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冷笑话李靖》手游里寒舞,李靖,玉藻前等途径为出产地是秘密的角色怎么获得?

是时候,换个姿势关注TA
关注 功能升级,收割 TA 的最新动态
扫我下载最新九游APP
查看: 780|回复: 8
最后登录积分911精华0帖子
Lv4初学乍练, 经验 9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89 经验
最后登录积分58982精华0帖子
Lv23已臻大成, 经验 58982,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18 经验
个人还是感觉小金刚
&小金刚?你没事吧:L小金刚现在的冰冻只能靠脸,二话不说,绝对李靖是首选核心:loveliness:&
最后登录积分18855精华0帖子
Lv16炉火纯青, 经验 1885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45 经验
&不加三没用&
最后登录积分3272精华0帖子
Lv8略有小成, 经验 32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728 经验
最后登录积分3272精华0帖子
Lv8略有小成, 经验 32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728 经验
最后登录积分3616精华1帖子
Lv8略有小成, 经验 36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4 经验
个人觉得还是小金刚好,有同感的木有。。
最后登录积分15693精华0帖子
Lv15炉火纯青, 经验 15693, 距离下一级还需 907 经验
最后登录积分9083精华0帖子
Lv13渐入佳境, 经验 908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17 经验
最后登录积分35220精华0帖子
Lv20已臻大成, 经验 352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780 经验
寒舞爆发猛,小金刚可以冻住别人,半斤八吧
安卓平台下载
苹果平台下载如何评价《十万个冷笑话》大电影?
173 个回答
今天结束后票房应该可以接近6000万,作为一部上映3天的动画电影,这是极为不错的成绩。可能在动不动3、5亿的电影市场里不起眼,但对于中国动画电影市场却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或者说,十冷电影对中国动漫产业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十冷之后的票房已不那么重要,因为“所有人”都赢了。十冷电影好评有,恶评也不少。这是十冷受众的人群属性,以及十冷本身的不足加上环境压力所共同造成的。让我们忽略那些虚无的恶评,营造的好评,还有这碉堡的档期选择,因为这些都是一时的。在我们抛去十冷的那些做的不够好的地方后,可以从更深远的层面看待十冷大电影所带来的意义。一、审查机制像很多资深动画电影从业者担心的电影审核问题,在十冷这里并没有发生,那些让我们这些观众提心吊胆的“老家伙”们貌似这次并没有为难这部题材新奇的作品。自从十冷确定拍电影以来,我听过无数电影从业者表示并不看好十冷电影过审。因为其内容涉及太多的再改编,未经授权下太多模糊不清版权的问题。更是做了对传统国产动漫形象的颠覆,以往这基本必死的结局。但十冷过审看起来极度顺利,基本没有什么卡壳的地方。我大胆推测这是老爷们对新兴二次元题材的迷茫,以及一定程度上的包容。另外肯定还有制片人的机智应对,因为片子过审本身就是一个说服和沟通的过程。以往在严格的审查制度下,我们能做什么样的动画电影?做以前已经过审没问题的内容,不论是电影名字还是内容剧情。如果之前有电影这么做过,面对质疑的说服力会更强一些。创新是极难的,可以说在面对审查机制上十冷电影开了一个好头。不单为他自己,更为未来无数的动画电影。二、国产青少年动漫市场中国动画市场一直以来的问题便是青少年题材不卖座。这主要是由三个问题造成的1、内容品牌积累不够2、平台渠道限制太多3、无法创作出让青少年观众喜欢的内容2014年以来无数动画电影高喊着要打破青少年动画电影市场这道壁垒,无论是《魁拔》、《秦时明月》,还是明年的文艺大片《大鱼海棠》。这些制作精良,能收获极多口碑的大制作都未获得理想的票房。他们的做事方向都是对的,一天不打通青少年动画市场,中国动漫产业便如同扎着一个紧箍咒。只是方法和目的就不都那么“光明正大”了,有些事出发点是好的,但难免越做越变味。中国的动漫IP生命周期和日漫美漫相比相差极大,中国的动漫IP越熬越死,美日的动漫IP越熬越有价值。我国的青少年看的动漫大多是日本动漫,去影院看的的漫改类电影则是美漫改编。国内动漫内容输出渠道被严格控制的,国外的动漫内容却可以“肆无忌惮”的横行于网络,这本就不是公平的。当然,这个社会本身就没有什么绝对的公平。以前,我们战战兢兢的怀疑着,尝试着通过新媒体这个渠道是否可以改变一些什么。无数人对十冷这部电影都是抱有极大的期待的,如果十冷失败了,打击不单是这部电影,而是一个领域的士气。特别怕像那些自喻为“国产希望”的“艺术家”们一样,无数次摧残着大众对国产动漫本就不多的信心。并不能说十冷的受众年龄层有多高,但青少年这个定位应当是准确的。更重要的是与以往的国产动画电影相比,主动自己去观影的成年人观众增加了。只做儿童动漫市场,奥飞已经玩到了顶点。只有打开青少年市场,中国动漫才有搞头。国产动画电影上座率低,晚上不给排片这是让人很无奈的事实。这个怪不得院线经理们,他们也只是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排片罢了。去年《秦时明月》挣扎过,终究证明受众年龄层没有他们所认为的那么高。从十冷票房增长上看,万达晚上争取到了排片,且上座率也极其乐观。这终究是证明了些什么。三、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终究是看到了相对于传统媒介,新媒体这个内容媒介甩掉了一些枷锁和镣铐在大步前进着。通过新媒体内容打通青少年动漫市场,做到了我们以前做不到,传统媒介所没做到的事情。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十冷作为一部生命周期处于严重下滑期的动漫IP,展现了出了之前很多人难以想象的冲击亿元票房的姿态。这是对新内容领域的尝试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意义,更可以让我们对互联网数据进行更深一步的认识。电影上映前期,无论妖气本身,还是找的外包宣传公司都做了许多宣传运营。特别是外包宣传公司做的是极为漂亮的,想出了许多方法提升十冷关注度。奈何新媒体动漫的特质仍是内容为王,无法通过运营手段提升关注度,所以十冷上映前并没有被提升太高的关注度。虽然他们做的够好,只是现在还是个拼内容的时代。此后,无论万达,炫动,有妖气,主创团队,还是原作C哥所能得到的收获都是意想不到的。所以,他们都是大赢家。在此恭祝十冷票房过亿!
《十冷》把本土宅文化本身搬上大荧幕,可能我看片太少,要不,这还真是第一次。讨论御宅文化的本源或是定义,是另一个话题。也可以把它换成别的什么词。我想说的都是些很具体的东西:吐槽、弹幕、设定等等……虽说这些词因为这个文化圈的影响力在近两年来逐渐扩大,所以对非圈内人士来说也并不陌生。但在这个辐射过程中,圈内只输出了形式或是功能,而真正赋予这个形式的文化内涵,却还是和
「三次元人」(我不喜欢这样的分法,姑且用一次吧)隔得很开。拿弹幕举个例子。知道弹幕是「飘在视频上面的评论」只是功能上的理解,现在主流视频网站、盒子、院线拿去的「弹幕」也只有功能而已。而在真正的弹幕文化中,有属于自己的特殊表达方式:有专门用汉字注音的「空耳」;有做字幕的「野生字幕君」;有玩花样做动画的「弹幕职人」……这些东西,你不是自己在 A 站 B 站混过一段日子,是无法体会这个中乐趣所在的。而在《十冷》中,这些消费手段却被重新解构,再重新回到传统的叙事服务之中去,让即便没有这个文化积累的观众也能理解这些内容。电影高潮主角变身一段,出现了环绕主角的「前方高能预警」。而「」就是地道的弹幕用语,军事机甲类动画中常会出现(感谢评论中的更正),多是因为高热量源接近时候的全体通报简介,全文大致为:「前方高能警报,全员第一级战斗戒备,非战斗人员请迅速撤离战斗区域」。而在弹幕文化里则指的
是马上要出现不得了的东西了,提醒其他观看者要做好心理准备。通常还会接上「非战斗人员请迅速撤离」这样的说法。而由于使用的过于频繁,就出现了许多缩写,比如「高能预警」、「前方高能」。如果一部视频很精彩,则不会说什么全程无尿点,而称之为「全程高能」。这样的解释很无聊,但如果不解释,一般观众可能会对「高能」一词愣一下。而电影却把这句话的功能具象化成了保护主角的防御场。同时,因为「变身会强大」这种普遍的心理预期存在,也促
进了一般观众对这个用语的理解,其语意性的功能也没有丢失。这是「懂行」的人才做的出来的桥段。这样的例子在整部电影里比比皆是。我笑得最痛快的百分百被空手接白刃 v2.0 的段子里,就把「设定」一词在宅文化里的特殊含义表达得淋漓精致,玩出各种各样的花来。另外,玩「梗」,本来就是宅文化里重要的内容,而这跟传统电影中的「模仿」或者「致敬」在情感上又有微妙的区别。《十冷》本来就以此出名,在这部电影里更是从头用到尾。除了个别几个依附本来作品特别明显的笑话以外(比如乌索普和匹诺曹,顺带一提这个笑话做的太棒了),做的都挺内敛,让看的懂的人内心激动(我自己比较 high 的点有 New-blash 进身体、迪士尼和人类补完),看不懂的人也没有什么妨碍,没有把他们拒之门外,保证了这部电影的普适性。总的来说,因为这部电影特殊的时间节点,「骗进」了想糊弄孩子的中年家长、愁得最近没喜剧看的其他年轻人,而且故事本身和「世俗化」的娱乐性,在商业性上也达到足够的水平。说句可能会让人一些人觉得有点夸张了的话,这部电影做到了和《一步之遥》同样的功效:把相对不主流的、小众的文化形式披上商业电影的外壳,对主流文化进行调侃或讽刺,对一般观众进行了「欺骗」,从而在正面战场的一次文化输出。不管效果好坏与否,我相信这是真正进步的事情。很啰嗦的利益相关:这部片子的制片平台公司里有我大量朋友和过去的老师,这也是我自己第一次在电影院的 staff 表里看到这么多熟悉的名字,其他半毛钱关系没有。好玩的是,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就是我所说的「一般观众」。最后,用《一步之遥》里的「梗」献给我的朋友们:「Today, you make history. Today, you are part of history! 」
泼个冷水吧,《十冷》的票房表现并不是因为其本身是一部动画电影,而是来自于喜剧电影市场的严重供应不足。我相信从一开始,《十冷》就不觉得自己只是一部动画电影。动画只是表述故事的形式,而故事的内核才是一部电影的中心市场策略,过于纠结形式,结果就会是像其他动画电影一样惨淡。我们看看一年动画电影市场有多少?再看看一年下来喜剧电影市场有多少??中国电影市场每年50%稳稳的被好莱坞拿去(如果不控制,估计70%被拿走),在好莱坞电影的影响下,国产电影能发挥的空间非常有限,喜剧是唯一能够直面抗衡这种影响的电影元素。那么,既然真人电影表现不足,《十冷》便补了缺,补了无厘头喜剧电影的缺。什么是无厘头喜剧,往古可以追溯到“犬儒主义”,往今发端于“解构主义”,本质上是来自于喜剧中的讽刺与荒诞,但是所借用的手段往往比传统的喜剧更极端,这一点我们从日式漫画和星爷的电影中可见一斑。而且在90年代之后,当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文化商品流通的速度加快,“无厘头喜剧”呈现出一种不断恶搞各种文化作品的趋势(《日和》中恶搞漫画、影视、综艺等诸多作品)。这是因为相对于社会中的文化现象,文化作品往往传承时间较久,知晓度较高,并且每一部文化作品都拥有一个既定的范式(参考《十冷》中所颠覆的那些人物形象)。对这种既定范式的颠覆和恶搞,同时也是对社会规则的嘲讽,不仅容易引发共鸣,还不会带来太多不必要的政治影响,所以在西方也会有《惊声尖笑》这种电影。我曾经困惑过为何“无厘头”文化在亚洲,会呈现出不一样的发展路径和影响力,但一直没有时间去做系统的整理,只好作罢。但我大致觉得,可能是因为东亚社会相对比较封闭有关系。我们往往不愿意直接将讽刺付诸于具体的族群,因此从文化作品中下手,大家的心理压力都不那么大了。所以我不觉得今天《十冷》的表现就是达到了天花板。我相信在大陆市场,只要找对症结,动画比真人会有先天的政策优势,假以时日,我们有可能会看到喜剧领域出现更好的动画电影,甚至出现一批。
结尾没有彩蛋!!!!等到了最后居然没有彩蛋!!!!十万个冷笑话没有彩蛋是坑爹啊!!!!
刚看完,给个好评。特地买票进电影院看,在票房上给予贡献就是从第一季追过来的粉丝最沉默的支持。(除了不能发弹幕有点不爽以外其余在电影院没有不适感,特别是前面念赞助商的时候好想补一句『以上企业均已破产』告诉我我不是一个人QAQ)以下大量剧透预警。先说不满意的地方再狠狠表扬吧。※小金刚在哪里呀!!!麻痹为毛一脸奶孩子嗒啦拖鞋大短裤感觉的形象啊!!!而且为毛最后出场寒舞你还我男神!!每次遇到危机我心理活动都是『小金刚该出来了吧……哦草……小金刚这里都不出来救世……哦草……』※甩老梗的槽我就不吐了大家都吐过。看电影时我边上一熊孩子,对老梗剧情回顾看来还是挺受用的,我就原谅制作方这种照顾之前没看过十冷观众的良苦用心了。※末尾没彩蛋也有小伙伴吐槽过了,这不符合十冷气质啊!!我跟个蛇精病一样蹲在电影院等最后出彩蛋等到收垃圾的大妈从第一排扫到最后一排全场只剩我一个人 QAQ※以及看得出来十冷还是为了进影院做了很多努力,把白雪公主还有女王大人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黄段子给去掉了。整部片子甩包袱的确没有小片儿密集,但特么这是两个小时的电影哦草人家还要留出时间来讲故事摆特效(作为一个2d电影这个特效还算挺良心的,比官方自己吐槽自己『作者懒得画』良心多了),那些批评不搞笑的黑子们要啥自行车,想看包袱滚回去让你奶奶甩你一脸包袱皮!不过正如槽点满满的先行预告片所说,情怀,内涵,节操,下限,我们都(没)有。23333但事实上它正是戳中了一路跟着看十冷的小伙伴们的『情怀』。其他三个当然(没)有。我相信制作方将这部电影的主要受众群体的定位肯定放在无数个我这样上ab站&追十冷&有二次元分辨力的粉丝上了。至于熊孩子,误入电影院的大爷大妈小情侣,那不在讨论范围内。所以有些『情怀』一系列内涵笑点,只有我们懂。包括好多傻逼影评人都不懂,呵呵……以我那场为例,有些地方我都笑崩了全场反映比较平淡(这时就好希望全场都是小伙伴)。只能说喜欢十冷的看完更喜欢十冷,原本就无感的可能会觉得有点无聊和莫名其妙吧。所谓情怀,本来就不是给这些无聊的人准备的不是吗?看完意犹未尽。整部电影如我最早看宣传资料的时候预测的,用笑点去戳泪点,这也是很多成功的喜剧电影的套路。一个故事想要变得饱满,就不能为了搞笑而搞笑。包袱有的时候抖得不那么圆满,是为了铺展剧情,那么它也是有意义的。比如我觉得白雪公主和哪吒在游乐园里欢脱的那段其实没什么复杂的笑点,但只要细细琢磨一下这是全篇最单纯的两个人,就能理解很多了。何况故事讲得非常圆满,该燃的地方也痛痛快快燃了起来。甚至到了最后,『你们还记得我是谁吗』,我突然哭了出来。你们不觉得这句话背后是那些在网络里飘荡了很多年,一直希望自己融入主流文化的漫画家,画手,网配等等很多人的心声吗?
1. 能好好的把故事讲完,在如今的中国电影市场,真的不容易。2. 对人物技能的延伸很棒,主要李靖的百分百空手接白刃……简直是大自然的规律…………3. 笑点还可以,抱着傻乐的心态看得话,还挺有惊喜的感觉。4. 不同场景的画面差距太大了,有些3D镜头实在没必要,再完善一下那些糙出渣的场景会好很多。渣场景糊弄个一两次也就算了,太多就显得真没诚意,有些场景复制粘贴的挺过分。5. 广告植入……其实大家看万万什么的都习惯了直来直去的硬,只是放在十万的电影里,确实以一种让人不喜的方式硬过头了,特别是小米。总结一下,虽然谈不上优秀,但作为网络时代国产动画电影的试水作,已经算是合格了。至少我在看电影的一个半小时里,确实挺开心的。
跟闺蜜当做跨年活动去电影院看的,40个座位(或不到)的小厅,差不多坐满了,有种包场的微妙感觉。【以下会有剧透,慎入!】【以下会有剧透,慎入!】【以下会有剧透,慎入!】作为一部国产动漫来说,表现并没有令人失望。剧情很流畅,虽然是勇者小分队打败大魔王拯救世界的老梗,但无处不在的吐槽还是玩出了点新意,特别是前半段的剧情,笑得停不下来。印象深刻的几点:1.时光鸡的复读机梗,英文复读那段真是笑疯!之后的几天我跟闺蜜一直在玩这个。还有闽南话:“少年郎”、“我同你讲”……都很上口。2.结尾处男主回首一笑:“你,还记得我的名字吗?”全场观众差不多都喊出来了:“从头到尾就没出现过你的名字好嘛!”这个伏笔埋得大好。3.空手接白刃到达了一个新高度,每次都笑疯,李靖的戏份比哪吒(以及匹诺曹和白雪公主)出彩太多。4.反派里面,后母挺有趣,自带360开机软件的魔镜、LV扫帚都是很有趣的梗,不过还可以再挖掘一点。鸟不拉屎大王的黑衣人梗虽然用得有点生硬但效果还可以,有几个点也蛮好笑,但整体人物还是会让人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其他反派基本就是撑撑场面的群演。作为一部电影来说,勉强及格。这还是针对《十》的原有粉丝群(比如我)来说。首先,制作粗糙,这点已经被很多人吐槽了。虽然这是《十》的一贯特点,但放上大屏幕之后,时而精致时而粗糙的画面,只会让人感觉不太协调。其次,强迫症不能忍的是字幕错误太多!随便扫了眼,好几个“的”用得就不对,英文更是乱翻,很多地方跟中文都对不上。(补充:大家又告诉我英文字幕乱翻真的是故意的,我……第一乱翻的也没看出笑点,第二确实会有明显的错误。)第三,片头片尾做得真的很无聊。没有彩蛋也就罢了,一直找陌生面孔来说“十万个冷笑话哈哈哈哈哈”真的有意思?就算是为了省钱,也有很多有趣的点子,只能说主创团队不够用心了。(补充:评论里大家告诉我那些露脸的都是《十》的众筹,既然这样起码也应该有点说明,而不是简单的剪辑视频,何况片尾时大家基本都散场了,有彩蛋的话倒还能坚持看完。)第四,电影后半段基本就是前面的梗反复使用,观众也有点笑不动了,而且没有什么大的亮点(除了跑龙套的小金刚和女王大人),总体感觉虎头蛇尾了些。第五,广告太硬!一处两处看着还觉得有趣(没错,广告就是这么简单粗暴),但是看多了实在有点……在豆瓣上,我给了三星,另加一颗鼓励星。《十》上映的时机比较好,最近实在是没什么好电影看,特别是喜剧片。不然估计我也不会选择电影院看,毕竟在家里还可以开檀木o(╯□╰)o讨厌啦,我就是不喜欢说dan幕嘛~
时光鸡插足紧急补充更新:(注:以下部分纯属本片精华部分“百分百空手被接白刃”番外篇) :快去修改正文:《十冷》的预告片做的太好了!成功地勾起了你的观影欲望!这个高大山的预告片成功地传递了电影的气质,同时还吸引了成年观众!以下是原文回答:----------------------------如果要给这个答案起个标题,应该是:降维攻击与回退式创新先说明,这不是影评,虽然我特别自豪于曾经写过无数篇国产电影影评文字。在看《十万个冷笑话》大电影之前,我完全没看过同名网络动画短片,哪怕是一秒钟片头我都不曾看过,我自然不是这个系列的粉丝,对导演也不熟悉 。那就只说这部电影本身吧。看完这电影,我第一次有种感觉:新一拨(不是某一代)中国电影人很可能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貌似完全不按常理出牌,消解权威,表面暂时不被“传统”所接纳,但却命中眼下年轻观众需求的靶心。这个电影从审美上,无论你是否接受,它是自成体系的。而且某种程度上,它在解构、后现代表达的基础上,也很是尊重商业电影类型化叙事规律,这也是它必定受到年轻人喜爱的重要原因——大众娱乐,可以有形式上的颠覆,但不能超出“大众审美”范畴。换句话说,你会发现《十万个冷笑话》大电影的故事,某种程度上跟《银河护卫队》如出一辙:都是一帮不靠谱奇葩猪队友拯救世界的故事。看之前,我只是看了预告片和海报,注意到了这部电影。此后几个月,我不断跟身边不少朋友(包括朋友圈)反复说:“这是我整个贺岁档最想看的一部国产电影”。首映当天,我身边更多是一些跟我年龄相仿三十岁以上的成年人。整个观影过程,我认为现场反应因为观众群年龄层导致他们的反应偏保守了些,因为居然整个过程中笑次数最多、最大声的居然是我。我看着挺开心,基本满足了我所有预期,甚至还多给了我一些预期外的联想。我特别高兴,因为终于出现这样一部年轻人喜欢的主流电影,这样的电影老几代中国电影人完全做不出来,或者说,这样的电影跟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电影传统完全不在一卦上。我并没有说未来国产电影都应该是《十万个冷笑话》这样的,电影的发展并不是一味否定过去(应该恰恰相反,批判的继承,但恰恰中国电影过去二三十年是即无批判,又无继承)。《十万个冷笑话》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个可能性跟我之前提过该如何用电影的宽度审视《一步之遥》完全不同。显然我个人,更认可《十万个冷笑话》这种对电影内容与形式的探索和创新。最近看完Michael Lewis新书Flash Boys(台湾译名:快闪大对决),其中提到华尔街投行面试时一道题:在一个限定长宽高的虚拟长方体空间里,分别有一只蜘蛛和苍蝇,问蜘蛛抓住苍蝇的最短距离是什么?难道是两者间直线距离最短吗?不尽然。好吧,让我借用大刘“黑暗森林”理论,让我们从更高维空间来思考这个问题。首先,“啪!”把这个长方体空间拍扁,直接把三维空间降维到二维,这样蜘蛛和苍蝇同时处于一个平面上,这样的距离就最短了吗?还是不尽然。甚至你可以继续用高维“上帝”视角,把二维平面空间以两者中点再进行对角折叠(想象一下,如果二维空间可以像一张A4纸一样被折叠),仿佛你制造了一个“虫洞”,然后把蜘蛛和苍蝇两者间的距离缩短到了——零。好吧,我想说的就是《十万个冷笑话》抛开所谓的“上下、左右、前后、时间”这一系列传统电影坐标,直接用最简单的二维动画“野蛮地”去推动一个“脑洞大开”的叙事,强行让你接受类似“永远被空手接白刃”的神奇设定??由此,碎片本身即是意义所在,“电冰箱问题”就是情节组成的一部分。《十万个冷笑话》和《一步之遥》有一个共通之处,就是让传统审美,或者具体到“电影审查”,都有种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特别前者地导演英明地“预见”到,没有让白雪公主露出雪花花的胸脯。。。但不同之处在于,在我看来《十万个冷笑话》是最近国产电影具有相当的“创新意义”。“创新”和“互联网思维”一样,这些词都被用滥了。直接导致“创新一词用得太频繁,人们甚至忘记了它的真实含义。”“创新的一步不应是保守或显而易见的,也不应是一大步。创新的一步是一种改变,既不是毫无章法的周转,也不是令人无福消受的粗暴。把一种事物的变体称为创新并不合宜。我们也不能把理论上而非实践中的进步称为创新。需要过分改变他人举止的剧变亦不能称为创新。真正的创新要足够与众不同,同时具有危险性。它可能差一点就会被视为荒唐事。他在灾难的边缘,但不会越界。他可以以任何形态呈现,唯独不会是和谐的。”上面引用的话,不是我说的,是KK说的,不是今年,也不是2014年说的,而是他在1998年说的。我认为同样适用于现在的中国电影。《十万个冷笑话》的创新,就在影片结尾,一个个普通的20岁上下的年轻人,他们青春、快乐、肆无忌惮、张扬自我、自由。。。这是现代年轻人应该拥有的精神状态,《十万个冷笑话》就是属于他们的电影,而不属于什么第五代、第六代或第几代中国电影人。另一点感触是最近各种文章提及什么电影市场上的成功与失败,都会归结为这部电影是否具有“互联网思维”,在我看来,这种说法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甚至快偏执了。。。世界的确在走向互联网化,但互联网本质一部分是“提高信息传输效率”,对于创意文化产业一部分的电影行业来说,原创内容或者创意本身是最核心的,一个精彩的创意故事或剧本是 从“零”迈向“壹”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从无到有”这一步是最核心、最难的,而此后从“壹到壹佰”,就是从拍摄制作到最终上映,影片见到观众,在我看来都是一个系统内自动运转的过程。而在“从零到壹”的过程中,除非人工智能达到充分模拟人脑的程度,不然电影行业的核心会依然被“人类”牢牢把握而不是什么互联网。如果一定要用互联网的角度来看待电影行业,应该更多是产品的细分化市场(高度类型化)后的社区化(年轻观众)运营过程(宣传整合营销)中,互联网会发挥巨大的威力,或者说,互联网更多会在“壹到壹佰”这个过程中发挥作用。所以,无论是《泰囧》《心花路放》《匆匆那年》还是《十万个冷笑话》,内容的归归内容,互联网的归互联网。24000块银幕的市场,逐步总会走向4万张,甚至5万张。中国电影市场早晚放弃一部电影通吃男女老少观众的思维,张伟平建立的大片营销时代早就结束了。互联网能帮到一部电影更有效地跟它的目标观众进行交流,而不能强行把一部电影推销给跟它目标观众不重合的群体,不是互联网办不到,是以往传统媒体也办不到。所以,未来电影营销,投放在传统硬广上的预算比例,只会越来越少,不是差钱,而是没必要。说回《十万个冷笑话》,如果一定要从内容角度跟什么互联网思维扯上关系,在我看来就是这部电影精确的展现了互联网“去中心化”的属性,也就是一种导演作为创意主导,整个动画创作团队呈现出一种“蜂群式智慧”的集体创作模式,而这种模式其实也是Pixar早期创作的原始模型。因为从《十万个冷笑话》电影密集的台词、桥段和信息量来看,从创作规律角度来说,很难是一个导演和编剧独立完成,应该跟多是团队的集体智慧的结果。而推向市场过程中,所谓的“去中心化”也是因为这部影片除了片名比较出名之外,没有大明星、没有大导演,所以与《小时代》那种定向消费的青春类型电影也很不同。应该说,这部电影就是属于一批普通网友的,他们或许人数不多,涌进影院,因为影片整体品质过关,他们微博点赞,朋友圈刷屏,豆瓣打分,整个过程,或许这样的年轻观众并不追随某个人,并不痴迷什么,从网络而来,最终回到网络上去,其实整个过程的确更接近日本很多动漫大电影的消费模型。从评论角度,我也不认为《十万个冷笑话》会树立起什么评论的权威,因为“破除权威”恰恰是影片所要强调的。最后一点感触,关于文化输出,我倒是觉得《十万个冷笑话》可以向大陆之外输出,不是给外国观众,而是全世界的华人年轻人市场。因为互联网破除了世界的地理坐标的意义,未来《十万个冷笑话》这种发起于网络的IP内容,更能够迅速与世界各地的华人年轻人建立起情感共鸣。目前中国电影实在缺乏文化自信力的理由,整个过去十年,中国电影在文化意义上已经跌到了谷底,在我看来是一种从一个高峰奔向另一座高峰过程中历史性的“回退”,但这“回退”得也差不多了吧。所以,希望所有业内电影公司,在“回退”过程中,更多投资《十万个冷笑话》这种年轻电影人创新的作品,这在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次,我们专业的电影资本反应还是不够强烈。虽然我们眼下还没有看到像“新好莱坞时期”,好莱坞片场疯狂版追逐给颠覆性年轻电影人投资的机会的盛况,反倒是国内目前资本市场更青睐去投资一些“壹到壹佰”过程产业链公司。在我看来,“零到壹”这个过程的创意制片环节,更需要专业资本的支持,所以我还是会说句容易得罪人的话:希望投资人更多投资年轻电影人吧,因为他们才代表着未来。
我并不喜欢吐槽,讨厌《十冷》网络版,但我觉得《十冷》是近年来中国最好的动画电影。什么?你说《龙之谷》?那连基本功都没打好的剧本和分镜就别来凑热闹了吧。《魁拔》?魁拔从2开始根本就是个烂片。   《十冷》走无厘头搞笑路线,将很多逻辑方面的问题完全抛弃不管,在无厘头搞笑方面做到了优秀。难能可贵的是,还在情感方面做到了优良。   《十冷》的战斗与冒险并不算很紧张刺激,但是十分有趣,比如李靖空手接白刃躲皇后的追捕、李靖这边闯迷宫与白雪那边闯迷宫的双线互切、还有主角暴走的时候满屏的弹幕,我都HIGH了。   十冷的画面制作虽然不精良,但表达很到位,特别是人物的表情。相比起其他国产的一大堆将画质提到最高但是表情做得很烂的电影(比如《昆塔·盒子总动员》、《龙之谷》),算是用最少的钱办到最好的效果了。   比较一下去年一样是走搞笑路线、拿了五亿票房的《分手大师》,我觉得《十冷》比他好看很多。所以,《十冷》大卖是有他的道理的。
配音还不错,画面虽然略糙但比起某些不要脸的国产动画已经很好了。有几个吐槽的段子和致敬(恶搞)也有点意思,就是故事太烂了。一部好的动画电影最重要的不是段子和小聪明,而是一个有代入感和感染力的好故事。这种类型的动画被拍成网络短剧就已经可以了,拍成100分钟的剧场动画简直就是折磨观众。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万个冷笑话寒舞照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