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师386旅772团营长大还是连长大,连长

当前位置:>>>>正文
特稿:八路军皮徐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后代寻访团在安徽省金寨县追寻先辈们的英勇事迹(组图)
作者:安徽省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 胡本昌
浏览次数:
&&& 三、中原突围的结局
&&& 湖北省鄂豫边区革命史编辑部和湖北省军区中原突围史专题编纂室编写的《中原突围史》列举了中原军区部队在“中原突围”三个阶段的伤亡情况:
&&& 1、中原突围时期(日至7月31日):
&&& 北路军:伤亡1570人,非战斗减员1900人;&&& 南路军及2纵15旅:伤亡1040人,非战斗减员950人;&&& 河南军区:伤亡190人,非战斗减员130人;&&& 江汉军区:伤亡60人;&&& 1纵1旅:伤亡300人,非战斗减员1700人;&&& 鄂东独2旅:伤亡190人,非战斗减员450人;&&& 以上合计伤亡3350人,非战斗减员5130人,总计损失8480人。
&&& 2、创建与坚持根据地斗争时期(1946年8月至1947年1月)为损失最大的时期:
&&& 鄂豫陕军区部队:伤亡960人,非战斗减员1570人;&&& 北返延安的359旅:伤亡100人,非战斗减员1650人;&&& 鄂西北军区(内线)部队:伤亡1960人,非战斗减员3760人;&&& 鄂西北军区(外线)部队与鄂豫边独立游击支队:伤亡380人,非战斗减员160人;&&& 鄂豫皖大别山游击部队:伤亡1490人,非战斗减员2900人;&&& 这一时期合计损失为:战斗伤亡4890人,非战斗减员10040人,总计14930人。
&&& 3、主力转入外线及南下反攻时期(1947年2月至1947年底)损失较小:
&&& 鄂豫陕军区及晋冀鲁豫野战军12纵队:伤亡570人;&&& 鄂西北军区一部及后来的皖西人民自卫军:伤亡40人;&&& 鄂西北军区一部及后来的江南游击纵队、中原独立旅:伤亡370人;&&& 鄂西北、鄂中、鄂豫边区游击武装:伤亡410人;&&& 以上合计伤亡1390人。
&&& 以上三个时期总计损失为24800人。其中,伤亡9630人,非战斗减员15170人。如果考虑统计不全的因素,损失应该在3万人左右。中原军区部队可以说是元气大伤,除了进入解放区的359旅、皮旅外,其他部队在解放战争中再也未能成为主力野战部队,也未能在当今解放军中留下血脉。
&&& 四、皮旅走出来的共和国将军
&&& 皮旅是一支群英荟萃,英才辈出的部队。
&&& 首任旅长皮定均,在率领这支队伍开拓创业、历险奋战中,善于指挥,功勋卓著,对部队的成长壮大有着重大的贡献。他骁勇善战、足智多谋、不屈不挠的战斗气质,铸造了部队“不怕死,不怕苦,不畏难,不服输”的精神脊梁。建国后,曾任兰州军区、福州军区司令员。毛泽东在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时,写下“皮有功、少晋中”的批语。中共九大时,他还特意对皮定均讲:“干革命就要有你们‘皮旅’那种不怕死、不怕苦的精神。”1976年7月,皮定均将军在福建指挥军事演习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殉职。
&&& 首任政委徐子荣,善于掌握党的政策和大政方针,团结同志,大公无私,具有冷静细致和深思熟虑的工作作风,对“皮旅”精神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建国后,在1952年至1966年担任公安部常务副部长,是我国公安保卫工作的卓越领导人。
&&& 1955年至1965年,全军共授予和晋升将帅1614人。其中皮旅即有8名干部被授予或晋升将军军衔。他们是:旅长皮定均、副旅长方升普、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郭林祥、参谋长张介民、第一团团长王诚汉、第二团团长钟发生、政委张春森、第三团团长曹玉清。其中:
&&& 1、皮定均:安徽省金寨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将领,军事家。抗战时期,任八路军太行军区第五、第七军分区司令员,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率领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参加中原突围战斗,创下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军长兼政委,福建军区、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福州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
&&& 2、方升普(),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军医院护士、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红二十五军二二五团八连连长,二二五团二营副营长,豫陕游击师师长、豫陕特委委员,鄂豫陕特委常委,红七十四师副师长兼参谋长;晋冀豫军区晋豫边支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晋豫游击队政治委员、八路军一二九师新编一旅二团团长、一团团长、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副司令员;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副旅长,太岳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一兵团第十五纵队副司令员,第十八兵团第六十二军副军长,西康军区(第十二军兼)副司令员、代司令员,总高级步兵学校第一副教育长,防空一军军长,空一军军长,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中共陕西省委常委,陕西省革委会副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 3、郭林祥(),江西省永丰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0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相继担任八路军前方总部特务团政委、太行军区第六区政治部主任、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皮旅”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建国后,历任成都军区政委、总后勤部政委、乌鲁木齐军区政委、南京军区政委、中央军委纪委书记兼总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共八大、十一大、十二大代表,中顾委委员,第三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 4、张介民(),原名熊轶吾。河南省正阳县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东进纵队3团4营营长,抗大一分校学员,长治独立营营长,新编第一旅警卫营营长、旅属独立支队作训股股长,太行军区1团参谋长,伊洛支队参谋长,中原军区第一旅参谋长,华东军区13旅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独立第10师参谋长,第37旅副旅长,第183师副师长;西南军大川北分校副校长、川北军区副参谋长、甘肃省军区司令部参谋长、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军区顾问。日按正军职待遇离休。1962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二级独立功勋荣誉章和二级红星勋章。
&&& 5、王诚汉(),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人。先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留守炮兵营副营长,陕甘宁边区警卫三营营长,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兼军事教员、四团三营教导员、六分校民运科科长、三营营长、总校三大队大队长,太行军区新编第一旅一团团长,河南军区豫西支队三十五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原军区一纵队一旅一团团长,华东野战军一纵队独立师一团团长兼政委,晋冀鲁豫野战军、华北野战军第十三纵队三十七旅旅长,解放军第十八兵团第六十一军一八一师师长。建国后,历任陆军第六十一军一八一师师长兼川北军区遂宁军分区司令员,志愿军第六十军一八一师师长,第六十军副军长、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军长,西藏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军事科学院政委、党委书记,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 6、张春森(),湖北省广济县人。1929年参加农民赤卫军,1930年参加红军。历任红四方面军10师29团连支部书记,红31军93师279团副连长,师司令部通信科科长,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作战通信参谋、营教导员,太岳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59团团长、中原军区1纵1旅2团政委。华东野战军1纵独立师政治部主任,61军181师政委。1951年入朝作战,任181师政委,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 7、钟发生(),江西省瑞金县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一军团排长、连长;八路军一一五师随营学校区队长,一一五师政治部警卫连连长,师特务营连长,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副营长、营长,冀中军区第十六团参谋长、副团长兼参谋长,一二九师特务营营长,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三团团长;中原军区第一纵队一旅二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独立师二团团长,华北军区第十三纵队三十九旅旅长,第六十一军一八三师师长兼达县军分区司令员,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司令部顾问(副兵团职待遇)。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 8、曹玉清()湖南省新晃县人。又名曹光铭、曹金声。侗族。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5军2纵队3大队分队长、2大队中队长,红15军1团8连连长,红4军10师30团1营3连连长、28团3营副营长,红25军73师28团2营营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电台担运队队长,红四方面军川陕指挥部川陕独立团3营营长,红四方面军总供给部兵站二大站科长,延安抗大第3期一大队三中队学员;新四军河南竹沟留守处教导队中队长、新四军5师4团团长、38团政委,中原突围前至皮旅,任第三团团长。在中原突围中,皮旅抢渡磨子潭渡口,曹玉清率领1营用仅有的5只小船过河担任警戒。立即组织1营与抢先占领了河东金鸡岭的国民党军一个营激战,将敌击退,牢牢控制了渡河登陆点,掩护全旅渡河。中原突围后,1旅准备向东北方向进行再次突围。曹玉清建议,大别山区东北方向有敌重兵防守,应先向西突围,将敌主力引入大别山,再甩开敌人,到苏北与新四军会合。这个建议被采纳,全旅突围成功。到苏北以后,参与指挥涟水战役、莱芜战役围歼战、两准保卫战。后历任第一旅副旅长,新四军独立师副师长,晋冀鲁豫军区14纵队41旅旅长,第70军209师师长;志愿军68军204师师长,解放军66军198师师长、66军副参谋长,山西省兵役局局长,山西省军区参谋长,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山西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副指挥长兼业务组副组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 据统计,“皮旅”自成立以来先后产生了一大批的领导干部。其中,地师级干部700余人,省军级100余人,大军区级9人。直至1988年全军第二次开展授衔工作,王诚汉、郭林祥获授上将军衔,1994年出身于皮旅部队的李文卿晋升为上将军衔。由此可见,皮旅战斗作风的深远影响,这支英雄的部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民军队的精英。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下一篇:无
loading...评论加载中...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谢立全天堂纪念馆
天堂地址:/TT
天堂号:TT
本馆由于日创建 馆长:
查看会员当天祈福记录
天堂音乐播放器
您的位置:
中国人民解放军谢姓开国将军知多少?
中国人民解放军谢姓开国将军知多少?
发布时间: 23:12
&&&& 来自:
谢富治上将
谢富治(),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30年参加工人纠察队,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四方面军任宣传队队长、连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红9军26师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共川陕省委组织部部长。1935年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政训处主任、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385旅政治委员,太岳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太岳纵队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政治委员,第8纵队司令员,1947年与陈赓司令员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陈谢兵团),强渡黄河,进军豫西。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政治委员。曾参加渡江、解放西南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川东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云南军区、昆明军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军委办事组成员。是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文化大革命&中,参与林彪、江青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日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并撤销原《悼词》。198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宣判时,因谢富治已经死亡,最高人民检察院特别检察庭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条规定,决定不再追究刑事责任。
1955年曾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依法剥夺谢富治获得的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日因患胃癌医治无效逝世,享年63岁。
谢有法中将
谢有法(),江西省兴国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第六师16团2连文书,军委直属队后方政治部宣传分队长,红军总政治部组织科统计干事。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副科长,第一纵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山东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山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军9兵团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基本建设政治部主任,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政治委员、顾问。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年龄最的中将(时年38岁)。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
谢良(),江西省兴国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第8师炮兵连政治委员,第24团连政治指导员,1934年入瑞金红军大学学习,后任红5军团第13师37团政治委员,西路军第5军第23师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在甘肃山丹县战斗中负伤截去左腿。1937年入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留守处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后勤部政治部主任,1947年任冀鲁豫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时,立一等功。后任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平原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6高级步兵学校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政治委员,炮兵学院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政治委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这位独脚英雄,于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6岁。
附注: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唯一的独脚将军
用一位作家的话说,谢良将军是位多次走入地狱的人,但他次次返了回来,靠的仅是那一只腿。在西路军一次战斗过后,警卫员突然发现谢良腿部有鲜血,在这以前,谢良竟没发现自己负伤。原来,他脚上早就中了一枪,只是情势紧迫,没有觉得。几天过后,因无法治疗,眼见化脓,子弹却无法取出。万般无奈,他让人用一把大剪刀,活生生将逐渐变黑的脚趾剪掉&&就这样,后来连脚掌也失掉了。
1939年毛泽东得知谢良失去左腿,关切地说:&才20多岁嘛,很年轻,腿没了,怎么办?上苏联去治。&当时的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批准他去苏联治腿伤。在去苏联途经乌鲁木齐时,正好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谢良滞留新疆,后被新疆军阀盛世才逮捕,坐了4年牢。在狱中他自学了《辩证唯物主义》、《联共党史》、《资本论》等著作,还利用《俄华字典》自学了俄文,写了30万字学习笔记,为他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自学准备,谢良开始了创作。在狱中他完成了处女作《在新疆女监狱中的斗争片断》。开始他写了几万字,但被狱卒搜去烧掉,这样四易其稿,最后终于在解放区华北新华书店出版,还翻译出版了《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条件》等许多论著。
此后,几十年如一日,他在紧张的军旅生活中坚持写作。至今他已出版了《边城女囚》、《铁流后卫》、《五颗红星》、《独脚将军传奇》等七部小说。回忆录。其中《铁流后卫》曾一版再版,发行数十万册,并被译成朝鲜文于1983年出版。1980年谢良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成为名副其实的挂将军衔的作家。故有&将军作家&和&独脚将军&之美称。
谢明(),江西省于都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共青团于都县桥头区儿童局书记,共青团于都县古龙冈区委书记,少共国际师第45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1军团政治部巡视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政治处民运股股长,晋察冀军区第2支队6大队政治处主任,第5大队政治委员,第4团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热河军区政治部主任,热西军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热西地委书记,热西军分区司令员,热河军区独立师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22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政治委员,军政大学副政治委员,政治学院副政治委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日因病逝世,终年70岁。
谢锐(),江西省弋阳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0军33师59团担任青年干事,红10军政治部宣传队队长,铅山县少先队队部部长,1934年底被团县委撤职,调任闽北分区少先队部干事。在三年游击战争中,任金资贵特区委书记,闽北独立师第4纵队1支队政治委员。挺出外线开辟新的游击根据地,立足于群众,时刻不忘做好群众工作,运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粉碎了敌人的军事清剿,在资光贵一带坚持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3支队5团排长、连长、宣传队队长、营政治教导员,第2师6旅18团营长,第5旅14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2师5旅13团团长,第5旅副旅长,华东野战军7纵21师师长,第三野战军第25军75师师长。渡江战役时,我军占领南京后,25军奉命东进追击逃敌。25军74师师长张怀忠率领部队越过芳山镇,在湾沚镇与逃敌遭遇,74师冒雨打退敌20军多次进攻,关闭了敌军南逃之门。谢锐手下的一个团与敌接触,得知敌军为20军全部、99军一部和一个保安旅。谢税率75师以最快的速度直插敌侧后,与74师将敌合围,首创一个军歼敌一个军辉煌战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装甲兵参谋长,1956年毕业于军事学院装甲兵系,任装甲兵学院副院长,福建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
1955年被授于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日因病逝世,终年73岁。
谢斌(1914-&&),原名谢海龙,江西省吉安市人。1930年9月在吉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10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4军第2师5团战土、班长、排长,红1军团第2师特务连连长,红15军团第73师司令部第一科科长,第73师217团参谋长、团长,红15军团教导营营长,第73师参谋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冬进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任队长兼军事教员、支队长,抗大第3分校大队长。1940年春调广东珠江三角洲敌后开展武装斗争,后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副司令员,参加了珠江三角洲的沙湾、西海、林头、南荫、翠微、横门、乌头山和**伪军对中山地区的四路、十路围攻等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军政大学5大队大队长,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8师副师长,第9师师长,第三野战军7兵团第22军66师师长。参加了洛阳、开封、睢杞、济南、淮海、渡江、进军浙江等战役。在济南战役中荣立二等功,在淮海战役中荣立一等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上海航空办事处主任兼政治委员,华东军区防空部队参谋长,华东军区空军副参谋长,空军第5军军长,福州军区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6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1983年离职休养。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谢云晖少将
谢云晖(-2002),四川省冕宁县人,大学时代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参与发起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到新四军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青年科科长,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副团长,苏北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教育长,抗日军政大学第5分校训练部副部长,抗大苏中大队政治委员,抗大第9分校政治主任,新四军第6师16旅48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第1师3旅8团政治委员,第8纵队师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在皖南、苏南、苏中等地坚持抗日和反顽斗争,参加了郭村保卫战、黄桥战役、盐阜反扫荡和天目山战役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第8纵队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第8纵队政治部副主任,第三野战军第23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等职,参加了苏中、涟水、鲁南、枣庄、莱芜、孟良崮、濮阳、豫东、济南、渡江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干部部副部长、第9兵团政治部代主任,参加了第二、四、五次战役。从朝鲜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政治委员,参与指挥解放一江山岛及浙江沿海岛屿的战斗,1960年任南京军区装甲兵政治委员,1970年任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为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日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90岁。
谢正荣少将
谢正荣(),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0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第73师230团排长,红28军第81师通信连连长,红军大学步兵科第2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五台县游击支队支队长兼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2军分区5大队营政治教导员,第6大队营长,第4团副团长,第4纵队11旅31团团长,第11旅副旅长,第19兵团64军191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64军191师师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4军191师师长,在朝鲜升任64军副军长。参加了第5次战役、1951年夏、秋季防御作战、1952年春、夏季巩固阵地作战和朝鲜西海岸反登陆防御。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4军副军长兼参谋长,1961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任第64军军长、第50军军长,1969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兼四川省军区司令员。省国防工办党组书记兼主任,主持修建成昆铁路。1971年8月任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77年在中共十一届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日逝世,终年59岁。
谢正浩少将
谢正浩(),江西省于都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时期争时期,任红1军团第3军第9师26团排长、第1师2团连长,红1军团防空大队副大队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司令部作战参谋、侦察科科长、作战科副科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4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关中军分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4旅771团参谋长,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部作战科科长、教导旅参谋长,第一野战军第6军16师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军副参谋长兼迪化(今乌鲁木齐)军区副参谋长,铁道公安部队参谋长,1954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军副参谋长,回国后,任海军旅顺基地参谋长、副司令员。1960年毕业于海军学院高级班。任东海舰队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1965年参与指挥崇武以东海战,击沉台湾国民党海军&永昌&号炮舰,击伤&永泰&号猎潜舰。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日因病逝世,终年78岁。著有《谢正浩将军著作集》。
谢立全少将
谢立全(),江西省兴国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司号员,红21军123团连政治指导员,红3军团5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1937年入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美国记者斯诺把他采访的通讯编着成《红星照耀中国》一书。1938年2月中译本在上海出版。为了适应当时的环境而改名为《西行漫记》。《西行漫记》的封面是一位英姿焕发的红军号兵,迎着朝阳,吹奏前进的号角。吹号的就是谢立全。
抗日战争时期,任抗大大队政治委员。1940年,中共中央派谢立全和谢斌参与组建珠江三角洲抗日武装,1940年6月,中共南(海)番(禺)中(山)顺(德)中心县委成立,统一领导南番中顺地区党的组织和抗日武装。8月,广东省委将谢立全和谢斌分配到中心县委,负责军事工作,以五桂山为根据地,组织了一支抗日游击大队,并建立了民主政权。任广州市郊游击第2支队副司令员,珠江部队副司令员,中路游击队指挥部副指挥,中区抗纵队副司令员,广东人民抗日军参谋长。国民党的一些部队也同共产党结合,组成一支&抗日歼伪,保卫家乡&的游击队伍。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同日军共进行了140多次的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军政大学大队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16师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第30军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海军第5舰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海军系主任,海军军事学院第一副院长,海军学院院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日逝世,终年56岁。著有《珠江怒潮》、《挺进粤中》等。
谢甫生少将
谢甫生(),湖北省大悟县人。1921年以后就读于武汉中学,在董必武、陈潭秋等共产党人的教育影响下,研读革命书刊,接受革命思想。1927年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河南、陕西、湖北、天津、上海从事兵运、情报联络工作。在严酷的白色恐怖下,置个人身家于不顾,往返奔走于上海、南京、武汉等地,传递情报,负责联络。及时准确地向党中央提供重要军事情报,为保卫第三国际驻远东代表的安全做出了贡献。1938年参加了冀东暴动。冀东暴动是中共河北省委和冀热边特委在冀东8县发动的抗日武装起义。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4纵队参谋长和挺进军参谋主任,晋察冀分局社会部派遣科科长,负责对东北日军的情报工作。1942年入中央党校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人民自治军16军分区参谋长,本溪地区与南满军区参谋长,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第29执行小组组长,辽东军区副参谋长,第3纵队参谋长,1948年任独立5师政治委员,东北军区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海军第5舰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海军系主任,海军军事学院第一副院长,海军学院院长,海军政治部保卫部部长,海军军事检察院检察长。1958年离开军队,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蒙古人民共和国大使。1963年离任回国,1964年担任湖北省政协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日因病逝世,享年83岁。
谢忠良少将
谢忠良(),湖南省平江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到中国工农红军军事政治学校学习,编在工兵连第二期,这个学校的校长兼政委是刘伯承,工兵连的指导员是邓小平的妻子阿金。谢忠良当时文化水平很低,学坑道作业时,连&垂直掘进&和&水平掘进&都不懂,计算流速时,45米除以38秒也算不出来。学校十分刻苦,不仅学会了识字,还掌握了坑道作业、操舟架桥、门桥漕行、河川测量等知识。刘伯承对工兵连十分关心,亲自给谢忠良讲过射击学的课程,还交代学校照顾工兵连,工兵连的菜金每天比步兵连、炮兵连和政治连高三分钱,碰到晚上作业,还有夜餐。1932年6月在红校毕业,成了一名工兵。以后在战斗部队当了连长、营长、特务大队大队长。
抗日战争时期,被派到新四军任军部参谋,军部教导队工兵主任教员,军参谋处侦察科长。皖南事变时,项英、周子昆和军部作战科长李志高、侦察科长谢忠良等隐蔽在蜜蜂洞。项英、周子昆、项英的副官刘厚总、周子昆的警卫员住在一起。刘厚总杀害了项英、周子昆。谢忠良听到枪声后赶到现场,掩埋了项英、周子昆。后担任新四军第2支队参谋长,第7师55团团长,浙东纵队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1纵3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先遣纵队1支队支队队长,先遣纵队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工兵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干回了老本行。后任福州军区工程兵主任,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日因病逝世,终年70岁。
谢国仪少将
谢国仪(),江西省兴国县永丰乡人。1928年参加赣西南农民起义。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特务营班长,江西兴国县西江村自卫队队长,红3军团第6师16团连长,第4师11团连长,军委警卫营营长。参加了中央根据地的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入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任抗大第2分校直属支队支队长,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5团副团长,团长,雁北军区第5军分区广灵县区队队长。带领部队开展反蚕食斗争,发展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副司令员,河北军区分区司令员。参加了平津战役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河北军区编练指挥部司令员,华北军区补充团集训指挥部部长,北京军区司令部动员处处长,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等职。为民兵、预备役工作和山西省军区建设作出了贡献。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日因病在太原逝世,享年93岁。
谢锡玉少将
谢锡玉(),江西省莲花县人。1932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交通科招待所代所长。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第3期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支队警卫连政治指导员,山东纵队军政干部学校大队长兼政治教导员,陇海南进支队第3团政治委员、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支队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第5纵队3支队8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4师9旅26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2纵6师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第21军63师政治委员。参加了涟水、淮海、渡江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第4混成旅政治部主任,空4师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4师政治委员。回国后,1955年毕业于军事学院,任空3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广州军区空军汕头指挥所政治委员,空7军政治委员,福州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日在南京逝世,终年79岁。
谢胜坤少将
谢胜坤(),江西省万载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第5师14团战士、班长、司务长,红军合作总社采办科长,红军学校教导团供给处处长,红3军团团供给处主任,红1军团师供给部粮秣科科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以及陕北反击战、东征等战役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兵站第二科科长,新四军第4师供给部部长,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等职。参加了淮北抗日根据地反&扫荡&、反摩擦和巩固豫皖抗日根据地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6纵队政治部副主任,第三野战军后勤司令部副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莱芜、孟良崮、豫东、济南、淮海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政治委员,南京军区后勤部部长,舟嵊要塞区政治委员,浙江省军区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武汉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筹备委员会代表、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日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94岁。
谢振华少将
谢振华(1916-&&),江西省崇义县上堡乡甲子村人。1929年参加当地农民起义。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3军团指导员、营政治委员、第5师14团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任红一方面军保卫局二科科长。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政治委员,八路军总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1940年任新四军三师组织部长兼敌工部长。1941年任团长兼政治委员。1945年任苏北淮海军分区政委兼华中军区新10旅政委。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野战军12纵队副政治委员兼35旅政治委员,找第12纵队司令员,第30军军长,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大学第一、二总队政治委员,军事学院基本系主任,参加了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1军军长。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军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山西省军区司令员,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政治委员兼军区党委书记。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岁时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谢家祥少将
谢家祥(1914-&&),江西省瑞金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
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任红9军团3师9团技术书记、连政治指导员、军委警卫营特派员,总政治部锄奸部干事,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1旅政治部锄奸科科长、教导大队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到东北任热辽纵队22旅65团政治委员,第22旅政治部主任,第8纵23师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45军134师政治委员。23师是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原红9军团老部队)为基础,加上热河军区警卫团等部队组建成冀察热辽军区独立16旅,后编为23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第54军政治部主任。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4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回国后,1959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任第54军政治委员,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1970年到1975年任成都军区第4政委。1969年12月,中央决定刘结挺、张西挺停职,接受批判,并增补谢家祥、谢正荣为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4年调回军队。1971年到1979年,还担任了四川省委书记。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是邱会作所说的&九大的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咱们8纵就出了10个。&之一。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谢福林少将
谢福林(),湖南省平江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彭(湃)杨(殷)步兵学校连政治指导员,红1军团宣传队队长,红15军团78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宣教股股长,冀鲁豫支队第3大队政治委员,晋冀鲁豫军区新3旅政治部主任、旅政治委员,第5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1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平型关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7纵19旅政治委员,浙江军区第2分区司令员。参加了陇海、
济南、渡江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军副政治委员,第21军副政治委员。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21军政治委员。回国后,1957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1961年任黑龙江省军区政委,1969年任旅大警备区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日逝世,终年59岁。
谢镗忠少将
谢镗忠(),江西省赣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九军团第3师8团政治处俱乐部主任,红四方面军第32军教导队代政治委员、第96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359旅718团政治处宣传股股长,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警备第1旅1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第30旅政治委员,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16旅、17旅政治委员和独立第1师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31师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48军142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部主任、军副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海南军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群工部部长、文化部部长,武汉军区政治部主任,武汉军区顾问。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日因病逝世,终年71岁。
请填写评论内容:(* 必填,评论内容最多不超过800个汉字)不允许发布非法或政治敏感内容,否则将会无条件被删除!
(*必填,请输入验证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连长升营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