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布拉莫斯导弹命名名的由来

第二章天龙开启_全面兑换_导弹起飞作品_乐阅读
&&&&&& & 《全面兑换》第一卷武侠位面天龙八部 第二章天龙开启
第二章天龙开启
&&&&楚天心里高兴,没想到今天晚上还有这么好的奇遇,自己活了二十三年了,从来没有哪天能够有今天这么高兴的。&&&&如今2013年刚刚过了一半,可是自己今年真是特别倒霉,做什么都不顺利,还好有了这个兑换系统,不过唯一让楚天郁闷的便是这兑换系统居然是女士,还是红色的,最特别的就是居然还有一些秽之物在上面。&&&&据楚天了解系统后得知,这是兑换系统被一个女人当作穿了三年多,也还好它的质量可以,要不然估计人家早就丢了,也不会让楚天得到,就是楚天在脑海中看着兑换系统有些别扭,特别是当自己想到被女人穿过的在自己脑海的时候,那感觉简直就是无法言语,要是美女还好,如果是一个恐龙,那估计楚天就不想活了。&&&&当然这个事情楚天也不会去考察了,免得让自己失望,再说自己还真要好好谢谢她呢,要不是她今天丢了下来,估计楚天就没这机会了。&&&&楚天是个孤儿,所以对这个世界也没什么好留恋的,什么时候离开都可以,至于现在的工作,楚天早就不想干了,,起的比什么都早,下班却是最晚的一个,还一个月捞不到什么钱!&&&&“对了,好像还有一个小礼包啊!先看看?”楚天特别兴奋的打开新手礼包!&&&&“叮!恭喜宿主获得小还丹一颗(增加十年内力),水球术,金刚不坏神功。”&&&&“靠,这么牛十三啊!居然水球术都出来了,这不是西方玄幻里面的吗?”楚天惊讶的说道,不过细细一想,系统叫全面兑换,那肯定里面什么都有了,这也不奇怪,楚天甚至都发现了里面还可以兑换航母、导弹等等东西,估计就是楚天想要称霸世界也行了,当然前提是他有足够的兑换点才行。&&&&唯一让楚天有些不爽的就是功夫需要自己修炼,当然也可以不用自己修炼,一般的秘籍只要花费十个兑换点就可以完全掌握,比如金刚不坏神功这种武林中顶级的防御功法就需要50点才能完全学会,而过了50点的秘籍基本上就属于超出武侠世界的东西了,境界应该到达先天才行。&&&&据楚天自己理解,就是金大大的武侠小说里面,除了有限的几个人以外,基本都是后天,比如乔峰差不多就是一流高手,算是后天中很厉害的了,但是也没有达到先天,估计就只有扫地僧才是先天高手了。&&&&楚天有系统自带的破碎功法,这应该是最顶级的了,楚天肯定是要修炼的,而现在有了水球术跟金刚不坏神功,防御有了,就是攻击还有所欠缺,不过楚天可以兑换,估计一般的秘籍还是要不了多少兑换点的。&&&&楚天开始觉得这系统赠送的一百兑换点太多了,现在看来不是太少,而是很多啊!想想像是金刚不坏神功都只是需要五十点就能大成,可以想像这兑换点应该来得不容易。&&&&翻开兑换页面,楚天看着兑换系统的目录,有些头晕,这东西太多了啊!看着里面的异能、魔法等等,让楚天都不知道怎么选择,不过相对于魔法这些来说楚天还是比较喜欢传统武术,所以找了许久楚天终于找到了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攻击秘籍,这也是楚天一直都很期待的,那就是黄飞鸿里面的无影脚,这应该是属于少林的秘籍了。&&&&楚天想着到时候手上魔法,腿上无影腿,防御金刚神功,他奶奶的想着就舒坦啊!到时候看谁能够伤了自己,这世界还不是任由自己来往啊!&&&&而这无影腿也只能算是一流秘籍,只是需要二十点兑换点就能够大成,这可是可以媲美创造这功夫的人啊!系统就是牛!&&&&楚天迫不及待的吞下小还丹,然后开始修炼脑海里面的破碎,破碎其实也可以用兑换点的,前期倒是比较少,比如第一层居然只要五点就行了,第二层十点,第三层二十点,第四层后天大成则是需要五十点,至于先天楚天现在不去想了,差太多。&&&&这小还丹就是不一样,好歹也有十年的内功修为,还很好的改善了楚天的习武资质,算是不可多得的宝贝了,等炼化了小还丹后楚天很轻松的就晋级到了破碎第二重,算是后天初期了,在江湖中也算是三流高手,楚天也立即学习了手上的所有功法。&&&&同时楚天的等级也从0级,一下子到了十级,属性变成了:&&&&宿主:楚天&&&&力量:15(打破人体极限达到后天初期)&&&&敏捷:15(打破人体极限达到后天初期)&&&&智力:15(打破人体极限达到后天初期)&&&&功法:破碎(目前第二层后天初期,本功法共十层,每层需要升5级,一至四层为后天境界。五层为先天。六层初步掌控法则。七层凝聚法则线,完全掌控一种法则。八层形成领域、成就伪神。九层开辟精神空间,形成识海领域成神。十层破开空间、自由穿梭、成就掌控者)&&&&金刚不坏神功(大成,全身防御力暴增,普通刀剑无视,五十点大成)&&&&无影腿(大成,一经施展满天脚影,威力无比,花费十点兑换,二十点大成。)&&&&水球术(凝聚出水流可攻击、可食用,是居家旅行必备手段,大成需要五点兑换点。)&&&&“哈哈哈!”&&&&楚天看着自己的属性,心里那个高兴啊!没想到这么一会的功夫自己就变了一个样,说出去都怕是没有人相信啊!&&&&楚天现在也想开了,既然自己有了兑换系统,那还想其他干什么?自己好好修炼、玩耍就行了。&&&&楚天迫不及待的打开系统,准备把系统赠送的一次时空穿梭的机会给用了,希望不要到什么修仙的位面吧,要不然估计还没出去就挂了。&&&&楚天也只有求漫天神佛了。&&&&“叮!宿主打开空间穿梭,系统选择中”&&&&楚天也不知道系统选择得怎么样了?他现在是一秒钟都觉得难熬啊!&&&&“叮!武侠位面天龙八部,选定时间剧情开始三个月前,任务:救下乔峰,奖励宿主自主位面穿梭机会一次,系统技能随机精通一项。失败无惩罚!同样宿主可自主位面穿梭机会一次。)&&&&“靠,这奖励也太不给力了吧!就是自己不去完成这什么任务,也可以有一次位面穿梭啊!奶奶的!最开始不是就介绍了说只要进入一个位面,就能奖励宿主自动选择下一个位面的吗?怎么这奖励这么啃爹啊!还好能够奖励一个技能精通,要不然还真不想接呢?”&&&&楚天心里一阵埋怨,不过高兴还是占到了多数,这系统跟它的介绍一样,完全不控制宿主啊!不论什么任务根本就没有惩罚,不像自己小说中看的那样!反正自己也觉得乔峰很悲情,救一救也无所谓。&&&&楚天心里一想,便接下了这个任务!刚刚楚天接下任务,便消失在了房间当中。&&&&“啊有没有这么倒霉啊!我怎么出去啊!”楚天站在一个荒岛上对着面前的大海怒吼!明显就是在发泄心中的不满。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 (快捷键:回车) &&&&&& &&&&&&天龙50型中程防空导弹系统
经国务院批准,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简称中国航展)于日至16日在广东省珠海市航展中心举行。本届航展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中国航空工...
天龙50型中程防空导弹系统
发布时间:
专题主办单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军民结合推进司 专题承办单位: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中心
工业和信息化部 版权所有 京ICP备 号战略导弹多弹头技术的由来与发展
作者:邢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V-1巡航导弹与V-2弹道导弹这些划时代的发明问世了。在此后将近70年的时间里,导弹家族日益庞大,而其中露面次数最少威慑力却最大的当数带有核弹头的战略弹道导弹了。在美苏争霸时代,被铁幕隔开的两个阵营相互试探相互揣测,为如何撕破对方的防御网络以及如何为自己构建一个完备的防御体系绞尽脑汁。战略导弹大多静静地待在深深的发射井中,直到退役也没有见过天日。如此先进的武器装备到底蕴含着多少秘密?让我们悄悄掀起它们的红盖头,看看躲在战略导弹整流罩下方的弹头上凝结的技术。前多弹头时代20世纪50年代是弹道导弹发展的黄金时代。1951年1月,美国人开始对一种名为“宇宙神”(Atlas)的射程达到了12070公里的导弹进行方案论证。苏联在几乎同时也开始对射程为8000公里的R-7导弹的研究。(该导弹的昵称为“老七”,北约代号为SS-6“警棍”,后来被改造成了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人造卫星。)同时起跑的美苏两国开始了导弹技术的赛跑。日,“宇宙神”抢先进行了首飞,但因发动机故障而失败。同年8月21日,R-7顺利完成了全程飞行试验,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在同一时期,除了美国通用公司康维尔分公司的“宇宙神”外,还有马丁公司的射程为10140公里的“大力神”(Titan)、道格拉斯飞机公司承包的“雷神”(Thor)以及
公司承担批量生产任务的“朱庇特”(Jupiter)等射程较短的弹道导弹进入现役。一时间,西方神话里的诸神开始忙碌了起来。前苏联的SS-4、SS-5也加入了竞争的行列。美国马丁公司研制的Titan(大力神,或者音译为 泰坦)导弹,是美国第一枚多级式洲际弹道导弹,早期型号使用液氧煤油为燃料,后期型号改为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燃料。雷神弹道导弹高20米,直径2.4米,可携带一枚核弹头,射程为公里。(小火箭从地图上量了一下这个距离,基本上可以保证从英国发射可以打到莫斯科)。该导弹由罗伯特·特鲁阿克斯和阿道夫·泰尔从1954年起进行初期研制,日道格拉斯飞机公司、洛克希德公司和北美飞机公司参与投标,12月27日道格拉斯获得弹体建造合同,北美飞机公司下属的洛克达因公司获得发动机合同。这一枚看上去有点儿眼熟的导弹是苏联R-12弹道导弹(北约代号SS-4)。SS-4弹道导弹的最大射程为2080公里,可以携带一枚230万吨级的核弹头。该导弹共生产2335枚,是当年苏联对西欧的主要导弹核威慑力量。当然,让很多人了解到这款导弹的事件还是要数“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在古巴的SS-4导弹部署引发了1962年的大事件。历史课本上的著名漫画进入60年代,可贮存的液体燃料和固体燃料开始装备到导弹上。弹道导弹的反应速度、生存能力与可靠性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以美国的大力神2(见上图)、民兵1和苏联的SS-11等第二批战略导弹为代表的核武器威慑力量开始形成。这些导弹有一些共同点,它们十分强调在核战争中的生存能力并且无一例外地应用了当时技术条件下的最具破坏力的武器——一枚硕大的核弹头。美国民兵I洲际弹道导弹民兵1导弹的弹载计算机,注意这些电路板的焊接工艺。时代特征太明显了!苏联SS-11洲际弹道导弹多弹头技术的萌芽两年,是带有核弹头的战略导弹由单弹头向多弹头变化的转折期。由于美苏双方都握有大量核导弹,为避免遭到毁灭性的核报复,战略导弹的第一波打击对象从人口稠密的大城市和重要工业基地扩展到了对方核导弹的发射井。但是,摧毁对方的导弹发射井是很困难的。首先,这些发射井的分布比较稀疏。以美国大力神1型导弹为例,其位于华盛顿州拉尔森空军基地的发射中队有3个发射阵地,这些阵地的相互距离在19.2公里到28.8公里之间。每个阵地有3口发射井,每个发射井由3172m³的水泥和700吨钢筋建成,深48.3米。井盖则由两扇重达106吨的门紧紧盖住。以当时不足1000万TNT当量(10Mt TNT)当量的弹头来攻击的话,摧毁每个发射中队至少需要3枚导弹以足够高的精度命中发射井才行。当年美国战略弹道导弹发射井分布图。美国的战略专家们以摧毁本国发射井的条件来推测摧毁前苏联全部发射井的导弹数量,发现即使是全部列装生产成本仅为宇宙神导弹三分之一的民兵1型导弹也无法满足“确保摧毁”的数量要求。于是,在生产了930枚民兵1型导弹和500枚民兵2型导弹后,美国开始萌生了研制多弹头导弹的想法。实际上,当时的制导控制系统已经能够开始勉强支撑多弹头导弹的需求了。上图为美国的科研人员正在测试一枚民兵2导弹的弹头。注意架子上写着KEEP HANDS CLEAR。图为民兵2型导弹的制导舱。说到制导舱,小火箭干脆把民兵1导弹的制导舱也找出来,以便和上面的民兵2的进行对比。或许是东方神话中哪咤的三头六臂和西方神话里那条看守地狱的拥有三个头的恶犬为导弹设计师提供了灵感。最早的多弹头导弹里装载的弹头数量就是三个。1962年8月,世界上第一枚多弹头弹道导弹“北极星A-3”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3个子弹头固定在导弹整流罩内的一个平台上,在接近目标时,该平台上的机械机构将三个弹头同时弹出,使弹头的落点形成了一个以瞄准点为中心的三角形。这种多弹头技术叫做集束式或者叫霰弹式,属于最原始的多弹头方案。多弹头导弹给当时的防守一方带来了巨大威胁,胜利的天平似乎已经开始向进攻一方倾斜。这张照片记录了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和英国首相莫里斯·哈罗德·麦克米伦摄于日的Key West海军基地。他们共同推进了“北极星”导弹计划。但是,1964年的红场阅兵上首次披露的一款导弹带来了新的平衡。世界上第一套反弹道导弹系统出现了。这款名为A-35 “橡皮套鞋”的反导导弹用“以核制核”的策略,将一枚核弹头送到来袭导弹入侵的空域后引爆,用核爆炸的巨大破坏力和杀伤半径来弥补制导精度的不足。集束式导弹的子弹头没有各自的制导系统,就像一把在空中碎裂的石块。为了不损失太多精度,这些子弹头的间距一般不超过10公里。北极星A-3的三个子弹头的间距只有1.6公里,在橡皮套鞋的核爆炸下,三枚弹头有被一网打尽的可能。上图是1967年美国KH-7侦察卫星拍摄到的A-35反导系统的预警雷达。这是当年的橡皮鞋套反导系统在莫斯科的部署示意图。喜欢用导弹作战效能分析和弹道拦截仿真进行计算的小火箭好友可以对这种布置方式进行分析。黑色实心的导弹表示的是已经部署了反导导弹的阵地,白色竖条表示将要部署的阵地。后来有了升级版的反导系统在莫斯科附近的布置位置示意图。黑色实心的是53T6s导弹,白色带竖条的表示51T6s导弹。好友们也可以通过比较,分析为什么阵地的布置方式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多弹头技术的发展面对如此粗暴但却如此有效的防御系统,第二代多弹头技术应运而生。这种多弹头技术叫做分导式。顾名思义,分导即是对每个分系统当中的子弹头都提供制导的技术。这样便可以使得子弹头更加分散同时又不损失太多精度。几乎在苏联“橡皮套鞋”反导系统问世的同时,美国第一种分导式多弹头地地战略导弹“民兵3”就开始了方案论证,并于1968年8月实现了首飞。该导弹在经历了17次成功和8次失败后,于1970年匆匆开始服役。民兵3的3个子弹头本身并没有制导系统,它是通过一个末段控制平台来实现分导的。在约240km的高空,该平台与导弹的第三级分离,按照预定的程序来调整母弹头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在960km处,平台开始沿弹头轴向依次投放子弹头。每次投放之后,平台继续机动,进行变轨和调姿,为下一枚子弹头的投放做好准备,直到三枚弹头全部投放完毕。按这种投送方式,3枚子弹头的落点的横向间隔可达104km,纵向间隔更是达到了480km,避免了被一枚拦截导弹全部摧毁的风险。另外,民兵3导弹的分导式弹头比民兵2导弹的单弹头加诱饵弹头的方案有更强的突防能力。上世纪60年代的单弹头导弹的突防手段主要是诱饵弹头。诱饵弹头在高空有着以假乱真的效果,能较为有效地迷惑防守方的雷达。但是诱饵弹头比真弹头轻得多,在进入空气较稠密的低空时,其弹道特性与真弹头就有了较大区别。防御方掌握了这一规律之后,诱饵弹的效果便开始大打折扣了。而分导式多弹头则造成了饱和攻击的态势,任何一枚弹头漏网都会造成巨大破坏。但是,分导式多弹头技术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关单弹头与多弹头的争论从未停止。民兵3多弹头导弹与民兵2单弹头导弹的弹径相同,都是1.67米,但前者的起飞质量比后者重了2.75吨。从弹头的配置情况来看,民兵2导弹的单弹头威力为1.2Mt TNT当量,而民兵3导弹MK12型弹头有3个子弹头,每个子弹头的当量只有175Kt TNT。按总当量计算,MK12的威力只相当于民兵2的MK11型弹头的43.75%。以当时的技术水平,即使大幅增加了导弹的起飞质量也很难进一步提高多个子弹头的当量。这样的威力损失使人们对分导式技术的发展有了不同的意见。为比较单枚大当量核弹头与多枚小当量核弹头的作战效能,美国在上世纪60、70年代用海神C-3导弹与大力神2型导弹做了大量实弹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海神导弹是潜对地导弹,弹头为10枚5万吨当量的分导式核弹头,而大力神2型导弹则带有一枚威力巨大的100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大力神2弹头的总当量为海神的20倍。但是试验表明,海神导弹对机场类目标的毁伤效能是大力神2导弹的10倍,对加固的导弹基地的毁伤效能更是提高到了11.2倍,对10万人口城市的打击效能增加了2.5倍。多弹头能够对重点目标施行交叉火力式的打击,以数量弥补单枚弹头威力的不足,反而大幅提高了作战效能。小火箭把争论的缘由和结论做成了两张图表:真理越辩越明,分导式弹头提高毁伤效能的作用最终得到了大家的共识,因此子弹头的数量在这一时期开始增加,民兵3导弹的标准载荷是3枚子弹头,而在1975年美国空军实施的一次名为“撒胡椒面计划”的项目里,民兵3导弹携带7枚10万吨TNT当量的子弹头进行了飞行试验。上图为民兵3导弹的标准配置:3枚W78 MK12A核弹头。更加先进的多弹头导弹如“和平卫士”则可以携带12枚子弹头(但是受到武器条约的限制,最多只能安装10枚)。上图为一枚“和平卫士”弹道导弹的一次打靶试验。落点是著名的夸贾林环礁(其闻名程度估计仅次于比基尼环礁)。每一条亮线都是一枚再入大气层的核弹头。“和平卫士”的每枚核弹头的当量将近40万吨。也就是说,如果这些亮线尖端的弹体真的爆炸的话,每一个的威力都约为广岛原子弹的25倍。但是,分导式多弹头导弹在精度方面是有一定损失的。以民兵3型弹道导弹为例(上图是民兵3弹道导弹多弹头再入试验的照片)。1968年8月该弹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没有装载分导弹头的导弹以400米的落点偏差宣告着导弹研发的成功。但在1969年5月的夸贾林岛试验中,民兵3装载了3枚子弹头,其中有两枚真弹头和一枚诱饵弹头。第一枚子弹头的落点偏差为480米,第二枚子弹头的偏差则是640米。此时,分导式导弹的缺陷暴露了出来,其子弹头的精度会按照投放次序逐渐变差。为了将落点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子弹头的数量需要设置上限。另外,末段控制平台占用了导弹有效载荷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重量,这一点使得大部分设计师都不会承认这种分导方式在导弹总体设计方面是最优化的。不过,无论如何分导式多弹头技术在整个上世纪70年代经历了一个黄金发展期。美国的民兵3、和平卫士(又名MX导弹),苏联的SS-17“疾行者”、SS-18“撒旦”、SS-19I“匕首”和SS-20II“佩刀”都采用了这种第二代多弹头技术。上图为SS-18导弹。日,某海军用三叉戟潜射弹道导弹进行了一次严(sang)肃(xin)认(bing)真(kuang)的“饱和打击”试验。有关三叉戟潜射导弹的详细,可以参见小火箭微信公众号的《三叉戟:美国和英国唯一的海基核武器》一文。多弹头技术的第三阶段上世纪80年代,电子技术和导航技术都有了极大的发展,全导式弹头作为第三代多弹头开始闪亮登场。传统分导式弹头在子弹头脱离末段控制平台后就不再具备制导能力,而从第三代多弹头技术开始,每个子弹头都具有了自身独立的导航与制导系统,在导弹抛下整流罩到子弹头击中目标的全程都具有调整弹道的能力,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分导”。但是,这种技术的复杂性严重降低了导弹研发和采购的费效比。第二代多弹头技术在末段控制平台和分导技术上的研制费用几乎占去全弹费用的一半,民兵3导弹上的末段控制平台由一台RS-14铍合金主发动机和10台铌合金姿控发动机提供动力,对弹上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精度以及导航制导算法的要求非常高。图为洲际弹道弹道中的陀螺仪。第三代多弹头技术要求每个子弹头都拥有末段控制平台的变轨调姿能力,这使得导弹上对姿控和轨控发动机的需求增加了数倍,平均到单枚子弹头上的造价并没有比制造一枚单弹头导弹便宜多少。另外,1993年生效的《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rategic Arms Reduction Treaty II, 简称START II)在制度上严格限制了多弹头技术的发展。从此,多弹头技术进入了发展的低谷期。日,最后一枚“和平卫士”导弹解除战备状态。除役后的导弹被改造为米诺陶运载火箭,弹头则被转移到民兵3导弹上。在戴维斯·蒙森空军基地等待被销毁的38枚半大力神II洲际弹道导弹。摄于2006年。但是,实际上,拥有多弹头的大国之间的对抗并不会因一纸条约的出现而消失。小火箭画了两张图,或许能够表现两大对立集团的心中所想吧:后多弹头时代现代导弹发射井的防核加固水平越来越高,以民兵3导弹为例,其发射井盖厚达1.47米,上面覆盖了0.25米厚的硼酸盐防辐射混凝土。导弹深埋在发射井中安装在由隔振板支撑的悬浮地板上。那种在发射井周边近一公里范围内爆炸的核弹对井内的导弹难以构成致命威胁。有关导弹发射井的详细内容,可见腾讯新闻去年转载的小火箭(邢强)给《航空知识》写的文章:点击阅读:有关弹头当量和命中精度对毁伤效能的函数关系在几十年的研究中逐渐明晰。单枚弹头对采用了防核加固的导弹发射井的毁伤效能与弹头当量的三分之二次方呈正比,与弹头命中精度的平方呈反比。换句话说,要想使弹头的毁伤效能提高为原来的100倍,在命中精度不变的条件下,需要将弹头当量增大为原来的1000倍。而如果弹头的命中精度提高为原来的10倍,则可以无需增大弹头当量而使毁伤效能提高为原来的100倍。这个1000比10的比分充分说明了精度的重要性。世界上第一种洲际导弹宇宙神D型的圆概率误差为1.85km,弹头当量为500万吨(A、B、C为试验型),而改进型民兵3导弹的MK12A型弹头的误差已经能控制在300米以内,单枚弹头的当量为33.5万吨。虽然民兵3的子弹头当量不及宇宙神导弹的十分之一,但其毁伤效能却是宇宙神导弹的6.27倍。一枚民兵3导弹的作战效能是一枚宇宙神D的18.81倍。对导弹打击精度的极致追求使得单弹头导弹开始回归。日,美国“侏儒”弹道导弹试飞成功。这是一款利用“和平卫士”导弹第三级发动机的技术和该导弹的一枚子弹头拼凑出来的小型单弹头洲际弹道导弹。“侏儒”的射程与“和平卫士”的一样,都是11000km,但重量却不到“和平卫士”的五分之一,圆概率误差为183米的命中精度使这个小个子导弹有着很强的作战效能。以美国的侏儒导弹和俄罗斯的白杨-M导弹为代表的带有50万吨级核弹头的公路机动导弹成为了新一代战略导弹的明星。侏儒导弹的发射车比较有特点,低矮的外形用来防止在核大战中被核风暴掀翻。白杨M弹道导弹但是,多弹头技术并不甘于退出历史的舞台。主张“先发制人”战略的美国政府在2001年退出了美苏在1972年签署的《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打破了战略导弹核武器在法理上的平衡。半年后,美国和俄罗斯都退出了《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2002年底,一枚带有6个子弹头的俄制SS-19导弹在拜科努尔基地发射成功,标志着俄罗斯已重新启动了多弹头技术的试验。2007年,从俄罗斯“叶卡捷琳堡”潜艇上发射的一枚SS-N-23导弹装载的3枚子弹头准确命中了目标,说明俄罗斯已经掌握了低弹道分导这一前沿技术。从此,再入弹头机动技术、多弹头技术等用于摧毁对方反击能力的手段开始走出牢笼,进入了又一个高速发展期。随着地形匹配技术和高精度GPS技术的发展,战略导弹的精度已经跨过了“百米时代”向50米级别的精度迈进。高超声速技术的发展使再入弹头不再是传统的轴对称锥体,而是变成了一架颇具科幻色彩的飞行器,其机动能力和突防能力会有质的提升。后多弹头时代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发展方向。上图为时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丁·邓普西上将在一个核武器储存库中与核武器相关研究人员讨论美国未来的核武库运营政策。摄于日。噢,还有,他们围着的正是一枚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的核弹头。如今,这种核导弹成了美国唯一的陆基核导弹威慑力量。结束语在战略导弹的弹头从单一到多个再回归单一,继而由轴对称的弹头演化成带有翼面乘波而行的飞行器的过程中,我们体验到了导弹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有分导式乃至全导式多弹头的战略导弹是国之重器,是一种强大的威慑力量。但是,这种多弹头技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探索和大量积累。小火箭认为,任何一个已经拥有了带有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的国家要想掌握分导式多弹头核武器技术的话,都需要至少跨过五个门槛:第一个是小型姿态控制发动机技术;第二个是可以在空间多次重复启动的推进系统;第三个是高精度的导航系统;第四个是高可靠性的再入系统;第五个是核弹头小型化技术。能够实施空间变轨机动和掌握一箭多星技术便说明已经跨过了前两个门槛,能够研发远程导弹便有跨过第三个门槛的实力,返回式卫星则是跨越第四个门槛的证明。氢弹需要由一枚小型原子弹的爆炸来引燃,能够生产氢弹便说明已经拥有了原子弹小型化的技术。洲际弹道导弹的多弹头分导技术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工业能力。而高超声速飞行器则展示了下一代战略打击武器的一个发展方向。至于今后会有怎样的弹头出现,那就暂时留给小火箭和大家的想象力吧。小火箭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zngua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施基利_百度百科
据媒体报导,一架载有295人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波音777客机于北京时间17日晚在乌克兰境内靠近俄罗斯边境坠毁。飞机上有280名乘客和15名机组人员。初步认定是BUK-M1施基利导弹击落。
施基利“施基利”导弹武器系统
“施基利”(Shtil)导弹武器系统,是由俄罗斯“牛郎星”科研生产联合体于80年代研制而成的中程舰对空导弹武器系统,西方编号为,它和前苏联的地面防空型“甘戈”导弹系统(西方编号SA-11)共用一种导弹。导弹由“革新者”机械制造联合体研制。
施基利用途
“施基利”是一种全天候多通道的舰载中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可以担负舰艇和编队的防空作战任务,主要拦截目标是轰炸机,歼击轰炸机,攻击机,直升机和各类反舰导弹。
施基利来由
据有关资料介绍,“施基利”导弹武器是对付全方位来袭的各种空中威胁的有效武器,在所有舰载中程防空导弹武器中费效比很高。俄海军水面舰艇正大量装备该型武器,至今已在现役18艘“现代”级驱逐舰上装备“施基利”防空武器,并计划在未来10年拟新建10艘该级驱逐舰上装备该武器系统。目前,“施基利”系统在“现代”级驱逐舰前后各配置一座24枚导弹的弹库和类似美国发射“标准-1”导弹的MK13单臂倾斜发射架。舰上共配置6部照射器,形成6个火力通道。因此,该系统可同时拦截6个目标。90年代初,俄罗斯对“施基利”进行改进,使武器射程和拦截掠海导弹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西方称之为SA-N-12,俄罗斯命名为“刺猬”。1993财年,“施基利”系统的报价是1500万美元一套(不包含导弹),导弹报价为45万美元一枚。
施基利组成
“施基利”系统主要由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连续波照射器,TV电视头,目标分配台,精眼显控台,射击控制台,中央计算机,导弹,发射架,弹库及发控设备等组成。
施基利性能数据
对飞机最大射程(千米):25
对飞机最小射程(千米):3.5
对导弹最大射程(千米):12
对导弹最小射程(千米):3.5
最大速度(米/秒):830
同时攻击目标数(个):6
同时制导导弹数(枚):12
拦截高度(米):15~15000
施基利“施基利”(shtil)导弹
“施基利”(shtil)导弹是一种由俄罗斯牛郎星(Altair)科研生产联合体于上世纪80年代研制而成的全天候中程舰载防空导弹系统,在作战性能上,类似于美国海军的“标准”导弹武器系统,北约称之为SA-N-7“牛虻”(Gadfly),是“山毛榉”-M1(9K37-M1,SA-11)式地空导弹系统的舰载型,共用一种导弹,导弹由革新者机械制造联合体研制。主要用以取代服役多年的4K90(SA-N-1)式舰空导弹系统。该导弹系统的出口型称为“无风”或音译成“施基利”。在俄罗斯,称该导弹为“飓风”M-22式导弹系统。该导弹系统于1980年在“卡辛”级“伶俐”号驱逐舰上进行了首枚导弹测试,1981年装备于“现代”级驱逐舰上,用于对付中低空高速飞机和反舰导弹的攻击。
作为一种全天候多通道的舰载中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施基利”可担负舰艇和编队的防空作战任务,主要拦截的目标是轰炸机、歼击轰炸机、攻击机、直升机和各类反舰导弹。
据有关资料介绍:“施基利”导弹武器是对付全方位来袭的各种空中威胁的有效武器,在所有舰载中程防空导弹武器中效费比很高。俄海军水面舰艇大量装备该型武器,至今已在全部的“现代”级(956)驱逐舰上装备了“施基利”防空武器,并计划在未来10年拟新建的新型驱逐舰上装备该武器系统。目前“施基利”系统在“现代”级驱逐舰前后各配置1座24枚导弹的弹库和类似美国发射“标准”-1导弹的MK13式单臂倾斜发射架。
在“现代”级导弹驱逐舰上,为“施基利”防空系统配置了6部照射器,形成6个火力通道。因此,该系统可同时拦截6个空中目标。针对“施基利”导弹射程较近的弱点,90年代初,俄罗斯对“施基利”进行改进,使武器的射程和拦截掠海导弹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西方称之为SA-N-12,俄罗斯命名为“刺猬”。1993财年,“施基利”系统的报价为1500万美元/套(不包括导弹),导弹的报价为45万美元/枚。
施基利组成及功能
“施基利”系统主要由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连续波照射雷达、TV电视头、目标分配台、精跟显控台、射击控制台、中央计算机、导弹、发射架、弹库及发控设备等组成。
施基利系统详细介绍
以下按“现代”级(956)驱逐舰上的“施基利”系统的配置情况,对该系统逐一介绍。
作为系统中的关键环节,搜索雷达是防空系统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施基利”系统的探测、火控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MP-710三坐标搜索制导雷达、照射雷达、TV电视头、OK-10B对空态势台、目标分配台、精跟显控台、OK-10射击控制台、中央计算机。
MP-710三坐标搜索制导雷达该雷达平时担负全舰的对空搜索警戒任务,在战时,它的主要任务是向“施基利”导弹武器系统所属的两个目标分配台转送目标点迹。雷达天线是由两个一维频扫的单面阵背靠背组成,平时转速为6转/分,战时转速为12转/分,数据率为1次/2.5秒。该雷达采用MTI、方位机扫、俯仰频扫体制,工作频段为D/E波段,天线波束宽度为方位2°、俯仰2.5°-3.5°,天线增益33-35dB,天线总重3.5吨。
照射雷达本系统配有6部目标照射雷达,分布在舰首、舰尾各两部、左右舷各1部。中央计算机决定照射雷达何时工作,何时调转指向目标,何时向目标发射连续波信号,1部照射雷达只能照射1个目标。照射雷达的工作频段为C波段,平均发射功率4千瓦,天线直径0.6米,天线罩直径1米,波束宽度为1.5°,总重1.2吨。
该导弹系统采用全程半主动单脉冲雷达寻的制导,通过目标监视雷达为导弹系统提供空中目标信息,为全舰提供情报信息。舰上的制导系统由多部“前盖”跟踪照射雷达来完成,该雷达配有数字式计算机,能完成目标测定、识别、威胁判断、照射雷达的分配、发射架指向和导弹快速再装填等多种功能。并可以同时处理多批目标和制导多枚导弹。
TV电视头系统有4部TV电视头,两部在驾驶室上甲板左右两侧,两部在直升机指挥控制室上甲板左右两侧,作为系统的备用目标跟踪通道。
OK-10B对空态势台 该态势台主要用于对空态势显示和对空中目标编号,并进行目标-武器分配。
目标分配台该台的垂直平面显示屏被分成8×12个小区,每个小区以1,2,3…96顺序编号。在控制面板上(左侧)有8×12个按键与其相对应并有编号(1,2,3,…96)。面板的右侧有模球和锁定键,用来录取目标并给目标标志。该台同时进行敌我识别、目标运动诸元粗算以及粗航迹平滑等。
在8×12个键键盘的正下方,有12个分配键(一排)与键盘对应,按其中某个键可将粗目标信息对应送到12个精跟显控台。
精跟显控台系统配有12个精跟显控台,每一个精跟显控台有两个小显示器(P型),功能一样,每个显示器可显示一个目标的精确航迹和目标运动诸元(如方位、仰角、距离),每个精跟显控台最多能送出两个目标的精确坐标信息,也可以通过模球人工跟踪(建航)送出人工(粗)目标指示,操作员可以进行有关的航迹管理。
该系统还配有4个OT-10电视显控台,当遇到强电子干扰环境下,用电视进行跟踪。
OK-10射击控制台该台是全系统的控制中心,它有两个显示器,左边为P型显示器,右边为B型显示器,P显显示“施基利”系统所要打击的目标态势,当P显上显示出现“蝌蚪状”的带矢量的亮点时,表示该目标已被跟踪,在最危险目标扇面内的目标(由计算机威胁排序)首先被打击,B显上有一个固定垂直平面发射区(按单发命中概率0.8计算的),一旦目标亮点进入该区,指挥员就可发射导弹,射击效果可在B显上显示出来。
中央计算机系统配有3台中央计算机,功能一样,互为备用,同时工作。每台计算机可以处理12个目标信息,超过12个目标信息时,另一台计算机自动工作。计算机内有若干专用软件模块,要完成大量的信息处理和运算,如目标精确航迹处理,目标运动诸元计算,目标威胁排序,目标拦截概率预估以及目标丢失后的外推,导弹飞行状态参数的计算等等。
它向目标照射雷达输出精确目标指示,根据目标运动情况决定目标照射雷达的工作状态;
向导弹发射装置提供目标坐标信息,导弹飞行状态参数及有关指令;
并可向其他防空武器如AK-630、AK-130的炮瞄雷达输送目标指示信息。
“施基利”系统采用9M38导弹,与陆基“山毛榉”-M1系统通用。该导弹采用半主动雷达寻的制导,全天候工作,即使在5级海浪的情况下仍能照常工作。在“现代”级驱逐舰上采用两座发射架,前后各装一座单轨发射架。19名操纵人员。
从气动外形上看,9M38导弹采用极小展弦比边条翼正常式布局,呈“X-X”型。由于发动机装药的需要,前后弹身直径不同,中间有过渡锥,尾部有收缩段。头部尖点是18毫米的小圆头,头部曲线是二次曲线。翼面很薄,气动载荷较小;舵面三角形,保证稳定。
施基利9M38导弹外形尺寸
弹长:5.55米
头部长度:0.905米
弹径:0.34米(前),0.4米(后)
头部长细比:2.66
弹翼展长:0.712米
弹身长细比:16.176(12.50)
尾翼展长:0.86米
施基利9M38导弹的动力系统
9M38导弹采用常规的由固体燃气发生器和涡轮发电机组成弹上能源,固体燃气发生器燃气压力36-42千克/平方厘米,工作时间57.5秒。涡轮发电机电源总功率600瓦。
1个燃气发生器和4个分配器来驱动4个独立的舵机。
导弹上有3个滑块(前后滑块和运输滑块),在弹库提升装置和发射架上均依靠这3个滑块。在前、中滑块位置的180°相应位置上有3个挂钩,用来吊装导弹。
施基利9M38导弹的发射装置
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发射架该系统有两座发射架,为单臂斜架,位于舰首、舰尾,用来装填和发射导弹。该发射架方位转动范围360°,高低角范围0-70°,调转速率90°-100°/秒。
弹库该系统有两座弹库,每座弹库都置于发射架的正下方,贮存24枚导弹。总重30吨(不含弹),体积5.2米×5.2米×7.42米,内部空调温度18℃±3℃-5℃。
在弹库内,导弹悬挂于导轨上,弹尾端不着弹库底板。导弹上有一个92芯的脱落插头,当导弹处于提升链上(从弹床上提时)才接通脱落插头,并给导弹加电,弹库内其他未提升的导弹不加电。
导弹弹库中配备了安全系统,它包括抑制系统和喷注系统。前者用于对弹库中的火灾起阻燃作用,后者用于对弹库进行水灭火。注水强度为0.2-0.6升/秒。采用自动和遥控方式。
пy-3C-90发射控制装置。该系统有两套发控装置,用来对导弹进行射前检查,执行发射程序,控制发射架调转以及飞行参数装定和导弹装填等。
“施基利”系统目前只装备于俄“现代”级(956)驱逐舰,但该系统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共有8种配置方案,956舰采用的是第4个方案。
施基利“施基利”作战过程简述
MP-710三坐标搜索雷达平时按6转/分的速度进行对空警戒,一旦进入作战状态,就以12转/分的速度在方位上进行搜索,同时在俯仰上进行频扫,一旦发现目标,就以1次/2.5秒的数据率向舰上的目标分配台和OK-10B对空态势兼火力分配台输送粗精度的点迹视频信号,目标分配台在对目标建航的同时,还进行目标运动诸元的粗略计算、威胁评估,以选取适当数量的目标给精跟显控台,每个精跟显控台最多能处理两个目标信息,精跟显控台的计算机完成精确的目标航迹平滑外推和目标运动诸元计算,在特殊情况下,精跟显控台也可通过模球进入人工锁定、人工跟踪并输出粗的目标坐标信息,这些信息都送到中央计算机,并启动作战应用软件、完成目标的威胁排序、拦截目标概率预评估等,并进行火力分配。中央计算机将所要拦截目标的信息一路送给目标照射雷达,一路送给射击控制台。目标照射雷达一旦收到目标坐标信息后立即调转,把波束指向目标方位并连续跟踪下去,与此同时,位于防空作战指挥室的操作员根据OK-10B对空态势台上显示的目标态势,明确“施基利”系统所要打击的目标,OK-10射击控制台前的指挥员一直监视所要拦截的目标态势并选定发射架,中央计算机计算出来的为保证单发杀伤概率0.8的垂直平面发射区显示在射击控制台上,一旦目标进入该区,计算机已算出导弹的最佳弹道参数、发射倾角等,并把它们送入导弹发射装置,由它来完成导弹的飞行参数装定和发射架调转以及导弹的发射。导弹离架后执行程序飞行,飞行约3-4秒后(约1千米),弹上雷达导引头开始搜索目标,搜索范围5°-7°,截获目标概率为0.95-0.98,一旦雷达导引头截获目标,导弹以弧形弹道拦截低空、超低空目标。为保证导弹的引信波束不接触海面,导弹始终处于目标的上空,在接近目标时,以大约20°左右的俯冲角逼近,直至命中目标。
导弹对目标的毁伤效果可以从射击控制台的显示屏上观察到,如果目标亮点改变运动方向或消失,说明已击中,如果目标亮点按原点方向运动参数不变,则未被击中,这时指挥员可以决定再发射,只要按一下射击控制台上的按键“1”、“2”、“3”就可以自动发射1枚、2枚、3枚导弹。在作战过程中,如果目标回波被强电子干扰杂波埋没而无法跟踪时,可采用电视头跟踪目标,以控制导弹的发射。
施基利“施基利”的特点及其改进
和其他中程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相比较,“施基利”系统突破了传统的搜索、跟踪、照射均需专用雷达的导弹作战模式,直接利用MP-710三坐标搜索雷达的目标信息,取消跟踪制导雷达,形成了新的搜索、照射的导弹作战模式。这样,既简化了系统结构又增加了拦截目标的火力通道数。因此,该系统的作战效费比高。
由于导弹采用了弧形弹道拦截超低空目标,可有效地消除海杂波及镜象多路径效应对导弹制导的影响,因此,该系统具有反掠海导弹能力。
另外,由于该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有较灵活的适装性,火力通道数可根据载舰的情况而定,最少为两个,最多为12个,可装备1500吨以上的各类舰船。
有消息表明,俄罗斯对陆基“山毛榉”-M1和舰载“施基利”(SA-N-7)正在进行改进,以进一步增大射程和提高拦截掠海反舰导弹的能力,陆用的改进型西方编号为SA-17,海用的改进型西方编号为SA-N-12均采用9M38M2型导弹。据悉,“施基利”系统的主要改进工作在弹上,改进方面如下:
系统增加了指令修正制导技术;
系统对飞机、导弹目标采用波谱识别技术;
目标照射器采用新的软件;
导弹采用新型的火箭发动机;
导弹采用新型信号处理装置;
导弹采用高灵敏度引信装置并增加了测高能力和距离截止措施;
导弹采用大弧形弹道。
因此,改进型的导弹增长了0.2米,射程扩大到38千米。
据了解,改进型“施基利”系统已进行了一些海上打靶试验,发射了30枚导弹,其中5枚导弹要求对付3米飞行高度的目标,所有5枚导弹都命中目标,1991年,在“萨哈洛夫”号巡洋舰上进行过如下试验:3个目标的飞行高度分别在500米(飞机)、10米(导弹)、5米(导弹),用3枚导弹分别成功拦截了这3个目标。
改进型“施基利”系统将装备“现代”级的“安静”号。
从苏联海军大型水面舰艇的发展过程来看,在“基洛夫”服役以前,相对于美国海军的同期舰艇,其海军水面舰艇的防空能力显得相形见绌。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海军的大型水面舰艇在装备了“利夫”SA-N-6、“施基利”SA-N-7和“克里诺克”SA-N-9之后,才逐渐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舰队防空体系。在东方某国装备了“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后,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该国海军舰艇编队中程防空能力的不足。伴随新型具有“宙斯盾”特色舰艇的服役,舰队防空体系已经初显端倪。从目前的形势看,“施基利”很有可能成为该国主力水面舰艇的标准配置,但由于面对具有绝对航空兵优势的美国太平洋第七舰队,该国海军水面舰艇编队的防空任务仍然非常紧迫。由于和欧盟保持着密切的多种合作关系,不排除该国将西方技术移植到“施基利”身上的可能,这样可极大提高水面舰艇的中程防空能力。很多人对于该国耗费巨资购买“现代”级导弹驱逐舰感到困惑,其实,“现代”级的引进不仅仅是为了引进对大型水面舰艇具有很大威胁的SS-N-22反舰导弹,还可以彻底改变该国海军长期以来水面舰艇编队防空能力不足的弱点。笔者以为,现在的“施基利”虽然在性能上没有超越美国的“标准”舰空导弹系列,但其潜在的改型很有可能会有所突破。对于一个海洋大国的海军而言,在航母战斗群组建之前,通过“现代”级导弹驱逐舰的引进以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制约该国海军在超远程反舰攻击能力上以及中远程舰队防空能力上不足的窘境是有必要的。另外,在和世界造舰水平脱节了很长时间之后,“现代”级的使用经验对热衷于水面舰艇大型化的使用者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借鉴意义。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导弹命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