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是不是大国重器2

《大国重器》
《大国重器》
中国电视先锋榜
CCTV频道排行榜
卫视频道排行榜
CCTV栏目排行榜
卫视栏目排行榜大国工匠学生观后感1500字
大国工匠学生观后感1500字
  曾以世界第一的速度试跑京沪高铁的CRH380A型列车,是李克强总理向全世界推销中国高铁携带的唯一车模,可以说是中国高铁的一张国际名片。而打造这张名片有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高铁首席研磨师&&宁允展。
  486.1公里,这是380A在京沪高铁跑出的最高时速,它刷新了高铁列车试验运营速度的世界纪录。
  如果把高铁列车比作一位长跑运动员,车轮是脚,转向架就是他的腿,而宁允展研磨的定位臂就是脚踝。
  工作岗位上的宁允展
  0.05毫米的空间里手工研磨
  高铁上的每片转向架重1.1吨,定位臂落在四个车轮的节点上,每个接触面不足10平方厘米。当列车以时速300公里运行时,接触面承受的冲击力可达到二三十吨。缝隙大了,车轮可能会松脱;如果完全焊死,转向架就无法再打开,影响列车检修。
  宁允展负责的这道工序,不只在中国,全世界所有高铁生产线上,都要靠手工研磨。按照国际标准,留给手工的研磨空间只有0.05毫米左右,也就是相当于一根细头发丝。过去的十多年,宁允展就在这细如发丝的空间里施展着自己的绝技。
  同事:&国内只有他能干&
  磨小了,转向架落不下去,磨大了,价值10几万元的主板就报废了。
  &0.1毫米的时候,国内大概有十几个人能干,15个人左右,到了0.05毫米,别人都干不了了,目前就只有他能干。&宁允展的同事说,宁允展的绝活也正在这里,他可以像绣花一样,把切口表面这些隐约的竖线,织成一张纹路细密,摩擦力超强的网。
  传承父亲铁匠基因 日本专家对其精准研磨点赞
  宁允展这双魔术师般的手,传承了父亲的基因。他的父亲是村里的铁匠,宁允展小时候经常跟着父亲帮乡亲们打磨家具,也因此从小就喜欢上了学手艺。
  初中毕业后,宁允展考上了铁路技校。没有想到的是,2006年,他被万里挑一,成为第一位学习380A型列车转向架研磨技术的中国人,宁允展对技术的掌控和精准把握,让日本专家都竖起了大拇指。
  宁允展成了高铁研磨的第一把手,很快还当上了班长。可是,没过多久,他却找到领导说不想当班长,还是让我干活吧。他说:&最主要原因是我对管理方面不是很感兴趣,我感觉我比较拿手的,还是擅长的东西。&
  家中的宁允展
  妻子:支持他工作 必须支持他所有想法
  宁允展的家,距离工厂有近半个小时的车程,他和妻子的交流基本都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因为一到家,他又开始忙了。在这个三十多平米的小院里,大部分地盘都是宁允展的,这些磨具,是他自费在网上买的,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练手艺。
  &一干就干到晚上八九点钟,我说你累不累啊,上了一天班,你累不累。&妻子也从不理解渐渐开始支持宁允展,&人和人想法不一样,你要理解他,支持他的工作,必须支持他所有的想法。&
  女儿:不愿干爸爸干的活 怕干活太累
  宁允展有个6岁的女儿,当问及长大后愿不愿意干爸爸干的活,女儿说不愿意,&因为我怕干活累&。
  &6岁的孩子有着自己的世界&,宁允展说,他理解女儿的想法,就像当初,正是因为父亲尊重自己的选择,他才如愿考进了铁路技校。父亲希望宁允展做一个能独挡一面、单位离不开的技术能手,经过20多年的努力,他做到了。
  遗憾无法陪伴父亲 下班路上得知父亲去世
  2010年,是380A准备冲高速的关键时刻,这一年,身患白血病七年的父亲第三次入院,宁允展虽然意识到,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了,可是他不能天天陪在身边。得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是在下班的路上。
  &当时家里人给我打电话说,爹走了。&宁允展回忆说,当时自己心里很难受,毕竟父亲对自己的影响很大。
  &工匠就是凭实力干活,实事求是&
  随着380A冲刺高速成功,宁允展投入到了更高速度列车的生产,并在工作中不断地研发新项目,新工艺,先后获得5项国家级技术专利。
  宁允展说:&工匠就是凭实力干活,实事求是。想办法把你手里的活干好,这是你的本分,这份手艺继续干下去,干到我干不动为止。&
  一心一意搞技术,不当班长不当官,宁允展似乎与当下很多人有着不同的追求。宁允展说,我不是完人,但我的产品一定是完美的。做到这一点,需要一辈子踏踏实实做手艺。
  如果每一件中国制造的背后,都有这样一位追求极致完美的工匠,中国制造就能够跨过&品质&这道门槛,跃升为&优质制造&,让更多的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释放更耀眼的光芒。
更多精选推荐: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抢先看New  Top
最热文章榜Hot  Top当前位置:
导读: 工匠 大国  燕京有八绝,其中之一就是牙雕。这门旧时的“皇家工艺”,被各个时代的大师们坚守着传承到了如今。而今的牙雕界,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为大家整理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频道与你分享!
  大国工匠
  燕京有八绝,其中之一就是牙雕。这门旧时的&皇家工艺&,被各个时代的大师们坚守着传承到了如今。而今的牙雕界,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象牙雕刻传承人李春珂大师,李大师钻研象牙雕刻艺术整整五十多年,对花卉、山水、人物等题材无一不精,尤以雕刻人物而闻名。在李春珂大师心中,象牙雕刻不仅仅只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一种精神的延续!
  首先,李春珂大师向记者介绍了象牙雕刻的一些基本情况,他说,目前社会上对于象牙雕刻多有误解和偏见,认为象牙是属于走私品,象牙雕刻也是不法行为,其实这是不正确的理解,借着这次采访,李大师也借助工艺中国这一平台澄清一些误会。
  李春珂大师接受工艺中国专访
  1964年,李春珂大师从进入北京象牙雕刻厂,那时的象牙原料都是由农业部进口,他们所使用的每一只牙料,都配有大象自然死亡证明,加工和制作牙雕工艺,都是有严格的规定。作为象牙雕刻的从业人员对象牙都是心存敬畏,非常的珍惜爱护象牙,可以说没有一个牙雕工匠想伤害大象。
  自八十年代起,象牙原料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我国政府一直遵守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严厉打击滥杀、走私象牙的不法行为。李大师认为:保护野生动物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而象牙雕刻技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作为牙雕技艺传承人,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工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此,让我们一起保护野生动物,合理看待象牙雕刻工艺的传承。
  传承千年,源远流长
  李春珂大师说,象牙雕刻技艺在我国拥有长远的历史,他向工艺中国记者介绍了象牙雕刻的发展历程,从旧石器时代的就开始萌芽的象牙雕刻到了明清时期就全面进入发展的高峰期,在清代乾隆时期达到了鼎盛,当时北京作为国都,达官显贵聚居京城,为牙雕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诸如广州、苏州等地的南方工匠大量涌入京城,优秀的作品也层出不穷,像《月曼清游》这一作品更是得到了乾隆皇帝的亲笔题词。
  但是随着清王朝的没落,大量工匠也开始流落民间,渐渐的就形成了象牙雕刻中的北派风格,等到了战乱不休的民国时期,动荡的社会使得象牙雕刻也走了下坡路,这个时期的象牙雕刻作品大多也以模仿前朝为主。
  李春珂大师代表作品《沙弥勒》
  一直到解放后,象牙雕刻才开始慢慢复苏,象牙雕刻工艺品主要是对外出口,由于它的附加值较高,为国家建设和创汇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牙雕老艺人也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比如1956年牙雕老艺人杨士惠受到毛主席和刘少奇等领导人的接见,朱德亲临北京象牙雕刻厂参观并慰问等),在文革中,象牙雕刻也未曾停歇,厂里一边大批判一边大生产,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出口换汇,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从业五十年,不忘初心
  李春珂大师进入北京象牙雕刻厂,只有15岁的他便与象牙雕刻结下了不解情缘。
  三年学徒期,牙雕厂采取&六二制&培训法。每天6小时做工,2小时画画。刚上手做工时,学徒们先学做工具,磨凿子、磨锉刀,两周后开始熟悉象牙料,做点象形的小物件。
  李春珂大师的启蒙老师是牙雕花卉大师杨士俊,每天早上7:15就从宿舍起来打扫卫生、然后备好敬师傅的茶饮,虽然很辛苦,但李大师表示学手艺的人就要有这样的吃苦精神。
  就这样过了7年,梅花香自苦寒来,李春珂大师也成了师傅开始带徒弟了,但是在李大师看来,即便是当了老师,心态也得放平。所以这也成了他促进自己继续进步,磨练手艺的契机,成为老师以后的李春珂大师仍旧没忘了坚持学习,也正是这种精神才造就了这名国家级大师。
  谈及荣誉,李春珂大师也谦虚的表示,评上国大师并不是艺术生涯的终点,他的艺术之路那时才刚刚开始。
  注重意境,赋予作品思想
  上世纪90年代起,觉得遇到瓶颈的李春珂大师开始追求象牙雕刻的艺术之变,来展现牙雕艺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
  李春珂大师代表作品《西园雅集图》
  于是,他遍览历代绘画书法、各门类工艺之精华,向八大山人朱耷学&神态&,向宋代画家梁凯学&减笔人物画&和泼墨,向赵孟頫学&赵楷&和写意,反复琢磨&气韵生动&、&经营位置&的等一系列古法特色。渐渐的李春珂大师感到,与西方写实艺术相比,中国的艺术精粹在于写意,无论是文学、绘画还雕刻,都应该追求意境之美。
  李春珂大师代表作品《太子佛》
  李春珂大师认为,作为艺术品来说,它不一定要展现作品主体,而是给人以联想,让你品味到它的内涵才最重要,而面面俱到的作品,往往会降低了品质。
  好的作品是会&说话&的,李大师说,艺术创作就是要把你的文化思想和你的审美取向赋予在你的作品之中,这样的作品才有生命力。工艺美术的魅力不在于材质,而在于它的内涵,用北京话来说就是要&做出味儿来&。
  重视传承,寄望未来
  现今是&互联网+&时代,目前社会上或多或少对这一领域存在偏见,李春珂大师非常担忧工艺美术的传承是否后继有人?传统技艺能否得到延续?同时希望政府能够加大扶持力度,真正做到掷地有声。因为传承要脚踏实地,要落到实处,所以更值得重视和关注。
  国富民强,工艺美术的发展才能更好,然而科技水平的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势必会取代传统手工艺?所以借这个机会,李春珂大师也寄语工艺中国,希望它是工艺美术界横向联系的平台,是一个切磋技艺、学术研讨与感情交流平台,希望他越做越好!
相关热词搜索:
1、“大国工匠”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大国工匠" 地址:/tuijian/6140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国重器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