,放了个笔筒、几枝笔、一块砚台,桌子边上摆了一堆纸,靠墙有几个写了名字的信封。床是两张长板凳架着的门板,一张草席子,床底下一双草鞋。再也没有什么了,是个又老又穷的和尚。
  信封上写着&丰子恺&和&夏丏尊&的名字。
  &你认得丰子恺和夏丏尊?&
  &你知道丰子恺和夏丏尊?&老和尚反问。
  &知道,老子很佩服,课本上有他们的文章,丰子恺老子从小就喜欢&&咦!你当和尚怎么认识夏丏尊和丰子恺?&
  &丰子恺以前是我的学生,夏丏尊是我的熟人&&&
  &哈!你个老家伙吹牛!&&说说看,丰子恺哪个时候做过你的学生?&&&
  &&&好久了&&在浙江的时候,那时候我还没哩!&
  那是真的了,这和尚真有两手,假装着一副普通和尚的样子。
  &你还写字送人啊!&
  &是啊!你看,写得怎么样?&和尚的口气温和之极。
  &唔!不太好!没有力量,老子喜欢有力量的字。&
  &平常你干什么呢?&&还时常到寺里来摘花?&
  &老子画画!唔!还会别的,会唱歌,会打拳,会写诗,还会演戏,唱京戏,嗳!还会开枪, 打豺狗、野猪、野鸡&&&
  &哪里人啊?多大了?&
  &17岁了。湖南凤凰人&&&
  跟老和尚做朋友时间很短,原来他就是弘一法师李叔同。
  &老子爸爸妈妈也知道你,&长亭外,古道边&就是你作的。&
  &曲是外国的,词呢,是我作的。&
  &你给老子写张字吧!&
  老和尚笑了:
  &记得你说过,我写的字没有力量,你喜欢有力量的字&&&
  &是的,老子喜欢有力量的字。不过现在看起来,你的字又有点好起来了。说吧!你给不给老子写吧?&
  老和尚那么安静,微微地笑着说:
  &好吧!我给你写一个条幅吧!不过,四天以内你要来取啊!记得住吗?&
  去洛阳桥朋友处玩了一个礼拜,回来的第二天,寺里孤儿院的孩子李西鼎来说(李西鼎是集美的老校工&迺啊&的儿子,害鼠疫死了,李西鼎被送进了孤儿院):
  &快走吧!那个老和尚死了!&
  进到那个小院,和尚侧身死在床上,像睡觉一样,一些和尚围在那里。
  桌上卷好的条幅,其中一卷已经写好了名字,刚要动手,一个年轻的和尚制止了。
  &这是老子的,老子就是这个名字,老子跟老和尚是朋友。&
  他们居然一听就信。条幅写着这么一些字: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世人得离苦&&一音&
  虽然不明白什么意思,倒是号啕大哭了起来。和尚呀!和尚呀!怎么不等老子回来见你一面呢?
  老和尚跟孩子谈过一些美术知识,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还介绍一位住在另一座崇福寺里的名叫妙月法师的胖大和尚做朋友。这和尚百分之百地像鲁智深,手提一根几十斤的铁禅杖,背后时常跟一个小沙弥,挑着药箱去泉州各地给人治病,脾气却十分之好,老是笑呵呵的。一双手从来不洗,厚得像脚底板,据说会铁沙掌,崇福寺外头砖墙上扎了许多手指洞,又教人不能不信。
  妙月法师会用拳头握着毛笔写颜体字,力量倒是不小,只是水平一般,弘一法师却又说有朝一日他会成正果。正果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当不少人知道那个和尚和孩子的一段因缘时,都好心地把它渲染成一个合乎常情的大师 如何启迪顽童在艺术上开窍的故事。其实只不过是一个多月间偶尔的相遇而已。只是自此之后几十年间,总不免时常想起艺术交往以外的一点印象,奋然一刀两断于尘俗的坚决和心灵的蕴藉与从容,细酌起来不免震慑。在我们&俗人&处理人间烟火事务时,有没有值得引进的地方呢?(文章摘自黄永玉《蜜泪》)
凡文讯网稿件,转载时必须注明“文讯网”。本站转载的文(图)等资讯,
为传递信息,完全公益性。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请在转载时保留本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最新佛教天地为什么你的孩子会没教养?几张图告诉你_弘一法师-爱微帮
&& &&& 为什么你的孩子会没教养?几张图告诉你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在许多方面都在遗传或复制父母的特征,父母每做出一个动作,孩子总能反射出这个动作的影像。孩子存在的问题,与父母的行为密不可分。  父母与其抱怨孩子身上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不如换一个角度,看看自己在成长中缺失了哪些,积极作出改变,不让遗憾再传递下去。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弘一大师出家前给妻子的信:放下你 非我薄情|弘一大师|李叔同_凤凰佛教
弘一大师出家前给妻子的信:放下你 非我薄情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关于我决定出家之事,在身边一切事务上我已向相关之人交代清楚。上回与你谈过,想必你已了解我出家一事,是早晚的问题罢了。
弘一大师(图片来源:资料图) 很多年前,我读到李叔同在出家的一段&& & 边杨柳依依、水波滟滟,没有比西湖更合适送别的场景了。1918年的春天,一个日本女人和她的朋友,寻遍了杭州的庙宇,最终在一座叫&虎跑&的寺庙里找到了自己出家的丈夫。 38岁的他原来是西湖对岸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教员,不久前辞去教职离开学校,在这里落发为僧。十年前他在日本留学时与妻子结识,此后经历了多次的聚散离合,但这一次已经是最后的送别,丈夫决定离开这繁华世界,皈依佛门。 几个人一同在岳庙前临湖素食店,吃了一顿相对无言的素饭。丈夫把手表交给妻子作为离别纪念,安慰她说,&你有技术,回日本去不会失业&。岸边的人望着渐渐远去的小船失声痛哭,船上的人连头也没有再回过一次。(看雪客注:此段原始出处为黄炎培文章《我也来谈谈李叔同先生》) 这个可怜的日本女人,可能至死也不会明白她的丈夫缘何薄情寡义至此&&是啊,世间还有什么比此情此景更残忍,更让人心碎的呢?我读到此放声大哭,泪如雨下。 那时候我还很年轻,我对绝世才子李叔同恨得咬牙切齿,视他为世间最薄情寡义、最自私自利的男人。他的万般才情,在我的心目中倾刻间化为云烟。从此,世间再无那个会作诗、会填词、会书法、会作画、会篆刻、又会音乐、会演戏&&的李叔同,只有一代名僧弘一法师! 若干年后,我读到了李叔同在出家前写给日本妻子的一封信: 诚子: 关于我决定出家之事,在身边一切事务上我已向相关之人交代清楚。上回与你谈过,想必你已了解我出家一事,是早晚的问题罢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索,你是否能理解我的决定了呢?若你已同意我这么做,请来信告诉我,你的决定于我十分重要。 对你来讲硬是要接受失去一个与你关系至深之人的痛苦与绝望,这样的心情我了解。但你是不平凡的,请吞下这苦酒,然后撑着去过日子吧,我想你的体内住着的不是一个庸俗、怯懦的灵魂。愿佛力加被,能助你度过这段难挨的日子。 做这样的决定,非我寡情薄义,为了那更永远、更艰难的佛道历程,我必须放下一切。我放下了你,也放下了在世间累积的声名与财富。这些都是过眼云烟,不值得留恋的。 我们要建立的是未来光华的佛国,在西天无极乐土,我们再相逢吧。 为了不增加你的痛苦,我将不再回上海去了。我们那个家里的一切,全数由你支配,并作为纪念。人生短暂数十载,大限总是要来,如今不过是将它提前罢了,我们是早晚要分别的,愿你能看破。 在佛前,我祈祷佛光加持你。望你珍重,念佛的洪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叔同戊午七月一日 (1918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李叔同正式皈依佛门。剃度几个星期后,他的日本妻子,与他有过刻骨爱恋的日籍夫人伤心欲绝地携了幼子千里迢迢从上海赶到杭州灵隐寺,抱着最后的一线希望,劝说丈夫切莫弃她出家。这一年,是两人相识后的第11年。然而叔同决心已定,连寺门都没有让妻子和孩子进,妻子无奈离去,只是对着关闭的大门悲伤地责问道:&慈悲对世人,为何独独伤我?&他的妻子知道已挽不回丈夫的心,便要与他见最后一面。清晨,薄雾西湖,两舟相向。李叔同的日本妻子:&叔同&&&李叔同:&请叫我弘一&。妻子:&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李叔同:&爱,就是慈悲。&)& 我很庆幸我是在信佛学佛以后读到这封信的。换作以前,我是断断不能理解,也不能宽恕的。而今读来,虽然有泪盈眶,但心里是温暖的。时隔多年,我才终于了悟弘一法师的&有情&。他哪里是&无情&,分明是&道是无情却有情&啊? 很多年来,在我的心目中,李叔同就是杭州那个决绝、冷酷、看破红尘、心如死灰的僧人形象。很多年里,我也一直视皈依佛门为一种不负责任的自我逃避。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他在出家前曾预留了三个月的薪水,将其分为三份,其中一份连同自剪下的一绺胡须托老朋友杨白民先生,转交给自己的日籍妻子,并拜托朋友将妻子送回日本。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弘一大师内心的柔情和歉疚以及处事的细心和周到。 据说,李叔同出家的消息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和诸般猜测。世人大多无法理解,最不能理解的是那些被他的诗文打动的读者,尤其是那些多愁善感的女读者,一时间失去寄托,可谓痛不欲生。有一位女读者,死心塌地爱上了李叔同,在他剃度之后,天天来寺里找他,求他还俗。弘一法师怎么处理此事?他派人送给那女子一首诗,其中有这么两句:&还君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多么地温柔慈悲啊!他不但不责备那女子扰人清修,反而用一种很遗憾的语气对那女子说:不是我不肯接受你,怪只怪我们相遇太晚了,今生没缘分呐,只有对你无情了。我们可以肯定那女子读了诗之后一定若有所悟,百感交集,即便不甘心,也只有认命了。事实上她也就哭着走了,不再打扰弘一法师了。 (看雪客注:此或为张冠李戴之误传,因为此句诗实为另外一位诗僧苏曼殊所写,全诗为&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还君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至于李叔同为什么要出家,年轻的时候,我会百思不得其解,且一直追问下去。而今,我已经连问都觉得是多余了。读读他写给妻子的那封信,就再明白不过了。 他的学生丰子恺曾经这样解释:他怎么由艺术升华到宗教呢?当时人都诧异,以为李先生受了什么刺激,忽然&遁入空门&了。我却能理解他的心,我认为他的出家是当然的。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他们把全力贡献于学问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艺的创作和欣赏。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很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世间就不过这三种人。 我虽用三层楼为比喻,但并非必须从第一层到第二层,然后得到第三层。有很多人,从第一层直上第三层,并不需要在第二层勾留。还有许多人连第一层也不住,一口气跑上三层楼。不过我们的弘一法师,是一层一层的走上去的。弘一法师的&人生欲&非常之强!他的做人,一定要做得彻底。他早年对母尽孝,对妻子尽爱,安住在第一层楼中。中年专心研究艺术,发挥多方面的天才,便是迁居在二层楼了。强大的&人生欲&不能使他满足于二层楼,于是爬上三层楼去,做和尚,修净土,研戒律,这是当然的事,毫不足怪的。做人好比喝酒;酒量小的,喝一杯花雕酒已经醉了,酒量大的,喝花雕嫌淡,必须喝高粱酒才能过瘾。文艺好比是花雕,宗教好比是高梁。弘一法师酒量很大,喝花雕不能过瘾,必须喝高粱。我酒量很小,只能喝花雕,难得喝一口高梁而已。但喝花雕的人,颇能理解喝高梁者的心。故我对于弘一法师的由艺术升华到宗教,一向认为当然,毫不足怪的。艺术的最高点与宗教相接近。二层楼的扶梯的最后顶点就是三层楼,所以弘一法师由艺术升华到宗教,是必然的事。 丰子恺的&人生三层楼&说,一扫世俗们对李叔同出家因由所推测的破产说、遁世说、幻灭说、失恋说、政界失意说等等他心测度,切合实际,振聋发聩。我想,丰子恺应该是最了解他的老师的吧。 以我凡夫之眼,我终其一生都无法体悟弘一法师的道心和境界。 林语堂说:&他曾经属于我们的时代,却终于抛弃了这个时代,跳到红尘之外去了。&张爱玲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赵朴初评他是&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其实他才不要当什么奇珍和明月,他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心罢了。他出家既不是为了当律宗第十一世祖,更不是为了能和虚云、太虚、印光并称&民国四大高僧&。弃家毁业不为此,大彻大悟不消说。那些虚名,他是不要的。真实的他,63个流年,在俗39年,在佛24年,恪遵戒律,清苦自守,传经授禅,普度众生,却自号&二一老人&: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 弘一法师圆寂时有两件小事令人深思。一是他圆寂前夕写下的&悲欣交集&的帖子,无论是这句话本身,还是他所写的墨宝,都使人看到一位高僧在生死玄关面前的不俗心境,既悲且欣,耐人寻味。二是他嘱咐弟子在火化遗体之后,记得在骨灰坛的架子下面放一钵清水,以免将路过的虫蚁烫死。活着的时候怜惜蝼蚁命并不奇怪,这是对修道之人的一般要求,但是快死了还惦记勿伤世上的生灵,这份心思的细腻非真正的大慈大悲者不能有,真真令世人闻之生敬! 电影《一轮明月》中有这么一个场景:清晨,薄雾西湖,两舟相向。雪子:&叔同&&&李叔同:&请叫我弘一。&雪子:&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李叔同:&爱,就是慈悲。& && 以前,我只知道那一句唐诗&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岂知这句&还君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比起那一句的无奈,又多了几分慈悲呢!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爱,就是慈悲!
[责任编辑:邢彦玲]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1.孩子,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你
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就开始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并且,每个人的喜好、修养、性格都不同。有人会因为你的体型、相貌不喜欢你,有人会因为你的成绩不喜欢你,有人会因为你的爱好跟他不同而不喜欢你……总之,你必须认清这个现实。 但是,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你更不用因此而否定自己。你只要坚持去做对的事、坚持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有些人早晚会转变对你的态度;而那些一如既往不喜欢你的人,敬而远之,因为他们可能不是什么好人。
2.孩子,多说谢谢
你身边的任何人,包括自己的父母,都没有义务去帮助你、照顾你、容忍你。父母给了你生命,这已经是对你最大的恩惠了。
所以,当别人帮你一次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地说谢谢,否则没有第二次了;当别人不想帮你的时候,也不要心怀怨恨,因为人家本来就没义务帮你,再说了,你为人家做过什么吗?
3.孩子,学习真的不是给我学的
我为什么一直催着你读书、学习? 只有你读书多了,你才能明辨是非,不至于被不怀好意的人蒙蔽了眼睛,不至于被肤浅的人影响了你的思维。为什么小区里的老头、老太太会花大钱买一种叫“神奇除锈水”的东西?因为他们不知道,有种东西叫“盐酸”。
只有你成绩好了,你才能有资格去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才能有空余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至于为了生存去委屈自己、忙碌一生。
4.孩子,生命无比珍贵
因为你们还小,所以生死这些事情还体会不到。而到了父母这个“奔四”的年纪,身边的朋友已经有“先走”的了。要知道,看着同龄人去世,是一件十分悲痛而且令人恐慌的事情。当然,比这更悲痛的,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所以,在你最无助、最痛苦、最孤独的日子里,你要选择坚强地活着,不要轻言自残、轻生,你的生命是父母给的,你无权放弃。
5.孩子,常回家看看
随着你一天天长大,你的天空会变得越来越宽广,你可能会飞得越来越远,爸爸妈妈为此感到高兴。但跟你不同,随着爸爸妈妈日渐变老,我们的天空会越来越狭窄。
说实话,每个父母都很矛盾,既希望孩子能展翅高飞,又希望孩子陪伴左右。越老越是如此。 所以,不论今后你多忙,请抽空回家看看,能为你做顿饭,能为你提前收拾一下床铺,也是老两口莫大的欢乐……
孩子,爱情比你想的要伟大,但也更平凡
总会有那么一天,你会对班里的一位异性同学非常感兴趣,你想跟他(她)一起走完放学的路,你想送礼物给他(她),你想牵他(她)的手,当然你们也会分手,你管这叫“爱情”……
但是,爱情是建立在相互付出、理解、扶持基础上的,爱情总归会落实到柴米油盐的生活中。10几岁的年龄任何责任都担不起,也就给不了任何人幸福,所以,不要做一些“偷尝禁果”的事,对谁都不好。
7.孩子,正视生活中的不公平
只要是社会,就充满了竞争和不公,我们不用过分纠结于这些事情,努力提升自己才是靠谱的事。 咱家的车比邻居家的差,你不必为此感到羞愧,因为咱家的车也是父母自食其力买的,一点都不丢人;如果咱家的车比邻居的好,你也没有自豪的资本,因为这车跟你几乎没什么关系,你不曾为它付出过什么。
如果你出于劣势,整天抱怨社会的不公平会消磨你的意志,让你沉沦,遭受更多的不公;如果你出于优势,整天的炫耀会蒙蔽你的双眼,就怕有一天,你会堕落为你原先看不起的那类人。
8.孩子,任何时候都要洁身自好
任何场合下,都不要放纵自己,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肉体上!要有自己坚定地原则底线,一些恶习,永远都不要碰,比如酗酒、抽烟、毒品、性乱!对于女孩子来说,这尤为重要,因为女孩本身就出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一次的放纵,往往换来一生的不幸!
9.孩子,钱很重要,但有些东西更重要
金钱是非常重要的,非常非常重要,一个穷困潦倒的人,几乎享受不到尊严、家庭、教育、健康…… 但是,“君子爱财,取之以道”,那些通过偷摸、欺骗来获取财富的方法,你一次都不要去尝试。
10.孩子,凡事靠自己
“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唯有你自己才是最靠得住的。
很少有同事会去真心帮你;父母会老,陪不了你一辈子;兄弟姐妹,会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一大摊子事;就连你的孩子,早晚也会离开你,去成家立业……所以,你必须得有自己的爱好,有健康的身体,自己快快乐乐地走到最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讯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影弘一法师的观后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