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佛是谁的本命佛降伏妖魔猜一网络游戏

妙江法师:觉海明灯集锦(初学者的一本宝书第三次汇编)--学佛网
妙江法师:觉海明灯集锦(初学者的一本宝书第三次汇编)
& 8:46:00&&&nbsp
热度:1862 &&
&觉海明灯集锦(初学者的一本宝书&第三次汇编)&&&&&&&&中国五台山十方广济茅蓬碧山寺&&倡印&
净住法师简介法名,净住。字,智亮。山西繁峙人,出生于一九六三年三月廿六日&。一九九九年二月十九日于山西省五台山碧山寺依上妙下江大和尚剃度出家。净住法师现任五台山碧山寺十方广济茅蓬西堂堂主、茅蓬北山寺的下院原平市楼烦寺住持、山西省佛教协会理事、忻州市佛教协会付会长、原平市佛教协会会长,多年来不辞辛劳建设多座殿堂,在寺院里办起了养老、孤儿院,寺院有土地一百五十余亩,自种自收,自食其力。在慧远祖师的第一道场,专修净土、专弘净土。阿弥陀佛!序现代社会不信佛的人很多,信佛、学佛的人也很多,真正信佛的不多。佛是什么?什么叫佛法?佛教的目的是什么?许多人并不懂。都以为泥塑木雕,供在寺院殿堂上,那叫佛。换句话说,对佛不认识,你怎么学佛?真信真学,从哪里入门?从经典入门。经典不是念的,经典是说明书,说明什么是佛,怎样学佛,为什么要学佛?给我们说明这些道理、方法、经验,讲的是这些东西。有的人认为求神拜佛就是修行、还有的认为我念经、吃斋,这就是信佛、学佛。这些都是没有从根本上理解了佛法的核心要义。佛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自已才是真正的佛,佛法的精髓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佛教的目的就在于彻底破除迷信,启迪正智、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从而达到解脱一切苦难,获得圆满、真实、幸福生活的目标。《觉海明灯集锦》是一本很不错的集子,能使修行者迅速且彻底的建立正确的修行基础。其意愿就是启迪初学佛者的正知正见,使人们有真正明辩真、妄、邪、正、善、恶的能力,建立理智、大觉、慈悲、乐观、清净的宇宙人生观。宛如茫茫原野上与人指路的标识,夜色迷茫中亮起的一盏引航明灯。忏僧弟子净住法师、净寿居士他二人笫三次重新汇编整理此集子。通俗易懂,理事圆融,众生得此广受法益。对初入佛门之信士来说确实有“抛砖引玉”、“茅塞顿开”之功,也能起“指点迷津”&的作用。实则渡人的一叶法舟。两位弟子再提及自己修行有限,所汇编难以精准,可能有不如法之处,还需读者依“四依法”为准。但愿有幸得到此书者,认识佛教,正确的入佛法之门,同发菩提心,共证无上道。净住法师与净寿居士两位弟子让余审阅,粗略览其精要,心生欣慰,随喜数语,聊为审核、作序。阿弥陀佛!中国五台山十方广济茅蓬碧山寺方丈释妙江合十二O一四年十月一日目&录&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是梵音翻过来的,“南无”是恭敬、相信、依靠、学习,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名号。阿弥陀佛为佛中之王,光中极尊,威神光明,最尊第一。“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是“智、觉、光、寿、慈悲”。阿弥陀佛是无量寿、无量光、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神通,无量吉祥,无量美好。无量寿,无量光是无量义里面最重要的。光指空间,寿命指时间,时空交叉就是整个法界的本体。法界的本体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性,就是自性,就是真心。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我们自性的德号,生佛不二,众生跟佛不二,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一句名号就是全部的佛教,尽虚空、遍法界,所有的法无所不包,消灾灭罪,这一句佛号是第一功德。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发了四十八个大愿,建立了西方极乐世界,接引十方众生往生净土离苦得乐,一生成佛。本师释迦牟尼佛教我们求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供养阿弥陀佛的圣像,要常念着阿弥陀佛对我们的真实教诲,真正落实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有心求往生的,念这一句阿弥陀佛,福慧增长;没有意思求往生的,甚至于不学佛法的,念这一句阿弥陀佛,生福报,灭罪增福,无量无边的功德。只要一直念下去,念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在这一生当中,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事事称心如意,你现前就得到一切诸佛护念,一切众神拥护。真心切愿求往生,会当生成佛,永脱六道轮回,离苦得乐。我们见面第一句话:“阿弥陀佛”,是世界上最美好、最吉祥的祝福语,是祝你长寿、光明、智慧、福德无量,时时吉祥、时时平安。阿弥陀佛!&寺院礼仪&为什么烧香◎问:为什么烧香?答:“香”代表戒、定真香,烧香就是提醒我们,要修学戒、定,从而开显智慧。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修学戒律,就是要遵纪守法,修十善业。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然后走到距佛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上香时以一支为宜,若要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中间(口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口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口念供养僧)、合掌(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阿弥陀佛!◎问:去寺庙怎样礼佛上香?答:一、拜佛之前,应洁净身体:我们在拜佛之前,应当先洗净身体及双手,最好不吃蒜、葱、鱼、肉、酒,及嚼槟榔、吸烟草,口污臭,对佛菩萨祷告是相当不敬的,纵使与人说话,满嘴臭腥味亦是不礼貌的。更何况是拜佛呢!二、入寺庙,服装要整洁朴素:女人到寺庙拜佛,千万不可穿迷你裙或露胸露背之衣服,有失礼仪,勿让小孩到佛堂内奔跑嘻戏。&三、进佛寺,不得由中门入,当从旁门入,依左臂而行:入寺内不踏门槛(门底下隔板),进入佛堂内,不得高视佛面,当即低头即作礼拜,更不得溜达作观赏,东张西望,若要观佛面,应站立于堂外丈远而观之,方合乎礼制。于佛堂内不得大声谈话、喊叫、跑跳,勿随地吐痰或随地擤鼻涕。四、勿将寺庙当观光地区:踏进佛寺内为礼拜佛菩萨,消除业障,需心存恭敬虔诚,方得感应,万不可在佛寺内随便大笑或嘻皮笑脸,非但不能消业障,反犯了不敬三宝之罪矣!应保持威仪庄严之相,以示对诸佛菩萨之恭敬,方得感应,若欲笑之,应保持小声,并以袖口掩之。切勿将清净庄严之佛门圣地,当作观光圣地,其因果可大矣!五、佛堂规矩:入佛堂拜佛之前,应将随身物、衣、帽、手提袋放于地上,而后再行顶礼拜佛&,千万不可将皮包、衣、帽、手饰随便放置于桌上。(佛堂中央,不得站立或礼拜)。六、礼佛规矩:有人礼佛,勿从前面过。合掌空心,十指并拢,朝天,不可倾斜指向佛,这样是不礼貌的。手执香拜佛:头向前一拜而手拿香亦同时向前一拜,连续三拜即可,拜时要缓慢而庄严。拜佛不一定要点香,佛教最大礼节是五体投地礼,即两肘、两膝、头顶同时伏在拜垫上,手心向上。阿弥陀佛!◎问:进庙门讲究什么?答:游人寺院礼仪!(1)游客进庙门应尽量走两边。走右边门先迈右脚,走左边门先迈左脚;不要跨中间门槛,更不可站在或坐在门槛上,那是对佛和菩萨的不敬。(2)跪拜礼佛的规范动作:游人、香客先要将身上背的,手里提的包放在旁边,然后在佛像前左右边的蒲团上跪拜,双手掌心向上,头触两掌中间之拜垫,抬头时翻掌伏地,再合十。(3)上香的规矩:游人、香客烧香,最好是在香炉里插三根香,所谓”烧三炷高香”。香要插端正。如果随缘插一炷香,也要插正,否则视为对佛之不敬。(4)举止有礼:在寺庙中见到僧尼要合十施礼,殿内法器、香案蜡烛、供品不可随意乱动。此外,僧人都忌讳别人探问他(她)的身世和出家缘由,不可随意向其提出这种”敏感”的问题。阿弥陀佛!拜佛&朝山的意义◎问:拜佛有什么意义?&  答:拜佛,表示对佛的礼敬,向觉悟者学习,在觉悟者面前反省、忏悔自己的错误、罪过,是为了制伏傲慢心。念念想众生,念念想社会,菩提心就现前,念念想自己,菩提心就没了。阿弥陀佛!◎问:怎样礼佛?答:礼佛又叫拜佛,较之问讯更加虔诚恭敬,是佛教的最高礼仪。意在以至诚之心,请佛加被。常礼,可消除业障,增长福慧。拜佛应遵守佛制,其拜法与俗家叩头不同,兹将拜法详述如下:(1)合掌当胸,立于拜垫之近前,足跟距离二寸,足尖距离八寸,两足呈八字形。(2)身体前倾,分右掌向下,按于拜垫中心,左掌不动,两膝弯曲,跪于拜垫之上。(3)右掌从拜垫中心移至拜垫右前方与左掌齐,两掌距离六寸。(4)左掌按于拜垫左前方。(5)翻足掌,臀部下坐,身低俯,头触两掌中间之拜垫。(6)两掌缓慢曲指向上翻转伸开(手心向上,意在以两手托承佛足,以求福慧,故曰头面接足礼)。(7)两手曲指翻转向下,按于拜垫之原处。(8)头离拜垫,身抬起,翻足掌。(9)右掌移至拜垫中心。(10)左掌离开拜垫,置于胸前,作合掌之状。(11)右掌用力撑起,两膝同时离开拜垫,身体直立,与左掌相合于胸。此为一拜,至于三拜。多则以三数递增,如六拜、九拜、十二拜等。拜毕尚有一礼,即一问讯,然后离开。阿弥陀佛!◎问:拜佛不会用心&白拜吗?&答:普贤大士之德是什么?总结十条,第一个「礼敬」,头一个对自己有没有礼敬,有没有尊重自己,有没有?没有。何以见得?你不尊重你的性德,你不尊重你性德里头的智慧,你不尊重性德里面的德能,你不尊重自性的相好,你天天到外头瞎求,去胡闹,这是不知道尊重。所以首先尊重是自己,礼敬自己,称赞是自己,供养是自己,都从自己开始,自己没有得到你怎么能帮助别人,哪有这个道理?我们每天早课拜佛,拜本师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现前的应身;拜阿弥陀佛,是自己的报身;拜陈谀欠穑亲约旱姆ㄉ恚皇前荼鹑耍皇敲孕拧人家说我们拜佛是迷信,我们拜佛是尊重自己;你说我们迷信,你不尊重自己。现在陈谀恰⒚滞尤缋础⑹湾热缋矗盐颐亲孕匀硐允境隼矗Q谡饫铮次业挠ι硎钦庋模业谋ㄉ硎钦庋模业姆ㄉ硎钦庋模运欢运词且弧D阋庋有Хǎ歉霭菹氯ビ泄Φ拢蘖抗Φ隆0⒚滞臃穑&&&◎问:拜佛需要注意的事情是什么?答:礼佛又叫拜佛,较之问讯更加虔诚恭敬,是佛教的最高礼仪。拜佛的着装不宜穿裙子、背心、拖鞋等,如此不适宜进入庄严场所。意在以至诚之心,请佛加被。常礼,可消除业障,增长福慧。一、拜佛时,应当要慢慢拜下,慢慢起立,一个动作连接一个动作,非常清楚自然,动作缓慢一些、轻松一些、柔软一些,轻松缓慢地体验拜的每一个动作,以及动作的感觉,不要把拜佛的动作弄得急促、紧张。拜得太快,会慌、忙、急、乱,失去宁静、安定。拜佛时,前额着地,背部保持平直,身体是柔软的,甚至接触的地面也是柔软的、清凉的。二、礼佛不必立于中间,唯须虔敬礼拜即可。当知佛具三明、六通、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只要众生起心动念,佛无一不知,只要出于至诚心、恭敬心,什么位置皆是好地方。三、拜佛的心情要至诚、恳切,每一拜都要忏悔以往所做罪业,并且争取日后不再犯相同的过错。四、拜佛的动作一定要标准,不能因为拜的太急而动作不标准。标准的动作拜佛,能感动大众,且有益于身体健康。五、拜佛时要心存恭敬,不敢起别种念想,默念南无阿弥陀佛,耳朵要听,心中亦如此念,身要拜。六、如果将拜佛当作功课,就要制定一个每日必须完成的数量。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念佛一声,增福无量。阿弥陀佛!◎问:朝山的意义是什么?答:修行之法门颇多,朝山也是学佛修行法门之一,其朝山真义有六:一、朝山可培养我们人低声下气,消除我们的高傲之心。二、朝山可接引刚开始学佛的人,由浅入深的了解佛法之根本,以此培养善根成熟。三、朝山可渐渐净化我们无明习气,使我们的智慧渐增。四、朝山真正本意在于此道场有大善知识,可请善知识为朝山者开示解脱法要,以启迪智慧,顿破无明,证无生法忍,同出三界为宗。&五、朝山一步一拜或三步一拜、一拜一磕头,步步由黑暗转向光明佛道,心心由迷得悟。六、朝山因步步礼佛,可得柔软心、大悲心、大愿心、大智慧心、忏悔心,究竟能灭刚强心、高傲心、残酷心、独善之心、无惭愧心、愚痴心,转化光明智慧,若能正解六点朝山本意,不偏不倚,如法奉行,法法通圣意,诸佛赞叹,是名朝山大意。阿弥陀佛!&◎问:磕头拜佛的真相是什么?答:我们稍稍有一点小福报,贡高我慢,自以为是。……我们见了佛菩萨的形象要顶礼三拜。顶礼是折伏我慢。以我们尊贵的头顶,顶礼佛的足,这是折伏我慢。什么时候我们修到能够起点作用,真正把自己我慢降伏住,多拜佛。从拜佛当中真正觉悟过来。我们要把一切众生都当作佛菩萨,都当作善知识看待。这个贡高我慢的心,逐渐的就会收敛了。藏传的密宗,初学的学人,第一堂课就是要磕十万个大头,这十万个大头差不多在半年当中要磕完。显教里面虽然没有这种严格的限制,初学,老师通常教学生每天要拜三百拜佛,都是折伏我慢修行的方法。每天拜三百拜,你拜个两三年,从这个地方去体会。阿弥陀佛!佛寺的由来&&佛的简介&供佛菩萨&◎问:佛寺的由来在什么时候?&&&&&答:佛教传入中国后,“寺”随之而出现。公元第一世纪东汉明帝时,西域高僧迦摄摩腾和竺法兰应请来到洛阳,最初是住在中国专门接待外国使节和贵宾的官署“鸿胪寺”。&&&&&后来为供养这俩位高僧安置佛像经典和长期居住,就另给建造了一所住处,同时用他们驮运经卷的白马为新居“寺”命名为“白马寺”。&&&&&这就是我国最早开始建立的第一座佛寺。从此原做为官署名称的“寺”也就成为中国佛教寺宇的专称,而在“寺”前加以庙名,一直沿袭到现在。阿弥陀佛!&◎问:创造佛教的人是谁?答:这个人说起来谁都知道。他是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名叫悉达多,成道后称为释迦牟尼。他在幼年的时候,已经通晓世间一切学问,及至年纪渐大,看见世界上的人和物互相残杀,互相吞啖,循环不停,又感到生老病死是免不掉的,就觉得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苦的,非出一个解除苦恼的方法不可。因此到了十九岁的时候,他放弃了富贵荣华,出家修行,在修行的时候,受过许多艰苦,时常忍着饥饿,但却绝不因此灰心,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就得了道,成了佛。成佛以后,就在各处说法劝化他人。无论什么人能照他所说的话去做,就可以解除苦恼,就可以享受永久的快乐。释迦牟尼佛这样说法,说了四十九年,直到他八十岁的时候就涅了。以后佛的弟子们把佛四十九年当中所讲的道理记录下来,这就是现在我们所念的经。我们经常谈起的佛,就是这位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问:释迦牟尼佛为何不长久住世呢?答:为什么不用佛身继续给我们说法?不行,这些众生性识无定。如果佛久住世间,各位要知道,众生懈怠、懒散;不要紧,今天不听经,明天他还讲,今年不学,过两年再学不迟,佛他老在讲。如果说是佛马上要灭度,这下慌张,赶快学,不学,机会没有了,他就紧张了。所以佛示现灭度、示现住世,都是善巧方便,我们要懂这个意思。阿弥陀佛!&◎问:西方极乐世界之教主是谁?发了什么大愿?答:梵名Amita&-buddha&,为西方极乐世界之教主。又作阿弥多佛、阿弭F佛、阿弭稹B猿泼滞印h笥amita,意译无量。另有梵名Amitayus&,音译阿弥多C,意译无量寿;梵名Amita^bha&,音译阿弥多婆、阿弥庖胛蘖抗狻&又根据《悲华经》说:‘往昔过恒河沙数不可数千万亿劫的时间以前,有一个世界称为“删提岚”,劫名“善持”。其中有一个转轮王名叫“无诤念”,于宝藏如来处,发菩提心,期愿摄取庄严的净土。佛即为他授记,从此向西方过百千万亿佛土,有尊音王如来的世界,在那个世界过一恒河沙数不可数百千万亿劫的时间,进入第二个恒河沙数不可数百千万亿劫的时间内,此时的世界,已转名为“安乐”,你到那个时候当可成佛,号为“无量寿如来”。’阿弥陀佛因地修行时,依据《悲华经》所记载的誓愿,大略与《无量寿经》所发的愿相似。《一向出生菩萨经》又说:‘阿弥陀佛,在无量不可数时劫的时间以前,为转轮王的太子,名字为“不思议胜功德”,年十六岁时,从宝功德星宿劫王如来之处,听闻到法本陀罗尼。在七万年中,精进勤奋修行学习,未曾睡眠,也不稍微卧倒休息。后来得遇九十亿百千那由他诸佛,于诸佛所说的法语,皆能听闻受持修行学习,厌离在家剃发出世,作出家沙门。作出家沙门以后,更于九万年中,修习此陀罗尼,又为一切众生分别义理显扬开示。一生之中,努力精进教化众生,令八十亿那由他众生,发菩提心。积功累德,至不退转之地。’由此可知阿弥陀佛,由本愿力,生起的种种殊胜德行,无量亿劫以来,从事于成就庄严清净国土的工作。现在只取这些经文,约略标示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庄严净土的大概内容,至于极乐世界中其他依报正报的事情,皆完备地记载于种种经典中,现今并不全部收录。阿弥陀佛成道之本缘,据《无量寿经》卷上载,过去久远劫世自在王佛住世时,有一国王发无上道心,舍王位出家,名为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佛处修行,熟知诸佛之净土,历经五劫之思虑而发殊胜之四十八愿。此后,不断积聚功德,而于距今十劫之前,愿行圆满,成阿弥陀佛,在离此十万亿佛土之西方(十万亿指十恶业并非真实距离,意思是造十恶业就离极乐世界越来越远,西方也不是真实的方向,西方是指安稳、安养的意思),报得极乐净土。迄今仍在彼土说法,即净土门之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净土,故又称接引佛。据《般舟三昧经》卷上载,阿弥陀佛有三十二相,光明彻照,端正无比。另据《观无量寿经》之说,无量寿佛之身如百千亿夜摩天阎浮檀金之色,其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眉间之白毫右旋宛转,毫相之大小犹如五倍须弥山之高广;其眼清白分明,眼之大小犹如四倍大海水之纵广。其身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中有八万四千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摄于密教,以阿弥陀佛象征大日如来法身之妙观察智,称为甘露王。于金刚界曼荼罗中,称为受用智慧身阿弥陀如来,居于西方月轮之中央。其身黄金色,结三摩地印,种子为N(hri^h!),密号清净金刚,三昧耶形为莲花。于胎藏界曼荼罗中,称为无量寿如来,居于中台八叶之西方。其身为白黄色或真金色,闭目,身着轻衣,跏趺坐于宝莲上,结入定印。其种子为[(sam!),密号清净金刚,三昧耶形为初开之莲花。&按《无量寿经》之记载:在过去久远劫以前世自在王佛时代的世界中,有一个国王听闻了世自在王佛的说法后,内心充满愉悦喜乐,发起趋向无上菩提正觉的真实向道之心。放弃国土捐舍王位,出家作沙门,名为“法藏”。恭敬前往世自在王佛处所,请求佛陀开示说法,当时世自在王佛,为法藏比丘广泛地说出二百一十亿诸佛世界,及其世界中天、人之善恶行为,国土之粗劣恶浊或善妙殊胜,并应法藏比丘之愿,将所有国土的情况全部显现给他看。当时法藏比丘,听闻佛所说的庄严清净国土,并且承佛的大威神力而都亲眼目睹之后,起发了无上殊胜的愿力。此时法藏比丘心地清净寂然安定,心意无所执著。以长达五劫的时间,思惟修习选择摄取了庄严佛国利益众生的清净行愿,如是思惟修习之后,亲往世自在王佛处所,禀白佛陀:‘唯愿世尊不舍慈悲倾听思察,如是我所发的誓愿,今日应当完全地表露说明:四十八大愿的每一愿。当时法藏比丘说完此四十八大愿之后,大地普遍六种震动,天空落下殊胜妙华,空中传出音声赞叹:‘决定必成无上正觉。’阿弥陀佛!◎问:阿弥陀佛就是释迦牟尼佛吗?&&&&答:不是的。他是另一尊佛。因为他的愿力很大,又和这个世界上的众生最有缘,所以释迦牟尼佛才教我们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问:除释迦牟尼外,有没有另外的佛?答:佛教认为过去有人成佛,未来也会有人成佛,一切人都有得到觉悟的可能性,所以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阿弥陀佛!◎问:诸佛中哪一尊佛第一呢?答:在阿弥陀佛发愿文中的第一句是&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这并不是指阿弥陀佛第一、释迦佛第二、药师如来第三。  在佛教里面,每一尊佛都是第一,没有第二,因为佛各有各的第一,兜率净土,弥勒佛第一;极乐净土,阿弥陀第一;琉璃净土,药师佛第一;华藏净土,毗卢遮那佛第一;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第一。阿弥陀佛!寺院表什么&供佛菩萨&&&四大菩萨&斋堂供弥勒菩萨&◎问:佛寺院表的是什么法?&&&&&答:佛寺院也就是道场,进去大门第一个建筑物就是房门。房门也叫天王殿,天王殿里面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弥勒菩萨。阿弥陀佛!弥勒菩萨&&&&天王殿进门第一个见到的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塑造的是布袋和尚的形象;布袋和尚肚皮很大,满脸笑容,他所代表的意义就是佛弟子必须要具备以下的资格才可以入佛门;第一要有肚量,要能包容;第二要慈悲,要以欢喜心接待一切众生。&&&&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是表「护法」的意思。护法就是保护道场。道场是一种形式,是一种艺术,要是懂得它真正的意思,佛给我们讲的道场其实是在我们的心地。护法保护道场,真正的意思是保护我们心地的道场。&&&&东方持国天王&&&「持」是保持;「国」是国家。这里面的含意就是「负责尽分]。我们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负责;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把自己的工作尽心尽力做得圆圆满满,都能尽忠职守,这才能护持国家。&&&&表法C琵琶(乐器)&&&&负责尽责要做到恰到好处,不能超过,也不能不及。就像弦一样,你要是太紧了,他就会断掉;太松了,就弹不响了,一定要恰到好处,这就是我们对人、对事、对物都要守分寸,都要恰到好处。&&&&南方增长天王&&&「增长」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求进步。佛法讲精进,不但要进步,还要精纯。所以德行上要进步,智慧要增长,技能要进步。表法C宝剑&&&&这是表「智慧之剑」,能断烦恼。烦恼像丝、像乱麻一样,所以快刀斩乱麻,唯有智慧才能够把所有的这些繁杂的事情,统统都解决掉。&&&&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这两位天王教给我们的是要多看,多听;要读书,要读大乘,要到处去考察,增长自己的学问和见识。&&&&&&表法C广目天王(左手拿一条龙或蛇)&&&&龙跟蛇代表变化莫测。这是讲复杂的人心、社会、世界,常常在变化,有智慧才能控制得住,才能掌握到局势。表法C广目天王(右手拿一个看似像飞鼠的动物)要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飞弹,是战斗机。你有智慧,你能够控制,能够控制军事,控制军备,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世界和平。&&&&表法C多闻天王(手拿伞盖)&&&&伞是遮盖,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环保,遮盖灰尘,保护自己身心的清净。阿弥陀佛!◎问:供奉佛菩萨有什么意义?&答:佛菩萨的造像,不是依照人像塑造的,而是依照《佛说造像度量经》,将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很明确的显示出来。相好是果报,而果报是从修因上来的,让你一看到相好,就要想到一定要修好因,才会有好果报。此意义很深!&  佛门供养佛像,一般都是一佛二菩萨。&这一尊佛代表真如「本性」,菩萨代表从「性」起「用」。本性是空、是体,起用是有。体、相、用;「体」是空寂的,从「体」能够现「相」,现「相」就有作用。菩萨代表「相」、代表「用」佛代表「本体」。阿弥陀佛!◎问:四大菩萨表法的意义是什么?答:四大菩萨分别为: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表证大愿,观世音菩萨表证大悲心,文殊菩萨表证大智慧,普贤菩萨表证大行,这是以狭义立场而言,每尊菩萨都代表自己本有的风范与特性。大乘佛法的修学次第,是以四大菩萨做代表:第一位是九华山的“地藏菩萨”,第二位是普陀山的“观音菩萨”,第三位是五台山的“文殊菩萨”,第四位是峨眉山的“普贤菩萨”,用四大菩萨来代表整个佛法。地藏菩萨:地是心地,藏是宝藏。人们心地里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才艺,怎么样开发出来呢?依靠孝敬,孝养父母,尊重师长是开采心地宝藏的唯一方法。因此,地藏菩萨表孝敬,《地藏菩萨本愿经》被称为佛门孝经。观音菩萨:把孝养父母,尊敬师长扩展到对一切众生的大慈大悲是观世音菩萨表法的重要意义。要以善心善念善行对待一切众生。不分国土,不分族类,不分彼此,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互相尊重,互相关怀,永无间断。&文殊菩萨:慈悲、孝敬都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不能感情用事,一定要理智,理性。文殊菩萨代表理性,代表智慧。普贤菩萨:代表实行,孝敬、慈悲、智慧如果不能落实在生活上,不能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上就没有意义,就变成空谈了。所以普贤菩萨教给我们实践,实行。把地藏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的法门统统做到。&四大菩萨表现此意,他们代表圆满的大乘佛法。所以要从地藏菩萨那里学孝敬开始,进而学习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文殊菩萨的大智大慧、普贤菩萨的大愿大行。这样学习佛法,就不会迷信了!阿弥陀佛!◎问:家里供养佛菩萨形像的意义是什么?&&&&&答:佛的弟子和学生们在家里供养佛菩萨的形像目的有两个:&&&(1)不忘本,返本报始:&&&&佛是建立佛陀教育的创始人,是我们第一个老师,我们对于这个老师都念念不忘,应当尊敬,如同我们中国人怀念祖先,家里供祖先的牌位;祖先的牌位在家里可以跟佛像供在一起,祖先是我们的亲人,佛是我们的老师,孝亲、尊师,所以可以供在一起,这叫返本报始。(2)见贤思齐一看到佛,他是凡夫,他能成佛,我也应该成佛。见到佛像提醒我们觉而不迷。菩萨是佛弟子,是僧宝,菩萨僧;见到僧宝我们立刻想到身心清净,所谓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他给我们这样大的帮助。阿弥陀佛!◎问:供佛有那些位置呢?答:家庭条件好,房间多,可单独用一间做佛堂。如果没有条件,可将佛堂设在客厅,大众醒目之处。房小无客厅,亦可供在卧室,但像前必须挂一幔帐,念佛时拉开,不念时拉上,以免犯亵之过。佛像最好座西面东,如条件不允许,任何方向都可以,不必泥执。如果实在没地方,只要至诚,心中有佛,不供也可。阿弥陀佛!◎问:为什么斋堂要供奉弥勒菩萨呢?答:弥勒菩萨是佛在世时出家的比丘,地藏菩萨亦现比丘相,在唐朝时来到中国。此两位菩萨皆现比丘相,其他的菩萨都是现在家相的。弥勒菩萨在中国五代时,化身在浙江宁波童奉化县的岳林寺,现布袋和尚身度人,若人布施吃的或玩的东西,他全都装进布袋里,故有人把他的布袋叫做乾坤袋,乾坤是天地,布袋虽小,却能容纳乾坤在里面。他不修边幅,衣冠不整,样子疯疯颠颠的,但脸上却时常挂著笑容。当他的布袋装满东西後,就坐在地上。小孩儿们都爱亲近他,喜欢跟著他走。他也把他袋子内的东西分给大家吃,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好不高兴。有一次,布袋和尚从宁波宏法下来,来到天童寺。在浙江的四大丛林有天童、育王、观宗和七塔。天童寺乃最大的丛林,他常常去挂单赶斋。甚么地方有供斋,他都不会错过。在佛教里有一句话说:「三十里不赶斋是个懒罗汉」。意思是说,若在三十里内有寺庙供斋,一定要去应供,不去赶斋是个懒和尚。布袋和尚每天东奔西跑的去赶斋,吃斋时又不修边幅,衣冠不整他亦不在乎,自由自在,自得其乐。在斋堂中,身为纠察的职事师,在过堂以前一定要到斋堂巡一巡,看看行堂者有否把全部东西放得整齐有序,然後大和尚才来登座过堂。有一天,天童寺又有斋供,纠察师看到布袋和尚又来了,他心里早就很讨厌布袋和尚,不过既来赶斋,又不能不给他吃,所以只好由他。&这一回,布袋和尚竟然毫不客气&,大模大样登上大和尚的座位,当起大和尚来啦。纠察师看不顺眼,况且平日对他已有成见,就立刻过去,叫他下座。可是布袋和尚怎也不肯下座,这下子可把纠察师惹火了,趋上前去,动手拉他的耳朵,一拉拉到几尺长,回头一看,吓!他竟安然不动的坐在那里。当纠察师把拉耳朵的手放开,耳朵又缩回本来的样子,这一切的情形,刚好被进入斋堂的方丈看到了,知道这位仁兄功夫如此,决不是等闲之辈,一定是圣人化现,便叫纠察师不要拉他下来,任由他坐在上面,然後吩咐行堂在他对面另放一张桌子,和他对面过堂。所以凡是丛林过堂时都安放弥勒菩萨,而不安放教主释迦牟尼佛,这是有一段来由的天童寺过堂时,多放一张桌子给弥勒佛,这风气传开了,现在一般人过堂,虽没有另设桌子,可是在大和尚的桌前一定有安放一尊弥勒佛的圣像,原因就在此。宋朝r,岳林寺依布袋和尚的形像塑造了弥勒菩_像,自此天下佛寺山T也效,以笑口常_、大肚能容之弥勒菩_像为山之宝。阿弥陀佛!佛神可不可以在同案&&法供养&供水&菩萨名号隐含的义理◎问:如何尊敬佛像?答:1、不可批评佛像之庄严与否,凡佛像不得安于卧室内。2、凡经过有佛像处,应当整衣礼拜或合掌问讯:如在经堂、佛殿应当礼拜,如因时间、空间不便,可合掌或问讯。3、见有佛像损坏,应予妥善处理,切不可任意堆置:①&佛像若有损坏或不洁,应尽量修复,如重新裱褙等,并使其洁净。&②&如无法修复,纸制者应以恭敬之心火化,并将余灰持往净处掩埋。石雕木刻者,以恭敬之心火化或分解后,洒散于河川大海,勿使人践踏到。阿弥陀佛!◎问:家里有人信佛,但也有人信神,是否可将不同的神佛在同案供奉?答:这应该没有问题,佛在中间,菩萨供在两边,诸神供于菩萨的外侧,做为三宝的外护,也让诸神亲近三宝,修学佛法,种成佛因。如果取得家人的同意,在改信佛教之后,可对原有的神像焚香、供养、祷告,然后收藏起来,以免供的偶像太多,形成杂乱。阿弥陀佛!◎问:供佛的清水是否要烧开过的,还是用生水?有法师开示说,若用烧开过的水供佛对佛不尊敬。因佛曾说,观生水中有八万四千虫,若烧开的水,水中有虫的尸体,供佛对佛是不敬的。要如何才是正确的?答:正确的应该是没有这些妄想分别执着,有这些妄想分别执着我觉得都有问题。是不是开水,没有关系,刚才讲过了,它是表法,它不是供给佛喝的,而是什么?而是让我们看到这杯水的时候,我们的心要像水一样,平等,要像水一样清净。提醒我们时时刻刻要保持心地的清净、平等,它取这个意思。因此水要干净,烧开不烧开我觉得没有关系,这不重要,要干净。最好用透明的玻璃杯,你看得很清楚,这样就好,就很如法。阿弥陀佛!◎问:几大菩萨名号隐含的义理是什么?答:大智,文殊菩萨:文殊菩萨表智,文殊菩萨以智慧著称。他洞察纷繁世理,善于引导教化,不仅指引着芸芸众生,而且还被喻为三世诸佛成道之母,&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放钵经》)。文殊菩萨在过去世曾身为七佛之师,连释迦牟尼佛也曾得到过他的教诲,其智慧的深广锐利,可知矣。在诸大菩萨中,文殊更被冠以&大智&的尊号,他作为辅佐释迦牟尼弘扬佛法的上首,被敬称为文殊师利法王子。阿弥陀佛!答:大慈,弥勒菩萨:译曰慈氏。名阿逸多,译曰无能胜。或言阿逸多为姓,弥勒为名。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绍释迦如来之佛位,为一生补处菩萨。先佛入灭,生于兜率天内院。彼经四千岁(即人中五十六亿七千万岁),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初过去之弥勒,值佛而修得慈心三昧,故称为慈氏。阿弥陀佛!答:大悲,观音菩萨: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他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阿弥陀佛!答:大愿,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曾发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虽没有成佛,却已达到了佛的境界。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托咐,在释迦寂灭后未来佛弥勒降生前这一段无佛世界里,担当起教化六道众生的重任,其地位相当于“代理佛”。&阿弥陀佛!答:大行,普贤菩萨:普贤菩萨辅助释迦佛弘扬佛道,且遍身十方,常为诸佛座下的法王子,他和释迦牟尼、文殊菩萨合称为“华严三圣”。故普贤行愿品言:‘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又言:‘十方如来有长子,其名号曰普贤尊。’普贤菩萨,不但能广赞诸佛无尽功德,且能修无上供养,能作广大佛事,能度无边有情,其智慧之高,愿行之深,唯佛能知。《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卷四十说普贤菩萨十种广大之行愿,即: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经中一一述此十大愿,明其功德无量,临命终时,得此愿王引导,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然此十大愿为一切菩萨行愿之标帜,故亦称普贤之愿海。以此菩萨之广大行愿,一般称为大行普贤菩萨。阿弥陀佛!答:大威,大势至菩萨:根据《观无量寿经》记载:大势至菩萨以独特的智慧之光遍照世间众生,使众生能解脱血光刀兵之灾,得无上之力量,威势自在,因此,大势至菩萨被认为是光明智慧第一,所到之处天地震动,保护众生,免受邪魔所害。阿弥陀佛!佛像开光&处理废旧经像&香灰◎问:新佛像为什么要开光及如何开光?答:开光又称开光明、开眼、开明、开眼供养。《禅林象器笺垂说门》中说:凡新造佛祖大像者,请宗师家,立地数语,作笔点势,直点开他金刚正眼,此为开眼佛事,又名开光明。在佛教中,经过开光后,佛像便不是原来的木雕石塑,而是具有宗教意义上的神圣性,受到佛教徒的顶礼膜拜。  任何仪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义,开光也不例外。佛教认为,我们众生从无始以来,就受到无明尘垢的污染,而不能彻见诸法的真理,所以需要开发我们内具的智慧。唐代神秀禅师说过:“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所以,在开光仪式中,行使主法的人拿起毛巾向佛像作拂尘的动作,这是表示要拂去众生心地上的垢尘;用镜子一照,表示垢除净显,明心见性,真正见到诸法的本来面目;用朱砂笔点向佛眼,是因为眼睛代表了智慧,所以点开佛眼,开发众生的内在智慧。  现代一般开光,已经趋向形式、迷信,把开光的意义完全丧失掉了。实际上,开光这桩事情非常重要,它真正的意义,就是说明供养这一尊佛菩萨形象意义之所在。这个事情就如同世俗间一个伟人的形象,我们建筑成就了,举行一个开幕的典礼。在典礼当中一定要向大众说明他在世的事情,丰功伟业,他对社会大众的贡献,对国家民族的贡献。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使社会大众见到他的形象,就生起效法他的这种心念,这就是佛教开光的意义。阿弥陀佛!&◎问:怎样处理废旧经像?&答:经像之不能读不能供者,固当焚化之。然不可作平常字纸化。必须另设化器,严以防守,不令灰飞余处。以其灰取而装于极密致之布袋中,又加以净沙,或净石,俾入水则沉,不致漂于两岸。有过海者,到深处投之海中,或大江深处亦可。小沟小河,断不可投。如是行者,是为如法。若不加沙石,决定漂至两傍,仍成亵渎,其罪非小。而秽石秽砖,切不可用。阿弥陀佛!◎问:每天早课时上香,日久香炉的灰满了,请问香灰应如何处理?&&&&答:香灰满了之后,你可以把香灰包起来,供养别人。有很多人说他找不到香灰,就是我们同修当中都很多,他想烧香找不到香灰,找不到,有人用米,有人用其他的东西,用沙。另外就是你可以到寺庙里,寺庙里大香炉(大鼎),那个很大,可以放在那里面。如果再找不到的话,这个香灰可以埋在干净的泥土里面,你挖深一点,埋在下面。或者是放在水边,水要是流水不是死水,流水,放在水里面,都可以。总是你有一个真诚心、恭敬心来处理,这就正确。阿弥陀佛!烧香&烧香祈福◎问:烧香的含义是什么?答:第一、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第二、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第三、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第四、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_、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上香以三支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诚心”。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  把香点燃后应插在香炉中间,第一支香插在中间,心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心中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边,心中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阿弥陀佛!◎问:烧香祈福的正确方法是什么?答:在寺院里常常见到众多的居士大把大把地,一捆一捆地,甚至是整箱整箱地在香炉里烧香,他们认为多烧多福,多烧香说明我心诚。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毫无根据的偏见误解。这种偏见误解反映到生活中,就造成一系列的恶果,比如说,在行为上破坏卫生,污染环境;在信仰上,形成一种迷信现象,使我们佛教倍受现代文明社会的批评,成为落后不开化的代名词……所以说,多烧多燃的风气决不可长,更不可带到家里去。每当遇到烦心事,心里还是会很乱,许多人就非常想到庙里去烧香,拜一拜,求求佛菩萨。&一直以来,人们都有一个误解,就是俗语说的: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说看一个寺院兴不兴盛,是看它的香火旺不旺,如果香火旺,就用“香火鼎盛”来形容。事实上,这是一个绝对的错误。&佛陀不需要香,也不需要我们供灯供水果给他,有这种需要的是我们。香――是代表信香。燃一支香,见到这个香,闻到这个香,对于佛陀在经典里面的教诲深信不疑,它表信,一定要依教奉行。果――代表菩萨涅的果报是我们希求的。水果不是供给佛菩萨吃的,果代表我们本具的四种果德:常、乐、我、净供果就是教我们看到水果时,就要想到破除妄想执着,才能恢复自性德能。我国最早的寺院本来就是教学的场所,佛堂是教室。是专门研究从国外引进的佛学经典著作并实施佛学教育的。因此,寺院里几乎没有一样不可以用作教学,就是那些供具也有它的教育意义:佛门每一个殿堂,所有一切佛菩萨全是表法,全是代表教学的内容、宗旨和意趣;可惜的是,有的人今天把他当作神来看待,烧香磕头,求他加持。除了这些佛菩萨、罗汉、诸天护法神像表达教学意趣之外,这么多的名号,这么多的形像,代表佛教教学的科目无量无边。佛像前面所有的供养具也是表法的,地藏经科注提到一些,华严经疏钞讲得最详细。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每年春节及农历初一、十五等日期,广大群众有到寺院烧香礼佛、祈福求安的习惯。为使十方善信种植福田、广获法益、正善正行,以满所愿,故将烧香祈福的正确方法简要的介绍给大家,以祈共沾法益。&福从哪里来?我们一定要懂得,决定不能迷信,迷信是错误。你看许多无知的人进入寺庙去烧香,听说烧头一炷香价钱很高,那是迷信。烧香求什么?求佛菩萨保佑,赐福给他。佛菩萨是贪官污吏,为什么?你跟他谈条件,你看菩萨,你保佑我发财,我今天赚一百万,我拿一万块钱来供养你。你看看,很厉害,我赚一百万,我拿一万块钱给你,把佛菩萨全都当作贪官污吏,你怎么能求到福?你在那里造罪业,你起心动念就错了,怎么可以这样侮辱佛菩萨?以为佛菩萨跟你一样都贪财,佛菩萨要有那个本事,要你干什么?他为什么不要一百万,要你的一万?他一百万拿,一万都不给你,哪有这么傻的佛菩萨?所以我们的心态全错了,全是迷信。我们供养佛菩萨、礼敬佛菩萨,表示我们对他的尊重、爱戴,我们对他有没有求?不能有丝毫去求,为什么?那是假的,俗话说「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他怎么能保佑你?财从哪里来的?命里有财,前世财布施多,命里才有财,现在命里没有财,那修布施,把它补出来,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他教我修这三种,财、法、无畏。没有钱,他问我,一毛钱有没有?我说一毛钱可以。一块钱?一块钱还行。你就从一块、一毛布施,要常常存布施的心,这个很重要,你要常常布施,财、智慧、健康长寿就会自然来,根本不用求。阿弥陀佛!◎问:烧香礼佛应当发什么样的愿?&答:烧香礼佛时应当心地清净,果能一尘不染,获福无边。若要发愿,当放弃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念头,发利益社会、利益众生之大心愿,则功德无量。佛经上讲“礼佛一拜,灭罪河沙;念佛一声,福增无量”。阿弥陀佛!&&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只有业随身◎问: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是什么?答: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流转的生命。生命究竟从何处来?又将往何处去呢?佛法说:生命是由因缘而来的。因缘是什么?因,就是生命的根源;缘,就是生命赖以存续的条件。生命不是突然有的,也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由于许多条件的相互依存而产生的。人的一期生命不过数十寒暑,一期生命结束后,又转往何处去投生呢?或升天、或做人、或地狱,在五趣六道中流转不已,这个形体消灭了,另一个形体又诞生了。有情生命死了会再生,生了还是会死;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在生死轮转中,生命是永远不死,是永恒不灭的。人活着的时候,往往迷迷糊糊的造业,死的时候,又被业力牵引,仓惶无奈的离去。没有修行的人,对生死皆无法掌握,只能任由身边的人随意处置。可叹的是,在未来的某一个时空,我们必将面临死亡,所以,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是每个人都应关心的问题。阿弥陀佛!◎问:为什么人死只有业随身呢?答:人生在世,莫待老来方学道,试看那些孤坟,尽是少年人。不要留恋世间的五欲(财、色、名、食、睡)之乐。人世间的一切都是假相,你钱再多,官再大也不过百年,生是光溜溜的来,死是光溜溜的去。何苦为了人世间蝇头小利苦苦相斗?造业一生?世间名闻利养带不走,你再多的财富,你走的时候一文都带不去,再高的地位也带不去,再亲的亲人也带不去,古人所谓「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阿弥陀佛!烧香求财可以吗&学佛不贪图财宝◎问:烧香求财可以得到吗?&答:不可以。佛经上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关键要懂得其中道理,求财要如理如法去求。燃香成灰是表示无私的奉献,即佛门所说的“布施”。这启示我们:人生求财求福,先要舍财种福。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舍是因,得是果,舍得不二。现在的人贪婪心极重,烧上一柱香就在佛前求长寿;求平安;求富贵;求发财;求儿女......根本不信因果报应,命中无有,他强求,求来求去,求的烦恼无尽,说佛不灵。求不来嘛,他命里没有上哪求来呢。在佛前,妄求一通。给佛上好香,上高香,和佛谈条件呢。好事他全要,坏事远离他。他不知当下他所承受的一切果报,是他前生、前世早已种好的种子,只是时间到了,成熟发芽而已。‘佛’教导我们深信因果,随遇而安。在起心动念上,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好的命运果报不是佛赐的,是要我们自己修来的。两个人同时诚恳的烧香,一个人发了大财而另一个人却颗粒未收,其实,发财的那个发的是他命中本有的资财,没发财的那个是由于命里没有库存多少资财,所以即便他和第一个人做相同的动作,却不能和第一个人一样的发财。发不发财主要还是要看你的福报,不能直接归结给烧香。许多不明此理的无福之人,总有这样的困惑,认为我如此烧香了,可总是发不了财,因而埋怨菩萨不灵。要知道想发财不是单靠烧烧香就可以达成的,是要依靠一个人的福报来决定的。所以,一个人的福报是自己修来的,不是佛菩萨施舍给你的。佛门常讲:“命由己造,福由己求。”烧大香就发大财吗?这纯属“以凡夫之心,度诸佛之腹”。大彻大悟、大慈大悲的诸佛菩萨,又怎会像凡夫众生一样,去在意你大香小香而分别赐富呢?当然不会。咱们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天必佑之。阿弥陀佛!◎问:求佛菩萨保佑我们平安、发财、健康能吗?&&&&&答:求佛,是向内祈求,向自己的自性弥陀祈求。通过读经论明白道理后,如理如法修行,&将无始劫来的贪嗔痴三毒烦恼先舍掉,恢复本来的佛性,离开生灭法亦不一定找得到不生不灭清净自性,会显现出不可思议殊胜的佛力加持。求佛,并不是求佛菩萨保佑我们平安、发财、健康,而是求他老人家引导我们离苦得乐永出轮回之苦。阿弥陀佛!◎问:学佛的人是不贪图财宝和势力吗?&&&&&答:真正学佛的人是不贪图的。你想,释迦牟尼佛抛弃了一国的太子不做,无数的金银财宝不要,他可是贪图钱财势力的吗?学佛就是学佛的思想,学佛的行为,自然也不该贪财图势了。不过,要知道,干一点有益于大众的事业,用自己的精神或劳力,换几个钱以养活自己和家庭,这不算是贪财。凡是在军政机关干事的人,只要能真诚地为大众谋福利,保卫弱者的利益,这不算贪势力。阿弥陀佛!出家&居士◎问:出家任是什么?答:首先,要明了出家的真实意义。一般人只懂得出世俗之家,以为到寺庙剃头、染衣,就是出家了。其实这只是一种形象的出家,而佛法着重的是实质的出家。何谓实质的家?烦恼是家,生死是家,轮回是家。佛教导我们,断烦恼就出烦恼之家;了生死就出生死之家;脱离六道轮回,就出轮回之家。形式上无关紧要,实质非常重要。在家居士如果明白这个道理,能够断烦恼、了生死、出轮回,就是真正出家。学佛不一定要出家;佛教徒可分为: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尼、婆塞、婆夷七种。其中前五种为出家佛弟子,后两种是在家佛弟子。出家人要弘法利生,把佛法传承下去,在家人是护持佛法,协助出家人,使正法久住在这个世间,利益人天。这在职责上稍稍有点不相同,修行功夫上没有差别,完全一样。阿弥陀佛!&◎问:出家人也有懂佛法和不懂佛法的两种,我也知道了,相信了。但是有些研究过佛学的人,他们的人品怎么也不见得好呢?答:这也不可一概而论。佛教徒良莠不齐,不能归罪于佛教。要知道,一大片谷地里面有几茎稗子,这是难免的。况且这少数略懂佛法,品行不正的人,若是全不懂佛法,他们的行为可能会更坏哩。再说,学佛不是一发心修习就可以把行为修正过来的。一部分学佛的人确是真心学佛,可是他们过去世所带来的恶习气,一时不容易除去,所以他们的行为,有时反不如恶习气浅而未学佛的来得正直。可是我们只见他们行为失当,而不知道他们暗地里在对佛深深忏悔,毅然决然地想逐渐洗清自己的污渍哩。对于这类人,我们正应当以宽大的怀抱去原谅他们,同情他们,鼓励他们,对于他们的前途,寄予极大的希望才是。&&&我们学佛是学习佛的行为和佛所指示我们的法门,不是学习某一些不守清规以身谤法的出家人和居士,我们须以佛说的经典为学习的准绳,而依教奉行啊。阿弥陀佛!◎问:居士应具备什么的条件?答:在《杂阿含经》(三三、九二七等)的规定,在家居士,应该具足五个条件,称为五法具足,那就是:第一、信具足:信心第一要紧,如不建立深切的信心,一切的问题,都是不必谈的。对佛教,首先要有正确的信仰,信仰的中心,是佛法,佛法能使我们离苦得乐,所以要信仰。佛法是由佛说的;佛法是由僧众结集(编辑)、传流、住持、弘扬的,所以也要信仰。合起来,便是信仰“佛”、“法”、“僧”,称之为三宝。信仰的入门,便是皈依三宝。皈依三宝,是将整个的身心,无条件地沐浴在三宝的光辉与恩德之中,皈依三宝之后,便能从三宝的启导之下,得到人生大道的指归――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八正道。第二、戒具足:主要是指五戒――不杀生(不杀动物,而非即是吃素)、不偷盗、不邪淫(不与夫妇之外的异性交接)、不妄语、不饮酒。五戒本是三皈弟子的必修课目,皈依三宝与受持五戒,本不该看做两个阶段的两层意义,如果皈依了三宝而不受持五戒,好比只向学校登记注册,而不真去上课求学,那只是种善根而得不到现实的利益。五戒十善是人天道中的人天业,如果不能受持五戒,那就连人天道中的人天果位都保不住,岂能解脱生死?如果向往出家生活,而又为现实环境之所不许,那也不妨于五戒之外&可以在每月阴历的六斋日(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及月底最后两日),受持以一日一夜为期限的八关戒斋。所谓八关戒斋,是指:(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一日一夜不可与异性交接)。&(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著香花,不香油涂身;不歌舞娼妓,不故往观听。(七)不坐卧高广大床。&(八)不非时食(俗称持午,过日中之后,只许饮水,不得进食。)&第三、施具足:施的内容,是以尊敬心供施父母、师长、三宝,以悲悯心布施孤苦贫病;以公益施舍,促成社会大众的福利。第四、闻具足:持戒、布施,是重于福德的培养与经营,若要求得佛法的正知正见,并且如理奉行佛法的话,那就必须从闻法入手。看经,也是闻法之一,但是,经义博大精深,亲近善知识,“往诣塔寺”,“专心听法”的点化讲授,仍是必需。这该是居士进寺院的最大目的。第五、慧具足:这是对真谛的体会或领悟,这是从闻法的精进实践而得的一种实证经验。佛陀时代,每对俗人说一次法,便有很多人,由闻法而见谛,证得初果,那就是慧具足的典型。阿弥陀佛!&教学目标&&香灯烛花果水&欢喜赞叹◎问:佛教的教学目标是什么?答:佛教教学的方针是彻底破除‘迷信’,永出六道轮回。佛门常讲:‘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迷是什么呢?对自己、对生活环境的真相不了解。因为不了解真相,往往就看错了,也想错了;看错、想错,也就做错。做错的结果就是苦啊!如果一个人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能够真正理解,没想错、没看错、没做错,所得的结果一定是快乐。所以‘破迷开悟’,是从因上说;‘离苦得乐’,是从果上说。为达到这个目的,佛教教学的方针是‘破除迷信,启发真正的智慧’,让我们有能力在现实环境里辨别真、妄、邪、正、是、非,乃至于善、恶、利、害。然后再帮助一切众生建立理智、大觉、奋发、进取、乐观、向上的慈悲济世的宇宙人生观。阿弥陀佛!◎问:为什么佛在度众生时有三不能呢?答:第一不能代人转业,就是各人的业各人自己受,无法转给他人。第二不能代人成佛,各人的生死各人自已了。第三不能度无缘众生。因为佛力再大也大不过业力。不能替人转移业障。&就是不能将某甲的业转给某乙来受。既是说佛陀不能违背世间的因果,&佛陀成佛也是顺着世间的因果,&所以佛陀是一位觉悟者,&并非是主宰者。  佛陀不是万能,&不能使我们成佛,&他只能慈悲的把觉悟的道理开示出来,&教导依据佛法去实行,&精进不懈,&那我们就能与佛一样证悟涅,&解脱生死--成佛。&&&&佛为人们指出一条解脱人生烦恼的道路。只要我们遵照佛陀慈悲为本的教诲去做,自然会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佛教的目的就在于彻底破除迷信,启迪正智、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永出轮回从而达到解脱一切苦难,获得圆满、真实、幸福生活的目标。阿弥陀佛!◎问:佛陀是不是千变万化、有求必应的神呢?&答:佛陀并不是千变万化、有求必应的神,而是真理的发现者。佛主宰不了众生的命运,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佛是一位慈悲的教育家,佛法是让你完成觉悟人生的方法,佛不在别处,他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但不是无所不能的救世主。佛陀是一位智慧和德行圆满的觉悟者。世人都在苦苦地求索,梦想着找到自己的归宿。殊不知,思念着我们的人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归宿。每每读到佛的东西,总有很多感动。佛就像母亲一样,永远都有一颗大慈大悲的心,念念为众生着想――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三千大千世界,把一切众生都视如自己的儿、女,心生慈悲,哪怕再十恶不赦的人,都愿度化;佛规劝人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佛都在你的身边。不论你身在何方,不管你曾经有过多少罪恶,只要你在心里轻声呼唤,慈父“阿弥陀佛”……,慈父“阿弥陀佛”都将守护着你,救度你离苦得乐,永出六道轮回!阿弥陀佛!◎问:香、灯烛、花、果、水等供具是什么意义?答:香――是代表信香。燃一支香,见到这个香,闻到这个香,对于佛陀在经典里面的教诲深信不疑,它表信,一定要依教奉行。所以香是表信香,表相信。香也代表五分法身香,五分法身是什么?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它表这个意思。香不是让佛闻的。灯烛――代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换句话说,我们在社会上,要知道牺牲自己成就别人,这是菩萨行。以我们的智慧、技能、劳力,无条件的为社会大众服务,这就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花――代表因果的因,开花之后就结果,花好果就好。所以看到花,就要想到种善因得善果。善因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修六度万行,六度: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染污)、忍辱(度_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智慧(度愚痴)。果――代表菩萨涅般的果报是我们希求的。水果不是供给佛菩萨吃的,果代表我们本具的四种果德:常、乐、我、净供果就是教我们看到水果时,就要想到破除妄想执着,才能恢复自性德能。水――表清净平等,看到水就要想到像水一样平等不起波浪。我们的心一天到晚妄念很多,妄念是波浪,心里面贪_痴慢是染污。看到水之后,立刻觉悟,日常生活当中,不论外境善恶美丑,要用清净平等的心态面对一切人事物。清净心、平等心就是佛心、就是真心。由此可知,供养这些器具确实有它的必要性,而不是迷信。阿弥陀佛!◎问:为什么欢喜赞叹,他有多大功德,你就有多大功德?答:六道众生业习非常重,为什么?不知道“随喜”,不知道随喜的功德之大。人能随喜,傲慢嫉妒这些障碍都没有了。看到别人好,别人超过自己,能生欢喜心,这个难得了。这是大德,你的功德不在他之下了。在他之下怎么样呢,嫉妒障碍,想方法破坏他,不让他成就。那就造罪业了。你看到欢喜赞叹,他有多大功德,你就有多大功德;甚至于你的功德超过他。那么现在我们看今天社会,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随喜”太少了。看到什么?看到竞争,看到斗争。特别是同一个行业,不择手段的破坏别人,一味希望自己成就,超过一切人,一切人都不如我。这个念头不好,这个念头是什么?自私自利,这个念头就是缺德。它不是功德,没有道德。现在人我们普遍看到的自赞毁他,自己赞叹自己;抬高自己,贬低别人,毁谤别人。这是在现在社会普遍看到的,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你细心观察。心里头见一切人都是好人,见一切事都是好事,才能生的出随喜赞叹,成就功德。不善的事情能随喜吗?我们在“称赞如来”里头讲过,这个人所作所为违背性德,那怎样?不赞叹,这就对了。阿弥陀佛!&三皈依&皈依须知◎问:三皈是什么?答:三皈依,即是皈依三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与「归」同义,是回头的意思;『依』即依靠。从何处回头?依靠什么?「佛、法、僧」是我们的依归,修行之标准。好比上学,首需办理注册手续。我们进入佛门,希望正式接受佛陀教育;法师即代表三宝,将学佛的指导纲领传授给我们,称之为「三皈传授」。我们接受三皈,从今而后,依照「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三大纲领来修学,即是真正的佛弟子,佛陀的学生。三宝,是佛、法、僧。从内涵而言,有自性三宝;从形象上说,有住持三宝。自性三宝--觉、正、净,是佛法教学的总纲领;住持三宝--佛像、经典、出家众,则是提醒我们念念不忘自性三宝的形象代表。阿弥陀佛!◎问:皈依须知什么?答:法师传授三皈,是把佛陀修学最高指导的纲领传授给我们,我们依教奉行才可以成为三宝弟子。应知,我们是皈依三宝;而不是皈依某人、某位法师。在明朝末年即有此现象,此等流弊也有五百年了;如果接受皈依者误会,认为我是皈依某位法师;法师本身也搞错了,认为某居士、某达官贵人是我的皈依徒弟;这种错误观念,造成法师各自脱离僧团,寺院各自独立;如此,则非十方道场,不是一个团结、和睦、圆融的团体。对整体佛法的弘传与修学,产生了严重的障碍,严重的破坏。我们皈依三宝,法师为大家传授三皈,这位法师是属僧团里的一员,由他代表整个僧团(这个僧团是尽虚空、遍法界广大的僧团),为大家传授三皈,为大家做见证人。我们在三宝前发誓接受三皈戒,法师为我们做证明。三皈证书,后面的具名是「三皈证明阿^梨」;『阿^梨』即是我们通常讲的老师,做证明的老师。「我们是皈依三宝,而不是皈依某位法师」--必须真正认识这点,皈依才如法,功德无量无边,十方诸佛赞叹,一切龙天善神拥护。阿弥陀佛!◎问:怎样才能有善神护法的保护呢?答:大家都喜欢戴这个护身符,那个护身符,买这个保险,那个保险,其实这些都不保险。最好的保险是皈依三宝。《戒经》上说得好,真正能够做到三皈,你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你。古德有言:「正法所在,必有护法。」此言不虚。善神护法喜欢善业,喜欢具有善根的人,喜欢能做好事的人。你要是有善念,有善根,存好心,做好事,善神护法自然就来了。皈依三宝的人都是喜欢善根、喜欢无漏功德的人,都是具有善根、具有无漏功德的人,善神护法自然就来保护你了。现在的人都害怕有魔。魔是自心的显现,也是自己的业力的显现。&多数修行人“能说不能行”着魔都是属于这一类的人,他有魔障。在《慈悲三昧水忏》里面,连悟达国师都遭魔障;在《楞严经》里面开头就看到,阿难尊者遭魔障。想想原因在哪里?“能说不能行”。“能说又能行”,决定不会着魔。护法神只是从外面保护,你里头有心魔,心魔会勾结外面的魔,内外勾结,护法神也没办法。这个事佛在《楞严经》里面讲得很透彻,《楞严》里面讲五十种阴魔,内外我们要辨别清楚。阿弥陀佛!◎问:佛菩萨及护法神是怎样保护修行人的?&答:有的修行人,学佛修行后运气好了,财运也好了,很欢喜。而有的修行人却发现自己学佛修行后,运气反而不好了:以前能赚钱,现在不赚钱了,甚至负债累累,而越是急着赚钱还债,就越是赚不到钱,债务反而越背越重。这是为什么呢?佛菩萨渡人分顺渡、逆渡和顺而不渡三种。对真修行人,要求的是功德而不是福报。对修行人的财运,讲究的是中道。也就是说,如果你是真修行,佛菩萨和护法神,一定会保障你的衣食住行。&让你能够养家糊口,衣食住行无忧,不会让你挨饿受冻;并保障你的生命安全,能让你安心修行,这是肯定的。此为顺度。有福报又真心修行的人,佛菩萨和护法神,绝不会允许你奢侈挥霍,很快就把福报耗尽的。所以这个时候就会给你磨难:让你事业不顺,经常破财,给你烦恼,让你生起出离心,不执着世俗的享受和福报,努力让你从世俗的束缚中摆脱出来,以便让你净心修行。此为逆度。&如果你已经富有,却还想求菩萨保佑继续发财。你会发现,越求越破财。而有的人这时就会对佛菩萨失去信心,觉得我都这么虔诚了,佛菩萨和护法神却不保佑我。其实这也是佛菩萨和护法神在逆渡你。如果你碰到上述情况,应该恭喜你,因为你是真修行人。不过也要提醒你作出选择:是要功德还是要福报?是要惜福还是要享福。而对生活已经过得很好,甚至奢侈浪费,开始腐败的弟子。如果你不是真修行,烧香拜佛,布施供养,是为了求取更大的福报,却因为你奢侈浪费,你的福报很快就会享受完,佛菩萨和护法神是不会去保佑你的。此为顺而不度。其实这些都是佛菩萨和护法神为你好,是真正的保护你。只要静下心来你就会发现:无论你怎么破财,你都不会倾家荡产,不会一无所有。即使欠债,债主也不会太逼迫你。而你其实还是衣食住行无忧,只是没有发财而已。有的人发了财还想发财,钱财多了又怕被偷被抢,还怕子孙败家守不住,就这样为钱财辛劳担忧一辈子,作了一辈子钱财的奴隶。修行人应该安于平淡,有饭食充饥,有房屋安身就够了。这样既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健康成长。“有钱难买少年穷”,对子孙后代不溺爱、不娇生惯养,不让他们从小养尊处优。而是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从小养成节俭、勤劳、惜福的美德。阿弥陀佛!正法&像法&末法&需警惕的问题&◎问:佛教有正法、像法、末法吗?答:据有关佛典所述,任何佛法(世俗谛)都会经历三个阶段:正法、像法和末法。对于不同的众生及空间,三个阶段的时间长短不一,对于我们地球空间而言,三个阶段累计为一万二千年。宇宙万法随业力而运转,佛法是生灭法,也一样随众生业力、因缘而生灭。  据说释迦佛的法运是一万两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也有人说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  根据《像法决疑经》、《大集月藏经》等诸大乘经典,将佛教法运分为三期,即正法、像法与末法。每一期法运各具特点。经云:“正法一千年,持戒得坚固;像法一千年,禅定得坚固;末法一万年,念佛得坚固。”又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而得度生死。”正法、像法、末法,这皆是众生的业报所感现的。正法时期――正法为释迦牟尼佛出世到涅后一千年。特征是修道证果者很多,佛法坚固、纯正,众生善根福德深厚,功利思想较为淡薄,对一切善法易生出信解和信心。比如释迦牟尼佛住世时代也是中国“夜不掩户,路遗不拾“的时候,那时候社会风气较好。&  像法时期――像即佛像,是以佛像、佛经等来表正法(相似于正法)。人们根基较为纯正,修道证果者相对较多,但佛法已经慢慢开始分化、流变了。时间也为一千年。&  末法时期――教法从衰微到灭亡时期。佛法分化、流变渐渐会变得严重,社会风气不好,信外道、邪师传法的人多于信正法的人。随即佛像、佛寺庙、佛经等开始变质,甚至最后还会不复存在。时间为一万年。&  以上足以说明,我们这个时代应该为末法时期的“开端”。所谓末法时期,地球人类的共业所感召,知见上的障碍较大,不是迷信科学,就是迷信外道法师、邪教法师,对正法误解甚深。正法是心法,不能浮躁和急功近利,否则心念芜杂,易化现出变态反应、连梦境也会怪相纷呈。释迦牟尼早说过,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里的沙子那么多,这些外道或邪教法师很容易有一个特点,声称自己是活佛转世或佛菩萨在来,代点附外小神通,谤毁正法和不守戒律。&阿弥陀佛!◎问:学佛者需警惕的问题是什么?答:拜佛不是弯下身体,而是放下我慢;念佛不是声音数目,而是与佛相应;合掌不是并拢双手,而是恭敬万有;禅定非长坐不起,而是心外无物。欢喜非颜面和乐,而是心境展示;清净非摒弃欲望,而是知道取舍;布施非毫无保留,而是懂得分享;信佛不是学习知识,而是注重实践;弘法不是答疑解惑,而是以身作则。阿弥陀佛!明辨佛&神&迷信◎问:怎样明辨佛神呢?答:学佛第一个重要的条件,是要有正知正见!许多人虽然已学佛了,但仍神、佛不辨。佛教徒应搞清一个观念,那就是佛与神是不同的。释迦牟尼佛是已觉悟人生、宇宙真理的圣者;他放下一切世俗荣华,在深山丛林中修行,于菩提树下悟道,继而为众生说法,教化众生,开启众生的智慧,去除众生的烦恼,让众生觉悟菩提,成圣成贤。因此,佛是超出三界,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得到解脱的圣人。至于神呢?在道家、佛教以及《易经》中则各有异说,但总括而言,凡是有浩然正气、正直无曲,对国家民族有所贡献的,死后皆可成为神。众神也有正邪之分。如关公、岳飞、文天祥等,因为其凛然之忠义精神,广受后人敬仰拜祭,是了不起的正神。邪神,则是依照邪术修炼成为精灵的物体,虽亦有神通,但仍脱离不了鬼道。此外,还有天神、地神之分,有某些教派说天神皆由玉皇大帝(佛教称为帝释,居欲界忉利天)所册封,如雷神、电神、水神、火神、稼穑神、祸福神、草木神等;地神如城隍爷、土地公(城隍爷如阴间县长、土地公则如阴间邻里长)等等不一而足。神的福报虽然也不错,可是依然没有断除烦恼,仍无法超脱三界,等到福报享尽,还是要堕落轮回。由此应知,神不是佛,也非菩萨,佛教徒应该加以审慎观察,以免神佛不分。阿弥陀佛!◎问:迷信是什么?&  答:迷信专指人对事物的一种痴迷信任状态,也是迷惘地信服,盲目地相信。现在学佛的人,说实在话,迷信的多!到庙里面去烧香拜佛,为什么?为了升官发财,为了求保平安,都为这个。&学佛的人,不懂得什么是佛法,这就是迷信!求神拜佛,能不能得到好处?得不到,只是自己在安慰自己而已。&听说这个地方的佛很灵、哪个山有感应,他去求,真的得到了,那也是命中已经定的,在那个时候有,他得到了,与拜神求佛不相干。佛法是师道,这要清楚,你把佛菩萨当作神明去膜拜,那就是迷信。&一定要晓得,佛菩萨对我们的加持就是经教!我们遵从经典上的教诲,把我们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统统修正过来,这就是佛菩萨保佑,这就是佛菩萨加持。&佛教里头没有迷信,你真正依教奉行,你决定得真实的利益。利益从哪里来?不是佛给我们的,是我们自己修得的。离开经典,烧香拜佛,求佛菩萨保佑,没这回事情。!阿弥陀佛!◎问:什么是迷信呢?答:就是迷惑而信,对自己信仰的对象并不了解,盲目地信奉,比如有些自称是信佛的人,他经常烧香磕头、求神拜佛,甚至到寺院里去吃斋念佛,以为这样就能求得佛菩萨的感应,保佑自己心想事成,这种人就是迷信。佛并不能保佑任何人,佛告诉我们一切都要靠我们自己,佛明了世间宇宙真相,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我们要得到什么样的果报,我们就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用正确的方法从因上下手,就好像农民种地必须先下种、施肥、浇水,小心看护,然后经过一段时间,我们才能得到所要的瓜果。也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切都必须自己亲自动手,天上不会掉下来的。这就是佛告诉我们的因果定律,如果自己不努力靠求神拜佛去求,这就是正宗的迷信。阿弥陀佛!◎问:什么叫信佛?答:依教奉行的人叫信佛。佛在经论上给你讲这些道理,你没有搞清楚、没有搞明白,你不是信佛;清楚明白了,你没有做到,你也不信佛。信是要做到!佛教我们息灭贪_痴,勤修戒定慧,做到了没有?没做到就不信。天天念经、天天拜佛,一天到晚搞贪_痴慢、搞人我是非,照样不信佛;真正依教奉行的,不念经不拜佛的,真正信佛,要晓得这个道理。会讲经、会入定没有用,你没做到,不信。信佛要解佛义、要依教奉行,那才叫真信。不能依教奉行,那哪里叫信佛?你不信佛,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你决定得不到。阿弥陀佛!◎问:怎样才是真正学佛的人?答:真正学佛的人,不求人间富贵,不求人恭敬,因为那个东西不是好东西。我们学佛不求人天福报,何况人间的富贵!我们学佛,要学知足常乐,生活能过得去就可以了――我吃得饱、穿得暖,我不求富贵、我不求享受,我求烦恼轻、智慧长,这是个觉悟的人。学佛人不能脱离生活,日常的起居都包含着禅意的存在,修行不离世间觉,修行是改变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的心境得以升华。阿弥陀佛!佛经&诵经&念经&念佛怎样能得利益&什么是真诚心◎问:佛经是什么?答:佛经是对佛教经典的一种简略说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汉文佛教经典总称为“大藏经”,包括印度和中国的佛教主要著述在内。  广义的佛经总称“三藏”,包括:&  经藏:梵文Sū-tra-pitaka的意译,音意合译为“素袒缆藏”,指释迦牟尼诸弟子所传述的释迦在世时的说教,以及其后佛教徒称为释迦牟尼言行的著作。&  佛教经典,与东土高僧著作入藏的总称,简称为藏经。又称为一切经。&  一切经的名称起源于隋朝,它的内容包括佛所说的经典及西方释氏的著作。现今的大藏经,又加入中国及日本等高僧的著作。阿弥陀佛!&◎问:如何请经、持经?答:一、请经时,经要夹于食指与中指之间,食指与大拇指同置于书面,另三指置书下。二、凡持经像,皆当双手捧之平胸,不可将经书只手携行、随意放置或置于腋下。三、不可将经书卷之若筒。阿弥陀佛!◎问:佛经里面讲的是什么?怎样读经才能收到真实的利益?&答:讲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生活环境,人生是我本人,就是说我本人与生活环境的真相。要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必需有真正的智慧。读经这个方法是修定,用读经的方法断烦恼。到你烦恼断了,心地清净了,这个时候就可以思维经义了,你不会把经的意思想错了,因为智慧开了;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所以心不清净,不要去胡思乱想,你所想的全是妄想,全是把佛经的意思错解了。阿弥陀佛!◎问:读经真正目的是什么?答:读经真正的作用,是用它来修正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行,决定不是念这个经佛菩萨喜欢,念给他听。今天造恶业,回去念几遍经,佛菩萨就原谅你、消你的罪业了,那是自欺欺人。读佛经、听说教,听了、读了不能做到,那不叫学佛,那叫增广见闻。把学佛当做一种知识,听听,知道了,到这就为止了,这有没有好处?有好处。好处是阿赖耶识里面落了佛的种子,但是这个种子不会起现行,你阿赖耶识有佛的种子,将来来生后世遇到缘,这个种子起作用。这一生当中不起作用,来生也未必能起作用,但是它一定会起作用,不知道在哪一劫,不知道是什么因缘触动它,除这个好处之外没有别的好处,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读经的第一个目的,即读经明理。读经第二个目的是开慧。大家都知道学佛修学大纲为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发慧。你在读经时,诸恶莫作,就是戒,你的注意力定在这部经上,这就是定,长期如此修戒定,必能开慧。有了智慧,你对为人处事方面看得清清楚楚,知道何为善何为恶,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这样你还愁做不好人吗?印光法师就是一个明证,印光法师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成就,和他当初在普陀山的三十年阅藏是分不开的。所以可以说深入经藏是开慧的根本,而有了智慧(正见)就能正确修行。阿弥陀佛!&&&&◎问:念经念佛怎样才能得到利益呢?答:首先,不管你念经、念佛,必须心存恭敬,依戒为师、依四依法修行才能够得到真实利益,不具备以上这些条件,念什么经、念什么佛都没有多大利益的,只能结个善缘、种个善因,等无量无量劫后再遇机缘来念经、念佛、修行吧!这件事情,大家一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能够得到真实利益。再说祖师大德教导我们“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为什么呢?因念经是不能打一个妄想、一个字都不能漏掉、不能念不清楚一个字、不能念错一个字,&如果做不到以上这些那就起不到多大作用的。为什么呢?因一部经漏掉一个字、念错一个字、有一个字念不清楚、那整部经的意理就全都变了。比如要说你们大家好,你说这句话时,把一个(们)字漏掉,说成了“你大家好”&,把一字漏掉那意思就全变了,漏掉字的原因是你心里根本就不清净,念错字、念不清楚字是你心里不清净才出现以上这些情况的。阿弥陀佛!&&&◎问:什么是真诚心&什么叫做真?什么叫做诚?这个要搞清楚?答:学佛一定要用真诚之心,不欺骗自己,不欺骗别人,要真、要诚。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从早到晚,生活处事待人接物,我们一定要用真心、诚心。佛菩萨跟我们什么地方不一样,实在讲,就是用心不一样。处事待人接物这些礼节、态度、方式没有两样,就是用心不一样,佛菩萨用真心,真诚到极处!我们凡夫用的是妄心,妄心是什么?妄想、分别、执着。佛菩萨用的心是真诚,我们也用真诚心,跟佛菩萨就没有两样。可是,什么叫做真?什么叫做诚?这个要搞清楚。我们常听到一些人说,“我诚心诚意,用真心待人”,他说他是真心待人,其实他不真,他也不诚。他不晓得“真诚”两个字怎么讲法,他误会了。曾国藩在读书笔记里,对“诚”下了一个定义,这个定义下得很好,很简单,也很容易明了,他说:“一念不生谓之诚。”这个念是指妄念。心里干干净净,一个妄念都没有,这个心就是诚心。诚心就是真心,真心里头没有妄想,没有杂念;你有妄想有杂念,这个心就不真,就不诚了。阿弥陀佛!&◎问:为什么愿力超过业力,寿命可以自己做主?答:我们能不能延长寿命?能!释迦牟尼佛的学生迦叶尊者,他还没有死,现在多大年岁?根据中国人的记载,三千多岁了,外国人的记载也二千五百多岁了,他还在。他要活多久?他要等弥勒菩萨出世,把释迦牟尼佛的衣钵传给他,他才能入灭。世尊在《弥勒菩萨下生经》里面告诉我们,弥勒菩萨什么时候到这儿来?我们这个世间的时间是五十六亿七千万年,迦叶尊者要活五十六亿七千万岁。寿命可以延长,都在一个愿望,这个有道理的。佛在经上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只要我们的愿力超过业力,自己就做主了。改善命运最明显的例子,其实最明显的例子很多很多,没有人说出来,袁了凡先生说出来了,所以大家知道他。他的寿命五十三岁,他改变了,他活到七十四岁才往生。寿命可以延长,延长寿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一点都不难。阿弥陀佛!&佛法是什么&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心里想什么&就与什么结缘&当面错过了佛菩萨◎问:佛法是什么?  答:佛法是释迦摩尼佛所教导的方法,是让我们人类断除烦恼解脱人生的唯一办法、也是灭尽诸苦的方法。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们将这些方法记录成文,即成了佛经。犹如一个病人拿到了药方,唯有去抓药、吃药才能治病;只知道捧着药方读诵却不吃药,疾病一辈子也甭想痊愈。同样的,如果将经典奉为能免祸降福的灵丹妙药、了生脱死的真言神咒,却不肯依教奉行、依经实践,烦恼永远也不可能被断除。阿弥陀佛!◎问:佛法所求的是什么?&答:是究竟圆满的智慧。佛门里面求财、求富贵、求功名、求儿女、求平安….那是小事;能不能求到呢?不一定能求到。可是如果你能够求到真正的智慧,那么这些事情样样都可以求得到。为什么呢?有了智慧,那一样办不到呢!所以智慧是第一,智慧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有智慧,就是佛家常讲的有求必应,有求必应是建立在圆满究竟智慧的基础上。阿弥陀佛!◎问:学佛的目的是什么?答:我们在生活中,往往做什么都只是为了自己,所以哪怕是为了修行、学佛、行善都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痛苦,让人生举步维艰。其实,我们往往只顾着向前跑,却忘了学会退步。只一心想着成佛,却没想到还需做人。只知道积功累德,却忽略了打扫自心。我们的眼光,始终没有找到修学的焦点,不在别处,只在于自心。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有一个目的。做事如果不预定一个目的,就如同船行大海无舵一般,不仅无法顺利驶向彼岸,甚且会随波逐流,而离岸愈远。因此没有目标,不但会浪费时间、精力,甚至一念偏差,就会造成一生的不幸和遗憾呢!我们学佛,要把这个目标(恢复自性、转凡成圣)认识清楚。怎样恢复性德呢?就是宗门里面所说的,如何回归到“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那就是真性,那就是法身。学佛的目的就是要了脱生死,生死不了,危险太大;轮回未出,难免堕落。只要没有出离轮回,就难免在未来的生生世世当中堕落三恶道。这才是我们学佛的真正目的,这才是真正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阿弥陀佛!◎问:为什么心里想什么&就与什么结缘呢?答:生命的境界,生命的未来,说是在迷中,其实也简单。它就在你的心念之中,看你心里想什么?心里想什么,就会与什么结缘,简而言之就是“境由心生”。相由心生,境由心造。真正的心境,绝不是无所事事、与世无争,而是以一种淡然的心态去对待人生的起落沉浮,无论成败都坦然以对,无论得失都心平气和。人生难得一心静。&有一个平和的心境,身处闹市亦同深山古刹。古时候有一句谚语说:“有心无相,相遂&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这句话说明:一个人的相貌是会随着他的心念善恶&而改变的。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由此可见,有什么样的心就有什么样的相,就结什么样的缘。阿弥陀佛!◎问:您是否当面错过了佛菩萨?答:很多朋友都问过我,你念了多年的佛了,念佛有没有感应?我说当然有啊,他们就会说是见到佛菩萨了还是看到放光了,闻到香味了?唉!我听了总是替他们感到有些遗憾。老实念佛这四个字做起来有多难啊!对佛菩萨的加持和摄受又有多么大的误解啊!&我们的每一念虔诚持念佛菩萨名号的心和行都在与佛菩萨进行着感应道交,时时刻刻都会得到加持和摄受!为什么要执著那些声、光的幻象呢?我每次都告诉他们,感应佛菩萨的加持和摄受就是令行人的心日日清净,能够时刻的警醒和关照自己的内心,时刻有正念来降服习气,改正言行,内心与身体方面的清净这些都是感应啊!每天都会有无数的佛菩萨来到我们身边,来敲我们的门,为我们表演苦空无常,给我们讲解人生的真谛,有人听了会有所收获,有人却不以为然,甚至于根本就不会醒悟这就是佛菩萨最好的加持。&&&&&&其实佛菩萨没有舍弃我们任何一个众生,《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就给了我们最好的证明:当以何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这就是告诉我们,佛菩萨不单会以金身来示现,也会根据众生的根机以各种各样的形象来示现救度。每一天都有无数的佛菩萨来到我们面前,以应机的、方便的,甚至有时会以反面的示现来给我们说法,就看我们是否能领会。阿弥陀佛!&成佛有什么好处&学佛的好处◎问:请问成了佛,有什么好处呢?&&&&答:你要知道作为一尊佛的好处,应先明白众生的不好处。且就我们人类来说吧。我们一生下来,就和苦恼订了合同,亲爱的偏不到头,仇怨的偏缠搅不休,还有天然的灾害,意外的祸患,任你有钱有势,灾祸还是跟在后面。即使那些可以摆脱得了,却没有不病不老,更不能不死。这都是因惑造业,因业受苦的自然规律。(关于惑、业、苦,后面再详说),佛是已经觉行圆满,了脱生死,进入涅,可以不受以上所说的种种苦难。这便是成佛的好处。阿弥陀佛!◎问:佛教里的事情也可以对不学佛的人说吗?&&&&答:佛教徒所信的是正大光明的真理,哪有不能对人说的事情。因此,一切经论完全公开,什么人都可以研究,不比别的教门,偏要说有什么真言秘诀不传外教的人。阿弥陀佛!&&学的多成的少&&心外求法&修学多门◎问:为什么学佛的人多成佛的人少呢?答:执理废事、不重实修:有时间呼吸就有时间修行,生活中每一件事都是修行的机会,都是佛法,佛法要靠实践中去检验。法在书本里,道在生活中,生命在呼吸间。光学不解也枉然,光解不行也枉然。阿弥陀佛!◎问:学佛人心外求法能不能成就呢?答:心外求法、到处乱跑:跑到这里做个这个佛事,跑到那里做个那样的佛事,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如果别人能救你,那么佛早就将众生度尽了,何苦费那么多的口舌?出世间法与世间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出世间法是内求法,世间法是外求法,即出世间法是求自己,世间法是求别人(物)。阿弥陀佛!◎问:修学多门能不能开悟呢?答:法不专一、修学多门:对未开悟的人来说,读书是在寻路,即寻找修行的方法,找到方法后要一门深入才对。佛法在生活中不是从书本中得来的,整日埋在书堆中是不会产生智慧的。既使你了解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法门,如不选择一门实修,光学不练不能出生死苦海到达彼岸。世上没有同时走两条路而到达目的地的,那怕走点儿弯路,只要找对路,最终也能到达。阿弥陀佛!&◎问:急功近利没有耐心能修成吗?答:急功近利、好高骛远:慢功出细活,欲速则不达;业非一时消,道非一日成。法门一定要选对,直接单纯地观照内心,不论何时、何地、一定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恒心,久而久之,自然成功。阿弥陀佛!修行是修正自己&没有脾气就是佛法&&&发脾气的危害◎问:为什么修行是修正自己?答:现代人学佛,一接触佛法就要求解,这就糟了!求知、求解,这种方法走的是知识的路子,不是智慧的路子,与“了生死、成佛道”决定不相干。学佛要认真地去修学,不要搞花样,不要好奇骛怪,老老实实把这句阿弥陀佛念好就行了。所谓老实就是能够以古人为师,师法古人,不求新花样。学佛总喜欢开法会灌顶、火供、会供,整天都是搞这些,这样佛教慢慢就变成了形式主义。学佛的人要好好学习修行,否则根本不是真正的学佛,最后佛教全都变成商业化、世俗化、形式化,佛教的智慧、慈悲等精髓就会慢慢淡化,直至消失。在末法时期修行,会有无数的逆缘与障碍,我们周围的环境,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力量。如果我们自己没有正知正见,这种强大的力量足以将我们好不容易对佛法、对修行生起的一点点信心摧毁或淹没。所以修行的初期,不要妄想去救度众生,只要把自己修持好,就是救度众生了。修行是修正自己――修正自己错误的思想与行为。要将佛法当镜子,但只能照自己,不能照别人。  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这给你说真话,真正帮助自己还要靠自己,所谓是自己悟、自己修、自己证,没有叫你靠别人。我们听佛菩萨、听祖师大德讲经说法,自己觉悟了,觉悟之后自己肯修,修什么?修正一切错误。阿弥陀佛!◎问:发脾气的危害是什么?答:凡是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世间人总是会发脾气,总是会不高兴,他不知道这个伤害之大。佛门当中常说“火烧功德林”,我们自性里面的功德,这一发脾气就烧光了,就没有了。如果你在临命终时那一刹那还发一次脾气,那什么都完了,那火烧功德林!所以修行人最怕的就是嗔恚,所谓“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所有一切障碍统统都来了,业障都现前了。可是几个人能不发脾气?所谓“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为什么?这一发脾气就不行了,就成了障碍。&念佛人真正觉悟之后,这个世间一切人事随他去!他好也好、坏也好,反正与我不相干。要保持自己的身心清净,经上常讲“积功累德”,你那个功德才能够累积。&所以在逆境里千万不能生气,要把这个事实真相看清楚,利害得失看明白,你生气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反而成全了别人。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这才是愚痴,所以这个事情决定不能做。只有忍辱的人,才能保持他的功德。所以魔厉害,魔看到你积功累德就不高兴,就嫉妒了。因为他不能破坏你的功德,只有希望你自己去烧,他在旁边劝你发脾气,用种种方法来诱惑你,使你发脾气,就是劝你把功德赶快烧掉。阿弥陀佛!逆境是什么&逆境是修行的助缘&&&&&&&&&&&&◎问:逆境是什么?&  答:不顺利的境遇,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也就是人生的低谷。人总还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当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无论是维持生存还是成就事业,总感到困难重重时,总会有各种各样不幸的遭遇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一帆风顺的。挽起亲人的手,亲情伴你走向平坦;勾着朋友的肩,友情帮你创造平川。珍惜身边所有人,他们才是我们顺利前行的源泉!阿弥陀佛!◎问:为什么逆境是修行的助缘呢?答:我们经常这样说:不经历风雨,不能见彩虹。在修行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末法时期,修持正法不可能没有障碍,不可能没有违缘。这个时候应当更加坚定、精进地学修,不能怯懦。即使障碍再大、困难再多也不能舍弃修行,不能舍弃众生。要发这样的心:让所有的痛苦全部由自己来承担!若是能将一切都能转为道用,那就不是违缘、不是障碍了,都是修行的助缘了。若是实在不能转为道用也没关系,一定要祈祷三宝,然后坚定自己的决心。你能够把握,能够坚持,就是胜利,一切都会很快过去。没有魔不成佛,因为魔和佛是相对的,有佛才有魔,有魔才有佛。通过魔力才会启发佛力,通过魔才能认识佛。我们消掉这些魔障、业障,最后才能成佛。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念佛好还是念其他经论◎问:生在极乐世界有什么好处呢?&&&&答:极乐世界的好处多得很。根据《佛说阿弥陀经》和《观无量寿佛经》所说,生在那里的人都是从莲花里化生出来的,并不是肉骨凡胎。他们想吃什么食物就有什么食物,想穿什么衣服就有什么衣服。住的是玉宇琼楼,都用金银宝贝建筑而成的。想到什么地方去,不论多么远,立刻就能到,不用坐车坐船。那里没有灾荒,没有疾病,没有老少,没有冷热。并且一生到那里,就永远活着,不会死亡,终日能听到阿弥陀佛说法。我们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苦恼,极乐世界里连影子也找不到。这就是极乐世界大概的情形。至于详细的好处,尽管说多少时节都说不完的,除非你生到那里的时候,就一切都明白了。阿弥陀佛!◎问:到了极乐世界算成了佛吗?答:那还不算成佛,但总是决定可以成佛了。因为生到极乐世界,已超脱了六道轮回,永远可以不死了。既然生到那里,就无忧无虑,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人不能供奉弥勒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