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西游石窟公园

我的西游日记之八------敦煌篇(上)
我的西游日记之八------敦煌篇(上)
&&&&&&&&今天是日,星期五。
&&&&&&&00:40离开商务宾馆到火车站候车,大概是由于深夜的缘故吧,候车室的人不是很多,甚至是有些冷清。网上看到说,过来的这趟车经常晚点,希望我们的点儿不要这么背。坐在那里候车,
回忆这两天的之行:巍峨连绵的雪山;天空深邃的兰及雪白的云;马蹄寺的石窟艺术以及
随风飘扬、色彩斑斓的经幡;全世界最大的卧佛;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观、造型之奇特、色彩之
艳丽的丹霞地貌......不愧是山青、水秀、天蓝、地绿的“塞上”。01:10广播里传来了
检票的声音,意味着K591次列车将准点到达(一路上经常想起南师傅的一句话;“人品好啥都挡不住!”
)。又到了该告别的时候了,前方还有一段未知的路要走,我无法预测路上将发生的事,
只愿今夜安眠。&&&&&
再见,塞上---金&!
&&&&&K591次列车于01:20准时驶离站。许是前段时间的旅途劳累,车开了一会儿好像就被咣当
着了,一觉醒来,天已经亮了,简单洗漱后,通过列车员得知,列车已过站,还有一个多小时
就要到达此趟的终点站了。从车窗向外望去,是一望无际、寸草不生的茫茫戈壁,这样的画面
曾经在教科书和电视中见过,今日亲临,更添一丝沧桑感。这就是古人笔下的“大漠孤烟”吧!&
&&&&&列车在向前行驶,火车道的两边,仿佛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这里虽是沙化的土地,但可
&&&&&&&&&&&&&&&&这就是把我们带到的K591次列车,9:04准时到达。
&&&&,距离省市区4.5公里,位于既有国道和北侧铁路线路之间的下凹地,
南面正对通往莫高窟&&的公路,为兰州铁路局&&管辖的车站。很大气的火车站,给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
&&&&&&&&&&&&&&&&&&&&&&&&&&&&&&早安,。我来了!
&&&走出站台,首先将行李寄存在游客服务中心(10元/件);然后,联系天缘客栈(该客栈是南师
傅推荐的,坐落在鸣沙山脚下)老板娘,告诉她我们已到达,要下午前往客栈;接下来,准备
在火车站前广场乘坐开往的中巴车。我们今天的行程安排是:---鸣沙山、月牙泉。
今天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行(以前,多数时间是包车游)!在住青旅时,同房间的游客是
从到的,她给我们建议,下火车后不要前往宾馆,直接去,游完后再去宾馆,
这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事实证明,这是非常英明的选择!
&&&&&&&&&&&火车站到大约25公里,5路车票价8元/人。道路很平坦,两边很荒凉。
&&&&&&&&&&&&&&&&售票处。在这里排了近40分钟才买到票。
&&&&&&&&&&&&&&&&&&&&&&&&&&&&&&&&&参观须知
1、开放时间:
 & 旺季:5月1日至10月31日:8:15&—18:00(16:30停止售票)
 & 淡季:11月1日至4月30日:9:15—&17:30(16:00停止售票)
2、参观券票价:
  &旺季每张160元,外语参观券票价180元(含20&元外语讲解费);
  &淡季每张80元,外语参观券票价100元(含20&元外语讲解费)。
3、凭参观券可参观部分开放洞窟和,所购参观券当日有效,参观券一经售出,
恕不退换。陈列中心、院史陈列馆免票开放。
4、以20~25人为一组,由我院专业讲解员带领参观洞窟并予讲解。
&&&&&&&&&&&&&&&&&&&&&&&&&&&&&&&&&门票。&
&&&&&由于原大桥施工,现参观需经过停车场从新桥前往。通往的路上,沙化非常严重,
桥下已干涸。
&&&捂得够严实吧?亮点在衣服上的图片,非常像俺滴棉袄。
&&&&外景。很难想象,在没有任何现代化手段的情况下,在如此荒漠的沙山上,能够留下
旷日持久的杰作。
&&&&步入寺区,环顾一下,周围是戈壁、沙漠、不毛的秃山,而这里却独具一片青翠,树
木繁荫,不能不让人感到神奇。
&&&是第一大石窟,俗称千佛洞,位于市东南25公里鸣沙簏的崖壁上,前临宕
泉,东向支脉三危山。这里全年充足、干燥少雨、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背
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上下五层,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大小不一,密布崖面,高低
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洞窟里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那多姿的飞天,精
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莲花砖,烘托出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始凿于十六国
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公元366年),从隋至
元,历代多有增建,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是一个有
1600余年历史的旷世奇葩。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735个,分布于高15-30多米高的断崖上(最高处
达50米)。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南区是礼佛活动的场所,各个朝代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彩塑
2400多身,壁画4.5万多平方米,飞天塑像4000余身。唐宋时代木构窟檐五座,还有民国初重修的作
为标志的九层楼。莲花柱石和舍利塔20余座,铺地花砖2万多块。北区的243个洞窟(另有5个
洞窟已编入北区492个号中),是僧侣修行、居住、瘗埋的场所,内有修行和生活设施土炕、灶坑、
烟道、壁龛、灯台等,但多无彩塑和壁画。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与云岗石窟&&、
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为四大&&石窟&&。
&&&&&&&&&&&&&&&&&&&&&&&&&&&&&&&&&&&&&&&&&&&&以下是按照参观顺序记录的。&
敦煌藏经洞&&陈列馆是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所辖的专题陈列馆,位于敦煌莫高窟&&南区北端三清宫
内,与闻名中外的“藏经洞(第17窟)”毗邻。三清宫俗称下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五月,
湖北&&麻城&&人王圆箓&&道士于该寺侧发现藏经洞&&,后以私售藏经洞文物和募化所得,于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年)重修前三清宫,寓居于此。该寺为藏经洞文物发现、被盗之重要见证,岁月既久,失于
修葺。研究院于藏经洞发现百年之际,修复重建此寺,辟为“”,展示藏经洞精
美文物及发现、流散之史实,以昭示后人。内辟王圆箓道士旧居,藏经洞开凿、封闭
、发现、流散、被盗史实陈列和研究院收藏的藏经洞出土文献&&、佛经等文物真品陈列,以及临
摹的现收藏于英国博物馆&&和吉美博物馆&&的绢画和纸&&画精品陈列等。
&&&&&&&&&&&&&&&&&&&&&&&&&&&&&&&&&&&&&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及图片。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不幸的是,在晚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
强侵略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藏经洞文物发现后不久,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
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险家接踵而至,以不公正的手段,从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藏经洞文物,致
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国的众多公私收藏机构,仅
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造成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年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
多件。1908年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
余写经,大部分运至,交京师图书馆收藏。1911年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掠
走约600件经卷。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
第263窟的壁画。1924年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壁画26块。
&&&&&&&&&&&&&&&&&&&&&&&&&&&&&&&&&&历史的罪人!
&&&遗书,以佛教典籍最多,包罗,内容涉及到了四世纪到十一世纪古代的政治、经济、
军事、文学、史地、医药、科技、民族、宗教、艺术等各领域;还有天文、历法、历史、地理、方
志、图经、医书、民俗、名籍、帐册、诗文、辞曲、方言、游记、杂写、习书,成为多种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依据和补充参证,其主要部分又是传统文献中不可得见的资料,价值尤为珍贵,
所以被视为文化史上的四次大发现之一。
&&&&&普贤(Samantabhadra),曾译遍吉,音译为三曼多跋陀罗,汉传佛教四大之一。
是象征理德、行德的,同文殊菩萨&&的智德、正德相对应,是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右胁侍,被
称为“华严三圣”。藏传佛教中的宁玛派认为普贤是普贤王佛的报身。
&&&壁画,日曜像幡(部分),唐代(8世纪),现由伦
敦不列颠博物馆收藏。
&&被帽地藏十王图。北宋(十世纪后半页)彩色绢画,高137厘米,宽55厘
米,现由吉美博物馆收藏(第17794号)。地藏于豪华宣字座上,右
足折曲,左足下踏莲花作游戏坐姿,头被帷帽,左手托水晶宝珠,右手掂金色
锡杖,身着华美袈裟。
&&&千手千眼观音图,北宋太平六年(981)铭。千手千眼观音,实
际上就是11个头颅,四十条臂膀,每个手心中都有一只眼睛,表示观世音灵
通广大,知晓信徒乞告。绢本墨彩,高189.4厘米,宽124厘米,现由吉
美博物馆收藏(第17659号)。此画内容丰富,线条细腻,彩绘精工,堪称
&&&&&&树下说法图(唐代)。图上方画着观世音的四种像,其光圈衣裳眉目
略有不同。下方画普贤骑象,文殊跨狮,各有随从。高140厘米,宽97厘米。
现由博物馆收藏。
&&&&&&&&大慈如来告疏,北魏三年(454)。高21.9厘米,37.1厘米,现由研究院收藏。
&&&&&&&&&&&&&&&&&&&&&&&&&&&&&&&&&&&&&&&&&&&&&&&&&大智度论(唐代)局部。&
&&&&&&妙法莲花经普贤劝发品(片段),唐天宝十五载(756)。高25.5厘米,宽195厘米,现
由研究院收藏。&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唐代,高27.2厘米,宽28.5厘米,现由研究院收藏。
&&&&&&&&&&&&&&&&&&&&&&&&&&&&&&&&&&&&&&&&&&&&&&佛说十王经讃一卷附图(局部)。
&&&&&&&&&&上一张三清宫全景图,该图片来自于网络(参观时游人太多,根本无法拍照全景)。
&&&&&&&&&&&&&&&&&&&&&&&&&&&&&&&参观完藏经洞博物馆,在此排队等候入窟参观。
&&&&&&&在排队等候过程中,工作人员向每位游客发一枚“藏经洞发现100周年”纪念章,并要求佩
戴在明显的位置,不知何故,只有遵命!&&
&&&&&&&的由来: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
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
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
不可能、没有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
治者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宫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的繁荣,莫
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安史之乱后,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
动未受太大影响。北宋、西夏和元代,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极少。(&)&&元代
以后停止开窟,逐渐冷落荒废。明嘉靖七年(1528年)封闭。
&&&&&各窟均是洞窟建筑、彩塑、绘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洞窟最大者200多平方米,最小
者不足1平方米。洞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佛龛窟、佛坛窟、涅槃窟、七佛窟、大像窟
等。塑绘结合的彩塑内容主要有佛、、弟子、天王、力士像等。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
善业泥等。圆雕、浮雕除第96、130窟两尊大佛,第148、158两大卧佛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
泥塑。佛像居中心,两侧侍立弟子、、天王、力士,少则3身,多则11身。以第96窟35.6米的弥
勒坐像为最高,小则10余厘米。
&&&&&为了延缓其氧化的速度,洞窟内严禁拍照、摄像;洞窟外允许拍照。个人认为,听和看比疯狂
的拍照(因为每个洞窟待得时间很短)更有意义,同时,也是对文物的保护和对历史的尊重。
&&&&&从外面看很壮观,大大小小不同的洞穴,里面珍藏着不同年代留下来的佛像、壁画(莫
高窟就是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的)。栩栩如生的壁画,精美的雕像,满地的莲花砖......
经过岁月的斑驳、由于氧化等原因,有些人物肉粉色的脸已经变成深褐色了;很多壁画由于保存不
善已经残缺不全或者失色严重;还有的被盗图者粘掉了,看了后觉得非常可惜。这里每幅壁画都不
同,讲述了不同经书故事。身在其中不得不深深地佩服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精美绝伦的!
&&&&&&&&&&&&&&&&&这里又看到一个,不知和三清宫有什么关系。大门紧闭。
&&&&&&&&&&&&&&&&&&&&&&&&&&&&&&&&&&&&&&&&&&&&&&&&&&&&&&&&历史与现实的碰撞。
&&&&&以上是跟随导游进入所拍到的外景,再次强调:窟内严禁拍照、摄像。接下来是我们按
照顺序参观的洞窟。之前在网上看到有网友介绍,从日开始再一次减少实窟参
观数量,里面有上百个窟,一次由导游带着参观8个(以前是10个)窟,而且为了疏散游客,每个
导游带的路线是不一样的。如果想多看,可跟随其他导游的队伍。我们跟随导游进入的第一个洞窟
是第十二窟。
&&&&&&&&&&&&&&&&&&&&&&&1.&第12窟&晚唐(848~906年)
&&&晚唐代表窟之一,五代重修。覆斗形顶殿堂窟。主室东壁门上方有墨书供养人题记,故又称“索法律窟”。主室四壁共绘经变画十幅。西壁佛龛南北两侧分别画普贤变、文殊变。南壁绘法华、观无量寿佛、等经变。北壁绘华严、药师、天请问等经变。东壁南北两侧绘报恩、维摩诘经变。南、北、东三壁经变下方各绘有关上述经变之各品故事画的条形屏风画。此窟较为精彩的画面有经变中的“婚礼图”和法华经变中的“作战图”,作为了解和研究唐代婚俗与战争的形象资料,极为生动逼真,说明晚唐时期经变画世俗性强,生活气息浓郁。
&&&&&&&&&&&&&&&&&&&&&&&&&&&&&&&&第十二窟内作战图。
&&&&参观的第二个洞窟为第十七窟。
&&&&&&&&&&&&&&&&&&&&&&&&&&&&&2.&第17窟&晚唐&(848~906)&&&&此窟又名藏经洞,位于第16窟甬道北壁,建于晚唐。原为晚西释门都僧统洪bian的影窟。
十一世纪初叶,由于战乱等原因,将大量佛经、佛画、法器以及其它宗教、社会文书等五万多件秘
藏于此,砌墙封门,表层饰以壁画,随着时间的流失,封门之事渐渐被人遗忘……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这一秘室被道士王圆箓在清理积沙时,偶然发现。
但令人痛心的是,自1905年至1915年期间,先后有人斯坦因、人伯希和及人桔瑞超、
吉川小一郎、俄国人鄂登堡等纷至沓来,他们用低廉的价格从王道士手中骗购古文献资料近四万件
。遗书,包罗,内容涉及到了四世纪到十一世纪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史
地、医药、科技、民族、宗教、艺术等各领域。除汉文写本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少数民族资料:如
古藏文、回鹘文、于阗文、粟特文、突厥文、希伯莱文、梵文等。大批珍贵的历史文献吸引了我国及英、法、俄、美、日等许多国家的学者进行研究。藏经洞是考古史上的一次非常重大的发现,其出土文书多为写本,少量为刻本,汉文书写的约占六分之五,其它则为古代藏文、梵文、齐卢文、粟特文、和阗文、回鹘文、龟兹文、希伯来文等。文书内容主要是佛经,此外还有道经、儒家经典、小说、诗赋、史籍、地籍、帐册、历本、契据、信札、状牒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绝本。这些对
研究和地区的历史,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科学价值,并由此形成了一门以研究藏经洞文书和
石窟艺术为主的学科——学。
&&&&&&&&&&&&&&&&&&&&&&&&&&&&&第十六、十七窟内景。&
&&&&&洪辩,僧人。亦称吴僧统、吴和尚。俗姓吴。父绪芝,母张氏。&洪辩天资聪颖,性灵
超群,幼年出家,精进持学,从不懈怠。多年的潜心苦修,使其三学并进,终成一代名僧。吴洪辩
出身官宦世家。其父吴绪芝在唐朝先后任唐王府司马、千夫长、建康军使并授上柱国赐鱼袋。
&&&&&这尊洪辩彩塑像,高0.94米,身着田相袈裟,通肩裹体,结跏趺坐,作禅修状。头部颅顶丰隆,
面部饱满,额角和颧骨轮廓豁朗,额部和眼角有皱纹,目光含蓄有神,眉头略蹙,若有所思。眉脊、
眼角、鼻准、嘴角表现出中年高僧庄重矜持的神情和气派。造型写实,保存完好,是目前已知人物
肖像彩塑留存至今时代最早的优秀作品。&
&&&&&&&&&&&&&&&&&&&&&&&&&&第十七窟赴会图。
&&&&&&&&&&第十七窟仕女图。
&&&&&&&&&&&&&&&&&&&&&&&&&&&&3.第&397窟(隋)
&&&&&&&第397窟为隋代三十七年间开凿的洞窟,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100多年前曾重
修过。窟内有双层佛龛,四大天王、二大金刚站在佛像旁边;飞天壁画挂满千佛天井。飞天最先
出现在第272窟(北凉)中,早期的飞天出现在佛龛上部的两侧,或者在天花和藻井之
上,体现出一派祥和的佛国气氛。最初的飞天受到(传说飞天的故乡在)的影响,比较
朴实笨拙,衣服也比较简单,这个时期的飞天通常是用一根飘起的丝带和身体的姿态表明其飞天的
身份。而且在早期的飞天中,几乎看不到性别的差异。到了西魏诸窟,飞天和乐伎的形象开始融合,
有弹奏箜篌和弹奏琵琶的飞天乐伎展现出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特别是的水彩绘画技法,让飞
天的形象更加绚丽多彩。到了隋代诸窟,飞天的形象更加丰富,正面、侧面等造型变化和各种飞天
组合丰富多彩,大部分飞天姿态优美,体现出女性化特征。飞天的壁画上,处处可见漫天飞
舞的美丽飞天。飞天是侍奉佛陀和帝释天的神,能歌善舞。墙壁之上,飞天在无边无际的茫茫宇宙
中飘舞,有的手捧莲蕾,直冲云霄;有的从空中俯冲下来,势若流星;有的穿过重楼高阁,宛如游龙;
有的则随风漫卷,悠然自得。画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长线、舒展和谐的意趣,呈献给人们一个
优美而空灵的想象世界。
网上关于第397窟的介绍很少,该部分有些是靠参观时的笔记记录的,另一部分来自于网络。
第397窟顶部飞天。
&&&&&&&&&&&&&&&&&&&&&&4.第420窟(隋)
&&&&此窟为覆斗形顶,平面呈方形。南三各开一龛,西壁为圆券龛,龛口略方,作内外两层,
龛内塑一佛两弟子四。内层龛口塑缠枝莲花龛柱,彩帛龙首龛梁,画忍冬莲花化生龛楣,联珠
纹边饰,外层龛口顶部画龛楣周沿火焰纹,火焰纹楣尖达窟顶西披。南北两壁开方形浅龛,内各塑
趺坐佛和胁侍。此窟的塑像,体形结实,形象端庄,像肩寛腰细,比例匀称,面部造形轮
廓分明。楣棱、鼻棱、颐棱转折清晰,整体感强,衣饰塑造手法简练,青绿装饰与壁画土黄基調成
对比,装饰效果显著,裙上所饰联珠纹构成的圆环形中又有狩猎纹图案,这种狩猎联珠纹图案具有
波斯艺术风格。它的出现,与隋王朝经营河西,打通,中西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密
切关系。西壁龛外南侧手持柳枝的观音,是室内塑像中的佳作。此窟窟顶的中心,是仿古架木
为井的斗四藻井,三兔藻井第420窟就是隋代洞窟,东壁门上的释迦牟尼说法图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佛居中,结跏趺坐于金刚宝座上,作说法相,左有观世音,右有大势至,十大弟子分别在
佛和的身后。
&&&&第420窟中的《法华经变》是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个。《法华经变》共有六品:《序品》、《方便品》、《譬喻品》、《见宝塔品》、《观音普门品》等。第420窟中就有四品:北披是《序品》,南披是《譬喻品》,西披是《方便品》,东披是《普门品》。整个画面十分密集,以小组画为主,画与画之间用楼阁房屋、青山绿水相隔。
第420窟内。
&&&&&&&&&&&&&&&&&&&&&&&&&&&&&&&&&&&&&&&&5.第428窟(北周)
&&&&第428窟,为北周于义所建,距今1500多年,是早期最大的
中心塔柱式窟。前部人字披顶。此窟壁画内容丰富,窟内除1200多身供养人
像外,还有大僧尼形象.428窟为横卷式连环画有“S”形和上下犬牙交错进行
式两种构图。
第428窟内。
&&&&&&&&&&&&&&&&&&带有特点的乐伎飞天。
&&&&&&&&&&&&&&&&&&&第428窟萨埵太子本生。
&&&&&&&&&&&&&&6.第257窟&北魏&(445~534)
&&&第257窟,建于北魏,距今有1500多年的历史。洞窟形制由支提窟与中
国汉式建筑相结合的而建成。前部人字坡顶,后部中心塔柱,正面龛内塑一倚
座像,表情庄重、肩圆胸阔、四肢修长,具有伟岸丈夫之概。壁画以贤劫
千佛和佛经故事为主。尤其以《鹿王本生》最为著名。故事中讲到:美丽的九
色鹿(古时候,在一座景色秀丽的山中,有一只鹿,双角洁白如雪,浑身是九
种鲜艳的毛色,人称九色鹿)从中救起一溺水人―调达。调达为报答九色
鹿救命之恩,发誓不泄露其住处。当时该国王后于梦中见九色鹿,梦醒后垂涎
其美丽的皮毛,要求国王悬赏捉拿,调达见利忘义,带领国王捕捉九色鹿。此
时九色鹿正高卧山中,毫无所知。鹿的好友乌鸦对空长鸣,唤醒九色鹿,九色
鹿毫无惧色,向国王诉说调达忘恩负义的劣迹,国王深受感动,放鹿归山,并
下令全国禁止捕杀九色鹿。此时,调达周身生疮,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7.第94窟&晚唐&(848~906)
第94窟,是晚唐代表窟之一。晚唐归义军节度史张淮深出资开
凿于874~888年间。窟型为中心佛坛式,南邻北大像。主室中心佛坛,现
存宋塑清改修的跌坐佛一身,清塑弟子、各二身;道教内容的老君一
身。此为佛教石窟寺。壁画为重层(西夏绘制),表层为宋画供养
(甬道)和千佛(主室四壁),窟顶藻井井心画团龙,四披画棋格团花;
底层有晚唐壁画。主室四壁仅下部残存少量晚唐宋氏等供养人像以及出行
图的少部和贤愚经变。
&&&&&&&&&&&&&&&&8.第100窟&五代&(906~960)
第100窟,此窟是五代地区统治者曹元德的功德窟(家族
窟),是为纪念其父,河西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所建造。洞窟甬道的南
北壁绘有曹议金父子及回鹘公主等供养人像。窟内塑像均为清代重塑。
窟南、北、东三壁经变画的下部,绘有《曹议金统军出行图》和《回鹘
夫人出行图》,人物众多,场面浩大。《曹议金出行图》绘于主室的西、
南、东三壁,横卷式展开,前有仪仗导引、护卫簇拥,乐器伴奏。南壁中
部为曹议金画像,他头戴展脚幞头,身着红袍,骑一白马,正欲过桥,前
后侍卫护送,有旌节引导,后面部分为出行图的后卫队伍,其中出现了许
多少数民族形象。北壁绘《回鹘公主出行图》,画面自西而东,至东壁门
北结束。画面上有一组马上乐人作前导,回鹘公主着回鹘装,骑高头大马。
公主的身后是其眷属们乘坐的彩棚车,侍女随行,捧物、打扇。整幅画面
充满了一种逍遥闲适的出游情趣。从两幅内容丰富、场面宏伟的壁画中,
我们可以窥视到曹氏政权时期政治上的安定和经济上的发展。&
&&&&&&&&&&&&&&&&&&&&9.第138窟&晚唐
&&&&第138窟为南区最南端的大窟之一,晚唐开凿。主室壁画为晚唐所作,前室经五代、宋、元、清几次重修,已面目全非。甬道也被后代的壁画颠覆,清代对该窟中
心佛坛上的塑像进行了重修,同时还补塑了几尊塑像,成为今天的“送子娘娘殿”。
第138窟正面。
&&&&&&&&&&&&&&&&&&&&&10.第148窟&盛唐
指释迦牟尼八十岁时达到不生不灭、常乐我净的最高境界。佛右胁而卧,
面型丰满、双眼微闭,左手自然放于左腿之上。衣纹柔软,随身体起伏而变化,
一副安然入睡之态。涅槃像后塑有佛弟子、天人、各国王子、佛姨母、等
举哀像七十二身(经西夏重修)。西壁绘有莫高第148窟,&据前室《唐李
府君修功德碑》记载,此窟是李大宾于盛唐大历十一年(776年)开凿。主室佛
坛上,塑涅槃像,长15米。涅槃是规模最大的《涅槃经变》。南北壁佛龛内原
塑如意轮观音和不空绢索观音,已毁。现存清代塑造的过去佛和未来佛(释迦
是现在佛)。窟顶为盛唐时所绘千佛,虽经一千二百多年仍色彩鲜艳。东壁门
南北两侧分别绘《观无量寿佛经》和《东方药师变》,规模宏大,尤其是殿堂、
角楼、院落、回廊、水榭等建筑结构复杂,布局严谨,绘制精细,是研究唐代
建筑的珍贵资料。前室现存中唐塑造清代重修的二力士、二天王、二。&
第148窟卧佛。
&&&&&&&&&&&&&&&&&&&&&&&&&&第148窟盛唐飞天。
&&&&&&&&&&&&&&&&&&&&&&&&&&&&&&第148窟经变。
&&&&&&&&&&&&&&&&&&&&&&第148窟涅槃经变。
&&&&&&&&&&&&&&&&&&&&&&&&&&11.第130窟&唐
&&&&&第130窟开凿于唐开元、天宝年间。窟内塑第二大佛,因位于96窟之南,也称南大佛。
佛高26米,为石胎泥塑倚坐像。洞窟窟形为上小下大的方锥形覆斗顶窟。甬道南北壁上部各开
一龛,下部分别绘有供养人像;主室南北壁各绘高约15米的巨型坐像一身,上部为宋代所绘飞
天,是石窟中最大的飞天图象。窟前保存有西夏殿堂遗址。大佛仅头部就有7米,虽然不符合
人体比例,但却巧妙地解决了自下而上仰望佛时的视觉差,从而使观佛者能清晰地看到既庄严又慈
祥的佛的表情,更增加了对佛的敬畏感。&
&&&&&&&&&&&&&&&&&&&&&&&&&&&&&&&&&&&&&&&&&&&&&&&&&&第130窟外。
&&&&&&&&&&&&&&&&&&&&&&&&&&&&&&&&&&&第130窟大佛像。
&&&&&&&&&&&&&&&&&&第130窟都督夫人王氏供养像。
&&&&&&&&&&&&&&&&&12.&第96窟&初唐(618-705)
&&&&九层楼,人们习惯上称“大佛殿”,也叫“北大像”,是的最高建筑。建于初唐(618-705),高45米,依山崖而建,高耸飞檐,位置在莫高窟&&上寺石窟群的正中,是这座艺
术殿堂的标志,里边供奉的是世界最大的室内盘腿而坐的泥胎&&的造像。
&&&大佛高35.5米,两膝间宽度为12米,是的第一大佛。根据遗书《记》记载,
这尊大佛为唐代武周证圣元年(695年)由禅师灵隐和居士阴祖所建。是佛国三世中的“未来佛”
佛,即释迦牟尼的“接班人”。大佛的制作方法为石胎泥塑,即在崖壁的石沙岩体上凿出佛
像的大体形状,再用草泥垒塑、用麻泥细塑,最后着色而成。这尊大佛因多次重修,已非唐塑原
貌,但仍不失雄伟壮观的气势。&这座大佛记载的修建年代为唐朝&&年间,所以弥勒菩萨&&的造像非常
丰盈圆润,典型的唐代风格。据说当时武则天当政,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对民间宣扬自己是
的化身。因此,本地的一些老百姓,曾传说这身塑像就是武则天本人,因此晚清重新彩
绘这身佛像时,故意制作了一些女皇的特点。根据史籍记载,初唐建造这身大佛时,历时12年,
耗银12000两。
&&&&&&&&&&&&&&&&&&&&&&&&&&&&&&&&&第96窟内大佛。&
&&&&&&&窟前的建筑因其共有九层而得名,原为四层,晚唐(874~879)
年间建成五层,宋初(966年)重修,现在的九层楼是1935年改建
的,它攒尖高耸,檐牙错落,铁马叮咚,已成为的标志之一。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红色飞檐的雄伟建筑,又是后来1986年由研
究院重新加固维修的。
&&&&&&它是一个九层的遮檐,正处在崖窟的中段,与崖顶等高,巍峨
壮观。其木构为土红色,檐牙高啄,外观轮廓错落有致,檐角系铃,
随风作响。其间有佛坐像,由石胎泥塑彩绘而成,是国内
仅次于大佛和大佛的第三大坐佛。容纳大佛的空间下部大
而上部小,平面呈方形。楼外开两条,既可供就近观赏大佛,
又是大佛头部和腰部的光线来源。
&&&&&&&&&&&&&&&&&&&&&&&&&&&&&九层楼外观正面。
&&&&&再附上几张精美的壁画和雕塑。
&&&&&&&&&&&&&&&&&&&&&&&&&&&&&&&&&&&&&&&&&&&&&&&&
&&&&&&&&&&&&&&&&&&&&&&&&&&&&&&&&&&&&&&&&&&&&&&&&&&&&&&&反弹琵琶图。
&&&&&&&&&&&&&&&&&&&&&&&&&&&&&&&&&&&&&&&&&&&&&&&&&&&&&&&&飞天壁画。
&&&&&&&&&&&&&&&&&&&&&&&&&&&&&&&&莲花飞天藻井。
&&&&&&&&&&&&&&&&&&&&&&&&&&说法图与千佛。
&&&&&&&&&&&&&&&&&&&&&&&&&&&&&&&&&&&&&&&&&&&&&&第158窟涅槃佛。
&&&&&&&注:&以上12个窟的内容介绍,一部分来自现场笔记(做笔记或带只录音笔很有必要,
它可以帮助记忆,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回头查找资料便于消化理解),另一部分来自于
网络;而全部窟内图片均来自网络(为了保护文物,必须严格遵守窟内规定)。
&&&&&&不知不觉已走过12个窟(幸好当时参观时做了笔记,否则,根本记不住看了几个),有点
儿赚着了的感觉。刚开始还跟随导游走,因为人太多,走着走着就乱了。导游给带到窟里,讲解
不超过5分钟(曾在网上看到网友介绍说导游每个人带大约二十多个游客,会发每人一个接收耳
机,导游的介绍就会很清晰传到每个游客耳中,由于每队耳机的频率不同,即使有几个导游在同
一处介绍也不会相互干扰。我们今天由于参观的游客太多,根本就没发耳机,结果,有时场面很
嘈杂,根本听不清),就急急忙忙赶往下一个窟。如果你想停下来多看一会儿,恐怕就掉队了。
不过,没关系,再跟随下一个团好了(因为没有耳机,你可以随便跟团,否则,你必须知道其它
团的耳机接收频率)。
&&&&今天的天实在太热了,而且排队等候参观都是在外面,太阳直射,中间有段时间好像要
中暑了。不过,窟里是真心凉快呀!的参观是告一段落了,此刻已是正午,又热、又饿、又
渴(参观过程注意力太集中了,两个多小时竟滴水未进),当务之急是赶快找个凉快地儿解决问题。
吃饱喝足(周围吃饭的地儿好像没看到,即使有恐怕短时间内也吃不上。我们是采纳了网友
的建议,食品、水自带)了,接下来的路,还需要用脚步去丈量。
这座塔叫慈氏塔,为泥木结构,平面八角,单檐攒尖顶亭阁式。塔基为八角形,上建木构八角
亭式塔身,外围环廊的、、东南、西南各有一尊金钢泥塑像。
&&&&&&据的碑文记载,公元366年,有位叫乐尊的僧人云游到鸣沙麓脚下,此时,太
下,夕阳照射在对面的三危山上,他举目观看,忽然间他看见山顶上金光万道,仿佛有千万尊佛
在金光中&&闪烁,又好像香音神在金光中飘舞,一心修行的乐尊被这夕阳映照的沙漠奇景感动了,他
老人家不知道这是矿物质在太阳照射下的光学反应,认为这就是佛光显现,此地是佛祖的圣地。于
是乐尊顶礼膜拜,决心在这里拜佛修行,便请来工匠,在悬崖峭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以后人们
陆续修建,历经东晋、前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明、清,经过十
几个世纪的努力,先后开凿了一千多个洞窟。此后,佛门弟子、达宫贵人、商贾百姓,善男信女都
来这里捐资开窟,从4世纪至14世纪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不断,经久不衰。
&&&&怀着对的憧憬与神往,在经历了茫茫戈壁的长途跋涉后,
当我回过神来,终于明白自己已经站在了面前,当梦想
终于变为现实的时候,面对无边的大漠,面对苍凉的遗址,万般感
触涌上心头。我感慨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感叹华夏子
孙的聪明智慧和精湛技艺。不愧为“东方艺术明珠”,经历
了汉风唐雨之后,依然能给人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
&&&&石窟参观完毕,千万不要漏掉对面的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免费参观),&它与隔河相望,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千多平方米。由政府无偿
援建,于1992年2月开工,1994年3月落成。该中心陈列部分设有录相演播厅和三个展区,石
窟艺术的精华和发展历程的概况在此得以展现。录相演播厅向观众放映有关石窟艺术和陈列
中心概况的录相片。第一展区八个1:1复制洞窟是各时期的杰出代表窟,包括北凉第
275窟、西魏第249和第285窟、隋代第19窟、初唐第220窟、盛唐第217窟、元代第3窟和安西
窟中唐第25窟,展现了自十六国至元代一千多年间石窟艺术的风采。真品中不开放无法观看
的可以在这边浏览。第二展区为“石窟文物陈列”,展出石窟出土的文物精品,设有敦
煌的创建,壁画摹本珍品,石窟的创建过程和画工绘制洞窟使用过的绘画工具。
发现的精美的古代丝织物、藏经洞发现的古代写本真迹、花砖艺术等陈列单元。第三
展区位于陈列中心展厅的二楼,是辅助展区,可以举办各种展览和专题文物陈列。
&&&&&&&&&&&&&&&&&&&&&&&&&&&&&&&&&&&&&&&&&&&&&&&&&&&&陈列中心入口处。
&&&&&&&&&&&&&&&&&&&&&&&&&&&&&&&&&&&&&&&&&&&&&&&&&&&&&陈列中心服务台。
&&&&&&&&&&&&&&&&&&&&&&&&陈列中心简介及展览时间。
&&&&&&右侧进去是陈列中心演播厅,里面正在循环播放录像片《守护
》。这里没有椅子,游客席地而坐,有冷气开放,是观影、休
息、纳凉的绝佳地。
&&&&&&这部分主要介绍了石窟的创建过程、画师、壁画、塑像的制作过程等。
&&&一个洞窟从始建到完成,大体经过修整崖面、凿窟、绘制壁画塑像、修造并装饰窟檐或殿堂
等一系列的营造程序。的营造者主要是由窟主、施主、工匠三方面组成的。洞窟修造过程
一开始就有比较明确的职业分工:有打窟人、石匠、泥匠、木匠、塑匠、画匠。工匠是在窟主或
施主的雇佣下从事洞窟的营造活动。依其分工可分为劈岩凿窟的“良工”和绘制塑画的“巧匠”
&&&&&&&&&&&&&&&&&&&&&&&&&&&&&&&的画师
&&&创造了壁画的古代画师,大致分为三类:一种是僧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为数不多。
再就是画僧,他们是僧侣也会作画,人数较前者略多。最后便是纯粹的画工了,他们游走四方居无
定所,在洞窟里作画,便在洞窟里起居,一旦完工,就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了。可想而知这个巨
大的绘制工程,一定是令许许多多的画工,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他们走进了这状如蜂巢的石洞,恐
怕就再也没有走出了,正是这样一批优秀而又伟大的无名者,为后世留下了,人类辉煌的丝
路文明的影像。
&&&&石窟的营造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石窟的开凿人大概有一下几方面人士:1.豪门贵族,
凡是独资造窟和造大窟者,非他们莫属。2.寺院僧侣,主要有僧统、寺主、法师、比丘(梵文译音,
俗称和尚)、比丘尼(梵文译音,俗称尼姑)等宗教职业者以及信教的居士。3.庶民百姓,主要有
信徒、社人、奴婢、工匠等。由于庶民百姓力单势薄,所以采取共同兴建石窟的办法。4.少数民族
如于阗国王、回鶻公主等。
&&&&&&&壁画的制作过程:1.根据窟主和施主们特定的宗教意愿,依据佛经,对整个窟内各壁所
要绘画内容和题材进行总体规划,设计画稿。2.起稿,分为直接起稿,即按内容对整窟墙体进行大
块面的整体划分之后,用娴熟的绘画技巧,徒手直接在墙面上绘制。一般是用毛笔蘸淡土红颜色直
接在墙壁上勾画的。另一种是按比例划分墙面起稿,根据事先画好的构图小稿,按比例放大。3.粉
本刺孔。4.着色:画稿完成后,师傅写上色标,由弟子工匠涂色完成。据说壁画中,大量的壁
画并不标示色标,而是直接上色。这是由于画师们具有娴熟的绘画技巧,驾轻就熟。5.勾线:壁画
绘制最后一道工序描线成形,因此也称之为“定形线”。
&&&&&&地仗制作:等石窟开凿在系砾岩上,此种地层结构粗糙又易风化疏松,岩壁
极不平整,无法直接绘制壁画,要在将要绘画的砂砾岩壁面上制作“壁画地仗”。制作过程是:1.粗
草泥层,用取自洞窟附近的粉质沙土,掺加麦秸草调和制成泥,压抹在洞窟的砾石岩面上。2.细泥
层,用窟前宕泉河河床的澄板土,在其中掺和麻筋,调制成泥,涂抹在粗草泥层之上。3.白
粉层,最后在细泥层上涂刷一层非常薄的高岭土(类似石灰石类)粉层,即可绘制壁画。&
&&&&&&壁画颜料及黏合剂:1.天然矿物色。它以天然矿石为原料,经过选料、粉碎、除铁、研漂分级
等程序,制造出适用于绘画所需深浅不同的各种颜色。其色彩纯正浑厚、艳而不俗,具有耐候性、
耐光性、不怕酸碱腐蚀等特性,即使埋于土内多年,也不会影响其色泽的艳丽,具有化工合成颜料
难以达到的表现效果。2.动物胶是矿物色的黏合剂,巧妙地将矿物色的各颗粒粘接,不同颜色的颜
料叠加,产生了矿物色特有的发色效果,使画面呈现了斑斓多变的色彩魅力。
&&&&&&&壁画为什么会变色?始作俑者即是铅。铅是人类历史上使用较早的金属之一,而通常
认为铅颜料是人类最早人工制备的颜料。根据专家的分析调查,确认在壁画和彩塑中使用
过铅颜料。由于铅颜料具有优良的遮盖性能,在人类历史上和近代广泛用于各种色料中,对莫高
窟壁画和彩塑调查发现,普遍使用了橙红色的铅丹和白色的铅白颜料,而变色最严重的也是铅丹
颜料。经过上千年的老化,大部分使用过铅颜料的壁画和彩塑部位都存在变色的现象,有
些甚至已完全变黑。
&&&&&的塑像的制作过程:1.用圆木制作骨架。2.用芨芨草或芦苇捆扎成人物的大致结构,既
省泥,又可以减轻圆木立柱的负重,骨架上还有横向的木桩楔入背后壁上凿出的孔里,把塑像固
定起来。3.当地河床沉淀在表层的泥土叫澄板土,质细而无胶性,用其塑制塑像,制泥时需要加
入适量的细沙和纤维,加细沙的比例不等。根据加入纤维的不同,大体分为细泥和粗泥。粗泥用
澄板土加麦秸,塑作人物大样;细泥用澄板土七成、细沙三成,加水合成稠泥后,再加麻筋或棉
花,以塑造人物表层及五官、衣褶、配饰等细部。4.塑造。所处山崖的土质较松软,并不
适合制作石雕,所以的造像除四座大佛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这些塑像精巧
逼真、想象力丰富、造诣极高,而且与壁画相融映衬,相得益彰。
&&&&&&&&&&&&&&&&&&&&&&&&&&&&&藏经洞发现的花砖之桃心十二瓣莲花纹砖(唐代)。
&&&&&&&&&&&&&&&&&&&&&&&&&&&&&&&&&&&&&&&&&&&&&&&&&&&&&八复瓣莲花砖(五代)。
&&&&&&&&&&&&&&&&&&&&&&&&按1:1复制的八个经典洞窟展。
&&&&&&&&&&&&&&&&&&&&&&&&&&&&&&&&&&&&&&&&&&&&&&&&&&第249窟简介。
&&&&&&&&&&&&&&&&&&&&&&&&&&&&&&&&&&&&&&&&&&&&&&&&&&复制的第249窟内。&
&&&&&&&&&&&&&&&&&&&&&&&&&&&&&&&&&&&&&善珈坐佛像。
&&&&&&&&&&&&&&&&&&&&&&&&&&千佛与说法图。&&
&&&&&&&&&&&&&&&&&&&&&&&&&&&&&&&&&&&&&&&&&&&&&&&&&&&&&&&&&千宫乐伎。
&&&&&&&&&&&&&&&&&&&&&&&&&&&&&&&&&&&&&&&&&&&&&&&&第3窟(元代)简介。
&&&&&&&&&&&&&&&&&仿制的千手千眼观音像。好美好美!
&&&&&&&&&八个复制窟全部参观完毕。其实复制窟也是不允许拍照的。
&&&&&&&&&&&&&&&&&&&&&&&&&&&&&&&&&&&&&&&&&&&&&&&&&&&&&&&九层楼图片。
&&&&&&&&&&&&&&&&&&&&&&&&&&&&&&&&&&&&&&&&&&&&洞窟历史对比与修复对比。
&&&&&&&&陈列中心&一个多小时的参观结束了,意味着此次之行也将结束!
&&&&从下了火车就直奔这里,不知不觉过去了近五个小时,虽然很累、很热,仍感意犹未尽。莫高
窟堪称是一座大型雕塑馆;是一座伟大的艺术宫殿;是一部形象的百科全书;是20世纪最有价值
的文化遗产;被誉为东方的“卢浮宫”......在这里,用任何华丽的词语去形容它都不为过!
&&&&&&&&&&&&&&&&
对于这里,我们注定是脚步匆匆的过客;而对于我们,却是历久弥新的回忆!
借用网上对艺术特色的概括及评价(感同身受)。
的艺术特色主要是:
1.&建筑艺术
现存500多个洞窟中保存有绘画、彩塑的492个,有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
等形制,还有一些佛塔。窟型最大者高40余米、宽30米见方,最小者高不足盈尺。&从早期石窟所
保留下来的中心塔柱式这一外来形式的窟型,反映了古代艺术家在接受外来艺术的同时,加以消化、
吸收,使它成为我国民族形式。其中不少是现存古建筑的杰作。
2.彩塑艺术
&&&&&彩塑为艺术的主体,有佛像、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彩塑(7张)
神等。彩塑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最高34.5米,最小仅2厘米左右(善业泥
木石像),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17窟唐代河西都统的肖像塑,和塑像后
绘有持杖近侍等,把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我国最早的高僧写实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
3.壁画艺术
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壁画
(11张)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
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在大量的壁画艺术中还可发现,古代艺术家们在民
族化的基础上,吸取了、、等国古代艺术之长,是中华民族发达文明的象征。&各朝
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古代美术史
的光辉篇章,为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贵的形象史料。
光绪26年(公元1900年),在16窟北壁发现砌封于隐室中满贮从三国魏晋到北宋时期的经卷、文
书,织绣和画像等约5万余件。文书除汉文写本外,栗特文、佉卢文、回骨文、吐蕃文、梵文、藏文
等各民族文字写本约占六分之一。文书内容有佛、道等教的教门杂文的宗教文书,文学作品、契约、
账册、公文书函等的世俗文书。&艺术的发现,名闻中外,它对我国古代文献的补遗和校勘有极
为重要的研究价值。石窟内部佛像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
为辅的大型石窟寺。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
像窟、涅磐窟等。各窟大小相差甚远,最大的第16窟达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窟外原
有木造殿宇,并有走廊、栈道等相连,现多已不存。&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
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
还有很多表现当时狩猎、耕作、纺织、交通、战争、建设、舞蹈、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画作。这些画有的雄浑宽广,有的鲜艳瑰丽,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色。五代以前的画作已大
都散失,壁画为美术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也为研究古代风俗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形
象和图样。据计算,这些壁画若按2米高排列,可排成长达25公里的画廊。艳丽的色彩,飞动的线条,
在这些的画师对理想天国热烈和动情的描绘里,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他们在大漠荒原上纵骑狂奔的
不竭激情,或许正是这种激情,才孕育出壁画中那样张扬的想象力量吧!
唐代重要经变壁画及所在洞窟表
经变画名称
阿弥陀经变
205、220、321、329、334、335、341
东方药师变
思益梵天请问经变
观无量寿经变
45、66、126、129、148、172、180、215、217、320
东方药师变
观无量寿经变
115、159、188、197、201、231、236、360
东方药师变
112、154、236、360、361、369
金光明经变
东方药师变
12、85、128、138、144、150、156、173、177、196、232、468
观无量寿经变
12、177、232、468
85、138、144、156
85、138、144、156
思益梵天请问经变
12、85、138、156
金光明经变
138、156、196
阿弥陀经变
“对艺术家而言,是一条沙漠上的大画廊,一个千年史博物馆,一座世界上最浩大的美术宫殿;对学者而言,是那汗牛充栋,包罗的中古历史、文献以及壁画、彩塑、建筑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古代文明。无可否认,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就是令人神往与憧憬的地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如是说。
&&&&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把人性神化,付诸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它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
  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在它的怀抱里神人交融,时空飞腾,于是,它让人走进神话、走进寓言,走进宇宙意识的霓虹。在这里,狂欢是天然秩序,释放是天赋人格,艺术的天国是自由的殿堂。
  它是一种仪式、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佛教理义已被美的火焰蒸馏,剩下了仪式应有的玄秘、洁净和高超。只要知闻它的人,都会以一生来投奔这种仪式,接受它的洗礼和熏陶。------余秋雨《》
外国的旅游者对的评价是:
  &看了,就相当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
  &它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
........................................................................................................................
1.&参观,不是看死了千余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千余年的生命。因此,在去之前,建议先做做功课,网上有关于的视频资料,先了解一下。亲临现场只是感觉震撼,如果事先不去了解,单单看这一会儿,就只能是走马观花了;或者提前买一本介绍的彩图书籍,带着进去,边看边对应。每一个洞窟都适合静静地站在里面,去感受博大精深的艺术、藏传佛教文化及建造者的虔诚与执着。我认为,这才是体验最适合的方式!再或者先去陈列中心,然后去看石窟,会有重点的看,陈列中心里有石窟的建造过程和一些经典石窟的复制版,仿制的非常好,比去看真的来的自由。
2.&&的保护迫在眉睫!由于千余年的风雨剥蚀和人为因素,文物的保护和旅游的开发已经产生严重的矛盾(&因为参观的人数太多,导致洞窟内的壁画、雕像严重的氧化,我们其实也看到,原本应该是颜色鲜艳的地方,已经变成黑色了),为此,从9月10日起,景区的售票处在运行30多年后正式关闭。由于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对壁画会产生潜在性的破坏,因此对日常参观人数、时间要加以限制了。从9月11日起,参观的游客必须提前网上预约,景区每天最多接待6000人。据说参观时间要从120分钟缩短为75分钟(信息来自网络)。
3.&&&据说现在正在建一个3D的影像馆,日后,游客去到,会先让他们在3D馆里看影像,然后再由导游带去参观2-3个洞窟,以此减少参观量。所有这一切都是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和保护。还没有参观的小伙伴们,要抓紧时间啦!
乘坐5路车返回火车站取行李,接下来还有壮美的景观在等待。此刻,我仿佛听到了月牙泉的
呼唤......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京公网安备号
京ICP证110318号
新出网证(京)字242号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阳好玩的地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