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鲁肃台词名臣鲁肃到底是哪里人

鲁肃简介 鲁肃资料见解 鲁肃的传奇故事 - 武林军事
>> > 鲁肃简介 鲁肃资料见解 鲁肃的传奇故事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建安二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建安十三年,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大战后,鲁肃被任命为赞军校尉。周瑜逝世后,孙权采纳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四千人,因鲁肃治军有方,军队很快发展到万余人。孙权根据当时政治军事形势需要,又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鲁肃随从孙权破皖城后,被授为横江将军,守陆口。此后鲁肃为索取荆州而邀荆州守将相见,然而却无功而返。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亦为其发哀。
鲁肃出身富豪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横征暴敛,豪族大地主疯狂兼并土地,农民大量逃亡,成为流民。在这民不聊生的情况下,公元184年(中平元年)爆发了,东汉王朝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东汉王朝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封建割据势力不断扩大,群雄四起,天下大乱。此时的鲁肃不仅不治家事,相反大量施舍钱财,卖出土地,以周济穷困,结交贤者。为此,深受乡民拥戴。
当时周瑜任居巢长,闻鲁肃之名,带数百人来拜访,请他资助一些粮食。当时,鲁肃家里有两个圆形大粮仓,每仓装有三千斛米,周瑜刚说出借粮之意,鲁肃毫不犹豫,立即手指其中一仓,赠给了他。经此一事,周瑜确信鲁肃是与众不同的人物,主动与他相交,两人建立了如同春秋时公孙侨和那样牢不可破的朋友关系。
刘吴合纵抗曹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孙权命西攻江夏,斩太守,进而准备夺取荆州。
曹操本无暇南顾,如今见孙权攻取江夏,唯恐其攻取荆州,养成羽翼。于是在七月份开始南征,集结大军于南阳。
同年八月,病死。鲁肃向孙权进言:&荆楚之地与我们江东邻接,顺水而往可达北方,外连江、汉,内隔山陵,有如金城坚固,沃野万里,士民富足,如果占有这块地盘,就是打下了建立帝王之业的基础。如今刘表刚刚去世,两个儿子素来不和,军中的将领也由此分为两派。加之是天下枭雄,与曹操存在矛盾,寄身在刘表那里,刘表嫉妒他的才能而不敢重用。如果刘备与刘表的儿子们协力同心,上下合力,我们则应该安抚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之间离心离德,我们就应另作打算,以成就自己的大事。我请求奉命前往荆州向刘表的儿子们吊唁,并慰劳他们军队中的将领,以及劝说刘备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一定乐于从命。如果这件事处理得好,则天下就可以平定了。现在如不速去荆州,恐怕让曹操赶做在前面了。&说完,鲁肃提出代表孙权去荆州吊丧,了解情况。孙权批准了他的请求。
鲁肃刚到夏口,闻曹操已向荆州进兵。鲁肃日夜兼程,等他到了南郡,刘表的儿子刘琮已经献出荆州降曹,刘备准备南撤渡江。鲁肃当机立断,去找刘备。在当阳长阪(今湖北当阳境内),鲁肃与刘备相遇。鲁肃说明了孙权派自己来的使命,然后和刘备共论天下形势,并问刘备准备到哪里去。刘备说想去投奔苍梧太守吴巨。鲁肃说吴巨是个没有作为的庸人,劝刘备不要去依靠他。接着,详细述说孙权的情况和江东的实力,劝刘备与孙权联合,共拒曹操。刘备听了鲁肃的分析,决定并力抗曹。这时诸葛亮正跟随着刘备,鲁肃对诸葛亮说&我是你哥哥的朋友&,两人当即结下交情。刘备率部进驻夏口(今湖口),派诸葛亮随鲁肃去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
鲁肃单刀赴会
这时鲁肃与关羽邻界统兵,疆土犬牙交错,多次发生摩擦。鲁肃顾全大局,总是以友好的姿态安抚双方。
刘备平定益州,孙权请刘备归还荆州中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不肯。孙权派率军进取,长沙、桂阳二郡望风归附,唯有零陵太守郝普坚守不降。刘备得知,亲自引兵五万从成都赶回公安坐镇,派关羽率军三万争夺三郡。孙权也从秣陵进驻陆口,派鲁肃率领一万人屯守益阳,和关羽对抗。
鲁肃为了大局,邀请关羽相见,提出各自将兵马布置在百步以外,只有将军们各带单刀赴会。鲁肃做出决定后,他部下将领怕出变故,劝鲁肃不要轻蹈险地。鲁肃毫无畏惧,他说:&事到今日,应该把话说清。刘备辜负国家,是非尚未论定。关羽又能怎么样呢?&毅然赴会。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鲁肃病逝,享年四十六岁。孙权亲为举办丧事,并参加了他的葬礼。诸葛亮也为他举哀。孙权始终不忘鲁肃在东吴政权创立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他称帝登坛祭天时,他对公卿们说:&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于事势矣。&鲁肃遗腹子鲁淑长大后,历任昭武将军、都亭侯、武昌督、假节、夏口督,他治军严整, 有才干,于274年病逝,由其子鲁睦承袭爵位并统领兵马。
//////////////////你知道吗?原来三国名人鲁肃是南湖人!_南湖发布-爱微帮
&& &&& 你知道吗?原来三国名人鲁肃是南湖人!
鲁肃(172-217),字子敬,出生于嘉兴新丰(旧称由拳平林),由于父母早丧,弱冠前就居住到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外婆家。《三国演义》将鲁肃塑造成一个缺乏主见、任人摆布的角色。而真实的鲁肃,从小勤奋好学,学识广博,且喜舞枪弄棒,少年时就长得体貌魁梧,性格慷慨豪侠,有大丈夫气概。十八岁那年,失怙失恃的他“散家财以赈贫穷,结义士以交朋友”,招聚少年,讲武习兵。到了外婆家,他与周瑜交为密友,成年后两人同投吴主孙权。  鲁肃具有战略家的眼光,深得孙权器重。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大兵压境,遣使赍文胁迫:“孤近承帝命,奉词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荆襄之民,望风归顺。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刘备,同分土地,永结盟好。幸勿观望,速赐回音。”言词咄咄逼人,众皆闻之失色。当时以张昭为首的谋士们皆主降曹。鲁肃耐着性子,一言不发,乘孙权更衣时紧随其后,孙权知鲁肃有话要说,便执手而问:“卿欲如何?”肃曰:“恰才众人所言,深误将军。众人可降曹,惟将军不可。”意思是他们降了曹,尚可得个一官半职,而您是吴主,降后如何立身?又曰:“众人之意,乃各为自己,不可听也,将军宜早定大计。”听了鲁肃一番分析后,孙权感动地说:“子敬开说大计,正与吾见相同。此天以子敬赐我也。”  后经诸葛亮舌战群儒,孙权与周瑜、黄盖、鲁肃等共同计谋,终于力排众议,作出了“连刘抗曹”的战略决策。是年冬,赢得了名扬千古的赤壁之战,创下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英雄成败论三国,三国关键在赤壁,赤壁之战为日后的三足鼎立奠定了基础。后周瑜病重时上谏孙权,荐鲁肃替他领兵,得允诺。瑜亡后,肃驻守江陵,建安十五年(210),任汉昌太守、偏将军,十七年(212),升为横江将军,统领湖南湘阴、湖北蒲圻、嘉鱼一带军政,屯兵江夏,继续与刘备结盟,往返于长江南北,奔走于武昌、汉阳之间,履周瑜未竟之志,为东吴立下汗马功劳。陈寿在《三国志》中云:“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可惜这位东吴赤子,与周瑜一样英年早卒,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得怪病遽逝于汉阳,孙权亲为送葬。时因路途遥远,即葬于汉阳,家乡人在新丰镇西首为其置衣冠冢,墓坐北朝南,前后临河,占地三十余亩。墓顶设亭,亭内立碑,上书“吴横江将军鲁公肃墓”。几经沧桑,墓碑俱坏,至清道光十五年(1835),新丰人候选训导沈铭彝在扫墓时写下了《拜横江将军墓》诗:“不到斯邱六十年,白头重访亦因缘。剪桑陌上人如织,布谷堤边水似烟。千古功名惟报国,三分事业敢贪天。欲寻断碣知何在,芳草萋萋倍怆然。”斯人如烟,然鲁肃力主“连刘抗曹”创下不朽功勋的故事仍在家乡流传。来源:嘉兴日报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宣传南湖区,传播正能量。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当前位置: >
历史上的鲁肃真的呆吗?吴国名臣鲁肃怎么死的
23:46:55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
导语:名臣鲁肃怎么死的?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
名臣鲁肃怎么死的?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不细读历史,不会发觉鲁肃的智慧,因为写历史的儒生不可能领悟到鲁肃的智慧。三国演义里的鲁肃当然更是个呆直的老实人而已!其实,鲁肃一点也不呆直!赤壁之战胜利后,鲁肃从前方回来,孙权亲自去迎接他,然而鲁肃并不表现得特别高兴。这么一来,孙权便不高兴地责问他。鲁肃答道:“假如我北上平定了天下回来,才值得高兴啊!”
吕蒙死,孙权与陆逊详论周瑜、鲁肃及哭吕蒙时,他也曾批评鲁肃好车大炮。光是这两点便已经很形象地刻画出一个抱负很大而一点也不呆直的人!
鲁肃胸怀大志,眼光远大,大智大勇,可以从资治通鉴的记载中看出来。
200年,鲁肃向孙权分析天下局势,和诸葛亮207年的隆中策一样,建议“曹操不能除,为今之计只有保守江东以观天下之祸吧。如果北方多事,可除黄祖,进伐刘表,将长江一带占为已有,这就是王业的基础了。”
208年,鲁肃听说刘表死,就向孙权建议要到荆州去说服刘备合作取荆州,共同对抗曹操。曹操用兵神速,鲁肃只能在夏口合刘备的败兵。
鲁肃与刘备谈论天下形势,并说服刘备投靠孙权,接受孙权幕僚长的职务。影视剧中的鲁肃
曹操从江陵顺着江东直追下来。诸葛亮对刘备说:“情况紧张,请让我向孙权求救。”于是与鲁肃来见孙权。诸葛亮激将孙权,过后便不再在赤壁之战中出现。其实直到210年周瑜病死,诸葛亮都没有在《资治通鉴》里出现过。
208年张昭等吴国郡僚害怕曹操水军八十万压境而大多数都要投降。只有鲁肃反对,并建议叫周瑜回来商量。周瑜以三万水军击败曹军于赤壁。赤壁之战刚过,周瑜表奏将鲁肃的兵交给吕蒙统领。吕蒙称赞鲁肃:“鲁肃有才略,况且远近皆因仰慕他的威名前来,于大义上不可侵夺他的功劳。”
210年周瑜死前致信孙权推荐鲁肃:“鲁肃忠烈,谨慎,可以代瑜尽忠,如果将军能够采信臣的忠言,则死亦瞑目。”
孙权任命鲁肃代替周瑜领兵。鲁肃劝说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两方联合,共同抗曹,孙权答应了,这促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15年记载,最初,周瑜、甘宁屡劝孙权取蜀地,孙权问刘备反响。刘备认为这不是好计:“刘璋和我同一宗室,你如果真要攻取蜀地,我只好披发入山,以求不失信于天下。”并派大军阻挡吴军。
刘备西攻刘璋时,孙权大骂:“狡猾的东西,竟然奸诈到这种地步!”等到刘备取得益州,孙权想讨回荆州,刘备不还,而说:“等到孙权凉州平定,我才把荆州全部归还。”刘备借荆州,有借没还,并多次欺骗孙权,使得吴、蜀两国闹得很僵。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么维持的呢?当然是靠鲁肃了!
215年资治通鉴这么记载:刘备命关羽镇守江陵,鲁肃和关羽邻界,关羽屡次起疑心,鲁肃却时常以友好的态度安抚他。
217年鲁肃死。
表面上看来,鲁肃除了会车大炮,心胸宽大,以及吕蒙、周瑜看得起他以外,他似乎表现平平。确实,鲁肃没有象诸葛亮那般亲国亲为,鞠躬尽瘁;鲁肃也没有像诸葛亮写出师表那般慷慨言词;鲁肃更没有诸葛亮在临死前要求完成平天下的意愿。
鲁肃的平凡,正是鲁肃的伟大!鲁肃的大志是吴国有朝一日,平定天下。然而,鲁肃当权的年代,魏国势力强大,曹操更是个才华盖世的领导人,面对这么一个强大的对手鲁肃应该怎么做呢?
鲁肃的策略是“先求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鲁肃看到,虽然吴国在赤壁之战打败了曹操,然而由吴国单独与曹操抗衡还是很难抵挡曹操左路从合肥攻建业,右边从襄阳攻荆州的左右夹攻的。即使是吴国守得住,肯定再也没有余力积极建设国家的经济和军力了。于是,鲁肃必须借重刘备的才华,驻守荆州,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鲁肃带兵17年,没有真正打过一场仗,他到底在搞什么鬼呢?
208年,吕蒙称赞鲁肃:“鲁肃有才略,况且远近皆因仰慕他威名前来。”这里头提出了一个答案:鲁肃在搞军事基础建设工作啊!
217年鲁肃死,219年吕蒙白衣渡江,杀了关羽;222年陆逊大败刘备,三国鼎立的局面瓦解。
在这里,我感兴趣的倒不是鲁肃制造三国鼎立局面的老话,我的兴趣是吴国那么强大的军力是哪里来的?我的答案是,当然是总司令鲁肃练出来的。
鲁肃和诸葛亮的作风不同。鲁肃选择由孙权右边守建业;刘备左边守荆州;自己却积极练兵。鲁肃的兵不是练来打蜀国的,而是要用来贯彻他平天下的大志的。不幸孙权和吕蒙眼光和胸襟都不如鲁肃,于是打了两场胜仗而输了整个天下!
219年,孙权与陆逊评鲁肃:“鲁肃谈帝王大略之业,这是他第一个长处。后来曹操趁着降刘琮的余威,声称要领数十万大军水陆路俱下。张昭、秦文说应该逆接曹操,鲁肃就反驳说这样做不行,劝我赶紧召来周瑜,让他带军逆击曹操,这是他的第二项长处。后来劝我借荆州给刘备,这是他的一项短处。”
首两项是鲁肃的长处,最后一项其实更是鲁肃的长处啊!以积极的建设来制造一个更有利于完成理想的形势,而不重视本身的伟大形象,这是鲁肃的智;能克服自己,耐心地建设而不求出兵发挥本身的才华,这是鲁肃的勇。
孙武说,会用兵的人战胜而无盛名、无勇功,他所指的应该是鲁肃这一类的将军吧?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三国名将名臣-学网
三国名将名臣
状态:1个回答日期: 第五、刘封
刘封,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刘备在荆州时还没有孩子,所以收刘封为子。
刘备入蜀还攻刘璋时,刘封二十几岁,"有武艺,气力过人"。诸葛亮、张飞等溯流...状态:1个回答日期: 魏:曹彰,曹仁,曹洪,曹真,夏侯渊,夏侯,夏侯霸(后归蜀汉),满宠,钟会,邓艾,庞德,张辽,张颌,乐进,于禁,徐晃,许褚,典韦;郭嘉,贾诩,荀攸,荀,许攸,司马懿,程昱,杨修,钟繇,崔琰。
蜀汉...状态:1个回答日期: 吕布,赵云,典伟,关羽,马超,张飞,黄忠,夏侯墩,姜维状态:1个回答日期:我发现,所谓的三国名将、名臣
有很多是在三国初期甚至还没到三国时期就死了的
夏侯敦,死于220年
夏侯渊,死于219年
曹& 操,死于220年
曹& 仁,死于223...状态:1个回答日期:你把你的邮箱给我 如果你需要 我给你发~~~修改器什么的~~
还有你要是想用71位良将必须要先打通训练关就是单挑舌战那个训练关 过了之后才能使用71位良将~~~~?
最后...状态:1个回答日期:
杨修(175-219),字德祖,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末期文学家,太尉杨彪之子,以学识渊博而著称。建安年间被举为孝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簿。后被曹操杀害,时年方...状态:1个回答日期:三年夏,病重上疏,陈西陵利害,劝施仁治,重守西陵,以应急变,秋天卒。
西晋名臣羊祜
... 卒于晋惠帝元康七年,年七十五岁。沈雅有器量。与王济同领兵伐吴,以功擢大将军,录尚...状态:1个回答日期: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三国时魏国名臣。本名程立,因... 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劝变,其良、平之亚欺!
是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早年鲁...状态:1个回答日期:十常待之一。为闵贡杀。
段煨:十七回,杀李嘤泄Ψ夂旱纯芙
戴员:三十八回,丹阳督将,谋杀孙翊,为傅婴、孙高杀。
戴陵:九十九回,魏将,
窦武:一回,汉灵帝时大将军。 ...状态:1个回答日期:战国名将--乐毅
三国时期的大政治家、大军事家诸葛亮在隐居隆中、躬耕城商期间,曾"管、乐"自许,希望辅佐明主,建功立业。这里所说的"管、乐",是指我国历史上的两位杰出人...
与【三国名将名臣】相关信息:&&&&&&&&&&&&&&&&&&
用户还关注
12345678910
大类导航: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群侠传鲁肃直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