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阑尾炎能炼太极拳修炼心得吧

林墨根的故事..........不评价,客观描述(转帖)_太极拳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90,430贴子:
林墨根的故事..........不评价,客观描述(转帖)
老人一直患有胃溃疡,有一天突然胃出血,结果做了手术,再加上其他的。2002年这一年,老人多灾多难,动了三次手术,住了一百多天医院。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经过这一番折腾,大大地伤了元气。 “我住院的时候,医生说我出院后,只能活三个月。可是,我出院这么长时间了,现在仍然好好地。我是不信那个邪,每天坚持练习太极拳,身体就慢慢地恢复了。”老人说话时声音很大,中气十足。 老人的儿子说,老人由于住院时间长,长时间不下地,下肢肌肉出现了萎缩,再加上身体虚弱,出院时都站不起来了。出院后,老人每天坚持练习太极拳和,萎缩的肌肉慢慢地恢复了功能,身体也渐渐地强壮起来。 恢复健康后的又活跃在界。他一直担任四川研究会会长,和儿子以及研究会的其他成员,与的研究人员一起研究制定了“夺桥徒搏”运动竞赛的规则和运动器械。这个研究项目是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的科研课题《2008年奥运会太极拳文化交流展示模式的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2005年11月,在深圳举行的第二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上,林墨根带着研究了一年多的夺桥徒搏研究成果出现在赛场上。这一研究成果,丰富了太极拳的功力训练内容,成为第二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的一项竞技项目。
今天卖个披风,想着自己...
给你一杯酒 听我诉完这...
正宗陈家沟太极拳,一对一传授内劲与套路动作相结合,预约电话: 李老师
手术室里打太极 老人闯过死亡关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面前神采奕奕、头脑灵活的林墨根,两个月前还苦苦挣扎在生与死的边缘,并险些成为老年痴呆。2002年8月,80多岁的林墨根应邀到乐山教拳。26日中午,连日辛劳的林墨根晕倒在地,导致胃血管破裂,引发,他被紧急送往救治。  经医生初步诊断,林老的胃溃疡与肝、肠发生粘连,出现,用医生的话说这是“九死一生”的病。手术前,林老竟与医生闲谈起了太极拳,还躺在床上比划起来。林老病情比诊断的严重得多,医生切除了他的部分肝脏和三分之二的胃,并剥离粘连的溃疡。术后又因腹腔感染引发炎,被迫再次开刀切除阑尾。  两次全麻大手术,使林老全身发生水肿,手术伤口难以愈合。偏偏在这时又出现肠漏。在漫长的100天住院期间,饱受病痛折磨的林老元气大伤,体重降了50多斤,瘦得皮包骨头。病情刚有好转,林老就躺在床上开始修炼。能坐立后,他便坐在轮椅上打自创的“坐式轮椅太极拳”。林老的面色一天天红润起来,他就这样闯过了死亡关。
气宜鼓荡和气宜直养而无害明明是两家之言,带有成见。。。神仙打仗,不管他们。这里指的气不是后天呼吸之气,而是先天内呼吸之气。。。顺、逆腹式呼吸只是忽悠,离先天内呼吸差十万八千里。复制求经验
身体木有练好嘛。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近日,巴西著名舞者GIANNE ABBOTT入驻BE.FIT国际健身中心,一股国际桑巴风将席卷然客生活馆 !!GIANNE ABBOTT 个人简介巴西著名舞蹈艺术家,编导,教师,演员。从事舞蹈艺术近20年。对爵士舞、桑巴舞、现代街舞、古典芭蕾、巴西交谊舞等有着丰富的从业、从教经验!担任Sambaki(巴西舞蹈学院)校长、讲师。自2007年至今在澳大利亚担任巴西舞蹈教师,演员和编导。巴西狂欢节旅游组织者,教师,形象大使。纽约百老汇“巴西!巴西!”歌舞剧表演者、领队。巴西中央国会编导、教师和演员。2012纽约舞蹈与表演贝西奖提名!墨尔本拉丁节编导、教师和演员。被授予弗洛里亚诺波利斯市“最好的桑巴舞者”的称号。拉丁世博盛会编导、老师和演员。桑巴健身训练融合你的身体,思维和灵魂。身体:源自巴西的充满能量的桑巴训练,带来的是一种绝妙的有氧运动体验,在感受乐趣中打造出好令人羡慕的身材和健康的身体。思维:让全新桑巴运动方式刺激你的大脑,每周更新的训练技巧让大脑和身体同时保持敏捷与活力。灵魂: 不仅仅在训练中增加力量和柔韧性,保持肌肉健康,灵活关节,改善体姿和身体平衡,桑巴音乐中巴西鼓的节奏,更能刺激大脑产生有利于缓解压力和抑郁的情绪,让人保持心情愉悦。将桑巴训练带进你的生活,感受不一样的身心和谐。喜欢桑巴舞并且渴望近距离接触灵魂舞者GIANNE ABBOTT&的朋友们~~周三中午12点、周四晚六点,我们相约BE.FIT!然客(ranklife)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的最新文章
BE.FIT本月教练之星用料第一款:橙子+猕猴桃第二款:草莓+罗勒第三款:树莓+薄荷第四款:柠檬+黄瓜第五款:蓝莓+青柠第六款:超级BE.FIT本月教练之星埃德尔加时劲射绝杀,葡萄牙绝杀法国夺冠北京时间11日凌晨,葡萄牙队凭借9号前锋埃德的一脚破门,1比0战胜东道BE.FIT×Matrix S-Drive无动力阻力训练器陶源还元氧疗会所提醒您雨天注意安全亲爱的BE.FIT会员:今天大雨导致安全隐患增多,为确保会员朋友们的人身安全,我俱乐部调整营业时间及团体课时总有一个比你忙的人,正在健身内容有点污,请准备捂脸并保护好眼睛。转眼间,天津港“8.12”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已经过去一年了,愿逝者安息。BE.FIT 该炫自己的时候,千万别对自己手软!BE.FIT 五月最新课表更新蜜柚,初夏的味道`然客 · 生活在然客生活馆,与二三好友共度美好的健身时光,或是一同休憩于密室中品一盏茶,品鉴过去,畅谈未来。必菲特橄榄球训练营开展了触式橄榄球课,6-16岁青少年均可以参加哦!!然客生活馆大放送!!!ranklife然客健康生活馆,是一家致力为精尖高端人群打造的健康生活体验馆,帮助人们提高对健康生活品质的追求是我们打造此馆的宗旨和目标。然客注重环保和健康理念,全馆覆盖负氧离子,让您与雾霾天气彻底隔绝,此外我们还免费提供富氧水供会员饮用。热门文章最新文章ranklife然客健康生活馆,是一家致力为精尖高端人群打造的健康生活体验馆,帮助人们提高对健康生活品质的追求是我们打造此馆的宗旨和目标。然客注重环保和健康理念,全馆覆盖负氧离子,让您与雾霾天气彻底隔绝,此外我们还免费提供富氧水供会员饮用。到底谁是真的,谁是假的《杨门太极 鉴真辨伪》_太极拳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90,430贴子:
到底谁是真的,谁是假的《杨门太极 鉴真辨伪》
《杨门太极 鉴真辨伪》之一:1917年杨澄甫是否闭门谢客?瞿世镜在《杨氏太极 两岸一家》中,多次并用大量笔墨描写了杨澄甫练功是很不用功的,到1917年健侯公逝世之时责骂了他,才使他幡然醒悟,遂闭门谢客,恶补功夫的故事,事实果真如此吗?瞿在第16 页写道:“1917年,健侯公临终之前,老泪纵横,痛责澄甫公曰……。健侯公逝世之后,澄甫公闭门谢客,日夜苦练。此时澄甫公已34岁……。”有千余字描写。第34 页“1923年,澄甫公在北京重开山门”等等,这里不一一摘录了。瞿世镜编写的故事遭到路迪民先生的质疑,于是他又在第117页答疑,口气有所松动,但仍不认错。他答:“健侯公谢世之后,澄甫公守制丁忧,不迎四方宾客,不与他人在家比试,并非绝对不授徒弟。拙文即有某徒每月敬奉束修大洋30元之例证。鄙人何尝说过闭门谢客即不收徒弟耶?”为了使他的狡辩更有力,他还拉出一大堆人为他背书。他又写道:“澄甫公于丧父之后闭门苦练,非景华师一人所言。田兆麟、田作霖师伯,以及汇川师伯之弟子张玉师兄,兆麟师伯之弟子洪文达师兄,微明师伯之弟子林炳尧师兄。”够多的了。可惜的是,文中没有例举他们是怎么“所言”的,瞿世镜用什么来证明你的话不是编造的?而且,例举的师伯、师兄几乎都已经作古,俗话说:“死无对证”。瞿先生的小聪明似乎天衣无缝,但瞿世镜做梦也不会想到,那些死去的人也会留下“所言”,证明了你在胡编。就举瞿某提到的林炳尧先生为例,他是陈微明先生的徒弟,是致柔社复社后的社长。瞿某人在文章第56页表明“林炳尧于前年逝世”,所以,任你随意编造他无法反驳。却不料在他编著的,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杨式太极拳架详解》一书第207 页,“跟随微明先生学拳”一节中写道:“据他(陈微明)自己说,年轻时曾听别人说起过太极拳,但‘心慕之而未遇知者’。到了北京以后,他打听到杨家太极拳的种种传闻,不经别人介绍,便直接去找杨澄甫先生。他问:‘听说太极拳杨氏最精,但从不轻易传人,是不是这样?’杨澄甫笑了,回答说:‘非不轻易传人,愿得其人而传也。吾祖受之河南陈氏,今将归之陈,君如好之,吾不秘惜。’就这样,微明先生从1917年起向杨太师学了七年。他聘请杨太师到家里,同吃同住,刻苦学习,从不间断,可谓‘祈寒袒衣,盛暑挥汗,未尝以为苦也;击撞创伤,屡起屡僵,未尝以为耻也。’在学拳的过程中,微明先生又帮助杨大师总结他丰富的实践经验,共同探讨太极拳的理论和规律,互补短长,两人因此成了莫逆之交。”林炳尧先生是正派之人,他转述的是陈微明先生的话,他的话比起黄景华、瞿世镜的话不知要可靠多少倍。林先生的话至少可以告诉我们以下事实: 1,1917年,健侯公死后,杨澄甫并没有闭门,也没有谢客。象原本互不相识的陈微明,不经别人介绍,照样可以寻上门去。 2,陈微明何止是“某徒每月敬奉束修大洋30元”的人,他把杨澄甫请了过来,同吃同住,养了起来。 3,杨澄甫并没有在家中“关门”,而是“开门”搬住到陈微明家中去了! 4,七年中陈微明不仅刻苦学习,从不间断,而且还“帮助杨大师总结他丰富的实践经验,共同探讨太极拳的理论和规律”。 林炳尧先生之“所言”决不是信口,他决不会象瞿世镜那般胡乱杜撰。瞿世镜所说,杨澄甫闭门谢客恶补功课六年的依据究竟是谁的“所言”? 习拳者谁人不知道杨澄甫口授,陈微明笔述的《太极拳术十要》?陈微明对太极拳事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不象黄景华、瞿世镜吹嘘了一大堆,有哪一样是实实在在的?可能瞿世镜会反驳:“谁知道林炳尧先生在转述陈微明大师的话时,有没有拷贝不走样?或许走样了呢。”是的,我是准备有人提出反问的,所以,我把陈微明先生的原话放在后面来引用。请看陈微明先生1925年出版的《太极拳术》。与陈微明同时拜师入门的,还有他的两位好友徐思允和陈农先。徐思允先生为《太极拳术》作序:“丁已(1917年民国六年)秋,访得杨露禅先生之孙澄甫,不介往见。问曰:人言太极杨氏最精,而弗传人,然乎不乎?澄甫先生笑曰:非不传人,愿得其人而传也。吾祖受之河南陈氏,今将归之陈,君如好之,吾不秘惜。” 再看陈微明先生的自述:“余游京师,闻广平杨氏精太极拳,心慕之。问之与杨氏稔者,皆言杨氏不肯传人,而杨氏之徒亦若是,岂不异哉!及遇杨澄甫先生,从之学,始知杨氏非不传人也。嗟夫,以得杨氏之传食其技者,乃诬其师门,造种种不实之事。闻之者即据以作为笔记、小说,其居心非百家所谓不可传者耶?”陈微明先生在《太极拳术》中告诉我们的有以下几点事实。 1,1917年,陈微明拜杨澄甫为师,学习太极拳。证实了林炳尧先生传的话没有走样。2,陈微明是不仅任何人介绍,即“不介往见”;或者要经过某人同意后方可拜师的。杨澄甫也不是非要经过别人点头同意或引荐才能收陈微明为徒的。3,1917年同时拜杨澄甫为师的还有陈微明的好友徐思允、陈农先。4,在1917年已有一些有辱杨氏师门的人,忌妒他人学得杨家太极拳,“造种种不实之事”,企图唱衰杨门太极拳。
资深行家,土豪勿见笑。...
85勿手滑!广告狗死开!...
贵州花溪青岩古镇188入...
攒了好长时间钱,终于买...
正宗陈家沟太极拳,一对一传授内劲与套路动作相结合,预约电话: 李老师
陈微明向杨澄甫学太极拳的经过,又一次说明瞿世镜是在想当然的杜撰历史。瞿在第25页中写道:“孙禄堂门人陈微明拜澄甫公为师学太极拳,均为其本门师尊亲自推荐,否则澄甫公决不收留。”事实并非如此,历史并没有按瞿世镜设想象的那样出现。陈微明不经任何人介绍,就可跑到杨家拜师。杨澄甫也不必等到孙禄堂“亲自推荐”就“收留”了陈微明等三人为徒。而且干脆搬到陈家“同吃同住”的教拳去了。这就是历史!历史只承认事实,不承认杜撰!陈微明早在1925年,就对杨门内存在的一些不良的人与事,进行了批判。不幸的是,这种类似不良的人与事没有灭绝,在相隔八九十年的今天,仍阴魂不散,还借尸还鬼魂。黄景华、瞿世镜两人把杨澄甫污蔑成狼吞虎咽的饕餮者,以至饮食无定而“病从口入”,因吃而死的蠢夫。对张庆麟、田兆麟等大师则明褒实贬。对傅钟文、顾留馨等名家,则是破口大骂、百般嘲讽,污蔑为徒有虚表的“操友”。在他看来,杨门太极拳“杨氏之徒”有功夫的都死光了,只死剩一个瞿世镜才有内功心法。其余的都是些只会太极操的“操友”。瞿世镜的行径“岂不异哉!”,与陈微明先生感叹的:“嗟夫,以得杨氏之传食其技者,乃诬其师门,造种种不实之事。闻之者即据以作为笔记、小说,其居心非百家所谓不可传者耶?”的可恶行径不是一样吗?难道不值得黄景华、瞿世镜扪心自责吗杨门太极 鉴真辨伪》之二:杨澄甫是饕餮者吗?太极, 杨门《杨门太极 鉴真辨伪》之二杨澄甫是饕餮者吗?文/ 唐才良瞿世镜笔下把杨澄甫糟蹋成一个“喜荤厌素”“狼吞虎咽”的绿林草莽,或“日本相扑武士”式的饕餮者。又是一个不练功的懒汉,是一个管不住嘴巴,乱吃吃出病来,以至吃死的蠢夫。看瞿世镜是这样描写杨澄甫的,“食量极大,每餐需食高庄馒头30个,猪蹄及家禽各一只。景华师初到杨家之时,见澄甫公狼吞虎咽,好比《水浒传》上之打虎将武松,大吃一惊。”“澄甫公成名之后,不再苦练,”“而食量丝毫不减,体重增至288斤,而喜荤厌素,胆固醇及血脂必定甚高。澄甫公之水肿,并非肾病,乃心脏病,是长期血脂过高之恶果也。古人云:病从口入。此乃至理名言!”。瞿世镜被人质疑后,又改口说“此等饭量与体重,不过与日本相扑武士旗鼓相当”。请看家注意,瞿世镜写的是 “每餐”,不是一餐,更不是偶尔一餐。那未,不算午后和夜宵之类的糕点点心,一日三餐,杨澄甫每天的食量:高庄馒头90个、猪蹄3只、家禽3只。折算一下,杨澄甫每天食用面粉6750克,即13.5斤的干面粉;猪蹄,前蹄后蹄平均算每只2.5斤重,一天起码7-8斤的猪蹄;另外加上3只禽。禽比较难以折算,因为瞿先生没有标明是何种禽类。不会是麻雀这样大小的禽,应该是鸡、鸭、鹅吧。就算是鸡,解放前食用的鸡,与现在用激素催生的鸡不太一样。现在的鸡30-40天即可食,解放前的鸡一般养好几个月,甚至经年才能食用。象品种“九斤黄”的鸡,重达九斤以上。一般鸡4-5斤重。3只鸡该有多重?少算一点,每天食用10斤鸡肉吧。这些食物量,还只是干货净重,不包括汤菜液体的重量。如果杨澄甫一家人一起食用,即使包括那些蹭饭吃的黄景华在内,也不算少了。如果只是杨澄甫一个人食用,那足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记录了。可惜自称是杨家“文书”的黄景华,当年还没有申报吉尼斯的意识,使我国少了一项世界记录,实在可惜。路迪民先生批评瞿世镜对杨公“描写失实”,用的是“小说笔法”,瞿世镜不仅不虚心接受批评,反而挖苦路先生“不知路君是否见过解放前上海点心铺之高庄馒头?” 说起高庄馒头,我没有见过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点心铺之高庄馒头”,但见解放前的高庄馒头,与解放后的高庄馒头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不知道瞿先生说的高庄馒头究竟有多大?乒乓球大?鸡蛋大?拳头大?能够引起黄景华“大吃一惊”,感到象“狼吞虎咽”的馒头,决不会很小的。为了搞清这个问题,我专门向点心铺老板请教。但又不放心,怕碰到忽多忽少的奸商 ,以至影响到馒头重量的正确性。所以,我又上百度网查相关的资料:在高庄馒头的制作的条目中介绍“……然后再将面团搓成长条,均匀地揪成小剂,每个约合干面粉75克。再揉成高约8~9厘米,直径约3厘米的圆柱状,顶部为球面形状,底部为凹形”。每个约合干面粉75克,这重量不知瞿先生能否认可?1只75克干面粉,相当1.5两。30只2250克,合4.5斤干面粉,则一天用13.5斤干面粉,不包括水分。这样算没错吗?不算肉食光吃馒头,杨澄甫一天的食量远远超过正常人的好几倍。好几倍,不是一倍二倍之多,正常吗?练武的人食量比一般的人大些,是可以理解的,但有这么大的吗?武术大家褚桂亭,他的食量比一般人略多而已,没有这样“狼吞虎咽”的。郑曼青著的《郑子太极拳十三篇》第73页,例表说明习拳前后对照。饮食栏“饮食照常。但可以增加而有以限止之耳。无寒暑口味均佳。”武术大家一般都是“半个医生”,怎么会不懂养生之道,放纵自己暴饮暴食?他们都懂会得“可以增加而有以限止之耳”,难道杨澄甫不懂养生吗?放纵自己成为饕餮之徒。黄景华、瞿世镜也不懂吗?而且硬说杨公体重达到288斤!
太夸张了!我不知道这288斤,瞿世镜是怎么想出来的。上世纪三十年代,称重不太方便,不象现在马路边上都可找得到称重的磅秤。而且明确的是288斤,不是289斤也不是287斤,那么的精确,精确得令人怀疑它的真实性。日上午,我们专门拜访杨澄甫儿子杨振国老师,谈到杨公澄甫的饮食情况。杨振国老师介绍:“我们杨家在上海时,有专职厨师,父亲从不在外面吃饭,更不会出去吃早茶之类。瞿世镜是在瞎说瞎编。我们弟兄几个都是和父亲一个桌子上吃饭的,他是用小碗吃饭的,那有瞿世镜说的那样吃法,什么狼吞虎咽,完全是胡说八道。他的饭量难道我们不清楚,他反而清楚?而且我们根本不认识黄景华这个人。” 杨振国老师的弟子张立歧先生插话说:“这个姓瞿的不懂内家拳,练内家拳的人,即使饭量增加,也不是成倍的增加,稍有增加而已。太极拳练的是精、气、神,‘精足不思寒,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这个人连这点道理都不懂,还跑出来吹什么牛!”。
杨振国老师还介绍说:杨家人当年是以拳为生的,不管你喜不喜欢,都是从小就要练功的。哪有到了三四十岁才练功的?我父亲早早成名,成了名不练功怎么教人家?他的几个徒弟都是功夫十分了得的,做师傅的只说不练,徒弟们会怎么想?不练不行的。我父亲身体强壮魁伟,看上去有些胖,但绝不是虚肿。到广州后水土不服,疝病发作,治疗不当至死。当年没有青霉素,否则这种病不会死的。象盲肠炎(阑尾炎)现在是小手术,在当年是搞不好要死掉的大病。瞿世镜说他是心脏病死的,有什么根据?有病历吗?拿出来看看,胡猜乱讲!不要相信它,这种人的人品一定很差。杨澄甫的死因确实不是瞿世镜胡说的那样:“喜荤厌素,胆固醇及血脂必定甚高。澄甫公之水肿,并非肾病,乃心脏病,是长期血脂过高之恶果也。古人云:病从口入。此乃至理名言!”杨澄甫的次子杨振基和四子杨振国两位老师早些年就杨公病死原因作过答复,他们回答事情的经过:其父亲杨澄甫是1936年不幸逝世于误诊事故。头年,杨澄甫到广州一带教拳,因为不适应那边的湿热气候,得了疝气。他家在上海,夫人又不在身边,便回到上海进行治疗。在他治病期间,他的一个表亲出于好心,为他找了个民间秘方,说是按方洗洗就可痊愈。杨即按此方抓了草药进行诊治,结果患处出现了红肿,然后很快出现感染,导致急性中毒,后抢救不及而死亡。这一过程与瞿世镜在书中描述的完全不同,而且根本没有什么黄景华请医问药、揣尿倒屎的事。在抢救不及的情况下,也根本不可能叫黄景华写信,让张庆霖专程来上海传授内功心法给黄景华。瞿世镜被路迪民先生批评之后,恼羞成怒,一面挖苦路先生;“不知路君是否见过解放前上海点心铺之高庄馒头?”“如路君年轻,不知高庄馒头及金针为何物,尚可为其解释。路君练内家拳多年,饭量及丹田岂能毫无变化?如果路君所练之太极不含内功,则彼所言之杨氏太极,并非余心目中之杨氏太极,两者名同而实异,不知如何沟通?!”他一面又将馒头“缩水”,变成“新战士一顿可吃10个馒头”“至少相当于20只高庄馒头”“此等饭量体重与日本相扑武士旗鼓相当,何足为奇?”瞿先生挖苦的话说得太过分了。本来在网上看瞿世镜的文章只是一笑了之,网上什么东西都有,不足为怪。但看到瞿世镜对路先生耍无赖的态度,我不由得也要出来评论几句。一,瞿世镜是用写小说的手法编造杨式太极的史料,失实了,认个错,大家都会谅解的,又何必要耍赖皮。你实际上是在把杨澄甫写成《水浒传》的草莽人物,就算你手下留情,把他比作武松,没有比作黑旋风。只不过瞿先生写小说的本事也太差,弄出个史料不象史料,小说不象小说,不伦不类的东西。为了混一点稿费,太对不起掏钱买书的读者。二,瞿世镜一开头形容杨澄甫“食量极大”“狼吞虎咽”,弄得黄景华“大吃一惊”,而且黄某人念念不忘,过了几十年还要当作秘闻告诉瞿世镜。虽然瞿某后来又改口,连说与二个“相当”,与新战士相当,“与日本相扑武士旗鼓相当,何足为奇?” 既然“何足为奇”,当初又为何“大吃一惊”,大惊小怪,而且还要到处宣扬,嘴巴上吹吹还不够,还要写书吹到全世界去。究竟是黄景华一惊一乍神经有毛病?还是瞿世镜别有用心,存心诋毁杨澄甫?
三,瞿世镜讽刺路迪民先生“练内家拳多年,饭量及丹田岂能毫无变化?”我想,路先生的即使饭量有变化,也决不会“极大”到“狼吞虎咽”的地步。我到要反问一句,你瞿某人在书中把黄景华描写得功夫十分了得,好象杨家的学生数他最厉害。不知道他食量又是几何?每餐能吃多少?能不能每餐吃30只高庄馒头、1只猪蹄、1只禽什么的?而且你在书中说明他是个蹭饭者,吃饭不掏钱,不吃白不吃的角色,他一顿能蹭多少?黄景华教了你这么个的徒弟,自吹内家功夫十分了得,那么,你的丹田有没有变化?饭量有没有增加?你瞿某人一顿又能吃多少?请说给我们听听。路先生批评你,你不服气,你可以开个记者招待会,当场吃给他们看看,证明你的话没有错。即使你一下子吃不了30只高庄馒头、1只猪蹄、一只禽,减少一些也行。你毕竟要比杨澄甫蹩脚得多,打点折扣减少点量大家都能理解。这样吧,你瞿某人先饿上一天,然后一顿吃20个高庄馒头,或者相当“10只实心馒头”、半只猪蹄、1只鸽子。也可以慢慢地吃,不用狼吞虎咽,吃光了再来找路先生论理。如果吃不了,最好免开尊口,你吹嘘的什么东西都是假的,不要再出来出丑了。《杨门太极 鉴真辨伪》之三:黄景华是杨澄甫的徒弟吗?太极, 杨门《杨门太极鉴真辨伪》之三黄景华是杨澄甫的徒弟吗?作者:唐才良
黄景华、瞿世镜“欲独霸上海武坛”,因而拼命虚构事实,抬高他们在杨氏太极拳门中的地位,在书中多次吹嘘黄景华是杨澄甫的入室弟子,是“杨府文书”,还硬是“粘贴”在郑曼青身上,厚颜无耻说是他“代笔编著”了《太极拳体用全书》。为此,还咬牙切齿地责骂傅钟文,顾留馨。 黄景华是否是杨澄甫的入室弟子?是否象瞿世镜反复吹嘘的是“杨府文书”?是否“代笔编著”了《太极拳体用全书》?对这些疑问作一些分析,请大家一起来辨别黄、瞿两人的庐山真面貌。
(一)黄景华本是叶大密的徒弟,论辈分只是杨澄甫的徒孙孙。他曾经是郑曼青先生的一个美专学生,他有时帮老师干一点杂活。他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物。为了抬高身价,硬挤进杨澄甫弟子行列,他用傍名人的手法,把他自己与郑曼青捆在一起。郑曼青本来也是叶大密的徒弟,因有恩于杨家,才破格提升为杨澄甫的徒弟。能享有这种待遇只有极少几人,如郑佐平。郑佐平原是田兆麟的徒弟,排辈分是杨澄甫的徒孙。他是民国元老,积极创建浙江国术馆,并聘请杨澄甫任教务长。杨澄甫遂亲自授拳,郑佐平也就列人杨澄甫弟子名录。现在,黄景华千方百计把他与郑曼青捆在一起,你们承认郑曼青是杨澄甫的徒弟,也就附带承认我黄景华。反正事隔几十年,那辈人差不多死光了,死无对证么,谎言不怕戳穿。他这一招实在是高招。 但是,你黄景华是一个什么东西?普通一个美专学生,不仅没有职业,还要随处蹭饭吃。他没地位、没收入、没贡献,凭什么要从徒弟的徒孙辈晋级升为徒弟?窜辈乱伦。黄景华本是叶大密的徒弟,是田兆麟的徒孙,是杨澄甫的徒弟的徒孙,杨公有什么必要的理由夺他过来?犯得着吗?
瞿世镜在第62页写道:“1928年,杨公自宁来沪,经叶大密介绍,郑曼青、黄景华、濮冰如均请澄甫公指点,……,景华师练功刻苦,办事谨慎,担任守中师伯每日对练之‘相手’,甚得杨公嘉许。故于1930年之后相继拜师入门,成为杨公入室弟子”。 这里,他用的模糊手法,1928年、1930 年之后。究竟是哪一年哪一月?象拜师这样的大事,竟然记不清具体的年月,岂非怪事?如果月日记不住,春夏秋冬总该记得住的。黄景华编造故事的时候,怎么不编得精细点。而且又一次把自己与几位名人“捆绑”在一起,硬让你们一起接受。
瞿在第119页写道:杨家素有学生、弟子、传人之区别。拜师入门有严格礼仪规范,要递帖子,点香烛,祭祖师……。请问“黄景华有没有经过这种仪式?有否拜师帖作证明?如果有的话,黄景华、瞿世镜绝不会“舍不得”拿出来公示,早就到处炫耀的了,可惜没有。如果黄某确实是与郑曼青等人一起拜师的,那么郑曼青在文字中必然会有受提及,可惜又没有。在郑曼青文章中压根没有提到过黄景华的名字。他在《太极拳体用全书》中提到赵仲博、叶大密、濮秋丞,就是没有什么黄的黑的。而且,郑曼青讲出拜师正确的时间是壬申(1932年)正月,并非象黄、瞿那样含糊不清的“1930年之后”。
郑曼青是在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经濮秋丞介绍才认识杨澄甫,才有拜师入杨门之事发生。并非象黄、瞿两人所说的那样,什么1928年,又是1930年。瞿世镜是很会玩弄障眼法的,很会在年份等关键字眼上做手脚。(他还有几件糊弄历史年份的事,放在本文后面分析)。现在就黄景华拜师之事作一剖析。既然黄景华拜师一事是捆在郑曼青一起的,那么,我们就从郑曼青拜师谈起,看郑曼青自己是怎么说的。郑曼青在《太极拳体用全书》郑序言中这样说的:“庚午(1930年)春。岳因创办中国文艺学院。操劳过度。甚至咯血。因复兴同事赵仲博。叶大密。研习斯术。不一月。病霍然。而身体遂日见。始信柔之足以胜刚。然未知有不用气之妙也。壬申(1932年)正月。岳在濮公秋丞家。得晤杨师澄甫。秋翁介岳。执赘於门。承澄甫师之教导。” 郑曼青序言中说明是1932年正月,在濮秋丞家中才得晤杨澄甫,并在濮翁的介绍下拜师入门的。郑曼青的话,告诉我们:1,根本不是在1928年,更没有“经叶大密介绍”的事,也没有什么与黄景华等人“均请澄甫公指点”的事。 2,郑曼青在序言中只提到赵仲博,根本没有提及黄景华这个人。 3,郑曼青是经濮秋丞介绍拜师的,没有经别的什么人介绍,也没有其他什么人跟着一起拜师的。所以,黄景华拜师杨澄甫的说法,只是没有任何根据的谎话。
再看陈微明先生为郑曼青《郑子太极拳十三篇》作的序:“师德配侯夫人抱病垂危,得君投剂而起,师感之,悉以口诀相授,他人所未闻也。” 这里说明郑曼青之所以能升格拜师杨澄甫的原因,由于这种特殊的功劳才会有“破格”。而黄景华有何德何能也想跻身并列?“他人未闻也”更说明没有黄景华什么屁事!关于“相手”一事也颇有疑问。第16页上写杨家“雇佣一名身强力壮大汉作为‘椿子’”, 怎么到了上海后,会找“身材瘦小”、“身材矮小,仅一米六十公分”的黄景华这样的人当“相手”?难道上海找不到象个样的人了?黄景华这种角色,混在场子里练练推手还说得过去,当相手实在不是个料子。另外,即使是雇佣的“椿子”“相手”之角色,也并非都是徒弟,两者中间没有等号的。瞿世镜自己也曾多次强调,拜师是有严格的规矩,那有随便搭搭手就算徒弟的?(二)黄景华有没有可能担任笔录整理《太极拳体用全书》的工作。上面陈微明先生已经说过:“悉以口诀相授,他人所未闻也”。他人未所闻也,就是证明没有黄景华的什么份。再次说明黄景华是吹牛,黄、瞿二人也不要“一厢情愿”往郑曼青身上贴。杨式太极拳,以杨澄甫名出版的拳书,有三本里程碑式的巨作,一是1925年本,由陈微明执笔整理的《太极拳术》,第一次采用照相术表示动作图形(1919年拍摄)。他帮助总结的《太极拳术十要》,成为太极拳的“圣经”,丰碑永留史册。陈微明的这一功劳,杨澄甫在《太极拳体用全书》序言中说:“复嘱陈微明。以余口授者。刊为一书。”所以,说陈微明笔录杨澄甫口述,整理成《太极拳术》,是有根据的事实,不是自吹的。 第二是1931年本,董英杰执笔整理的《太极拳使用法》,拳照展示的拳架更佳,文字详尽,内容丰厚,是一本习练太极拳的经典。此书第10页凡例中说明:“此书是杨老师所述拳理”,董英杰笔录、整理出版《太极拳使用法》,也是铁的事实。 第三本是1934年本,由郑曼青帮助修改的《太极拳体用全书》。1932年正月郑曼青拜师杨澄甫。杨澄甫应陈济棠之聘南下广东教拳,有人说是在1932年,即民国二十一年(瞿说是1933年,而1934年的说法似乎正确些)如是说,那么郑曼青学拳不足一年,瞿世镜肯定会挖苦“连养生拳架尚未练顺”,怎么能担当写书的重任?好在有《太极拳术》、《太极拳使用法》做基础。《太极拳使用法》当初收回的原因,按瞿世镜的说法的“文字稍嫌俚俗”,并不是内容有问题,那么在《太极拳使用法》的基础上作文字修饰,郑曼青的才华是足以胜任的。由于是在《太极拳使用法》的基础上做“减法”,把杨式太极拳中的部分精华,如“对敌图”,以及“解明”“论太极”等内容都删除了。在技击与养生的天平中较多倾向于养生。郑曼青在《太极拳术》和《太极拳使用法》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修改工作,尤其是将《太极拳使用法 》的文字,从白话文体改为半文半白,更简略些。又添加断句的标点符号,使阅读容易些。如“太极拳起势预备”他把说明的文字由145字,压缩为88字,意思不变,文字简约许多。也有的地方添加了一些文字,如“如封似闭”加了诸如:“犹如盗来即闭户。此谓之如封之意也。”的话,其实加不加对原意影响不大。当然大部分的文字变动不大。相比之下,陈微明、董英杰写书,是白地起屋,从基础做起,大量的笔录整理,辛苦得很。而郑曼青是在前人基础上作修改,省力得多。至少不用象陈、董两人那样要作大量的笔录整理,连拳照都是原有的。当然,郑曼青在学拳过程中、或杨澄甫对书的修改有指示,自然也会有记录,这种情况何用黄某代劳。而且杨澄甫口授时除郑曼青外,没有他人旁听,“悉以口诀相授,他人所未闻也”,那有黄景华来代为笔录。因此,可以推断黄景华、瞿世镜所说的是谎言,因为没有东西可以证实。
黄景华唯一的证据是书后有“校者 吴江黄景华”七个字,这就是他吹嘘的资本。黄景华是郑曼青的一个学生,未就业,平时空闲的时间多。老师忙的时候,差他做点事也是很普通、很平常的事。黄景华在郑曼青忙的时候帮助做点校对,是事实,算有点功劳,谈不上什么贡献,是不值得多提的。那个年代出版社、报社都有专职校对,有时忙不过来,或赶急件、或重要的稿件则由作者自己校对。校对只是校对,不能证明是别的什么。我想没有一个校对会说这本书是我写的,除非别有用心。就拿瞿世镜的这本书来说,由时中学社帮助出版,“校者陈伟杰、王治华”。如果过些年,他俩中的某一位,也出来说:“瞿世镜的这本书是我‘代笔编著’的”,不知道瞿世镜会有什么感想?当然请放心,这样的事不会发生的,因为瞿世镜的东西太没价值,不会有人去沾光的。第124页,瞿世镜说“景华师办事细心周到”“办事谨慎”,事实是这样的吗?他能“细心”地把老师郑曼青的名字“漏”了,还文过饰非的说了一大堆话。可以看出黄景华这个人很有心计,在印刷厂排版时做手脚,在具校对的名字时,有意把郑曼青的名字漏掉,却不忘换上自己的大名。在事情败露后,才不得不用印章补盖郑曼青的姓名。这一阴谋得逞之后,自吹“又令杨、郑二位均感满意”,实际上杨、郑二位对他很无奈,因为木已成舟。但此举曝露了黄景华品德低下,所以在郑曼青以后的著作中,只字不提“黄景华”三个字,如同不存在的一般。在台湾翻印的《太极拳体用全书》中,干脆把“校者 吴江黄景华”的字全数删除。瞿世镜子说“如此复杂细致之‘杂务’,傅氏岂能胜任?”瞿世镜只有这一句话是说对的。一个忠厚老实的傅钟文,绝对是做不出这种“狸猫换太子”的事来。只有那种要名不要脸的家伙才干的出来。而黄景华不仅不自我反省,却变本加厉,进一步吹嘘成“杨府文书”“笔录”“整理”,在第89页,又变成了“代笔编书”,把《太极拳使用法》说成是他编著而成,真是厚颜无耻!他在第124页还编了个故事:有一个神秘的老头,拉住瞿世镜,说什么:“杨公逝世之前,由黄景侯贴身侍侯,他是杨府文书,杨家祖传手抄本及《体用全书》铜版,必定在他手中”。吓得瞿世镜连“走了几条马路,方始将其摆脱 ”。这个老头是收古董还是收废品的?瞿世镜想借他的嘴告诉我们什么?这种拙劣的手法,不恶心吗?黄景华是个爱吹嘘的人,如果确实做过什么“笔录”,有编书的草稿,那怕只有一张半页的,这样的宝贝岂会不拿出来炫耀?影印的照片早会附在书里,可惜什么也没有,只能靠嘴巴来吹。黄景华、瞿世镜给自己涂抹的油彩太多太重,适得其反,反而涂成了小丑,越吹越让人感到讨厌。(三)至于把黄景华说成是“杨府文书”,甚至在杨澄甫病中揣尿倒屎 “贴身侍侯”,更是胡扯蛋!瞿世镜说的“杨府”不知道的哪一个杨府?他去给谁揣尿倒屎了?他有没有搞错?虽然编的故事蛮动听,但毕竟的假的,假的真不了。日上午,杨澄甫之子杨振国老师接受采访讲:“我们杨家人根本不认识有黄景华这个人。出书题词的事都是我母亲(杨侯夫人)张罗的。父亲平时不爱讲话,对外交往、对内安排都是母亲一手操办的。她常常与一些社会上层名流,太太夫人们打打麻将,联络感情,有些事情他们也乐意相助。如书中题词,不少是耿三爷帮助联系的。我们小时候经常看到耿三爷来我家喝茶。耿三爷就是书中(太极拳体用全书)题词的耿毅,他是孙中山先生的机要秘书,邢台人,是我们家的老乡,他为人非常豪爽,侠义心肠肯帮忙。”黄景华这种小人物能跟他们相比吗?黄景华、瞿世镜你俩打着杨门传人的旗号,厚颜无耻吹嘘自己,恶意毁谤杨家和杨门其他传人。这等恶劣行径是会犯众怒的,届时,骗到的不是荣耀,而是世人臭骂!
最后附带说一下,在看瞿世镜书的时候,对他写的历史年份一定要十分小心,因为,瞿世镜很会糊弄历史年份。他模糊历史年份有二种情况,第一种是瞿世镜真糊涂,记忆出了错。如第75页:“1950年,上海武术界在陕西南路体育馆举办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义演”,这段故事情节描写夸大失实。田兆麟表演推手,“某少林拳师不服,入场向田兆麟挑战。田兆麟乐不可支,一摸光头,就想动手施展当年在杭州打群架之身手。”事实是田兆麟推手把徒弟发了出去,徒弟雀步腾腾往后退时,快到场边上,就转身刹住。位置靠近两位年青武术家蔡云龙、蔡鸿祥,他俩坐在板凳上,认为这样推手发劲有作秀嫌疑。但没有“入场挑战”。虽然场面有些尴尬,但不至于弄到田兆麟要打架的程度。瞿世镜这样描写无非是告诉大家,“第四代杨门前辈无法驾驭”。瞿世镜不仅情节记得不准确,而且把年份也搞错了。抗美援朝是在日正式参战的,但捐献飞机大炮的运动是在日以后,因为6月1日抗美援朝总会发出通告,号召全国各界同胞捐献飞机大炮。此后中国全国总工会、妇联、团中央、红十字等人民团体纷纷发表宣言、通告,号召各界同胞积极捐献。所以,捐献飞机大炮义演的年份应该是1951年下半年,肯定不是1950年,是瞿世镜记错了。
第二种是假糊涂真糊弄。如写顾留馨“解放后曾经任黄浦区区长,1950年任上海市武术协会主席”,独霸上海武坛。为了使顾留馨的“罪名”能够坐实,说他故意冷落第四代杨门前辈,弄得他们“贫病交迫、愤郁而终”。瞿世镜就把顾留馨担任上海武术界领导的年份从1958年改为1950年,提早了整整8年。提早任职的年份,是想说顾留馨担任上海武术界领导以后,有几位杨门第四代传人才会悲惨死去(如陈微明先生死于1958年)。如果在担任职务之前,第四代主要传人已经死去,那么就不关顾留馨什么事了。所以,瞿世镜非要耍戏法糊弄大家。瞿世镜这类卑劣的手法还有不少,这里只是简略揭《杨门太极 鉴真辨伪》之四:黄景华瞿世镜练的是什么功夫?太极, 杨门瞿世镜, 鉴真, 太极, 黄景, 辨伪《杨门太极鉴真辨伪》之四黄景华瞿世镜练的是什么功夫?文/ 唐才良
瞿世镜书中大吹什么内功心法,用以装扮黄景华与他自己拥有真正的内功;用以诋毁其它武术家没有内功,只是操友。本来么爱吹牛只是小人的缺点,算不上什么大错,不必太认真。但是,瞿世镜用它来贬低杨门中诸多名家,屡屡诋毁傅钟文、顾留馨是“养生架尚未练顺,更谈不上任何太极功夫”,“徒具外表,未得内功心法真传”,是“操友”等。
瞿世镜在第43页编了个故事,杨澄甫病中,“景华师询问……澄甫公猛然醒悟”“召回大师兄张钦霖,代师传授内功心法”。瞿还特意点了一下“田绍轩与武汇川二位大师兄就在上海,为何舍近求远?”,瞿的用意是说明田、武二位也是没有内功心法的操友!而黄景华能享受特殊待遇,学到了杨家内功心法。杨澄甫连自己主要的徒弟、亲戚都不教内功,却对一个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黄景华授以内功心法。难道杨澄甫真病糊涂了,作出这种不合逻辑的决定?杨澄甫的次子杨振基和四子杨振国两位老师早些年就杨公病死原因作过答复,他们回答事情的经过是:“其父亲杨澄甫是1936年不幸逝世于误诊事故。头年,杨澄甫到广州一带教拳,因为不适应那边的湿热气候,得了疝气。他家在上海,夫人又不在身边,便回到上海进行治疗。在他治病期间,他的一个表亲出于好心,为他找了个民间秘方,说是按方洗洗就可痊愈。杨即按此方抓了草药进行诊治,结果患处出现了红肿,然后很快出现感染,导致急性中毒,后抢救不及而死亡”。这一过程与瞿世镜在书中描述的完全不同,而且根本没有什么黄景华请医问药、揣尿倒屎的事。在病情发展紧急、抢救不及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叫黄景华写信,让张庆霖专程来上海传授内功心法给黄景华。
瞿世镜一面吹嘘他学的杨家功夫不得了,一面又诋毁杨家功夫不堪一击。我真弄不懂他这明褒暗贬究竟想说明什么。他在第42页,描写张钦霖由杨澄甫“于夜深人静之时,将杨门内功心法倾囊相授,共三个月。”张本身“根基深厚”,“又蒙澄甫公心传口授,精心培养,功夫猛进”“酷似杨公,比试武艺,杨门师兄弟无出其右者”。这样一个由杨澄甫精心培养的,内功十分了得,杨门中无人可敌的人,在瞿世镜的笔下,却又变成不堪一击的莽汉。瞿世镜无非是想告诉世人:杨门内功心法是无用的,只能对付一般人,根本不能敌高手。究竟是杨门内功心法无用,还是你瞿世镜根本不懂?不信请看他如何胡编的:“张钦霖练成太极内功之后,拜别恩师,云游四方。” “在山西省与众武师比试,未尝失手,故有‘盖山西’之美誉。传闻金丹派道长左一峰内功卓绝,张钦霖登门求教。左道长曰:‘足下可用任何手法攻吾,绝不还手。’张用搬拦捶发劲,左道长巍然不动,张之右拳触及道长身躯,即不由自主向后腾空弹出。” 瞿某人写一招一式,简直是在旁边拍摄录象一样清楚,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事,竟被他描写得如此详细,但真实吗?搬拦捶一招是这样用的吗?杨澄甫精心培养的徒弟,杨门中内功顶级的人物,不用人家还手就被弹了出去,这是什么鸟功夫,有个屁用!而瞿世镜真有“本领”,用区区几百个字的描写,就把杨澄甫一门,包括张钦霖、田兆麟、武汇川等名家统统打倒。只剩下了黄景华、瞿世镜一对宝贝可以独霸武坛,这是什么用心 ?!
瞿世镜描写:张钦霖本身“根基深厚”,“又蒙澄甫公心传口授,精心培养”,“于夜深人静之时,将杨门内功心法倾囊相授,共三个月。”在杨澄甫精心培养下,张钦霖学内功心法尚需要三个月时间。而根基远不如张钦霖的黄景华,在杨澄甫病危时,把不知在何处的张钦霖叫来,匆匆忙忙就教会黄景华内功心法,这故事可能吗?瞿世镜书中挖苦别人说:内功不是“SARS”病毒,一沾就着的。而黄景华自己的内功心法难道是象病毒一样传染来的?
我们再看看黄景华究竟有没有什么内功心法。瞿世镜在第102-106页中,洋洋大观大谈黄景华是怎样把“SARS”病毒传染给他的。黄是这样教他功夫的,“1951年,景华师教吾练杨氏太极拳,一招一式,均须符合澄甫公所授之太极拳十要”下面几百字我就不抄录了,太普通了,随便那本太极拳书上都可以抄到。 “1954年拜师之后,景华师曰:汝学养生大架三年”,“今已拜师入门,当按杨家规矩,循序渐进,研习武事。习武要从站椿筑基著手”。下面是谈马步椿,川步椿,由于没有什么特别见解,这里也不抄录了。“练过半年椿功,景华师将一套杨氏大架子拆开,重新作单式训练……练拳者自始自终须与想象中之虚拟对手应答,你来我往”“练时面前无人若有人,用时面前有人若无人。……如今汝已入门,理应以《体用全书》为楷模,痛下苦功,练真太极拳”。“于椿功、拳架之外,景华师又授余静坐养气之法。景华师云:‘内功为内家拳之根基。静坐与椿功外形不动,内里真动。不动之动。若受环境限制,可暂不练拳,但须勤练内功,不可间断’”。接下来是讲他当兵“站岗时练椿功,长官训话时练静坐”,“尚可连登十几层楼梯而不喘”。我本以为黄景华有什么高招、绝招,看了后非常失望。写出来的东西竟如此一般。那个练家不是这样练的?老实说,这种东西我上网随便抄抄摘摘,肯定要比黄景华、瞿世镜吹嘘的东西好得多。
也许瞿世镜会说:“心法不传六耳”,写出来的东西只能是大路货。他说:“按杨门规矩,‘心法不传六耳’,必须闭门单独传授,学得心法之后,不可随便泄漏。所谓心法,是内气内劲运行之路线。心法未能贯通,则所用之劲仍为腰腿劲,尚非纯正内劲。杨家素有心法不得妄传望议之规定,……《体用全书》亦只讲拳法、用法,不讲心法”。这种讲法的本身就曝露了对太极拳内功的无知。杨家后人杨振国老师说:“杨家心法就是手法、身法、步法,就是太极拳论,就是练习谈、十要。功夫靠苦练,靠悟性。即使有心法,不传自己人,去传给不认识的黄景华?可能吗?” 劲靠整合,那有拿了“路线图”去练发劲的。另外,我对什么“真诀不传六耳”之类的鬼话,始终保持某种警惕。如果有人自吹有什么不传六耳的密诀,我首先怀疑他是江湖骗子。这一点马国兴先生在《“真传不传六耳”解》一文中已有详细阐述,摘录二节如下:“由‘真诀不传六耳’之说,而产生了嫡传、正宗等不实的种种传说,使很多人对传统拳术功夫披上了种种神秘的色彩,给某些所谓的大师披上了神奇的外衣。并有的说XXX大师过世了,他的绝技功夫由此而失传了。此种现象层出不穷,举不胜举。谁知,这正是不明‘真诀不传六耳’之妙义,而造成的以讹传讹之结果,真乃武林之悲剧尔。信此说者之悲剧尔”。“所谓江湖骗子,就是没有拳术功夫与真才实学,却装作道貌岸然,招揽弟子,能授绝技,以欺诈他人钱财为目的,故耍出种种花招,刁难与其学艺之人,并振振有词的说“真诀不传六耳,虔诚者得传”。结果,其席卷钱财而去,从学者连呼:‘上当’!”虽然,瞿世镜并不为了骗几个小钱,但他吹嘘有内功,而把杨门所有传人几乎一网打尽,沽名钓誉与骗子有什么两样?瞿世镜本来没有什么高超的武功,却故弄玄虚,装得煞有介事。“1957年某日,景华师召我谈话,神态肃穆。景华师曰:‘请勿告诉他人你在我家学拳。在公园看别人练拳推手,千万不可评头论足。你练过抖杆,勿与外人推手。若被别人缠住不放,须学郑板桥难得糊涂,千万不可发劲。”还假惺惺地说“可以试手。要输不要赢。切记!切记!”这段文字我越看越不懂。你们如果确有什么真功夫,而且最喜欢“出手见红”“发人一丈外”,却横一句“千万”“千万”竖一个“请勿”“勿与”加上“切记!切记!”的叮嘱,这是在干什么?为什么那么的怕?无非是牛皮吹大了怕被人家戳破。这种肉麻的话,越看越恶心,浑身鸡皮疙瘩,好象两个犯奸的家伙怕人撞见,躲躲闪闪互相叮嘱,怎么有脸写进书里去了。
瞿世镜的功夫在第111页中承认“至于众多操友,余一搭手即拱手认输,退避三舍,摆脱纠缠”。瞿对一般操友都是一搭手即认输,那还有什么功夫可言?当然,瞿某可以说这不是谦让,而是不值得,不是高手就不值得出手。所以他一直在上海各公园中东流西窜,寻找大师高手,可惜的是高手太少,枉使瞿某人“败兴而归”。但是机会来了,在第49页,他遇到“一位30余岁穿黄色军服之壮汉,用拳抵住薛某丹田穴,薛某咬牙用劲,面色发白,却无法将此人弹出。一望可知,此人乃是拳术家”。瞿世镜寻寻觅觅的真正武术家终于出现了。瞿世镜一个剪步上去,“哼哈”一下,“出手见红”,将那壮汉“发出一丈八外”,既证明了杨家内功心法的厉害,又帮助拳友薛某解难。可惜这一情境并没有出现,瞿世镜连想都不敢想,“只是作揖打圆场”而已。不知道大家听说过 “杨家弹簧功” 的功夫吗?,如果没有听说过,瞿世镜有这种“功夫”。瞿世镜说他“余拜师二十年,方始学会用丹田内劲将人弹放而出”,看瞿世镜是怎么用他的“丹田内劲”“弹簧功”把人弹放出去的。第107页“某日余在学校办公室内批改学生作业,两名学生在走廊追逐嬉闹,其中一个逃入办公室内,另一人快步赶来上,猛然推撞其背部,被撞者立足不住,向前倾跌,头部触及余之下腹部,旋即向后弹出,跌坐于地。该生惊呼:‘瞿老师肚皮里有弹簧!’余猛然醒悟:丹田内气已充沛矣。”看完这段描写又是一阵恶心!瞿先生怎么有脸谈什么“猛然醒悟,丹田内气已充沛矣!”生活中这种无意被人碰撞的事经常有的,练过拳的人,本能反映是将撞的人拉住,不让他弹出去跌坐于地。瞿某人连这种应变反应的能力也没有,竟吹嘘内气充沛象弹簧,不羞死人?你大腹便便肚皮脂肪厚,撞上去象弹簧,有啥个稀奇。还沾沾自喜吹“弹簧功”,话象个“手淫”患者,自恋自慰!如果你真的练就了什么内功,用你的肚皮把那学生的头吸住,使他想弹也弹不出去,不让他跌坐地上,这才是真功夫。等你有了这种功夫,再写进书里吹嘘不迟。瞿世镜反复奢谈杨家功夫就是“出手见红”“出手一丈八”“发人于丈外”等等,还攻击另外两位武术家不曾出手见红,只能算是“操友”。我想问一句,黄景华有没有“出手见红”过?见了谁的红?“我已80余岁,发人丈之外,毫不费力。”你发了谁?你瞿世镜又把谁“发于丈之外”?如果没有,按照你自己的逻辑,你们两位也是没有什么真功夫的“操友”罢了。另外,你把杨家太极拳的功夫强调为“出手见红”“发人丈外”,这不是赞扬杨家太极拳,而是在贬低杨家太极拳。与之同时,证明了你对拳术的无知与浅薄!太极拳打人的功夫,即技击功夫确实是很高超的,但这毕竟是形而下的东西,是末技也。杨家太极拳如果只是打打杀杀,动不动就出手见红,与外家拳有什么两样?能被亿万人接受吗?太极拳的最高境界绝不是出手见红,而是不用!武术家禇桂亭说过一句话:“拳学了最好就是不用!”这才是太极拳高层次的境界。“武备而不为害,所以为仁也。”这是道!是修德修为!是形而上!这个问题,只会嘴巴上“见红”的瞿世镜是不会懂得这种道理的。 太极神掌
哎!真像陈微明先生所说:“嗟夫,以得杨氏之传食其技者,乃诬其师门,造种种不实之事。闻之者即据以作为笔记、小说,其居心非百家所谓不可传者耶?”摸摸自己的心,问问自己,对得起先走的先生吗?!将来九泉之下,能问心无愧地面对先生吗?!真因为如此,这些弟子才得不到杨式太极拳的传承!!!!!!
弘扬太极拳造福人类,杨澄甫宗师功勋卓著,彪炳千秋!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极拳内功修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