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适合玩什么游戏才能促进幼儿积极的情绪或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行

幼儿追逐打闹游戏的本质功能及其影响因素小学论文:&&&&&&&&&(教学反思&&&)初中论文:&&&&&&&&&&&&高中论文:&&&&&&&&&&&&其它:&&&&&&&&&&&&&&论文主题:&&&&&&&&&&
快速导航: > 幼儿教育资料 > 幼儿追逐打闹游戏的本质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相关推荐:1.2.3.4.5.6.7.8.9.10.
  摘 要 幼儿追逐打闹游戏是一种很常见的游戏,其对幼儿的身体、情感和社会性交往都非常有利,但由于其很容易发展成攻击性行为,很多幼儿园教师和家长都反对这种游戏,本文力图分析幼儿打闹游戏的影响因素,为幼儿打闹游戏提供一定的指导建议。
  关键词 打闹游戏 功能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Essential Function of Children Chase Slapstick   Gam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ZHANG Caixia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 Huanggang, Hubei 438000)   Abstract Children chase slapstick game is a very common game, their children's physical, emotional and social interactions are very favorable, but because of its very likely to develop into aggressive behavior, a lot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and parents are opposed to this kind of game,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factors affecting children slapstick game provides some guidance is recommended for young children slapstick game.   Key words slapstick game; func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1 幼儿追逐打闹游戏的内涵及其表现   “打闹游戏”实际上是一种以游戏形式表现出来的儿童的混战和打闹的活动。它并不是真正的打架,而是儿童游戏的一个类别,指儿童之间彼此打击、推搡、追逐、突袭和互相捶打的行为。从幼儿追逐打闹游戏的涵义可以看出,在打闹游戏中,幼儿是欢乐的,在游戏中,幼儿彼此之间相互追逐、推搡,这种行为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儿童在这种游戏中,互相交流,但这类游戏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幼儿在玩这种游戏时,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攻击性行为。幼儿教师和家长虽然极力反对这种游戏,但这类游戏在幼儿之间却很常见,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这是基于打闹游戏有其自身的价值功能。   2 幼儿追逐打闹游戏的本质功能   2.1 促进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   学前儿童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各项身体机能都在快速发展,幼儿在追逐打闹游戏中,通过追逐、奔跑、推搡等动作,不仅促进了走、跑、跳等各项运动技能的发展,同时还锻炼了骨骼的生长,韧带的发育,增强了大肌肉与小肌肉运动的发展。而且培养了幼儿运动的习惯。研究表明,参加过运动性游戏较多的女孩日后更喜欢体育运动。幼儿身体不仅得到了锻炼,同时还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肥胖症的发生几率。   2.2 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体验   幼儿在打闹游戏过程中,通过追逐打闹来表现自己的愤怒与高兴等情感,情绪得到释放;同时又能相应地体验别人的情感,理解他人的情感,从而增强了自己对情感的自控性。在体验他人情感的同时,幼儿自己也会发生移情,增强对弱者情感的体验,摆脱自我中心的束缚。尤其是对于情绪情感比较旺盛的男孩子来说,打闹游戏能有力地使其释放情感压力,提供情绪发泄的方式,避免其日后产生严重的攻击性行为。   2.3 提高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打闹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全方位近距离相互接触的平台,追逐打闹游戏是双向的,是幼儿与幼儿之间,或幼儿与成人之间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通过追逐、打闹,与对方发生交流,互相了解游戏规则,合作、竞争、假装打斗,这在无形中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也为幼儿将来进入社会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价值。   2.4 弥补中国幼儿园“阴盛阳衰”的不足   在中国,女性占据了幼儿园的大半壁江山,女性成为幼儿园工作的主力,幼儿园里男性教师寥寥无几,因此,幼儿园所培养的幼儿多了“阴柔美”但却缺乏“阳刚之气”,幼儿园教师男女比例不均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一个无法在短期内能够解决的难题。幼儿追逐打闹游戏就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在打闹游戏中,男孩子可以模仿社会赋予的男性角色范例,在打闹中,锻炼身体,彰显男子汉气概。在幼儿园,尤其是男孩子,更多地喜欢玩追逐打闹游戏,幼儿在追逐、打闹,推搡的过程中,无形中培养了男孩子应有的阳光之气。   3 幼儿追逐打闹游戏的影响因素   幼儿追逐打闹游戏虽然有很多有利的功能,但其危险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其最大的危害就是很多人害怕追逐打闹游戏即是攻击性行为。其实幼儿追逐打闹游戏与攻击性行为有本质的区别。首先,游戏双方的情绪体验不同,打闹游戏双方的情绪体验都是愉悦的,而攻击性游戏的双方都是气愤的;行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打闹游戏双方在游戏结束时,彼此都是安全的,无伤害的,但攻击性行为一般情况下弱者会受到伤害;发生的时间和空间不同,打闹游戏一般发生在室外比较大的活动场所,而攻击性行为则可能随时发生;行为的起因不同,打闹游戏一般是在幼儿情绪比较高涨的时候,通过双方互相协商而自然而然发生的,而攻击性行为则是因为行为双方发生冲突又没有可行的解决办法时发生的。可见两者区别非常大,但打闹游戏还是常常被拒之门外,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环境狭小   打闹游戏一般发生在比较宽广的运动场所,这样有利于幼儿玩得更尽兴。最重要的是,在空旷的场所有利于幼儿追逐、打闹、推搡,但如果游戏环境比较狭小,必定会限制幼儿打闹游戏,在狭小的空间里,幼儿最容易发生碰撞、打架等攻击性行行为,游戏环境直接影响了幼儿打闹游戏的质量。   3.2 戒备心里   在目前幼儿园安全事故频发的大背景下,很多幼儿园老师害怕出事,害怕危险,因此,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总是偏向于静的活动。对于幼儿打闹游戏更是加倍防范,幼儿刚开始打闹时,幼儿教师便加以粗暴地制止,幼儿园教师这种对打闹游戏的戒备心里,导致很多幼儿根本无法玩打闹游戏。   3.3 监管不利   由于幼儿教师和家长反对幼儿打闹游戏,害怕打闹游戏会发展成攻击性行为,因此,当看到幼儿打闹时,教师和家长只会粗暴地加以制止,不懂任何的监督管理手段,也不了解幼儿的打闹是一种玩耍。其不了解幼儿打闹游戏的规则,不予以指导,不予以监管。   影响幼儿打闹游戏的因素非常多,上述三个影响因素是最大也是最突出的,幼儿教师和家长应摒弃旧有的观念,学会接受幼儿打闹游戏,并给予充分的指导,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从而避免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4 幼儿追逐打闹游戏的指导策略   4.1 提供广阔的游戏空间   幼儿在玩追逐打闹游戏时,涉及到很多动作技能,如走、跑、跳、追逐、推搡、摔跤、打、踢、拉、挤、撞、抓等、甚至远距离的投掷,这些动作有时比一般的体育项目还要复杂,因此,此游戏需要更广阔的空间来给幼儿施展,对于某些活动场地太小的幼儿园,一定要努力为幼儿提供更有利于幼儿游戏的环境场所。   4.2 消除心理戒备   很多家长和幼儿教师之所以比较抵触幼儿打闹游戏,是因为其害怕幼儿打闹游戏会发生危险,甚至害怕打闹游戏最后会导致幼儿人身伤害。其实,一般的打闹游戏不会发生危害,甚至能够帮助幼儿发泄情绪,避免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因此幼儿教师和家长首先要从学会接受打闹游戏。   4.3 给予良好的指导和监管   家长和幼儿教师只是从内心接受打闹游戏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对幼儿打闹游戏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有力的监管。在进行指导之前,家长和幼儿教师要给幼儿制定良好的规则,使幼儿能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游戏规则,遵守游戏规则,并在游戏发生时,按照游戏规则办事。假如幼儿根本不了解游戏规则,一旦在打闹游戏中发生冲突时,幼儿很有可能在不良情绪的影响下发展为攻击性行为。了解游戏规则后,在游戏开始时,监管者必须及时观察,留意幼儿游戏的进程,防止其发生危险,一旦看到游戏双方发生争执时,要给予及时的指导。指导幼儿游戏的方法和途径。如果情况比较严重时,监管者必须调停好,在调停的过程中,必须保持中立,不偏不倚,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引导幼儿遵守打闹游戏的规则。   幼儿追逐打闹游戏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价值功能,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此类游戏在幼儿园和家中备受排斥,如果幼儿园和家长能够从内心接受并采取一定的指导,此类游戏必然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正面作用。   黄冈师范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 前一篇:后一篇:浅谈游戏对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益处_幼儿园游戏活动教育
幼儿教育网,正确认识幼儿教育以及科学对待幼儿教育,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浅谈游戏对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益处
【内容摘要】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对于学前儿童来说,除了吃饭、睡觉等生活活动之外,一日生活中的主要时间就是在游戏。甚至生活活动也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也对幼儿的身体、智力、创造力、情感、社会性、美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我觉得:儿童的游戏不同于成人的玩,也不只是让幼儿消遣时间,而是让幼儿更好的学习和成长。通过这次论文,提醒更多的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能更关注幼儿的游戏活动。
【关键词】
游戏、情绪情感、发展、益处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深入贯彻,&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基本活动&的思想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游戏的重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虽然游戏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但由于注重过程的体验,在赋予幼儿娱乐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情感的发展。于是,在幼儿日常的活动中随处可见游戏的踪影,游戏已成为儿童不可缺少的基本活动内容与形式,是幼儿自我与环境发生互动并实现身心发展的基本途径。
1. 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游戏的功能
(1) 游戏的情绪恢复功能
人的情绪情感具有&两极性&:愉快的和不愉快的。人不仅有积极的、对人有益的正向的、积极的情绪情感,也有消极的,可能对人产生不利影响的负面的情绪情感。人的各种情绪情感,都需要得到表现。消极的情绪情感(如焦虑、紧张、愤怒、妒忌等)如果长期受到压抑而得不到缓解与释放,就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游戏为儿童提供了表现自己的各种情绪的安全途径。从消极情绪的释放与环节来说,游戏对于情绪发展的独特作用在于它们可以修复&受损伤的心灵&。
上一篇: 下一篇:
看过《浅谈游戏对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益处》的同学还看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亲子互动对12-24个月幼儿情绪社会性影响的研究
本文是学前教育论文,本研究试图寻找亲子互动和情绪社会性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既可以用来推广以警示家长,也可以应用到亲子互动视角下其他领域的研究。此为本研究的应用价值。
第一章导言&
一、研究缘起和问题的提出
当看到不同幼儿在同样情境下有着不同的情绪社会性表现和行为时,我常常思考,除了气质类型,还有什么因素发挥着怎样的作用。父母的教养尤其是互动方式,是否也影响着情绪社会性的发展。然而能为我解惑的相关资料却很有限。亲子关系是幼儿最基础的人际关系,家庭是幼儿社会化的第一步。幼儿时期是个体从&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最初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幼儿开始慢慢接触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形成独特的社会性。这一时期的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迅速,却也敏感脆弱。国外的多项研究发现,不良的早期经验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同时也会对认知、行为及情绪社会性造成不良影响。在诸多&不良的早期经验&中,亲子互动水平可谓是最重要的因子。但由于时代、社会、文化以及某些历史因素,我国父母容易忽视亲子互动,甚至有的家长直接把孩子交给老人带,造成所谓隔辈教养现象。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旨在探讨亲子互动对幼儿情绪社会性的影响。&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外国很多现有研究已经证实,患有情绪社会性和行为问题的学前儿童已经接近8%-9%,这些问题包括焦虑、沮丧、狂躁、逆反等。我国学者也对我国儿童的情绪社会性现状进行了调查,证实我国幼儿的情绪社会性问题检出率和国外研究基本一致。虽然造成这些孩子情绪社会性失调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是亲子互动也许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本研究试图寻找亲子互动和情绪社会性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既可以用来推广以警示家长,也可以应用到亲子互动视角下其他领域的研究。此为本研究的应用价值。 尽管如此,我国0-3岁幼儿亲子互动的研究和情绪社会性领域的研究成果依旧很少,更没有人关注到亲子互动对于幼儿情绪社会性的影响。本选题无疑是对以上三个领域研究的丰富,也会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研究素材。此为本研究的理论价值。
............
三、概念界定
对于亲子互动中涉及到的亲缘关系,我国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表述。胡育虽然在内涵阐释中把亲子关系默认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但在亲子教育的特征里面又对&亲子&做了说明&&我国不论父亲还是母亲的血缘关系,都在血亲之列,并对虽无血缘关系,却因收养关系而产生的与血亲相类似的关系,赋予实际上的血亲地位,如寄父母与养子女的关系依法视同血亲关系。并认为亲子教育中的亲缘关系包括一级亲缘(父母亲)二级亲缘(祖父母、外祖父母)三级亲缘(曾祖父母、外曾祖父母)旁系亲缘(叔、伯、阿姨、娘娘、舅舅)和法定亲缘(养父母)。董旭花认为亲子教育是针对家庭内部成员之间主要是父母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的调适而进行的对父母的培训与素质的提升。吴伟俊认为&亲子教育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以幼儿与家长的互动为核心内容,以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和爱护幼儿身心健康,开发潜能,培养个性,使幼儿的整体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为宗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早期教育&。而李敏虽也认为亲子互动是指父母和子女间的交互作用和影响,但探讨的主体却包含了(外)祖父母与幼儿。可见,很多学者对于亲子关系的界定并不清晰,但主要还是针对父母和子女,强调的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关系。
...........
第二章文献述评&
一、亲子互动文献述评
目前,国内外对于亲子互动的测量,一般采用观察法和问卷法。从数量上看,对年幼儿童采用观察法的居多。也有学者进一步对亲子互动测量中使用的观察法分类,刘丹引用曹迁的研究,认为国内外对亲子互动的测量一般采用三种方法&&叙事记录法、检测表单法、等级评定法。叙事记录法应用于质化研究,通过对被观察者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总结其亲子互动水平与特征;检测表单法结构严禁,观察者只需观察特定行为是否出现,比较容易使用;等级评定法要求观察者观察亲子互动行为并予以评分,与检测表单法相似,不同的是标的行为出现时,评分者的评分要避免主观臆断。研究者认为,此研究者虽然标示为对亲子互动测量的分类,实为对观察法的细分。 目前,国内研究中的观察编码通常通过借鉴他人而后自制得来,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基本可以归为言语和行为两个角度,也有研究(侯静,陈会昌&陈欣银,2005)加入了情感维度。言语和行为维度分别从父母与儿童两个角度进行观察与记录(计分)。 国外的研究中有较为成熟和准确的观察测量方法,如《亲子互动系统编码表》,这份表单由Deater-Deckard等于2000年编制,被国际上很多实验室和心理诊所采用。该量表采用7点计分,从3个方面,18项内容综合评定亲子互动:(1)父母方面:积极内容、消极内容、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反应等7项;(2)儿童方面: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反应、专注等8项;(3)互动方面:分享积极情感、分享消极情感、合作3项。&
二、情绪社会性文献述评&
在知网以&社会性情绪&为篇名,检索结果为5篇;因译法不同,又以&情绪社会性&为篇名,检索结果为10篇。从检索结果可见,我国对于情绪社会性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很少。我国的典型研究是石淑华教授指导下的几项硕博及期刊论文。张建端对美国耶鲁大学和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大学共同编制的幼儿(12-36个月)情绪社会性评估量表(The Infant-Toddler Social and Emotional Assessment, &ITSEA)进行修订,并建立了中国常模。为我国幼儿可能存在的情绪社会性问题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筛查工具。刘国艳于年利用CITSEA量表进行了幼儿情绪社会性的影响因素研究。根据研究结论,影响因素分为遗传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遗传因素中,气质、性别和年龄分别对幼儿的情绪社会性产生不同方面及不同水平的影响;社会因素中,刘国艳分别从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经济状况、母亲文化程度三方面考察了其对幼儿情绪社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年龄及性别方面,年龄及性别影响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第二,气质和行为影响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第三,教育方式中,教育方式会影响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尤其惩罚与控制的教养方式与性别和年龄都具有显著性差异。第四,家庭经济收入与母亲文化程度影响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研究表明,幼儿情绪社会性能力域与家庭月总收入有关。 除石淑华研究团队的刘国艳之外,我国学者王静等人在2013年用同样的量表(CITSEA)在山东省范围内做了&情绪社会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在一般因素对情绪社会性的影响方面,与刘国艳的研究结论稍有不同,王静等人认为&不同性别、民族儿童,是否独生子女,不同水平家庭收入,1岁内不同喂养方式之间的幼儿社会情绪发展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对&气质&这一影响因素的结论与刘国艳基本一致。
.......... &
第三章研究设计 ........ &14 &
一、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 ...... &14 &
(一)研究问题 .............. &14 &
(二)研究假设 .............. &14 &
二、研究工具 .... &14 &
(一)《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 .......... &14 &
(二)《亲子互动问卷》 ........... &14 &
三、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 ...... &18 &
四、实施过程 .... &18 &五、资料处理 .... &18 &
第四章幼儿亲子互动质量调查 ...... &20 &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20 &
(一)年龄组、性别及是否独生分布特征 .............. &20 &
(二)调查对象家庭情况 ......... &20 &
二、亲子互动质量分析 .......... &25 &
(一)亲子互动量表填答基本情况分析 ....... &25 &
(二)亲子互动两指标检出结果及分析 ....... &26 &
(三)亲子互动各维度与家庭基本情况比较 .......... &27 &
第五章 &1224 个月幼儿情绪社会性调查 ......... &30&
&一、《1236 月龄幼儿情绪社会性评估量表》填答基本情况 ..... &30 &
二、情绪社会性四维度得分与家庭基本状况比较 .......... &30
三、情绪社会性问题检出率与家庭基本情况 ....... &35 &
第五章 & 12-24 个月幼儿情绪社会性调查&
一、《12-36 月龄幼儿情绪社会性评估量表》填答基本情况&
139分样本中,除去性别缺失无法计算T分的数据24条,情绪社会性发展有外显问题的幼儿共检出17例,占总调查人数的13.1%;内隐问题检出28例,占总调查人数的21.5%;失调问题检出12例,占总调查人数的9.2%;能力问题检出6例,占总调查人数的4.6%。 与张建端(2008)所做的全国样本比较,本研究的外显问题检出率和内隐问题检出率偏高,失调和能力域与之大致相同。 将情绪社会性四维度(外显行为域、内隐行为域、失调域、能力域)分别于三种家庭结构(两代人、三代人、四代人)进行 Anova 分析,结果显示,外显行为域和内隐行为域均与家庭结构具有差异显著性,P 值分别为 0.025 和 0.035。表示不同的家庭结构会影响儿童的外显及内隐行为表现。进一步的事后两两分析得出,在外显行为域上,四代人家庭分别与两代和三代人家庭存在差异显著性,显著性结果分别为 0.035 和 0.026;在内隐行为域上,四代人家庭与三代人家庭存在显著差异,P 值为 0.035;与两代人家庭存在边缘显著,P 值 0.060。&
.............
本研究显示,亲密与回应性与外显行为问题呈显著负相关,与能力问题检出率呈显著正相关,且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亲密与回应性对二者都存在显著预测作用。即亲子互动中亲密与回应程度越高,儿童的外显行为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越小。美国的 Q-CCIIT 研究项目认为亲子互动的积极因素包括敏感/回应性、语言和认知刺激、积极回应/温暖感、行为引导和同伴交往支持。上述积极因素都与亲密与回应性有或直接或间接、或多或少地联系。Brooks-Gunn, &Berlin, &and Fuligni (2000) 做了一项关于亲子互动和幼儿外显问题的研究,研究中特别指出,父母的情绪支持,尤其是亲子互动的敏感性,是建立安全型母婴依恋、健康的情绪社会性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最重要因素(其他支持性文献也可见 Ainsworth, &Blehar, &Waters,& Wall, &1978; Belsky & Cassidy, &1994; Thompson, &1998)。 基于以往研究,我们有理由相信,亲子互动中的亲密与回应性使幼儿开始学会调节情绪,建立起情绪发生的规律性和安全感。一个有安全感且懂得如何正确调节自己情绪的儿童,显而易见会出现较少的行为问题。 同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亲密与回应程度越高,儿童的能力越强(正相关)。Kontos 的研究指出,儿童首先通过与成人的良性互动发展自己的能力,而良性互动是指成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保持积极回应和亲密的互动关系。儿童可以将从亲子互动中习得的交往技能迁移到与其他(不熟悉)人的相处中 (Kontos &and Wilcox-Herzog 1997,11),形成较强的与人交往能力。 另外,众所周知,亲子互动中的亲密与回应性会影响母婴依恋,而诸多研究结果包括视频资料(Ains- worth,1978;Belsky,Rovine,&Taylor,1984;Lewis& Feiring, 1989;Main && &Weston, &1982)均显示,安全型依恋的儿童无论母亲是否在身边,都显示出更强烈的探索欲望,表现为更积极地与外界互动。长此以往,这些表现无疑有助于其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略)(责任编辑:gufeng)
------分隔线----------------------------
下一篇:没有了
教育论文网联系方式
本文是学前教育论文,本研究试图寻找亲子互动和情绪社会性之...
本文是学前教育论文,本研究选取的选择了 A 幼儿园作为个案幼...
本文是学前教育论文,笔者认为教育者应该不断的在理论上探寻...
本文是学前教育论文,通过对幼儿园中发生同伴冲突情境下,教...
本文是学前教育论文,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和调查某市某小学一...
本文是学前教育论文,本研究通过对学前听障儿童家长教育期望...谈谈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快乐情绪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谈谈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快乐情绪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性情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