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近代高僧传奇故事出过哪些传奇人物?

浙江绍兴出过哪几位名人?请说出五位以上_百度知道就是自古以来浙江出过哪些名人,或者哪些名人的籍贯是浙江的,或者哪些名人曾经来过温州.3Q拉^^^^^^^~
余秋雨 出生年月:1946年 籍贯:浙江余姚 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散文作家 代表作:《笛声何处》、《一个王朝的背影》、《行者无疆》、《千年一叹》、《山居笔记》、《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霜冷长河》、《出走十五年》等 余秋雨,1946年出生,浙江余姚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历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之余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报读书最佳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等.余秋雨的艺术理论著作——《戏剧理论史稿》,在出版后次年即获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十年后获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戏剧审美心理学》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因《行者无疆》获得2002年度台湾白金作家奖. 章太炎,名炳麟,字太炎,浙江余杭人,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著名学者.他一生著述很多,有《新方言》、《文始》、《小数答问》、《国故论衡》等,都编入了《章氏丛书》. 章太炎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不仅是对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有精湛研究的学者,而且是一个桃李满天下的园丁.鲁迅就曾经听过他的课,赞扬他是一个“有学问的革命家”.作为一个民主斗士,章太炎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人民的富强,曾经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他一生中虽然也曾有过消沉和迷惘,但是在重大的历史关头,总是泾渭分明. 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以后,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由此引发了维新变法运动.这时,章太炎毅然从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出走,投身于爱国救亡运动.他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主义运动,但是反对康有为神化孔子,反对把康有为捧为"南海圣人"的封建做法,初步显示了他的民主精神.当维新运动破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康有为以保皇党首领的身份反对革命的时候,章太炎断然剪掉自己的辫子,正气凛然地宣告与改良派彻底决裂,并且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驳斥康有为的改良主义论点,痛斥保皇党逆历史潮流而动,强调以革命明公理,以革命去旧俗,论证了革命是最好的出路.文章旁征博引,笔锋犀利,是章太炎革命论述中最光辉的作品,在当时可以说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壮举. 辛亥革命后,由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章太炎曾一度消沉,他单纯治学聊以自慰,“用自己所手造的和别人所帮造的墙,和时代隔绝了”.但他那反帝爱国的心灵,仍几度撞出耀眼的火花.1914年2月,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的野心日益暴露,章太炎起来反对,他把袁世凯以前授给他的大勋章当扇坠,跑到总统府,大骂袁世凯包藏祸心.“九·一八”事变以后,章太炎坚决主张抗日.直到1936年临终前,他还表示赞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八一宣言》和团结抗日的主张.章太炎是一位杰出的有着反帝爱国思想的革命家,坚持真理是他反帝爱国的力量源泉. 徐志摩 ()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 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 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 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 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 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 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 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 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 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与胡适 、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 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25年赴欧洲、 游历苏、德、意、法等国.1926年在北京主编 《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 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 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 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 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 月刊创刊后任主编.并出国游历英、美、日 、印诸国.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 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 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 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11月19日, 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 机坠身亡.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 《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 《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 ,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 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 出版.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 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 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 ,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 《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 余华,浙江海盐人,196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后来随父母迁居海盐县.中学毕业后,因父母为医生关系,余华曾当过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进入县文化馆和嘉兴文联,从此与创作结下不解之缘.余华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与北师大中文系合办的研究生班深造.余华在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是中国大陆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并与叶兆言和苏童等人齐名.着有短篇小说集《十八岁出门远行》、《世事如烟》,和长篇小说《活着》、《在细雨中呼喊》及《战栗》. 余华自其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发表后,便接二连三的以实验性极强的作品,在文坛和读者之间引起颇多的震撼和关注,他亦因此成为中国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 事实上,余华并不算是一名多产作家.他的作品,包括短篇、中篇和长篇加在一起亦不超过80万字.他是以精致见长,作品大多写得真实和艰苦,纯净细密的叙述,打破日常的语言秩序,组织着一个自足的话语系统,并且以此为基点,建构起一个又一个奇异、怪诞、隐密和残忍的独立于外部世界和真实的文本世界及文本真实.余华曾自言:“我觉得我所有的创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实.我的这个真实,不是生活里的那种真实.我觉得生活实际上是不真实的,生活是一种真假参半、鱼目混珠的事物.” 《活着》是余华改变风格之作.在叙述方面,他放弃了先锋前卫的笔法,走向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然而结构上,仍能给读者剧力万钧、富于电影感官和想象的感觉. 董建华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经慎重考虑,董建华先生提出辞去行政长官职务,于3月10日向国务院呈送了辞职报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全体会议,批准董建华先生辞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职务.温家宝总理签署了国务院第433号令,即日生效. 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定海,是航运商人董浩云先生的长子,家中有一弟三妹.1947年定居香港.董建华在香港中学毕业后,到英国留学.1960年获利物浦大学海事工程理学士学位.之后,董建华旅居美国,先后在美国通用有限公司及家族公司任职.一九六九年返港,负责家族集团生意. 日,董建华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竞选,获得大比数的选票,当选行政长官.同年12月16日,董建华获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委任为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并于日就职,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位行政长官,任期为五年,2002年7月连任. 新华网浙江频道4月10日电 据可靠消息,著名导演、画家陈逸飞因胃出血刚刚在上海华山医院去世.他是4月6日因劳累导致胃穿孔而紧急入院治疗的.此前他一直在浙江富阳赶拍新片《理发师》. 记者赶到陈逸飞所在的上海华山医院外宾部综合楼C8特护病房时发现,现场医护人员正在清理房间里的物品,现场感觉像刚刚过去了一个风波一样,记者询问医护人员时,他们拒绝透露更多情况,只是表示:陈逸飞先生已经不在这里了,有什么问题去找他的家人. 记者还发现,医院已经开始清理现场人员,综合楼下已经加了保安人员,并有院方工作人员交待:这两天肯定会有很多记者采访,要严格限制.(新京报/杨彬彬 冯睿) 在中国传统上,艺术品的价值向来都是由美术史意义决定的,但在改革开放后,这 陈逸飞 《浔阳遗韵》 1991年 个标准被一个现实 所改变,那就是艺术品的价格.在1991年香港太古佳士得秋季拍卖中,当代油画家陈逸飞的《浔阳遗韵》以137万港币创下中国油画卖价的最高纪录.陈逸飞作品在以后的拍卖中又屡次刷新了这个纪录.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神话,这个神话已经以最大的覆盖面在公众那里得到认同,而这个神话对刚刚走向世界的中国艺术家的冲击,已经在当下的艺术创作中明白地体现出来. 陈逸飞简历 陈逸飞(1946-)生于宁波,浙江镇海人.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入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曾任油画组负责人.60-70年代创作了《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等知名的优秀油画作品.1980年赴美国留学,1984年获艺术硕士学位.后在纽约从事油画创作并在华盛顿、纽约、东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多次参加香港和国内的油画精品拍卖会,其中作品《山地风》创华人油画作品最高拍卖价.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革命博物馆和国内外收藏家广泛收藏. 水乡风景、音乐人物、古典仕女,还有西藏,都是他画笔下的主要题材.早在1985年,美国《纽约时报》就称陈逸飞的“画风融合了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叫人想起欧洲大师的名作.”1983年,哈默画廊的主人哈默博士在向世人推介陈逸飞时,撰文指出:“他的画是接近诗的,因为他只是在指示而非肯定.”1984年,美国《艺术新闻》杂志将陈逸飞定名为“一个浪漫的写实主义者,作品流露强烈的怀旧气息,弥漫其中的沉静与静寂氛围尤其动人.”(国际在线) 企业家姓名:杨元庆 现任职务:总裁兼CEO 性 别:男 民 族:汉 出生年月:1964年11月 籍 贯:浙江 文化程度:硕士 参加民族党派或社会团体情况:中华全国青年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企业家协会理事. 个人简介: 1986年,杨元庆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同年进入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部深造.1989年,杨元庆进入联想集团. 1991年杨元庆任联想集团CAD部总经理.自其上任后,该部的经营额每年均以超过100%的速度增长,多次获得美国惠普公司“全球最佳代理奖”. 1994年,杨元庆出任联想电脑公司总经理.在其带领下,当年联想自有品牌电脑销售出4.2万台,跻身于中国市场三甲之列.杨元庆也因此被中国各界誉为“销售奇才”、“科技之星”.时年杨元庆29岁. 1995年,杨元庆任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联想集团执委会副主席,成为联想集团决策层核心成员,是年联想电脑以超出130%的速度增长,以年销售10.5万台稳居国内市场前三名,成为国内电脑市场销售前5名厂家中唯一国产品牌电脑产品. 1996年,杨元庆领导的联想电脑公司取得中国PC机销量第一名,同时拓展了自有品牌产品线,向服务器产品方向、向笔记本电脑产品方向投入了研发、制造、销售资源. 1997年,联想电脑继续位居中国市场PC销量第一,并代表中国品牌首次进入亚太六强. 1998年,联想电脑跃居亚太市场第五(不含日本),这是亚太前十位厂商中唯一一家持续5个季度市场份额和排名都攀升的电脑厂商.1998年联想制造的第一百万台电脑下线. 2000年,杨元庆人联想电脑公司总裁,联想电脑销量达到262万台,再次夺得亚洲(不含日本)销量第一,笔记本销量11万台,连续5个季度蝉联中国市场第一.产品线进一步丰富,自有品牌产品已经发展为包括计算机板卡、电脑整机、服务器产品、笔记本电脑产品、信息家电产品、数字助理设备、消费电子产品、数字输出产品、信息增值服务在内的几乎所有的信息前端设备及部件. 1999年到2001年间,杨元庆先后就因特网对以电脑为代表的信息产品的影响,对伴随着因特网而来的电子商务对传统制造业各个环节的冲击进行了深入的、有指导意义的分析研究工作,这一段时期的思想与实践成果主要体现在杨元庆的《信息产业的第三次变革》、《联想、与中国电子商务一起成长》等重要讲话中.杨元庆认为,互联网时代给了中国企业(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IT企业)一个跟上世界步伐的绝好机会.基于这思想,在日的联想誓师大会上,杨元庆郑重宣布了联想未来几年发展的战略,即联想未来的定位: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 由于杨元庆对联想和中国信息产品制造业的突出贡献,曾先后荣获“1993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地区)优秀青年”称号,1994年北京市“青年科技企业家之星”奖提名奖,1996年第二届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创业奖, 1997年中国科学院十大杰出青年等一系列奖励,1998年荣获第三届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1999年5月光荣获得“中国五四青年奖章”,同年在《亚洲周刊》的推进亚洲发展的20名千禧英雄中,作为两名中国大陆代表之一入选;2001年6月,获得“商业周刊”亚洲版评选的“亚洲之星”称号.(完) 12月3日晚19时14分,国际数学大师、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南开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陈省身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安详辞世,享年93岁.国际数学界一颗耀眼的巨星陨落了,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陈省身星”依然在天空闪耀. 少年才俊 陈省身先生1911年生于浙江嘉兴.因那年是辛亥年,所以号“辛生”,名字则出自《论语》——“吾日三省吾身”. 陈省身9岁考入秀州中学预科一年级.这时他已能做相当复杂的数学题,并且读完了《封神榜》、《说岳全传》等书.1922年秋,父亲到天津法院任职,陈省身全家迁往天津,住在河北三马路宙纬路.第二年,他进入离家较近的扶轮中学(今天津铁路一中).陈省身在班上年纪虽小,却充分显露出他在数学方面的才华.陈省身考入南开大学理科那一年还不满15岁.他是全校闻名的少年才子,大同学遇到问题都要向他请教,他也非常乐于帮助别人.一年级时有国文课,老师出题做作文,陈省身写得很快,一个题目往往能写出好几篇内容不同的文章.同学找他要,他自己留一篇,其余的都送人.到发作文时他才发现,给别人的那些得的分数反倒比自己那篇要高. 他不爱运动,喜欢打桥牌,且牌技极佳.图书馆是陈省身最爱去的地方,常常在书库里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他看书的门类很杂,历史、文学、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他都一一涉猎,无所不读.入学时,陈省身和他父亲都认为物理比较切实,所以打算到二年级分系时选物理系.但由于陈省身不喜欢做实验,既不能读化学系,也不能读物理系,只有一条路——进数学系. 名师高徒 数学系主任姜立夫,对陈省身的影响很大.数学系1926级学生只有5名,陈省身和吴大任是全班最优秀的.吴大任是广东人,毕业于南开中学,被保送到南开大学.他原先进物理系,后来被姜立夫的魅力所吸引,转到了数学系,和陈省身非常要好,成为终生知己.姜立夫为拥有两名如此出色的弟子而高兴,开了许多门在当时看来是很高深的课,如线性代数、微分几何、非欧几何等等.二年级时,姜立夫让陈省身给自己当助手,任务是帮老师改卷子.起初只改一年级的,后来连二年级的都让他改,另一位数学教授的卷子也交他改,每月报酬10元.第一次拿到钱时,陈省身不无得意,这是他第一次的劳动报酬啊! 考入南开后,陈省身住进八里台校舍.每逢星期日,他从学校回家都要经过海光寺,那里是日本军营.看到荷枪实弹的日本鬼子那副耀武扬威的模样,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不禁快步走开.再往前便是南市“三不管”,是个乌烟瘴气的地方,令他万分厌恶.从家返回学校时,又要经过南市、海光寺,直到走进八里台校园,他才感到松了口气. “陈省身猜想” 近30年中,陈省身虽年事已高,但依然穿梭往返于大洋两岸,为发展中国的科技事业尽心竭力,培养出一大批数学精英.他还把自己最出色的学生,如陈永川、张伟平召唤回国,回到母校,成为中国数学界最杰出的新生力量.南开大学为陈省身盖了一幢别致的二层楼房,题名“宁园”.供他和夫人回国时居住.从此“宁园”便成了他们在中国的家.一进入宁园,“几何之家”四个大字就映入眼帘,告诉人们这里住的是位数学大师.陈省身自己痴心做数学,他更关心要让中国成为数学大国.他一再论证,21世纪中国建成数学大国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中国人的数学才能无需讨论;因为数学是一门十分活跃的学问,而且很个人化,对于中国人非常合适.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就在国内多所著名大学的讲坛上响亮地提出:“我们的希望是在21世纪中国将成为数学大国!”从此,“21世纪中国要成为数学大国”这个“陈省身猜想”便在数学界广为流传.1998年他再次捐出100万美元建立“陈省身基金”,供南开数学所这个中国数学基地发展使用. 悼亡之痛 就在陈省身忘我地工作时,与他意笃情深共同生活了60余载的夫人郑士宁,在日中午休息时,因心脏病突发,未及抢救,在睡梦中悄然离世.陈省身的精神受到很大刺激,一时难以相信这是无情的现实还是个噩梦? 悲痛中他不禁回忆起夫人的种种往事.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俩新婚不久就分离.由于战乱,夫妻无法团聚,直到1946年春天,陈省身才风尘仆仆地回来,同家人团聚.为补偿分离的痛苦,陈省身和妻子在以后的日子里,永远相随相伴,再也没有分开. 郑士宁努力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让丈夫全身心地投入研究工作.对此陈省身十分感激,在她60岁生日时,特地为她赋诗一首:“三十六年共欢愁,无情光阴逼人来.摩天蹈海岂素志,养儿育女赖汝才.幸有文章慰晚景,愧遗井臼倍劳辛.小山白首人生福,不觉壶中日月长.” 他还曾深情地写道:“近50年来,无论是战争年代抑或和平时期,无论顺境抑或逆境中,我们相濡以沫,过着朴素而充实的生活.我在数学研究中取得之成就,实乃我俩共同努力之结晶.” 夫人突然离他而去,失去了一位伴侣、知己和贤内助,他深感痛苦.他生前曾打算把夫人的骨灰安葬在南开数学所,并在其侧为自己留一个墓穴,准备百年后与爱妻合葬在这块他深深爱着、并为之呕心沥血的土地上.(作者/李靖) 个人简历: 1922年 告别秀州中学,来到天津. 1923年 考入扶轮中学(今天津铁路一中) 1926年 从四年制的扶轮中学毕业,15岁考入南开大学本科研修数学(南开理学院),在这里开始了他的数学历程. 1930年 从南开大学毕业,到清华大学任助教并就读清华大学研究生,随孙光远先生研究射影微分几何. 1932年 在《清华大学理科报告》上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具有一一对应的平面曲线对》. 1934年夏 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动身去德国汉堡. 1935年10月 完成博士论文《关于网的计算》和《2n维空间中n维流形三重网的不变理论》.在汉堡大学数学讨论会论文集上发表. 1936年9月 来到巴黎大学做学术访问. 1937年 受聘为清华大学的数学教授. 1943年7月 在美国普林斯顿全身心投入大范围微分几何研究.发表了几篇匠心独运的微分几何论文. 1948年 数学研究所正式成立,陈省身任代理所长,主持数学所一切工作.入选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1949年 陈省身到达芝加,担任芝加哥大学的几何学正教授.十年中,复兴了美国的微分几何,形成了美国的微分几何学派. 1960年 迁往柏克利,在那一直工作到退休. 1961年 被美国科学院推举为院士,这是美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职位,并入美国国籍. 1972年 继杨振宁71年回国访问之后于72年9 月首次偕夫人回国,与当时中科院院长郭沫若等会见. 1981年 退休后,担任美国数学科学所第一任所长,任期三年,后任名誉所长. 1984年5月 获得世界数学最高奖项--沃尔夫奖. 陈省身与杨振宁在一起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聘请陈省身担任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该所日正式成立.) 日 邓小平同志在北京会见陈省身夫妇.89年、96年、99年 据不完全了解, 江泽民同志三次会见陈省身教授,其中89 年党和国家主要领导分别会见并宴请,规格很高. 95年 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0年1月 天津市政府正式聘请陈省身教授为天津科学技术馆名誉馆长.(天津科技馆的建设是在陈省身教授倡导下立项的,从立项到建成陈省身教授始终关注着天津科技馆的建设情况,94年在胡国定教授和市科协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刚刚落成的天津科技馆,并给予很高评价). 陈省身先生获得的其它荣誉还有: 三次应邀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演讲:1950年在美国波士顿的剑桥大学,1958年在苏格兰的爱丁堡,1970年在法国的尼斯. 1950年和 1970年都是一小时报告, 这是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最高规格的学术演讲.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美国艺术科学学院的院士. 1975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意大利Lincei科学院外籍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的创始者,巴西科学院的通讯院士. 茅盾生平--- 茅盾本名沈德鸿,字雁冰,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他十岁丧父.许多中国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师”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抚养长大.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 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就在这时候.接着他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 共产党,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宣传部的代部长是毛泽东.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 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幻灭》、《动摇》、《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说家的笔.这段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他的时 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早期作品的题材也多取于此.左联期间他写出了《子夜》、《林家铺子》、《春蚕》.抗战时期, 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了《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等.文艺界为他庆了五十寿,他的声名日隆. 建国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已很难分身创作.到了“史无前例” 的日月,挨批靠边,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1981年辞世. 文学史界近年来公认茅盾是中国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坛主.这一派来源于19世纪法国、俄国的现实主义小说,又同中国古典世 态小说两相结合.我们从《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里可以看得分明.这部写于70年代并未经最后修饰的草稿,它的巴尔札 克、托尔斯泰式的叙事,精细的环境与人物服饰描摹所流露的旧说部的笔趣,是再明显不过了.茅盾代表整整一代的小说,直至80 年代现代派的先锋小说兴起,一种更偏于个人内心的新一代叙事风行于世.这并不奇怪,茅盾在本世纪绝大部分时间所充任的,也 是这种“新兴”作家的角色.绕开茅盾是不成的,试图把一个大作家推崇到不可逾越的地步,同样不成.另外,每一代的文学承传 是“积累”式的,下一代如果只对上一代“狂轰乱炸”,采用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的“阿Q”方式,到头来你会发现手中仅剩 熊瞎子劈的一穗苞米,我们永远要为获得现代知识的ABC 而缴纳昂贵的“学费”.实际上,后现代派的作品与评论,并没有把现代 派的一切都扫荡干净呀!现代派对写实派也不像人们想的是扫地出门.我们今天读一些青年作家的新作,在感到它们“寓言”式的 结构的同时,会觉得故事、环境、人物这些小说的基本因素仍然活泼泼地存在着,它们只会变形,而不会彻底消失.茅盾小说的意 义正在这里. 六小龄童:本名章金莱,汉族,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绍兴,现为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演员剧团国家一级演员. 六小龄童六岁从父六龄童(本名:章宗义,猴戏表演艺术大师、绍剧一代宗师,被誉为“南猴”)练艺学武.1976年6月在上海高中毕业后,考入浙江省昆剧团艺校,专攻武生,曾主演昆剧《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美猴王大闹龙宫》、《武松打店》、《三岔口》、《挑滑车》、《战马超》等,颇受观众好评. 鲁迅年谱: 1881年 农历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口.姓周,名树人,字豫才,小名樟寿,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为笔名. 1886年 入塾,从叔祖玉田先生 初诵《鉴略》. 1888年 十一月,以妹端生十月即夭,当其病笃时,先生在屋隅暗泣,母太夫人询其何故,答曰?/div>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你的位置:
&& 详细内容
中国近代史上的传奇人物:张权
神秘的地球
张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传奇人物,他18岁即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被保送至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攻读炮科专业,学成归国后参加北伐战争,以战功晋升师长,后又出任国民党陆军步兵学校少将教务长。七七事变后,张权利用苏联、美国等国援助的火炮、汽车等兵器装备,组建了国民党最早的机械化炮兵团,成为中国机械化部队的创始人。解放战争期间,在共产党感召下,张权冒险为解放军搜集作战情报,曾于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意图策动国民党军起义,准备“活捉蒋介石”,后因叛徒告密英勇就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满腔热血 投笔从戎
张权原名张寿棼,字栩东,乳名强学,日出生于河北省武强县张家庄一户贫穷农民家中。武强县坐落于燕赵腹地,是久负盛名的“木版年画之乡”,它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处滹滏滞洪区,地势低洼,颇受水旱灾之害。接连不断的灾害加上晚清政府沉重的苛捐杂税,令当地百姓生活十分艰苦。张家处于穷乡僻壤的张家庄,生活更是艰难,常常是辛苦劳累一年,在交完沉重的税赋后已所剩无几,只好拆东补西、寅吃卯粮。
在饥一顿饱一顿的艰苦生活中,张权慢慢长大了。在他6岁那年,一心羡慕读书人的张父决定让张权读点书、识点字,免得日后被人欺负,也让张家有个光宗耀祖的盼头,于是他咬咬牙,拿出所有的积蓄,又向乡亲们借了点钱,把张权送进了本村私塾。懂事的张权深知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因而格外用功,加上他天资聪颖,各门功课都取得了优异成绩,甚得老师赞许。
1913年,14岁的张权进入保定省立第七中学学习。中学毕业后,张权毅然投笔从戎,考入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继而又因成绩优异,被送往赫赫有名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为第八期学员。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保定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规模较大的正规化高等军事学府。当时,保定军校学习期为两年,分步、骑兵、炮、工、辎重五科,张权学习的是炮科专业。他先后学习了有关军事战术、兵器、测绘、筑垒、典范令,以及理化、数学、历史、地理等课程,充实了外语知识,还在术科训练、实弹射击、炮兵训练中表现优异。
就在张权如饥似渴地学习各项军事技能准备报效祖国和人民的时候,震惊一时的直皖战争爆发,双方数十万军队于北京东西两面的京津铁路和京汉铁路线上的涿州、高碑店、琉璃河一带展开殊死拼杀。交战中,直系军阀吴佩孚率兵突袭皖军司令部所在地松林店,皖军前敌总指挥曲同丰(时为保定军校校长)被俘,皖军十五师被迫向直军投降。彼时正值军校放暑假之时,保定军校遂被作为临时收容营房。不幸的是,由于军队内部腐败,十五师拖欠军饷数月引起下级军官的不满而爆发兵变,他们将保定军校洗劫一空,并放火烧房,军校只好停办。
闻此消息,张权等人悲愤不已。为争取早日开学,他们组织成立了复校同学会,“呼吁于权贵之间”。在张权和同学们的奔走努力下,北洋军阀政府最后不得不于1921年重开保定军校。
经历了此次风波,张权对北洋军阀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虽然保定军校自建立之日起即标榜“军人以保家卫国,服从命令为天职”,要求“军人不问政治为高尚 ”,但张权已对北洋军阀的腐败和专制感到厌恶,并由此开始逐步倾向民主、进步思想,也正是基于此,学成毕业后的张权没有选择去北洋军阀的部队服役,而是前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科第十三期深造。他要将自己的满腔热血,献给钟爱的祖国。
明大义投人民怀抱
抗战胜利后,陈诚出任国防部参谋长。仗着蒋介石的支持,陈诚开始排除异己,扶植自己的“土木系”。在此形势下,于中国机械化部队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张权由于倾向民主进步而受到猜忌,被调往重庆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战功赫赫的陆军战车防御炮教导总队番号也被取消,各机械化炮兵团(团长少将衔,相当于师)被裁撤分配给各战区。
个人荣辱不足挂齿,而民族危亡却举足轻重。怀着如此信念,此时的张权不计个人得失,还曾一度冒死进谏,力劝蒋介石放弃发动内战的念头,希望蒋介石能与共产党和衷共济,通力合作,振兴民族和国家。只是每当他说这些话时,蒋介石便一言不发,张权只好败兴而归。
目睹蒋介石所为,张权甚感心灰意冷,他开始将目光转向共产党。早在1927年5月张权率部于武汉击败川军,因功晋升为第六军十九师师长时,十八师副师长周保中(中共党员)被国民党通缉,到张权处避难。其间,他们就有过长谈,张权对周保中信仰的共产主义印象深刻。那次,张权在想方设法庇护周保中数日后,眼见国民党“清共”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只好真诚地对周说:“不能坚持了,你还是离开吧。”同时取出一些钱交给周保中,让其作为路费,掩护他脱离了险境。
而在重庆组建机械化部队期间,出于对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战策略的不满,张权还与周恩来、董必武等中共领导人纵论时局,来往密切。在其影响下,张权对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极为赞同,他甚至还在与董必武的一次谈话后说:“救国要靠共产党,做人要做共产党那样的人。”这充分说明,此时的张权已在内心里拥护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的方针。在周恩来和董必武的协助下,他还出资兴办进步刊物《生力》,内容以阐述苏联军事成就为主,同时积极宣传抗日,反对妥协投降。当时,为了取得刊物公开的合法地位,张权还亲往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领取登记证,任命王亚文为主编,并亲自为刊物撰稿。
这一时期,当得知秘书王亚文中共秘密党员的真实身份后,张权毅然决然地向王提出加入共产党的申请。张权儿子张伯森曾如此回忆道:“父亲和王相处日益亲密,也读了不少马列著作,思想觉悟不断提高,认为中国非实行马列主义不可。……不久,父亲就向党组织提出入党请求。经南方局周恩来、董必武等领导研究,认为‘张权不入党起的作用更大,对工作更加有利’。并要王亚文向父亲做好解释工作,并以党组织的名义正式通知父亲‘共产党组织是了解你的。希望你在军队中起更大的作用’。”
于是,在劝说蒋介石放弃内战遭到拒绝后,张权的思想完全倾向了共产党这边,成为一位“潜伏将军”。他按照党的指示,在国民党反动派置全民族的利益于不顾,悍然发动内战后,婉拒了蒋介石要其前往河南担任警备副总司令组建机械化部队的提议,设法留在了京沪杭地区,担任太湖警备区警备司令和总后勤部中将视察员,以“到各部队视察兵力部署”的方式,为解放军搜集情报。
淮海战役前后,张权遵照党组织要求,动用公谊私交关系,前往济南、徐州、南京及铁路沿线视察,收集沿途的兵力部署、武器、车辆、粮食等情况,并将搜集的情报及作战图纸由王亚文、陈约珥迅速转送我前敌指挥部。张权还一度深入到重兵把守的最高参谋本部地下保密室,设法领出绝密的“参谋本部作战地图”转交给共产党,对解放军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起到了很大作用。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渡江前夕,张权又一次接受了了解长江沿线国民党军事部署的任务,他以“视察”为名,从芜湖乘车沿江堤西行,亲临江防前沿了解情况,从整体部署到各个据点,甚至到一个个班、排、连营地,对武器的种类、数量、方位,都作了详细的记录分析。回上海后,张权与王亚文等3人花了三天三夜时间将沿途所记、所画的无数小纸片一一铺在地上,精心绘制出一张巨大的“长江沿线布防图”。图中标明了防线的薄弱地带,并建议解放军先头部队可先从安徽采石矾出击,渡江后可在当涂、铜陵、繁昌一带突破,然后集中兵力挥师东下,直捣国民党老巢南京。
这份极其珍贵的“布防图”绘好后,被迅速交给解放军前敌指挥部,我军以此图为参考指挥作战,胜利渡过号称天险的长江。张权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出师未捷身先死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孤注一掷的国民党政府在上海集结了9个军、24个师、6个交警总队,加上特种兵,共约23万人,构筑了各种坚固的防御工事,碉堡、地雷、电网、壕沟星罗棋布,妄图与我军决一死战。1949年5月初,蒋介石还亲临上海,坐镇复兴岛,声言将在上海打一场立体战争,固守到底。
目睹及此,忧心于上海无辜民众的张权向王亚文表示:“蒋介石不顾人民死活,徐蚌战争中,如此精锐的部队,美式装备新式武器,尚且打不过解放军,一败涂地。上海一隅,虽号称数十万之众,均残渣余孽,还想作最后挣扎,徒然多死些老百姓。我要替上海600万人民着想,要尽最大努力缩短这场战争,减少生灵死亡,我一定许身于人民解放事业。”
随后,受党的委托,张权便在驻上海的国民党军队中积极进行策反活动,准备武装起义。当时,他的策反对象主要有暂编第一纵队少将司令李锡祐、第五十一军军长王秉钺、第一八二师师长王挽危、青年军第二三〇师师长方懋楷、摩托化团钟勉、炮兵第五十一团团长刘仲权以及吴淞炮兵司令部邵百昌等。这些人多为张权的旧友、部属、门生。张权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讲形势,谈出路,逐个劝他们认清形势,站到人民一边来。
在张权的积极努力下,起义计划很快拟定:先由国民党炮兵第五十一团抢占位于四川路的施高塔大楼,然后转向通往吴淞口方向的张华浜扩展,迎接解放军入城;驻在市区的第五十一军和摩托化团,驻在复旦大学的一三二师,驻在浦东的二〇九师以及一八二师和二十一军等配合出击,协同作战,并一举占领位于四川北路的国民党京沪杭警备司令部;为断敌海上逃路,由张权单线联系的“陈舰长”在起义发起时,于吴淞口最狭窄处炸舰沉落,设置障碍,以封锁吴淞口水道,使停泊在吴淞水面上的国民党军舰无法逃离;另由秘密党组织委派适当人选,负责控制空军和机场。按照这个计划,龟缩在复兴岛上的蒋介石将上天无门,后退无路,必成瓮中之鳖。随后,这份周密的起义计划得到上海秘密党组织批准,张权被任命为上海城区武装起义总司令,起义时间定为5月16日上午10点,司令部设在吉祥路121号。
然而,就在张权等人紧锣密鼓地筹备起义时,蒋介石也在大力制造白色恐怖。他不仅多次召见汤恩伯、顾祝同等人谈话,还以“校长”的身份,召开黄埔和中央军校毕业的高级将领座谈会,封官许愿,恩威并施,要大家团结对敌,共渡难关。“在复旦大学召开的团以上军官会议上,除亲自训话外,蒋介石又让京沪杭警备司令汤恩伯宣布了《战令十条》,一连说了10个‘杀’字,使在座军官心惊胆战,头皮发麻”。会后,蒋介石下令将团以上军官的家眷送往台湾,名为“保护”,实质是做人质,迫使军官们不得不为他拼死卖命。
随着起义时间的迫近,国民党一三二师中校情报科长张贤承受不了压力,竟向国民党上海市警察局长毛森告密,从而使得起义行动功亏一篑。毛森在接到张贤密报后,立即在全城展开戒严和大搜捕。5月15日上午,参加起义的李锡佑被捕,当天下午,张权亦被逮捕。由于参加起义的部队多为张权单线联系,起义计划遂被搁置。
对张权的被捕,上海秘密党组织感到震惊和十分沉痛,他们立即组织力量进行营救,但终因敌人严密看押而未能如愿。抓捕张权的警察局局长毛森感到立功机会到了,他还亲自坐镇,组织特务对张权进行审讯,要其供出中共上海秘密党组织的情况和准备参加起义的国民党官兵的名单。但视死如归的张权却如是说道:“好汉做事好汉当!这一切都由我负责。上海起义的总领导就是我!真理是属于人民的。我受人民的委托,反对老蒋的专制独裁统治,你们要杀就杀我好了,不要牵连无辜的人。”张权宁死不屈,守口如瓶,保护了秘密党组织成员和大批国民党爱国官兵。
5月17日,蒋介石在“江静号”上听取张权兵变未遂的报告。当他听说张权坚不吐实、宁死不屈时,立刻下令杀无赦。蒋介石说:“对张权的审问已经没有意义了,予以处决,立即执行。”“一定要以扰乱金融、破坏治安罪处决,对外不得公布实情,以免影响士气。行刑后用大号标题登在报纸醒目处,以震慑同党。”于是,日,张权、李锡佑等爱国将领即被国民党军警以扰乱金融、破坏治安罪枪决于南京路大新公司门前。牺牲时,张权奋力高呼:“胜利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成功万岁!”就这样,张权以自己的行动,实现了当初所立的誓言,为祖国和人民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赞助商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近代虫侠传奇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