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魂噩梦吉吉的谎言之月教主之魂

百步穿杨 全国冠军一箭射破红衣教主谎言 - 在线观看 - 热点 - 乐视视频
百步穿杨 全国冠军一箭射破红衣教主谎言
收藏成功!同时能自动追剧。
下载到电脑
缓存至手机
我们对您的信息保密并不收取任何费用
转存到云盘
方式B免费发短信到手机
我们对您的信息保密并不收取任何费用
方式C下载APP到本机
英雄,快来抢沙发!
英雄,快来抢沙发!
乐视集团旗下网站
乐视网频道
乐视网旗下产品
Copyright &
乐视视频(le.com)All rights reserved.『邪教教主系列』第二季之揭穿谎言!_汉服商家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10,602贴子:
『邪教教主系列』第二季之揭穿谎言!
我们来聊聊一个关于所谓『南阳汉服』与宗教的严肃问题!让镇楼图说话!
汉服租赁值得信赖的云诗戈,上万款各类演出服装供你挑选,总公司闵行区古美路35号305室600平方米演出服展示厅. 浦东灵山路898号5楼300平方米展示厅
前排出售瓜子,板凳
前排出售花生,瓜子,咸瓜子,淡瓜子,沙发、板凳、小、、可乐、叉烧包、营养快线、、牛奶、、、、、、小喇叭、小手拍、口哨、雨衣、小红旗、砖头、瓦块、叉子、勺子、刀子、、、面条、馄饨、、、、、、、格瓦斯、、何其正、、、矿泉水、爽歪歪、乳娃娃、娃哈哈、青岛纯生、醋、、、马大姐、、、、、、干脆面、、、、、鱿鱼圈、、苹果、、橘子、香蕉、、露露、花生、核桃、、、、、、蛋挞、口香糖、、、、蛋糕、妙脆、、、、西酸奶、、、、、、、、、、香蕉、干、、、冰棍、、、四个圈、、、、、、、、、柠檬奶油、、、、搅、棉花糖、、、护舒宝、、苏菲、、、春 药、套套、AV光盘、花花公子杂志、震动棒。。。货品全面升级
前排卖鸡爪,烤翅,鸭架,鸭脖,,炸鸡,,,,烤面筋,,渔夫豆腐,,辣条,,,,,,,,溜尾巴   那一折,曾为我,辗转青衣扮婀娜      嬉笑戏言也该是脱口把玩笑开过              —— 戏言
来顶,只想说神言论真是醉醉哒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来自文艺版客户端
就是和栀子掐的那个?
重回汉唐汉服实体店:9年的汉服设计经验,服务过无数的汉服爱好者!上海重回汉唐实体店:上海市闸北区延长路81号
叔,他又出来捣乱了~~~~~分割线~~~~~水群技术哪家强   新乡汉服小未央\^O^/   --来自欠踹诺的疯言疯语,小未央的纯手打哦(´-ω-`)~~~
拉低同袍的素质,也不知道歪曲了多少新同袍(。ì _ í。)
c一入海淘深似海从此贴吧是路人
 --汉唐的宫殿都早已崩落成灰,你还会记得,我身上的衣服唤作什么名吗? --怎么会忘?便是千年风华烬灭,这件羽衣,都清晰如新。 --后悔么? --不,若是为我悠悠汉魂而死,不悔……
         这孩子现在满心白菜价交襦!求粗求粗求粗!x86            -我是小尾巴我觉得自己萌萌哒 
艾特基友来看
 --汉唐的宫殿都早已崩落成灰,你还会记得,我身上的衣服唤作什么名吗? --怎么会忘?便是千年风华烬灭,这件羽衣,都清晰如新。 --后悔么? --不,若是为我悠悠汉魂而死,不悔……
邪教,该封杀
人在作,天在看,废话不想多说
我接触过这个人,此人打着汉服的旗号,做一些为汉服抹黑的事情!
他只是没吃药而已
好吓人。。   --我保证打死你,不不不,我保证不打死你。
这个、这口号整的跟邪教似的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来自文艺版客户端
看见过以前挂的帖 ╮(╯▽╰)╭「日英叔去世,日我的出生。我,连跟英叔共存一个世界的机会都没有。一秒都没有。何其悲哀。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逝。」       --来自大爱林正英的小尾巴 
狂热粉阿这是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地方网群:
当前位置:&&&&&&&&&
法律重锤再一次敲碎邪教教主的谎言
发布日期:日&&&文章来源:凯风网&&&作者:漆涛
【字体大小:
  10月30日,广东省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华藏宗门总头子吴泽衡犯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罪、强奸罪、诈骗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数罪并罚,被处无期徒刑。邪教教主再一次被法律的重锤砸倒。其实,受到法律制裁的邪教教主已经有很多了,如法轮功邪教教主李洪志、全能神邪教教主赵维山、“主神教”邪教教主刘家国,等等。可以说,只要邪教教主犯法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而邪教教主被法律制裁击碎了他们那些谎言?
  ——击碎了邪教教主有“神功”的谎言
  吴泽恒当着弟子的面自称“释迦牟尼第八十八世、禅宗第六十一世衣钵传人,少林寺第三十二代传人,大日如来佛的化身,英国剑桥大学人文博士……” 他还大肆吹嘘曾经坐牢的经历,“把手铐当面包吃了”“化成一道佛光消失”等等;李洪志也自称是功能比释迦穆尼、耶稣还要高很多倍的佛,他的法身无数,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可是,两位神佛不仅不能安排人类的一切,而且呢,还被人类安排了。吴泽恒被判无期徒刑,将在监狱度过余生;李洪志呢,是我国公安的通缉犯,永无回国安生度日的生活。所谓神佛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谎言被击得粉碎。
  其实,那些被依法处决死刑的邪教教主,如“主神教”教主刘家国、“灵灵教”教主华雪和、“奥姆真理教”教主被判死刑,这些事实已经预告了现实的邪教教主们,只要违法必受罚,所谓的“神功”不攻自破。
  ——击碎了邪教教主预知未来的谎言
  邪教教主吴泽恒,他在其所著的《论心》说:“是对佛历二五三四年到三一二零年(即公元1990年至2576年)这一时间段整个人世的预测……同时也预测了人类的未来”,还说自己“会武功,有‘宿命通’‘神足通’‘天眼通’,可以预测地震、水灾……”等等,可是能够预测“地震、水灾”等复杂的自然现象,为何不能预测警察像神兵一样的从天而降?不仅吴泽恒如此,邪教法轮功教主李洪志也是如此,李洪志曾吹嘘自己是“宇宙主佛”,能预测未来,可是,当中国政府依法取缔法轮功的时候,李洪志却毫无准备地对美国记者说,希望各国正义的人们救救发生在中国的危机。
  邪教教主连自己被抓、被通缉都没预感,而再何谈预测邪教信徒违法被抓呢?更别提保护信徒不受人间法律的制裁呢?这次华藏宗门邪教教主被判无期再一次敲碎了预知未来的谎言。
  ——击碎了邪教教主不受人间法律制裁的谎言
  法律是惩善扬恶的利器,邪教教主内心都惧怕,而为了控制信徒,邪教教主们往往贬低法律给其信徒撑腰壮胆。如邪教“法轮功”就公开宣扬其歪理邪说为“宇宙大法”,贬称法律为“人间最底层的法”,是“鸟笼子”,他们不受人间法律的制约。华藏宗门邪教教主吴泽恒也同样吹嘘自己神通广大,藐视人间的法律。然而,面对法律邪教教主们就无奈法律了。如日,李洪志因驾车未系安全带而受到犯罪指控。案件由美国新墨西哥州法院开庭审理,随后,由于李洪志未按时出庭,受到了第2项指控。4月17日,李洪志签署了认罪书,并支付了罚款,承担诉讼费用。2008年6月,李洪志再次因交通犯罪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史密斯县地区法院受罚。美国政府同样不允许任何人有肆意践踏本国法律的超常行为。这次华藏宗门总头子吴泽衡犯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罪、强奸罪、诈骗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数罪并罚,被广东省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处无期徒刑。再一次击碎了邪教教主不受人间法律制裁的谎言。
(责任编辑:川君)
凯风网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59号美国人的噩梦:清算谎言经济学(1)
 第1章皇帝的新装
  时至2008年秋天,当股市大幅受挫、公司出现倒闭潮、金融危机恐慌蔓延之时,美国人民开始无情地炮轰自由市场经济,甚至危言耸听地发表“自由市场经济已经失败”这样的言论。
  那补救之法又是什么呢?不论是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还是上一届布什政府,抑或是国会以及主流媒体,他们都认为面对当前的危机应该做的是加强管理和政府干预、增加开支和货币创造,以及诉诸更多的外债。
  这些政策显然使事态更加恶化了,但讽刺的是正是这些政策的缔造者现在俨然一副明智公仆的模样,承诺大家一定会走出阴霾。按照以往的经验,除了政府自身以外,所有的人都应该为政府的失败承担责任。当然,事实也证明政府的失败只会加强政府的权力。
  我们发言人的一贯作风是在关键问题上犯错,但这次他们甚至根本不知道关键问题是什么。对于过度风险(excess
risk)、金融杠杆(leverage)以及负债(debt)从何而来他们尚且不知,更不用提房地产泡沫(housing
bubble)本身了。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这些问题摆在眼前时,那些发言人根本就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从他们彻底回避了“过度风险偏好”(excessive
risk-taking)这一概念的实质这一点,就不难看出他们的愚昧。正如很多经济学家指出的,将金融危机归咎于“贪婪”就像将空难归咎于地心引力一样荒谬。
  我们的思路一直都是错误的。当前金融危机不是自由市场造成的,真正的“凶手”是政府的市场干预。这绝对不是在为自由市场辩护,而是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入手得出的结论。美国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Fannie
Mae,简称房利美)和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Freddie
Mac,简称房地美)是美国两个大型的政府资助企业(GSEs)。他们可以享受政府的很多特权,比如特殊的税收优惠以及政府监管调控。按理说,这类企业要比自由市场中的企业有能力在房产投资上投入更多。多年来,国会民主党人士(Congressional
Democrats)都对外声称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营运状况良好,并认为发布不良消息的都是见不得穷人买房的别有用心者(信不信由你,很多民主党人士都是这么认为的)。共和党人士(Republicans)曾一度将民主党在这方面的多次失误视为把柄并肆意讽刺,但他们自己在支出、债务以及政府干预这些方面也没有什么值得吹嘘之处。基本上,他们也加入了无止境的政府资金援助计划。但在自由市场中,这绝对不是典型的现象。
  遗憾的是,很多自诩为自由市场资助者的人都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引以为豪的诸如“社区再投资法”(Community
Reinvestment
Act)之类的救急法案都已失灵。共和党人士就像一群庸医,他们只看到病人表面的感冒症状,而忽视了更加严重的癌症的存在。
  在华盛顿几乎没有人质疑强大的政府经济干预政策。对于与这次危机有着密切关系的机构——美国中央银行的联邦储备系统,即美联储
(Federal Reserve
System,Fed),人们也没有只言片语的责备。在华盛顿人们尚且如此,那在美国其他地方更是无人提及了。人们由始至终就认为美联储与这次危机没有任何关系,甚至还将它视为救世主。主流的报纸、杂志以及网站都声称自己已经透彻地剖析了这次金融危机,并认为它与美联储无关。我们对此已经司空见惯了,因为自美联储成立的近100年,它从未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在人们心目中,美联储是一个了不起的机构,仅此而已。
  当布什总统在日发表全国讲话时,他所提出的政府经济援助计划遭到了美国大众的强烈反对。为此他不得不花费一些时间来向大众解释此次经济低迷的根源。遗憾的是,除了轻描淡写地谈了房利美和房地美的问题之外,他对政府或中央银行的问题并未做任何的评论。在美国政界,一条不成文的惯例是,美联储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inflationary
monetary policy)对国家经济问题不负任何责任,更与经济盛衰周期(boom-bust business
cycle)没有任何关系。布什总统显然完全遵守了这一原则,对中央银行只字未提。
  数周后,布什总统计划在华盛顿召开世界强国经济峰会,就全球金融危机展开讨论。正如投资顾问迈克?舍洛克(Mike
Shedlock)指出:“为了应对信贷危机(credit
crisis)而聚集了一大帮人。然而,他们却对这一问题都不甚了解。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这场危机的到来,对摆在眼前的问题也熟视无睹,对正在发生的事情将带来何种关联结果也毫无预见性。”布什提出现在需要“捍卫民主资本主义的根基”,但这只是联邦政府意欲对自由市场施加新一轮压力的惯用伎俩。此次峰会邀请了多国首脑参加。
 果然不出所料,与会人员发表的观点都空洞无比。在这次峰会上,法国总统和欧盟主席(European Commission
President)强烈主张打击国际金融避税港(offshore tax
havens),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职能回归,以及限制金融机构高管薪酬。相对于峰会上其他不得要领的提议,他们的观点尚显中肯。但与以往一样,降息至1%的低利率将有可能破坏世界经济稳定的问题仍然无人问津。直至11月15日峰会结束,与会首脑都只是在交换陈词滥调的意见而已。
  2008年10月,创立老牌时政类电子杂志Slate集团(the Slate
Group)的主编指出,金融危机无疑是“自由至上论”(libertarianism)的终结,因为它恐怕是造成“非管制市场”(unregulated
market)紊乱的原因。即使这次危机不是自由市场的产物,经济大破坏与市场毫不相干,中央银行或美联储还是对这种错误的认识不置可否。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持有此类观点。一些投资专家,诸如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彼得?希夫(Peter
Schiff)和詹姆斯?格兰特(James
Grant)就是明眼人。罗杰斯在接受美国CNBC财经电视台采访时被问及,如果他被任命为美联储主席他会采取哪两步措施时,他的回答是首先废除美联储,然后再辞职。大家应该搞清楚的一点是,这些预言了此次金融危机发生的少数人并非是瞎猫撞上了死耗子。那些曾经嘲笑他们过于悲观的预见,以及对美联储错误进行质疑的所谓的主流评论员们,现在早已在大众中失去了信用。多亏了YouTube,大家很容易看到当彼得?希夫在2006年预测此次金融危机时,那些傻瓜对他的无情嘲弄。但讽刺的是,恰恰是这些完全无视此次危机来临的傻瓜们,得到了布什和奥巴马一类人的垂青。与以往如出一辙,他们现在完全被其当成了咨询的对象。
  我们真的有麻烦了!
  更多援助、更多监督、更多政府参与
  面对大幅滑落的经济,政府的一举一动都在预料之中。首先,政府官员们误诊了此次危机问题,视自身为清白,视其他一些因素为洪水猛兽。作为领导人,他们开始研究危机产生的原因,并试图解决问题,但很明显他们并未抓住问题的实质。然后,他们开始将现在的形势(误诊之作)和金融危机(错误的概念)作类比,妄图找出其相似之处。其次,美国民众被告知,为了防止另一场经济大萧条的发生,政府不得不采取老一套办法(这套办法并未将美国从实际的大萧条中解救出来)。最后,这些明智的统治者们开始实施一连串空前的援助行动,但这只会使情势变得更糟。在他们允许市场的自身机制运行之前,低迷的经济将会持续更长时间。
  2008年9月,众议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一下子拨出了7000亿美元的援助资金给金融业。布什政府和其御用媒体随后改称这项行动为“救援计划”。但美国民众对此的反应是迅速而明确的。加利福尼亚州的民主党参议员芭芭拉?鲍克瑟(Barbara
Boxer)声称,在她收到的1.7万封电子邮件中,几乎全部民众都对政府的这一行动持否定态度。一天之内打到她加州办公室的2000多个电话中,只有40人支持这项行动,仅占2%。打到她华盛顿办公室的918个电话中,只有1人持肯定态度。其他众议员也收到了相似的反应。俄亥俄州(Ohio)民主党参议员谢罗德?布朗(Sherrod
Brown)指出,95%的选民对这一问题都持反对态度。
  为何选民们在这件事上表现出如此强烈而明确的反对和厌恶态度呢?让我们随便瞎猜一下。根据政治反应中心(Center for
Responsive
Politics)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年证券和投资业拿出了5300万美元支持国会议员和总统候选人,仅次于他们花在律师身上的钱。那些赞成政府援助计划的议员们,在9月29日进入国会投票之前,已经从银行和证券公司收到了超过反对者54%的竞选资金。
  令人吃惊的是,众议院第一次否决了政府援助计划的提案,但此事不可能到此结束。与其说议员们反对援助计划,倒不如说这些人想搞清楚怎样强制通过这项提议。面对数十亿美元竞选资金的诱惑,不难想象这项议案会被怎样迅速地通过并签署生效。当然,政府一下子强行掠夺美国民众高达7000亿美元的资金来资助华尔街最富有的企业似乎不是明智之举,但对儿童玩具工厂600万美元的减税优惠听起来似乎更加不靠谱。
  援助计划议案通过后,财政部长亨利?鲍尔森(Henry
Paulson)的表现却与事先承诺的截然不同。最初我们被告知,援助资金是用来购买银行的不良资产(如不良商住按揭和“有毒”按揭证券),以复苏因其他银行不良资产曝光而日渐低迷的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政府、议长以及媒体都使出浑身解数试图说服质疑者和反对者,让其承认这项措施的正确性以及必要性。
 但提案通过之后,这些人就改变了想法。收购不良资产的计划先是被缓期执行,原因是政府决定将这些资金用于购买银行股票。实际上这只是政府单方面的意愿,银行并不愿意卖出这些股票。财长鲍尔森随后清楚地表示,政府援救计划最终不会按照原计划用来购买银行的坏账资产。最初的救助策略对美国经济十分关键,如果不实施,美国经济将严重失衡。但以鲍尔森为代表的这些人早已将其抛诸脑后。鲍尔森事后承认,他一开始就不认为之前的策略是最有效的。
  现在,政府鼓励的对象变成了消费信贷。鲍尔森指出,“数百万”的美国民众正面对日益上升的信用卡利率,信贷用户日益减少,这“导致了民众日常花费日渐提高”。这偏离了鲍尔森一贯的理性。大家好好想一想,家庭日常花销依赖信用卡是长久之计吗?这种状态又怎么可能持续呢?市场自身在不断努力,试图让民众按照自己的方式维持生活。然而,政府不但不鼓励,还妄图依靠借贷维持一个明显不可持续的体系。我们从来就没打算指望政府官员能理解民众的经济情况,但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这次的建议却尤为中肯。她在2008年11月曾指出,如果华盛顿的方针是通过增加政府借贷来刺激需求,那就必然埋下“5年后爆发类似危机的种子”。
  2008年两大党派的总统候选人一致同意国会的金融救市方案,很明显这类重要事宜的决策权并不在美国大众手中。鉴于此次的救市风暴,截止到2008年底华盛顿已经投入了7.7万亿美元的资金,而且就目前的势头来看,这仅仅是个开始。
  “变革不是空谈”
  一看奥巴马的经济团队就不难确定,他们口口声声所谓的“变革”不过是换汤不换药。跟布什政府一样,他们仍然诉诸更多的援助、更多政府干预以及更多的表面治愈而不是探求病根。面对巨额赤字和日益剧增的政府支出,我们的政府仍然迷信这样的措施能够复苏当前的经济。只要这样的迷信观念还存在,再充分的逻辑辩证或历史经验都不能将他们说服。加之政府一向善于巧妙掩盖额外支出的伎俩,这种措施就更难被人们推翻。
  亨利?鲍尔森、本?伯南克(Ben Bernanke)、巴拉克?奥巴马以及像巴尼?弗兰克(Barney Frank
)和克里斯?塔德(Chris
Dodd)一类的议员,这些所谓的救世主们也该适可而止了。政府或是美联储对当前的情势无能为力,他们能做的只是延长这场可怕的危机。正如我在本书中指出的,他们已经走错了路。
  如果我们不弄清问题的实质,就别想改善当前的情势。
  我们没有必要引入新的理论。在本书中,我们会化繁为简,向大众说明当前的经济情况,提出下一步的应对措施,并重申一系列被人们忽视的重要观点。自由市场理论,尤其是路德维希?冯?米塞斯(Ludwig
Mises)和哈耶克(F?A?Hayek)的观点,清楚地阐述了当前的经济危机问题。很多经济学家和金融分析师都没有完全看透当前危机的本质问题,而那些经常用到的理论也不能充分解释当下的问题。这本书的大部分观点都是旧有的观点,正是因为如此,它们才容易被人忽视。
  美联储——穿着新装的皇帝
  早在2008年11月,经济学家詹姆斯?加尔布雷思(James
K.Galbraith)在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就指出,可能全国15000个职业经济学家中只有10~12个人预测了此次金融风暴的来临。也许加尔布雷思经常接触的经济学家们鲜有人预测到了此次危机,但以米塞斯为首的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数以百计的经济学家们都提前嗅到了危机的味道。奥地利学派是一个很小,但在迅速发展壮大的自由市场经济学派,学派泰斗有米塞斯()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哈耶克()。基本上,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们是最先警示房地产泡沫的,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都预示了我们现在正遭受的危机。他们认为,这次危机的罪魁祸首就是美联储。
  美联储不是美国政府的行政机构,不属于政府部门。美联储是由国会立法授权,政府委任其主席,享有独立行事特权的一个机构。它所有的原则都与自由市场原则背道而驰。20世纪人们对美联储最大的误解是认为它致力于中央经济规划。与前苏联不同,美联储并不负责钢铁和建筑产业,而是通过制定货币利率行使监管国家经济活动的职能。
  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就是造成当前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低利率造成了高杠杆化、投机躁动以及日益增多的负债。美联储通过操纵利率误导了很多投资者,掩盖了真实的经济状况,最终将市场搅得一团糟。
  美联储的干预政策造成了经济繁荣的假象,导致了房市泡沫加速形成,进而引发泡沫的破灭,而自由市场不可避免地成了替罪羊。面对突如其来的金融海啸,恐慌的民众丝毫没有指责政府和美联储,足以显示出这些机构的狡猾。数十年前,经济学家亨利?赫兹利特(Henry
Hazlitt)就指出,这些人为的泡沫必然导致“大危机和大萧条,但更糟糕的是民众将会误以为经济萧条并非先前通货膨胀所致,而是‘资本主义’固有缺陷所致。”
  美联储就像穿着新装的皇帝,每个人都在自欺欺人,假装没看到它的丑态,甚至在指责政府措施失败时,大家也都对它避而不谈,而倒霉的自由市场无辜地成了替罪羊。这场猜谜游戏玩得够久了,是戳破皇帝那层透明纱衣的时候了。
 第2章 房地产泡沫之由来
  大家应该都对这类鼓动人心的话印象深刻——房产投资是最佳的投资方式,因为它永远不会贬值。去除首付将有利于建立一个“产权社会”(ownership
society)。房产投资是赚大钱的绝佳方式。
  这样的话大家听得太多太多。
  房价究竟会降到何种程度?俗话说,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就目前的形势看,这种降价趋势会一直持续。当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灭时,它的房地产价格暴跌了80%左右。
  最初,有关部门向大家保证过这样的事情永远不会发生。他们声称,房价上涨不是泡沫,所以它绝对不会破灭。房地产过热都是局部现象,所以不会发生全国性的大降价。
  做此预言的人恰恰是我们现在要指望的人。
  到底是哪点不对劲呢?当按揭贷款违约率开始持续大幅攀升时,它在整个金融界掀起了一种连锁反应,金融危机随之形成。这只是大体上的来龙去脉,但并没有指出房地产泡沫形成的本质原因。
  真相是什么?
  从1998年到2006年,房产价格一直持续猛涨。在某些市场中,即使是最简陋的住宅的价格都贵得出奇。房价上涨刺激了房产开发,而住房数量的剧增又迫使房价下跌。从2006年的第三季度起,房产价格就开始下滑。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无法承担按揭款的人们开始纷纷抛售手中的房子,或者进行再融资。但这些选择对于那些处境艰难的房奴来说根本不可能。
  受房地产泡沫破灭严重影响的远不止放贷机构和业主。融资机构大量购入商业抵押担保证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按照以往的传统,业主应在当地银行办理抵押贷款,并每月向其支付按揭款。但现在,银行可以将这些贷款在所谓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secondary
market)中卖给如房利美(或更次一级)一类的机构。业主定期支付房贷,银行就能再发行贷款,再在转手卖出的过程中赚取费用。而接下来房利美则将抵押贷款打包成抵押贷款担保证券,并对这些证券的信用质量提供担保,以收取担保费。投资者购入这些抵押担保证券后,即成为借款人的新债权人。这些证券的优点是风险分散,也就是说,由于它将全美所有的房地产市场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链条”,所以即使局部市场低迷,也会很快自愈。按照他们的说法,他们是将鸡蛋放入了不同地域的不同篮子中。
  但如果整个国家的房产市场突然萎靡,导致止赎率(mortgage
foreclosures)增加又如何呢?正如我们在2006年目睹的一样,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商业抵押担保证券的持有者就会陷入麻烦。由于止赎活动增加,拖欠按揭款的人就会增加,那与这些商业抵押担保证券相联系的按揭偿付总额(the
stream of mortgage payments)就会比投资者当初购买他们时的预期要低,抵押担保证券就会贬值。
  与商业抵押担保证券相关丑闻脱不开干系的是评级机构。这一机构的任务是为各种各样的担保证券进行风险分级,而他们对商业抵押担保证券的评级非常高,通常的级别为AAA。这些证券的拥有者原本认为他们的投资非常稳健,但实际上他们承担的风险比评级机构评定的要高得多。
  面对当前的惨状,我们再去抱怨贷款者的贪婪或者借款者的愚蠢,都于事无补了。首先我们该考虑的问题是,导致这种借贷方式风靡的根源是什么?银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可用资金投资于按揭市场,多到简直可以直接将这些钱给那些失业者、无收入者或低收入者以及信誉差的申请人。政府的经济干预与房地产泡沫以及更广意义上的金融危机是脱不了关系的。
  罪证1:房利美和房地美
  处于这场金融海啸中心位置的是美国联邦国民住房抵押贷款协会和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房利美和房地美。这两个大型企业是由国会创立的,官方称为政府资助企业(GSEs)。他们的职能是什么呢?房利美和房地美并不直接为房屋购买者提供抵押贷款,而是在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上从银行手中购买那些住房贷款。换句话说,当银行为一个客户提供房屋贷款之后,它可以将这些贷款卖给房利美或房地美。从交易成交那刻起,这些贷款的记录就从原来银行的账本上转到了房利美或房地美名下,由此,房利美或房地美就变成了它们的债权人,每月定期收取屋主的按揭款并承担按揭拖漏的风险。房利美和房地美可以将这些抵押贷款放在自己的投资组合中进行投资,但他们通常是将其打包成商业抵押贷款担保证券卖给投资者。
与此同时,原来的银行通过将贷款卖给房利美或房地美放弃了交易权,但却获得了资金。银行用这些资金可以再次回到按揭市场给新的客户贷款。整个过程使得按揭贷款的交易量激增,也让人们买房变得更容易了。这种人为向按揭贷款市场转移资金的做法抬高了房价。之所以说这一过程是人为的,是因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很大程度上是靠享受政府特殊待遇的房利美和房地美支撑的。
  房利美是创立于20世纪30年代新政时期(New
Deal)的一个政府机构,1968年被私有化。房地美则作为竞争者在1970年被创立。作为政府资助企业,他们处于国有和私有的中间地带,可以享受其他竞争者无法享有的税收优惠以及监管特权,但他们的股票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进行交易。他们发放的证券被指定为“政府证券”,可在银行作为低风险证券交易。多年来,房利美在美国财政部(U.S.Treasury)拥有高达22.5亿美元的最高信贷额度。
  最重要的是,投资者和贷方想当然地认为如果房利美需要,这一信贷额度可以无限度地增加。每个人都认为,就算这些国家资助企业遇到麻烦,他们作为纳税人也可以全身而退(而当2008年财政部宣布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后,每个人都认为之前的想法是对的,我们会在第5章中详细介绍这一情况)。多年来,这种暗示使得房利美和房地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从投资者手中筹到钱,并且与其他同行相比,他们可以在抵押贷款上向银行报更高的价钱。尽管20世纪90年代之前,房利美和房地美在抵押贷款市场上都只算作二流角色,但自打2008年被财政部接管后,他们就接手了几乎全国一半的按揭贷款交易和近乎3/4的新抵押贷款。
  房利美也是以帮助“弱势群体”为由,提倡降低贷款信用要求的拥护者之一。1999年9月,据《纽约时报》报道,房利美降低了它从银行购买的抵押贷款的信用要求。据悉,这么做的动机是鼓励银行“为那些信用度差的人们提供住房贷款”。“克林顿政府曾一度对房利美施压,让其为信用度差、偿债能力低的人提供贷款。”
  与此同时,房利美和房地美的高风险政策仍在继续。相应地,国会共和党人呼吁加大对这两个企业的监管。国会民主党人则一片反对之声,声称共和党人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表面上他们是在维护这两个住房贷款巨头,实际上只是重视“经济适用房”(affordable
housing)本身。另外,一些评论者则尖锐地指出民主党人反对监管房利美的原因是:经过民主党数年卓有成效的监管,房利美已经成为他们参加竞选的强有力后盾,所以最好不去干预。批评者指出,房利美就像民主党的储蓄罐,例如克林顿政府时期的财政预算首长富兰克林?雷尼斯(Franklin
Raines)的离职金和其他补偿就高达1亿美元。
  与简单废除房利美和房地美,放任按揭贷款业自由、无政府干预的发展相比,人们当然需要政府更多的监管,因为事实证明这两个公司的损失深深牵动着民众的心。他们不像单纯的私有企业,会因为一些不必要的风险,承担所有损失的冲击。据《纽约时报》称,国会民主党人怕“过于严格的监管将使这两个公司减少对低收入者的经费供给,以及对经济适用房的投资”。2003年9月,民主党议员、马萨诸塞州的巴尼?弗兰克(Barney
Frank)发表声明说,房利美和房地美“并没有遭遇任何财政上的危机……民众越是夸大问题的严重性,这两个公司的压力就越大,对经济适用房的投资就越少”。而众议员、德克萨斯州的罗恩?保罗(Ron
Paul)早在日的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the House Financial Services
Committee)上发表声明之前就警示大家,房利美和房地美会给美国经济带来灾难性的破坏。
  房利美和房地美被政府赋予的特殊权力误导了房地产市场,使很多企业开始投资于一些在纯市场条件下不会关注的领域。其结果是,资本从生产市场转向了房地产市场。这必然会降低整个市场的效率以及美国民众整体的生活水平。
  尽管长期来讲,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干预将会对经济造成不良影响,但是在政府监管下资本向房地产市场的转移将会使房地产业出现短期的繁荣。跟所有人为的泡沫一样,房地产市场的繁荣绝对不会永远持续。一旦房价下跌,屋主就会陷入困境,按揭债券的持有者也会遭受损失。这时候的损失将比无政府干预下房地产投资出现的自然损失要大得多。
  正是在这样的警示声中,国会民主党人不断地反对政府加大对房利美的监管,而共和党的领导人却依然在实施这一政策。
  罪证2:社区再投资法案和鼓励贷款政策
  房利美和房地美并不是华盛顿唯一放宽贷款要求的企业。很多政府机构都以“种族平等”的名义强制贷方进行风险更高的投资。为了不被各种诉讼缠身,很多贷方都接受了这样的要求。
贷款业对种族歧视的敏感加速了这一市场的发展。1992年,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的一项研究表明,就算考虑到信誉度的差异,非白人群体的按揭贷款申请通过率还是比白人低。这项研究被一些人拿来广泛引用,他们认为美国银行是歧视黑人和西班牙裔美国人(贷款申请通过率比白人更高的亚洲人除外)的罪证,所以必须对那些住在市区的人放宽按揭贷款信用度的要求。事后证明了这项研究的消极性,因为在政策实施后并未发现任何种族歧视的证据。可惜为时已晚,贷方早已被夸张的气势吓住,纷纷放宽了信用度。
  自从房地产泡沫开始破灭后,被克林顿政府赋予了新生命的社区再投资法案受到了世人关注。自此,银行一旦没有满足少数族裔人士的要求,就会被冠以种族歧视的恶名。但社区再投资法案并不是推进低贷款标准的唯一助动力,最大的黑手是政府的整体政策。德克萨斯大学的经济学教授莱博维茨(Stan
Liebowitz)指出,综观1990年到2006年所有房地产资料,不难发现“几乎每个与房地产业相关的政府机构、国会、总统、政府资助企业以及起初反对,后来热烈支持的银行等都大力主张的低贷率政策,可能会导致按揭还款拖漏的增加,而且一旦房价停止上涨,这种现象就会变得尤为明显”。
  那份关于种族歧视的研究报告发表不久后,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就发放了一份非种族歧视按揭贷款手册。手册中指出,如果贷款标准包含“武断或不合理的信誉度标准”,银行就很难吸引少数族裔客户。我们完全可以做此推断,即银行根本不需要被告知“武断或不合理的信誉度标准”对银行业务有百害而无一利。当然,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真正的意思是,如果少数族裔客户未得到银行一定比例的贷款额,那么银行的信用度标准就被视为是“武断或不合理”的。
  一般来讲,银行会对政府的监管唯命是从。莱博维茨指出:“银行一再放宽贷款标准,完美迎合了政客、管制机构以及政府资助企业的需求。”美国最大的抵押证券承销商之一贝尔斯登(Bear
Stearns)则用一种跟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同样专制的方式,为这种贷款制度的健全性辩护。该公司的资料显示,他们认为债方的信用等级并不重要,而且“社区再投资法贷款并没有完全契合信用评估标准”。
  面对房地产危机,社区再投资法案的支持者试图为其辩护,声称由于这一法案只应用于储蓄机构(银行机构,如美国银行),而大部分不良按揭贷款都出现在像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一类的专业房贷机构,所以社区再投资法案本身并无过错。但他们回避的是,正是那种武断的风险评估方式使得社区再投资法案的影响遍布整个房贷业。而其他一些机构则助纣为虐,放宽了信用度要求,加速了危机的发生。这些机构包括房利美和房地美、住房与城市发展部(the
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美联储以及其他如平等信用机会法(the
Equal Credit Opportunity Act)这样的信用行业比较密切的法律。
  克林顿政府时期的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部长亨利?希斯诺斯(Henry
Cisneros)不论作为政府官员,还是房地产投资商,都在积极推行放宽房贷信用度要求的政策,试图使以前因信用要求无法贷款买房的人都有房可买。亨利?希斯诺斯曾担任过住宅建筑商KB
Home的主管,在职期间在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San Antonio)的Lago
Vista开发区为低收入购房者建造了428套住房。
  但希斯诺斯也承认,就算初衷是好的,但“那些原本不该获得住房的人,现在都成了屋主”。《纽约时报》对他表示同情,指出:鼓励低收入者买房是一种会产生严重经济后果的全国性趋势。希斯诺斯大力提倡房屋所有权从中产阶级向下层阶级的转移,这使他处于风口浪尖之上。他曾说道:“我会乖乖等着民众上门指责我的过错。”他说这些话时看似很轻松,但还是透着些许不安。希斯诺斯是为少数族裔群体设身处地着想的典型,他用犹如父亲般的监管试图保护我们免受自由市场的冲击,所以当“自由市场资本主义”不断被严格监管时,他被人们视为未来的希望。希斯诺斯致力于放宽贷款信用度要求,使在过去无法贷款买房的人都有房可买。他这种身体力行的方式使联邦政府拓展房屋所有权的野心变得人性化。但是作为房地产投资商,希斯诺斯却没有对按揭市场即将发生的危机做出警示,也没有阻止次级贷款行为的发生。他自己的房地产开发公司American
CityVista是住宅建筑商KB Home的合作伙伴,而且他本人也跟房利美前总裁詹姆斯?约翰逊(James
A.Johnson)一起在KB Home担任董事会成员。房利美为KB
Home和CityVista提供了大量信用担保,而其顶级客户就是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当国家金融服务公司大力推行次级贷款时,希斯诺斯作为董事会成员保持了沉默。很明显,希斯诺斯是支持次级贷款的,毕竟不用这种方法就无法实现他“扩大自有住房”的计划。
2002年,维克多?拉米雷斯(Victor Ramirez)在Lago
Vista买了一套住房,他告诉《纽约时报》的记者:“当时我是一个年薪1.7万美元的学生,而我的妻子则待业在家。事后想想,我们怎么能负担得起按揭贷款呢?”他指出,“很多居民被骗说还款会很轻松,你需要做的只是‘在不同文件上签字,而不要仔细阅读细则’。”拉米雷斯不认为人们是单纯的受害者,他承认说:“我们其实是共犯。”
  希斯诺斯并不认为政府加大监管力度会有实质性的效果,他指出:“当整个国家的3亿民众都在进行按揭贷款,而且这种行为正如瘟疫般肆无忌惮地蔓延时,我不确定政府监管能否奏效。”真正需要被监管调控的是美联储的信用创造功能,正是这一机制导致了房地产泡沫的产生。但希斯诺斯在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对美联储却只字未提。
  安德鲁?库默(Andrew Cuomo)在克林顿政府时期也曾担任过住房与城市发展部的部长。在Accubanc
Mortgage公司施行反歧视措施之后,他曾欣然指出这是一种“平权行为”。他认为公司“为原本无法贷款的人提供贷款将承担更大的风险,而且银行拿出高达21亿美元的资金用于住房贷款也会承担更大风险,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些按揭款的拖漏率将比其他任何投资组合都要高”。库默部长却貌似不怕银行遭受的这些灾难。
  自由党人认为狡猾的贷方用很多复杂的条款蒙骗了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借方进行次级贷款,而保守党人则认为银行迫于政府压力加剧了这种贷款行为的发生。自由党人这么认为是有一定依据的,例如,备受人们敬仰的亨利?希斯诺斯就是有力的证据。保守党人也有他们的根据,例如,像现在改革社区组织协会(ACORN)这样的左翼组织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已经迫使银行为他们提供巨额贷款。这种事情屡见不鲜,而政府的默许又为美联储创造的货币向房地产市场流入提供了便利,从而加剧了房地产泡沫的产生。
  罪证3:政府刺激投机需求
  一谈到信贷风暴,人们就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次级贷款。政府增加住房自有率的目的是废除传统贷款标准的推动力。贷款政策改革后,少数族裔群体甚至不用付首付,这成了工业体制化的一个特点。与此同时,美联储也为银行提供了充裕的货币储备。针对中低收入群体实施的宽信用标准的广泛性、系统性以及持久性(持续了数十年时间),使得它已渗透到高收入借款人群中的事实丝毫不会让人觉得吃惊。经济学家莱博维茨指出:“认为低信用标准实施数十年之后不会对高收入人群的信用标准产生影响的想法未免过于天真。当所有人都在为低承保标准欢呼雀跃时,大家就应该意识到放宽标准不太可能只针对一部分人群。”这一政策不仅是投机商的福音,而且宽松的经济政策导致房屋需求量的增加,进而导致房价上涨,从而为贪婪的投机商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机遇(我们不难看到,房价上涨的另一个重要推动力是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
  证据表明,房屋止赎活动在次级贷款市场和一级贷款市场中几乎同时发生,所以一级市场并不是如新闻头条所说的那样受到了次级市场的不良影响。事实上,从2006年到2007年止赎活动在一级市场的增加率要比次级市场高,但由于从总体数量上看,次级市场中的止赎率要比一级市场多,所以次级贷款的利率要比一级市场高。
  止赎活动并不是次级抵押贷款造成的,它的罪魁祸首是艾伦?格林斯潘力荐的可调利率抵押贷款(adjustable?rate
mortgages),所以与一级贷款和次级贷款无关。可调利率抵押贷款以被称为“引诱利率”(Teaser
Rate)的前期优惠率开始,它使抵押贷款更具吸引力。数年后,这个利率会随着各种不同经济指数的变动而变动,买方会发现这个利率时而高时而低。当借方和贷方都不知道未来会如何时,可调利率抵押贷款可以被看做是可参考的晴雨表。在当今这个经济动荡的年代,如果借方和贷方同时分担风险的话,贷方会很乐意提供贷款。
  可调利率抵押贷款是经济危机的根源,但事实证明一级市场可调利率抵押贷款的增长要比次级市场大得多。这打破了人们对信贷危机之成因的误解。通常人们认为是狡诈的贷方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哄骗次级贷款市场上无知的民众,以使其签订各种难以理解的条款。但如果这种说法成立,为什么一级市场上的借方比次级市场上的借方更容易受骗呢?
  房屋止赎率上升的另一个原因是投机商的操作。有一种房地产投机商专门从事“翻新”房的买卖,他们获得利润的办法是将房子重新装修后以更高的价钱卖掉。还有一种短线交易投机商,他们通常会低价购入房子,然后再以高价卖出。近年来,投机购房的数量已增至整个购房市场的1/4。每个投机商都是被可调利率抵押贷款所吸引,他们会在“引诱利率”期满之前就抛掉手中的房产。
当房价刚开始稍稍下降时(2006年底房价仅降了1.4%),止赎率就开始飞涨。在创了历史新高后,止赎率仍在上升,进而高出原来43个基点。我们不难想象,导致止赎率短期激增的原因是由于免首付的购房者大量抛售了手中的房产。在房价上涨无望、房地产市场前景渺茫的时期,很多借方选择了溜之大吉。另外,由于不用付首付,大家抽身就显得尤为容易。
  还有一个“肇事者”是一些私人的信用评级机构。为何评级机构在评估贷款风险因素时会犯如此严重的错误呢?由于美联储推行的宽松信用政策使得这种方式的抵押贷款在房价持续上涨的时期运作得很好,所以评级机构就草率地对其进行了过高的信用评级。另一种解释是,这些机构很会揣测政策方向,他们早就看出政府要推行宽松信用标准政策。经济学家亚特?查登(Art
Carden)指出:“美国证监会(SEC)视评级机构为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都可能降临的灾难),而评级机构也不想因为反对这一顺应民意的政策而触怒证监会。”
  少数经过认证的评级机构甚至是证监会创造的卡特尔,证监会通过监管壁垒保护这些机构免受竞争之苦。莱博维茨教授指出:“政府认证的评级机构可以免受自由竞争,但并不是说这些机构不会为了避免潜在的损失而搅乱按揭市场。”莱博维茨,《火车出轨详析:次贷危机之成因》(Anatomy
of a Train Wreck: Causes of the Mortgage Meltdown),第12页。
  评级机构卡特尔所遭受的指责是它们应得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美联储对经济的干预扭曲了市场,使得包括评级机构在内的所有人都难以看清当前经济的真正状况(这是第5条罪证)。
  罪证4:偏向住房所有权的税收法规
  联邦政府、州政府以及地方政府推行了数百种措施鼓励民众买房,在房地产业人为地制造了很多机会。房地产开发商经常收到政府机构的一些声明,免费获得一些土地、道路的使用权,并享受很多建造住房方面的税收优惠。但殊不知在有些地方(例如一些偏远地区)人们并不想要买房。
  我们从政府制定的税收法规上可以明显感觉到他们的意图。联邦政府会想方设法收取占工人收入35%的税(社会保障与医疗保险税除外),除非他们进行特定的投资。例如,IRA(个人退休账户)和401(k)的投资者能够适当免交一些税费,而通过雇主定期向保险公司缴纳保险费也可以扣除一些税。但对于家庭来说,最节省的方法还是房屋抵押贷款利率扣除的办法。租房者以及没有进行按揭付款买房的民众,永远都要在房子上缴纳很多额外的税费。政府很明显是在鼓励人们买房而不是租房。
  类似这样的条款不计其数。例如,在华盛顿第一次买房的人可以享受5000美元的税收抵免。在投资房地产方面,这种优惠政策就更加明显了。如果你购买了价值50万美元的股票或者做同等价值的生意,然后在10年之后以100万美元的价格卖出,那你就要缴纳一定额度的资本所得税(2008年时是15%)。但按照1997年颁布的税收法规,如果一对夫妇购买了一座价值50万美元的房产,10年之后以100万美元卖出的话,他们则不需要支付任何的资本所得税。
  并不是说所有这些减税优惠都是不可取的,甚至是需要废除的。每一项减税优惠都是需要扩大的自由绿洲,而不是需要堵上的弹孔。但是为了不人为地刺激任何一个经济领域,政府应该做到一视同仁、不偏不倚。
  罪证5:美联储以及它的人为廉价信用
  事实上,这些因素本身并不是造成房地产泡沫以及深度危机的原因。要想真正了解房地产繁荣与萧条之成因,我们就必须弄清经济周期的变动。传统来讲,这些繁荣和萧条是客观发生的,这样的结论使得政府以及中央银行都不用承担什么责任。
  奥地利经济学派为大家解释了经济周期运作的方式,特别是政府以提供廉价货币和信用的方式营造了最初的短暂繁荣,并最终造成了现今的萧条过程。笔者在第4章中会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当美联储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降低利率后,它刺激了一些长期产品的投资,并使其出现了短暂的繁荣。这些长期产品包括原材料、建筑以及一般意义上的资本商品。建筑和不动产在过去数十年的繁荣显示了低利率政策对其的正面影响。但一般产品都是通过消费者的需求刺激市场,而美联储的这种人为刺激脱离了消费者的需求以及当前的实际经济状况。政府丢开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产品,鼓励一些经济本身无法负荷的产品。这类产品消耗了很多的储备资源,而且市场明显呈现出供大于求的趋势。想要或能够负担得起一套50万美元的房子的民众并不是很多。当房价比预期的要低很多时,房地产泡沫就破灭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勾魂噩梦 在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