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马棱之战战

  桂陵之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之一,指的是十五年至十六年(公元前354—前353年),齐军在(今长垣西北,一说今北)大败魏军的一次著名截击作战。  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派将军率兵围困都城。以为主将,为军师,领兵救赵。采纳孙膑的建议,举兵奔袭魏都(今),攻其必救,并扬言攻襄陵。齐军一部进攻大梁东面设防坚固的平陵(今东北),使魏军因此产生齐军指挥无能的错觉,以隐蔽真实企图。魏将闻齐兵疾趋大梁,乃撤离,兼程回师。齐军在庞涓回师的必经之地桂陵设伏,大败魏军,并生擒庞涓。魏国延续一年多的灭赵之战亦功亏一篑。  此战使魏军得到重创,减弱了魏国在霸权上的威望。也使的威望得到提高。这是战国时期齐国攻击魏国以援救赵国(即)的战役,创造了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桂陵之战背景  公元前445年即位后,任用、、、等人,进行各方面的改革。在上,基本废除了世袭的禄位制度,推行因功授禄的政策,建立起比较清明、健全的官僚体制。在上,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井田旧制,“尽地力之教”,抽“什一之税”,创制“平籴法”,兴修水利,鼓励开荒,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上,加强军队建设,推行“武卒”选拔制度,重视军事训练,提高部队的战斗力。通过这些改革,迅速成为战国初期最为强盛的国家。继位以后,继承文侯、武候的霸业,继续积极向外扩张。魏国的勃兴和称霸,直接损害了楚、齐、秦等其他大国的利益,引起这些国家的普遍恐惧和忌恨,其中尤以齐、魏之间的矛盾最为尖锐。  齐国自以来一直是东方地区的大国。公元前356年即位后,任用为相,改革吏治,强化中央集权,进行国防建设,国势日渐壮大。面临魏国向东扩张的严重威胁,它就积极利用赵、韩诸国与魏国之间的矛盾冲突,展开了对魏的激烈斗争。  就是在这样的复杂背景下,公元前354年爆发了桂陵之战。  桂陵之战经过  魏赵交战  春秋战国时期,齐、楚、韩、燕、赵、韩、秦七雄并立,征战不断。当时,为了摆脱魏国霸权的控制,进而达到兼并土地、扩张势力的目的,赵成侯于公元前356年在平陆(今)和、相会结好,同时又和在阿(今北50里)相会。赵国的行为引起魏惠王的极大不满。适逢公元前354年,赵国向依附于魏国的卫国发动战争,于是魏国便藉口保护卫国,出兵包围了赵国国都,强行攻打,迫使卫国屈服称臣。赵国苦战一年,仍然无法解除邯郸之围,且情况日渐危急。赵与齐有同盟关系,鉴于邯郸局势危急,遂于前353年遣使向齐国请求救援。 桂陵之战作战示意图齐国出兵救赵  齐威王闻报赵国告急,遂召集文武大臣进行商议。反对出兵救赵。齐将则认为不救赵既会失去对赵国的信用,又会给齐国自身造成麻烦,因而主张救赵。但他同时又指出,以当时的战略形势来考虑,如果立即出兵前赴邯郸,赵国既不会遭到损失,魏军也不会消耗实力,对于齐国的长远战略利益来说是弊大于利。因此,他主张实施使魏与赵相互削弱,而后“承魏之弊”的战略方针。具体地说,是先派少量兵力南攻襄陵,以牵制和疲惫魏国。待魏军攻破邯郸,魏、赵双方均师劳兵疲之际,再予以正面的攻击。段干朋这一谋略显然有一石三鸟的用意。第一,南攻襄陵,牵制魏军,使其陷于两面作战的窘境;第二,向赵表示了援助的姿态,信守盟约,维持在平陆相会时所建立的两国友好关系,帮助赵国坚定其抗魏的决心;第三,让魏、赵继续互相攻伐,最后导致赵国遭受重创、魏国实力削弱的结果,从而为齐国战胜魏国和日后控制赵国创造有利的条件。  段干朋的这番谋划,完全符合齐国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因此为所欣然采纳。齐威王决定以部分军队联合宋、卫南攻襄陵,主力暂时按兵不动,静观事态发展,准备伺机出动,以求一举成功。  当时魏国的扩张,也引起楚国的敌视。因此,便乘魏国出兵攻赵、后方空虚的时倏,派遣将军景舍率领部队向魏国南部的睢、濊地区进攻。而西边的也不甘寂寞,发兵先后攻打魏国的少梁、安邑等要地。这样,魏国实际上已处于四面作战的困难境地。幸亏它实力十分雄厚,主将又决心破赵,不为其他战场的局势所动摇,因而一直勉力维持着方面的主攻局面。  魏国以主力攻赵,两军相持一年有余。当邯郸形势危在旦夕,赵魏两国均已非常疲惫之时,齐威王认为出兵与魏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就正式任命田忌为主将,为军师,统率齐军主力救援赵国。 孙膑献策  计划直奔,同魏军主力交战,以解救赵围。不赞成这种硬碰硬的战法,提出了“批亢捣虚”、“疾走大梁”的正确策略。他说:要解开乱成一团的丝线,不能用手硬拉硬扯;要排解别人的聚殴,自己不能直接参加进去打。派兵解围的道理也复如此,不能以硬碰硬,而应该采取“批亢捣虚”的办法,就是撇开强点,攻击弱点,避实击虚,冲其要害,使敌人感到形势不利,出现后顾之忧,自然也就解围了。  孙膑进而分析道:现在魏、赵相攻经年,魏军的精锐部队悉在赵国,留在自己国内的是一些老弱残兵。根据这一情况,他建议田忌应该迅速向魏国的都城大梁进军,切断魏国的交通要道,攻击它防备空虚的地方。他认为这样一来,魏军必然被迫回师自救,齐军可以一举而解救赵国之围,同时又能使魏军疲惫于路,便于最终击败它。  魏国大败  田忌虚心采纳了孙膑这一“批亢捣虚”的作战建议,率军南下,会同宋、卫两国军队围攻魏之襄陵。孙膑先派不懂军事的齐城、高唐二邑大夫率兵强攻襄陵,结果兵败。庞涓误认为齐军不堪一击,遂不以为虑,继续加紧围攻邯郸。于是,孙膑又派轻车锐卒直扑大梁城郊,“以怒其气”,并“示之寡”(《·擒庞涓篇》)。震怒而轻敌,攻克邯郸后,急忙撤离邯郸,放弃辎重,兼程回师。田忌、孙膑料定魏军必经桂陵,即率主力先期到达该地布阵设伏。魏军进至桂陵,突遭齐军截击,魏军由于长期攻赵,兵力消耗很大,加以长途跋涉急行军,士卒疲惫不堪,面对占有先机之利、休整良好、士气旺盛的齐军的截击,顿时彻底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困境,伤亡过半,丢弃车辆、军资无数,招致惨重失败。魏国延续一年多的灭赵之战亦功亏一篑。其已经占据的等赵地,至此也就得而复失了。 桂陵之战胜败原因分析  战国中期,魏国的实力要胜过齐国一筹,其军队也比齐军来得强大,所以说过:“齐之技击不可遇魏之武卒”,然而齐军终竟在桂陵之战中重创了魏军。原因无他,就是战略方针的正确和作战指挥艺术的高明。&&&&& 桂陵之战遗址  在战略上,齐国适宜地表示了救赵的意向,从而使赵国坚定了抵抗魏军的决心,拖住了魏军;及时对次要的襄陵方向实施佯攻,使魏军陷入多线作战的被动处境;正确把握住魏、赵双方精疲力竭的有利时机,果断出击。  在作战指挥方面,孙膑能够正确分析敌我情势,选择适宜的作战方向,进攻敌人既是要害又呈空虚的国都大梁,迫使魏军回师救援,然后以逸待劳,乘隙打了一个漂亮的阻击战,一举而胜之,自始至终都牢牢掌握住主动权。  另外,主将虚心听取意见,从善如流,也为孙膑实施高明作战指挥,夺取胜利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至于魏军的失败,也在于战略上未能掌握诸侯列国的动向,长期顿兵坚城,造成将士疲惫,后方空虚,加上作战指挥上消极被动,让对手牵着鼻子走,终于遭到挨打失败的命运。 桂陵之战后事  然而,公元前352年魏国却扭转局势,与结盟,合攻仍在包围襄陵城的齐军,齐军在此战被大败,齐威王于是收兵,并请楚国调停。而秦军则乘魏齐对战之际偷袭魏国,魏国因为偷袭,只得与齐签署和约。结果,公元前351年,魏国把邯郸归还赵国,齐魏战争暂时结束,但过了不久,在公元前342年,更为著名的打响,齐国在该战决定性的战胜魏国,那时才真正取代的霸主地位。  桂陵、马陵之战影响  和,是战国中期齐、魏两大国之间的两场著名战争。当时齐国的军事家孙膑,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避实而击虚”、“攻其所必救”、“致人而不致于人”、“示形动敌”的作战指导思想,采取“”、“批亢捣虚”、“减灶诱敌”等高明战术,在桂陵和马陵地区,先后击败实力强大的魏国军队。这两场战争对于结束魏国在中原地区的霸权,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对战国整个战略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桂陵之战主要人物  孙膑  战国中期。真名失传。齐国阿(今阳谷东北)、鄄(今山东鄄城北) 一带人。后裔。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传说与庞涓同时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因忌妒才能,将其骗至魏国,施以膑刑(割去&&& 孙膑画像膝盖骨),故称孙膑。后为齐使者秘密带回齐国,经将军田忌举荐,被齐威王重用为军师。在齐、魏争雄具有决定意义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孙膑指挥齐军两次击败魏军,迫庞涓自杀,使齐国成为强国之一 。他在作战中运用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原则,创造了著名的“”战法,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效法。孙膑及其弟子所撰继承了孙武的军事思想,总结战国中期以前的战争经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理论遗产。久已失传。1972年银雀山出土,有一万一千余字。  庞涓  庞涓(公元前475到公元前221年),魏国人。在魏国任大将。公元4世纪中期,庞涓率大军包围赵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命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乘魏国内部空虚,率军直捣魏都大梁(今)。庞涓撤军回救。疲惫不堪的魏军走到桂陵(今河南长垣北)遇到埋伏在那里的齐军。齐军以逸待劳,大破魏军。“围魏救赵”的,成为上的著名战例。十多年后,魏国又进攻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援。齐国仍用孙膑出兵救韩。魏国又派庞涓带兵十万迎战。孙膑用减灶计透敌深入。庞涓中计,轻敌猛进,在马陵遭到埋伏。齐军万箭齐发,魏军主力被歼,庞涓自杀。 田忌  田忌,生卒年不详,田氏,名忌,字期,又曰期思,封于徐州(今南),故又称徐州子期。战国初期齐国名将。 田忌以田齐宗族的身份作齐将,他很赏识孙膑的军事韬略,向齐威王举荐孙膑,威王任孙膑为军师。田忌在孙膑的谋略和协助下指挥了两次著名的战役。田忌因与齐相不和,于后的第二年逃奔楚国,封于江南。即位后,又受召回国复职。  桂陵之战遗址  桂陵之战遗址坐落在曹州牡丹园的东区,有桂陵纪念碑亭,有千年桂陵古井,让游人联想起当年兵家孙膑曾在此创下了“”的光辉战例。  园多年从事新品种选育工作,曾育出“粉中冠”、“冠世墨玉”、“紫瑶台”、“赵粉”等著名品种。该园除广植牡丹外,并植有和多各花灌木,使游人流连忘返。  牡丹是的市花。每当花开季节,连阡接陌,五彩缤纷,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每年4月18日至5月5日被定为“菏泽国际牡丹花会”,有上百万的国内外游人慕名前来赏花。
词条分类[]
按学科分类:
按行业分类:
按地域分类:
开放式分类:
注释信息[]
扩展阅读[]
1.新华网:2.中国文化网:3.政坛春秋:
相关词条[]
申明:1.中文百科在线的词条资料来自网友(一些人是某学科领域的专家)贡献,供您查阅参考。一些和您切身相关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健康、经济、法律相关问题),出于审慎起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得更有针对性的答案。2.中文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给予删除。3.如需转载本页面内容,请注明来源于www.zwbk.org
词条保护申请
* 如果用户不希望该词条被修改,可以申请词条保护
* 管理员审核通过后,该词条会被设为不能修改
注意:只有该词条的创建者才能申请词条保护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评论评论内容为网友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11-1911-1911-1810-2110-2110-2110-2110-2110-2110-21最新范文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设计大败魏军的著名军事家是()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A、案田而税
D、量入修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棱之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