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对中学生的影响研究性学习报告

网络游戏对中学生的影响-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资料价格:13学豆&&[]&&
文件类型: (ppt)[]
文件大小:14.1 MB
上传时间:
标&&&&&&&签: &
论文写作技巧
网络游戏对中学生的影响-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您可能需要的
[] [] [] [] [] [] [] []我们的研究性学习报告: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课题: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小组名称:Go go go 小组
小组成员:(保密)
指导老师:(保密)
一.研究目的: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面对不可阻挡的青少年上网热潮,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互联网络带给我们巨大的影响,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有积极的方面,也有其消极的、负面的。但是,互联网络毕竟代表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我们没有理由因噎废食,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青少年健康地成长,以使青少年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网络为人类带来无限生机和动力,展示出一方美好的乐园。人们对其的喜爱程度,从每年倍增的上网人数可见一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网络与青少年的个性相适应。上网有瘾,这早已成定论,正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网消得人憔悴”。那么,网络的神奇力量究竟是什么?它对青少年的影响到底怎样?我们如何采取措施克服其利的影响呢?
二:社会现实事例、资料
1.反面事例:
在海口市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中心,一位13岁沉迷三级片的网瘾少年小福被送进来。据了解,上五年级的小福,每天都偷偷地把爷爷给的早餐钱省下来上网,而上网只玩两个“东东”:反恐游戏与看三级片,其中看三级片占绝大部分。小福的姨妈透露,小福经常去海口市内的一些黑网吧通宵达旦地上网,有时甚至吃住睡玩全部在那里。有一次她到网吧找到小福的时候,看到那家网吧上网的都是和小福差不多大的孩子,不是玩游戏就是看三级片,小福当时也在看三级片。因为长期看三级片,他的思维也和正常的小孩子不一样,在家里喜欢赤身裸体走来走去,甚至模仿一些打人的动作,脾气也变得极坏。
2.正面事例:
15岁的高中生李骁被破格录取为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管理着两个注册会员数千人的计算机专业网站和学校校网,其卓越的计算机才能引起了美国微软公司注意,特邀其参观微软总部.日,重庆市首位受邀参观美国微软总部的中学生李骁从美国归来。
3.相关资料
日,有北京军区总医院制定的我国首个《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在京通过专家论证.玩游戏成瘾被正式纳入精神病诊断范畴.这一标准的通过结束了我国医学界长期以来无科学规范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历史,为今后临床医学在网络成瘾的预防、诊断、治疗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三.研究过程:
& 1.小组分工
A:资料整理,报告排版
&&&&B&,C:拟定问卷,实地考察
,E:查找资料
&2.实地考察
我们所成立的研究小组利用节假日,在中小学附近营业性网吧(包括市第四中学和室十八小学附近网吧)和霞山步行街进行实地考察,调查过程采取沿路普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主要通过不记名式调查问卷).
3.资料调查
研究小组分工合作,利用调查问卷和百度搜索与雅虎搜索等资料,收集关于网络对青少年成长影响的报导和资料.
主要资料文献:
黄荣怀《直面网络教育》
&&&&&&&&&&&&&
《中国教育报》日&
於罗英《网络对少年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构建学校德育体系》2001年4月出版第300-302页
李春光《网络信息污染与技术恐惧的行为调控》&
《现代情报》2005年第2期
四.研究成果汇报:
1.所属年龄阶段
12岁或12岁以下&&&&&&
&&&&&&&&&&&&&&&&&&&&&&&&&&7%
13-13岁&&&&&&&&&&&&
&&&&&&&&&&&&&&&&&&&&&&&&&&&13%
&&&&&&&&&&&&&&&&&&&&&&&&&&&&&&&&&&&&&&&70%
18岁以上&&&&&&&&&&
&&&&&&&&&&&&&&&&&&&&&&&&&&&&10%&&&&&
2.平时上网一天大概上多长时间
1小时一下&&&&&&
&&&&&&&&&&&&&&&&&&&&&&&&&&&&&&&23%
&&&&&&&&&&&&&&&&&&&&&&&&&&&&&&&&&&&&&40%
2小时以上&&&&
&&&&&&&&&&&&&&&&&&&&&&&&&&&&&&&&&37%&&&&
3.上网有多长时间
1年或1年一下&
&&&&&&&&&&&&&&&&&&&&&&&&&&&&&&&&&13%
1-3年&&&&&&&&&
&&&&&&&&&&&&&&&&&&&&&&&&&&&&&&&&40%
4-5年&&&&&&&&&
&&&&&&&&&&&&&&&&&&&&&&&&&&&&&&&&37%
5年以上&&&&&&&
&&&&&&&&&&&&&&&&&&&&&&&&&&&&&&&&10%
4.平时上网一般干什么
获取信息&&&&
&&&&&&&&&&&&&&&&&&&&&&&&&&&&&&&&&&13%
&&&聊天、听音乐&
&&&&&&&&&&&&&&&&&&&&&&&&&&&&&&&&&47%
玩游戏&&&&&&&&
&&&&&&&&&&&&&&&&&&&&&&&&&&&&&&&&27%
漫无目的的随便浏览&&&
&&&&&&&&&&&&&&&&&&&&&&&&&3%
其他&&&&&&&
&&&&&&&&&&&&&&&&&&&&&&&&&&&&&&&&&&&10%
5.网络对你的影响主要有哪些方面
开阔视野,扩展知识面&&&
&&&&&&&&&&&&&&&&&&&&&&&&&23%
减轻学习压力或某方面造成的心理压力&&
&&&&&&&&&&&40%
获取丰富的教育资源,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3%
花费太多时间上网而使成绩下降&&&
&&&&&&&&&&&&&&&&7%
网络已影响原有的生活习惯&&
&&&&&&&&&&&&&&&&&&&&&7%
6.你认为人会沉迷于网络的最主要原因是
网络上诱惑太多&&&&
&&&&&&&&&&&&&&&&&&&&&&&&&&&&&33%
自己的自制力不够&&&&&&
&&&&&&&&&&&&&&&&&&&&&&&&&33%
周围的人很难沟通
&&&&&&&&&&&&&&&&&&&&&&&&&&&&&&&4%
很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在一起&&
&&&&&&&&&&&&&&&&&&&&&30%
五.组员研究心得:
在这次研究学习之前,我们先确定了主题: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接着,我们进行任务的分配,分组进行调查。我的任务是资料整理,报告排版。因为有很多不可预知的困难,让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的东西.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激发了自由创新的热情,培养了独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我们协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正好填补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我想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大意义。
首先,转变学习观念,改变学习方式。说简单,最终成果只是一个简单的结果。一开始,我们选了个看似简单的课题,但是,真是搞起来,要多方面考虑,还要收集有关资料,再加以运用,这自然会遇到许多麻烦,它给我们很大创新空间和实践机会,转变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缺少独立思考新发现的一些依赖观念,改变我们“死读书”的学习方式,创造另一种学习的风气,营造更优的学习环境。这对学习科学文化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机会。
&其次,团队精神合作至上是很重要的。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单凭一人之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的。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是整个团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这让我们深有体会:一开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头寻找相关资料,没有分配任务,开会讨论,等到组内开会召集时,才发现,不是有的资料没找到,就是同样的资料找了好几份。组员们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互相埋怨,而是赶快聚到一起开会商议补救之策。
通过研究性学习,还加强了我们的综合素质,增长了知识。
&&&&&&&&&&&&&&&&&&&&&&&&&&&&&&&&&&&&&&&&&&&&&&&&&&&&&&&&&&&&&&&&A
六.研究结论:
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概括地说是双重的。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达到一个完好的状态。我国在教育方针中也明确提出要将青少年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四有”新人。因此,我们试从网络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探讨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双重影响。
1.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
A.网络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青少年访问这些网站,参加网站开展的各项活动,有助于增强爱国、爱党意识,有助于强化道德主体意识与地位。
B.网络对青少年智力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促进学业;网络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青少年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有助于开发青少年的潜力。
C.网络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青少年通过网络获取一定的医学卫生知识和体育锻炼常识是最便捷的。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为青少年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网上聊天有效地帮助青少年解除烦恼和疑惑;网络为青少年掌握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自测、心理咨询,了解心理医院、心理医生、心理健康研究动态及求医预约等带来了极大便利;网络使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各方面的个性特质都有可能得到更充分的尊重与满足,有助于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发展。
D.网络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传递的快捷,以及人机对话的平等的新型人际关系,有助于启发和引导青少年培养和形成学习、效率、平等、开放等现代观念;网络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有助于青少年扩大交往的范围;网上新型人际交往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建立为青少年在现实社会中进行社会交往提供了一种缓冲的空间;网络还为青少年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的练兵场,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的社会化。
2.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消极影响
A.网络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上信息泛滥可能造成青少年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有可能引起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网络交流的隐藏性、无约束性,极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B.网络对青少年智力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聊天是许多青少年上网的主要内容,多数进入聊天室聊天的青少年大都没有固定的话题,这种散漫的聊天方式,容易影响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注意力;计算机网络挤占了青少年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在网络上,有人靠帮别人写论文、做作业赚钱,于是,许多缺乏自律的青少年从网络上下载文章作为作业交给教师,甚至硕士、博士论文也从网络上购买,这就大大降低了青少年学习的认真态度;现实中存在不少青少年由于过度地迷恋、依赖电脑网络,沉湎于网络之中,正常学习、生活秩序遭受破坏,学习时间无精打采,学习成绩下降,有的甚至厌学、逃学、辍学。
C.网络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长时间连续上网会造成情绪低落、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焦躁不安、血压升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有的甚至消极自杀;不良的上网环境也会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D.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长期上网会引发青少年网络孤独症,人际情感淡漠,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网恋”和网络聊天会引发青少年系列感情纠葛,导致各种情感问题;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会诱发青少年的双重人格障碍;网络操纵时间失控,还会导致网络成瘾症,使青少年变得孤独、敏感、忧郁、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甚至出现精神障碍、自杀等情况。
E.网络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网上交际主要依靠于抽象的数字、符号,青少年终日沉迷于这种人机对话的模式,会对社会适应行为和能力受到影响,更有甚者,有些青少年还可能患上“网络社交障碍症”;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交往的对象、身份都不确定,这就减弱了青少年的社会角色的获得能力;网络交往的虚拟性、自由性,很容易导致人们行为的普遍失范,不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甚至导致青少年社会化的失败。
七.研究建议
1.重视网络传播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
A.重视网络对青少年道德意识的影响:在网上,人们可以自由的发布各类信息,有关部门不可能对所发布的信息进行逐一核实,使得淫秽、色情、暴力、丑恶内容也在网上广为传播,一些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会出于好奇而主动去寻找一些色情、暴力内容。这些都造成了青少年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意识下降,社会责任感弱化,身心健康受到侵害。
B.重视网络对提高青少年整体素质的影响:互联网的隐蔽性使得青少年不必与其他人面对面地打交道,从而没有传统社会的熟人圈子去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将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
& C.重视“网络综合症”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
网络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少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有些青少年因此产生了对网络的迷恋,容易患上“网络综合症”,甚至发展到为了上网而放弃上学。另一方面,过度沉迷网络,减少了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加之长期与家庭缺乏沟通,势必导致家庭及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乃至日趋淡漠。除了心理健康容易受到影响外,过度沉湎上网引起一些生理疾病,如手腕关节麻痹和疼痛、视力不良等。
D.重视网络对青少年人身安全的影响:网络可以提供与任何不见面的交流机会,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和隐匿性,往往使青少年成为被侵害的对象。近年来,经常有青少年与陌生网友见面被骗财骗色事件发生,甚至还有被绑架和禁锢。
2.规范管理,创新方法,控制网络传播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
A.强化政府职能,纳入法制轨道:有关部门要严格管理和执法,加强对网吧等的管理,严禁地下网吧私自经营,严厉打击制作和传播色情、反动内容的组织和网站。
B.加强研究,了解现状,为规范管理提供决策参考:目前,我们缺乏对网络传播在青少年中的影响状况的研究,这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我们为加强管理制订相应的对策措施。建议设立有关课题,有关部门首先就“网络传播对青少年影响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的课题展开专题调研,摸清情况,提供规范管理的方案。
C.提高对青少年网络使用的监护能力:家长、社会和教育部门要加强有效引导与教育;教师、家长都要切实关心青少年的上网情况,并给予监督和辅导。同时,要培养青少年的是非判断能力,养成道德自律,并学会鉴别,学会选择。
D.强制推行保护软件,推广清洁网站:据了解,我国现在已有专业绿色软件,能有效识别来自网络、磁盘、光盘等各种载体出现在电脑终端上的中英文黄色内容,并即时予以封杀。建议在公共网吧强制安装此类软件,提高青少年上网的安全性,综合、过滤网上信息,发挥网络的教育和服务功能。
&&&&&&&&&&&&&&&&&&&&&&&&&&&&&&&&&&&&&&&&&&&&&&&&&&&&&&&&&&&&&&&
&&&&&&&&&&&&&&&&&&&
&&&&&&&&&&&湛江市第四中学高一(原19班)
&&&&&&&&&&&&&&&&&&&&&&&&&&&&&&&
&&&&&&&&&&&&&Go
&&&&&&&&&&&&&&&&&&&&&&&&&&&&&
&&&&&&&&&二00九年六月十六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引导初中生正确对待网络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引导初中生正确对待网络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 &&&&&&&&&&★★★
一、问题的提出与分析
1.关于本校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
调查参加人员:课题组全体研究人员。
问卷下发时间:2013年9月。
调查对象:2012至2013级应届初中学生。
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的是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由参研人员到自己任课的班级随机抽取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学生发放问卷。
统计工具:问卷收回后通过office办公系统中的excel工具进行了完全统计,并将结果表示成了饼状图形式。问卷原始统计结果见附件1。
调查内容:
学生上网基本情况如,是否上过网,近年来上网基本情况,上网的主要目的,网上聊天与交友,网络游戏,上网的收获及上网条件等。网络给学生学习带来的影响以及。
相关说明:
在调查之前,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广泛深入地了解,提取了大量信息,参考、学习了问卷设计、统计的一些基本方法,精心设计了问卷,并引导学生填出真实情况,然后作了准确统计,调查结果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学生上网基本情况以及网络对学生的实际影响。
问卷回收情况统计(见表1)
调查结果及分析
●上网基本情况
最近一年经常上网的学生占11%,平均每周上网1次以上的学生占33%,上网主要集中在周末和节假日的学生占49%,经常通过旷课或夜不归宿上网吧的学生占1%,偶尔有此行为的学生占8%,经常一次性上网三小时以上的学生占3%,一次上网最长时间在10小时以上的学生占12%,上网主要场所在网吧的学生占38%,每个月上网费用(含有关消费)在30元以上的学生占10%。上述结果表明学生迷恋网络不容忽视,要预防学生出现网瘾。
●上网与聊天交友
偶尔去聊天室的学生占21%,经常去的占8%。有网友的占69%,有固定网友的占36%,学生一般都有多个网友。结果表明学生很喜欢网络聊天与交友。但是,网络聊天与交友易使学生受骗上当,因此学校应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网络聊天,网络交友要谨慎。
●上网与游戏
玩过网络游戏的占60%,经常玩小型游戏的占17%,经常玩传奇等大型游戏的占9%,对网络游戏中的枪战打杀场景更倾向于刺激和宣泄情绪的占23%。这些结果说明网络游戏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较大,是学校对学生上网加强引导的一个重要方面。
●上网与学习
上网以聊天、交友、玩游戏、看电影等娱乐为主的学生占61%,到网上查阅资料为主的仅占17%。喜欢在网络教室上课的学生占71%,常上网查阅资料的学生占30%,喜欢教师通过课件或查看网页辅助新课的学生占52%,喜欢通过网络交流展开讨论的学生占46%。对信息技术不了解的学生占33%,了解一般的学生占55%,将自己获得的重要知识保存在电脑中的学生占17%。这些结果表明学校应积极培养学生信息技能,提高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辅助学习的能力。
●上网与负面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上网影响了正常学习的占17%,会促成说谎的占18%,会影响身心健康的占25%,会诱发犯罪的占9%,认为网吧管理混乱或者缺乏管理的占27%,认为网络利大于弊的占36%,在上网时遇到过不健康网站的占65%。这些结果说明网络对学生的学习、身心健康、思想道德意识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学校应通过多种举措对学生上网进行引导,减少网络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2、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来看,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给学生带来了比较大的冲击,通过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认真做好学生上网的引导工作,已刻不容缓。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提出了《引导初中生正确对待网络的策略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二、研究现状及本课题研究意义
近年来,各地陆续开展了一些针对学生上网情况和网络对学生带来的影响的调查研究。在2000年1月12日召开的北京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民盟北京市委提交的一份“网络游戏与未成年人教育”调查报告就北京市中学生上网成瘾者的比例、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进行了调查。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郭良、卜卫在《’2000中国五城市青少年互联网状况及影响的调查报告》中就青少年上网用户的分布比例和他们对互联网的需求进行了调查。吉林团省委调研组就互联网对吉林省城市学生行为取向影响进行了调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就网络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厦门市教育局网络德育调研组就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对教育的新一轮挑战和巨大冲击,结合我校实际特点,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的引导对策,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有其必要性和紧
第一,有利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学生上网情况加强监管,给予科学引导。
近年,我市市城网吧迅速增多,家庭上网也日渐增多,镇上也开通了网络、出现了网吧,以及部分学校局域网的初步建成,使得我市学生上网非常方便。学生们经常到那充满无限知识、无限乐趣、无限神秘、无限魅力的网络世界纵情点击,久久停足,他们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又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危害,严重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这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给他们以科学引导,关注他们的上网生活,了解他们的上网情况,引导他们以平静的心态对待网络,适度上网,远离不健康网站,到健康的网站获取有益的知识,正确选择和运用网络信息。
第二,有利于学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探索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特征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曾指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本课题的研究,正是为了探索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特征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第三,有利于为政府进一步建立、健全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出台网吧管理的具体办法和强化管理措施提供基层的调查材料和事实依据。
由于“黑网吧”的泛滥和对学生的灾难性影响,引起了社会和政府的广泛关注。一些地方聘请社会联络员监控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上网。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上,不少代表委员都对此表示了极大关注,一些代表提出议案,联合呼吁政府应采取强制措施,对网吧加强监督和管理。国务院新颁布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提示青少年学生文明上网。
尽管有了对网吧监管的一些规定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实际操作和实施还很不得力,主要原因是:缺乏具体的操作办法,宣传和教育力度仍不够,至今仍有部分学生及家长不清楚国家关于“不许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的明确规定,受经济利益驱动,一些网吧为追求高额利润,违规经营及非法营业,公开或暗地吸收、引诱未成年人进网吧;部门利益,害怕严管后影响本部门的利益,实行“人情化”管理,讲关系,检查走形式。
第四, 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充实自己。
网络的高度开放性、无选择性,给学习提供了无限空间和极大便利,家庭、学校、社会积极为学生上网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上网,让学生充分享受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甘甜,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要求我们利用多种教育手段特别是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扎实工作。
三、研究计划与方法
㈠课题界定与研究的总体思路
本课题通过调查网络对我校初中生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探索中学生上网的引导措施和方法,提高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和家长、学校的引导水平,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齐抓共管体系,形成解决网络对学生消极影响和发挥网络对学生积极作用的方案,并将方案运用于教育实践。
指导思想:研究人员从宏观上广泛了解学生上网情况及网络对学生的学习、身心、道德观念、思想品质、交往行为等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从微观上结合学校日常教育工作通过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对学生上网进行积极引导。
本课题研究尊重客观实际,通过广泛调查了解学生上网的具体情况,分析网络给学生带来的诸多影响,学习其它相关研究已有成果和优秀做法,根据中学教育科研重在应用的特点,运用现代教育科研的一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在研究中加强总结和提炼,对取得的成果和优秀做法及时推广应用。
㈡研究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掌握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分析、总结网络对学生的深刻影响。
2、通过研究,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培养学生自控能力,正面引导学生要善于网上学习,诚实和友好交流,自觉维护网络安全,主动增强自护意识,益于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3、通过研究,形成关于学生上网的家长、学校、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体系。通过研究为家长、学校加强对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教育管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为政府职能部门的宏观决策和微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并呼吁全社会共同关心、重视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通过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帮助学生理性上网、文明上网、健康上网,远离网络干扰和不良影响,充分发挥网络这个现代化工具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习辅助、信息传播、消遣娱乐等强大功能,促进学生发展、成功、成才。
4、通过研究,摸索出解决网络对学生消极影响和发挥网络对学生积极影响的方案。
5、通过研究,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研究成果在教育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
㈢研究工作安排及时间规划
1、研究的周期
自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共2年。
2、研究的对象
我校学生。
㈣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践研究法、个案分析法,教育叙事研究法,统计分析法,观察法,量化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对网络影响的调查着重量化研究,对实验效果着重定性分析。
四、问题解决的策略和过程
㈠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学生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学生理性上网、文明上网
江泽民同志指出:“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国内外敌对势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年。我们要研究其特点,采取有力的措施应对这种挑战,要主动出击,增强我们在网上的正面宣传和影响力。”
1、网络政策法规宣传
课题组主要通过制作橱窗、黑板报,设立网站专栏,印发宣传资料,制作光碟在学校电视台播放等方式,对网络政策法规、网络文明公约等进行了宣传。
2、网络健康知识宣传
课题组向学生、教师、家长印发了《网络综合症十条标准》《网络成瘾IAD自测量表》《健康游戏时间标准》。教师、家长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增加判断学生是否上网成瘾的准确性,通过宣传这些知识,建议学生自觉把控上网时间,使学生不过度上网,避免因过度上网伤害身心健康。
㈡通过提高学生本体素养,增强学生自身抵抗网络不良影响的能力
1、融教育于多种形式的活动
⑴学生在国旗下的讲话活动。内容包括网络影响、人生价值、奋斗志向、心理健康、交往礼仪、行为规范、情感教育等,活动富有感召力,影响面大,直接或间接推动了网络影响教育活动。说其直接,是因为活动直接包括网络影响内容;说其间接,是因为相关活动起到了帮助学生树立理想、热爱学习、净化心灵、珍惜时间、保重自己、文明守纪、诚信做人、友好待人等作用,培养了学生道德情操,提升了学生内在素养。开展的活动主题有:《守护青春,远离网吧》《文明上网,健康上网》《健康成长,远离犯罪》《我们心中的荣辱观》《塑文明形象,建和谐校园》《崇尚俭朴》等。其中《守护青春,远离网吧》,给学生讲了迷恋网络的许多危害,如:浪费时间,造成怨学、学习成绩下降;浪费钱财;易上当受骗;影响身心健康。
⑵征文、演讲活动。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了《中学生与网络》征文活动。课题组首先制定了活动计划,然后由各班的语文老师布置征文,并向学生说明征文的目的、要求,学生完成征文后,老师对征文进行了筛选和评奖,由学校颁发了获奖证书。
⑶主题班会活动。选择部分班级开展了《青春自护,远离网吧》等主题班会活动。主题班会采取小品表演形式,生动展现了教师、家长在学生上网问题上的分歧、网络成瘾学生的种种表现、网吧的许多危害等。课题组全体研究人员参加了主题班会活动。
2、进行心理引导,排除学生内心苦闷和心理负担
心理上出现困惑的学生,是“网瘾”易感人群,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疏导,他们很容易把自己封闭在网吧里,通过长时间打游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通过虚拟世界麻痹自己,通过结识网吧里的一些无业游民找到心灵的慰藉。遇到烦心事心情糟透的学生,人际交往遇到困惑的学生,学习失败或暂遇挫折的学生,失去家庭监护或家庭监护弱化的学生,家庭关系不和谐的学生,以及留守学生常常容易产生失落感或孤独感,课题组重点关心了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课题组老师通过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状况、家庭状况和观察其精神状态及时捕捉这些学生的情绪,分析其心理变化,采取沟通、劝慰、引导等方式帮助其摆脱困扰,摆正心态,正视自己,放下包袱,愉快学习,轻松面对生活,正常与人交往,避免学生把网络当成逃避现实的港湾,陷入网络虚拟世界而形成恶性循环。
3、对学生进行了基本的网络礼仪和文明道德教育。家长和学校通过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能力.选择能力和自律抗诱能力,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批判意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责任,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学校还通过校园网心理交流平台对学生进行意志力的培养和“成功教育”,提高学生抵抗网络负面影响的能力。
㈢通过家庭.学校及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形成学生上网的安全屏障
1.家庭与学校互动
⑴同创条件,尽量避免学生到网吧上网。一方面,建议家庭尽量配置计算机并加入网络。另一方面,学校按照教育装备的要求配置机房和建设网站,并多次大批量购进计算机和网站服务器设备,及时对计算机和服务器进行了升级换代。学校派专人负责计算机硬件.软件维护和网站维护,确保计算机和网络的正常使用。学校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电脑知识和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还在课余时间.部分晚自习时间或节假日时间对学生开放机房和电子阅览室。
由于学校.家庭共同努力,使得绝大部分学生有了在校或在家上网的条件,满足了学生上网的基本要求,使学生一到周末就成群结队争.先恐后到网吧上网的现象有很大减少。
⑵共立规定,让学生在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下上网。建议家长将计算机放在适当地方,便于监督子女上网,并采取安装不良网站和内容屏蔽软件,设置开机密码,与子女共同商定上网时段等办法加强对子女上网的有效管理。学校在机房开放时间均要求有老师进行现场监督和管理。学校和家庭共同加强对学生的闲暇时间管理。
⑶齐添措施,做好学生上网疏导工作。
学校与家庭加强了联系。家长通过电话或亲自到校对子女的学习.生活等情况保持经常性了解,及时掌握子女的思想变化,并加以引导。学校则通过“校讯通”.电话.网络或者家长座谈会.家访等及时向家长传递学生在校的有关信息。
提高教师与家长基本素质。为了提高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引导教育能力,组织教师和家长进行了十大主题学习,即:⑴网络社会与当前学生教育现状;⑵网络时代的社会生存与问题;⑶网络对学生的诱惑与影响;⑷网络社会的特征与行为规范;⑸网络社会与青少年发展;⑹网络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⑺学生网络心理分析;⑻青少年生理与心理成长特点;⑼学生上网成瘾表现.危害及对策;⑽网络负面效应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端正家长和教师态度,转变德育观念。树立现代德育观,从封闭式的传统德育观向开放式的现代德育观转变。家长和教师改变了对待学生上网问题的两种过激态度,一种是严防死卡横加干涉,一种是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老师或家长与学生一同上网,相互帮助,密切交流,寻找兴趣的共同点,共同学习或娱乐,共同提高信息技能,同时,在“友好”.融洽的气氛中教育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提高自己,通过“弹性引导”培养学生上网的理智性。
建设和谐家庭.和谐校园。构建家长与子女.教师与学生的和谐交往关系,积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学校与家庭共同创设条件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通过教师做好五类家庭的疏导工作,一是父母离异或丧偶的单亲家庭,二是父母因工作长期分居两地的家庭,三是父母不和,经常吵闹的家庭,四是为生活整天奔波,只能早晚见孩子一面的家庭,五是学生寄居在年迈的爷爷奶奶家中的家庭。出于这些家庭的孩子缺少父母的正常关爱和照顾,容易到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寻找心灵的安慰和满足,学校重点帮助这些家庭关心孩子的身心发展,教育家长们给孩子创设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时时能体会到家的温暖和安全,让家对他们有吸引力,减少网络对他们的诱惑。在学校,则要求老师多给这些学生关心,通过教师的情感化教育促使他们健康活泼成长。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丰富的课余生活,保持了学生正常的社会交往,使得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不被网友所代替,防止了学生陷入“非上网不可”的泥潭。比如:①举行班级网页的评比.优秀个人主页的选拔;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③围绕少年时代的比尔?盖兹,中外信息技术教育的比较,印度软件业的崛起等学生关注的话题,举办各种知识性讲座,以此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同时引导他们树立责任感.使命感,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④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内容,通过上网.去图书馆.调查等收集信息.整理加工信息,再发布课题研究成果等。⑤成立足球队.篮球队.武术队.舞蹈队.艺术班.各种兴趣小组.社团等,让学生开展丰富多彩文化.艺术.体育活动。⑥家庭.学校鼓励学生参加旅游及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开展系列主题教育。通过新生军训课.社团活动课.思想政治课等对学生进行“十不”教育,阻止学生因上网而受到身心伤害或危害他人。即:①不沉迷虚拟网络,②不随意将个人信息发布网上,③不随意约会网友,④不玩不健康游戏,⑤不浏览有害身心健康的信息,⑥不下载.发布或传送虚假或有害信息,⑦不侮辱欺诈他人,⑧不影响或破坏网络秩序,⑨不因网络或游戏影响正常学习,⑩不进营业性网吧。
加强校园网管理。在学校网站上,明确告诉学生不得发布任何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律的言论和信息,不得发布任何骚扰性的.辱骂性的.攻击性的.恐吓性的.伤害他人的.庸俗的.淫秽的等言论和类似信息,不得冒用他人真实姓名发布言论。学校在网站上公布了举报电话。学校还派专人及时清理网络有害信息.垃圾信息。
学校和家庭加强学生住宿管理。在外租住的学生由于缺少监管,容易暗地里夜不归宿去网吧通宵上网,学校要求学生尽量住校或住家。对在校或在家住宿的学生,学校要求生活管理员或家长也要加强检查,防止学生半夜趁人不备溜出去上网。
2.学校与社会互动
联合呼吁加强网吧管理。主要通过学校领导.老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工商局或城市管理局执法人员.学校所在地派出所干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员等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士向有关部门反映网吧存在的诸多问题,呼吁有关部门规范管理网吧,建议政府将网吧相对集中,进行经常性检查,通过行政干预控制信息源头,净化网络环境,坚决从重处罚直至关闭违规网吧。呼吁聘请网络义务监督员,对各网吧明察暗访。呼吁广大群众积极举报违反规定接纳未成年人的营业性网吧经营者。
㈣通过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和开发其利用途径,发挥网络的强大功能对学生的积极作用。
1.培养学生信息技能,提高学生上网操作能力。
绝大部分学生只知道电脑可以玩游戏.播放光碟及聊天打字,仅有极少数学生学过PowerPoint、FrontPage等工具,对于互联网的许多功能,学生知之甚少。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准备的不足,使学生上网只停留在玩游戏.聊天.观看视频等娱乐性较强的事情上。学校从高一到高三都开设了信息技术理论课.上机课,老师通过带领学生学习或向学生提供电脑知识学习软件让学生自学,培训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网络基本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分析.处理.运用信息能力。通过培训,绝大部分学生能够使用系统软件(如WindowsXP)对系统软.硬件资源进行管理,选择某一应用软件完成某一特定任务,如:利用Word.PowerPoint.WPS进行文本处理,利用FrontPage.浏览器(IE)进行远程通讯.查询和整理.保存资料,使用电子邮件收发资料,通过QQ与老师联系和交流,使用学科工具软件和多媒体课件等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等。学校图书馆.阅览室还购置了大量电脑书籍供学生课外阅读。
2.通过网络促进教学行为的深刻变化。
积极利用网络对教育的全方位影响,促进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转变。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四化”,即: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信息化,学习方式自主化,师生交往平等化。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实现教师四转变,即:文化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体系建构者,知识学习指导者转变为未来生活设计者,课程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的研究者,教育教学管理者转变为人际关系的艺术家。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四“创新”,即:自主学习.问题解决学习.互动学习.资源型学习。
3.充实信息资源,促进在线学习。
《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互联网用户与非用户在学习成绩.是否担任社会工作.做作业时间长短.上特长班进行课外学习时间长短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用户比非用户更有学习压力,用户比非用户更喜欢使用互联网进行课外学习或研究感兴趣的问题。”
学校在网站上开设留言平台.校园图书馆.校园办公系统.校园FTP下载.校园文化.学生天地.教学园地.论坛.社区等,并提供了大量学习资源,如课件.教案.同步练习.综合测试.学科知识集锦.学科历史故事.文学作品.科技作品.电子书库以及大量的声音.动画.图片等素材,并不断补充.更新.完善。学校通过充实网站资源促进学生在线学习.自主学习。学校还通过链接师生个人主页扩大师生交流。
4.利用网络空间,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通过论坛.博客.滕迅QQ.电子信箱等保持与老师的经常性沟通.联系。教师通过这些联系方式对学生心理.情绪等及时引导,并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5.推荐优质网站,提高学生利用网络优质资源的效率。
由于学生对网络上的许多有利于自己学习的资源不太熟悉, 有的学生甚至是根本不了解,加上许多网站都是收费网站,绝大部分学生在经济上都无法承受,因此,如果学生完全靠自己在网络上盲目搜索这些资源,不仅会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效率低下,收获甚微。课题组老师一方面向学生介绍google.yahoo.baidu.360等搜索引擎使用方法,另一方面向学生推荐影响力较大.下载速度较快.资源较丰富.内容健康的网站.网页.教学论坛等。
6.开展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研究
由于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网络运用能力差异较大,信息技术教研组按照“让所有学生都具备计算机基本知识,让所有学生都会利用网络开展有效学习”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层次差异制定不同教学方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并进行分类指导,既重视优等生超前发展,又鼓励达标生拾级而上。在上机过程中,给学生介绍一些操作小窍门,加入适当的扩展性内容,采用选做方式,让学得快的学生有自由发展和进一步提高的机会。通过分层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网络主动学习的能力,熟练有效利用计算机的能力,利用计算机及相关应用软件完成实际学习任务的能力都有很大提高。
7.利用网络开展学生德育工作
⑴拓展德育工作空间。在网站上开设“德育专栏”.“家校讨论社区”.“师生交流空间”等,使学生德育工作立体化,实现德育工作“三结合”,即:教室.办公室和网络教育相结合,学校说服教育与学生主动参与相结合,直接交流与间接交流相结合。
⑵拓展德育工作内容。在网站上宣传《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在网站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理想和人生观教育.纪律和行为规范教育等。在网站上暴光不良行为,表扬先进事迹,弘扬社会正气。
㈤建立常规制度,推进学生上网引导活动有序开展
1.长期监控制度。对学生在初中全过程的上网情况,通过学生及其家长.同学.好友直接或间接进行了解,作好情况记录和分析。
2.家校联系制度。对学生上网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协助,共同做好引导工作。
3.经常引导制度。通过政教处.班主任.教师和家长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对学生上网进行经常性引导和教育。
4.规范管理制度。学校和家庭对学生上网时间.地点.内容规范管理,学校对计算机和网站的维护及其储存资源规范管理。
五.课题研究成效
1.对学生上网情况有了全面.细致.真实的了解和深刻认识。
研究人员通过问卷调查.与学生交流.与家长座谈.深入网吧了解等直接或间接方式,对学生上网的时间.场所.频率.消费.条件及网络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身心.思想道德.意识观念的影响,学生在网络上的主要活动,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利用等有较为全面的掌握。由于对学生上网情况了解充分,认识深刻,研究人员对学生上网引导的目的明确,措施具体,方式灵活且操作性强,引导的针对性强.效果明显。
2.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体系。
通过研究人员长期探索和认真.细致的工作,基本上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心.共同管理.共同引导学生上网的体系。经过长达四年时间的探索和实际引导工作,家庭.学校.社会之间不断磨合,联系不断加强,相互之间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在引导学生上网方面配合逐渐默契。家庭.学校.社会共寻办法.齐添措施.齐抓效果,一方面加强对学生引导,一方面加强外部环境管理,使学生有一个健康.安全.收获大的网络环境。家庭.学校.社会在引导学生上网方面逐渐明确了各自工作的重心和办法,如下表:
3.形成了消除或减少网络对学生消极影响和发挥网络对学生积极作用的方案。归结起来,方案可概括:
干预不良行为,正面疏导教育;依靠常规教育,坚持长期引导;采取多种途径,增强引导力量;开发优质资源,拓展应用潜能。
4.教师的变化。
教师对学生上网的认识发生了积极变化。教师在运用网络和信息技术辅助学生学习.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发展方面找到了更多的途径,拓广了学生的发展空间。教师对网络给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把握更准确.全面,对消除或减少网络给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目的更明确。教师引导学生上网的方法更科学.措施更具体.效果更明显。下表是对教师在实验前后发生变化的检测。
5.家长的变化。
经过本课题研究人员对家长的培训,该校家长的网络知识和电脑知识更丰富,信息技能得到较大提高。经过研究人员对家长管理.教育子女方法的提示和引导,家长与子女的关系更融洽,对加强子女上网管理更重视,对子女上网引导更具艺术性。下表是对家长在实验前后发生变化的检测。
6.学生的变化。
学生上网的学习能力.自控能力.自护意识.网络道德意识.维护网络安全意识等都有显著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有较大提高,运用电脑.网络的能力得到增强。学生受网络干扰.被网络不良信息困惑的情况有很大缓解。学生与家长.教师的配合更主动.更紧密。下表是对学生在实验前后发生变化的检测。
六.研究成果
1.认识成果:
课题组经过研究形成了以下认识:
网络在给学生学习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又给为数不少的自制力差的学生带来许多困惑,使他们被网络上许多良莠不齐的东西所束缚,使他们迷恋网络.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如何避免学生过度上网,避免学生受网络不良文化侵蚀,引导他们正确上网,已成当务之急。学生迷恋网络,原因各不相同,有来自自身的,也有来自外部的,有来自家庭的,也有来自社会的,有来自现实生活的,也有来自虚拟网络的。
网络的开放.自由.多彩.诱惑与学校相对封闭.约束.单调.乏味的巨大反差,让一些学生兴趣盎然走向网吧,迷恋网络。现代社会的广泛影响与家庭传统教育的矛盾,使得学生抵触父母,远离父母,走进网吧,迷恋网络,甚至吃在网吧,住在网吧。现代学生见多识广,追求时髦,对许多东西不分对错都去尝试,常常引发父母担心和不满,许多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武断,导致孩子与他们越来越疏远,学生感到得不到关怀.理解.赏识,只有到网络里去寻找亲情.友情甚至爱情。网络聊天的高度自由性与网友交往的随意和“真诚”牢牢抓住了部分学生“幼稚的心”。一些家庭父母不和,经常吵吵闹闹甚至离婚,更使学生产生寂寞和孤独,“借网消愁”。
网吧经营者的强烈金钱意识与学生上网消费的强烈愿望相互呼应,是学生随意进出网吧的无形“绿卡”。国家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明令禁止在中小学附近开办营业性歌舞厅.电子游艺场所,并且要求营业性歌舞厅.电子游艺场所必须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有许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出台,可以说网吧的管理条文已经非常明确,但是,真正按章执行的还是很少。许多网吧为中小学生上网大开方之门,有的网吧场所简陋,甚至人员混杂,毫无安全感,但学生一心想上网,从不顾及这些。现在有些网吧为了吸引更多人员上网,装饰豪华,为上网者提供舒适环境,甚至通宵营业,滞留中小学生在网吧过夜,有的网吧为了逃避监管,“移居”经营者自己的住房中,即便是七.八层的楼上,也很具吸引力,因为这些地方在给学生带来一些不便的同时有给了学生更多的 “安全感”,以至他们的父母.老师找遍全城也发现不了他们的踪迹。这需要加强网吧管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关,理解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引导他们文明上网,获取有益信息和知识,帮助他们度过学习的难关,避免他们因学习苦恼而“去”科学文化,“向”网络消极文化。
网络游戏的超强吸引力使部分学生身陷网络,不能自拔的最大根源。网络游戏已经不同于以往的电子游戏,它既没有确定的程序,也不是个人与计算机的对战,而是网络中不同个人所支配的替身所进行的拼争,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多种形式。如果游戏获得了成功,就可以较好地满足个人渴望成功的需求,如果失败了,也可以重新开始,甚至重新寻找替身以求获得成功。成功的相对性与可能性都有力地吸引着尚未成功的青年人。玩游戏者一路过关斩魔,在闯过一道又一道关的过程中,不断受到潜意识影响,依恋网络游戏的意识不断得到强化,使他们在充满暴力.血腥的气氛中感受到了战胜别人.统领别人等多种变态喜悦。网络游戏诱导学生深陷网吧不能自拔,在虚幻的游戏世界虚度美好青春。所以,开发.引入益智游戏,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游戏中,可迎合学生心智特点,既可帮助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又可以避免他们在网络的不良游戏世界越来越有瘾。
总之,对学生进行疏导,引导他们正确上网,就不能忽略造成他们网络成瘾的原因,网络成瘾的学生,无法控制自己,他们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责备。人机对话代替不了师生对话,也代替不了亲子关系,所以,这需要父母.老师更细心地关心这部分孩子的学习.生活,给他们多一点关切,耐心地和他们沟通,讲道理,认真分析他们的心理世界,帮助他们走出“网络成瘾”这个迷阵。
网络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的一个现代化工具,中学生上网“利”远远大于“弊”,对学生上网不能消极地堵,只能积极地引导。让学生适度上网,健康上网,远离网络不良影响,吸取网络优质资源,积极利用网络发展自己,这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
2.论文成果:
论文《浅析电脑游戏与信息技术教学的整合》
2013年“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 三等奖
《浅析游戏教学法在初中信息课堂中的运用》
2013年“蓝天杯”三等奖
《从农村教育现状出发看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镇江市二十次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
(2)胡东方:
论文《实施差异性分层教学提高信息素质》 “师陶杯”& 三等奖
《浅谈语言技巧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蓝天杯”三等奖
《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镇江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二等奖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应对策略》& 镇江电化教育馆二等奖
《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探究》& 丹阳市教师发展中心二等奖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探究》丹阳市教育信息中心二等奖
多媒体课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丹阳市教育信息中心一等奖
3.在校内交流的研讨论文
4.撰写和收集教育故事或个案分析20余个。
5.指导学生获奖:
2013年丹阳市学生纵横码汉子输入比赛中学组团体二等奖程烨、盛梦涛个人一等奖;夏龙辉二等奖。指导学生芮雪、奉冬获2013年丹阳市初中生flash制作竞赛一等奖;刘烟二等奖;王华三等奖
5.社会成果:
学校网站已被评为镇江市优秀校园网站
七.研究结论
课题组的研究认真.务实,研究人员付出了大量心血。研究人员对学生上网情况有了全面.细致.真实的了解和深刻认识,学校与家庭.社会配合较为默契,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体系,对学生上网的引导措施全面.具体,有效预防了网络对学生的消极影响,充分发挥了网络对学生的积极作用,研究措施得当,取得了预期效果。对学生上网进行引导是学校的一项长期工作,本课题的研究为今后继续对学生上网进行疏导积累了大量经验。
八.参考文献
1.王经涛.王俊英.《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开明出版社.2001.
2.王晓荣.柳栋.《Internet学习环境中中小学生拓展阅读的实践与探索》.上海中小学教育信息网.2000-7 .
3.卜卫.郭良.《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的调查报告》. 2001年4月.
4.钟启泉.黄志成.《西方德育原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文章录入:cyu&&&&责任编辑:cyu&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丹阳教育网统一备案 苏ICP备号&&& 地址:丹阳市珥陵镇&& &|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